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条例范文

时间:2023-12-06 15:31:26

校车条例

校车条例篇1

一、进一步完善校车标准。

《条例》第三章共计九条说明了校车标准,对校车使用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实践中,还有三点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

一是关于校车责任保险的问题。《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校车必须投保机动车承运人责任保险。同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所有机动车辆的基本要求,属于强制保险范畴,投保人没有选择权,因此校车仍然要投保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另外,学校要尽可能选择较高保险额的承运人责任险,一旦发生校车交通事故,乘车学生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充分赔偿,减少学校的损失。

二是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投保问题。第三者责任险属于商业保险,是投保人自由选择的险种,由于校车发生交通故事不一定属于无责任情形,这就存在学校对第三者赔偿问题,因此学校可以在《条例》规定的保险之外积极投保校车商业第三者险,由保险公司化解学校赔偿责任。

三是校车安全设备配备问题。《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校车应配备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安全设备应当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并确保性能良好、有效适用。”首先,在校车安全设备配备问题上是强制性规定,如果学校未按要求为校车配备安全设备,根据《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其次,要确保安全设备性能良好、有效适用,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定期检查安全设备,对于干粉灭火器应按照要求定期更换,且不能配备其他类型的灭火器,对于急救箱中的药品和器材也应按照要求定期更新。再次,由于安全设备属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设备,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不得随便动用校车内的安全设备,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事故。

二、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的深化。

《条例》第二章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六章第三十八条对学校校车安全维护、校车驾驶人安全教育、与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和乘坐校车知识要求、随车照管人员安全教育作出了规定,有利于学校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虽然《条例》提出了要求,但具体安全管理还有待学校自身加以细化和规范,以下几个问题需引起重视。

第一,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无论是学校自身配备校车,还是利用校车服务者提供的校车,学校都有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不应因学校使用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校车而免除对校车驾驶人安全教育的义务。按照《条例》的规定,对校车驾驶人的安全教育要定期进行,主要包括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教育等。

第二,校车服务协议的签订。如果校车是由校车服务者提供,按照《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学校应与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和落实校车运营安全管理措施。除此之外,还应在校车服务协议书中规定校车事故的责任承担问题,因在校车服务中,学校是校车的使用者,与校车服务提供者是租赁关系,一旦发生校车事故,赔偿责任主体仍是学校,协议中应明确规定校车发生伤害事故后,除事故是由乘车学生或随车照管人员引发的以外,赔偿责任应由校车服务提供者承担。协议中还应明确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校车投保责任险种和责任限额的保险费承担或分摊问题,以及校车驾驶人必须服从学校管理的规定。

第三,乘坐校车协议的签订。虽然《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对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但在实际实施中,学校一定要和学生监护人签订乘坐校车协议,协议中应特别明确学生监护人接送学生的时间与地点,指定接送人及联系方式,监护人未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接送学生应承担的责任等问题。同时对于不乘坐校车的学生,学校也要取得学生监护人不乘坐校车的声明,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相应的法律纠纷。

三、随车照管人员职责。

《条例》第六章的核心是随车照管人员的职责问题,学校应特别注意加强对校车随车照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使校车随车照管人员能明确职责,正确履行职责。

首先学校要加强随车照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为校车指派随车照管人员是学校的法定义务,学校应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他们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等。如果学校有条件,应设专职随车照管人员,如不能设专职随车照管人员,而由学校教职员工轮流担当的,学校应当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学校安全教育的时间和内容应记录在案,并由受教育人员签字后存档备查。

其次是随车照管人员的职责。虽然《条例》第三十九条对随车照管人员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有些问题仍要引起学校的重视。

一是《条例》第三十九条没有对学生下车后需要横穿道路时,随车照管人员要带领学生通过作出规定。实践中,随车照管人员应带领学生通过,不能让学生单独通过,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同时随车照管人员带领学生横穿道路时,必须走人行横道,不能随便带领学生横穿道路,没有人行横道的,必须在确保学生安全时,才可以横穿道路。

二是《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三项和第五项规定目的在于避免出现学生遗留在车辆上,出现类似“幼儿闷死在校车中”的案件。在随车照管人员清点乘车学生人数时,如果发现有学生声明乘坐校车而未乘坐校车时,必须及时核实确认学生情况,避免学生不乘坐校车自行下学回家引发伤害事故导致学校承担责任的情形出现。

三是在停靠点与学生监护人交接学生问题。《条例》没有对学生定点定时交接作出规定,如果学生监护人未按时接取学生,随车照管人员不得将学生遗留在停靠点,必须与学生监护人取得联系,并应在停靠点等待。如果学生监护人委托他人接取学生,随车监护人必须与学生监护人取得联系,确认后方可交接学生,否则不能交接学生。

四是遇有校车故障或者其他问题,需要校车驾驶人下车处理时,随车照管人员不得离开校车参与问题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乘车学生照管的真空,有效避免由于乘车学生无人照管而引发学生之间的打闹伤害事故。

四、校车驾驶人职责。

《条例》第四章规定了校车驾驶人的条件和一般要求,对校车驾驶人的具体职责规定则体现在第二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的部分条款中,这些内容不仅是校车驾驶人的职责,也应该是学校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安全防范和急救职责。校车驾驶人不仅仅承担驾驶校车的职责,还应承担安全防范和急救职责,在校车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和伤害问题,校车驾驶人应进行积极的安全防范和急救。

二是交通安全职责。《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校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机动车道路通行规则和驾驶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这是对机动车驾驶人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对校车驾驶人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校车驾驶人要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做到驾驶规范,实现安全驾驶和文明驾驶。尤其要做好校车上道行驶前的安全检查工作。同时《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了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的行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在特殊道路上和不利气象条件下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以保证校车的行驶安全。

三是定点停靠职责。该项职责是校车驾驶人的最重要职责,《条例》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对此做了明确规定。要求校车必须在校车停靠点停靠,且必须在道路右侧停靠,停靠时应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出示停车示意牌。《条例》之所以这样规定,目的在于方便与学生监护人交接学生,保障学生上下车安全,同时提示后方车辆的等待和避让。

校车条例篇2

山东省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最新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校车的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校车,是指依法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七座以上的载客汽车。

校车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喷涂统一的校车外观标识,放置统一标牌、配备统一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公共交通满足入学、寄宿制学校入学、提供校车服务依次优先的原则,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应当选择适当的校车服务方式,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第五条 校车安全管理应当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部门协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校车服务提供者、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的管理模式。

校车服务提供者和配备校车的学校是校车安全的责任主体,对校车安全承担主体责任。

社会各方面应当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协助保障校车通行安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关注学生乘车安全。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校车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校车运营和学生乘坐情况,对校车服务提供者和配备校车的学校给予必要的补贴,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支持校车服务所需财政资金的分担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 县(市、区)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理职责的举报,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章 校车管理机制

第八条 校车安全管理实行以县(市、区)为主、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组织制定并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和财政补贴方案,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建立校车安全监管体系,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十条 县(市、区)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价格管理部门制定学生乘车费用承担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 教育行政部门对校车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照《条例》的规定,与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

(三)做好校车使用许可申请的受理、分送、审查和上报等工作;

(四)加强对学校的监管,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和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督促学校加强学生乘车管理;

(五)负责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备案管理工作,掌握学生上下学和现有校车状况以及校车需求,建立校车车辆及驾驶人管理档案,建设校车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录入校车信息。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校车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审查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材料并提出意见;

(二)依法做好校车驾驶人资格审查、审验和校车检验合格标志核发工作;

(三)依法发放校车标牌;

(四)依法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五)依法查处未经许可从事集中接送学生上下学,使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转让、挪用校车标牌以及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校车标牌等行为;

(六)加强对校车行驶线路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查处机动车驾驶人不按照规定避让校车等扰乱校车运行秩序的违法行为,保障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

(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对校车服务提供者和配备校车的学校开展校车驾驶人安全教育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校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等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信息抄送其所属单位、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

第十三条 交通运输部门对校车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审查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材料并提出意见;

(二)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改善校车途经的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技术条件,消除安全隐患,按照标准设置校车停靠站点预告标识和校车停靠站点标牌,施划校车停靠站点标线;

(三)监督汽车维修企业落实校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

(四)督促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校车服务提供者健全制度、落实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依照《条例》规定对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企业的有关违法行为给予处罚。

第十四条 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以及学校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在校园周边道路合理设置校车停车泊位,在学校门前道路安装减速设施,设立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警示牌,完善校园周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五条 经济和信息化、新闻出版广电、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价格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定期组织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

(二)会同校车服务提供者、学生监护人建立完善乘坐校车学生登记、交接等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人员负责学生上学时下车至学校和放学时从学校至上车期间的安全管理;

(三)制定校车安全接送方案,与校车服务提供者和学生监护人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并向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四)引导学生及其监护人拒绝使用无安全保障的交通方式,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的行为;

(五)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对校车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校车服务提供者和配备校车的学校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制定校车安全接送方案,按照规定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与学生监护人签订安全接送合同,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二)办理学生乘车交接手续,指派照管人员随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

(三)负责学生乘坐校车期间的安全管理;

(四)建立校车档案,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

(五)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校车的安全维护,建立安全维护档案,保证校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对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校车,应当停运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提供校车服务的企业和单位,应当建立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并保持监控平台设施和终端设备完好。

第十八条 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维护学生上下车秩序;

(二)发现驾驶人无校车驾驶资格、饮酒后驾驶、不按照规定线路行驶、违反操作规定或者身体严重不适以及校车超员等明显妨碍行车安全情形的,制止校车开行;

(三)清点学生上车人数,帮助、指导学生安全落座、系好安全带,确认车门关闭后示意驾驶人启动校车;

(四)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打闹等危险行为;

(五)清点学生下车人数,确认乘车学生已经全部下车后本人方可离车。

第十九条 学生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义务,配合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学生上学时上车前和放学时下车后的安全。

鼓励学生监护人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的行为。

第三章 校车服务提供

第二十条 依法设立的道路客运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以及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可以提供校车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以组织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提供校车服务。

学校可以配备校车。

第二十一条 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与学校制定校车安全接送方案,实行定线路、定学生、定座位、定点交接式管理,并与学校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接送方案和责任书应当由学校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由教育行政部门通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

第二十二条 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规范的校车档案,建立校车与驾驶人基本资料、运营情况和学生上下学乘车交接等方面的详细台账。

第四章 校车使用许可

第二十三条 校车使用按照《条例》实行许可制度。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车辆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证明,并已经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二)有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

(三)有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的合理可行的校车运行方案;

(四)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五)已经投保机动车承运人责任保险。

第二十四条 校车服务提供者或者学校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向县(市、区)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校车使用申请表;

(二)机动车所有人身份证明;

(三)机动车登记证书;

(四)机动车行驶证;

(五)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六)签注准许驾驶校车的机动车驾驶证及驾驶人身份证明;

(七)校车运行方案,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等内容;

(八)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九)机动车承运人责任保险证明。

第二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分别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征求意见材料后,应当通知申请人交验机动车,查验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卫星定位装置以及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审查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校车运行方案、签注准许驾驶校车的机动车驾驶证。

交通运输部门收到征求意见材料后,应当对校车运行方案进行审查。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教育行政部门回复意见。

第二十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回复意见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

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批准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批准决定作出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校车使用许可批准决定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领取校车标牌,领取时应当填写领取表,并提交规定的证明、凭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领取表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核发校车标牌,并在机动车行驶证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

本级人民政府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由教育行政部门告知申请人。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作出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校车使用许可有关信息通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

第二十八条 校车标牌应当载明本车的号牌号码、车辆的所有人、驾驶人、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停靠站点以及校车标牌发牌单位、有效期等事项。

校车标牌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和挪用。

第二十九条 禁止校车服务提供者和学校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

第三十条 校车标牌灭失、丢失或者损毁的,校车服务提供者或者学校应当向核发标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补领或者换领。申请时,应当提交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以及机动车行驶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审核,并补发或者换发校车标牌。

第三十一条 取得校车标牌的机动车达到报废标准或者不再作为校车使用的,校车服务提供者或者学校应当拆除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消除校车外观标识,并将校车标牌交回核发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五章 校车驾驶人

第三十二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依据《条例》取得校车驾驶资格。

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三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二十五周岁以上、不超过六十周岁;

(二)最近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

(三)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四)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一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

(五)无犯罪记录,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六)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

前款第一、二、三、四项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示审核意见,第五项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示审核意见,第六项由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提供诊断意见。

第三十三条 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向县(市、区)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驾驶证;

(三)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具的无犯罪、酗酒、吸毒行为记录证明;

(四)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四条 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机动车驾驶人,不得驾驶校车。

校车服务提供者或者学校不得聘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校车。

第三十五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机动车道路通行规则和驾驶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按照规定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审验。

第六章 校车通行及乘车安全

第三十六条 校车行驶线路应当尽量避开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的危险路段;确实无法避开的,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对上述危险路段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限速标志、警告标牌。

第三十七条 校车经过的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八条 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位置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停车时,应当正确使用停车警示标志。

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经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遇有交通管制、道路施工以及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影响道路通行情形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行驶线路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遇交通拥堵的,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

校车运载学生,可以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第四十条 校车上下学生,应当在设置的停靠站点停靠,车辆停稳后方可上下学生,学生全部离开车辆到达安全区域后,车辆方可开动。未设校车停靠站点的路段可以在公共交通站台停靠。

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设置校车停靠站点预告标识和校车停靠站点标牌,施划校车停靠站点标线。

第四十一条 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应当靠道路右侧停靠,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打开停车指示标志。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

第四十二条 校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员。

校车服务提供者和学校不得要求校车驾驶人超员、超速驾驶校车。

第四十三条 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八十公里,在其他道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六十公里。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或者道路上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最高时速低于前款规定的,从其规定。

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急弯、陡坡、窄路、窄桥以及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二十公里。

第四十四条 校车服务提供者、配备校车的学校应当指派专门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

随车照管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通过岗位培训;

(二)无犯罪记录;

(三)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等不良行为记录。

第四十五条 校车的副驾驶座位不得安排学生乘坐。

校车运载学生过程中,禁止除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以外的人员乘坐。

第四十六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将校车安全设备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并确保性能良好、有效适用;驾驶校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校车的制动、转向、外部照明、轮胎、安全门、座椅、安全带等车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查。

校车驾驶人不得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道路行驶,不得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不得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和刹车装置制动前离开驾驶座位,不得在驾驶过程中有吸烟、聊天、使用通讯工具等影响行车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 校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应当立即报警,设置警示标志。乘车学生继续留在校车内有危险的,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将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并及时与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学生监护人联系处理后续事宜。

第四十八条 校车服务提供者、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应当接受学校的监督;校车服务提供者或者驾驶人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时,学校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终止其接送学生服务,并及时将相关情况通知学生监护人。

第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法扣留车辆的,应当通知相关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转运学生,并在违法状态消除后立即发还被扣留车辆。

交通警察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校车,可以在消除违法行为的前提下先予放行,待校车完成接送学生任务后再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处罚。

第七章 特别规定

第五十条 县(市、区)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对上下学道路符合客车安全通行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应当组织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开通学生周末上下学接送班车。

第五十一条 学生监护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租赁等形式使用七座以上的机动车辆集中接送学生上下学,不得使用七座以下(不含七座)的机动车辆超出核定的乘员数集中接送学生上下学。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未建立校车安全监管体系,致使本行政区域发生校车安全重大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四条 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校车使用许可审查意见的;

(二)对校车服务提供者、学校、校车驾驶人的行政许可申请审查不严格,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发现校车运行安全隐患不及时处理的;

(四)对校车违法行为举报不及时处理的;

(五)其他违反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校车服务提供者、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作出许可决定的县(市、区)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条例》规定吊销其校车使用许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回校车标牌。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

(一)未制定校车安全接送方案的;

(二)未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的;

(三)未与学生监护人签订安全接送合同的;

(四)未办理学生乘车交接手续的;

(五)未指派照管人员随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或者随车照管人员未履行规定义务的;

(六)未对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或者未履行校车安全维护义务的。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校车服务提供者、学校转让、挪用校车标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校车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注销其校车驾驶资格,通知机动车驾驶人换领机动车驾驶证,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一)提出注销申请的;

(二)年龄超过六十周岁的;

(三)对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

(四)有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以及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

(五)因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被记满分的;

(六)发现有传染性疾病,癫痫病、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或者有犯罪、酗酒、吸毒行为记录的。

未收回签注校车驾驶许可的机动车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告驾驶人的校车驾驶资格作废。

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

(一)未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

(二)未建立校车安全乘车管理制度的;

(三)未安排人员保护、引导学生上下车的;

(四)未制定校车安全接送方案的;

(五)未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的。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发生校车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学生监护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租赁等形式使用七座以上的机动车辆集中接送学生上下学,或者使用七座以下(不含七座)的机动车辆超出核定的乘员数集中接送学生上下学发生交通事故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条 用于接送小学生的校车不能满足需求的,在本办法施行后五年内可以使用取得校车标牌的其他载客汽车,具体过渡期限由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确定。

第六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方便幼儿就近入园。

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幼儿园一般不使用车辆集中接送幼儿,对确因特殊情况不能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车辆集中接送的,举办者应当使用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幼儿专用车辆,其安全管理参照本办法的规定。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经批准的公办幼儿园(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接送幼儿专用车辆的购置、运行与维护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批准使用车辆接送幼儿的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校车管理制度制定1、成立学校行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2、 建立校警随车制度。学校每天有一名值日校警随车,负责学生上下车、过马路和行车过程中学生的秩序与安全,随车校警必须认真填写随车记录。

3、 驾驶员的安全行车规定:

(1)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须携带有效驾驶证、行驶证及有关证件。

(2)不疲劳驾车。

(3)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车。

(4)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饮酒。

(5)经常学习交通法规。

(6)保持车况良好,经常检查车辆运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驾驶员在校内行驶车速不能超于每小时5公里。

(8)载送教职工和学生的车辆,行驶车速不准超过每小时50公里。

4、违规与事故处理

(1)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事故,由驾驶人负担,并予以记过或免职处分。

①无照驾驶。

②未经许可将校车借予他人使用。

(2)违反交通规则,其罚款由驾驶人负担。

(3)各种车辆如在公务途中遇不可抗拒之车祸发生,应先急救伤患人员,尽快做好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向附近警察机关报案,并即与管理部门及队长联络协助处理。如属小事故,可先行处理后向管理部门报告。

中国校车

(4)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在扣除保险金额后再视实际情况由驾驶员与学校共同负担。

(5)发生交通事故后,如需向受害当事人赔偿损失,经扣除保险金额后,其差额由驾驶人与学校各负担一半。

5、汽车例行保养修理规定

(1)车辆例行保养是各级保养的基础,属于预防性的日常维护作业,以清洁、检查为中心内容,司机应单独完成。要求:附件齐全、螺栓、螺母不松、不缺,保持轮胎气压正常制动可靠、转向灵活,润滑良好、灯光喇叭正常等。

(2)车辆必须保证在不延误接送学生的情况下,进厂修理(特殊情况例外)。

(3)车辆需维修或保养时,应提前报告队长人,由队长报告后勤主任,经主任同意并签名即可。由队长记录公里数,并会同司机一起进厂,否则校方将不承认此款项。

校车条例篇3

一、校车配备的现行法律规定

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校车问题,《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校车条例》)第三条对校车的配备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规定了校车配备的责任主体、前提与对象。

校车配备的责任主体。《校车条例》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校车服务”,“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由此可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校车配备的责任主体。同时,鉴于地方财政的困难,《校车条例》第三条规定“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

校车配备的前提。校车配备并不是必需的,是有先决条件的。《校车条例》第三条对校车配备的前提做了明确规定:“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这说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首先考虑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学生上下学问题,在前述条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才考虑校车的配备。

校车配备的对象。《校车条例》第三条首先区别对待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城镇学校主要通过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校车服务问题。“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该规定实际上隐含了校车配备的对象是农村学校。《校车条例》还区别对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考虑配备校车,幼儿园原则上不配备校车。

二、校车配备的现实困境

《校车条例》看似合理地规定了校车的配备问题,但是如果仔细思考,校车问题在中国实际上是个悖论,现行法律规定不但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使校车配备陷入困境。

就近入学与校车配备。《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再加上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合理规划,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学生上学的距离一般应该在学生体力许可范围之内。这也就意味着校车问题是不可能产生的。但事实情况是,法律虽然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就近入学,但大量的学生却需要校车服务。

民办教育与校车配备。就近入学是对于公办学校而言的,民办教育则不受其限制。民办教育的情况非常复杂,大量的处于城乡接合部的民工子弟学校生源情况更为复杂,这些学校需要校车,但这些学校又配备不起校车。《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应当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第四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应当根据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数量和当地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标准,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公办学校的校车经费由政府承担,民办学校的校车经费该由谁承担?对此《校车条例》没有明确规定。

地区差异与校车配备。《校车条例》颁布后,校车配备的地区差异也日益凸显。经济发达地区,公共交通工具发达,家长基于自身的经济条件也大多可以解决孩子上学的交通问题,因而即使《校车条例》不规定,校车问题也不是问题。经济落后地区的公共交通、私家车条件本就对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无能为力,公共财政又比较紧张。《校车条例》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来解决校车问题,但许多地方财政仍力不从心。

学前教育与校车配备。义务教育受就近入学的制约,但学前教育则不受就近入园的制约。按道理来说,学前教育需要的校车数量更为庞大,更为迫切。一则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更需要人来保护,二则幼儿上幼儿园需要人护送,对校车的需求更大。但《校车条例》将校车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监护人的接送,难免有“踢皮球”的嫌疑。

三、校车配备困境的原因分析

《校车条例》的规定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这种规定是与严格的就近入学原则相配套的。就近入学原则的经常被打破、民办教育的分类规范不到位、地方财政收入的有限以及公共交通的不发达,都是校车配备困境的主要原因。

就近入学原则经常被打破。首先来说,民办教育不受就近入学原则的制约,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学生远距离上学问题。就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来说,就近入学原则并没有被严格执行。从媒体披露的数字看,2008~2009年,海南省某市的7所重点中学招生16 990人,其中择校生9 002人,超计划招收择校生6 107人,是择校生招生计划的2倍。从学者的调查数据看,该市某区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比例达到67.84%,但仍有32.16%的学生是择校入学的(参见2011年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就近入学法规实施现状分析》)。就近入学原则的被打破,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生上学需要校车。

民办教育的分类规范不到位。《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制定伊始,学界就围绕民办教育的公益性问题争论不休,后来采取了模糊处理的方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将民办学校区分为取得合理回报和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两个类型,并明确规定“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之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仅在第三十七条粗线条地规定了取得合理回报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规定: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但时至今日,尚无具体的操作方案出台,因而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是否应该获得校车配备方面的资助,一直处于尴尬的状态。

地方财政收入的有限以及公共交通的不发达。城市的公共交通较为发达,且地方财政收入较为理想。农村偏远地区由于撤点并校,农村孩子的上学距离变远,但公共交通工具较为落后,地方财政因现实原因也财力有限,无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承担校车的配备。

四、校车配备法律问题分析

(一)校车配备的责任主体

《校车条例》明确了校车配备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这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既然校车服务具有“准公共品”属性,地方政府就应该本着“为民办学”的宗旨,将校车投入作为基层政府首要责任并纳入财政预算,预留充分资金,为购买和使用校车提供充分的财政支持。但问题在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参差不齐,虽然《校车条例》也明确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但实施细则迟迟未能出台。因此,需要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出台财政转移支付办法或者专项资金办法,落实中央和省级、市级财政在校车配备方面的资金责任。其次,《校车条例》并没有区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问题。从立法本意分析,民办学校同样也应适用《校车条例》。从法理分析,对民办学校的校车配备应区别对待:对于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和捐资办学的学校(实际上是不营利的学校),政府应当承担起配备校车的责任;对于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举办者自己应当承担校车配备的责任,但鉴于校车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应对这些学校的校车配备予以适当补贴。

(二)校车配备的对象

校车配备的责任主体解决的是由谁来配备的问题,校车配备的对象解决的则是配备给谁的问题。首先,从地区差别来说,城市市区由于实行较为严格的就近入学及公共交通的发达,对市区学校不应该配备校车。农村学校由于撤点并校导致学生上学距离远,应当考虑校车的配备。城市郊区由于集中了相当多的农民工子弟,从弱势群体保护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校车的配备。其次,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来说,对于公办学校可以配备校车,但是考虑到校车线路的设置以及校车运营的最优化,校车配备最好还是以学区为单位进行配备,而不是直接配置给某一个学校(这也有利于解决后续的运营问题)。对于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地方政府也应当通过校车配备或公共交通予以解决。

(三)校车配备中的产权处理

校车的经费来源有三种渠道:政府投入、社会捐赠、自行购置。校车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因此必须厘清校车投入的产权问题,保证公共资源不被私分。不管是政府投入,还是学校自行购置,对于公办学校,不管何种途径购置的校车,均应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对于社会捐赠,学校要按照《社会捐赠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民办学校,要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来处理。民办学校在办学期间,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民办学校终止后,“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九条)。目前尚无专门的法律规定民办学校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分配,因而剩余财产分配既要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又要保护出资人的产权与收益权。对投入部分所形成的校产,可以按照“谁投入谁所有”的规则处理:国家投入的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由审批机关安排用于民办教育事业;社会捐赠归捐赠对象所有,如捐赠对象为国家或学校,仍由审批机关安排用于民办教育事业;出资人的出资归出资人所有。对于学校滚动积累部分,由于学校举办者已经取得合理回报,因而滚动积累部分宜由审批机关安排用于民办教育事业。

(四)校车配备的替代问题

每个学校配备校车固然好,但是校车配备容易,运营却很难,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更大。因此,校车配备有许多替代方案,如公交校车、步行校车等。在步行可行的范围内,学校根据学生的住址分好组,设好接学生和学生离开步行队伍的地点,由至少两名成年人监护负责学生的路上安全。步行校车实际上已经和校车的配备无关。公交校车实际上是将部分公交车在特定的时间段专门用于学生的接送,属于公共交通的范畴,涉及的是政府对公交运输公司因运送学生导致的营运收入减少的补偿、公交线路的规划等问题。

五、提醒与建议

校车服务具有“准公共品”属性,这是解决校车配备问题的出发点。政府应当承担校车配备的主要责任,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也应当承担校车配备责任。校车不宜刻板地配备给具体的学校,应当和公共交通结合起来。校车配备过程中,要明晰产权,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既要使校车发挥最大作用,又要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校车条例篇4

关键词:《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政策制定 政策议程 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79

1 背景案例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正宁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行驶至该镇西街道班门口时,与一辆陕西籍大翻斗运煤车相撞,致使20人遇难,18人重伤,26人轻伤。核定载客9人的校车,实际载客64人,属于严重超载车辆。难以想象在超载7倍的校车里,孩子们只能像“沙丁鱼”一样摞着,开车司机、随车老师以及家长们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往里塞。拼起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匪夷所思”变成了“原来如此”――政府监管是一纸空文,父母监护成了空白,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带来交通困境,校车就成了一匹高危的脱缰野马。

2 政策出台

早在2010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就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对专用小学生校车的定义以及校车的配置标准进行了相关规定。

2012年1月13日,《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专用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审查。

2012年4月5日,《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公布并实行。《条例》对校车的管理责任主体、校车使用地区、制定和修订校车安全国家标准的部门、校车驾驶人资格、校车通行安全、校车乘车安全、相关责任等进行了规定。4月10日,国务院正式《条例》,根据条例,高中学生上下学不纳入校车服务范围,幼儿入园也以保障幼儿就近入园和由家长接送为原则。

同年5月1日,国家标准委《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此《标准》由两项强制性国标《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组成。这两项国标明确了校车及座椅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更加注重车辆安全性能、车辆配置的人性化、车辆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同时规定幼儿校车的最大乘员数不超过45人,小学生校车和中小学生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56人。

3 政策议程分析

政策议程又称为政策日程,通常指某已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提起正式讨论,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主要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两种类型。

3.1 由社会问题到系统议程

科布和爱尔德认为,系统议程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它在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可以是从大众传播媒介甚至从平时的谈话中了解到的人们对国家大事和各种社会问题的意见与社会问题,这是政策议程的第一个阶段。

在校车事故频发过程中,甘肃省“11.16”事件的发生将校车安全问题置于大众传媒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中。事件发生后,新华、人民、搜狐、网易等新闻类网站都在第一时间发表了相关新闻。当日下午,甘肃省卫生厅公布了第一条相关微博,随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庆阳市卫生局等政务微博也陆续了信息。大众媒体在舆论形成过程中扮演“信息源”和“推动者”的角色,“校车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公众认为出现严重事故主要在与:①农村道路状况差,公共交通设施匮乏;②“撒点并校”导致上学路途遥远,无车可能只能辍学;③农村教育经费不足,学校无钱买车;④学生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寄宿费,并普遍呼吁相关部门积极采取行动。

3.2 由系统议程到政府议程

科布和爱尔德认为,政府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它比系统的程序更具体、更明确。

基于11月27日温总理的讲话,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民意。2012年1月13日,《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专用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审查。

这些政策的先后出台,指向更加具体与明确。《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对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人、校车通行安全、校车乘车安全以及法律责任均有系统阐述,两项国标的通过审查,更是从具体技术和操作层面对校车本身的明确规定,通过校车安全问题的界定与陈述阶段后,问题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了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系统议程就转入了政府议程。

4 结语

从“11.16”事件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可以看出整个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对迅速、方法科学,公众、大众传媒、政府等个人或组织在其中都积极推动了政策出台的进程与发展。

但校车安全发展,是否已有了出路?暂且不论政策的执行、评估与监控过程中潜在的问题与矛盾,这种“事后补救型”政策是否应该引起社会和政府的思考?在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上,还有社会安全意识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上,都应该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汪玉凯.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2]康伟.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社会网络结构测度与分析――基于“11.16校车事故”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7).

[3]滕燕.校车安全立法的冷思考――兼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J].宁夏社会科学,2012,(3).

[4]吴庆荣.我国《校车安全条例(草案)》的不足与完善[J].教学与管理,2012,(6).

[5]肖宝华,张新风.用“教育”为校车打上“安全结”――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看学校的校车安全教育[J].学校法制,2012,(8).

[6]陈卓.校车安全:教育的使命与政府的责任[J].理论导刊,2012,(5).

校车条例篇5

关键词:校车驾驶人;管理机制;策略

最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校车发生的事故次数正在上升,对学生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与伤害。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全国范围内特大校车事故已经发生了16起,共造成了200余学生的伤亡。这一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关注,国务院在2012年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此来强化校车安全管理,但《条例》中对于校车驾驶人的规定并没有完全细化,在具体的落实中也并没有实施到位,仍旧存在相当大的隐患。

一、校车驾驶人概述

校车驾驶人的选聘指的是具有机动车驾驶证的驾驶员依据相关规定向所在地公安C关提出申请,经过审查选拔,获得校车驾驶资格之后被选聘配置到校车单位的过程。目前,随着《条例》的实施,各地有关部门都进行了相应的整改规范,并且依据《条例》制订了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校车驾驶人的权利义务,但由于当前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校车驾驶员数量相对于巨大的需求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导致在实际的选聘中还存在一些缺陷,而这一点则更多地体现在城乡校车的配备上。以无锡市南长区为例,目前区内有95辆符合国家要求的校车运营,有97名校车驾驶人通过审查选拔上岗,开设了95条校车接送学生的线路,承接整个南长区30所学校的学生接送工作。其中,城区的学校一般都配备了标准校车以及合格的校车驾驶人接送,而区内乡镇学校,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学校,在本地务工的农民工子弟的学生更多都是通过几个结伴来雇佣私人车辆进行接送。这种情况下,就埋下了学生的安全隐患。

对此,为了改善城乡学生乘坐校车的差距,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禁止私人车辆接送学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固定的公交车接送,虽然和标准的校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与学生家长私下雇佣的车辆相比则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参与学生接送的公交车驾驶人都必须持有小车驾驶资格证。

二、当前校车驾驶人管理机制中的问题

1.责任体系混乱

自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条例》,各地基本都进行了相应的落实,但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其中,由于校车安全涉及众多管理部门,包括公安、教育、交通、质检等,导致出现了多个平行管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校车驾驶人所对应的工作评价、考核、工资福利待遇安排等众多问题并没有具体到哪一个部门来负责。当校车驾驶人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各部门之间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体系,对校车驾驶人缺少统一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出现事故时极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形。

2.缺乏合理完善的运营体制

当前,在某些地方,校车管理运行由当地政府直接负责。这种情况下,存在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并且由于缺少良性竞争的外部环境,校车驾驶人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不高,对于工作有懈怠行为。其次,如同上文提到的南长区,偏远乡镇由于条件所限,有部分家长都是雇佣私人车辆。因此,缺少合理完善的校车运营体制也是目前校车驾驶人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3.日常管理中存在不足

校车驾驶人日常管理中,由于各地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缺乏专门的校车驾驶人管理队伍,管理方式粗放,并没有在日常管理中注重校车驾驶人生理心理、职业素养以及驾驶技术方面的培养,也缺少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机制与监督机制,导致驾驶人工作效率低,对于危险驾驶等行为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针对当前校车驾驶人管理中的问题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校车驾驶人管理问题刻不容缓,需要强而有效的策略来予以纠正和解决。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例如,南长区成立的校车管理委员会,选择区政府中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从而使得责任混乱的情况得到解决,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得到了明确的划分与落实,在管理方式上形成一条线管理,各部门在其中各司其职,分环节落实校车驾驶管理,从而保证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其中,主要措施包括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校车资金筹集、建立校车驾驶人管理档案、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训等,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来提高校车驾驶人管理情况。

2.建立健全校车驾驶人考核评价制度

校车驾驶人的考核评价制度能够进一步激发校车驾驶人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其工作置于客观公正的评价下,从而保障学生乘坐校车的安全。对于校车驾驶人可能会出现的危险驾驶、违章驾驶等情形制定严格明确的惩罚制度,对于工作谨慎,安全驾驶校车驾驶人则予以公开表扬与物质奖励,双管齐下,从而确保驾驶人都能安全驾驶。在此过程中,管理部门应当在校车驾驶的各个环节都予以严格的监督。例如,校车公司应该对校车驾驶人的基本信息建立档案,而车管所则应该定期对校车进行检查,看校车是否配备完整的安全设备,并且确定校车车况,防患于未然。

3.为校车驾驶人提供相应的福利保障

校车驾驶人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种要求普遍都高于普通客运驾驶人,而其身上的责任也要比普通驾驶人更重,因此应该予以校车驾驶人相适应的福利待遇以及社会保障。这需要结合当地校车发展的实际情况酌情制定,为校车驾驶人提供足够的福利和报酬,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校车驾驶人的工作热情,真正将接送学生这项光荣的工作用心做,尽心做,让家长能够放心,让校车驾驶人能够无愧于心。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都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校车,因此,强化校车驾驶人管理机制,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成为当前校车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校车管理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推动校车管理更高效化、合理化发展,从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敏.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校车安全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刘超.我国校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长安大学,2014.

校车条例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车;管理

为应对校车安全事故密集爆发,国务院于2012年4月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自此,我国的校车管理走出了迈向规范和化制度化管理的第一步。但从政策实施的情况看,农村校车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导致政策贯彻不力、校车事故依然频发。

一、校车管理政策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13年6月备受关注的江西德兴县的幼儿遭校车司机遗忘致死事件,到今年4月11日海南澄迈县老城镇欣才中学春游校车侧翻导致8死4重伤的事故,事故现场的悲惨场景使得校车安全问题再次触动公众神经。为什么近年来校车事故集中爆发在农村地区?新校车管理政策的推行为何在根本上遏制该现象?从现象上看车辆超载、车况不佳往往是多数校车事故发生的诱因,但本质上,有效的校车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才是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一)利益关系阻碍新校车政策推行

新校车政策的推行必然导致原有利益关系被打乱,相关主体也因此会对新政策产生抵制情绪。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了庞大的“黑校车市场”体系,而该体系一直由当地人把持,而这些他们大多是学生家长的亲朋好友,在情感上家长并不排斥由熟人组成“学生接送队伍”,且费用上又可获得优惠。这样就造成地方在打击黑校车时,部分家长表示不理解,认为影响了其孩子上学。在学生家长固有的观念里交通监管部门是此体系中的“恶人”,政策推行中家长不但不积极配合,反而拥护固有的“黑车市场”体系,使得新校车政策在农村推行困难重重。

(二)职能部门分工混乱,政策执行不力

目前,多数地区都成立了专门的校车管理机构,名义上这些机构大多是由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联合建立,共同管理。但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着校车管理职能条块分割,各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使得校车管理机构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而言,具体管理工作基本由教育部门总揽,其他管理部门却只重视审批和收费环节,部门间的政策冲突层出不穷。

(三)政策规定模糊,难以贯彻落实

《条例》的颁布意味着校车管理自此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但是《条例》中并未专门提及省级政府在校车发展中的具体职责。目前,全国仅有13个省级政府颁布了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而且大部分的管理办法仅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规定校车的营运,而校车的管理和财政责任方面的规定却很少。省级政府对校车管理责任缺位一方面会导致管理渠道不够畅通,另一方面政策模糊也导致政策贯彻落实困难。如湖北省的《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中关于校车必须是学校自购或租借的界定就被多数县级政府所忽视,像该省监利县政府的规定中,市场营运校车仍然存在于校车范围中,政策模糊造成在基层的校车管理中令出多门的混乱局面。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车管理的途径

(一)瓦解“黑车市场”体系,规范校车服务市场

在治理“黑车市场”的过程中,强力的清扫措施固然是必要的,但更应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宣传和对原有利益链条的调整,在建设规范的校车服务市场中应可以采取以下思路:吸收原有接送学生的散户成立专业校车公司,在对驾驶员资质和车辆状况把关的前提下,按照统一管理的方式进行运营。这样,在新政策的实施中,原有运输力量以合法的方式被纳入专业校车发展队伍,尽可能减少利益冲突。加强对校车安全问题的宣传教育,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展校车安全学习活动,摆事实、讲道理,使家长们了解黑校车的危害,改变其固有观念。

(二)加大统筹力度,实行“以县为主”校车管理体制

农村校车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一般县级政府会承担大部分工作和责任,因此校车的专项管理和协调工作应由县级政府牵头,县级政府内要设置专门的校车管理办公室;财政部门要保障校车治理经费、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中专项划拨;教育部门应负责向其他部门提供校车的具体信息;交管部门应对校车购置、行车秩序、驾驶员资格审查等实行严格管控;税务部门应对校车运营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如:减免车船使用税、营业税等。

(三)完善校车管理政策,建设农村校车工程

各地社情的差异致使农村校车工程的建设不能在同一模式下一步到位。农村校车工程应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实施:第一步,完善校车管理政策,明确各级政府责任。中央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条例》,国务院在校车范围、设计制造标准、司机准入门槛和校车成本分摊方面的规定要再次细化和明确,形成统一性的指导意见;省级政府负责校车管理的统筹工作,如统一采购校车、出台具体的校车运营规则和明晰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责;县级政府负责具体校车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推行方案,特别要在收费环节予以规范。第二步,形成“分项目、按比例”的校车成本分担机制,即初步实现东部及中部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地区免费校车覆盖。第三步,真正实现全国范围内农村地区免费义务教育校车。

参考文献:

[1] 赵梓媛.我国校车安全问题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2):30-31.

[2] 杨小溪.校车安全问题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3] 王建勋.加强校车运营管理之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3(06):12-13.

校车条例篇7

关键词:校车安全;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061-02

2011年11月16日在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严重超载55人,造成19人死亡。校车交通事故的频发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2011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研究起草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对保障校车安全的主要环节做了明确的规定。本文以海阳市里店一中的44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对校车安全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现状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建议。

一、调查表概况

2012年1月28日至2012年2月20日,对里店一中440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54名,女生186名,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23份,有效回收率为96.14%。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表共划分为安全常识认知、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三个板块,共30个相关问题,安全常识认知包括17个基本问题,原因分析包括6个相关问题,解决措施包括5个相关问题。调查时采取随机的方式,首先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调查的内容并解释问卷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

二、校车安全问题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8亿人,而能够乘坐校车上下学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大约只占2.7%。调查中,94.55%的学生认为该校不存在校车且80.91%的认为学校应该拥有校车和开展相应的应急培训、讲座。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数据统计见表1。

(一)经费不足,学校无法购买优质校车

根据国务院发展中心调查,我国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在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投资比例中,中央政府负担的部分仅为2%,省和地方(包括地级市)的负担部分合计也只有11%,县和县级市的负担为9%,而乡镇则负担了全部的78%[1]。调查中,80.91%的认为2012年教育经费占GDP4%的比例太少,应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二)学校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逃避监管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学校的全盘工作有组织和管理的责任,有权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决策和运筹。其主要职责就是全面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不良倾向。校长应该熟悉教育规律,提高个人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011年11月16日在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严重超载55人,造成19人死亡。校车交通事故的频发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2011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研究起草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对保障校车安全的主要环节做了明确的规定。本文以海阳市里店一中的44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对校车安全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现状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建议。

一、调查表概况

2012年1月28日至2012年2月20日,对里店一中440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54名,女生186名,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23份,有效回收率为96.14%。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表共划分为安全常识认知、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三个板块,共30个相关问题,安全常识认知包括17个基本问题,原因分析包括6个相关问题,解决措施包括5个相关问题。调查时采取随机的方式,首先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调查的内容并解释问卷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

二、校车安全问题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8亿人,而能够乘坐校车上下学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大约只占2.7%。调查中,94.55%的学生认为该校不存在校车且80.91%的认为学校应该拥有校车和开展相应的应急培训、讲座。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数据统计见表1。

(一)经费不足,学校无法购买优质校车

根据国务院发展中心调查,我国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在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投资比例中,中央政府负担的部分仅为2%,省和地方(包括地级市)的负担部分合计也只有11%,县和县级市的负担为9%,而乡镇则负担了全部的78%[1]。调查中,80.91%的认为2012年教育经费占GDP4%的比例太少,应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二)学校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逃避监管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学校的全盘工作有组织和管理的责任,有权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决策和运筹。其主要职责就是全面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不良倾向。校长应该熟悉教育规律,提高个人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司机安全意识淡薄,驾驶严重超载

由于大部分校车是社会车辆,司机没有达到校车运营的专门要求,素质低下、违章驾驶、缺乏责任意识、存在侥幸心理等现象突出。特别是许多民办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大多数仅有1辆校车,运输途中严重超载。问卷调查中,36.36%的认为城乡结合部出行不便,父母没有条件接送孩子,是导致校车超载严重的主要原因,31.36%的认为超载严重与民办学校完全自负盈亏,市与区级政府没有专项资金投入有关,27.73%的认为超载与家长没有更多的钱承担足够安全的校车有关。

(四)天气等非人为因素

大风、雨雪、大雾、高温等天气也会造成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不可抗拒的非人为因素会导致周围环境阴暗、能见度差、道路湿滑。车辆打滑、失控,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随之变大。问卷调查中,6.36%的认为校车安全事故与天气相关。

三、解决措施

校车交通事故造成未成年人重大伤亡,教训惨痛,校车交通安全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校车交通安全隐患日趋严重。为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分析校车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保障校车安全的主要环节,总结一些地方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征求部分地方、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调查中,68.18%的认为《校车安全条例》有利于减少校车事故,但是效果不明显。针对调查中的主要校车安全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一)以政府为主体,协调教育、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能

解决校车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的高度介入,政府必须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完善政策的制定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协调教育、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校车安全监督力度,规范校车的运营秩序,创造安全和谐的运营环境。政府的重要职责就是为公众提供个人和市场化方式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校车关系到众多的学生和家庭,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仅凭家长和市场方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各级政府有责任把校车作为公共产品,通过立法、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和方式为校车的安全运行进行扶持。①

(二)完善制度、法规建设,建立合理、高效的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为了保障校车安全,我国各级政府提高了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先后颁布施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2007)《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2010)和《校车标识》(2010)等多个规范校车安全问题的国家标准,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其他国务院部门陆续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2011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校车安全条例》更是弥补了我国校车交通安全方面的空白。其中第十一条规定,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维护,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校车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②

(三)建立统一的校车运营管理模式

校车的正常运营需要稳定的环境和统一的运营管理模式,现阶段我国并未建立起专门的校车管理模式,出现了控制不力、管理低效的问题。在专业化校车推广过程中,需对校车交易(含进口)、校车检验、校车使用和维护、校车退出、校车报废、驾驶员筛选等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对校车进行监督检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以来,由于县级教育部门管理范围太大,学校网点过多,只能采取学校布局调整来解决问题,而学校布局调整直接造成了农村学生上学远问题[2]114。为保障教育优质发展,201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保障教育支出依法增长,确保全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0%。加快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切实加强校车安全。③

(五)明确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保障校车安全的责任,加强校车监管力度

配备校车的学校和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单位是保证校车安全的主体,应当对校车的安全负责。《校车安全条例》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校车的,使用拼装、擅自改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接送学生的,将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作为校车使用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单位不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随车照管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校车超速、超载的,以及教育行政、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行为等,分别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包括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规定,对违反本条例,造成校车安全事故的,依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法律、行政法规从重处罚。④

2011年,教育部决定在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山东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本溪市桓仁县、黑龙江鸡西市、陕西西安市阎良区六个地区开展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试点工作。随着2012全国“两会”的召开,校车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了“两会”中讨论的热点问题,多名与会代表都对校车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关提案。这无疑对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车幼儿、学生的人身安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景英,耿得科.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局限性分析——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

校车条例篇8

美国的校车已经成为一项民众普遍认可的公共服务。校车不仅负责接送学生上下学,还承担着接送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课外活动的任务。为了保障校车服务的安全与效率,美国将校车安全技术标准以及道路安全通行规则等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强制实施,同时由政府投入资金为公立学校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校车服务。基于立法与财政的保障,美国建立起了完善的校车服务管理体系,这种结构完善、责任明晰的管理体系使得立法与规章得以落实,政府财政投入得到合理运用,是美国校车安全运营的组织保障。

一、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保障校车安全

美国政府提供校车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学区自有校车服务和学区购买校车服务。发展到当代,学区自有校车已经发展成为主流。学区自有校车服务,即学区使用公共经费购买车辆、委派专人运营校车、提供适当的校车维护并购买必要的设备来维持校车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而在学区自有校车的情况下,地方学区的教育委员会与教育局必须承担起建构地方校车服务体系的责任,其中所涉及的任务包括:组建校车服务团队,聘任校车司机并组织培训、购买校车并负责日常维护、对乘车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安全教育、设计校车路线及行车时刻表等。

1.建立校车服务团队

美国地方学区设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校车服务。根据学区规模的大小,校车服务团队的人员也有所不同,一般包含四种职位:第一,管理人员:指校车服务的主要领导人,负责规划、引导和协调学区的校车服务,其主要职责是确保校车的安全性、高效率和经济节约。第二,驾驶与照管人员:校车司机应该保证能够在任何天气条件、交通条件、道路条件下安全驾驶校车,按照预先规定的行驶路线接送学生上下学和参加课外活动;校车照管人员的职责在于与校车司机合作,为乘坐校车的低龄儿童、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安全的乘车环境,并且维持校车上的秩序,以保证司机能够专心驾驶。第三,服务支持人员:校车调度员负责安排校车时刻表和校车调度;培训人员负责训练初任及在职的校车司机和照管人员,以确保他们熟悉联邦、州和地方学区的新规定;路线规划专家规划校车路线和校车停靠站;秘书的职责包括安排会议、处理投诉以及为调度员、教练、路线规划专家等人员提供服务。第四,车辆维护人员:校车维护督查的职责在于总体上监察校车维护工作,以预防为主,除了负责校车的维护监察之外,还可以负责其他的学区所拥有的车辆的维护;校车维护技工在校车维护督查的领导之下,负责校车及学区其他指定车辆的维护与维修。

2.聘任司机并组织培训

有了校车,校车司机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对那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校车司机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除此之外,校车司机还必须对学生的生命和安全负责。因此,校车司机是校车服务中最重要的人员。校车司机的招聘、培训、留任、监督等工作在校车项目管理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聘用的人员及原则。校车司机的主要来源是校内职员和家庭主妇。由于校车司机每天只需要几个小时来驾驶校车,并且经济状况不断波动,雇佣符合预期资质的人担任校车司机并非易事。在学校职员中聘任校车司机是一个极佳的选择,学区能够将职员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与驾驶校车的工作相互结合,聘用全职人员。另外一个校车司机的来源是家庭主妇,许多学区发现女性校车司机的工作表现优于男性司机。校车司机的资质由当地行政部门规定,一般来讲,学区要求校车司机符合这些规定:身体健康,性格适合与学生相处,喜欢学生,有驾驶经验,符合基本的年龄规定。各个学区对校车司机资质的要求或有差异,但是在聘任过程中,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候选人首先应该持有相应车型的驾照,还应该特别考量司机候选人的身体条件;第二,经过预选的候选人,应该接受驾驶考试,来考量他们是否有能力驾驶校车;第三,对校车司机的驾驶经历进行审查,而非仅根据司机自身的陈述来作判断;第四,校车司机需由学区的校车管理人员或其他行政人员推荐;第五,即使司机的聘任过程已经对他们进行了严格审查,对于那些录取的校车司机也要经过职前培训才能上任,工作中还要接受在职培训。

(2)培训方法及主要内容。校车司机培训包括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其目的是提高校车运营的安全性与效率。根据各州实施校车服务的具体情况,对校车司机的在职培训可能由州政府或者地方政府承担。一般来讲,培训项目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学习,二是实际操作。培训中一般包含以下几项基本内容:明确校车服务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明确校车的日常维护在保证校车服务安全与效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讨州法规中有关校车服务的规定;研讨地方政府对校车司机的基本要求;研讨与校车服务相关的交通法规;研讨校车事故的防御;研讨校车司机在与学生相处时应注意的原则与技巧;演练校车紧急情况下校车司机应采取的措施[1]。

校车司机培训内容中还有一项教育性内容的特别培训,即在校车中如何与学生相处的技巧。校车司机不同于其他车辆的司机,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因此在校车司机的培训中,除了强调安全性和规范性外,一些学区还特别强调提升司机与学生相处的技能,并给予司机必要的提示,例如某学区的“校车司机手册”中包含以下规定: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采用激励的语气,而不是审问的语气,要说“请这样做”,而非“别那样做”;提出那些易于学生遵守的建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对你的命令作出反应;在要求学生时,要有充分的理由,如果有可能,最好向学生解释要求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如果你能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学生也能够理解;要公平,惩罚并不会导致学生反抗你的教导,而是不公平会导致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表扬和鼓励学生正确的做法;在与学生互动时,不要用压迫性的方式与他们相处;幽默十分重要;不要殴打学生,殴打表面上看起来是最简单的方式,但实际上不会对解决问题有任何帮助,反倒会激化矛盾;不要以个人喜好来评量学生行为,即使是学生的不良行为;记住——讲道理是唯一能让你不停使用并且效果越来越好的锐利的武器——不要对学生唠叨、吓唬学生和多管闲事;寻找学生的优点——每个学生都有;不要总是盯着学生的一点小错误不放,有时有意忽略这些小错误是更加明智的做法;不在无意中表现出不端品行,你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耐心听取学生的建议甚至抱怨;保持工作热忱;树立良好的榜样;掌握领导艺术:充分运用你的经验和教育背景,预测学生的行为,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吸取他人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失败的教训,掌控局面;不要公开批评或揶揄学生,这将导致新的纪律混乱[2]。这些具有操作性的提示在实践中的作用远远大于枯燥无味的理论培训,也能够使校车司机更快掌握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校车的购买与维护

(1)校车购买过程的自主性与科学性。各个学区在购买校车时根据本地区的具体需求来决定购买的数量与车型。这个过程中,通常分析以下因素:未来5~10年中所需乘坐校车的学生数量;现在及将来的人口密度;道路条件,包括道路宽度、路面状况、弯道、道路陡峭程度、校车停靠站的数量;道路整修或其他因素导致的重新规划校车路线;燃料问题;车辆限乘人数;安全性与舒适性;成本及耗油量;车辆维护的难易程度与成本;售后服务等。

(2)校车维护过程全面、详细。校车日常维护的目的在于保障校车运营的高效性与安全性。校车维护不仅局限于在校车出现故障时的维修,还包括在校车出现故障之前的维护。在校车维护方面,校车服务总负责人、校车司机、车辆维护技工都负有责任。在日常维护中,通常提供维护报告、记录表,进行定期检查。由校车司机提供的日常行驶报告记录任何车辆的异常状况和驾驶中的问题,或者道路上发生的事故,并从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车辆记录表用于跟踪车辆所需更换的零部件,记录车辆清理和加油情况。在规模较大的校车服务体系中,可以使用计算机来记录和分析这些报告和记录表。一些学区的校车维护记录在网上公开,以供大众监督。日常维护能够大大降低校车的运营成本。

4.路线规划与安全教育

线路规划中坚持方便学生与降低校车成本的原则。在开始校车服务之前,学区与路线设计的专业人员合作,为本学区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校车行驶路线。在设计路线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乘坐校车的便利性,车辆停靠点与学生家的距离不能太远,而具体的距离各个学区的规定不同;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校车运营成本,高效合理的校车行驶路线不仅能够节约学生上下学所需花费的时间,也能够降低校车的运营成本。此外,学区还与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乘车安全教育,同时加强与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并提升公众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

二、学区自有方式能够有力保障校车服务质量

在美国所采取的两种提供校车服务方式中,政府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采取学区自有校车服务的地方,学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而购买校车服务的学区只需实施合同管理和进行质量监督。在美国,目前大约有70%的校车是学区的公共财产,而只有30%属于私营公司[1]。虽然市场作为校车服务的补充必不可少,但学区自有校车已然成为主流。学区自有校车比例大幅提升的原因十分复杂,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委员会和学校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校车服务与教育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相较于向市场购买校车服务,学区自有的方式更能够保障高品质的服务。

1.安全性高

由于学区自有校车服务更看重安全因素,其次才是经济因素。作为公共机构,学区可以更好地保证服务的质量,甚至提供超越州法令基本要求的更加优质的服务,学区能够更加有力地监督和提升校车服务的质量,这不仅体现在学区能够更加直接地管理校车服务人员,还能够保证校车日常维护的质量。而校车服务公司出于盈利等方面的考虑,并不会在提升质量上作出更多额外的努力。此外,由于校车服务人员受雇于学区,而非公司,因此他们会对学区提出的要求更具有责任感,落实得也更好。

2.灵活性强

首先学校能够更加便利地控制校车的使用,使之与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学校管理层通过与学区的沟通,能够更加灵活地依情况更改校车的运行路线和时刻表,也可以使校车服务于学校的课外活动,而不必局限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第二,在学区自行管理的前提下,能够更加灵敏地根据乘车学生人数的变化来调整校车的数量、路线等,以提高运行效率和节约成本。第三,校车服务人员能够更加便利地与家长和社区居民进行沟通,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对校车服务作出改善[2]。

3.服务稳定

学区自有校车可以提高校车服务的稳定性,只要学区有需要,校车服务就可继续,而不受私营校车服务公司倒闭、违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4.低成本

从长期看来,学区自有校车的成本要低于购买校车服务的成本。

根据某些州的实践经验,购买车辆和设备所需的高额经费可以通过分期付款、发行短期债券等方式来解决[3]。一般来讲,在农村地区,校车服务公司并未将他们的市场投入在这些地方,或者市场的竞争非常之小,那么由学区自行提供校车服务会更经济。而在那些人口密集的地方,校车服务公司很多,竞争激烈,且有规模较大的校车服务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那么在这些地方选择购买校车公司、企业提供的服务也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2]。

三、对我国的启示

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07年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第2号修改稿和2010年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之后,我国校车安全进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国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4]这是促进我国校车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决策。

将校车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论采取何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校车服务,政府的资助是我国校车服务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制定了有关校车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地方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实际投入运营的校车是安全合格的,也难以保障校车司机等相关人员的基本素养。而针对我国目前状况,在教育经费依然短缺的情况之下,要在短期之内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免费的校车服务,难度非常之大。我国校车服务的发展必然要分阶段逐步推行,在国家资助对象上,应该首先以农村地区为重点,在农村地区实施免费校车服务,并鼓励中西部农村地区首先建立完善的校车服务体系。

校车安全条例和技术标准远远不足以弥补我国目前校车服务中的巨大漏洞。事故频繁发生,其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要为学生提供安全高效的校车服务,必须首先建立起完善的校车服务保障体系,以法律规范作为基准,完善组织保障,政府牵头建立一支校车服务团队,从购买校车、维护校车、聘用司机及其他服务人员、规划路线、日常安全教育等方面做起,对每个步骤严格审查和把关,从源头上保障校车安全。诚然,目前我国规范的校车事业刚刚起步,要在短时间内在政府部门下设机构内组织一支专门的校车服务团队存在一定困难,《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提出我国校车发展需要过渡期,在过渡期间,应该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政府部门主要做好质量把关,但由民间力量参与校车服务绝非长久之计,将校车纳入政府公车体系,才能够保障校车事业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Drake T L, Roe W H. School Business Management:Supporting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4.

[2] Casey L M.School Business Adiministration . New York:Th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Inc., 1967.

[3] Jordan K F, Mckeown M P, Salmon R G,et al.Schoo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Biverly Hills:Sage Publications,1985.

上一篇:护理急救范文 下一篇:动能定理课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