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集范文

时间:2023-11-10 15:11:21

李清照词集篇1

那天下午,我和朋友约好了第二天去“榕树公园”郊游。晚上,我翻开了一本《李清照诗词全集》,看的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差些忘了睡觉。

第二天,我收拾好背包上路,边走边看《李清照诗词全集》。到达公园之后,我发现朋友们还没有来,就靠在一棵榕树下,继续看书。

微风徐徐,不知不觉,我睡着了。

(二)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醒了过来。我发现自己还是躺在榕树下,但手中的书却不翼而飞。而且,这里不是榕树公园,而是古代房屋的院子里。我惊呆了。

过了许久,院子的门被亲轻轻推开了,从屋子里走出了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但是对于我来说,称她为姐姐似乎更加亲切。

(三)

我轻轻地念出一句李清照的词:“大河百代,众浪奔齐,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这位姐姐的外表看似柔弱,其实从她的眼神中便可以看出她的内心的多么的坚强。

“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儿来的?你为何清楚我的词句?”那位姐姐问我。“我叫怜儿,是从未来的21世纪穿越时空过来的。”我回答道,“姐姐,你刚才说我念的是你的词句?难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我再次惊呼。

“呵呵。大名鼎鼎算不上,不过我呢,也的确是现在南宋朝代的一位女词人。”姐姐,不,应该是李清照边说边把我领到院子里的石桌前坐下。

她沏了一壶茶给我喝,又说:“怜儿妹妹,你这么了解我的诗句词句。这么说,你很喜欢我的诗词,对吗?”“对啊!爸爸为了让我掌握好诗句词句,给我买了好多古诗词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你的《李清照诗词全集》。我还是你重视的‘诗迷’呢!”我眉开眼笑地说。

“那你知道我的那些诗词呢?”李清照问我。

我看着一旁的梅花,吟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说,“清照姐姐,这是你的《一剪梅》。”

“不错。”李清照拍手称赞道。

(四)

畅谈过后,李清照带我出去散步。

“清照姐姐,命运对你太不公了。你一定很愁吧?”我轻轻问李清照。

“唉!‘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望着远处的高山,念着《点绛唇》,“怜儿,这样的情,怎一个‘愁’字得了?”

我看着身前的湖泊:“是啊!‘风柔日薄春由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是处》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清照姐姐,你想家和亲人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念着《菩萨蛮》,把头转向李清照。

“人世间,情,为何物……”李清照默默地念着……

(五)

回到李清照的住所后,李清照对我说:“怜儿。天色不早了,你也找不到回去21世纪的通道。就留下来,住在我家吧。”“好啊!”我高兴地答应了。可是,我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但是内心却很想回家,因为我自小就没有外出过这么久、这么远。我终于明白了李清照写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怀情不似、旧家时!”的怀念家乡与亲人那种复杂的感情。

(六)

半夜,我走出房间,随着是阶梯来到湖边。

“真想回去啊!”我叹着气,“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望着那一轮明朗的圆月,我想起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许久,我转过身,准备离去。突然,我被一块大石子绊到,身体失去了平衡,向石阶梯下倒去……

(七)

“啊!”我睁开了双眼,发现自己又躺在“榕树公园”的大榕树下。虚惊一场,原来是一场梦。不过这真是一场奇特美妙的梦。

李清照词集篇2

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3、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来源:文章屋网 )

李清照词集篇3

关键词:自然美;含蓄美;音乐美;绘画美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著名女词人,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赞李清照说:“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为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 [1]她的清新婉丽的词风历来为人所称道。本文试就其语言特色作一具体分析。

一、平易清新,尽显自然之美

明白如话、平易自然的词风,贯穿着李清照一生的词创作。她生性爽朗、坦率、感情真挚,坦诚的说,明白的写,无人工斧凿之痕,在宋词中独具一格。

1.口语入词,化俗为雅

李清照常常用清淡雅致的口语对景物进行简笔勾勒,在朴素中显示自己天然的魅力。例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临江仙》中“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等,赵明诚评价其曰:“清丽其词,端庄其品。” [2]实为中肯。

2.精于锤炼,不着痕迹

李清照作词,看似信手拈来,实乃精心锤炼,使作品明白如话,却又婉转如珠,不见痕迹。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这“红”“瘦”二字,原来平淡无奇,李清照却变俗为雅,用此二字描写风雨之后花叶的外形,极富形象美,更写出了寂寞深闺的惜春的情怀与红颜易老的感叹,实是精于锤炼,而又不着痕迹的典范。

二、委婉深沉,尽显含蓄之美

作为名门闺秀的李清照其精神性格具有典雅的一面,她的语言竭力追求雅致委婉、含蓄深沉的风格,她的词是字字句句总关情,但字字句句却不提情,正所谓“委曲精工,含蓄无穷之意焉。” [3]

1.含蓄深沉,情藏言外

李清照词善于移情于物,借景抒情。如《醉花阴》一词,这首词上阕写寂寞之情,落笔即移情于物――如雾的香烟。次句又写室内光景:炉中香烟慢悠悠地燃着,我们可以感觉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则暗示:夫妻分别已久,平时思念,佳节更甚。但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自己的失眠――“半夜凉初透”。这里的“凉”,不只是身凉,更重要的是心凉,写得委婉含蓄,情在言外。

2.用典精巧,含而不露

李清照词语言的含蓄美也体现在用典上,通过用典使作者隐忍难吐的情怀找到得以寄托的载体。如《多丽》一词,采用赋的手法,通篇用典,在清照词中独一无二。通篇咏菊,却始终不提菊,尽得风流。李清照在《词论》中主张作词要有“故实”“典重”,讲究“富贵态”,这首词应是实践她创作理论的产物。

三、和谐流转,尽显音乐之美

李清照词声调韵律的和谐流转之美,特别体现在她运用叠字、叠句和俳句上。清人顾炎武认为“诗用叠字最难” [4]要做到“复而不厌、赜而不乱” [4]则更难,但在李清照词中,叠字几乎开篇可见,读来朗朗上口,音乐感很强。

《声声慢》中叠字的运用,是词学上成功运用双声叠韵的创格,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整首词,共九十个字,舌音、齿音字多达五十七个,开篇的七组双声叠韵词在音节、情调、气氛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得到历代词学家的一致好评,“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妇人中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四、浓淡相宜,尽显绘画之美

李清照作词常以画入词,以词写画。她在词汇选择上注重色彩调配,在谋篇布局上施展绘技,或白描、或工笔、或淡抹、或浓彩,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奔涌情怀。

如,《如梦令》将“溪亭、藕花、鸥鹭”串逐成画,一词一个意象,三个意象一幅画:有物有色,有景有情,好一幅色调明丽清雅的湖荷翔鸥图。她又用“回舟、误入、争渡、惊起”这样的动词,让人想象出其中的喧嚣,景、物、人、情融成一片,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实相生,上下远近成章,构成动荡迷离的画面,渲染了欢快愉悦的氛围。

李清照词语言的平易清新、委婉深沉、传神新奇、和谐流转、浓淡相宜等特色,代表了宋代文人词语言成就的新高度。她造语自出机杼、率真自然、典雅含蓄、讲究音乐美、蕴涵绘画美。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来捕捉心中的感觉,倾入笔端,因而奠定了词人在古代词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后世奉为“婉约词宗”(王士祯《花草蒙拾》)。这也许正是其作品盛传不衰、流风余韵绵延千载的秘密所在。

参考文献:

[1]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88.

[2]赵晓洁.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探微[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3):102.

[3]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

[4]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下)[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929.

李清照词集篇4

关键词:李清照 朱淑真 词风

陈廷焯在《词坛丛话》中言“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对李清照、朱淑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词为“一代之胜”的宋朝,此二位女性以自己不凡的文学成绩在词坛站住一席之地,也必然引来了后世诸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同一朝代的两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词人,似乎因为她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才引得我们将此二人相提并论,但其实深究下来,纵然有女性共有的诸多特质,但其实两个人从词作风格到文坛地位、生平经历、个性风格差异颇大。

一.漱玉词与断肠词的词风差异。

1.细腻之中,李词清爽新奇,朱词柔美娇媚。

作为女性词人,两人词作固然都细腻婉曲,但李清照的细腻之中,透着大家闺秀的通脱与灵气,文字自然新奇,有一股清爽之气。朱淑真词在种种细腻曲折中,表达出来的是闺房绣户间极具女性色彩的文字,柔美娇媚。

以李清照的代表作《如梦令》为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无一字奇峭,全词字字自然,在毫不用力间,却出语新颖奇特,反映出李清照的聪慧,女性轻巧之间,又显示出某种深致,透出了清爽俊朗之气,不粘不滞。

再看看朱淑真的一首《清平乐》: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读下来,首先便会感受到朱淑真别样的情思,这惜春的情怀竟然会令词人嘱咐春花来年要早些缀上枝头。如若想起辛弃疾说“惜春常怕花开早”,便会对这女子竟然因为惜春所以嘱咐即将离别的春天快快来到产生某种疑惑,不知早开的花早谢么?可也正是如此,这女子才是如此可爱,惜春的深情以及这有些娇蛮的嘱咐,如此趣味盎然。朱淑真词,也便鲜明地反映出其女性的特质:柔美娇媚。

2.哀婉之间,李词内敛深切,朱词坦率激越。

作为“婉约”词的代表,李清照与朱淑真都有大量表达感伤痛楚意绪的词作,而在种种哀婉之中,李清照在内敛中透着文人式的理性,于伤离死别的痛楚中,将情感处理得沉静深切。朱淑真在反复吟唱的歌词中,文字处理上虽曲折婉转,然情感却是坦率激越的,透着女性的率直执著。

李清照的名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枝摘得,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明白晓畅的文字,真挚细腻的情思之下,李清照的情感是内敛的,自我倾诉与抚慰,于文字的沉静处理中,表达着因分离因死别而经受的内心痛楚与感悟。

朱淑真面对愁苦,写下的是“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天易见,见伊难”、“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朱淑真的情感表达是直率的,于女性的柔弱里,透着孤独无奈与不平渴求。

3.李词作文人之思,朱词展女儿之态。

李清照、朱淑真如今虽常被相提并论,但两人在文坛上的地位,其实甚为悬殊。根据王兆鹏、刘尊明两位先生的定量分析,李清照以21种版本、182次评点、120次历代词选高居全部宋代词人综合榜排名第8位,而朱淑真则远不在排行榜之列,如若除开将李清照与朱淑真对比而作的论文、评点,估计朱淑真则更是默默无闻了。

文学的成就,除却文字表达的技巧之外,根本上而言,还是文字所蕴含的精神、情感力量,是不是可以足够打动读者。“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李清照与朱淑真词的高下,应该更在于二人境界上的不同。

李清照可以在词坛“直欲压倒须眉”,是源于李清照于女性细腻温婉情思之外,兼有文人俊拔超脱之思。她的词作里看得到家国之痛,“中州盛日”、“如今憔悴”……看得见理性沉淀后的情绪,“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看得到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与肯定,“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李清照在一定意义上,不止是女性词人,她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文人形象。

而朱淑真则是非常典型的小女儿情态,且不说其词作题材内容始终局限在闺阁情怀之中,其情绪也多是在哀怨中反复纠缠,无法获得解脱。朱淑真是感性的,她会为爱而不顾流言蜚语,“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她亦会为所适非偶而沉溺于孤独伤感中难以自拔,“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朱淑真更在爱而不得里哭诉“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朱淑真的魅力在于充分地展现了一个小女儿的情怀与姿态,娇媚的、柔美的、感性的、细腻的、直率的……而其词的弱点也正在于此,摆脱不了小女儿的狭窄天地,挣脱不掉小女儿的感性纠结。

李清照与朱淑真词在词坛的声名悬殊,有其文学成绩高低的因素,当然也包含其他非文学因素,而造成其文学地位差异,词风不同的根源,源于二者文学素养、思想境界的差异,也或者可以说二者个性的不同。

二.李清照与朱淑真之个性迥异

1.李清照具大家风范,朱淑真属小家碧玉。

李清照的父亲是宋代文坛很有名气的人物,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南宋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评价“高雅条鬯,有义味,在晁(补之)秦(观)之上”,韩淲在《涧泉日记》更说他的文章是“自太史公之后,一人而已”。其夫家也属名门,公公赵挺之熙宁三年进士,后官至吏部尚书拜右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等职位,而丈夫赵明诚则是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在这样的家庭文化氛围中,天资聪明的李清照有非常的见识与气度也就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了。

相形之下,朱淑真的身世则无法比拟了。其父是官是民无法考证,其丈夫也是不知姓名,显然不是什么特别的名门望族。从《断肠集》序言以及朱淑真自己的诗词作品中了解到,其生活也应当尚为富裕,然“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朱淑真显然受过文化教育,聪慧过人,颇具才情,然家世境遇的不同,朱淑真词表现出来的显然是小家碧玉似的柔媚。

2.李清照具文士傲骨,朱淑真显女儿娇态。

李清照十五六岁的来到京城,在其父的推介下,《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获得众多文人赞誉,名满京师。在婚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混在赵明诚数篇诗词中,被挑出来誉“仅此三句绝佳”。而在归来堂,“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面对山河破碎,李清照慨然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李清照的内心深处,她有着一种凌云之志,自信独立,显示出文士的傲骨。所以李清照也便有着这样一种从容,对晚唐五代以来诸多词坛家一一评点,道“词别是一家”。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应过得丰衣足食的,接受诗词绘画等教育,父母万般宠爱,朱淑真在这样的氛围里,尽得小女儿的天真率直,娇柔任性,然婚后的朱淑真则坠入没有文化氛围、缺少精神交流的市井家庭,在这种死寂里孤独地挣扎着。朱淑真的任性使得她做不到逆来顺受,其个性中自然天真,变为激越之词,但透过文字的不平表象,反映出来的是朱淑真骨子里小女儿的浪漫、多情、娇宠个性。若无对生活多情的期盼,又怎么会对死寂日子的无尽烦怨?若无个性里的直率娇纵,又怎会没节制地哀怨悲鸣?若不是这样一个多情浪漫的天资聪慧又娇媚任性的小女人,怎会对丈夫夫出言相讽“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又怎么对自己心仪的情人大胆写下“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从正统文学价值观而言,《漱玉词》在艺术技巧与思想境界上都胜于《断肠词》一筹,李清照才华出众,见识不凡,更兼万千柔情一身傲骨,感党争之险伤,历爱恋之离愁,饮间疏之伤痛,经家国之亡恨……种种情感都注入文字中,终卓然一家。然《断肠词》纵然不若《漱玉词》开阔大气,可朱淑真这个聪慧的女子令人同情的境遇、文字间的小女儿情思尽展的姿态,亦是文坛上具有独特魅力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陈廷焯.词坛丛话.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王兆鹏.刘尊明.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J].文学遗产,1995,(4).

[3]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朱淑真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刘克庄.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韩淲.陈鹄.涧泉日记·西搪集耆旧续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索洁.“闺阁气”与“丈夫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6).

[8]王兆鹏.古代作家成名及影响的非文学因素[J].社会科学,2006,(3).

李清照词集篇5

关键词:李清照 酒 词 愁

在中国古代妇女中善饮喜饮而且还善写酒意酒情的,李清照算得上是一个代表人物了,她是中国历代女词人中少见的写酒高手。这位喜欢与酒为伴的女词人,把她的思想情感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融入了酒中,酒烛照了李清照的人生轨迹。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可以分为少女、、嫠妇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李清照对酒的描绘,皆能体验到她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少女浪漫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由于阶段经历的不同,词作风格也有所不同,所呈现的酒味也不同。

一、少女及新婚时期――天真浪漫,充满憧憬、快乐

李清照的词作中,反映她不同时期的个性发展和生活经历的词作,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知识女性不同时期的情感世界。

李清照是宋朝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她生于官宦之家,加之社会太平,家庭富裕,生活充满了幸福快乐。早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少女的浪漫情怀,以及与赵明诚的相亲相爱。这时的李清照词中的酒,多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丽。在少女闲暇时,投身大自然、钟情于山水的童心和志趣,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被题作“酒兴”的记游词,描绘郊游中乐而忘返的动人情景。作者在溪亭尽情的游玩,不知不觉中日暮降临。沉醉难醒,“沉醉”在词中起到了点睛的作用,而且作者沉醉到不知回返。待酒醒兴尽,天色已晚。驾一叶扁舟,急切回驶,谁想偏离航道,误入荷花深处,手忙脚乱地争着离开,却不料惊动了已栖息的水鸟,四散于空中。此时是酒与景、情交织在一起,与自然相融为一体。自然美景,饮酒作词,酒不醉人人自醉。酒在这里是给饮酒者挣脱束缚,追求自由,返回自然的作用。

李清照18岁时嫁给赵明诚,一对文学造诣深厚的夫妇琴瑟和鸣的夫妻生活在李清照的笔尖流淌。这时,在李清照词中的酒,平添了一份温馨与牵挂。婚后李清照生活,既有相聚的欢畅,又有暂别的相思。婚后的李清照是她人生中最幸福、最甜蜜的时期,“酒”成了他们两人爱情甜蜜的象征,如《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东君。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这首词是咏花词,词中,作者和丈夫乘着华美的香车游城赏花,“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赏花过后,饮酒欢乐,不管金杯倾倒,蜡烛燃尽,黄昏降临。李清照在痛痛快快的享受人生和新婚生活的幸福。

二、时期――借酒寄托相思之情,抒发闺中心绪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李清照沉醉在新婚生活的幸福中,遭到了不测风云,使她成为北宋末年朋党之争的受害者。由于李清照是“奸党”子女,圣旨规定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赵明诚,恩爱夫妇两地分居,不得团圆,其相思之情,可以从李清照的词中看出来。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的词中“酒”和“愁”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她词中的酒,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之情和浓浓的相思之情,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早年与丈夫分别之后所写的,重阳佳节对于古人来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有登高饮酒赋诗的习俗。而李清照夫妻不能团聚,只能一个人自斟自饮,独赏,难耐寂寞,孤独时时涌上心头,便写下了这首词。上阕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心事重重愁态描摹出来。下阕写重阳节赏菊饮酒的一幕。“结尾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似神来之笔,是心声直露,塑造了词人多愁善感,面容消瘦的深闺妇女形象,表现词人的酒入愁肠、独酌孤独的无奈。

夫妻分别,虽然感伤但是却也甜蜜。丈夫不在身边,但是还在人间,精神上至少还有寄托。然而靖康之变以后,原本平静、安逸的生活没能持续,兵荒马乱中,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让词人黯然神伤。如《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首词是词人怀念故乡之作。慢慢长夜里,作者思乡怀人,神情委顿,欢意甚少。辗转反侧,梦里回到汴京,认得宫阙街道。梦醒叹息,故地难回,这不过是空梦一场。今年春色美好,花光月影,交相辉映。为报答这春色,上巳之日,邀请亲族,观游宴飨。备下的便宴,虽随意简单,但菜肴可口,恰好合人心意。她告诫自己:喝醉了也莫在鬓上插花,以免引起亲友的思乡之情。插了花,花也别笑我。因为,春天还像春天,可怜人却渐老。正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醉里插花花莫笑”,将词人思念故国的满腔愁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些词中,李清照的才华与酒香一起流光溢彩。这些作品真实的反应了李清照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而李清照对饮酒各种趣味的深刻体会,使得酒成了她日常生活中,用以排愁解闷的消遣。李清照的词中贯穿了酒这个字眼,李清照喜爱喝酒,而且到了具有依赖性了。

三、嫠妇时期――孤苦伶仃,以酒来排遣悲痛辛酸,凄清冷戚

南渡后,李清照又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幸打击,晚年的她,无依无靠,寄身他乡,沦落到“孤舟之嫠妇”的境地。这些国破家亡之恨,夫妇永别之悲,人生迫害之忧,背井离乡之戚,凝聚在胸中,梗阻在喉头,压抑、折磨得她难以负载,她只有借酒解脱,以词宣泄。

其饮酒词中寄蕴着个人饱经风霜、孤苦无依的哀愁,那首《声声慢》就是最典型的作品,酒不仅要喝,还要多喝,才能麻痹她的思念与痛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中形象的描绘了残秋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词人漂流他乡、国破家亡、饱经忧患的悲痛和哀伤。一开始“寻寻觅觅”,可见词人从一起床便觉百无聊赖,如有所失,总希望能找到些什么来寄托自己的孤寂之心。谁知却毫无结果,仍的“冷冷清清”,反而使自己更陷入空虚寂寞之中。

紧接着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与前两句共14个叠字,使积压在心头的哀怒悲愁,像自肺腑中突然喷薄而出。下面写傍晚前后独守塞窗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铺叙了六件事:深秋难度、晚风难敌、雁过伤心、菊落伤情、独守窗几、梧桐细雨。这六件事都围绕结尾的一个“愁”字。“三杯两盏淡酒”自然是无法敌“晚来风急”,词人心中的苦闷意欲借酒浇愁,这里的“酒”字加上了一个“淡”字,意味深长,“淡酒”与“风急”对应,意象纷繁,曲折的道出心灵深处无由发泄的痛苦。李清照之饮酒,正是她内心孤独所致,“酒”字于此,是一种孤独的象征,它无处不在,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李后主时曾指出的一句话,易安《声声慢》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清照的词虽然多在个人的小天地里写,也很少涉及社会的重大事件和大众百姓的生活,但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痛苦忧愁、悲凉、凄清及晚年对故国的思恋,形象展现作者一生的坎坷历程。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性,李清照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有才有识的才女,也具有一定的爱国情怀。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酒入词之作,能客观真实地表现出李清照一生的感情流程。她的酒词虽没有豪言壮语,但那真实感情却是令人回肠荡气,且更实在地展现酒后女性细腻的心理状态。这种至真的心语吐露,让人读后不得不为她精妙绝伦的文笔所倾倒,为她凄清落寞的生活所哀叹。

中国诗歌王国随处飘散着浓厚的酒香,它深深浸润着中华文人的血脉和精神,承载着他们的低回与狂歌、颓废与豪放、忧愁与慷慨!李清照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以酒来表现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人生情怀。少女时期的酒词是清新、美丽和淡淡的哀愁。婚后时期的酒词是独抱浓愁的。寡居时期的酒词是悲痛辛酸、苍凉忧愁的。从饮酒词中我们感受着李清照细腻的情怀和感伤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山东:济南出版社,2005.

[3]长弓.中国酒文化大观[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王伟成.中华酒经[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6]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7]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8]童庆斌.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2.

[9]汪涵.李清照词与酒浅析[J].社科纵横,2002,(8):62~63页.

李清照词集篇6

关键词:李清照 席慕蓉 抒情女主人公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根深蒂固。故古代的女性文学长期都无法企及男性文学,但李清照却以横空出世的姿态登上词坛。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诗词中关于女性形象的题材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席慕蓉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歌题材多以感情诗为主,具有女性独特的视角。二人是女性诗词作家的代表,研究其诗词对深入了解女性的心理有一定价值,笔者拟就二人诗中抒情女主人公的比较做简单研究。

一、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相同之处

李清照(1081-1140?),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在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骄人成绩。席慕蓉(1943-),原名穆伦・席连勃,笔名萧瑞、漠蓉,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李清照与席慕蓉的诗词中多写女性,其形象也较为鲜明。因此诗词中女性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相同点。

(一)热爱家国,怀念故土

爱国与怀乡都是中国文学的母体,从《诗经》开端,至晚清的诗文,再至现当代的诗歌,以两者为主题的诗歌不胜枚举。两位作者的诗词中也多有涉及。李清照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危亡之际,她目睹国家朝政黑暗,感受到民族的危机。她的人生经受了一次次的打击,她看遍世间坎坷。因金兵大举南下,南宋妥协投降,面对国破家亡,词人只得南渡,备尝艰辛。她把自己对国家故土的思念化为词作。李清照表达热爱家国的情感,其代表作如《永遇乐》[1]中“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是伤今追昔之作,写的是元宵的热闹景象。诗酒盛会的繁华与女子的面容憔悴对比,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对故国的神伤,对旧时时光的怀念。一个鲜明的热爱家国、怀念故土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这首词文字上亦俗亦雅,亦淡亦浓,作者突出国难给自己造成的伤害,用情至深,宋词人刘辰翁读后也不免“为之泣下”。《声声慢》《武陵春》也是怀念故土的佳作。

席慕蓉生长在四川,在南京、香港生活过,随后跟着父母迁至台湾,对于家乡十分向往,诗歌也通过女性来表现怀念家乡的感情,同时也说出了迁往台湾、有家难回、思念祖国同胞的心声。例如《命运》[2]中“海月深深/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而塞外/芳草正离离”两句,通过写女子期盼心爱男子的到来而幻想家乡的迷人风光,从而抒发乡愁,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热切的期盼与思念。她的《父亲》与《狂风沙》也都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传统意识和寻根意识,她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回忆与怀想,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泼天真,情窦初开

李清照幼时生活较为安适,富足的家庭给予了她一个较好的文化环境,从而造就了其活泼率真的性格,所以她早期诗中多为欢快无忧的内容。例如《点绛唇》一词,“见客人来,袜i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中没有描写大家闺秀,而是刻画了一个含情脉脉却又顽皮的少女形象。她在院中荡着秋千,累出细汗,见有陌生人到来,慌忙逃回闺阁,羞涩却又忍不住好奇,探出头来窥探到访之人。《浣溪沙》描写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对爱情充满幻想的情状。上片写了少女如同荷花般清纯美丽,眼睛灵动,面容姣好。下片把她怀春却又怕人识破的娇羞刻画得生动传神。词中的语言尽显自然本色,但并不平淡乏味,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刻画得淋漓尽致。

席慕蓉诗中多表现出对爱情的向往、渴望与追寻,塑造出的抒情女主人公也是天真活泼的。诗中对于抒情女主人公的直接描写较少,但读者在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情怀。《十六岁的花季》中“但我仍在意裙裾的洁白/在意那一切被赞美的/被宠爱与抚慰的情怀/在意那金色的梦幻的网/替我挡住异域的风霜”。花季少女着白裙,活泼俏皮,引人注意,写出了少女对于爱情的懵懂。青春充盈着易逝的迷惘,爱情充满了无尽的向往,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结,是我们共同的情感体验,激起了读者对于青春与爱情的记忆。

(三)直率真诚,敢于示爱

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两人志同道合,诗词酬唱,如同神仙眷侣。但婚后不久两人分离,离别总带着惆怅与伤感。于是她将对夫君的爱意融于词中,通过词作来大胆表现对夫君的思念。如《醉花阴》全词写夫妻离别相思,妻子独守空房时难以摆脱的思念之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仅写出重阳佳节,深秋凄清寂寥的气氛,同时也以花喻人,因思念而消瘦,大胆倾诉、尽情宣泄对心爱男子的思念。此句向为人所赞赏,清沈祥龙《论词随笔》称之为“言情之善者也”。

席慕蓉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通常柔情似水、温柔美好,对爱情也始终如一。《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蓉的代表作,“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用“五百年”新颖而又独特地夸张了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及坚贞;用简单纯净的语言张扬了女性对浪漫爱情的狂想,表现出女子的率真勇敢。

二、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点

李清照与席慕蓉的女性特点多种多样,两人都具有独特的女性视角,抒情女主人公各具特色,因此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也存在着不同点。

(一)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沉郁忧愁,追求独立平等。

1.抒发忧愁之情,表达黍离之悲

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军入侵,打破了她安逸的生活,两年后赵明诚也因病而死。李清照面对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满腹忧愁无处排遣,只得将一腔愁情化入词中。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作通过写黄昏与拂晓时室内外的景象,写出女主人公彻夜思念家乡而不能入眠的情景。词作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无奈,同时也刻画了一个沉郁忧愁的女主人公。《声声慢》属悲秋之作,词中也表达了作者南渡以来沉重的人生痛苦,抒发黍离之悲。

2.无视封建礼教,追求独立平等

李清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并不以其身为女子而自甘卑微,是勇敢追求男女平等的形象。封建社会的女子一生被囚禁在三从四德的牢笼之中。但是词人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表现出国破家亡的伤痛,写出了时代的强音,其对国家社稷有深切的忧思,具有较为独立平等的意识。词作中的女性多敢于表达自我情感,追求爱情,敢于写夫妻之情。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又如《永遇乐》(落日熔金)等词作中的她们表现出对国家社稷的关注,可见李清照词中的女主人公追求独立平等,无视封建礼教。

(二)席慕蓉的诗作

席慕蓉诗歌深受大众的喜爱,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描绘女性,在席慕蓉笔下抒情女主人公多为温柔谦卑,浪漫美好的。

1.温柔谦卑,心地纯净

席慕蓉诗中的女子清澈似水,又颇为温柔。《盼望》中写道:“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诗中是一个温柔、对美好的爱情有所盼望的女子,虽不知是否能长相厮守,但依旧抱有美好的期盼。字里行间索绕着她的祈愿与知足。即使受过伤害,也只念爱情的美好,仍然温柔如初。

2.美好浪漫,温婉多情

席慕蓉的诗总给人温暖的感觉,使人们对于爱情充满向往,同时其刻画的抒情女主人公也是美好浪漫的。如《夏日午后》:“想你和那一个/夏日的午后/想你从林深处缓缓走来/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莲”,席慕蓉用温暖委婉的笔调,描绘出一个敏感的女子对昔日与心爱男子浪漫邂逅的回忆。《前缘》中写道:“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焚烧著/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席慕蓉总是用轻柔的笔触,幻化出浪漫美好,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愿化作一柱香陪在心爱的人身边,静静地感受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

三、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不同的成因

时代环境的差别,是造成李清照与席慕蓉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不同的主要原因;同时,两人所生活的环境以及自身的个性也是重要原因。

(一)时代背景不同

李清照生活在南宋较为黑暗的时期,因为主和派掌权,对于抗金的将领多加阻挠,宁给金人称臣纳贡,也不愿收复失地,社会政治动荡黑暗。词人在饱尝国破、家亡、夫死的痛苦后,把满怀的愁绪都集中到笔端。与李清照相比,席慕蓉所处的时代背景较为开放,她幼年就随家迁居香港,不久又居台湾,青年时期在欧洲求学,生活的时代较为稳定,所能看到的黑暗面还是较少的,所以她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爱情更向往,更执着。

(二)生活环境不同

李清照受到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熏染,眼界开阔,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又赋予她独立和高洁的性格。其思想意识是超于其所处时代的。她在心理上突破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礼教束缚,所以其刻画的抒情女主人公虽有情窦初开、向往爱情的一面,但更多地表现出坚强勇敢,不受礼教束缚的性情。相比李清照所处的环境,席慕蓉生活的环境更加开放,但其思想中还是受其父母的影响,有着女性需服从于男性的想法,甘居卑微,作品中虽有女性意识的体现,但是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关于男女平等的想法。所以其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多为温柔谦卑、美好浪漫的形象。

(三)作者个性不同

李清照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早期美满的婚姻,但她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危亡之际,种种现实使她的性格变得较为刚毅坚强,张扬叛逆。清代裴畅就曾评说:“易安自恃其才,藐视一切,与本不足存,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也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冯金伯《词苑粹编》卷九)[3]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李清照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有着自己的影子,通过写“愁”来反映现实和寄托情感。对于席慕蓉来说,舒适的环境、温馨的家庭、良好的教育、顺随的工作、美满的婚姻造就了她温婉的性格。她笔下所写出的诗歌充满着灵性与希望,表现出的是内心中的那一份柔软。

总之,李清照与席慕蓉诗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之异同与其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思想有关。两者都具有鲜明的特色,都是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对抒情女主人公进行塑造。通过对两人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不难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近代诗人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在爱情中男女应该相互尊重,追求平等,当代女性面对爱情需要热情、勇敢,同时又需要冷静、理智,同时更应该通过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身价值。

(论文指导教师:王菊艳副教授)

注释:

[1]王英志:《李清照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其他篇目详见《李清照集》)。

[2]席慕蓉:《时间草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其他篇目详见《时间草原》)。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参考文献: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233.

[2]钱忠相.李清照诗词创作中女性形象浅论[J].名作欣赏,2012,(8).

[3]樊洁.浅谈席慕蓉诗歌中的女子形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

李清照词集篇7

关键词:李清照 词 艺术风格

李清照(1084-?),宋代著名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家学渊厚,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阿终于造就“直欲压倒须眉”的才情,成为“婉约以易安为宗”的一代词人。

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纤细敏感,加之人生道路的坎坷,创作了不少美丽动人的诗词,在中国封建社会堪称一颗明星,光焰照人,直压须眉。李清照的词极尽情之笔墨,千百年来被人传诵,其中许多词句成为千古绝唱。

她将自己一生的欢乐与哀愁婉转而简约地表述在自己的作品中。在李清照人生乐章中,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欢乐,是风和日丽,是鸥鹭碧空,是一种令人向往不已的境界;而它的后半部分的主旋律是悲凉,是风雨如晦,是“谁家横笛吹浓愁”,是一种使人沉重伤怀挥之不去的况味。她抒情有时较直率,但无柳永的“俗”,却隽永有味;而温柔细致,却无秦观的“妩媚”和周邦彦的“玉艳珠鲜”。她的词虽达不到苏轼的清旷境界,但在婉约词中,即使抒写淡淡的哀愁,却常会给人以清颖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说的她的“婉而隽”的词风。下面就李清照的词的艺术风格作初步论述。

一、自我形象的艺术化

李清照以其高超的艺术腕力,用词这种文学样式来为自己作传,表现自我形象,并使其自传化、艺术化。从李清照词的内容来看,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的是词人的清高、坦率、天真和少女、的多情相思形象;壮年、老年时期,主要表现的是飘泊、悲苦、孤寂和凄凉忧愁的老妇、孀妇的形象。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我们可以用“瘦”与“愁”来概括。“人比黄花瘦”、“绿肥红瘦”、“新来瘦”等交替出现。“瘦”一下子揪住了我们的感受,并在我们的不断理解中逐渐清晰化、具体化。“薄雾浓云愁永昼”、“怎一个愁字了得”、“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闷损栏杆愁不倚”等时隐时现。这样就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这个满含愁情,外形清瘦的词人的形象。“愁”是其内在形象,“瘦”是外在形象。正因为内心聚积的“愁”,才使外形表现为“瘦”更加剧了内心的“愁”。易安词正是通过“愁”与“瘦”的整体自我形象,而表现出了词人“愁”与“瘦”的整体意蕴。她的词是她生活道路及思想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是艺术化了的自我心灵的直接而坦率的倾吐。例如她在《点绛唇》中大胆真率地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自我形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后慵态可掬的娇美情态,下片笔锋转折,细致地刻划了少女的羞态和娇憨神情。通过见客羞走、倚门回首、嗅青梅等一系列细节,将活泼而调皮的少女形象刻划得呼之欲出,非常细腻真切。

二、委婉、含羞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生于宦门之家,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加上天资聪颖,自小才华出众。婚后与丈夫志趣相投,感情融洽,并得以与众多书画名家交往,便沾染了一种倜傥的丈夫气,形成她洒脱不拘、清高傲岸、自信爽快的性格。她的词虽也多以个人生活境遇为题材,抒发内心情感,但好胜的性格、过人的抱负,使她的词作抒情直露,含蓄中带着劲直,时时显出明快疏朗的风格。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写别前对别后的设想。起头五句围绕一个“慵”字落笔,香炉冷,被乱摊,奁尘满,日高升,这些日常起居环境的描写,细致地表现了词人慵懒不整、无心无绪的愁怀。接着笔势一纵,“生怕离怀别苦”脱口而出,直抒衷肠。而“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婉转曲折中似有一股压不住的愁思,巴不得一吐才快。又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寄情于物,抒发了深沉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怀,直吐胸中悲苦。南渡以后,国破、家亡、夫丧给李清照带来诉说不尽的悲痛,表现在作品中,词风更加跌宕沉博,表达更为劲直。

三、擅长用铺叙白描手法,创造清切婉丽之美

李清照性格直爽,抒情委婉深挚,善于用铺叙、白描手法,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断、琐事,捕捉最能表现心理活动的细节,往往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描绘出鲜明动人的形象,表现清切婉丽之美,用笔浅直简捷。如她早期所作的《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此词以洗练的笔法、质朴的口语对景物进行线描勾勒,一幅水波浩渺,红荷凋残,山色青秀的秋色图出现在眼前,并把水光山色、眠沙鸥鹭拟人化,分明是自己舍不得离开荷湖鸥鹭,反说鸥鹭对自己有情,不舍得她离开,极富情趣,表现了词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又如南渡后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用白描手法信手写尽她万端无绪的慵懒之态。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用虚拟手法写游兴,表现女词人瞬间的心理变化和凄婉的情思。最后以“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结,把无法抑制的愁苦一泻而尽。用情深挚浓厚,下笔却极为平易浅直,朴素自然。

四、工于造语,善用叠字

在现存李清照的词作中,运用叠字的句子约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句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摹形状景物的,如“寒日萧萧上寒窗”(《鹧鸪天》),“淡云来往月依依”(《浣溪沙》),“萧萧两鬓生华发”(《清平乐》);另一类是抒情表意的,如“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怨王孙》),“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行香子》)等。尤其是《声声慢》中运用的叠字,达到了奇绝的妙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开首连用十四字组成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女词人用有限的文字,抒发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显现了她深厚的语言艺术功力。“寻寻觅觅”,突兀而起,反映了她后期孤独寂寞、精神恍惚的情态。女主人公像丢了什么珍爱的东西一样,东寻西觅。这“东西”可能是她前期的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也可能是她心爱的文物书画,也可能是昔日中原的盛世气象。“寻”、“觅”两字作重叠,家国衰亡的双重打击的剧痛和不堪忍受的哀伤、孤寂,便极其概括、形象、委婉、含蓄地全部表现出来了。

总之,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广取博采,多方继承,在婉约派中独辟蹊径,大力创新,独具特色,创就了有名的“易安体”。清朝沈谦在《填词杂说》中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参考文献: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12(1).

[2]周建华.再度审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赤峰学院学报,1995-2006,26(5).

[3][清]况周颐.蕙心词话.

李清照词集篇8

[摘要] “易安体”女性意识研究多专注于结合时代背景对李词创作本身研讨,这对揭示“易安体”女性意识的特质来说还不充分,还可以另外两种视角来考察。

[关键词]易安体 女性意识 家庭 词学

李清照“易安体”抒情艺术独特性就体现在“易安体”表现出了强烈明显的女性文学意识和特色。从而改变了在此之前婉约词“男子做闺音”代言体的虚构与想象。宋人王灼说:“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王灼《碧鸡漫志》《词话丛编》本,88页)”话语极尽封建道学先生贬低之能事,但正说明李清照在词创作上创新意义:以女性身份写女性的生活的女性文学意识。这最集中体现在她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作为词创作表现的中心内容和视野范畴,而对日常生活遭遇的表现又是以如此鲜明独特、细腻优美的女性思维视角来观照审视的,她的词创作成为我们了解认识她的生活遭际、情感波折,思想隐幽的窗口,日常生活在她的词里审美化。

历来对“易安体”女性意识研究多专注于结合时代背景对李词创作本身研讨,这对揭示“易安体”女性意识的特质及形成来说还不够充分,至少还可以另外两种视角来考察。一是从家庭文化的维度来考察。有研究者认为这与作者李清照生活的十二世纪中国的宋朝此时“宋代文化表现出一种“人的解放”的文化精神。而李清照就是“中唐到北宋文化转型的新文化观念、新价值思维所孕育的一位新型女性的代表。”笔者认为除了时代文化背景影响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与李清照家庭出身、人生经历,所接受良好家庭文化教育等有密发关系。李清照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父亲李格非不但曾任礼部员外郎还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廖正一、李禧、董荣三人合称为“後四学士”,李格非不仅散文方面有《洛阳园林记》这样的名篇传世,在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宋史里记载他“苦心工於词章,陵轹直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稍滞”,母亲王氏同样是位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女性―《祖国名媛录》说她“工词翰”,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文学环境里出生长大,她不仅是受到“传统道德”教育,也受到包括了文学诗词方面的艺术陶养。出生书香官宦之家的李清照、家境富裕,从小就在诗、词、音乐,绘画等多方面培养她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知识素养功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她十八岁找到自己人生唯一的知已,她的丈夫赵明诚,两人在金石、绘画,音乐,诗词方面的共同爱好和情趣对于一位封建时代有着独立意识的女性是多么难得,她们琴瑟和鸣、共同醉于她们学术爱好当中去,“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每获一书,即同共是正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自然也不忘用词来表达她们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在此过程中她们二人之间关系不再是封建社会常见“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妻子对丈夫的附庸关系,而是建立在共同爱好、情趣基础之上的朋友、知已的关系,如《声声慢》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是对这种新型夫妻关系的生动描写。这种新型的夫妻关系对于一位有在家庭中有平等地位和独立的个性意识的知识女性相当重要,反映的词里是其词前后期风格的产生了明显变化。对李清照而言,新型开放的时代环境、良好的家庭文化教养和悲喜交织生活遭遇使它有能力也敢于在作品里表达独立的个性色彩鲜明的见解和情感。这证明了李清照独立的妇女意识及自信自立的人格力量,是李清照词创作就是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的自我确认。

二是从词学理念认知的维度来考察。当然李清照这种独立女性意识形成也与她的对词的理念认识有关。李清照对词有着独到的见解,这进而影响并形成了她独特闺情词抒情艺术风格。她在《词论》里,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历数了自词产生以来众多名家前人词创作上的得失,并提出的“词别是一家”词学审美观。尽管历来对李清照《词论》中观点看法褒贬不一,但这正是作为有着独立审美理想的女词人李清照独特抒情艺术形成思想根源,这种观点与传统的“诗庄词媚”说法未必有着必然联系,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挛清照也基本上认同这种把词看做不同于诗的专写女性及闺情的以阴柔为美的女性化的文学体裁,身为女性的李清照当然要捍卫这种文学传统了,事实上她不但从观念上捍卫了这一传统,还从实践的创作中给予以这种文学体裁在抒发女性真实的生活人生感受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范例,使词在她的笔下成为女性意识女性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段。如果我们对比李清照诗和词创作就会发现。她在诗和词在题材选择及主题的表达方面区别是如此的明显在诗歌作品里,她有着与男性士大夫一样胸怀和那种“兼善天下”、以天下为已任的浩然正气,举凡现实、怀古,咏怀、眼前的国家沦丧、历史上悲壮英雄等等都毫不掩饰自己的关切之情和对问题的真知灼见,身非男儿列,心比男儿烈,例如她以自己独道的跟光来审视靖康之变国家之耻,发出“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激愤和感叹,这无论如何是我们从她的被誉以“易安体”女性特色鲜明的词作里所看不到的。二者界线如此清晰,壁垒森严。

上一篇:写桂花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写秋景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