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的格式范文

时间:2023-03-10 07:13:42

日记的格式

日记的格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日记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记日记的兴趣

1.让学生感受到记日记的快乐

在教授学生记日记的规范格式的时候,也要保证学生感受到记日记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自愿地去记载日记,而且记载的都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比如,人教版《北京的春天》这篇课文,里面描述的是春天。而春天就在每个人的周围,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春天的模样记录到日记当中,让学生在春天的气息里记录下快乐。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记日记的快乐,才能让学生坚持住记日记。

2.借助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

老师可以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发放奖品,再要求学生对这次的活动进行记录,其中最好有表达自己的感想的内容。并且让学生对活动的记录感兴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比如,根据《看雪》这篇课文,可以延伸出一项活动:在借助体育课的时候,让学生打雪仗。打雪仗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雪的美好,还可以让学生互动。从而引起学生记日记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记录这次打雪仗的快乐时光。

二、指导学生记日记的方法

1.记日记的格式

日记是有固定的格式的,要让学生学会写日记之前,必须保证学生掌握记日记的格式,而这也是老师进行日记教学的基础。在人教版教材中,有一节课叫《日记两则》,主要讲述的是日记的格式。日记的标准格式:首先是日期,然后是星期,最后是天气。比如,2016年5月1日,星期六,天气阴等。学生的每一篇日记都应该这样记录。而后要记录的就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一定要保证日记的真实性,不能编造,最好有关于某件事情的想法和观点。

2.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加句子的数量

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简单,而且有时候观察不仔细,对事情的发生就只有简单的记录。这样并不能清楚地记录学生的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学生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经过。所以要在学生开始记录日记的时候,就让学生增加语句的数量和内容,要对事情的发生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人教版的《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的是一个小孩子把搁浅在海滩上的鱼扔回到海里的经过。这种行为里面包含了孩子对鱼儿的怜爱。学生可以记载自己保护小动物的行为,并且详细记录这么做的心理状态,最好能够用到学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达心情。

3.独立完成自己的日记

在教授给学生记日记的格式之后,要让学生养成不断记日记的习惯,这也是为了以后学生能够独立地记日记。把身边的一切事情都记录到日记中,不仅可以收集到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在学习《农村的变化真大》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向父母了解原先的农村是什么样的,然后去体验农村现有的风光,对这次参观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写上自己的感想。

三、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而且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因此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十分重要。比如,在学习《画风》这篇课文,由于风是看不见的,所以学生应该动手去学习画风,并且记录下来。每发生一件事情,学生都主动记日记,逐可渐养成良好的记日记习惯。

四、结束语

小学开展日记教学是养成学生记日记的好习惯的重要方式。在学生日记的时候,老师需要认真地指导,要了解学生关于日记的想法,也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积极认真地学习记日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日记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春梅.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日记的格式范文第2篇

老师:好的。我认为要想写好日记,完成这篇习作,首先应该明确以下问题:一是要明确什么是日记。因为只有明确了什么是日记,我们才有可能知道写些什么,怎样写。

学生:老师,请您给我们讲一讲什么是日记呀?

老师:简单地说,日记是我们生活、学习、活动的记录。只要把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选择其中最有意义的记录下来就是日记。也就是说,日记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事物,也可以写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事情。

学生:老师,我明白了。只要把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就是日记,对吗?

老师:这只能说答对了一半。我们还必须明确写日记不是记“流水账”,要注意选材和剪裁。每天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亲身感受到的事情会有很多,得到的新印象、新感受、新经验也很多,有不少也很有意义,都是写日记的素材。但是,一篇日记不可能把所见和所感的事全部写进来,一定要有所选择。应该选择写当天感受最强烈、体会最深刻,对自己教育意义最大的事情,而其余的则可略去不写。否则,日记就会臃肿驳杂,中心不突出。

学生:老师,日记的形式只可以写人记事吗?

老师:不,日记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写心得体会、写人记事、杂感评论、写诗作文、摘抄摘录……都可以。日记的长短、体裁都不受限制,最适合于中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训练和片断练习。

学生:老师,这么说写日记还有很多的好处啦?

老师:是呀!我们不但可以通过日记检查自己学习、思想进步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写日记思考、提炼素材、选词造句,来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另外,一篇日记也是一篇小作文,写日记还是提高我们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呢!除此之外,日记还为我们的课堂写作训练提供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是我们写作文的材料库啊!

学生:老师,听您这么一说,我们对写日记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一定把这篇日记写好。

老师:好,但是你们不仅要写好这一篇日记,还要坚持做到天天写,日日记,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这样就一定能写好日记,提高写作水平。但是,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在动笔写日记前一定要复习一下日记的书写格式。

日记的书写格式与书信的格式不一样。书信是把日期写在正文后写信人姓名的下面。而日记则是把年、月、日写在正文开头的上一行,然后还要写上星期几和天气情况,这样便于日后查考。另外,动笔写日记时,要认真思考一下,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学习、活动情况梳理一遍,确定好日记内容,简单列个提纲,然后再动笔去写,这样就不会在层次重点上出问题了。写完后还要认真修改一下,看看格式是否正确,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是否遗漏,看看日记内容选择的是否有意义,书写的是否具体、生动,以及有无漏字、错字、病句等。

日记的格式范文第3篇

淮海工学院会计学客座教授。从事会计和审计职业50余年,算是老会计人。先后取得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任职和执业资格证书,在省级以上会计和审计专业刊物上20余篇,专著有《会计学原理(新论)》一书。

点击“中式簿记”网,看到今天的人们仍然在那里津津乐道地吹捧《改良中式簿记概说》①(以下简称“改良”)。笔者以《中式簿记概论》②为对照,谈几点不同意见,权作争鸣。

一、对原生态中式簿记是改良还是否定?

徐永祚(1891~1959),浙江海宁人,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系,“系统地修完了全部会计学课程”,学习的是西式借贷账法,1918~1919年,任“银行周报”编辑,1921年创办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他在“改良”中坦言:1921年,“对中式簿记一无所知”,“对于中式簿记,则认为应在淘汰之列,而无研究改良之价值”,持彻底否定态度;1925年,“作者此时所主张维持者,仅中式簿记之形式”,对中式簿记有了一丁点儿认识;1929年,对中式簿记“仍主照旧使用”,作了初步肯定;1929年后,因为“作者受托为改良中式簿记之设计日多”,同时开办改良中式簿记培训班。在执行审计任务的12年中,逐步看到市场需求,认识了原生态中式簿记的优点,运用西式簿记的研究成果,撰写《改良》一书,1933年12月15日出版。他又说,中式簿记“数十年来除银行铁路及新企业外,采用西式簿记者尚居最少数,中式簿记应用之广如故也。”中式簿记盛行原因是“理论浅显、方法简便、通俗易晓、节省经费。”又说,“缺点亦不在少。举其大者亦有下列数端。账簿无一定之组织,账簿无一定之格式,账户无一定之分类,账法无一定之规律。”简称“四无论”,攻击原生态中式簿记一无是处。真正是出尔反尔。

《改良》大谈改良之前提、纲要、特点,账户之分类、账簿之组织,以及账簿格式等等。

(一)改良之前提

(1)簿记者,一种科学也;(2)簿记者,一种应用科学也;(3)簿记者,一种经济科学也。

(二)改良之纲要

(1)中式簿记符合科学法则的,则沿用之,与之抵触的,则改良之。(2)如以中国纸笔记账,仍以上收下付直书。若用洋式纸笔记账,也可改为左收右付横书。(3)采用四柱结算法。(4)或用全写,或用数码,一任记账者之自由,不加限制。(5)特仿照西式簿记将各账簿订定格式。(6)废弃戳记。(7)规定标准账户。(8)设定六个账簿组织。(9)制定会计工作规范。

(三)改良之特点

(1)改良中式簿记。“仍沿用收付簿记法。批评收付簿记法者,或以为收付二字不能全合理论。不知西式簿记之借贷二字,亦何尝全合理论。”又说“对于数字之记载,或用全写,或用数码,一任记账者之自由,不加限制。若改用横式账簿,当然应以亚拉伯数字记载。”

(2)账簿分割法。例如,把三本清簿分解为现款日记、转账日记、行庄日记、来票日记、出票日记、进货日记、进货退还、销货日记、销货退还、寄售品簿,共10种日记簿。

(3)统辖记账法。即由各种日记簿编制日记表(相当于今天的记账凭证汇总表)和登记总清簿(即“总账”)。

(4)解释“四柱结算法”。共用1080个字论述四柱结算法,即分上期结余(收或付),本期共收,本期共付,本期结余(收或付),四柱也。

(四)账户之分类

总分类账户分为现款、往来、票款、账款、存货、金、存欠款、暂记款、投资账、无形资产、器具装修、不动产、准备、公积、损益、资本、进货、销货、推销费、事务费、其他,合计21个账户。

(五)账簿之组织

分为6个层次的日记账和分类账,日记表和月计表(见图1)。

(六)介绍50余种账簿格式

《改良》还介绍了50余种账簿格式,鉴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二、评论

原生态中式簿记历经三千年发展,底蕴丰厚,例如收付账法符合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总账户可以分为股本、生财、货源、杂支外埠交关、本埠交关6本总簿,以及银清簿、盘点留底簿、彩项结册,相当于“现款、商品、损益”九个总账户。传授会计业务操作方法以例题、分录、登账、编表为主。《银行会计概论》③是改良中式簿记的成功之作,特点是改直书为横书,改汉字数码为阿拉伯数码,改清簿为记账凭证,改总簿为分类账簿,改彩项结册为损益表,改存除结册为权益资产表,改良比较成功。而《改良》却对原生态中式簿记的优势认识不足,评论如下:

(一)优点

《改良》说:“西式簿记中现金分录法之记账方向,适与借贷簿记法相反耳。然相反亦未曾有背科学精神。盖借贷簿记法中英国所宣布之贷借对照表,其所列负债与资产之方向,顾亦尝与其他各国相反也。至于主观的收付记账法,则合乎理论,切于实用。”徐氏对中式收付账法的辩论比较科学。但与“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相比较,不可同日而语。所谓“贷借对照表”④,指1856年英国公司的权益资产表,俗称资产负债表,其左方列示“资本与负债”项目,右方列示“财产和资产”项目,与中式存除结册非常接近,可以改称“权益资产表”。

(二)缺点

除“徐氏对中式收付账法的辩论比较科学”外,关于“改良前提、纲要、特点、分类、组织、格式”的论述,或存在缺点或空话连篇或完全错误。

1.未列示一则会计分录、未介绍如何登记分类账,未见介绍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会计学教材必须论述:根据经济事项确认会计分录,登记分类账簿并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尽最大可能教会读者操作会计核算。但是,《改良》对此却只字不提。

2.空话连篇

如前“改良之前提”中所述:簿记者,一种科学也;簿记者,一种应用科学也;簿记者,一种经济科学也。”又如“如以中国纸笔记账,仍以上收下付直书。若用洋式纸笔记账,也可改为左收右付横书。”再如“或用全写,或用数码,一任记账者之自由,不加限制。”“若改用横式账簿,当然应以亚拉伯数字记载。”所谓“照西式簿记将各账簿订定格式”应是横书,采用阿拉伯数码。但是,日记账或记账凭证和分类账簿,都设计直书,不可能采用横书,不可能使用阿拉伯数码,所谓“不加限制”之类的说法,无一例外都是空话。

再如论述“采用四柱结算法”。那是入出账法采用的方法。例如核算同一个对象如“麦”,采用入麦簿和出麦簿两本,凡是入库的麦,一律登记入麦簿,凡是出库的麦,一律登记出麦簿。结账时,根据上年会计报告的结余额填列会计报告“旧管”,根据入麦簿合计数填列“新收”,根据出麦簿合计数填列“开除”, 旧管+新收-开除=见在⑤。在使用改良中式簿记时代,“麦”账户余额由上年结转,入库登记付方,出库登记收方,核算的余额登记“余额”栏,此时解释“四柱结算法”毫无用途。

3.所谓“统辖记账法

即由各种日记簿以编制日记表(相当于今天的记账凭证汇总表),也可以登记总清簿(即‘总账’)”的说法不妥。分类账根据日记簿登记,二者不存在统辖关系。“统辖记账法”,是指总分类账统辖明细分类账。

4.所谓“规定标准账户”

总账账户设置不够科学。21个账户中的存货与进货是同一回事,却把进货当作存货,把存货当作盘点存货账户。须知,古往今来的盘点存货价值,或用于减少进货成本,用以计算销货成本,或将盘盈盘亏视同冲减或增加管理费用;“器具装修”账户设计不妥,根据“不动产”账户解释是指土地和房屋,则“器具”应指机器设备。“器具”不宜与“装修”账户合并;“往来、票款、账款、金、存欠款、暂记款”6个账户过于复杂,可以合并为“应收销货款”、“应付购货款”和“其他往来”三个账户。所谓“标准账户”,不够标准。

5.把三本清簿改为十本日记账

图1把现款日记、进货日记、销货日记并列是可以的。不可理解的是还包括转账日记,须知进货日记和销货日记相当于转账日记;行庄日记相当于“银行存款”账户,可以核算来票和出票。则日记账充其量包括现款日记、进货日记、销货日记三种日记账。把三本清簿改为十本日记簿,显然是化简略为复杂。

对于不发生进货退还、销货退还、寄售品等业务,就不必设置寄售品等三本日记。

6.所谓“设定六个账簿组织”(见图1)

分别是指(1)清簿,(2)存该清、损益清,(3)存该清、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开支清,(4)存该清、行庄清、各户存欠、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推销费用、事务费用,(5)存该清、进货客清、销货客清、股东分户、行庄清、各户往来、各户存欠、暂记存欠,损益清、推销费用、事务费用,(6)总清簿。此说非常含糊。

所谓“账簿组织”,是指全部账簿或部分账簿组织,例如原生态中式簿记账簿组织包括流水簿、清簿、总簿、盘点留底簿、结册;若指现代分类账,可以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所谓“(4)存该清、行庄清、各户存欠、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推销费用、事务费用”,不过是明细分类账,甚至不包括“股本清”,谈不上账簿组织,此其一;其二,六类账簿组织不能证明作者知识丰富,却可以证明徐氏缺乏推荐标准;其三,不宜采用“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之类原生态账簿称谓,而应当称谓“资本、存货、进货、销货、推销费”等账簿名称。否则就混肴了原生态账簿与改良账簿的称谓。

7.所谓“月计表和总账”

即“根据各种日记簿确认的会计分录编制日记表(相当于今天的记账凭证汇总表),可以取消总清簿(即“总账”)。”月计表经过核算可以统驭明细账,缺点是月计表不容易与明细账核对。20世纪60年代,月计表是无账会计的始作俑者,这种创造是把中式簿记引入歧途。换句话说,还是采用总分类账核算比较好。

8.设计50余种账簿格式。50余种账簿格式太多了,是改简约为繁琐。繁琐不是科学的应有之义。

9.没有论及会计报表编制,甚至没有列示报表格式。

阅读《改良中式簿记概说》,谁敢说“我学会了操作改良中式簿记”?!

三、不当吹捧

20世纪30年代初,企业90%以上使用中式收付账法,农村一律使用原生态中式簿记,人们对西式簿记嗤之以鼻。徐永祚读过洋学堂,学习的是西式簿记,当然是借贷账法。毕业后,任小报编辑等工作,又开了12年会计师事务所。洋气的所长出版《改良中式簿记概说》一书,正挠到商界的痒处,中国有了自己的会计学教材了,引起报刊热情宣传,商家也很欢迎。潘序伦先生们却在《立信会计季刊》上,发表题为《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的论文,偏激地说:“收付簿记法,实难及世界一致采用之借贷簿记法为完善而合理。”他的追随者甚至说,“必须继续努力,使借贷理论的普及,而遂将收付簿记法完全废除。”当《改良商业簿记方案》一出炉,激烈的反对声引起媒体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大肆吹捧《改良》和《改良商业簿记方案》,是可以理解的。

有人说:“1933年12月24日,他(徐永祚)应上海市商会之请,发表改良中式簿记的演讲,并举办改良中式账簿表单展览,陈列账簿表单共四五十种,参加者竟有近万人之众。《新闻报》和《申报》均予以报道。”又说“笔者实际翻阅旧报,沪上最有影响的《申报》于12月22日,以相当篇幅刊登各界对改良中式簿记的评论,25日则除在第十版翔实报道‘市商会昨开大会演讲改良中式簿记’外,另将第十五版《经济专刊》整版辟为‘改良中式簿记专号’,显然是作为当时要闻”,此其一。其二,“徐氏《改良商业簿记方案》推出后,时人的一段文字说明,因标准化带来的进展是神速的,‘上海名会计师徐永祚氏本其十余年教授之心得,及执行业务之经验,标揭改良中式簿记之旗帜,登高一呼,各界响应。会同上海市商会开办补习学校,负笈人士,肩踵相接,并印行簿册,编辑论著,风行各地。综计一年之内,先后采用者,竟达数千家之多,其收效之宏,推行之速,诚有出人意表者。(李梦白《对于改良中式簿记原理之另一贡献》载于《会计杂志》第六卷第5期,1935年11月1日)’”。

《中国会计史稿(下册)》⑥评论:“中式簿记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它一度在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是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只是由于近几百年来(从新中国建立以前算起),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它才逐渐落后于西式簿记。不过,中式簿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体系,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到近代,中国固有复式簿记产生之后,把中式簿记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良中式簿记派能够比较认真地总结中式簿记的优缺点,肯定了中式簿记的方法体系中的可取之处,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改良的关系,这是应当加以肯定的”。史书的评论成了吹捧者的理论依据。

应当指出:徐氏缺乏操作中式和西式簿记的经验。须知,总结会计业务操作经验仿佛就是会计学教材。徐氏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仅靠会计学理论或看几本账簿,不可能撰写出合格的会计学教材。《改良》除肯定收付账法外,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甚至没有介绍一则会计分录,没有介绍会计核算,没有论述编制会计报告,不宜称为会计学教材。有人吹嘘《改良》会计核算实现了“标准化”,没有事实根据;说改良中式簿记“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改良的关系”,也没有事实根据。1933年之后,他才开始办会计培训班,充其量只有三年教学经验,所谓“十余年教授之心得”的提法不妥。《改良》出版近80年,对于种种不当攻击或无原则的吹嘘,应当正本清源,重新评价。

四、结论

会计学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苦思冥想出来的,而是总结会计业务操作经验撰写出来的。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就不可能编写合格的会计学教材。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也不可能撰写合格的批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会计学理论的唯一标准,谁能证明其不然?徐氏学习过西式簿记书本知识,审计过中式簿记的账簿,算是见多识广,但缺乏操作中式和西式簿记的经验,不可能撰写出合格的会计学教材。由于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除肯定收付账法外,缺点、错误、空话一大篇。

改良中式簿记的首要任务是改直书为横书,改汉字数码为阿拉伯数码,需要认识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必须介绍会计核算、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告的方法。但是,《改良》保守地采用直书和汉字数码,是认不清形势的败笔。所谓“改良”,不过是借鉴“西式簿记”的研究成果,扩大了总账户名称,账户改两栏为三栏,账簿格式改四种为五十余种,改三本清簿为十本日记账,是改简略为繁琐,不是改好了,而是改坏了。《改良》不介绍会计核算,即使是会计学专家、学者阅读这种教材,也无法学会徐氏的改良中式簿记。事实证明,徐氏对中式簿记研究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撰写会计学教材的知识几近于零,不可能撰写出合格的会计学教材。若将《改良》与《中式簿记概论》和《银行会计概论》相对照,就能证明徐氏改良中式簿记的不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华夏中元会计师事务所

注:

① 徐永祚.1933.改良中式簿记概说(第1版),上海洽丰印刷所

② 刘中文.2010.中式簿记概论.财会学习,4

③ 黄德钊、周念深.1985.银行会计概论(第1版),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④ 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文硕、董柏译

⑤ 刘中文.2012. 入出账法初探.《财会学习》,1

日记的格式范文第4篇

观察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社会现象。当然,如果是观察某种社会现象,比如你身边的拆迁事件,这当然也是观察,但这样的观察有些不一样了,我们把此类观察叫作“社会观察”或“社会调查”。我们现在要写的作文,也就是常说的观察日记,一般还是指对自然界中的事物的观察。

观察日记,有单篇观察日记和连续观察日记之分。这两种观察日记,其区别在于观察时间的持续性。单篇的观察日记,针对的是发生时间较短暂的事件,或者不需要长时间观察的事物。比如一个物理、化学实验,或者某个动物某方面的特性。而连续观察日记所记录的是某事物长期的变化发展过程,或三五天,或三五个月,甚至三五年。

那么,我们如何来写观察日记呢?

第一,要确定观察对象。你要观察什么,要做哪些方面的记录,要有明确的目标。你不能今天观察的是黄豆的发芽生长,明天记录的是绿豆的发芽。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日记,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如动植物、环境气象、天文地理,等等,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现象都是观察对象。

第二,要注意观察的环境。所谓“环境”,包括在观察过程中留心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天气的不同,甚至温度、湿度的变化,这些都会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习性产生影响,因此都有必要加以记录。正规严谨的科学观察记录,会把观察时间细化到某一日的某一时,甚至某一分。

第三,既然是日记,就要有日记的格式。而且观察日记所要求的格式,比一般的生活日记更多一些。一是题目。观察日记要写清题目,比如“绿豆发芽实验观察日记”之类,题目在第一行写。这一点与写生活日记就不同了,生活日记一般不写题目。观察日记的题目既要新颖,也要观点明确。如果是连续观察日记,还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个小标题。二是在题目下写清楚观察记录者的姓名,其实就是观察日记的作者,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天气情况。如果是严谨的科学记录,还要求把当天的室内外温度、湿度都记录下来。三是正文,这是日记的主体。到了正文这一步,与平时写文章的区别已经不大,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写法,或记叙,或描写,或说明,甚至也可以有议论和抒情。正文的另一种写法是表格式或坐标式记录,这种写法更近似于“填表”而不像是“作文”,把诸如天文气象、生长变化、分类比较、统计数据等按一定的表格形式记录下来,这种写法更形象直观。在观察日记中,如果需要记录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分成几个小段来写,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的多少。

第四,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本身就是在进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客观现象如实记录。这样,结论才具有科学性,对今后的查阅、参考才有作用。

第五,写连续观察日记,一定要观察细致,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了就去看一看、记录一下,想不起来就不记录。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观察记录的时间间隔上,要尽量有规律。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一点并不是严格的要求,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现观察对象有了新变化时就记录,没有变化时也可以不作记录,可以灵活一点。

观察细致这一点尤其重要,假如你的观察对象都发生变化了,你还没观察到,没记录下来,那就是一次失败的观察。一定要留意观察对象的细微变化,也许这些变化在当时是不起眼的,但会对后面的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同学们也许发现了,动物的观察日记与植物的观察日记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对动物,应把重点放在观察记录其习性上,而对植物,则应把重点放在观察记录其形态变化上。动物的生长不可能一天变一个样,但植物却有可能变化迅速。

日记的格式范文第5篇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要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出发,通过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两方面实践“语言文字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语文课程,让我明确了自己追寻的方向,我要引导我的学生们用文字来记录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这是我送给他们最合适的礼物。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学期开始,我就开始指导学生们写日记。通过写日记,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指导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笔去记录每一个足迹的精彩。

为了降低日记的难度,在初次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时候,我采用了填充式的日记方式。利用一节语文课,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日记的格式,然后选取了班级刚刚发生的一件小事作为日记的内容,由同学们简单述说事件的经过,我进行记录、板书。后面我留下了几条横线,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件小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孩子们畅所欲言,每一个发言的同学都得到了“可以写了”的肯定。在近一半的孩子发言后,我让其他同学也开始动笔完成当天的日记。填充式的日记方式,揭去了日记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们觉得日记原来这样简单啊!每个人都热情高涨,有一半的孩子当堂就完成了。

有了填充式日记方式训练的基础,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日记的格式。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孩子们有主题地选取日记的内容,独立完成日记。结合“十一假期”,我留了“假日日记”。孩子们利用节假日外出游玩,记录了登山、收割、秋游等难忘的生活场景。有的时候,我也放手让孩子们随意选取素材,完成日记。

在循序渐进的日记指导中,孩子们掌握了日记的书写格式,可以灵活多样地选取日记素材,兴趣盎然地完成每一篇日记。在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中,他们观察生活,思维敏锐,富于想象和表达,也累积了岁月点点滴滴的感悟。

学会写日记,还要学习写出优秀的日记。这个过程,缺少不了老师的指导。在日记后,我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每一次日记,我都要选取优秀日记,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朗读,针对共性的问题,从语言的表达、标点符号的使用、好词好句的积累、人物对话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分类讲评。总之,在每一次指导中,我都力争让每个孩子学有所获,学有提高。

网络,这个信息媒介让人与人之间沟通变得畅通无限了。为了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每次日记我都会推荐优秀日记进行选登,到家长群里,并注明推荐理由以及我的点评。“当没有特别深的感受时,不如马上去做一做,这样才有真情实感。妈妈的做法非常正确,值得家长们去学习啊!有自己的体验,写自己的生活,是一切作文的初衷啊。作为老师,我能有这样聪明的家长,真是幸福啊。”这是我在批阅学生的一篇日记时注明的推荐理由。我相信,这些文字不仅可以使家长获得老师的反馈,还可以在指导孩子方面带来一些启示,使我们与孩子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共行。

转瞬即逝的时光悄悄地送走一学期,期末临近了,我整理孩子们的日记,把它们装订成册,命名——快乐成长之我们的日记。在升入小学二年级的这个寒假里,我希望这薄薄的小册子,老师批注的点点文字、勾画的精彩词句、简短的点评能让我们记住这段光阴里的故事。

日记的格式范文第6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表明,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我回忆起在我所任教的闽侯祥谦中心小学三(1)班组织51名同学轮流写日记,共同记录校园生活。孩子们不亦乐乎,个个爱写!一年过去,我发现孩子们的习作热情高涨,随着天天写、天天读、天天评,每一个同学的日记都“长”了,习作水平也高了。这一年,我收获了一本厚厚的全班同学的亲笔签名漂流日记本。这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也可以在一附小的四年级学生中开展记“班级漂流日记”的活动。

二、记“班级漂流日记”的实践

1.从优等生开始记“班级漂流日记”

记“班级漂流日记”的初期,我先让优等生轮流写,提供日记范文样式!而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继续写的每一个同学谁都想超越优等生!因为“班级漂流日记本”就像一个歌台、舞台或者竞技场,当你写日记的时候就像去歌唱、表演、献技,这些都让学生感到兴奋。

于是,我邀请四年(6)班全体同学民主推荐心目中的第一优等生、第二优等生,再决定谁有资格书写今天的班级日记……而后才开始按班级座号正式“漂流”。

孩子们推荐的第一个优等生是周义杰同学,他用236个汉字洋洋洒洒地记录了当天科学课上一次有趣的实验,书写工整,语言生动有趣。我欣喜万分,盖上“小作家”“棒极了”的印章,并在展台展示,让他朗读日记,并赞扬周义杰能从6节课中单单选择科学课来写,看来他是一个爱思考爱科学的小作家!

2.课前5分钟坚持展示日记和点评日记

歌手那英在她的成名曲《雾里看花》中曾经深情演绎:“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在茫茫文字中,一眼相中“我手写我心”的构思精巧的日记,这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写日记。

当孩子们敞开心扉、流露真情,在“班级漂流日记本”上倾诉烦恼的时候,就像是跟知心朋友讲悄悄话,卸下烦恼,身心轻松!

3.加强“班级漂流日记”的内容的选择与写法的指导

在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书院的门前,悬挂着明朝学者顾宪成的一副楹联,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这幅楹联告诉我们,日记的素材包罗万象。

日记是生活的记录,以第一人称来写,是将一天中所见所闻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从中选择有意义的记录。日记的四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日记的特点是灵活多样,结构自由,可以写人物、事件,也可以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小学阶段,二年级的孩子们就通过人教版语文第三册24课《日记两则》,学会了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24课《日记两则》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应该说,到了四年级,学生们早已经掌握了日记的格式,但是如何选材、如何表达?迫在眉睫!因此,在指导的时候要强化写日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文字描述做到具体生动。

在读写结合方面,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穿插指导。如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我就要求当天的同学负责写日记的时候,模仿运用总、分、总的方法写写。

4.注意引导学生自能、互相修改“班级漂流日记”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日记负责任的态度。所以在课前5分钟坚持展示日记和点评日记

的同时,我坚持这样一个思想:边展示边修改,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错别字、修改标点、修改病句……每天坚持不懈!

三、开展班级漂流日记本《石榴班史记》的成效

1.珍藏故事的习作素材库

班级日记是一种积累素材的过程,每一个同学的观察角度也不同,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如同“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从而不怕作文时无从下笔、言之无物,同时养成用心把事记下来的好习惯,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可以全面地掌握班级、家庭等各种信息。老师不可能全天候与班级、学生实现零距离,但班级日记可以帮你发现班级里各种关于人和事的信息,有欣喜的、有沮丧的,甚至是愤怒的……

2.记录成长的习作展示台

“连续反复的活动,可以叩开孩子天赋的大门!”(蒙台梭利)

日积月累的功夫是伟大到令人敬畏的!天天写、天天看、天天评,老师、家长、学生都是班级日记本忠实的读者。班级日记,记录着班级学生习作水平的成长史,更连接着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心灵。

通过一年的实践,对比上、下学期的两本班级日记本,学生的字迹、写作能力、写作态度一一展示,可以说孩子们的个子长高了,同时日记的字数也长了!

3.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站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的语文教师,我发现作文其实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的:作文要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就是要纸上练兵、作文可以先说后写、作文在修改中“长大”……这些作文的规律需要老师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学生的作品,并从实践中沉淀理论,从实践中反思理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养成勤动笔、勤思考的好习惯!并在日常教学中将勤动笔、勤思考的好习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我都持之以恒地进行5分钟渗透式的习作点评和习作方法指导,或情真意切,或妙趣横生,或见解独特,都是缘于日记给了老师和学生新鲜的空气、广袤的空间。批阅时,老师留下批语,重在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是师长,似朋友。

我积极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感情真挚,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消除日记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我手写我心”。最要紧的是让学生敢写,写心里话。强调这一点,在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和空话大话连篇的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我积极推行将日记读给大家听,与大家分享写日记的快乐,鼓励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题材和表达。

4.每月评选“小作家”的加油站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日记的格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日记;临床应用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娩量将逐渐攀升,母婴同室病房护士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我科是我院母婴同室病区之一,每月分娩量350人次以上,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也要保证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质量。而保证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是保证母婴同室病房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我科设计了表格式新生儿日记,悬挂于床尾,指导产妇及家属实时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特殊情况。应用于临床一个季度,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5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01例,采用单盲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57例,年龄19~37岁,均无母乳喂养禁忌症,性别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对母婴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新生儿日记辅助护理工作。由本科室护理人员共同讨论设计新生儿日记,悬挂于产妇床尾,指导产妇或家属实时准确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特殊情况,护士在巡视病房时从新生儿日记上及时了解新生儿喂养、排泄情况,根据情况给予及时干预。

1.2.1新生儿日记的格式设计 采用32开纸张,表格纵向设计,为7列×18行,表格上有眉栏,表格下有眉脚,见图1。

图1 新生儿日记格式

注:新生儿按需频繁哺乳,一般24h喂8~10次,建议纯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从5min逐渐延长至7min、10min、15~20min,一般不超过30min。

1.2.2新生儿日记的记录方法 ①眉栏各项由责任护士填写。②表格各项由家属或产妇哺乳结束后记录喂奶的时间、新生儿吸吮时间次数、奶水不足时补充配方奶的量、大小便次数,如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页码续写。责任护士巡视病房时阅读新生儿日记配合与家属产妇交流以评估新生儿喂养、大小便及特殊情况。

1.2.3使用对象及要求 ①新生儿日记的使用对象:住院期间母婴同室病房中的新生儿。②新生儿日记的使用要求:家属或产妇识字并能按新生儿日记记录方法及时准确地记录。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士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情况所需工作时间。②设计并发放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和产妇的满意度问卷,比较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③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3d母乳喂养成功、奶胀、正常新生儿因喂养不当发生低血糖情况,在母乳分泌充足的情况下给予纯母乳喂养;母乳分泌不足的情况下给予母乳喂养每次大于20min,哺乳大于6次/d为母乳喂养成功;发生Ⅱ~Ⅲ度奶胀及母乳喂养不充分为母乳喂养失败。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士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所需时间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护士在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排泄等情况所需工作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

2.2使用新生儿日记前后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产妇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4 ,P

2.3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情况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提高,奶涨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2,P

3 讨论

3.1新生儿日记用来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及特殊情况,由产妇及家属记录,方便易行,直观明了。

3.2低血糖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疾病之一,持续时间>30 min的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坏死[1]。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特定的临床表现,无症状者为有症状者的10~20倍,故极易被忽视。而喂养不足、延迟喂奶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2]。护士关注新生儿喂养的情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新生儿日记的使用,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喂养不足的情况存在,并及时干预,节约护士询问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喂养所需要的护理工作时间,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轻因担心产妇家属的责任心不强、知识缺乏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护理安全。

3.3新生儿大便的排泄次数是反映新生儿喂养情况的间接指标,新生儿大便的排泄有利于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可以间接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通过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新生儿排泄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喂养不足的新生儿,通过积极护理干预对于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3.4通过阅读新生儿日记,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责任护士通过阅读新生儿日记可以了解单次母乳喂养时间,并结合手法挤奶评估母乳的分泌情况,有助于发现产妇喂养方法的不当、及母乳分泌的相对不足等情况。据统计,凹陷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和降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虽然凹陷者在母乳喂养方面存在很多困难,但只要产妇有母乳喂养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有专业人员的正确指导与及时帮助,以及家庭、社会的支持,彼此密切配合,绝大多数凹陷者都能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4]。在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护士可以随时了解缺陷的产妇实际母乳喂养的情况,给予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与决心,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时的帮助,使母乳喂养率得到提高,并满足新生儿对成长发育的需求、减少奶胀的发生,增加了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5通过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情况,亦可以间接评价责任护士工作质量,便于管理者督查。

总之,本研究应用新生儿日记评估新生儿的喂养及排泄情况,并根据产妇的泌乳及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情况判断产妇的母乳喂养执行情况及需要进行干预的情况,制订适合产妇的个性化指导方案。研究发现,结合使用新生儿日记的工作模式可以改善母乳喂养情况,节约护士工作时间,减轻工作压力,有助于针对产妇喂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干预,值得在母婴同室病区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琦新.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与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 16(2):109-110.

[2]张家骧.新生儿急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6.

[3]朱丽萍,董秀萍,宋石英,等.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618.

日记的格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反思性数学日记;高三复习;应用;重要意义;有效途径

引言

数学科目对于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往往头脑灵活的同学会更加容易掌握理解数学知识概念。但同样数学知识也会有一个遗忘的过程,如果不做到及时的复习记忆,很有可能会在不断地学习中将过去的旧知识遗忘。而且对于那些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们来说,利用适合的学习方式,做好扎实的数学基础训练对于正处于高三的广大同学们来说无疑更具现实意义。通过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学习模式可以使我们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难懂或不懂的知识内容予以记录整理,当我们再次进行这类知识复习的时候,就会找到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复习效率。我国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们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注重对学生们数学应用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而反思性数学日记对于这方面的积极意义颇为明显,通过整理反思性数学日记有利于促进我们反思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学生的能动作用,强化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应用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学习方式就要先对反思性数学日记对于高三复习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知。目前来说,我国的许多高中生的反思学习能力都比较薄弱,就我身边的同学来说也有很多缺少在数学学习过后自觉地进行反思与总结,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过后都不能有效的抓组学习重点,当复习时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从何下手。而通过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方式则可以使我们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成效予以监测,当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就会进行更加仔细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我们对这类知识的印象,当我们复习时就可以很快的予以理解记忆。同时,总结反思性日记还会培养我们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能力,当理解了同类问题的性质和共通点,就会知道开动脑筋利用多种思维模式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模式对于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来说,更具实际能力提升以及时效上的优势,而不是机械的不断练习。学习方法的差异可以直接在日后的实际演练中检验出来,坚持整理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学生往往能够较早的找出解题的关键,利用更少的时间去完成试题的解答。与此同时,教师对于学生们反思性数学日记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是否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反思性数学日记的相关教育,对于这种学习方法是否持支持态度都会影响到其具体的应用效果。我认为要想更好地在高三复习期间利用好反思性数学日记,老师应从三方面做起。一方面,应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反思课本案例;另一方面则要指导学生们写好反思性数学日记,做好日记的整理;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们养成适合自己的反思习惯,对自己的解题进行反思。

那么要如何使用呢?

1.整理好日记的格式

为了在高三复习期间更好地对反思性数学日记进行应用,学生们就要认真的完成日记的整理工作,首先,就要对日记的格式予以仔细的思考,可以利用记录薄,记录下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况下诱发的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学生们的日记格式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设置,便于自己的阅读和理解。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应着数学的知识内容,依此将难度或薄弱点予以注明,并添加上自己理解这类知识时候的感受和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同学们在日后的复习时就可以根据这些想法回忆起对这类知识的感受,减少学生们重新掌握的时间,提升学生们的复习效率。

2.就日记的整理内容进行交流探讨

其次,同学们的反思性数学日记不应当做到敝帚自珍,而是更多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使大家在沟通之中吸取更多的日记经验,促进同学之间的共同进步。学生们也可以在复习之前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学习情况制定一个复习的目标,而反思性日记则可以作为第一轮复习时的重要工具,个人的笔记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学习参考,根据日记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计划的进行。而对于学生们日记普遍存在的相同问题则可以通过公共日记的形式来记录下来,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同学在这方面的知识点上存在问题,利用公共笔记可以强化同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们彼此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增强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结束语:学习是一项积极主动地过程,学生们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就只有通过自我的不断总结,找出自身的优缺点,便于对自己做到查缺补漏,得到真正的提升。反思性数学日记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还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自身掌握能力的评测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我们数学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叶有福. 利用“反思型数学日记”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探索[J]. 中学数学研究. 2006(04)

[2] 马赢. 通过数学日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 2007年10期

[3] 陈晓端,马建华. 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 教育科学研究. 2006(02)

日记的格式范文第9篇

日记作为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应用文体之一,语文老师有必要将它同“通知”、“请假条”等应用文区别对待,这是日记应用的广泛性、记事的及时性和写作的经常性以及记日记对学生启蒙作文的促进作用所决定的。

记日记对学生有哪些有益的帮助?我们如何通过“日记”这一途径来进行作文启蒙教学,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目标?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记日记对学生学习语言的促进作用

1.能巩固语言基础知识。学生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日记同作文一样,要运用学生自己所学的字、词、句、段、篇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日记一旦形成习惯,就具有广泛性和经常性。所以在日记中,语言基础知识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得到最广泛、最自觉的实践运用。

2.能直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小学作文要求学生达到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与记日记的基本要求是完全相同的。同时,日记与作文相比,在实现上述要求上,还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一是记日记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及时记写,学生对事件的感知、认识等记忆得清楚,写来所费功夫不多;二是记日记是学生真正的“我口写我心”,基本没有什么约束,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灵活性,非常自由,而且具有比较强烈的真情实感。所以,日记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直接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3.记日记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陶冶。学生要写出一篇日记,必须有自己的感知、认识、情感等因素的参与。这就决定了记日记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情感陶冶的过程和认识深化的过程,能起到塑造学生独立自主,不断向上的健康人格的作用。

二、日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编排及意图

在小学语文“九义人教版”教材中,编者在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编入了日记。且编写方法与“通知”、“请假条”等其他应用文很不相同。编者先在第二十五课编入《雷锋日记二则》,作为讲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日记这一应用文体的特点。然后再在“基础训练七”中的作文训练中,专门以“作文”的形式,来具体地要求全面、系统地教学日记,训练学生日记写作。其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较准确地掌握日记从格式到内容的写作特点。透过这几次课,还可以看出编者更深刻的意图,即小学生从三年级起“开始”写日记,而且将是不间断地记日记,让日记为学生的启蒙作文服务。

三、如何在小学阶段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单凭小学三年级那几节专门的日记课教学,是远远不能达到日记教学的要求的。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运用日记,使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持之以恒。在小学阶段整套教材中,只有第六册第七单元集中进行了日记和教学与训练,而以后四至六年级的教材中,均未再提出写日记。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用日记这一文体,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四至六年级,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地进行日记的训练指导,使学生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及记叙描写的能力,并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2.循序渐进。我们进行日记教学,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记日记,三年级的日记教学和训练显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作为对学生学习语文及其它方面都有极大帮助的这一文体,要使学生掌握并终身享用,我们只有在教学、训练中按照规定的训练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上述这一最高目标。一是在训练中,对学生日记的数量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所谓日记,就是要天天记。但对初学日记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这样一步到位,而只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记记日记;四年级时可以规定每周每人至少写一篇日记;五年级时可规定每周每人至少写三篇;六年级时可规定每周每人至少写五篇。老师一定要定期在周一或其他时间里收阅,形成惯例。二是在训练记日记的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在小学里,各年级段的学生知识水平、认知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对初学日记的三四年级学生,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格式的规范和怎么记一件事上。五年级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一篇日记要突出一个中心上,六年级可把重点放在日记和作文的衔接上。这样,使学生的日记训练由低段向高段不断地发展。

日记的格式范文第10篇

一、作者背景

作为日本第一大财阀、列岛命脉所系的三菱集团,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一个小公司起家,到成就今天的百年基业,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早期历史》一文的作者K・西川曾就职于三菱东京公司,根据笔者掌握的现有资料,无法了解他具体的生平事迹,或许在人才辈出的三菱公司里面,他已被湮没在精英的洪流中。但作为三菱东京公司曾经的审计长,他无疑是熟知会计知识,具有会计教育背景的,或许他还具有一些会计历史情结。他留下的《早期历史》一文使学者对日本复式簿记的早期历史及其发展脉络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早期历史》脉络梳理

K・西川的这篇文章,虽然没有章节性的标题,而且比较简短,只是对引进复式簿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略作介绍,但仍然可以从中窥出日本引进西方复式簿记的这一段早期历史原貌。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日本采用复式簿记之前的簿记系统。第二部分介绍了日本了解复式簿记的一些典型证据。在此部分,作者主要列举了日本了解复式簿记的途径。第三部分介绍了日本对复式簿记的初始采用。在此部分,作者主要介绍了早期影响复式簿记在日本发展的国外三大关键人物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日本本土专家学者的主要贡献。

三、《早期历史》内容综述与评析

这篇文章虽然是以列举实例和事件的形式展现日本复式簿记的早期历史,但能够透过这些实例和事件窥探出复式簿记在日本发展的早期脉络。

(一)对复式簿记的“无知期”(15世纪末至17世纪初) 1494年“现代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的名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问世以后,复式记账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但传播至日本已经是一个多世纪之后了,这一时期日本对复式簿记可以说是“无知的”。在这一时期,日本主要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期,虽然还未接触到复式簿记的思想,但对当时的日本来说,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促使了日本本土簿记系统的发展,它们足以满足当时的需要。在最初时,商人们仅有一本账簿,叫做大福账(daifukucho),它的功能与现在的单式簿记分类账相似。随着个体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账簿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诸如销售账(kaicho)、现金账(kingndeiricho)等。曾于1639―1641年担任平户东印度公司厂长的弗朗索瓦・卡隆(Francois Caron)通过观察认为这一产生于日本本土的自有账簿系统足以满足当时的需要,卡隆认为:“他们只是没有采用意大利的记账方式而已,并不是计算有误。”

(二)对复式簿记的“相识期”(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 日本对意大利复式簿记的相识应该归功于一些较早去西方的日本游客,他们带来了一些对意大利复式簿记进行详细讲解的书籍。这些现今可以考究到的典型证据有:一是平户东印度公司厂长理查・考克斯(Richard Cocks)的日记。在日记中有这样一条记录:“1616年3月9日将我的书《上帝之城圣奥古斯汀(St. Augustyn City of God)》借给了威科姆先生,将《土耳其历史(Turkish History)》和《债务人与债权人形成(forme of debitor and creditor》借给了尼尔森先生。”如今已经无法确定《债务人与债权人形成》这本著作的最初版本,现存的最早版本出版于1553年,但这已经足以证明意大利复式簿记的思想在日本悄然传播。二是某荷兰厂的公务日志。1778年2月17日,在长崎的一家荷兰厂的公务日志中记录到:一位名叫赫尔曼・科勒(Herman K・hler)的厂长助理,将弗利辛恩(Vlissingen,荷兰地名)的簿记传授给日本的学生译员。三是锅岛家庭图书馆(Library of the Nabeshima Family)和静冈图书馆(Shizuoka Library)的藏书。锅岛家庭图书馆里面有一本18世纪长崎一家荷兰工厂的账簿;在静冈图书馆有两本原属于德川幕府图书馆的采用意大利簿记的荷兰书籍。这些证据表明:在1854年与美国签订和平友好合约、日本对外国商人开放之前,一些具有会计知识和兴趣的日本人已经将西方会计方法介绍过来。在这一时期,日本对复式簿记得以初步相识。

但是,日本商人在最初接触到复式簿记系统时,并没有立即使用。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是封建经济体制,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规模较小、商业贸易比较简单,自身的记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时的需要。在这一时期,日本一些大的商户为满足自身的需要,日本自身的簿记记录系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且一些复式簿记的萌芽也开始孕育。比如,19世纪初,由田边家族采用的,被神户大学教授Y.夏美(Y.Hirai)和K.山下(K.Yamashita)称作“出云簿记(Izumo book-keeping)”的簿记系统,其设计精巧,包括三张报表,一张是资产负债表,两张是关于利润和损失的。而关于利润与损失的两张报表中,一张是对收入、费用和经营成果的总结;另一张反映了资产和负债期末余额减去其期初余额后的净的最终成果。田边的商人称这两张损益表为“双边(double-sided)”账户。出云簿记包含了一些复式簿记的思想,是日本最复杂的传统账簿系统,但它仍然属于很简单的类型,许多账簿采用的并不是复式簿记方法。

(三)对复式簿记的“初始采用期”(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封

建经济结构的德川政权的瓦解,尤其是1868年帝国政权复辟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开始更彻底、更快速的取代了封建经济结构。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建立和日益扩大,更详尽且系统的复式记账法在日本得以应用。

(1)日本采用复式簿记的典型标志。成立于1865年的横须贺制铁所(The Yokosuka Steel Works),即后来的横须贺海军工厂(The Yokosuka Arsenal),是日本最早采用复式簿记的现代化工厂之一。该工厂的组织计划于1865年由当时的法国公使以及与幕府政府高级官员合作的一位法国海军工程师共同起草,采用法国式簿记方法,要求所有账簿采用日语和法语两种语言,并由日本和法国官员予以保管。这是日本开始采用复式簿记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随后复式簿记在日本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日本采用复式簿记早期的主要外国推动者及其贡献。自1854年日本对外开放后,在外国的影响下,现代簿记从多个国家开始大规模传播到日本,其中印刷版的书籍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美国、英国的书籍,而且法国、德国,甚至俄罗斯的书籍也被引入到日本。此外,来自这几个国家的西方会计专家和教师,也被邀请到日本进行会计系统设计,为工商业建立西方记账模式。一些专家还撰写了一些关于会计在日本的著作。早期影响复式簿记在日本发展的来自于国外的关键人物有三位:维森特E.布拉加(Vicente E. Braga)、亚历山大・艾伦・尚德(Alexander Allan Shand)和威廉・格斯维尔・惠特尼(William Gogswell Whitney)。他们是日本早期采用复式簿记的引荐人和指导者。

维森特E.布拉加的主要贡献。布拉加是葡萄牙人,1871年开始担任日本一家合资造币厂的首席会计师。在该造币厂,布拉加和他的两位助手(一位是英国人,一位是葡萄牙人)以英文进行簿记记录,然后将这些簿记记录翻译成日文,使得整套账簿具有两种语言。布拉加的个人影响非常巨大,在他离开造币厂之后,他的簿记书写风格仍被采用。布拉加直到1878年才离开日本,在此期间,他还为日本政府设计了一套会计与簿记体系,并给参与这一工作的几个学生教授会计课程,这些学生后来成为簿记方面的教师和专家。

亚历山大・艾伦・尚德的主要贡献。尚德(1844-1930)是英国人。1872年,日本政府聘请他编辑一本关于簿记的著作,以供按照美国国民银行体系建立的日本新国民银行使用。这一著作,被命名为《银行簿记精法》(Ginko-bokiseiho),由财政部于1873年出版。这本服务于银行簿记的书籍,它所描述的方法直到今天还在日本使用。1874年4月,财政部货币局开始开设银行和商业簿记讲座,尚德的这本《银行簿记精法》理所当然的被选为教科书。在日本就职的几年里,尚德一直担任日本政府的银行和金融财务顾问和讲师,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银行业之外。

威廉・格斯维尔・惠特尼的主要贡献。惠特尼(1825-1882)是位于新泽西州纽瓦克的布莱恩特・斯特拉顿・惠特尼商学院的老师。1875年,他来到日本,在日本的第一所商业学校教书,即后来的一桥大学。他在日本做了五年的教师,为所在的学校写了一本简短的教科书。他的学生贡献了十多卷关于早期簿记的日文文献。

(3)日本采用复式簿记早期的主要本土推动者及其贡献。在日本采用复式簿记的早期,本土的会计学者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福泽渝吉(Fukuzawa)。福泽渝吉(1835-1901)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日本复式簿记的先驱者。日本第一本会计教科书《账合之法》(Common School Book-keeping)即由他翻译完成的,这本教科书第一部分于1873年6月在东京出版,剩下的部分在1874年出版。福泽渝吉的影响是巨大的。他除了负责西方簿记方法在企业的推广之外,还负责在他的学校或者与他相联系的其他地方宣传这些西方簿记方法。许多从事商业的教师和作者从他那里了获得了指导。横滨国立大学的黑泽明博士曾写道:“毋庸多说,福泽渝吉的这本教科书对日本明治时代早期的重要性不亚于早几个世纪前卢卡・帕乔利的名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此外,日本会计学者还对创新数字符号以适应本国复式簿记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数字符号是日本早期会计学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在日本,数字是用传统的汉字符号表示的,且垂直书写。一至九、十、百、千等分别由不同的字符代替。按照传统,数字的书写方式和它们的阅读方式是一样的。比如,书写5398时,代表千、百和十的字符要放在代表5、3、8、9的字符之间。但是日本此时却没有合适的符号代表这些数字。福泽渝吉率先提出用一种新的符号代替零和一、二……九,但他仍然没有偏离垂直书写的传统方式,直到1873年,福泽渝吉在翻译尚德的关于银行簿记的著作时,才对数字进行了水平书写。随后,一些学者也对数字符号进行了创新。阿拉伯数字首次在宇佐川(Usagawa)1878年出版的作品中使用,同一年,藤井(Fujii)在他介绍簿记的著作中,也对数字采用了水平书写方式。

(4)复式簿记对日本的主要影响。不同国家对日本会计实务的影响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形式的变化来予以诠释,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英国格式和美国格式。

英国格式。1873年,日本政府在新国民银行采用由英国人亚历山大・艾伦・尚德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资产负债表采用英国的格式,右边(贷方)为资产。在对政府提交的报表中,采用阿拉伯数字。但在报刊上刊发的报表,使用日本的数字,报表格式为垂直式,上边是资本和负债,下边是资产。

美国格式。在大部分日本早期的教科书中,对簿记的设计主要是参照美国的书籍(除了参照尚德的《银行簿记精法》中的银行簿记之外),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借方)。

英国格式的报表在流行了一段时间后,美国格式逐渐取代了它,尤其是19世纪末当国民银行采用美国格式时,加快了取代英国格式的进程。除了一些小企业外,英国格式的报表在日本商业中已经不再使用。但是,于报纸的资产负债表仍采用垂直式,仍使用日本数字。

(5)日本对复式簿记的改进。日本在最初采用复式簿记时,并非全套照搬,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专业术语和过账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对专业术语的改进。在日本早期实践采用复式记账方法时,将该记账方法称为“现金簿记(cash method book-keeping)”或“收付簿记(receipt and payment book-keeping)”。这一方法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福泽渝吉翻译的《账合之法》,另一个是尚德的《银行簿记精法》。在翻译《账合之法》时,福泽渝吉认为“同外国人打交道将越来越多”,因此,他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勇于探索,将原著中的专业术语“debit”和“credit”创造性地译为“借”和“贷”。然而,福泽渝吉的学生和其后来的追随者对他的思想进行了修改,改为采用福泽渝吉为了让人们更好理解复式记账而提出的专业术语“收入(receipts)”和“支付(payments)”,分别代替“借(debit)”和“贷(credit)”。尚德的英文原稿是受财政部五位官员的委托而翻译的,其中两位官员是福泽渝吉所办学校的毕业生,深受福泽渝吉著作的影响。他们将“信用传票(credit slip)”翻译成“收据(receipt slip)”、将“支付传票(debit slip)”翻译成“付款单(payment slip)”。同时,对现金日记账的相应列设计为“现金收款(Cash Receipt)”、“现金付款(Cash Payment)”以代替尚德的“借方现金(Dr.Cash)”和“贷方现金(Ct.Cash)”。日本改进专业术语后的记账方法比传统的复式记账更容易理解。后来的著者们完全停用了“借(debit)”“贷(credit)”这两个术语,而是采用“收入(receipt)”和“支付(payment)”。

对过账方法的改进。日本在早期实践采用复式记账法时,对日记账过入分类账的方法也进行了改进。按照尚德的《银行簿记精法》,在登记日记账时,贷方记录收到款项,借方记录支付款项。在收到款项时,记录在日记账的贷方,过入到分类账(比如个人账户)中的借方。支付款项时处理方式相反。这些做法无疑会使一些不懂会计的人感到迷惑,一个在分类账中登记在借方的账目,在对应的日记账里却登记在贷方,反之亦然。鉴于此,日本在初始引进复式簿记时,就对过账方法进行了改进。在过账时,日记账中的借方账目被过入到分类账的左边,贷方账目被过入到分类账的右边。因此,“收付簿记”中分类账账目的方向和通常复式记账账目的方向是相反的,虽然它们具有完整的复式账目。

日本这一较早形成的“收付(receipt and payment)”系统逐渐的应用至较大企业,后来随着记账系统的充分开发,在许多小商人和合作社中也得以广泛应用。尽管如此,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收付簿记”还是逐渐失去了它的信徒,被全世界均通行的复式记账方法所取代。

(6)日本对复式簿记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在采用复式簿记的过程中,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为推进复式簿记在日本的发展做了很多贡献。在福泽渝吉这一先驱者之后,日本有一系列的关于簿记的书籍相继出现。截止19世纪末,已经有九十多位学者出版了书籍(有的书被再版了好几次)。此外,一些关于农场、酿酒厂和铁路的簿记专著也得以出版。1886年,一个关于簿记历史的小册子的出现非常有意义,这是世界上较早的将簿记历史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进行的研究。

对账户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尚德的《银行簿记精法》旨在为银行提供一个账户系统,他建议采用现金日记账(每边分为三列:现金、转出、总额)来记录所有的业务,无论是现金业务还是不涉及现金的其他业务等。但是却存在一些缺憾,对于为什么没把“转移单(transfer slips)”作为非现金交易凭证、为什么把非现金项目登记入现金日记账,尚德未作出专门的合理解释。但这些缺憾被以后的学者弥补了。藤井,福泽渝吉的学生,在他1878年出版的书中首次提到了“转移单”,传承了其老师的思想,他把转移单的左边(分类账中表示贷方)设计为“收入(receipt)”,另一边设计为“支付(payment)”;他还对现金日记账系统进行了修正,使尚德的账簿设计不仅适用于银行的现金日记账,也适用于其他商业企业。此外,一些学者解释了在现金日记账中记录非现金业务的根据,采用赊购的方式购买商品可以看做是发生了两笔现金业务:以现金购买商品、债权人收到现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现金日记账里面登记非现金业务――因为它也影响了现金账户。还有一些学者对尚德的记账系统如何适用于一般商业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四、启示与思考

日本从最初的对复式簿记一无所知到接触复式簿记,直至最终采用复式簿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过程的演变主要归结于三点原因:一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下,经济并不是很发达,日本自身的簿记系统足以满足需要,并不具备寻求更先进、更系统记账方法的动力。随着明治维新的兴起和经济的对外开放,日本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建立和日益强大,不仅使得日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复式簿记,也对日本采用复式簿记提出了客观需求。二是日本对外来人才的重视。日本政府直接对来自于国外的会计专家学者委以重任,这些来自国外的会计专家学者也不负重望所托,他们对日本早期复式簿记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著述等身、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外先进簿记著作的引入、传播和应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三是日本本土专家学者的厚积薄发。这些本土专家学者翻译国外著作、学习复式簿记方法,并致力于复式簿记的传播、改进与发展。在推进复式簿记的同时,也对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克服,并结合自身的国情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和发展。

日本早期复式簿记的发展史,又一次验证了“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观点;也又一次验证了“人才兴国、人才兴教”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编号:11&ZD145)和2010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编号:1024005017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染谷恭次郎、文硕:《日本会计学的演变》,《会计研究》1987年第4期。

[2]罗昭祥:《试从日语借方贷方原义释借贷》,《广西会计》1990年第1期。

[3]冯丽丽、许家林:《日本引进西方复式簿记的先驱:福泽渝吉》,《财会通讯》(综合・上)2013年第8期。

[4]刘华:《东方会计发展的先锋――20世纪日本会计发展述评》,《财会通讯》(综合・上)2013年第10期。

[5]Littleton, A. C. and BasilS.Yamey.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ccounting,Richard D. Irwin, 1956.

上一篇:汉化日记范文 下一篇:吸血鬼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