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时间:2023-10-03 13:27:49

普通话考试说话

普通话考试说话篇1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普通话水平测试; 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89-01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工作的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从1994年开展以来,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与提高,在推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需要和参加测试的人数迅速增加,探索如何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当前普通话推广是时代的需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应了时代的需求。

一、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传承、弘扬、创造民族文化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制定语言规划,通过语言来推进国家战略。因此,采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推普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在进一步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同时,还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是加强语言的国际推广,宣传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专门针对语言学习的技术手段和辅助工具在类似的技术应用方面的相对滞后,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话推广的深度和广度。2004年11月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委托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语言文字“十五”重点科研项目:“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2007年1月上海市和安徽省率先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后,2008年全国机测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至08年底,参加计算机辅助测试的人数已达55.6万余人次,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已逐步在全国推广。考生报名、数据传输、成绩管理、证书打印等全流程的管理。

二、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优势

采用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可准确的自动评测考生命题说话之外的所有测试题型,并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全流程网络化、智能化,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首先,测试站来说,可以加强管理力度,建立测试业务档案,加强对测试员的能力考核,组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难度大幅降低,考试过程将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有序进行,测试手段智能化,对测试站、测试员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普通话测试的公信力和客观性得到提升,打人情分、测试员疲劳、测试员测试水平差异等人为因素得到有效防止。对于测试员来说,测试效率将会大大为提高,同时减轻了测试员的压力,降低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测试效率,测试员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训、科研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考生来说,报名、查询分数等一系列工作更加方便,可获得全真的模拟测试和培训服务,通过“以测促学”提升普通话水平。此外,高一级的测试中心依托管理系统可加强对全省各测试站的管理力度,开展普测科研工作有了一个更加便利的平台。

三、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新特点

1.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特别是考试流程方面的培训更为重要

由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新变化,普通话培训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与人工测试相比,以往考生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如若出现考试流程不熟悉,声音太小,考试过程失误时,测试员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醒,促使考生完成考试,但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程中,由学生自行操作,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测试的失败,如佩带耳机不正确,对测试操作不当,时间把握不当等。因此,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普测的培训内容除了以往考试内容本身的培训外,对考生进行考试流程的培训和考试技巧的培训与以往相比更为重要。

2. 可以实现课堂培训与课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

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考生除了参加必要课堂培训外,可以登陆畅言网(省略),这个网站与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配套而行,登陆这个网站后,考生既可以通过在线模拟测试,获得测试报告,轻松了解自己目前的普通话等级水平和存在的主要发音问题。同时可在线进行“基础语音”、“对比语音”、“综合”、“大纲短文”、“听辨音训练”和“我的课程”等内容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与课堂培训相结合,快速提高自己的普通话口语水平。

3. 对管理者和测试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有所提高

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是对考生命题说话之外的所有测试题型进行自动评测,而且实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全流程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这个系统分为省级中心管理系统和测试站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部署在国家和省市测试中心,实现的是对考生报名、数据传输、成绩管理、证书打印等全流程的管理。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安装在测试站,使测试站可以完成对前三题的自动评测。正是由于此系统的智能化,以及智能化带来的变化,对于管理者和测试员,特别是对管理者在使用此系统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的要求有所提高。

四、当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

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可以完成对前三题的自动评测,对于说话项的评分由测试员来完成。在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测试员对说话项打分的过程中发现,当前的测试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上传速度缓慢,测试高峰期大批数据上传时,易发生网络拥堵现象;只能给出机测前三项的总分,不能显示每一项得分,也不能显示具体错误、缺陷记录,无法进行更好的对比;评测的精准度不够理想,面对一乙以上三甲以下应试群体时,人机评测的一致率不够吻合,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分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测试员在缺乏前三项参照的情况下,对第四项命题说话进行评测,增加了准确判断与打分的难度;学生面对计算机进行测试,出现前三项评测失败;第一项跳行漏读;第四项背稿、离题、说话难以继续时缺少有效提示和引导;由于畅言网(省略)提供的在线学习和模拟测试,很多考生在摸拟的过程,找到计算机评测前三项给出高分技巧,导致有些考生过分看中技巧,本末倒置,而忽视了对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那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公信力的进一步提高,克服当前计算机辅助测试存在的不足,基层测试站应及时向研发单位提供第一手资料,以供承担计算机智能测试系统的科大讯飞进行完善和修补;其次,测试员应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评分的能力,在进行说话项的评分时对考生的得分状态应和计算机及时进行对比,防止出现分数过高或过低,甚至差档的出现。

参考文献:

普通话考试说话篇2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考务管理 信度

我国自1994年开始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和提高普通话的水平的有效手段,受到了整个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关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更先进普通话测试手段的需求,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诞生了,并且迅速地运用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中去。这一变化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人工测试方式。这就代表着普通话测试发展方向、更科学的测试方式要能够生存,得到更多的认可,并更好地发展下去,测试的信度是根本。

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是任何一种测量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所谓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信度决定着普通话测试的生存和发展。要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首先就应该对影响信度的因素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找提高信度的途径,以便进一步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它们存在于语言测试的每个环节中,包括试题的难易程度、测试的组织实施环节、测试的评分,等等。本文主要探讨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条件下,在测试的组织实施环节上,从加强考务管理的层面上入手,提高普通话测试的信度。

一、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发生的变化

2007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机试)。计算机辅助测试时,前三项的评分由计算机完成,第四项命题说话的评分仍由测试员完成,但测试员不是现场完成评测,而是由省普通话测试培训中心分配到多个测试员,由测试员通过网络背靠背评分,最后得分取测试员的平均分。这种测试形式、评分方式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这种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方法,与以往的人工测试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话测试员对考生的影响弱化。

人工测试工作主要由2—3个测试员掌控着测试的局面,考生的外貌、衣着、举手投足,甚至语音面貌、音质等都会给测试员打分产生影响,测试员的评分可能会出现偏颇。再有测试员本身的素质、业务水平、工作强度、人情等外力因素,都会对测试员评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带来影响。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测试员不需要出现在考场,不会对考生和评测产生直接影响。但人工测试中测试员原本能够发挥具有控场、提醒和监督考生、避免作弊的作用,在机器测试中都无法存在。

2.测试环境改变。

人工测试的环境是一间测试室,2—3个测试员、一个计时员,面对这样的阵势,多数考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就会频频出错,甚至还会说不出话来,严重影响测试成绩。

而机器测试的环境——测试室,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空间,测试室里一台电脑、一把椅子,考生独自面对计算机,紧张情绪会得到大大缓解,利于发挥。但失去监督,过于放松的测试环境,让一部分考生觉得有机可乘,有些人就会想方设法作弊,或者在测试时过于放任自己,容易出现替考、说话题带资料进入测试室,在说话的过程中肆无忌惮,出现说脏话、无效语料、重复、背稿等现象。

3.测试设备。

人工测试的设备中的录音机、秒表等测试设备,跟机试的计算机比较起来,的确是简陋了很多,录音效果、时间记录等都没有测试软件记录得清楚准确无误。人工测试中较为头疼的说话题计时,计算机会精确自动计时,测试结束会给出缺时、用时的准确记录,便于测试员评分。但机试的计算机、网络等的使用,使测试对电力、网络、机器状况等条件也产生了过分的依赖。

4.考生之间的交流。

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试卷一般是提前输入测试系统,每个测试室在没有重新设置测试试题之前,测试的试卷是相同的。一部分的考生发现这一规律后,已测试完毕的考生与侯测考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尤其是说话题,交流过后,说话题是哪几个题目,考生就会有所准备,有失测试的公正。而人工测试的说话题是考生在总共50个题目中抽取,差异性会比较大,考生无法事先做好准备。

二、加强考务管理,采取措施,提高测试的信度

以上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的改变,有利因素固然有,但不利因素也有很多,这就需要在测试实施的过程当中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强考务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测试的信度。针对机试的特点,避免不利因素影响,是考务管理的重点。通过不断地摸索、总结,笔者认为在测试的过程中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测试的规范、可信。

1.加强建设,夯实基础。

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设计、多做调研,才能使测试站的场地、装修、设备采购安装等符合实际需求,才能够为测试提供物质基础和优良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考场的良好的通风、隔音设施设备、适宜的温度、湿度、柔和明亮的光线、高品质的计算机等有利的考试的环境和条件,会保证测试信度的基础。为确保测试的公平公正,测试室安装了测试监控系统,考务人员在服务器上即可清楚地观察各测试室的考生画面,监控测试状况,并实时上传到上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部门,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独处封闭的测试室,最容易发生作弊的现象,规范了考务工作,更是保障测试信度的坚实基础。

2.加强管理,保证信度。

测试站管理人员加大了对普通话测试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章立制,管理到位,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强化过程监督,确保普通话测试过程透明,杜绝任何营私舞弊行为,严密监督,提高信度,测试后进行语音抽样复审,保证测试质量。一旦发现普通话测试成绩与实际水平严重不符或有作弊行为,严肃处理。

3.考务人员坚守职责。

普通话测试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公正、公平,而考务人员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定考务人员守则,明确考务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要求,责任到人,要求测试的考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认真负责、公正廉洁、团结协作”的测试工作纪律,意识到测试的公平公正是生存之本,自觉维护测试的质量和权威。

4.测试过程规范实施。

考务人员对测试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测试过程的规范操作。测试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按规定操作,时刻注意保证测试的质量。

(1)考前准备。编排测试顺序,测试时间通知等准备工作,做到准确细致。其次还有测试设备的保障,比如电力保证,网络保证,测试机器的调试,测试软件的调试,都应提前准备,以确保考试的顺利开展。

(2)考中监督。考生入场、候测、注意事项讲解、核查证件、试卷抽取、准备测试、进入测试室参加测试、离开考场,每一个环节,考务人员都丝毫不能松懈,确保测试过程的有序,测试结果的公正。

(3)考后整理数据、证书发放等,测试数据的上传、整理、证书办理、发放证书等,准确及时地办理发放证书,也是影响测试信度重要因素。

5.注重细节,确保质量。

考务管理工作是一件细致入微的工作,稍有疏忽,可能就会给测试的信度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细节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生命”。

(1)认真核对证件。考生进场前,考务人员要耐心细致地核查相关证件,以及与本人是否相符,证件不齐全或不符者一律不允许参加测试,从源头上避免了代考等现象。

(2)准考证号码现场核发。现场核发准考证号码,避免了准考证遗失现象,也避免了使用别人的准考证替考的现象。

(3)及时更新试卷。每个测试室的试卷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的是同一套试题,考生考试完毕一般会进行交流,每个测试室的考题,尤其是说话题,后面的考生就会有所准备,造成测试的不公正。针对这一现象,测试室每半天就更换一套新的试卷,考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但避免了因考生之间的交流,而造成对先测试的考生的不公平,提高了测试的信度。

(4)临时决定考场号。考生现场抽取考场号,进入对应的测试室参加测试。也就是说,考生,包括考务人员在考前并不知道考生在几号测试室参加测试,有效阻止了一部分考生投机取巧的心理,避免作弊现象。

(5)考生签名。考生在考务人员的监督下,在签到簿上签下姓名和考场号,考务管理人员核对考生签名和输入计算机的考生姓名是否一致(考务管理系统的监考机上可以看到每个测试室考生输入的姓名),杜绝代考行为。测试站将签名簿留存,以备查考。

测试的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能否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对于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建设、注重管理,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测试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不盲目追求进度,不走捷径,确保测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没有质量作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就会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普通话教学,乃至整个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功亏一篑。

三、结论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健康开展必将对社会的语言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生存的关键,测试站应确保其严肃性和科学性,积极推动其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优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将普通话测试、教学、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普通话的普及,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测试培训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

[2]李雪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主观因素影响与对策研究.岱宗学刊,2007.9

[3]范金平,邹晓玲.试论语言测试中的信度和效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普通话考试说话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39-02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对现代化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称为机测)系统应运而生,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运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所谓机测,是指应试人采用上机模式进行测试,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题“朗读短文”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或测试站调配测试员通过网络在线评分。

笔者参加过多场现场测试(以下称为人测),在钦州学院成为钦州市机测试点后,也接受了多次第四题“命题说话”的测试任务。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机测或人测,非语言因素对考生和测试效果的影响都是存在的。笔者拟以“命题说话”题为例,对非语言因素在机测和人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一、非语言因素对考生及测试效果的影响

非语言因素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语言因素主要是指除考生的语音面貌之外,对考生测试成绩产生直接影响的其他因素,如考试环境、考生心理素质、试题难易程度等。

普通话水平测试着重考查考生应用普通话的能力,考生的语音面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但在实际测试中,非语言因素对测试的影响非常大,有的时候甚至比语音面貌更能直接影响测试效果。在机测与人测中,测试公信力、测试环境、测试员、测试操作环节、考生状态发挥和互动性等诸多非语言因素对考生和测试效果的影响都是存在的,但表现及影响力度不尽相同。

1?郾测试公信力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绝大多数考生认为,机测由电脑进行评分,比人测要公平、公正得多。事实上,机测的确能够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在测评准确度方面,机测由两名测试员(由测试中心指定,并且不公布搭档名单)通过电脑打分,缺少了人测时的沟通和参照条件,全凭测试员本人的听力和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的把握进行客观评分,如果出现评分跨档,则由监测员进行复听。在考试公平度方面,人测采用的是面对面考试,考生的姓名、单位等信息一览无遗,而考生也能直接接触测试员,容易出现说情现象,而在进行机测时,考生的信息一概不得透露,只以编号的形式在电脑上出现,有效避免了人情关系的问题。因此,通过机测得出的考试成绩,考生通常比较容易信服,而对人测得出的分数,考生往往存有质疑。

2?郾测试环境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在人测中,测试环境对考生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考生通常需要在考场外等待考试,这会对正在考试的考生产生干扰。比如,场外考生的议论会产生噪音,影响应试人的思考和考试的录音效果;待考考生的围观会让应试人产生害羞、紧张或焦躁的情绪,影响其考试水平的发挥等。在机测中,考生是在一个密封的、单独的、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考试的,这对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很有好处。

3.测试员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在人测中,考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两名测试员,这对考生形成一种压力,如果碰到个别表情颇为严肃的测试员,考生的紧张情绪将会加剧,这种情况对考生正常发挥水平是不利的。而在机测中,应试人面对电脑进行测试,相对于面对测试员,紧张情绪要小一些,在测试时的自由度也大一些,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4?郾测试操作环节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在人测中,录音等环节全程由测试员进行操作和掌控,考生只需在测试员的引导下,直接进行测试即可。而在机测中,考生的测试是在电脑上独立完成的。这样的测试形式除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以外,对应试人的计算机水平以及应试人对机测程序的熟悉程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下列举的是机测中影响测试的最为常见的一些问题:(1)考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进入测试室后,独立面对电脑感到无所适从,影响考试的顺利进行。(2)考生不熟悉考试程序,不能熟练地按要求进行操作,或者读题后不知道直接点击相关按钮进入下一题测试,耽误考试时间。(3)试音环节出错较多,主要表现为:考生的音量太大或太小,在试音过程中拨弄耳麦发出噪音,不知道点击“确定”按钮,因而造成试音不成功。(4)试音音量与正式测试时的音量不一致而导致评分不成功。除以上所列影响测试进程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对测试进程有影响:(1)考试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造成考试不能继续。(2)考生在测试室内做与测试无关的事情或在考试过程中无故退出,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

5?郾考生状态发挥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考生状态的发挥在人测和机测中的表现和影响是差不多的,例如对一些生僻字的把握等。在此不展开论述。

6?郾互动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测试员与考生之间的互动是对考试成绩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尤其在“命题说话”题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人测中,由于考生与测试员面对面进行测试,相互间的互动还是比较多的。测试员对考生出现的一些失误能够及时进行纠正和提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考生帮助。例如,考生出现某一题的考试速度过快或过慢、整行漏读字词或句子等情况时,测试员可以及时进行提醒。尤其是“命题说话”题,考生如果无法自行完成说话,测试员还可以围绕所选话题与考生对话,对其进行恰当引导,避免出现考生因缺时太多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情况。

而在机测过程中,由于考生单独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进行考试,如果出现上述失误,测试员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尤其第四题“命题说话”是在没有文字材料作为依据的情况下进行的,对应试人提出的要求较高。在众多丢分原因中,“离题”是最常见的、也是导致丢分最多的一个原因。考生通常是因看错题目造成离题,笔者就碰到过这样一位考生,她把“我最喜爱的节日”错看成“我最喜爱的节目”,全程围绕“节目”进行说话,尽管语音面貌很好,但依据普通话测试评分细则,最终要在说话题得分中再另外扣除6分,她的测试成绩因此受到影响,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有互动环节,测试员可以及时提醒考生,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避免。

二、重视非语言因素,提高“说话”质量

通过上述比较不难看出,非语言因素在机测中的影响力被放大了,其对考生普通话测试效果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因此,在机测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非语言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考生提高“说话”质量。

主要措施是加强考前培训。在以往人测培训的基础上,针对应试人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结合机测的特点,机测流程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耳机的使用、测试系统的登录、考试信息的录入、音量的调试、测试的程序等。最好能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作成课件,使用课件对应试人进行培训,会使培训更加直观形象,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对应试人进行以上内容的测前培训外,测前的自主学习也是解决机测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比如:自治区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根据机测的特点制作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学习卡”,使用学习卡可以进行在线真实模拟测试,应试人只需花费10分钟,就可通过网络自动评定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提供发音诊断报告,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自己提高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考试说话篇4

论文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语言,社会性,交际能力

 

正 文: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我国为加快共同语普及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语言口语测试。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自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以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推动普通话普及方面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不能完全反映应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试图从测试的内容和场景入手,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论来分析一下普通水平测试中存在的语言交际能力缺失问题。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级别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的编排及要求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测查应试人普通话的标准度(语音、词汇、语法)与掌握熟练程度两个方面能力为目的。现行普通话测试内容分四部分,四项测试的要求、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测试员对各分项测试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

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100个(排除轻声、儿化音节)。主要考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发音的标准程度。

第二题:读双音节词语50个。除考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外,还要考查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第三题:朗读短文。目的是考查应试人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水平,重点考查语音、连读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等项目。测试员偏重于对其声韵调及其在特定词语和语言环境中轻声、二化、上声变调、“一”、“不”变调以及“啊”的音变等的考查,还要考查其把握轻重格式以及朗读技巧的情况。

第四题:命题说话。以单向说话为关键词汇规范程度占5%,自然流畅度占5%。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级别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国语[1997]64号)把普通话水平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划分甲、乙两个等次。三级六等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评定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依据。这里只列出三个等级。

一级甲等(测试得分:97分-100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论文服务。

二级甲等(测试得分:87分-91.99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交际能力,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有时出现失误。词语、语法极少有误。

三级甲等(测试得分:70分-79.99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语、语法有失误。

(三)小结

从测试的内容要求及等级划分上,我们可以看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比较侧重于语音的标准程度。从评分标准来看,不论是单词朗读部分,还是说话部分,都以语音面貌为准。而且在普通话等级划分上,都是根据字音、字调和方言口音为区分标准,在此基础上才考虑词汇规范程度和话语流畅度。总的来看,笔者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从一定程度上说是语音标准程度的测试,它对语言交际能力重视不够。

二、从语言的社会性看普通话水平测试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属性。语言社会性的重要表现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使用语言来完成有效的交际。普通话作为一种语言,我们练习普通话的目标也是为进行有效沟通。所以,笔者认为,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没有充分体现应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普通话级别高并不意味着应试者的语言能力就一定高。

(一)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概念是海姆斯(D. Hymes)提出来的。他认为要发展一种关于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的理论必须考虑四问题: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现实性。其后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对交际能力作了各种描述。他们也把交际能力分为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即语法、词汇、语音的内化知识;(2)社会语言能力,即使用语言的社会变体和言语功能的能力;(3)语篇能力,涉及语篇中语句之间衔接和连贯;(4)应对能力,即语言交际中的各种应对手段,如怎样开始谈话、话题转换、结束谈话等等。语言行为提的是将所掌握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语言能力是人们所掌握的语音、词汇、语法在具体环境中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内化,而且还要重视语言在具体环境中的实际运用,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运用。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靠后者表现。而普通话水平测试过多的注重了语言的语音面貌,对人的社会语言能力及语言交际中的应对能力重视不够。本文试图从测试内容和测试场景两方面来进行一下阐释。

(二)测试内容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中,我们看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比较注重语音标准程度,即语音的物理属性。由生理器官产生的物理音响只不过是语言用来表达意义的物质材料。各种语言使用哪些材料,如何使用,有自己的规则,这是音位学所要研究的方面。音位学是在了解语音的物理、生理特征的基础上,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对语音的研究。也就是说,要想弄清语音的社会性,完全可以从音位入手。

音位是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从区分意义的角度对语音进行的划分。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音位没有标准的读音,它总是以变体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就算是同一个语音交际能力,由于地域、民族等的差异也会发出不同的音;就算是同一个民族,发同一个音时也会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变现出不同的音,但不管怎样,关键是它们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对意义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就是音位学,即语音的社会性告诉我们的。

再回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上,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发音完全符合普通话的评分标准。这也给普通话的评分带来一些不确定性,比如“声母发音部分不准确,但还不是把普通话里的某一类声母读成另一类声母”,“合口呼撮口呼韵母圆唇度不够,语感差”,“声调调形、调势基本正确,但调值明显偏低或偏高”等等,测试员如果专业知识不强就很难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于是不同测试者对同一应试者语音面貌的评定便会有较大的差异。

如果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来评定,这对某些发音不是那么标准,但是交际能力很强的人就有失公允论文服务。特别是最后一道题,如果应试者发音标准,说话流利,思路清晰,那么自然而然后得到较高的成绩。但更多的情况是这样的:(1)发音标准,但思路不清,让人不知所云;(2)发音不是很标准,但表达意思明确,思路清晰。如果按照评分标准,(1)的分数肯定比(2)高,因为根据评分标准,最后一道的语音面貌要占该道题的20%。但实际情况很可能(2)的交际能力高于(1)。总之,普通话测试侧重语音形式的东西

(二)测试的场景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人跟机器的交流,确切地说是“自言自语”,还不能算严格意义的交流,这跟现实的交流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以第四题为例)。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大都是以对话形式存在的,有具体的语境,还有一定的反馈。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人对机器讲话,不是对话形式,没有一定语境,也就是普通话测试中的场景是不真实的,具体分析如下:

现实生活中,人跟人的交流是在一定语境下进行的。语境是交际语言使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际能力,语境分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语境等,本文侧重谈情景语境。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场合和参与者。说话只有在特定时间地点语境中才会有意义。比如说,在圣诞节,我们经常说圣诞快乐,但是在其他的节日我们不能这样说。场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一些人就某个话题,为某种目的(意图)进行言语交际的一种情况。场合在话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际者的谈话必须适合各种特定的场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主观的因素也在交际中起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语境,但在普通话测试的机房中都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简单的陈述,如何开始谈话,如何转换应对策略等都没涉及。所以说人的交际能力都没完全发挥出来,说话流畅的可能是提前准备的,不流畅的可能是因为没有特定的场景没办法有效发挥。因此,笔者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不能真正反映人的实际交际能力。

三、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语言的物理属性来看,普通话水平测试在考查应试者发音标准程度上还是有重要作用的。但从语言的社会性来看,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没有完全反映应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英姿李斌.论普通话测试中影响测试的一些客观性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6).

[2]陆惠云.从语言测试的诸要素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3]艾军.简析语用学语境的作用与运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02)

[4]施卫民.语言交际能力与测试[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J].2001.9(03)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普通话考试说话篇5

关键词: 汉语教学 口语 普通话测试 词汇 语法

1.通语教育重书面语,对外汉语重口语

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重书面语轻口语。早在60年代,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在他的不少文章中反复论述白话教学可以也应该口语和书面语双管齐下:“如果只依靠‘读书’而不直接给以口头训练,要认真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是做不到的”;“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撇开语言教文字,教学的效率一定很低”;“学校语文教学由于重视书面语(这是完全应该的),几乎完全忽视口语的教学(这是不应该的)。有的学生只说几分钟话,就杂乱无章”①。

半个世纪过去,关于“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说法已写入语文教学大纲,但通语教育中(主要指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重书面轻口头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往往语言知识传授多、书面语训练多,学生被动受制多;而在语言交际功能、思维功能上思考少:言语交际能力训练少、口头语训练(学生开口及课外活动如独白、演讲,对话、辩论,复述、转述,提要、发挥,采访、报道,讨论、总结等)少、思维训练少、主动创造少,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课是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言语课”。

由于长期受重文轻语思想的影响,目前通语教育中口语及其研究的重视不及外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而更多地重视书面语(阅读和写作)。厦门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2008年6月)805条记录,英语口语590条,占73.29%;二外口语138条,占17.14%;对外汉语口语37条,占4.60%;通语口语40条,仅占4.97%。通语口语尽管记录数略多于对外汉语口语,但通语口语40条记录80%以上都是朗诵演讲、交际口才之类,内容多有重复,像对外汉语口语从语音、词汇、语法汉语本体方面教口语的著作或教材少之又少。

2.普通话水平测试重语音

应该说,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通语教育里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重文轻语的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变。普通话口语开始得到重视,另外,2003年5月21日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6号)要求,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等都需接受普通话测试。

2.1普通话水平测试重点考查语音

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语方式进行,是对应试人员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的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②明确说明“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但我们看到,《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③侧重的只是普通话语音规范性考察,而词汇和语法则往往处于“受冷落”状态。我们看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构成④:

资料来源:湖南省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2009年2月

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构成我们看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五个题中,一、二、三题测查的均主要是应试人的语音。100分的试卷能够体现考生普通话词汇和语法规范程度的只有第四题判断测试10分(此题湖南省不考,分值算入说话项)和第五题的词汇语法规范程度5分(说话部分30分,其中语音标准程度20分、词汇语法规范程度5分、自然流畅程度5分),仅占整个试卷总分值的15%。湖南取消第四题判断测试(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份也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免测判断测试项),第五题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分值由5分调整为10分,这样,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取消第四题判断测试的省份普通话测试最终能够体现考生普通话词汇和语法规范水平的只有10分,仅占试卷总分值的10%?。

2.2普通话水平测试词汇语法比例较小的原因

普通话水平测试主要侧重语音系统的辨正,侧重普通话语音规范性的考察;而词汇和语法所占分值比例很小,处于“受冷落”状态。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2.2.1语音差异与测试对象的主要分布

汉语方言的分歧及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区之间、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语音系统差别大,就是一个地区、一种方言内部也常在语音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说,语音差异是造成交际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学习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标准音。

“普通话的词汇在书面语中已经广为使用,尤其是那些常用词早为一般识字者所熟知”⑤。而我国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对象主要是大中专师范生、教师,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等“高层面人员”。由于上述人员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化水平,阅读和写作都有一定水平,在词汇、语法等方面许多“低级”的错误可以避免,如出现借用方言等不规范情况,一般不会影响交流。而语音方音浓重,完全可能彼此之间不能交流。这和中国人学英语不一样,中国人学英语语音过关了,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不懂得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是无法用英语正常交流的。留学生学汉语也同样如此。因此中国的英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往往经过最初的语音入门后马上将重点转入词汇教学,转入长篇语段和真实语境中学词汇用词汇、转入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当然语音的教学可以贯穿始终)。

2.2.2词汇系统的开放性与评定规范的难度

普通话考试说话篇6

普通话口语考试是湛江市中考语文科目的必考项目,考查学生的普通话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前者要求用普通话朗读一个文段(4分),后者要求用普通话提供的话题说话(6分)。普通话口语考试的目的是促进我市语文口语交际的教与学,推进我市推普工作,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为此,通过语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情分析

雷州半岛历史悠久,方言种类复杂,主要有雷州话、白话、话、海话等。学校雷州籍学生占据一定的比例,其普通话口语水平最不理想,表现为:普通话口语水平整体不高,课堂回答和朗读效果差;形成封闭的雷州籍口语交际圈子,降低了口语交际能力;中考普通话口语考试分数不高,平均6.3分,直接影响了中考语文成绩。

其原因在于:(一)缺乏普通话语言环境。雷州市地区使用的几乎全是雷城话,单一语言环境,让学生形成单一乡土语言习惯;(二)教学的缺失。学校的教与学大部分使用雷州话,这更使普通话难以有效地推广;(三)学生自身原因。学生习惯了使用本土话,要转换为不太常用的普通话十分不情愿,学习和运用普通话有难度,怕困难,不想下功夫。

二、教学方法

为解决此问题,笔者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 提高自身的普通话口语水平

语文教师首先要切实提高自身普通话口语水平。一是保证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如果语文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不高就难以指导学生,自身普通话水平应该考到二甲以上。二是重新学习普通话。笔者找回《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教程》教材,从最基本的语音学起,请教高校普通话老师,平时加强训练,有意识地听说读,还注重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语言错误。三是研究《湛江市中考语文考纲・普通话口语考试说明》,熟悉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四是亲自做湛江市中考普通话口语考试题,看自己的水平到达哪个级别,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 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研究表明,言语行为的心理因素对推广普通话有深刻的影响。雷州籍学生囿于自己的语言缺点,通常有语言心理障碍,例如害怕、害羞、畏难、坚持性不足、信心不足等。对此,笔者利用综合性活动课给学生讲解雷州的历史、方言与文化的关系,雷州话与普通话、白话的区别,让学生对雷州话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阐释推广普通话的依据、政策和意义,从学理上为他们清除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所谓“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笔者积极鼓励他们主动大胆地读和说,语文课堂上多给机会让他们读和说,只要他们开口读和说就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努力培育他们的语言自信心。逐渐地,他们敢于读和说,即使有了错误也不会尴尬,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进步都很大。

(三)给学生“补习”

雷州籍学生的普通话口语基础相当薄弱,他们连基本的知识、技巧和方法都没有完全具备,若一味地要求他们读与说,是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的。为此,笔者采取最原始的方法――给他们“补习”。先从最简单的声母和韵母拼音开始教授,再到音节、词汇、短语、句子、段落、文章,最后是口语练习。从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把他们的基础补全夯实。另外,笔者利用课余时间逐一对其进行口授,纠正他们每一个人的发音。笔者还请普通话口语水平好的同学对其进行小组帮扶,要求小组成员定期反馈情况,及时修正不足。

(四)教给方法

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普通话口语水平基础上,教师需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以便提升他们的普通话口语应试能力。一是教给朗读技巧。让学生读准字的声韵调、翘舌音、儿化音、轻声等,尤其提醒学生要杜绝用方言朗读;让学生面对不同的场合、心情、谈话方式以及不同性格的人,采用合适的语调朗读;让学生运用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和曲折调,在具体语境中转换不同的语调。二是教给说话技巧。利用典型的说话题目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说话做到:审好题,试说好,声音清晰响亮,调控好时间,过程保持完整流畅。三是教给正确态度。朗读和说话时,要严肃认真,大方得体,充满感情,坚持不间断,一气呵成。

三、教学启示

通过努力,雷州籍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对此笔者得出的教学启示是: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只有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会真正提高。二要有“三心”。要有信心,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提高学生的成绩;要有耐心,对基础差的学生必须下功夫,反复努力才能收到效果;要有恒心,语言能力的培训,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三要早准备。针对此类学生,越早下手准备越好,不能拖到初三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四要走群众路线,形成“教师―学生―同学”的立体语言网络,给学生建构良好的语言运用环境。

参考文献:

[1]詹伯慧,甘于恩.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J].学术研究,2002,(09).

[2]杨振国.言语行为的心理因素与推广普通话[J].语文建设,1987,(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普通话考试说话篇7

关键词:语言学习 普通话 PSC 普通话语感 语感训练 大学生

一、引言

普通话水平测试(PUTONGHUA SHUIPING CESHI,简称PS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部级考试;采取口试方式,以直接测试为主;应试人的母语(第一语言)是汉语。在2003年重新修订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教育部 国家语委发教语用【2003】2号文件)中,明确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标准参照性口语考试。【1】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PSC不是单纯语言知识的测试,而是言语能力的测试。

二、 何为语感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语”字的解释为:1.谈论:说话。2.言论,话。3.谚语、俗语。4.诗文或谈话中的字或句。对“感”字的解释为:1.感动。2感慨:情感。3.通“憾”。4.感觉。《庄子·刻意》:“感而后应,迫而后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可是上述这些解释又略显简单和抽象。叶圣陶先生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2】 我国最早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丏尊先生,他把语感定义为对于“文字”的“灵敏感觉”。语言学家王尚文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3】 邢公畹先生认为,语感是“某一语言的本地说者对这一语言的共同的感性认识”。” 【4】吕叔湘先生则把语感具体化为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

语感就是人类对语言的感觉和运用,不可能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它更侧重于人对言语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涉及语言的发展和言语的生成和理解,它也是一种积淀了长期的比较、揣摩、学习、训练的结果。这种感受“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包括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内心反应的强烈程度、经验积累的丰富程度、语言文字的修养程度。

三、 普通话的语感

普通话的语感就是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正确感受和运用, 尤其是对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的感受和运用。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对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语调、重音、语速的运用,逐渐形成了敏锐的感觉能力,同时,又在大脑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活动系统,当系统定型后,某种语音信号再次出现时,就会在系统内形成相应的自动反应,从而说出自然流畅的普通话,形成普通话语感。普通话语感也是人们在说普通话时对普通话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一般是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在此过程中自我感受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将“语音标准, 词汇、语法正确无误, 语调自然, 表达流畅” 【5】 所以,PSC不是单纯语言知识的测试,而是一种有标准参照性的言语能力的口语测试。普通话教学训练的目的, 主要就是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语感。

语感好, 语音就标准, 自然流畅, 韵律优美,抑扬顿挫,亲切感人。语感不好, 语音就不准, 让人难以听懂,或一字一蹦, 缺乏流畅, 或语调刻板, 无抑扬顿挫。一个拥有良好语感的人,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感受和运用能力、尤其是对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的感受和运用能力非常熟练,相比较而言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也较强。

四、 大学生普通话语感对PSC评分影响及训练途经

PSC重点测查考生读和说的口语语感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依据自身所掌握的、被认定为标准的普通话的语感来找出考生在语音、词汇、语法及口语表达等方面所出现的错误与缺陷,从而判定考生普通话水平的等级程度。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以后,第四项说话是在动态的语流中由测试员来对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做出评判,而其它三项则由计算机来评分。

根据汉语方言的实际情况以及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参照应试人业务素质的需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范围制定的原则和出发点主要是:一、应试人的母语(第一语言)是汉语;二、应试人具有中等以上的文化水平,一般通晓汉语书面语;三、应试人不仅能听、会说普通话,而且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要求他们必须能说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6?作为第一母语的方言与作为第二母语的普通话的关系不同于汉语和外语(比如说英语)的关系。香港城市大学的王培光先生通过在香港的调查认为:汉语语感与英语语感的关系并不密切,且在香港会说汉英两种语言的人当中,其汉语语感优于英语语感。【7】

方言语感是指使用某种某方言的人对该方言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是在听和说中形成并在听和说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自我感受语言的能力。普通话的语感与各方言的语感的关系却很密切,很多来自方言区的考生其方言语感明显优于普通话语感。PSC中常见到一些考生的语言表达还算流畅,但方言句式和方言语调却频繁使用,这也是目前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第四题里经常暴露的一个问题。由此反应出的考生语感能力差,对语言缺乏足够的敏感也是当下高校PSC中大学生常见的丢分点。如果考生在口语考试中意识不到自己的错,那就是明显缺乏对语言的敏感度。不同地区、不同方言、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差异明显,其中因所属方言区的不同导致的得分差异最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语言知识的积累,而是靠语言运用的实践。”【8】

大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往往只注重音节的声、韵、调,而忽略了音节进入语流的丰富语感,在PSC中,虽然每个音节都能读出来也比较准,但是听起来始终是别扭、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从而导致失误或丢分。因此通过培养并训练学生良好的普通话语感来进一步提升其普通话水平是一条很有必要的教学途经。

1.从语音方面来看

有的人学说普通话总是学不像,那就是因为对普通话的语音不够敏感。普通话的语感就是对普通话语音的一种直觉感受能力。 PSC中关于语音错误的评判原则是:把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个音位发为另一个音位的现象。例如:把“水牛”读成“水流”,这就是语音错误。PSC中对于语音缺陷的评判原则是:未把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个音位发为另一个音位,但尚未达到标准音位的现象。PSC中对于语调偏误的评判原则是:语调型式不符合普通话规范。例如:“我”调值为“214”,很多考生把该字读为“211”或“215”,前者是只降不升,后者是升得太高,这两种非正确读音在PSC中经常出现。

语音是一项“口耳之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要坚持“以听、说为主, 听先于说” 【9】的听说教学法原则。“字正腔圆”是学习普通话的目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区别发音时人体发音器官的活动方式,体会整个发音的动程及发音部位的不同,培养学生对发音器官活动的敏锐感受能力。掌握普通话声、韵、调的正确发音,“字正腔圆”也是衡量普通话语感是否纯正的一把尺子,有效的气息训练能使考生的语音饱满、和谐而而有力度。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训练学生能区分音节中的正确读音和缺陷读音,熟悉普通话的音节拼合规律。来自方言区的学生如果有普通话音节拼合规律方面的语感,就能够自觉纠正方言中错误的读音。如:湖北方言中容易把j 、q、x与ü 相拼,误读成: zhü、chü、shü三类普通话中没有的读音;东北方言中容易把b、p、m、f与e相拼,从而误读出:be 、pe 、me 、fe四类普通话中没有的读音,如果学生能够熟悉普通话的音节拼合规律,那么就可以避免这一类的发音错误。

2、从语义方面来看

语义感,就是对词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PSC不是测查特定(专门)言语能力, 而是测查一般言语能力。PSC侧重于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这种语言系统本身的语码操作能力(具体体现为: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应试人的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虽有所涉及但不是测查的重点。

大学生对语义的感觉不容忽视,因为其对语义是否敏感直接影响到PSC。音节组成词就进入了语流, 在语流中, 音节服从词语, 音节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产生了语流音变。普通话的语流音变包括:轻声、儿化、一、不、上声变调、“啊”字变调等。汉语词语中有轻重音,音节的音量有重音、中音、轻音的差别, 词有重中、中重、重轻等格式。曾有考生在PSC第二题中把“孔子”读成轻声。轻重音不但能使词语表义准确, 而且还让汉语的词句自然流畅, 与声调一起构成了词的韵律美, 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一般词汇的语义都带有褒贬或中性的色彩,考生如果机械地强调每个音节的音准, 会造成在表达的过程中只听到有音节, 而没有语流, 使口语表达失去流畅, 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普通话语感。而当若干个词汇组合成句子或句群时,准确把握对语义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语句之中, 词重音仍存在,但已处次要地位, 更多的是要服从于口语表达的需要, 更多考虑的是语句重音。如:有的考生不能正确把握和区分有声调的“兄弟”和轻声词“兄弟”等。从PSC的第三项朗读、第四项说话来看,考生的语感好, 相对来说就能准确地把握语句重音,听起来气息声音、词语序列、感受深浅、主次轻重、抑扬顿挫、韵律显隐等方面能运用自如。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普通话音变规律,培养学生对声音四要素中的音节、音高、音长的感知力,科学训练控制声带松紧的能力。教学内容应包括分辨和实际发音两部分。只有让学生掌握音变知识,有了一定的语流音变的听辨能力,再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才能让学生对于普通话的语流音变的规律不断加深巩固,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音色虽然没有纳入PSC评分,但是学会用气息,做到以气托声,也是考前培训的训练环节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徐恒教授在《播音发声学》里也谈到气息训练对于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气息运动得好,能克服诸如数读音节、语气苍白、语音僵硬、升值与朗读中的停连不当等许多问题。”【10】

3、从语法方面来看

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的敏感。“语法结构是语言最稳固的本质部分,汉语方言间的语法结构可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差别仅表现在细节上。但由于语法的强大的稳固性,方言区的人民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掌握了语音和词汇之后,还可能保留一些方言语法的习惯。” 【11】大学生学习普通话时的实际情况是: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词汇的差别比较明显,因此也容易引起注意,而语法差别小,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第四项说话中暴露出来,这和平时在学习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如:来自粤语区的考生喜欢说:“我吃饭先”、“你有吃过饭吗?”、“我有吃过”等句式。东北方言区的学生说到情不自禁处会蹦出一句:“贼好看”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方言句式。

笔者曾听过我校体育专业的一个男生说:“学体育的男生可都是纯爷们!那心理素质可是嗷嗷地 ”。方言语感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来自某一方言区的人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对其方言中存在的而普通话中不存在的语法现象会产生认同感。近年来东北小品的异军突起到长盛不衰,从而涌现出赵本山、宋丹丹、范伟等优秀演员,方言土语,它能让方言区内的人听到倍感亲切,这些语言信息经过演员传递给观众后,观众再进行语言思维的成功解码,从而产生一种欣赏语音艺术的愉悦感。大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潜移默化一些流传较广、幽默诙谐的方言句式,如:范伟代言某品牌感冒药广告中的一个片段:“感叹号! 治疗感冒咣咣地! ”

在PSC语料中曾听过不少类似于“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打足球”,“当下科技迅猛发展,很多人骑着汽车去上班”、“一个猪”等句式。“语法教学可以提高语感,促进语感的系统化。” 【12】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的练习,引导学生纠正语病,通过讲解语言规律,分析PSC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语法现象。通过考前培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注意到此类语法错误,避免考试的时候因紧张而慌乱出错。语法教学可以提高语感,促进语感的系统化,重视对学生的汉语语法训练,可以巩固加深学生的普通话的语感,让大学生对汉语语法形成一种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普通话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教学目的。

五、 结语

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提高所学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语感,普通话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的语感得到提高。读、听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也是言语的输入;写、说是一个编码的过程,是言语的输出。通过“听”,可以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热爱,引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内在动机,而不是被动为了考证而考试。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学习动机的引发,是学生接受任何知识的前提,作为一种技能的学习,普通话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通过“听”可以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提高语感能力。通过“读”,可以让学生把正确的语音模式与自己的语音储备连起来,让正确的语音得到强化,自己错误的方言发音得到纠正。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语音习惯,通过“读”,可以熟练语调、语速、停顿、重音、啊字变调等,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来熟练自如表达情意。通过“说”,让普通话的语感得到加强。首先整体跟读、学说, 在读中、说中发现某个句子、某个音节难以读准, 然后作理论分析, 再将难念的音素找出来单独训练, 然后再放回音节、回到词语和句子中。锻炼学生用普通话思维的能力,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大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敏锐感受能力,形成和巩固普通话语感。有了正确的语感,“读”才能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

从我校进行的计算机辅助测试考生第四题丢分的情况来看,提高学生普通话语感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13】语言教学的本质特点决定了高校PSC测前培训的教学目的,对于学生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PSC考前培训的内容中,同时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普通话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言交际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它是对“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更是对语言教学所提出的一个明确目标,提高大学的普通话语感能力更是PSC测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4(1):1.

[2]夏丏尊,叶圣陶.文心 [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3

[3]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20.

[4]邢公畹.论语感 [J]语文研究,1981(1):15-19

[5]刘照雄. 普通话水平测试( PSC) 大纲[ S] .(修订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5-33.

[6]刘照雄.再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与特点.《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9(7):1

[7]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能力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周健. 论汉语语感教学 [ J] . 《汉语学习》, 2003 ( 1) :63-70

[9]邢 欣.《应用语言学教程》大纲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A] .于根元. 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C] .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10]徐恒.播音发声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11]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 [M].? 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12]王培光.语言教学中的语感因素 [ 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107-116

普通话考试说话篇8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备考 问题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使普通话水平测试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与传统的测试手段和管理模式相比,“机辅测试”和测试管理信息化优化了测试手段。规范了测试程序,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统一了测试标准,体现了部级考试的客观公正性。

一、高校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存在的问题

1.测试系统本身存在的不足

(1)测试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不强

各高校目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然发现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比如,测试软件在调试过程中对硬件的依赖比较苛刻。一方面,各高校用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经费一般都比较紧张: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标准的“机辅测试”机房,如果所有相关设备都需要配置比较高档的新设备,成本就较高。而尤其是像计算机这类的电子设备的保值率非常低。更新换代又快,而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测试系统对声卡、耳麦等语音采样设备的兼容性不够,在测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识别异常和测评失败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影响了考生的情绪。其次。在人工复审时,系统的交互界面也不很友好,极大地增加了复审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2)机测系统对语音的评判模式不佳

目前,各高校引进的测试软件,理论上都是根据《大纲》要求来设计的,但是实际评分过程中却并没有完全根据评分细则来实现。比如,目前机测试题的第1题和第2题90对读错但没有读出下一个字词前,以第2次读音为准的规则;宇词读音缺陷和错误的扣分规则;第3题朗读中根据回读次数扣分,增、漏、错读字音每一个音节0.1分的扣分要求,朗读中自然流畅、语调错误等重点考查项目上的评分细则,测试软件不能完全详细反应出来。

2.高校在“机辅测试”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1)“机辅测试”的基本条件不达标

学生众多,对高校实行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机辅测试”的基本条件包括:先进的“机辅测试”软件系统;足够数量的“机辅测试”所需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及相关辅助设备以及固定的测试场地;专业的普通话测试人员和专门的机测操作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严格的“机辅测试”操作管理规范等。

(2)“机辅测试”人员队伍建设跟不上

普通话“机辅测试”不同于以往的人工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线测试员大多不能熟练操作测试系统;而多数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又不高。特别是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测试人员,由于其本来对计算机的使用就不是很熟练,更别说让他们排除故障了。

(3)对考生的针对性培训不够

由于各高校受设备、场所、人员配备等方面的限制,对考生的考前培训多是以开考前培训会的形式进行,给考生讲测试流程及测试注意事项等,而考生很难有机会上机操作体验,从而在上机测试的时候多数考生依然感到不适应。

(4)“机辅测试”增加了对考生监管的难度

由于测试过程中没有了面对面的测试员的监督,考生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有些考生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作弊。或者在测试时过于放任自己,比如替考、说话题带资料进入测试室,在说话的过程中肆无忌惮,说脏话、无效语音、重复、背稿等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测试中考生常见的作弊行为是在第四题说话测试中,有部分考生是直接拿出手机来照着手机上存储的内容读。过于放松的测试环境,让一部分学生觉得有机可乘,导致不重视普通话训练课程的学习。

二、应对策略及思路

1.加大组织合作力度,进一步优化软件性能

优良的软件性能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从政府层面来讲,研发和升级这个项目,光靠招标方式委托一两家信息技术公司进行研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般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研发人员,都不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线测试员以及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专家。他们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户的各种需求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开发出来的软件自然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合理之处。因此,对于这么重要的一项科技攻关项目,应该由国家权威部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在语音处理技术上顶尖的专家和研究机构,协同语言语音问题专家,包括各地长期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骨干联合攻关,尤其应吸纳一些既懂计算机技术又十分熟悉普通话理论以及测试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其中,进一步优化系统对硬件的适应性和软件系统测试的准确性,从而使普通话测试工作从管理、测试、培训到研究都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任何产品的开发都不是一次性就能完全完善的,各高校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存在的相关问题,同系统研制部门保持紧密合作,及时反馈实测的情况,让系统研制部门阶段性地对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高校“机辅测试”的顺利实施。

2.规范考前培训

考前培训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作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组织者、技术人员和考务人员必须通过培训,了解“机辅测试”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掌握排除“机辅测试”中常见故障的方法;其次,加强对考生测前集中培训是消除其心理不适应性,提高“机辅测试”信度和效度的重要措施。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应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介绍测试模式,包括基本模式,实践情况介绍,同人工测试相比的特殊性;二是讲解测试题型、操作程序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介绍整体操作程序,介绍每个程序的操作要点;三是解答疑难问题,包括应对或化解“机辅测试”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技巧等,以使考生在心理上减少“机辅测试”的陌生感,增强适应性。

3.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规章制度,使考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如做到考试前期管理规范化,包括建立考试管理制度,规范考试报名管理,规范报名信息处理;考试过程管理规范化,包括规范考务人员工作职责,规范考生测试流程,规范测试环境等;考试完毕管理规范化,包括规范成绩评判,规范证书管理,规范测试档案管理等。如制定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规则和考务工作人员职责,并根据现场测试流程分别制定测试入口处、预备处、备测室的考务工作人员职责与工作流程以及监控台技术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做到职责分明,环环相扣,使考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结语

上一篇:驾驶技术范文 下一篇:杏花公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