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醉花阴范文

时间:2023-12-03 20:54:50

李清照醉花阴篇1

1.诵读内容:李清照《如梦令》、《点绛唇》、《醉花阴》、《一剪梅》和《声声慢》五首词。

2.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3.学生课前已经通过书籍、网络对李清照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词人

师:生活中有本事的男人被称为英雄好汉,把有本事的女人称为——

生:女中豪杰。

师:你知道哪些女中豪杰呢?历史上的,传说中的,现代社会的,都可以。

生:武则天。

师:不错,中国古代第一位女皇帝。

生:花木兰。

师:对,花木兰替父从军。

生:邓亚萍。

师:世界乒乓球冠军。

……

师:这节课咱们也来认识一位女中豪杰,先来看两副有关她的对联。

出示:

金石相与析清照词论千载秀,文苑共欣赏百脉绣江万古流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师朗读后,生齐读)

师:从这两副对联,你知道这位女中豪杰是——

生:李清照。

师:从这两副对联里,你能得到李清照的哪些信息呢?

生:李清照的住处在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周围有很多垂杨树。

生:《漱玉词》和《金石录》是李清照的代表作。

生:李清照的文采有后主李煜的遗风。

生:李清照词论千古流传。

……

评析:诵读诗词先走近作者,这是教学的起点。不过,教师没有采用惯用的资料展示方式,而是从“女中豪杰”切入进而从两副名人赞美李清照的对联中获取信息。这样的导入与教学内容水融,经典味、语文味十足。

二、读读悟悟

师:是的,李清照一生写了很多词,现在咱们能看到的仅有72首。这节课咱们选择其中的五首读一读,背一背。

师:先来跟着录音读,每首词老师播放两遍。第一遍,用心听,听准字音体会节奏;第二遍,大声跟着朗读,以求正确流畅。

(师播放录音,生先听后跟读)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学习材料上的五首词,结合译文了解每首词的大概意思。

(生自读词,结合译文了解大意。)

评析:无论是跟录音学读还是结合译文读,学生每读一次都有具体的任务,这就是精心的、实实在在的读书指导。

师:现在咱们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一)出示《如梦令》《点绛唇》

师:这两首咱们放在一起读,“开火车”,一人一句。

(生“开火车”读《如梦令》《点绛唇》)

师:读了这两首词,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生:都是写少女时期生活的。

师:《如梦令》其实就是李清照一段美好的生活回忆。你觉得生活中的李清照怎么样呢?

生:快乐的。

生:无拘无束的。

生:自由自在的。

生:悠闲。

师:是的,官宦人家的小姐生活富足、悠闲自在,是很难忘记的。《点绛唇》中的芳龄少女又在做什么?

生:荡秋千。

师:是怎样荡秋千的?

生:荡完秋千活动自己的纤纤玉手。

师:还有呢?

生:见到客人来了就跑了。

师:词中说“袜刬金钗溜”,意思是说只穿着袜子跑,头上的金钗也掉了。什么原因让这富贵家庭的小姐这么慌张呢?

生:突然有客人来。

生:见到生人害羞。

师:是什么样的客人能让她害羞呢?想象一下,男人还是女人?

生:男人。

师:怎样的男人?

生:英俊的男人。

生:帅气的小伙子。

师:在封建社会中没结婚的女孩子是不能和男人随便相见的,所以她害羞呀。可是跑到屋里还要回头从门缝偷偷地往外看,看什么呢?

生:看青梅。

师:仅仅是看青梅吗?

生:装作看青梅,实际在看那位俊美男子。

师:对呀,谁说只能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俊美男子也照样能使美女回头的。前面对联中说李清照文采有后主遗风,其实词中“袜刬金钗溜”就是从后主李煜那儿学来的。

(出示: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师: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女子只穿着袜子蹑手蹑脚地行走在台阶上,手里提着金色的绒鞋。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偷偷和心中的白马王子约会,生怕别人看见。她那种想见到心上人的急切心情,又有点紧张害怕的样子就在这句话中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连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写文章也要从前人的文章中借鉴模仿,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哦。

评析:集中交流汇报这两首词是教师的智慧之举。首先,二者有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异中寻同的过程就是整体感受的过程;其次,教师的点拨领悟有一定的深度、厚度,但更做到了适度;第三,“刬”字拓展照应了前面对联中的“文采有后主遗风”之说。

(二)出示《醉花阴》《一剪梅》

师:接着咱们读三、四两首,“火车”从哪开呢?

(生“开火车”读《醉花阴》《一剪梅》两遍)

师:读完这两首词,老师有几道题目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

词内词外

1.从《醉花阴》和《一剪梅》情感基调看,这两首词都是( )向( )倾诉思念之情的。

A.半老徐娘 老友

B.芳龄少女 好姐妹

C.婚后 丈夫

2.读了《醉花阴》,我知道古人在重阳节有( )的习俗。

A.登山玩月

B.赏菊饮酒

C.人浴兰汤

3.《醉花阴》中( )最为精妙,千百年来赞誉不绝。

A.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醉花阴》作于丈夫赵明诚为官在外时;推测一下,李清照写《一剪梅》时丈夫赵明诚在( )。

李清照醉花阴篇2

李清照因其词擅用“瘦”字,如《点绛唇》《醉花阴》《如梦令》等,故而被人们称为“李三瘦”。下面就其三首以“瘦”入词的词作进行赏析。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写一个天真活泼、豆蔻年华的少女,倦离秋千后的情态。主人公荡开秋千,站起来慵懒地拍拍自己的纤手,晶莹的露珠在肥厚的绿叶上滚动,花儿已然退损红颜,小姑娘微微,单薄的罗衫儿已被汗珠浸湿。自个儿敞开衣襟想透一透气,见有人来,自己这副衣冠不整、鬓发散乱的“丑”态怎能落入他人眼中,慌得赶紧走避,匆忙间连鞋都没顾得上穿,跑得罗袜染尘,头上的金钗已掉了下来,真是狼狈极了。这时,忽又念及这副狼狈相多难为情,而那位不速之客到底是谁也没看清,不妨索性放大胆些。于是跑到门前又蓦地顿住了脚步,回过头来悄悄打量来人,为了掩饰窘态,还顺手折过一支青梅来嗅着。整首词刻画出一位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而又略带几分俏皮的少女形象。动作描写生动感人,特别是一个“瘦”字,用得妙极。不说花“残”、不说花“萎”,一个“瘦”字,足见词人炼字功夫。

李清照很重视词作艺术的审美趣味。她在《词论》中就提出了一些创作主张,如填词要协音律、有铺叙、勿破碎、尚故实、多典重等。协音律,是说词要适应音乐效果,要讲究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一句话就是词要有听觉美感效果。而这首词不说平仄、声律,光说韵脚,如“手”、“瘦”、“透”、“溜”、“走”、“首”、“嗅”等字,押“欧”韵,整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和节奏。有铺叙,意思是抒情笔法上讲究情景的渲染和浑成,整体结构中讲究层次的推进和呼应。如“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叙述;“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情景渲染;“溜”、“羞”、“嗅”的动作――层次推进(呼应)。勿破碎,是说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应当着眼于词之意境的完整创造,语言材料的组织应浑然一体。《点绛唇》在结构上如行云流水,无斧凿之痕。尚故实,主张词要讲究典故、史实,含蓄蕴藉。《点绛唇》一词中,“袜”出自南唐后主李煜《菩萨蛮》,描写婚前与小姨子小周后私期密约,为怕脚步声惊了旁人,故而“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还有“金钗溜”也出自李后主《浣溪沙》“佳人舞点金钗溜”一句。另外“青梅”一句出自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词中三处用典,含蓄地表现了少女怀春的美好情致。多典重,李清照提倡词要高雅、典重,要有精神格调,思想道德内容要健康,而不落低俗。

正因为如此,《点绛唇》写得清新脱俗、明丽雅致,其人物形象情窦初开、娇憨可爱。一时间词人才华名动京城。

李清照18岁嫁给了当朝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赵明诚饱读诗书经史,尤喜收藏金石书画、玉器典籍。这对佳偶志趣高雅、情投意合。当此时,李清照又写了一首以“瘦”入词的佳作: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写别情。丈夫外出,夫妇小别,主人公独守空闺,无限相思,值此重阳佳节,难以排解,于是借酒借词,抒内心之闲愁。上片首句,渲染气氛。稀薄的雾气浓厚的云层,使人愁闷。天气阴沉,主人公的心情也更为阴沉。铜香炉里的瑞脑香渐渐烧完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一个“消”字,表明了时间流逝是那么的缓慢,相思孤寂是那么的难耐!这天正好是重阳节前,“每逢佳节倍思亲”,亲人渺渺,翘首以盼,亲人还是没有来。不觉已是傍晚,把纱帐放下来,靠在玉石的凉枕上,半夜时分,凉意袭人,那既是秋天的凉气,又是思妇闺中的凄凉。此阙借物托情,情景交融。下片写排遣愁绪,而愁上添愁。首句写黄昏过后,主人公独自端着酒杯,在菊园中饮酒。不觉菊香阵阵袭来,遍身都是花香。“东篱”用典,菊园之意。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重阳饮酒赏菊,本是古代才子佳人雅兴,如今美酒无人共饮;丽菊只能独赏。不言其愁而愁自在其中。紧接着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别说忧愁不伤人啊,当西风吹动帘子时,你瞧,屋里的人比篱边的还要消瘦呢!”)这三句是词的高潮――以花喻人,花因西风而消瘦,人因相思而愁损芳容。手法含蓄,意境动人,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据伊世珍《琅瑗记》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阙,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此言未必真实,但表明《醉花阴》的艺术感染力的确非同凡响。

除了《醉花阴》,李清照写“瘦”的词还有: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首惜春之作。主人公因“雨疏风骤”而郁闷、惆怅,于是只得借酒浇愁。酒过了量,夜里睡得深沉,天亮时,酒意还没有完全消散。即使这样,还是惦记着庭院中娇媚的海棠花,心情焦虑不安,赶紧问一声正在窗边卷帘的侍女:“院子里的海棠花怎么样了?”没想到小丫头漫不经心地随口答道:“还是老样子吧!”这下女主人不高兴了,责备道:“知道么?知道么?应是叶肥花谢了吧!”词作很短,但很有情趣。首句写景叙事,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以酒写愁,自然、妥帖。“试问”一句,问得突兀,问得焦急真切,恰到好处地点出了主人公爱花至极的心理。侍女的回答态度淡漠,不懂主人心态。着一“试”字,境界全出,笔力不凡。“却道”二句,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主人公对卷帘人不负责任、信口雌黄的不满。一问一答,对比鲜明。侍女的粗心大意更衬托出主人明知故问的惜春深意。最后一句,语气急切,充满责怪,真实、自然。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确是写人心理的上乘之句。尤其是“绿肥红瘦”四字,比喻新颖,前无古人。

清代评论家黄蓼园在其《蓼园词选》中评论《如梦令》:“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道出了词人独具匠心的语言艺术。

李清照醉花阴篇3

关键词:易安词 菊意象 独特内涵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国词史上优秀的女词人。在其“词别是一家”的词论指导下,易安词中选取的意象比较狭窄。但在这有限的意象系统内,李清照在对前代传统的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独创,其中易安词里的菊意象便是如此。

在目前被确认为李清照的四十余首词中,有三十五首写到了花意象。其中涉及菊意象的有四首。据《漱玉集》所收,这四首分别是:

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籍,不减酴。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菊在我国周秦时代就已经开始种植。在《山海经》中有“女儿之山,其草多菊”的记载。菊进入文学作品更是由来已久。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菊作为一种香草。三国时魏国时的钟会有《赋》:“夫菊有五美焉:黄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像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道出菊的五种好处来。至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形成了东篱―菊的意象组合。菊开放于秋季寒霜之间,花枝清瘦,颜色纯一,既不与群芳争艳,又不与冬梅斗香,并且可以食用,具有延年益寿的药物疗效。因此,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菊就成为了高洁、卓尔不群、远世独立的君子化身。菊意象就具有了品性高洁、远世独立的传统内涵。至两宋之际,李清照继承了菊意象高洁、远世独立的传统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又有发挥创新,赋予了菊意象新的内涵、新的特征。

李清照的四首写到菊意象的词作,分别成于其不同的生活阶段。目前据大多数学者认为,《多丽》成于李清照初婚时;《醉花阴》、《鹧鸪天》成于李清照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分离的时期;《声声慢》成于李清照晚年孀居时期。虽是创作于不同时期,却共同构成了易安词中独特的菊意象。

这四首易安词写到的都是仲秋之时。《管子・形势解》:“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秋天万物凋残、萧索,在人的感官印象与心理体验上,必然会引起凄凉与愁怨。这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悲秋心理。由于个人的经历、性格、气质、志趣、修养等的不同,反应的形式自然会呈现不同的个性特征风姿,吟唱人生的种种失意。李清照作为女词人,天性感情丰富、细致、敏感,在仲秋时节,更会有感而发,自然就有了一段愁怨。这四首词中写到的时间段又多在“黄昏”、“梦断”、“夜来”、“晚来”之时,正是黄昏到三更之间。这段时间最容易产生相思、怀乡等情绪,最容易感到孤独。并且四首词中写到的天气状况又都是“薄雾”、“西风”、“寒日”、“夜霜”、“细雨”、“风雨”等天气,这种又冷又湿的天气状况,又最容易引起心情的愁闷难解。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时间段,这样的天气中出现的菊意象便具有了愁苦、凄凉、孤独、落寞的内涵。这既不同于屈原夕餐之秋菊的高洁,又不同于陶渊明“东篱之菊”的遗世独立。惟有其中《鹧鸪天》中的“莫负东篱菊蕊黄”与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第一首中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共同抒发了故园之思,有共同之处。不过易安词更多了一份孤独、落寞的情怀。

易安词中四首写到菊意象的《醉花阴》与《声声慢》中的都以黄花的意象出现,而未以的意象出现。关于将称为黄花,在易安词之前就早已出现。《淮南子・时则训》中有“菊有黄华”。《礼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颜色虽多,但在古代以黄色为多,所以,在诗词中多以黄花代替,多取其为黄色之故。在李清照的这两首词中,用黄花,而不用,却别有深意。用黄花是为突出黄的颜色,因为黄色容易令人联想到黄叶、枯草,联想到面黄肌瘦的容颜,联想到衰老,突现了生命力枯萎的感性印象。这与王安石《咏菊》中的“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中“金黄”的不同,王诗中的黄花是暖色调的,而李词中的黄花是冷色调的,是具有秋季肃杀、青春逝去的内涵的新的意象。

易安词中菊的意象不同于传统菊意象,在于其成为了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写照,具有了女性内涵。屈原用朝饮木兰的坠露、夕餐秋菊的落英来形容抒情主体具有高洁的内美。在《九歌・礼魂》中“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的秋菊与春兰一样,意味着祀神仪式的洁美、虔诚和祀神人的美好心愿。陶渊明的《饮酒》中描写的菊意象淡泊、闲逸,这与他超脱尘俗,摒弃机心,与大自然悠然心会的情怀恰相契合。杜甫《秋兴八首》第一首中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中的“从菊”浸润着作者思归的愁绪。在易安词中,《多丽》、《醉花阴》、《声声慢》中的菊是女词人的自我写照,而《鹧鸪天》中的菊意象具有明显的女性内涵。《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瘦”一句历来为人称道。黄昏本就给人以冷落、孤寂之感,加上意味着萧杀的“西风”,再加上“消魂”、瘦损的抒情主体,就将黄花意象与女词人的心态融为一体,成为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写照。《多丽》中的白菊更是女词人的真实化身。虽然雪清玉瘦,芳姿雅态,却被“无情风雨”“揉损琼肌”,却“天教憔悴度芳姿”,写出了女词人韶华易逝、青春不再、无人来怜的内心情怀。《声声慢》中“憔悴损”、“无人堪摘”的满地黄花,也是女词人对已经衰老的自己的惋惜。这三首词中的黄花、白菊都是女词人的自我写照,具有了独特的女性内涵。《鹧鸪天》中的“东篱菊蕊黄”虽也是东篱―菊的意象组合,表达的却是对曾经把酒东篱对黄花的美好婚姻生活的珍惜与追忆。

易安词中菊的意象是李清照在菊意象的传统内涵的基础上,联系自己身世处境,从女性观点出发而进行的艺术独创。在宋代词人中,也有许多词人写到,其意趣也不在高洁与苏世独立,而在于抒发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欧阳修的《少年游》:“去年秋晚此园中。携手玩芳丛。拈花嗅蕊,恼烟撩雾,拼醉倚西风。今年重对芳丛处,追往事、又成空。”晏几道的《浣溪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蝶恋花》:“重见金英人未见。”等等。再有一类是只把作为秋季的时间表征,淡化了菊的传统内涵,模糊了菊意象的独特性。如晁补之的《好事近》:“风雨过中秋,愁对画帘银烛。那更气迟节晚,负重阳金菊。月期花信尚参差。功名更难卜。”还有一类,便是将女性物化为菊,但多表达的是花开无人赏的顾影自怜。如张先的《诉衷情》:“数枝金菊对芙蓉。零落意忡忡。不知多少幽怨,和泪泣东风。人散后,月明中。夜寒浓。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往事何穷。”这三类皆不及易安词中菊的意象的内涵丰富,具有独创性。

易安词之所以赋予菊意象以独特内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词论主张。她认为词是不同于抒写家国大事、壮志雄心的诗的,而应是自我内心情感的写照。词应该是婉转低回,含蓄蕴藉,与诗所要求内容、气象宏大的审美趣味是不同的。因此赋予了它新的、女性化的内涵。二是李清照的个性特征与人生经历。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作为知识女性,她又具有感情细致,个性敏感的性格特征。同时,她还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人生变故,对人世无常、命运多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也使得她笔下的菊意象多了悲戚、伤感的色彩。

李清照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又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悲剧性时代中,国破家亡的遭际使这个优秀的词人开始在自己的词作中抒写自己的感悟与情怀。这使她笔下的菊意象具有更丰富、更女性化、更情感化的内涵。这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李清照对宋词发展的独特贡献。

参考文献:

[1][宋]李清照.漱玉集.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

[2][宋]李清照著.王学初校.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李清照醉花阴篇4

重阳节是思念的季节,重阳节是纪念先人的纪念日。我们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怀念着先人。关于描写重阳节的诗词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重阳节经典诗词,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鸿北去,日西匿。——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追往事,去无迹。——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倒照秦眉天镜古。——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王逊《西夏重阳》

绮罗丛里胜登临。——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更有三仁忠与孝,高名千古出人头。——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风光政要人酬酢。——戴复古《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

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戴复古《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戴复古《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关于重阳节经典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九日陪董内召登高》唐·廖匡图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九日雨中》唐·徐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重阳时节。可怜又是天崖客。扁舟小泊花溪侧。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白衣望断无消息。举觞一笑真难得。归兮学取陶彭泽。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醉落魄/一斛珠》宋·赵善括

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十日和张少监》唐·徐铉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九日寄行简》 唐·白居易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祐

玉露霏凉木渐酡,每逢佳节惜年华。青山叠叠多归梦,白发萧萧不在家。触景漫思千古事,无钱空对一篱花。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九日书怀》元·王冕

雨阻龙山会,云荒戏马台。且看黄菊放,休待白衣来。事业书千卷,功名水一杯。登临聊复尔,吟啸漫徘徊。《漫兴 十八》 元·王冕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阳日寄浙东诸从事》唐·李郢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九日酬颜少府》唐·高适

寻诗绕遍一篱花,落叶声中日易斜。忆得高堂临别语,授衣时节望还家。《九日》 清·万夔辅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九日北楼宴集》唐·权德舆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客中九日》 明·王翃

西风吹日弄晴阴,酒罢三巡湖海深。岳阳楼上登高节,不负南来万里心。《两绝句》 宋·陈与义

闻道东篱菊已黄,无因移向酒樽旁。西风忽起野烟暮,落叶乱飞山树苍。雁带寒声归渚急,江涵秋水与天长。浮云遮尽登高眼,不许愁人望故乡。《九日登鸡鸣山》清·韩畕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重阳》南宋·文天祥

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九日遇雨二首》唐·薛涛

天涯重九。独对黄花酒。醉拈黄花和泪嗅。忆得去年携手。去年同醉流霞。醉中折尽黄花。还是黄花时候,去年人在天涯。《清平乐》 宋·石孝友

四时令节惟重九。况此日、逢佳偶。金菊已花杯有酒。瑶池宴罢,一枝斜插,好作渊朋友。翠眉淡淡匀宫柳。比似年时更清瘦。双绾带儿新结就。长情恩爱,随家俭约,素与君同寿。《青玉案》宋·倪翼周

谁道他乡异故乡。泉江风物似湄湘。钗头缀糁萸偏紫,杯面浮金菊倍黄。今共古,几重阳。休将往事更平章。舞衫歌扇姑随分,又得掀髯笑一场。《鹧鸪天》宋·郭应祥

身闲身健是生涯。何况好年华。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朝中措》 宋·范成大

有关于重阳节的古诗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

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

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丁巳重阳

【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

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

溪上还随觅句行。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

一川风物笛声中。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李清照醉花阴篇5

[关键词]诗词;李清照;背景;诵读

诗歌语言含蓄凝练,在极短的篇幅中蕴涵了丰富的意味。在教学中,教师讲得少了,怕学生雾里看花不明其味;讲得多了、细了,又怕破坏了诗词蕴藉的韵味。在考试中,诗歌鉴赏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如何进行诗词教学,既让学生理解诗词的丰富蕴味,又使其得到审美的感染与熏陶?

一、介绍背景,引领入门

讲《李清照词两首》一课时,在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李清照其人。如将梁衡先生的《乱世之美神》一文节选后投影给学生看,再口述一些细节,学生听到李清照与夫逃亡时所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句,全班齐背;听到傲骨如李清照,再困难也不找亲戚秦桧时,学生会肃然起敬;听到柔弱如李清照,乱世中仍拼命守护文史古籍,自己却免不了陷入无法跨越的孤寂时,学生会心生同情。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将李清照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展示给学生看:第一阶段,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教师可以选择《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第一首学生曾学过。第二阶段,幸福的时期。除教材中选了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师还可以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重点让学生知道李清照这一时期作品中出现的愁,只是相思“闲愁”。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理解这种闲愁,教师还可以选《减字木兰花》及《金石录后序》中一段李清照对这一时期生活的回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词人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第三阶段,离散时期。教师可以选一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也是学生学过的。我重点点拨了一下其中对于愁的经典描写。如此将李清照的作品串联起来,使学生对其人其词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再以诵读为主,逐步向深处引导学生。

二、诵读为主,逐步引导

1.初读,把握诗歌感情。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作品,初步体验词中情感。两首作品都是写愁,但愁绪有何不同?其次,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齐读,再将感受到的作品情感用文字尽量准确而全面地表达出来。教师也说出自己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他们一起一步步走进作品。再次,学生在对词中情感有所把握后齐读此词。最后,让感兴趣的学生任选一首在班上朗诵。

2.细读,理解诗歌内容。词的情感是通过内容表现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并找出词中表达情感的突出字句。其次,带学生一起找出词中的典型意象。可将两首词放在一起比较,先让学生找出两首词中共同出现的意象:酒、黄花。在《醉花阴》中是独自把酒,写丈夫不在身边,不能共度佳节的愁苦。可提示学生联系李清照同时期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浓睡不消残酒”一句,那时的词人还是不胜酒力的。而《声声慢》中,却成了“淡酒”。可让学生思考之间的区别:酒淡,只因愁浓。此时期的愁,国愁、家愁、无边孤独之愁,已不是淡酒所能消除的了。另外,黄花这一意象也可见出区别。《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让学生体会到此时花开得正浓,只是无人共赏罢了,而到《声声慢》一词,已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的不仅是花,更是人。再让学生分别赏析两首词。赏析完后,给学生两分钟自由诵读时间,细细揣摩重点字句的蕴味。然后,请对此词已有较好感觉的学生范读。最后,全班齐读。

3.精读,品析诗歌语言。因为两首词中《声声慢》的语言超群,故而教师可将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语言鉴赏上。第一,让学生再次自由朗读此词,初步体验其语言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出:叠词的运用。第二,让学生齐读,好好把握对叠词的朗读。第三,教师范读叠词处,先从节奏上把握叠词的表情效果。开头三句由七组叠词构成,是词人在艺术上大胆新奇的创造,为历来的批评家所激赏。读后,先让学生细细揣摩,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再补充研究者的研读欣赏,加深学生的理解。指导学生朗读此组叠词时,要让学生把握好层次:“觅觅”比“寻寻”稍重;第二句整体要比第一句读得更感伤,并且“清清”比“冷冷”稍重;第三句比第二句又更读得凄苦,并且“惨惨”比“凄凄”更重,“戚戚”比“惨惨”更重。

分解品读完全词后,让学生带着体验再次品读全词。梁衡称李清照为“乱世中的美神”,让学生以“这是一个______的女人”为题说说自己所理解的李清照。

李清照醉花阴篇6

沉郁之风即“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味永情长之谓也。李清照词作中的“愁”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婚前是少女的伤春闲愁;婚后是夫妻分别的寂寞离愁;南渡孀居后则是国破、家亡、夫丧的离乱悲愁。

李清照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其生活区域主要局限在闺阁庭院之中,不能登科入仕、位列庙堂,也不可能向李杜那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但是,年少时的李清照性格开朗、活泼,她喜欢和朋友去郊游踏青,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色。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一次郊游中,词人沉醉于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而流连忘返,黄昏时兴尽而归,却忘记了来时之路。小舟随波逐流,摇摇晃晃误划进了荷花丛中,将正在此休憩的鸥鹭惊得上下乱飞。在词人信手拈来、毫无雕琢的描绘中,青春少女天真可爱、无忧无虑、健康开朗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李清照生于东京仕宦之家,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即使见到陌生人时也没有表现出慌张失措或故作忸怩之态。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含蓄而又微妙的心理和情态。春日清晨,词人正在花园中荡秋千,罗衣轻裾、笑意盈盈。正“薄汗轻衣透”之时,突然有客人到来,词人在惊诧之下,来不及整理衣装,赶紧回避。然而,词人跑到门口,却又按捺不住心头的好奇之情,假装嗅青梅来回眸偷觑客人的风采。这首词风格明快清丽,寥寥四十一字,写尽少女纯情、娇憨之态,把词人惊诧、慌张、好奇、含羞的细腻心理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表现相思离别的词作中,最为盛名的当是《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本词从时间顺序上着笔,从清晨写到深夜难解的愁结。秋风一起,人竟比黄花还瘦几分!这个“瘦”字,不仅是形容形貌的憔悴瘦弱,更给人以“人有病(心病),天知否”的联想。这首词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内心体验,抒发了怅惘悲愁的情怀,别有情致。

“靖康之变”后,金人窃据中原,宋室南渡,李清照的命运也由此改变。“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来搜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更让她心痛的是,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身染重病,最终弃世而去。从此,她一身承受国破、家亡、夫丧的三重痛苦,流寓江南,“漂零遂与流人伍”(《上枢密韩肖胄诗》),开始了孤苦凄凉的晚年生活。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流荡无依、苦闷忧愁的李清照形象。词人放眼看去,正是“国破山河在”,亲人阴阳永隔,自己命运多并,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泛舟双溪,面对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悲从中来,不可抑制,满腔愁怨一下子倾泻出来,连“双溪舴艋舟”也无法承载。词人自出机杼,用巧妙的比喻将抽象情感化为具体形象,显示了极高的艺术创造力。

文学来源于生活,李清照一生的生活境况及所处的时代色彩,都在其作品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愁”是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李清照的“愁”是对封建社会深刻体验的结果。并且在前后期,词人“愁”的内涵与深浅有所不同:前期的愁,多不离自己的闺阁生活,是少女时代惜春、伤春的闲愁;婚后,赵明诚委任出仕,时常离别无一不牵动李清照多情也多愁善感的心,所写之愁,为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相思之愁;后期写愁,虽多出于对亡夫的悲伤,对美好往昔的痛心追恋,但鉴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个人不幸与家国命运结合之愁,其中不能不包含很多超出个人天地之外的爱国之忧、亡国之悲、乡关之思,是许多愁交织在一起的深沉的情感,她的词作可谓是那个苦难时代的绝唱。

李清照醉花阴篇7

几分钟之后,司旭说:“的香气较淡,可作者说‘暗香盈袖’,意思是她在东篱把酒时间较长,独自一人的时间也较长。她这里是用‘暗香盈袖’强调自己黄昏独自赏菊的寂寥之长、忧愁之多。”

我肯定了他的解释,示意学生继续。

王悦站起来陈述:“能够‘暗香盈袖’,说明开得肯定很旺盛。李清照在黄昏时,面对满眼金黄的美好景象,只有一人把酒欣赏,未免感到孤单。我认为作者是用美景来写哀情,更见她内心的哀伤。”

“你的意思是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这种理解是合乎情理的。”我强调之后说,“同学们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理解,只要把‘暗香盈袖’和词作主体情思联系起来即可。”

语文课代表许晶晶解释道:“东篱赏菊归来,易安居士仍然是了无意绪。她闻到襟袖间的淡淡清香,心内感到唯有暗香做伴,除此之外,别无他人。词人这里是用暗香萦身来写自己的孤独之苦。”

“暗香为伴,孤寂之极,落寞之极。嗯,解读很新颖。请大家接着发言!”我边点头边高兴地大声说道。

“我以为暗香萦绕衣袖还可以这样理解:那萦绕在衣袖间久久不去的黄花淡香,就是萦绕在词人心头的思念愁苦。”李梓莘颇具匠心地解释。

“你是说作者用暗香比喻忧愁,心中愁苦就像如影相随、难以遽去的暗香一样。蛮好的理解!”我稍做解说之后提示道:“大家想想,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才能嗅到清淡之极的花香?可以从这方面尝试解读。”

思维敏捷的陈辰很快站起来阐述:“人在快乐兴奋的时候,对外部世界通常反应迟钝,一般难以感知到细微的东西。人在无聊或愁苦的时候,倒有着较强的感知力,俗话不是说‘多愁善感’嘛!李清照能够感知到衣袖间萦绕不去的香气,足以说明她细微敏感,不只形体孤单,而且心内孤寂凄楚。”

“我也曾这样理解过,并认为它同样合乎人之情性。其实,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暗香盈袖’这句词倒是可以看成对前人作品的化用。《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有这样四句:‘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其中的‘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意思是,主人公手拿香气充满衣袖的花枝,却无法赠送给所思念的亲人手中,因为天遥地远,不可送达。”我边板书四句古诗,边解析句子的意思和含蕴的情感,“女主人公这种情不自禁的折花思念之浓烈情怀和无法赠送的失望怅惘之悲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易安居士这里就暗用此意,用‘暗香盈袖’来表达美好之景不能与赵明诚共同欣赏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怅惘凄苦。所以,她在《醉花阴》中接着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这‘莫道不销魂’就是针对‘暗香盈袖’所蕴涵的情感内涵而言的,后三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和‘暗香盈袖’这一句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了‘暗香盈袖’的丰富意蕴,才有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的新颖奇崛。”

李清照醉花阴篇8

1.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把一些寻常语熔炼在她的词中,不着痕迹。

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深远,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她把那些用惯了和用旧了的浅而俗的文字,缀成极其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突显了“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2. 倾诉真挚情,倜傥有丈夫气

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和开朗,能把委婉的情思和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豪迈之气。如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便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

又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普遍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哀歌。

李清照不仅具有女性的细腻柔丽,还具有一般女性所寡有的贞刚气质,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洒脱、俊爽。即便是一些感时伤怀的低回沉吟、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词,也流动着一种爽逸之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的词风异趣而别树一帜。无脂粉气,无闺阁气,有丈夫气,就这一点而言,易安体的风格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婉约”两字所能概括的。

3. 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李清照把自己的愁死愁绪与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融为一体,写出了婉约词的忧伤绝唱。

李清照的词,很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这是它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她的《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细、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食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又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极富生活情趣。

总之,李清照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而展露无遗。李清照强调“词别是一家”,她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熔炼寻常语,倾诉真挚情,倜傥有丈夫气,凄婉悲怆,善用白描。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的生活,多些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侧面表现了故国之思和家亡之恨,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居婉约派之首,当时就广为流传,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上一篇:特卖会范文 下一篇:下雪的早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