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翻译范文

时间:2023-09-27 07:51:29

劝学篇翻译

劝学篇翻译篇1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目的论;牌示自导式解说系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5-0193-5

1 引言

根据提供信息的不同方式,旅游景点解说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专业的导游人员向旅游者进行主动的、动态的信息传导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导游解说系统,也称为向导式解说系统;另一类是以牌示解说、解说手册、导游图、语音解说、录像带、幻灯片等静态方式传递信息的自导式解说系统(王颖、吕和发,2006:126)。在大多数景区内,以牌示解说为主的自导式解说系统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旅游者到达景区之后进一步了解具体景点或进行自助游的重要且关键的信息来源。目前,在我国很多景区都可看到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甚至多种语言标示的牌示解说。各景区如此热情地欢迎各方游客,但遗憾的是不少景区的外国语译文常常低级错误不断。此外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译文也没有充分考虑其可接受性和读者的语言、文化、思维习惯,无法真正起到服务游客的作用。

黄山地区的旅游产业是安徽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安徽走向世界的名片之一。因此,该地区的旅游景点配套的英文解说系统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黄山地区旅游景点内自导式解说系统中的牌示中英文解说词为研究文本,其中牌示解说包括:景点介绍牌示、警醒牌示和服务牌示,来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不同类型的牌示解说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2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简述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理论包括:莱思(K.Reiss)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H.J.Vermeer)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霍斯·曼特瑞(Holz-Manttairi)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C.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Approach)(张美芳、钱宏,2006:66)。本研究以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为主要理论依据,探讨“目的”准则指导下的文本类型理论在景区牌示自导式解说系统翻译中的灵活运用。

2.1莱思(K.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

莱思把文本类型分为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操作型(operative)和视听媒体(audio-medial)四种。视听媒体可以是电影、电视、音乐等视听媒介的混合性文本,但前三种则基本涵盖了普通的传统的文本类型,其各自的语言和功能特点可概括为:

(1)信息型文本侧重文字内容,以交代事实、信息、知识等为目的,语言逻辑性强,如:参考书、报告、讲座、操作说明等;

(2)表情型文本语言具有创造性和美学特点,强调的是作者或信息发出者本身以及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如:具有想象力的创造性的文学作品(诗歌、戏剧等)或作者的态度等;

(3)操作型文本,又称诱导型,感染型(appellative)文本,目的在于使读者作出一定的反应,有劝说、劝阻、要求或诱导的功能,语言常有对话式的互动性质,如:广告、竞选演说等(李和庆等,2005:86-88)。

请看以上三种基本文本类型在语言、功能特点、翻译方法等方面的对比:

根据切斯特曼(Chesterman)对莱思文本类型的图解(见图1),旅游手册(tourist brochure)处于图示的中心位置但略偏向于信息型文本,因此可归为信息型为主,兼具表情和操作功能的文本类型,或是集信息、表情和操作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文本类型。

2.2弗米尔(H.J.Mermeer)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

目的论(Skopos Theory)中的“Skopos”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目的”。弗米尔指出,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而“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受众一译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转引自张美芳、钱宏,2006:90)。因此,为了说明译语文本(Target Text,TT)与源语文本(Source Text,ST)、译语文本(TT)与译语受众(TTusers)之间的关系,弗米尔又提出了从属于“目的”准则的两个次准则,即“篇际一致原则(fidelity rule)”和“篇内一致原则(coherence rule)”。篇际一致可以理解为译文对原文最大限度的忠实模仿;篇内一致指的是译文必须充分考虑译文受众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所处的情境,使其最大限度地被受众理解和接受(转引自喻锋平,2006:396)。篇际一致原则解决了译文要尽量忠实原文的问题;而篇内一致原则要求译文符合受众的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并充分考虑两种语言文化的冲突、缺省等障碍,为译文受众提供可以接受的译文文本。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这些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

3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景区牌示自导式解说系统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在进行翻译活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确定翻译目的和文本材料的类型(李和庆等,2005:89)。在翻译实践中,文本类型理论可以帮助译者确定文本的主要功能和类型,并在“目的”准则下进行翻译。那么,本研究所关注的景区自导式解说系统中的景点介绍牌示、警醒牌示和服务牌示文本该如何划分文本类型就成为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3.1文本类型的划分

景点介绍可分为两种。一种情况是游客到达景区之前,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旅游景点宣传文本,它不仅提供景点信息,而且语言讲究、富有感染力,以召唤游客参观为目的,此时可以归为操作型为主,兼具信息和表情功能的文本类型。另外一种情况是游客已经到达景区,位于景区内的景点解说牌文本也即本文的研究对象一景点介绍牌示文本,此时吸引游客已不是主要目的,按照推理,此类文本只需提供景点相关信息,为游客自助游提供方便即可,可以是只具单一功能的信息型文本。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此时英语版本的景点介绍可以做到语言平实,以提供实用的旅游信息为主;而汉语讲求句式、音韵美,即使吸引游客不再成为目的,往往在景区内的景点解说牌上,仍可见文采飞扬、词藻华丽的解说词。因此,不论是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旅游景点宣传文本,抑或是景区内的景点解说牌文本,汉语的景点介绍牌示文本大都趋于集信息、表情和操作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文本,三种功能的重要性甚至难以排序。所以,在景区内的景点介绍牌示文本英译汉或汉译英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中英差异,并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让译文更加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注重译文的可接受性。

警醒牌示有提醒游客注意,劝导、要求或劝阻游客行为等功能,目的在于引起游客的某种反应,通常情况下可归为操作型文本。但有时也告知发出警示的原因,此时可归为操作型为主、信息型为辅的文本类型。

对于服务牌示,如咨询服务、救助服务、购票服务、餐饮住宿服务等,以告知游客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信息为目的,大都可划为信息型文本。

3.2翻译原则与策略

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针对各种文本类型的特点提出了翻译方法(如表1“翻译方法”所示):信息型文本的翻译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表达原文内容;表情型文本的翻译要尽量仿效原文作者的表达方式,传递形式和美学特点;操作型文本的翻译则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只要能够达到其诱导或感染的效果即可。这样的翻译方法显然有些笼统,因为在现实翻译活动中,译者可能经常遇到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本,又可能由于翻译目的所限,或由于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出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不再属于同一类型文本的情况。如汉语诗歌的英译,诗歌多以表情型文本为主,而汉诗英译时,译者很难将形式和音韵美完全用英语展现出来,此时也许只能将译文转换为以信息功能为主,同时具有表情功能的文本,用信息来弥补无法传递的表情功能。这种译文文本类型异于原文文本类型的情况,称之为文本类型的转换(Conversion of the text type)。

王东风(2006:序6)指出:“德国功能观侧重语篇对目标文化的适应性,追求不同语篇类型的目的性,瞄准的是语篇的接受效果,可为意译或改写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因此,根据“目的”准则,结合文本类型分析,在旅游景点牌示自导式解说系统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可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语言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确保译文的可接受性。必要之时,应将文本类型进行合理转换,例如将具有多元功能的原文文本转换为单一功能的译文文本等,目的在于使译文能够更加容易地被受众接受,同时体现“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的精髓。需要译者注意的是,在保证篇内一致的同时,也要遵循篇际一致原则,不能把原文的信息和文化完全摒弃,否则翻译活动将失去其意义。

4 实例分析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美誉海内外。而黄山地区除人们所熟知的黄山风景区外,还有很多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同样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道教胜地齐云山、“皖南翡翠”太平湖、美丽神奇的芙蓉谷、被誉为“民间故宫”的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还有西方游客非常熟悉的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地之一的翡翠谷等等。

下面以实例探讨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在景区自导式解说系统中的景点介绍牌示、警醒牌示和服务牌示文本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4.1景点介绍牌示文本的翻译

以黄山白云景区的景点介绍牌为例,其汉语介绍的文字充满了美学特点,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和诗句来形容景观之美,如“石峰簇拥、谷底幽深、泉涌瀑溅、云雾缭绕”,“石险松横直、岩悬涧竖流”,具有典型的表情功能;但同时又提供了一些具体信息,如“白云景区位于北海、玉屏、钓桥景区的结合部,面积约16.5平方公里”等,说明它也具有信息功能;最后一句话“游人寻古觅幽、探险科考的最佳去处”则是为了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此处的牌示解说是一个集信息、表情和操作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文本,也是典型的中式景点介绍文本。

仔细阅读其英语译文便可发现,此牌示中的英文翻译几乎是一一对应的直译,有些语句修饰性词语过多过长,不符合英语客观简洁、逻辑性强的表达习惯,违反了篇内一致原则。此外,游客已经置身此景区,景色是否宜人完全可以由自己亲身体会,因此翻译时无需使用过多言语劝说游客多多停留。这时,应转换文本类型,采用删减、合并、调整、改写等技巧,将原文的多功能文本转换为单一的信息型文本,使其更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

为了删繁就简,标题Brief Introduction of(to)the White Clouds Scenic Spot可改为White Clouds Scenic Spot。而英文介绍的内容只需反映出该景点基本的地貌信息和特色景观(松、石、瀑、泉、云)即可,试译如下:

The White Clouds Scenic Spot is located at thejuncture of the North Sea,the Jade Screen and theFishing Bridge Scenic Spots,It covers an area of16.5km2,featured by odd-gestured pines,grotesquerocks,waterfalls and hot springs,and sea of clouds,Turning right from the Walking Fairyland Bridge,you will arrive at the Fishing Bridge Scenic Spot,where you will see ancient pathways and temples aswell as green mountains and blue waters.

4.2警醒牌示文本的翻译

在英语中,警醒牌示常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和符号。因此,在警醒牌示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最好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作为提醒标志,充分考虑外国游客的语言和思维习惯,运用归化策略,从英语中找到对应或相似表达来翻译。汉语的警醒牌示文本可归为操作型文本,或操作型为主、信息型为辅的文本类型,英语译文也常相应体现为操作型文本,或操作型为主、信息型为辅的文本类型。

以齐云山景区某警醒牌示为例,它陈述事实“山路崎岖”,劝导游客“留心足下”,这是一个操作型为主、信息型为辅的文本。译文“Pays attention you”令人费解,既不合语法,又没有正确表达原文意思,违反了篇内一致和篇际一致原则。表示“崎岖不平”时,英文中“uneven”是常用的表达之一。此牌示内容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英语中就有现成的可供借鉴,可改写为“CAUTION!Uneven surfaces,Pleasemind your step.”。但是这块警醒牌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很难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最好再加上醒目的警示标志(如图2)。

在黄山风景区某路段,由于正在施工,有牌示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绕道而行。这是一个操作型为主、信息型为辅的文本。“温馨提示”被译为“Warm tips”,“tips”常用来表示“实用的小建议、小提示”,用在此处并不足以提醒游人的注意,而应改用“warning”。警示内容的译文也有不妥之处,如“前方道路施工”译为“in front of road construction”,意思变成了“在道路施工现场的前方”,与要表达的意思出入很大,可改为“Construction ahead”。为了很快引起游客注意,清晰地提供重要信息,劝说游客注意安全,这个警示牌的内容也可借鉴英语的表达方法简单地译为“WARNING!Construction ahead.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

4.3服务牌示文本的翻译

服务牌示文本多数情况下属信息型文本,常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或符号提供相关信息,而此类文本的翻译目的也是为外国游客提供准确的服务信息,因此,译文文本类型也通常为信息型文本,通常情况下可采用直译,但在原文表达方式不符合译文语言习惯、或原文中某些信息与游客无关时,要进行形式上或语言上的删减、合并、调整、增补、改写等。

在翡翠谷风景区入口处的门票价格信息中,可以看到英语译文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各类人群票价不同,而译文条理和表述都不清楚,外国游客弄不明白自己属于哪类人群,可以购买哪种价位的门票。其中的主要问题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景点名称译法不统一。这里的翡翠谷用拼音译为“Feicuigu”,而在景区的另一处却译为“Jade Valley”。可采用增补法,在拼音后面加括号注上对应英文名称,即“Feicuigu(Jade Valley)”;

(2)“Ticket Prices”可改为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Tickets”或“AdmissionCharges”;

(3)在牌子上的明显位置用较大字体标示的“50元”应为普通成人价,而下面又有不同人群的不同价位,此处可增加说明:“Adults¥50”,而“Everybody every time(每人每次)”完全多余,可删掉;

(4)关于票价“执行依据”;“现役军人减半优惠”;“70岁以上持《安徽省老年人优待证》的老年人实行免票”这样的条款,跟外国游客没有关系,可删减不译。而对于残疾人的定义,1-8级的规定也许和国外有差别,如果景区并不给予持国外残疾人证件的游客半价或免票优惠,则不应在英语译文中提及这些条款,而应删掉不译;

(5)“未成年人”概念模糊,各国对于“未成年人”的年龄界定标准也不尽相同,此处应加以明确,如“18岁以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纠纷;

(6)一部分人群持有效证件享受“旺季门票价格减半”优惠,但是旺季门票是多少并没有说明。景区应说明淡旺季门票价格分别是多少,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按照旺季门票是50元的标准,将翡翠谷景区门票服务牌示的内容进行重译如下:

5 小结

本研究所提到的景区自导式解说系统中的景点介绍牌示文本较为特殊,由于汉语的景点介绍文本多是集信息、表情和操作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文本,如果采用一一对应的直译,不考虑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译文将会变得冗余繁琐、不伦不类。同样道理,如果将英语的景点介绍资料译为汉语,译者可适当运用汉语的优美词句,将其译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以符合中国读者的期望和语言习惯。总言之,景点介绍牌示文本的翻译可视情况灵活转换文本类型,更好地为翻译目的服务。

对于警醒牌示和服务牌示文本的翻译,则应尽量采取归化策略,采用符合译语语言和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避免表述不清,引起误会。

综合“目的论”和文本类型理论,本研究所涉及的三种牌示解说的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和常用翻译技巧可归纳如下:

劝学篇翻译篇2

【关键词】广告英语;语言特点;翻译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广告宣传的国际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都存在着一个广告国际化、全球化的问题——即商品广告的翻译问题。国际性商品广告翻译应当充分考虑产品销售对象的语言习惯、文化积淀与心理定式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广告主服务、更好地推销产品。

一、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1.句法特点

广告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引人注目,因此广告英语除了斟词,还要酌句,即在句法上要有其独有的特色。

(1)较多使用简单句或陈述句。一般以主语-谓语-宾语为主的句子结构在商业广告用语中比较常见。如: Nothing is Impossible.-Nike; 又如:We bring high technology home.-NEC

(2)祈使句。祈使句一般具有非常强的劝说性,它一般是通过具有鼓动性的语句直接劝说消费者去消费、去购买商品。如: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 Come to Marlboro Country.-Marlboro; Go well. Go Shell- Shell Oil等。

(3)疑问句。疑问句的作用一般引发读者思考,激发消费者好奇心。如:Do you…Yahoo?-Yahoo; Where’s the beef?-Wendy's; Hungry? Grab a Snickers" - Snickers; Same time tomorrow?"- Diet Pepsi等。

2.词汇特点

广告因其本身的商业特点,在词汇的选择上除商品本身特点需选用特殊词汇外,大多通俗易懂,比较口语化。有时还追求耳目一新,吸引消费者眼球,使其增强广告记忆,加深产品印象。基本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多使用简单动词。简单动词,特别是单音节动词经常用在广告中,这是因为他们简练、通俗、朗朗上口,语义既灵活又准确。如:Have it your way.- Burger King; Eye it. Try it. Buy it.- Chevrolet; Keep that schoolgirl complexion.- Palmolive soap等。

(2) 造词,变异词较多。广告中常用一些杜撰的新词、怪词,以突出产品的新、奇特,满足消费者追求新潮、标榜个性的心理,还可取得某种修辞效果。如:Give a Timex to all, and to all good time.拥有一块天美时表,拥有一段美好时光。这是“天美时”表的广告标题。Timex由Time和excellent构成,由此充分强调了此表的计时准确等特点。

3.修辞特点

商务广告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经常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对广告语言加以渲染。

(1)比喻:Don't let your cat out of your bag. (proverb)

(2)双关: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

(3)拟人:"Let your fingers do the walking "- Yellow Pages

二、商务广告的翻译原则

翻译人员需了解不同类型的语篇有不同的功能,翻译时采用的策略也需有所区别。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是“等效”,即译文必须保证达到与原文相同的交际功能和交际目的。广告语篇的主要功能在于它的共鸣功能,即倡导读者接受广告宣传的商品或服务。大体来讲,广告文案生动活泼,其感染力来自于他的文字技巧;当广告文字具有特殊的出人意料的创意效果时,能在短时间内引起读者的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促成其购买行为。因此,广告翻译的关键是要使广告译文对读者具有同样强烈的感染力,以实现其预期功能。具体地说,要把握以下几点:

1.商务英语翻译要注重语篇的等效

广告是一种营销手段,广告翻译必须考虑广告的受众:根据不同广告的不同受众,采用较为灵活的翻译策略,把握广告的整体效果。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使广告译文对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的读者也具有感染力。

2.广告译文要充分体现广告的信息功能和劝说功能

广告翻译既要注重广告的表意,又要注重广告的传情。因此,广告译文的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精炼恰当,而且要明白易懂、醒目易记,以充分体现广告语言必须具有的引人注目、唤起兴趣、激发欲望、令人信服和敦促行动五个特点。

3.商务翻译要遵循忠实、得体、统一的标准

广告译文也要尽可能地体现原文的文体特点,用相应的题材和文辞体现原文文采,再现原文语言的感染力。

三、广告英语翻译策略

广告是一种竞争性的商业行为,目的就是争取消费者,因而必然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投其所好,促其购买。因此对广告进行翻译,就必须了解其语言的特点,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这样才能使广告翻译表达得恰如其分。

1.直译

对可译的辞格,尽可能直译,即保留原文句子结构和修辞,努力再现其形式、内容和风格,主要用来处理一些原文意义较明确、句法结构较简单、完整,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便能同时表达句子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的广告口号或标题。以直译策略完成的译文,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

2.意译

对难译的辞格,尽可能加工。通常指取原文内容而舍弃其形式,是一种经过消化后的 “语内翻译”,由于英汉语法、语音、语言形式或文化背景的差异,为了使译文传达的信息自然、贴切、可读性强,有时不得不舍弃原文辞格的形式,采取意译法,传达其确切意义。意译的翻译手法较为自由、灵活,翻译过程中通常考虑到了译文目标读者因文化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产出的译文从读者角度看比较地道,可读性较强。美国 “摩尔”牌香烟广告 “I! m More satisfied”,其中More一语双关,既宣传了商品品牌,又起到劝购作用。常见的翻译为“我更加满意”,此译虽简洁,却只译出广告的一半含义,漏失双关之意。由于英汉差异,直译往往无法译出双关之意,只能意译。在翻译双关时,译者应做灵活处理,尽量保留双关的妙趣,实在无法保留时,再做割舍,如此例可译为“‘摩尔’令我更满意。”

【参考文献】

[1]马国志.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

[2]谭卫国.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3(2).

劝学篇翻译篇3

关键词:目的论 广告翻译 策略

功能翻译理论的主导理论—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一切行动皆有目的,行动者参照实际环境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的,译者在翻译目的指引下,尽量考虑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决定最合适的行动方式,即“翻译行动的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译文应对目标语读者发挥预期的功能”。广告翻译的实质也是要实现译文预期目的,劝诱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因此,从目的论视角透视广告翻译具有指导与实践意义。

翻译目的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 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于1971年在其《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了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认为“译文所要实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于原文的目的或功能,译者应根据翻译要求优先考虑译文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在此基础上,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进一步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人类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时,根据客户、委托人或厂商的要求,译者应结合翻译的预期目的和译文读者实际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翻译,以目的论为原则,考虑各种译语文化语境因素,选择合理翻译策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决定译文面貌的,不是源文面貌,而是翻译目的”。因此,翻译目的论为广告翻译的具体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视野。

翻译目的决定译者具体翻译方法,译者应根据译文预期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按其传意功能分为两种类型,即能在目标文化的新情境中独立地起传意作用的工具和记录作者与源文接受者如何在来源文化里传意的文献。赖斯的另一学生克里丝汀•诺德于1991 年和1997 年出版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理论、方法及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在这两本奠基著作中,她将文本按其功能分为四种类型: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感染功能和寒暄功能,并提出“功能加忠诚”的理论模式。“功能指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因此,要做好广告翻译,首先要弄清广告文本的目的和功能。广告是一种不同于文学及其它类型文本的特殊文体,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受市场规律、营销战略、广告法规和文化障碍的制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语言简短、动感、灵活多样、通俗易懂,说服力强。广告翻译的本质就是要实现译文预期目的,在译语文化环境中再现原语广告劝诱功能,其最终目的是影响消费者心理,诱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原则

翻译目的论突破了等值翻译论框架,提出“目的”、“连贯”、“忠实”三大原则。目的原则指翻译行为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一切翻译活动都得由它的目的决定;连贯原则指语内连贯,即译文应能被译文受众所理解,在目标语文化背景中和交际情景中应该有意义;忠实原则,即语际连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目的论翻译原则中,语际连贯从属于语内连贯,二者皆从属于目的原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后来诺德又提出忠诚原则,指要考虑翻译这种有目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包括原文作者、翻译委托人、译文受众等的意图和期望,即在译者翻译目的或翻译策略方法可能与其他参与者的期望或主观翻译理论相背时,要做出解释。

因此,目的论为广告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翻译原则,依据译语文化准则、翻译委托人目的和译文接受者的期望,可对广告原文进行调整或改写,以目的论统揽指导广告的跨文化跨语际翻译,这就打破了传统翻译译文必须忠于原文的旧模式,从而达到劝诱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翻译目的。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及方法

广告翻译的目的是对外宣传商品和服务,激发潜在消费者购买欲望,最终促使其购买行为发生。变译理论认为,译者可在段际和篇际间选取所需信息,对文本进行“摘译、编译、缩译、改译”等。在不违背主体人目的前提下,译者享有较大自主性和能动性,他尽可以跳出原文形式的窠臼、信息的迷宫,传达主体人所需的基本信息、关键信息,实现主体人所需的交际功效。变译力主变通原作的内容或形式,求得信息传播的上佳效果。

广告创作集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等为一体, 是一门复杂艺术。广告文本虽没固定格式, 但广告翻译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采用合理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对于实现广告目的很有必要。目的论视角下广告常见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删繁就简

国内外报刊、杂志的广告崇尚简洁,让消费者直观明了地了解其商品或服务。广告翻译运用变译理论对文本进行改译,使译文简洁明快,既传达原文的关键信息,又符合读者的审美心理,达到了对外宣传的目的。

例1,中国建设银行的龙卡广告语:“衣食住行,有龙则灵”。

原译:your everyday life is very busy, our longcard can make it easy。

改译:loongcard will makes your busy life easy。

原译用everyday life 概括“衣食住行”,用busy和easy的[zi]押尾韵,朗读较顺畅。龙卡中“龙”的翻译虽然使用了斜体来区别英文long (长), 还是易造成误会;“龙”应译为loong, 双写oo表示长音,避免与西方文化相冲突。但原译完全拘泥于汉语对仗,过于冗繁拖沓。改译简洁明了,用will 代替can 使译文更具人情味,既包括功能又含有主动意愿, busy和easy互为压韵,琅琅上口。

例2,某海滨浴场广告语:“这里有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一切为了您的子孙后代”。

译文: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译者巧妙运用谐音双关,sun-son, air-heir两对谐音字,使译文简洁、风趣和幽默,增强了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仿译

为实现广告的宣传目的,诱导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认知和接受心理,翻译中恰当模仿译语中现成语言形式或内容而形成新的语料,“以旧换新”,达到一种幽默的交际效果并对消费者产生视觉和感觉上的冲击。

例3,佳能复印机广告语:“百闻不如一印”。

译文:copying makes you believing。

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中国谚语的“百闻不如一见”, 英语中相应表达为“seeing makes believing”。译文采用仿译手法,巧换为“copying”, 语义真切,效果与原文相似,让消费者感觉似曾相识,记忆深刻。

例4,国产红玫相机广告语:“红玫相机新奉献”。

译文:my love is like a red rose。

根据苏格兰诗人彭斯(robert burns)的爱情名篇“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我的爱人就像一朵红红的玫瑰),译文仿译为“my love is like a red rose”,注重了广告文体的目的性,使消费者读起来倍感亲切, 富有神韵,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三)化归纳法为演绎法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思维模式不同,中国人思维常用归纳法,先描述,后归纳;西方人常用演绎法,先摆出结论,再推理。在广告中,根据不同语篇预期功能,译文应满足消费者需求,符合消费者思维习惯,在不改变原文功能的前提下可适当对译语语境进行调整,或删减或改写以增强广告效果,实现广告翻译的预期目的。

例5,浙江永嘉教仪广告语:“国家新开辟的旅游胜地——楠溪江风景区。乘舟从源头迤逦而行,饱览江畔:崎林茂山水碧,景色秀丽别致……值此浙南风景秀丽的楠溪江畔,座落着闻名国内外教具生产的“龙头”企业——浙江永嘉教仪”。

译文: standing by the side of the picturesque nanxi river, a newly-opened resort by the state in south zhejiang, is yongjiateaching instrument factory- a head enterprise well known in and out of china for manufacturing teaching facilities。

原文目的是向消费者提供教具商品信息,顺带描述当地旅游风光吸引消费者。若进行直译,旅游信息的介绍会冲淡广告主题,让消费者不知所措。译文充分体现了广告翻译的目的性,摆脱了传统归纳法的旧模式,采用演绎法,以教具商品为核心,淡化旅游风光信息,使行文简洁流畅。

(四)传递文化信息

由于中西方生存环境、风俗、宗教等文化传统的差异,广告翻译中为使消费者全面了解商品信息,不可避免地要将商品的文化信息加以传递,以达到劝诱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例6,孔府家酒的广告语:“喝孔府家酒,做天下文章”。

原译:kongfu down, cases done。

改译:confucian spirit triggers/provokes your mind。

原译中将孔子翻译为kongfu,会让消费者想起中国功夫(chinese martial art), 引起歧义。而改译中用confucian spirit易让西方消费者引发联想,想到中国儒家文化(confucious culture), 进而联想到代表人物孔子,更好地传递了文化信息。

综上所述,广告作为企业的一种促销手段,其翻译应以目的为核心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根据目标语广告的语言、文化及营销策略进行合理调整,使译文具有充分的信息,展示其商品特点,树立形象,诱导消费者需求,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从而达到宣传产品、促进销售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贺爱军.目的论与政府网站翻译[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

2.诺德,张美芳,王克非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vermer h j. 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som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m].heidelberg: textcontext-verlag, 1996

4.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张南峰.中西译论批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黄忠廉.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j].外语学刊,2002(1)

8.洪明.企业外宣广告翻译的目的论维度[j].外语学刊,2006(5)

劝学篇翻译篇4

本文结合旅游外宣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国内文物古迹翻译实践对保定“清西陵”的外宣英译现状进行了探究,针对清西陵标志性建筑英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古迹外宣;英译;清西陵

文物古迹是祖先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和文化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参观文物古迹,品鉴中国文化。在此背景下,国内翻译界对于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本文结合翻译界对于文物古迹的翻译和历史渊源译介的相关经验,以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的翻译为例,对于古迹翻译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一、文物古迹外宣翻译理论及研究实践

在文物古迹外宣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多数学者从翻译的功能出发,以等效翻译原则和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张义(2011)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旅游文本英译研究产生误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易舫(2013)强调旅游文本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在于缺乏理论指导,尝试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探究旅游文本的英译原则和方法。刘奉君(2011)以激发游客观光兴趣为目的,从功能翻译策略出发,探究名胜古迹汉英翻译的原则与策略。袁晓宁(2015)指出带有文化因子的地名具有指称辨别功能和历史文化意义的提示功能,英译的目的语中应该体现这两种功能。袁晓宁(2013)提出外宣英译中应采用“以我为准”和“以目的语为依归”二元共存的翻译策略,译者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发扬中国文化的前提下,应当采用灵活变通的翻译方法。袁卓喜(2014)尝试在外宣翻译研究中引入西方修辞学的核心思想———劝说理论,指出外宣工作的实质是对外交流与劝服工作,因此西方的修辞劝说理论能够指导外宣翻译实践,实现外宣翻译的预期目标。

在我国古迹外宣翻译的实践中,北京和天津的古迹翻译走在了前列,北京“故宫”“、雍和宫”“、十三陵”等古迹外宣翻译的一些策略可以成为清西陵的外宣翻译的借鉴。雍和宫翻译为“YongheTemple”、“PalaceofPeaceandHarmony”和“YongheLamasery”,第一种采用直译的方法,第二种翻译能够让英美读者体会到雍和宫的文化底蕴,第三种翻译可以告知读者雍和宫的佛教渊源。译者可以根据交际的目的以及目标受众的真实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有所选择和取舍。

二、清西陵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文物古迹外宣英译是以汉语为源语和以英语为目的语的汉英翻译。汉译英时,语言层面的词法句法、段落篇章、逻辑衔接、语体风格上通常以目的语英语为依归。然而在英译汉中,多数译者并不会刻意地追求以汉语为依归。英汉互译中的这种不对等现象绝非偶然。首先,因为经济差距和历史遗留等原因,英美文化对于汉语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汉族文化对于英语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英美文化的了解就会超过英美国民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其次,英汉互译的不对等还与英汉两种语言的属性有关。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行文逻辑松散自由,靠语境弥补结构松散、逻辑不清的不足,这就决定了汉语在行文表达上较大的包容性。也就是说,汉语行文结构松散或者逻辑严谨均可。然而,逻辑严谨的英文却不能包容汉语结构松散的习惯。因此,文物古迹外宣过程中,译者应当充分考虑到英美受众的思维习惯,否则造成他们费解,外宣工作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下面以清西陵中的泰陵为例,解读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属性。

原文: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1723-1736)陵墓,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按照先例,雍正的陵寝应该建在清东陵内。雍正当年认为原陵址不合适,鉴于泰陵所在地更有利于江山稳固,遂改址泰陵。译文:TailingisthemausoleumofEmperorYongzheng(reigned1723-1736).Itisthelargest,earliestandmostcompletetombamongtheseandthecenteroftheWesternQingTombs.Itissaidthatthetombwasoriginallypo-sitionedintheareaoftheEasternQingTombs,butEmperorYongzhengthoughttheselectedplacegeologicallyunsuitableandalteredittothepre-sentpoint,viewingthisplaceasmorefavorableandblessedforaneternalkingdom.译文中漏译了雍正皇帝的庙号“世宗”,这部分可直译为“Shizong”,然后加脚注补充说明一下。译文中标明雍正的在位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英美读者会误认为“1723-1736”是雍正帝的生平。从简洁精炼的角度考虑,译文中的“amongthese”可以省略,原因是后面“oftheWesternQingTombs”可以做前文“tomb”和“center”两个并列成分的后置定语。第三句的时态转化很恰当,符合史实和现实情况。此外,为了达到以英语为依归的目的,译文对于原文的语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使译文更贴近英语受众的思维和表达习惯。

三、结语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文物古迹汉译英的完全对等是很难达到的。了解古迹的丰富文化内涵,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方能实现文物古迹文化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田新科,保定市“中华老字号”品牌外宣英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文化与传播,2013.

[2]袁晓宁,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J],中国翻译2013(1)

劝学篇翻译篇5

一、语法隐喻的概念

Halliday提出,语法隐喻是一种与词汇隐喻相对应的现象,语法隐喻并非简单的用一个词语来提到另外一个词语,其本质是采用一类语法结构来替代另外一类语法结构。语法隐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判别语法隐喻的标准是,只要可以满足一致性或者非一致性的要求,则可以判定为语法隐喻。一致式就是对于某件事情在通常情况下,由动词词组来体现,参与者则采用名词词组表现,形容词来表现特性,介词词组与副词词组来表现环境,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话语层意义的内容与词汇语法层的形式是相同的。但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大多会使用名词来表达特征、过程与环境,这就是语法隐喻,也可以称之为非一致性表达。

二、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是书面语的一项主要特征,被大量应用在英语新闻语篇之中。调查显示,语法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使用比例高达40.3%,在新闻语篇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新闻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大,也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媒介,其文体严谨、简洁、客观,词汇的选择主要以其语篇特征作为出发点。新闻英语中语法隐喻的应用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英语语法隐喻中遵循的首要原则,在英语中,采用了大量非人格表达法,不适用人称,让新闻的呈现更加客观。

例如,Many believe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ky City if Broad can pull it off is a sign of Chinas growing prowess in the technological world.

在上述句子中,主语是the construction,采用该种表达方式弱化了实施者,这種表达方式让整个句子变得更加客观,如果改为一致性的表达方式,那么就为:Many believe that the Broad Sustainable Building construct a building called Sky City,a sign of Chinas growing prowess in the technological world.

(二)暗示性原则

语气系统与言语功能之间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语法隐喻可以表达出陈述语气常见的提问功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暗示性作用。在新闻表达中,常常使用该种表达方式来表达委婉的意思。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新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多应用在反意问句与设问问句中,利用该种简单的语法隐喻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达到劝说的效果。

(三)简洁性原则

简洁性原则也是新闻英语表达的重要原则,强调采用尽量小的篇幅为读者传达出生动丰富的信息,在用语上,也要遵循言简意赅的原则。采用名词隐喻的方式可以将浓缩性的意义融合到名词结构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词量,传达出更多的信息。

例如,But slowing sales growth in China is prompting global automakers to look for new ways to tap the faster-growing low end of the market in smaller cities and the countryside.It would decrease Chinese astronautsdependence on stocks of food brought up from the Earth.在这两句话中,都是采用语法隐喻的表达方式,在第一句话中,sales growth与slowing之间组成了ing组词组,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简洁。在第二句话中,采用dependence后,更加清晰、简洁,将原本信息量大的句子浓缩起来。

(四)人际性原则

人际性原则也是新闻英语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表现,具体表现在语气上的隐喻与情态上的隐喻两个方面,在语气隐喻上,就是从某个语气转化到另外一个语气,具有双重性特征。在情态隐喻方面,其主要是由情态取向来决定的,情态取向存在差异,那么就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例如,It is the same tired Florida story?To some extent, sure.Taking the real -estate money and running may be the oldest profession in the sunshine state.在这句话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人际性色彩。可以看出,新闻英语的语气与言语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新闻记者常常采用语法隐喻的方式来进行提问,这种方式更加贴近读者的角度,其劝说功能也可以自然地实现。

(五)态度性原则

说话人无法在言语中将语境假设完全表现出来,只能够利用书面符号或者声音进行表达,此时,利用语法隐喻即可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让读者可以自觉将语言与语境联系起来,推断出说话人的态度。例如,在人们问起一群德国年轻人如何看待犹太人时,这群年轻人回答到:jews are vermin,虽然这句话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新闻人的情感状态,但是读者可以通过语法隐喻来体会其中的语境。

三、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的翻译方式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新闻英语语法隐喻翻译中最为常用的方式,直译要做到突出中心、语言准确,作为译者,要充分了解外国的用语习惯与文化习俗。从人类发展史的变迁来看,国家之间的文化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英语与汉语更是如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保留好原文的语言结构与修辞方法,用词方面要简洁明了,保留原文的隐喻色彩,将新闻的特色完整地呈现出来。

(二)转译法

如果原文语法隐喻与汉语表达方式的意义是一一对应的,但是喻体在翻译时有多个对应词语,读者在阅读时,就往往会出现模棱两可的印象,甚至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南辕北辙。之所以产生该种问题,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引起,传统的直译法无法传达出这层意思,此时就可以采用转译法进行翻译。如: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Mr.Clinton,who is facing the most severe political crisis of his career,picked the Pentagon as the backdrop for a major address.如果使用直译法进行翻译,翻译出来的语言会略显生硬,无法准确表达其中的含义。我们可以将backdrop利用转译法译为挡箭牌,这样读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了。

四、结语

劝学篇翻译篇6

关键词:语气;情态;称呼语;翻译

一、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是人们为表达现实世界的各种经历和人际关系而组成的意义单位,韩礼德称为元功能结构体(Halliday & Hason 1985:44)。其中人际功能指语言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李战子,2002:10)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来看翻译,译者在以目的语读者为主体重新考虑整个文本的语篇建构,由于读者是处于另一种文化语境,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源语篇中的人际意义进行跨文化建构。本文将以许地山的《落花生》两个英译本为案例,从人际功能中的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称呼语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利用人际意义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二、语气系统分析

语气拥有不同的交际功能,能够实现不同的人际意义。语气分为陈述、疑问和祈使语气。陈述语气的功能是陈述观点和事实、提供信息;疑问语气提出问题以寻求信息。祈使语气表达劝告、希望、命令或禁止执行命令或请求。请看下例:

(1)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吧。”

(1a)Mother said, “It’s a pity to let it go to waste like that. Since you all enjoy eating peanuts, let us open it up and make it a peanut garden.”

(1b)Mother said, “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waste. Since you all like to eat peanuts so much, why not plant some here?”

可以从(1)中看到,母亲建议将荒地开辟作花生园的,(1a)(1b)分别使用了let us 和why not 两个短语,都表达了母亲的建议,虽然两者都使用了祈使语气,但是why not 更充分地体现了对话性,母亲的话语中要求着一种语言上的互动,使交际参与者看到一种参与协商的可能性,相比较之下,在要求对方给予互动的语气强度上,let us 就没有why not 那么明显和强烈。

三、情态系统分析

英语语篇中的情态所包含的对话潜势是直接表现的。根据系统功能语法,情态表达语气位于肯定和否定这两个归一度之间的状态。(郑元会,2005:73)情态在译文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词语表达如always, could, should等,小句表达如I am sure, I expect, I suppose等。请看下例:

(3)我说: “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

(3a)“It is inexpensive,” I said. “Almost everyone can afford it and everyone enjoys eating it. I think this is what it is good for.”

(3b)“Peanuts are so cheap,” said I, “that anyone can afford to eat them. Peanuts are everyone’s favorite. That’s why we call peanuts good.”

通过例子(3)可知,“我”的表述是十分的肯定,具有归一度,(3b)中anyone具有这种肯定性,但(3a)中的almost作为一个低值情态隐喻暗含说话者对自己讲的话不敢确定,与原文背离,译者没有把握好原文中想表达出的确定性,因此,我认为,(3a)在翻译上有一定的缺失性。

四、称呼语分析

在语言交际中称呼语所蕴含的关系,是人际意义的重要内容,在建构交际者人际关系方面和语气及情态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翻译中不可忽视。(郑元会,2005:74)在《落花生》的原文中,但凡是“父亲”这个角色出现时,作者用的都是“爹爹”,只有在最后用的是“父亲”一词,笔者分析前文用“爹爹”,是为了体现父亲的亲切以及一家人关系的和睦,而最后用“父亲”则是表现出对父亲的尊重及信服。通过对比译文可知,译文1中对于“爹爹”的称谓全译为“dad”,对“父亲”则译为“father”,笔者认为译者忠实于原文,而对比之下,译文2则显得比较混乱,比如说,对原文中“爹爹”的翻译有的译成“daddy”有的译成“father”, 对“父亲”也译成了“father”,整体对比下来,感觉区分度不是很明显。

五、结语

本文在人际意义的指导下,以《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为蓝本,具体从语气、情态、称呼语三个方面做出分析,期望能更好地将人际意义用于指导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 [M]. Victoria: Deak 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2]李战子. 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 乔萍. 散文佳作108篇 [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 杨川庆. 许地山散文选集 [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劝学篇翻译篇7

【关键词】回目;衔接;《红楼梦》

章回小说是中国独有的古典文学表现形式之一,其特征之一就是分“回”别“目”。“回目”即小说的章回目录,其作用是使文章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本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归纳总结。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就勾勒出了《红楼梦》第四回的全部内容。回目在语言形式上讲求对仗,直接体现了衔接的谋篇功能。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扛鼎之作,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形式广为人们所称道,而且120回回目之中也凝聚着汉语言众多的语言要素和表现形式以及作者驾驭和运用汉语的卓越才能。下面就以部分《红楼梦》的回目来阐述回目的语篇衔接功能:

衔接(cohesion)关系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韩礼德(M.A.K Halliday)(Halliday & Hasan,1985)认为衔接是一种谋篇意义,是非结构性成分体现的跨语际意义联系;哈桑(Hasan)((Halliday & Hasan,1985))把衔接的范围扩大到了实现谋篇意义的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将衔接关系总结为同指、同类和同延三种关系;胡壮麟(1994:201)则更是将衔接的范围扩大到了语篇结构本身的衔接,加入了音系层的衔接、社会符号层的衔接等;张德禄(2001:23~28)专门讨论了语篇外部的衔接,即语篇与语境的衔接,提出了情景语境的谋篇意义;也有人提出了标点符号的语篇衔接功能。以上诸位对衔接的研究无一不是围绕着语篇的谋篇意义这一中心而论的,实际上,用以谋篇意义的关系都是衔接。作为篇章内容高度概括的小说回目,更是集中体现了语篇的衔接功能。语篇的衔接功能体现在译文文本中就是篇章的连贯。

回目、衔接及回目的语篇衔接功能

在讨论回目的语篇衔接功能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其衔接所涉及的两个层次:在语义层次上和在形式层次上。在语义层次上,衔接是一个概念意义;在形式层次上则充分体现在语音、语调、句式等语言形式上。

语义层次上的衔接

从概念意义上,语篇的及物性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同构关系、对比关系和表达概念意义的彩绘具有衔接功能。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1985)指出,用于表示语篇成分之间的连接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四种:照应、省略(包括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红楼梦》回目的衔接功能在语义层次上也不外乎这么几种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红楼梦》回目的语篇衔接功能在语义层次上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回目与篇章的关系上。

照应

例1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一回)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中以“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人物出场作为整篇小说的开始。对于这两个人物指称,作者自有解释:“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由何妨用假雨村言,……故曰‘贾雨村’云云”。(《红楼梦》第一回)回目中的人名与篇章中的所指相互照应,完成其篇章衔接功能。

例2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撒相思地(第九十八回)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宝玉成亲之时黛玉归天,宝玉得知噩耗后神情恍惚。回目中“绛珠”为林黛玉,“神瑛”为贾宝玉,这在开卷第一回就有分教:“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红楼梦》第一回)

对于黛玉和宝玉名称的照应,这在《红楼梦》回目中的体现可谓淋漓尽致,如“通灵玉蒙蔽遇双真”(第二十五回)、“潇湘馆春困发秋思”(第二十六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第三十八回)、“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第三十九回)、“慧紫娟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第五十七回)等等。

例3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第二十三回)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宝玉胁《会真记》与黛玉共览,后黛玉偶闻《牡丹亭》而感慨。回目中“西厢记”与《会真记》相互照应,有引文为据:“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牡丹亭”则与戏剧《牡丹亭》照应,篇章中有戏文:“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红楼梦》回目的语篇衔接关系中的照应常常体现在人名或其他专有名词上,且多用下指(cataphoric)。

1.1.2 省略与替代

替代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用一个语言单位替代另一个语言单位的过程。省略又叫“零式替代(zero substitution)”,其常见形式为省略已知信息,保留新信息或重要信息。

例4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第二十七回)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宝钗在滴翠亭捕蝶,无意中偷听到了红玉和缀儿的悄悄话。此处“彩蝶”寓意双关,用以替代红玉和缀儿为讨好芸儿而争风吃醋的“彩蝶”性格,宝钗巧言栽赃,回目中用“戏”字更是出神入化。另外回目中用“杨妃”替代“宝钗”,用“飞燕”替代“黛玉”,是有其寓意的。前者“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红楼梦》第三回),与杨玉环体形相似;后者“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仿佛赵飞燕。回目中的“泣残红”用以替代黛玉的“葬花词”,表达了黛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心情,也暗示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的结局。

例5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第六十九回)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中王熙凤假借秋桐之手,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充分反映了贾府的“帷幄之争”。回目中省略了主语“王熙凤”和“尤二姐”,此省略部分可以参照上下文找回来。

替代与省略的对象多为名词、动词和小句,《红楼梦》回目的语篇衔接中的替代与省略则着重体现在名词上。

1.1.3 连接

话语间的连接主要是通过连接性词语,包括连词、副词和状语等来实现的。

例6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第七十回)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桃花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贾府的姑娘们聚在一起,以诗会友,结为“海棠社”。后来在第七十回中“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回目中运用副词“重”将前后篇章衔接了起来,体现了语篇衔接的连接关系。同样,回目中也运用程度副词“偶”来表现篇章中的人物与内容之间的某种关系,这也是连接的一种体现。

《红楼梦》回目语篇衔接的连接关系主要体现在频度副词和程度副词的使用上,如“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第四十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六回)等。

1.1.4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话语中出现的某些词汇在语义方面存在的种种联系,或重复,或替代,或共同出现。《红楼梦》回目中的词汇衔接也包括重复、相似性、概括词和搭配等表达方式。

例7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第六十五回)

薛文起悔娶河东吼,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第七十九回)

一“娶”一“嫁”,体现了词汇的相似性衔接,也完全概括了整回文章的内容。

例8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四回)

两个“薄命”和两个“葫芦”体现了词汇的重复衔接,“薄命女”指的是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薄命郎”指的是小乡绅之子冯渊,“葫芦僧”指的是曾在葫芦庙居住过的官人贾雨村,而“葫芦案”则是指薛蟠强抢民女英莲而将冯渊活活打死这一人命官司。

1.2 形式层次上的衔接

《红楼梦》形式层次上的衔接包括回目的句型、音系、节奏等方面的衔接。

1.2.1 句型

对于小说而言,在其句式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偶。相对于《红楼梦》的回目而言,王宏印教授已经做了深入的研究,他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回目进行细致分析后归纳为六类十种,并且提出“明乎此,便于我们认识和讨论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并以之作为赏析和评判英文翻译的出发点”(王宏印,2000b:37)。《红楼梦》回目的语篇衔接功能在形式层次上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回目本身或回目之间的语言成分的关系上。

1.2.2 音系

音系衔接主要指的是回目的韵律意义,即由话语中的重音、语速和音调变化所表达的意义,这些意义是独立于词语本身意义的,并非完全是一种附加意义,而是话语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有重音、语速与停顿、音调等。

例9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烟。(第十九回)

《红楼梦》第十九回主要写两件事:一件是袭人因宝玉“放荡驰纵,任情姿性,最不喜务正,每欲劝时,料不能听”,这天可巧有赎身之论,便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娇嗔满面,情不自禁,情深意切地规劝宝玉;另一件是宝玉怕黛玉睡出病来,便用瞎编故事等办法替她解闷,使黛玉混过困。回目中“情切切”这个叠音词写尽袭人对宝玉的痴忠,突出袭人对宝玉的一段私情;“意绵绵”这个叠音词述完宝、黛两人的痴情,突出他们进入初恋高潮的缠绵之意。

1.2.3 节奏

节奏的对称平衡所造成的衔接也是汉语话语的衔接的重要手段,在诗词、格言、警句、对联中充满着这样的例子。《红楼梦》回目在结构上的严格对称,其衔接力十分强,给人一种严谨的感觉。因此,采用相近的节奏结构,既能加强语言的衔接力,又能增强语言感染力。

转贴于 2、连贯,翻译及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在谈到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时常常会涉及到“连贯”(coherence)衔接和连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的说,衔接是语篇现象,指的是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义连贯的语法手段;而连贯则是心理现象,它从在于发话者的头脑中,无法在语篇层面上找到线索。有人认为,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则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

在翻译中,原文的连贯性是靠译者通过适当的衔接手段来体现出来的。对于篇章连贯性的翻译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观点是“衔接是连贯的必要条件”,这是以语篇的谋篇机制为理据的;另一个观点是认为译者的理解创造了语篇的连贯性,这是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这两种观点都是利用衔接手段来实现章篇的连贯性的。因此,我们在动手翻译之前首先要分析促成原文连贯的各种意思,把握准语义脉络,然后选择适当的衔接手段再选原文的连贯性。译者既要分析原文的衔接机制和连贯效果,又要考虑如何选择最符合作者意图的表达形式。现在首先考虑的是语义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其次是传递原文信息的语言形式。译者总是在同义语项中现在,力求选择在语气、风格、语体等方面最接近原文的译文,以下就《红楼梦》回目翻译中体现原文连贯性的衔接手段做一简述:

2.1 语汇同义现实连贯

利用语汇间的同义关系形成衔接是一种显著的粘连手段。翻译的表达过程常常是个同义现在的过程。译者现在具有同义关系的词语既可避免单调、呆板的译文,又能加强语篇的连贯性,建立起相应的语义链。

例10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第五十五回)

本回目中具有同义关系的词汇共有两组:“辱”和“欺”、“愚”和“刁”。霍克斯的译本(以下简称“霍译”)将其分别译为humiliate和outwit,foolish和ill-natured,在舍去两个状语的同时侧重于谓语的一致性,造成了较强的语势,全译如下:

A foolish concubine seeks to humiliate her own daughter;

And an ill-natured stewardess tries to outwit her young mistress

2.2 词汇反义实现连贯

利用词汇间的反义关系来实现连贯,能够给读者形成强烈的对照,增强语篇的连贯性,同时,能够充分解构原文,创造出优美的译文。

例11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识大体(第五十六回)

本回目两个动宾词组虽然都含有反义词,但其间的对照关系或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前者是“兴利除弊”这一联合词组的扩充,后者则是“大”、“小”一对反义词的结合构思而成。杨宪益的译本(以下简称“杨译”)将其分别译为to make a profit and end abuses和round it out with a small act of kindness,明显地体现出了对照关系。全译如下:

Clever Tanchun devises a scheme to make a profit and end abuses

Understanding Baochai round it out with a small act of kindness

2.3 代词共指实现连贯

英语代词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现代汉语。代词的运用不仅使语言精炼,而且能凸现共指关系,使衔接明确化,行文紧凑。反义代词的两个操作环节是:明确指代对象,判断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语义链在译文中能否体现;保留原文的衔接手段是否符合译文的衔接机制。

例12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行大礼(第九十七回)

本回目翻译的重点是实质性的表明还是象征性的表明,但同时需指代准确。杨译全文如下:

Daiyu burns her poems to end her infatuation

Baochai goes through her wedding ceremony

2.4 化隐为显实现连贯

在汉语中常用省略形式来体现连贯,这是一种零形式衔接手段,被省略的语言单位所承载的信息寓于语境之中,成为隐性表述。在翻译时需要用化隐为显的方法以保证译文语义的连贯性。

例13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第二十六回)

回目中的主语隐而不显,杨译中增加了人称主语(小红和黛玉),是偏于以人为主体的叙事形态,符合汉语常规的构句思维方式,全译如下:

On Wasp Waist Bridge, Xiaohong hints at her feelings

In Bamboo Lodge, drowsy in spring, Daiyu bares her heart

2.5 推理表述实现连贯

从认知角度看,推理也是解释语篇连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解释整个语篇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推理。译者理解原文时,除了调动自己各方面的语言知识外还要运用推理。表达时,要注意译文是否具有原文所具备的连贯性。

例14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问底(第三十九回)

此回目的两个对句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似乎可以用but连接起来。但杨译和霍译都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翻译格局(杨译不用连接词,而霍译一概用And),就轻易不会改变。两个译本如下:

杨译:An old village woman tells tall stories

A romantic youth insists on following them up

霍译:An inventive old country woman tells a story of somewhat questionable veracity;

And an impressionable young listener insists on 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the matter

综上所述,《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回目体现了其语篇的衔接功能,不论是从语义层面还是形式层面,从而可见原作者在回目本身的设计和措辞方便就精雕细凿,大有讲究。就最粗浅的功能性而言,回目对于某一章节具有概括叙事功能,就全书整体而言则具有穿插连贯功能,其衔接功能不言而喻。在翻译中我们必须注意译文的衔接连贯,合理运用词汇同义、词汇反义、代词共指、化隐为显、推理表述等手段来实现译文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 Hasan, R.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M]. Vo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2]罗选民. 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3]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张德禄. 论衔接[J]. 外国语,2001(2).

[6]王宏印. 《红楼梦》回目323基本句型及其两种英译的比较研究[A]. 长安译论[C].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a.

[7]王宏印. 《红楼梦》回目六类十种基本句型及其两种英译的比较研究[A]. 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C]. 沈阳:辽宁出版社,2000b.

劝学篇翻译篇8

【关键词】交际翻译;菜名翻译;翻译技巧

1.文本类型与交际翻译理论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将布莱尔和雅克布森提出的语言三大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劝说功能作为理论根据,1981年在其力作《翻译入门》中首次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个概念。纽马克指出,交际翻译力图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的反映尽可能地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的反映相似;而语义翻译力图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境意义。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交际翻译的关键在于传递信息和促进交流,充分发挥语言传递信息以及产生效果的功能。它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映,“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纽马克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来处理具有表情功能的文本类型,而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处理具有信息、祈使功能的文本类型。从语篇功能看,菜单语篇属于信息、鼓动类。其译文以传递菜单中各道菜的用料、烹饪或加工方法为核心,同时还有传播源语文化和宣传说服之功能。该语篇的翻译宜以实现传递信息之功能目的为主,译文不必达到与原文文字上的一一对应。但是有的菜名有源语言或源语某语言社团之文化特色,翻译时要特别注重文化差异的处理,必要时要作相应的语用调整或作必要的注释等。

2.菜名翻译的交际功能

2.1信息传递

翻译是为了交流,因此,在翻译中信息传递十分重要。不管哪种译法,都要尽可能的传达菜肴的主要用料,烹饪方法等信息,让外国人理解,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很多菜名直译就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如:清蒸桂鱼:Steamed Mandarin Fish;回锅肉: Twice - cooked Prok/Double Cooked Pork;糖醋鸡块:Chicken in sweet and sour sauce。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既简洁又清晰。然而,很多情况下直译确实让人有些费解。因为中国菜名有着深刻的内涵,其命名除了有主料、配料、刀法、烹饪方法等直接的理据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中国菜的命名不仅牵涉到人名、地名、动植物名、贵金属名、玉石名、也涉及到成语典故、甚至谐音词。比如,有一道菜叫“金玉满堂”,其实就是虾仁鸡蛋汤,可如果照菜名字面意思翻译成“Hall full of Gold and Jades”,既不能传达出这道菜的用料、加工方法等信息,也没有传达文化含义,而且会让外国客人一头雾水,“How can Chinese people eat gold and jades?”这时,我们必须采取“避雅就实”的原则,译成“shrimp and egg soup”,这样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

2.2文化交流

许多菜肴有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东方文化内涵。高雅、有意蕴的菜名可以使菜肴增辉生色,满足人们渴望万事如意的心理需求和文化背景。因此,在中国菜英译的过程中,就应当有选择地合理地弘扬民族文化。例如上海名菜“全家福”是一道由火腿、海参、鲍鱼、鸡脯、笋丁、干贝、海米、虾仁等二十多种原料烹制的佳肴。菜名反映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富贵、平安、幸福的文化心理。除夕之夜, “全家福”已成为百姓家中的座上佳肴,它象征着“合家团圆、美满幸福”。我们可以先根据菜名意译,再通过加注的方式进一步传达菜的用料。如,全家福: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 pork, beef, chicken, 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

3.菜名的翻译技巧

3.1直译

菜谱翻译的核心内容是讲清楚菜用什么原料做成,因为外国人在餐桌上最关心的是吃什么东西。其次要讲清楚的是菜的用料,刀法和烹调法。常用的翻译方法是直译法,即以“烹调方法的核心动词的过去分词+主料名+with/in+配料/调料”结构处理,对菜品进行客观和写实的描述,使外国朋友对该菜的用料刀工、烹饪过程一目了然。如:京酱肉丝:Shredded Pork with Peking Sauce,其中“切碎(Shred)”是加工方法、“Peking Sauce”是“佐料”。值得一提的是,盖浇饭系列通常用原料+over rice模式进行翻译,如,排骨盖浇饭(Pork Chop over Rice)。

3.2意译

有些菜名包含的中国餐饮文化的语境特征在英语文化中不存在,找不到对应的目标语,这时应“放弃形象的比喻的描段,略其形象色彩,退而求其文本上的不冲突,做到概念意义上的转换”。遵守避虚就实的原则,充分了解这些文化菜名中的比喻象征,把翻译重点放在菜肴的材料和烹饪工艺上,通过意译方法对这类菜名进行翻译。

比如龙虎斗――the dragon fighting with the tiger-stewed snake and wild cat。龙、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权利和力量的化身。这道用蛇肉烧猫肉的名菜借用了蛇与龙,猫与虎的形似和龙虎的象征意义来命名,既恰当又大气。因此翻译时采用意译,不仅译出菜品的字面意思,而且所用原料,烹饪方法也应译出,让外国人真正理解这道菜所蕴含的意义。

3.3音译

如果菜名是以人物或地名命名的,通常把人物或地名的拼音放到菜名的最前面,然后直译或意译出菜名。“由于语际交际中的词汇空缺而造成的译文承载信息量小于原文承载信息量的欠额翻译时,往往可以采用引进及借用的办法”。如:东坡肉:Dongpo Braised Pork;北京烤鸭:Beijing-style roast duck。音译原则体现了对原文的忠实,说明译者相信译语读者有宽阔的胸襟能接受和认可外来文化,这种译法更适合于翻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

4.结语

总的说来,译者翻译策略的制定,翻译方法的采纳都必需围绕语篇的交际意图,以是否有助于原文语篇的主要交际功能的实现为准绳。纽马克文交际翻译理论为菜名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它把原文形式仅视为译者应考虑的部分因素,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翻译时要尽可能“形神兼顾”,根据实际综合处理,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传达原文信息,进而达到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Newmark P.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申雨平译,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NewYork:Prentice Hall,1988.

[3]李坤.中国菜名英译谈[J].外语研究,2006(4).

[4]夏雨.关于中菜名修辞色彩的翻译[J].山西师大学报,2006(9).

上一篇:只要开心就好范文 下一篇:有关三八妇女节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