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时间:2023-11-04 03:05:28

地球一小时时间

地球一小时时间篇1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展开,一下子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随后,该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

2 地球一小时发展历程 2007年

关爱地球一小时2011官方视频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30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很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

随后,“地球一小时”从这个规模有限的开端,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全球。仅仅一年之后,“地球一小时”就已经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

2008年

2008年3月29日,有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并证明了个人的行动凝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8年3月29日晚上8时,新西兰第三大城市杨维旭和南太平洋岛国斐济首都苏瓦“陷入黑暗”,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时间”环保活动由此开始在全球接力举行。这项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让所有的人明白地球只有一个,如果让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地球将会毁灭。当地餐馆、酒吧点上蜡烛,举行烛光晚餐,商店也关闭了霓虹灯。数千个家庭也响应号召,当晚在家中使用蜡烛照明。

当晚,岛国斐济苏瓦陷入黑暗,两名身着当地传统服装的“武士”点燃了火炬,并将火炬传递到苏瓦港。划艇爱好者接过火炬,在海里燃起了100只蜡烛,这象征着斐济所辖的100多个岛屿都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随后,“地球时间”活动传递到澳大利亚。悉尼当晚8时只可见零星灯光。悉尼歌剧院熄灭了照着巨大贝壳状建筑的灯火,海港大桥也关闭灯光。当地活动组织者说,商业区350幢商业建筑中的250幢完全关闭灯光。

伴随着地球的转动,“地球时间”活动持续西行,陆续进入马尼拉、布加勒斯特、华沙、约翰内斯堡、日内瓦……中国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的一些企业和机构也加入到活动中来。

地球一小时时间篇2

关键词:福州市中学;小场地足球;现状

足球运动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之一,人们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本文对福州四中、闽侯三中、福州方舟学校、金山三中等10所中学的小场地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做详细调

查,向学生发放问卷,访问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找出发展中的利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目的在于推广小场地足球运动在中学的开展并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该项运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小场地足球运动

2.调查对象

福州四中、闽侯三中、福州方舟学校、、金山三中、福州十九中、杨桥中学、延安中学、鼓山中学、城东中学、福州外国语学校10所中学的小场地足球运动开展现状。

3.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访问调查法

文献资料法

数理统计法

逻辑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1.福州市小场地足球运动开展的现状

目前福州市中学以7人制、5人制比赛为主,与11人制相比,它们的比赛场地小、比赛时间短,具有攻守转换快;队员接触球次数多等特点,利于培养快速、灵活完成动作的能力和随即应变能力。

(1)10所中学场地情况

七人制足球场地长为60~70 m,宽为40~50 m。五人制足球场地长为25~42 m,宽为15~25 m。三人制足球比赛场地长为24~28 m,宽为14~16 m。

10所中学场地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10所中学的场地情况不够理想,制约了小场地足球在学校的发展。场地情况能很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发展程度,有完善的场地才能进行有规模的比赛。

(2)中学生学习小场地足球的途径

据调查显示,中学生学习小场地足球的途径主要在于体育课,

可见,学校的体育课仍然是开展小场地足球运动的第一课堂,这也告诉我们抓好小场地足球课堂教学和训练将有助于小场地足球运动的普及。

(3)中学生掌握小场地足球技术的情况

小场地足球运动的技术主要有传球、接球、抢断、突破和防守,其中传、接球技术是掌握人数最多的基本技术,据调查得知,有80%的学生都能掌握这两项技术,但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却不高。因此,小场地足球传、接球技术的学习必须以实战的情境为背景。对调查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走访中得知,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以及学生对小场地足球喜爱程度的不同,发现对小场地足球技术的掌握总体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相对篮球、乒乓球而言,中学生对小场地足球运动的热情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对其技术动作掌握不够全面,小场地足球运动在福州中学校园中尚未普及。因此,小场地足球运动已经到了应该加大力度开展和普及的境地了。

2.影响福州市中学小型小场地运动开展的因素分析

(1)小型小场地运动项目本身因素

小型小场地比赛中接触球的机会多,攻守转换节奏快,常处于拼抢状态,对参与者的体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技术动作重点和难点常常掌握不好,容易引发受伤。

(2)场地、器材、时间等因素

据调查显示目前福州市中学足球场地较少,一个中学一个足球场地满足不了足球爱好者的需求,一些学校用篮球场或跑道作为训练场地,基本上都能得到保障。器材上训练球基本都由学校统一购买,比赛服、球鞋学生自备,少数学生自己也有购买足球,所以器材方面还是比较充足。训练时间上:除了体育课少部分时间用来足球教学外,学生更多的是在课余时间自发地参与小型小场地运动。由此可见,许多学校的训练时间都偏短,而且训练次数太少。

除上述因素之外,还有小型小场地教学没能全面展开;有关领导对小型小场地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小型小场地运动开展的社会因素;中学小型小场地比赛情况等影响福州市中学小型小场地运动开展的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1.小型小场地是足球运动的缩影

小场地足球运动观赏性强,有其易行性和普适性,在中学开展这项活动,对学校足球教学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进行全民健身活动,促进足球运动在中学的普及与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2.福州市中学小型小场地运动的开展不甚理想

学生对小型小场地的兴趣和喜爱程度远不如篮球和乒乓球,可见推广程度还不够深。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求知精神。

3.场地、器材、时间基本能够得到保障,最好能建立正式的比赛场地,加强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凡,刘荣.开展高校足球运动的新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270-272.

[2]何志林.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62-368.

地球一小时时间篇3

A. 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B. 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下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C. 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D. 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2. 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υ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若忽略其它力的影响,设物体只受该星球引力作用,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该星球的直径为[d],万有引力恒量为[G],则可推算出这个星球的质量为( )

A. [υ20d24Gh] B. [υ20d28Gh] C. [υ20d22Gh] D. [υ20d2Gh]

3. 为了对火星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探测,我国预计于2011年10月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 假设探测器在离火星表面高度分别为[h1]和[h2]的圆轨道上运动时,周期分别为[T1]和[T2]. 火星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忽略火星的自转影响,万有引力常量为[G]. 仅利用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 )

A. 火星的密度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 火星的质量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

C. 火星的半径和“萤火一号”的质量

D.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

4. 设太阳质量为[M],某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为[T],轨道可视为[r]的圆.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描述该行星运动的上述物理量满足( )

A. [GM=4π2r3T2] B. [GM=4π2r2T2]

C. [GM=4π2r2T3] D. [GM=4πr3T2]

5. 已知两个物体间的某种力[F]与物体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即[F=k1r2]([k]为与[r]无关的常数). 现要设计实验验证该关系,实验后利用得到的数据作图,利用图象研究[F]与[r]的关系. 图中给出了四种坐标系,作图时应选用的最佳坐标系是( )

A B C D

6.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由5颗地球同步卫星和20颗非同步卫星组成. 如图1,已知两颗同步轨道卫星[A、B]分别定点于赤道上东经80°和140°的上空,轨道半径为[r]. 则关于[A、B]两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卫星内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B. 两卫星运行的线速度相同

C. 这两颗卫星的信号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

D. 两卫星的间距是固定的,大小为[r]

7. 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个飞行器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时,这飞行器距月球球心的距离与月球球心距地球球心之间的距离之比( )

A. 1∶9 B. 9∶1 C. 1∶10 D. 10∶l

8. 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1]和[r2],若它们只受太阳万有引力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A. 1 B. [m2r1m1r2] C. [m1r2m2r1] D. [r22r21]

9. 如图2,三颗质量均为[m]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GMm(r-R)2]

B. 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GMmr2]

C. 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Gm23r2]

D. 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3GMmr2]

10. 如图3,[a]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t=0]时刻在[a]的正上空有[b、c、d]三颗 轨道均位于赤道平面的地球卫星,这些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转动)相同,其中[c]是地球同步卫星. 设卫星[b]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则在[t=T4]时刻这些卫星相对[a]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 )

11. 不久前欧洲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命名为“格利斯581c”. 该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5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 设想在该行星表面附近绕行星沿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的动能为[Ek1],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的相同质量的人造卫星的动能为[Ek2],则[Ek1Ek2]为( )

A. 0.13 B. 0.3 C. 3.33 D. 7.5

12. 2009年2月11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l”军用通信卫星在太空相撞,相撞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高空处,相撞后有上万块太空碎片围绕地球运转.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颗相撞卫星,相撞前一定在同高度同方向轨道运行

B. 两颗相撞卫星,相撞前一定在同高度不同方向轨道运行

C. 相撞后沿同一水平面运动的碎片,因碰撞而速度增加的碎片会下移,速度减小会上移

D. 相撞后沿同一水平面运动的碎片,因碰撞而速度减小的碎片会下移,速度增加会上移

13. 宇宙飞船以周期为[T]绕地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如图4.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处置周期为[T0],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宇航员在[A]点测出的张角为[α],则( )

A. 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2πRTsinα2]

B. 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TT0]

C. 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αT02π]

D. 飞船周期为[T=2πRsinα2RGMsinα2]

14. 假设有一载人宇宙飞船在距地面高度为4200km的赤道上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为36000km,宇宙飞船和一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同向运动,每当两者相距最近时. 宇宙飞船就向同步卫星发射信号,然后再由同步卫星将信号发送到地面接收站,某时刻两者相距最远,从此刻开始,在一昼夜的时间内,接收站共接收到信号的次数为( )

A. 4次 B. 6次 C. 7次 D. 8次

15. 如图5,[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 [b、c]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C. [c]加速可以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b]减速可以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

D. [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16. 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 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A. [n3k2T] B. [n3kT]

C. [n2kT] D. [nkT]

17. 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 )

A. [4π2r2(r-r1)GT2] B. [4π2r31GT2]

C. [4π2r3GT2] D. [4π2r2r1GT2]

18. 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的自转,所受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υ1],角速度为[ω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υ2],角速度为[ω2];地球的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υ3],角速度为[ω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第一宇宙速度为[υ],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则( )

A. [F1]=[F2]>[F3] B. [a1]=[a2][=g>a3]

C. [υ1]=[υ2]=[υ]>[υ3] D. [ω1]=[ω3]

19. 2005年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时52分,美国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 如图6,假设“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为5.74年,则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不变

B. 该彗星近日点处线速度小于远日点处线速度

C. 该彗星近日点处加速度大小大于远日点处加速度大小

D. 该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

20. 2008年9月25日21时9分,“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点火起飞,583s后,飞船与火箭分离,准确入轨,进入椭圆轨道,飞船飞行到第5圈实施变轨,进入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 飞船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 已知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求地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

21.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为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已知“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轨道近似圆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飞行周期为[T],月球的半径为[R],求:

(1)月球的质量[M];

(2)如果在月球表面做平抛运动实验,物体抛出时离地面高度为[h]([h]远小于[R]),水平位移为[L],则物体抛出时初速度是多少.

22. 宇航员在月球表面附近自[h]高处以初速度[υ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出小球的水平射程为[L],已知月球半径为[R],若在月球上发射一颗卫星,使它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月球的质量;

(2)该卫星的周期.

23. 一探月航天器在接近月球表面的轨道上绕月飞行,其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月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 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

(1)求航天器运行线速度的大小[υ];

(2)求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3)若在月球表面附近,让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求小物体下落高度为[h]时的动能[Ek].

24. 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它在半径为[r2]的预定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此先将卫星发射到半径为[r1]的近地暂行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7,在[A]点,使卫星速度增加 ,从而使卫星进入一个椭圆的转移轨道上,当卫星到达转移轨道的远地点[B]时,再次改变卫星速度,使它进入预定轨道运行,试求卫星从[A]点到[B]点所需的时间.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地球的半径为[R].

25. 若航天员登上某一星球并在该星球表面上做了如图8的力学实验:让质量为[m]=1.0kg的小滑块以[υ0]=1m/s的初速度从倾角为53°的斜面[AB]的顶点[A]滑下,到达[B]点后恰好能沿倾角为37°的斜面到达[C]点. 不计滑过[B]点时的机械能损失,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测得[A、C]两点离[B]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1]=1.2m,[h2]=0.5m. 已知sin37°=0.6,cos37°=0.8,不计该星球的自转以及其他星球对它的作用.

(1)若测得该星球的半径为[R=6×106]m,宇航员要在该星球上发射一颗探测器绕其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探测器运行的最大速度为多大?

地球一小时时间篇4

关键词:足球教学; 训练; 准备活动; 有球练习

1.结合技术的有球练习方法

1.1 踢墙“壁球游戏”

目的:训练球感。人数:4~6人(2队,每队2~3人)。

场地:在足球墙上画一条高1.5m的横线,墙前是宽3m的。外是5m长的场地。

方法:每个队都要把球踢在横线以上的墙上。球弹回经过时,在对方踢球前,球应当碰地面一次。每失误一次给对方记1分。

游戏规则:游戏以场内发球开始。每次失误后,发球权交给对方。以下情况是失误:①球触及地面;②球没有踢在横线以上的墙上;③球触及地面超过1次;④一个队员连续2次踢球。

变化方案:发球时踢球的方法要固定下来。提示:和场地的大小应当与运动员的水平相适应,新手可以在取消的场地上游戏。

1.2 脚内侧踢球练习目的:训练脚内侧踢球。

人数:2人、4人或8人。场地:足球场地的中圈,在里面插上若干小旗,小旗插的顺序可以随便安排。

方法:两个互相对立的两个队员绕中圈跑着踢球,都力争使自己踢的球以顺利穿过小旗形成的“街道”。每成功1次球得1分。

游戏规则:不准越过圆圈传球。队员每传一次球后,都要继续跑动,以变换自己的位置。不准沿圆圈的边缘传球,球最少要绕过两个小旗。

变化方案:①小旗的数量可多可少;②可以改变中圈的直径;③小旗的顺序要不断重新安排。提示:本游戏适合于所有年龄组和各种训练水平的球队。

1.3 运球练习(圆圈接力赛)

目的:训练运球。

人数:2个队,人数不限。场地:带中线的中圈。

方法:一个队的每个队员都应围绕圈运一圈球。一个队员运完一圈后把球传给下一个队员。当本队所有队员都绕一圈后,即获得1分。

游戏规则:听到信号后,两队分别在圆圈与中线相交的互相对立的两点开始运球,并回到出发点再传球给下一个同伴。队员犯规时要再一次运球。

变化方案:①改变运球方式;②每个队员一个球,所有队员同时运球;③运球连续绕几圈。提示:该游戏应当与游戏者的能力相适应。

2.结合战术的有球练习方法

2.1.培养观察力练习

目的:训练队员的视野。

人数:10~14人分2队,每队5~7人。

场地:没有球门的半个足球场。

条件:为赢分,一方球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控制2个球。在失掉球时,应设法夺回。

规则:一方球队掌握2个球并开始踢球,如果该球队能掌握2min,则得1分。在球被对方抢到一个后,则将球全部交给抢到球的一方,游戏从头开始。掌握球的一方如果球出界或犯规时也做同样处理。

变化:①掌握球的时间应适合队员的运动能力(一般为1~5min);②按游戏时运动员违例的次数判定胜负,违例时由对方获得2个球;③如果两队队员人数较多时应使用全场,并配有2名裁判。

2.2.短传配合射门练习

目的:训练进攻方式。

人数:6人,分2个队,每队3人。

场地:两个罚球区大小的场地。

条件:一方球队为了攻入球进攻,另一方球队防守并设法抢到球。

规则:双方的防守队员都不能越过中线。他们在游戏中的进攻方式是从自己的半场向对方的球门射门,只有进攻队员有权在对方的半场活动。这样就在每人半场处形成了3对3阵势。违例时,则从线罚任意球。游戏进行时没有越位,允许进攻队员经过中线把球回传给防守队员而赢球。

变化:①可以允许双方一名防守球员越过中线。②可以用增宽罚球区到20m的办法改变场地。

2.3.选位射门练习

目标:训练以射门为目标的跑位。

人数:10人(5对5)。

场地:接着罚球区再标出一块与罚球区同样大小的场地,并建立辅助球门。

条件:两个队在各自的场地上传球或带球,设法在对方场区上寻找可以通过该处射门的位置空隙,并立即射门。

规则:游戏由一方球队开始,如果该队射入门,则允许该队控制球并继续游戏。

变化:规定触球若干次数门。

提示:球门的宽度应适合于各队员的技术水平。

3.结合身体素质训练的有球练习

3.1.速度练习

目的:训练速度。

场地:半个足球场(球门线的延长线和罚球区线相交点应准确划出,因为该处是起跑点)。

条件:每个球员都力争控制住球,带过自己的对手并攻球入门。

规则:1号球员站在球门里,另外2名球员分别站在他的左边和右边的起跑点上。1号球员往中线中间踢球,2个对手快速跑向球,谁第一个触及球,谁就获得1分。如果带球越过自己的对手并攻球入门,罚被过球员,每进一球后,游戏从头开始,但球员间要交换位置。

变化:①规定各种不同的起跑位置。②如果彼此间的速度差别较大时,采用适当的方式“让跑”。

提示:要使发展速度耐力成为可能,同样应当安插一些短暂休息。

3.2.反应、灵敏练习(掷准)

目的:训练掷界外球。

人数:12~18人(3个队,每队4~6人)。

场地:30×20m,3个场地,中间的一个场较大。

方法:一个队占一个场地,外面场地的队员力争掷球触及中间场地的队员。掷出的球符合规则要求,触到对方队员身上才有效。

游戏规则:允许队内传二次球。外边两场地的队员有掷球权。中间场地的队员不能用手抓球,而只能躲避对方掷来的球,作为防守。掷5次以后,中间场地的队同其他两个队中的一个队换位置。每次掷球触中中间队员以后,球重新交给外边场地的队员再开始游戏。

变化方案:同时用几个球游戏。

提示:为了训练远距离掷球,可增加场地的纵长。

3.3.反应速度练习

目的:训练速度。

人数:10人,分2个队,每队4名球员。另设2名守门员。

场地:足球场,画出中圈。

条件:编成4组对手。所有球员都在圆圈内各自带球跑动。被点名的1名球员快速带球跑向球门,以便攻入球,同组的另一名球员紧盯着他跑并设法防守球门。

规则:被点名的球员进攻哪座球门都可以。如果该球员把球输给自己同组的对手,他则重新在中圈游戏。只允许被点名的球员离开中圈。球员违犯游戏规则时,罚“让跑”3m。

变化:①如果球员抢到球,该球员可以继续带球直至射门。②各个组可以独立游戏,不点名地轮流进行。

地球一小时时间篇5

第一种叫“捕获学说”,就是说月球原本是太空中一个星体,经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抓住了,成为其卫星。另一种是“同源说”,在太阳系的演化过程中,宇宙像一团云雾一样,慢慢凝聚变成一个地球,边上演变出了一个月亮跟着转。第三种叫“爆炸学说”,也叫“分裂说”,是说地球突然间炸开了,一部分推出去变成了月亮。

但目前这三种假说都被证明是不太可能成立的。比如“地球捕获说”,直径相当于地球27%的月亮要轻易被地球的轨道吸进去,这在天文物理学家看来,是极不可能的现象,况且对月球进入行星轨道的角度要求非常准确,差一点都不行,一不小心就更容易被太阳系的其他大星捕获。即使是月亮碰巧以如此准确的角度进入地球圈,能绕上地球的也应该是个椭圆轨道,而不是现在月亮的正圆轨道。

另外两种学说,“同源说”或“分裂说”,从物质结构来讲,必须月亮与地球的成分和结构应该是差不多的。但美国阿波罗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很多样品,对于月岩的年龄研究表明,在形成年代上月球略早于地球。月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46亿年前(有的岩石寿命达70亿年),而我们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岩石的形成时间不过是39亿年。并有6种元素是地球上所没有的,这是“同源说”或“分裂说”无法解释的。

既然自然界产生月球的三种假说都不能成立,那月亮到底是哪来的呢?前苏联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瓦西里和晓巴科夫曾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撰文指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宇航站。而对于这个所谓的‘外星人’,它既可能是曾经在地球生存的远古人类,也有可能是存在于宇宙其他星球的星际居民。”

1、首先是月亮的大小

科学家发现,月球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天体,它比自然天体的卫星大得多。太阳系若干行星拥有卫星,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月球却有一个“不自然”的大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卫星,它的体积和母亲行星相比实在是太大了。在于已知的天文学知识中,没有哪个卫星如同月亮这么相对比例大得出奇,也没有哪个卫星的轨道是圆的,除非人造卫星。

2、其次是月亮太过巧合的精密设计

月亮的很多数据都精确的“巧合”着很多精密设计: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地球与月球的395倍,而太阳的直径也“正好”是月球的395倍,致使地球上人看到的月亮和太阳一样大,因而有月全食。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正好”和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刚好有一个倾斜角度,在夜晚时能把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照亮地球人的夜空。

再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径3,467公里,为地球直径的27%,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两个卫星,大的一个直径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00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5%,但是月球却达到27%,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自然天体。

月亮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1/395,而月亮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是1/395。这两个相同的比例造成在地球表面上看月亮的大小和太阳的大小是一模一样的。这种现象在天文学来讲,是非常“不自然”的,至少对于太阳系其他的行星,是绝对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现象的。

3、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人们一提到月亮,就自然想到月亮上面吴刚伐桂、白兔捣药的画面,它永远就是那个样子,因为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时候,它总是永远同一面对着地球。这一点本身就非常不可思议,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同步卫星都要经过非常精确的计算,而没人知道月亮绕着地球转多久了,如果有一点点的差别,它就不可能永远是同一面对着地球。

月球却似乎永远忠实地以同一面对着地球,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后人类才一窥其背面的容颜。月球为何永远以同一面向着地球?这是因为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另一方面也在绕着地球公转。其反常轴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远远快于大小、距离与其类似的行星所应有的速度,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

以前天文学家猜测月球背面应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陨坑和熔岩海,但太空船发回的照片却大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坑坑洼洼,相当的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小陨坑和山脉,只有很少的熔岩海。月亮两面的差异,科学家无法想出解答。照理论言,月球是太空中的自然星体,在长时间内,不管哪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陨石撞击的机会应该相同,怎会有正反之分呢?

更令人惊奇的是,几千年前,看不到月球背面的玛雅人,就把月亮背面的模样刻在了他们拜神的月亮庙门上。难道玛雅人曾经飞入太空,看到过月球的背面?

4、月球轨道是圆形的

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而月球轨道却是圆形的(轨道半径为38万公里),我们知道,只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圆的。莫非月球只是一个巨大的人造卫星?

5、月震试验证明月球是个中空的金属球

地震学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性质。同样地,“月震波”被科学家用来研究月球内部的性质。自从1969年以来,从“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美国先后八次派出宇宙飞船到月球进行科学考察。他们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其中一台由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设置在静海,另一台由“阿波罗12号”设置在风暴洋。这种高灵敏度的地震仪甚至能记录太空人在月面上走动的脚步声。

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阿波罗12号的太空人用登月仓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月球“摇晃”了55分钟以上。震动由小逐渐变大,至强度最大用了约8分钟,然后振幅彷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

地震研究所的负责人莫里斯・云克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传达这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时说:“要直观地描述一下这种震动的话,就像敲响了教堂的大钟。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传播,而没有向月球内部传播,就像在一个完全中空的金属球体上发生的。”在地球上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这充分证明月球内部是空的,表面是一层壳。

种种证据似乎是在向我们诉说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在古代书籍记载中我们得知,远古时代是没有月亮的,难道月球真的是人造的?这一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才可以解答出来。

地球一小时时间篇6

关 键 词:运动生物力学;脚背正面射门;不同高度;射门;球速;支撑腿

中图分类号:G8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1-0123-07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al shooting with instep front at different heights

ZHANG Ting-ran,LUO Ji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veal the biomechanical mechanism of goal shooting with instep front at different heights, the authors recruited 12 testees to carry out goal shooting with instep front at ground height, 1/2 knee height and knee height, with and without the ball respectively for 10 times, carried out synchronized kinetic and dynamic measurement by using two JVC9800 cameras and a domestic JP6060 multidimensional force measurement platform,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multi-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all speed and foot speed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ring goal shooting at ground height, 1/2 knee height and knee height, the speed of the ball shot at ground height was the fastest, followed by the speed of the ball shot at 1/2 knee height, tailed by the speed of the ball shot at knee height; various kinetic indexes of the teste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such as forward and backward swinging of the thigh, backward swinging of the shank,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uring goal shooting at different heights, while forward swinging of the shank as a kinetic datum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ring goal shooting at different heights;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the supporting leg to the ball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ive with the speed of the ball shot at various heights, the speed of the swinging leg, knee angle right at the moment the ball was kicked, angular speed of forward swinging of the shank, amplitude of forward swinging of the shank, and time of forward swinging of the shank, while there was no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speed of the ball shot at 3 heights and the ground reacting force born by the supporting leg. The said findings indicate the followings: the lower the ball shooting height during goal shooting with instep front, the faster the ball speed; therefore, if a player wants to get a faster ball speed during goal shooting with instep front, he/she should kicked the ball when it is at a relatively low height; a player can control ball speed, ball flying path and action time during goal shooting with instep front by controlling the perpendicular distance from the supporting leg to the ball; the ground reacting forced born by the supporting leg is irrelevant to the speed of the ball kicked, hence,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supporting leg during ball kicking is to fix the support and maintain balance, so that the swinging leg exerts its power more thoroughly.

Key words: sports biomechanics;goal shooting with instep front;different heights;goal shooting;ball speed;supporting leg

射门在足球比赛中是最直接的得分手段。射门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射门球速、射门角度、射门时机等要素。球速较快的球,往往给守门员造成较大威胁。据人体解剖结构特征,脚背正面踢球时摆幅相对较大,加之其摆速快且与球接触面相对较大,因而踢球时力量大、球速快、准确性高。Isokawa等[1]研究显示,技术熟练的的足球运动员脚背正面踢球,球速可达17~28 m/s。实际比赛中,脚背正面射门使用频率相当高,且射门形式多样,如定位球、正面凌空抽击、侧身凌空摆击、反弹球、倒钩等。

国内外有关脚背正面踢球的生物力学文献不多,从查阅到的少数文献中,以运动学分析者居多。刘力生[2]研究发现:脚背正面踢球时,足的速度与球速高度相关(r=0.872),摆动腿的摆动遵循关节活动的顺序性原则。许树渊[3]认为,以人体踢球动作的下肢动力链视之,大腿的用力与大幅摆动均能倍增下肢末端即足的重心速度,使踢球时动量增加,球速提升。黄寿军[4]从事多年足球教学经历,在实践中发现:支撑腿过前,击球点在球的后上方,会经常出现“卡壳”或踢出去球无力现象;支撑腿过后,击球点易击在球的后下部,踢出的球偏高,多沿横轴回旋,出球力量小;支撑点与球的中心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则左右距离过大或过小,击球点不稳定,出球多呈内、外旋,这些属于教学经验,未能获得实验数据佐证。Asami等[5]发现:地面反作用力峰值与球速表现无明显关系。Kell等[6]研究了不同角度助跑对支撑腿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时发现: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不受助跑角度影响。本研究借助运动学和动力学同步测试方法对不同高度脚背正面踢球的球速及准确度进行探讨,为足球运动员在比赛、训练环境下,如何运用合理技术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西南大学足球队12名男生,为受试者,身高(175.22±1.36) cm、体重(65.37±2.35) kg、年龄(21.32±1.03)岁、运动等级均为国家2级、训练年限均在8年以上且从未中断。

1.2 研究方法

1)运动学研究。

2台JVC9800摄像机,拍摄频率为100帧/s。A机、B机及三维测力台中心3点近似构成等边三角形,边长约为5 m,两机高约0.75 m。对受试者从助跑到脚击球的整个过程进行拍摄。采用北京体育大学研发的视讯图像解析系统对运动图像进行插帧处理使拍摄频率达到200帧/s,后再进一步对图像解析以获取相关运动学参数。

2)动力学测试。

国产JP6060多维测力平台用于监测受试者踢球过程中踏在测力台的支撑腿对地面的三维力变化情况。测力台采用埋入式安装,其表面与地面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数据采样频率为800 Hz。同步装置是由连接多维测力平台的触发模块的无线同步器和发光的二极管组成。主试者触发同步遥控器,多维测力台启动采集数据,二极管发光使摄像机与多维测力台同步。

3)时相阶段划分。

(1)技术动作定义。

地面球射门:以直线助跑方式(助跑路线与球门中心线夹角

1/2膝关节高度射门:以直线助跑方式,正面踢尚未落地、在1/2膝关节左右高度球的射门动作。

膝关节高度射门:以直线助跑方式,正面踢尚未落地,在膝关节左右高度球的射门动作。

空踢动作与有球射门动作要求一致,空踢完整动作以支撑腿踏上测力平台后,踢球脚足尖离地瞬刻为始,足尖与标志杆平行为终。

(2)角定义。

髋关节角:为髋、膝关节中心连线与躯干中点及髋关节中心点连线之间的夹角。膝关节角:为膝、踝关节中心连线与人体垂直轴之间的夹角。踝关节角:为踝关节中心与跖趾关节连线与水平轴之间夹角。脚背夹角:为脚背正面与地面间的夹角(见图1)。

图1 髋角、膝角、踝角、脚背夹角示意图

(3)球门分区。

将球门上半部分为A区,下半部分为B区用以记录受试者射出的球落在球门内的具置。

(4)时相划分。

踢球的一般过程包括助跑、支撑、摆腿、脚击球,随前动作。本研究主要探讨支撑腿踏上测力台瞬刻至摆动腿将球踢出瞬刻这一过程。据研究需要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支撑腿踏上测力平台后,踢球脚足尖离地瞬刻至最大髋关节伸展角度瞬刻止;第2阶段:小腿向上摆动期,即踢球脚髋关节从最大伸展角瞬刻至膝关节屈角最小瞬刻;第3阶段:前摆期,即从膝关节处于屈角最小瞬刻至脚背正面触球即刻止(见图2)。

图2 踢球时相划分示意图

(5)垂直距离界定。

垂直距离是指由球或标志物中心投影(A)向支撑腿足部中心(B)与第3趾骨连接线段的延长线引垂线,足部中心(B)与垂足(C)的距离(见图3)。

图3 支撑脚与球垂直距离示意图

4)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将入选的受试者的脚背正面射门动作所获3次有效数据进行重复性检验,采用相关系数及变异度进行评价,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74,变异系数在5%以内,且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可以认为用于分析脚背正面射门的各项参数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1.3 实验程序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让12名受试者先完成“有球脚背正面踢”,本研究称之“实验组”,然后再让12名受试者完成“无球空踢”,本研究称之“对照组”。

(1)实验组。

2.2 动力学测试结果

不同高度脚背正面射门动力学参数测试结果见表4。表4显示:

1)实验组、对照组脚背正面射门不同高度间前后、左右方向最大地面反作用力、垂直方向触球瞬间地面反作用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2)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方向触球瞬间地面反作用力,脚背正面踢地面球时最大、1/2膝关节高度次之、膝关节高度再次(P0.05)。

3)实验组、对照组垂直方向最大地面反作用力方面,踢1/2膝关节高度、膝关节高度触球瞬间地面反作用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踢地面球的触球瞬间地面反作用力明显小于踢1/2膝关节高度、膝关节高度触球瞬间地面反作用力(P0.05)。

4)实验组、对照组任何高度位置射门的球速与支撑脚着地所受地面反作用力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 讨论

3.1 运动学特征

1)不同高度射门,球速均大于足的速度。球离足速度与足速度比值代表碰撞效率,比值大于1,即是一个效果良好的踢球[7-8]。本实验踢球效果良好。

2)实验组射门球速、足速度,地面球最快、1/2膝关节高度次之、全膝关节高度再次。该现象显示随着踢球位置高度的增高,足速度和球速度出现的递减趋势。说明脚背正面射门击球点高度越低球速越快。根据Plagenhoef等[9]对足球碰撞理论在足球运动的研究可知,足速度与球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可以推论,本研究中随着击球点位置的增高,球速出现下降趋势是因为随着击球点位置的增高,足速度出现下降趋势。

3)对照组地面球、1/2膝关节高度、膝关节高度脚背正面空踢足速度、动腿脚触球即刻膝角、小腿前摆角速度、小腿前摆幅度、小腿前摆时间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该现象说明3个高度位置,腿所能达到的摆速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人体解剖结构并不是造成脚背正面不同高度位置射门,随着踢球位置高度的增高,足速度递减趋势的主要原因。Kells等[10]研究亦有相似结论。

4)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应高度间射门比较发现,大腿前摆、大腿后摆、小腿后摆各运动学指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应高度位间、不同高度位置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小腿前摆运动学数据在实验组与对照组1/2膝关节高度、膝关节高度间、实验组不同高度射门间差异存在显著性。Isokawa等[11]研究认为膝关节角扩大,小腿以膝关节为支点向前更多延展,会使球速增大。因此推论脚背正面不同高度射门间摆动腿足速度差异是由于不同高度间小腿前摆差异造成的。根据图像分析发现,加速前摆期小腿前摆一直处于加速运动过程。Tsaousidis等[12-13]研究证实,膝关节屈角最小瞬刻开始直至球离开脚面,足部未发生减速运动。据此推论不同高度射门间小腿前摆角速度、足速度差异主要发生在摆动腿摆动幅度差异(Δ幅度)间,即不同高度射门间小腿前摆角速度、足速度差异主要发生在摆动腿摆动时间差(Δt)里。当加速度一定,由于前摆时间踢地面球时最长、1/2膝关节高度次之、膝关节高度再次所以不同高度射门足速度出现差异。王世椿等[14-15]研究发现:膝伸肌和膝屈肌肌力均与踢球球速有显著相关,膝伸肌和膝屈肌肌力在快速收缩及中等速度收缩时,有利于球速增加。因此得出结论,摆动腿小腿状况是影响摆动腿足速度和射门球速的重要因素;小腿前摆时长、摆幅的差异是造成不同高度射门足速度差异的直接原因。

根据前文分析从人体解剖结构角度不同高度射门所能达到摆腿速度和足速度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实际射门中却存在差异。蔡尚明[16]提出:支撑脚位置和支撑腿膝角大小可能会对球速产生影响,但目前没有相关研究证实。表2结果中支撑腿与球垂直距离跟各高度射门触球即刻膝角、小腿前摆角速度、小腿前摆幅度、小腿前摆时间呈正相关。前摆加速度没有差异的情况下,前摆幅度越大,前摆时长就越长,最终前摆角速度和足速度就越快。在一定范围内,支撑脚与球垂直距离越远,射门球速就越快。但具体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且可能与人体下肢长度有关系,但目前无相关研究。表1结果显示3种不同高度射门其支撑脚与球垂直距离,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推论,不同高度射门间支撑脚与球垂直距离差异,导致其间射门球速的差异。

5)根据地面球、1/2膝关节高、膝关节高度脚背正面射门中,球速、支撑脚与球垂直距离与落入球门区域关系发现,球速较快和支撑腿距球较远的射门球主要落在球门上半部,球速较慢和支撑脚距球较近的射门球主要落在球门下半部。前文分析在一定范围内,摆动腿前摆加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支撑腿与球垂直距离越远,射门球速就越快。乔建平[17]认为,脚背正面射门支撑腿过于靠后,球易踢高。射门的球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只追求球速。而对照组不需要考虑射门精准度的因素。脚背正面踢球技术动作中,摆动腿的摆动是前后方向,直线摆动,所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不能左右摆动变化。踝关节和脚面必须保持紧绷,在整个射门动作中踝关节角基本保持不变,依靠髋、踝关节突然的位置变化控制出球高度是难以实现的。脚背正面射门只能通过控制膝关节角和脚背与地面夹角控制球的高度。根据图像分析观察到,脚触球即刻膝关节角、脚背与地面夹角越小踢出的球路就越低,反之亦然。前摆期摆动腿的摆动轨迹类似扇形,摆动腿与支撑腿平行的瞬刻(后文简称平行瞬刻),脚趾尖的位置为整个轨迹的最低点。在前摆期开始至平行瞬刻,摆动腿运动轨迹是向下的,通过平行瞬刻后,摆动腿的运行轨迹开始向上。踝关节角一定,摆动腿运行轨迹越向上,膝关节角、脚背与地面的夹角越大,踢出就越容易高。为了把球射在门框范围内,就需要在触球时把膝关节角、脚背与地面的夹角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缩短前摆期时长,令脚更早触球是控制角度的有效途径。在摆动加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缩短摆幅可以使前摆期缩短。而摆动幅度是由支撑脚与球垂直距离决定的。所以脚背正面射门中支撑腿与球垂直距离可以决定射出的球的速度和高度。地面球、1/2膝关节高度、膝关节高度3种位置的球,地面球摆放高度最低,同样球达到门内相比1/2膝关节高度、膝关节高度的球,踢地面球,球飞行轨迹上升高度空间最大,前摆期也可以最长。所以踢地面球摆动腿前摆最充分,击球瞬间足速度最快。其余两个高度位置踢球足速度差产生的原因与此相同。所以会出现随着踢球位置高度的增加,足速度和球速度出现递减趋势。

综上所诉,通过控制支撑腿与球垂直距离可以控制脚背正面射门的球速、球路、动作时间。

3.2 动力学特征

脚背正面射门动作3种不同高度踢球,前后方向触球瞬间地面的反作用力,呈现出随着踢球高度的增加力值减少的趋势;左右方向踢地面球的触球瞬间地面反作用力明显大于踢1/2膝关节高度、膝关节高度。任何高度位置射门的球速与支撑脚着地所受地面反作用力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可以认为在脚背正面射门时支撑脚所受地面反作用力对射出球的球速可能没有直接影响,人体关节具有伸缩、固定、支持等功能[18-19]。据此判断,足球踢球支撑脚主要扮演一个固定支持的功能,可能是为了方便髋部的扭转及动力链在击球腿的执行。Adrian认为,当支撑脚接触地面,其作用就像扎根于地面,对抗髋关节向前的运动[20]。Barfield提出,支撑效果取决于支撑腿膝关节的用力及屈伸程度。着地支撑时,人体需要保持身体的动力,以控制平稳,因此膝、踝关节要以离心收缩的方式适度弯曲。在前摆球阶段,人体是以稳固支撑,为了增加踢摆的力量,支撑脚膝、踝关节作蹬伸动作,使摆动腿充分发出击球的力量[21]。

综上所述,任何支撑脚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与踢出球的球速无关,支撑腿在踢球过程中主要负责固定支撑、维持平衡使摆动腿充分发力击球。

参考文献:

[1] Isokawa M,Lees A. 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instep kick motion in soccer[M]. New York:E&FN Spon,1988:449-455.

[2] 刘力生. 关于脚背正面踢定位球影响出球速度的若干问题讨论[J]. 四川体育科技,1988(3):22-28.

[3] 许树渊.脚背正面踢球躯干及下肢运动学与重心力矩之分析[J]. 大专体育学刊,2003,5(1):205-215.

[4] 黄寿军. 脚背正面踢定位球易犯错误及纠正[J]. 中国学校体育,2005(4):36-37.

[5] Asami T,Notle V. Analysis of powerful ball kicking[M]. New York:E&FN Spon,1983:695-700.

[6] Kells E,Katis A. Knee biomechanics of the support leg in soccer kicks from three angles of approach[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2004,8(36):1017-1028.

[7] Asami T,Dapena J. Comparsion ofthe kinematics ofthe full-instep and kicks in socce[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1998,7(30):917-927.

[8] Cabri J,De Proft E,Dufour J. The relation between muscular strength and kick performance[M]. New York:E & FN Spon,1988:186-193.

[9] Plagenhoef S. Patterns of human motion:a cinematogrphic analysis[M]. New Jersey: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1971:678-699.

[10] Kells E,Katis A.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kick in professional soccer player[J]. Science and Football,1993(17):357-361.

[11] Isokawa M,Lees A. 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instep kick motion in soccer[M]. New York:E&FN Spon,1988:449-455.

[12] Tsaousidis J,Zatsiorsky V. Two types of ball-effect or interaction and their relative contribution to soccer kicking[J]. Human Movement Science,1996(15):861-876.

[13] Hsu T Y,Tseng L Y,Yu J X,et al. Modulating inhibitory control with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f the superior medial frontal cortex[J]. Neuroimage,2011,56(4):2249-2257.

[14] 王世椿,颜士凯. 增强式或等张式肌力训练对女子足球员足脚背踢球球速之影响[J]. 体育学报,2002(28):399-407.

[15] 张贻琪,郭静如,龙官,等. 肌电、测力、录像同步测试正足背推击踢球技g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2):50-53.

[16] 蔡尚明. 足球脚背踢球动作技术分析[J]. 华夏学报,2002(5):15729-15741.

[17] 乔建平. 对脚背正面射门易高的探讨[J]. 阴山学刊,2001(6):99-101.

[18] Hung T M,Hung C L,Fong D Y,et al. The effects of uncertainty on attention in table-tennis players and nonathletes[J]. Bulletin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of Taiwan,2003,26(3):97-110.

[19] 许树渊. 脚背正面踢球躯干及下肢运动学与重心力矩之分析[J]. 大专体育学刊,2003,5(1):205-215.

[20] Band G P H,van der Molen M W,Logan G D. Horse-race model simulations of the stop-signal procedure[J]. Acta Psychologica,2003,112(2):105-142.

地球一小时时间篇7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70-4

一、初级水平游戏

一年级

游戏名称:运球追逐

游戏目的:

1.熟悉球性,通过脚内侧拨球,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

2.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拼搏进取精神。

技术要点:脚内侧拨球,拨球时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微翘起,踝关节紧张使脚型固定,利用脚内侧部位(跖趾关节,舟骨、跟骨等所形成的平面)拨球。特点是脚与球接触面积大,出球准确平衡,且易于掌握。

游戏准备:

1.哨子1个,足球每人一个。

2.画直径10m的大圆一个。

游戏方法:

游戏开始,指定一名球性较好的学生“进攻”,其余学生用脚内侧拨球方法自由在圆圈内移动,“进攻”学生用脚带球的同时要用手拍圈内的学生,被拍到的学生出局。

游戏规则:

1.所有W生必须用脚触球(脚内侧拨球)。

2.躲闪的学生跑动时不能出圈,如果跑出圈外则出局。

3.“进攻”的学生不能拉、推,只能用手拍击躲闪学生的颈部以下部位。

教学建议:

1.此游戏适合1~2年级学生(或初足球初学者)。

2.场地要平整,学生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3.圆圈大小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多少适当调整,避免场地过于拥挤。

4.刚开始时,对于脚触球的部位不要刻意强调,以熟悉球性和提高兴趣为主。

游戏拓展:

1.随着运球技术的提高,运球方法可以任选,如:脚背正面、脚外侧等部位均可。

2.“进攻”人数随着游戏的熟练程度,可以增加2~4人。

3.在大圆圈内可以增加躲避的安全区域,学生进入安全区后,进攻者不得追击。但要控制进入安全区的时间和次数,如:每人只能进安全区2次,躲避10秒钟。

二年级

游戏名称:你攻我守

游戏目的:

1.提高学生射门(脚内侧射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坚决、果断的意志品质和拼搏进取精神。

技术要点:脚内侧射门,直线助跑,步子短而小,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15~20cm处,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膝关节微屈,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在传球腿向前摆动过程中屈膝外转,小腿加速前摆,脚尖稍翘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踝关节紧张且脚型固定,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

游戏准备:

1.哨子1个,足球两人1个。

2.画一个直径为10m的大圆(也可根据场地调整大小),然后以大圆的圆心为点再画一个直径为2m的小圆。

游戏方法:

游戏开始,进攻队员在大圆外面用脚内侧踢球方法踢地滚球,向小圆内“射门”。防守队员站在小圆外面防守,只能用脚防守。如果进攻队员的球进入小圆圈内,得1分。

游戏规则:

1.进攻队员必须把足球放在限制线后面,采用脚内侧踢球方法踢地滚球。

2.防守队员不得用手触球,必须用脚进行防守。

3.如果防守队员让球进入小圆内,进攻队员就得1分。

教学建议:

1.此游戏适用于1~2年级学生。

2.该游戏必须在平整的场地进行,学生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3.进攻队员射门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如:3m、5m、8m。

游戏拓展:

1.进攻队员射门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脚内侧踢球、正脚背踢球、脚背内侧踢球等。

2.进攻时大圆外面射门的队员可以互相传球,转移防守队员的注意力,然后找机会射门。

3.防守队员可以自由换位,或者是顺时针、逆时针转换防守。

4.此游戏还可以用于练习头球攻门技术,即:进攻队员自己抛球,然后用头球攻门,防守队员可以用手接球。

二、中级水平游戏

三年级

游戏名称:智取巧射

游戏目的:

1.提高学生控制球和射门(脚内侧射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坚决、果断的意志品质和竞争精神。

技术要点:

控球:脚和球接触的位置和时机。

脚内侧射门:直线助跑,步子短而小,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15~20cm处,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膝关节微屈,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在传球腿向前摆动过程中屈膝外转,小腿加速前摆,脚尖稍翘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踝关节紧张且脚形固定,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

游戏准备:

1.哨子1个,足球两人1个,用标志桶两个组成一个小球门,按比赛人数4人一个球门。

2.画一个直径为10m的大圆(可根据场地调整大小),然后以大圆的圆心为点,再画一个直径为2m的小圆。标志桶按照比赛的人数,两人一个球门(两个标志桶),均匀的摆放在大圆外3m左右。

游戏方法:

学生两人一组,站在大圆外面准备。游戏开始学生迅速跑进中心的小圆里面用脚“抢”球,最先“抢”到球者迅速将球运向大圆外面的“球门”,没有抢到球的学生立刻退守到“球门”口防守。运球的学生将球运到大圆圈的线内(不得过圆线),然后用脚内侧踢球方法射门,如果防守队员让足球滚进球门,则进攻队队员得1分。

游戏规则:

1.预备时,所有学生必须在大圆圈的外面。

2.进攻者运球方法不限,但是射门时不能出大圆圈,必须用脚内侧踢球方法。

3.学生向圆心内跑动抢球时,不能互相做推、拉、踢、绊等危险动作。

4.防守学生必须站在“球门”前规定范围内,不得随意向前移动。

教学建议:

1.此游戏适用于3~4年级学生。

2.该游戏必须在平整的场地进行,学生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3.球门可以用标志桶、标志杆、装沙子的塑料瓶等物品代替。

4.刚开始练习时,人数不宜过多,4~6人最佳。熟练以后,可以适当增加人数。

5.大圆圈和小圆圈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人数的多少调整。

6.比赛时,教师要巡视,防止学生互相碰撞,摔倒。

游戏拓展:

1.运球的方法可以采用脚内侧、脚外侧、正脚背、脚背内侧,脚背外侧等部位。

2.足球各项技术熟练后,有球学生进攻,无球同学可以做积极的防守,如:抢断球等。

3.进攻者射门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踢球的能力采用3m、5m、8m。

4.此游戏也可4人一M,攻防各两人。进攻者抢到球后,两人配合运球过人。防守者可以一人抢断进攻者的球,一人守门。

四年级

游戏名称:智过封锁线

游戏目的:

1.提高正脚背踢球的准确性和运球能力。

2.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于竞争的精神和坚决果断的意志品质。

技术要点:

运球:脚触球的位置和时机。

正脚背踢定位球:直线助跑,最后一步稍大并积极着地,支撑脚在球侧方10~12cm处,脚尖正对出球方向,膝关节微屈。踢球腿顺势摆起,小腿微屈,在支撑脚着地同时,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当膝盖摆至接近球正上方时小腿做爆发式前摆,脚背绷直,脚趾扣紧,以脚背正面击球中后部。球踢出后,踢球腿顺势前摆落地。

游戏准备:

1.哨子1个,足球每人一个。

2.在场地中间画宽1m,长10m的跑道一条。在距跑道左右两侧8m(可以根据学生踢球的能力调整长短)处,分别画一条限制线。

游戏方法:学生分为攻和防两队,进攻队站在跑道一端的起跑线后,防守队站在跑道两侧的限制线后。游戏开始,进攻队员在规定时间内运球迅速通过“火力封锁区”,防守队员用自己的球对准进攻队员脚下的球迅速踢出,进攻队员脚下的球被踢中则出局,防守队得1分。进攻队员运球顺利通过“封锁区”,脚下的球没有被踢中得1分,如此累计,分数多者为胜。

游戏规则:

1.进攻者必须是用脚运球。

2.防守者必须在限制先后用正脚背踢定位球,而且必须是地滚球,否则得分无效。

3.进攻者跑出“封锁区”则安全。

教学建议:

1.此游戏适用于3~4年级学生。

2.该游戏必须在平整的场地进行,学生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3.“封锁区”的长度要根据学生运球奔跑的能力而定。

游戏拓展:

1.进攻队可以间隔一段时间过1个人,也可集体通过,但要在规定的总时间内。

2.防守者开始时每人只能用1个球,随着游戏的熟练可以增加2~4个球。

3.随着足球技术的提高,防守者可以用正脚背、脚内侧等方法踢球。

4.进攻者可以自己运球,也可以采用双人、多人配合传球的方法过“封锁区”。

三、高级水平游戏

五年级

游戏名称:足球大搬运

游戏目的:

1.提高原地正面头顶球技术,发展学生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

技术要点:原地正面头顶球,身体正对来球方向,眼睛注视运动中的球,两脚左右开立(或前后开立),膝关节微屈,重心置于两脚间的支撑面上(或后脚上),两臂自然张开,当球运行到将垂直于地面的垂线时,两腿用力蹬地,迅速向前摆体,微收下颌,在触球瞬间颈部发力,用前额正面击球中部,上体随球前摆。

游戏准备:

1.哨子1个,足球每人1个,大呼啦圈4个。

2.画一个边长为10m的正方形,然后把4个呼啦圈摆放在正方形的4个角,足球放在呼啦圈内。

游戏方法:

学生分成相等的4个队,每个队分别站在正方形的4个角,顺序为:1组面向2组,二组面向3组,3组面向4组,4组面向1组。游戏开始,各组的第一个队员迅速跑到对面组的呼啦圈内拿起一个足球,采用原地正面头顶球的方法,把球顶向自己的组,这时候本组的第二个队员要配合第一个队员用手把球接住,或者是拦住落在地下的球,把球迅速放在本组的呼啦圈内。第一个队员顶完球后,迅速跑回本组,用右手拍第二个队员的右手。如此循环比赛,在规定时间内抢的球多的组为胜。

游戏规则:

1.传球者必须用正面顶球的方法将球顶向本组。

2.接球者要在限制线后接球,必须等顶球者的球飞离头顶才能够跑出限制线接球。接球后必须把足球放在呼啦圈内,在限制线后站好。并且要等顶球者拍完自己手后才能向前跑出。

3.前面的队员必须要按顺序拍下一个队员,不能有间隔。

教学建议:

1.此游戏适用于5~6年级学生。

2.游戏必须在平整的场地进行;学生必须穿运服和运动鞋。

3.正方形的大小,可以根据学生奔跑的能力和头顶球的远近而定。

游戏拓展:

1.在两组之间可以设置不同高度的障碍,增加顶球的难度。

2.传球队员头顶完球后,还可以在脚下运一个球回本组。

3.本游戏还可以采用掷界外球的方法进行比赛,或者是用学过的其他传球、运球方法比赛。如:脚内侧传球,脚背正面踢球等方法。

六年级

游戏名称:足球“攻垒”(注:此游戏是在棒球比赛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而成)

游戏目的:

1.提高正面头顶球和脚背正面运球能力。

2.培养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精神和集体意识。

技术要点:原地正面头顶球:身体正对来球方向,眼睛注视运动中的球,两脚左右开立(或前后开立),膝关节微屈,重心置于两脚间的支撑面上(或后脚上),两臂自然张开,当球运行到将垂直于地面的垂线时,两腿用力蹬地,迅速向前摆体,微收下颌,在触球瞬间颈部发力,用前额正面击球中部,上体随球前摆。

脚背正面运球:跑动时,身体自然放松,上体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步幅不宜过大。运球脚提起时,膝关节弯屈,脚跟提起,脚尖下指,用脚背正面向前推拨球前进。

游戏准备:

1.哨子1个,足球每人1个,小垫子4个。

2.画一个边长为10m的正方形,以一个角为顶点左右各1m处相连画一个弧形,与第一个弧形再间隔2m画一个弧形,作为限制线。然后在正方形的四个角处分别放一块小垫子作为“安全区”。

游戏方法:

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队,进攻队站在方形外的预备线外,防守队散开站在方形内。游戏开始,进攻队一人进入扇形内,运用正面头顶球的方法,把足球顶向防守区内,然后迅速从身后的呼啦圈内拿起一个足球,用脚背正面运球的方法向2号垒进攻。防守队员,当进攻队员球顶出后,可以用手接,或者从地上捡起来,然后迅速传给2、3、4号垒附近的队友。队友接球后迅速跑向垒区或者是对进攻者进行“封杀”(用球触进攻者身体任何部位)。同一个进攻队员跑完4个垒得一分,分数多的组为胜。

游戏规则:

1.进攻的队员必须用正面头顶球的方法。

2.防守队员在进攻队员的球离开头部以前,不得进入限制区。

3.进攻队员必须是用脚运球跑向下一个垒区。

4.防守队员“封杀”时不能故意用球大力撞击进攻队员。

5.进攻队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及垒区,就算安全。

6.防守队员持球后,身体任何部位先于进攻队员触及垒区,进攻队员则出局。

7.当进攻队员顺利占垒后,在下一个进攻队员顶球之前,不得向下一个垒区跑动,违者则出局。

教学建议:

1.此游戏适用于5~6年级学生。

2.游戏必须在平整的场地M行;学生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3.正方形的大小可以根据学生运球能力和奔跑能而定。

4.此游戏对抗性较强,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场上情况,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游戏拓展:

1.进攻队员头顶球和运球的方法随着足球水平的提高,可以任意变化。

2.防守队员在传球时可以增加难度,如:用脚传球给垒区附近的队友。

地球一小时时间篇8

关键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88-02

如何普及与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水平,是篮球人才培养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每个学校100人,共计300人。每个学校男女比例按50%发放。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并查阅2000年至2014年在“中国期刊网” 中收录的与本研究相关的20篇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发展现状。通过阅读来加深对青少年篮球现状的了解,为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做基础。

(2)问卷调查

向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学生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300 份, 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86份(男生118份、女生168份), 有效率为93%

(3)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4)逻辑分析法

利用逻辑分析法,对各种问题归纳、类比、综合后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建议。

(5)访谈法

走访了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校主管体育教学的负责人和部分学生家长,与他们探讨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的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1、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现状

(1)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研究对象的调查

表1 研究对象情况一览表

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年龄在8-9岁之间的人数是145名,占总人数的48.3%,年龄在10-11岁之间的人数是155名,占总人数的51.7%。

(2)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篮球师资、场地设备情况的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6位体育教师中,篮球专业毕业的教师4位。年龄在35以上的有4位。虽然篮球专业的教师占半数以上,但因教师年龄较高、学校的教学目标等因素,使篮球活动(包括训练)开展不起来。由表3看,第一中学篮球运动场地使用紧张,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目标也不能很好的完成。

2、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体育课篮球教材安排情况

通过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调查发现,三所学校体育课的篮球教材,作为选用教材,它是有教学计划、内容、进度、时数比例等。由于中学体育课是以班级进行的,人数多(每班30人左右)、场地小(一个班级一个篮球场)、器材少,所以有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不能实施,教师也管不过来。按教学大纲进行篮球基本技术传授。对一些较难组合技术和一些战术配合,如跳起单手投篮、抢篮板球、防守技术等技术,攻守战术,基本没有教学计划和时间。

3、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情况。

(1)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情况

根据表4可以看出, 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300位学生对篮球活动非常喜爱(166人)和喜爱(75人)有171人,占调查学生的91.93%。从调查结果可知,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对篮球运动是很喜爱的,但因为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的不足、篮球运动的技术高等不一的原因,造成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开展比较难。

(2)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时间

由表5可以看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每周篮球活动在2小时以上的有187人,占调查学生的73.65%。2小时的有32人,占调查学生的17.2%。从结果可以看出,三所实验小学学生每周参加篮球运动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在该校组织篮球活动是有一定基础的。但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又与篮球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怎样分配好学习时间与篮球活动的时间是关键的所在。

(3)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形式

根据表6可以看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三样,其中篮球课的人数比例是100%,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课外自主安排时间参加篮球运动的男生人数比例也很高,分别占77.9%和73.7%。由调查结果得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主要时间在篮球课和课间休息时间为主,所以学校的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以上2个时间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的篮球竞赛,以加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和兴趣,并给予系统的指导,这样将会对发展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带来骨干力量。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篮球运动场地过小,篮球器材、设施不齐全,以及学生人数过多都给篮球的教学带来困难。

(2)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对参加篮球运动有比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参加的动机也比较集中主要是因为兴趣、爱好和强身健体。

2、建议:为了更好的开展赤峰市实验小学的篮球运动,本文在参考大部分学生与该校体育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影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的发展对策:(1)影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开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种软硬件因素,其本质原因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予否有很大关系;(2)加大对篮球器材的场地的投入,减少教师授课的学生数,使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都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器材。

参考文献:

[1] 施兴昌.思维训练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M].

[2] 胡继光.青少年偏爱篮球运动的现象之探讨[J].

上一篇:生命的滋味作文范文 下一篇:安全教育的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