描写樱花的句子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6:23

描写樱花的句子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1

1、飘落的樱花仿佛舞着的精灵,划过人的发梢,绕着人的衣角,香了风,也香了人衣裳。

2、片片樱花在风中婀娜着,那飘零的红晕依然含情脉脉,此番良景,如若再来上花间一壶酒,便全应了那句咏樱诗了,诗曰:“婀娜拔香拂酒壶,惟有春风独自扶。”

3、樱花开了,好想留住三月,留住三月樱花绽放美丽的季节,留住那一朵朵花开的真实和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知道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逝去的将不再永生,可生命还得继续。

4、教学楼在太阳的照样下闪烁着光辉,左右两旁的教学楼被涂成了淡棕色,学校唯一的一棵樱花树开了,樱花一朵一朵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又和谐的画面,校园里面只有稀稀零零几个人百般无聊的走在小路上。晚上,月亮和星星都探出头来,看着这所学校,这时,学校里面突然发出了亮光,一只、两只、萤火虫飞来飞去,照亮了天空。

5、当影子爬上心头,窗外的景色,有点杂乱无章,却不失美丽的色彩,红的、黄的、绿的、白的、粉红的,都定格在我朦胧的视野里。

6、叹之,此花中尤物,竟能将转瞬即逝的美丽时光演绎的如此的冰彻天宇,如此的一尘不染!生命如斯,亦是短暂亦是遗香一世了。我静静地伸出一只手,应接着飘落的樱花。一片樱花瓣飘落在了我的掌心,她那么平静地躺在我凝视的目光中,白花瓣透着粉红,依旧晶莹淡雅,美丽得纤尘不染,美丽得透明,绝无“花开花落飞满天,魂消香断有谁怜”的幽怨。

7、那美丽的精灵在小路上随着微风飞舞,像寒冬纷飞的粉红色雪花,()时而急促,时而悠扬,在不经意间,地面上已似铺了一层淡粉色的绒毯,花瓣掉落,旋转,在天空中徘徊,最后仍无力摆脱宿命,成为尘埃。

8、我尽如一个虔诚的信徒,寻一僻静处,轻步漫入那片飘零之中,怕惊扰了仙境的梦,只是静静的感受那沁腑的馨香和只可意会的怡美。

9、春雨潇潇,是谁的眼神又重温了我季节的梦,像个玩耍的孩子信手涂鸦,憧憬着美好的人生。

10、校园的樱花开了,那紧锁的心扉,是否还敞开着,按响三月的门铃,樱花微微一笑,将我锁在春雨的季节里。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2

1、樱花花色幽香艳丽,为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以群植,也可植于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盛开时节花繁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极为壮观。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观,可三五成丛点缀于绿地形成锦团,也可孤植,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之画意。樱花还可作小路行道树、绿篱或制作盆景。另外树皮和新鲜嫩叶可药用。也有的人在日本将樱花鲜花瓣磨成花蜜制作果酱和调味品。

2、无论是坐谈,吃食,路过,驻足,人在这大片的云朵般繁华而轻柔的花从中时,竟神奇地赏心悦目起来。

3、再见樱花,又是在雨中。那日,雨蕴春意,飘飘洒洒,珞珈山也就显得格外的空灵。在樱园,在樱花大道上,满是撑着伞赏花的人。而我却瘦瘦的站在热闹的人群之外,心境如同这雨中的樱花,出奇的宁静与平和。不太久远的梦想。总能在这样的时刻,随着一片片雨,滑过樱花的边际,款步在我灵魂的阡陌。樱花,在纷纷的雨中。雨中的樱花,却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宁静成一种深刻的纪念,是的,在珞珈山的日子,当是我们最幸运的时光,心怀最纯洁的愿望。

4、三月,正是繁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就让我们走进三月,一起去赏一赏那最美丽,最有代表性的“花仙子”--樱花吧!

5、美丽的樱花,有雪白的、粉红的,在微风中,时而相拥;时而在低声吟唱;时而又低头窃窃私语;时而又昂头哈哈大笑,这美丽的情景,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他们在观赏的同时,不停的拿出手机、相机拍照,摆出各种poss,把这开心又美丽的镜头留下美好回忆!

6、近看樱花,却是非常失望。樱花颜色深红,有点像单瓣的粉色桃花,但花朵却比桃花小,花形也不如桃花漂亮。不知是不是受了昨夜寒雨的欺凌,每一朵花儿都向下垂着,如受了气的小媳妇儿,更如日本妇人的频频低头弯腰浅浅一笑。我想这就是日本国花的来历了,或许也可以说为什么日本女子都是这样的低头弯腰浅浅一笑的缘故了。

7、在道路的两侧栽种的就是美丽的樱花了。有两种品种,一种是二月份早开的,是复瓣的大红色的樱花,我们到时,还能零星地看上一些。而此时花枝招展笑靥甜美的粉色樱花,却是我们常在画片中看到的,我站在树下,仔细地端详着,欣赏着,觉得怎么看都像挑花。我不知道桃花与樱花有没有什么因缘关系,但她们就像孪生姐妹一样地难以分辨。当然,只要认真观察,会发现它们的枝干是不一样的,桃花的树干着色更深更亮。据介绍,这儿的樱花有一万多株。

8、“花如樱美,人若武士威”,日本情怀的春樱花,此时点火蔓延;无论你喜爱含苞欲滴、绽放五分,还是独爱展颜七分、倾力奔放,不容否认,燃烧热切的粉粉樱色,一生终该相见一次。每当临近樱花绽放的时节,走过樱花树下,人们总会满心期待地望望樱树枝头,这变成日本人的春天习俗之一。体会了这般的心情,每当樱花枝头上饱满的花苞绽放吐蕊,或白或粉红的花瓣为街道染上一层新妆的时候,散步在街道上都显的脚步轻松、心情愉快。日本栽植着为数众多的樱花树;处处是让您心神舒畅、悠然忘归的赏樱好地方,赏樱名胜遍布其中。

9、记得第一次见到樱花开,一场春雨如约而至,将花瓣雨打风吹去。花期只有一周多,如此短暂,又如此绚烂。古人说: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那些在春水中漂流的樱花,随着流逝渐渐被污淖陷渠沟。可惜,世间本无林黛玉,何处寻觅葬花人。花谢花飞飞满天,纵使有葬花的心,也实在不敢卖弄葬花的矫情了。

10、樱花自然是赏得,赏樱花的人却也是一景。身在樱花从中,就算不是为了赏花而来,却也不自觉的做了赏花人。

11、再看那站在樱花旁边的桃花,美丽极了。它们在朝我微笑,远远望去,就像是天上的金红太阳,闪闪发光。雨后的桃花真香呀,使人一闻到它的芳香就心醉。好一句:“盈盈荷花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呀!”这些桃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一簇簇的,有单独一个的,真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呀!桃花像杏花,是浅红色的,它们每天都在争奇斗艳!

12、慕名来到从化樱花基地赏樱花,也许这个时候错过了樱花最最灿烂的时间,樱花凋谢的很多,飘落满山坡,脚步踏在花片上,形成了一条条用花片铺成的小道,人们边走边观赏樱花,也另有一番风景!虽然落花很多,但还有很多的樱花矗立枝头,依然灿烂,它们展开美丽的笑脸,欢迎各方来客。

13、那天,飘着蒙蒙细雨,熬不住对樱花的思念,我们还是到了石门森林公园,据朋友说公园里有很多的樱花,人山人海的,热闹着呢。我知道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并在画画上见过樱花,但具体樱花长得怎样,我却不很清楚,因为这幅画上的女子很清淅,而她的背景樱花却是写意画法,朦朦胧胧的,只记得那一片一片的红樱花灿烂如傍晚的火烧云。

14、樱花,会对春天过敏的季节,豁达的天堂,抚平浮躁的心,熟悉简单的言语说给会懂的人听,明天傻傻的孩子气,喜欢你飞舞的头发,允许我小小的依靠在喧嚣中静默惜未,想要遇见的春天的花草离开会有新的收获,在等待这个春天会发生微妙般的丝丝奇迹,我听说天那边有云在依偎,而否发现累积的改变,隐隐看见狮子的尾巴,相信觉得再美也学会那一幕遥望碧阳的曙光,我感觉我懂你的特别,有一扇窗,你会看到融化的爱飞跃,不计划不冒险,快乐每一天,一丝暖暖的微光。

15、孙然我走近樱花,迎面扑来了阵阵清香。据说樱花是色、香都很淡的花,但是一旦盛开,则较桃花更艳,较梅花更芳醇。我闻着花香,细细的欣赏起樱花来。樱花有五片花瓣,每片花瓣都白白的,隐隐约约还能透出一丝粉红色来。看一朵,有独特的美;看一树,有开放的美。花朵烂漫似天霞,花香四溢天涯。樱花有着令人佩服的勤勉、热枕、刚毅、执着的独特风格。()再往近处一看,它们一簇一簇的群放,一簇一簇的花儿散发出的清香更是令人着迷。花儿们就像是一群群可爱的娃娃,争先恐后的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风采!

16、山樱和吉野樱不像桃花那样地白中透红,也不像梨花那样地白中透绿,它是莲灰色的。八重樱就丰满红润一些,近乎北京城里春天的海棠。此外还有浅黄色的郁金樱,花枝低垂的枝垂樱,“春分”时节最早开花的彼岸樱,花瓣多到三百余片的菊樱……掩映重迭、争妍斗艳。

17、我高傲,却从不张扬,我渴望,却从不说出,我只是喜欢静静的看樱花飘起沉落,看云朵在脚下漂移,看风吹起发丝,我渴望在父母怀里安然入睡,在哥哥萧声中以琴相伴,然而,这一切也无非只是渴望而已,他们谁也给不了,我只能一个人孤独流浪,像被遗弃了一般。

18、走进三月的“樱花大道”,每一颗樱花树上,都沾满了大大小小的“花仙子”,有的才刚刚站稳,有的已经把自己插在树枝上了,有的虽然还鲜艳,却已经弱不经风了。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3

2、记得第一次见到樱花开,一场春雨如约而至,将花瓣雨打风吹去。花期只有一周多,如此短暂,又如此绚烂。古人说: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那些在春水中漂流的樱花,随着流逝渐渐被污淖陷渠沟。可惜,世间本无林黛玉,何处寻觅葬花人。花谢花飞飞满天,纵使有葬花的心,也实在不敢卖弄葬花的矫情了。唯美的句子

3、近看樱花,却是非常失望。樱花颜色深红,有点像单瓣的粉色桃花,但花朵却比桃花小,花形也不如桃花漂亮。不知是不是受了昨夜寒雨的欺凌,每一朵花儿都向下垂着,如受了气的小媳妇儿,更如日本妇人的频频低头弯腰浅浅一笑。我想这就是日本国花的来历了,或许也可以说为什么日本女子都是这样的低头弯腰浅浅一笑的缘故了。

4、美丽的樱花,有雪白的、粉红的,在微风中,时而相拥;时而在低声吟唱;时而又低头窃窃私语;时而又昂头哈哈大笑,这美丽的情景,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他们在观赏的同时,不停的拿出手机、相机拍照,摆出各种poss,把这开心又美丽的镜头留下美好回忆!

5、慕名来到从化樱花基地赏樱花,也许这个时候错过了樱花最最灿烂的时间,樱花凋谢的很多,飘落满山坡,脚步踏在花片上,形成了一条条用花片铺成的小道,人们边走边观赏樱花,也另有一番风景!虽然落花很多,但还有很多的樱花矗立枝头,依然灿烂,它们展开美丽的笑脸,欢迎各方来客。

6、那天,飘着蒙蒙细雨,熬不住对樱花的思念,我们还是到了石门森林公园,据朋友说公园里有很多的樱花,人山人海的,热闹着呢。我知道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并在画画上见过樱花,但具体樱花长得怎样,我却不很清楚,因为这幅画上的女子很清淅,而她的背景樱花却是写意画法,朦朦胧胧的,只记得那一片一片的红樱花灿烂如傍晚的火烧云。

7、三月,正是繁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就让我们走进三月,一起去赏一赏那最美丽,最有代表性的“花仙子”——樱花吧!

8、山樱和吉野樱不像桃花那样地白中透红,也不像梨花那样地白中透绿,它是莲灰色的。八重樱就丰满红润一些,近乎北京城里春天的海棠。此外还有浅黄色的郁金樱,花枝低垂的枝垂樱,“春分”时节最早开花的彼岸樱,花瓣多到三百余片的菊樱……掩映重迭、争妍斗艳。唯美的句子

9、孙然我走近樱花,迎面扑来了阵阵清香。据说樱花是色、香都很淡的花,但是一旦盛开,则较桃花更艳,较梅花更芳醇。我闻着花香,细细的欣赏起樱花来。樱花有五片花瓣,每片花瓣都白白的,隐隐约约还能透出一丝粉红色来。看一朵,有独特的美;看一树,有开放的美。花朵烂漫似天霞,花香四溢天涯。樱花有着令人佩服的勤勉、热枕、刚毅、执着的独特风格。再往近处一看,它们一簇一簇的群放,一簇一簇的花儿散发出的清香更是令人着迷。花儿们就像是一群群可爱的娃娃,争先恐后的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风采!

10、我高傲,却从不张扬,我渴望,却从不说出,我只是喜欢静静的看樱花飘起沉落,看云朵在脚下漂移,看风吹起发丝,我渴望在父母怀里安然入睡,在哥哥萧声中以琴相伴,然而,这一切也无非只是渴望而已,他们谁也给不了,我只能一个人孤独流浪,像被遗弃了一般。

11、无论是坐谈,吃食,路过,驻足,人在这大片的云朵般繁华而轻柔的花从中时,竟神奇地赏心悦目起来。

12、一到日本,每个角落都可以看见粉红色、白色的樱花树,每隔几米便有一株。在这个樱花盛开的季节,许多地方更成了一个樱花海,当清风吹过,樱花便纷纷散落,像是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小雪。

13、樱花,会对春天过敏的季节,豁达的天堂,抚平浮躁的心,熟悉简单的言语说给会懂的人听,明天傻傻的孩子气,喜欢你飞舞的头发,允许我小小的依靠在喧嚣中静默惜未,想要遇见的春天的花草离开会有新的收获,在等待这个春天会发生微妙般的丝丝奇迹,我听说天那边有云在依偎,而否发现累积的改变,隐隐看见狮子的尾巴,相信觉得再美也学会那一幕遥望碧阳的曙光,我感觉我懂你的特别,有一扇窗,你会看到融化的爱飞跃,不计划不冒险,快乐每一天,一丝暖暖的微光。唯美的句子

14、樱花花色幽香艳丽,为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以群植,也可植于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盛开时节花繁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极为壮观。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观,可三五成丛点缀于绿地形成锦团,也可孤植,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之画意。樱花还可作小路行道树、绿篱或制作盆景。另外树皮和新鲜嫩叶可药用。也有的人在日本将樱花鲜花瓣磨成花蜜制作果酱和调味品。

15、樱花自然是赏得,赏樱花的人却也是一景。身在樱花从中,就算不是为了赏花而来,却也不自觉的做了赏花人。

16、再见樱花,又是在雨中。那日,雨蕴春意,飘飘洒洒,珞珈山也就显得格外的空灵。在樱园,在樱花大道上,满是撑着伞赏花的人。而我却瘦瘦的站在热闹的人群之外,心境如同这雨中的樱花,出奇的宁静与平和。不太久远的梦想。总能在这样的时刻,随着一片片雨,滑过樱花的边际,款步在我灵魂的阡陌。樱花,在纷纷的雨中。雨中的樱花,却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宁静成一种深刻的纪念,是的,在珞珈山的日子,当是我们最幸运的时光,心怀最纯洁的愿望。

17、再看那站在樱花旁边的桃花,美丽极了。它们在朝我微笑,远远望去,就像是天上的金红太阳,闪闪发光。雨后的桃花真香呀,使人一闻到它的芳香就心醉。好一句:“盈盈荷花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呀!”这些桃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一簇簇的,有单独一个的,真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呀!桃花像杏花,是浅红色的,它们每天都在争奇斗艳!

18、在道路的两侧栽种的就是美丽的樱花了。有两种品种,一种是二月份早开的,是复瓣的大红色的樱花,我们到时,还能零星地看上一些。而此时花枝招展笑靥甜美的粉色樱花,却是我们常在画片中看到的,我站在树下,仔细地端详着,欣赏着,觉得怎么看都像挑花。我不知道桃花与樱花有没有什么因缘关系,但她们就像孪生姐妹一样地难以分辨。当然,只要认真观察,会发现它们的枝干是不一样的,桃花的树干着色更深更亮。,据介绍,这儿的樱花有一万多株。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4

描写桃花的诗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殊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桃花乱落如红雨 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宋·欧阳修《舞春风》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宋·秦观《江城子》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宋·秦观《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宋·曾巩《城南》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叶梦得《虞美人》

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宋·李弥逊《诉衷情》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 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夹岸桃花蘸水开 宋·徐俯《春游湖》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 元·姚燧《浪淘沙》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清·吴伟业《鸳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宋·秦观《虞美人》

描写樱桃的名句

一树樱桃带雨红 南唐·冯延已《罗敷艳歌》:“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宋·赵彦端《豆叶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描写杏花的诗句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唐·杜牧《杏园》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日日》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唐·温庭筠《菩萨蛮》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 宋·晏殊《临江仙》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 宋·苏轼《蝶恋花》

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 宋·曹组《小重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宋·张良臣《偶题》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宋·刘彤《临江仙》

描写梨花的诗句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唐·郑帧侗峤等曛莨愠擎洹

带叶梨花独送春

唐·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唐·岑参《送杨子》

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 宋·陈克《豆叶黄》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描写兰花的诗句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战国楚·屈原《九歌 礼魂》

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宋·洪兴祖《楚辞·九歌·礼魂》补注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怕端普唇

唐·

刘禹锡《和乐天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宋·曹组的《卜算子·兰》

描写蔷薇的诗句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南朝梁·柳恽《咏蔷薇》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唐·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 明月落谁家。”

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唐·杜牧《留赠》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描写海棠花的诗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宋·葛胜仲《蝶恋花》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

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弥逊《虞美人》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5

【论文摘要】樱花是一类著名的观赏花木,在世界园林中应用广泛。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樱花资源,而国人对此缺乏了解和深入研究,对樱花文化的探讨尤显缺乏。本文通过对中国樱花资源的介绍,中日两国对樱花文化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中日两国对樱花的文化价值存在不同的观点。日本把樱花奉为国花,把骤开骤落的樱花与英勇武士的人生观相联系,民间的青年男女也认为事物该在它最灿烂的时候凋亡;而中国自古偏爱那些寓意长寿、富贵、吉祥如意的花,自然不能认同日本人那种不珍惜生命的价值观。中国人对樱花的态度是抱着纯粹的欣赏自然界美丽事物的情感,而赋予樱花的文化内涵则相对较少。

樱花是一类著名的观赏花木,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亚科(Prunoidea)樱属(Cerasus),在世界园林中应用广泛。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樱花资源,而国人对此缺乏基本的了解,对樱花文化的探讨尤显缺乏。甚至有人认为樱花只有日本才有,将其与日本的某些特征联系起来,将其赋予了樱花本身不该有的特性。我国是樱花的主要分布区,野生观赏樱花约50余种,其中很多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如迎春樱C.discoidea、钟花樱C.cerasoides var.campanulata、浙闽樱C.schneideriana、尾叶樱C.dielsiana、高盆樱C.cerasoides、山樱C.serrulata、野生早樱C.subhirtella var.ascendens等等[1、2,3,7],其中部分已在园林中得到运用,而我国对樱花的栽培历史也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对樱花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大力研究,同时,广泛深入了解和分析樱花的文化价值,才能让我国丰富的樱花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樱花的栽培起源与传播

1.1 樱花在中国古代的纪录

樱花原产中国。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我国宫苑内栽培。

南宋时期,王僧达(423-458)有诗曰: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由诗可知,此樱是一株先花后叶的红色早花品种,幼叶浅黄色而花艳丽。我国特产钟花樱即为红色钟形花,诗中所指与之相符[4,10]。

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白居易诗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诗中清楚的说明诗人从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樱花植于庭院观赏。

唐,孟诜所著本草纲目,对樱的定义为:“此乃樱非桃也,虽非桃类,以其形肖桃,故曰樱桃”。对山樱的释名为:“此樱桃俗名李桃,前樱桃名樱非桃也”。

宋代成都郡丞何耕对垂枝早樱的主要特征描述得非常真实,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证据。他的《苦樱赋》中:“余承乏成都郡丞,官居舫斋之东,有樱树焉:本大实小,其熟猥多鲜红可爱。其苦不可食,虽鸟雀亦弃之”。这里他描述本实大小,而果苦不可食者决不是樱桃而必定是观赏樱花无疑,因为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说:“本小实大,甘甜,味美可食”乃樱桃也。又根据他所说“达条扶疏而下”之句,则可断定这分明是一株垂枝早樱[4,10,12]。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冬海棠,生云南山中......冬初开红花,瓣长而圆,中有一缺,繁蕊中突出绿心一缕,与海棠、樱桃诸花皆不相类。春结红实长圆,大小如指,恒酸不可食。”这冬海棠即冬樱花,现在云南南部石屏、建水、元江等地还有很多,当地人至今仍称之为“冬海棠”。从多种文献材料中可知,我国古时已确有钟花樱、垂枝樱、冬海棠、山樱等多种樱花引种栽培[15,16]。

1.2 樱花在日本的传播和扩大

日本栽种樱花才千余年历史,而且是从中国引进梅花时夹杂在梅花之中偶然东渡到日本的,后来被日本发扬光大。

日本当初观赏的是梅花,据说是遣唐使带回来的,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在平安时代被贵族们赏得如醉如痴。日前根津美术馆展览“天神美术”,其中有几幅室町时代的挂轴,被画作“渡唐”模样的神菅原道真,手里总是拿了一枝梅。

《樱大鉴》说,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樱花的传播像所有生物一样呈放射性传播。《樱大鉴》还说,喜马拉雅的樱花传往日本后,在精心培育下,在日本不断增加品种,成为一个丰富的樱家族[11,12]。

在奈良时代(710—794年),说到花,就是指梅花,当贵族的审美意识由清雅转向华丽,很有些女气时,淡妆的梅逐渐让位给浓抹的樱。在712年撰成的日本史书《古事记》中,记载了日本古代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其中有一则描写一位明朗、美丽的姑娘,名叫木花开耶姬。木花就是指的樱花,开耶的字音也是樱花。木花开耶姬这种樱花自古以来就生长在富士山、箱根和伊豆半岛一带,人们叫它富士樱,至今这个名字没有改变。

7世纪,持统天皇特别喜爱樱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观赏樱花。

812年,喜爱樱花的嵯峨天皇开宴赏樱,形成宫廷传统,以至于今。另外,据说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赏樱大会是9世纪嵯峨天皇主持举行的。其子仁明天皇更将紫宸殿南阶下的“右橘左梅”改种成“左樱”,于是,典礼行事之际,左近卫府的羽林军便排列在山樱之下。从此,寺庙神社,贵族间盛行在樱花下举行庆会。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年),樱花已成为主角,咏樱花的歌比咏梅花的歌要多出5倍,赏樱活动也开始盛行。

当初,赏樱只是在权贵间开展,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传统的民间风俗。成为日本国花后,它更受关爱,培养出了观赏性更强的丰富品种群。

奈良和京都时代,观赏樱花的活动有花节、花会、花宴、花舞等,京都还有夜间观樱的习俗。而且,对樱花的观赏,并不是将眼贴近,一个个仔细观赏花形花瓣的具体形态美,而是稍稍离开一段距离,来欣赏它那充斥空间的如云如雾的整体美。

直至今日,樱花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逐步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每当樱花开放时,就是举国欢庆,全民赏樱之时。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每到樱花时节,日本便是举国欢腾,电视、广播、报纸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樱花开放的消息。日本气象厅及各种网络都有专门的樱花预报,樱花也带来大量的商机,各家商店和便利店内的快餐用具、时令小吃、酒类和樱花纪念品也要成几倍的备货,以应付樱花季节几百万人赏樱花所带来的消费。旅行社也届时会推出观赏樱花的旅游专线。日本政府每年都在八重樱盛开的东京新宿公园举办观樱会,招待外国使节、社会名流。在全国各地也有各式各样的观樱活动。清代诗人黄遵宪在日本所作的《樱花歌》:“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花光照海影如潮,游侠聚作萃渊薮。……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举国若狂的胜况[9,10]。

日本学者也对樱花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共培育出300多个各类樱花品种[5],最多的当然要数日本樱花Cerasus yedoensis了,盛开时气势如虹,其次是山樱C.serullata,其下有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品种群,奈良吉野山就是观赏山樱胜地。

1.3 日本的樱花艺术

除了赏花之外,樱花在日本人民生活中处处留下了艺术的印迹。常以樱花作图案,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茶具、用具、陶瓷器,以樱花为题材绘制许多优美动人的图画、雕刻等,很多已成为国宝,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至于描绘樱花品种的画谱,更是不知其数,著名的有:《樱谱》、《怡颜斋樱谱》、《樱花贴》、《樱花图谱》、《樱大鉴》等等,搜集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樱花品种,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十分美丽,观赏起来,不忍释卷。樱花何时成为画家的题材,已无法考证。从日本现存的文献记载看,最早的是公元891年,日本宇多天皇宽平三年,阳成母后五十寿辰时,贞保亲王献上三尺屏风一块,上面画有坐在樱花树下的赏花人。自此以后,以樱花为题材的画逐渐多了起来,成了大和画的重要部分。一般的画法是把各种各样景色的樱花各种各样的人物结合起来。到了现代绘画中以樱花为题材的就更多了,如日本著名画家川合玉堂的《春图》,描绘的是山峡中的流溪,春雨戏弄着散落的樱花的美丽景色。日本著名的画家横山大观的《夜樱》,描绘的是一团团篝火映照的樱花,十分美丽,壮观。

陶瓷器上的图案,以樱花为题材的也很多。如《色绘吉野山图茶壶》,描绘了吉野山上漫山遍野的樱花景色。重峦叠嶂的吉野山上盛开着望不到尽头的樱花。日本江户时代瓷器技术达到高峰的锅岛烧,以雪白的瓷衬底配着鲜艳的边线,烘托出鲜红欲滴的樱花,晶莹有光,分外动人。伊万里的《彩绘元禄美人图大皿》,画有樱花和元禄式的美女,反映了江户时期的时代面貌,精美地刻画出一般市民的绚丽多姿。日本人民喜爱以樱花为题材的艺术品,樱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和艺术鉴赏中不可缺少的东西[12,13]。

2 中日樱花文化的内涵

2.1 日本樱花文化

樱花对日本民族的文化、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日本的文学、诗歌、散文往往把樱花作为描写、歌咏的重要对象。如日本著名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和最古老的诗歌集《万叶集》中,都有赞美樱花的故事和诗句。像这样的诗句至今仍脍炙人口:“志贺都城,已成废墟。旧日宫殿,付之一炬。昔日山樱,依然如故,,峰峦叠翠,五彩缤纷。”

《万叶集》是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相当于我国的《诗经》,所收咏梅和歌一百一十八首,咏樱四十四首,《万叶集》里的:ばな时は过ぎねど见る人の恋の盛りと今し散るらむ。这首和歌的大意是说,樱花虽还不是落花时节,偏却想到最眷恋观花的人,而现在它就要凋谢(离散)吧。

另外,在净琉璃和歌舞伎中,有很多场面都是在樱花怒放的背景下,年轻男女匆匆死去的。妹背山妇女庭训中的山一段就是其典型:以吉野川为界,住在大和国的妹山里的雏鸟和住在纪伊国的背山里的久我之助清船为了爱情和义理,女的被母亲杀死,男的自杀殉情。此外,还有很多情况下鬼怪精灵乱跳乱舞的布景,也是由盛开的樱花构成的,京鹿子娘道成寺是其一例。另外义经千本的道路上,变成藤忠信模样的狐精也在乱舞。樱花的美非同寻常,它会使人的心灵荡游到世俗世界的另一端,借用古人的话就是あくがらす。あくがらす:あこがれるようにする。心を浮かれさせる。汉语意思为“憧憬”、“向往”。樱花的美隐含着狂与怪与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4,11,12,13]。

史书上初见“樱”字,是七二年编纂的《日本书记》。书中说天皇泛舟行乐,忽有一瓣樱花飘落在酒杯里,可见,樱花一开始就是散落的形象。

到了武士主持历史的时候,人生无常,樱花的短暂与飘零正好拿来写照他们的人生观。十七世纪后半,赏花蔚然成风,“或歌樱边,或宴松下,张幔幕,铺筵毡,老少相杂,良贱相混。有僧有女,呼朋引类,朝午晚间,如堵如市。”樱花观赏庶民化,渐成年中行事。

1748年,“人中武士花中樱”的台词出现在演义家将为主公复仇的歌舞伎戏剧里,樱花历来的女性形象为之一变。其后,力主驱逐儒佛、恢复古道的国学家本居宣长自称“樱奴”,写下一首和歌:“人问敷岛大和心,朝漫山樱花。”(敷岛,指日本)樱花从此跟大和心、大和魂挂上钩。

幕府时代末晚,尊王攘夷的志士们风流倜傥,更加张扬樱花暴开暴落之美。明治年间,天军齐唱大和樱,樱花终至变成军国之花、靖国之花,三千宠爱集一身。和桃花一样,在日本文化中占有特别地位的樱花,也拥有一个规模可观的词汇群,如樱雨、樱乌贼、樱煎、樱鱼、樱衣、樱酒、樱前线、樱吹雪、樱鲷、樱月、樱干、樱鳟、樱蒸、樱饼、樱山、樱汤、樱肉、樱麻……作为一个词汇群,其发达程度和桃花相比,可以用“分庭抗礼”、“平分秋色”、“相映成辉”来形容[12,13]。

(春歌下·七十一):樱花飘落尽,造化竟全功,一切人间事,临头总是空。——杨烈译这首和歌时明确无误地把“毫无眷恋地一气飘落散净”的樱花视为人世间最高美德的象征。

2.2 中国樱花文化

中国古典诗文中花的入诗入文屡见不鲜,而且很多都脍炙人口,但关于樱花的诗文并不多见。

西汉辞赋大家杨雄的《蜀都赋》(公元前58年-公元后18年)中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记载,此处樱并无确指。南朝宋时,王僧达(公元423年-458年)有诗:“初樱动时艳,擅藻的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此诗毫无伤感之意,而表达的是一种在艳丽春光下的喜悦心情。唐白居易见了白色樱花触物生情,联想到自己的满头白发,便唱出“樱花昨夜开如雪”的诗句。又有诗“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虽不积极,但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欣赏自然的悠闲态度。

唐代李商隐(公元812年-858年)写下:“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也仅是体现了他一贯缠绵的诗风。倒是近代才女苏曼殊,写过多首樱花诗,其中不乏伤感、凄切之作:“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忍见胡沙埋艳骨,休将清泪滴深杯。多情漫向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巳灰。”(樱花落)。

郑孝胥等人游北京玉渊潭后写成系列诗作《樱花雅集》,但出色的寥寥,也无深意;倒是少有诗作的总理也对樱花十分喜爱,在1914年日本留学时写下春日偶成(二首):

其一

极目青郊外,

樱花红陌上,

烟霾布正浓。

柳叶绿池边。

其二

中原方逐鹿,

燕子声声里,

博浪踵相踪。

相思又一年。

由此可见,中国文人对樱花的情感远不像日本人那般疯狂,多是娓娓道出樱花爆开时的绚丽之美,并无太多特殊情感的倾注。

2.3 中日樱花文化之比较

2.3.1 日本樱花文化的特点

日本人如此喜爱樱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樱花匆匆开放,又匆匆凋谢,古代日本人常将之与英勇武士的人生观相联系。二是体现了日本人的集体意识。一朵樱花微不足道,满树樱花就蔚为壮观。三则暗合农时令节。自古以来,日本人认为樱花开放时播种稻子能保证丰收,因为樱花盛开时平均气温达到12度左右,水温升高,不必担心冷空气的袭击。也就是说,樱花开放时节是水稻种植的开始,所以日本人民才这样酷爱樱花[6]。

樱花的生命很短暂。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7日”,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日本人钟爱樱花凋谢时的情景,认为那凋谢时的庄丽、绚烂、悲惋、哀凉,比起它开放时的美丽,更能激起他们的情绪。樱花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使得被日本皇室选中镶嵌在国徽上的失去了光泽。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则被尊为日本精神[1]。

2.3.2 中国的樱花文化价值

中国人与日本人喜爱樱花的情结,是大不相同的。中国人崇尚喜气洋洋、长寿、富贵,喜欢争奇斗艳,繁花似锦,有“花潮”之赞誉。所以中国偏爱牡丹,因为其花大色艳,寓意富贵吉祥,对樱花则是单欣赏其开花时的绚丽之美,没有赋予它特定的文化价值;而且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花卉资源非常丰富,兰、菊、梅、竹等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价值,对花朵小花期又短的樱花的关注就少了许多,所以中国的樱花的文化价值还有待形成和发展。

3 小结

对于樱花的文化价值,中日两国存在不同的观点。日本把樱花奉为国花,把骤开骤落的樱花与英勇武士的人生观相联系,现在也还有一些日本青年男女认为事物该在它最灿烂的时候凋亡;而中国自古,崇尚喜气洋洋、长寿、富贵,自然不能认同日本人那种不珍惜生命的价值观。中国人多喜欢争奇斗艳,繁花似锦的“花潮”之赞誉,所以中国偏爱牡丹,因为其花大,寓意富贵吉祥,对樱花则是单欣赏其开花时的绚丽之美,没有赋予它特定的文化价值。自然界的存在自有其道理,樱花的花期匆匆一周,但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延长花期以提高它的观赏价值,提高它的观赏价值。

可能樱花就有着一种“若要开放就得如此不顾一切地拼命怒放”的本能,这与梅花那种“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雪中一段香”的清逸幽雅的本性,本质是一样的。人的一生,辉煌也好,平淡也罢,只要不辜负生命,珍惜当下,都是有价值的一生。

参考文献

[1] 俞德俊.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38:40~82.

[2] 王贤荣.国产樱属分类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1998.

[3] 王贤荣,黄国富.中国樱花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6):3~5.

[4] 林弥荣.日本的樱花[M].北京:诚文堂新光社,1974,33~77.

[5] Masataugu Honda et Yasaka Hayashi, Manual of Japanese Flowering Cherries[M],Compiled by The Flower Association of Japan, Akasaka, Minato-ku, Tokyo,1982:63~363.

[6] 张艳芳.樱花的园林应用[J].园林规划与设计之现代园林,2000:4~5.

[7] 王贤荣.早樱种系的分类及观赏价值[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4(6):44~46.

[8] 邬文祥,邬秉左.樱花类植物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J].花木盆景,2001,4:48~49.

[9] 殷学波.樱花类植物研究简史及我国栽培樱花史考[J].林业科技开发,1995:1~39.

[10]姚庆渭.樱花史考[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2,(2):91~99.

[11]白晓光.樱[J].日语知识,1999,(4):48~49.

[12]李连庆.樱花之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1:4~6.

[13]晓牧.从“花”中看中日文化异[J].日本展望,1990,(1):4~5.

[14]张颂炫.长春堤上的樱花[J].江南论坛.2006,(6):62~63.

[15][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6

郑州十四中 卫素敏

连续五年来,高考作文评分采用“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评分法。考生作文平平,就只能在“基础等级”中评分;若能达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则要给“发展等级”分。如何做到“有文采”,要学会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在表情达意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

一、精彩的比喻句能为全文增色,它有助于说理和描写,而且可以增加情趣、增添文采。例如以“和大自然的对话”为话题的《和樱花树的对话》优秀习作,“樱花总是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悠悠然从枝头飘落,在无风的江南早春里 ,很轻,很缓,很优美。每次,我总是刻意地从她身边走过,沐一身花雨,嗅到芬芳的气息。

樱花树像一个优雅的江南女子,恬静地立在温暖的阳光下,轻轻抖动裙裾,溢出醉人的芳香,毫不吝惜地挥洒片片飞红。我像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仰视她被阳光穿透的玲珑的躯体。

樱花树的绿叶迫不及待地从枝上涌出,迎接阳光的拥抱,推开阵阵花波。落花像流水,从枝头泻下,从女子温婉的指间漫出。我的眼睛被落花打湿,怜爱着这妖娆春光的心隐隐作痛。”

一棵普普通通的樱花树,在作者的眼里,成了一位婀娜多姿美丽异常的江南女子。不但如此,作者还要赋予这女子以人生哲理的意味。让樱花早谢变为美丽女子青春的凋零,而且这种凋零还是樱花仙子的无悔的选择,是一种主动献身,这就使读者受到感情的激荡。不但如此,结尾的议论可以说是文章主题最亮丽的一笔:“青春并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总也挽不住的春光只是生命的前奏,高潮的伏笔,大戏的序幕。”至此,我们才理解了作者独出机杼的匠心。与文章立意相辉映的,是那充盈着灵感、灵气、灵性的文字,那种细腻灵秀之美,和樱花树的艺术形象一起,沁人心脾。你会觉得,这样别具新意的情思,是非这副灵动的文字不能承载的。

二、 用排比句气势充沛,文情并茂。无论哪种文体,恰当运用排比句,可以使文势增强,读来酣畅淋漓。近几年不少高考佳作,都注意用好排比句,有的更是全文缀满排比,给人一种风卷残云、力扛千均之感。例如2003年高考佳作《心中的天平》:“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林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因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文章以一组排比句一气呵出,非常雄辩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能以感情否定任何一个方面的美。紧密扣题。这样的文笔,先声夺人,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彩。

三、 用名句使文章神采飞扬。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等,具有表达凝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合理应用于考场作文,必使文章意蕴深厚,精致典雅。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诵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沉郁,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其实,名句许多来自于书本,同学在平常的学习中,留心课本,活学课本,也是使文章精彩的一个有效途径。使文章精彩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在学习中要多多体会。当然,“文采”常常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它是作者思想水平、写作水平的综合表现,中学生在提高写作技巧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了提高自己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能力。脱离了思想的写作技巧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7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①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译文

似火樱桃,如雪荼藦,映辉斗艳。春*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呼叫伴侣。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此词的意境推测,可能是辛弃疾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此词描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欢,不仅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伤春。词人的艺术触觉是十分敏锐的:词人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长。在词人的笔下,暮春的景致使人眼花缭乱。“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二句,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被推到读者的眼前。一株株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春正好”是一句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在缓缓地飞翔;流莺呼朋引伴,娇音恰恰,就像奏响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可是好景不长,恰如前人的名句“开到荼花事了”所标示的,高潮一过,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许正是因为预感到春之短暂,乳燕才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那些自在的流莺,也因此而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觉。燕之“弱”,莺之“怯”,其实都是词人感伤春天心理的外化,辛弃疾这里则是满腹心事。对于一个政治理想落空、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春归是象征着希望破灭。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季节的无情推移,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恨,于是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与词人的名篇《祝英台近·晚春》的结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用语和含义都很相似,只是这里语调更为急促,意思更为直截了当一些。词人似在对空呼喊道:千愁万恨,都是你春天给引出来的;如今你自个儿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肠千结”三字,尤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词的下片,具体而细致地抒写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换头的四个三字句:“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承“肠千结”一句而来,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接下来“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过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向人们说明:词人之“恨”的内容,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而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都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倾诉,这又是自己满腔愁恨之更深一层。紧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做梦称为“蝴蝶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这两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来将上文所抒写的内容进一步向广阔的时空延伸。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达出思家念远之悲。还须指出的是,从词人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遗恨”等来综合判断,这里的所谓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区的寓所,而是思念远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的山东济南老家。全阕的结拍云:“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声声”,承“子规叫断”而来,可谓善于呼应,构锁严密。“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气贯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

描写樱花的句子篇8

散文的定义很广: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外,都归入散文范畴,是一种自由灵活抒发见闻感受的文体,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即它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宏观微观无不涉及,或写景,或咏物,或怀古,或咏史,常常融记叙、抒情、描写、议论于一炉,运用对比、衬托、铺垫、呼应、设置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悟。所谓神不散,作者不论如何选材,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一的。关于散文如何阅读的书籍多,答题技巧五花八门。近年来,我在初三中考散文复习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效果显著:①授之以渔,心中有数;②典型引路,精心打磨;③放大病灶,矫正提高。

一、 授之以渔,心中有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往教学的散文方面的知识总是不成系统的,一零半爪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遗忘得也不少。复习初,我从已学过的课文以及已考过的经典题入手,借鉴他人经验,整理出散文复习知识点提要,印发给他们,在指导他们阅读、识记过程中,尤其是结合相关文章如《背影》、《夏》、《枣核》、《白鹭》、《济南的冬天》等,做到感性和理性知识的结合。正因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散文的有关答题知识、技巧,激活原有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一扫复习课堂上的沉闷无味,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做起阅读题来,心中有数,有章可循。

附:散文复习知识点提要

1. 主要分类

(1)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反映社会现象,阐明事物蕴含的道理。主要有运用记叙和描写、托物言志、托物喻人、以小见大、象征等手法。

(2) 抒情散文:作者着重生活的感受,借助充满激情的风景、风俗、人物画面,抒写自己的心灵历程,以饱满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的浪花。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直抒胸意、欲扬先抑、虚实相生、浓淡相衬是主要手法。

(3) 议论性散文:借助形象描绘、引用、事例简述及直接抒情来达到议论的目的。

2. 阅读方法

(1) 粗读,整体感知。

①了解主要内容,抓“文眼”。

②标出抒情的议论句、过渡句、每段的中心句、总结句。

(2) 细读,研读题目。

①抓住题干;②明确要求。

(3) 精读,筛选整合答案。

①扣住题目要求,找准相应答题区域,进行提炼组合。如有的指代一类的题目,一般在前面找;有的则隐含在文中,须提炼;有的答点分散在几处,须组合。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做到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③有的根据分数值,分条陈述,有几分,大概有相应的几点。

3. 考题呈现

(1) 整体感知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的态度、情感、观点是什么?

(2)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 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4) 提取并整合文章要点。

(5) 结合文本或比较阅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开放题)

4. 应对策略

(1) 整体感知题

①主要内容的答法。主要人物(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②作者的态度、情感、观点,首选看文末,其次抓抒情议论的句子。

(2) 词语在文中的答题技巧

①指代、代入法。代词有:这、这些、哪、哪些、之、此、它。代人和物。方法:通常到前文去找。偶尔也在后文。由近及远,一般可以摘抄原句,但有时要筛选概括。提示:得出结果后要用替接(代入法)检验,看是否符合文意。

②分析词语。

1. 判断:一般不省、调、不矛盾。2. 分析词语含义,注意双关、反语,褒贬互用。3. 分析问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换原句子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4. 结论:因此。

③分析动、形的作用。

1. 分析动词、形容词本身的作用,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

2. 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

3. 深层含义(联系语段、全文)

格式:生动、形象、准确写了+句子表义+深意(表现了……,突出了……)

思想感情指文中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具体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常:喜悦、欢快、高兴、兴奋、激动、自豪、热爱、爱戴、孝敬、思念、依恋、忧伤、关爱、体贴、赞美、怀念感情、忧虑、痛苦、失望、愤恨、仇恨、讽刺等。

(3) 句子的答题技巧

①题目:开头、结尾、过渡句。重要句子的特征:含蓄、深刻。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②作用

题目——揭示中心,含蓄形象,激发兴趣。

开头——引出话题,点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结尾——总结、揭示(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言含蓄、留有余味)

过渡——承上启下

③对比,作铺垫等表现手法。

技巧:

1. 分析表层含义

2. 深层含义(紧扣文章中心或段落中心)

3. 修辞,什么修辞,根据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表述:?摇?摇 ?摇?摇,采用了?摇 ?摇?摇?摇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摇?摇?摇 ?摇特点,?摇?摇?摇 ?摇思想情感。

(4) 提取并整合要点

①段中心句②过渡句③标志性的词,如首先,其次,再次。不仅……而且……还。

提取要点的方法:直接找。整合:叙事文:什么人(物)+怎样做+什么事。

(5) 开放题

体验感悟型——立足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积累拓展型——阅读文章,强化诗句文警句。

想象补写型——进入角色,合情合理。

评价鉴赏型——表明态度,摆出理由根据。

二、 典型引路,精心打磨。

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人是学习的主体。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遵路识斯真。”俗话也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不喜欢搞题海战术,面对纷芸众多的文章,我重点挑选了2008南通市中考语文《抽打心中的樱桃花》一文作为蓝本,典型引路,精心打磨,设计出以下练习题:

1. 本文主要写什么事?试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

2. 第①②段,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味美与花开之盛?

3. “这样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这样”指代什么?

4. “一颗颗樱桃仿佛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试从词语或表现手法作鉴赏。

5. 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40字左右)

6. 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

7. 比较阅读,阅读《错过》选段,结合本文,谈谈人生感悟。

8. 如果你是出卷人,还会出什么题目?

以上练习题,把散文的一般考型都呈现出来,尤其是第8题,更有创意,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一堂复习课上得很成功,是一堂典型的复习好课,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领导专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 放大病灶,针对训练。

尽管教者印发答题技巧方面的知识,课堂上典型引领,但学生在阶梯练习或考试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误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要掌握塑造和矫正学习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为此,在讲评课上,我充分利用幻灯片、电子白板、黑板等载体,把典型的病灶加以“放大”,呈现在学生面前,扎实推进“讲——析——改——评——练——批”的训练过程。

1. 讲。请答题者讲讲答题的方法、依据。

2. 析。请大家来诊治,分析得失。

3. 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修改。

4. 评。教师总结评价。

5. 练。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或自己的弱项,选择相应的题目来做针对性的练习。

6. 批。对学生自选的针对性练习,老师尽量面批,辅导。

上一篇:老蜜蜂范文 下一篇:重阳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