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美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08:07:08

描写美术论文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议论文;描写;说理;形象;幽默

谈起议论文写作,我们往往会津津乐道于深刻独到的见解、无懈可击的论辩力量、缜密的逻辑推理、雄辩滔滔或辛辣犀利的语言。诚然,这都是一篇好议论文不可缺少的因素,但这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读来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议论文除了有理有据,还要能打动人心,这样才能使人信服。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这“文”就是文采,而描写就是增强文采的手段,在议论文中合理描写,将为议论添色,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一、描写可使议论形象,避免说理的空洞乏味

一味地说理,容易空洞乏味,古人早就懂得这个道理,在写议论性散文的时候是非常注意描写。如贾谊《过秦论》的一段文字:

“(九国)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这里含有两处描写,一是描写九国之师与秦军的对阵:一个“叩关而攻秦”写出九国的来势汹汹,一个“开关延敌”写出秦军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再一个“逡巡而不敢进”活活画出九国之师的胆怯畏缩与貌合神离。如此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对阵场面,连双方的心理都刻画出来了,虽未开战,但胜负已分。二是描写秦国进攻九国的战争,只用了三个词“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就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秦国的强大。这些描写有力的说明了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后国力的强大,比起空洞的说理不知要强多少倍。同时也打破了全文单一的叙述说理模式,使行文富于变化,读者眼前为之一亮。

二、描写为议论提供依据,避免叙例的单一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常常用事实论据来举例论证,但单一的叙述事例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激发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在举例的时候运用一些描写,就可以打破叙例的单一,让人耳目一新。如鲁迅《拿来主义》中的文段: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这段话为说明中国当前实行的是 “送去主义”,举了“送古董”“送美术作品”“送梅兰芳博士”三则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举第二则事例的写法其它两例的写法明显不同,其它两例用的是叙述,而这例用的是描写,描写就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情景:先是“大师”们捧着国画毕恭毕敬站在洋人面前,然后是在欧洲各国挂了一长溜的国画,其卑躬屈膝的丑态,国民政府的卖国嘴脸立马就显现出来,这种效果远远不是单一的叙述能够达到的。这一描写就让读者对于送去主义的做法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对送去主义的卖国求荣实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能激起人们对于送去主义的憎恨。

由此可见描写性的举例常常比叙述性举例更为直观,更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一个注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作者,往往会注意到这一点。

三、描写可使议论富于变化,避免说理的呆板枯燥

有人认为,议论文比记叙文容易写,因为议论文是用各种手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它是一种直接的阐述,但议论文又容易陷入枯燥说理的泥潭。因此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要寻求一种变化,一种突破,而恰当的描写就收到了这一效果。

读名家的议论文我们常感到饶有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说理方法的灵活运用,富于变化。且看苏洵的《六国论》如何议论六国贿赂秦国之错: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这段话先是用描写性的叙述为议论张本,叙述祖父辈的创业艰难,用“暴霜露,斩荆棘”的情景描写出之,叙述子孙辈的毁业轻易,用“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的动作描写出之,两种情景两相对比,让人生“祖宗基业毁于一旦”之叹,子孙的割地求安之错不言自明。最妙的是后面几句“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怜的六国君王,满以为割地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明晨起床一看,秦兵又来了,那可怜巴巴的样子跃然纸上。这种描写型叙述其实就已经暗含议论的锋芒了,我们读来,也倍感给力,如同看到了当时的情景。再看他后面的议论,在一番因果推理之后又用了一处“抱薪救火”的比喻论证,形象地说明了秦国的贪欲没有满足,六国的危机不能解除,从而把以地事秦之错揭露得淋漓尽致。不难想象,如果《六国论》通篇只是机械说理,就难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了。

四、描写可使议论幽默风趣,增强文章趣味

说到议论的幽默风趣,我觉得有两个人是不能不提的,一个是鲁迅,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个是,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先看的吧,无论是《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这一类描述性的比喻论证,还是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描写司徒雷登临离开中国时悻悻之态,都令人忍俊不禁。

描写之所以产生幽默,在于它把思想的内核用形象的外衣表现出来。需要指出的是精彩的描写并不能代替深刻的思想,议论文写得好首先得取决于对人和事物的深入分析和独到见解。再者,议论文中的描写仅仅是为议论服务的,它不同于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文中的描写往往采用白描、速写或漫画的笔法,不求酷肖,但求神似。它在议论文中充当“佐料”的角色,决不能喧宾夺主。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延安;革命;文艺;漫画

延安,古时称肤施、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位于陕西省的西北部,这个城市坐落在群山之中,易守难攻。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党中央在这里管理并且奋斗。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延安汇聚了大批为追求革命与自由的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中共在1938年建立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由此以“救亡”“启蒙”思想为主题的漫画宣传开展得如火如荼,1942年以蔡若虹、华君武、张谔等举办的讽刺画展更是轰动一时。随后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解决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确立了文艺工作者的工作主题是服务人民群众。整风之前,延安的漫画主要是反映延安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以揭露黑暗为主,利用漫画直观、夸张的特点使人民大众认识到社会现状,但是中共党内领导不能够接受这种以讽刺为主的漫画风格,所以运动前后党中央对漫画艺术的指导,使延安漫画家实现了政治和艺术的转变, 并使延安讽刺漫画的风格发生了转变,使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的“讽刺漫画”逐步发展为革命性质强烈的以人民为主的“革命漫画”,使艺术与政治结合并且服务于人民群众。

漫画作为历史研究的一种特殊史料,史学界对“漫画入史”也做出过有益的尝试。以往对于延安漫画界及其漫画的研究,多是从艺术史、美术史或漫画史的角度,侧重于艺术风格和艺术主题之类的研究。但是历史的发展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在中国革命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探讨政治威权是如何介入和改造漫画艺术的,漫画艺术又是如何接受并发生改变的,以及漫画家思想在改造过程中的挣扎,即探讨延安时期政治与漫画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延安时期漫画界的转向,是中国革命时期政治与文学艺术关系的一个缩影,所以在研究中应为延安漫画研究打开一个新视角,对于进一步深化研究,正确理解中国革命时期政治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不无裨益。

目前关于研究延安时期漫画界的书籍很少,专门性质的著作更是寥寥无几,并且都是以叙述方式,从总结事件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专著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孙新元和尚德周合编的的《延安岁月――延安时期革命美术活动回忆录》(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艾克恩的《延安文艺运动纪盛》(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王培元的《延安鲁艺风云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刘忠的《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王海平和张军锋合编的的《回想延安――1942》(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钟敬之的《延安鲁艺――我党创办的一所艺术学院》(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这些书籍研究的重点都是延安时期漫画的现状及当时的历史情况,以流水的形式叙述事件,虽然读者可以很明确的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史实,但是不能够深入的了解当时漫画与政治界的关系问题,对于漫画界的转变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探究。

学术界对于延安漫画界的研究也有书籍有所涉及,但是这些书籍所写的范围比较大,对于延安的漫画界基本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李松的《20世纪中国美术1900――194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毕克官和黄远林合编的《中国漫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日)森哲郎著于、钦德和鲍文雄翻译的《中国抗日漫画史――中国漫画家十五年的抗日斗争历程》(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阮荣春和胡光华合编的《中华民国美术史》(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黄可著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活动史话》(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朱鸿召的《众说纷纭话延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这些书籍都是在文中的一小部分涉及到延安漫画界的问题,但是很少有把延安漫画界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论述,分析不够明确,有待遇深入研究。另外还有著作例如:宋贵仑的《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陈晋的《文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朱鸿召的《延安文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都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分析当时延安漫画界的一些情况,但是研究都不够充分,适合深度挖掘深度分析。

在论文方面有:张望的《延安美术活动回顾》(《美术研究》1959年第4期)文中说明延安及整个甘宁边区的新美术运动,虽然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有着光辉的成就。文中所谈的,是作者个人有限的见闻与回忆,从延安美术工作动态、延安美术活动的特点等方面对延安当时的美术活动进行回顾。谭天、赵书波《延安时期美术家权益状态研究》(《美术观察》2005年第9期)作者通过对延安时期的美术家权益制度作为美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通过对美术家的精神权益和经济权益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也涉及到1942年的整风运动,但并未深入明确的分析。王琦《试析时代美术的形态特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文中对于思想下的美术活动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不同的时代的不同特点,其中延安时期的美术界在的思想下的形态有所描述,但是描述仍然不够细致。上述论文侧重于从美术史的角度分析延安时期的漫画界及其作品。

研究延安时期政治与漫画关系的论文较少,主要罗长春《延安时期讽刺漫画的转向》(《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就对抗战后来到延安的漫画家热情歌颂抗战主题的同时,也用讽刺漫画作武器, 批评延安社会的一些消极现象,并且说明当时运动对于延安漫画界的指导作用及延安漫画风格发生变化的内容。赖荣幸《回到延安语境的“延安讽刺画展”》(《美术学报》2011年第4期)文中描述1942年由陕甘宁边区美术工作者协会主持的延安讽刺画展以及画展当时曾引起的延安文艺界的问题,以《解放日报》当时发表的文章为主要依据,并对后来的各种材料进行阅读,较详细再现了延安讽刺画展的盛况及其与延安文艺整风的关系。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美术特长生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学生的写作欲望不强,写作能力低下,细究起来有以下不利因素。

一是时间安排问题。美术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是以专业为主,因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有一大半的时间呆在画室里,和奔行在美术联考、校考的路上,用来学文化课的时间自然有限。甚至有人从认识上就认为文化课差一点没关系,只要把专业学好就行。具体表现在:学习时间上倾向于美术多,白天正课、晚自习都在画画;学习态度上对专业较认真、投入,而对文化课不够上心,尤其是语文写作,能逃避就逃避,学习效果更无从谈起。

二是教师指导问题。美术特长生中有一部分美术专业能力相当强,但文化课相当弱。还有一部分并没有美术基础,只是基于高考容易,才学美术,所以,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表现出对文化课的不热情,求知欲望不够强烈。学生层次不一造成了作文教学的难度。而受传统写作教学观念的影响,美术特长生的写作指导停留在没根据学情,写作体系混乱的现状。有的语文老师一种高度讲到底,省事固然省事,但缺乏针对性,导致收效甚微;有的语文老师想尽办法,又提不起美术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也就望而却步了;有的语文老师甚至根本不讲写作方法,好不容易有了两节课的时间,抓紧留题目,让学生速写、速交,然后速评,更是伤害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是学生实践问题。不喜欢作文的学生大致可分三类:一是“无话可说”型,因缺少写作的素材,没什么东西可写;二是“词不达意”型,因缺少系统的写作指导,和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知道怎么写;三是“饱受伤害”型,因缺少正确及时的评价,以至于在下一次作文时就提不起兴趣。也就是说,学生生活经历简单、课余生活不丰富、阅读面有限、教师的作文指导方法欠佳、评价不当等,都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那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如何快速提升美术特长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指导,巧妙对接专业学习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发挥文体优势,积累美的素材。

高考作文有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那就是“叙身边事,说平常理”。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写议论文更保险,并把这种观念施加给了学生,其实不然。高考作文是不存在文体歧视的。美术特长生大可以发挥自己善写记叙文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环境,也有建立在自己生活环境上的或喜或悲的心情故事,这些就可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因此,美术特长生大可以抒写自己专业学习生涯的酸甜苦辣。越是真实的东西越感人,从这点来说,美术特长生将自己专业学习的感受和思考入文,既得心应手,又真实感人,更彰显个性。如:

我们背着画板游走在人群边缘

校园似乎总把我们排除在外但我们懂得自己的方向

还记得第一次为了艺术踏上火车心里是如何的不安

即使是下雨天下雪天也挡不住艺术考场的热闹非凡

我们回到学校坐在教室摸着半年没有摸过的课本

我们害怕我们想哭可是我们只剩努力奋斗了

我们相信太阳还会升起在明天

二是打造语言优势,进行美的描写。

美术特长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既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更训练表达能力,可以达到专业、作文同步发展的效果。尤其是美术作品涉及到对光影、色彩、形体等的描绘,鉴赏久了,功夫深了,对学生在作文中进行各种美的描写大有裨益。如:仿佛还有水草的摇动。在一片涌动的深绿中,不同颜色的莲花,正在悄悄地开放,显得格外娇艳而矜持。光线在画面上翩翩起舞,睡莲在漫无目的地向上飘荡。水的色彩和浓度呈现出田园诗般的宁静,神话般的迷离。面对着这幅画,我在那一刻竟有悬身于怪异水世界上空的感觉,看着白云的倒影在睡莲巨叶间的水面滑过。

三是开掘例证优势,进行美的探究。

同是说清一个平常的道理,例证却以丰富新颖为上。美术特长生熟知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梵高、莫奈、毕加索等中外大师的作品及故事,其中不乏修养、意志与品格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让美术大师及其名作走近作文,成为美术特长生作文题材中的独特风景,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如:我宁愿相信莫奈是自然的观察者。他的朋友塞尚说得好:“莫奈只是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就是这样的一双眼,捕捉了多少一瞬即逝的美丽景物。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4篇

1.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美其一,感受文字美。

语文是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的学科,因此,文字美成为其独有的特点,也是其进行美育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和研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进而提高其审美情趣。汉字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表征方式之一,通过不同形式的文体、文章得以展现。不同于其他学科显性的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文字美而是一种隐形的美,需要学生和教师的解读才能展现出来,而这种美恰恰是语文教学所独有的。其二,发现自然美。语文教学的育美之道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可以使学生感受自然美。而自然美的感受是通过品读课文中关于景色描写的段落来实现的。社会论文

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和能力,就需要语文教师尽可能发掘教学媒介(主要是教材)中的有关描写自然景象的课文及段落,引导学生仔细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中散发出来的美。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发现自然美的眼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等,进而激发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其三,体悟心灵美。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选择都蕴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体悟心灵美是其中最主要的方面。通过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的研读和欣赏,加之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美,体悟到人物的心灵美,自己思想得以碰撞,心灵也受到熏陶,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品质。

2.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美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5篇

刘先生的绘画之路一如他的为人之风格,诚恳谦逊,务实而坚定,执着追求艺术。从思想感情到学术追求上,始终贴进生活、贴近民众,使作品始终饱含着大自然原生态赋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作品有非常强烈的个人追求和突破,从容不迫地从传统入手,融入大自然的情怀。把人的感受融入到生活中,用笔墨表达人的思想,借花草树木的自然美,呈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抒怀人世间的美与丑。这也是艺术家创作之源泉,也是艺术之根本。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以笔墨再现自然对象内在的生命状态,在“似与不似”之间体会艺术魅力。他在创作中就特别注重找到适合入画的切入点,讲究气韵生动,注重传统笔墨关系,努力表现自己对花鸟草木的意蕴与寄情。以满腔的热情讴歌自然和生命,以淋漓酣畅、清秀飘逸的笔墨语言,描写花鸟画的形神意趣。同时,画里画外充满了他独特的艺术情怀和艺术灵气,朦胧淡雅。以他广阔的阅历、深厚的功底、良好的修养、高洁的品性,为写意花鸟画注入了一股清丽高雅、浑朴滋茂之风,也为他的画作熔铸了厚重的艺术与人文内涵。他不断寻求墨与色、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向我们展现出万紫千红的花鸟世界,呈现给我们一个大气典雅、宁静中蕴涵热情的花鸟画世界,他是天之骄子,始终踏着美的旋律,正一步一步地走向巅峰。时至今天,所谓的实力派画家到处泛滥的时候,他是真正为数不多,卓尔不群的实力派画家之一。

刘汉民 1945年生人,祖籍山东省掖县。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1985年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原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美术技法理论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青年艺术家协会顾问。

现为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艺术系主任、广东梅州嘉应(大学)学院客座教授。在基础课教学上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多次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素描教学研讨会并有。出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绘画设计教学大系・素描教材》《素描教学》两部专著,出版《刘汉民山水画集》两部。国画作品刊登《美术》《国画家》《江苏画刊》《美术大观》《国画家》《世界知识画报》《收藏参考》《中国艺术经典》《中国艺术品投资》《黑龙江画报》《黑龙江风采》等刊物。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展览并获奖,亦被国内外美术馆展出、收藏。其艺事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做专题报道。1991年在日本东京获“中国残疾人画展”金牌奖,2005年在泰国曼谷获“亚太地区名家水墨画展”金奖。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的《苍浑淳厚 造境幽远》一文,充分体现出了对汉民老师的赞赏。美国《国际日报》2006年8月27日刊登了国画作品并高度评价“他将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中很有个性的画家之一”。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6篇

清代方苞曾提出“言必有物为宗”的观点,强调文章要内容充实;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凤头、猪肚、豹尾”六字诀,其中“猪肚”是指文章主体部分要像猪肚一样充实、丰满、饱胀,也是说文章主体部分要“言之有物”。但在我们的写作实际中,议论性文章没有充足的事实或理论材料,或者引用无效事例,或者简单堆砌同质材料,记叙性文章缺乏具体生动的事件,没有典型的镜头和画面,这些都属于“言之无物”。

【考纲概述】

“内容充实”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是居于“中心明确”之后的第二项要求。所谓“内容充实”,就是要求写作“言之有物”,写入文章的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单薄的。这里的“内容”是指文章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等,就不同的文体来说,记叙性文章中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叙述描写细腻;议论性文章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论述充分,论证方法灵活。

<E:\高中生\内文\高一内文\高一11期\小图标1.jpg>[范文例举]

别给梦想打折

蔡爽

一个生活困窘的小伙子带着画作到街上卖,有个人想买,但嫌贵,让他打折。他坚决拒绝并将画撕碎。买主不解,小伙子说:“先生,我开价五百,说明我认为它值五百;你跟我讲价,说明在你眼里它不值这个数,所以我撕了它重画,直到画得顾客满意为止。”这个小伙子后来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刘开渠。

刘开渠的成功启示我们:你认为我达不到理想的高度,我可以再练功夫,但我绝不降低理想的高度。

坚守理想的高度,不给梦想打折,是一种不认输的精神,是一种自信和勇气。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梦想,而众多梦想中,最初的梦想往往最美好,它可能比较理想化,实现起来很不容易。因此,每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就会让最初的梦想打些折扣。一旦第一次给自己降低了标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会成为一种惯性:伸手够不着时,不是努力地跳起来,而是把目标降低一点,降到触手可及的位置。长此以往,最初的梦想已面目全非。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年轻时,因为出身低微,身材矮小,置身政界,没几个人看好他,《明镜》周刊负责人甚至对记者报道施罗德很不满。但施罗德却昂起头:“我要当总理,你们等着瞧。”“我是专卖店的产品,确定了的理想不打折。”如果施罗德在没被人看好时气馁,打折,降低自己的目标,他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一位社会学家曾说过:“如果你满足于五分之一,那么你只能达到十分之一。”

林清玄小时候梦想环游世界和当作家。他在干活时发现一张埃及地图,决心长大后一定去那里旅游。父亲把地图撕成碎片,让他每天傍晚到林中扫落叶。林清玄每次都偷偷带上一本书,抽空看一会儿。被发现后,父亲故意说让他今天把明天的落叶扫完才能看书。林清玄抱住每一棵树摇晃,扫完飘落下来的树叶。可第二天傍晚来到林中,他发现又落下了一层树叶。懊恼之余他释然:今天只能扫完今天的落叶,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每天清晨四点就起来看书写作。许多年后,他当了记者,成了作家,并到埃及旅游;他的作品大量问世,被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是真正实现梦想的人很少。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总有一些共性:不断给梦想打折,不善于把握现在。林清玄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于他“心中永远有梦”和“及时把握现在”。

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坚持用自信浇灌心中的梦想,并且不给梦想打折,梦想之树便会永远青葱;把握现在,珍惜当下,用汗水浇灌梦想的花朵,并且不给梦想打折,总有一天你会品尝到甘甜!

[范文解析]<E:\高中生\内文\高一内文\高一11期\小图标4.jpg>

这是一篇以“梦想”为话题的考场议论文。这篇例文“言之有物”的表现有三。

一、引入话题,机智巧妙。开篇叙述刘开渠年轻时卖画的事例材料,作者在选材方面力求“避俗”,叙述材料很有节制,善于剪裁,点明启示后引出论点――“坚守理想的高度,不给梦想打折”,显得自然机智。

二、论述分析注意理、例结合。作者在引述施罗德的材料之前,先对一般人容易给理想“打折”的心理进行了阐述,属于道理论述,然后引述施罗德的材料,并正反分析,再引述名言佐证。这两个段落大体上是先议后叙。而林清玄的材料运用则是先叙后议,运用材料善于变化。

三、论述有层次感,善于揭示本质。刘开渠和施罗德的材料侧重于从“是什么”的角度论述“别给梦想打折”,而林清玄的材料,在叙述之后揭示本质――“心中永远有梦”和“及时把握现在”,有力地深化了前文论述,是从“怎么样”的角度运用,二者之间体现了论述的层次性。

[类文生成]<E:\高中生\内文\高一内文\高一11期\小图标3.jpg>

文章内容的充实归根结底就是文章材料的充实。不同的文体,内容充实有不同的要求。

?议论文如何做到内容充实

1. 议论文材料选择必须遵循准确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多角度等原则。准确性是指所选材料要和中心紧密相关,能准确无误地表现主题;典型性是内容充实的命脉,典型材料是同类材料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可以以少胜多;新颖性是指材料具有新鲜感和时代感。选择材料还要注意避免同质材料的简单叠加和故意堆砌,选择材料力求角度多维,视野开阔。

2. 运用材料注意叙议结合、理例结合。有人简单认为“议论文就是观点加材料”,这样的议论文,观点和材料不能很好地结合,或者材料不能有力地证明观点,油是油,水是水。只有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才能凸现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结合事实材料分析说理,可以先叙后议,在叙述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评点;可以先议后叙,先讲道理,再结合事例分析,佐证观点;可以夹叙夹议,即叙述一句或几句,就结合内容议论,边叙边议。

?记叙文如何做到内容充实

1. 叙述描写要真实、鲜活。古今写作大家,大多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也往往是写自己熟悉生活的文章最能撼动人心。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而细琐的生活环境中,“天下有大美而存于微现”,写琐碎的生活小事也往往是古今感人名篇的共同点。归有光借项脊轩的兴废叙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感动我们的正是生活琐事。中学生以自身为写作原点,叙写真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表达真切体验,抒发真情实感,才是真正符合写作规律的正道。

2. 注意描写画面与细节。画面感是记叙生动的要件,有画面的叙述往往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项脊轩志》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背影》中的“父亲买橘”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典画面。细节是指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好的细节描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真实感,让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让文章更富于生活气息。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谨慎的动作细节描写很值得我们借鉴。

[有感写作]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7篇

在日常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我根据主题阅读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逐步摸索出了以下几种课型:

一、同题多形,即让学生围绕同一个阅读主题试用多种写作形式进行写作训练。

针对同一个阅读主题,根据训练重点的不同,可以设计以下训练形式:

1.片断描写训练。

2.对原文进行续写、改写、扩写、缩写。

3.读后感悟。

4.单元主题写作训练。

5.逆向思维写作训练。

二、同题多体,即让学生使用同一个作文题目试用多种写作体裁进行写作。

在同一节写作课上,可让全班学生使用同一个作文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练习不同的体裁,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为主,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以及书信、日记、新闻报道等实用文体也有所涉及。至于每次习作学生具体练习哪几种文体,则要根据单元主题和文章的题目而定,并不是每一个主题都要涉及所有的文体。

三、同体多构,即让学生使用同一个作文题目、同一种文章体裁,试用多种结构方式进行写作。

1.记叙文

(1)一点式伸展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如“我家的故事”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此法又可采用顺序、倒序、插叙三种叙述顺序。

(2)多点式铺陈法: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事件),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多角度、多侧面地来表现、突出主题。如“我眼中的同龄人”、“家乡变了”可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可用多个画面、事例的组合来表现“变”。 而小标题串连式就是这种方法最标准的诠释。

2.说明文

(1)总分式: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分――总式。

(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3)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3.议论文

(1)总分式: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分――总式。

(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3)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4)对照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前后对照的。

基本操作流程:

一、教师整合

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课文和配套主题阅读丛书的文章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进行整合,形成适合单元主题学习的新内容。

二、学生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习整合好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本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与技巧基本掌握。

三、拓展阅读

在学生基本掌握本单元主题写作知识、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主题阅读丛书中相同、相类、相近或相反的内容,一方面进行阅读的积累,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与巩固写作知识与技巧。

四、写作训练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本单元主题阅读的写作知识与方法技巧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开始“多题写作”训练。

具体步骤:

1.确定内容

教师确定训练内容,如“人物描写片断”可确定外貌神态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五项内容;记叙文“多结构”训练可确定一点式伸展法、多点式铺陈法两项内容。

2.分配内容

教师根据训练内容的数量将全班划分为相应数量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项写作内容。

3.研讨写作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先集体研讨本小组的写作内容,参考本单元课文及主题阅读丛书的相关文章,明确写作方法,并规定写作时间,限制写作字数,然后,个人自主写作。

4.交流评改

写完后,个人先对照学到的方法技巧自己进行修改,然后小组成员间交换互相评改,找出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准备在全班交流。

5.交流展示

(1)每小组各推荐一名代表总结本小组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

(2)各小组评选出的最好作文由其作者在全班朗读,其他小组的成员自由对其进行点评,老师随机点评、指导。

6.集结成册。

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并由班里的美术高手做上精美的主题写作的封面,放到班级图书角,供全班同学自由借阅、欣赏、评析。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徽派;黄山魂;展览

为了促进安徽艺术的发展,近几年来,安徽各种美术大展层出不穷,各种省级版画大展也是此起彼伏。

而当中,更值得一提的要算"黄山魂"新徽派版画作品展。

应观澜美术馆邀请,2008年9月3日至10月8日,"黄山魂"新徽派版画作品展在深圳巡展了一个月,这是"黄山魂"首届版画展,就受到了各方版画界人士的关注。

黄山魂于2007年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直接倡导和大力支持下,由省文联,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省美协主办。[2]

这次展览分三个部分:

1、赖少其时期的带表画家的部分作品

2、"黄山魂"新徽派版画优秀作品

3、2007年底至今版画家们新近创作的作品

首届黄山魂版画展特邀安徽省各路版画大家奉献佳作,比如早年参加鲁迅倡导的木刻运动,独创"以白压黑"技法,新兴版画创始人之一,赖少其老先生,还有创作《黄山云海》的版画大师周芜老先生,早年痴迷于陕北的风土人情,将其一生奉献给版画事业,为后世的版画家点燃一盏代表光明与希望的长明灯。其作品主题鲜明,层次分明,疏密得当,刀法讲究,大气又不失缜密,磅礴又颇有徽韵。

当然大多数都是从学生作品中挑选的精华,大展含金量高,风格各异,黑白,丝网,水印,绝版,综合,铜板,表其张扬,显其内涵。

黄山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体现新徽派版画的崛起与发展,更是承上启下,新老更替的一个时代交替点。

一个时代更迭,新兴的思潮总是要经历很多质疑才会被大众所接受,黄山魂老一辈艺术家为广大中青年艺术家奠定了一个高度,更加增强了小辈艺术家的信心,更加激励他们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2011年12月9日上午十时《第二届黄山魂新徽派版画展》在合肥久留米美术馆隆重开。并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联,合肥市广电集团,安徽省美协等单位领导出席开幕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为画展剪彩。

这一次的版画展展出了除了章飚、班、范竟达、汪炳章、谢海洋、纪念合作的《盛世黄山》,周路的《伏日》,师晶的《推窗》,戴斌的《清香依翠》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外,还集聚了新一代青年艺术家,作品风格更是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性,大胆创新,比如说施鹏飞的《欢天喜地1》长轴式的构图,流畅新颖又多变的刀法,黑白节奏的韵味,突出描写了黄山脚下农民过节的愉悦氛围,刀法的转变如行云流水,颇有山水画的风格;还有黄其成的《祈》画面感强,用色大胆,人物造型生动,运用块面的碰撞,和娴熟的刀法,让欣赏者的视觉随着画面的起伏而波动,可见作者的刀法控制能力可见一斑;徐晓虎、赖普钦合作的《扑缘》是这次展览中少见的反映题材的佳作,虽然与黄山魂的主题不相一致,但是构思的巧妙和颜色的搭配还是让观赏者眼前一亮,流连驻足,五个女子用大色块表现,加上身上念珠和衣纹的点的搭配,整体中又不失细节的描写,几处特意的留白,是整个画面更显生动。

顾静的《一缕阳关》素描功底深厚,运用光照的效果和木刻刀的特性,大小刀交替,块面分割明显,使整个画面立体感强烈。

第二届《黄山魂》新徽派版画展的举办无疑是成功的,在参展后主办方还根据这次的展览开办了座谈会,在激烈的讨论中抒发己见。

《黄山魂》对于新徽派版画的发展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媒体和群众的关注对这类展览的举办更是锦上添花。

在众多的展览比赛如火如荼的进行时,绘画者也在挑选好的展览参选,我认为《黄山魂》有以下几点是可取的:

一、对于老艺术家和新兴画家毫无偏袒,老艺术家更是关注小辈的发展,对小辈的作品认真品读,给与适当的评价。在这类新兴画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学生,学生对老艺术家也是怀着敬仰和虔诚的态度,交流氛围其乐融融。

二、在展览中,参观者并不单单与作品交流,作者与参观者一对一交流,这样作品的内在与精神直接传达给观众,让观众以作者的角度去体验作画的过程。

三、尊重每一件作品,每一位参选者,作品集体装裱,入选作品都成为收藏品,在心理上让参选者觉得自己备受重视,鼓励参选者再创佳绩。

但是在内容上,《黄山魂》是一个主题性展览,参选者主题参差,对于一个主题性强的展览,还是内容上稍有限制的好。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艺术的这一项无尽的长跑,不断有人加入,沿途的风景一轮接着一轮,新鲜的血液总是跳动着不安分的因素,新徽派版画的发展是一个长而艰辛的过程,正如周芜先生在《徽派版画史论集》一书中提到的"徽派版画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我们有权继承它。假如我们忽视这份遗产,不予利用,将是一种过失。"厚实的底蕴是我们天然的财富,站在历史的巨人肩上看艺术,才能比历史更卓越。

参考文献:

[1]占娜.江苏现代版画的艺术特质与文化价值[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2]师晶.《黄山魂》新徽派版画展在深圳・观澜巡展[J].美术,2008(10):21.

作者简介: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作文;评价;人文;有效性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师生沟通的桥梁,它贯穿于作文教学始终。热情、真诚、人文关怀评价,能够唤醒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不管是师生,还是生生评价,都应当是合理的人文性评价。

一、幽默风趣的进行作文评价

幽默是一种魅力,它用睿智给人们带来快乐。能给人带来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作文学习的极大乐趣,激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例如,有一次讲评作文时,我发现粗心的童铭在作文中写错了字,写漏了字,闹了不少笑话。我就把童铭的作文读了起来,又不失时机地把他的笑话进行了“加工”。如,“刘老(师)看了我的作业”这一句,丢三落四的童铭漏写了“师”字,把“刘老师”写成了“刘老”。我就故意反问着打趣道:“天哪,刘老师变成刘老了,我很老了吗?我已经白发苍苍了吗?我已经满面皱纹了吗?原来在童铭的眼里我早就是个老太婆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悲哀呀!”话音刚落,同学们早已笑成一团,童铭害羞得脸红耳赤。之后,我紧紧把握住课堂上这些“生成”的东西,让学生把这段“插曲”写下来。这节作文课上,我用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教育学生写作文要认真,别粗心大意,课堂上笑声连连,学生在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中获得了习作的快乐,也调动起学生极大的习作兴趣和热情,习作课堂生动活泼,富有生机。

二、放下身份进行作文评价

为作文评价创设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平台,引导学生自我欣赏,建立写作的信心。《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文教学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例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单元的作文时,一位学生说他写“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他说他们一家去涵江白塘湖欣赏白塘秋月的美丽风光,然后回家吃炒米粉(吃炒米粉是莆田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我亲切地问他:“我们中秋节晚饭都是吃炒米粉,可你说你们全家去白塘看秋月后才回来吃米粉,那好像不是晚饭,而是夜宵了。我想,你应该把‘欣赏秋月’和‘吃米粉’这两个段落调换一下顺序,你接受我的意见吗?”学生听了,信服而愉快地点了点头。 “写爸爸生气打你时,要是你能把当时你挨打时的心理活动也写进去,相信一定会更真实感人,你说呢?”这些人性化的温馨评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教师这样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帮助,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到写作中,作文自然会写得越来越精彩。

三、对学生进行启发性作文评价

启发式评价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写作能力。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在习作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作文教学目的。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看美术老师作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描述美术老师作画时的动作和所画的李白的形象。这是主要环节,在他们的作文中应是重点段落,要具体地描写。我充分地采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适当地评价、引导、点拨。如,学生在说到画面上李白腰间飘起的衣带,我就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启发评价:“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呀,你能不能再想象李白此时是站在哪儿?是江风,还是山野的风拂起李白的衣带?李白此时在想什么?或者在干什么呢?如果这些都能想象描写下来,那就更形象具体了,作文肯定是篇好作文论文怎么写论文网站大全论文范文。展开你们的想象吧,你们一定能写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李白的。”在我的启发评价和引导下,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情境。许静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只见黄老师拿起笔,在纸上几笔一勾,李白的头像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又描了几笔,李白立刻穿上了长袍,腰带随着微风飘着,飘着……看着画,我仿佛觉得李白站在堤岸上,望着远去的孤帆。孤帆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天水之间。”充满智慧的启发式评价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温馨氛围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产生浓厚的习作兴趣,从而主动地探究,快乐地作文。

四、对学生进行鼓励性作文评价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通过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鼓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何对习作进行鼓励性评价呢?叶圣陶说过:“小学生天生就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丰富、生动、充满鼓励和赏识的评价语言能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就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富有诗意的评价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尽的精彩。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我还尝试着用上这些赏识与鼓励的评价语――

“从你的文章中,老师知道你是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你那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把我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听得出,你是真的动了感情了。你的声音,你的话语,以及你在朗读时的语气,分明让我感受到了你已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10篇

1 角色模拟

我们的语文课堂,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它既要承担传授知识的作用,又要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还要负起情感熏陶的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使学生失掉了很多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往往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与教师进行平等和谐的双边交流。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或是其它的文体,都有很多材料可以进行灵活的处理。

比如必修2第三单元的《鸿门宴》也是很好的模拟材料。这是《史记》中较长的名篇。文言文向来是很令学生们头疼的,很多学生认为那是古代的语言,离今天太遥远了,所以没有多少兴趣;再加上文言文涉及到的知识也很多,又相当的复杂,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很难读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进行了一些尝试。这篇文章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其中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项羽集团,另一派是刘邦集团。文章其实就是展现两大集团的斗智斗勇,最终以刘邦集团暂时获胜告一段落。除了两个主角项羽和刘邦之外,双方还有几个很重要的人物,如谋士范增和张良,奸细曹无伤和项伯,侍卫项庄和樊哙。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如项羽的轻信自负,刘邦的能言善辩,张良的足智多谋,樊哙的机智勇猛等等,表现都很突出。而文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描写,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模拟条件。平时学生一般都希望老师能够把全文进行串讲,但是这篇文章较长,涉及到的文言知识也很多,如果进行一般的串讲,可能要花费很多的功夫和时间。因此,我在第一课时主要是安排了一些作品和背景的简介还有对故事梗概的分析以及一些重点字词句的分析。而第二课时,则主要由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重点把握文中的人物语言。课前我让学生毛遂自荐,找到自己觉得比较适合的角色,然后进行认真的揣摩。在课堂上,由老师负责朗读非语言描写的部分,而由学生们按照各自选择的角色进行朗读。有的角色语言较多,而有的只有一句话,但是学生都能很认真地去对待,尽量通过自己的语言把人物的鲜明个性展现出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也都很认真地去听,然后也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评价。通过这样的处理,很多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而且都能够较好地进行思考,进行评价。因此就改变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自由创作

人教版所提供的多是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很适合进行美育和德育。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紧扣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我的尝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改写整篇文章或精彩段落。在教材中,有一些篇目可以进行一些改写,当然主要是一些叙事描写的片断。比如必修1第一单元的《雨巷》,这是一首意境很美的现代朦胧诗。诗中出现了很多的意象,如雨巷、丁香、篱墙、油纸伞等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冷漠,凄清,又惆怅”的意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我根据这首诗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抒情性的散文。因为是一首朦胧诗,所以诗歌本身有很多的空白可以去填充。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空白填充完整。有些学生添进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描写,这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描写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因此效果也比较理想。

2.2 化文字为图画。由于我所任教的是美术专业班,所以很多的时候都希望他们能多接受一些美感的熏陶。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很多很好的材料可以利用。比如说必修2第一单元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里面有好几段画面感很强的景物描写。文中主要提供了五幅图景,分别是秋晨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和秋实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中几段景物描写的特点,然后再让他们在纸上进行简单的素描,力求把这些景物的特点通过画笔简单地描画出来。最后就是推出本小组画得最出色的作品进行展示,同时要求其他的同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由于是跟自己的专业紧密联系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画的时候也很认真,对同学作品的评价也做到了客观公正。这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当然,在教材中还有很多的材料可以尝试,比如必修1第二单元《赤壁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景物描写,必修2第一单元《荷塘月色》、第二单元《归园田居》中的景物描写。这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画面感都很强,所写的景物也很有特点,适合作为学生进行创作的材料。

上一篇:美术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美术培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