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母亲范文

时间:2023-10-16 12:15:32

发现母亲

发现母亲篇1

自从母亲和我们住在一起,每天下班回家,都有热乎乎可口的饭菜吃,家也收拾得井井有条。母亲不识字,不会看书读报,连电视也很少看。我们白天去上班,她就一个人在家,东忙忙,西忙忙,一天就寂静地过去了。直到我们都回到家,家里才热闹起来。可是,我们在说说笑笑的时候,母亲往往只是笑眯眯地坐在一边看着,我们说的话题,她永远插不上嘴;而她偶尔讲起的话题,我们又多半不感兴趣。有时候,母亲会默默地一个人拐进厨房,将刚刚洗过的锅碗,又抹洗一遍。看着母亲的背影,我的心里忽然酸酸的,我知道住惯了乡下的母亲,和我们住在一起后,其实很辛苦、很孤单、很无奈,可我却想不出一个有效的办法,来缓解母亲的孤独。

一天回家,推开窗户,惊讶地发现窗户上安装的隐形纱窗变得很干净。这套隐形纱窗安装上后,因为无法拆卸,所以一直没有清洗过,很多网眼都快被灰尘堵住了。今天,纱窗怎么会变得格外清爽、透气?我走进厨房,问正在做饭的母亲:“妈,我们家的纱窗怎么都变得这么干净啊?”母亲笑而不语。我明白了,这是母亲擦洗过的结果。我嗔怪母亲,我们家虽然住二楼,站在窗户边擦拭还是很危险的。而且,那么脏的纱窗,擦洗起来多费力啊,毕竟母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母亲的心情看起来却非常好,连连摆手,这点小事,与我种地比起来,轻松多了。话虽这么说,我还是劝说母亲,下次千万别再干这样的累活险活了。

不一会儿,儿子和妻子也回家了。我问儿子:“你看看咱们家有什么变化?”儿子东瞧瞧,西望望,忽然大呼小叫起来:“我们家的窗户变干净了,是不是?”妻子也附和着,难怪一进家,感觉比以前亮堂了不少。我告诉儿子,这是奶奶今天擦洗的。“奶奶,您辛苦了!”儿子冲着厨房高喊了一声。

吃晚饭时,话题不知道怎么又扯到了纱窗上,我再次向母亲表达了我们的惊喜和感激。我发现那天母亲的精神特别好,像个受到了表扬的孩子一样。

又过了一段日子,有一天,我在书房查找一本旧资料。翻了几节书柜,好不容易才在一堆旧教材中找到。将翻开的书归位时,无意间发现书架上一尘不染。说来惭愧,虽然我是个爱书之人,但却很少整理书橱。有时候,某节书柜长时间没用过,再打开的时候,书和书的缝隙之间,就会积攒着一层灰尘。奇怪的是,这次书橱竟然这么干净。我走进母亲的房间,问正在做针线活的母亲,我的书房,你是不是整理过了?母亲紧张地看着我,“是不是我把你的书弄乱了?我是一本一本拿下来,擦干净后,再按照顺序,一本一本摆回去的,怎么还是摆错了呢?”我笑着打断母亲:“没乱,没乱。我是想告诉您,我的书橱,还是第一次这么整洁呢。谢谢您,老妈。”母亲一听,咧开嘴笑了,笑得很甜。

我忽然意识到,除了日常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之外,母亲还在默默地为我们奉献着很多很多,只是母亲的很多辛苦和操劳都被我们忽视了。而只要你留心观察,并向母亲表达出来,母亲就会特别开心、特别满足。她并非为了我们的感激和表扬,而是因为我们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让她感觉到她还是有用的。

从那以后,我就做了一个有心人。每天回到家后,我都会暗自留意,看看今天的家中,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和惊喜。几乎每一天,我都会有所发现,从未失望:今天的餐具,特别干净啊;我的衣服纽扣,又被缝上了;今天的被子真香啊,透着一股阳光的味道,白天刚刚晒过吧;今天有道菜,是第一次尝到,母亲刚学来的吧;今天的凉水有股甜味,竟然是母亲坐公交车去山里的泉眼打回来的;今天的板凳上面,都将凉座席换成了棉的,坐上去又暖和又柔软……而且,每次有所发现之后,我都会大声地告诉母亲,说出我们的惊喜,也说出我们的感激。每次,母亲都会摇头,连连摆手,没什么没什么,神情还有点不好意思。可是,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满足和欢乐。

没有人规定亲人为我们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为我们做的每一点,都是源自内心深深的爱。无爱,他们就不会细心地发现并整理它们;无爱,他们就不会每日辛劳地擦拭它们。而我们,也应留心这些爱,珍藏这些爱,并勇于表达这些爱。及时说出我们的爱,会让我们和亲人之间更加无间,更加亲密,更加温暖。这正如受到了阳光照射的花朵一样,说出爱的光芒,爱就会愈加绵长,永不会枯萎和凋零。

发现母亲篇2

漫漫人生路上,总有一些瞬间,虽然很平凡很普通,但却像树叶上颤动的露珠,晶莹剔透,在记忆中绽放光芒,不时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动和难忘。请以“难忘的瞬间”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

【思路点拨】

“难忘的瞬间”,就要把“一刹那”或者“一瞬间”发生的事情写完整,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如何写好“难忘的瞬间”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立意深刻审题准

作文时,一定要认真解读题目的导语和要求,要读懂题目的真正含义,既要抓题眼,又要兼顾其他词语,同时对于题目中的提示语一定不要忽视。

对于“难忘的瞬间”这一题目,关键是要把握“瞬间”的意思,命题者是要我们全景记录某一个瞬间发生的点点滴滴,包括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要记叙清楚。当然更要兼顾“难忘”这个词语,所谓“难忘”就是记忆深刻,所以选材时要注意选取让人印象深刻、刻骨铭心的事例,或者从一个小的视角切入,以小见大,体现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

二、详略得当显主题

为了写好“难忘的瞬间”,写作时要在“细”字上下功夫。注意关于一瞬间的细节描写,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回头、一个举止、一句话语都能真切地表现人物,我们要将这些细节刻画得具体、细致,使之细微处显真情,更好地抒发真挚、自然的情感。在写作中对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进行细腻刻画。例如写父亲晚自习接“我”回家,父亲跟“我”的对话,父亲的动作、眼神等这些描写就需要进一步细腻刻画,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突出,主题才会更好地凸显。

三、景物心情巧映衬

细节描写离不开自然环境的烘托与映衬,景物描写往往能衬托那一瞬间人物或喜或悲的心情,烘托渲染气氛,深刻地表现中心。写作时抓住与人物相关的一草一木进行描写,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在当时特有的情感。刻画景物时要选取能够表现人物性格或主题的景物,不要孤立地描写景物;还要注意笔墨精练,适当运用修辞手法等。如学生作文《嗅觉中的生命》中的一段景物描写:

爸爸心爱的君子兰:有的已经绽开,大概是等不及了,长长的花朵是橙红色的,相互间笑着闹着,热烈奔放;有的胀得鼓鼓的,像船舱,满装生命的活力,似乎一触即破。

这段景物描写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细致地写出来了生命的勃勃生机。

难忘的瞬间

刘斌

母亲母亲俯身为我扣上大衣纽扣的瞬间,如一颗明星,照亮我心头,永不磨灭。母亲母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题记

母亲初秋,北国的秋风已略带凉意,灰蒙蒙的天空挂着一轮红日,倒有一番萧瑟寥廓的意味。午后,我要去学校,母亲便又开始了永无休止的唠叨。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亲母亲母亲亲母亲母

母亲“课本、作业本都带齐了吗?再看看,可别又忘记了,上次你忘记了,还不是让你爸爸去送的?对了,下周降温,别忘了多带件衣服,别着凉了!”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亲母亲母母

母亲对于这些唠叨,我早已习以为常,可心里仍有一些不满。“还有……”母亲继续唠叨着。母

母亲“够了!有完没完?”我没好气地说道。起身拽起书包,抓起大衣,扭开门,冲出房间。母

母亲父亲从车棚里推出摩托车,我将书包塞进车篮,坐上车,正准备上路,一个声音追了上来:“等一下!”是母亲,我不耐烦地看了她一眼。她急速地赶上来,“我给你扣上大衣的纽扣,天冷。”说着,开始细致地为我整理大衣,边扣边数落:“你看你,多大了还让人操心,扣子也不扣……”母亲母母亲母母亲母母亲母母亲母母亲

母亲当压抑在心底的火气再次要爆发出来时,我却看到了令我难忘的一幕:只见母亲微曲双腿,低着头,一双粗糙布满老茧的手轻轻翻动着,这是妈妈的手吗?这双手是最柔软的啊,它每天轻拍我入睡,给我洗脸、洗澡,那时是多么纤细饱满啊,如今却为何如此干瘪粗糙呢?母亲继续为我扣着大衣纽扣,略带凉意的秋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几根白发在黑发中醒目地扎着我的眼。母亲也有白发了。青春不在的母亲,在寒风中佝偻着身子,手上下翻动,为她深爱的儿子一颗一颗地系着纽扣,我的心头一阵酸楚,喉咙渐渐发紧。

母亲“好了,”母亲抬起头,轻捶着腰,“怎么眼圈红了?”母亲母母亲母母亲母母亲母母母亲

母亲“哦,是沙子迷眼了。”我慌忙道。母母亲

母亲“快走吧,上课别迟到了!”母亲母亲母亲

母亲车子开动了,“妈,回屋吧,外面冷。”母亲一愣,继而笑成了一朵盛开的。亲母亲母

母亲路上冷风刺骨,而我心里却温暖如春,回想母亲为我系纽扣的瞬间,温暖一直在我心底荡漾……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亲

(用题记的形式点明文章主题,总领全文。)

(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气氛,跟后文写母亲对“我”的呵护相呼应。)

(母亲的这些唠叨继续为“我”对母亲的厌烦造势,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我”实在忍无可忍,“拽”“抓”“扭”“冲”等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急切摆脱这种唠叨的渴望。)。

(这是“我”情感变化的过渡段落。)

(本段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将母亲在风中为“我”系纽扣时的一幕进行了细致刻画,尤其是对母亲干瘪粗糙的手和风中白发的描写,让人深深地为母亲对儿子的爱而动容,此时,“我”的情感开始发生强烈变化,上下文形成强烈对比。)

(这时“我”的心情不再烦躁,代之而来的是对母亲的愧疚。)

(结尾的环境描写反衬了人物的心理,写出了母亲为“我”系纽扣的瞬间给“我”带来的温暖和感动,点明了主旨。)

发现母亲篇3

的教育方法是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精华所在。弘扬母教文化,有助于强化母亲意识,使女性乐于做母亲;有助于提升母教质量,让女性成为合格母亲;有助于培养健康个体,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母教文化;精髓;当代价值。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生存环境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经过不断创造与积累,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母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母教文化的内涵阐释。

母教文化是关于母亲教育的文化。目前,我国学者对“母亲教育”的界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的教育”,认为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教师,承担着教养子女的重任;二是“教育母亲”,即通过对母亲实施教育,提高母亲的素质,从而提升母亲的教育质量。母教文化包含的是母亲的教育,是指母亲这一社会群体在抚养教育子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经验等精神文化成果以及与此有关的人文景观等物态文化现象的总和。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对精神层面的“母教文化”进行探讨。

二、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精髓。

中国有着悠久的母教传统,历来重视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作用,《韩诗外传》卷九说“贤母使子贤也”,说的是贤良的母亲重视教育,使孩子长大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贤母名母,她们深明“妇道”,教子有方,培养出众多的杰出人才,充分显示了母亲教育的力量。‘古代华夏女杰中的“周室三母”,可称为中国最早的家庭女教师。据《列女传·母仪传》记载:“三母者,太姜、太任、太姒……君子谓太姜广于德教……太任为能胎教……太姒仁明而有德……颂曰:周室三母,太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

太姒最贤,号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的母亲,更是母教文化的典范。中国母亲在长期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母教文化。

(一)“重德”“勉学”的教育内容。

古代女性被限制在家庭中,承担着“女儿、妻子、母亲”三重角色。“母以子贵”的现实使女性不仅要去创造生命,还要含辛茹苦地去培育这些生命,使他们成为“贵人”以光宗耀祖,显示自身的价值。为此,母亲从小就按“德才兼备”的目标去教育子女,在教育内容上表现出“重德”“勉学”的特点。

“以德为本”,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我国传统母教非常重视对子女“德”的培养,教子为善、诫子勤俭,倡导信实爱人、忠孝仁义,造就出许多仁人志士。“岳母刺字”已家喻户晓,岳母姚氏从小教育儿子“以身许国,报效国家”,还亲自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背上,使岳飞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

“陶母退鱼”也广为流传,据《世说新语》记载:“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母湛氏身为女流,却深明大义,见利而不忘义,退回了儿子尽孝的腌鱼,并训导儿子要清白做人,廉洁奉公。陶侃遵循母亲教导,一生清正廉明、勤于政事。

我国传统母教除注重德性培养,还把“勉学”作为教子的重要内容。古代母亲们深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的道理,通过各种方式勉励、鞭策孩子勤奋读书,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学有所成。孟母仉氏为给孟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长学习环境,曾三次迁居。

(二)“说理”“垂范”的教育方法。

我国古代社会奉行的“男尊女卑”思想,特别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妇礼,使女性受到各种约束和压制,她们无论是作女儿、妻子还是母亲,都要服从男性。虽然,儿子为了尽孝,不得不听从母亲的管教,母亲教育子女成为理所应当之事。

但是,母亲的性别地位使她们不会也不能像父亲教育那样,主要借助家威和家法,而是较多采用“说理”“垂范”等正面、温和的方式,这样恰恰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国传统母教善用言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寓教于喻,循循善诱,使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自觉去践行。孟母“断机教子”已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孟母看到孟子逃学回家,没有打骂,而是通过“断其织”告诫儿子“: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从母亲的话语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从此发奋勤学,做事有始有终,成为天下之名儒。

“教者必先正己”是古代家训的明理。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贤良之母,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用她们自身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言行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影响子女发展的。《隋书·郑善果母传》记载“: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兒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

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枲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说的是善果官至三品,但是其母崔氏仍坚持每天纺纱织布,夜深才睡,善果不解,其母对儿子说:“你的俸禄是皇上对你祖辈以身殉职的报答,应用以赡养亲属,我们怎可独自享用,作为富贵的资本呢!况且纺线织布,是妇女的本职,我不做这些事,就是骄奢淫逸了。”善果深受母亲良好品行的影响,一生为官清廉不奢。

三、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弘扬母教文化,有助于强化母亲意识。

当代女性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本应使她们在教养子女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但是,母亲教育并没有引起女性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致使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母教危机”。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越来越多,有些女性特别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年轻女性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过分看重自己的职业角色而忽视甚至放弃母亲角色。有些女性虽已成为母亲,但是生而不养或养而不育,孩子出生几个月就丢给老人或保姆照顾,即使把孩子留在身边也因工作压力而无暇顾及。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有66.47%的祖辈照看孙辈。在我们进行的“城市小学生母亲教育现状”调查中,只有35.66%的母亲认为“母亲的重要工作是养育子女”,55.49%的母亲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还有7.51%的母亲持反对态度,由此可见,多数母亲对养育子女的职责认识还不到位。

古代妇女“相夫教子”,心甘情愿地为丈夫和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精心养育子女,并以此为幸福。我们应该继承这一母教传统,这并不是让女性放弃自我,回归家庭,而是要她们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多一些时间与精力去教育子女,展示更全面的自我。让女性成为母亲,不是自我价值的否定,而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母教文化,与历史上众多的贤母名母零距离接触,感受其人格魅力,有助于当代女性深刻认识母亲角色的意义,强化母亲意识,自觉承担起母亲的职责,乐于做母亲。

(二)弘扬母教文化,有助于提升母教质量。

在当今社会,不管母亲是否意识到母亲职责,是否乐意承担母亲职责,客观上她们都扮演着子女的主要照顾者和主要教育者的角色。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80.16%的母亲和75.5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中主要由母亲照顾子女,71.31%的母亲和59.74%学生认为在家庭中主要由母亲负责子女的教育。比例如此之高,认识如此相似,表明了母亲在家庭中承担着教养子女的重任。不可否认的是,母亲在培育人才方面确实发挥着独特作用,每个人的生命都毫不例外地由母亲孕育,来到世界上接触到的第一个人也是自己的母亲,在婴幼儿时期任何人都不能替代母亲的作用,体现了母亲教育的唯一性;母亲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饥饿,还是孩子灵魂的塑造者和人生的引路人,对孩子智能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和行为模式的养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体现了母亲教育的全面性;母亲与孩子血脉相连,息息相关,这种亲子依恋关系使孩子乐于听从母亲的教育,体现了母亲教育的权威性;母亲与孩子朝夕相处,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这种自然的教育方式易于被子女所接受,体现了母亲教育的高效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您在工作岗位的责任多么重大,无论您的工作多么复杂,多么富于创造性,您都要记住:在您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在等着您,这就是教育孩子。”但是,目前很多母亲还是“自然母亲”,凭着感觉、本能或老辈的经验来养育孩子,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子方法,存在着“重教不会教”的现象。天津市儿童发展中心针对天津市5000名0-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的“母亲教育需求问卷调查”显示,家长普遍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和知识,对母亲教育有需求的有4991名,占被调查人数的99%。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43.43%的母亲认为自己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效果不佳。59.52%的母亲非常希望、39.95%的母亲希望掌握更多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母教文化,能使当代母亲更多了解母教文化的精髓,学习母教经验,掌握有效的育儿和教子方法,提升母教质量,由“自然母亲”成为“合格母亲”“优秀母亲”。

(三)弘扬母教文化,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

幸福和谐的家庭,是每个社会人的渴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当代女性既要担负社会职责,又要承担家庭事务,还要挑起教育子女和孝敬老人的重担。女性的性别角色决定着她们是家庭的主角,是幸福家园的经营者。她们时时刻刻为子女做榜样,用自己慈爱、贤惠的品德去感染孩子,用自己孝亲敬老、相夫教子的行为去引领孩子。为使子女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母亲尽量展示自己最优秀的方面,回避克服自己的缺点。母亲教育正是在这种自觉与不自觉中感染着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释放出爱与和谐的元素。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发展的人才,人才的成长由母亲把好第一关,母亲的综合素质与教养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如果一个人自幼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使之将来步入社会成为一个具备良好素质和修养的公民,这是一个家庭的幸事,也是社会的幸事。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母教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母、爱母,重视母亲教育的社会风尚,必将造就更多健康的个体,促进家庭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涛。列女传译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2]葛彬。论传统“母训文化”与家庭美德的“爱幼”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1997,(7)。

[3]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4]王符。潜夫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欧阳永叔。欧阳修全集(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魏徵。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7]摘自新华网“。丁克家庭”占上海家庭总数的12.4%[n]。中国青年报,2002-12-01.

发现母亲篇4

    在电影的创作中,要表现影片中的故事背景主要通过人物的造型美术来凸显。从年老母亲憨厚的笑容中就给人一种朴素善良的内心感受,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造型上的美术设计就可以表现出母亲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影片中展现了年轻时候的父亲身着一件整齐的中山装,再加上一头短短的头发,配上干净的笑容也反映了影片中的历史时代,并且这一人物造型也为影片中父亲遭遇了“文革”的变故而埋下了感情的伏笔。但从父亲这一人物造型上看,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慕心理,同时也为母亲后面执着不悔的等待提供了历史背景。而年轻时候的母亲,则是一个扎着两条辫子的姑娘,并穿了一件红色的棉袄,这一人物的美术造型正把当时的乡村姑娘的特征表现出来了。而且从年轻时候的母亲跑步时的略显笨拙的样子中,就把母亲质朴的乡村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母亲具有淳朴的笑容和清秀的脸庞,这些人物特点把人物身上的青春感反映出来了,而就是这样一个质朴的乡村姑娘,在面对爱情时,展现出来的执着不悔更是让人为之动容,而这一情感的表达也与当时社会背景中的乡村爱情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的美术造型,能让人们很轻易就了解到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从人物的着装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影片主要展现的就是一个美丽的乡村爱情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城市的爱情故事,更不是有关城市人之间的。另外,从人物的着装造型上也可以帮助观众进一步区别人物的身份特征。影片中刻画的父亲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而母亲则是一个鲜明的淳朴的乡村姑娘。人们从人物的造型上也可以知道故事大概发生的历史年代,父亲身穿中山装,母亲穿红棉袄,从中可知故事的时代并不是发生在古代,也不是在讲述近几年的故事。另外,从人物的美术造型上也可以看出故事发生的地区,并以此来判定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这样就能有利于观众掌握整部影片中的故事内涵。

    二、以“路”为道具造型表达了人物之间真挚的感情

    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把主要的情感碰撞都展现在这条具有道具作用的乡间“小路”上,影片在开头部分就描写了一条弯曲的道路,同时这条路也被赋予了美术的效果从而来象征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相伴相随的感情。影片中的路是通过一条静谧的乡间小路来展现的,并且路在影片中所起到的美术作用就是告诉观众父亲和母亲在这条路上是怎样的执着,同时也是表达母亲毅然决然要把父亲的遗体带回家的真挚情感。在此后,影片中就曾多次出现了路的景物描写。当彩色的画面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就出现了一条路是直通往村子,而父亲就坐在马车上来到了这个村庄,母亲则是在路的另一个尽头在等待着,这一景物的描写就暗喻着父亲和母亲即将要展开两人的故事。在影片中,正是这条路的景物画面才指引了父亲、母亲之间的相遇,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而母亲则为了能多看父亲一眼,并且和父亲多说上一句话,两人的感情变化多次都发生在这条路上,并且这条路的美术效果也正是表明了父亲和母亲之间相互追逐的爱情故事。故事发展到后来,父亲被牵连到“文化大革命”的事件中而被强行带走,此时的母亲一路上追逐,并希望父亲能吃上自己做的饺子离去,但最终还是没有追上,而此时画面中出现的是一条没有镜头的道路,及至母亲无力倒在了路上,路的印象也逐渐隐退,在这一处中,路所营造的美术效果就是为了凸显出母亲在爱情道路上的种种艰辛。自父亲离开后,母亲则日日都在路上等待,而此时的道路则赋予了凄美的美术意义,表达了母亲对爱情的执着和坚信。母亲在最后也终于等到了父亲,而这一处的描写也借助这条路来展现,寓意了两人之间的爱情终于有了明了的结果,影片中描写路的画面也到此终结了。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路的作用已经包含了父亲和母亲之间通往幸福的道路。从影片中的现实部分来看,观众也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母亲坚持要把父亲的遗体带回来,也感受了两人之间的爱情艰辛。而父亲的遗体也正是通过了这条路,影片中出现了感人肺腑的关于路的画面。在影片中,路作为拍摄过程中的一个道具,蕴含了深刻的美术意涵,也是最能表达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朴质的乡土情感。

    三、景物的美术造型折射出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

    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导演恰当地把景物融入影片的抒情过程中,并实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也获得了非凡的美术视觉,巧妙的景物刻画为整部影片增添了美感。在影片的回忆部分中,当母亲穿着那件红棉袄出现在路口在焦急等待父亲的出现时,整个镜头从远景到近景都展现,并通过全景、近景之间的相互变化,着重凸显出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并且正是随着景物描写的不断切换中,也逐渐把剧情带向了高潮的发展阶段,而观众也可以通过这一个美术上的视觉刻画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在影片的另一处中,母亲为了能够听到父亲的声音,便每天都到村里去打水,此时把金黄色的画面背景和弯曲的道路相互映衬,再加上母亲脸上纯净的笑容,与整个画面相融合。在这个场景中,导演主要把每一幅的画面都定格住,并着重展现人物身上的那种自然和纯美的感觉,并以此来表达母亲心中对父亲的绵延不绝的爱意。在影片的另一处描写中,母亲为了能让父亲吃上自己做的食物,导演还特意把一个青花瓷碗放在了一个固定的地方,并且对此进行了远景和近景的特写,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一美术造型来告诉观众母亲对父亲的真情。母亲在父亲被带走的那一条路上等待着,影片的画面也在金黄色的美术色彩中得到了开展,把母亲的凄美完全展现出来了,这就实现了人物和景物相结合的美术效果。在电影中,导演还对母亲做饭的情景进行了特写,并把母亲劈柴、烧水等情境都生动展现出来了,在这一个画面中,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语言,仅仅是随着镜头的特写而把人物的情感和自然景物唯美地结合在一起,凸显出母亲心中强烈的情感特征。当影片的故事发展到后面,母亲独自一人在那条路上无尽的奔跑着,导演把画面替换为彩色的回忆中,这不仅是对回忆内容的概括,也表现了那种深入骨髓、真挚感人的爱情终结。影片中充分表现景物过程中,也带领观众一起感受和体会人物的情感,这也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发现母亲篇5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能不白吗?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儿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萌出嫩芽。母亲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洋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四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吗?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灯光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扶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着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吗?

(刘益善/文,有改动)

⒈简要说说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第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第{11}段中以“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吗?”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⒌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见43页)

参考答案

发现母亲篇6

母亲见我一早出现在她的病房,心情特别高兴,看到母亲情绪稳定,脸上露出的笑容让我这个做女儿很受用,母亲的笑容反馈给我的感觉是母亲并非得了重病,母亲的病在术后一定能治好。杭州78岁高龄的大妈妈在大哥、二哥和堂姐的陪伴下一起来帮我母亲打气,加油,给予母亲和我精神上的鼓励。

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我希望母亲的手术时间越长越好,因为专家会诊给我的信息是,母亲的肿块若情况良好,就会连同她的妇件一起切除,势必手术时间就会长些,母亲的健康也就有望了,这是母亲病情中最好的结果。我在家属等待区中焦急地等待着,眼睛一刻也不敢从电子屏上挪开。

当看到电子屏上显示母亲家属看标本时,我急不可待地跑到手术室门口迎接手术医师,得到的结果却是母亲的病情很糟糕,肿块11*18*11,大且不说,还与腹腔壁粘长在一起,血管相连,切除的话创伤面太广,且极容易造成出血不止,手术风险实在太大,专家建议不宜手术。母亲仅做了微创,做切片病理检验。

我的情绪低到了极点,看着母亲苍白腊黄的脸庞,我潸然泪下,无助感顿时袭满全身。不忍母亲受病痛折磨,更不能让母亲知晓病情,为了母亲相信我的谎言,我和夫君连夜赶回绩溪,让母亲相信手术良好,一切都不用担心,女儿都放心回家工作了。

踏着月色疾驰在高速公路上,如许的月光从没感觉到如此清冷,朦胧的弯月在前方牵引着我,忽隐忽现,孤单极了。如黛的青山在疾驰中隐隐退去,如同呜咽的过客在我生命中盘旋,空中的残月如同母亲的脸庞,在追随着我,牵扯着我的心,泪水如泉奔涌不止。我害怕母亲离开我,害怕一闭上眼睛母亲就不见了,从没如此害怕过。

曾经几何,年轻的母亲梳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向来爱干净整洁的母亲,总是将四口小家整理得一尘不染,整洁有序。一年四季,总是在母亲的呵护下穿着母亲亲手绣上花色的小衣小裙和小鞋,总是吃着母亲亲手做的挞粿,烘着母亲亲手烧制的炭炉,在母亲慈爱的目光远送中背着书包上学。母亲生怕我和哥哥挨冻受饿,总是千方百计地宁可苦着自己,也要将我们兄妹俩抚养成人。

母亲一生坎坷,6岁丧父,9岁得血吸虫病,好不容易考上农校,可怜家境贫穷不得不辍学,与父亲成家生下哥哥和我,又遭胆囊炎和甲肝的侵袭,母亲似乎没有快活过一天。等到父亲进城创业,子女成人,指望平安度晚年,却不料天不隧人愿,企业破产,白发人送黑发人,兄长的早逝让母亲痛失爱子不说,还要抚育孙子的成长和学习。总算盼到孙子上了大学,原本可以松口气安度晚年了,谁料到,病痛又悄悄地侵袭了母亲。

想到这些,我就身同坠入冰窖,彻骨寒冷。觉得上天对母亲实在不公,怎么忍心让操劳一生的母亲活得如此辛苦?我的祈祷怎么就感动不了上苍呢?

我在想像母亲当年生下重病的我,那种将“死马”当“活马”医的倔强和固执就如同现在的我,每天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奇迹出现,母亲会在我的努力下一点一点地好起来,如同幼儿的我,被上海瑞金医院的专家下了死亡通知书,却在母亲无科学道理的坚持下,出现了奇迹。我盼望奇迹出现在母亲身上,还我一个心愿。

发现母亲篇7

家庭的宁静因父亲婚外恋而被搅乱

1976年,韩小雪降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位研究所的工程师,母亲是一家工厂的技术员。

在韩小雪的印象中,父母非常恩爱。家里有点好吃的,父母总是你推我、我让你。父亲每天下了班后,就钻进厨房帮母亲做饭。一次父亲生病了,母亲硬是两天两夜没合眼照顾他。父母的爱情在韩小雪看来就是一个现代经典爱情版。

1998年,韩小雪从北京某大学毕业后,留校做了数学老师。此时,韩小雪的哥哥韩明已经在美国拿下了硕士学位,并娶了位美国姑娘,在美国定居了。

2001年,韩小雪与同校的一位老师结了婚,搬出父母家单住了。但每当周末和节假日时,她就会和丈夫一起回父母家,陪父母聊聊天,出外转转。

2003年3月,韩小雪的母亲突发脑血栓。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却落下了右半身瘫痪、口齿不清的后遗症。为了给母亲治病,父亲和韩小雪不知想了多少办法,可一直未见到太大的成效。韩小雪由于工作忙,不能常常回家照顾母亲,就给母亲请了一个保姆。可保姆毕竟是外人,对韩小雪的母亲并不精心,有时还嫌她小便失禁弄脏了裤子。

父亲看到妻子经常受委屈,很是心疼。再三考虑后,他决定提前退休,回家陪妻子锻炼、料理她的起居饮食。每当看到父亲又增添了不少白发时,韩小雪的心里都酸酸的,觉得父亲很不容易。可父亲却对她说:“没什么,我和你妈妈是多年的夫妻,照顾她是我的义务。”

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韩小雪却渐渐发现,父亲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眼神越来越忧郁。有时,还会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

2004年10月的一天中午,韩小雪买了些过年的东西送到父母家。她蹑手蹑脚地走进书房,吃惊地发现,父亲竟然手里拿着与母亲过去的合影泪流满面。韩小雪急忙走过去,问父亲:“爸,您怎么了?”父亲擦去泪水,深深地叹了口气,说:“没什么,只是想起了过去的日子,那时多好啊。”

2005年5月的一个周末上午,韩小雪的丈夫出差,她一个人回了父母家。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母亲望着韩小雪,突然哭了起来。韩小雪吓坏了,急忙问:“妈,您怎么了?是不是哪儿不舒服?”母亲一个劲地摇头,嘴里含糊地说着什么,但韩小雪却听不清楚,弄得韩小雪干着急没办法。

中午12点半了,父亲才从外面回来。―进门,他就愧疚地对韩小雪说:“对不起,我有事回来晚了。”说着,赶紧系上围裙准备做饭。韩小雪将父亲拉到一边,悄悄地问:“爸,我妈怎么了?情绪好像不大对头,见到我就哭。”

韩小雪发现,父亲听了自己的话后有些慌乱。他掩饰地说:“也许是她病的时间长了,心里烦吧。”韩小雪说:“爸,我妈不容易,您可要好好地对她啊。”父亲说:“你放心吧。”

吃饭时,父亲殷勤地给母亲夹菜、喂饭,可母亲却不肯吃,也不理父亲。从父母家出来后,韩小雪总觉得好像哪儿不对劲。过去,父母感情那么好,母亲从来没对父亲这种态度过啊。难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一个星期后,韩小雪再次来到父母家。她刚进家门,迎面碰到邻居章阿姨急匆匆地往外走。见到韩小雪,章阿姨的表情有些不自然。韩小雪发现,母亲将药瓶、杯子等扔得满地都是,躺在床上痛哭,而父亲则默默地蹲在地上收拾残局。

凭着女人的直觉,韩小雪意识到父母的感情肯定出现了问题,而这一切都与章阿姨有关。

劝父不成,她失去理智地举起了刀

韩小雪帮助父亲收拾好地上的东西,又劝了半天母亲。可是,母亲却总是哭个不停。韩小雪悄悄问母亲:“是不是我爸和章阿姨之间有什么事?”母亲用力点了点头。韩小雪决定和父亲好好谈谈。

吃完饭,韩小雪将父亲叫到另外一间屋子,开诚布公地对父亲说:“爸,您和章阿姨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父亲说:“章阿姨不过是到家里来坐坐。”韩小雪说:“那就好。我妈这辈子不容易,整天躺在床上挺可怜的,您一定要多体谅她啊。”父亲默默地点了点头。

和父亲谈完话,韩小雪又来到母亲的床前说:“妈,我已经问过父亲了。他说绝对和章阿姨没有什么事情,并保证今后对您好,您别伤心了,也别瞎猜了。”这时,父亲也端着为母亲洗好的水果走进来,将削好的苹果递给母亲,母亲的脸上这才阴转晴了。

后来,韩小雪再也没有发现章阿姨到父母家去,母亲也没再和父亲吵闹。韩小雪以为,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心里暗暗祈祷父母能够永远恩爱,母亲的病能早点好起来。

2005年底,韩小雪和丈夫一起去百盛购物中心购物。突然,她发现章阿姨亲热地挎着父亲的胳膊,二人有说有笑,父亲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忧郁而黯淡的目光放着亮光。

一想到母亲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床上,而父亲却和章阿姨这么开心,韩小雪浑身的血直往头上涌。她真想冲过去质问父亲。可是,她又怕丈夫发现后脸上下不来。于是,赶紧拉着丈夫走出了商场。

第二天,韩小雪打电话将父亲约到了一家茶楼。见到父亲,韩小雪就气呼呼地说:“爸,我昨天在百盛都看到了。您这么做,考虑过我妈的感受吗?她本身有病就很痛苦了,您再这么伤害她,您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毕竟你们已经结婚30多年了啊。”

等韩小雪说完了,父亲才抬起头说:“小雪,我知道这样做对不起你妈妈。可是,你们想过我的感受吗?这几年,我荒废了自己的专业,才50多岁的人却整天呆在家里照顾你妈妈,可我没有半句怨言。但我也是人啊,也需要感情、需要温暖、需要爱啊。你妈妈自从生病后,脾气变得越来越大,一点也不理解我的苦衷。最令我痛苦的是,她说不了话,我整天连个交流的对象都没有。章阿姨的老伴去世后,她看我不容易,就经常帮我一起照顾你妈妈。章阿姨还在生活上照顾我,为我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有了章阿姨后,我觉得日子不再那么难熬了。慢慢地,我和章阿姨有了感情。我知道,这样做对不起你妈妈,可谁又能理解我的苦闷呢?章阿姨是个好人,她总是让我对你母亲好一些,从未提出让我离婚。你要指责就指责我吧,不要指责她。”

韩小雪一听父亲亲口承认和章阿姨的事情,还处处护着她,气更不打一处来,她说:“您太自私了,只想到自己,我妈妈就不需要温暖,不需要爱吗?她现在比您更需要。我不管以前您和章阿姨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从今以后,您再也不许和她来往。否则,我就不认您这个父亲。”

令韩小雪伤心的是,父亲并没有听从她的劝阻,仍然暗中与章阿姨来往。为此,母亲整天哭哭啼啼,身体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也大不如前。看到母亲变成了这样,韩小雪开始恨父亲,并不再和他说话。

2006年3月9日,韩小雪正在上班,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母亲住院了。韩小雪急忙赶到医院,原来母亲的脑血栓复发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母亲生死未卜,韩小雪悲痛欲绝。这时,她看到站在一旁的父亲。她想:母亲一定是被父亲气病的。如果不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母亲,母亲怎么会变成这样?她走到父亲面前,恶狠狠地说:“这下,你可以称心了吧?”

韩小雪请了假24小时守在母亲身边,两天后,母亲终于醒了,韩小雪这才轻轻地松了口气。晚饭后,她准备回父母家给母亲取些换洗的衣服和日用品。当她刚打开父母家的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一男一女的声音。她顺着声音走进卧室一看,发现父亲和章阿姨正搂在一起。

刹那间,韩小雪只感到天昏地暗。母亲还在医院,父亲竟然在家里,真是太不像话了。韩小雪几乎失去理智,冲上前就要打父亲和章阿姨。父亲一边用手挡着,一边护着让章阿姨赶紧逃走了。

当天夜里,韩小雪怎么也难以入睡。她的眼前一会儿浮现出母亲在病床上那痛苦而无助的样子,一会儿浮现出这么多年来母亲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一会儿又浮现出父亲和章阿姨在一起亲热的场景。30年来,恩爱的父母一直令她引以为荣,他们的爱情也被她视为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并成为她学习的榜样。可如今,她心目中的偶像轰然倒塌了,她实在无法承受其带给自己的巨大打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在感情上背叛了母亲造成的。在韩小雪的眼中,父亲已经堕落得如此了,她对父亲的仇恨也在心中慢慢积蓄着。

凌晨1点,韩小雪起来上卫生间,听着父亲房间传来的均匀的鼾声,她的理智在一点点消失。她想:“既然我不能阻止他继续伤害母亲,那么,干脆杀了他。这是他罪有应得,谁让他干出令人不齿的事情呢。母亲对我那么好,我要替母亲出这口气。”

于是,韩小雪转身走进厨房,拿起一把菜刀就冲进了父亲的房间。父亲被惊醒了,借着窗外的光线看到女儿正举刀向自己砍来,急忙向旁边躲避。此时的韩小雪已经完全被仇恨支配着,一边大喊着“我叫你对不起母亲”,一边用力向父亲砍去。

父亲为女儿开罪,亲情让父女敝开了宽容的臂膀

不知过了多久,韩小雪才渐渐清醒过来。她望着满手满身的鲜血和倒在血泊中的父亲,突然想起了发生的一切。她吓坏了,急忙拨通了110:“你们快来救救我父亲吧,我杀人了。”

警察将韩小雪带到了派出所,随后赶来的120也将父亲送到了医院抢救。经抢救,父亲的命保住了。他的头部被缝了8针,肩膀处缝了6针,右胳膊缝了5针。

韩小雪被关进了看守所,为了对此案定罪,公安机关决定对韩小雪的父亲进行伤情鉴定。然而,当公安机关去找他时,却发现他“失踪”了。问韩小雪的母亲他去了哪里,母亲一个劲地摇头。问周围的邻居,大家也都说不知道,说好几天没见到他了。公安机关又去找章阿姨,章阿姨也说自从出事后就没再和他见面。

原来,韩小雪的父亲在住院期间,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开始,他恨女儿如此无情,自己辛辛苦苦将她养大,竟然对自己下狠手。慢慢地,他开始理解女儿了。女儿其实是那么地爱他和母亲,她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并不是她的错啊,而错只错在自己不该去在婚外情中寻找感情的寄托。现在,自己亲手毁了这个家,难道还要毁了女儿的前途吗?那样,自己的良心就更不得安宁,更对不起女儿和老伴了。于是,当韩小雪的父亲得知公安机关要给自己做伤情鉴定时,就故意躲到了外面不敢回家。

半个月后,韩小雪父亲的伤基本上已经痊愈了。他来到公安机关,猛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求你们放了她吧,这一切都是我造的孽,不怪她。你们看,我一点伤都没受,她没有罪啊。”办案民警急忙将他扶起来,无不为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感情而动容。

韩小雪得知父亲为了救自己拒绝做伤情鉴定,并且竟然下跪求情时,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扪心自问,自从母亲生病后,自己忙于工作很少照顾母亲,而父亲则提前退休回到家中,无微不至地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而自己又给予了父亲多少关心呢?作为一个男人,他有自己正常的感情需要这是很正常的。虽然他做了对不起母亲的事情,但自己不该粗暴地去干涉和阻拦,而应该用亲情让父亲得到家庭的温暖,更应该说服母亲不要对父亲发脾气,应珍惜父亲对她的感情。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一场悲剧就不会发生。而自己将父亲伤得那么重,父亲却还一心想保自己,如果不是伟大的父爱,他怎么能做得出呢?

韩小雪对父亲的恨一点点地消失了,她真想弥补自己对父亲造成的伤害。于是,她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请求父亲的原谅。父亲也托人给她带口信,说自己永远不会隆她,她永远都是自己的女儿。他还表示,一定会好好地珍惜这个家,不会再做对不起她们的事情。看着父亲的信,韩小雪然泪下。

由于韩小雪的父亲坚决要求不女儿,并否认女儿砍伤自己的事实。鉴于此案的特殊性,公安机关最后决定将韩小雪释放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父亲和女儿前嫌尽释,韩小雪的母亲病情得到控制,韩小雪和父亲一起将母亲接回了家。现在,韩小雪和丈夫搬到了父母家,和父亲―起照顾母亲。这个久违了欢笑的家,尽情地享受着浓浓的亲情。(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点评:本文中的韩小雪忽视了父亲感情和生理的需要,一味地要求父亲无条件地对生病的母亲好。结果,因受不了父亲的出轨而做出犯法的事情。这出悲剧提醒人们,父母也是人,做儿女的也是人,做儿女的应该多关心父母,用亲情来融解家庭的危机,而不是采取过激的行动。

责编/诗坤

发现母亲篇8

这是日前发生在中国台湾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高雄一位37岁的妇女,借人工受孕,将实现做母亲的心愿。可是就在她怀孕第39周时,一场突发的大火宣告不幸的降临。当她被救出火场,送往临近的高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时,周身都被烧焦的她已没了呼吸和心跳。然而让医护人员备感惊讶的是,她的身体呈弓状,双手紧紧护住隆起的腹部,状似保护腹中的胎儿。医生扳开她焦黑的尸体后,赫然发现她的肚皮依然白皙完好。

此时,她已死去半个小时,但她腹中的胎儿还有心跳。她很快被转到妇产科,医生立即为她施行体外按摩,帮助胎儿的脐带血液流动,并马上进行剖腹产。约半小时后,胎儿终于取出了,竟然是个白胖健康、安然无恙的男婴。

这的确是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母亲!

谁没有母亲,母亲对于人类无疑是生命和爱的最大海洋。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可以有许多不同点,可对于母亲的感情是一样的。从密西西比河平原到阿拉伯半岛,从尼罗河畔到阿尔卑斯山脉,哪里不飘荡着赞美母亲的深情歌声?是啊,世间最爱是母亲。我们应该爱自己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成长,为了亲人的幸福,母亲付出怎样艰辛的劳动。不管生活之车多么沉重,母亲总是挺起单薄柔弱的身躯,深深弯下腰向前跋涉,永远默默无语地忍受着磨难和风雨,如同一尊雕像。

母亲不但用乳汁哺育你,也用一把一把的汗水和泪水把你养大。母亲的满头华发为谁变得灰白,像满树霜挂!母亲的娟秀脸庞为何布满皱纹,像风干的树皮!还有母亲的那双手,那双手,摇过摇篮,缝过针线,剪过窗花,也扶过犁耙,拉过鱼网,搭过脚手架……那双手,什么时候又悄悄结起一层茧花,什么时候又增添了一道裂痕、一道伤疤?

母亲是伟大的,无论孩子飞得多远,永远是母亲手中的风筝。正如文学泰斗泰戈尔笔下一位母亲所说:“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母亲总是这样地牵挂孩子,这是她生命的一种本能。是啊,我们连接母亲的脐带早已剪断,但永远剪不断我们同母亲的联系。在人生的沙漠上,母亲之所在,就是你可以解饮的清泉,不论你走到天涯海角,远在异国他乡,母爱的光辉永远照亮你的旅程,温暖你的心。

然而,当你真的懂得报答母亲恩德的时候,母亲已为你耗尽她灿烂的青春,走过她生命的大半个旅程。更为严酷的是,你的许多廉价的允诺还没来得及一一兑现,母亲已经衰老,甚至已经倒下。你赊欠于母亲的,再也无处偿还,只能空留一腔悔恨。你有许多要对母亲说的话,也只能跪在母亲的墓前含泪诉说,只有墓上的萋萋荒草,默默黄土倾听你的呜咽。

上一篇:相伴到黎明范文 下一篇:药品配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