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22 01:58:12

习惯作文

习惯作文篇1

凌迟是古代一种非常残酷的死刑,它会把人一块一块地割成三百多块,然后才能让你死去,我想可能会在行刑之前在他的嘴里塞上一块破布,以免他发出阵阵惨叫,否则也许死的不是一个,会是一群了。在他折磨致死的过程中,也许最痛苦的会是行刑者,他不但要小心翼翼提着胆子慢慢地割,以保证在割完三百刀之前不让他的受刑者受不住死了。不过做到这一点还真够难的。还要根据受刑者的身体状况,割多割少,割深割浅都会随时要了他的命,也同时要了自己的命。中国人从来都是艺术家,把如此残酷的一种刑罚变成了艺术。也许古代的行刑者还会分成N多种,每一种都有绝世的行刑本领,我没办法考证他们是否会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汗湿枕巾。但我写这些东西的确有点变态。就像这变态的生活在我还有知觉的时候一点点地折磨着我。

生活在一种变态的环境中而不变态是不正常的,也许生活在精神病院里的人是正常的,但他们不能以正常的态度去对待他周围的人,但他却无法用正常的方式去发泄。所以,对于他所处的环境来说,他是不正常的。因此,我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对于我所处的社会来说,我不是疯子就是异类。

生活就这样在一系列的习惯中重复和延续。

道德,法律,我相信所有的哲学家都是痞子,虽然并非所有的痞子都是哲学家。在古今中外那么多自杀者中,有很多诗人,作家,而哲人如尼采之类的却是疯了的。疯了也许是一种解脱的方法,那和死了也没什么不一样。如果说死可以逃脱的话,那和不死去承受也没什么区别,如果承受的话也大不了一死而已。痛苦的结局也许并不是死亡。但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所以我宁愿选择自杀,在我有可能疯之前。

小时候,外婆留给我的印象便是老年痴呆症,还有一种家族性的偏头痛。而我直接遗传了她的这点。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的老年会和她一样,也许会更惨。因为呆了不如死了干脆,而且可以完成今生最完美的愿望---死亡。不管是否那边是天堂。也许在天堂我会后悔没去地狱看看是什么样的。而事实上,那不是探索或猎奇精神,恰恰相反,只是无所谓而已。真正无可救药也就指这种状态了。

习惯的确是一种伟大的品质,它可以维持人做为一个正常人生活起居的所有活动而不至于忘了吃饧睡觉时时害怕饿死或冻死。我们习惯性地学习和思考,习惯性地放弃和遗忘。

我在以一种习惯性的方法写这个所谓的文章,就像我习惯性逃课,习惯性地说TMD,习惯性地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未来,是黑色的,爱情,是漂泊的。如果没有习惯性地放弃,也许我会是幸福的;如果没有习惯性地追求,也许我会是快乐的。

可事实上我坚持着这种习惯,它让我饱尝思考和生活的痛苦,但却让我生存和感知。我活着,也许感觉不到阳光,也许我正经受寒风的雕蚀,可我无知无畏,因为我生存。

我渺小如那粒不显眼的沙子,我在众中沙子中泛出淡淡的光,无需掩藏什么,因为那光平淡无奇。虽然它并没有想眩丽多彩。

习惯作文篇2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 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前不久笔者布置了一道参加全国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温暖》,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笔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二.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 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方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习惯作文篇3

一个人要想自己长大后能被别人刮目相看,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的事情。不过如果做成了这件事,对你将是益处多多。

有一个人家里很穷,但是他人穷志不穷,从小成绩就好,习惯也好,终于,在长大后有所成就。还有一个人,从小目中无人,习惯差,不好好学习,长大后不但一事无成,还被送进了警察局。瞧,这就是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差别,好习惯与坏习惯不是一念之间就形成的,而是慢慢养成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好习惯,相信他的明天,他的未来将会无比精彩,无比辉煌。而如果一个人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大部分人长大后会一事无成,甚至会犯罪去坐牢,我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事实的确如此。

可能你现在觉得不养成好习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等到你长大后后悔也来不及了,你会发现小时候自己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天真。

朋友们,趁着你们还年轻,要多学些好习惯,不要“老大徒伤悲”啊!

海陵中学初一:若若。。语

习惯作文篇4

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她的,也忘了是从哪关注的她。

印象中,应该也是某一个热门公众号作者所推崇的作家,屡屡推荐赞赏。

后来知道好像芳华也是她的作品之一,还有以前一些获奖的老电影。

想来好记忆真心不如烂笔头,有的事不太关注就消失在记忆中了。

这篇文字里有一小段讲到主人公想帮房东关掉沙发夹角的灯,因为他受不了白天点灯的恶习。

看到这个小小的习惯,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也是这种感受,除非是因为光线问题实在是暗,大白天必须点灯增加点亮度。

想来之前在亲戚那帮忙做事的一段时间,经常能看到他们把办公室的灯开个通宵。

忘了有多少回是我走到角落把那几盏花式白炽灯关上的,每一回关上,屋内屋外的光线其实真的是相差无几。

也有时是突然有骤雨压阵,屋内一时暗了下来,点灯是必要的。可是当雨滴落下,不一会光线明亮起来,却是没有几人有顺手关上灯的习惯。

也许在有些人眼中,现在这白炽灯耗电也不大,大白天开开忘关了也无妨,浪费不了他几个钱。

可是,也许就是一种天生的习惯吧,虽然那电费不是我出的,可是我还是下意识地会帮着关掉,就像那位主人公想的:美国电比中国电便宜,就是不是恶习了?

习惯作文篇5

“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流传。起初,孟母居住的地方是片坟地,常常有埋坟、哭丧等事。而那时的孟子,就学着人们的样子,堆起个土堆当坟头,对着坟头哭丧。孟母一看,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生长不利,就换了个地方。孟母迁到了一个集市居住,集市上卖什么的都有。孟子就学着卖猪肉的商贩,在家里挂起一块布条,用竹批当刀,学着商贩割猪肉的样子划布条。孟母看到这样的环境对孟子的生长也没有好处,于是又把家搬到了新的地方。新居所在地是个学宫,经常有读书声传出,孟子被读书声吸引,经常在窗外偷偷的听老师讲课,老师见孟子十分热爱学习,就把孟子收为自己的学生。从此,孟子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终于,他成了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

不仅仅是在读书方面拥有好的习惯,在生活上、思想上等方面也需要有良好的习惯。我们是中学生,玩耍是我们的天性,任何人也不能克制玩耍的心理。可毕竟不再是几岁的小孩子了,玩也要适度别玩过了头,酿成了无法弥补的大祸。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班级才能团结起来。有些事,是需要求大同存小异的,任何事也不能皆尽人心。因此,我们要大度一些,别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弄得大家都不开心,这可并不是我们所期盼的结果。

作为一名中学生,就应该有中学生的样子,我们个人的形象就代表了班级的形象,有好的习惯,那么人人都会喜欢你;反之,人人都会讨厌你、嫌弃你。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举止文明、谈吐大方、尊师重道、礼貌待人。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注重个人卫生······等等行为,都是需要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的。

不要说,养成良好习惯有多么难,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会说“不可能的”。有位名人曾说过过:“事情值得你做,就值得把它左好。”也许曾经的我们,因为某些坏习惯而做错了事。客户四,那些都是过去式了,又怎么能和现在相提并论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做好每一件事都是我们的责任,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做,坚持把它做好,不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么?

习惯作文篇6

一、发掘材源,积累素材

1.走进大自然。

赞可夫说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边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的确,生活中处处有迷人的世界,可学生们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春花秋月冬雪、繁星苍穹、风雪雷电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可是,当老师布置学生写此类作文时,很多学生都束手无策。这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没有细细地去体会。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触摸,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指导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学生的笔下一定是妙语连珠。

有一年冬天,前一天的夜里下了一场大雪。早读课正是我的语文课。看着外面铺天盖地的白雪,很多学生都走出了教室。学生们被这不多见的景致吸引着,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场大雪。看到学生们兴奋的样子,我不忍心叫他们进教室早读,而是和他们一起谈论着这场大雪,让他们说说自己起床后到上学这段时间看到的情景。有的说“我推开门一看,呀!好大的雪!我一下子冲到雪地里捧起一把雪,抛向了天空。”有的说“我家的梧桐树上,挂满了雪,真好像是开满了一树的白花。”有的说“外面的山川、大地都穿上了白大衣。”有的说“我想到了一首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听着同伴的发言,更多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随即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只见他们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视着窗外。不到半小时,大多数学生完成了草稿。

夏天满天的繁星,早晨弥漫着的浓浓白雾,雨过天晴后空中的彩虹,绵绵的春雨,倾盆而下的大雨,傍晚天边奇特的火烧云……这些自然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去观察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自然现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及时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去体会,学会用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

这样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久而久之,他们将“采撷百花”。

2.走进生活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并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捕捉习作素材。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高兴的,有悲伤的,有苦恼的,有难忘的,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养成收集、积累这些素材的好习惯,写作时学生就能有话说,下笔千言。

有一次,学校举行了一场运动会。我班的“长跑将军”王飞飞,在1500的比赛中,起跑时跌倒了,仍带伤继续比赛,结果只拿了个第二名,她伤心地抱头痛哭。回到教室里,很多同学都唉声叹气,我没有多说,沉思了一会儿问大家:“你们觉得王飞飞同学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大家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就纷纷举起了手:“王飞飞今天虽输犹荣,因为她跌倒了仍能爬起来奋勇急追。这种精神就很可贵。”“王飞飞同学,你虽然没得金牌,可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永远是最棒的。”“王飞飞同学,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你能吃一堑长一智”。这时,王飞飞擦干眼泪坐了起来。我抓住时机说:“大家说得好,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能从中吸取教训,勇敢地跟上去,你就是最棒的!”当天我就布置了一次小练笔《她又跟了上去》。在学生的作文中,有对当时情景的描述,有对自己心理的细致刻画,更有对王飞飞真挚的鼓励与赞许。

在班级中,还可以建一个“奇闻趣事”箱,每个同学都可以把自己最近了解的趣闻,用简洁的语言写在卡片上投进箱中,别的同学抽空可以读一读,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特殊的日子,如“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了解这些节日的不同风俗习惯,从中体味这些风俗习惯带给人们的情趣,并观察人们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生活就是我们作文的源泉,作文就在平凡的生活中。

3.走进书籍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高尚的人交谈。所以,教师平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让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将书中的优美词句和各种知识归类摘录。还可以让他们练习续写故事。这样“采撷百花”,就具备了“酿造甜蜜”的条件了。

二、拓展材料空间,培养个性思维

习作时选取一般的素材不难,但习作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要融入作者的思想、认识、情感,这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如果要抓住素材的闪光点,显现素材的闪光点,就必须拓宽思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1.培养捕捉的能力。

面对形形的动植物,教师要教给学生发现和捕捉具有闪光点素材的方法。如(1)抓特征。也就是抓住该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之处。如马和骡子的异同。(2)抓本质。同一事物,他可以给人以不同的表象,但他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例如,世界上就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西瓜,它们存在着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差异,但他们都有西瓜的味道和解暑的功用。这就是西瓜的本质。所以,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辨,抓住事物的本质,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

2.培养思辨的能力。

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思维的个性化就会呈现出来。比如围绕“我自豪”这个题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为自己在校书法比赛中为班级夺得冠军而自豪。”有的说:“虽然在校足球比赛中,我班以1:2负于对手,但我们在比赛中团结合作、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佳,虽输犹荣。”有的说“虽然我少了100元的零花钱,但我为救助了灾区而自豪。”……这样,同样一个题目,因思路不同,显现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

三、激活思路,自主作文

习惯作文篇7

关于以习惯为话题的议论文1

曾经看过一本书,叫《不抱怨的世界》,书上写道:“人形成一个习惯,需要连续的21天。”书内附送了一个胶质紫色手环,一看就很耐磨的那种。“每当你抱怨一次时,就将手环换一只手戴上,当它一直呆在你的一只手上连续21天,你就成功了。”抱着好玩的心态,我开始了21天的挑战。

由于学校规定是不能带手环的,所以我拿一枚硬币代替。刚刚开始第一天,我就发现,习惯真是太可怕了。自上了初三后,老师们就开始各种惨无人道,于是每天一边赶作业一边絮絮叨叨的抱怨上两句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察觉不到自己正在抱怨。一枚硬币被我不停的在左右荷包之间来回,数都数不清换了多少次了。自从有了这枚硬币,我觉得自己身上怨气忒重了,班上同学们怨气也不轻。

大家已经习惯了充满怨气的生活,偶尔愤青一下甚至是议论老师们。习惯之后就很难改变,我每天都在努力的克制自己不要去想,但抱怨就像不受控制似地脱口而出。总而言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改善,换硬币的次数也勉勉强强的降到了个位数,而我也发现了一些改变。

我开始习惯对某些烦心事忽略不计,也习惯了过滤掉班主任那些像耍脾气似的恶言恶语,为了减少抱怨,我习惯了在学校写完作业,车上背书回家好好放松的生活模式,这样不反轻松了许多,过滤掉那些讨厌的东西也让我心情愉快。

在习惯了这些之后,我再次审视以前的自己,发现“抱怨”是个既费时又费力的事,低效不节能也不环保。

不得不说,在各种环境下,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习惯了很多,有些习惯甚至是无意识的,有的习惯会带来很重的负担。如果我们有时间,就应多审视自己的习惯,当你习惯了改变生活,改善自己之后,你会发现生活可以很轻松,很简单。

关于以习惯为话题的议论文2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德国人,喝醉了酒,摇摇晃晃,为手里的空酒瓶子寻找垃圾箱;找到后还仔细看一下垃圾分类,再把瓶子放进去……一个酒鬼能做出如此的举动,这就是习惯的巨大力量。

怎样培养自己的好习惯?首先需要检查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身的一些坏习惯。你是否留意到有的同学在楼梯、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旁若无人,这种行为既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秩序,又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这种景象与周围的环境是多么的不和谐,这里面有你的责任吗?你留意过周围同学的语言吗?那脱口而出的脏字是不是很刺耳?这里面有你的声音吗?你对老师、长辈礼貌吗?你对同学友善吗?你今天读书了吗?作业你认真完成了吗?……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寻常小事,我们的校园里、教室内每天都有很多的老师同学在辛勤地劳动,当你随手扔下一片纸、塑料袋的时候,想到过他们的辛劳吗?把纸片、塑料袋扔到垃圾筒里去,只是举手之劳,说到底这是个习惯问题。如果人人都养成好习惯,校园会是多么清洁、美丽。

我们应当不懈地培养好习惯,用我们的优秀行为感染周围的人,影响周围的人。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学习,去读书、去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地友好待人。当你养成了好习惯,在人们的眼中,你就会显得很优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关于以习惯为话题的议论文3

一个人拥有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会使一个人终生受益无穷。我就有一个使我受益的好习惯——早上听读英语。

记得三年级刚学英语的时候,我的口语能力很差,我不想读课文,可一看到班里的同学比着读课文的时候,我也想与他们比试一下,于是,我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超过他们,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早上听读英语。

每天早晨我都起得早早的,先将录音完整听一遍,在脑海里有了印象,然后再模仿录音读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在大脑里努力寻找记忆,这样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我养成了早晨听读录音的好习惯。还记得一个清晨,我发烧了,感到浑身无力,但我一看听读英语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想,我一定要振作起来,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否则英语成绩还是会下降,想到这,我艰难地从床上坐起来,又拿起课本读起来……渐渐地,书本中的内容我都熟记于心,口语能力也提高了,富有了情感,我的信心倍增。

又是一堂英语课,老师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教室,只见她把茶杯往讲桌上一放,拿起英语书,在我们面前晃晃,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英语比赛,看谁读得“let’talk”好,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欢呼起来,我也劲头十足,只见同学站起来,就晃着脑袋读起来,每个字母都是那样清晰、那样圆润,读完后,大家都为他鼓起掌。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同学,看着大家这样高的劲头,我也举起了手,老师看见了,眼睛里流露出喜悦的目光,马上叫起了我,我拿起课本,看了一眼老师,马上投入到课文中去了,我不紧不慢把每一个字母都清晰地吐出来,遇到不会的词,就努力想前几天读的内容,过了一会,我总算把整篇文章富有感情地读了下来,老师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带头鼓掌,同学们也随之热烈地为我鼓起掌来。在掌声中我激动极了,我想,能有今天的朗读水平,完全是靠自己养成了一个听读英语的好习惯,今后我一定要坚持下去,让自己受益更多。

同学们,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让我们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自己受益终生吧!

关于以习惯为话题的议论文4

那天中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玩“八仙过海”。班中的肖翰阳,就是那个肖大块头,玩起了“单指撑尺”,从左到右,一路炫耀。忽然,“啪”,米尺像是被磁石吸引一般飞窗而过,摔碎在附一楼的楼顶。大家静下来,齐刷刷把头伸向窗外,耸耸肩,无可奈何。“大块头”这时犹如一只被风腊的老鸭,挂在窗口。肠子都悔青了的肖翰阳一脸委屈任由大家嘲笑。唉,我心善良啊,看不得人家难过。中午我跑到文具商店又买了一把和上次一摸一样的米尺。由于时间不长,老师上课时似乎都没发现米尺的更换。

但是,你想想啊,我的那些同学,都是“狗肚里盛不了四两香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习惯需要慢慢养成。

记得那是三年级,我在徐州市青年路小学读书。“咔!”“呀!班里的教学米尺断了!”陶同学大喊。同学们纷纷围拢到讲台前,盯着那位不知所措的同学七嘴八舌起来。“快去告诉路老师!”班长发话了。几个班干部屁颠屁颠向老师办公室跑去,后悔的李同学把米尺捡起来,脸红红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试着对接,终究不能成功。谁都知道,迎接那位同学的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我为李同学捏了一把汗。

下午就有路老师的课,她是一位喜欢用米尺指题、敲击课桌的严厉的班主任。怎么办?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买一把一摸一样的不就“瞒天过海”了吗。说干就干,中午我就花了2块钱买了一把米尺放在了教桌上。老师就是老师,下午的课上,我们这一切都被老师知道,他表扬我为班级着想的同时,也批评了那位李同学不细心。做好事,受表扬,那个事可比蜜甜呐。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爸爸妈妈教我要养成的好习惯。

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米尺又遭遇不幸!的家伙。没隔一天,知道来龙去脉的路老师非常隆重地表扬了俺,说俺帮助别人不惜代价,肖翰阳理应把尺子钱给俺,云云。俺被夸得有点晕晕的。

帮助他人是我的好习惯。好习惯伴我一起成长!

关于以习惯为话题的议论文5

在一次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一位记者问一位获诺贝尔奖的老者:“您认为你在哪所大学,哪个试验室里获得的收获最大?”老者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在幼儿园里。”原来这位老者在幼儿园的时候,通过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养成了乐于助人、诚实勇敢的品质,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些为他将来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者一番真挚的话语,使我认识到:好习惯终身受益。

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青少年和家长却不大重视这一点。许多青少年为了考上重点高中、大学成天拼命学习;家长为了让孩子早日成龙、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家务。这样下去,即使孩子真正能考上重点高中、大学,但由于从小没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自理,离开父母后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影响他日后的学习和生活。?

历史上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促成了他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成为了着名的讽刺小说家。前苏联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事业,坚持不懈,使他以充沛的精力写出了不朽的巨着《复活》、《战争与和平》。他们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持之以恒,也正是这一点造就了他们日后的辉煌!?

习惯作文篇8

一、要善于树立新型的师生互动的作文观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须认定作文者、读文者为学生,即须以学生为本位也。”以学生为本位就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思想的束缚,打开套在学生脖子上的条条枷锁,还其作文的真面目.叶圣陶先生还指出: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的问自己:㈠平时对于学生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㈡平时给他们做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㈢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作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是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可知道写作教学的成绩不好,其咎不尽在学生,训练者实在应该负大部分的责任。另外,建构主义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他们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以每个人自己头脑创建的经验为基础建构起来的。每个人的经验及对经验的信念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作文教学的思想,这不仅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前提,也是张扬教师个性的体现。

二、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英国教育学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习惯。”如果在写作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写作习惯,就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质。使写作者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写作心理和写作冲动,从而形成一种自我写作的气质。它包括审题、选材、构思、表达、书写习惯,同时还包括勤于观察,善于笔记、常年积累等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种良好写作意识及其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良好的思想、修养、行为等文明素质的自我完善过程。因此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教师在新的形势下不可轻视的任务。

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呢?

第一,教师要有良好的示范和影响。让教师良好的写作素质去熏陶、去散发,去潜移默化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生作文,教师也“下水作文”,要求语言美,教师的文章也要语言优美,用词精当。

第二,要有良好的“氛围教育”,即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热衷写作的“氛围”环境,让这种良好写作氛围去诱发他们,构成“氛围教育”,例如,鼓励学生投稿、发文章、编稿件、编排小报、成立写作小组,自编优秀作文选,让他们在一个个写作热潮的“氛围”中自我进取,产生自我写作欲望。

第三,方法上要从原来的单一死板的“教师出题,学生作文”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变为综合型、趣味型相结合的写作形式。例如:讲演赛、采访课、讲故事,或练习先表述,后作文的多种多样的作文课,多方面提高同学们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产生作文灵感。

第四,要善于将课外作文与课堂作文相结合,思维作文与技能作文相结合,写实作文与想象作文相结合,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结合,片断作文与整体作文相结合。写作水平是思维、认识、心理、语言、表达等的综合反映,课外作文就是课堂之外的语言表述性的作文,例如,写信,互相谈心,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它比课堂作文丰富得多,课外作文是课外生活的折射,要善于引导学生丰富课外生活,扩大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写作领域。作文题材上要求学生不仅要善于捕捉身边生活的闪光点,更要善于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科幻意识,让他们在想象中自我成才。便如《太空的秘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文形式上要注重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片断作文与整体作文,要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总之,作文的形式要多变,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新的思维意识,让他们在新的思维中去创造新的世界。

第五,教师在分析范文时,有意识地设疑点、悬念,有意制造作文障碍,让学生在寻思解答中诱发作文灵感,充满写作兴趣。例如《记一件小事》鲁迅写老太婆是被车夫的车把子“兜”住的,随后就是“头破血出”,试想作者为什么没有用“挂住”、“钩住”、“撞着”……为什么作者不用常用词语“头破血流”,而偏用“出”。“兜”是事件的起因,“出”字是事件的结果,这两字紧扣文章的“小事”,充分体现词语在作文中的表达作用。让同学们去寻思,从而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设悬念,设语言障碍。例如:孔乙己的长衫是谁脱去了?周瑜和诸葛亮在同一个单位怎么办?让学生在疑问中去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第六,要有计划的多练,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写作习惯的关键。写作光是说是不行的,硬要通过练笔才能有所提高。犹如钢琴家要练琴一样,关键的是善于练,要有目的地练,有指导性地练,有定时性地练,也有随意性地练,关键是注意练的数量的同时更重要注意练的质量。

上一篇:校园作文范文 下一篇:我的大学生活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