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为政.劝学

时间:2022-10-29 04:46:31

摘 要:学习中华经典,传承民族精神,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责无旁贷。中技文言文教学,要使学生领悟经典的精神内涵,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性情;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与品质,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中技;语文;经典;立志;修养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这“中国难生”,即是说“生为中国人是一种难得的福分”。其难得之处就在于中国文化经典多。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学习中华经典的便利条件,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责无旁贷。中技文言文教学就是要通过经典,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性情,提高文化底蕴。

一、立志

古人云:诗言志。《尧典》的“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学诗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可以提高人们观察社会的能力,可以使人与人合群,可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从近处说,可以用诗中的道理侍奉父母;从远处看,可以用诗中的道理侍奉君主,还可以使人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树立怎样的志向,如何度过一生,中技学生已开始思考。学习《论语・侍坐章》,他们既可以开阔视野,同时,也能找到模仿的目标与榜样:子路的强国之志,“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求的富民之想,“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公西赤的提高“政府”国际地位的愿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都可以启发并使学生明确树立自己的志向。

二、为政

志向是行动的目标。如何达到人生的目标呢?

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理想变为现实,首先得让领导接纳和赏识自己,站稳脚跟,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学生们学习《史记・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会赞同李斯的“据事以类人,援古以证今”的说理方法,想象有一天会像李斯一样,遭驱逐,不丧气失志,沉着应对,化险为夷,把握时机,青史留名。其次,拥有向领导进谏的高超技艺。学生们通过精读《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深入领会了邹忌高超的进谏技艺。懂得了:进谏时,能够既不让领导难堪,同时又接受自己的意见,是很高的人生修养与处事能力。否则,“触龙鳞,逆圣听”,会永远失去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与空间。再有,以人为本,实行“仁政”。一个人能做领导是因为手下有群众。这个道理学生都懂。但是,怎样才能领导群众,不失去群众呢?学习《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学生们会懂得:为政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第一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如此使群众“养生丧死无憾”,这就是“王道之始”。第二步,制民之产,加强教育,“七十者衣帛食肉”,使“黎民不饥不寒”。这就是“民加多”,即不失去群众的根本措施。最后还有关键的一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领导只有反躬自省,不怨天忧人,勇于担当,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使广大群众归附。

三、劝学

一个人有志向,想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社会,即要做事,就必须先学习。因为,人学习的根本原因在于克服本能,消除烦恼,拥有大格局。中技文言经典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作用,开阔胸襟。

早在2200多年前,荀子在《劝学》中就这样告诫我们:“学不可已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勉励人们通过学习,改造自己,成为君子。此外,他还指出了学习的重要作用:“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强调人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学养。怎么学?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他说:学习贵在积累,贵在坚持;学习要用心专一。

向什么人学?韩愈在《师说》里给了学生答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尔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尔师之”。即有“道”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是自己的老师。老师在哪里?“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遇缘则有师”也是说:人要善于随时随地地学习。

总之,在中技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领会经典的精神放在首位。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对字、词、句等各种语言知识的掌握,重视朗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鹭江出版社,2008-03.

[2]梁海明.论语.1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01.

[3]马银琴.论孔子的诗教主张及其思想渊源.文学评论,2004-05.

(作者单位 山西省阳泉煤矿技工学校)

上一篇:未雨绸缪 决胜中考 下一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克服功利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