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清明节范文

时间:2023-11-12 10:05:23

日记清明节

日记清明节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诗实在耳熟能详。应该是在我们小学还是初中时期的诗文之一了。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学生清明节日记大全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学生清明节日记大全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诗实在耳熟能详。应该是在我们小学还是初中时期必背的诗文之一了。当时还小,不知道这首诗中包含了怎样的意境和心伤,不懂得亲人离去的心痛可以至此。

有一个人,他/她明明与你息息相关,在你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有一天,他/她就这样不见了,再也见不到了。那种感觉,就好像谁突然把你的心挖空了一块,再也填不上了。你明明还有很多很多话要对他/她说,你明明还有很多很多事要为他/她做,你明明还有好多好多爱没有对他/她诉说,你明明还有好多好多地方想要和他/她一起去,但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这一切已经无法弥补了。子欲养而亲不待。便是这样痛彻心扉的遗憾。

我们生活在一个个不同的石头森林,在一个个不同的格子间里为了生存而忙碌,却忘记了给那个赐予我们生命的人儿一个关心的问候。一年回家探望他们的次数屈指可数,每一次,都觉得他们越发苍老。时间都哪儿去了?在你忽略他们的每一刻,皱纹已经爬上他们的眼角,青白已然染上了他们的黑发。时间不等人,这个道理我们比谁都明白。

不要说“我很忙,没空”,我很忙只是一个华丽的借口,再忙吃饭喝水上厕睡觉所总有时间吧?从中抽出个几分钟和父母亲人唠唠家常,关注一下他们的心情如何身体可好并不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其实他们要的并不多,一个问候,短暂的陪伴,你能够幸福。这,就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这,就是他们茫茫人生的全部呀!

是啊,尚未为人父母不知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人类都是懂得借鉴前人经验的灵长类动物。为何一定要让自己去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以后,才懂得孝心未尽会是多么痛苦的遗憾呢?就是现在,就在我们每一次有空发呆的午后,在我们每一个不知道去哪儿游山玩水的假期,在每一个想起他们的瞬间拿起电话,让远方的他们知道:我们也在牵挂着你们。

学生清明节日记大全二

当今,主流社会倡导的是“厚养薄葬”,主张在生前给足尊严,善待处之,使之生活幸福;提倡在死后丧事从简,生态入葬,留下环保风范。这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赖以生存地球的高度负责,没有哪一个人可以逃离生生死死的规律,更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改变“赤条条地来,空荡荡地去”的现实。生态,才是维系人类生存的重要密码,对待逝者,需要用生态的观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公众吐槽大气污染时,很多人习惯性地把矛头指向各大涉染企业的烟囱、马路上汽车尾气的排放,甚者来自西北区域的沙尘暴,这些都是公认的公共生态环保责任,唯独没有想到与己相关的应担责任。在一些地方,亲人离世还保留着土葬的做法,占用大量农地耕地;运灵车一路抛撒冥币,既不雅观又给环卫工人添累;高高的坟头前,烧化的是祭奠用品更是新的污染源……特别是清明节期间,各种汽车开进山野,你追我赶,喇叭声此起彼伏,打破山村的安祥与静谧,活脱脱地演绎成一场车展秀。这与生态祭扫先人的要求相差甚远,离传统的清明祭扫愈行愈远,繁华落尽是空虚,心灵的哀思何以寄托?

清明节,是中国人们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央文明办力推的“我们的节日”。国家文明需要社会文明来诠释,社会文明需要公民文明来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国人,身上理当充裕着时代文明的风范,能否让清明节成为展示文明的一扇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去,满眼的生态文明应当成为一景。如果说,一堆纸钱化作升腾的青烟,能够寄托后人的哀思,那么,一束鲜花清新高洁敬献先人,不也能代表晚辈的追思吗?在祭奠先人的问题上,与占地土葬及乌烟瘴气地乱烧一通相比,海葬、河葬、树葬等充满环保理念的生态殡葬,则更加顺应潮流,倍受推崇。

生态殡葬靠公民的自觉,更要靠法律法规等硬约束增强执行力。教育只能起到宣传引导的作用,但不是根治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万能药,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规作后盾。在推进生态殡葬管理方面,仅仅依靠没有约束力的说教和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让公民知道破坏生态殡葬的'严重后果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生态文明不是软绵绵的说教,而是需要国家、社会、公民各个层面实实在在地落实各自的责任,把担当的精神写在尽职尽责中。

生态祭扫,是缅怀先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改善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最佳选择。故人离去,留下的是精神财富,激励后人以科学的精神继续创造划时代的辉煌。作为后人,理应接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把先人的创新创业、勤俭节约等精神发扬光大。由此,方能告慰先人,昭彰后人,不负做人。

学生清明节日记大全三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学生清明节日记大全四

说起今年的清明节,我不禁心潮澎湃。有人肯定会问,清明节无非不就是去踏青和扫墓吗?你还能干什么呢?大家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我们踏青,去扫墓,为何不去体会一下老一辈的艰苦和艰辛呢?于是,在清明节的晚上,姑姑带我去活尔玛一层,玩一个叫高空探险的游戏,以这种方式来缅怀先烈,体味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那是一个一层楼高的器械。工作人员会先给你系上一个保险绳,以保证你的安全。然后冒险开始了。一开始是先走上一个用木头板子一阶一阶连在一起的像楼梯一样的关卡。这些板子虽然简单,但万事开头难,我没有放松,而是慢慢地走上去,小心翼翼地迈出自己的脚步,终于安全通过了这一关。

让我来看看第二关是什么。妈呀!在这离地有一米多的地方,居然有像秋千一样的关卡!这个秋千可不是让你来回荡的那种秋千,而是6、7块板子,全部是用绳子吊在空中,用脚一碰就荡来荡去,而参加者要依次迈步上前,一块板子一块板子走过去。板子都在空中摇摇晃晃,你每走一步,都要加着十二分的小心。乖乖,为什么要设这么难的关卡呢?管他呢!拼了,反正都上来了,我慢慢踏上第一块木板,它剧烈晃动,来回打着秋千。我看不行了,这样会越荡越高,于是,我一把抓住第二个秋千的绳子,慢慢踏上去,另一只手抓住了另一边,然后依次走过所有的关卡。过“关”之后,我突然感到眼前有此模糊,啊!原来是头上流下的汗水已经将眼睛蒙住了,我就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终于,我通过了全部关口。我跟在下面的姑姑高兴地大喊:“我成功了!”姑姑也很高兴,向我祝贺。我想,这次我不仅玩得高兴,还体会到了前辈们的辛苦。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清明节啊!

学生清明节日记大全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诗句正是描写清明节这个节日的。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明节这一天出门,或祭拜祖先,或缅怀革命烈士。我们家也不例外!

今天早晨,我们吃完饭后,爸爸就忙着准备东西,说是要回村祭拜我死去的太爷。只见他收拾好了泛黄颜色的纸钱,一些贡品和“香”之类的物品,准备妥当后,我们坐车很快到了村里的坟地,只见四周矗立着很多墓碑,我们不一会儿就找到了太爷的坟墓,开始了祭拜仪式。

只见爸爸从一堆东西中拿出三柱香,点燃,插在了太爷的坟墓前并拿出贡品,一样一样把它们放好。接着,又取出一堆泛黄的纸钱,将它们点燃,口中还念念有词。仪式将近结束,爸爸让我们下跪行礼,还说这是祭拜祖先这个仪式中最重要的。

当仪式结束后,我在太爷的坟前默立了一会儿,愿他佑我考试成绩好,并祝福他老人家在那边一切安好。再看看这香上飘出来的一缕缕烟,就好像是太爷在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的拼搏来实现愿望的!我默默地记住了这些浮现在我脑海里的话,不由地点了点头。

清明节扫墓,更是体现出孝子孝女的孝心。这就是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

日记清明节篇2

__镇中心小学

今天下午,老师让我们带鸡蛋,原来是清明节碰鸡蛋比赛,同学们都带了鸡蛋,还有的带了鹅蛋。我带了3个鸡蛋,我先和我的同桌秦振涵比赛,我的鸡蛋一碰就破了,然后秦振涵又和徐晨博比赛,秦振涵的也碰破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后我们班的孟楷祥同学获胜了,带鹅蛋的同学也进行了比赛,最后于翔宇胜利了。

今天真开心!

4月3日 星期二五 晴

__镇中心小学

今天,我们班进行了“碰鸡蛋比赛”。我先和徐新廷比,徐新廷拿着鸡蛋去碰我的鸭蛋,“啪”!徐新廷的鸡蛋破了。我把徐新廷的鸡蛋全碰破了,我高兴极了!我又和董守婷碰鸡蛋,“啪”!董守婷的鸡蛋也碰破了。徐新廷一看急了,说我的鸭蛋是假蛋。(我一直是用小头碰的)我为了证明我的鸭蛋不是假的蛋,我就用大头来和西相如碰,

“啪”!我的鸭蛋破了。没想到,这瞧不起的小蛋,竟然是臭鸭蛋。我拿着臭鸭蛋来到座位上扔进塑料袋里。

我吃了我的两个鸡蛋,“碰鸡蛋比赛”结束了。我们又读了读《动手做做看》,下课后,我就把塑料袋扔进了垃圾桶了。

2015年4月3日星期五天气晴

__镇中心小学

今天,老师说碰鸡蛋,到了下午第一节就是,第一次碰鸡蛋我和徐银珠碰的,我胜利了,我很高兴。第二次就不是这样了,徐银珠胜利了。老师说让赢了的来前边,我的同桌于翔宇也去了,他用的是鹅蛋,他说他赢了11个人。我很惊讶,徐银珠呢!就输给了她姐姐老师说赢了的来前边比。于翔宇又赢了,所以他是我们班的第一。老师又说谁还有没破的,我说我还有一个好鸡蛋,我又去比这次我赢了王洁晓,我又输给了孟楷翔。老师又说吃鸡蛋开始,我们吃的很香,还有吃12个鸡蛋的呢!

今天我可是最开心的一天了。

2015年4月3日 天气:晴

__镇中心小学

今天,一年一度的碰鸡蛋比赛又到了。老师说:“下午第一节课就碰鸡蛋。”到了下午的第一节课,老师说:“红笔跟黄笔碰鸡蛋,蓝笔跟绿笔碰鸡蛋。现在开始碰鸡蛋。”我碰破了黄笔的鸡蛋。蓝笔碰破了绿笔的鸡蛋。老师一敲桌子,大家就马上坐好了。老师说:“小组胜利的举手。”我马上举起手来。老师又说:“胜利的来前面拍个照。”我十分高兴!

之后老师又让胜利的人再两人一组碰鸡蛋。我碰破了秦振涵的鸡蛋,我十分高兴!我又跟孟楷翔碰鸡蛋,我不小心用鸡蛋中间碰的,孟楷翔把我的鸡蛋碰破了。我就回到自己的桌子上吃鸡蛋了。

最后,老师问:“谁还有完好无损的鸡蛋?”于翔宇马上举起手来说:”我还有完好无损的鸡蛋,而且不是鸡蛋是鹅蛋。”他拿着自己的鹅蛋,别人拿出自己的鸡蛋一起比赛。于翔宇一碰,别人的鸡蛋就破了。因为于翔宇的是鹅蛋而别人的是鸡蛋,他当然能很容易的碰破鸡蛋了。老师说:“最后胜利的人是于翔宇!”

这一天真美好!

4月5日,天气晴,

__镇中心小学

老师让我们下午带鸡蛋。下午有一个大家碰鸡蛋的活动,我和大家都高兴极了。有的带鹅蛋,有的带鸡蛋,还有的带咸蛋,我和董守婷碰鸡蛋,我输给了她。我又和董守婷碰我又输了,大家高兴极了。有的跳啊!有得笑啊!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教室,我爱老师组织了这个活动。

4月3日 星期五 晴

__镇中心小学

今天,我们举行碰鸡蛋比赛。同学们把鸡蛋装扮得漂漂亮亮,有红的、紫的、绿的,有的在鸡蛋上画花、树、竹子、桃花、杏花......有的为了赢得比赛,还带了鸭蛋、鹅蛋。我们要选出最硬的鸡蛋。老师说每个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先比,然后是组员和组员比。我和我的组长开始比了,他拿的是鹅蛋,我拿的是鸡蛋,最终组长赢了,我输了。老师说:“赢了的来讲台上。”他们都过去了,他们又进行了一场比赛,最终老师说:“赢了的举手。”最后,于翔宇胜了。老师还是觉得孟楷翔胜了,因为他碰破了26个蛋。

日记清明节篇3

踏青娱乐,是清明节出城郊游的一种风习。清明节期,春暖花开,最适于郊游,这是踏青习俗形成的客观原因,清明又是去郊外扫墓的日子,因此形成扫墓兼踏青的节俗。明人刘洞、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说:清明来到,“是日签柳,游高梁桥,日踏青。多四方客未归者,祭扫日感念出游。”明代的清明踏青,有些就是扫墓之后接着游春的。

宋代的时候,围绕扫墓、踏青而形成大型的娱乐活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清明之娱乐时说:“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刍,谓之‘门外土仪’。”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清明节俗时说:“课件下载 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肪,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 宋人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汴京汴河两岸的景物以及清明人们游乐的情景。画面人物多达五百五千,牲畜五十多头,船二十多艘,车轿二十多乘,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行各业集于游市,充分反映了清明日踏青娱乐的情景。

清明踏青,最早的源头应是古之游春习俗。《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论志向的一段对话。当孔子问到曾皙的志向时,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话,说明上古之民早就有季春三月野浴、踏青的愿望和习俗。后来的清明踏青,应该说是发源于上古而又继承古上已节祓禊遗风的结果。提到踏青,人们自然会想到唐崔护清明日游城南庄之事。崔护清明游春到城南,因口渴而得村女之杯水。第二年清明,崔护又来城南庄,可那女子却因思念崔护而死,于是崔护写了《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堪当趣事。

清明节正是大地春动的时节,故此节虽起始于祭祀先人,但在长期的发展巾也复合有游乐的内容。《东京梦华录》载,清明日,都市人出郊,田如市,人们游玩于田野园圃之问,至暮而归。这种郊游活动,后来便被称为“踏青”,含有一冬蜷缩,春动出外,舒展身手,振奋精神的:卷思。同时古代又在清明节汇聚了插柳植树的活动。至于清明戴柳免虿(折)毒的说法,则反映了这一节日也包含有驱灾内容的印记。作为综合性质的节日,还增加了竞技游艺的内容。现在人们往往视清明节为外出旅游的最佳季节。

日记清明节篇4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日记清明节篇5

1、人死不能复生,丧葬亦可适度,生活节约光荣,浪费最是可耻还有多少同胞,生活还不富裕,同志仍须努力

2、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3、清明时节语纷纷,郊外游客笑嘻嘻,欲问酒家何处停,路边农妇欢迎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催,商隐弹泪谁人,信香烛鞭炮金钱知

4、每当这个日子的来临,总会让人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情,逝去的人,装载着千丝万缕的思念。如果你真的为他/她好,请你快乐多一点!

5、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

6、华夏文明永记心,民放文化民族魂,清明寄祖好传统,感恩情怀天下知,文明寄祖清明时,先祖的伟大世人牢记,真情的传递思念的情,先祖精神满神州

7、清明时节,杨柳依依,思念故人,笑对明天。

8、清明里总有一些花开,这些意象世界里清醇而多愁的花儿,一睁开眼睛和关闭视野都要流泪;也许这雨正是我无尽的伤悲的一场宣泄,宣泄后,一切都好。

9、清明时节雨纷纷,怀念先人正时分,文明风俗吹遍遍,海葬树葬为千秋

10、中华文明恒久远,上下传承五千年,而今吾辈当自强,先烈遗志记心间,科学发展谋复兴,精神文明创和谐,炎黄子孙兴家国,先辈含笑在九泉

11、巨星陨落,天地动容,山河哭泣,世界悲鸣!一代伟人已远去,留下英名存长空,今虽不见你挥舞的巨手,但那响彻长空的吼声,在历史的时空

12、清明将至,心又开始隐隐作痛,这种痛不曾消失过。只是在无人的时候,更显得真切。

13、今年的清明,我要活出生命,活出精彩,活出属于我的人生!

14、想知道,为何不叫清明祭,而叫清明节?古人对这,是否有着某种喻意?是否告诉我们,对所有已逝去的生命,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任何关系,我们都不要忘记曾经?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警示,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耻辱,曾经的爱与曾经的恨?

15、清明节祭先人,传人情寄哀思,莫铺张不迷信,承遗志传后人,祖先慰笑九泉

16、清明天空坦然山路芬芳;亲情的思念是无止境的,纵然有感伤但那温暖情怀将永存心底

17、清明的微风,携带无限的哀思吹过你长眠的山谷;清明的细雨,饱含深情的缅怀润泽你脚下的土壤;清明的鲜花,承载无声的祭奠,祈愿你在天国安心长眠!

18、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好好活着,才是最好。

19、鹃声凄切、蛙声凄厉,清明时节,雨纷纷、泪也纷纷。

20、唐人杜牧的诗之所以流芳百世,一是形象地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意境,更难能可贵的是反映了古时民众理会清明的真实意义。虽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今天诵来无论在情景意境都相当鲜活耐人久永……

21、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22、愿阵阵清风带着问侯,寄托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思念;愿滴滴细雨带着敬意,寄托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缅怀

23、所以从今年起,国家顺从民意把我们古老悠久的清明节法定为休息日,就好象我们过春节和过国庆节一样,大家得以聚会欢乐,这实在是我们文明社会的一大进步。

24、民族的魂,感人的情,清明寄思感恩心,牢记先烈辉煌史,用心用情思先烈,民族文化要发扬,优秀传统永记心,龙的子孙激情涌,感恩先辈,追思真情天地证

25、缅怀先人是对自己的鼓舞

26、清明时节雨纷纷墓前亲人念故人清明时节天晴亮短信亦可悼故人

27、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你我的相逢是种缘。缘起缘灭,梦中变幻,我的世界有你而精彩。曾经的回忆,美好的记忆,保存在脑海。愿你在天堂一样快乐!

28、清明,总是伴着纷纷扰扰的细雨,透着春天的阴冷与寂寞,丝雨细如愁,多少人在这忧愁中徜徉留恋……

29、是你们的脚印为我们踏出了道路,是你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幸福,是你们的信念壮大了我们的民族,是你们用生命奠基了中华的前途,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30、风和日丽,小草嫩,山青水秀,感觉新,荒郊野外一堆土,祖先在此当居民,清明时节风光好,阴阳两界真奇妙,故人一去不复返,如烟往事莫忘了增良

31、我不得不承认生命之脆弱禁不起我们再三的考验,生或死,也许早已命中注定。逝者如斯,生者为此沉寂。沉默,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32、我要追逐烈士的脚步,学会无畏,学会坚强。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对它,不怕伤心,不怕沉沦,因为去面对,就不会退缩,就要学会勇敢,像烈士那样无畏,今年,我要开开心心过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属于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样的我。

33、丰碑站在你的脚下,仰望着雄伟的丰碑,那不朽的两个金字,闪耀者英雄的光辉,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英烈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那不朽的灵魂

34、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更懂得爱和珍惜。所以,我们活着的人,都要好好善待和把握与人相处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

35、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36、不是清明才忆起革命先烈,你们的英雄事迹时常在我们心中录放,不是清明才寄托我们的哀思,你们的革命精神早已在我们身上复制,所以请你们安息吧

37、古人早已经知道清明是一个好时节,是一个祭扫踏青郊游亲人聚会饮酒作乐的好日子。

38、今天,我们的社会终于承认了古人的做法。清明不仅是缅怀和思念先人的日子,又是一个把怀念和追悼亲人的时刻化作祥和团聚欢乐的节日。

39、谁给我过愚人节,我就给他过清明节;谁跟我过情人节,我就让她过妇女节。

40、清天明空彩云飞,夜落春雨似茶香,思情无涯风飘絮,我心依旧荡秋千

41、清明是先烈的精神再一次洗涤了我们的心灵清明是先烈的事迹再一次坚定了我们的行程清明是先烈的灵魂再一次保佑了我们的安宁

42、转眼,又一个清明如约而至。往年,从没觉得清明有什么不一样,可今年,感觉竟是如此的凄凉。

43、杨柳青青景色新,桃花相映笑迎人。年年清明今又是,万紫千红总是春。

44、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日记清明节篇6

沐浴着春风细雨,伴随着柳绿花红,清明节即将到来。这个经历了2640多年历史积淀,有着厚重内涵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已成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法定假日。

山西介休绵山,这个过去只藏在地理书一角和历史书注释里的地名,也由于身为寒食清明文化肇始之地,知名度迅速提升,开始向海内外展现出自己古色古香、气象万千的真面目。

2008年和2009年清明前后,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省政府两度在绵山联合举办中国寒食清明文化节高层论坛,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畅谈清明文化。与此同时,介休被授予“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绵山被授予“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

寒食清明文化缘于介休绵山

要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必须先从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因纪念春秋时期忠孝节义名臣介子推而设,它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是形成最早的,比端午节还早200年。

东汉周斐《汝南先贤传》就明确将介子推故事与禁火习俗相提并论。其中有“介子推以三月三日自燔,后成禁火之俗”的记载。西晋孙楚《北堂书钞・祭介子推文》曰:“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其至先后一月。”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一度追随晋献公的公子重耳流亡他乡,在外19年。其间,介子推在重耳饿极之时,悄悄割下自己的股肉给重耳充饥,重耳知后感动莫名。后来,重耳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却在封赏群臣时,落下了介子推。功不言禄、洁身自好的介子推偕母出走,隐居介休绵山山中。晋文公悔悟后上绵山寻访,求之不出,无奈之中放火烧山,想逼他偕母出山。但是狐偃、赵衰这两个也曾经随重耳逃亡的大臣,自知自己的功劳比不上介子推,暗中使人四面举火,最终将介子推母子烧死在绵山上,晋文公追悔莫及,此事《左传》有载。屈原在其《九章-惜往日》中日:“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白此,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留有诗文歌吟介子推。现今介休绵山上还有大量传说、遗址、碑刻、诗文,以纪念与缅怀介子推。绵山现有介公墓、思烟台、哀号坡、介神庙、子母柏、足下亭、白鸦山、大小烧林、忌坂、鱼龟(于归)山、介公草庐、避火洞、慑身岩等历史遗迹。

据传介子推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悲痛欲绝,于是将烧焦的树干做成木屐,“朝夕相随,终身不离”。第二年还孝服登山祭奠介子推,见柳树死而复生,绿枝干条,于是折柳枝戴于头上,并赐该柳树为“清明柳”,定此日为清明节。同时还下令晋国官民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只吃冷食,禁火寒食于是相沿成习。

作为晋文公封给介子推的祭田,绵山上有介子推的敕葬陵墓,汉代人视介子推为介神,在介山为介子推建造了寺庙。介山首先引发寒食风俗,《新论》《后汉书》《县志》《府志》《通志》都有大量记载。介休绵山记载介子推和清明节相关碑碣较早的有公元732年立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北宋成平五年(公元1002年)由绵山沙门十二寺院共立的《大宋国抱腹山回銮寺及诸寺院灵境之碑》等。绵山的寒食清明节习俗与众不同

一些专家研究认为,寒食清明节为介子推而设,寒食节又融汇于清明节之中,这两次文化大变迁,大约在唐代已经全部完成。介子推的事迹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眼中是最具楷模价值的。他忠君忠国,功不言禄,视名利如粪土,这些都是古代人推崇的品行。所以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清明节祭扫介子推,使寒食、清明加速融合,平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魅力。

那么,两千多年来,我们的寒食节、清明节是怎样过的呢?绵山作为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又有哪些独特的民俗呢?

这两个节日的流变,约可分为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及宋朝前期、宋、元、明前期、明清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寒食节每年时间长短不确定,基本选择在隆冬时节,禁火地区主要在山西省范围内,主要内容是家家禁火吃冷食。隋唐五代及北宋初期,寒食节已经演变为国人祭扫之节,届时,民间禁火,皇宫禁烟,土庶展墓,皇家祭陵。“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当时,寒食节已成为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活动内容也由以往单纯禁火冷食,发展为扫墓、插柳、踏青、秋千、蹴鞠、斗鸡、馈宴等十多项,且扫墓、挂纸成为寒食节民间最主要的标志项目。到了宋、辽、金、元及明代前期,寒食节增加了一些高雅内容,如皇家组织赋诗、官府组织赏花,主要项目由唐代的展墓逐渐转化为娱乐活动,内容又增加了斗百草、施钩、抛、风筝等。明代中期,寒食节原先传统的插柳、踏青、赏花、蹴鞠、赐火已不再流行,秋千、斗鸡、风筝等也没有了唐宋时壮观的场面,而民间扫墓、官府祭坛和皇家祭陵等盛况空前。这三项风俗渐渐脱离“寒食节”,已成为近代乃至当代清明节的主题。

介休绵山作为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更有其独特的民俗活动,清明时节,绵山一带的人们纷纷上绵山祭扫介子推,举行植树、踏青、墓前栽柳、打秋千、放风筝、拔河等活动。寒食清明的特色食品品种繁多,风味独特。传统的子推蒸饼、子推燕、蛇盘兔面塑、枣饼、麻糖、贯馅糖等已成为时尚食品。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期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子推高风亮节。

开坛传承清明文化血脉

2008年和2009年清明前后,两届中国寒食清明文化节高层论坛在绵山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畅谈介子推清明文化。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认为,早在2006年,国家就将寒食清明文化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国务院又将三个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这些重大决定,表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生活的重视与尊重。清明节习俗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在绵山举办论坛,就是慎终追远,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对大自然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期望。

专家们同时指出,清明节是中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我们都可以归纳出清明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说,为了缅怀祖先,大力崇尚热爱自然、饮水思源、忠孝仁义的传统风范,弘扬清明文化,凝聚亲情,要努力探索传承传统文化的新形式,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不断增进活动的亲和力、号召力、吸引力,使节日文化价值体系得到丰富与发展。

日记清明节篇7

诗歌史上,较早写寒食的是初唐沈缙谟胨沃问,沈缙凇逗食诗》(《艺文类聚》引为李崇嗣)说: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写灭焰藏烟的寒食佳节,异乡作客的不平静心情,是较早的咏寒食之作,他还有《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篇抒怀归之情。宋之问写有三首寒食诗,皆抒发佳节思乡念亲之情。如《途中寒食}黄梅临江驿寄崔融》诗说:“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由寒食节折柳插门之俗引发故园之恋,也是较早的寒食名作。“沈宋”之后,随着人们对寒食、清明佳节的重视,诗中寒食之作也多了起来。如杜甫有《小寒食舟中作》,卢纶有《寒食》《舟中寒食》,王建有《寒食行》,张籍有《寒食看花》《寒食后》《寒食忆归》等,中晚唐时寒食诗作既多且好,如韩有《寒食》、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元稹有《寒食夜》等等。宋代游乐文化兴盛,寒食诗也相应发达起来,张耒有《寒食日作二首》、杨徽之有《寒食寄郑起侍郎》、陈与义有《寒食》等等,不可胜数。寒食诗除记咏节日活动外,更多的是抒发异地思乡之情。从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诗到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从宋代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到元代耶律楚材的《庚辰西域清明》,莫不如此。也有借寒食述苦寒境遇者,如杜甫、孟云卿等都有佳作。而黄庭坚的《清明》诗更借介子推之贤讥讽人格卑劣之属,曰“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算是别具匠心了。清代李渔的《清明前一日》和洪N的《寒食》诗则极尽故国山河破碎、战争血雨腥风之惨烈,痛发悼先人、哀民生之悲怆。寒食、清明的内涵,因传统的承扬、当下处境的变更和士子的寄兴感发而丰富。

因为寒食、清明二节相连,因此诗中也是交错写来。如张籍《寒食后》:“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王思任《扬州清明曲》:“寒食游春共借名,扬州分外作清明。”名为两节,实融为一。而且同它类年节岁时诗作一样,寒食、清明诗的鲜明特点也是紧紧围绕节日活动内容取材立意,抒发置身节日文化氛围中的种种情思与感怀。寒食禁火三日,所以诗中就有韦应物的“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杜甫的“佳辰强饮食犹寒”“愁看直北是长安”类的抒写。寒食节的中心活动是踏青扫墓,所以诗中以祭扫为内容的也最多,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帝京岁时纪胜》说:“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挈盒,轮毂相望。”同是祭扫活动,南方人与北方人大不相同。北人重墓祭,“每遇寒食,郊外哭声相望,至不忍闻”(明・谢肇J《五杂俎》)。所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宋・高翥《菊集・清明》)。不仅“寒食家家出古城”,祭扫祖墓,而且“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甚至“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视不添新土之坟为绝后之坟。而南方人清明祭扫则“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舄履相错,日暮,间主客无不颓然醉矣”,更以踏青游乐为主。“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碧水青山无限思,莫将心道是涪州。”(元稹)“早起篱门卵色天,犬声落落鹊声传。踏青人出村无雨,上冢船回树有烟。”(清・钱载)就是写踏青游乐场面的。这类诗以王思任《扬州清明曲》七首最传神。如“梅花烟岭接邗沟,日暮隋冈已畅游。漫把甜红俱罄倒,还留余兴上迷楼”。可见同是清明扫墓,南北活动内容各有侧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仅如此,寒食、清明活动还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大致说来,唐宋寒食节尚秋千。《佩文韵府》引《古今艺术图》曰:“北方寒食为秋千戏,以习轻。后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坐其上推引之。”《开元天宝遗事》记述天宝年间也说唐代“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析津志》载辽俗最重清明,上自内苑,下至士庶,皆立秋千架,日以嬉戏为乐。这种秋千戏在诗中多有反映。如韩诗:“侧侧轻寒翦翦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又如韩“寒食花枝月午天”,“娇羞不肯上秋千”。这种描绘给人轻灵雅洁之美,它大大提升了清明的节日氛围。但到了明清时代,清明之俗转尚风筝,扫墓之人“各携纸鸢(即风筝)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帝京岁时记》)。诗中对此也多有吟咏。如王思任:“绿女红儿踏踏肩,游人目语各心然。莫只平山看跌博,且来法海放风鸢。”借写扬州人清明放风筝之俗,劝勉好男儿当搏击长空。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民俗》写有“花信阑珊欲禁烟,晴云骀荡暮春天。儿童新解中州戏,也趁东风放纸鸢”。风筝则负载有民族交融的气息,超出了民俗的范围,可谓寒食、清明在地域和民族意义上的双重拓展。

寒食活动中古来少变的除去扫墓,就数插柳了。从唐高宗三月三日(农历)祓濯渭阳,赐群臣柳圈之事起,清明日人们折柳插门或佩饰以祓除凶邪,祈求吉祥之俗历久不衰,韩:“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写御柳寓有折柳之意。宋代张耒:“杨柳插门人竞笑,荆蛮不信子推贤。”用荆蛮人笑中州人插柳来写中州寒食之俗。明清时期不仅插柳,更兼带柳,有民谚“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插柳之风可窥一斑,此俗直至今天有些地方仍然存在。

日记清明节篇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前后许多人士都以不同的悼念方式,祭奠先烈英灵,寄托哀思,追怀革命历史,抚今思昔,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几千年来,清明节的仪式和内涵不断演化、不断整合和不断丰富。随着清明节成为我国的法定假日,我想跟党组织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是国家和党尊重公民情感和权力的开始,它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的最佳体现。当我们都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耳熟能详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个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执政者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正是对民意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公权力的尊重.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缅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要学他们那种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一生交给党安排的高贵品格;我们纪念他们:就是要象他们那样为了人民的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坚忍不拔的毅力。

今天,我们过清明不只是为了缅怀先人,也不只是为了扫墓。我们过清明节假日,更多的是要通过扫墓祭祀等形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全面体现感恩祖宗、传承家族荣誉的文化传统,从而不断增强凝聚力,同时确保民族的优良文化和共同的记忆,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以致更好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清明节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时代在变化,我们更是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清明节要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

优良的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如今一些人对党的历史学习不够系统,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缺乏亲身感受,对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理解不足;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对党史,对革命历史不清楚,对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知之甚少;社会中一些人恶搞英雄还有一定的市场,这些都说明传统教育之重要。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教育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是我们克服各种障碍的重要武器,是形成良好思想作风、提高政治道德品质的巨大精神力量。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缅怀先烈,就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铭记身上的使命,牢记肩上的责任,不辜负先人的期望。

***总书记强调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纪念先烈,就是要缅怀英雄的业绩,从烈士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在内心深处受到震撼,把英雄们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实现他们所追求的理想, 同学们让我们深切缅怀先烈,牢记历史,明晰党史,双肩担使命,心头记责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把握现在,为新世纪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汇报人:

上一篇:高效课堂标语范文 下一篇:学雷锋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