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8:13:06

描写艺术论文

描写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 第二站:淄川 第二站 丛林 第二站:邹城 淄川直审“村官”新政 淄川联社开通信贷短信业务 第二站:阳光姐姐小书房 第二站:名人成长路 第二站 曼谷――泰中菜 第二站:桃坪羌寨 淄川的分家习俗兼谈蒲松龄析箸 孝妇河淄川段水质污染原因分析 山东淄川区做强生猪养殖产业 淄川首家陶企3月2日点火开工 奥丽侬“心灵之约”第二站:《美丽森林》 泗阳第二抽水站油压装置改造 第二站 中法庄园:踩踩中法庄园的土地 “穷”游第二站75元游哲蚌寺 速度的热浪 川房赛第二站落幕 “站桩求物”与“第二随意运动” 小资《明星伴你游》第二站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第二站:淄川 第二站:淄川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Nicolas Berlingieri(尼克拉斯・贝尔林吉埃里)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董事会成员,培训部主任,国际摄联摄影大师荣衔(MFIAP)、阿根廷摄影家协会主席。

采风时间:10月31日

关键字:琉璃艺术、乡村旅游

琉璃厂里有一群艺术家

来到淄川,怎能不去琉璃厂,这里是玻璃艺术的凝聚地。10月31日上午,国际摄影家们一早来到淄川区振华玻璃制品公司,拍摄晶莹剔透的琉璃制品和制作琉璃的生产环节。 Joseph Patrick Smith(约瑟夫・帕特里克・史密斯)

马耳他摄影师协会主席,知名摄影家。

在进入工厂前,当地导游便给我们速补了关于琉璃的相关知识。琉璃,亦作“璃”是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彩流云漓彩、精美绝伦,其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在古代,制造琉璃最初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因材料在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从古至今,关于“琉璃”的诗作,不胜枚举,它已成为描写事物质地的代名词。这些纯靠手工加工的琉璃艺术品在1400到1600度高温下,经过工人师傅们的手,变成琉璃动物、花鸟、水果、花瓶等,其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具有价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因此,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董事会成员,教育培训部主任、国际摄联摄影大师荣衔(MFIAP)、阿根廷摄影家协会主席尼科拉斯・贝尔林吉埃里(Nicolas Berlingieri)不止一次地跟周围的人说:“我非常喜欢这些琉璃作品,他们是一群真正的艺术家。只可惜,因为在工厂,他们的工作过于辛苦和机械。”

寻找深山里的“石头部落”

在距离琉璃厂40公里远的淄川区峨庄乡的上端士村,也是众多游客来此旅游的必选乡村目的地。

描写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 第三站:潍坊 第三站 沙漠 第三站:东平 第三站:孟屯 “穷”游第三站43元的狂欢 第三站 呵叻――泰东北菜 第三站:呀诺达热带雨林 爱要投资之第三站:三线城市恋爱篇 潍坊拟成立女企协慈善工作站 推行潍坊市农村财务引进第三方审计监督研究 设计师职业规划沙龙第三站:上海 第三站 波龙堡酒庄:走进法式乡间城堡 单向街书店 流浪第三站,变与不变 第三站 大兴 魏善庄桃花园 2014动画电影暑期档之国产动画第三站 第三站:跟着十二岁少年体会成长 DRUPA归来之廊坊站全国巡回研讨会第三站隆重召开 潍坊婚俗 潍坊之行 潍坊印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第三站:潍坊 第三站:潍坊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

采风时间:11月1日

关键字:风筝、年画

艺术大师在民间

来潍坊就不能不去杨家埠。这里出产的风筝还有木版年画已经成为潍坊旅游的代名词。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建于1986年5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筝厂。这里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客在此可体验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乐趣,同时也可以领略到过去杨家埠人的生活方式,体味杨家埠人古老的民俗与风情。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古往今来,关于风筝的诗歌名句数不胜数。其中,清朝孔尚任在《放风筝》中描写孩童放风筝不成功骂天公的情景最为生动:“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此外,潍坊每年都要举办国际风筝会,自1984年起至2015年已成功举办32届,一般选在4月20日至25日间举行。

除了风筝,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是名声斐然、首屈一指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 Agatha Bunanta(阿加莎・布南塔)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印度尼西亚分会主席、国际摄联优秀摄影家荣衔(EFIAP)。

描写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 溯源:007腕表大观 溯源 007腕表再起底 会展溯源 追踪溯源 科技溯源 溯源GDP “锋头”溯源 花翎溯源 社火溯源 价格溯源 乐谱溯源 年画溯源 『春溯源 寻香溯源 “支架”溯源 食疗溯源 植物溯源 县名溯源 央行溯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溯源:007腕表大观 溯源:007腕表大观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伊恩・弗莱明个人拥有的劳力士“探险家”型腕表,曾出现在小说《女王密使》中 伊恩・弗莱明个人拥有的劳力士“探险家”型腕表,曾出现在小说《女王密使》中 劳力士“潜航者”出现在1964年《金手指》中 劳力士第一代“迪通拿”腕表出现在1969年的《女王密使》中 “欧米茄《007:幽灵党》 (SPECTRE) 特别放映会及欢庆派对”时光长廊回溯过往结缘历程

时光要从电影《诺博士》诞生的1962年再向前推十年:那一年,“邦德之父”伊恩・弗莱明跟一位朋友打赌,他要写一部“终结所有间谍小说的间谍小说”他的底气来自他本人曾担任海军情报局局长的私人助理的履历,这成功地弥补了作为作家身份的他文笔上的平庸,于是那位把“The name is Bond,James Bond.”挂在嘴边的超级特工007便诞生了。若干年后,弗莱明这样诠释笔下的人物,“他是每个女孩子都想约会的对象,每个男孩子都想成为的对象,如果他足够勇敢的话。我承认他是作家的白日梦,我一直梦想像他那样,我甚至嫉妒他。”

白日梦是这段话的关键词,它决定了作者与虚拟人物间的移情、投射以及细节习惯上的若合符节。比如邦德在加入军情六处前是一位海军中校,弗莱明也曾供职英国海军情报局。弗莱明喜欢吞云吐雾,选用的是登喜路打火机;喜欢俄国鱼子酱,指定来自里海北部的皇室白鲟;喜欢的鸡尾酒,一准“shaken,not stirred”不一而足,大量证据显示这一虚构的特工角色身上到处流露着弗莱明自己的品位和个人习惯。

然而,透过弗莱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照片,可见到他变着花样佩戴过约莫半打没有什么特色的腕表,其中大多配有皮表带。是的,这恐怕要让表迷们失望了,弗莱明本人就不太在意腕上之物的牌子和性能。由此投射到007身上,在1953年至1966年间所出版的小说和短篇集中加起来大约有100处地方描写到詹姆斯・邦德佩戴的腕表,其中三分之二只是为了向读者交待时间。当然这些“闲篇儿”还是让我们还是可以窥见一些邦德戴表的习惯,比如他是个裸睡主义者却习惯戴着腕表入眠,包括和女人嘿咻时也不会摘下。 1.汉密尔顿“普尔萨”腕表出现在1973年的《生死关头》中2.百年灵“Top Time”腕表出现在1967年《霹雳弹》中3.豪雅石英潜水表出现在1987年《黎明生机》中 1.精工+0674+5009+型石英表出现在1977年的《海底城》中2.精工+M354+Memory-Bank石英表出现在1979年的《太空城》中3.精工+H357+5040型石英表出现在1981年《最高机密》中4.精工G757+型运动石英表出现在1983年《八爪女》中5.精工石英表出现在1985年的《雷霆杀机》中

现在只能推算出弗莱明大概是在1961年夏和1962年春之间得到了一枚劳力士“探险家”型腕表。令人欣喜的是次年劳力士便取代了那些只是为了用作指节套的便宜货成为007的标准配置――在弗莱明原创的十四部邦德小说中能够被认定所表述的品牌腕表只有劳力士。最出名的细节出自出版于1963年的第十一部小说《女王密使》,故事的主要场景设置在在一座白色皑皑的雪山上――如果你想就此挑选一枚腕表应景,还有什么比征服珠峰而闻名的“劳力士探险家”更合适的呢?在全部有关詹姆斯・邦德腕表的描写中有13%就集中在这部作品中,弗莱明在七处地方引用到劳力士品牌。比如小说中写道,当詹姆斯・邦德在深夜睡眼惺忪地瞥了一眼自己的天文台表时,就看见表盘上的“大号夜光刻度”,那是“一枚沉甸甸的劳力士蚝式恒动腕表,配有弹簧金属链带”。而“大号夜光刻度”无疑是“探险家一型(Rolex Explorer)”腕表最醒目的设计。

描写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1838年10月,巴黎的一位声乐教师阿道夫・阿尔曼・比才的儿子诞生了,老比才为儿子取了一个威武显赫的名字――亚历山大・凯撒・利奥波德(均为帝王将相之名),两岁时比才在教堂洗礼中教父赐名乔治,从此乔治代替了帝王的威名使用了35年。小乔治在父母的影响下,4岁时就随母亲学钢琴,母亲成了孩子音乐教育的启蒙老师。9岁时比才向巴黎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马尔蒙特尔学习钢琴,第二年正式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尔蒙托尔、齐梅尔曼学习钢琴,从著名作曲家古诺学习对位与赋格,从作曲教授阿列维学作曲。1855年比才17岁时写了《C大调交响曲》,就显露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表现形式明快活泼,艺术结构严谨,但作品并不被看好,只是在80年后才被发掘出来。在学院学习期间,比才弹钢琴的技艺已相当出色,匈牙利钢琴大师、作曲家李斯特,法国著名作曲家柏辽兹都很赞赏,比才放弃了收入不菲的钢琴演奏生涯,而献身音乐创作。

1857年音乐学院毕业的那一年,比才参加了独幕轻歌剧《米拉克里医生》的创作大赛,与法国未来的轻歌剧大师勒科克并获一等奖,因康塔塔《克洛维斯与克洛梯尔达》荣获罗马大奖。

由于获得音乐学院一系列奖励,比才于1857年底出访意大利,下榻罗马的梅迪奇别墅(梅迪奇是意大利最有权势的家族,比才能住进如此豪华的别墅,足见其身份已非同一般)。在意大利期间,比才曾构思了歌剧《纽伦堡的箍桶匠》、《堂吉诃德》、《埃斯梅拉达》。1859年由于无视学院写宗教题材颂歌的要求,却写了类似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的喜歌剧《堂普罗科比奥》,而招致学院教授们的愤懑。1860年比才完成了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杰出诗人蒙斯的叙事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撰写的带合唱的交响诗《瓦斯科与珈马》。

1860年他的第一部歌剧《采珠人》终于写成并于1863年首演于巴黎,这是一部洋溢着当时法国很流行的东方情调的作品,歌剧写的锡兰岛(今斯里兰卡)上一些理想化的人物之间所发生的事情。然而歌剧的演出未能获得什么好评,只有柏辽兹在评论中指出总谱有许多成功之处,有不少优美、热情、色彩丰富的乐段。3年后第二部歌剧《贝城丽人》问世,这是根据英国作家司各特的同名小说写成的,但演出后公众反应平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他写的一生中唯一的艺术论文,也可以说是他的艺术宣言,发表在《国家与国外观察》杂志上,这篇题名《音乐漫谈》的论文中,作者要求艺术家应恪守真实,抨击装腔作势、墨守成规。

60年代末,比才续写早些时候未完成的作品,其中有交响组曲《罗马的回忆》,此曲在比才死后更名《罗马组曲》流传于世。

也许是由于家境清贫,或许对男女情爱的独特看法,比才而立之年时仍孑然一身,他曾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为朋友,我愿意舍死忘生,如果为女人而伤及毛发,那我就是个傻瓜。”当朋友们正在为他的婚事担忧时,1869年6月,恩师阿列维的爱女热纳维叶芙・阿列维竞成了比才夫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桩迟到的美满婚姻只维持了6年,1875年比才病逝随之告终。

19世纪70年代是比才创作的新时期,巴黎公社的日日夜夜在比才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社提出“艺术属于群众”的口号,比才颇为赞赏,从而在这段时期里,他的创作始终不渝地坚持民主思想。这里顺便提一下,比才青年时期是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统治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度过的。拿破仑三世于18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法军惨败,此时比才新婚不久也于8月参加了国民自卫军,在巴黎被围期间,比才也被困城内却处变不惊,专心致志于构思乐剧《为法兰西献身》(根据雨果长诗《为祖国从容就义的人们》)。

歌剧《卡门》是比才最优秀的作品,也是19世纪法国音乐中歌剧现实主义创作的顶峰。此剧完稿于1874年,同年9月开始在巴黎喜剧家剧院排练,翌年3月首演于该剧院,演出结果令人十分遗憾,比才也在3个月后遗恨病逝。

描写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 为何要选择标头? 新贵火把摄像头,照亮美好“视”界 等 “标头党”的最高理想 新贵 有点全能的图丽头 为奥运喝彩 新贵“火把”MC-108摄像头 激情与浪漫之作 新贵魔之力MC-202摄像头 全能天眼 天敏“天轮”无驱版摄像头 “猫头鹰”的叫声 兼谈新型标头的光学设计 高端标头索尼Planar T* 50mm f/1.4ZA SSM镜头 名门新贵 蔬菜新贵 新贵崛起 皇族新贵 敞篷新贵 时间新贵 职场新贵 英伦新贵 智能新贵 新贵北京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全能标头新贵 全能标头新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春鹏")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Planar T* FE 50mm F1.4 ZA在全开光圈时就能获得极佳的锐度,背景虚化效果也非常柔和自然,0.45m的最近对焦距离能让你轻松完成花卉特写拍摄。相机:索尼全画幅微单?A7RII;镜头:Planar T* FE 50mm F1.4 ZA;焦距:50mm;感光度:ISO-100;光圈:F1.4;快门:1/640秒。

标准镜头的区别

目前索尼为旗下的全画幅微单?相机准备了四只标准定焦镜头,分别是FE 50mm F2.8微距、FE 50mm F1.8、Sonnar T* FE 55mm F1.8 ZA和本文要详细介绍的Planar T* FE 50mm F1.4 ZA。前两者分别定位于微距用途和入门级别,而后两只则都带有蔡司的蓝色标志,定位更高。与较早的55mm镜头不同,这只Planar T* FE 50mm F1.4 ZA不仅在结构上采用了更加注重画质均一性的Planar结构,还将光圈扩大至F1.4,因此在人像、静物等需要大光圈虚化的拍摄题材中更为合适。

不过与Sonnar T* FE 55mm F1.8 ZA相比,新推出的Planar T* FE 50mm F1.4 ZA在体积上也要大上不少,分量更重。对于喜欢便携和轻装出门的用户来说,或许F1.8光圈的镜头更适合你。

蔡司品质

Planar T* FE 50mm F1.4 ZA与之前的镜头相比,从镜头结构、镜身设计和配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结构上,不仅使用了三片非球面镜片,还使用了一片降低色散的ED镜片。而在三片非球面镜片中,也包含一片比普通非球面镜片精度更高的AA镜片。这样豪华的配置带来了即使全开光圈也非常出色的锐度和不易察觉的紫边。这对于一只F1.4大光圈镜头来说实属不易。

在镜头做工和配置方面,索尼不仅为这只镜头搭载了高速的SSM超声波马达,还拥有11片光圈叶片,这都是F1.8镜头所不具备的。镜头上还带有光圈环和AF/MF切换开关,更符合专业人士的操控习惯。其中光圈环也可以切换至无级光圈模式,更加适合视频拍摄时对进光量进行无声调节。这也是索尼近期专业镜头兼顾照片与视频拍摄的标志。这都与注重小型和简洁的F1.8镜头不同。

此外,Planar T* FE 50mm F1.4 ZA镜头还具备全天候密封镜身设计,这在我们的实拍测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为整个实拍都是在小雨的天气下进行的。

满意的实拍表现

50mm镜头的拍摄题材非常广泛,既适合进行特写拍摄,也适合进行街头纪实摄影。因此我们对它的实拍测试也主要针对这两方面进行。

在黄浦江边的细雨中,我们拍摄了路边的百合花,采用F1.4全开光圈拍摄,获得了极为出色的浅景深和背景虚化效果。同时画面的色彩表现出色,既不清淡,也不过分浓重,非常符合现场的视觉印象。镜头0.45m的最近对焦距离也发挥了很大的功用,让花朵得以在画面中占据较大比例,这对静物和产品摄影师都是个好消息。 使用大光圈进行街头摄影时,即使将主体放在画面边角,也能获得出色的锐度和对比度表现。相机:索尼全画幅微单?A7RII;镜头:Planar T* FE 50mm F1.4 ZA;焦距:50mm;感光度:ISO-100;光圈:F1.4;快门:1/3200秒。

而在街头题材的拍摄中,出于环境描写考虑,我们将主体放置在画面边缘。由于雨天光线较弱,依然使用了较大的光圈拍摄,同时也是为了利用全开光圈时的轻微暗角来渲染气氛。此时,画面丝毫没有以往大光圈镜头容易出现的边缘画质降低的问题,整个焦内细节非常出色,画面对比度也很高。

物有所值

描写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阿里斯托芬

>> 阿里斯托芬的爱情哲学 阿里斯托芬的讲辞于《会饮》的重要性浅析 柏拉图《会饮》中阿里斯托芬讲辞的几个问题 阿里斯托芬:鬼话、行话、笑话和疯话 对荒诞派戏剧的元戏剧诠释 刘元鸣的戏剧人生 元戏剧与《莎翁情史》中的身份表演 充满戏剧色彩的购机经历:我只让商家赚了100元 浅析二元对立手法在品特戏剧中的具体运用 论新时期“探索戏剧”舞台艺术的二元结构 布里斯托的中国人 布里斯托尔的刺激 克里斯托的跨世纪行动 从戏剧的本质看戏剧悬念 京剧之外的“戏剧” 刘翔的戏剧 欲望的戏剧演绎 冤案的戏剧根源 常香玉的爱情戏剧 戏剧中的欢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阿里斯托芬的“元戏剧” 阿里斯托芬的“元戏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曾艳兵")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前446―前385)是古希腊雅典的旧喜剧诗人。说他是“喜剧之父”或“喜剧之源”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说他的戏剧是“元戏剧”恐怕就得有些说明了,因为我们知道,有关元戏剧的说法其实是20世纪中期的事,准确地说,是有关后现代的事。在当代戏剧理论家阿贝尔看来,元戏剧的基本因素是:伪装、欺骗、角色扮演、操控、自我戏剧化等(见《元戏剧:戏剧形式新论》)。“热内和贝克特的元戏剧反映了其最大的艺术是自我撕裂的一个时代的情感,这个时代被永恒的回归感所窒息,把变革体验为充满恐怖的行为。所有的元戏剧都假定生活是一场梦。然而既有平静的梦,又有不安的梦,还有噩梦。现代的梦――现代元戏剧所反映的东西――是一场噩梦,是重复的生活、被拖延的行动和被耗竭的情感的噩梦”(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页)。从时间上看,阿里斯托芬与元戏剧可谓相距两千多年,但在考察过二者的关系之后,我们或许可以说,二者之间并非“风马牛不相及”。

果然,当代西方学者勒列夫尔(F. J. Lelièvre)看到了阿里斯托芬所使用的滑稽模仿与元小说的关系。他说:“阿里斯托芬发展了戏仿最高级的作用,即选择并说明被戏仿的作者的特性。”阿里斯托芬的《蛙》中有许多滑稽戏仿性引文,该剧被认为是仿悲剧(Paratragedy)的代表。所谓仿悲剧就是“嘲弄地模仿悲剧风格”,这个词一直被用来描述那些涉及对悲剧进行戏仿的古希腊戏剧。“在阿里斯托芬的《蛙》中非常明显,仿悲剧中对悲剧传统的戏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也可以与其他戏仿方式,包括和更古老的故作严肃的小品剧相联系的戏仿,一起使用。”在阿里斯托芬稍后的时代,“戏仿”这个术语已被广泛用于阿里斯托芬作品中所有种类的滑稽引用上(玛格丽特・A. 罗斯《戏仿:古代、现代与后现代》,王海萌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18页)。

我们知道,与元戏剧相似的说法很多,诸如元小说、元诗歌、元电影、元绘画、元历史等,然而,这一切似乎都与“元语言”有关。元语言首先由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并加以阐述。在他们看来,元语言就是一种研究语言自身性质的语言。元语言不指涉语言之外的事物或概念,它只指涉语言自身。这正如语言的能指符号只指向另外的能指符号,并不指向语言的所指一样。如此一来,我们就有了“元小说”的概念,元小说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循此思路,所谓“元戏剧”便不过是关于戏剧的戏剧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阿里斯托芬创作了一些关于戏剧的戏剧,因此,这样的戏剧就是我们所说的“阿里斯托芬的元戏剧”。 剧作《蛙》

据说阿里斯托芬一共写有44部戏剧,现存11部。它们是:《阿卡奈人》(Acharnae,公元前425年)、《云》(The Clouds,公元前423年)、《鸟》(The Birds,公元前414年)、《蛙》(The Frogs,公元前405年)、《吕西斯忒拉忒》(Lysistrata,公元前411年)、《骑士》(The Knights,公元前424年)、《马蜂》(The Wasps,公元前433年)、《和平》(The Peace,公元前421年)、《地母节妇女》(The Thesmophoriazusae,公元前410年)、《公民大会妇女》(The Assemblywomen, also called The parliament of Women, The Ecclesiazusae,公元前389年)、《财神》(The Plutus,公元前388年)。这其中有两部是关于戏剧的,即《蛙》和《地母节妇女》,这两部“戏中说戏”的戏便是我们主要讨论的对象了。

公元前406年,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中的最后一位欧里庇德斯去世,这激发阿里斯托芬创作了《蛙》这部剧作。酒神狄俄尼索斯是戏剧的守护神,他看到当时希腊雅典的生活平庸得难以忍受时,于是,决心去冥界把欧里庇德斯召回。该剧写到一半时,索福克勒斯也去世了,如此一来,狄俄尼索斯在冥府里见到了三位悲剧诗人。这一下冥府里的戏剧舞台热闹起来了。我们由此知道欧里庇德斯和索福克勒斯都逝世于公元前406年,想到索福克勒斯活了90岁,欧里庇德斯活了将近80岁,我也就知道他们分别出生于公元前496年和公元前485年。埃斯库罗斯比两位诗人早离世50年,因此卒于公元前456年,他活了81岁,这样大致也能推算出他生于公元前525年。阿里斯托芬出生于公元前446年,那时索福克勒斯刚好50岁。对于三位悲剧诗人和一位喜剧诗人生活的年代,我们便有了较为准确的记忆。这算是我们阅读《蛙》的另一种收获了。

在该剧的《开场》中狄俄尼索斯说:“好的诗人全死了,活着的全是不怎么样的。”尽管索福克勒斯的儿子伊俄丰还算可以,但总有些差强人意。阿伽通也还不错,但他离开雅典赴马其顿过他的快活日子去了。其他的诗人,在狄俄尼索斯看来,“让他们见鬼去吧”。至于“无数的毛头小伙子在写着比欧里庇德斯长得多的悲剧”,其实都是些“冗长的废话”,简直是对艺术的糟蹋,对悲剧名声的玷污。总之,“真正的诗人你再也找不到了;到哪儿去听那些传世的佳作呀!”这是阿里斯托芬对当时雅典戏剧状态的描述和评价。

于是,狄俄尼索斯从赫勒克勒斯那里打听了去冥府的路,然后他上了卡戎的船。他们划船时一路蛙声伴随:“哇呵,呱,呱,/哇呵,呱,呱。/沼泽和小溪的孩子们,/我们用甜美的嗓音唱着哦哦的歌儿。”这情境使我们想起辛弃疾的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当然,与稻花香里悦耳的蛙声相比,冥府里的蛙声让狄俄尼索斯一路上烦躁不已。狄俄尼索斯装扮成赫勒克勒斯来到冥府,经过一番历险后,他们来到了冥王普路同的宫中。在那里,他们首先听到了喧闹和叫喊声,然后是相互咒骂,普路同的仆人说,这就是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德斯。两位诗人在这里互相批评指责对方。原来在地府里有一条法律“:只要谁被认做比他的同行们更好,谁就可以被推上宝座,还可以在普路同的国度里,再次戴上桂冠……直到出现一个在艺术上更出色的人,他就得把这个位子让给那个人。”埃斯库罗斯一直占有悲剧的桂冠,然而,欧里庇德斯来了以后,因为他受到更多的窃贼、弑父者的追捧,反倒抢占了这个位子。为了决出胜负,普路同决定通过戏剧比赛,来裁定和审查他们的艺术。恰逢此时,索福克勒斯也来到了地府,但他主动退出了比赛。索福克勒斯还说自己无意回到人间,这表明他对人间的失望。但他显然更倾向于埃斯库罗斯获胜,他要等到万一欧里庇德斯胜出时,再与他进行第二轮比赛。

在《对驳》一场,欧里庇德斯首先指责埃斯库罗斯大话连篇,“他一上来总是装腔作势,这是他在每出悲剧里每次都玩的一套把戏。”“他是个专写怪物的顽固诗人,舌头放肆不羁,嘴上没有分寸,没有门户,不善于转弯抹角,吐出一捆捆夸大的言辞。”欧里庇得斯继而批评埃斯库罗斯将剧中角色遮盖起来,“叫他坐在那里不露面――这是悲剧里的哑剧”。埃斯库罗斯则称欧里庇德斯为 “菜园女神的儿子……闲话收集人,乞丐制造家,破衣织补者”。他将高贵善良的人训练成大流氓。昔日悲剧中的英雄主人公在欧里庇德斯那里变成了懒汉、歹徒和无赖。埃斯库罗斯认为,一个诗人应该将丑事遮盖起来,“教训孩子的是老师,教训成人的是诗人”,所以诗人必须说有益的话;欧里庇德斯则认为,诗人应该说人话。埃斯库罗斯自称从来不去描写那些坏女人或者,甚至不去描写那些谈情说爱的女人,而欧里庇德斯却什么人都写,他甚至“给那些国王穿上破布烂衫,叫观众可怜他们”。此时,歌队唱道:“你们有什么想要争吵的,就都说出来吧,/就充分地发挥吧,/把那些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都拿出来剖析;/大胆地说出些典雅的、有哲理的话。”狄俄尼索斯在听了两位诗人的争论后,决定用磅称一称两位诗人诗歌的重量。用埃斯库罗斯的话说,“只有用秤才能检验出我们诗歌的分量,/才能证明谁的词最有分量,他的还是我的。”于是,狄俄尼索斯对他们说:“那么你俩到这儿来,因为我必须/像称奶酪一样来称你们的诗艺。”这样两位诗人便各站在秤的一端,然后一行诗一行诗地比较,但最后他们仍然无法分出胜负。狄俄尼索斯说:“他们两人都是我的朋友,我不好评判。我不愿成为任何一方的仇敌。我认为他们当中有一个很聪明,有一个却讨我喜欢。”他一时无从抉择,最后只好随性选择了埃斯库罗斯。埃斯库罗斯临行前将自己在冥府的位置让给了索福克勒斯,“论才华,我认为他仅次于我”。

看来,狄俄尼索斯虽然是欧里庇德斯的朋友,但他更欣赏的还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其次是索福克勒斯,最后才是欧里庇德斯。狄俄尼索斯的态度是否也代表了阿里斯托芬的戏剧倾向?这一点在阿里斯托芬的另一部喜剧《地母节妇女》中亦有体现。该剧主要嘲讽的依然是欧里庇德斯。戏一开场,欧里庇德斯偕同亲戚涅西罗科斯上场。欧里庇德斯知道妇女们在地母节开会时将讨伐他,并试图将他处死,因为他在悲剧中说了许多妇女的坏话。他请求悲剧诗人阿伽同男扮女装,去参加妇女大会,并在会上替他辩解。他自己因为男性特征较强,不易化装,不便行动。阿伽同不从,欧里庇德斯只好请求涅西罗科斯去,阿伽同答应借给他一件郁金色的袍子和一条胸带。涅西罗科斯烧毛、剃毛,化装后赴会。会上一妇女说:“我看见你们长期被欧里庇德斯――一个菜贩子的儿子――欺负,用各种各样的话辱骂。”另一妇女控诉道:“这家伙写悲剧,向观众宣称没有神。”这时,化装成妇女的涅西罗科斯发言替欧里庇德斯辩解,并声称大家都享有言论自由。他的话引起众妇女的不满,这时有人报告,欧里庇德斯打发一位老头子装扮成女人已经来到了这里,于是,涅西罗科斯的身份被怀疑。涅西罗科斯又装扮成海伦,欧里庇德斯则装扮成墨涅拉俄斯来救他,但他的阴谋没有得逞。妇女们将涅西罗科斯捆绑起来,并派弓箭手看守。欧里庇德斯又换装成珀尔修斯来救涅西罗科斯,仍未得逞。欧里庇德斯再次装扮成老妇人,带着年轻的上。弓箭手欲与幽会,请欧里庇德斯代为看守涅西罗科斯。欧里庇德斯和涅西罗科斯乘机溜之大吉。在这里,欧里庇德斯几近成为一个丑角的形象。

描写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 进击的历史剧 好看的历史剧 历史剧的历史观 历史剧的虚构与真实 读汪荡平的历史剧 略论郭沫若的历史剧 历史剧的避雷针 历史剧的成功之作 历史剧的现实担当 《赤壁》:作为历史剧的悖谬 秒杀历史剧 浅析周朝的政治思想 浅析王夫之的政治思想 浅析张君劢的政治思想 浅析霍布斯的政治思想理论 历史剧,巨历史 论历史剧对历史教学的影响 历史剧创作:抒写历史的情怀 历史剧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冲击 历史剧缘何热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浅析李玉历史剧的政治思想 浅析李玉历史剧的政治思想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学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李玉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历史剧,每个剧目都反映出他创作的主题思想,对明代的相思,对清廷的不满,希望通过英雄表达自己的愿望;对明亡的反思,通过历史剧中的忠奸斗争戏,深刻明确国本正统对国家的作用,忠臣与奸臣会对国家的兴亡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由于李玉自身也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维护封建帝国的利益,反对农民起义,仇视农民运动,因此出现抨击农民起义的个别剧本。李玉历史剧中整体反映对国本正统思想的宣扬,对忠臣义士的颂扬,对奸恶之臣的鄙薄以及对农民起义的批判。 关键词:李玉;历史剧;主题思想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4-0077-02

历史剧研究在戏剧理论和戏剧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历史剧是借用历史中的人物或事件颂扬忠勇刚烈、仁义忠孝的精神,铲除邪恶、抨击社会的决心,达到“厚人伦、美风化[1]”的作用。历史与戏剧两者的巧妙结合,使历史剧的作用和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镌刻着时代的风云变迁、记录着民众的喜怒哀乐、抒发着作家的情感体验。[2]”历史与现实是相对的,并不等同于史学意义上的“历史”,其义同“过去”。郭沫若曾说“凡是把过去的事迹作为题材的戏剧,我们称之为历史剧。这过去的时限是很难定的,一转眼间一切都成了过去,这样严格说来,差不多根本就没有‘现在’这样东西……即是不属于真正的史实,如古代的神话,或民间传说之类,把它们拿来做题材,似乎都可以称为历史剧。

假使这样广泛地来规定,凡是旧时代的戏剧,无论中国的或外国的,可以说都是历史剧。[3]”郭沫若对历史剧中的历史理解就是相对现在的过去。“现在”稍逊即逝,变成过去,成为历史。而历史一词的含义在《大英百科全书》释义为:“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4]”历史具有双层含义,既可以是现在的过去,又可以是史书上记载的。

明朝末年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迫害异己。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满清贵族入关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加剧,构成阶级关系的复杂化。清初的进步作家民族意识强烈,对现实的认识也相当深刻[5]。李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了现存名目达四十二种作品,还作曲谱《南词广正谱》。他的剧作盛演不衰,“言词满天下”,家喻户晓。而大部分传奇是历史剧,根据历史剧的界定,可知李玉创作的历史剧有《清忠谱》《千钟禄》《万里圆》《麒麟阁》《七国传》《两须眉》《武当山》《牛头山》《连城璧》《风云会》《埋轮亭》《一品爵》《双龙佩》《昊天塔》等。每个剧目都反映出他创作的主题思想,对明代的相思,对清廷的不满,希望通过英雄表达自己的愿望;对明亡的反思,通过历史剧中的忠奸斗争戏,深刻明确国本正统对国家的作用,忠臣与奸臣会对国家的兴亡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由于李玉自身也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维护封建帝国的利益,反对农民起义,仇视农民运动,因此出现抨击农民起义的个别剧本。李玉历史剧中整体反映对国本正统思想的宣扬和对奸恶之臣的鄙薄。

一、对国本正统的阐扬

国本,就是立国的基础和根本。在《礼记・冠义》中认为:“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6]”宋陈亮在《廷对》中说:“正人心以立国本,活民命以寿国脉。”而正统出自儒教《春秋》一书,又称法统、道统、礼仪之统,意思是以宗周为正,尊先王、法五帝,为天下一统[7]。《汉书》曰:“《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宗周包括血统上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及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周礼》和《春秋大义》是衡量正统的标准,中原王朝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统,还往往标榜本朝皇帝先祖是五帝感生,以获得政治上的统治合法性。对正统的追求称为拨乱反正、尊王攘夷。儒家学派争夺正统之名,认为“尧、舜、汤、文王、孔子、孟子、子思、曾子”为儒家正统。

李玉历史剧中有很多对国本正统的宣扬,如在《千钟禄》这部传奇中,强烈谴责朱棣借口“清君侧”和“靖难”谋夺皇位的野心,突出描写朱棣对异己势力的打击和杀戮。剧中写朱棣占领南京后,大肆屠杀建文帝的朝臣,许多官员被杀后,家属也受到株连。“那些夫人、小姐砍的砍,绞的绞,还要发教坊司,当家奴,不知流徙了千千万万。[8]”真是个“惨凄凄十族诛夷,惨凄凄十族诛夷。血淋淋鱼鳞蘸酱,杀尽了女女男男村落荒,云阳市,血汤汤……乱纷纷万命遭殃,乱纷纷万命遭殃,痛煞煞干忠身丧”[9]。李玉借建文帝之口,愤怒地斥责朱棣的残暴:“惨听着哀号莽,惨睹着俘囚状。裙钗何罪遭一网,连抄十族新刑创。纵然天灾降,也消不得诛屠广。恨少个裸衣挝鼓骂渔阳”[10]。在《索命》一场,作者借“父皇”之口大骂永乐皇帝:恨着你这强梁,恨着你这强梁! 居然篡逆胡行戆,真个是吞噬行乖张。此后众冤鬼上场,将永乐皇帝吓死:(付、生、丑各扮鬼同哭上。末白)阿呀!许多冤鬼索命,兀的不唬杀我也! [南扑灯蛾犯]狠狠的张牙怒目,汹汹的奇形异状。涓涓的颈血鲜,哀哀的痛哭狂。(白)你们这些众鬼,当初多是陈瑛撺掇我杀的,不消与寡人索命。(众哭跳介。末)只见他奔腾跳跃,煞狰狞卤莽纠纠的擒捉猖狂,凛凛的没处身藏,凛凛的没处身藏。悲悲、神魂飘荡,一星星眼光落地去茫茫。(众拍案吹火,众下。末大喊)阿呀!痛杀我也[11]。通过“父皇”的话,大骂永乐皇帝“居然篡逆”,体现李玉对朱棣的抨击,对朱允傻耐情与支持。建文帝是朱元璋嫡孙,是继承大统的唯一合法人,皇帝的权利和地位无人能动摇,这是国家的根本,正统的保证。但燕王竟然违反正统思想,动摇国家根本,篡夺政权,逆天而行。因此为了维护国本正统,通过“索命”把朱棣和奸臣带走,使国家走入正轨。《双龙佩》中“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是明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土木之变”后,北京“羸马疲卒,不满十万,人心rr,群臣聚哭于朝,议战有欲南迁者”[12],形势十分险恶。但在剧中,李玉却对袁彬的愚忠行为大加赞赏,肯定主和派贵族徐有贞。美化英宗和主和派,必然要贬低于谦。剧本对于谦抗战只是一笔带过,回避于谦对迎驾英宗的真实态度及于谦被杀害的命运,对他坚决抗战的爱国行为没有给予足够的评价和歌颂。因为英宗还健在,共推景帝坐拥天下,为的是不受威胁。但是景帝并没有救英宗,英宗被押到城门口,要挟明朝君臣投降,于谦等不投降,不开城门迎接英宗的归来,这种情况会导致英宗被杀害。虽然也先觉得英宗没有利用价值,最后放了他,但是作为英宗时的朝臣,应该勇于救助皇上,这也反映了李玉的封建正统思想。在李玉的多部历史剧中都体现出国本正统思想的宣扬。

二、对奸恶之臣的鄙薄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皇帝的个人意志至高无上。他是“天子”,是上帝在人间实行统治的化身,任何人都要恭顺他而不能触犯他,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奸臣们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对君主百般逢迎,甚至不惜指鹿为马。虚假的顺从最能赢得昏君的满足,从而奸臣们就有了坚实的靠山,欺上瞒下、残害忠良、欺压百姓、误国误民。明朝的覆灭与奸臣当道不无关系。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史,敢于亲贤纳谏的所谓“英主”、“明君”实在少得可怜,而重用奸邪、排斥忠良的昏君庸主却称得上汗牛充栋。这是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也是历代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奸臣作恶大部分是由于皇帝的包庇、纵容。因而, 奸臣越是作恶多端,对皇帝的批评就越深刻,更何况作者有时竟直接指斥皇帝本人。《清忠谱》揭露阉党草菅人命的罪恶,魏大中受尽酷刑,奄奄一息,陡然气尽。狱中禁子叹道:“目今司中人犯,惨不过东林一案。可怜那些官儿,也有拷扑不过,当堂了命的;也有带伤受刑,腐烂身亡的,也有昏迷绝食,含冤自毙的;也有逼讨气绝,灰囊压死的;不知坏了多少性命!”。魏忠贤的干儿义孙们一面助纣为虐,残害正直的东林党人;一面为魏忠贤歌功颂德,利用收刮来的民脂民膏,为魏忠贤建造生祠。生祠落成之日,李实等人来给魏忠贤塑像戴冠加服,发现头塑得稍大些,冕戴不上去,只得让工匠把头弄小些。李实等急忙下跪,哭道:“咱的爷爷啊,头疼啊!了不得,了不得!”这种夸张描写,是对阉党爪牙丑态的嘲弄,也是对魏阉威风的蔑视。从魏忠贤对东林党人百般迫害,到阉党其它人作威作福,从李实等人对魏忠贤讨好卖弄的嘴脸,强烈的表现出李玉对奸臣的仇视和鄙薄。在《清忠谱》中体现李玉对奸臣明确的态度,在《千钟禄》中也不例外。《千钟禄》所反映的“靖难三役”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由于李玉从封建正统思想和儒家立场出发,未能从根本上认清这场内讧的阶级实质,正确地评是非、论功过,因而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但是,历史剧并不等于历史,艺术形象也不能和历史人物划等号。《千钟禄》的主题是复杂的,是不能用“封建正统”四个字所囊括的。李玉并未机械地描写历史,而是对史实有所取舍,意在“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剧本不仅有作者对历史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评价和感受,使人产生联想和比较。剧中对朱棣滥杀无辜等残酷场面的描写,不由使人想起清军南下杀人如麻的暴行,想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血案。对贰臣贼子陈英的鞭挞,对背主求荣、反目无情,事敌的汉奸们的抨击。

三、结 语

李玉的历史剧反映激烈尖锐的政治斗争和重大的社会问题。身为布衣而心忧天下的李玉,总是以词曲写“春秋”,表达他的政治观点和思想感情。李玉以曲为史,他的历史剧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在他的历史剧中,充分体现对国本正统的宣扬,对忠义之士的歌颂,对奸恶之臣的鄙薄。李玉的思想受到时代风云的震荡和冲击,反映明清易代的社会现实,表现强烈的爱国感情和浓厚的民族意识,表达反思与感伤交织的遗民心态,呼唤英雄的愿望。希望英雄人物的出现驱逐蛮夷,恢复中华,从而拯救国民于水深火热之中[13]。李玉剧作的封建意识比较浓厚,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其思想中存在复杂而深刻的矛盾。李玉对最高封建统治者充满幻想、盲目崇拜,总是为最高统治者开脱罪责、涂脂抹粉。李玉以正派的封建士大夫为法,竭诚拥护封建道德,历史剧中最大的局限表现在,他极端仇视和反对农民起义和奴变运动。

参考文献: (元)夏庭芝.青楼集志.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M].北京:中国戏曲研究院,1959. 王亚萍.元明清历史剧研究[D].湖南大学,2010. 王克豪.历史剧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美[J].戏剧研究,1991(7). 张广智.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尚晖.略论明代中后期的宦官擅权[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六十一冠义第四十三 金天喜.中国正统思想对日本的影响[J].金田,2011(12). 千忠戮.第十出惨睹.李玉着.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李玉戏曲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 千忠戮.第二十二出索命.李玉着.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李玉戏曲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千忠戮.第十出惨睹.李玉着.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李玉戏曲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千忠戮.第二十二出.《索命》. 《明正统实录》.卷一八一.

描写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 斯琴高娃的LOGO 我眼中的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权力女人”的绵长柔情 不得不说的斯琴高娃 “星妈”斯琴高娃:不再苛责,女儿的快乐最重要 斯琴高娃与敖醒晨的婚姻往事 斯琴高娃在我们兵团的日子 斯琴高娃:绽放在草原车站的山丹花 斯琴高娃:不一样的明星,不一样的人生 十大孝星斯琴高娃:享受陪伴母亲的幸福时光 斯琴高娃的家事风云:女儿不走明星路,母女俩对峙多年 斯琴高娃 五说家史 斯琴高娃不惧最丑扮相 斯琴高娃来我家做拉面 斯琴高娃“老戏骨”为何伤在骨上? 斯琴高娃:爱情事业双丰收 斯琴高娃 走过隔阂重温儿女亲情 斯琴高娃:今年春晚就像挤牙膏! 斯琴高娃:在瑞士劳动改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斯琴高娃――图瓦人的文化使者 斯琴高娃――图瓦人的文化使者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冬日禾木摄影/刘新海

在斯琴高娃温暖的木屋里,我们相互拥抱、互祝新年,主、客其乐融融,欢笑声不断。经不住大家的热情鼓励,有些腼腆的斯琴高娃唱起了伴随她成长的蒙古族长调。虽然我们听不懂歌词,却从她舒缓自由、辽阔悠远而又略带苍凉的旋律里,体味到了图瓦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游牧生活,体味到了这个民族古老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生命哲学。

禾木村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禾木景区内。这里生活着大约2 000名图瓦人,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基本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图瓦人即是晚清《新疆图志》所记载的“乌梁海”人,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居深山密林,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学者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士兵的后裔;也有人认为,图瓦人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徙而来,与现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属同一民族。 摄影刘新海

深山里的孩子能通过高考走出来已经不易,在禾木,已走出深山取得硕士学位又返回故里的,斯琴高娃是第一个。斯琴高娃是蒙古语,“斯琴”是“聪明”之意,“高娃”意为美丽,“斯琴高娃”即“聪明美丽的女孩”,据说只有高贵人家才可以给自家的女孩起这般美好的名字。之前,“斯琴高娃”于我而言只是那位演技精湛的蒙古族女演员的名字,而在禾木村之行后,这四个字代表了大山、禾木和图瓦人的一切。 禾木村的早晨摄影/由亚男 禾木村摄影/由亚男

我与斯琴高娃相识于2015年6月,那时去禾木村调研,在斯琴高娃初创的合作社里听她讲解,即被她淳朴、沉静的性格气质以及由里而外散发的文化气息所吸引。

斯琴高娃是禾木村土生土长的图瓦人,也是第一位图瓦女硕士,2012年,她从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创业。在她的带领下,创立了由本村9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6名无固定工作青年、4名贫困户等共24户牧民组成的“布尔津县禾木德瓦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打造的是图瓦人文化旅游,从事图瓦人家迎宾仪式、酿奶酒过程演艺、传统射箭表演比赛、图瓦人古董展览、民族服饰出租出售、地方特产预包装、大型民俗活动组织、家访、住宿、餐饮等经营项目,通过互动参与,让游客深入了解体会蒙古族图瓦人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我们一行10人冒着零下38度的极端低温,在当地领导叶书记带领下再次拜访她。在她温暖的木屋里,我们相互拥抱、互祝新年,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听她讲解每一道美食的名称、来历、含义。主、客其乐融融,欢笑声不断。经不住大家的热情鼓励,有些腼腆的斯琴高娃唱起了伴随她成长的蒙古族长调。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据斯琴高娃介绍,2005年11月25日,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虽然我们听不懂歌词,却从斯琴高娃舒缓自由、辽阔悠远而又略带苍凉的旋律里,体味到了图瓦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游牧生活,体味到了这个民族古老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生命哲学。

这时,我们明白了,斯琴高娃重回禾木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她是图瓦人的文化使者,她的生活属于禾木,她的生命也属于禾木,她离不开禾木、禾木也不能没有她!

资料小贴士 斯琴高娃摄影/由亚男

描写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 从古代诗句中映象出的葡萄酒文化(上) 从古代诗句中映象出的葡萄酒文化(下) 婚礼上的葡萄酒香 葡萄酒上的美国梦 葡萄上的白霜 舌尖上的意大利葡萄酒乡 甜葡萄酒,舌尖上的舞蹈 舌尖上的吃(上) 叶子上的秘密(上) 邮票上的书法(上) 古代地理(上) 指尖上出“精彩” 古代试卷上的趣事 舌尖上的文化 上出《品质》的“品质” 从苏堤上走过 葡萄酒行业:酒文化里的就业黑马 浅论宋词中的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文化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 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从古代诗句中映象出的葡萄酒文化(上) 从古代诗句中映象出的葡萄酒文化(上)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庆")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记载张骞出使西域的壁画

多年以来,我国史学家普遍认为: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带回中国。据《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途经大宛,亲见:“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汉使(骞)“取其实来,天子始种苜蓿、蒲桃” 。蒲桃即葡萄。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太平御览》记载,西汉年间“离宫列观尽种蒲桃” 。而当代考古学的发现却打破了这一史学定论。1980年,考古学家从河南商代遗址中,发掘出的铜卣内盛满酒液,科学家在酒液里化验出了葡萄酒成分,将我国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葡萄在夏、商、周时期被称为“葛”,流传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葛”的诗两首,其一《王风・葛》:“绵绵葛,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其二《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既然有“绵绵葛”,那么以此为原料酿造美酒就成为一种可能。而河南商代遗址中出土的“葡萄酒”便证明了这种可能性。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应该不同于商周时期西域各国的葡萄酒酿造技术,故而被司马迁明确记载下来。葡萄酒在西汉属于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太平御览》第972卷《续汉书》中同样记载了关于“蒲桃酒”的一则事件:“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汉朝时的一斛约合现在的20升,以现在常规瓶装葡萄酒每瓶750毫升为标准,一斛“蒲桃酒”即为26.6瓶葡萄酒。把上面古文g成白话文,就是说孟佗这个人用27瓶蒲桃酒行贿内侍张让,马上被封为凉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可见,葡萄酒在汉末是极具奢华的贵族享用品,非寻常百姓可以饮用。备注一下,孟佗虽不出名,但他儿子孟达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三国以降,蒲桃或蒲桃酒多次在名人的诗、文中出现。《魏书》中记载魏文帝曹丕《诏群医》一文:“中国珍果甚多,且说蒲桃,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如此钟爱蒲桃和蒲桃酒,曹丕当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蒲桃酒做广告的皇帝。魏居北地,盛产葡萄,曹植寓情于景,生发联想,写有一爱情诗《种葛篇》:“种葛南山下,葛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以葡萄枝条延绵比喻其与发妻的爱情缠绵长久,根深蒂固。由此也可看出,曹操慧眼识人。虽喜曹植,但知其为“情种”,不堪为政,还是二子曹丕有帝王之尊,说出话来甚有王者风范。北方贵族享用“蒲桃”美酒以为时尚,南方贵族亦不甘于其下,入仕西晋政权的吴国贵族后裔陆机有《饮酒乐》诗一首,更是直截了当将蒲桃酒盛赞一番:“蒲桃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错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恒好,欢醉日月言新。”诗中首句“蒲桃”即指葡萄酒。陆机的诗描画出了当时东吴贵族一派歌舞升平,王公贵族每天以葡萄酒为伴,可谓朝朝沉醉、夜夜欢歌的腐朽状态,再次说明了葡萄酒是东汉以来乃至三国两晋时期王公贵族们最喜享用的奢华饮品。 魏文帝曹丕

描写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J525.1 文献标识码:A

盆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熔造型艺术和园艺科学于一炉,是以植物、山石为主要素材,通过立意、造型、布局、养护等艺术的和科学的手段,在特定的盆盎内构成立体景观,以小中见大为特色。这门反映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传统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几近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在艺术界和科学界的地位还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当代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发表的以“盆景”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研究分析,为把握今后中国盆景的学术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里,以“盆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30年(1978年11月17日至2008年11月17日)里发表的文章多达2292篇。从发表年度来看,1979-1988年间发表的以“盆景”为关键词的文章是130篇;1989-1998年间发表445篇;1999-2008年间发表1717篇。

但从其出版来源看,绝大部分发表于《花木盆景》、《中国花卉盆景》、《园林》、《农村百事通》等科普刊物上,占总量的90%以上发表于《河南林业科技》、《安徽农业科学》、《湖南林业》、《广东园林》、《天津农业科学》等中级科技期刊上的关于盆景的文章不到3%;在《中国园林》(9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7篇))等高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更是凤毛麟角。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盆景艺术论文较为少见,如作者在美国的《园艺技术学报》发表的论文[1]。

从研究层次来看,关于盆景的2292篇文章绝大多数为专业实用技术介绍、行业技术和职业指导,以及大众文化和高级科普文章。即使包括科普类杂志在内,能够归属自然科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政策研究类的有关盆景研究的文章也仅占总数的7.3%,而且,这些研究文章仅有3篇获得基金资助,分别是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和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各一项,迄今尚未有部级的盆景研究基金资助。。

研究生学位论文反映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通过对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盆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表明,近30年(1978年11月17日至2008年11月17日)里,仅有5位硕士研究生以盆景为学位论文研究题材,其中,只有2篇是关于盆景艺术的;没有博士生对盆景艺术进行专门研究。

我国盆景界的技艺交流和展会十分活跃和频繁,然而,在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里,没有关于盆景的重要会议论文集收录;只有在其他主题的重要会议中,检索到8篇关键词是“盆景”的学术论文,均是2000年以后召开的。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一)关于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历史研究

贾祥云、贾涛、夏名采(2001)的研究结论认为[2],盆景艺术同园林艺术一样,受中国传统自然山水诗、自然山水画的影响,追求诗情画意和深刻的内涵。关于盆景形成时代,众说纷纭,过去以唐代章怀太子墓的壁画为依据,将唐代定为中国盆景的形成时期。但是经多年研究考证和新的考古发现,全面而翔实的考古材料证明了中国的盆景最迟在1500年前的北齐时代已经形成,并且已作为礼品向外宾赠送。据此,中国盆景的形成时代从唐代向前推进了一个半世纪。中国盆景艺术是世界盆景的源头,对世界盆景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韦金笙(2001)分析了中国盆景的历史、流派及艺术欣赏意境[3],指出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现知考古、文献记载,起源于东汉(公元25-220年),形成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兴盛于明清(公元1368-1911年)。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

胡一民(1999)研究了我国元代盆景技艺,认为在中国盆景发展史中,有关元代的盆景技艺是一个研究断层[4]。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著述的盆景专著,对元代的盆景技艺几乎都没有深究,仅提及元代高僧韫上人的“些子景”而已,其根据是蒙族入主中源,崇尚武功,不重视文化艺术的原因所致。该学者查阅了有关史料,经对比分析,得出了与上述传统观点不同的结论。

李树华(2007)对中国盆景的形成与起源进行了全面研究?[5],认为先秦时代以前(公元前221以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盆景产生基础的自然观、陶瓷技艺、园艺栽培技术以及爱石风习已经形成;验证了有关盆景起源的各种学说;概括了我国盆景艺术形成的过程,亦即盆景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昆仑神话与神仙思想、“一池三山”园林手法的出现、缩地术与壶中天、博山炉与砚山的流行等诸阶段,到了汉代,盆景最初出现。

李树华(2004)立足于古典文献资料与绘画作品,专门对我国梅花盆景的产生、发展与变化进行了考证研究,提出由于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促使赏花成为一种大众时尚,文人盆景开始盛行,而梅花盆景最早也就出现于宋代[6]。同时进一步探明了我国梅花盆景流行地区的变化,梅花盆景制作技艺的发展以及各发展时期梅花盆景使用的梅花品种。

此外,李树华(1997)也对我国明代末期五篇盆景专论进行了文献分析[7]。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五篇盆景专论的作者、收录书藉、写作年代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相互间的写作关系、总结了当时盆景的名称和主要植物种类,同时还提出明末的这五篇专论是我国盆景发展史上鼎盛时期园艺文化中的一笔财宝贵富。

(二)关于中国盆景的分类研究

唐贝(1987)根据中国盆景发展的现实情况, 博采众家之长, 提出了五级分类系统, 即将中国盆景划分为三类、五型、四个亚型、若干式、四个号[8]。根据盆景用材的不同,将其分为桩景类、山水类和树石类。其中,桩景类分为自然型和规则型,再根据其枝干特征分为四个亚型,每个亚型中包含若干式。山水类又分为水盆型、旱盆型和水旱型,每个型下包含若干式。按盆景尺寸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大号为80-120cm、中号为40-80cm、小号为10-40cm、掌上盆景为10cm以下。

傅珊仪(1988)在探明盆景范畴的基础上,将盆景分为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壁挂盆景、组合盆景和工艺盆景五大类[9]。其中,植物盆景中分为树桩盆景、丛林盆景、竹草盆景、插花盆景四类;山水盆景中分为水景、水旱景、旱景三类;工艺盆景中分为岩石盆景、树木朽皮盆景、塑料盆景和石玩。

周政华和李怀福(2002)研究认为,中国盆景源远流长,流派众多,类型复杂,形式多样[10]。长期以来,中国盆景的分类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给中国盆景在科研、生产、评比、销售、教学、著述、学术交流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争论和麻烦,对中国盆景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因此,他们在研究了中国盆景的各种分类方法、中国盆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并详细论述了“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该方法提出了“类――型――组――式――号――名”的六级分类体系,把现有的中国盆景分为三大类、七型、十六组、一百零一式、五号及不同景名。

明军、廖卉荣、陈辉和汪敏(2001)研究了盆景分类的历史和现状,认为现有的盆景分类方法中存在着概念不清,分类标准、等级不统一等问题,并且提出了盆景分类的新系统[11]。该分类系统以主景材料作为第一级分类等级类的标准,分树木盆景、树石盆景、山石盆景和其他盆景4类;以干数、景型作为第二级分类等级型的标准,分七个型;再以干形,干姿,枝姿、峰数等因素为第三级标准划分不同的式;最后将所有盆景按盆或山石、树木的大小、高矮划分成5个规格型。

(三)关于中国盆景艺术风格与流派的研究

钱安(1985)认为虽然我国盆景制作种类繁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流派,但归纳起来,只有北派和岭南派两大派别[12]。并且从树种选择、造型与栽培养护和艺术构思等方面,比较了两大流派的风格差异。

胡挺进、彭春生(2003)对盆景的风格因子进行了探究,提出盆景艺术风格是盆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外在表现,它对盆景艺术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盆景的感性认识直接来源于盆景的风格[13]。基于对艺术发展规律和中国各种艺术风格盆景发展历史的研究,他们详细论述了影响盆景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外在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怎样给我国盆景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欧阳广和梁广茂(1995)总结了岭南盆景艺术的发展状况[14]。认为岭南盆景是我国南方文化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历来为城乡居民所喜爱,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岭南万户皆春色”([宋]苏轼诗)的景象,到了清代已是“风俗家家九里香”([清]屈大均诗)。改革开放以来,岭南盆景更是身价倍增。首先是随着城市宾馆的崛起,高档盆景随同来自外国宾客,纷纷被请进高级宾馆,代表中国古老艺术,陈列于宾客必到的客厅、走廊,参与迎接五洲嘉宾。其次是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岭南盆景作为中华艺术作品,倍受海外人士的青睐,纷纷飘洋过海,落户五洲各国。第三是随着我国南方城乡居住条件的改善,岭南盆景又纷纷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城乡居民经济、文化生活改善的一个明显标志。第四是岭南盆景艺术的研究机构、生产基地、学术团体、盆景展览、学术讨论以及盆景艺术出版物,有如雨后春笋,盆景艺术创作界和理论界,纷纷探索岭南盆景艺术发展的新机遇、新起点,研究创新的途径,追求时代的新目标。

曾雪宏(1997)对岭南盆景进行了研究总结[15],指出岭南盆景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一块瑰宝,长期以来,岭南盆景多在露天花园、阳台、天台供人欣赏。随着国内第三产业的发展,宾馆、酒店、写字楼越来越多,岭南盆景摆设在宾馆大堂、室内会客厅,无疑是一件有生命的艺术作品,给人很高的艺术享受和熏陶。但岭南盆景品种都是阳性植物,向来都是室外栽培,室内光线弱,相对湿度低,尤其在宾馆、酒店空调环境下,对盆景观赏期有很大影响,应当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何少云和黄淑美(1999)从纵向的角度研究了岭南盆景美学思想。指出受地理环境、经济、技术和多种文化思想的影响,岭南盆景美学思想具有自己的特征。岭南盆景艺术是以形传神,以神达意的[16]。

何应基(1990)在对岭南盆景的研究中,归纳出一些盆景制作名家的个人风格[17]。比如以孔泰初为首的“苍劲浑厚”风格,以素仁为代表的“清疏秀雅”风格,以陆学明为首的“苍劲潇洒”风格等。作者认为,虽然岭南盆景有一般的结构模式,但由于各制作者风格各有不同,所以岭南盆景无固定的绝对模式可寻,这也是其成功之处。

在各盆景流派的代表人物研究方面,吴锦胜(2002)对岭南盆景代表人物素仁作了专门研究,认为其作品大胆突破了一般盆景所刻意追求枝无寸直的要求,勾勒出空静圆满的态势,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同时调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来营造出静境,让人获得安静闲远、心灵融合自然、远离喧嚣城市的美妙境界,闪烁着空灵的禅意[18]。

(四)关于中国盆景艺术审美问题研究

徐志苗(2001)认为,近20多年来,我国的盆景艺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春雨沐浴下,在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茁壮生长,空前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迅猛增长,而且也带来了质的飞跃[19]。盆景理论的研究也比较活跃。盆景的发展需要理论导向。如果冷静审视一下盆景理论研究的现状时,就会感到理论研究还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

按照方志鹏(2003)的观点,在当代盆景界,上至名家巨匠,下至后学稚子,都是以追求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式”盆景为创作目标[20]。“自然式”盆景已形成一股主导潮流。对“自然式”的追求,给盆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盆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盆景艺术由边缘艺术或“准艺术”走向高等艺术的必由之路。

周武忠(1997)探讨了在艺术与审美范畴内盆景的意义和特点。认为盆景是活的艺术品,具有现实的时空与艺术的时空的审美二重性[21]。中国盆景艺术的美可以从“美在物理,美在创造,美在奇丑,美在意境”这四个方面着手探讨;欣赏中国盆景可概括为“观”、“品”、“悟”三个阶段,观赏者在感受作品具体形象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联想、想象、移情、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于盆景的艺术审美欣赏活动。

吕坚(1993)总结了微型盆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22]。认为微型盆景作为一种感情载体,突破了有限的空间,超越了外在素材和形象的束缚,极大程度地诱发了人们的想象。微型盆景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此。

孟兰亭(1995)研究了中国绘画与中国盆景的关系,指出二者都属于造型艺术,并且在构思、布局、造型、题名等方面也有着很多相同之处[23]。绘画是在一定的尺幅上以笔墨写出大自然的形象,盆景是在一定的领域内以树、石、配件来塑造大自然的形象。二者可谓是异工同曲。盆景艺术和绘画都讲究意境。意境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艺术作品的创作最终目的,是作品的灵魂。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多研究中国绘画的理论和领略大自然。中国绘画创作,首先是“立意”,然后进行构图。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运用“三远法”。一,高远:自山下而仰望山巅,高峰林立,远而且高,其势突兀。山水画用以表现山川雄伟、壮丽。二,深远:自山前观山后,曲径通幽,“望之无穷尽,不知千万重”。其意境重叠,尽头别有洞天。既能表现景物的深度,又有远的感觉。三,平远:自近山望远山,其意冲融,缥缥缈缈,给人以空洞的感觉。

黄映泉(1999)认为对盆景美学的研究应有其特殊的内容[24]。作为造型,它不但具备形体美(形式美),而且具备意境美(内容美)。它的素材是有生命的树木花草,生机蓬勃,因而盆景又具有生命活力((生气贯注美)。诚然,树木花草这种生命活力的美属于自然美的范畴,但盆景中的树木花草由于有人的有意识地施加作用(艺术劳动和科学管理),所以盆中树木花草的生命活力美就不是一般的自然美,而成为艺术和自然相结合的美,是渗透着自然美的艺术美。

李整军(1990)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盆景艺术的美学特征,认为掌握艺术的美学特征对于创作和鉴赏艺术作品都有指导作用[25]。对美学特征认识的深浅,直接影响作品的创作和鉴赏。该学者认为,盆景艺术的美学特征有四项:一、艺术形象的不稳定性和可逆性;二、形象的直观性与强烈的感情性;三、审美、实用的统一性和民族、地域的差异性;四、物质材料对形象创作的局限性。

贺淦荪(1996)在对树石盆景的研究结论中指出,盆景是以树、石为主要用材,借以表现自然、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活的艺术品[26]。中国盆景源远流长,它以饱含诗情画意、讲求神韵和意境的艺术特色,闻名于世。主张动势盆景的造型应该是“创意为先,以动为魂”,在深化单体造型的基础上,沿着“树石”、“丛林”、“组合多变”的方向发展。

徐志苗(2004)分析了盆景作品的三重性,指出盆景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载体发展到今天,其普及程度、创作和理论研究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27]。在大好形势下,有许多问题需要冷静地去思考、去探索。盆景艺术被称为高等艺术,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为何独高,自有其质的规定性。在纷繁的盆景家族中又如何权衡其高低雅俗,也需要有公允的价值尺度。

(五)关于中国盆景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兰海波、肖建忠、张媛、郑宝强、齐靖(2007)分析了果树盆景的应用发展现状[28],指出果树盆景是盆景中的一枝新秀,通过对果树盆景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盆景植物培育中的应用大致可归纳为快速培育、矮化和整形及促花保果等几个主要方面,并列举了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盆景制作中的应用实例,着重介绍了生长调节剂在延迟果树盆景植物落果方面的研究进展。

覃超华(2001)对“盆景不超一米二”的传统说法提出质疑,认为盆景体量的增大,是一种创新[29]。大型盆景同中、小型盆景一样,都是运用“缩龙成寸”、“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概括反映自然。大型盆景突破了传统盆景个体体量的框框,它仍然遵循盆景创作的基本法规,仍然具有盆景的所有特征。所以,它同一般意义上的盆栽、园林绿化树有质的区别,它是盆景艺术的范畴。

方志鹏(2003)对“传统”、“规则式”、“继承传统”与“创新”等概念作出自己的诠释,提出“继承”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新”[30]。并且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盆景艺术创新的动力:首先,随着外来文化的融入,新的创作理念必将出现;其次,随着创作者素质提高,盆景创作的匠气将会减少;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盆景制作与养护将更趋完善;第四,随着创作者的探索,表现形式也将更加丰富。

周武忠(1988)对悬挂式盆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价,认为这是在盆景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也为盆景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艺术中的普及运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31]。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壁挂和盆景。壁挂的取材十分广泛, 常见的如陶瓷盆、竹编、画框等。壁挂的大小、形状和色彩都要与组合的盆景相协调。“ 盆景”仍是悬挂式盆景的主体, 但由于悬挂的需要, 不仅所用的容器更为玲珑精巧, 而且盆中植物的造型要求亦更为讲究, 要符合“画的构图”。

三、研究展望

早在1989年,著名盆景艺术家耐翁就呼吁盆景的学术研究[32]。他认为盆景艺术家是中国盆景事业的中坚力量。在盆景事业迫切要求进一步发展的今天,盆景艺术家必须真正地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并有端正的艺术道德、高超的艺术风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切实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以获得社会的拥护和尊重。当前,盆景艺术家所承担的使命首先是应大力提倡学术研究。这是提高和发展盆景事业的主要手段,我们的方针是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应该反映生活,作为形象艺术的盆景也应如此。而作为盆景创作者的艺术家们不仅仅要用作品反映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和人们现实生活,更要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积极探索和总结盆景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要善于运用新材料,吸收新技术,寻找新题材,反映新生活,创造新形式,为传承和创新我国盆景艺术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只要盆景艺术家们将创作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投入学术理论研究中,必然会积累和产生丰厚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必将孕育出更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盆景艺术的发展历程,展望21世纪的中国盆景艺术前景,我们充满信心,因为在新的世纪里是人材辈出、艺术繁荣的时代,只要我们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不断进取,中国盆景艺术还将在世界艺坛上展现出强国的风采。(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1] Zhou, Wuzhong. Penjing: the Chinese art of Bonsai[J]. HortTechonology, 1993, (2):150-154.

[2]贾祥云、贾涛、夏名采.中国盆景起源研究――中国盆景艺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1,(6):9-11.[JP][3]韦金笙.中国盆景的历史、流派及其艺术欣赏意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5):81-83.

[4]胡一民.论我国元代的盆景技艺[J].广东园林,1999,(3):25-26,43.[5]李树华.中国盆景的形成与起源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7,(10):44-53.

[6]李树华.中国梅花盆景史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12):101-105.[7]李树华.关于我国明代末期五篇盆景专论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7,(1):40-43.

[8]唐贝.盆景分类之我见[J].中国花卉盆景,1987,(3):29.

[9]傅珊仪.中国盆景分类法[J].中国园林,1988,(4):59-61.

[10]周政华,李怀福.论中国盆景系统分类法[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2,(5):18-21.

[11]明军、廖卉荣、陈辉、汪敏.盆景系统分类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6):59-63.

[12]钱安.我国现代盆景的风格流派[J].中国花卉盆景,1985,(2):15.

[13]胡挺进、彭春生.盆景风格因子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4-57.

[14]欧阳广,梁广茂.论岭南盆景艺术的发展[J].花木盆景,1995,(5):20-21.

[15]曾雪宏.岭南盆景室内摆设与复壮研究[J].花木盆景,1997,(2):32-33.

[16]何少云,黄淑美.中国岭南盆景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20-124.

[17]何应基.岭南盆景名家风格简介[J].中国花卉盆景,1990,(Z1):1.

[18]吴锦胜.读素仁盆景风格[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 ,2002,(3):19.

[19]徐志苗.国盆景艺术流派何去何从[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1,(10):14-17.

[20]方志鹏.对“自然式”盆景的理解[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3,(12):18-19.

[21]周武忠.中国盆景艺术鉴赏[J].中国园林,1997,(5):46-49.

[22]吕坚.微型盆景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J].中国园林,1993,(2):13.

[23]孟兰亭.中国绘画与中国盆景[J].花木盆景,1995,(2):22.

[24]黄映泉.有关盆景美学的探索:美是难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J].花木盆景,1999,(1):18-20.

[25]李整军.盆景艺术的美学特征[J].广东园林,1990,(1):37-38,40.

[26]贺淦荪.论树石盆景[J].花木盆景,1996,(5):20-25.

[27]徐志苗.论盆景作品的三重性[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4,(11):14-19.

[28]兰海波、肖建忠、张媛等.果树盆景的发展现状及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进展[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645-649.

[29]覃超华.论大型盆景――也谈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广西林业,2001,(4):32-33.

[30]方志鹏.谈盆景的“传承”与“创新” [J].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3,(9):12-13.

[31]周武忠.活的国画――悬挂式盆景[J].中国花卉盆景,1988,(1):21-22.

上一篇:中国艺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美术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