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战略范文

时间:2023-11-19 12:35:28

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篇1

有些公司认为,制定战略的方法就是集中公司中三到四名最好的人员,将他们锁在房子里讨论,直到得出问题的答案为止。这就是常说的“封闭的智囊团法”。另一些公司则偏爱于将其全部德高望重的管理人员集中于会议中心(或气候宜人的加勒比海小岛上)以讨论未来的计划——即“避开电话、避开一切”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尽可能地避开日常的战术选择,试图得到长期的战略思考。显然,这两种方法都是不正确的。

1.战略服从于战术

正如结构要服从于功能一样,战略要服从于战术。也就是说,战术上取得成功是战略的唯一的最终目标。如果已定的战略无益于战术结果,那么,这样的战略就是错误的,而不管它有多么完美的形象与体现。战略的制定不是从上到下,而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一位将军只有深入了解战场上发生的一切,才能在制定有效的战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战略不是来自涂有防腐剂的象牙塔中,而是生存于市场的土壤里。

一个完善的战略的目的在于推动战术的运用,而没用其它别的意图。在军事活动中,一项行动计划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让两位士兵作好准备,愿意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向唯一的敌人开战。换句话说,就是在战术上运用实力原则。重大的战略可能是大胆的、激动人心的,甚至是令人畏惧的,但如果从战术上看,它不能保证战场上的军队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完成任务,那么,这个战略就是彻底失败。就这方面而言,没有坏的战略和好的战略之分,它本身没有天生的优点。它们不像一部小说的情节或一部电影的轮廓,只等着有人给填上正确的词语和音乐。它们也不同于艺术作品需要从它们独特性、创造性和大胆的构思几方面来判断,营销战略应该从它与消费者和竞争者的联系方面来确定它们的效果。

在军事战争中,一个认真学习战略的学生是从刺刀的研究开始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他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在12岁就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深深地懂得什么是战争,因为他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争:在耶拿之战他被法国人俘虏了;在波罗的尼,他参加了拿破仑与沙皇的军队激战;在贝尔塞纳河畔,他目睹了历史上最悲惨的场景之一——数千名法国人被踩在哥萨克人的马蹄下;他也参加了滑铁卢大战……,他的伟大战略思想是在战火的熔炉中产生的。克劳塞维茨之所以懂得胜利的意义,因为他曾饱尝过被战败的苦难。所有伟大的军事战略家都有相似的经历,他们通过先研究战术来掌握战略,战略要服从于战术。

把一门大炮装在一台内燃机的上部,再配以装甲和履带,这样你拥有了什么?坦克——相当于拿破仑时代的大炮的20世纪的武器。

二次大战中最优秀的军事战略家也是从军事战术基础学起,这也许不是偶然的。1917年,小乔治·史密斯·巴顿是坎莫波罗战役中的观战者,当时,英国人发动了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的坦克进攻。1918年,巴顿成为美国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同年后期,他率领坦克部队进入圣密哈尔前沿阵地。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和横跨法国的激烈的攻击战中,巴顿用他的坦克战术,使他的第三军打破了夺取阵地方面所有的世界纪录。

尽管他有性格暴躁的缺陷,但巴顿无疑是一位精明的战略家,他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应归功于克劳塞维茨的战略思想的影响。他曾说过:“我们不能先做计划,然后试图让环境来适应计划,而应该使计划适应于环境的变化。我认为,高级将领中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就在于他是否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广告就是当今营销战中的坦克和大炮。作为一位营销战略家,只有你掌握了如何使用广告的战术,你才能摆脱艰难的不利地位。由于许多管理人员忽视了广告力量的应用,他们下令发动自杀性的进攻战以袭击掩藏着的对手,这极类似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中曾发生过的事。巴顿说:“敌军的背部是装甲部队极易攻击的地方,设法去攻击它。”苹果公司雇佣约翰·斯考利,不是因为他了解百事可乐的配方和如何经营瓶装工厂,而是因为他处理广告的艺术。尽管命运总与斯考利的办公计算机战略作对,但他的广告至今仍在使用,他创造的以乔治·奥威尔为主题的1984年的广告产生了其它任何一项电视信息无与伦比的巨大冲击。

这并不是说人唰推销和其它营销手段过时了。在营销战中,每种武器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正如拿破仑时代的步兵的作用一样),但广告是最重要的武器,如果一个公司想赢得一场大的营销战,必须把广告处理得完美无缺。批评家引用了许多事例来证明处理不当的广告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良影响。IBM公司成功地推出了微型机,并没有因为广告中有查理·卓别林的滑稽形象而遭受损失;的确,质量差的广告对巨大的IBM公司来说只是一点小小的麻烦,但对于那些没有和IBM公司同样大实力的公司而言,低劣的广告将会决定他们的命运。

2.战略容忍平庸的战术

战略来源于对战术的充分理解,奇怪的是战略并不依赖于最好战术,良好的战略的精髓在于不依靠完美的战术也能够在营销战中取胜。IBM公司不需要突出的广告也能赢得微机战,因为,在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前,作为第一家生产家用计算机公司的战略就保证了IBM公司的成功,这种战略使公司的战术顺利实施;而对战术的充分理解则决定了IBM公司采取这种战略。

在认识到广告武器的重要性的同时,许多公司领导又错误地依赖于它,他们试图寻找广告中的绝招以保证公司在战争中取胜。有些公司把赌注下在宏大的广告计划上,希望它会挽救局势,但这样的局势很少得到挽救,道理是相当简单的;如果战略是有用的,一般的战术也可以取胜,如果需要完美的战术才能取胜,那么这个战略就不是可靠的。换句话说,既依赖于完美的战术同时又依赖于一个不可靠的战略的公司,它将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失败:①不完善的战略;②对完美战术的依赖,这在历史上很少出现。

但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营销战和军事战一样,命运有时与人作对。克劳塞维茨说:“局势越是无法挽回,越易遭受严重的打击”。依靠完善的战术来取胜的营销将领常常很快会抱怨武器失灵。在今天的战场上,广告是常规武器。

3.战略指导战术

在制定战略过程中,有些将领忽视对战术问题的研究,因此一旦战争开始,他们变得对战术问题敏感了。如果一个战略从战术的观点来看是可行的,那么战争一开始,战略就应当指导着战术。

一位善战的将领应该能够忽视战术上的困难,以便加快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时,花费大量的财力去克服可能阻碍总体战略实施的困难也是必要的,例如,有时为了实现有助于总体战略成功的战术目标,不得不在短期内亏本经营。反之亦然,如果战术目标与战略相矛盾,你也许不得不缩减甚至放弃盈利产品的经营,对一味追求销售量的管理人员来说,这就会惹起许多麻烦。克劳塞维茨一贯强调战略的整体性。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一同念,即夺取某一当然的战略要地或对一个无防御的地区的占领意味着一切,除非它有利于总体行动。克劳塞维茨又提到:“正如商人不能将一笔生意的所得拿出保存起来一样,战争中的单项优势也不能和总目标相脱离。”像可口可乐这样的20世纪的贸易商有时会忘记一条19世纪商人都熟知的原则,他们愿意引进一种需求不殷的产品,如减肥可乐来出售,而当他们的泰博的生意下降时,他们又表示惊讶!记住:“单项优势不能和总目标相脱离。”

产生分权式管理方法的最大原因是由于公司的战术缺乏战略指导。像产品大量扩张一样,分权式管理在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看,公司注定要遭殃。国际电报电话公司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它最近为长期的分权式管理付出了代价。现场决策是大多数分散组织用来维护自身存在的理由。现场研究战术问题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它仅是一个部分,仍需要有人将各组成部分联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战略。

4.重点进攻

在一定时期内,一项目标会控制着一个公司的战略计划,公司的资源应当优先满足这项目标的需要,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重点进攻”。

分权式管理和公司的战略缺乏整体性导致了多面进攻,这在今天的美国企业中是常见的。有些公司成功了,有些公司失败了,但没有一家能协调一致,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埃克森(EXXON)公司投身办公用品系统的不幸经历为例:Qwip、Qwyx、Zilog、Vydec、Daystar、Dialog和Delphi,这些都是埃克森公司进攻办公用品市场使用的一些牌子,但它的战略表现在哪里?石油与水的组合要比石油与办公设备的组合好得多。IBM公司的微机开发与埃克森公司的盲目行动正好相反,它的微机开发有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防止公司的主机生意受到侧面的攻击,且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微机开发(同样的思想使IBM公司360/370主机产品线提前出现了几十年)

有些公司经常为其下属组织提供财力和物力,可在实际经营中却很少或根本就不对它们进行指导。“拿这些东西去赚钱”是采取多面进攻的公司的一般指导方针。而公司的下属组织在开始经营时,一般都倾向于对“机会目标”发动进攻。既定的目标容易捕捉,这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它们是否会有长远的未来呢?就拿文字处理机来说吧,当IBM公司的重点转向通用办公计算机时,文字处理机市场相对开放了,所以,兰尼亚公司、CPT公司、NBI公司以及其它一些公司迅速地进入这个市场,试图抓住这一目标,但明天这些公司将奔向何方?华纳通讯公司购买了阿特罗公司时,其长期战略是否存在?过去,这些公司的行动被时髦地称为多样化经营,实际上,他们在公然违反军事准则中最基本的东西——集中兵力。MCI公司为什么要一直与世界大公司之一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交战?并通过开设MCI邮政业务开辟了第二战场?从军事观点看,这样做毫无意义,当这项业务的经营亏损上长时,这项活动在营销方面看似乎也没有存在的意义。通用汽车公司以25亿美元从达拉斯的罗斯,波罗特手里买下了电子数据系统后,他们想干什么?可以肯定“它毫无战略意义”。

如果公司采取这样的行动是偶然的,那实在是糟透了(他们提供了我们不能拒绝的机会)。要是公司放弃他们的整体战略而只发展多样化战略那就更糟了。拿索尼公司来说,据《幸福》杂志报道,它已制定了50—50的战略,即到1990年要使生产的消费品和非消费品各占50%,以取代今天的80%和20%,这样做有意义吗?不!这样只不过是把资源从获胜的战场上转移到失败的战场上,况且索尼公司是在一个非常时期——他们在消费品生意上面临着危机时做这一切。版权所有

5.进攻与反攻

物理定律描述到:每一对作用力都有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但许多营销指挥官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却好像他们的敌人没有任何反应一样,没有什么事情比它更远离事实了。可能发生的事恰恰相反:你降价50%,你的竞争对手也很可能这样做;对于每一项行动,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做出某些反应,即使他们不能与你的最初动机完全一致。不要陷入自己的盲目行动中。一项可行的营销战略是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击的,许多营销战的基本原则已认识到了反击的危险性,进攻原则之二即是:寻找并攻击领导企业实力上的薄弱环节。因为,领导企业为了阻止这样的攻击,他们不得不削弱自己的实力,这实在是他们不愿做的事情。

预测市场份额变化是分析反击可能性的另一种方法,有些公司大胆地预言到他们将占有一半的市场份额,但是却没有估计到这一过程中会发生的反击,受伤的大鹰也会做出反应。要考虑到反击的存在,但与处于进攻地位的你相比,你的竞争对手将花费更多的财力,作出更大的牺牲才能保护他们所拥有的东西。

6.行动并非独立于战略

不论一个公司采取或准备采取什么行动,它都不能与它所体现的战略相分离,行动就是战略的体现。

但是,许多营销人员认为战略与行动是可以分离的,例如,苹果公司曾声称,它打算入侵幸福500。现在苹果公司的人不能停下来自问:“我们的战略是什么?”入侵幸福500是苹果公司的战略,入侵是否成功除了考虑IBM公司的实力外,将主要取决于这项战略所产生的战术能否适用于苹果公司。当然,苹果公司可以利用营销战的基本原则(例如,在狭窄的战线上发动进攻)来增加它取胜的机会,但这些因素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更基本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拥有像苹果公司这样财产的小公司能够在IBM的老窝里与之较量吗?

成功的大公司常常由于错误地理解“有志者,事竟成”的格言而陷入困境,他们经常先决定公司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分派力量制定战略以实现他们的目标。没有一个大公司有实力这样做,总有些目标是他们所无力达到的。

精明的营销战略家生活在战术与实力的世界中,他们决不会因其自我意识而妨碍了判断,也决不贪图不可能的事情,更不可能发动超出合理目标范围的进攻。他们把精力集中于利用现有战术能够实现的目标上,而不是集中于宏伟的规划或空洞的幻想上。

7.战略不能与战术相分离

行动体现战略,战略体现战术,这是一个紧密无罅的序列,如果你想在某一点上将它割裂,你将自食其果。战术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制定战略,战略使公司行动的实施成为可能。一旦行动被确定,下一步就是战略指导战术;战略与战术之间的障碍会危害整个过程。

以大多数营销战的广告为例:公司通常雇佣某些商处理广告活动中的战术问题,但公司一般在商着手工作之前就制定了营销战略;换句话来说,即公司决定做什么,商决定如何做。这听起来如此简单和合乎逻辑,以致指出这种安排的致命缺陷似乎是不合适的。战略与战术之间人为的障碍使商的战术问题上的专业技能难以成为公司制定战略时的一个积极因素。

市场营销战略篇2

关键词:营销;战略;发展

一、“传统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Marketing)也称为市场学、行销学。简称“营销”,是指个人或者是集体在创造、沟通及传波过程中,通过交易其为其合作伙伴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取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市场营销历经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初创阶段,主要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应用阶段,此时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二战结束,这时对于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被广大企业认可、重视。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经历的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之后,逐步走向成熟阶段。

营销理论最初是以 4P理论为代表,即由产品、价格、促销、渠道构成了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传统的营销观点主要是将企业的营销活动作为一种销售手段,把企业的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里,以产品的价格为主,重点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成本上。另外,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只考虑用一种产品去吸引一群消费者,去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份额。

总之,将营销活动作为一种手段,是营销战略发展的起步阶段,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而现代市场营销战略对公司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效果执行的好坏已经关乎到企业战略的实施和l展。

二、“现代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战略对企业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全球的市场非常紧密的联合在一起, 国内外的企业争相合作,建立分公司,投资建立新企业等,对于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企业背景,如果企业想快速发展,营销战略成为重要的环节,去争取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份额,增强竞争力。

目前,常用的营销策略包括4P和4C组合理论以及4R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生的变化,营销策略也发生了变革,从“4C”的营销理论衍生为“6C” 理论,包括顾客、成本、便利、沟通和机会、市场变化。而“4R”的营销策略分别是关联、反应、关系和回报。“4R”营销理论主要在于企业与顾客如何建立互动与双赢的关系,不仅积极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主动地创造需求,通过4R的营销理论建立与其特殊的关系,从而将企业同顾客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了特有的“竞争优势”。

1.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互联网电商的营销模式对于需要开展营销活动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不能不予理睬,电子商务营销的手段和方法可以为企业降低营销成本,而且可以帮助营销者收集各类消费者的信息,从而采取决定性的营销战略。

2.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间的竞争日益严重,价格战,质量战,服务战等屡见不鲜,消费者的需求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性化的需求也在提高,营销战略及方式的调整已经势在必行,不能单纯依靠传统式的营销战略来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要不断更新、细化每个营销方案,营销活动,以跟上时代经济的发展。

3. 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新生事物更新频率加快。使得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快速进入瓶颈期,给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的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同时对于每一阶段营销战略必须都要以产品的更新周期挂钩。

三、营销战略创新的源头是策略的创新

(一)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

1. 企业营销策略“个性化”。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极度发达,更新较快。有一些消费群体不仅希望成为企业的专业服务对象,而且希望为他们制定出特定的产品,从而实现的服务的“个性化”特点。现代网络技术不仅可以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全部产品,而且能够将自身的需求发送给对方,使得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能够产生共鸣,相互交流,实现“量身定制”。2.产品包装策略的“新颖化”。从产品的包装上来看,不但需要产品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够提升企业的利润。如果对产品的包装进行策略创新,那么可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为消费者制定特殊且独特的产品,实现包装定制,另外,在产品策略的宣传上,要进行组合推广,带动消费者的联动消费,使新产品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二)产品品牌策略的创新

在当今市场环境下,要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那么必须进行品牌的营销,企业可以针对产品的特征、性能等方面进行品牌的营销。产品的品牌在于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宣传企业口碑。品牌宣传的好坏决定了产品的推广率,如何用产品的知名度来提升产品的推广,策略的创新便迎刃而生,好的策略宣传会帮助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得到消费群体的了解和认知,扩大企业的利润。

四、营销战略新思维的发展

(一)多渠道营销

多渠道营销是一种通过两条或更多条渠道相结合的一种营销方式,用以实现对顾客关系及交互的全过程管理,旨在通过运用一种以上的营销渠道去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通过多渠道营销,达到线上、线下的顾客整合,用以满足全方位需求,从消费者角度分析,让本企业员工更广泛地参与进来,避免在自己的销售渠道里出现互相争夺、排挤的情况。借助现代化工具,有效利用相关信息,达到有效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在多渠道营销的管理上,要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完善。

(二)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的营销网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业提高了对营销的重视程度,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就企业本身而言,必须要求各个员工都要有营销的意识,并且在推进企业战略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扩大顾客的范围,形成相互交叉的营销网络,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及占有率。

(三)强化营销管理、 创新营销组织

大多数的企业重视营销工作,但是承担营销工作的部门相对单一,而且各部门在营销的时候缺乏协调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都是兼管工作,没有独立的领导者,导致营销工作的开展存在弊端,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效果。因此,建议建立独立的营销体系,企业的各部门根据目标进行明确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企业营销的优势,完成目标。

五、结语

在新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战略关乎企业的生存,是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的“灵魂”,因此,充分发挥企业的营销优势,利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开展市场调研工作,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陈瑛,李晓峰.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力提升研究 [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2]王珏,林红菱.零售业国际化营销战略的选择――基于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国际化扩张[J].江苏商论,2006(08).

[3]黄晓平.关于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 [J].经营管理者,2011(24).

[4]周祖城.营销伦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市场营销战略篇3

关键词:市场;营销;战略;小米公司

一、传统市场营销战略模式概述

市鲇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营销的功用有增无减。通过市场营销,企业能够找寻并修正发展战略,谋划未来前进道路;通过成功的市场营销,企业将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和理念,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市场营销还可以与社会发展相连接,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为时代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就小米公司而言,这样的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科技产品公司,一旦营销策略成功且经典,将能够助力于更高级的产品研发,为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供外在动力,从而带动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技术水平进步,改变人类生活。这一点上,美国的“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值得效仿的例子。传统意义的市场营销不外乎以下几个考量:

(一)站在消费者角度树立品牌价值

市场营销的直接考虑是盈利,但是根本考虑应该是品牌价值的创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长久发展,并为后续各种战略的设计和推行,也即更深层次的规划发展创造机会。一个走向市场不久的企业便出现夭折,其他的一切问题都将无从谈起。如何树立品牌价值?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困难,只需要从源头寻找答案即可。产品走向市场是为了什么?答案是盈利。从谁的手中获得利润呢?肯定是客户,也就是消费者。怎样才能让消费者愿意出钱消费你的产品,从而使你获得利润呢?那么,就应当仔细考虑顾客的需求,迎合市场的偏好大做文章了。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树立品牌的形象和价值,是一条非常合理的道路。这将会完善企业从研发角度到营销策略,再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链条。

(二)明确市场,找准目标

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多种多样,各类公司企业纷纷投入市场竞争。找准市场定位,无疑成为了每个公司生存发展的第一块基石。选择哪个行业进行发展,如何发展,如何研发、营销,如何获得利润,都离不开这个问题。比如,家电企业就应当按季节、按消费者属性(家庭个人、单位、楼堂馆所等)进行设计和市场营销,不同消费者类别需要的家电规格、功能偏好等因素都不相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才能明确市场需求,找准营销的目标。

(三)整合营销资源,创新营销体系

“卖东西”和“做东西”是商业链条的不同环节,“做”在“卖”之前,前者应当考虑后者的需求。那么,在“卖”的过程中,挨家挨户的推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整合各种营销资源进行销售,将成为一门极大的功课。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服务营销、绿色营销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和资源。当然,这也是营销体系的一种创新思路。

二、小米公司市场营销措施

(一)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显而易见,与小米公司同类型的智能手机生产企业随后已有多家建立了独立品牌,同时还面临着境外的品牌压力,比如“苹果”“三星”等等。但是,小米公司还是具有自身的优势。小米作为同类型企业起步较早的一家,设立了专门的产品研发部和创新研究中心,为产品新功能的开发奠定基础。小米公司通过大量投入资金,重点关注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是能够走在市场前列并突出重围的一个重要武器。小米公司还申请了许多项国家专利,这也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优势。

(二)强化品牌认知

面对智能手机的新一轮研发热潮,小米公司在创立之初的五年都以“民族品牌”的口号示人。2015年进军印度市场,也没有改换这样的理念,还是以“国货走出去”的概念进行销售。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公司面对的印度市场在很大一部分上与中国市场相似,都是人口庞大的巨大需求市场。同时,小米公司的发迹与中国互联网的崛起、互联网金融的流行壮大几乎是同时期的,搭乘这样的顺风车,小米公司的网络营销一炮打响。

(三)摒弃传统销售模式的个性化营销

小米公司最初的产品设计定位就是当今的年青一代,尤其是面向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人群。结合他们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小米公司大胆抛弃传统的线下门店式销售模式,在互联网上进行线上销售。这极大地迎合了受众――即消费者们的心理偏好,同时也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渠道。这样一来,即用销售方式上的个性化对准了所要重点发力的消费人群,又创新了新型的销售模式,在当今的大时代文化背景下显得独树一帜,很快被消费人群予以接受了。

三、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传统市场营销理念和模式的分析总结,以及对小米公司成功案例的分析列举,市场营销的创新启示对新经济背景下的营销战略显得尤其有价值。

下面,将结合小米公司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空间进行营销战略的创新思考。

(一)进一步细化个性化销售的具体内涵

手机产品类的市场营销尤其注重面向使用者个人,这是牢固吸引消费者群体的基本保障。通过近似于定制化服务的营销战略,可以将产品的销售进行更加精细的加工。比如,面对不同的人群,手机功能的设定将在研发关卡中突出体现出来;面对不同能力的受众,手机价格的制定也将越来越显示出梯队和差别。当然这还只是产品设计和营销战略策划阶段的考虑,面对具体销售环节,应当考虑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作为营销的后盾。完善的售前咨询服务、体验服务,售中和售后的解答、维修服务等,也是产品价值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官方微信、微博以及软件客户端论坛的留言、反馈中,企业可以找寻到有助于进一步细化客户个性化服务体验的新营销思路。

(二)注重名人、强者对营销的关联效应

未来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以一种企业化的形象出现,也就是说,企业作为一个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凭借拟人化的形象在市场中进行活动。这样的形象很自然地会以企业负责人或相关的代言人为第一选择,因为不可否认这样的具体的人物的确对企业形象、产品品牌形象和使用群体有代表性和吸引力。每一个企业的创建者都在极力地推荐并代言自己的产品,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关联表现。发掘更多的、其他的有关联的代表性形象,来帮助企业销售产品,是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继续做大做强网络销售平台

互联网销售今后将毫无疑问地继续扩大自己在商品销售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并成为主流。继续拓展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开发,不仅对于销售有价值,对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也会带来一定的帮助。网络销售作为小米公司这一类企业的一张突出的王牌,应当继续发展下去。结合网络销售平台的需求,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互联网服务领域,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四、结论

市场营销战略篇4

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小凯萨比萨店曾运用“买一送一”的战术,来与毕塞克、教父等比萨店抗衡。这种特卖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期限(如一天、一周、一个月等)。主要用于刺激实效购买。通过向潜在顾客提供某些初次购买的优惠条件,可能会使其中一部分人在正常价格下,成为企业的长期顾客。

这是大多数战术的正常命运。然而,小凯萨之所以能够通过这种特卖活动将战术转化为战略,关键还在于这种活动的持续性。为了将战术转化为战略,必须加进时间的因素,并努力使战术与企业组织机构融为一体,进而使之成为企业的主要战略观念。“买一送一”后来发展成为小凯萨的一致性市场营销方针,从而使得小凯萨成为美国最成功的比萨饼外卖店。

大多数比萨连锁店,都被迫在菜单上加进“买一送一”项目,但这些竞争者的反应,还都只停留在战术层次上。以毕赛克为例,它根本无力将整个连锁体系改为“买一送一”经营方式,因为它支付不起黄金地段的店面、舒适的桌椅以及服务员的工资。小凯萨为了长期实行“买一送一”,就必须尽量选择成本低廉的地段,并提供有限的服务。多明诺也是将战术成功地转化为战略的比萨连锁店,促使其成功的战术是“30分钟内送货到家”。

传统的自上而下经营程序,往往以逻辑的方式提出问题:首先,我们想卖什么食品;其次,运送它们要花多少时间。自下而上经营程序则恰恰相反,它只注重战术做法,将整个规划程序都颠倒过来了,即:我们能卖什么食品来适应30分钟送货到家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些条件,多明诺将比萨饼的规格减至两种,将上面的佐料减至六种,并且比萨店只卖出一种可乐饮料。

将战术转化为战略的重点,在于改变公司内部和产品本身,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外部环境。战术就是你的竞争性切入角度,不管是买一送一还是30分钟送货到家,当将战术转变为战略时,其中的挑战在于要持续保持战略简单明了的特性。这并不容易做到。难就难在不要为了配合其它产品或战术思想而去改变战略。这样做会削弱一致性市场营销方针的威力。大多数公司从战略开始,他们先决定要做什么,然后再试图决定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战术。

埃克森石油公司想销售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但潜在的顾客却不想购买他们的这些产品,而宁愿向IBM和奔驰购买。埃克森是个有钱的石油公司,它的营业收入比IBM和奔驰的总和还要多,它有本钱发动耗资数百万的广告活动,说服潜在顾客相信埃克森产品的质量以及该公司的诚意。

但是埃克森公司却遇到了麻烦。这说明,你无法改变市场,你必须改变你自己,以便与市场想买什么产品以及想向谁来买保持同步。换句话说,你必须找出一个可行的战术,大量的广告活动并不能替代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战术。

1.一致性的市场营销方针

当你从一个单一的市场营销战术起步,进而把它发展成市场营销战略时,你可以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市场营销行动上,这样就可以保证有一个一致性的市场营销方针。

自下而上的市场营销过程淘汰了许多流行的销售战略。那些笼统、繁杂、难度过大而无法执行的战略,都会在自下而上的思考过程中自动消失。大多数公司战略均非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从任何实际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无法执行的。

“我们希望成为高档车市场上的先导”似乎是卡迪拉克公司的战略。在这种不明确的战略指导下,它生产了一系列高价格的汽车,其中包括希玛隆和阿兰特,由于它们的战术不完善,这两项产品都惨遭失败。过于广泛、过于乐观、过于笼统的战略会衍生出一系列的战术错误。然而问题是当战略本身出现错误时,由谁来负责任?

受到严惩的通常不是设计战略的将军,遭殃的是从战术角度执行战略者。里根总统作为战略的制定者没有因伊朗门事件出庭受审。但具体实施战略的人却没这么好的运气。波因德克斯特、思科特、诺思、海根都被推上被告席成了替罪的羔羊。

2.单一行动的威力

当你自下而上思考时,你就会得出单一的战术和单一的战略。也就是说,这时你不得不迫使自己集中精力于一个单一有力的销售行动上。这是自下而上思考方法最重要的结果,这也是一流市场营销思考模式的精髓。

当你自上而下思考时,当你先有战略,然后再去制定战术时,结果一定会有许多不同的战术。当然,大多数战术并没有什么效果。它怎么会有效呢?选中它们只是为了“支持战略”,而不是因为它们本身行得通。此外,各不相同的战术同时存在会使整体的营销计划缺乏一致性,因而使执行结果出现偏差。

为什么市场营销人员会议为两种行动会比单一行动好呢?一个拳击手会同时击出左右拳吗?一名军事将领会在同一时间攻击前线上的各个据点吗?绝对不会。一名市场营销“将领”会同时用所有的产品去进攻市场吗?会的,他们经常这么做,但很少有好的效果。

信奉在市场上全面出击的公司通常也信奉每天12或16小时工作制。他们相信,比对手更加努力地工作是成功的秘诀。(如果你尚未注意到,那么我提醒你,赫兹仍然大大领先于艾维斯)每天工作12小时的市场营销管理人员总是满怀希望。他们坚信,他们的雇员比别人更出色,只要工作再努力一点,产品改良上再加把劲,广告再做得更好一点,他们就能成功,竞争者就会俯首称臣。他们的战略是争取同市场营销的领导者做相同的事情,只是要求比对手做得更好一点。它就像将领对部下说,只要我们比对手更努力一点,我们就一定能打胜仗。

比对手更努力地工作并不是市场营销成功的秘诀。

历史告诉我们的恰好相反。常胜不败的将军们总是审时度势,寻找一项敌人最意想不到的大胆攻击。要找出这样一项战略是相当困难的,若要找出一项以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军事战略家、作家里代尔。哈特称此大胆攻击为“最低期望线”。

二次大战期间,诺曼底的潮汐变化与岩石散布的海滩使德国人认为盟军不可能选择在这里登陆,结果盟军就选择在诺曼底登陆。

在市场营销中也是如此。对手脆弱的地方常常只有一处,全部进攻力量都应集中在那里,以便克敌致胜。这就是你要寻找的能够转化为战略的战术。当你找到它时,你必须要自下而上地建立战略。你必须把握这一战术,并投入公司的整体资源,以期战术能发挥它的威力。

3.通用汽车公司的主力战场

汽车业是个很有趣的例子。多年来,通用汽车一直把主要力量放在中档产品上。通用公司用诸如雪佛莱、庞蒂克、奥兹莫比尔、别克、卡迪拉克等各类车轻而易举地击退了福特、克莱斯勒和美国汽车公司的阵地进攻。于是,通用汽车主宰汽车市场一时竟成了传奇的故事。

在战争中行之有效的战术,在市场营销上一样有效,那就是出其不意的战术。

迦太基大将汉尼拔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走的就是一条被认为不可攀登的路线。二次大战中,希特勒绕过法国的“马其诺”防线,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借道亚耳丁展开进攻,而这里正是当军将领认为坦克无法穿越的地区。(事实上,希特勒这一着曾用了两次,一次是在法国战役中,另一次是在比利时战役中。)

二次大战后,通用汽车公司受到两次强有力的冲击,每次冲击都绕开了通用的“‘马其诺’防线”。其一是日本人用低价格的小型车如丰田、大发、本田进入市场;其二是德国人用奔驰和BMW等高价格的豪华汽车进入市场。资料表明,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行动能从通用汽车公司手上抢到大量市场。

由于日本和西德进攻得手,通用汽车公司被迫投入资源,以支持处于这两个市场夹击之下的市场。为了节省资金,保证利润,通用汽车公司做出一项重大的决策:用相同的车身生产各种不同中级车。这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战略决策。一时之间,人们再也分辨不出哪是雪佛莱,哪是庞蒂克,哪是别克,哪是奥兹莫比尔,它们看上去都一样。这一着大幅度削弱了通用在中档车市场上的实力,反而为福特敞开了进攻的大门,于是福特公司推出了欧洲风格金牛与黑貂,并一举成功。

自下而上分析通用汽车公司的情况时,问题的战术性解决方法是显而易见的。通用汽车公司应给每一价格档次上的车赋予不同的车名和外形。把这一战术构筑成战略时,你会与阿尔弗雷德P.斯隆关于通用汽车的原始概念不谋而合。斯隆发展出来的想法,别人不该随意改动。

你或许会这么想,我们使用的是通用汽车系统这个概念,每一价格档次上我们都有不同的产品,只是没有给它们起不同的名字而已。我们给他们冠以公司名称是因为这么做能更行之有效。问题是我们如何用通用汽车去渗透市场。

答案是没有办法。你的战略并非由下往下建立起来的,它没有一个行得通的战术做基础。乍听起来,这只是件无足轻重的小事:赋予每种产品以不同的名字。但所有的战术都是从小事着眼的。

如果说战略是铁锤,战术就是铁钉。请注意穿透的工作是铁钉而不是铁锤来完成的。你可以拥有世上最有力的铁锤(即销售战略),但如果它没敲打铁钉(即销售战术),那整个市场营销计划还蚝不通。

通用公司的全部战略力量不是要用一种叫别克莱塔的产品去挖BMW的墙角。这个战术是错误的。你可能认为,空只是个名称问题,是小事一桩。你说对了。战术确是小事一桩。但把战术转变为战略却是大事一桩了,经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才会产生令人惊叹的市场营销上的成功。

4.可口可乐公司的症结何在

我们来分析一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旷日持久的销售战。可口可乐如何在这场代价高昂的壕堑战中取胜呢?

目前,可口可乐公司是用老配方可口可乐和新配方可口可乐展开两线作战。老配方可口可乐基本恢复了原有的优势地位,但新配方可口可乐却劳而无功,几乎难以维持下去。举例来说,1988年秋新老两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仍比1983年的单一品牌少1%.

从1983年开始,可口可乐就不断提出各种战术性想法,试图击败百事可乐以青年人为对象的“百事新生代”。可是每年人们都能看到可口可乐一条新的广告标语,“最合您的口味”,“真正的选择”,“把握潮流”,“红的、白的以及你”,“挡不住的感觉”。(相形之下,“百事新生代”已经持续了25年之久。)可口可乐战术上的想法没有一个获得成功,但你可以预计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想法。

现在,每天可口可乐兵团的将帅们都拥进亚特兰大的会议室里,把一则又一则新广告标语贴到墙上,然后坐下来讨论最新最有价值的提议,直到就下一步的行动取得一致意见。可以预言,这下一步的行动也不会比“最合您的口味”强多少。可口可乐在亚特兰大的大本营里找不到对症的良药,必须到前线阵地去找。

着眼未来,可口可乐只有一着可走。这一着分两步走,先向后退,再向前进。

首先,公司要忍气吞声,砍掉新配方可口可乐。不只是因为它失败了或已陷入困境才这么做,而是因为着眼于未来,它妨碍了可口可乐利用自己战术上的优势地位。把新配方可口可乐砍掉,就能换回人们头脑中可口可乐“货真价实”的想法。(提到可口可乐,你没涌起过“这是否是真货”的想法吗?)只要人们头脑中重新有了可口可乐,“货真价实”的想法,可口可乐就占据了击败“百事新生代”的最佳位置,下一步就是把百事可乐挤出用户的冰箱。

最后,可口可乐只需在电视上对“百事新生代”讲几句话就行了,“伙计,我们可不是要挤你。但是当你准备好真货时,我们已经给你送来了。”这就是百事新生代终结的开端。谁家的父母都会告诉你,十几岁的孩子没人想要仿制品。他们要真货,不管是棒球棒、洋娃娃,还是牛仔裤、运动鞋,可口可乐也一样。

5.要改变公司,不能去改变市场

可口可乐的情况说明了自下而上市场营销战略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战术构筑成战略时,你必须要做好准备去改变产品,改变公司,而不能去强行改变市场。

市场营销战术要从心理角度来考虑,它必须要能深入人心。对于可口可乐,人们心中有一个不变的想法,就是要买真货。以此为基础的战术肯定能奏效。可口可乐公司应砍掉新配方可口可乐,就是因为它妨碍了这一战术的施行。

但公司往往会这么想,砍掉新配方可口可乐就等于向商业界承认可口可乐公司犯了错误。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公司的头头们自然知道,他们的死对头百事可乐会第一个站出来发难。它不会是写封信或打个电话告诉你,你犯了错误。它很可能会在全国发行的大报上整版整版地谈你犯的错误。即使如此,可口可乐也要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彼得。杜拉克说过,“与其冒险捍卫过去,不如冒险开拓未来”。

有时会有这种情况,一个想法很不错,但给它增加一点别的养分便会大大降低其战术的威力,从而使一个出色的战略半途而废。假设你在假日旅馆工作,为了建立一个能与马丽奥特、海雅特竞争的新饭店,你设计出一套战略、战术,并给它起了个名字:皇冠饭店。

这个名字听起来的确不错。但假日旅馆的头头们想把公司名称挂上去,把它变成“假日旅馆皇冠饭店”。你看,好主意走了样,皇冠饭店竟被降到与假日旅馆同一水平上。

管理人员甚至也会承认,这样做会削弱市场营销的战术威力,但战略第一,战术第二,你工作再加把劲就行了。他们引用公司的战略文件中的下列陈述来为自己的做法辩护:“我们要把假日旅馆的名字印到我们所有财产上,将公司的威力发挥到最大。”文件上确实是这样说过,但用它来为这种做法进行辩解却实在没什么好处。假日旅馆的管理人员可能会说:“这只是战术上的细枝末节,工作再加把劲是能够克服的。”

完全错了。是战术决定战略。市场营销战术就是这些细枝末节。如果铁钉(即战术)不直,那么要想打胜仗登天还难。

市场营销战略篇5

有些公司认为,制定战略的方法就是集中公司中三到四名最好的人员,将他们锁在房子里讨论,直到得出问题的答案为止。这就是常说的“封闭的智囊团法”。另一些公司则偏爱于将其全部德高望重的管理人员集中于会议中心(或气候宜人的加勒比海小岛上)以讨论未来的计划——即“避开电话、避开一切”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尽可能地避开日常的战术选择,试图得到长期的战略思考。显然,这两种方法都是不正确的。1.战略服从于战术正如结构要服从于功能一样,战略要服从于战术。也就是说,战术上取得成功是战略的唯一的最终目标。如果已定的战略无益于战术结果,那么,这样的战略就是错误的,而不管它有多么完美的形象与体现。战略的制定不是从上到下,而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一位将军只有深入了解战场上发生的一切,才能在制定有效的战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战略不是来自涂有防腐剂的象牙塔中,而是生存于市场的土壤里。一个完善的战略的目的在于推动战术的运用,而没用其它别的意图。在军事活动中,一项行动计划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让两位士兵作好准备,愿意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向唯一的敌人开战。换句话说,就是在战术上运用实力原则。重大的战略可能是大胆的、激动人心的,甚至是令人畏惧的,但如果从战术上看,它不能保证战场上的军队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完成任务,那么,这个战略就是彻底失败。就这方面而言,没有坏的战略和好的战略之分,它本身没有天生的优点。它们不像一部小说的情节或一部电影的轮廓,只等着有人给填上正确的词语和音乐。它们也不同于艺术作品需要从它们独特性、创造性和大胆的构思几方面来判断,营销战略应该从它与消费者和竞争者的联系方面来确定它们的效果。在军事战争中,一个认真学习战略的学生是从刺刀的研究开始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他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在12岁就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深深地懂得什么是战争,因为他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争:在耶拿之战他被法国人俘虏了;在波罗的尼,他参加了拿破仑与沙皇的军队激战;在贝尔塞纳河畔,他目睹了历史上最悲惨的场景之一——数千名法国人被踩在哥萨克人的马蹄下;他也参加了滑铁卢大战……,他的伟大战略思想是在战火的熔炉中产生的。克劳塞维茨之所以懂得胜利的意义,因为他曾饱尝过被战败的苦难。所有伟大的军事战略家都有相似的经历,他们通过先研究战术来掌握战略,战略要服从于战术。把一门大炮装在一台内燃机的上部,再配以装甲和履带,这样你拥有了什么?坦克——相当于拿破仑时代的大炮的20世纪的武器。二次大战中最优秀的军事战略家也是从军事战术基础学起,这也许不是偶然的。1917年,小乔治·史密斯·巴顿是坎莫波罗战役中的观战者,当时,英国人发动了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的坦克进攻。1918年,巴顿成为美国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同年后期,他率领坦克部队进入圣密哈尔前沿阵地。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和横跨法国的激烈的攻击战中,巴顿用他的坦克战术,使他的第三军打破了夺取阵地方面所有的世界纪录。尽管他有性格暴躁的缺陷,但巴顿无疑是一位精明的战略家,他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应归功于克劳塞维茨的战略思想的影响。他曾说过:“我们不能先做计划,然后试图让环境来适应计划,而应该使计划适应于环境的变化。我认为,高级将领中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就在于他是否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广告就是当今营销战中的坦克和大炮。作为一位营销战略家,只有你掌握了如何使用广告的战术,你才能摆脱艰难的不利地位。由于许多管理人员忽视了广告力量的应用,他们下令发动自杀性的进攻战以袭击掩藏着的对手,这极类似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中曾发生过的事。巴顿说:“敌军的背部是装甲部队极易攻击的地方,设法去攻击它。”苹果公司雇佣约翰·斯考利,不是因为他了解百事可乐的配方和如何经营瓶装工厂,而是因为他处理广告的艺术。尽管命运总与斯考利的办公计算机战略作对,但他的广告至今仍在使用,他创造的以乔治·奥威尔为主题的1984年的广告产生了其它任何一项电视信息无与伦比的巨大冲击。这并不是说人唰推销和其它营销手段过时了。在营销战中,每种武器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正如拿破仑时代的步兵的作用一样),但广告是最重要的武器,如果一个公司想赢得一场大的营销战,必须把广告处理得完美无缺。批评家引用了许多事例来证明处理不当的广告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良影响。ibm公司成功地推出了微型机,并没有因为广告中有查理·卓别林的滑稽形象而遭受损失;的确,质量差的广告对巨大的ibm公司来说只是一点小小的麻烦,但对于那些没有和ibm公司同样大实力的公司而言,低劣的广告将会决定他们的命运。2.战略容忍平庸的战术战略来源于对战术的充分理解,奇怪的是战略并不依赖于最好战术,良好的战略的精髓在于不依靠完美的战术也能够在营销战中取胜。ibm公司不需要突出的广告也能赢得微机战,因为,在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前,作为第一家生产家用计算机公司的战略就保证了ibm公司的成功,这种战略使公司的战术顺利实施;而对战术的充分理解则决定了ibm公司采取这种战略。在认识到广告武器的重要性的同时,许多公司领导又错误地依赖于它,他们试图寻找广告中的绝招以保证公司在战争中取胜。有些公司把赌注下在宏大的广告计划上,希望它会挽救局势,但这样的局势很少得到挽救,道理是相当简单的;如果战略是有用的,一般的战术也可以取胜,如果需要完美的战术才能取胜,那么这个战略就不是可靠的。换句话说,既依赖于完美的战术同时又依赖于一个不可靠的战略的公司,它将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失败:①不完善的战略;②对完美战术的依赖,这在历史上很少出现。但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营销战和军事战一样,命运有时与人作对。克劳塞维茨说:“局势越是无法挽回,越易遭受严重的打击”。依靠完善的战术来取胜的营销将领常常很快会抱怨武器失灵。在今天的战场上,广告是常规武器。3.战略指导战术在制定战略过程中,有些将领忽视对战术问题的研究,因此一旦战争开始,他们变得对战术问题敏感了。如果一个战略从战术的观点来看是可行的,那么战争一开始,战略就应当指导着战术。一位善战的将领应该能够忽视战术上的困难,以便加快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时,花费大量的财力去克服可能阻碍总体战略实施的困难也是必要的,例如,有时为了实现有助于总体战略成功的战术目标,不得不在短期内亏本经营。反之亦然,如果战术目标与战略相矛盾,你也许不得不缩减甚至放弃盈利产品的经营,对一味追求销售量的管理人员来说,这就会惹起许多麻烦。克劳塞维茨一贯强调战略的整体性。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一同念,即夺取某一当然的战略要地或对一个无防御的地区的占领意味着一切,除非它有利于总体行动。克劳塞维茨又提到:“正如商人不能将一笔生意的所得拿出保存起来一样,战争中的单项优势也不能和总目标相脱离。”像可口可乐这样的20世纪的贸易商有时会忘记一条19世纪商人都熟知的原则,他们愿意引进一种需求不殷的产品,如减肥可乐来出售,而当他们的泰博的生意下降时,他们又表示惊讶!记住:“单项优势不能和总目标相脱离。”产生分权式管理方法的最大原因是由于公司的战术缺乏战略指导。像产品大量扩张一样,分权式管理在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看,公司注定要遭殃。国际电报电话公司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它最近为长期的分权式管理付出了代价。现场决策是大多数分散组织用来维护自身存在的理由。现场研究战术问题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它仅是一个部分,仍需要有人将各组成部分联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战略。4.重点进攻在一定时期内,一项目标会控制着一个公司的战略计划,公司的资源应当优先满足这项目标的需要,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重点进攻”。分权式管理和公司的战略缺乏整体性导致了多面进攻,这在今天的美国企业中是常见的。有些公司成功了,有些公司失败了,但没有一家能协调一致,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埃克森(exxon)公司投身办公用品系统的不幸经历为例:qwip、qwyx、zilog、vydec、daystar、dialog和delphi,这些都是埃克森公司进攻办公用品市场使用的一些牌子,但它的战略表现在哪里?石油与水的组合要比石油与办公设备的组合好得多。ibm公司的微机开发与埃克森公司的盲目行动正好相反,它的微机开发有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防止公司的主机生意受到侧面的攻击,且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微机开发(同样的思想使ibm公司360/370主机产品线提前出现了几十年)有些公司经常为其下属组织提供财力和物力,可在实际经营中却很少或根本就不对它们进行指导。“拿这些东西去赚钱”是采取多面进攻的公司的一般指导方针。而公司的下属组织在开始经营时,一般都倾向于对“机会目标”发动进攻。既定的目标容易捕捉,这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它们是否会有长远的未来呢?就拿文字处理机来说吧,当ibm公司的重点转向通用办公计算机时,文字处理机市场相对开放了,所以,兰尼亚公司、cpt公司、nbi公司以及其它一些公司迅速地进入这个市场,试图抓住这一目标,但明天这些公司将奔向何方?华纳通讯公司购买了阿特罗公司时,其长期战略是否存在?过去,这些公司的行动被时髦地称为多样化经营,实际上,他们在公然违反军事准则中最基本的东西——集中兵力。mci公司为什么要一直与世界大公司之一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交战?并通过开设mci邮政业务开辟了第二战场?从军事观点看,这样做毫无意义,当这项业务的经营亏损上长时,这项活动在营销方面看似乎也没有存在的意义。通用汽车公司以25亿美元从达拉斯的罗斯,波罗特手里买下了电子数据系统后,他们想干什么?可以肯定“它毫无战略意义”。如果公司采取这样的行动是偶然的,那实在是糟透了(他们提供了我们不能拒绝的机会)。要是公司放弃他们的整体战略而只发展多样化战略那就更糟了。拿索尼公司来说,据《幸福》杂志报道,它已制定了50—50的战略,即到1990年要使生产的消费品和非消费品各占50%,以取代今天的80%和20%,这样做有意义吗?不!这样只不过是把资源从获胜的战场上转移到失败的战场上,况且索尼公司是在一个非常时期——他们在消费品生意上面临着危机时做这一切。5.进攻与反攻物理定律描述到:每一对作用力都有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但许多营销指挥官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却好像他们的敌人没有任何反应一样,没有什么事情比它更远离事实了。可能发生的事恰恰相反:你降价50%,你的竞争对手也很可能这样做;对于每一项行动,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做出某些反应,即使他们不能与你的最初动机完全一致。不要陷入自己的盲目行动中。一项可行的营销战略是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击的,许多营销战的基本原则已认识到了反击的危险性,进攻原则之二即是:寻找并攻击领导企业实力上的薄弱环节。因为,领导企业为了阻止这样的攻击,他们不得不削弱自己的实力,这实在是他们不愿做的事情。预测市场份额变化是分析反击可能性的另一种方法,有些公司大胆地预言到他们将占有一半的市场份额,但是却没有估计到这一过程中会发生的反击,受伤的大鹰也会做出反应。要考虑到反击的存在,但与处于进攻地位的你相比,你的竞争对手将花费更多的财力,作出更大的牺牲才能保护他们所拥有的东西。6.行动并非独立于战略不论一个公司采取或准备采取什么行动,它都不能与它所体现的战略相分离,行动就是战略的体现。但是,许多营销人员认为战略与行动是可以分离的,例如,苹果公司曾声称,它打算入侵幸福500。现在苹果公司的人不能停下来自问:“我们的战略是什么?”入侵幸福500是苹果公司的战略,入侵是否成功除了考虑ibm公司的实力外,将主要取决于这项战略所产生的战术能否适用于苹果公司。当然,苹果公司可以利用营销战的基本原则(例如,在狭窄的战线上发动进攻)来增加它取胜的机会,但这些因素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更基本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拥有像苹果公司这样财产的小公司能够在ibm的老窝里与之较量吗?成功的大公司常常由于错误地理解“有志者,事竟成”的格言而陷入困境,他们经常先决定公司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分派力量制定战略以实现他们的目标。没有一个大公司有实力这样做,总有些目标是他们所无力达到的。精明的营销战略家生活在战术与实力的世界中,他们决不会因其自我意识而妨碍了判断,也决不贪图不可能的事情,更不可能发动超出合理目标范围的进攻。他们把精力集中于利用现有战术能够实现的目标上,而不是集中于宏伟的规划或空洞的幻想上。7.战略不能与战术相分离行动体现战略,战略体现战术,这是一个紧密无罅的序列,如果你想在某一点上将它割裂,你将自食其果。战术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制定战略,战略使公司行动的实施成为可能。一旦行动被确定,下一步就是战略指导战术;战略与战术之间的障碍会危害整个过程。以大多数营销战的广告为例:公司通常雇佣某些商处理广告活动中的战术问题,但公司一般在商着手工作之前就制定了营销战略;换句话来说,即公司决定做什么,商决定如何做。这听起来如此简单和合乎逻辑,以致指出这种安排的致命缺陷似乎是不合适的。战略与战术之间人为的障碍使商的战术问题上的专业技能难以成为公司制定战略时的一个积极因素。为了使将来的营销战更有效,广告商必须更多地参与战略计划工作,或者公司必须掌握更多的广告战术,两种倾向似乎是同时发生的。可是,当今没有几家商知道如何将广告战术知识融进战略计划中,也没有几家公司深入掌握了广告战术。许多商将会强烈地拒绝有更多的战略思考的要求,因为从深层看,他们不愿对广告的成功负责,而宁愿把失败归罪于产品或销售能力。

市场营销战略篇6

一、对战略制胜法宝的理解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企业家与国际上的CEO一样,在战略制定和选择方面均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如何在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环境,或者准确地讲是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通过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和持续地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而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企业战略管理制定与实施成功与否、战略管理的作用发挥得好坏,其归根到底就是企业战略竞争力是否培育与构建,以及如何有效的建立战略管理运行体系和有效监控与运行。那么,什么是战略竞争力?我们认为战略竞争力是指在实施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战略发展目标时,给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无形的或潜在的利益,是企业未来发展和竞争的根本点。

企业战略竞争力永远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航标”和“灯塔”。之所以特别指出企业战略竞争能力,是因为目前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总是处于弱势,究其真正的原因是缺乏科学地制定和坚决地实施行业以及企业的战略规划。换言之,企业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短期行为极为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将难以形成真正的、健康的、持续的战略竞争力与核心能力。如果站在中国家电、汽车、烟草等行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行业战略规划和实施是第一竞争力,或者说是最高层次的战略竞争力。只有这种战略竞争力己经形成,其它层次的竞争力则相对容易解决和形成。

二、战略制胜法宝的作用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总会面临某种或多种业务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发展的战略性经营方向选择问题。提出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通常是以现有业务的发展前景欠佳或企业实力强大为前提假设的。如果企业实力不够强大,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经营无疑从根本上是最佳选择,采取多元化的做法往往会造成管理资源及管理手段的精力分散、业务遍地开花、经营效益滑坡的结果。考虑到在全球竞争环境中,与国际大公司相比,我国的许多企业发展历史不长,管理经验欠缺,竞争实力尚有待于进一步积累,也许今后很长时间内,都还需要将专业化经营作为首选战略。而在企业实力较强允许多元化经营时,最好考虑选择与原有业务存在一定的管理、运行、技术、原料、生产、营销、文化等相关性的新业务,因为,有研究表明:多角化进入一个与企业原有业务毫不相关的全新领域,其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在纵向一体化发展方面,盲目进入,从而造成经营困难或引发产业链不利重组,也是许多企业容易产生的误入歧途问题。如:一个经销他人产品的企业,在建立了强大的市场终端销售服务网络后,是否可以考虑投资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前向一体化)?一个专业从事零配件生产的企业,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并形成绝对优势时,是否可以考虑自己组装生产整机(前向一体化)?为了作出此类决策,至少需要考虑:这种一体化拓展对于产业链企业原有经营领域与新进入领域的竞争态势的冲击与影响,对于企业自身经营的综合业绩及风险的正负影响,是否有助于加强企业现有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是否有助于建立更好的产供销合作伙伴关系?是否会引发产业链前后向企业关系结构的重组并给企业自身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如果本企业不作努力,竞争对手企业是否能采取一体化发展的做法?

而战略竞争力对确定企业经营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因为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企业经营战略是把战略的思想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订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战略竞争力对企业走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经营领域能够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选择。也能够将战略规划实施到位,企业战略竞争力主要包括五项相互联系的管理任务:第一,提出公司的战略展望,指明公司的未来业务和公司前进的目的地,从而为公司提出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清晰的描绘公司将竭尽全力所要进入的事业,使整个组织对一切行动又一种目标感。第二,建立未来平台的目标体系,将公司的战略展望转换成公司要达到的具体业绩标准。第三,制定战略、达到期望的效果。第四,高效、有效的实施和执行选择的公司战略。第五,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采取完整性措施,参照实际的经营事实、变化的经营环境、新的思维和新的机会,调整公司的战略展望、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公司的目标体系、公司的战略以及公司战略的执行。

三、华为赢在战略

与其说华为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高科技公司,不如说它更像突然爆发的一场革命,突然升空的一枚火箭。华为公司的成功,不是渐进的自然竞争的结果,而是通过革命性的战略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激起巨变的结果,是其战略竞争力综合反应的结果。

1、战略竞争力的赢家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成功,首先是找到了一个中国快速增长的大市场:通信产业。中国通信业每年上千亿、数千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市场,必然造就大的企业集团。虽然国内企业面对的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但它们不可能通吃天下,国家在政策上仍然会一直向本土企业大大倾斜。华为老总任正非感慨地说过:华为一诞生就在自家门口碰上了国际竞争,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没有国家的政策保护和扶持,华为是很容易被摧毁的。

不过,外因再好,还是要通过内因来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注册资金24000元的民间企业,能够发展成为今天的华为,内因必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其说华为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不如说它更像突然爆发的一场革命,突然升空的一枚火箭。华为的成功,不是渐进的自然竞争的结果,而是通过革命性的战略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激起巨变的结果。自然竞争是一种自发的、保守型的、渐变的成长方式,是风险很低的、积累型的适应过程,往往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而战略竞争力可以压缩时间,是以一举定乾坤的方式,把智慧、想象力和积累的资源结合起来,形成战略竞争力以及精心协调的行动。无论战略成功还是战略失败,后果都是决定性的。

华为,是中国通信制造业在战略竞争力中的大赢家。华为的胜利,是系统的、整体性的战略竞争力集中反映的胜利,是其运用战略竞争力获得的成功典范。

我们可以从华为的聚焦法则就不难看出。

2、聚焦法则或压强法则

太阳的能量比一束激光不知大多少倍,却不能穿透一张纸,而激光却可以穿透一块钢板,这就是聚焦的作用。华为《基本法》第23条指出:我们坚持压强原则,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创业之初,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华为知道自己实力不足,于是不进行全方位的追赶,而是紧紧围绕核心网络技术的进步,投注全部力量,敢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始终不为其他机会所诱惑。任正非说:“我们把销售取得的点滴利润几乎全部集中到研究小型交换机上,利用压强原理形成局部突破,逐渐取得技术的领先和利润空间的扩大,技术的领先带来了机会和利润,我们再将积累的利润投入到交换机的升级换代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尽管今天华为的实力大大地增强了,但仍然坚持压强原理,只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到业界最佳。”

把产品开发的聚焦法则,延伸到整个公司的经营战略层面,这就是华为目前调整业务体系,剥离非核心业务,建立战略竞争力的竞争战略。一方面,华为转让和剥离所有与核心业务、主流设备不相干的产品线,动员员工内部创业,从食堂、物业、包装、加工、工程安装、机柜组装……已经创立200多个子公司,将行政服务体系完全社会化,华为下属的以生产电源为主的安圣电气也改造转让,成熟一块剥离一块。这样,华为就能把精力、资源从非核心的业务抽出真正集中资源形成战略竞争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在用于培育其战略竞争力的核心领域上,华为也不断把拳头攥紧,从技术、市场、服务等入手,使华为在网络通信领域的竞争力日益显现。

市场营销战略篇7

一、营销战略创新观念之一:经营理念从关注企业自身到关注消费者

如今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社会和营销环境,而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已有的营销理念,进而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在市场经济中,一切失败归根到底是思维方式的失败,如果我们能在思维方式这个本源上解决问题,则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它。

所谓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经营者所持有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从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来看,企业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导向、产品导向、营销导向和战略营销导向四个逐步演进与发展的过程,相应的经营理念就是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与社会营销观念和战略营销观念。其中战略营销观念是近10多年来逐渐形成的,日益受到营销界的关注。战略营销最重要的创新就是要求企业真正要从关心自身生产和产品转移到关注消费者和需求的满足,关注如何为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从请消费者注意转变到请注意消费者上来。

尽管经营者对这一观念并不陌生,但今天大多数的公司通常关注的还是如何从每笔交易中能获得多少利润,这种观念极易导致企业发生短期行为,既不利于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品牌建设,所以最终很容易丧失消费者。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时代,成功企业如耐克、星巴克咖啡、宝马等公司都是这样,他们关注消费者,不仅仅是从他们身上能获得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并为每个消费者创造终身价值。

尽管大多数企业也了解现代市场营销战略的理念,但他们的最终经营目标还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通过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提升品牌资产价值。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营销理念变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所寻求的应当是尽可能地使消费者满意,消费者同样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与企业交换的,或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有一天,消费者发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再诱人,一定不会再选择你。因此企业提高消费者价值这就需要对消费者价值细分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营销效果和盈利能力。为了实现关注消费者,企业必须遵循这样一个经营理念:总资源限度内,企业必须在保证其他利益方能接受的情况下,尽力提供一个高水平的消费者满意或让他们获得更大的价值。唯有如此才能够留住顾客,才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进而提升品牌资产价值。

成功的经营案例告诉我们,开发一位新客户所花费的成本要比保有一个现有客户的成本高出5倍之多。如果企业能将客户流失率降低5%,利润将会有100%的增长。记住:留住旧客户比开发新客户更重要。美国著名营销理论专家菲利浦·科特勒不止一次地指出:必须学会取悦自己的顾客。但同时还必须明白也不能对这些顾客过于百依百顺,过于百依百顺就成了市场营销狂热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把完全满意的顾客和其他顾客严格区分开。完全满意的顾客可以视为企业的忠实顾客,与他们保持活跃、长期的客户关系,可以通过他们的重购不断地获得利润,企业要定期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完全满意。同时,也要学会抓住满意但仍不稳定的那一部分消费者,通过各种调查形式,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合理地应用到企业的营销运作中,争取开辟出更大的市场以满足这些消费者。值得指出的是,不要盲目迎合顾客的需要,去修改自己的产品和营销方式,以致耗费资金和精力,最终成为市场的附属品。

二、营销战略创新观念之二:基于消费者特点的营销设计观

基于消费者的特点制定营销战略只能保证企业做对事,但如何有效地做事还需要基于消费者特点的营销设计支持,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与品牌建设目标。

(一)以需求为基础的营销设计

以往的营销理论也强调了解顾客需求,并使产品和服务适应顾客需要,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实际上,消费者消费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越来越受制于自身之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来自于市场产品提供者的广告引导。因此,企业营销战略创新要有创造市场、超越竞争的市场观念,要改变以往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市场、研究市场,然后再迎合市场的做法。而是运用动态的分析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主动地发现潜在市场,创造需求,并通过制造流行的营销设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今天消费者需求日益分散化、复杂化、个性化和多变化,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渗透了越来越多的非理性的情感因素。企业仅仅单靠产品质量、式样规格、服务态度等孤立的因素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消费者在交换中寻求的是一种综合价值的实现,这种综合价值对消费者来说就是“高度满意”的需求。企业营销战略设计就是要向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超过产品或服务本身价值和超过消费者的期望值的“超值服务”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满足顾客高度满意的需求。

(二)以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维系为核心的营销设计

大量营销实践表明:虽然营销过程的焦点仍然是顾客,但必须拓展视野,营销战略的研究不应只限于分析卖方和买方的互动过程,而应把与分销商、供应商、竞争对手、公关机构、政府部门及内部员工等所有的交换关系纳入研究的范畴。关系营销战略就是企业为建立、维系和发展与其运作过程中相关的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的长期友好关系,而制定详细、适当的营销计划,实施直接、有效的营销活动。关系营销是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维系为核心的营销设计。这一营销设计强调建立、维系和发展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并努力实现顾客忠诚,它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通过协作、合作等形式,同企业的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建立紧密持久的关系。关系营销坚持质量、服务、营销三要素有机结合的理念,为顾客提供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支持。建立和发展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关系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成败。

(三)以消费者特点为定制形式的营销设计

市场营销战略篇8

这种封闭型市场的例子是很多的。日本的大部分市场都是受到保护的。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怨声载道。外国公司在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会遇到高关税,而且在聘用良好的日本经销人和商人也难以签约。甚至当外国公司提供优质产品和优惠价格时也是如此。例如,摩托罗拉公司为向日本销售电讯设备作了多年的努力,最后终于获得成功,其方法是通过华盛顿当局对日本施加压力,并且对电讯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适应日本方面的严格要求。

英法联合研制了“协和”飞机,研制者们打算向一些城市提供服务。然而,在取得在这些城市的着陆权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阻力。最主要的阻力来自顽固的航空公司和一些反对噪音的人。“协和”集团需要出售64架飞机才能不亏本。但只卖掉16架;结果使该集团有史以来成本最高的新产品遭到夭折。

当然,打进新市场方面遇到困难的公司并非就是封闭型市场的受害者。问题可能是公司的产品质量低劣、定价过高、财务上的困难、不愿意支付其他公司都缴纳的税款或关税,也可能是碰到了一个受到合法专利保护的市场。所谓封闭型市场是指:在这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参与者和批准者设置种种障碍,而使得那些能够提供类似产品的、甚至能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司难以进入,无法经营业务。阻止进入的壁垒包括歧视性法律规定、政治上的偏袒、卡特尔的垄断协定、社会偏见或文化偏见、不友好的分销渠道,以及拒绝合作的态度。这些壁垒造成了种种困难,这是大市场营销必须加以克服的。

公司怎样打入封闭型市场呢?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容易的,一种是困难的。采取容易的方法时要作出许多让步。以至使公司在进入市场后几乎无利可图。最近日本在土耳其赢得一份令人垂涎的建桥合同:建设一座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长达3576英尺的吊桥。日本的投标叫价非常低,使得竞争对手和土耳其人都大吃一惊;竞争对手们都抱怨这种竞争不公平。克利夫兰桥梁工程公司经理抱怨说:“如果日本对土士耳其人说‘我们将送给你们这座桥梁’,可能(对日本人来说)会更便宜一些。”

采取困难的方法时必须制订一套打进市场的战略。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具有特殊的技巧,对于只经过一般性培训并取得一般性经验的大多数营销人员来说,这些特殊技巧是不具备的。市场营销人员所受的基本训练是如何使用“4P策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们懂得如何制定出市场营销组合战略来吸引顾客和最终用户,并使成本保持最低。但是进入市场的主要障碍并非都来自顾客和最终用户。当大门封住了进入市场的通路时,公司需要做的是砸开大门,或至少能找到钥匙开开大门,才能将商品送到潜在顾客手里。

上一篇:生物科学专业范文 下一篇:明月守护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