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成自然范文

时间:2023-12-10 06:12:00

习惯成自然

习惯成自然篇1

一、树立学生的习惯观念

首先要树立学生的习惯观念。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教师应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从而自觉要求自己养成好习惯,改掉不良习惯。如列举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例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问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二、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

经典文化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我每天安排学生诵读经典,还针对班内出现的问题,编排了弟子规情景剧,排练了弟子规团体操,利用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经典,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扎根在学生的心里。经典诵读活动对孩子的的做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会较大的改变。在教学中,也经常用经典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学习方面,有的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在说服教育的同时,让他们背诵“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来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珍惜美好的时光。班内同学犯了错误,就利用“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来教育学生。孩子们学习经典,逐步改掉了许多自己的不良习惯。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三、发挥榜样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班内一些好同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下积极为同学服务,工作任劳任怨,教师要教育让孩子们以身边的先进为榜样,学有目标,找出自己的不足,再对自己的行为加以修正。

教师在行动上也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整洁,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

四、要从细节开始,常抓不懈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书本的摆放,坐、立、走的姿势,读书姿势,写字要做到三个“一”,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作业的字体要美观,布局要合理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五、给学生自由的心灵空间,让他们展现自我

班内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每名参与者都处在被信任、被使用、被尊重的荣誉地位,使参与者的自尊心受到保护,自信逐渐形成。例如:小组长轮换制和带路队轮换的制度,让每名同学都有成为当小组长和带路队举班牌的机会,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自豪与喜悦,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有用之人,认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也会完成别人能完成的事情,增强了自信,同时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且在学生中开展了“我是班级小主人”等活动,活动中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并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同学之间互相指出优点、缺点,并逐步改正,将“行为规范”化为自觉的行动。学生自主评出“做操小明星”“优秀作业”“卫生小模范”“纪律小标兵”,学期末颁发奖品,学生积极性较高。通过内化为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从而使孩子较为顺利地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并顺利地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习惯成自然篇2

习惯养成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简・沃德尔带领的研究人员认为,当人们不需要刻意思考和盘算,而是不带明确目的去做一件事时,习惯就已经养成。为此他们挑选96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84天的实验。

实验对象在午餐时加吃水果、喝一杯水或晚餐前跑步15分钟三者之间选择一种,并每天坚持,不能松懈。实验开始后,志愿者们每天还要填写数据,包括对自己所做之事意识性减少和控制力减少的情况。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曲线模型。沃德尔说:“我们发现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经过66天坚持之后就会养成一种习惯。”

各有不同

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在66天内养成一项习惯呢?

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中,82人提供了充足数据供研究人员加以分析。62人的数据曲线和研究人员事先设想的曲线相符合,其中39人完全符合。

“当人们在始终如一的背景下重复做同样的事时,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同时,这种情况也会变成对环境的自动反应――就是说,习惯已养成。”沃德尔解释说。

研究成果同时显示,虽然总体上看,人们在66天内会养成某种习惯,但在具体项目上有所不同。例如,较复杂行为习惯一般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养成;运动方面习惯的养成也要比饮食习惯的养成耗费更多时间。

研究报告说,95%的人养成一种习惯的时间在18天~254天之间。

“好坏”通用

沃德尔忠告那些刚开始培养好习惯的人:“在开始培养某种习惯时,计划非常重要,即使在行动前几分钟去制定计划也是有百利无一害。”

培养好习惯固然重要,去除坏习惯同样重要。对此,沃德尔说,好习惯养成要靠环境和计划的影响,坏习惯对这二者同样依赖。

事前计划对改正坏习惯很重要。她举例说,如果你有进家门就喝一杯酒的习惯,那么最好在进门前就想好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此外,把计划写下来,同时大声读出来对克服坏习惯也是不错的方法。

无论是培养好习惯还是消除坏习惯,坚持不懈至关重要,但是偶尔松懈并不会在实质上影响习惯的养成。

沃德尔小组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的研究目标是如何将习惯养成用在坚持减肥上。

习惯成自然篇3

【关键词】通用技术 习惯 兴趣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43-02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立足于实践的一门高中新课程。由于课程的“新”,高中阶段之前的学生从未接触过,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进而引导他们融入技术世界,提高技术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欲望,使这门课程变得有效,更有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学有所用。基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这里谈谈兴趣教学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改变态度,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潜能

学生缺乏兴趣,一方面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可能认为,这门课程又不高考,何必花那么多功夫学它?另一方面,学生对这门课程可能会有误解,以为技术课就是动手操作,老师没必要讲太多理论,学生认为上课随便听听或下课自学就可以了,从而对通用技术课程产生“可有可无”的偏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渐渐不再乐意参与课堂活动。大部分只是听老师讲,显得很被动,而有的学生可能干脆在课堂上做起数理化等作业。

布鲁纳曾说过:“要使学生喜欢一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对自己是有意义、值得学习的”。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注重实践,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基础性学科,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不会影响高考,事实上有助于高考,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通用技术对于培养技术素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 精选案例,增强趣味,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上课如果完全照搬课本上的案例,有的案例太简单,而有的案例离学生生活太遥远,长久以来学生会渐渐失去兴趣。案例应该源自生活世界,并且适当加入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挖掘适合本地、本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案例。在教学设计中,要多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技术问题实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达,网上资源非常丰富,许多教师都会在网上搜索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也是一条好途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投影展示大量图片或视频,每个知识点都安排好几个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可能使学生忽略了知识点,这看似热闹的一堂课像是故事会,而实际上对课程的“激趣”作用不太大。所以案例的选择在于精,不在于多。

除了从网络获得教学资源,我们还可以自制教具。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制教具,学生很有兴趣,制作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学案例来使用,其效果往往比使用网上现成的案例好得多。

无论是教材中还是课外的案例,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斟酌,选择最恰当的案例。我认为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并且符合知识点,能让老师的讲解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案例是最适合的。

三、注重实践,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果一味讲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就不会对通用技术课程保持长久的新鲜感。所以在理论课之外,保证有一定时间给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基本技能,创造设计作品,学生兴趣大增,他们在实践与合作中除了体验到设计的快乐,也充分把自己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根据课标要求及实践操作所要达成的目标及实践操作所涉及设计过程的范围,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除了完成规定项目作品外,鼓励学生自选载体设计,可以是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设计,利用科技节的契机,举办各类创新设计大赛。我们开展过“创新作品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比赛,征集到许多学生作品。

四、结合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充分给予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建议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学生评价的教学主体地位。

每一次学生设计制作完的作品,安排作品评价课,在这节课中各个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让同学们进行互评提问。好的作品也会在各个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展示。每个学年,我们都会举办一场“通用技术作品展”,展示同学们设计的优秀作品。另外,学校每年的科技节,我们会开展“小创新小发明”比赛,特别倡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做小制作和各种小发明。学生的创意丰富多彩,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创新作品。

另外,我们每年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适当奖励,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并努力将这些设想设计出来,应用到生活中来,优秀创意层出不穷。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素养,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这是一个反复的强化过程,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决非朝夕之功。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充满魅力的技术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发挥特长。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我展示。他们感悟技术,体验技术,在技术的世界里成长。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技术素养,同时激发了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习惯成自然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惯养成;教学策略

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能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关系到他的整个学习生涯。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想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我很重视的。每一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明白,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单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要靠学生日积月累的阅读。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学生的阅读是紧密相关的。为了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给他们推荐一些少儿读物。动员孩子们将自己喜欢读的书带来放在班上的“图书角”里与同学交换着读,每天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大声地朗读一段给大家听。这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做准备,班上的读书气氛相当浓厚,有的孩子一下课就捧着书认真读,“图书角”里也增添了不少好书,有《西游记》《水浒传》《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名著。我没有想到,孩子们已经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这些名著了。除了读课外书,孩子们连语文书上还未学过的课文他们也会在课外读完,你常常在教学新课文时,他们围绕课文所思考的问题更有深度,提出的问题也更难。如在教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学生对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已提前掌握,课堂上他们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小蝌蚪为什么会和青蛙妈妈分开呢?青蛙有鼻子吗?癞蛤蟆也是小蝌蚪变来的吗?孩子们围绕这些问题积极地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拓宽了知识面。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爱看书,多看书已经成为他们都喜欢完成的课外作业。我认为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他们的一生也是有影响的。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首先是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学生的心灵。其次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回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或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讨论为学生创设了发现的空间,使每个学生能参与其中充分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消化知识,而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识往往是掌握最扎实、记忆最深刻的,从而学的活、记得牢。

4.持之以恒,不断积累

习惯是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要长期训练,使行为方式得到巩固,才能定型。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时时提醒,处处督促,使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位,这样才能养成好的习惯。比如,有些学生没有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教师就要时时提醒纠正。针对不爱说话的学生,要时常与他们交流谈心,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开口说话,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针对那些书面表达不好的学生,最好让他们坚持写日记;仔细观察生活,平时注意积累,日记不论长短,只要写出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就行。并且鼓励他们要长期坚持,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过这样强化训练,学生逐渐愿意说,乐意写了,语言表达也有所提高。

5.培养学生善于口语表达的习惯

学习语文不只是认识字、会写字、会读书,更重要的是会口语表达。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还不够完整,正处在学习锻炼的阶段。如何让孩子做到想说、敢说、会说、能说、爱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做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我时刻不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脑子复述一遍再说,学生在说完后如有语句不当之处并及时给予纠正。同时给予表扬优点。并且在班级中经常搞一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读比赛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更注重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根据口语交际课的内容设计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习惯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所以培养习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良好的习惯之舟就会搁浅,甚至倒退。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而且将使人终生受益。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

习惯成自然篇5

【关键词】多元教育;养成教育;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129-02

小学德育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树立示范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的思想。近年来,我校(此处指“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金鸡山小学”,下文同)德育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一、师德师风的建设

学校校风、班风、学风的好坏,与学校领导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直接关联。

1. 校领导以身作则

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每周一坚持7∶00以前到校,每周五巡视全校校园一遍,确认无安全隐患之后最后一个离校;公差或者事假,必须在给行政值周领导或值日教师讲清事由后离校;坚持每晚与行政值周领导和学生宿舍管理员一起巡视学生就寝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持做好备、教、批、辅、考、评。学期初订好学校各项规划、计划、制度。校长带头执行,在教师中起表率作用。

2. 班主任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对是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而“感化人心者莫先乎情”,在班级管理中,要求班主任把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在学生面前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正因领导干部带头,全体教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在学生中起到了表率作用,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逐渐形成。

二、校园文化的引领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润物无声的校训校歌感化学生,让一砖一瓦皆生动,一景一物皆育人;变刻板的制度为生动的激励,让学生在成长中有自律的快乐和幸福的体验。

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的廊道文化、展示窗、宣传栏、林荫道和围墙文化的布置,教学楼除在墙上张贴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行为规范准则外,还在各楼层用展板张贴学生自己的一些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把各处的草坪、花坛、鸟语林等用楠竹编织成图案精美的防护网,既简朴实用、经济实惠,又含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还体现了劳动改变美、创造美的精神文化。同时,还可以在这些地方设置温馨、人性化的提示语,如“小草青青,足下留情”“绿树荫荫,你我培植”“花儿含笑,你我更俏”“花儿朵朵开,你我乐开怀”,等等,增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实效性,更富于时代气息,校园处处散发出以人为本的气息。

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和图书室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如利用课余时间,校园广播轮番播放《道德经》《经典诵读》和儿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领悟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图书室的全天候开放不仅丰富了学生知识,开拓了学生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校园环境的净化熏陶

洁净的校园环境会让学生从小形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为此,多年来,我校注重校园环境的净化,对教室、清洁区、学生宿舍、食堂等处的地面、墙壁、玻璃、桌面的卫生要求是:地面无污水、无垃圾,墙壁洁白,玻璃洁净,室内各处无蜘蛛网、无尘埃、物品摆放有序整齐。对各处的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一天一查一公示,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一期一总评。(采用百分制,每月评出一个优胜班级,示以流动红旗作为奖励)。正因如此,校园各处都整洁、卫生,从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四、学科教学的潜移默化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德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也是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借鉴学科教育之长,按照课程理念对德育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评价,以期改善和提升德育的有序性与实效性,在学科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工作。

1. 运用情感因素,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因素丰富、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它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练习,使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教学中需有目的地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把教材的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教学《邓奶奶补睡衣》一文时,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学生不仅懂得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道理,改掉了乱花零钱的毛病,而且纷纷把钱省出来捐给班上有困难的学生。

2.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品德教育

教师要以塑造人的观点出发组织教学,通过各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和事物,初步了解一些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抓住教材中的某些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的第一节准备课,教师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认识数6》一课中,主题图有5位小学生和1位教师在共同打扫教室,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要积极参加校务劳动,做一个爱劳动、讲卫生的好孩子。

五、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寒”“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

我校实施“文明工程”以培养学生文明学习,文明就餐,文明就寝,文明交友,文明消费为目的。例如,每天晨会,要求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之后,每周两次班会进行反思:是否乱扔了果皮纸屑?课间活动是否文明?对同学、老师是否用了礼貌用语?是否与同学和睦相处?就寝是否守纪?是否对他人或老师说了假话、谎言?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认真听讲?……对以上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让其在班级中互相说说,并互相督促改正;中高年级学生,在互相指出之后,还要让做得不好的那部分学生说说以后怎么改正,并在下一次反思讨论中对改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记载。这样,让学生在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中形成文明的习惯、良好的品质,自觉自律。

又如,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放学站队,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安全、卫生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也不能做;每学期聘请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法制辅导员讲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严格实行行政值周,教师值日,少先队设置文明监督岗,共同监督学生的起居、学习、饮食、休息等,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

习惯成自然篇6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什么是习惯?所谓习惯,《辞海》上解释为:在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我把人生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而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巨大而顽固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一生也无法改变。

正常的习惯,大都由自制和自我练习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当我们疏忽时,就蓬勃地蔓延起来。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人们常讲“性格决定命运”。谁不想拥有能攀上辉煌巅峰的性格呢?怎样才能拥有?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也被许多人严重歪曲。很多人以歪曲的“顺其自然,随心所欲”为生活哲学,任自己的恶习成为自然,放任自流。实际上,老子是最重反省悟道、修身体悟的,一生苦苦探索道的真谛。老子之人生之道,应该做“习惯”解,自然之道是自然界的习惯,人生之道是人的习惯。习惯成自然,道法之。

习惯成自然篇7

关键词:中学生;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仅对中学生学习、生活产生现实深远的影响,还对中学生未来成长方向产生标杆作用。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正常顺利的保证,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少数学生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困惑现象

现象一:为什么有的学生每天学习到很晚,看着很认真的,学得也很累,为什么成绩总是提不高?

现象二、为什么都是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上着一样的课,学习同样的知识,为什么成绩相差那么大呢?

通过同一个班级对比,就可找出诸多影响学生成绩提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一是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能真正做到从心底感恩老师,同时从日常观察并欣赏自己的老师,适应老师,自然对老师的每一堂课产生兴趣。

二是主动学习。自始自终培养一心向学的习惯,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巧妙地利用时间,高效率投入学习。

三是自学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四是上课专心的习惯。教与学始终要保持同步,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五是认真思考与观察的习惯。学与思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增强人的创新能力。

六是上课善于提问的习惯。学生要积极带着知识疑点常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七是课后善于总结的习惯。课后总结是对前段知识的温故知新,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知识要点,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结构或者是提要式知识结构,从而补上课上没有学好的内容。

八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老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九是及时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还要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下次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道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剔除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是循序渐进。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非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统统形成,要有耐心地付诸行动。在区分主次、难易之后,从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然后按部就班地贯彻落实自己的计划,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是说到做到,坚定不移。

二是自我控制。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初期,在自制力还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以达到约束自己行为的目的。因为人的行为本身,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如果发现自己实在很难抵制某些活动的诱惑,可以请求父母或老师、同学帮忙,让他们监督约束。

三是及时调整。中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或者在克服坏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约束自己,对自己易犯的错误时时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偏差,及时做出调整。

四是不断巩固习惯成自然。在习惯初步形成,逐渐进入顺其自然的状态后,就没有必要再强制自己了。但要注意还要不断巩固,不断强化,及时消除外部干扰和内部故障。

习惯成自然篇8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大学生同在一家大公司应聘,试用期3个月。两人中,一个是名牌大学,一个是普通院校。普通院校的学生因为自己的“牌子”不“靓”,就准备干满3个月后重新应聘。不想3个月结束,普通院校的学生被留了下来,而且月工资直接加到4500元/月,比原来预订的3800元/月工资还要高几百元。究其原因:原来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接电话。原来,普通院校的学生接电话时会说:“你好,这里是×××公司,请问你找谁”、“请稍等”、“他不在,请您留下联系号码,我负责转告”,而老板看好的就是他的这一点——有礼貌、有教养、素质高。后来,普通院校的他解释说:接电话的礼貌仅仅是他大学期间很自然养成的一种习惯而已!多年来使用电话时他一直都是自然而然这样的,甚至根本没有刻意去注意礼貌问题。他在读大学的时候,因为宿舍同住的人比较多,接打电话自然很频繁,打电话来的一般都是室友的亲友、室友的亲友不就是等于是自己的亲友吗?大家从尊重室友推而广之,到了尊重打电话给室友的人,于是,很自然的,大家都养成了使用相对固定的接电话礼貌用语的习惯。养成这些习惯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并且他估计,今后在其他竞争中,要赢在一个简单习惯上的机会也很小。但是,他毕竟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赢得了工作,并且让他在这家大公司工作的几个月时间里,每月还多了几百块钱,而这一切,仅仅是一种十分平常的习惯而已。其实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一个人碰到事情的时候,不可能说“等我想想我受过哪些教育,老师怎么说的,我想想……”那肯定不行,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链接。比方说,一个人见了人就问你好;做错事,一定会道歉;办重要的事一定要确认等等,这就是习惯。

一、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是指一个人在后天养成的一种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中国有句老话: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帮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习惯的却能使学生受益无穷。养成教育是关怀人的一生的教育,特别是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的一时落后,可能并不是智力、能力问题,而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问题。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习惯得到及时提醒,在训练中,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校风校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要让学生认识习惯的重要性: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什么重要意义。在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在认识上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有些学生从来没有意识到抽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反而觉得司空见惯,甚至自我感觉很“酷”;有些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见缝插针地讲话,老师批评他,则认为老师是小题大做……诸如此类,都需要我们深入地讲道理,耐心地做分析,只有当学生真正意识到抽烟、上课讲话等行为会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不良影响的时候,他们才能主动去改正。

(二)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学生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确立目标,就是建立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设立适当目标,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使养成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要让学生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三)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强训练,即通过反复强化训练,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强化这项训练,每天督查学生按程序去做。即在动手做事之前,列好当天的事务清单,并有条不紊、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四)进行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在各种教育活动中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同时要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头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鄙视、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在走廊上挂写有“轻声慢步过走廊”的字画、会计实操室里挂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标语等等,随时随地提醒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和素质,营造了培养良好习惯的氛围。

(五)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必然要矫正不良习惯。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是学习习惯不好;品德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品德习惯不好。怎么办?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我经过对2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了习惯培养的奥秘,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而在快乐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就是一个好方法。

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读书小组、文学社、合唱团、足球队、篮球队等,通过系列活动发挥学生潜能,增强信心,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奋发向上的习惯、细心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创造的习惯等等。

(六)要求一致,取得家长支持。班级和学校要求一致,班级内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求一致,家庭和学校要求一致。为了做好这三个“一致”,我召开家长会,把班级的学习习惯印发给他们,带领家长学习,指导家长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家长一月对孩子一评。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工作和良好的言传身教,现在我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养成。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细节的习惯、顽强执著的习惯、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习惯、善于合作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自信和自我激励的习惯、乐观愉快的习惯等方面下功夫,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篇: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下一篇:红莲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