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力量范文

时间:2023-12-07 22:46:43

地球的力量

地球的力量篇1

看着看着,我便睡眼朦胧,禁不住打了个盹。突然间,我被一阵凉风吹醒,感到周围阴森森的,抬头一看,一颗硕大的流星划破了天际。天空中仍旧群星闪烁,它们似乎没有因为缺少了这个玩伴而伤心。

我正准备去睡觉,却忽然觉得大地有些发颤,接着,我也头晕目眩,眼冒金星。唉,也许是困了,揉了揉眼皮,向妈妈道了声晚安,便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我想起了昨天的经过,便问妈妈有没有感觉到,她却茫然的摇了摇头,我便没有在意了。当天晚上,新闻报道说:“昨天夜里有一颗陨石降落人间,上面有一些有机分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内是否有生命提供了重要线索。”听到这一消息,我突然感到有一些不祥,觉得会有一些事情发生。没想到,我这一想法真的应验了!

第三天早上,新闻有报道了:“最近,再地球陨石坠落坑旁,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有着人的身材、相貌,能游善跑,动作十分敏捷,是一种新一代智能生物,十分凶猛,已经残害了不少牲畜。”听到了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冷战,心中有了一个意念:他们就是外星人!

这时,电台的报道断了,我感觉很惊奇,怎麽它们的出现会和电台的断开是在同一个时间?难道外星人已经侵占了电台?正当我疑惑不解,低着头冥思苦想时,一直盯着电视闪动不停的屏幕的妹妹突然尖叫起来,我急忙抬头观看,一个吓人的头像出现在我的面前——长嘴短鼻,脸上张毛,光头利爪,令人毛骨悚然。啊,就是这种生物!我赶紧关上电视,去安慰妹妹。

晚上,我躺在床上,苦苦思索着事情的危害性。外星人想侵占地球,我们能让他们得逞吗?

地球的力量篇2

论文关键词:《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2、掌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两种方法。3、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计算天体质量的公式。2、了解天体中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奥秘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根据已知条件求天体质量。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及解决天体运动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是什么?分别写出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以及周期的关系式。

2、解决匀速圆周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3、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表示?

4、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

引入新课

师:阿基米德在研究杠杆原理后说了一句振奋人心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同样给你一个天平,能否称出地球的质量呢?

生:不能。

师:地球的质量不能用天平直接称量,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称出地球的质量呢?

新课教学

一、科学真是迷人--------称量地球的质量

1、教材上提供了一种称量地球质量的方法,我们一起去看看是如何称量地球质量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1) 推导出地球质量的表达式初中物理论文,说明卡文迪许为什么能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重量”?

(2)表达式成立的依据是什么?

2、思考:利用万有引力的知识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帮忙:(同学讨论完成)

某同学根据以下条件,想要计算地球的质量。已知引力常量G,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半径为 r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为T ,你能帮助他计算出地球的质量吗?

提示:(1)月球在做什么运动?

(2)解决这类运动的思路是什么?

3、总结:求解地球质量的方法:

方法1:若不考虑地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引力。

方法2:若已知地球一卫星的轨道半径和线速度、角速度或周期其中之一,也可求得地球的质量。

练习1:

算地球的质量,除已知的一些常数(G,g)外还须知道某些数据,现给出下列各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有哪些组:

A. 已知地球半径R

B.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线速度v

C.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和周期T

D. 地球公转的周期 及运转半径

通过对上题D项的分析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从而把求解地球质量的方法推广到求解其他天体的质量。

4、知识迁移:

受到地球质量求法的启发,能否求出太阳、月亮等其他天体的质量呢?如果能求,需要哪些已知条件?如何求?

学生讨论完成上面问题。

5、小结:求解中心天体质量的方法:

方法1:表面重力加速度法:

若已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天体的半径,可利用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求得。

方法2:环绕天体法:

若已知天体一卫星的轨道半径和线速度、角速度或周期其中之一,可利用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关系求得。

提醒:

1.利用上述方法求天体质量时,只能求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求环绕天体的质量。

2.在求天体质量时,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月球绕地球的运行周期可做为已知条件用。

练习2:

A、B两颗行星,质量之比为MA/MB=p半径之比为RA/RB=q初中物理论文,则两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

A、p/qB、pq2 C、p/q2D、pq

练习3:

某一绕月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月球的半径为R,求

(1)月球的质量M为?

(2)月球的密度ρ为?

(3)若该卫星贴近月球表面飞行,则月球的密度ρ为?

二、发现未知天体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阐述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过程。

三、考题回顾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求(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若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和密度ρ

四、课堂小结:

1、如何求解天体的质量。

2、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五、作业: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2、完成练习册23、24页习题。

六、板书设计:计算天体的质量(只能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1)表面重力加速度法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2)环绕天体法

发现未知天体: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

 

地球的力量篇3

关键词:正手击球;腿部力量;腰腹力量;训练方法

1.引言

对于网球初学者来说,正手击球技术动作是网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也是运用到最多的技术。[1]但无论是业余网球初学者还是职业网球初学者在正手击球时大多时候大都是使用运用手臂的力量将球击出,而没有充分运用身体的腿部蹬地转体扭腰这一力量将球击出。正确认识和的运用腿部与腰腹力量在正手击球作用,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正确的选择。

2.正手击球的基本技术

2.1正手击球的全身基本动作。第一点准备姿势。身体面对球网站立,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或略大于肩宽,两膝放松并微微弯曲,身体重心稍向前移并落于脚前掌上,左手轻扶住拍颈部,拍面垂直于地面,拍头指向对方,做好准备接对方击打过来的球。

第二点引拍。当对手击打过来的球需要回击一个正手球时,练习者应该迅速一个分腿垫步,向右侧转肩转髋,球拍由前从右侧像后引,后引的球拍可以垂直于地面也可以平行于地面,引球拍的同时左脚向前踏一步。

第三点击球。接球时,应脚下蹬地发力,腰部用力转动身体以肩关节为轴,手腕保持固定,大臂用力带动小臂挥动,将球打在甜区位置并朝对方场区击出。

第四点随挥。当球拍接触到球后,尽可能让球拍面平行于网的时间长一些,球拍随球飞行的方向送出,球拍随惯性一直挥至左肩上方。此时,身体重心已经转移到左脚。击球动作结束后,应该恢复至准备姿势。

2.2正手击球的全身协调动作。网球正手击球中击球者的正确的身体姿势应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网球正手击球的正确发力顺序是力量由下向上传递。身体部分为首先由右脚蹬地发力传递到腿部肌肉用力在到髋关节中的肌肉发力集中到上半身的臂肩、肘、手腕,最后到击球瞬间全部集中于球拍上。身体部分顺序可以总结为是由腿―髋―上体―臂肩―肘―腕。生物力学为膝(弯曲和伸直)―转髋―转体―手臂绕肩―肘伸直-内旋―转腕。[2]

3.腿部与腰腹力量在正手击球的作用

3.1准备姿势中腿部与腰腹肌肉的作用。准备姿势:全脚掌着地,腿部放松,膝盖弯曲,腰腹部稍用力并紧张,重心在前脚掌上。这个运动环节中,腿部的膝关节姿势中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克服是离心运动为克服阻力,[2]这样做是更好的为练习者下一步的技术动作,为下一步技术动作更好的发挥,打下力量基础。

3.2引拍中腿部与腰腹肌肉的作用。引拍:首先对来球的正确位置的判断,分腿垫布时,脚前掌用力蹬地,腿部发力,腰部紧张向上跳起。引拍时,腿部与腰腹肌肉开始紧张,腿部与腰腹间的肌肉参与离心向心收缩,保持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的平衡与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挥拍发力击球。

3.3击球中腿部与腰腹肌肉的作用。击球:在此运动过程中,第一步下肢的蹬转,下肢的有力蹬转,是身体获得击球力量的

根基,下肢的蹬转及腿部的力量传递到腰腹这个上下肢的中间地带,在利用腰腹部的扭转,充分运用到这些力量并传递到击球的过程中。若击球者是开放式站位,则对于腰腹力量的要求较高,击球者应充分利用腰腹力量来击球;若击球者是关闭式站位,则对于腿部蹬地发力要求较高,练习者要充分利用腿部的蹬地发力以获取击球的力量。

3.4随挥中腿部与腰腹肌肉的作用。随挥:姿势与挥拍击球一样,在挥拍击球的基础上,保持身体的平衡性,手臂随击球的方向送出,一直挥至左肩上方。腿部与腰腹要保持用力,直到球击出。

4.加强腿部与腰腹力量的训练方法

4.1腿部力量的练习方法。在网球正手击球中,击球的发力点是从下肢开始的,所以腿部力量对网球击球相当重要。针对蹬地发力,加强腿部的力量练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部分,腿部蹬地发力练习。腿部蹬地牵拉皮筋练习,练习者用手扶住墙,上半身俯卧前倾,一只脚踝处系住皮筋的一头,另一条腿呈支撑状态,牵拉皮筋的腿蹬地收缩呈前弓步姿势,另一头由一名同学在后面踩住,这一动作主要是让练习者在击球时充分利用脚步的蹬地发力;腿部蹬杠铃练习,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训练房,练习腿部蹬杠铃,可以很好提升练习者腿脚部蹬地的爆发力。

第二部分,网球运动中腿脚部步伐的针对性练习。移动小碎步练习,规定练习距离,练习者用最快速度以小碎步到达,此练习是为提高正手击球的步法,以便准确找到击球点;交叉步加滑步练习。练习者站立着中线与一侧双打线中间,一个交叉步在一个滑步,触摸双打线,同样在向反方向做回。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提高练习者的腿部力量和增强网球运动员在练习和比赛中脚部的移动速度,以便更快的找准击球位置。

4.2腰腹部力量的练习方法。腰腹部在网球正手击球中是连接上下肢力量关键的一环,提升腰腹部的力量也是在网球正手击球中必不可少的。

第一部分,腰腹部的柔韧练习。在地板上两腿分开至最大,腿部保持不动,轻轻正压上体,前、左、右方向;可经常做双手握拍头与拍柄,提肘关节,左右做扭腰练习;两人背靠背站立,两人双手扣住,一人先将对方背起呈仰状并且注意直腿弯腰,屈膝用腰部轻轻振动数次,两人交换,已达到活动腰部的目的。

第二部分腰腹部的力量练习。悬挂腰腹举腿,练习着手臂悬挂在杠上,腰部用力,腿部并拢直向上抬起与地面平行,此方法用于增强腰腹部肌群的力量;两头起,平躺在垫子上,腰部用力并固定不动,上下肢向上,腿部并拢,并用双手去碰脚部,通过此练习方法既可以提升腰腹的力量又可以拉伸背部;仰卧收腹练习,平躺于垫子上,另一名同学站在练习者头部后面的位置,练习者双手握住那名同学的踝关节上部,借助力量向上收腹,使腿部到于地面垂直的位置。

4.3腿部与腰腹力量协调训练方法。第一部分传统的力量练习。腰腹部拖拉轮胎跑,练习者,腰部套住绳子一头,在跑道上牵拉车胎跑,在腰腹部增加负重,在腿部奔跑时又有助力的情况下,使两者都得到了练习从而提升;沙坑收腹跳,双腿并拢,腰腿部发力,用力向上跳起,腿部收于胸前,既可以增强

腰部力量又可以提升腿部的力量;跳楼梯台阶练习,找一处无人的楼梯台阶,练习者根据个

人情况选择跳几个台阶,此练习方法既可以增强腰腹部的力量又可以增强腿部的爆发力。

第二部分网球中腿部与腰腹力量的协调用力练习。腿部力量与腰部的协调运用最重要的部分是在蹬地转体击球时,所以针对这一动作的针对性练习方法有练习者做好引拍姿势,一人站在背后拉住拍头,练习者用力握住球拍用蹬腿转髋,重复多次,体会这一用力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用力。

5.结论

网球正手击球是比赛和教学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也是初学者先要掌握的一项技术,结合腰腹与腿部训练原则及方法,根据网球正手击球中肌肉的用力顺序,在体能训练要充分考虑网球运动专项特征,并强调腰腹与腿部的协调力量训练,增强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时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建才,杨玲.核心力量训练在网球正手击球技术中的理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7

地球的力量篇4

关键词: 正手 高远球 重拍训练法

正手击高远球指将飞往本方后场区的球用正手握拍击球的方式将球击到对方后场端线附近的击球技术。这种球的飞行弧线既高又远,主要战术作用是迫使对方远离中心位置退到端线附近击球,从而拉远场上的移动距离,从而使本方队员在比赛中占据主动,是中学羽毛球课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难题。北京体育大学羽毛球教练吉亚光认为,高远球是羽毛球的基础,也是核心[1]。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绝对力量虽然可以满足高远球击球的需要,但其专项力量较差导致击球效果很不理想[2]。因此,加强力量素质练习对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整体素质提高有赖于力量素质的提高[3]。文献研究发现,美国对中学生击高远球的训练方法最初是让学生前臂绑上几斤重沙袋,然后让他们空拍挥拍并取得很好的效果[5]。本研究利用网球拍代替羽毛球拍的“重拍训练法”提高中学生的专项击球力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1.研究目的

通过实验检验重拍训练法对增强中学生正手击高远球的效果。

2.实验的地点、时间、内容

2.1实验地点

学校羽毛球馆。

2.2实验时间

2015年10月20日至12月20日,授课8周,每周4次课,共64课时。

2.3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共32次课,每次课40分钟,每节课利用30分钟做实验,实验前对这42名学生进行统一标准的正手击高远球测试,要求指定一人固定在同一位置发高远球,被测试者站在双打后发球线上,每人击球10次,正手直线和正手斜线各5次,看球的落点,对羽毛球场地区域进行划分,距离羽毛球场地底线每40厘米划分一个区域,划分5个区域,球落离底线最近的区域得分最高,记5分,以此递减,离底线最远的区域得1分,球落在线上记靠近底线的区域分数。再由两名校羽毛球教师对他们的高远球质量进行技评打分,然后对这42名学生的高远球水平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21人,然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羽毛球挥拍动作练习实验,实验结束后再利用实验前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对象

以本校初二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一个羽毛球公选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共42名学生)。

4.研究的内容

4.1使用网球拍代替羽毛球挥拍动作练习对正手击高远球影响,包括对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的影响,以及对正手击高远球出拍击球的速度。

4.2使用网球拍进行羽毛球挥拍动作,研究重拍训练法对比普通羽毛球拍训练法对正手击高远球的影响,体现在正手击高远球的质量,包括落点及技评。

5.研究的意义

正手击高远球是羽毛球比赛中经常涉及的一项动作技术,是羽毛球基本技术之一;采用“重拍训练法”能快速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专项能力;加大训练者腕、肩、臂、腰部等力量训练强度,提高正手击高远球后收拍动作的难度,提高控制正手击高远球力度的水平,直接使用重拍在场上训练,消除单纯力量训练的枯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为初中生提供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6.研究方法

6.1文献资料法

以重拍法、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在羽毛球教学中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检索后的资料筛选后研读。对与之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6.2数理统计法

对教学实验前后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实验数据运用spss20.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结果。

6.3实验法

实验前进行测试分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用传统羽毛球拍利用空拍进行挥拍,每节课利用30分钟进行挥拍练习,分两次挥拍,中间休息5分钟。实验组的学生利用网球拍进行空拍训练,训练实验与对照组学生的时间一致,保证时间的统一性。对照组的学生和实验组的学生训练时间要保持一致性,训练者态度要认真,相互监督指正。

7.实验结果与分析

7.1实验前高远球成绩

对这42名学生的高远球进行测试,分别对他们每人击10个高远球的落点进行打分,以及2名羽毛球教练对他们的高远球质量给出技评打分,总分共100分,落点成绩和高远球成绩各占一半。为了检测本次实验操作的可行性,使结果具有比较的意义,实验前对这42名羽毛球公选学生进行实验测试并且合理分组,并经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正手击高远球的成绩没有差异(P>0.05),样本来源于同一总体,且是合理有效的(表1)。

7.2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正手击高远球成绩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成绩,无论是技术评定成绩还是落点成绩,实验组的学生成绩都明显高原对照组的学生,P

7.3实验成绩分析

7.3.1实验前后对照组正手击高远球成绩对比

从实验前后对照组正手击高远球的成绩可以从表1和表2中清楚地看到,长时间的羽毛球拍挥拍练习可以很好地提高正手击高远球的质量,不管技评和落点成绩都有很好的提高,说明进行空拍挥拍练习对正手击高远球这个动作结构一致性有一定的帮助。空拍练习可以很好地掌握正手击高远球动作的熟练程度,以至于在击正手高远球时快速地做动作,加快出拍的速度,掌握正手击高远球的主动性。

7.3.2实验前后实验组正手击高远球成绩对比

实验前后实验组正手击高远球的成绩可以从表1和表2中对比看出,实验前后成绩的巨大变化,说明重拍训练法对提高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的质量有很大的成效,重拍训练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肌肉力量的敏感性,加大击球的力量,消除以往学生击高远球费力的情况,在有足够力量的情况下击球就会感受到羽毛球击高远球的技巧,从而更好地提高击球的稳定性。

7.3.3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正手击高远球成绩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不管技评和落点成绩都要好于对照组成绩,充分说明重拍训练法比传统羽毛球训练方法对提高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的成绩有明显的成效。

7.3.3实验结果讨论

“重拍训练法”是一种可以达到羽毛球所需的力量及技巧的训练方法,不同于力量训练,它是一种针对一项技术的专项力量训练,可以直接与训练相结合,提高机体能力,快速掌握动作,可以提升羽毛球运动员需要的专项力量,主要来源于动作速度和力量,在力量练习时,如果结合专项动作特点好,对发展专项活动需要的力量针对性强,就能更好地发展该项所需的力量。我们采用“重拍训练法”就是尽量将动作的结构接近于专项动作的特点,收到的效果会更好,高远球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吊球和杀球,因为吊球和杀球是在高远球的基础上掌握的,吊球、杀球和高远球同样要求侧身、绕环、击最高点的特点,正手击高远球的提高对吊球和杀球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尤其对杀球的作用最明显,杀球要求快速绕环出拍的动作和肌肉的快速力量。

正手击高远球可以延伸到公体女生击高远球的质量上练习,因为女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差,身单力薄,从刚接触羽毛球到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女生的高远球从远度上来说不是很好,只能从自己的半场位置把球打到对方的场地的半场,很少有女生能从自己半场位置把球打到对方后场,更不要提从自己后场打到对方的后场,从重拍训练法角度来说,可以刺激她们的肌肉力量,从一开始就接触用网球拍的重量挥拍的话,通过一段时间练习挥拍,然后让她们感受用羽毛球拍击球的话,会感觉非常轻松,用适应网球拍的力量击球的话,是很轻松的。

8.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8.1.1“重拍训练法”可以提高羽毛球专项生学习羽毛球技术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消除单纯力量训练的枯燥。

8.1.2“重拍训练法”可以提高羽毛球专选生专项身体素质,从而提高正手击高远球的质量。

8.1.3“重拍训练法”在提高正手击高远球水平的同时,对吊球及杀球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8.1.4“重拍训练法”可以延伸到公体女生正手击高远球,采用“重拍训练法”提高她们击高远球的远度。

8.2建议

高远球是羽毛球的基础,从刚接触到羽毛球的第一天就是学习羽毛球正手挥拍的动作,可以说它是羽毛球水平的一个核心,因为高远球涉及羽毛球其他动作技术基础,包括杀球、吊球、网球小球等细腻的技术。所以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是提高羽毛球技术的起点,然而练习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科学的训练方法对提高正手击高远球具有很大的作用,只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才可以快速提高羽毛球技术水平。“重拍训练法”是练习高远球的基础对基础阶段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很快速又不复杂地快速掌握羽毛球技术,实验证明对提高基础阶段学生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有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永生.试谈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陕西工学院学报,1996.9(4):90-94.

[2]徐敏.多球训练法在羽毛球中的作用及运用[J].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5):34-38.

[3]罗亮.谈羽毛球运动中的专项力量训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8(6):63-74.

[4]王学农.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技术和教学方法[J].陨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7(5):66-67.

地球的力量篇5

关键词:网球 正手击球 错误动作 生物力学

网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它不仅是大肌肉群的运动,而且还有小肌肉群的参与,因此,在提高网球技术水平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动作。如果这些错误动作不能够及时纠正,那么将影响到学习者对完整技术的掌握,甚至导致损伤。正手击球是最常用的网球基本技术,指的是在本人握拍手同侧的地方对落地球的回击。根据击球动作的结构,一般分为准备姿势、引拍、向前挥拍、击球以及随挥五部分。本文主要运用生物力学的规律,根据人体协调链的原理对击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

1 网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

网球的生物力学原理主要包括平衡、惯性、反作用力、动量、弹性能和协调链几方面。

网球运动中身体处于动态平衡,控制好重心有利于控制平衡,在所有击球动作中头部和上体必须保持稳定;在受到某种作用前,人体一直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惯性成为人体改变这种状态的最大阻碍,在准备姿势中保持双腿分开、低重心,保持平衡的同时利用惯性规律;在起动或击球时,双腿屈膝蹬地,地面会产生反作用力,为身体提供爆发性的动力;网球绝大部分的技术都是线动量与角动量的相互结合,因此在准备动作期间,保持双肘紧贴身体,以便击球时产生更大的爆发力;人体肌肉如同弹簧一样,收缩时会积聚能量,击球前的准备阶段必须预张肌肉;击球过程中,大肌肉群的发力与小肌肉群的控制相互配合,不仅依靠手臂力量,而且必须借助全身的协调用力才能击出理想的球,有效利用身体的协调链,以获得最大的爆发力。

人体协调链是指“体节的作用就像由一个环或身体的一部分产生的力量转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条系统”(格罗佩尔,1984)。这些体节的最佳协调(时机)将允许从一个体节移至另一体节,有效地转换为全身的加速。人体协调链是最佳技巧得以有效发挥的基础,它能使人体产生最大的爆发力、增强控球能力、延缓疲劳以及预防损伤[1]。

根据人体协调链的原理,本文将从头肩、上体、髋(腰)部、腿部四个环节对正手击球时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提高网球爱好者的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2 击球时错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网球正手技术中,拍面与球接触时头肩、上体、髋(腰)部和腿部四个主要环节相互协调,构建击球的正确动作,增加回球威力。击球时的正确动作见表1,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见表2。

2.1 头肩的动作分析

2.1.1 头肩保持一条直线以控制平衡

击球时眼睛必须注视来球,下颌抬起向前,头肩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如果眼睛跟不上球,容易造成球拍打不准球。最佳的击球效果是球准确地击打在球拍的甜点上。如果眼睛能够紧盯住球的下半部分,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同时也有利于降低重心,保持平衡,保证在恰当的高度击球。

2.1.2 肩部带动手臂转动

击球之前下肢的力量传递到腰部,腰部转到正面时制动,根据人体协调链的原理,此时力量传递到上肢,肩部转动带动手臂产生鞭打,形成一定的击球速度。如果不能顺畅地利用肩部力量,容易造成击球无力。

2.2 上体的动作分析

2.2.1 借助充分蹬转

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击球时下半身先产生爆发力,然后腰、上半身、肩、手腕依次连续将所有部位产生的力量传递到球拍上。不少人认为自己力量很大,抽球时只是用力抡臂,而不能充分利用全身的力量。击球时上体必须借助下体充分蹬转的力量,动作流畅、一气呵成,充分发挥身体协调链的作用。

2.2.2 击球时手腕紧张

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刹那,拍面容易失去控制,致使回球下网,主要原因是握拍的手腕用力不当。击球时手腕处于“〈”形时有利于发力,既可以保证爆发力全部传到球体上,又使手腕不易松动。

2.2.3 击球时腋部夹紧

从生物力学角度讲,击球时球拍尽量靠近身体,可以使旋转半径减小,从而增加挥拍旋转的速度,增大爆发力,同时保持击球的稳定性。双手击球时,夹紧左侧腋部,可以充分传递爆发力。

2.2.4 稳定的击球点

击球点或高或低,离身体或近或远,击球时机或早或晚,都容易导致击球点的不固定,影响击球的稳定性,使回球质量下降。每一次击球,眼睛都应该盯紧球,用左手指向来球以测定球与身体的距离和位置,保证每次的击球效果。

2.3 髋(腰)部和腿部的动作分析

击球时膝关节必须弯曲,遇到低球时,如果屈膝过度,会导致腿部的爆发力难以发挥。此外,还应注意站位时两脚之间的距离。为了能够打出强有力的回球,可以通过高点发力击球的训练,逐渐掌握大力击球动作。

(1)站在网前,在球弹起高于球网的位置上用力击球,随挥动作在对面场地上空完成。这种练习可以保证高点击球,而且是在前方捕捉到球。

(2)站在发球线内进行大力击球练习,并逐渐退至底线。对于缓慢弹起的球,适当屈膝充分运用下肢、髋部等人体协调链的力量。

小结

网球正手技术中的击球环节,必须充分利用人体的协调链,即头肩、上体、髋(腰)、腿四部分协调有序的用力,大肌肉群收缩存储弹性势能,小肌肉群精确控制,使全身的力量顺畅地传递到球拍上,在恰当的击球点击出一记好球。

参考文献:

[1]米格尔・克雷斯波,戴维・米勒.国际网球联合会高级教练员手册[C].中国网球协会审定,2003.3.

[2]陶志祥.网球初学者进阶点拨[J].网球,2003,(6):64-65.

[3]罗贝尔特・霍希等.网球教学[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

[4]贾文伟.随视对大学生网球击球准确性的实践与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4):100-101.

[5]陈占奎.怎样打网球[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9.

[6]王家正.网球技术讲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5.10.

[7]潘晟.怎样打网球[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6.

[8]陶志祥等.学会打网球[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2.

[9]聂锐新.网球正手击球教学顺序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53-55.

[10]中国网球协会编写.中国网球协会CTA短式网球教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9.

[1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

地球的力量篇6

月心段返回轨道相对月心为双曲线轨道,但为了节省燃料,地心段轨道一般采用地心椭圆轨道。如图1所示。本文所使用的边界条件有:1)目标矢量rT。rT是从地球质心到月球影响球(SphereofInfluence)上一点的矢量,代表航天器出现在月球影响球上的位置。因此,该矢量与航天器穿过月球影响球的历元TSoI相关。2)再入点矢量ri。ri是地心到再入点的矢量。忽略地球半径在两极和赤道之间大约20km的差别及其他差异,可近似认为再入高度为一常数,本文将再入高度取为120km。3)返回轨道相对地球赤道面的倾角iR。从rT到ri的轨道有2条,θ<π或θ>π,对应图1中的轨道1和轨道2,倾角分别为iR和180°-iR。由于逆行返回轨道相对大气的速度会增大,而顺行返回轨道则相反,因此逆行返回轨道不适合工程应用。4)再入面的飞行速度倾角γi。γi(即再入角)总是为负值,一般取绝对值。设计中要求其在一个范围(即再入走廊)内,γimin<γi<γimax,其中γimin为允许的最小再入角,γimax为允许的最大再入角。5)出月球影响球方向。必须选择是降轨出月球影响球还是升轨出月球影响球,否则将有2个不同的轨道面包含目标矢量。6)飞行圈数。从目标矢量到再入矢量可以单圈到达,也可以飞行N圈(N>0)后到达。飞行圈数大于0的情况在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经常使用。在月地转移轨道中,为了尽快返回,只考虑单圈返回的情况,即取N=0。7)从月球影响球到再入的飞行时间TFR。为了尽快返回地球,脉冲转移方式下,月地转移时间一般为3~5天。如果忽略月球重力场,并将月地转移轨道近似为半长轴等于地月平均距离(385000km)的椭圆轨道,那么该轨道半个周期约为5天(~120h),该值可以看作是月地转移飞行时间上限的近似值[11]。研究结果表明,当月球离地球最近时,从月球影响球开始的最大飞行时间大约为3.5天;而当月球离地球最远时,从月球影响球开始的最大飞行时间大约为4天。抛物线飞行时间可以作为TFR的下限。可以用Barkers方程得到2个矢径(rT<ri)间抛物线轨道飞行时间的表达式,见式(1)。该方程假设rT和ri定义的点之间没有近拱点。根据经验,对月球转移轨道而言,当月球离地球最近时TFR大约为1.7天,最远时大约为2.1天。

2摄动项分析和轨道动力学模型

2.1摄动力及其量级对低轨(高度为100~300km)月球卫星来说,所受的摄动源包含下列10类,对应的摄动量级见表1[12]。对高轨地球卫星,比如GEO(GeostationaryEarthOrbit,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而言,所受的摄动力及其量级见表2。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轨道分析,只要考虑非球形引力摄动和第三体引力摄动,这2类摄动因素的影响可体现航天器轨道变化的主要特征。2.2轨道动力学方程根据摄动力及其量级分析结果和月地转移轨道的精度要求可以看出,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个具体问题,并不需要考虑所有的摄动力因素,而是可以对具体的摄动力进行取舍,采用合适的有限精度模型。下面以月球影响球为界,采用2个受摄二体问题建立月地转移轨道的轨道力学运动方程。当月球探测器运动于月球影响球中时,月球引力作为主要力源,地球引力和太阳引力作为摄动力,根据摄动力的大小,月心段轨道运动考虑的摄动因素主要为地球引力摄动和太阳引力摄动,运动方程为¨r=-μmr3r-μe(redr3ed+rer3e)-μs(rsdr3sd+rsr3s)其中μe,μm和μs分别是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常数;re,rs和r分别为地球、太阳和月球探测器在月心天球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red表示探测器到地球的矢径;rsd表示探测器到太阳的矢径;地球和太阳的星历从DE405中获取。当月球探测器出月球影响球后,地球引力成为主要力源,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为摄动力。根据摄动力的大小,地心段轨道考虑的摄动因素有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月球引力摄动和太阳引力摄动,建立如下运动方程¨r=-μer3r-μm(rmdr3md+rmr3m)-μs(rsdr3sd+rsr3s)+ae其中rm,rs和r分别为月球、太阳和卫星相对于地心的矢径;rmd表示探测器到月球的矢径;ae为地球非球形摄动加速度;月球和太阳的星历从DE405中获取。

3月地转移轨道精确设计方法

3.1微分改正法以基于双二体模型得到的出月球影响球时刻和相应的位置、速度为初值,通过迭代修正出月球影响球的速度,使从月球影响球出发积分到再入时刻的位置与指定再入点的位置偏差满足精度要求。该迭代过程中,初始参数为出月球影响球的速度矢量,终端参数为再入点的位置矢量。终端参数可以表示成初始参数的函数,记为q=f(p)其中q为终端参数,q=[qxqyqz]T为再入点的位置;p为初始参数,p=V=[vxvyvz]T为出月球影响球的速度。按线性摄动法,初始参数的小偏差Δp传播至再入时刻带来的终端参数的变化Δq可近似表示为Δq=fpΔp(2)记误差传递矩阵为K,K=fp为3×3的矩阵,也可以表示为3个偏导数矩阵的乘积K=fp=qx1x1x0x0p其中x0和x1分别为探测器的初始和终端状态,即位置和速度。利用以上关系,一个初始参数可以得到对应的唯一一个终端参数。但对转移轨道来说,根本无法找出K的解析表达式,而我们的目的主要是得到它的具体数值。因此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其基本原理就是在初始参数的每个分量上增加一个小量,计算终端参数qn。计算偏差Δpn=qn-qtarget其中qtarget为要求的目标终端参数;n为迭代次数。解式(2),得到出月球影响球速度的修正量ΔVΔp=ΔV=K-1Δq然后更新初始参数pn+1=pn+Δp重复该过程,直到ΔV为零,得到最终解。3.2精确轨道设计的计算流程本文采用了一种双向嵌套循环搜索算法,求解同时满足两端约束条件的精确月地转移轨道。以出月球影响球的时刻和位置、速度为中间变量,一方面采用前向数值积分和微分改正法搜索满足地球再入端的轨道,另一方面采用后向数值积分并进行倾角和近月距修正得到满足月球端的轨道。由于月地转移轨道与月球影响球交点的位置初值是在无摄动的情况下得到的,这样,一旦用受摄模型反向积分到近月点时,得到的近月距和倾角将不是原先设定的月球停泊轨道近月距和倾角,所以必须对中间变量进行倾角和近月距修正。一般修正2~3次就可满足容差要求。通过这种双向嵌套循环搜索算法,可以求解同时满足两端约束条件的精确轨道,并使得两段轨道在月球影响球边界处的位置和速度连续,从而获得一条完整的满足两端约束条件的月地转移精确轨道。月地转移轨道精确设计的计算流程如图2所示。

4设计算例

4.1约束条件和参数设置选取2017年1月26日出月球影响球作为返回窗口,下面给出该窗口下月地转移轨道精确设计的一个算例。表3为该算例对应的约束条件设置。根据表3给出的约束条件,以快速轨道设计结果作为计算初值,采用精确轨道动力学模型和数值积分法,通过3.2节的设计流程,最后可以得到4条满足两端约束条件的月地转移轨道,分别为:降轨出月球影响球顺行轨道、降轨出月球影响球逆行轨道、升轨出月球影响球顺行轨道和升轨出月球影响球逆行轨道。由于逆行轨道返回所需的速度增量远大于顺行轨道,速度增量差可以达到113m/s,因此在工程实际中不考虑逆行返回。4.2设计结果顺行的月地转移轨道入轨所需的速度增量小,适合工程使用,这里仅给出其中一条升轨出月球影响球的顺行精确轨道的最后计算结果,见表4。在STK中采用同样的模型对该轨道进行仿真,结果见图3~图6。图3给出了从100m高的环月停泊轨道经一次制动进入月地转移轨道的惯性轨迹,图4为该轨道在3D下的全景,图5和图6分别给出了地面和月面上的星下点轨迹。可以看出,STK的仿真结果与本文程序计算结果完全一致。5结束语本文以我国后续月球探测任务的实际工程需求为背景,以基于Lambert算法的快速轨道设计结果为初值,开展了精确轨道设计研究。通过对整个返回飞行阶段的摄动项和量级分析,建立了适合于月地转移轨道精确设计的轨道动力学方程。精确轨道设计以出月球影响球的时刻和位置、速度为中间变量,将轨道分为地心段和月心段分别进行计算。采用微分改正法和前向、后向数值积分的双向嵌套循环搜索算法,求解同时满足两端约束条件的精确轨道。通过这种双向嵌套循环搜索算法,获得分别满足月球端约束条件的月心段轨道和满足再入端约束条件的地心段轨道,并使得两段轨道在月球影响球边界处的位置和速度连续,从而获得一条完整的满足两端约束条件的月地转移精确轨道。最后以2017年1月26日出月球影响球作为返回窗口,给出了具体的设计算例,并将程序计算结果在STK中进行了仿真验证,进一步证明了其正确性。

地球的力量篇7

推铅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其原因不仅仅因为推铅球属于典型的力量性项目,也是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特别是发展爆发力的重要作用,对发展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性、灵活性也有较明显的效果。根据我国目前一些学校体育场地的状况,大多数学校不具备开展掷标枪、铁饼、链球等项目的教学条件,再加上不安全因素较多,目前不宜在教学中安排。推铅球成了学校投掷教学的典型项目,包括原地侧向推铅球、侧向滑步推铅球、背向滑步推铅球、旋转式推铅球。其具体的动作要领是单手持球置于肩上锁骨窝处,站立在投掷圈内,经过原地、滑步或旋转等方式,用全身力量和最快的出手速度及适宜的出手角度把铅球推出,获得最大远度,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动作复杂、运动时间短、力量大的运动项目。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发现,影响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因素是滑步和最后用力,下面以“右手推铅球”为例对侧向滑步推铅球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作具体分析。

1.握球。一定要稳。便于对器械的控制和有良好的肌肉感觉。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指扶在球的两侧,掌心空出,手腕放松。

2.持球。有利于滑步和做投掷动作,有利于力量的发挥。握好球后置于锁骨窝处,紧贴颈部,掌心向前,肘部抬起稍外展,低于肩,上臂与身体的夹角成45度。

3.预备姿势。持球后,高姿站立,侧对投掷方向,全身自然放松,右腿弯曲,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以前脚掌着地,两脚相距稍宽于肩,左臂微屈于头前上方,上体向右倾斜,眼看右斜下方。

4.预摆与滑步。应使铅球和投掷者成为一体,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逐渐加速,控制好节奏和姿势。从侧向预备姿势开始,左腿向投掷方向做一至二次预摆,当最后一次预摆左腿回摆的同时,右腿弯曲,降身体重心,右腿用力蹬地,用摆腿蹬地的力量带动髋部向前移动。在右腿充分蹬直后迅速将小腿前脚掌沿地面滑至圆圈中心附近,同时左腿积极迅速地以前脚掌内侧着地,完成滑步动作。

5.最后用力。从右髋部发力。然后扩大到下肢和上体,当滑步结束后,左脚积极落地的一刹那开始最后用力。用力的顺序是右腿迅速蹬地,脚跟提起,右膝向内转,右髋边转边向前送,上体逐渐抬起向推球方向转动,当身体左侧移至与地面垂直的一刹那,左肩周定,右腿迅速蹬直,以身体左侧形成支撑轴。上体和头部向推铅球方向转动,右肩向前送出,挺胸抬头,以胸带肩,右臂积极做推球动作,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将球从右肩上方沿40度左右的角度推拨出去。最后用力可归纳为蹬、转、撑、送、挺、推、拨7个字。

6.投掷球。投掷铅球是斜抛运动,根据力学原理,斜抛物体的飞进距离等于初速度的平方乘正弦二倍角,除以重力加速度。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决定了铅球飞进的距离。出手的初速度越大,铅球飞进的距离就越远。力是加速度的原因,作用于铅球的力越大,铅球获得的初速度也就越大,但决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有力量,就能把铅球投掷得远。必须使力作用于铅球的路程长,作用的时间短,铅球出手的初速度才能更大,投掷距离才能更远。

地球的力量篇8

为提高高原地区乒乓球训练质量和运动技术水平,本文对高原地区高密度对乒乓球训练的影响进行了初探,并与平原地区的乒乓球训练进行比较,研究出一些解决的办法,现分析如下:

我国是乒乓球大国,乒乓球运动十分普及,现各国也十分重视乒乓球的质量与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由于高原地区气候的特殊性,乒乓球在高原地区的训练与平原地区的训练是就有区别。

在高原地区进行乒乓球训练,由于空气密度小,球体受到的阻力小,故球的飞行速度明显快于平原,这对乒乓球训练影响极大,再加上有的高远地区较为潮湿,球台的反弹力受到影响,球着台后显得快、低、飘。这就加大了运动员处理球的难度和缩短了处理来球所必须的时间。如果不加强对高原空气密度与乒乓球运动这种特殊联系的研究,在高原进行乒乓球训练和比赛就很难达到现代高水平要求。

1 高原空气密度给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带来人体动作的影响

由于高原空气密度小,导致球的飞行速度明显加快,从而给运动员的动力定型带来两点变化:一是击球前所必须的准备时间缩短,使正常的摆臂幅度受到限制。要适应这一情况,必须减小手臂和身体部分的摆幅,才能提前完成准备动作,保证良好的身前击球的位置。二是在用相同力量击球,球的初速不变的情况下,高原球速在空中飞行时大于平原球速。这样假设某一力量在平原能够击到对方台底边上的球,而在高原必定飞出界外。所以要保证命中率,就要相应的减轻击球力量,以缩短打出距离。由于摆臂幅度受到限制,肌纤维初长度不能得到保证,力量就会减小,这就是“高原小动作定型”的基本原理。在同一条件下,要减轻击球力量,才能防止球出界。所以击球时要减慢挥臂速度,就必须控制肌纤维的收缩速度,但这恰成了要加强爆发力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称他为“高原轻力量定型”。高原地区的运动员挥臂幅度普遍偏小,显得拘挛,力量较轻,球质也差,击球动作也不如平原地区运动员干净利落、舒展,这正是高原运动员的致命弱点。

当“高原小动作、轻力量定型”牢固的形成后,再到平原比赛时,无论你的手臂和身体各部位爆发力如何好,扣球也难发出大的力量来。必然造成两大地区运动员水平的差距。

2 高远球速给乒乓球运动员人体移动带来的影响

由于同一力量的上旋在高原的球速大于平原,这就给人体的反应和位移带来了新的困难。比如,从球台中线向对方球台两大角发出两个球,这两个球的动行路线犹如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当顶角相同两腰加长时,它们所夹的底边也加长了,而这条边正好是运动员往返的路线,它的加长使运动员奔跑的距离以及跑动的范围加大。假设球在运行过程中还带有侧旋,那么球运行的角速度还会加大,这样对运动员的步法要求当然大大超过平原。这种情况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些在平原地区可以实现的大范围奔跑的练习内容在高原却难以实现了。如在平原训练时,可以把两张球台拼在一起打多球,让运动员练范围奔跑步法,可在高原却很难实现,必须缩小范围和降低质量,因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由于高远地区客观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运动员身体与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如何才能提高高远地区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技术水平,本人认为可采取几种方法:

1)运用退位解决法

首先必须测出各高原比平原球速快的比例,才可把高原的基本站位从这个比例上向后退位,以赢得击球前的准备时间,保证挥臂的幅度和发力及移位的速度。

在贵阳,海拔1060米,若采用云南在密闭气压仓里实验所得到的数据,用某一特定力量攻球,其打出距离比北京长20公分,那么我们攻球时就可以把站位向后退出20公分,即可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值得注意,20公分这个参数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而是实验时所固定的、用机器发出的某特定力量击球时所获得的数据。这一特定力量与人体的发力关系怎样呢?经过我们反复实践和体会,如在北京反复用三种力量击球其动作幅度也大体与平原运动员相等。一是以轻力量击球;二是中等力量击球;三是70-80%的力量击球。经过一年半的强化练习,这三种动力定型已经牢固,力量和命中率都有了高度的保证。这时立即乘火车返回贵阳,每天都用这三种力量进行体会,所得结论是:这一特定力量的参数正好与成年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中等力量的情况相差无几,证明这一数据在乒乓球训练中的运用价值是很高的。当球体受到加大70-80%的扣杀力量时,球飞出球台面30-40%公分,命中率无法保证。当由正常位退出30-40公分后,这一力量攻球命中率明显提高,所以根据来球的轻重和自己发力的大小去决定退位的多少。

2)加强球的旋转成份

采取了退位解决法后,球质和命中率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球频频飞出界外,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我们仔细的观察,发现有如下原因:(1)当力量加大后,对方回击的反作用力也随之增加,至使回击出界;(2)由近台退至时,只是保证了在近台的正常挥臂发力,而运动员则常常发力的条件反射,使打出距离又加长了;(3)有许多球并非存在要退位发力的问题,如下旋球、力量轻和动行速度慢的上旋球、高吊弧圈球等。这类球前进力小、运行慢,运动员完全可以在正常位充分挥臂,但发力大却受球速影响,球易出界,这时要解决的是既要缩短打出距离而又不影响发力的问题。所以要加强球的旋转成份,才能有效的保证球的良好运行弧线,控制缩短球的打出距离,采取这一措施,将使高原运动员利用旋转方面超过平原运动员,这一点尤其有利于反胶球拍的运动员。

3)加快完成动作的速度

在高原,由于下旋球的前进力小,故它在飞行速度上产生的变化非常细微。而上旋球却与平原差距较大。这样运动中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跑位差,即打下旋球时与平原站位相等,一变上旋,便要立即退到平原攻上旋球的位置之后的高原击球位置上去。如此大幅度的位置调节在快速的乒乓球运动中常常是力所难及的;另外,对方突然来球的力量不定,也难以判断出应退出的准确距离。这时如果还要保证平原所要求的那种击球力量和动作幅度,势必在挥臂速度上要超过平原运动员。即在时间相应短的情况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平原比赛所需要的动作和发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加快身体各方面的反应(包括超前反应),以及加强加速动作完成的身体各部位的协作能力,方可实现这种高摆速的完成动作的设想。这一方法的采用,既可弥补大幅度位置上下不接的缺陷,又可保证技术质量。从大脑皮质兴奋性看,兴奋的时间虽然缩短了,但兴奋的强度则大大提高了。如果形成这种高速度完成正常动作幅度的发力和动力定型,那么在平原比赛中,高原运动员将显示出比平原运动员更好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

采用高原训练法后,从理论上预测,将使高原球速对乒乓球训练的影响,从不利甚多变有利甚多。如高原空气密度小,将使有机体对氧的利用率高于平原,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球速快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将有利于加强运动员的爆发力,加快摆速,加强旋转,加强机体的各种快速反应和协作能力,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运动技能;加大跑动速度和范围,促使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各项指标超过平原运动员。这样既解决了高原训练的某些难题,也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本地训练中进展缓慢的难点,打开了理想的大门。

【参考文献】

[1]体育院系通用教材:乒乓球[M].1992.

上一篇:黄河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送别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