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10-29 15:48:22

劝学的诗句

劝学的诗句篇1

战胜疫情的诗句【一】

窝家罗雀过新年,饱享三餐也足眠。

武汉疫情同挂念,食粮噐物众题捐。

决赢国策民无恙,安定民生国泰然。

共产党员危不惧,逆行者一马当先。

战胜疫情的诗句【二】

莫道君行早。户外游春人少。

病毒起江城,火急瘟神难料。

只等春来报。切勿惊啼鸟。

且静养居家,不乱窜、人人好!

战胜疫情的诗句【三】

回忆,一幕幕曾经

中国挺过来了

2003抗“非典”

2006抗“禽流感”

2007抗“雪灾”

2008历经“大地震”

2009历经“猪流感”

2012“大暴雨”,中国挺过来了

2013“H7N9”,中国又挺过来了

2016“龙卷风”,中国依然挺过来了

而如今,“冠状病毒疫情”的侵袭

我相信———

大美武汉,一定能挺住!

亲爱中国,一定能挺住!

和时间赛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东西南北中,众志成城

哪里有难,哪有就有英勇战士的身影

陆军医疗队来了

海军医疗队来了

三军援兵抵达江城

让我们致敬逆行者

让我们牢记他们“血”写的名字

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脊梁民族的英雄

战胜疫情的诗句【四】

春晚已近尾声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歌声飞遍神州大地天南地北

心系武汉,心系中国

这些天,有关春节

语言的锋芒长了翅膀

在冠状病毒疫情的洞穴里深入浅出

所有的一切,和时间赛跑

我从诗经里出发

退出身体和姓名,春风引路

但愿文字化作一缕春风

化解人间的冰霜

夜的另一边

窗外,地球村,我的家园

听,迎春花吹响春天的号角

我祈求:国泰民安!世界安好!

战胜疫情的诗句【五】

闭户开窗不出门,严防病毒入家园。

私车紧锁停深库,群策封城断疫源。

及事何能滋敬意,知情应许莫胡言。

坦然对待无烟战,祈福人民感党恩。

抗击肺炎疫情的诗词

1、 【贺】 梅竹迎春舞婆娑,松柏擎天扫残疴。

万众齐心战疫魔,决战大军渡长河。

2、 【耕夫吟草】

肃腐反贪豈畏疴,白衣战士定风波。

长鸣钟警齐心力,众志成城斩恶魔。

3、 【七律.新型病毒之感叹】

文/月亮湾。

锦鼠迎春喜乐稠,毒君霹雳降荆州。

惊闻又起盘中味,实叹何丢耳畔忧?

一令军需医不悔,数千患者鬓添柔。

莫嗔瘟访频频速,万物和谐有道酬。

注:耳畔愁指曾经让人胆寒的非典。

4、 【棋】 中华灭疫一盘棋,运筹帏幄全民弈。

车马将相巧布阵,占尽先机定赢局。

5、 【梅】 花开腊月振精神,冰肌玉骨斗魔鬼。

品质高洁真可贵,疏枝竞秀报春晖。

6、 【砥柱】 惊涛骇浪征战激,力挽狂澜豪气飞。

顶天立地群英聚,灭疫战魔树丰碑。

7、 【谒金门/江城殇(之一)】

文/沧海一粟(重庆)

疫情急。

惊慄肺患江邑。

独伫山城暖缓脉。

太阳微紫色。

远近吹箫哀恤。

曲曲揪心乏力。

思忆可悲吾阻隔。

泪泣愁肠日。

8、 【蝶恋花·江城颂】

文/游发华(武汉)

黄鹤龟蛇多郁怅,三镇严寒,妖孽从天降。

无奈封城除魍魉,有心灭患消魔瘴。

武汉从来不畏強,荆楚雄风,自古谁能挡。

雪落神州新万象,春回大地花齐放。

9、 【歌】 武汉起烽火,战鼓震长河。

千帆追春梦,万船斗疫歌。

10、 【十劝朋友抗肺炎】

诸位朋友听我言 , 这个春节不一般 , 往年忙得团圆转 , 今年过年把门关 , 事情发生在武汉 , 新型肺炎来传染 , 为了病毒不扩散 , 医护人员在苦战 , 一方有难八方援 , 中华美德暖人间 , 白衣天使奔武汉 , 八十高龄上前线 , 上面每天发文件 , 全国齐心抗肺炎 , 爱心人士把款捐 , 更有专家冲在前 , 中国政府不简单 , 六天建成火神山 , 世卫组织齐点赞 , 抗击疫情出经验 , 英雄奋战在前线 , 我们千万别添乱 , 为了大家做贡献 , 听听我来劝一劝 。

【一劝朋友别聚会】

微信上面心意传 , 等待花开病走远 , 再来相聚笑开颜 。

【二劝朋友别聚餐】

人多病情易传染 , 发个视频酒杯端 , 网上干杯更新鲜 。

【三劝婚宴先别办】

时间往后延一延 , 若是办了无人看 , 又贴面子又贴钱 。

【四劝企业大老板】

生意别急忙着干 , 千万不要为了钱 , 疫情传染后悔难 。

【五劝各种培训班】

全部放假把门关 , 各种缘由说一遍 , 保护祖国青少年 。

【六劝老人要听劝】

传统观念要改变 , 勤洗手来多锻炼 , 不给子女添麻烦 。

【七劝有病别乱窜】

千万不要病情耽 , 早点汇报进医院 , 不要四处去传染 。

【八劝党员好村官】

党的号令要宣传 , 摸排上报要当先 , 消杀隔离是重点 。

【九劝发的朋友圈】

消息不实不要传 , 为了你我都安全 , 全民一心战肺炎 。

【十劝基层公务员】

这个疫情传的欢 , 为了大家早相见 , 责任担当齐参战 。 道里说了千千万 , 做人要有大观念 , 同舟共济抗肺炎 , 战胜疫情保平安 。

相关文章:

1.关于疫情的最新作文600字:抗击疫情,人人有责

2.抗击疫情优秀小学生作文

3.2020抗击疫情优秀范文-抗击疫情小学作文

4.关于抗击疫情的作文600字

劝学的诗句篇2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紧扣“恣行”构思的。(4分)

(2)宋人的诗歌常含有理趣,请简要分析颈联所蕴含的道理。(4分)

答案:

(1)首先写“恣行”的环境,及时人“恣行”时的心情。接着以“兴逐”“困临”两个典型的细节具体写诗人“恣行”的情状。最后两联写诗人“恣行”的感受和体悟。

(能够理清诗歌层次,逐层写出每层主要意思,则可以得全分;没有表明行文顺序的词语,扣1分。)

(2)“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中暗含了要很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要辜负了自然界的青春,更不要辜负了人生的青春。一旦等到风吹花落,为时就迟了。其中也暗含有遭遇大好机会时,就得积极抓取的意思。

注释

①恣行:尽情游赏。

② 遥山:远山。

③ 兴:乘兴,随兴。

④ 乱红:指落花。

⑤游衍:是游玩溢出范围的意思。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赏析

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短句为一部分,后面的为一部分。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疲惫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注视那好像会说话的流水。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诗里用到的一些词汇起到了美化主题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围”,“兴逐”“苔矶”,“十分劝”,“况是”,“游衍”,“暮忘归”。其实有些地方是有些夸张的,但这更增加了诗句的浪漫色彩,灵动固然来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写不出如此跌宕的诗来的。

劝学的诗句篇3

[关键词] 温情潇洒 离别 心态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送别诗,又名《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等,早已蜚声四海,深入人心。渭水桥边,亲友话别,见面难期。西出塞外,衰草黄沙,促膝谈心,举杯共语之人,从此分离,满腹离情何以抒遣?此刻,大家反复咏叹的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阳关三叠”能成为佳话,“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赵翼《瓯北诗话》)。诗句看似平常无奇,却颇能震撼人心。原因就在:它不但道出了人皆知而未能道出的共同心声,更赋予了前行之人乐观潇洒的心态,创造了一种新的抒情模式。

此诗是王维送元二去西北边疆而作。前两句写离别前的景色,渭城的清晨刚下过一场细雨,湿润了地面,客舍边的杨柳经过雨水的冲刷也变得更加葱茏。开篇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呢?胡汉生认为此处“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笔者却不这么认为。从“轻尘”可见雨下得不大,绝非暴风骤雨,而是牛毛细雨,既然打湿了轻尘,空气经过滤必然变得清新,经细雨冲刷过的杨柳不会枝残叶落,而是愈加翠人,生机盎然。这样的天气应是清爽新鲜的,用这样的开头来显示故乡故国的可爱可亲,令人留恋,这样才与其后的劝酒惜别和谐一致。

后两句“劝酒”一则显示了我国由来已久的以酒饯行的习俗,更表现了王维对友人的关怀体贴。来,再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了。可以试想,刚下过雨的早晨应该有些许的凉意,喝酒暖暖身子吧,一个“再”字,突出了诗人用心良苦,可谓周到之至。设身处地,可以想象,值此良辰美景,好友相送,佳酿暖身,元二定然是心潮澎湃,暖意融融,心里更多的应是感动与不舍,而不是悲伤。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诗人直抒胸臆,不是客气婉转之辞,可见与友人交情颇深。看似直白如话,却语淡情浓,脉脉温情里饱含了无限的留恋与关怀,耐人咀嚼。恰如陈铁民《王维诗选》所言,“这两句情语,妙在写惜别的绵绵情意却不道破,很有回味的馀地。语言也自然真率”,胡应麟评之,“自是口语而千载如新”。

“人生自古伤离别”,此诗却一反常规,突显故友情谊之深,强调挽留之情,而一扫悲戚之态,其潇洒旷达的形象如在眼前,诗人乐观的心态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健康、积极的抒情方式。此篇虽亦借柳色写离情,却突破了以“柳”反衬离别之悲的抒情模式,可与《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相媲美。

“杨柳依依”四句,自东晋以来被称为《诗经》中最佳诗句之一,被称为杰作中的杰作,诗中的诗。《世说新语》记载了谢安谢玄叔侄俩的对话: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自谢氏以后,文学史对其盛誉绵延不绝。何也?它妙在体物工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妙在“善于写物态,慰人情”。而王夫之则提出了另一个妙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他在《诗广传》进一步强调:“往伐,悲也;来归,愉也。往而咏杨柳之依依,来而叹雨雪之霏霏。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而已矣。”意指春色是美好的,而征人离别之情却是痛苦的。而春色愈美,愈能反衬出征人悲哀的别情。的确,“柳”与“留”谐音,暗指远行之人与亲友的留恋不舍之意,甚至到了唐代还发展成为一种“折柳赠别”的习俗。可以说,从《采薇》起,古人在离别诗中以“杨柳”(古时“杨”与“柳”同义)蕴哀思,来突显离愁别恨,遂为经典,奠定了离别诗中“分别必忧愁,有柳愁更愁”的伤感基调,对后世影响深远。如: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乐府《折杨柳歌辞》)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

以上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都抒写离愁别绪,或惆怅失落,或悲悲啼啼,抒情基调都是伤感压抑的。在处理“柳”与“别”的问题上没有跳出《采薇》末章以杨柳衬离愁的藩篱。

我们再看下面这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这也是一组含“柳”的名句,我们非但看不出诗人任何伤感的思绪,相反,倒是令人品出了春意盎然的喜悦。可见,青青杨柳作为一种自然景观本无情感色彩,而是诗人赋予了它心理色彩。源于西方的移情论认为:人在了解和体察外物时,将自身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审美对象中,并被它所感染,与之产生交融合一的情感共鸣。江河不会“咆哮”,春花不会“溅泪”,猿猱不会“哀啼”,杨柳亦无悲欢之态,故“杨柳”未必因离别而倍添愁绪,关键是看诗人的心态如何,而诗人的心态亦会感染到征人。从诗中可知,元二前往的是边疆大漠,前途可谓渺茫暗淡,但王维作为故友却没有表现出俗套的悲戚和廉价的安慰,抑或牵强的鼓励,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这种背景下,所有的悲戚和劝勉之词只能直接或变相的加重远行之人的心理负担,使之趋于颓丧。王维定然深谙此道,于是采取情感转移法,强调友情,淡化悲情,给友人一份温馨,一种动力,使之能以一种健康阳光的心态轻装上阵,从容面对未来。感于此种深情厚谊,元二的万里征程也定然洒满阳光。

此诗语言素朴明净,如话家常一样将他人心曲娓娓道来,把一种淡淡的情绪色彩熨帖在读者的内心,在闲适的品尝中慢慢咀嚼其韵味,这样的诗句,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共同财富。难怪后来被谱以琴曲,久唱不衰。胡应麟曰:“盛唐绝,《渭城朝雨》为冠”,此语不为过也。

从王维的乐观心态,亦可看出他作为“诗佛”的随缘而适的人生情怀,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从容。因此只有深得佛理的王维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可见,王维虽素有“诗佛”之称,但他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自命清高者,亦非是跳出三界外、冷眼看生活的淡漠者,相反,他是一个颇具人性关怀与仁者之风的性情中人。

参考文献:

[1]陈铁民.王维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刘勰.文心雕龙[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05.

[4]宋祁.宋景文笔记[A](文津阁四库全书,册285[C]).北京:商务印书馆影印版本,2005.

[5]王夫之著,舒芜校点.姜斋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劝学的诗句篇4

下面这首诗少了一句话,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补充完整。(2分)

泥土(作者・鲁黎)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有时时被埋没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众人把你踩成脚下的道路。

(2011年浙江台州中考试题)

[试题评析]

这首诗篇幅虽短,容量却不小,内涵极其丰富,意味隽永,经得起历史的风蚀,至今仍给我们启迪:要像“泥土”一样活着,多奉献一点,多关爱一点,才是真实可贵而又厚重的人生。

选用鲁黎这首短小精悍的哲理诗《泥土》的第三句作考题,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考试目标明确。阅读诗歌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思想感情相对集中和单一,但较委婉含蓄。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查方式新颖别致。近几年,中考对诗歌的考查基本上以赏析评价题为主。此题的“补充完整”其实是一种仿写。此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珍珠”的形象成了“泥土”的形象的衬托。要补写的第三句要仿写第一句的句式,把“老是”改成“还是”,把“珍珠”换成“泥土”。

三、题干表达明白准确。“少了一句话”要求考生只能补写一句诗句。“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明考生写出的句子不一定就是诗歌的原句,只要和原句意思很接近的,就可得分。

四、命题难度系数不大。命题教师选取来自课外的一首短诗,根据自己的命题意图和考试目标,将其中一句删去,再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这种命题方式,可出的考题原创题目多,其他命题教师容易借鉴。

五、评分标准不是很严。要填的诗歌原句是“把自己当作泥土吧。”其中的“吧”用得很好,作者用这个“吧”表示劝慰、劝告的语气,将内容转折到提倡做“泥土”的思路上来。去掉这个“吧”字,表达效果就要逊色一些。但这题的评分标准提示:没有“吧”也可以。可见,这道考题的评分标准不是很严。

六、考试价值导向正确。中考是一根指挥棒,今后几年,短小精悍的哲理诗将成为中考诗歌应试训练的常见材料,受到更多教师和考生的关注。平时要注重优秀现代短诗的积累和背诵,充分发挥优秀的现代短诗尤其是哲理诗的教育功能和情感熏陶功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答案及评分标准]

劝学的诗句篇5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精神自由

一、诗词导入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和酒相伴相生,好像天生就结缘。我国大多数诗人都喜欢喝酒,因此酒也成就了颇多著名诗作,留香千古。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就有关于李白的非常生动的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是“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现在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初读

《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

我们高一学过这个读音吗?――《诗经・卫风・氓》中“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将”就是读这个音。《将进酒》为劝酒歌,李白的这首《将进酒》就是借用乐府旧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首先由我来朗诵课文,抛砖引玉,大家注意字音和节奏。

三、整体把握

1.诗言志,那么这首诗抒发了李白的哪些情感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

同学们朗读的声音很大,效果一定很好。哪个同学愿意说说你的答案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赏析得出:悲―欢乐―愤激―狂妄

2.这些感情又是从诗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呢?

(1)悲伤之情:如“君不见……悲白发。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3.我们找出了这些感情,那我们就试着带上这些情感来读读这首诗吧!

第一大组的同学读诗的前面四句,第二大组的同学读接下来的六句。老师读第二节的前面六句,第三大组的同学读体现李白愤激之情的句子,体现李白狂放之情的句子我们齐读。

四、分析探究

1.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感情呢?

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李白的经历来讨论。第一大组的同学讨论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悲伤之情呢?

先请第一大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为什么会有悲伤之情呢?

生:时间的流逝、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师:李白除了因时间的流逝、青春不再而悲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联系李白的经历。)

生:……

师:点评,明确,补充。

李白年轻的时候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他三十岁的时候,第一次进长安。可是他到处碰壁,没能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第一次离开长安时,他写下了一首《行路难》,最后一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四十二岁时,第二次入长安,此次是“奉诏入朝”。因为是皇帝召他入京,李白肯定是非常高兴的。因此,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可他入京后才明白自己只不过是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李白又一次失望了。最后,他受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理想再次破灭,抱负不能施展。而这首《将进酒》是李白在第二次离开长安八年后所写的,那时的李白大约是五十岁。

那这悲就容易理解了。

这悲就是――壮志难酬。

李白悲的是青春不再,美好的时光已经流逝,头上已是银发,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同学们就带着这种悲伤之情齐读该诗的前面四句,教师最后点评。

2.作者在慨叹人生苦短,为什么他还会欢乐呢?提示同学们注意两个虚词:须尽欢的“须”和且为乐的“且”。

请第二大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老师可以把你的答案概括为乐观自信、朋友聚会吗?

师:点评,补充。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在世每当得意时,就应该尽情地去享受欢乐的美好时光。他的人生,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李白的人生并不得意。可是诗人坚信什么呢?――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觉得不用担心自己的前途,认为自己总有得到重用的那一天。这是他的个性使然。

在李白看来,和朋友聚会是人生乐事。虽然自己的人生不如意,没有得到重用,但是也应及时行乐,暂且烹羊宰牛,尽情和朋友享受快乐。这是环境使然。可见,李白此时是一种借酒消愁的乐。(生读)

点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几句诗是李白举杯“劝酒”的场景,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劝酒时的亲切,节奏也要渐渐加快。“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就说明此后的内容是李白劝酒的主要内容了。

3.师:在劝酒词部分,哪一句能形象地揭示李白的性格特点呢?(生答)

师:钟鼓馔玉代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生答)

师:哪些人才能过上这种生活呢?(生答)

师:一个“不足贵”,一个“不愿醒”,揭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生:蔑视权贵。

师:古代的一些有才能的“圣贤”都很寂寞,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被世人冷落,有才干却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

师:作者认为“善饮者”才留下了美名。而作者50岁了还未得到重用,李白这么不愤呢?(生答)

师:怀才不遇的圣人贤才数不胜数,作者为什么就独独提到“陈王”呢?“陈王”又是谁?(生答)

师:点评,明确,补充。

“陈王”就是三国时的曹植。曹子建七步成诗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典故。谢灵运曾这样评价:天下才气共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不但有如此才华,而且怀有青云之志,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另有兄长曹丕排挤,他始终都没能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

李白和曹植一样,也有一段不忍回首的过去。李白列举曹植,是由于两人有颇多的相似之处:有才华,好饮酒,怀才不遇。李白是要借曹植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师:那么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归纳一下,李白为什么会有愤激之情呢?

生:权贵排挤,怀才不遇。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种愤懑之情一起来读这六句。

生读,师评。

师:最后六句。酒过三巡,李白有哪些举动?(生答)

师:点评,小结。

在这次朋友聚会中,李白本是客人,但从这几句可以看出,他喧宾夺主,我们完全感受不到他作为客人的身份。酒过三巡,他居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就把李白狂放的性格展现出来。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都是诗人所不屑的。这所有的东西都抵不过一碗美酒。最后诗人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吟。

师:李白为什么会这么狂放呢?这是不是纯属偶然?

生:个性使然。

师: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同学们应该非常清楚李白的傲岸不羁,许多故事都是说李白玩弄权贵于股掌间,都能体现他蔑视权贵。比如……(生答)

师: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我们来齐读一遍。)

幻灯片展示。

五、小结

《将进酒》的内容就紧扣一个“酒”字,以愤激为感情基调,把作者内心那种悲―乐―愤激―狂妄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跌宕起伏,不落俗套。

六、美读

我们在体会了李白的感情变化后,还要在轻重缓急的语调中融入我们内心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充分体现诗歌的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就来吟咏诗韵,在吟诵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握节奏、语速、语调和情感。

1.齐读

2.生1……

3.生2……

4.合起书本,闭上眼睛一起吟诵这首诗。

教师点评。

七、拓展

我们在《将进酒》中感受到了李白多变的情感,接下来我们来看李白的另一首诗《行路难》,在这首诗中李白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思考。

八、总结

李白一生虽然经历了颇多曲折,可他却是一个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从小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追求功名利禄,接受了儒家的思想;又视王侯将相如粪土,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融入了道家的思想。所以,李白这般矛盾的思想,成就了他伟大的诗歌,也造就了他多苦多难的一生。

九、作业

课后请收集李白的诗酒名句名篇,进一步体悟李白的诗酒人生。

十、评析

这节课我是依照“诵读鉴赏结合”的原则设计的。通过初读、赏析、美读,层层深入,这堂课不仅注重“诗词鉴赏”“诗歌诵读”“课堂拓展”,而且结合了“文言基础知识”“情感教学”等古诗词的教学理念。“诗歌诵读”贯穿了整堂课,从老师范读,学生初读,理清文意,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再到通过文本探讨来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把握,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再到赏析李白其他的诗歌,对多维的李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最后就是美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开始的教师范读把这堂课带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最后的美读学生感受更是深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模式,采用“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难理解的问题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思维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碧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才之路,2012(13).

劝学的诗句篇6

【关键词】经典诗文素养人格情理

去年,我们平阳县在全县推出“传统美德进校园”,我想,能否借助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学生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于是,我尝试着运用我们丰富而富有哲理的诗句对学生进行教育,寓严肃的思想教育于优美的诗句欣赏和领悟之中,来叩响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内驱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诵读诗文,提高文学素养

经典诗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上学期,我规定学生每日利用上午、下午、晚自修各十分钟的预备时间诵读诗文。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

在诵读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用清晰响亮有感情地读出诗文的韵味来。诗文独有的韵脚,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经常摇头晃脑,仿照古人读书时投入的样子,或敲击节奏,或放声朗读。在诵读声中自然而然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在反复诵读中,可以理清思路,明确主旨,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享受汉语言独特的音韵美。进而逐步内化为学生鲜活的语感能力。

二、诵读诗文,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我会经常和学生讲与诗文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这样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

如在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

三、以诗寓情,培养人格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诗审理,培养学生的人格。如在教学《石灰石》一课时,巧用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丝碎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的这首诗借物咏志,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不畏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学生应该具有这种精神。如果从化学的角度讲,这首诗还精辟地阐述了“石灰”的生产过程。这样,不仅学生的兴趣大增,学习效率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人格,一举两得。

在经典诗文的教学中融入人格教育的内容,既有优美生动的词句所吸引,又能省却苦口婆心的教导。

四、诗教意趣,情理交融

在诗文中蕴涵着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

有一次,我发现有个学生抄袭作业,就批评他,他说反正做不出来,不抄就交不上来。于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陶行知的一首诗《打胜仗的秘诀》:“没有做,莫说做不通。做得不够莫说做不通。做了九十九次都失败了,第一百次会成功。”在第二次的作业本里这名学生夹了一封信:“……陶行知先生的诗中点出了我偷懒的要害,作业我不是做不过来,而是想抄完去玩。今后我一定改正缺点,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这次我认真做了,终于有了这‘第一百次的成功’。”

还有一次,我听到两个学生在课间玩的时候对骂,我走过去,把陶行知《骂人》一诗背给他们听:“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着别人的嘴巴骂自己。”我继续说陶行知先生的诗你们俩懂吗?一个人要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不骂人,要有自己的尊严。两个学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后来,一个学生诚恳地对我说:“你背的那首诗,抵得上一大堆道理,我一吵嘴,就想起了那首小诗,那些骂人的话就都咽回去了。”

五、以诗促进,惜时如金

每个班级都有这样一部分学生,由于贪玩,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有一次上课,一名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我把他叫醒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吟了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课后,该生主动找我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认真听讲珍惜时间。

在这周的班会上针对这一话题,我又说:“人类置身于时间的长河中,有的人戏涛弄波,任她匆匆离去,而有的人却捧起每一片水花,将有用的水分滤去。”时间乃‘匆匆过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秋娘《金缕衣》的劝说“劝君须惜少年时。劝君莫惜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听听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学生回顾一首首珍惜时间的诗句中体会到了时间的可贵。最后结束时,提出望一切要努力学习的同学,要加倍珍惜时间。学生心领神会。

劝学的诗句篇7

龚自珍,清代进步思想家、文学家。他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但一生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京官。公元1839年,由于不满朝政,便借故辞官归家,南归讲学。其后两年,客死于江苏丹徒县的云阳书院,时年50岁。龚自珍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解体的时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他比较清醒的看到当时封建社会存在的严重危机,因此,在他的政论文和部分诗歌中,都表现了对清王朝腐朽统治的不满和批评,对于官僚的庸碌而不思振作的厌恶。他大声疾呼地鼓吹改革,希望振兴国家,以抵抗外国侵略。他那些愤激沉郁、震荡人心的诗文,像黑夜中的隐隐雷声,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在学风和文风上有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功绩。

诗歌第一句的意思是,要使中国有生气,就必须实行风暴雷霆般的社会改革。这一句含有很深的哲理,是全诗的灵魂。中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世界的伟大民族,因此,应该成为一个生气勃勃的国家。但要想“九州”生气勃勃,就得要“恃风雷”,要依靠疾风迅雷般的变革,才会使中国社会来一个巨大变动。诗句中的一个“恃”字,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巨大变革的热烈赞颂。

第二句的意思是,当时有许多有才能的人都被压制、被扼杀,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犹如万马齐喑,这种万马齐喑的局面毕竟是可悲的啊!这里抨击了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万马齐喑”形象地比喻了当时沉寂的政治局面和人才的禁锢,也寄予着作者对被压迫的人民的同情。“可哀”二字,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状的关注。这一句更深刻地说明了中国必须来一番巨大变动的理由。

第三、四句是说,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什么规格,为人间降下有用的人才。作者疾呼启用贤人,让这些新的人才出来,改革社会,振兴国家。一个“劝”字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现实的希望是多么殷切!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劝天公”,实际是殷切希望人民、希望整个中华民族振作起来,这就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首诗写出诗人不满当时政治上的压仰,不满许多有才能的人不能讲话的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渴望风暴雷霆般的社会变革,使中国出现生气勃勃、兴旺发达的局面。在这首洋溢着战斗精神的诗篇中,表现了作者大声疾呼,召唤风雷来打破黑暗无边的大地的沉寂,使人人获得光明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劝学的诗句篇8

[关键词]《阳关三叠》 古诗词 音乐 结合

在中国艺术歌曲宝库中有这样一批作品,它的歌词来源于中国的古诗词,引用原词或在原词的基础上加以填充和变化,使古诗词与所创做的音乐完美结合,从而使得歌曲更具有表现力,在我国音乐史发展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古今中外的《阳关三叠》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对其内容和形式及词作与音乐的有机构合和极具个性的特色之“三叠”创作手法的分析,对于借鉴我国音乐与文学结合的创作方法,促进我国民族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阳关三叠》是始创于唐代的著名琴歌,有唱有奏。歌词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词,曲子以我国传统音乐的叠奏方式,即在重复的基础上,作局部性的即兴性变奏、展衍和发挥,曲调缠绵,感情深沉,它以极其简朴的手法,通过对送别者眼前所见景色的精心描绘,创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

歌曲共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商调式)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感怀, 感怀”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依依苦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等处的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在曲式结构上,《阳关三叠》大体上是由相互重复的三叠加上一个尾声而成。三叠中的每一叠都是由两小段构成。每叠的前一小段,除了有些小的装饰上的差异之处,基本上是相同的。三叠彼此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每叠的后一小段。在后一小段中,由前至后,从第一叠至第三叠情绪逐叠有所发展。二叠比之一叠,在前一小段与后一小段之间,多了“依依顾恋”的一句;三叠则在后一小段开始之后,才插进了长至十小节的,由羽调式过渡到商调式的一个变化之段。这一变化之段,不仅由新鲜而形象深刻的乐句构成,而且使用了新奇而突出的节奏变化,使乐句逐渐推向高潮。尾声是全曲感情的收束,也是调式的归结。该乐曲在曲式和调式的使用上,都为增加乐曲的表现力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唐代时,《阳关三叠》曾有过几种演唱形式,有用弦歌和琴歌的形式,也有用其他乐器伴奏的形式,更有被用于歌舞大曲音乐中。多种多样的演唱方式使这首歌曲在体裁形式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我们今天所见的《阳关三叠》的词已不再是王维的七言绝句诗了,它的篇幅和结构已经超出了七言绝句。它把原诗的28字改变为长短句259字,使乐曲随之起伏变化,加之反复叠唱及和声,使歌曲情感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加重了惜别的气氛,增强了感染力。在具体演唱过程中,歌曲曲调变化发展似乎已成规律,但王维的原词由于演唱情境的不同,已经经过了数次的变化,具有多种唱法。

关于《阳关三叠》的三叠唱法,苏轼在《志林》中曾专门做过探讨:“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之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从然无复节奏”。我们从苏轼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阳关三叠》已经有了多种叠法。

叠法一: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浥轻尘,浥轻尘。(其余三句类推)

叠法二:渭城,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其余三句类推)

另据明朝《浙音释字琴谱》所载《阳关三叠》,叠法更为复杂多样,与前又有差别。此首歌曲只在第一小段用“渭城……故人”作歌词,其余六段分为(1)解木兰舟,(2)辞黄鹤楼,(3)迢遥去路,(4)恨逐来潮,(5)风吹杨柳,(6)月照汀洲。第4段里有“为功名,为功名,邮亭驿路凛零,慢敲金镫怆离情,听唱(那)阳关第四声”。这里很显然《阳关三叠》只作为第一叠出现。

清代《琴学入门》所载,更是直接标出一二三段,即三叠一段一叠。唱词大概有“(一)柳色撩人万绪纷,长条挽不得行人住,种向江头为谁春?怕听阳关第一声。(二)更尽一杯酒,阳关无故人,怕听阳关第二声。(三)浥轻尘、柳色新,一杯酒,无故人,怕听阳关第三声。”

所以概括来说,三叠的解释有两大类:一类认为“叠”在诗内,另一类认为“叠”是在原诗基础上的扩充发展。

在现存艺术歌曲《阳关三叠》中,歌词的“三叠”属于上述的第二种情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悲,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

(尾声)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鸿雁来宾。

自从这首琴歌传开以后,l000多年来,人们就常常用它来抒发各种离别情绪。所以“阳关”二字,在中华民族文学的词汇中,实际已成了“别离”的同义语。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为离别而赋诗填词,“伤离别”演绎出了一段段美丽的人间佳话。从古至今,“伤离别”已演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与歌曲《阳关三叠》广泛传唱及其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

文学是借语言形式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来传达感情的艺术,艺术歌曲《阳关三叠》将两种具有不同特点的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另一种艺术境界。它的巧妙之处不仅在于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上,更在于歌词取材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古诗词上。中国传统音乐忧郁哀婉的曲调配以古香古色的诗词,无疑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在中国艺术歌曲中,《阳关三叠》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这类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为后来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民族艺术歌曲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它的艺术成就可以证明,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拥有更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就拥有了更大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商务印书馆,2003,10.

[2]梁茂春.中国音乐通史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m].2005,6.

[3]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1,6.

[4]杨荫浏.对古曲《阳关三叠》的初步研究[j].人民音乐出版社,1956,(6).

上一篇:学习名言警句范文 下一篇:月光倾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