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情人范文

时间:2023-11-25 08:55:56

标准情人篇1

标准是企业产品的出门证,企业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 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 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 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 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 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 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方法与管理

标准化工作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一项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综合性基础工作,也是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而标准情报工作是科技情报工作的一个分支,也是标准化工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标准体系,确保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在科学上,利用价值及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对标准情报信息的需求,目前标准情报部门宣传的还很不够。不仅仅是一些综合经济厂点对标准情报工作不了解,以至有些标准化工作者和标准化部门的领导对标准情报工作也不甚了解,还有的企业决策人不懂标准化,懂标准化的人又不是决策人,从而影响了标准情报工作的开展。因此,应大力加强宣传工作,让企业明白在生产产品时,如果没有标准,没有计量检测手段,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不合格,进而促使企业进一步理解理解和认识标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1.企业标准情报工作的任务和方法

企业开展标准情报工作,其任务是根据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或企业发展规划,确定企业开展标准情报工作的原则,明确标准情报科研的方向和课题,制订标准文献资料采购计划,进行标准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编目和管理,然后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对收集的标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标准情报研究报告,综述、述评等,为企业生产、科研和经营活动提供标准情报服务。

其方法:为企业制定、实施和修改标准提出综合资料和有关对比数据;通过参加标准情报网,广泛进行技术交流,搞好业务培训,提高标准情报人员素质,使标准情报工作搞得更有特色。

2.企业标准情报工作的管理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体制具有多种形式,但是企业无论采取哪种体制,标准情况工作都应当有自己独立的工作体系来完成。例如,标准情报的收集和处理;标准情报资料的管理和信息传递;标准情报的分析和开发利用等。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可推行“二统二多一集中”的标准情报工作管理。

所谓“二统二多一集中”,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多方活动,多向服务,集中分析研究。

标准化工作面广量大,发展迅速,标准文献浩如烟海,对于一般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获取所有的标准文献资料,而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选择地获取对企业有用的标准情报资料。这样,就要统一规划,有的放矢,做到经济有效。

3.建立企业情报工作管理网络

企业要搞好标准情报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大量的标准情报工作是对标准资料信息的检索、处理、比较、判别和传递。首先,企业必须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其组织形式主要有:第一种,企业在标准化机构内设置标准化资料室,配备标准情报人员;第二种,由企业技术情报室或信息中心统一管理;第三种,按标准资料的性质,分散在企业的各部门及车间设兼职标准资料员,负责保管在生产中使用的标准资料,从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企业标准情报工作管理网。

4.强化企业提高服务效果

标准情人篇2

一、《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及其立法目的

《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规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专利权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不披露其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视为其许可该标准的实施者使用其专利技术。许可使用费由双方协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

在2015年4月1日公布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简称《专利法修改草案说明》)中,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出,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利权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尽合理努力披露自己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为了平衡专利权人与标准实施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规定了标准必要专利默示许可制度,即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利权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不披露其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视为其许可该标准的实施者使用其专利技术,在此情形下专利权人无权标准实施者侵犯其标准必要专利。但默示许可不等于免费许可,专利权人仍有权要求标准实施者支付合理的使用费。1

从《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内容和相关立法说明可以看出,为平衡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与标准实施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立法者专门针对标准必要专利的情形,新增规定了默示许可制度。基于此,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无权主张标准实施者侵犯其标准必要专利权,但有权获得许可使用费,并可在无法协商一致时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

二、专利法语境下2的标准必要专利相关问题

专利与标准的结合使得任何主体只要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就必然产生实施标准必要专利技术方案的客观后果。专利权人只需证明其专利属于标准中不存在替代技术方案的必要专利,且被控侵权产品系按照该标准生产,即可推定被控侵权产品落入标准必要专利的保护范围,除非被告有相反证据。因此,在专利法语境下,标准必要专利的难点并不在于技术特征比对。根据《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的规定,本文简要探讨专利信息披露、默示许可和禁令救济三方面问题。

(一)专利信息披露

标准必要专利信息的披露是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也针对专利权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不披露其标准必要专利的情形,规定了相应的法律后果。披露之所以重要,在于专利权为具有排他性的私权,而标准则具有公共属性,是为了促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确保不特定的标准实施者均能实施标准中的技术方案,二者在根本属性上是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这也导致可能出现只要标准所涉技术方案落入专利的保护范围,则该专利的权利人就拥有了劫持(Hold-up)整个标准实施的强大控制力。因此,在尽可能多地吸纳先进的专利技术以保证标准在技术上先进性的同时,也要避免标准被特定专利所劫持。

建立专利信息披露机制就是平衡各方利益,防止专利劫持的有效手段。实践中,标准制定组织通常会事先确立相关披露政策,要求参与标准制定的各方主体披露与标准草案相关的专利信息和可能涉及到的必要专利,以使标准制定组织能够选择绕开拒绝许可的专利技术,避免专利劫持。同时,标准制定组织还往往要求标准制定参与方披露其专利许可条件,3作为后续许可的谈判基础。

2013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简称《标准暂行规定》),其中第五至八条首次就标准必要专利的信息披露机制进行了规定,初步解决了此前我国标准必要专利信息披露不规范和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

具体到标准必要专利侵权诉讼中,专利信息的披露则成为认定标准实施者主观过错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专利信息披露的语境下,才能推定标准实施者负有对标准中含有专利的“应知”义务,才能进而探讨其主观过错的问题。4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简称《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均强调推荐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应当“明示”所涉必要专利的信息。

(二)默示S可

结合相关立法说明,《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被认为是在我国针对标准必要专利引入了默示许可制度,专利权人不披露其标准必要专利的,无权标准实施者侵犯其标准必要专利。该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在[2008]民三他字第4号复函(简称第4号复函)5的内容基本相同,差异主要在于第八十五条中增加了对“披露”的限定。

但需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8年作出第4号复函时有一个前提,即“鉴于目前我国标准制定机关尚未建立有关标准中专利信息的公开披露及使用制度的实际情况”。当时,由于没有对专利权人披露专利信息的强制性要求,专利披露存在不规范或缺失之处,他人无从得知标准中的相关专利情况却仍需实施标准,故在此情况下视专利权人将其专利纳入标准为许可他人使用,具有一定合理性。之后,2009 年关于专利侵权案件审理的司法解释送审稿又进一步区分了标准组织是否明示标准所涉专利的情形,即未明示标准含有专利的,则认定专利权人默示许可他人实施标准中的专利;明示标准含有专利的,则不能认定专利权人默示许可他人实施标准中的专利。虽然该条款最终未能通过,但极大推动了标准制定程序,特别是专利信息的披露程序的完善。6随着2013年《标准暂行规定》的出台,标准必要专利信息披露机制已得以确立。而且,《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推荐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明示所涉必要专利的信息,被诉侵权人以实施该标准无需专利权人许可为由抗辩不侵犯该专利权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有观点认为,该条款似乎反过来隐含着在专利权人没有明示或者没有披露标准必要专利的情形下,法院有可能支持默示许可抗辩的意思。7

因此,《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规定在“不披露”标准必要专利情形下的默示许可制度似乎顺理成章,立法说明中也指出这是“结合国内外的法律实践”的产物。但有学者指出,在国外法中,特别是在美法中,对于未披露标准必要专利的行为,美国法院并非是按照“默示许可”来处理,而是按照“欺诈”(Rambus案)或者“默认放弃权利”(高通诉博通案)来处理。而且,无论是在美国专利法,还是在德国专利法中,都没有规定所谓的标准必要专利“默示许可”制度。8事实上,对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也不应作扩大的反向推导。正如该司法解释起草者所指出,第二十四条对于标准必要专利侵权判定规则的设定,仅在“标准明示所涉必要专利”的前提下展开,并不涉及“标准未明示所涉必要专利”的情形,也不能根据该条的表述反向推导“标准未明示所涉必要专利”的处理规则。9因此,《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并未暗含有默示许可的意思。

就条款本身而言,《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从标准必要专利相关诉讼情况看,无论是第4号复函中所谓的“默示许可”,还是美国法院认定的“欺诈”或“默认权利放弃”,均仅是将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不披露专利信息的情形作为个案侵权抗辩事由进行审查,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此为由未经许可而实施该标准必要专利。然而,尤其是结合立法说明可以看出,《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并不考虑标准实施者的主观情况和行为方式,只要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未作披露,其就无权标准实施者侵犯其专利。尽管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仍有权要求标准实施者支付合理的使用费,但此种因为“不披露”而导致的无权提起侵权之诉,也意味着任何人10此时只需以支付一定使用费的方式,即可换来实施标准必要专利的正当性,甚至可以先予实施再行考虑或拖延进行许可费磋商。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前述个案中侵权抗辩的范围,而更类似于一种法定许可,11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非常不利。

事实上,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专利信息披露的内涵和边界通常并不清晰。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利权人究竟负有多大程度的信息披露义务,以及何为标准必要专利,本身就是极具争议的话题。因此,相关国际标准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对此往往也只做原则性的要求。例如,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提出:“每一成员应尽合理的努力,尤其是在其参与制定标准或技术规范期间,将必要知识产权以及时的形式告知ETSI”。12此处的“尽合理的努力”和“必要知识产权”都是极具弹性的概念。而在美国,标准组织成员对于披露义务的范围和程度同样敏感:一方面,范围过宽会加重标准组织成员的负担,减弱其参加标准组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范围过窄则又将减少标准化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出现典型的专利“阻抑”情况。13

总之,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不应承担绝对的信息披露义务,国际通行做法一般也只要求专利权人“尽合理的努力”披露“必要专利”即可,不应“一刀切”地规定“不披露”即视为“默示许可”,且“不披露”的情形也更适宜作为一种侵权抗辩事由,而非泛化为一种类“法定许可”。尤其是在标准实施者恶意拖延谈判、不合理压低或拒绝支付使用费等情形,仍应保障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寻求更多元司法救济的权利。

(三)禁令救济

禁令是英美法系中源于衡平法的概念,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使用停止侵权的概念,并在侵权成立时以判决停止侵权为原则。14根据《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在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不披露”的情形下,其无权提起专利侵权之诉,自然也不存在禁令救济的问题。但是,如果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进行了相关披露且在侵犯专利权成立时,仍然需要考虑是否予以禁令救济,对此《专利法修订送审稿》并未涉及。

众所周知,建立和推行标准是为了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而非强化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垄断地位。如果权利人动辄可以侵犯专利权为由要求实施者停止实施标准,则将威胁到标准的推广适用,与制定标准的目的背道而驰。另一方面,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在将其专利纳入标准时,通常已经根据标准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作出了不可撤销的FRAND许可声明,同意对潜在的标准实施者按照“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原则发放许可。此种声明应被视为一种单方法律行为,15使得不特定第三人基于此而产生信赖利益,故亦应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包括不轻易对实施标准的行为颁发禁令。

国外有学者指出,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作出FRAND许可声明,就不可撤销地放弃了大部分寻求传统知识产权法律救济(如禁令)的权利,而只能请求合理使用费。16另有观点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取得永久禁令的威胁极大增强了专利权人的谈判力量,导致专利许可费率高于基于专利价值和强度的自然水准。17显然,如果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能够轻易获得禁令,该威胁将可能导致标准实施者尤其是已经进行相关投资的实施者支出不合理的对价。但是,如果仅因作出FRAND许可声明就丧失了获得禁令救济的权利,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也是不公平的,可能影响其参加标准制定的积极性。

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司法实践来看,基本上均认同FRAND许可声明将对禁令救济产生影响,但在决定是否颁发禁令方面又存在一定差异。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涉及工程建设标准的张晶廷诉衡水子牙河公司专利侵权案18中指出,衡水子牙河公司知道或应当知道施工方法中涉及他人专利技术,在张晶廷进行了专利披露、衡水子牙河公司能够识别专利并能够与张晶廷进行联系的情况下,未经张晶廷许可,使用涉案专利技术,且在发生纠纷后,拒绝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许可费,构成侵犯专利权,应当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则将专利许可谈判、FRAND许可原则与停止侵权责任承担相联系,并分别考虑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与标准实施者的主观过错情况,即在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违反FRAND许可声明、标准实施者在许可协商中无明显过错时,对权利人停止侵权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从该款内容似乎也可以反推出,如果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系按照“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进行许可磋商,则可能获得禁令救济。之所以称之为“有可能”,是因为根据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之前所作出的FRAND许可声明,通常情况下并不适宜对标准实施者颁发禁令,除非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能够证明标准实施者存在恶意磋商等“反向劫持”标准的情形。而对于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与标准实施者均存在过错,以及应由何方启动协商程序等问题,《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解释二》则未作规定。从我国法院现已受理的西电捷通诉索尼中国案、高通诉魅族案、三星诉华为等案可以看出,停止侵权仍然是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倚重的诉求之一。具体案件中,当事各方对于许可谈判磋商中是否存在过错往往各执一词,还需结合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特点和具体案情进行具体分析。在此方面,欧盟法院2015年7月在华为诉中兴案中确立的禁令救济程序规则值得借鉴。19

三、对《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的修改建议

限于篇幅,本文并未探讨与标准必要专利相关的另一关键问题,即FRAND许可的问题。但基于前述分析也可看出,以“默示许可”作为理论基础的《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还有不少问题,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差距,很可能导致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与标准实施者之间利益失衡,同时也未涉及禁令救济、FRAND许可等具体且重要的内容。而且,第八十五条和相关立法f明否定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诉权,并将本质上属于私权纠纷的许可使用费纠纷交由专利行政部门裁决,也与当前世界主流的司法解决途径背道而驰,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纠纷。

不仅如此,标准必要专利的特殊性往往使得相关问题并不局限于专利法领域,全球范围内的诉讼情况也表明,还会经常涉及到合同法、竞争法的问题,若仅在专利法中进行规定难免挂一漏万,至少不足以呈现标准必要专利问题之全貌。业界也有观点指出,在世界范围内,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国家标准的标准必要专利用成文法的方式进行限制。《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只约束中国国家标准的参与者即国家标准专利的权利人,国际标准的权利人由于未参与中国标准制定而可以不受约束,最终相当于只缴了中国企业的枪。20基于此,对《专利法修订送审稿》第八十五条可以选择以下两种修改方式:

一是删除该条款,在《专利法》中不专门规定标准必要专利问题,将相关纠纷留待法院在个案中处理。事实上,《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解释二》的出台,已经为法院处理与标准必要专利相关的专利侵权纠纷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今后也可随着司法经验的不断积累,通过新的司法解释或者具有指引意义的司法裁判等成本更低的方式加以解决,从而避免立法不周全、僵化所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

标准情人篇3

第二条对下列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须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一)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二)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三)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四)职业病诊断标准;

(五)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六)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七)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八)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

(九)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公布、复审和解释。

第四条卫生部主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卫生部委托办事机构,承担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卫生部聘请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负责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

第五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满足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注重可操作性;

(三)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四)逐步实现体系化,保持标准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

第六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

强制性标准包括:

(一)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标准;

(二)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三)职业病诊断标准;

(四)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五)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其他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向卫生部标准办事机构提出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立项的建议。建议内容包括:标准名称、制定标准的目的、主要技术内容和国内外主要情况说明等。

第八条制定标准的立项建议经过卫生部标准办事机构审核,并拟定年度计划草案上报卫生部,由卫生部批准后下达执行。

年度标准计划包括标准的名称、研制单位、完成时间等。

第九条卫生部委托卫生部标准办事机构对年度标准制定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承担年度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的研制单位应按计划组织实施,并按时完成标准编制工作。

第十条年度标准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进行调整。

(一)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急需的项目可以增补;对拟增加的标准项目应当进行补充论证;

(二)特殊情况下,可以对项目的内容进行调整;

(三)不宜制定标准的项目,可以撤销。计划的调整应经卫生部批准。

第十一条确定标准的研制单位,应坚持公开、公正、择优原则,鼓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参与标准的研制工作。

承担研制标准的单位应当熟悉国内外有关标准现状并有较强的技术水平、条件。

第十二条研制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有关部门、组织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涉及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职责或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关系紧密的,研制单位应当充分听取国务院其他部门的意见。研制单位与其他部门有不同意见时,应当充分协商;经过充分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研制单位应当在上报标准送审稿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第十三条研制单位应当将标准送审稿及其说明、对标准送稿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材料按规定报送审查。

第十四条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按照《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章程》及有关规定,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行技术审查。

第十五条对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标准,由卫生部批准,并以卫生部通告的形式公布。在批准前,根据需要,卫生部可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Z”,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BZ/T”。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编号由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的顺序和的年号构成。示例:GBZXXXX-XXXX、GBZ/TXXXX-XXXX。

第十六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实施后,卫生部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对标准适时进行复审。复审的结论分为确认、修订、废止。复审的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第十七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卫生部负责解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解释同标准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八条卫生部标准办事机构应调查了解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实施情况,收集和研究国内外有关标准、技术信息资料和实践经验,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开展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交流、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活动。

第十九条国家鼓励任何单位和个人参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研制。对水平高、效果好的标准进行奖励。

第二十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出版、印刷由卫生部委托指定出版机构负责。

标准情人篇4

2019年是xxx公司的改革突破年,同时也是xxx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年,公司全面深入推进军工系统标准化工作,为此xxx项目部紧紧围绕公司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生产经营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积极落实集团公司、建设公司及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及会议精神,结合的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管共抓、失职追责”的工作原则,由项目总经理亲自部署达标推进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分解细化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成立标准化推进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制定年度标准化推进方案,开展系列标准化培训工作,认真开展标准化自评工作,全面梳理管理标准化及现场标准化缺陷问题,标准化工作每日提醒,及时跟进标准化整改工作,立足项目特点,切实做好XX标准化与XX环标准化融合工作,以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为导向,以“目视化”“5S管理”“精益化”等管理手段,落实固化“XX”、“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安全环保理念,将安全环保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环保文化素质,最终实现XX标准化自评符合一级标准,XX双八级的标准化成绩。

一、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实施情况。

(一) 各层级领导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推动情况。

为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项目部全员在总经理XX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全面梳理安全管理“孔洞”,从上到下众志成城,坚决杜绝“为达标而达标”的错误思想,制定标准化推进工作计划,成立标准化推进小组,由总经理每周组织召开标准化推进会,各部门、队负责人汇报每周推进进展,按照责任田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在推进会议中讨论解决,并制定会后行动跟踪项,安全标准化每日工作提醒,对超期工作纳入到责任书考核,通过专项培训,参与预评审等方式提升相关人员能力,坚决组织到位、认识到位、计划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共计召开标准化推进会议23次,标准化培训5次,组织全员标准化动员意识提升3次,自查梳理项管理标准化行动项126项。全部按期完成。

(二) 各职能部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推动情况。

各职能部门立足各自工作管辖范围,紧跟项目部的标准化推进整体部署,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指派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标准化推进工作,执行能够有效落实,各级人员能够主动参与到提升中,标准化整改项及推进提升工作按期完成率100%,各部门、队无推诿,落实缓慢现象。其中XX部门在年度标准化推进过程中响应迅速,推动效果良好。

(三)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具体落实情况。

1.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工作落实情况。

安全管理标准化方面,项目部对照《XX细则》,逐条梳理安全管理标准化及现场标准化资料部分,共计梳理专项自查行动项126项,安全标准化每日工作提醒,定要素、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期限。对照上游文件逐项建立要素文件夹,完善制度,对岗位操作规程、工机具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三方面规程进行梳理完善。以“一个都不能少”的严格要求,全面梳理项目部员工责任书签订、责任考核、培训记录、岗位应知应会,班组管理等管理记录,采用四级验证,即班组长验证、施工队长主任验证、队级安全员验证,项目部安全人员验证,层层把关,坚决杜绝管理疏漏。2019年管理标准化方面安全管理制度8份,修订完善35次。并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发散思维,通过魔学院学习APP软件开展“知风险、懂防范、保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学习活动,且策划后续可供公司各项目使用的安全培训软件,为下个周期达标工作做好服务,同时通过推进监火监控交互平台、监火机器人等管理创新手段在契合要素要求达到更好安全管理效果。

2.现场标准化达标工作落实情况。

安全管理标准化方面,对照《XX评分细则》与《XX评价手册》,通过定要素、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期限四定原则全面推进。按照施工现场作业面,对标杆层逐层排查,同时结合专项排查巩固推进,2019年10月完成现场全部标高层排查工作,7个料场的全部整体刷漆布置工作,2019年10月24日-11月06日共计检查脚手架1147个,梯子70个,个人劳保876人,电动工机具1014个(磨光机362,直磨机42,手枪电钻31,磁力台钻15,),焊机195台,车辆10台,快装架21,起重机械1923(其中桥式、门式起重机7台,汽车吊4台,吊篮3个,卷扬机2台,千斤顶102台,吊索具1269个),孔洞、临边347处,应急物资281项,车辆检查8台,危险化学品20处。

二、 本单位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存在的差异

对照项目部目前管理情况,与《中核建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及评分细则》进行对照自查,查找项目部目前管理上主要与安全标准化存在的差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整体上xxx项目部一直使用《XX》进行集团内部对标,全年共计三次。每年共计开展现场标准化对标三次,管理标准化对标一次,绩效标准化对标一次。此标准管理方面主要注重效果推进的评价以及技术方案实施有效性、应急演练实际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即认定为问题已关闭,日常管理痕迹期限主要保留一年之内。与《XX评分细则》在达标要求上存在一定差异。

2、安全管理标准化方面:要素1主要差异在安全文化部分,要素2主要差异在程序文件上,要素5主要差异在危险源辨识方法上,业主公司要求用矩阵式辨识方法,军工系统标准化要求三个时态,故用LEC法辨识,目前项目部为了达到标准要求使用两个方法辨识,工作重复,要素6主要差异在中广核要求应急队伍按照事故类型建立,而军工系统标准化要求按照工作性质分类。

3、现场管理标准化方面:C3.9.4特种作业、危险作业和有毒有害作业防护用品,使用单位应有领取卡和领用签字。仅有领用记录,未制作领用卡,其他无差异。

三、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存在的差距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 本单位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存在的差距

对照项目部目前的管理情况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目前项目部主要存在以下差距:

1、标准化严细度不够

通过对各正式评审报告进行举一反三对照自查,反映出项目部在标准化推进的深度不够,工作没有形成规范化,程序的与上游文件的衔接有待加强,

2、主要管理人员对标准掌握度不够。

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对标准的掌握度不够,在双标的执行背景下,原有的管理思路需要打破融合,对标准的条款理解不够,导致在执行推进过程中存在差距。

3、标准化融合不到位

目前项目部因执行“双标”问题,对双标的标准融合不到位,程序编制,现场执行中未多方面考虑要求,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 通过对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管理标准化方面:

目标考核方面:各部门、队对目标指标分解工作理解不够,通过对评审项目达标情况的举一反三,学习提升,项目部目标分解工作尚有不宜之处,另外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中未区分个人履职及主管业务方面,考核没有根据实际细化分解制定适宜的考核方案,考核量化指标适宜性不够。

改进措施:

1、年初对HSE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考核办法进行统一策划,开展专项培训,进行专项帮扶,各施工队统一工作进度,统一工作方案。

2、根据个人履职及主管业务范围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方案,定期开展考核,健全责任制。

法规制度方面:对法律法规的辨识力度不够充分,一些适用于项目部的地方性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辨识力度不够,另外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与公司及核能事业部的管理制度衔接不够,执行记录上需要进一步规范。

改进措施:

1、根据各项目部正式评审报告,举一反三梳理项目部目前法规辨识疏漏,并根据项目部实际施工特点,对行业内的标准进行梳理,建立条款数据库。

2、对照公司及核能事业部安全管理制度,梳理项目部目前管理制度,及时修订。

培训方面:培训教育制度执行不到位,记录不规范,例如股份公司要求特种人员每个月2学时复训,但实际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年度24学时。培训记录不规范,人力资源部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1、梳理上级文件要求,查找培训管理制度不符合,修订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按计划开展培训,并开展专项培训监督,持续改进。

应急管理方面:主要是应急演练的实际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多方面考虑,例如火灾演练中对于火势较大情况下的逃生实际应急情况,受限空间应急中的实际人员救援情况的考虑。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改进措施:

1、应急演练开展前方案进行评审,制定考虑全面多种情况的应急方案。

(三) 通过对标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现场标准化方面:

要素1:现场环境

物料存放阻塞通道,厂房照明部分区域存在盲区;

1、开展物料存放专项整治,重新全面梳理现场照明区域,及时补充照明。

要素2:施工机具

旧设备相关资料不健全缺少维护记录。

1、对旧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退库处理。

要素3:安全及防护设施

脚手架定期检查有遗漏情况。

1、要求各施工队建立脚手架检查台账,HSE管理部汇总脚手架检查台账,定期抽查验证。

要素4:现场作业安全

动火作业防护措施不足,易燃物未及时清理;受限空间作业记录不规范;存在电源线随意拉设情况,存在试压吹扫耐压管无防护情况。

1、开展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专项培训,推进成品电源线挂钩使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要素5:职业卫生管理

个别场所缺少警示表示警示标识和潜在风险不匹配。

1、重新识别现场各警示标识的匹配性,制定采购计划。重新张贴

四、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后整改落实情况。

xxx项目部未参加正式评审,自评发现问题共计82项,其中81项已完成整改,1项未整改完成,为A1.2.8注册安全工程师比例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总数的15%。针对此项问题已制定整改方案,各要素扣分所占比例统计如下:

序号

管理标准化要素

扣分值

占比

A1

目标职责

51

13.82%

A2

制度化管理

15

5.66%

A3

教育培训

17

7.98%

A4

作业层管理

12

10.62%

A5

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52

12.15%

A6

应急管理

49

27.84%

A7

事故管理

2

1.45%

A8

持续改进

0.00%

序号

现场标准化要素

扣分值

占比

C1

现场环境

41

14.49%

C2

施工机具

15

5.38%

C3

安全与防护设施

48

9.62%

C4

现场作业安全

50

7.75%

C5

职业健康管理

8

8.70%

合计:

198

100%

整改计划:借鉴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项目部的安全队伍进行人才盘点,通过九宫格的理论模型,对项目的安全管理队伍进行绩效与潜力多维度评价,开展了现有人才技能测评,利用问卷星调查软件,对人员进行人才盘点,通过自评、上级、同级、下级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挖掘冰山理论隐形技能,通过轮岗、上级帮助以及课堂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育,对能力缺失部分规划培训矩阵,对不满足岗位要求的方面通过针对性培训、个性化处理、动态互动等培训模式有效提升安全管理人员能力。并制定专项学习考核方案,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专项学习,每双月进行考核评比,2019年开展专职安全员专项能力提升培训考核22次,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20人。

五、 对事业部今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建议或意见。

1、建议从源头梳理,参照安全标准化外部评审意见,制定改进计划,逐步整改后对各项目进行分发,宣贯,执行,检查,改进,通过循环管理,持续改进。

2、推进切实有效的管理标准化手段,杜绝形式主义萌芽,推进标准化系列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调动各项目资源,对照标准化手册,对痛点难点开展专项推动工作。

六、 2020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计划

2020年项目部将一如既往秉承“XX”的宗旨,积极响应各方要求,不断开拓进取,持续改进,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及推进方案,按照责任网格化管理,切实做到周密部署,有步骤,有重点,有成效的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经2019年年度管理评审,xxx项目部2020主要按照以下重点工作计划及方向进行推进标准化:

(一)全面深入推进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

项目部一直以来沿用的《XX手册》进行常态化保持,2019年公司全面推进军工系统标准化工作,对《XX评分细则》中的要求推进不够精细,对照各项目正式评审问题,举一反三,梳理项目部标准化疏漏,查缺补漏,将标准化的推进工作做得精细化,常态化。

(二)切实做好“双标”融合工作,优势互补完善体制

项目部一直以来沿用的《XX评价手册》进行常态化保持,公司深入推进XX系统标准化工作后,与《XX评分细则》双标手册的融合工作亟待解决,2020年项目部将以双标手册融合为重点,梳理双标中存在的相同及差异,建立与双标要求相契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双标优势互补,将标准化要求严密的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做到标准化常态化管理,

(三) 培养安全管理骨干,开展扩大化标准化培训;

在2019年标准化推进过程中,反映出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在标准化上的理解存在偏差,专业知识能力不足,2020年此项工作作为标准化推进工作的重点,采用定期培训,专项培训,实操培训等多维度培训方式,提高管理人员对标准化手册的理解,促进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落实,另外在全员意识提升上仍需要加强,定期开展全员标准化意识提升宣贯,让员工知悉项目部在坚定推进标准化的决心,形成潜移默化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编制标准系列指导手册,开展内部标准化评优工作;

根据各部门、各施工队工作职责范围,结合军工系统标准化要求以及XX标杆手册,组织编制标准化系列指导手册,指导各部门、队标准化推进工作,定期内部组织标准化评优工作,对优秀单位进行公示表彰,激励各部门、队标准化推进动力,对内部评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纳入考核范围,对问题进行定期统计分析,挖掘深层次管理问题,解决痛点难点,循环管理,持续改进,为标准化常态化打下坚实基础。

(五)加快安全信息化推进,服务安全标准化建设;

标准情人篇5

作者:范红权 王玉梅 夏颖佳 张铁丽

[摘要] 目的 实施急诊标准化分诊,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对急诊分诊标准的认知,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切实实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依据我院急诊科实际工作中可行的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及东北地区文化和生活特色,讨论建立根据病情进行分诊的,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结果 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使用标准化的分诊1年余,并根据工作后反馈的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该标准,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分诊制度,实现了急诊分诊工作的优质化、标准化。结论 建立了急诊的文字化的、标准化分诊制度,使得分诊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在这个标准下,既为急危重患者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流程,亦使一般患者的就诊得到合理安排,保障了各种患者的利益,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急诊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达到了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的“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三好一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急诊 标准分诊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分诊是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分诊标准,各地区实行的是根据病种分诊。而先进国家及我国港澳地区所实行的是等级分诊制,即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安全,又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我院急诊患者就诊量约490人次/日,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及东北地区生活文化特点,同时参照香港和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制定了我科的标准化分诊,从2010年3月至今试行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急诊优质护理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 我院急诊科分为急诊诊厅、抢救室、外科处置室、采血室、静点大厅和急诊观察病房。其中抢救室固定床位8张,备用4张,观察病房54张床,留观大厅10张位,静点大厅100个座椅。

1.2 方法

1.2.1 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 由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参与,组织全科医护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参考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及香港医管局急诊分诊标准,结合东北地区社会文化特点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科室质控小组确定制定出我院急诊科分诊标准(表一)。

表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分诊标准

1.2.2 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 由具有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5年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急诊护士担任分诊工作,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执行新的分诊标准。分诊护士负责认真热情的向急诊就诊患者介绍宣教新的分诊标准,以取得患者的认知和对候诊的理解。

1.2.3 评价方法 通过比较2008年3月-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2011年3月急诊患者对候诊时间、就诊安排的满意度及候诊患者因等候时间长而产生纠纷及意外情况的数量调查,以及新的分诊标准实施对分诊护士工作的影响,作为该研究的评价方法。

表3 两个年度急诊患者候诊时间满意度调查表

2 结果

改变了原有的分诊思维,方法,制定标准化急诊分诊,实行新的分诊流程,简洁有效的进行宣教,使就诊患者了解认同,降低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以及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将其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 讨论

3.1 国内急诊分诊现状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保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患者涌向大医院。我院是综合性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日就诊量高峰时达9900人次,急诊患者日就诊量高峰达670人次,其中部分比例为非急诊患者。相应的对急诊分诊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如沿袭按病种分诊的模式,将依然存在就诊医疗投诉纠纷居高的情状,这是值得深思的。

3.2 实施新标准的必要性及对提高急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作用

新标准的实施,保障了标准中I类和II类患者的急救,提高急救质量,降低风险。文献资料表明第III类患者中25%人易在等候期间发生高危情况【3】。分诊护士要对此类候诊患者密切关注。在目前急诊医疗资源有限,就诊人量激增的情况下,实施新的急诊分诊标准十分必要。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涉及两个特征:程序性和个人特性。其中程序性是指提供护理技术的质量的方法和程序【4】。急诊建立标准化、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对提高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2】 徐腾达,于学忠.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现状.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4);1439

标准情人篇6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考评工作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及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高事故预防能力,促进我区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通过推行在建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场容场貌的秩序化和安全防护的标准化,促进企业建立运转有效的自我保障体系,确保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到2015年底,全区所有在建项目全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与考评工作。

在我区报建监管的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落实情况;

2、“平安工地”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3、远程视频监控措施落实情况;

4、扬尘整治措施工作开展情况;

5、“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录入情况;

6、其他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优良。

1、不合格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1)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

(2)未按规定开展项目自评工作的;

(3)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4)在建项目被责令停工整改,未停工整改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完成整改的;

(5)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一年内受到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2次或以上停工整改的;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月自评分平均在70分以下的;

(7)项目竣工验收时,建筑施工企业未提交项目自评材料的。

2、优良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评定为“优良”:

(1)按规定开展了自评工作且《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月自评分平均在80分以上的;

(2)建立创建“平安工地”工作目标并积极落实创建工作的;

(3)开展扬尘整治工作,并取得明显效果的;

(4)安装远程视频监控,并有效落实的;

(5)“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录入情况符合有关规定;

(6)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先评优活动中,取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

(7)未因施工安全问题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工整改或予以行政处罚的。

3、合格

不属于上述1、2情况的,为合格。

建筑施工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负总责;专业工程由业主单独发包的、不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的,由专业承包单位负责。工程项目应成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每月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等组织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

建设、监理单位应当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的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督查,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自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筑施工企业每季度都要对在建项目进行检查,形成检查记录,督促项目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1、考评主体。在我区报建监管的项目由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负责考评。

2、考评时间。项目考评主体应当对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日常安全监督时同步开展项目考评工作,指导监督项目自评工作。项目完工后办理竣工验收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向项目考评主体提交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材料。

项目自评材料包括:

(1)《__市__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申请表》;(见附件1)

(2)《__市__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月度自评表》;(见附件2)

(3)施工企业对项目安全检查情况;

(4)项目安全生产经费使用情况;

(5)项目施工期间因安全生产受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奖惩情况(包括限期整改、停工整改、通报批评、行政处罚、通报表扬、表彰奖励等);

(6)项目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情况;

(7)区住房和建设局规定的其它材料。

3、考评结果。考评主体收到建筑施工企业提交的资料后,经查验符合要求的,以项目自评为基础,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评定,在10个工作日内向建筑施工企业发放项目考评结果通知书(见附件3)。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1月)

区住房和建设局应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实施方案,由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制定内部工作流程,并对标准化考评工作进行宣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各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宣贯工作,组织员工开展培训,积极营造工作氛围。

(二

)先行试点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选取不少于在建工程数量的10%作为试点,开展项目自评、主体考评工作,推荐示范项目,组织企业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5年4月-11月)

全区所有在建工地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12月)

总结和提高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巩固工作成果,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全面推进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作业行为和现场防护等规范化、常态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建筑施工企业、各在建项目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自评工作小组,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制定自评工作流程,以安全生产为主要抓手,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要充分认识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并结合实际制定内部工作流程,对考评工作进行宣贯,扎实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

(二)加强宣传发动。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广泛宣传,通过培训、讲座、现场会、悬挂横幅、印刷宣传材料、宣传栏等方式,宣传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使企业全体人员了解标准化工作的要求。要坚持样板引路,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成果,扩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增强实际效果。

(三)加强监督指导。区建设工程事务监督管理中心要强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结合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为企业提供指导,帮助企业改进自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和管理水平;考评工作要坚持标准,严格考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

标准情人篇7

(一)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又称为标准成本的差异。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地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一般是每年中或年末制定下年预算时确定其预算成本,经管理层审批后作为次年的标准成本。制定标准成本是一项涉及部门比较多的工作,又是一项技术性比较高的工作。如材料数量标准需通过产品开发部门提供,直接人工小时和燃料动力数量标准需通过工艺工程师、生产部门和工程部门通力合作而制定,工资福利标准需通过人事或劳资部门提供,材料、燃料动力价格由采购部门提供等等,最后由财务部门将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再通过合理的分配单位和分配步骤,算出标准成本,以便于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算出成本差异,反映实际成本偏离标准成本的程度,及时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情况。

(二)企业财务在成本差异分析中的一般情况 成本差异分析主要分为变动成本差异分析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一般按月或累积月进行差异分析。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别差异:(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按材料的种类还可分为:原材料和包装材料。(2)直接燃料动力成本差异。可按企业使用的燃料动力种类划分,如水、电、蒸汽、重油、柴油、天然气等。(3)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按人员的编制可分为:企业职工和临时工。(4)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它与固定制造费用的区别主要取决于是否与产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如产量高,制造费用就高,产量低,制造费用就低的这种制造费用是变动制造费用;不随着产量的高低变化而变化的制造费用是固定制造费用。可能有些制造费用介于变动与固定之间,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之归于其中一种制造费用进行管理。

第(1)和第(2)种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相同,根据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有利于找出变动成本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还是数量脱离标准造成的,从而找到需对差异负责的主要部门。以下是这两种成本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的计算公式:

成本差异=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单价x标准数量= 实际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单价x标准数量=(实际单价-标准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单价x(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x 实际数量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 标准单价

第(3)和第(4)种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相似,一般以人工小时作为分配单位。以下是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相关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x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实际工时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人工成本-标准人工成本=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不因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差异分析与变动成本差异有所不同。在分析其耗费差异时,以原来的预算数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的就认为耗费过多,少于预算数的就认为耗费节省,其能量差异是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与实际产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异。固定制造费用与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和分配单位相同,包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小时等,通常以人工小时来算其分配率,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预算生产能量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预算生产能量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以上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被称为“二因素分析法”,如将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再往下拆分做进一步分析,可将它分为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两部分,这两部分差异加上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被称为“三因素分析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预算生产能量工时-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企业财务用以上公式和方法算出各项成本差异后作出成本差异报告,根据其性质或侧重点的不同,发给相关责任职能部门和管理层作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以便作出有效的纠正或改进。

二、企业财务在成本分析中的特殊问题及原因

(一)材料配方改变 指由于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或公司销售策略的改变,为了迎合更多的消费者营养健康、口味、视觉、舒适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求,或用新的包装物、增减分量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赢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等等,如作为新产品上市有新的产品名的,或者在不改变产品名称的情况下,需改变在预算标准成本中所用的材料配方。用以上提到的一般情况下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方法来分析预算配方的标准成本和实际应用新配方的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即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可能很难反映出生产部门的成本控制业绩效果和采购部门对材料价格方面的控制情况,因为除了可能有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的原因外,还可能有产品开发等部门改变配方的原因。因为新配方里的部分材料或者全部材料已经改变了;或者还是沿用旧配方的材料,但材料间的配比用量改变了,新旧配方之间的口径不一致,直接分析其量差和价差的意义不大,差异责任难以分辨。

(二)产品所用生产线或生产方式改变 指企业实际操作中多条生产线或生产车间都可以生产同一种产品,这种产品在各条生产线或生产车间中所用的人工小时、燃料动力耗用量、生产效率等都有差别,但在做年度预算时选择的生产线不是实际使用的生产线或者所选用的多条生产线的比例与实际的不一样;或者实际与标准都是用同一条生产线,在审批敲定年度标准后,年中时进行工程改造,将部分工序优化,包装方式有所改变,如之前用人手操作的工序,由于卫生、质量、成本等方面的要求考虑改为机械自动化操作。如果用一般情况下的成本差异计算方法来分析实际与标准在不同生产线或生产方式下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燃料动力成本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可能无法反映在同等生产水平上实际和标准操作之间真实的差距,难以反映生产部门的实际操作中的相关业务控制、管理业绩,人事或劳资部门在工资福利和人事管理方面的情况,包装生产线和包装方式的改变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情况。因为生产线或生产方式不同,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不同,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就不同,耗用燃料动力和人工小时、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和效率也就不一样。

(三)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不容易找出责任归属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结果是全企业实际与预算的固定制造费用之差,不能直接反映出是哪项固定制造费用或者哪个职能部门的花费情况,不便于管理层找到对应项目固定制造费用或者对应部门费用过多或节省的原因并加以控制管理或表彰。例如非直接生产人员实际工资的增减幅度与预算的增减幅度是否一致,实际维修费用、质检费用、生产的固定耗费、材料的仓储和装卸等费用与预算的偏离程度等。如果只算出其总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没有做更具体的分类分析,很难抓住其控制点,只能泛泛而谈或者乱猜测。

(四)收集的实际数据不可靠 实际发生的数据是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日常登记数归集而来,例如生产部门提供的直接材料耗用量、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产量,人事劳资部门提供的考勤小时,仓库提供的材料库存量,财务部门根据考勤记录小时数预提加班、年度奖金等福利金额等。可能由于报送人员的经验不足,不懂得区分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导致分配到产品的成本有误或不合理,产生与标准成本之间不应该有的成本差异;可能由于记录人员疏忽导致数据记录错误或报送人员抄送错误等,以致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情况,影响责任归属的判断。

三、企业财务应对成本差异分析殊问题的对策

(一)在成本差异分析的量差和价差基础上增加替代差异分析 替代差异分析是指新旧配方、新旧生产线或生产方式等替代所形成的变动成本差异。新旧是相对于预算来说的,旧是指在当年预算中考虑使用的,新是指预算中已考虑生产的产品由于各种原因需更换新配方、新生产线或生产方式等。但如果是一种全新的产品,预算中没考虑到的,其首次由各部门调查分析测定后算出的成本就是它的标准成本,它与实际成本之差就不存在替代关系。替代差异一般由作出替换决定的相关部门作出解释说明,可能是产品开发部门、工艺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等。替代差异反映的是变动成本的替代差异,不反映固定制造费用的,因为固定制造费用是不因业务量而变,最终反映的是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差。替代差异包括新应用材料配方替代预算材料配方的标准成本差异,新应用燃料动力替代预算燃料动力的标准成本差异,新生产线或生产方式下人工小时标准成本替代预算所用生产线或生产方式下人工小时标准成本的差异等。如果新应用配方中有新材料,其标准单价由采购部门确认,预算中已存在的材料标准单价不变,新标准用量一般由产品开发部门确认。直接材料量差与价差就是新应用配方材料实际成本与新应用配方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直接材料替代差异成本是新应用配方材料标准成本与预算配方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替代差异成本=新应用配方材料标准成本-预算配方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燃料动力替代差异、直接人工成本替代差异与直接材料替代差异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燃料动力替代差异=新燃料动力标准成本-预算燃料动力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替代差异=新生产线标准人工成本-预算生产线标准人工成本

(二)将实际和预算固定制造费用按部门和费用类别分项反映并做出相关报表 在制定预算固定制造费用时就让各部门从其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按成本中心细分出各类费用和预计金额,实际发生该类费用时就与预算作对比,并每月做出固定制造费用报告。有了这个报告就可以直观地分析出企业各部门对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管理情况,还可以分析出是某部门某类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情况或者预算中没考虑到但实际有发生数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未能预见情况。如工程部门负责的维修维护费用、非直接用于生产的固定能源耗费、其它零星费用;人事或劳资部门负责的非直接生产人员的工资和各项福利费;计调部门负责的材料仓储费、装卸费和运费等等。这样,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就很容易找到责任归属,并由相关责任部门作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查出根源,作出相应的改进或优化计划和措施。

(三)将不同部门提交的相关数据互相核对 对带有相关性质的两个或以上不同部门提交的数据进行对比,查出不同点后,再调查数据原记录情况,以确保材料数量或人工小时等“量”方面的数据准确性。如将人事劳资部门提供的直接生产人员的考勤人工小时与生产部门记录的生产耗用人工小时对比,可先按生产线,再按日期班别,最后按人名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查出是考勤记录数据的问题,还是生产部门登记的问题导致。可能是生产部门按原先计划排班表的人数和产量来提交数据,没按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可能是考勤系统由于没及时按生产部门人员调换生产线或岗位的通知进行更新;可能两部门之间确认班别的理解不一样;可能是人为疏忽登记错误或记录潦草容易误解所致等等。又如根据期初量、进货量和期末库存量推算出来的材料耗用量与生产部门记录的材料耗用量进行对比,可先按材料名,再按日期,最后按生产线、班别等层层过滤。这样就可以查出是仓库登记存货量、进货量的问题,还是生产部门登记消耗量的问题等原因导致。

(四)当月成本差异与往期成本差异作对比,检查异常差异情况 可以将当月的成本差异与上月、去年同期、当年累积成本差异作对比,针对波动比较大的成本差异作深层分析和调查,这个措施主要是确保“价”方面的数据准确性。如对比当月与上月工资率差异,如金额相差很大,可以检查所预提或已入账的工资、加班、年终奖金、节假日补贴等金额是否正确,看是否有漏记或多记的情况,与相应记录的人工小时是否匹配;以此类推,燃料动力也一样作相关对比,还可做出相关主要燃料或生产线直接人工工资率趋势表更是一目了然;材料方面,可选影响力比较大的主材料具体分析其价格或成本变动情况,再进一步检查采购订单数据的准确性,如单位、数量、价格和供应商与往期的订单是否有大的改变。

(五)算出错误数据的影响数值并调整成本差异报告 成本差异通过企业财务精细的、正确的、多层次的计算分析,用有效的、可衡量的数据直接体现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真实反映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程度。通过企业财务提供的成本差异分析报告,找出相关成本差异归属,及时提醒各职能部门和企业管理者采取措施对成本差异源头加以优化、改善,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减少不应该发生的“浪费”,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红文:《浅谈标准成本管理》,《冶金财会》2008年第8期。

[2]韩伟、齐二石、李钢:《成本差异分析与成本动因分析的比较研究》,《工业工程》2001年第4期。

[3]刘晓冰、李浩:《基于成本项目的钢铁作业成本管理模型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年第11期。

[4]汪方军:《基于作业的企业资源成本模型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

[5]王莉、赵国杰:《新经济环境下的成本管理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6]钱飞跃:《对现行成本差异分析模型的再认识》,《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标准情人篇8

第一条社会抚养费征收原则

(一)公正公开原则。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要求公开、公正、透明、一视同仁。

(二)合法合理原则。核定标准应参照本规定,根据当事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三)同类同征原则。分类核定征收标准,对于同类违法生育情况,应当实行同标准征收。

第二条社会抚养费征收主体

社会抚养费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征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森林公园管理处受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委托征收。

第三条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

根据《*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照上年总收入的二至六倍征收,其中重婚生育或者与配偶之外的人生育的,按照六至八倍征收”之规定,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确定如下标准。

(一)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按照2倍至3倍的标准征收;

1.农村居民中以农业生产为主,没有外出务工、经商的;

2.因计生部门疏于管理而违法生育的;

3.违法怀孕后,主动到计生部门终止妊娠或通过做工作同意终止妊娠,但因身体原因或技术原因,区人民医院、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或省、市医疗保健机构不能实施终止妊娠手术违法生育的;

4.违法收养子女的;

5.城镇居民中的无业人员。

(二)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按照4倍至5倍的标准征收。

1.农村居民中外出务工、经商者违法生育的;

2.违法生育子女后没有报告当地计生部门超过一年的;

3.拒不参加户籍地或现居住地组织的孕环情监测,违法生育的;

4.以逃避违法生育处罚为目的,转移藏匿财产的;

5.拒不终止妊娠又拒不缴纳终止妊娠保证金违法生育的;

6.农村居民中实际收入明显高于当地人均收入,但无法核实其收入的;

7.农村居民的党员、干部或社会公众人物。

(三)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按6倍的标准征收。

1.有一定证据证明其有违法生育行为,但当事人拒不配合调查的;

2.骗取《生育证》违法生育的;

3.城镇居民中实际收入明显高于当地人均收入,但无法核实其收入的;

4.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生育的;

5.所在村(居)土地被纳入征地规划后违法生育的;

6.以威胁、要挟手段导致违法生育的;

7.有其它严重情节的。

(四)重婚生育或与配偶之外的人生育的。

1.属农村居民的,按6倍征收;

2.属城镇普通居民的按7倍征收;

3.属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按8倍征收。

(五)每再多生育一个子女的,依次增加3倍征收。

(六)凡具备征收标准中两种以上情形的,按最高标准征收。

(七)本规定所称“实际收入”,如无法核定或低于所在地人均纯收入的,农村居民以本乡镇人均收入为准,城镇居民以本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准。

第四条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决定程序

(一)拟按照3倍及以下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政策法规股签出初审意见,分管政策法规工作的负责人核实后由局长审签。

(二)拟按照4倍及以上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政策法规股签出初审意见,区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审批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三)拟按照6倍及以上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由区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审批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第五条凡违法生育的党员、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按以上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外,依法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

上一篇:草船借箭故事范文 下一篇:幽默三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