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翻译范文

时间:2023-10-09 13:09:43

劝学翻译

劝学翻译篇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劝学白话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劝学翻译篇2

[关键词]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修辞;同一

电影是一种集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艺术和媒体形式。电影片名可以说是电影内容的灵魂。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欧美影片涌入中国的影视文化市场。影视片名往往具有画龙点睛、吸引观众、耐人寻味的作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于电影的预期,关系着商业票房收入,更会影响影片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展现。因而,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并非易事。

但是,目前国内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常见的有一片多名、一名多译以及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过分追求票房效果而大肆进行商业炒作,在片名的翻译上商业味太浓等问题。(崔志娟,2007)随着西方修辞学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试图将该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美国当代著名的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提出了“同一”修辞理论学说,该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电影片名的翻译是翻译表现的一种形式。从修辞学角度上来说,翻译也是交际的一种形式,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读者从译文中所获得的信息量以及读者是否接受并认同译者的译文。因此,笔者认为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力图取得与电影的原创者及与电影观众的同一,同一程度越高,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修辞效果就越明显。

一、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的本质是同一

(一)肯尼斯•伯克的“同一”学说理论

当代著名的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被认为是20世纪关于语言和符号之社会功能研究领域中的主要思想家之一,是当代新修辞学的开创者。伯克认为,修辞是使用符号(即语言)去诱发合作的一种行为。修辞毫无疑问是基于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伯克提出了“同一”学说(identification)修辞学说,该理论对西方文学艺术影响很大。他认为你要劝说某人,必须和他或她取得同一。同一是劝说的起点,也是劝说的目的。他强调在劝说交际过程中的认同感,认为要达到诱发他人行动的目的,修辞者必须使用符号(即语言)与听读者取得“同一”。同一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伯克的同一是根基于“质”。“同一”概念与“同质”同义,即如果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物质,他们就同质或同一。(邓志勇,2011)

伯克的“同一”是一个等级或延续体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是与否的概念,基于个体的差异(思想、情感、价值、观点等),同一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伯克的同一学说有三种形式,即同情同一、对立统一以及无意思同一。同情同一是指在思想、感情、价值、观点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对立统一是指修辞者与读者、听众,即使他们在某方面有分歧,因为面对共同的对手而同一;无意思同一是指修辞者使用包括听众在内的词语或手段,使听众或读者无意识或潜意识地认同修辞者,把自己想象成修辞者所描绘的那样。

伯克认为“同一”是劝说的关键。当你进行劝说时,只有尽可能地与对方保持相同的观点或思想,使用相同的语言以及语气,才有可能说服他。他认为劝说来自于同一,同一既是出发点也是目的。

伯克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修辞的。因此翻译作为一种人类交际活动也是修辞的,译者将原文化传递的信息通过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其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让译文读者接受原文化信息,以期达到思想、价值认识上的同一。因此,根据伯克的“同一”理论,笔者认为影片片名的翻译过程中必须做到电影片名译者与原电影创作者的同一,译者与观众的同一,同一程度越高,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效果就越明显。

(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本质上是同一

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过程中,为了实现电影片名的审美价值,使得片名和电影的内容和译者、观众在修辞上达到高度的同一,译者常常使用一定的修辞策略和手段。在这方面,译者应摆脱原文词语束缚,深入把握原创者的思想美学内容,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观众。因此,笔者认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过程中,译者应力图取得与电影的原创者的同一以及与电影观众的同一,同一程度越高,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效果及影响力就越明显。

众所周知,翻译和西方修辞学一直以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伯克认为,修辞是使用符号(即语言)去诱发合作的一种行为。从修辞学角度上来说,翻译也是交际的一种形式,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读者从译文中所获得的信息量以及读者是否接受并认同译者的译文。

翻译涉及几个重要的过程,起初是译者与原创作的沟通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去阅读和理解原文的阶段,其参照物是原文。然后是译者与译文读者的交际阶段,其中媒介是译文。按照修辞的观点,翻译也是交际的一种形式,那么译者就不能轻视读者这一点,因为翻译的成功与否最终体现在读者对翻译作品的反应。根据伯克的观点,修辞是用符号或语言去影响诱发与别人合作的一种行为,因此我们认为翻译是译者使用一种符号(即语言),通过各种有效修辞策略去影响读者,目的是达到思想认识上的高度认同,尽可能达到交际目的。

由于翻译和修辞都是一种以交际为目的的活动,那么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修辞的过程。在这个翻译过程中修辞者就是电影汉译者本人,观众就是广大的电影爱好者,译本(汉译的结果)则是修辞的产品,而片名翻译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电影观众是否接受并认同译者的译名,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修辞效果,是否取得了与电影的原创者以及与电影观众的同一。

要做到译者与原电影创作者以及电影观众的“同一”,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作为译者就应当详细了解原电影创作者创作背景、价值观以及电影创作的内容和特点等,然后使用最恰当的最适合观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展现给观众,以期做到使电影译名和原电影在创作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上达到最高的一致和同一。

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同一”

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与电影原创者的同一主要体现在译文与原文的同一,主要是创作的意图、背景以及思想观点等;译者与电影观众的同一是建立在译者与电影原文创作者的同一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翻译名应适合电影观众的知识结构、价值观、情感特点、态度、需要等心理因素,否则电影观众就不会理解或相信译文,那么片名的翻译也就达不到预期的修辞效果。这里的同一由人的行为决定。从心理学来看,人的行为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个性倾向(态度、价值、需要、信仰);二是个性特征(气质、能力、智商等)。作为人而生存,就会在更好与更坏之间进行选择。因此同一的维度是:价值、态度、需要、信念、认知、情感、知识和认知等。

当然,电影观众与原文创作者的同一是最高层次的同一,只有当译者与原文作者之间、译者与译文观众之间的同一取得了,它才能取得。这种同一表现在电影观众通过译文完全把握了原文创作者传递的各种文化信息。电影观众与原文作者的同一很难取得,因为在译者与原文作者的交际以及译者与译文读者的交际中可能会出现信息传递不全或遗漏。在电影片名翻译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过程中译者应与原电影创作者保持“同一”

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影片译者应与原电影创作者保持同一。首先是体现在翻译的内容上,要求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原电影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观点、立场、所流露的感情以及创作背景等。

其次体现在翻译内容的表现形式上。电影译者与原电影创作者在表现形式方面的同一是指电影译者在忠实于原电影创作者的话语内容的前提下,通过灵活的修辞策略和语言,尽可能地再现作者叙事、说理、写景、表情等的方式。那么,译者最好能做到在电影观众同一的同时能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与作者保持同一。但是一般很难做到。在这方面,有许多英文电影片名译得比较成功。Brave Heart(《勇敢的心》)、Titanic(《泰坦尼克号》)、Gladiator(《角斗士》)、A Beautiful Mind(《美丽心灵》)、Million Dollar Baby(《百万美元宝贝》)、Crash(《撞车》)等。这些电影片名在汉译过程中,都既考虑到了原创者的内容,又满足了中国电影观众欣赏心理,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同一。

(二)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中译者应与电影观众同一

检验电影片名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电影观众对翻译的片名反应。电影观众与原文创作者的同一是最高层次的同一。英文电影译者与电影观众的同一是建立在影片翻译者与原文创作者的同一基础上。这种同一意味着电影译名要适合观众的价值、态度、需要、信念、认知、情感、知识和认知等心理因素,否则观众就不会理解或相信译名,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就达不到应有的修辞效果。下列电影片名的翻译注重了这一点,侧重观众和译者之间的互动。例如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The Bathing Beauty译为《出水芙蓉》;My Fair Lady译为《窈窕淑女》;Gone with the Wind译成《乱世佳人》;The Wizard of Oz译成《绿野仙踪》等。这些电影片名在汉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观众的价值和思想,采用修辞语言,结合中国文化元素,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保持与原创作者、电影观众的高度统一。

三、结 语

伯克的“同一”修辞理论学说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指导意义在于它告诉译者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应当做到与电影的原创者以及与电影观众的同一,这种同一程度越高,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修辞效果就越明显。电影片名的翻译讲求摆脱原文词语束缚,深入把握原创者的思想美学内容,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观众。

[参考文献]

[1] Burke Kenneth.A Rhetoric of Motives[M].New York:George Braziller,Inc.,1950:55.

[2] 邓志勇.英语修辞理论与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0(01).

[3] 邓志勇.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 崔志娟.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认知分析[J].科技信息,2007(34).

[5] 王旭东.奥巴马获胜演说的认同理论修辞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劝学翻译篇3

1 采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优点

1.1 用课件可让学生更快进入课堂情境。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尽快进人问题情境的角色之中。也就是通过“激其情,奋其志,启其疑,引其思”,引起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所面临情境之间的冲突或矛盾,引起学生的注意、关心和探索行为。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意境的展现引入新课,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使情景交融,师生共赏那“美妙的和谐”,享受到“无穷的欢乐”。

比如教学《孙权劝学》,先放映有关 “司马光砸缸救人”和“孙权劝学” 的漫画片,让学生看图说话,然后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

A、作者简介

B、《资治通鉴》简介

C、关于吕蒙

D、三国形势

以引入课文,学生很快就能进入状态。

1.2 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方便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仍以教学《孙权劝学》为例。譬如翻译下列句子,解释加点词并了解其语气: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啊!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用课件演示,就方便多了。

1.3 采用邮箱和QQ,更方便学生的预习和师生课外交流。

仍以教学《孙权劝学》为例。上课前,先让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并把翻译的文。学生还可以利用QQ向老师请教很多文言文学习上的问题。

2 虽然多媒体教学与众多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对于总的学习目标和全体学生来说,不存在一种普遍优于其他手段的教学手段

今天提倡多媒体教学,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就像粉笔+黑板、幻灯投影、电视教学等教学手段一样,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尽管采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好处多多,但也有几个漏洞,需要加几个补丁:

2.1 要更加注重让学生直面课文。

也就是说,在阅读上,要让学生诵读课文,要背的一定要及时背出;在问题研究上,一定要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不要睁眼说瞎话。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读。要让学生在读中译句解意。让学生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句意、段意和文意。在读中积词攒句。掌握语言规律,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的积累。

二是研讨。如,《葫卢僧判断葫卢案》中的“葫卢僧”是谁?你千万不能说是贾雨村。因为如何审理判断这件案子,全是原来的小沙弥(僧)、现在的门子出的主主意;而且贾雨村也不是“僧”。再有,《孙权劝学》中,鲁肃为什么要“拜蒙母”,与吕蒙“结友”?也不能泛泛泛而谈,认为是鲁肃重感情、讲义气。那是鲁肃敬重吕蒙现在的非凡的才干和谋略。

三是在文言文翻译这一块,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老师钟情于鼓励学生“猜读”。确实, “猜读”能鼓起学生翻译文言文的信心与勇气,能激发他们翻译文言文的兴趣;但是,在教师点评时,一定要忠实于教材, 忠实于原文。如翻译《伤仲永》中的“贤于材人远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贤于”应该是“比……贤”也就是“胜过”的意思;“受于”是“从……接受”的意思。

2.2 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

如个人预习,同桌合作,小组讨论、全班共研及学生进行表演等。

如进行《陈涉世家》的教学时,对于其中较为复杂的起义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夜学狐鸣,置帛鱼腹两件事,如果只从书上文字的意义上进行翻译,学生会感觉很难懂。不若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通过形象的动作语言表现事实,在理解意思或背诵的时候配合进行,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的了解事情的经过。

2.3 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笔记。

劝学翻译篇4

[摘要]翻泽不仅是两种语言问的相互转换,更是硼种文化问的卡¨互沟通与交流。但是由于文化的多元性,造成了文化图式的差异,使译文不能有效传达原文信息.实现文化信息对等.[关键词]文化图式;言外之力;文化信息;翻泽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作为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过程,也就不可避免地渗透着两种文化问的沟通和交流。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要真正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巾才具有意义。”既然文化对语言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在翻译中尽量减少源语文化信息的损失,以达到文化信息对等。但由于文化的多元性产生了文化图式的差异,使翻译很难实现这种对等。基于这一点,本文试从言外之力人手,浅谈其出路。一、图式理论概要图式(schema)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F,C,Barlette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所谓“图式”指的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储存中的一种积极组织,是围绕不同的事物和情景形成的有序的知识系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图式是我们已有的知识。不同民族、种族的人因受到不同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及风俗习惯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认知结构和价值观念。这种带有文化色彩的认知心理状态以图式的方式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就形成了认知文化图式或文化图式。二、文化图式差异由于文化的多元性,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图式,这就是文化图式差异。具体分为文化图式缺省和文化图式相异两种情况。文化图式缺省是指原文作者认知语境中的相关文化图式在译文读者的语境中根本不存在或不完整,造成了理解的失败或不完全理解。这种缺省反映在词汇上.就会出现词汇空缺(zeroofequivalentword)。如中国文化中所独有的天干地支、阴阳八卦、农历节气、武术气功等术语,在西方文化中就没有对应或对等的词语;而产生于美国60年代的hippie(hippy)由于它是美国文化的独特产物,在汉语中也无对等的词语。而文化图式相异则指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的相关图式各不相同,甚至相冲突,导致理解上的偏差或错误。这种相异反映在词汇上,就会出现词义冲突(conflictofwordmeaning)。例如,喜鹊是中国文化中吉祥的象征,听到它的叫声意味着喜事即至。而在英语中,magpie常用来比喻喋喋不休、令人讨厌的人。在苏格兰,magpie上门给人的文化联想却是死亡。因此,即便是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的文化图式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字信息所激活的内容图式也就不同,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会各自按照自己认知语境中的相关文化图式对同一文字信息作出不同的理解。那么面对文化图式差异,如何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实现文化信息的对等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之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2][][]三、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之力对等的原则最早由哲学家约翰·奥斯丁(JohnL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把言语分为三类:言中行为(1ocution)、言外行为(illocution)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简言之,言中行为指话语的字面意义.言外行为指话语的隐含意义或言外之意,而话语在听话人身上产生的效果就是言后行为。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当我们感到房间里很冷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It’SSOcoldintherOOm”,从字面上看,我们是在说房间的气温,是表达性的言中行为;但这不是我们说话的目的。我们同时在进行一种言外行为,那就是希望有人能关上窗户。如果听到这句话后,真有人把窗户关上了,那么这句话也就同时达到了理想的言后效果。这个例子启示我们,要真正理解说话人的话语,只看其字面意义是不够的。关键要理解出话语的言外行为,即它所传达的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force)。因此,我们应该在翻译时深入话语内部,挖掘其言外之力,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言外之力对等(IllocutionaryForceEquivalence),从而消除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理解上的障碍,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相一致。下面我们可以结合实例来分析此论点,并试归纳实现言外之力对等的具体途径。例句:(赵辛楣)一肚皮的酒,几乎全化成醋酸。(钱钟书:《围城》)在这句话里存在着文化图式的差异。因为,在我们汉文化中,醋经常用来喻指一种不健康的嫉妒心理,特别是男女交往中的嫉妒心理,如“吃醋”、“醋意大发”等。但在西方文化中,文化图式就不同了,它只是一种酸味调料,人们很难把它和嫉妒心理联系起来。因此,对于这种文化图式的差异,我们只能顾全大局,运用言外之力对等原则,将源语的言外之力或隐含意义在译语中得以再现。所以,我们可以译为:ThewineinXinmei’SstomachturnedtoSOurvinegarinhisjealousy.这样,通过增补inhisjealousy这一短语,西方读者就能理解句中“醋酸”的隐含之意了。同时,由于文化图式差异造成的信息缺失在广告问题中更是屡见不鲜。有这样一则茶叶广告,原文是:此茶产于云南高山云雾之中,于清明节前精心采制。译文为:Itgrowsonthemountainpeakamidstthecloudandthemist,andiscarefullycollectedandpreparedbeforetheTomb—sweepingDay.译文把“清明节前”翻译为“beforetheTombsweepingDay”。仔细想来,西方读者在读到这一词时,会得到足够的信息吗?由于东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没有清明节,这就产生了文化图式缺省。因此,对“清明节”的直译并不能使西方读者领会其在这则广告中的言外之力。一般来说,商业广告的言外之力就是劝说消费者购买其商品。我们知道清明节是在早春四月,这时候南方茶树上的叶芽鲜嫩。所以,突出“清明”二字的言外之力无非是让顾客相信这种茶叶味道独特、营养丰富,从而传达“劝说”的言外之力。但由于文化图式的缺省,西方读者对“清明节”这一词无任何文化背景知识,他们就很难把TombsweepingDay这样一个与冰冷坟墓相关的词与上乘的茶叶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了“劝说”的言外之力传达的失败。因此,我们可以用意译的方法,用准确有力的释译代替缺省的文化图式,来传达源语的言外之力。仝一曼就在一文中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译文:theteaispreparedfromtenderleaveswhicharepickedduringtheearlyspring.经过这番解释,因文化图式缺省造成的信息缺失就得到弥补,而且源语的言外之力也得到了有效地表达。另外,译文中对“高山云雾”的翻译也有欠妥之处。作者突出“高山云雾”意在说明茶叶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中,从而保证了茶叶的优质醇香。这就是言外之力。但由于文化图式的差异,“云雾”这个词在西方文化中一般与工业上的污染相联系。所以对这样一个能产生相异文化图式的词,我们在翻译时应补充足够信息量来实现“劝说”言外之力对等。因此可译为:Itgrowsnaturallyonmountainslopesnourishedincloudsandmist.()wingtoitsslowgrowthatthisahitade,theplantsgivehighqualityandpuretea.凶此,由于文化图式的差异,话语的言外之力也具有相应的文化性和多元性。我们应该通过补充缺省的文化图式或调整修正译文读者的文化图式来确保翻译中实现言外之力对等,实现文化信息对等,实现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苦的反应对等。参考文献:[1]LeoHickey::ThePragmaticsofFranslation,Shang—hal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2]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3]翁风翔.2l世纪国际商务英语丛书:实用翻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5]曹春春.语篇分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6]刘萍,曾文华.认知文化图式的差异和翻译策略[J].武汉理sr.大学学报,2003.[7]仝一曼,王慧莉.译入语中信息量的调控和源语会话含义的再现[J。1.中国翻译,

劝学翻译篇5

关键词:汉英同传;应对策略;文本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188-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48

1 . 引言

同声传译不仅自从二战以来一直用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会议口译工作中,而且,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为此而来的同声传译训练和技巧探讨成为热门的话题(徐东风,2004;石杨,2010),诸如顺译、预测、简约、等待等同传技巧被广为谈论(李长栓,1996;王惠,2007;古煜奎,2008;丁飞飞,2010)。但是,至今尚未有研究分析同声传译技巧在不同功能的文本中的使用差异。本文基于汉英同传模拟训练的录音材料,对信息类、表达类和劝说类三种不同功能的文本在同传模拟训练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结合译入语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同传应对策略存在文本差异。实时地对应文本的特点进行翻译策略的调整,有利于同传的顺利进行和译入语质量的保证;机械地照搬同传技巧而不进行策略调整,不利于翻译的顺利进行且影响译入语的质量。

2 . 汉英同声传译中的常用技巧

2 . 1 顺译

顺译,也称“顺句驱动”,是一种在汉英和英汉同传中均十分常用的重要技巧。它要求译员在接收信息后尽量按照源语的文法结构和语序进行翻译,而不对译入语进行大幅度的语序调整。汉英同传中,该技巧常用于长句和复杂句的处理。应对此类句型,译员需要对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分,然后使用连接词将这些单位自然地衔接起来以实现顺译。

2 . 2 预测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句子结构存在差异,译员有时需要等待大部分信息之后才能进行翻译。为缓解短期记忆负荷,译员可采取预测技巧,在源语信息尚未完全传入的情况下,通过源语语言结构的提示、主题知识以及对发言场合背景的把握,预先猜测发言人后半部分可能要讲的内容,并将其提前译出。

2 . 3 简约

汉语的发言稿中常常包含许多浓缩语、成语或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这些词语信息量大,而且,很难找到对应的译语(李长栓,1996)。在同传中,受发言人语速和时间的限制,译员需要采取简约技巧进行应对,简化语言形式,把握信息内涵,用简洁的语言译出实质性的内容,为听众优先传译源语的核心信息。

2 . 4 增补

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汉语强调意合,通常采用语义手段衔接句子;英语强调形合,注重使用关系词和连接词进行句子的连接。因此,在汉英同传中,译员需要适当增补一些起到“剂”作用的虚词和连接词,使译语更加流畅(仲伟合,2008:159),同时帮助听众更清晰地了解发言人的讲话思路。

2 . 5 等待

等待是指在同声传译中有意识地等一下,等到上下文较清楚时才开口翻译(张维为,1999:56)。汉译英时,从源语到译入语的转换会受到语法成分不对应或结构差异的影响,译员需要作出必要的等待,以提高对源语的理解程度,增加译入语的准确性。对于等待的时长,译员根据自己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和瞬间记忆力进行适当的控制。

2 . 6 归纳

归纳技巧要求译员对发言人的讲话内容进行必要的概括。常与预测技巧结合使用。例如,当译员预测到发言人接下来可能会展开连续列举或详细说明时,可运用预测性归纳技巧进行提前归纳,使听众对整体意群有更好的把握。当出现预测失误(如信息遗漏)时,译员可采取总结性归纳的方法,对已完成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或修正。

以上6种技巧在汉英同传中较为常用,而且,在实践中还会结合转换、解释、语气、概括等其他技巧综合运用。限于篇幅,本研究集中分析6种常用技巧在不同文本中的情况。

3 . 不同文本中的同声传译应对技巧比较与分析

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1988:39)以文本的表达功能为标准,将源文本分为信息类文本、表达类文本和劝说类文本,并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笔者对比了这三种文本的同传译入语及其翻译策略,发现对于这三种不同的文本,同传应对策略的选择也存在差异。为此,笔者选择了某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的5位二年级同传学员(编号分别为 A1、A2、A3、A4、A5)作为研究对象,以同传汉译英模拟训练材料中的三种不同文本,共6篇文章为研究材料,对译员的策略选择进行统计,并结合译入语质量对策略选择的妥当与否进行分析。

3 . 1 信息类文本

信息类文本是指反映语言信息功能,如传递知识、信息和意见等的一种文本。纽马克认为该文本最大的特点是将源文的内容置于首位,向听众如实地叙述或说明有关事务的情况。以下,笔者选取了两篇分别题为《北京大学简介》和《1990年以来我国扫盲工作概况》的文章作为研究材料(发言录音总时长约20分钟),对5位学员在同传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类技巧进行了频率统计,结果如下:

如表1所示,A1、A2、A3、A4四位学员使用频率较高的技巧均为顺译,只有A5更多地使用了等待技巧;同样,在表2中,A5的顺译次数在5人中也是最少,而等待次数却明显高出其他学员。下面请看A1和A5的部分译语:

(1)原文: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A1译文:The mergence of the two universities has further expanded Peking University’s disciplines. For the promotion of medicin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and science’s integration and th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it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A5译文:The mergence of the two universities further expanded Peking University’s disciplines and made contribution to(等待)the mergence of medical science and humanity, and(等待)laid solid foundation for medical teaching.

(2)原文:西部地区尚未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县(区、市),特别是已经普及初等教育的县(区、市),应根据《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要求,在普及基础教育的5年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将青壮年非文盲率提高到95%以上。

A1译文:In Western regions, the unqualified counties and districts in illiteracy eradication, especially where the primary education is universalized,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n Illiteracy Eradication”, in 5 years after the universalization of the basic education, eradicate the illiterates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group to raise the literacy rate to 95% or above.

A5译文:(等待)Those that haven’t met the goal, the provinces in Western regions, especially those that have universalized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y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n Illiteracy Eradication”,(等待)basically eradicate the illiterates among middle-aged and young group after 5 years of universalization to bring that rate to more than 95%.

对比发现:A1在处理以上源文的信息时采取了顺译技巧,先切分意群,再结合增补技巧完成句子衔接,译入语逻辑连贯、信息准确完整;而A5采用了等待技巧,导致短期记忆负荷过大,造成信息的漏译和错译,译入语质量大打折扣。综合而言,A5在信息准确性、即时性和篇章整体效果等方面的表现均不及前4位学员。从文本的特点来看,信息类文本通常包含大量信息,长句复杂句较多,相应地,译员在传译过程中应考虑多采用顺译技巧,以准确、完整地传达源文的内容,同时结合增补、简约、预测等技巧以确保信息的同步传译,虽然顺译的译文听上去有时不太符合目的语听众的习惯。以上比较还发现,对于信息类文本,译员还需谨慎使用等待技巧,过多的等待影响译员的信息处理时间,导致译入语信息遗漏或逻辑关系不清。

3 . 2 表达类文本

表达类文本的核心是传递源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同声传译中经常遇到这一类文本,且多为权威人士或领导人在重大场合的演讲。笔者选取了2006年主席在白宫午宴和中非合作论坛上的两篇讲话作为研究材料(发言录音总时长约20分钟),对上述5位学员在同传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类技巧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如上表所示,A1、A2、A5三位学员使用预测和顺译技巧的频率较高,而A3和A4多用顺译技巧,使用频率远超过其他技巧。下面就A5和A3、A4的技巧使用进行对比分析:

(3)原文: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美国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A5译文:Here,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I’d like to extend warm greetings and best wishes to you and through you to all the Americans wh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ino-US relations.

A3译文:Here,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Chinese people, to you and through you, for all those people in support and care the Sino-US relationship, I’d like to extend my greetings and best wishes.

A4译文:Here, on behalf of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I’d like to through you, for those who support and concern Sino-US relation’s development, I’d like to extend my cordial greetings and warm welcome.

(4)原文:加强人文对话,增进双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中非合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A5译文:We should strengthen cultural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especially between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health, sports and tourism so as to provide intellectual motivation and cultural support for our cooperation.

A3译文:We will expand cultural exchange and dialogue, especially carry out young people’s exchange between our two parties and in science, technology, hygiene, sports and tourism so as to enhanc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give full play to the spiritual momentum and cultural support for the mutual cooperation.

A4译文: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promote you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and promote cultural, public health, physical, sports and tourism’s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to provide our cooperation with intellectual momentum.

在例句中,A5根据对外交辞令、演讲主题和情景知识的了解,在接收到“信号词”(如“我谨代表……向……”、“增进”、“加强”)之后,利用预测技巧展开合理的预测,使译入语结构完整、信息准确;在无法预测的情况下,综合运用了顺句和其他技巧,同样保证了译入语的顺利传出。相比之下,A3和A4更多地使用顺译技巧传递信息,虽然达到了基本同步,但从质量来看,译入语生涩拗口,语法错误和信息遗漏时有出现,信息可接受性远低于A5。从文本的功能来看,表达类文本旨在向听众传递发言者的思想情感和语言风格,可预测性相对较强,译员在处理时宜多选择预测技巧,再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其他技巧,不宜机械地采取顺译。

3 . 3 劝说类文本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语言感染他人,促使其采取某种行动,反映出语言的劝说功能。劝说类文本的发言者以听众为核心,希望他们对文本有所反应,按照文本的意图去思考或行动。推介性发言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选取了“2006和2007泛珠三角旅游投资推介会”上的两篇演讲作为研究材料(发言录音总时长约18分钟),对上述5位学员在同传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类技巧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上表显示,A1、A2、A3、A5四位学员使用频率较高的技巧均为简约和顺译,且使用次数相近;只有A4的顺译次数远高出其他技巧,简约次数却不到10次。下面对A2和A4的技巧使用进行举例分析:

(5)原文:“好山好水好风光,民歌民舞民风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泛珠三角大旅游圈的形成,贵州一定会呈现“云贵胜江南”的美丽画卷。

A2译文:With charming sceneries and great folk customs, we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with the formation of PPRD tourism circle, Guizhou will present a more picturesque picture.

A4译文:With charming mountains, rivers and sceneries, fascinating songs, dances and folk customs, we have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in the near future, with PPRD tourism circle’s formation, Guizhou is certain to display a more beautiful picture that it surpasses...

(6)原文: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把湖南的山山水水打扮得绚丽多姿,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以其独特的地质风貌,集奇、幽、野、险、秀以一身,堪称国之瑰宝;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世外桃源这个……桃花源啊和猛洞河、崀山、壶瓶山风光更是充满着诗情画意。

A2译文:The nature has shaped Hunan into a picturesque province. Zhang Jiajie, with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ombining uniqueness, peace, wildness, danger, beauty, is called the national treasure. Heng Mountain is very unique and Dongting Lake is famous for its misty water. Taohua Yuan, Mengdong River, Lang Mountain and Huping Mountain also exhibit poetic beauty.

A4译文:The magic of nature turns Hunan’s mountains and rivers into picturesque views. World Natural Heritage Zhang Jiajie, with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features, it features uniqueness, severity, adventurous and beauty, and it is the treasure of China. The five mountains …. and Dongting Lake, an ideal world Taohua Yuan, Mengdong River, Lang Mountain and Huping Mountain are full of poetic sceneries.

对比显示,在处理汉语的“浓缩性”表达时,A2运用了简约技巧,或进行解释性翻译,或省略部分次要信息(如“神奇造化”、“五岳”、“世外桃源”等),同时结合顺译处理,译入语既达意又简洁,准确地传递了发言者的意图。相比之下,A4仅仅按照源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直译和顺译,未能抓住信息要点,译入语拖泥带水,主次不分,信息遗漏明显。从文本的功能来看,劝说类文本注重译入语听众的可接受性,因此,译员需多考虑译入语的感染力和清晰性,综合运用简约技巧,简化或省略重复冗余的表达。

4 .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虽然同声传译的常用技巧不外乎是以上几种,但是,对于不同的文本,同声传译的策略选择存在差异。结合本研究的数据统计以及译入语质量的分析,我们发现,信息类文本多采取顺译方式,表达类宜多选择预测技巧,劝说类多采用简约方式。不同文本所显示出的同传策略的选择差异说明,同声传译工作不仅要求译员能够熟练使用不同的技巧,而且要根据文本的功能类型进行策略调整。本文的发现对于同声传译训练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88: 39.

丁飞飞. 汉英无稿同传中的顺译技巧[ J ] . 岱宗学刊,2 0 1 0 ( 9 ):1 3 - 1 4 .

古煜奎. 同声传译中的预测策略[ J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 0 0 8 ( 1 ):3 5 - 3 8 .

李长栓. 汉英同声传译中应注意用词简洁[ J ] . 中国翻译,1 9 9 6 ( 6 ):2 3 .

石杨. 同声传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J ]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0 ( 5 ):2 3 - 2 4 .

王惠. 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等待技巧[ M A ] . 北京外国语大学,2 0 0 7 .

徐东风. 会议同声传译中的ABCD技巧和EF原则[ J ] . 国际商务研究,2 0 0 4 ( 6 ):6 5 - 6 9 .

仲伟合. 英语同声传译教程[ M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8:1 5 9 .

劝学翻译篇6

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贸易的发展,在我国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也促使中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将产品信息介绍给目标市场,一个成功的广告能够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扩大销售的渠道,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该理论的提出主要是以功能为导向的翻译理论。是指对在进行商务广告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在原文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和思想的对等性。目的论主要是以原文为基础,将翻译作为有目的和有意图的活动,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客户和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者的具体情况,对原文进行翻译,以达到翻译的目的。 

目的论指译者在整个的翻译过程中,参照物不能仅建立在原文的基础上,应注重译语文化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从而实现一种或者几种交际功能的实现,将预期功能为主要的原则。翻译中对原文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语境,实现对原文的翻译。目的论为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商务广告的翻译提供了崭新的视角[1]。 

二、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一)商标的翻译策略 

商标主要包括商品名称和商品图案两个部分,在翻译的过程中,只需要对商品的名称进行翻译,译文翻译后需要与原文保持一致。而劝诱功能的目的是向客户展现产品的优点,引发消费者的关注,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可见,商标对于产品的销售具有重要的意义,标语能够带动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促进销售目的实现。要想起到良好的销售效果,必须要采用以下翻译方法[2]。 

1、直译法 

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按照原商标的读音而选取的近似词语。该种翻译方法具有简单性的特点,保留了翻译后商标名称的音域之美,商标的名称更具异域风情。例如:Philips被翻译为“飞利浦”;Best被翻译为“百事得”;Parkre被翻译为“派克”等。 

2、意译 

主要是指在目的语中进行商标语义对应项的选取,可以采用直译法或者字面翻译法进行商标翻译,主要是对原商标中的词语通过意译的方式达到翻译的目的。例如:Holiday Inn被翻译为“假日酒店”;Times被翻译为“时代”。直译能够实现对原名的保留,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丰富的情感,使消费者对商品产生美好的联想,从而产生购买欲望[3]。 

3、创造性翻译法 

目的论认为,运用翻译法能够达到翻译的目的,充分发挥翻译者的创造力,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展现出较强的劝诱功能,在商标翻译中,能够发挥与原来商标一样的功能,必须要坚持与原商标保持等值的关系,充分发挥译语的语言优势。 

例如:雄山牌的字面翻译为:Hero Hill,但是实际的商标为HILLO,从字面形式上来看,该翻译与Hill形似,又与Hello形似,展现出了创造性翻译法的翻译效果。 

(二)口号的翻译策略 

口号翻译在进行商务广告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用简明的文字来实现对商务广告的翻译,在口号翻译中,需要呈现出“力”与“美”的优势,要求译文要简短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 

1、符合择语广告的翻译策略 

由于商务广告的原文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原语与译文发生冲突时,翻译者应该遵循目的语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目的语在翻译过程中的优势,以便起到良好的翻译效果,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度,使广告达到良好的效果,实现翻译的目的[4]。 

例如:出手不凡,钻石手表 

译文:Our Diamond brand means excellent wrist watch our of your hand. 

例文中属于翻译手法中的直译,但是翻译的内容中显得有些生硬,消费者在看过之后不能对翻译的内容进行理解,外国人员就更不能理解了,不能体现出原文的良好广告效果。 

2、注重译文读者的感受 

主要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广告设计要建立在营销策略的指导之下,需要对消费群体的心理状态进行感知。目的论要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读者的感受进行迎合,体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只有深刻感受消费者的心理状态,才能制造出好的商品,符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从而促进销售目标的实现,起到良好的销售效果。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已经成为商品营销的主要形式,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对企业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进行和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全球化大环境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必须要对商务广告进行翻译,达到销售的目的。目的论要求翻译者必须要以目的为主要核心,发挥翻译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使广告译文更具信息力,展现出商标的独特魅力,促进商品的销售。 

参考文献: 

[1]王戈弋.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汉商务广告语篇翻译研究[D].聊城大学,2014. 

[2]高琦悦. 目的论视角下广告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2. 

[3]王戈弋.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商务广告语英汉翻译[J]. 科技视界,2013,19:113. 

劝学翻译篇7

[关键词]日语 条件性 假设性 语义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055-01

在初级日语中,“と、ば、たら、なら”四者往往都可以翻译成“如果”。但是这样不精确的翻译会使人不能真正理解四者的语义区别,更谈不上在具体的语境下正确运用。

要比较四者的不同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将“と、ば、たら、なら”按顺序排好,则条件性递减,假设性递增。

第一,“と”是条件性最强的。只要有前项的条件,百分之百就会出现后项的结果。可翻译成“只要……就……”。

文法をうと、^が痛くなる。(只要一学语法,就变得头疼。)

このボタンを押すとドアは_きます。(只要按这个按钮门就会开。)

条件强就意味着要求高、限制严。日语是一种暧昧柔和的语言,日本人一般不愿意把话说得太绝对。因此表示命令、请求、劝诱、建议等向对方施加影响的表达方式不能使用“と”。

×もし雨天だと合は中止になります。“もし”的假设语义很强,与“と”不搭配。

もし雨天なら合は中止になります。(假如是下雨天,比赛就会停止。)

×6rになるとってください。后项表示请求,不使用“と”。否则有强硬严苛之感:只要一到6点,必须回来!不回来不行!不是6点不行!

6rになったらってください。(请到了6点就回来。)

×困ることがあると相してください。后项表示劝诱,不使用“と”。否则有逼迫之感:只要有为难的地方,必须找我商量!不找不行!找别人也不行!

第二,“ば”条件性也很强,但比“と”要低一些。只要有前项的条件,十有七八就会出现后项的结果。可翻译成“要是……就……”。

年をとれば身体が弱くなる。(要是上了年纪身体就会变弱。)

食事の量をpらして\婴颏工欷小2、3キロぐらいはすぐpります。(要是减少食量多运动的话,马上就会减掉2、3公斤。)

后项是表示命令、劝诱、拜托等主观意志的表达方式时,也不宜使用“ば”。

×雨が降れば、を]めてください。用“ば”很别扭。感觉让人守着窗户,要是雨下了就关窗,要是雨停了就打开;要是又下雨,就又开窗,要是又雨停又关窗……专门忙活这个事。

雨が降ったら、を]めてください。(要是下雨了,请把窗关上。)

第三,“たら”分解开,“た”表示动作的完成,“ら”表示假设。

(一)后项用将来时。可翻译成“要是……了的话,就……”。为了符合中文的习惯,有时会翻译成“……之后……”。

Kわったら教えてください。(要是结束了的话请告诉我。/结束之后请告诉我。)

教になったら子どもたちにものをつくるSしさを教えたい。(要是当了老师的话,我想教给孩子们制作东西的乐趣。)

(二)后项用过去时。可翻译成“……结果却发现……”。

行ったらいなかった。(我去了,结果发现他却不在。)有一种“去之前就期待他在”的假设感。

を_けたら、雪が降っていた。(打开窗,结果发现下着雪。)有一种“本以为是个晴天”的假设感。

第四,“なら”的假设性最强,可翻译成“假如……”。

留学するなら、日本がいいですよ。(假如要去留学,日本是很好的。)

もしも私に翼があったなら大空を自由にかけまわりたい。(假如我有翅膀,想在天空自由翱翔。)

×雨が降るなら道がぬかります。叙述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时不能用“なら”。

雨が降ったら/降れば/降ると道がぬかります。(要是下雨了的话/要是下雨/只要下雨,道路就会泥泞。)

なら可以直接接在名词后使用。可翻译成“说到……”。

お金のことなら、心配しなくていいですよ。(说到钱的话,你用不着担心。)

ストレス解消法ならゴルフに限る。(说到缓解精神紧张的方法最好是打高尔夫。)

总体说来,由于“と、なら”处于两个极端,使用频率较低;“ば、たら”处于中间,使用频率较高;而“たら”是四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翻译句子时也并非一定要处处落实本文所述的一些字词,可根据情况进行省略或用其他字词替代。日语是一门复杂的语言,要想把日语学得地道,不可囫囵吞枣,必须要下功夫,从透彻分析语义做起。

【参考文献】

劝学翻译篇8

一、弄清考纲,关注考点,这是其中最亮的珍珠,可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文言文阅读的考点我们从考试说明来看,可以分为理解、分析综合两个大的考点。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近五年来山东卷的情况来看,文言文的考察比较稳定,四个选择题的考察方式几乎一致,甚至在题干的设计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训练方向主线就是人物传记。这样文言文的备考主线就确定了。

二、落实一轮复习,砸实课本的知识点,做好知识串联,实现有效迁移

砸实课本的知识,做好知识串联,实现有效迁移,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首先:在一轮复习中整理出和高考密切相关的实虚词,配合例句,进行整理。

以必修一《劝学》《师说》为例:

虚词积累(扣合高考18个虚词来积累)

A.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介词,译为“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于,介词,后面引出对象)

(2)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连词,表修饰)

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 (而,表并列 )

实词(扣合高考120个实词积累)

1.故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因此 所以)

2.疾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急速)

3.假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

4.就 金就砺则利 (靠近)

5.绝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6.致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7.劝 劝学(劝勉)

第三:选修部分史记选读的复习,也可以有效的补充和拓展文言实虚词,最后形成庞大的文言文的知识树,这样,几乎可以涵盖高考规定的知识点。

三、重点掌握与高考密切相关的语法知识,使知识点能够正确运用

以山东卷高考题为例: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考察的是使动用法。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考察的是名词作动词。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考察的是名词作动词

这几年的高考题目显示,在文言文考察题目,除了选择题,在句子的翻译上,依然涉及相关的语法知识。综上所述,语法知识是主要指各种句式和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整理:

对句式的理解,就是对文意的理解,所以,准确的判断句式,就是读懂的前提。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一个备考的难点,如何更好的吃透这个知识点呢?关键在于记住古代汉语基本的标志性的词语和规律。

1.判断句一定是符合“什么是什么?”

在这期间,有些添加常见的判断句式标志“……者……也”,有些是用“乃、则、即、皆、诚”等替换判断词“是”;有些没有判断词,仍然符合“什么是什么”的句式!

2.被动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定是“什么被什么”

这个句式的基础上,“被”可以替换成“于、见、为、为…… 所、见……于”等,有些没有被动词,但是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定是符合“什么被什么”。

3.宾语前置句

这是古代句式表达疑问和否定的句式时,固定的表达形式。按照我们的语法习惯,一个句子应该是“主语+谓语+宾语”,古代规定是“主语+宾语+谓语”,所以从我们现代汉语的角度叫做宾语前置句,依据这个出发点就能帮助我们有效的判断出是否前置。有时也有难点: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是一个宾语前置,首先从我们的语法角度分析,如果把它看成一个主谓句,它缺少宾语,翻译成“句读不知道,疑惑不解决”,感觉不符合我们的语法习惯,而且它准确的主语应该是人不知道句读,不解决疑惑,所以判断主谓语不是最好的解释,应该是宾语前置句。翻译为“(有的人)不了解句读,不解决疑惑。”所以,这个句式很多教参定为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还要记住特殊规定:“唯……之”的固定用法和“是”做代词充当宾语也要前置。

4.定语后置句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是:(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古代汉语的结构特点是:主语(定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

根据现代汉语的标准叫做定语后置,一般加“之、者”等标志性词语。

5.省略句

这种句式比较简单,根据主谓句的基础句式,判断即可,主要见于主语和宾语的残缺。

宾语包括主宾和介宾,准确的判断,有助于准确的翻译。

四、回归本源,抓住古文的特质,追根溯源,以源治本

上一篇:重要的英文范文 下一篇:雪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