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部经理职责范文

时间:2023-10-06 10:12:53

市场部经理职责

市场部经理职责篇1

工商管理机构经历了市场培育、工商职能转变和加入WTO为标志到现在的三个阶段,监管领域包括集贸市、消费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并以巡查式作为其监管模式,监管方式实现了信息化、精细化,并且在监管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的特征是双层领导,即向地方政府负责,又向上级工商行政管理负责,地方政府为起主要领导作用,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辅助领导作用。这样的领导体制使得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和实现。随着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食品问题的不断出现,现有的工商管理监督管理职能越来越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并保证监管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改善市场的运行状况,为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市场环境。

一、工商管理的体制的现状及实例

我们以“三鹿奶粉”事件来说明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第一医院出现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并不断扩大范围。经过调查之后,确定最大的罪魁祸首在于被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奶粉。该事件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对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奶粉的回收,事故责任追究及企业的停产以及质监部门的责任追究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部署,并且对地方政府及主要监管部门严厉追究责任和惩治,撤去了石家庄市委主要负责人职务,同意了质检总局总负责人辞职的请求。从该事件来看,问题牛奶流通的主要原因在于流通环节监管力度不足,而工商部门作为流通环节的主要监管者责任重大。因此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工商部门都被处以不同程度的处分。从该事件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的现状:

1.监管力度不够。工商管理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限制,往往要兼顾地方的利益,从而不能独立发挥监管到位的职能。很多地方实行保护主义,在这种保护主义的压迫下,工商部门在处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贩私走私等违法活动时,往往处理不完整,执行力度不够,没有深究下去。从三鹿奶粉的流通来看,也可以看出工商管理部门监管力度的不足。

2.监管职能分散,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一般都是按照所划分的行政区域开展监督管理活动,不仅不能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压迫。而且,工商监管部门是依据职能来划分部门的,且上下级部门的机构设置相对应,从事的工作性质相似,整个组织实行垂直管理,但它不是以管理和服务为导向的。工商管理部门这样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工作内容重复,造成人力的浪费;在垂直管理中,一线监管主体压力很大;工商管理内部各部门之间职能分散,各自把关,没有建立长久有效的监管体制,无法形成统一明确的监管主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三鹿奶粉事故先后在在各个省区或省区内的不同地区发生,都充分说明了工商监管职能的分散。

3.监管职能泛滥。工商管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主要执法部门,最主要的职能便是依法行政,监管市场。但是他们经常忽视了主要职能,而滥用“服务”这项职能,全国各地的工商部门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服务”作用:首先是资助随意降低门槛,宽松市场准入的条件;其次是通过加快速度缩短市场准入的时间;最后是对某些企业开启“绿灯”,进行非法贸易。

二、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途径分析

1.树立公平的服务理念和规范的监管理念。在政府管制的基础下,工商管理实际上是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行政管制,它针对的对象是所有进入市场的经济行为。虽然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念中有“放松管制"的要求,但它应该是经济领域方面的宽松管制,它可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但当这种管制转向社会利益时,便要变得谨慎而严格,因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管制稍有松懈的话,对社会造成的可能是致命的危害。而工商监管部门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监管的具体部门,它的职能取向更应该加以强化。结合当前工商管理存在职能泛滥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强化:

第一,依法树立公平服务理念。工商部门的监管活动与服务关系密切,工商部门的监管活动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了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维护了市场的经济制度,也就是说,在这里,监管活动也遵循了服务的宗旨。但是要注意,这种服务必须是服务于市场的良性发展的,要抛弃不合法的畸形服务观,推行公正的监管制度和服务理念。强化监管职能,严格把握好监管者与服务者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实现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第二,树立有效规范的监管理念。工商部门应该加强监管这一职能和权利的应用,维持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维护应有的权利。因此明确监管的职能取向,要求工商部门建立起有效、规范的监管理念。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体现在具备适当的监管内容,合理的监管模式等,以达到预期的监管目标。市场监管的有效性是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因素。市场监管的规范性体现在依法行使监管职能,公开政务和办事程序等。规范性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工商监管队伍能力建设。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来促进和监督工商部门的工作。实施责任追究制度,首先有利于让那些工作中存在重大过失的管理者主动下台,从而理清了门户,有利于工商监管部门更好地发展;其次,也有助于监管职责的依法行使,责任追究制度使得工商监管行为既要对上级负责,也要对法律法规负责,从而形成了依法执政的理念。最后,有利于建立起长久有效的监管制度。强化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监管的主体是人,因此,应该通过加强工商监管人员的职业道教育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为了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提高工商部门的监管水平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市场秩序的维持中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市场主体的信用问题,如果市场主体严重却信,那么不仅不能很好地协调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开展,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因此,工商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改进监管方式,实施信用监管,来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程度。具体可以从建立市场主体失信惩罚机制、完善信用信息的披露制度、统一市场信用监管的指标和有针对性扶持信用高的企业发展来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p#分页标题#e#

4.完善监管体制,建立良性绩效评价机制。监管体制必须不断完善,通过创新,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保证,它能促进市场监管的优化和提高监管效果。可以通过明确考核的标准和参照,优化考核的方法,合理科学进行绩效的评价,最后,还要注意正确地应用评价的结果来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信心。

三、结语

市场部经理职责篇2

现代行政管理学认为。职能等于责任,承职等于承责,因而责任自然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在当前的工商行政管理实践中,我们注重较多的是履职中(即行为实施)蕴含的风险,而忽略了职能承接中蕴含的风险。笔者以为,如果说履职(行为实施)过程中“缺位”带来的不作为风险、“错位”带来的作为不当风险、“越位”带来的乱作为风险、作为过程中的不到位不规范风险等,更多地可以从行为本身去寻源和“问责”,但其造成的影响充其量是履职尽责中的一种“个案风险”或“区域性风险”;而职能承接中由于承接不当、揽职过多带来的“代过风险”、“无能(力)风险”等,其可能蕴含的就是一个部门、一项工作的“系统性风险”,其带来的后果更严重,涉及的“问责”面更广。形成的职业风险更为严峻。因此,与我们现在关注的履职风险相比较,职能承接所蕴含的风险恐怕更需要、更值得我们从认识、预防、应对上予以关注和重视。

一、职能承接风险的表现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职能承接中存在着以下几种蕴含风险的情形:

(一)承接了不该承接的职能(工作)

比如,改革开放伊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曾经花大力气培育市场及市场体系,并取得了“功不可没”的成效,以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工商部门既是市场的“举办者”,又是“管理者”,甚至先是“举办者”,后是“管理者”,以“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承担了行政管理和事务管理相融、相混的职能。在实施市场管办脱钩后,工商部门的职能配置或从理论上已经回归到实施市场行政管理的本位,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仍有不少地区的一些地方政府延续传统做法,以“顺手”、“有经验”等为名,继续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包括消防安全、卫生管理及市场物业管理职能,有的甚至暗含了市场经营的职能;另外,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中,也承担了一些诸如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职能……类似于这些应当由专业部门负责的工作,一旦工商部门承接了,其潜在风险显而易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自套绳索”。

(二)承接了做不了的职能(工作)

比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的行政许可工作与市场主体关系密切。于是一些地方便赋予了工商部门招商引资的职能,对可能来本地投资的市场主体,要求千方百计“落地”,想方设法“生根”,想尽办法“扶持”其“茁壮成长”到“开花”和“结果”,把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职能混淆在一起,不但容易造成不分青红皂白的“护短”,且极易留下“官商不分”、“权钱交易”的“寻租隐患”。又如基于工商部门曾长期“主管”集贸市场,而集贸市场经销的大多是农副产品,因而在有些地方,拟通过政府指定、协调确定甚至立规立章的形式,将对农副产品的监管职能“协调”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而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该项职能显然属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能……类似于这些职能,一旦工商部门承接了,显然是有心无力,根本做不了,随之相伴也就只有风险了。

(三)承接了做不好的职能(工作)

比如,由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准人中承担着为市场主体颁发营业执照的职能,法律及社会评判都将市场主体有无执照视为经营合法与否的标志,因而在国务院颁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将工商部门列为主要的执法主体,赋予重任。但是应当看到,在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形成无照经营的原因纷繁复杂,特别是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市场主体设立时的前置审批,给方便、快捷的市场准入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一些需要取得许可证而未申请许可证的、申请许可证而未获取批准得许可证的、法制意识淡薄而不办任何证照就开展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现象大量存在,一旦其发生灾难性社会后果(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有没有人员死亡),工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工作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免不了被追究监管不到位的过错或过失,“问责”在所难免。而事实上,现在无照经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无证”,即因无法取得许可证而难以办照,但在“先证后照”的要求下,发证部门或是“衙门朝南,等待上门”,或是“视而不见,撒手不管”,他们实施的是所谓“发证后的管理”,因而不管出现何种结果发证部门都占着与己无关的“理”,所有的不利后果都由工商部门“兜底”,这显然难以承重,也显失公允,以此逻辑推理,工商部门完全可以实施“发照后管理”的模式。

(四)承接了做好了是“无名”,做不好要承责担骂(名)的职能(工作)

比如,基于工商部门承担着市场主体的监管职责,因而在一些地方城市建设的拆迁中被赋予或配合做市场主体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做好了应该的,是“无名英雄”,做不好则有可能是“不尽力”、“无能”,如果“放大”到网络上,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和“种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骂声一片,形象受损……类似这些职能的承接,往往都是“吃力不讨好”,一不小心还要承受“被问责”的“冤屈”。

二、职能承接风险的成因

工商部门职能承接中存在的问题,本质上是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还没有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吻合,还处于改革和过渡之中。对照现实,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能与能力、手段不匹配

任何一个部门的职能配置,不能仅仅停留在事情有人做的层面上,还应通过相应的能力匹配和手段的保障,来保证职能工作的到位,否则职能配置只是一个“表象”,甚至是一种“假象”,无助于工作任务乃至目标的完成。现在基层工商部门在从事食品安全监管、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的过程中,面临的是没有专业的检测手段(或检测手段不能获得法律的支持,如快速检测)、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市场上一旦发现、发生问题,依靠的还是“人海战术”,投入大量的人力,运用传统的望(看)、闻、问、摸等方法,其“可靠性”依赖于个人经验和干部的职业道德,但这种“可靠性”是不稳定的,有时甚至是不“靠谱”的,难以从本质上对商品的质量及其安全性作出准确的把握和判断,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其中蕴含的“跑、冒、滴、漏”风险更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基层工商干部“怕苦叫难”的症结所在。这种职能与能力、手段、保障

之间的不匹配,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干部的自身努力和所谓的责任心能够解决的。

(二)职能与政府期望不匹配

非法定职能大都是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赋予或要求承接的,对工商部门来说,超越工商自身法定职能和实际能力的一些工作,既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也有“既主动又无奈的选择”。一是地方党委、政府是领导机关,根据“需要”布置任务、安排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二是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火如荼,争先进位“白热化”的竞争中,工商部门更多地“充分”履行职能、多做些工作、承接些“额外的任务”是一种“委以重任”,是“看得起”、“有能力”的体现,因此,既不能置身其外,更不能置之不理和“卖关子”。只能“顺杆往上爬”:三是在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后,基层工商部门都惟恐有“不服从”、“管不了”之“闲言碎语”,虽然可能仅是不经意之间的“这么一说”,但足以让你“难受冒汗”,所以,不论做何种事情,都要表现出“贴心”、“贴近”的积极姿态;四是工商法定职能的履行,需要更多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工作成效显现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履职的好坏多在地方政府的评判中,“似有似无”地存在着一种“交换”、“交易”,看不见摸不着,却感觉处处存在。正是囿于种种制约,工商部门在现实语境下,不但要被动地承接一些非法定职能。有时还要主动“请缨”和“求战”,对一些有难度、有障碍的工作要想方设法变通、办通,而在这种以“实际行动”紧贴“需要”、体现尽心尽职的过程中,潜在的责任和风险也在同步累积。

(三)体制机制不匹配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工商部门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着不匹配、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影响到包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内的部门,在职能承接中难以按照法定要求实施,进而在实践中造成一些困惑,当前需要予以关注的有:一是现行的很多工作都实行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模式,而地方政府的这个“责”则需要通过“职(能)”的分解来体现和实现;二是一些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处于相互交叉,工作分工似明还暗的状态,有工作的“结合部”需要明确,有管理的“空白点”需要填补,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管的状况同时存在:三是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有时在工作取向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特别是在“职能”与“责任”的承担上留有“间隙”,或需要弥补,或需要整合。应当看到,前述三个方面都留下了对职能部门承接非法定、超能力职能的“余地”,如果缺少理性、科学、合法合理的考量。而满足于工作有“人”做、事情有“人”管的状态,那么,来自上级的交办、横向之间的协调、应急分配而确定承担的相应职能,都会出现无能力、无手段而导致工作任务难以完成、完成不好的现象。

三、职能承接风险的现实应对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承接的风险,在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快、特别是政府转变职能不到位,政企政事不分的现实境况下,具有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要彻底改变或扭转只能期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届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桥归桥、路归路”的职能归位。而正视现实,又实事求是,则是应对职能承担风险的有效选择。

(一)认识的清醒

鉴于工商部门职能及其涉及的工作“面广量大”,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使得工商部门被要求承接了太多的任务,面对如此的“重视”,工商部门自身对职能承接和履行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是不能有“包打天下”的心态。时下在地方上对部门工作评价流行这样一句戏语:即公安部门与工商部门分别是扑克牌中的“大王”和“小王”。意即可以承担许多繁杂的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实上,也时不时有领导及部门在工作中以此要求我们,但无论是“调侃”还是“抬爱”,是真心赞美还是故作姿态,我们都不能“信以为真”,更不能以此来承接职能、衡量工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必须顺应现代化社会各个领域专业化发展、专业化管理的趋势,依据职能、分别履职,“各人扫好、扫清门前雪”才是应有的选择。

二是不能凭“朴素的感情”揽事。工商部门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曾经在市场经济的“萌芽”――培育市场和发展个体工商户上,不遗余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决不能因此而落下不可割舍的情结。并继续以“朴素”的感情来维系这一段已经成为过往的历史,进而继续承揽一些与市场培育、与个体工商户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非行政管理职能,让自身陷于“割不断、理还乱”的职能困境中,更不能因“朴素的感情”来掩盖市场发展与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或对种种不足视而不见。

三是不能办“不明不白”之事。特别是在不得已接受委托职能、协调职能时,要做到事清理明,必须从职能、能力、手段、责任等诸方面予以考量,搞清楚、弄明白,不希望不明不白做事,不能够做不明不白之事,更不要不明不白被问责。

(二)思路的清晰

工商部门面对职能承接中存在的一些不可逆因素,在实践的路径选择上,应当坚持以理性为先,坚持依法考量,如果因“无奈”而“不设防”。可能就会失去“底线”而“一泻千里”。为此。必须努力做到:

一是按照“有法”的原则,坚持依法承接、依法履职。依法行政是工商部门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虽然我国的依法行政仍处于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但行政机关职权法定、法无授权即禁止是一项普遍遵循的法则,是防止政府机关自我授权、的一道“屏障”,也是职能承接的一个“前置”。因而,承接任何一项职能或工作,都要从“法”上来衡量、论证,避免“职能无法定授权、工作无法律依据”,最后承担的却是法律后果的现象。

二是按照“有度”的原则,坚持分工取向。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是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社会化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意味着高效率、确定性和理性化,有利于部门专业特长的发挥。因此,在职权法定的前提下,工商机关依据自身专业能力、技能及拥有的手段,从既定的社会角色和专业分工出发承担社会赋予的相应职责;对必须由社会、市场及其他部门完成的工作任务,也必须以“角色”及“分工”为主;对涉及的委托职能、协调职能,如手段、能力不能匹配和保障,则应当理直气壮的予以拒绝;对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新生事物,经考量作出承接决定时,也一定要有明确职能、责任的边界设定,决不可“无法无边”。

(三)责任的清楚

现代行政管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职能_责任一风险承(问)责是一个前后有机相联、环环相扣的链条,承接职能就意味着承担责任,承担责任就意味着存在风险,存在风险就意味着有被“问责”的潜在可能。因此,无论是法定职能,还是其他通过任何组织、运用任何形式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能或工作,一旦承接下来,就要按照“承职就是承责”的理念,将其视作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做好。这既是一种职能的承接和责任的承担,更是一种职能的落实和责任的分解、风险的化解。当前,由于行政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职能配置中的交叉、重叠、职责不明的现象客观存在,特别是一些部门履职过程中存在着“责任分摊、责任外推”的揽权推责“陷阱”,工商部门应意识到,职能承接不仅仅是职能的明确和转移、工作的安排,也不仅仅是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多地要从“负责任”上来考量,更加重视职能承接中蕴含的潜在风险,更加慎重地实施职能承接。

市场部经理职责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贸市场监督管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护市场开办者、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开办经营和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成立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对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监督管理进行组织领导、综合协调。

各地、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农贸市场发展基金,促进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

第四条 农贸市场交易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不得实施不正当竞争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农贸市场入场经营者(以下简称场内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行业组织。行业组织应当建立行业自律和协调机制,促进行业诚信经营。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农贸市场行政管理工作,依法对农贸市场及场内经营者进行商事登记和监督管理,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参与论证、编制农贸市场网点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及相关项目的验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据农贸市场的规模和管理现状等实际情况,在有固定设施的农贸市场设置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制定农贸市场管理的行业规范和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负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及项目验收;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开展行业交流和指导行业自律。

第八条 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畜禽屠宰、农贸市场内畜禽交易等与动物防疫有关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 林业、水产等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依法负责农贸市场内与陆生、水生野生动植物有关的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内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负责农贸市场内的治安管理,并督促农贸市场开办者落实安全保卫措施,可根据需要在大、中型农贸市场设置民警室。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农贸市场内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

农贸市场应建立由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组成的治安保卫组织,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做好农贸市场的治安保卫工作。

第十二条 规划、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权,配合商务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并按规定进行审核和竣工验收备案。

第十三条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外的乱搭建、乱摆卖、乱张贴等行为以及农贸市场市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农贸市场开办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病媒生物防制,依法对不履行病媒生物防制责任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内经营活动中的计量器具和计量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价格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场内经营者销售产品明码标价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与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督促、协调或实施农贸市场新建、改(扩)建;督促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履行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各项责任,推进市场文明建设,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章 规划建设

第十八条 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会同规划、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工商等管理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组织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本辖区的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农贸市场专项规划须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九条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应当根据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制定辖区内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经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

制定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二)农贸市场的选址和规模应当与服务区域居住人口、服务半径相适应;

(三)农贸市场配置应当方便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

(四)农贸市场布局应当与其他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第二十条 农贸市场建设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农贸市场(含基建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农贸市场)总平面图时,应当明确农贸市场建筑规模、建筑位置及相关配套设施;属于房产开发项目或旧城改造项目配套建设农贸市场的,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或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农贸市场建设要求纳入房产开发项目或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条件。

规划、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应当征求工商、商务、城市管理等部门以及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使用政府资金新建、改(扩)建农贸市场的,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应当与农贸市场开办者签订资金使用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使用期限、管理责任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 农贸市场新建、改(扩)建完成后,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申请项目竣工验收,经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农贸市场进行规划条件核实时,应当会同工商、商务、城市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以及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共同核查农贸市场是否按照规划条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进行建设。农贸市场未按照规划条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或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进行建设的,规划、商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权,分别依法责令农贸市场开办者立即整改。农贸市场整改完毕,经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十三条 农贸市场用地、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拆零转让,不得擅自更改用途。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农贸市场,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要求但不符合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的,应当进行重建、改(扩)建。

重建或改(扩)建的农贸市场,其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面积不得小于重建、改(扩)建前的面积。

第二十五条 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要求的农贸市场不得擅自拆除或改变用途。

第二十六条 原则上不得设置临时农贸市场。确需设置临时农贸市场的,由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商、国土、规划、城市管理等管理部门论证通过后,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设置。

临时农贸市场设置期限不得超过两年,设置期满后依法拆除。

第四章 市场开办

第二十七条 鼓励自然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境外投资者投资新建、改(扩)建农贸市场。

第二十八条 开办农贸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及国家有关建筑技术规范;

(二)具备与农贸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地、设施、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根据农贸市场布局设计图设立档铺,对场内商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科学合理地划行归市。

以零售为主的农贸市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农副产品自产自销区。

第三十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加强农贸市场设施设备维护,每年从摊位租赁服务费收入中提取一定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用于市场内摊档、道路、通风采光、消防、安保、给排水、用电、卫生、停车等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新。

第三十一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因自身原因需要终止农贸市场经营或关闭农贸市场的,应当提前三个月向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该书面报告后的10个工作日内会同工商、规划、国土、城乡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论证。

经论证该区域确需设立并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的,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可以采取协议收购、产权置换、租赁等方式,将该农贸市场交由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确定的农贸市场管理者经营管理;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与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无法达成农贸市场收购、产权置换或租赁协议的,按照程序终止该农贸市场经营或予以关闭。

第五章 市场管理和经营

第三十二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设立或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管理者,对农贸市场进行管理和提供有关服务。

农贸市场开办者与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农贸市场管理者退出管理情形进行约定。

第三十三条 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并执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查验并留存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相关文件的食用农产品,须经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配备快速检测设备,每天抽查场内食用农产品,及时公布快检结果;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其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其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防疫职责。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未随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不得进入市场;制止场内活畜、活禽交易及畜禽屠宰。

(三)公示职责。设置公示栏,公布服务项目、摊位租赁服务费收费标准、市场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信息等依法依规应当公示的信息。

(四)市容环境卫生职责。保持市场内通道畅通,制止场内出店(摊)占道经营行为;制止随意摆摊设点。根据市场垃圾量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保持市场环境卫生整洁和容貌美观,确保无乱摆卖、乱刻画、乱张贴、乱悬挂、乱搭建行为;认真履行门前四包职责;市场公厕安排专人管理并保持设施整洁、完好。

(五)计量监督职责。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对经常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并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好强制检定工作;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置符合要求的复检计量器具;设立投诉受理点,公布投诉电话,接受消费者投诉并进行调解,配合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消费争议进行调查处理。

(六)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职责。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开展病媒生物灭杀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场内病媒生物密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七)制止场内经营者制售法律、法规、规章禁止销售的商品(产品);制止欺行霸市等扰乱农贸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

(八)配合有关管理部门对农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四条 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当与场内经营者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及场内经营者应当承担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公平交易等责任。

第三十五条 农贸市场管理者除向场内经营者收取市场摊位租赁服务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代收水电费、垃圾处理费等费用的,应当严格按照价格行政管理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不得擅自更改收费标准。

第三十六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办理卫生等其他经营许可手续的,还应当办理相应的经营许可证件,并按照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在指定区域亮证亮照经营。农民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除外。

场内经营者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出借营业执照或或其他行政许可证件,不得擅自更改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

第三十七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场地租赁和经营管理协议的约定,在指定地点经营,服从管理,遵守市场各项管理制度;

(二)经营活动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不得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三)对销售的农副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或串通操纵农副产品价格;

(四)遵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不得短斤少两;

(五)不得销售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产品);不得进行活畜、活禽交易及畜禽屠宰;

(六)消费者要求其提供购物凭证的,应当依法予以提供;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八条 场内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根据其经营品种及规模,依法配备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保持经营场所整洁卫生;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自查、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保障食品安全。销售畜禽产品的,应当提供检疫证明;销售猪肉产品的,除提供检疫证明外,还应提供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对农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第四十条 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当依据其与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签订的协议进行管理,直至协议解除。农贸市场管理者不能全面履行服务管理职责的,农贸市场开办者可以依据协议对其进行处理。

第四十一条 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场内经营者的违法及受表彰信息录入市场主体或个人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 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农贸市场,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农贸市场开办者未对场内商品划行归市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农贸市场开办者擅自终止农贸市场经营或关闭农贸市场的,由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农贸市场开办者未设立或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管理者对农贸市场进行服务管理的,或者已设立或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管理者但未签订协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视情节轻重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按规定抽查场内食用农产品质量或未及时公布快检结果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二)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制止场内活畜、活禽交易及畜禽屠宰的,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履行公示职责的,由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履行市容环境卫生职责的,由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可处以警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六)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履行病媒生物防制责任,病媒生物密度超过国家标准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可处以警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五)项规定,场内经营者从事活畜、活禽交易或畜禽屠宰的,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因农贸市场开办者或农贸市场管理者违反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农贸市场被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给场内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场内经营者可依法要求该农贸市场开办者或农贸市场管理者给予赔偿。

第五十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授权其他有关部门行使,事业组织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具体实施。

第五十一条 侮辱、阻挠或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农贸市场监督管理职责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负责农贸市场监督管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农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中、、或存在其他违法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纪依规予以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农贸市场,指由开办者提供固定场地、设施,经营者进场进行集中和公开零售交易农副产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交易场所。

农贸市场开办者,指依法从事农贸市场投资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农贸市场管理者,指农贸市场开办者依法设立或委托,行使农贸市场经营服务管理职权,承担相应责任义务,依法登记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场内经营者,指在农贸市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及自产自销的农户。

市场部经理职责篇4

一、整治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打破汽车销售地方保护与条块分割局面;遏制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倒卖报废汽车、拼装车、五大总成等违法犯罪活动;提高汽车维修行业服务质量;规范旧机动车交易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汽车市场体系,促进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整治工作内容

坚决取消汽车市场地方保护和市场封锁的政策及规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侵犯他人商标权等违法犯罪活动,规范配件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和规范汽车维修市场;清理整治旧机动车市场;清理整顿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

三、整治工作重点

(一)清理、废除地方政府及部门下发的保护本地汽车销售和使用的各类文件;

(二)依法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倒卖报废汽车、拼装车、五大总成违法犯罪行为;

(三)进一步规范旧机动车交易行为;

(四)进一步规范汽车维修市场秩序。

四、部门职责分工

专项整治工作由市贸易局牵头,会同市计委、经委、物价局、公安、监察、财政、交通、税务、工商、质检部门成立市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在协调小组的统一协调下,由相关部门各负其职,具体实施,协调小组做好协调落实工作。市各有关部门职责:

(一)市贸易局职责

1、牵头协调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市专项整治协调小组,并承担协调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发文由市贸易局代章),包括组织协调、督查活动,收集情况总结上报专项整治工作等。

2、会同计委、物价、财政、工商等部门按《通知》要求,清理、废除地方政府及部门下发的保护本地汽车销售和使用的各类文件,并及时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维护汽车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竞争的良好秩序。

3、会同计委、物价、公安、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20*年整顿旧车交易市场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理顺关系,完善“四统一”管理体系。对20*年进行整改的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要进行复查,仍不合格的,要予以关闭,实行区域管理,行业指导。

4、会同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清理整顿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按照国务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307号令)的规定,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进行规范,重点检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程序,回收和拆解后报废汽车五大总成流向等情况,严厉打击倒卖报废汽车及其拼装车、五大总成等违法犯罪行为。

5、会同计委、经委、公安、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向社会公告经清理依法取缔的汽车配件生产、销售企业名单,使其接受社会监督。

(二)市计委及市物价局职责

1、会同经委、贸易、财政等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汽车销售、登记上牌、年检和旧机动车交易中的各项收费(价格),取消不合格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经营服务价格行为。

2、依据《价格法》、《浙江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和《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3、严肃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价格违法行为。

(三)市工商局职责

1、会同经委、贸易、公安、质监等部门依法查处流通中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在经营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配件冒充合格配件,未经强制性认证(指汽车安全带、玻璃和轮胎三种配件)的汽车配件产品。生产、销售不符合产品标识规定、仿冒知名商品商标、名称、包装、装璜、伪造他人厂名和厂址的侵权行为,以及利用广告或其它手段对配件质量做虚假宣传的欺诈行为。

2、依法取缔非法设立、无场地、无资金和无专业人员的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加强对旧机动车交易凭证的查验,严禁非法车辆流入市场。坚决打击强买强卖、欺诈交易等违法中介行为,规范旧机动车中介活动。

3、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报废汽车和“五大总成交易”,查处回收企业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吊销其有关证书和营业执照。

(四)市交通局职责

会同经委、贸易、计委、物价、工商、税务等部门负责汽车维修市场整治工作,按《通知》要求制定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生产经营条件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专业条件的企业要责令在20*年4月10日前完成整改,逾期达不到规定要求,要取消经营许可。对违法违规经营的,要进行查处。对依法取消经营资质的维修企业,报市协调小组并向社会公告,使其接受社会监督。

(五)市监察局职责

监察机关在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达到相当规模、已发展为区域性问题或发生假冒伪劣汽车配件致人伤亡等重大事件的,对汽车市场整治工作不力、敷衍塞责、不能限期扭转局面的,要追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支持、包庇和纵容违法活动,干扰和阻挠整治工作,以及与违法分子相互勾结,收受贿赂,的案件。

(六)各有关部门职责

1、市专项整治协调小组要根据省专项整治方案和相关子方案,研究制定市的专项整治方案,并报省专项整治协调小组办公室。

2、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市整治方案和市有关部门的统一布置,各负其职,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和参与汽车市场的专项检查。

五、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指挥协调。为确保工作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由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市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工作职责分工负责,狠抓落实。

(二)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要求,把工作做扎实。市贸易局、市计委、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根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承担有关专业市场的整治牵头工作。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本部门工作,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整治措施,在4月10日前报专项整治协调小组并组织实施。

(三)广泛开展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和有关专业市场的整治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集中时间、集中版面、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专项整治工作的舆论氛围。要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充分发动群众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并及时查处,进行曝光。

市场部经理职责篇5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精神

理解和把握中央精神,关键是要认识改革的实质和根本目的,既要从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来把握,更要从事物发展规律上把握。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以来,每次改革都有职能转变的要求,但延伸到地方后,大多成了以机构增减、整合为主的“拼盘式”改革,部门职能越位、缺位和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部门职能边界不清、“越俎代庖”现象时有发生,行政审批项目越清越多,编外用人、混编混岗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影响了党委、政府形象和行政效率。在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等优势逐渐减少,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中央把政府职能转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改革重点单列出来,抓住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质和要害,对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原则。职能是部门存在的基础和根本,转变职能实质就是部门权力的重新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指出,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结合地方实际,在推进职能转变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三条原则:一是促进发展。凡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市场和社会能管了、管得好的,要尽量交给市场和社会承担。对市场和社会暂时管不了、管不好的,部门要加强管理,防止推卸责任。二是问题引导。转变政府职能重在解决问题,对反映强烈、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要优先给予解决;对企业和公众无需求的暂不考虑,避免产生新的问题。三是成熟先行。统筹兼顾市场社会和部门管理需要,既考虑必要性,也考虑可行性,既要有所突破,也要保持稳定,最大范围凝聚共识,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不搞一刀切,确保职能转变收到实效。

(三)正确理解和把握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关键在于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突破口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方式是理清政府职责体系,科学界定职责边界,减少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将市场、社会能办好的事交给市场、社会处理,将基层能承担的工作放手让基层去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把政府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宏观管理、前瞻策划和市场监管上,切实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运行机制,做到依法合理审批,推进政府由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四)正确理解和把握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职能转变的方向。即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市场公平正义。二是职能转变的途径。即“四个推进”:推进职能转移,解决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推进职能下放,解决管得过多过细的问题;推进职能整合,解决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的问题;推进职能加强,解决抓大事、管宏观不够的问题。三是职能转变措施。分两类:一类是减少下放权力,理顺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一类是加强宏观管理,提高政府科学管理水平。四是职能转变的内容。概括为“523”,即:五减少—减少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下放生产经营活动事项审批,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资质认证和资格认可;两改革—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三加强—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

二、着力破除四个认识误区

职能转变的实质是部门职责的调整,机构编制部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点应放在部门职责的管理上。2010年市、县机构编制部门单独设置以来,我们在完成改革管理任务基础上,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定位进行了深入思考,将工作重心逐步向部门职责管理转移,通过加强管理规范部门履职行为,收到了一定成效。一是从源头强化履职意识。建立了以职责管理为龙头,以实名制管理为支撑,以监督检查为保障的机构编制事项审批流程,把解决履职中的问题作为提报机构编制事项的主要理由,从源头上引导部门重视职责履行。二是以制度落实“三定”规定。在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中,明确部门、单位责任分工和考评目标确定要以“三定”为最终依据,为职责管理确立了政策依据。以“三定”为依据,对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市民投诉热点问题的责任分工进行把关并提出调整建议,对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评的87家市直部门、单位职能目标设置进行审核打分,督促部门依据“三定”设置考核目标,维护了“三定”的权威性。三是靠监管促进职责履行。积极探索部门履职监管途径,会同有关部门对食安监管机构履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发现的履职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督促整改,提高了部门依法依规履职的意识。四是抓调整理顺层级关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对市县职责权限进行界定,该加强的加强,该下放的下放,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如:为加强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对市、区城管职责权限进行了重新界定,构建起适应德州发展的大城管格局;为优化发展环境,协调发改、住建部门将7项市级项目立项和建设领域审批权限交由县市行使,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回顾近年来职责管理方面开展的工作,结合学习中央精神,我们在下一步推进职能转变应着力突破四个认识误区:

一是职能转变等同于职能精简的误区。社会上有一种观点,将职能转变狭隘地理解为职能精简,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政府机构越小越好。实际上,好政府不等于小政府,职能转变并不仅指职能的转移,更重要的是职能配置的优化和履职行为的规范,政府不光要把不该管的职能转移出去,还要把该管的管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政府瘦身与健身、放权与强权的关系,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职责边界,弄清各自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谁管更合适,发挥好市场、社会的作用,形成多元管理格局;另一方面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能要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和社会暂时不具备条件承担的职能政府要主动承担起来,做到政府、市场、社会既相互错位,又相互补位,逐步推动政府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转变。

二是权限下放等同于职能下放的误区。以往界定部门主要职责时,只规定了部门的“职”而忽视了部门的“责”,造成部门误以为职能就是职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就是取消下放部门职能;日常履职时过于强调审批、处罚等刚性手段的保障,对无刚性手段保障的职能则疏于履行。事实上,行政审批和处罚只是部门履职方式的一部分,行政指导、行政监督等柔性手段同样可以用于部门履职,只是由于“投入大于产出”而被部门忽视了。比如牛羊屠宰管理,在职责界定上应由商务部门负责,但实际工作中,商务部门却以未设定许可和处罚为由,一直未付诸履行。这次改革提出的职能转变十项措施,大部分是对履职方式转变的要求,我们应加强宣传,让部门认识到清理审批不等于清理职能,减权力不等于减责任,督促部门转变履职方式,将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由直接干预向总量控制、信息引导转变,确保政府部门减少审批环节不会造成新的监管盲点。

三是职能合法等同于职能合理的误区。职能法定是界定部门主要职责的原则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原则。职能合法也并不总意味着职能合理,比如有的职能理论上由一个部门行使更合理,但法律法规却把它分散到几个部门,造成职能配置的合法不合理,比如食品安全监管、居民供热管理等;有的部门在工作中只按法律法规规定的下限履职,出现监管问题无法追责,造成履职方式的合法不合理,比如有的产业项目从提出申请到拿地动工,法定最长审批时间累加达587个工作日。出现这些问题,一部分是部门利益在作怪,更多的则是法律法规未及时修订,造成部门职能与实际需求脱节。中编办副主任王峰指出:“改革就是变法,就是要通过改革解决法当中不合理的问题,然后经过一段实践把改革成效看得准的,实践当中有效的这些,通过修改法再纳入到法里面,最后再按照法律来运行。” 2005年我们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设立城管执法局集中行使几个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处罚权,就是在解决职能配置合法不合理的有益探索。这次改革,将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安监管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承担,并相应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是中央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重大突破。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工作中既要依法操作,更要因地制宜,大胆借鉴先进经验,打破部门利益的“合法自留地”,做到职能转变既合法又合理。

四是职能整合等同于职能合并的误区。职能整合是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不同部门职能的整合,进一步消除职能交叉重叠和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这次改革,除了整合食品药品监管和海上维权执法职能外,还整合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的职责,这些不仅从根本上规范了执法管理活动,而且为后续改革打下了基础。但是职能整合并不等于职能合并,更不是权力搬家,而是职能配置和运行机制的优化,着眼的是部门责任链条的清晰。以往改革中,有的部门出于自身考虑,以为职能越全交叉越少,越有利于推进工作,于是借职能整合千方百计扩大自己的职能范围。实际上,任何一个部门也不可能包打天下,部门职能配置再全面,职责交叉重叠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如果为了消除职责交叉把各个方面的任务强行合并起来,反而会顾此失彼,造成更大的问题。因此,在推进职能转变中,重点应放到加强部门配合、理顺职能运行机制上,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实现部门履职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当前应抓好三项重点工作

(一)抓好改革精神的学习和宣传。这次改革将职能转变作为重点突出出来,标志着行政体制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机构编制部门干部职工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改革精神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兴起学习宣传贯彻改革精神的热潮。一是加强自身学习。充分认识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深刻领会职能转变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准确把握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二是加强改革宣传。运用党校授课、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集中开展面向干部群众的宣讲活动,切实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解读,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三是加强工作谋划。要把学习贯彻改革精神与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服务水平结合起来,以更高的境界、更广阔的视野谋划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重点是加强部门职责管理,完善部门和层级间职责体系,在严格管控基础上,最大限度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服务保障水平。

(二)围绕职能转变深入开展调研。这次改革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落实好改革任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我们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一是围绕需落实的政策规定开展调研,将中央要求与现行做法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提出落实政策规定的具体办法。二是围绕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开展调研,查找部门职责配置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履职越位错位的问题,做到按照服务对象的要求提供服务,不断提高政府履职水平。三是围绕推进政府组织机构、职能配置、运行方式法治化开展调研,研究建立机构编制决策后评估和纠错制度,探索部门职责履行方式、过程、结果公开途径,督促部门依法依规全面履职。

(三)从自身做起推进职能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涉及部门权力调整,必然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带头简政放权,强化服务,发挥好示范作用,推动部门落实各项职能转变任务。一是调整职能重心。按照管宏观、管源头、管总量的要求,把机构编制工作的重心转到职责管理上来,把编制管理的重点转到总量和结构管理上来,将微观事务性的管理工作放给部门、单位承担,调动部门、单位参与机构编制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转变履职方式。最大限度压缩机构编制审批事项,能事后监管的一律不事前审批。探索部门、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和职责履行星级评价等柔性管理方式,引导部门自觉遵守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完善与纪检、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配合约束机制,加强部门、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监督,严肃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推进职能转变不能搞一刀切,既要广泛了解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也要充分听取部门和单位的意见,统筹平衡各方利益,提升机构编制工作综合服务水平。E:YWJ

市场部经理职责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共创和谐新”的工作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着力改善县城居民购物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净化、美化市场环境,提升县城文明程度,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优美、整洁、文明的现代化县城,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此次整治活动范围为县城区内的综合农贸市场、砚东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农产品市场、粮油市场等5个市场,以及在原外贸公司门口、大外革路段、建设路与小新街岔口中段、监狱小区内、宏华水泥厂门前路段、县民族中学路口与广场西路交岔口等“以路为市”等6个临时市场中的露天菜场、马路市场,其中以5个集贸市场为重点,全面做好集贸市场整治工作。通过规划疏导、集中查处、督查整改等整治手段,促进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健全卫生管理、规范经营等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实现集贸市场商品划行归市经营的目标,切实解决消防安全隐患严重、环境卫生措施不落实、食品商品混杂经营、摊位设置不合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在整治活动中要把对集贸市场的整治与巩固城区占道经营整治成果相结合,将城市道路内的零散摊点按照行业分类和所在区域规范进入市场;把市场环境卫生改善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按照集贸市场容量要求,进行划行归市、合理分流,解决城区集贸市场“冷热”不均状况;把近期硬件设施改善与远期发展目标相结合,拆除违法搭建的建筑物,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合理设置集贸市场内及周边停车场点,加强停车秩序治理,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三、工作机构及任务分解

为进一步巩固城区集贸市场整治成果,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集贸市场清理整治任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保障集贸市场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城区集贸市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住建局,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

(二)职责分工。城区集贸市场整治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城区集贸市场整治。

1.县工商局:负责督促市场业主规范市场内摊位摆设,在市场内和各出入口设立指示标牌、示意图等;完成集贸市场划行归类和分流工作;督促完成市场内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政策法规宣传栏、复称(尺)等设施;督促业主设立市场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员要实行定岗、定责、定任务、定奖惩、亮牌上岗,建全制度,建立市场管理档案资料;及时处理市场内投诉,开展“放心门店”、“文明(示范)经营户”活动,无欺行霸市现象;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以及各市场业主,共同研究长效管理的措施,并随时检查督促市场管理者按规定的要求实施日常管理;落实相关规定和政策,安排一定比例的下岗再就业人员进入集贸市场经营;依法严格查处不执行管理规定行为。

2.县公安交警一大队:负责整治市场周边停车秩序,规范车辆停放;保障市场周边及城区道路畅通。

3.县公安消防大队:全面检查各市场消防安全情况,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要督促业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加强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和指导,组织市场业主及经营户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4.县公安局和派出所:负责提供执法安全保障、依法制止和处理妨碍公务行为等工作,实现良好的交易秩序及市场治安秩序。

5.县食药监局:负责集贸市场内食品卫生监管,监督经营食品摊点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帮助市场业主抓好市场卫生管理制度建设。

6.县安监局:负责加强对烟花爆竹经营行为的监管。

7.县卫生局:落实各市场内除“四害”(鼠、蚊、蟑、蝇)措施,确保除“四害”工作达标等。

8.县农科局:负责集贸市场内经营农副产品、绿色食品的检验监测等工作。

9.县住建局:负责对集贸市场外的占道经营摊点进行调查统计,规范进入就近的市场;配合相关部门督促市场业主抓好集贸市场内秩序和制度建设,改造或增设给排水设施、环卫设施;坚决取缔在集贸市场周边和城区的零散摊点占道经营现象,清理整顿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不规范经营行为,确保市场内无违法搭建的建筑物和雨篷。

10.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

11.县文广体旅局:负责做好市场整治的宣传报道工作。

12.镇人民政府:负责向群众做好县城区各市场经营内容的宣传;负责市场分流过程中的纠纷调解工作。

13.市场业主: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整治工作,切实做到市场布局合理,场牌、标牌、指示牌、公告栏美观醒目,摊位摆放整齐,卫生制度健全、落实,各类市场管理资料保存完好,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

四、时间及步骤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责任分解落实、全民共同参与”的方针,扎实推进市场整治工作。此次整治工作分为宣传发动、集中整治、检查验收、建立长效机制4个阶段进行。具体时间和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宣传部门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集贸市场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县人民政府市场整治公告。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发放《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

(二)集中整治阶段。一是规范市场摊位摆设。由工商部门牵头,建设、公安消防、食品卫生监管等部门参与,业主负责,对市场进行划行归市,划定摊位摆设标线,着力解决乱摆乱放、占道经营、欺行霸市等市场秩序方面的问题。对不服从市场管理,经营行为粗暴恶劣,摊区卫生脏乱突出,堵塞道路交通,经营证照不齐的摊位予以强制取缔。通过整治,达到“三个规范”,即证照悬挂规范、价签摆放规范、管理制度健全规范。二是加大卫生保洁力度。由市场业主按照市场环境卫生标准要求,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配齐配全专(兼)职保洁人员和卫生监督员,实行“三定”责任制(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采取垃圾及废弃物袋装化(桶装化),定时收集清运,保障市场整洁卫生。三是完善市场内硬件配套设施。针对集贸市场内卫生设施不完善,给排水、排污不畅,经营条件简陋等问题,按照“政府补助,业主负责”的办法,由县人民政府牵头,建设、财政、工商等部门参与,对现有集贸市场进行实地勘查,制定规划建设方案,责令市场业主限期进行改造,完善给排水和排污设施,硬化场内路面,修缮摊位棚架,美化市场环境。四是加强市场内部管理。市场业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充实力量,加强内部管理。要大力推行合同管理和卫生保洁责任保证金制度,强化经营者的从业道德素质建设,增强环境卫生意识,积极倡导文明经营,礼貌服务。五是治理市场周边环境。坚决取缔在集贸市场周边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现象,清理整顿影响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不规范经营行为,有效解决市场周边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六是整治露天菜场、马路市场。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对县城区内的自发露天菜场和马路市场逐个分析,分别提出整治意见,作出妥善处理。对有条件进入现有集贸市场的,将其纳入集贸市场管理经营。对无条件、无经济能力的小摊贩,整治中应考虑在合适且方便群众生活的地段,在不妨碍交通秩序的基础上让其露天经营。七是各市场业主对照整治要求,进行自查自纠,规范日常管理,落实整改措施。

(三)检查验收阶段。由县城区集贸市场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有关领导汇报整治情况并综合协调、重点督导及组织检查验收等工作。

(四)建立长效机制阶段。由县城区集贸市场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前期整治情况,综合《县城区集贸市场整治听证会听证结果公告》提出各部门管理的长效机制并抓好落实。

五、工作要求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城区集贸市场整治,彻底解决市场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当前我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深化认识,高度重视集贸市场整治工作,将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抽调人员,集中力量,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强力抓好各项治理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责任,密切配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责任分解落实、全民共同参与”的整治方针,推进市场整治工作。镇主要领导为城区集贸市场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是牵头责任人,市场业主是整治的直接责任人。各有关单位要切实立足职能职责,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专项治理的强大合力,推进治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认真抓好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提高全民特别是市场开办者和广大经营户对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对整治的行动、措施要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对关闭和取缔的摊、店、市场等典型案件予以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督促市场开办者加大整改力度,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四)加强督查,规范管理。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章违法行为,有效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完善市场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市场运行规则,规范市场经营服务行为,提升市场品位,提高集贸市场综合管理水平。要加大对整治工作的督办检查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通知书,抓紧进行整改,并及时向县城区集贸市场整治领导小组反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以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市场部经理职责篇7

一、现状

城区现有各类集贸市场15个,其中农贸市场9个,工业消费者市场3个,其它专业市场3个。市场总体规模均不大,除翠百路农贸市场和红光农贸市场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其余市场的年成交额都不超过5千元。几个主要市场的大致情况如下:

1、翠百路市场

该市场95年由当时的__市政府组织兴建,__市商业网点建设,市场共投资325.8万元(其中工商部门投资100万元)。市场建成后由当时__市蔬菜公司承包经营,市场摊位年收入100万元左右(除门面外),目前,该市场现有市场管理人员20余人,由于市场管理人员都是本公司正式职工,市场经营的好坏不直接影响管理工作人员的收入,同时,经营收入绝大部分用于本公司职工工资支出,承包经营后再无资金投入市场的维修和改造,该市场仍是初建时的状况,市场大棚遍处漏水、电线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加之管理人员拿固定工资,责任不清,管理职能以落实到位。该市场创建多次被新闻媒体曝光,市场赃乱差的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20__年被区安委会列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责令限期整改,由于物业管理单位体制等原因,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一直未落实,我局已向区政府汇报,请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2、红光市场

红光市场第一期工程于94年兴建,开办者为红光实业总公司,第二期工程20__年建成投入使用,市场管理人员均为原红光村村民。该市场系红光实业总公司的下属单位,实行报帐制,不独立核算,市场收入全额上交公司,市场的管理人员在公司拿固定工资,市场全部是个体经营的门面房,安全隐患多。20__市场内“企鹅沙发店”被焚仅是一例。近年来,红光实业总公司,虽对一期工程的对外门面进行了整修,但原第一期工程的设施老化、陈旧,安全隐患突现,亟需改造维修。

3、毓秀门市场

该市场于99年由原市房管局兴建并投入使用,市场设施较好,20__年下半年,该市场对外承包,采取聘用制聘用物业管理人员,目前由于被聘用的市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方法欠缺,该市场秩序一直较差。

4 、杏花村小商品市场

该市场于93年由当时的__市政府牵头,兴济房地产公司组织开发,工商部门投资20万元。由于该公司开发后将市场内门面房大部分卖给了个体经营户,公用设施无人问津,虽然成立了兴宇物业管理公司,但不能履行市场物业管理职责,市场管理混乱,卫生秩序差,存在着市场内物业管理部门不健全,不能履行管理责任;市场内电线乱拉乱接现象严重;消防设施不齐全,消防通道不畅通,消防标志不明确(如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到达一些场所);市场内无专(兼)职消防人员;场内存在经营户与居户混住,住所的安全意识淡薄(有烧煤等使用明火现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__年、20__年该市场均被区安委会列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我局已多方努力,敦促物业单位进行整治,由于该市场已整体销售给个体,物业管理不能履行职责,安全整改措施一直未落实。20__年、20__年我局已多次向区政府、区安委会汇报、请示,请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制定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5、中意批发市场

该市场是中意房地产开发公司兴建,20__年正式投入使用。该市场是城区唯一蔬菜批发市场,现有批发经营户14户,蔬菜批发辐射__城区周边的乡镇及周边石台、青阳等县。已初具规模,该市场距城区较远,给城区农贸蔬菜批发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因此,制约着市场的发展。

二、产生城区集贸市场不足的原因

一是市场建设先天不足,市场规划不合理。

现有的市场由于大都是在90年代初期兴建,市场的设计规划不尽合理。1、城区所有市场都没有设停车场,各种车辆没有固定地点停放,车辆占道停放和进场停放的情况大量存在,导致市场的安全通道不畅。2、部分市场消防设施不齐全,(如杏花村小商品市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3、市场与商居混合,未能采取有效地隔离,如红光市场一期工程,小商品市场均存在经营户与居户混住,因此,市场无法杜绝使用明火,从而存在安全隐患。4、有些市场设施简陋、陈旧、电线老化(如翠百路市场大棚已经腐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市场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明。

城区市场开办单位都是市、区、企事业单位,分属多家管理,市场管理人员都是市场开办单位的正式职工,市场实行报帐制,不单独核算,市场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好坏不直接与市场管理人员挂钩,端着铁饭碗怎能管好市场?由于市场管理责任不明,体制不顺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市场管理暴露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是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工商部门是集贸市场主要监管部门,承担大量的集贸市场监管职责,但市场的人财物三权均不在工商,工商部门对市场物业管理单位无任何制约措施。有些市场物业单位对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管,置若惘闻,不予配合,甚至公开抵触。工商部门根据《安徽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明确了市场开办者的职责,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市场创建的奖惩措施,但无法兑现。市场设施的改造资金和用于市场保洁等方面 的费用,工商部门无法落实。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工商部门是看得见、管不着,有力使不上,遇有突击性工作任务,工商干部只好自己动手,甚至由工商干部充当物业管理人员,因此,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建议

市场部经理职责篇8

一、现状

城区现有各类集贸市场15个,其中农贸市场9个,工业消费者市场3个,其它专业市场3个。市场总体规模均不大,除翠百路农贸市场和红光农贸市场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其余市场的年成交额都不超过5千元。几个主要市场的大致情况如下:

1、翠百路市场

该市场95年由当时的××市政府组织兴建,××市商业网点建设,市场共投资325.8万元(其中工商部门投资100万元)。市场建成后由当时××市蔬菜公司承包经营,市场摊位年收入100万元左右(除门面外),目前,该市场现有市场管理人员20余人,由于市场管理人员都是本公司正式职工,市场经营的好坏不直接影响管理工作人员的收入,同时,经营收入绝大部分用于本公司职工工资支出,承包经营后再无资金投入市场的维修和改造,该市场仍是初建时的状况,市场大棚遍处漏水、电线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加之管理人员拿固定工资,责任不清,管理职能以落实到位。该市场创建多次被新闻媒体曝光,市场赃乱差的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20*年被区安委会列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责令限期整改,由于物业管理单位体制等原因,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一直未落实,我局已向区政府汇报,请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2、红光市场

红光市场第一期工程于94年兴建,开办者为红光实业总公司,第二期工程20*年建成投入使用,市场管理人员均为原红光村村民。该市场系红光实业总公司的下属单位,实行报帐制,不独立核算,市场收入全额上交公司,市场的管理人员在公司拿固定工资,市场全部是个体经营的门面房,安全隐患多。20*市场内“企鹅沙发店”被焚仅是一例。近年来,红光实业总公司,虽对一期工程的对外门面进行了整修,但原第一期工程的设施老化、陈旧,安全隐患突现,亟需改造维修。

3、毓秀门市场

该市场于99年由原市房管局兴建并投入使用,市场设施较好,20*年下半年,该市场对外承包,采取聘用制聘用物业管理人员,目前由于被聘用的市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方法欠缺,该市场秩序一直较差。

4、杏花村小商品市场

该市场于93年由当时的××市政府牵头,兴济房地产公司组织开发,工商部门投资20万元。由于该公司开发后将市场内门面房大部分卖给了个体经营户,公用设施无人问津,虽然成立了兴宇物业管理公司,但不能履行市场物业管理职责,市场管理混乱,卫生秩序差,存在着市场内物业管理部门不健全,不能履行管理责任;市场内电线乱拉乱接现象严重;消防设施不齐全,消防通道不畅通,消防标志不明确(如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到达一些场所);市场内无专(兼)职消防人员;场内存在经营户与居户混住,住所的安全意识淡薄(有烧煤等使用明火现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年、20*年该市场均被区安委会列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我局已多方努力,敦促物业单位进行整治,由于该市场已整体销售给个体,物业管理不能履行职责,安全整改措施一直未落实。20*年、20*年我局已多次向区政府、区安委会汇报、请示,请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制定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5、中意批发市场

该市场是中意房地产开发公司兴建,20*年正式投入使用。该市场是城区唯一蔬菜批发市场,现有批发经营户14户,蔬菜批发辐射××城区周边的乡镇及周边石台、青阳等县。已初具规模,该市场距城区较远,给城区农贸蔬菜批发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因此,制约着市场的发展。

二、产生城区集贸市场不足的原因

一是市场建设先天不足,市场规划不合理。

现有的市场由于大都是在90年代初期兴建,市场的设计规划不尽合理。1、城区所有市场都没有设停车场,各种车辆没有固定地点停放,车辆占道停放和进场停放的情况大量存在,导致市场的安全通道不畅。2、部分市场消防设施不齐全,(如杏花村小商品市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3、市场与商居混合,未能采取有效地隔离,如红光市场一期工程,小商品市场均存在经营户与居户混住,因此,市场无法杜绝使用明火,从而存在安全隐患。4、有些市场设施简陋、陈旧、电线老化(如翠百路市场大棚已经腐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市场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明。

城区市场开办单位都是市、区、企事业单位,分属多家管理,市场管理人员都是市场开办单位的正式职工,市场实行报帐制,不单独核算,市场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好坏不直接与市场管理人员挂钩,端着铁饭碗怎能管好市场?由于市场管理责任不明,体制不顺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市场管理暴露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是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工商部门是集贸市场主要监管部门,承担大量的集贸市场监管职责,但市场的人财物三权均不在工商,工商部门对市场物业管理单位无任何制约措施。有些市场物业单位对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管,置若惘闻,不予配合,甚至公开抵触。工商部门根据《安徽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明确了市场开办者的职责,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市场创建的奖惩措施,但无法兑现。市场设施的改造资金和用于市场保洁等方面

的费用,工商部门无法落实。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工商部门是看得见、管不着,有力使不上,遇有突击性工作任务,工商干部只好自己动手,甚至由工商干部充当物业管理人员,因此,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建议

为加快城区集贸市场改造,规范城区集贸市场管理,理清城区集贸市场产权关系,使城区集贸市场的建设筋脉

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我局建议:一是加快城区集贸市场建设,要把市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统筹安排,在市场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停车场、消防安全通道及消防设施等市场安全设施的设计,新建农贸市场建设以小为主,以社区为主,同时,新建市场可由社区负责经营,这样既可巩固社区的基本建设,又可解决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并且还能促进城市文明建设。二是加快现有城区集贸市场设施的改造。城区现有集贸市场,尤其是农贸市场是90年代兴建,市场内设施陈旧、老化,部分市场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加快设施改造迫在眉急,然而,由于资金等原因成为改造的颈。为此,要引导市场主办单位打破所有制及地域界限,通过收购、控股、委托经营、融资租赁、招标招商等方式

上一篇:你的容颜范文 下一篇:校园安全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