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二)

时间:2022-10-05 11:03:42

作文升格

【升格之前】

这种习惯让我遇到麻烦

徐 颖

我刚出家门,就被妈妈叫了回来,让我检查一下带上钥匙了没有。一摸口袋,我不禁笑了,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又忘了。”妈妈满脸的不高兴,一边塞给我钥匙,一边说:“你啊你,一个女孩子,怎么就这么粗心大意,什么也不放在心上,真不知你是什么时候养成的这个坏习惯,我真担心哪一天你把自己也给忘了!”“不会的!”我一边说一边冲出了家门。

我就是这样粗心大意,什么事也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准忘。

刚走进教室,我的麻烦又来了!学习委员一下子从天而降:“徐颖,你的随笔呢?”“什么随笔?”我莫名其妙地问。“随笔就是你写的随笔!”“什么?我怎么不知道!”“老师昨天刚刚布置的,你没带,就等着挨批评吧!”唉!这学习委员外号“小辣椒”,性格泼辣,心直口快,与朋友相处,一点面子也不留,她经常当众直言不讳地指出同学的缺点。有时竟当众向老师提意见。我们班有一历史老师,讲起话来满腔土调子,上课时常常是照本宣读,一点儿也不生动。同学们都敢怒不敢言。而“小辣椒”忍不住了,竟在课上对老师说:“照本宣读,乃教学之大忌,如果这样,我们还不如自学呢!”这次遇上她真够麻烦的。中午放学,果然如她所料,我被班主任“请”到了办公室。老师生气地说:“徐颖,你的随笔交了没有?”我只得再重复那句说了无数遍的话:“我太粗心大意,没带。”老师听了,语重心长地说:“这可是坏习惯,将来你到社会上,会使你的工作受影响的。”“是的,老师,我……我下午一定把随笔交上来。”老师听了,说:“好吧,记住了!”说实话,当时我真不知道是怎么走出办公室的。

下午,我把随笔交给学习委员。刚坐到座位上,忽然听到“轰隆隆”的雷声,不一会儿大雨点落下来,雨声神秘地响着,好像在发出什么警告似的。雨声越来越大了,好像一把大刷子在地上擦着一样。这时我突然想起妈妈的嘱咐:收衣服。这下又麻烦了!

放学后,我一进门,就见妈妈在洗淋了雨水的衣服。她见我回来了,满脸的不高兴,我自知理亏,赶紧溜进了我的卧室。

唉!今天我遇到的麻烦真多:同学说,老师批,妈妈骂。看来我真得……

升格建议:

本文叙述了作者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三件事,表现了作者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让其遇到麻烦这一中心,叙事较简洁,语句通顺。但存在不少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修改:1.文中对“小辣椒”长达100多字的叙述以及还有描写雨景的那段文字,虽然生动形象,但与本文中心毫无关系,应该删去。2.本文未处理好交代与照应的关系,文末写“这时我突然想起……”,读到这里,读者就会感到很突然,因为前文对“收衣服”未作说明或暗示。3.缺少点睛之笔,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没有运用恰当的议论。如果在文中加以适当议论,对“我”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进行点睛式的揭示或评价,可使文章的主题进一步升华,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与品味出文章的主旨来。

【升格作文】

这种习惯让我遇到麻烦

徐颖

“回来,拿上你的钥匙!”刚出家门的我就被妈妈叫了回来。一摸兜,我不禁笑了,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又忘了。”妈妈满脸的不高兴,一边塞给我钥匙,一边说:“你啊你,一个女孩子,怎么就这么粗心大意,什么也不放在心上,真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养成的这个坏习惯,我真担心哪一天你把自己也给忘了!”“不会的!”我一边说,一边冲出了家门。“哎――颖颖,中午别忘了给妈妈收衣服。”“知道了――”

我这个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丢三落四,什么事也记不住,老师如果说让明天干什么事,我准忘。我也想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恐怕我很难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了。

刚走进教室,我的麻烦就来了。学习委员突然从天而降:“徐颖,你的随笔呢?”“什么随笔?”我莫名其妙地问。“就是你写的随笔!”“什么?我怎么不知道!”“老师昨天刚刚布置的,你没带,就等着挨批评吧!”唉!这学习委员外号“小辣椒”,得理不饶人,这次遇上她真够麻烦的。中午放学,果然如她所料,我被班主任“请”到了办公室。老师生气地说:“徐颖,你为什么没交随笔?”我只得再重复那句说了无数遍的话:“我太粗心大意,没带。”老师听了,语重心长地说:“这可是个坏习惯,将来到社会上,它会使你的工作受影响的。”“是的,老师,我……我下午一定把随笔交上来。”老师听了,说:“好吧,记住了!”说实话,当时我真不知道是怎么走出办公室的。

下午,我总算把随笔交了。刚坐到座位上,忽然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我脑袋一下子大了:妈妈让我收的衣服忘收了,这下又麻烦了!

放学后,我一进门,就见妈妈在洗被雨水淋湿的衣服。她见我回来了,满脸的不高兴。我自知理亏,“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赶紧溜进了自己的卧室。

唉!这个粗心大意的坏习惯使我一天内遇到这么多麻烦:同学说,老师批,妈妈骂。看来我真得把一天的大事用本子记下来,否则,还会出麻烦的。

升格点评:

升格文构思新颖独特,将典型事件有机地融合到一天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早晨出门忘带钥匙,到了学校忘记带随笔,回家后又忘了收衣服。暗示粗心大意的“我”天天如此,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文章叙事简洁明快,不蔓不枝,语言清新诙谐。尤其是结尾一段,写“我”终于认识到了粗心大意这一坏习惯的危害并且决心改掉它,有力地收束了全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文手把手

保持好奇发展兴趣

王卫

所谓好奇,就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觉得新奇而产生兴趣。一个人如果能始终保持好奇心,发展自己的兴趣,他必将会学业有成,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文章通过解释题目含义起笔,要言不烦地提出“一个人如果能始终保持好奇心,发展他的兴趣,必将会学业有成,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的中心论点。)

好奇和兴趣可以使人深入思索,专心致志。人们常说:“没有好奇,就没有专注;没有兴趣,就没有收获。”此话很有见地:学习是个运用脑力、体力的复杂的劳动过程,这就要求求学的人全身心投入。学习经验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好奇于某一事物,才能做到浑然忘我,如痴如醉;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才能在“咬定青山不放松”中获取青山的宝藏。(用道理论证,从人们的认识入手,论证了“好奇和兴趣可以使人深入思索,专心致志”。进而总结出兴趣和好奇的作用。)

其次,好奇和兴趣还可以使人以苦为乐,克难制胜。培根曾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这句话堪称至理名言。在好奇和兴趣中学习,不但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又苦又累的负担,反而会感到精力充沛――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收获和享受。从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克难制胜。(用名人名言,既展示了自己的阅读面宽,又为“好奇和兴趣还可以使人以苦为乐,克难制胜”这一论点作了支撑。)

第三,好奇和兴趣可以使人主动进取,尽志求索。“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爱因斯坦的话是他的经验之谈。如果对所学的内容好奇,感兴趣,那么,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使学习者始终保持对知识堡垒主动进攻的状态,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理解力,记忆力,发挥出大脑的内在潜力。事实表明:学习有动力,就能学有所成,习有所得。(用三个分论点,多侧面、多层次地论证自己中心论点,很有说服力。小论点结构相似,语言连贯。)

综上所述,从道理上说明了好奇和兴趣的作用,其实,因好奇和兴趣取得成功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张衡所以成为科学家,徐霞客所以成为地理学家,牛顿所以成为物理学家,爱迪生所以成为大发明家……哪一位不是得益于他们的好奇和兴趣呢?(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从而做到了首尾呼应、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总评: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先提出中心论点,再用三个分论点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以引用名人名言和讲道理的方式进行了论证。文章词汇丰富,选词造句讲究,特别是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既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又能在很好地表现文章思想内容的同时,显示出作者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力。

精评一条龙

无声的教诲

徐哲

夕阳西坠,晚霞已布满天空,整个天际一片通红。那水汪汪的田埂上――父亲扛着犁走在前面,我牵着大水牛跟在后面。父亲的步子矫健,平稳,且有节奏;我牵着水牛,哼着小调儿,欣赏着晚霞在天边编织的变幻离奇的画面;水牛边走边贪婪地啃着路边嫩绿的青草,间或发出几声释放劳累的欢快的“哞哞”声。

忽然,走在前面的父亲“哎哟”了一声,并跷起了一只脚。我一惊,忙跑过去,见父亲跷起的脚上扎着一块玻璃瓶碴儿,看上去扎得很深。我忙蹲下,把瓶碴儿慢慢拔了出来,一股殷红的血随着瓶碴儿流了出来。我愤愤地骂了一句:“这该死的瓶碴儿!”随手一扔,瓶碴儿“嗖”地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后,“吧嗒”一声掉进了水田里,水面激起几道波痕,随后便平静了。

我站起身来准备扶父亲回去,不料父亲却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一下,放下犁,转过身,走进水田里,弯下腰,伸出双手,在水田里慢慢地摸着,摸得很认真,很小心。我迷惑而担心地问:“爸,您在摸什么呀?您的伤口会发炎的。”父亲没有应答,仍在摸着。我困惑不解,站在田埂上呆呆地看着。大水牛这时也停止了吃草,望着父亲,大概也是对主人这种异常的举动感到不解吧!过了一会儿,父亲的双手慢慢从水里抽了出来,捧着一把稀泥,顿了一下,在水中洗了洗。这时,我看清了,父亲的手里捧着的是一块玻璃瓶碴儿,这不正是我刚才扔掉的那块吗?

父亲直起腰,慢慢挪着步子上了田埂。刹那间,我的脸窘得发烫。父亲脸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把瓶碴儿放入了上衣口袋,用手轻轻按了按,然后扛起了犁。太阳下山了,投向远方的影子已变得模糊不清。田埂上,仍走着父亲、我、大水牛,大水牛“嗒嗒”的蹄声敲击着我的心。

同窗视点:

王卫同学:文章写了一件平凡的小事,但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父亲的教育是无声的教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诲。

周丽新同学:徐哲同学的文章,细节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段对“我”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写出了“我”的愤恨。最后一段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无声教诲,这种细致形象的描写很值得我们借鉴。

教师评论:

孙兴湖老师:一个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习惯,被作者敏锐的心灵捕捉到了,并由此引发了一番体味和感悟。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行动的细节描写。在对父亲行动的细节描写中,作者精心选词,使描写准确、细腻、传神、发人深省。如:放、转、走、弯、伸、抽、捧、直、挪、放、按、扛等等。作者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先写“父亲”被扎,“我”为“父亲”拔出瓶碴儿后,却随手一扔。又不惜笔墨对父亲带着脚伤走进水田去摸那块瓶碴儿的情节进行了细腻的描写,“父亲”的行动是无声的教诲,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全文心理刻画非常细腻传神。

上一篇:自然(一) 下一篇:习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