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恩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12-02 21:39:53

有关感恩的文章

有关感恩的文章篇1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切身感受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等的“恩”,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应该是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一)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同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黄河颂》《安塞腰鼓》等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春》《济南的冬天》《三峡》等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二)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的文章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如《背影》《台阶》《爸爸的花落了》等表达了深沉的父爱,《金色花》《荷叶母亲》等表达了浓浓的母爱。

(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中国石拱桥》《口技》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芦花荡》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怎样的人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孙权劝学》等课文感受友恩。

三、初中语文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向谁感恩,感什么样的恩情。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散步》,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并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3.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三)倾诉衷肠――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后,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主要方法有:

1.保持本色诉衷肠。如教学《西湖的“绿”》一文,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进行小练笔或说话训练。

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可以提问:“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

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可以探讨:“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

有关感恩的文章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恩教育;价值观

Abstract: Feels grateful is the humane spirit important connotation, is enhances the student personal character training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language class feels grateful the education, must in guide the student thorough text, raises the linguistic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raises values which the student feels grateful.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feels grateful the education; values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感恩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1.1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养育我们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1.2父母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1.3祖国之恩

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1.4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2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2.1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

2.2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2.3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3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3.1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3.2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

(3)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3.3倾诉衷肠——报恩

有关感恩的文章篇3

感恩节现代诗歌范文一

感恩的心

落叶在空中盘旋飘荡

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那是大树感恩大地对她的滋养

浪花在大海中翻腾歌唱

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

那时浪花对哺育塔的大海的颂扬

不要抱怨上苍给予你太多的坎坷与沧桑

也不要悲叹命运中有太多的曲折和跌宕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体验生活的快乐,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

有人说——

善良的本质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也有人说——

感恩是人世间的美德,它至高无上

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宝贵的生命,哺育我们健康的成长

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带我品尝知识的琼浆,叫我放飞青春的梦想

感恩亲爱的党,因为它为我们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播洒阳光让新苗茁壮

感恩伟大的祖国,因为它赋予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次满含着感动得泪花把未来畅想

学会感恩,就会虔诚的面对生活的挑战

学会感恩,带着欣喜与热爱去进行生命的远航

感恩,是一种力量

感恩,是一种境界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感恩节现代诗歌范文二

绿叶在林中吟唱,

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

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

绘画着一幅幅感人的画像,

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

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

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芬芳!

学会感恩,感恩让我们的价值坐标更为宽广;

学会感恩,感恩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光芒;

学会感恩,感恩会让我们的青春更加昂扬!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节现代诗歌范文三

感恩每一滴水,它把我滋养,

感恩每一枝花,带给我芳香,

感恩每一朵白云,编织我的梦想,

感恩每一缕阳光,托起我的希望。

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

感恩老师,教会我成长,

感恩帮助过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

感恩伤害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的世界和谐美丽,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的世界有我有你。

看了感恩节现代诗歌的人还看

1.关于感恩节的现代诗歌

2.关于感恩节的诗歌

3.关于感恩的现代诗歌

4.感恩节的诗歌

5.关于感恩的现代诗

有关感恩的文章篇4

——群贤小学第一届感恩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学生以外来民工子女为主,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容易导致他们散漫的生活习惯以及冷漠的心态,这对他们的成长和人格形成极为不利。加之家长们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家庭经济状况也相对落后,也容易导致学生内心产生巨大落差。针对这一现象,学校认为通过感恩教育来锻塑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道德规范,让他们因感恩而自尊、自强,为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奠定思想道德基础是学校德育的核心任务。为了强化感恩教育,经学校研究决定,将每年的五月定为感恩月。

二、活动设想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思想教育,倡导感恩行为,对活动中涌现的感恩事迹予以总结宣传,对平时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第一届感恩月“感动校园十佳学生”称号,在总结大会上予以表彰。

三、活动时间

5月4日——6月1日

四、活动安排

说明:感恩月活动分年段开展,并与感恩教育市级课题及家长开放日活动相结合,最后的总结表彰大会与六一节庆祝活动相结合。

时 间内

容地 点参与者

启动5月4日国旗下讲话:感恩月活动启动(德育处)操场全校师生

第一周4月27日-5月8日“我爱我师”征文活动(教科室)学校全校学生

5月5日-7日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图片展暨征文活动(博物馆、德育处)学校大厅全校师生

5月6日“如何开展小队活动”讲座(章浩川)学校四楼小报告厅全体班主任

5月6日-7日感恩格言、感恩行动小贴士征集大赛暨票选感恩月吉祥物活动(大队部)学校全校学生

第二周5月13日-14日感恩劳动者实践活动(德育处)红黄蓝集团、学校三四年级师生、家长

4月27日-5月15日“感动校园十佳学生”推荐(德育处)

各班

第三周5月20日“祖国发展我成长”调查活动总结会(张利君)四楼大报告厅五年级师生、家长

5月21日感恩父母班队会(桑桌群、蒋莉莉)各多媒体教室及一年级教室一二年级师生、家长

第四周6月1日感恩母校活动(六年级汇报演出)暨感恩月总结表彰大会(德育处、陈海港)体育馆全校师生;六年级学生家长

另定5月“感恩祖国——建党建队六十周年庆”明信片设计大赛(美术组)

—————美术兴趣小组

五、相关工作

项 目要 求负责人完成时间

悬挂横幅1、“踏上感恩的征程”——群贤小学第一届感恩月活动

2、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总务处5月8日

布置感恩墙在大厅西侧黑板布置本学期前半学期各班“群贤之星”简介,需有文字及照片吴锡耿5月8日

制作感恩主题展板将我校此次感恩月活动简介及开展过的与感恩有关的活动制作成几块展板(已有8块),平时展示于大厅,活动时放置到活动处门口。邱迪梅5月8日

制作感恩月吉祥物将票选后定下的吉祥物制作成泡沫模型,立于大厅内感恩墙侧。金瑜5月8日

制作感恩月特别章正面为“踏上感恩的征程”及吉祥物图案,背面为感恩格言或感恩行为规范提示语,普通章用于平时的活动中颁发,勋章用于表彰大会上颁发。邱迪梅普通章:5月8日

勋章:5月25日

培训礼仪队要选购几套服装、进行颁奖队列训练、礼仪引导训练。盛红芳5月26日

六、具体方案

(一)感恩格言、感恩行为规范提示语征集大赛

暨感恩月吉祥物票选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为营造感恩月活动气氛,树立我校鲜明的感恩活动标志,同时为感恩月活动中颁发的特别章提供素材,以及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感恩行为,学校大队部决定以少先队员喜爱的活泼、有趣的比赛形式,拉开感恩月感恩教育的大幕。

2、参加对象

全体少先队员

3、活动时间

5月6日——5月7日

4、活动要求

(1)布置:大队部在感恩墙上公布7种感恩月候选吉祥物(绵羊、公鸡、黄牛、狗、蜜蜂、乌鸦、蚂蚁)。大队部在感恩墙下方安置一个投票箱。

(2)投票:每位队员将领到一张投票纸,上有“我推荐的吉祥物”“我推荐的感恩格言”“我创作的感恩行动小贴士”三栏,同时注明班级、姓名;填写完毕后将票投入投票箱;每位队员限投一票,必须用学校统一印发的投票纸。

说明:感恩格言即与感恩有关的名人名言、俗语等;感恩行动小贴士即一些具体的行为提示语,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不攀折花木”“主动学做家务”“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3)计票:5月7日中午12:10,由大队委员统计投票情况,在电脑上录入选中的格言。

5、奖励规则

(1)学校将确定票数最多的吉祥物为本次感恩月活动的吉祥物,对投该吉祥物票的队员进行抽奖,奖励纪念品一份。

(2)队员自创的感恩行动小贴士入选后,该队员的名字将和提示语一起印上“感恩章”。

6、其他

(1)美术组负责筛选、制作七种候选吉祥物图片,注明候选语,有相关故事的可简短注明,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

(2)德育处负责准备纪念品及奖状、简讯,梁小娣拍照。

(3)总务处负责准备投票箱

(二)“感动校园十佳学生”评选方案

1、评选目的

为充分挖掘校园内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在学生中树立正面的榜样,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经学校研究决定,评选感动校园十佳学生。

2、时间

(1)资料上交时间:5月15日

(2)评选表彰时间:6月1日

3、具体要求

(1)评选要求:在孝顺长辈、自强自立、抗震救灾、扶贫济困、遵守公德、热爱祖国、关心学校等任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由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寻找、推荐。

(2)各班推选出一名候选人,班主任在5月15日前将该候选人的情况写成文稿(要有具体的事迹,切忌泛泛而谈,可参考“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存入德育处共享。

(3)德育处将候选人资料进行公示展出,同时组织成立评选委员会,选出“感动校园十佳学生”,并拟好颁奖词。

(4)在感恩月总结表彰大会上予以表彰,授予勋章和证书。

(三)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图片展暨征文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为表达对地震受难者的哀思,对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人们的敬意,引导学生学会同情、关爱,懂得珍惜拥有,进一步思索生命的意义,特联合绍兴市博物馆,在校内举办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图片展活动。

2、活动时间、地点

5月5日,学校方砖广场(或体育馆)

3、人员安排

(1)组织、布置场地:德育处

(2)参观、征文:各班

(3)拍照、简讯:梁小娣

4、活动要求

(1)展览时间为一天,从第二节课开始,分年级参观。具体安排如下:

参观时间参观人员参观时间参观人员

第二节课一年级第四节课四年级

第三节课二年级第五节课五年级

午间活动课三年级第六节课六年级

(2)各班参观时由该节课任课教师带队,维持好现场纪律,博物馆宣教处工作人员将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3)参观完毕后,各班布置“汶川地震一周年“征文比赛,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各班精选一至三篇于5月7日放学前交德育处,字体统一为五号、宋体,写明班级、指导教师。

5、表彰方式

(1)在5月11日升旗仪式上为地震死难同胞默哀后,对征文获奖同学进行表彰,颁发奖品,宣读一等奖作品。

(2)所有获奖作品在宣传窗展出,并推荐其中部分作品到市级及以上报刊杂志投稿。

(四)“我爱我师”主题征文活动方案

(详见教科室相关方案)“我爱我师”学生征文于5月8日前交德育处

(五)一二年级“感恩父母”主题班队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自己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劳,学会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学会用实际行动孝顺母亲。

2、活动时间

5月21日上午

3、参加人员

一二年级师生、家长

4、具体要求

(1)5月8日前,各班将班队活动方案交给德育处,方案要适宜家长观摩,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活泼的形式中,一年级为有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二年级为有家长参与的亲子阅读。

(2)年级组长要拟好具体方案,班主任要精心准备活动,班会、队会均可,二年级在多媒体教室开展,一年级尽量在本班教室内开展。教室布置要再次修整。

(3)年级组长拟写的具体方案中要安排好各项目负责人。如:拟写、印发家长邀请函的负责人;安排家长座位的负责人;拍照、报道的负责人等等。

(4)活动期间,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多留资料(照片、文字、DV等)。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写好总结感悟,字数随意,放到德育处共享。

(六)三四年级“感恩劳动者”主题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年来,祖国正日益变得富强,各行各业飞速发展,这些变化离不开每一个劳动者的创造,学校拟通过“感恩劳动者”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学会尊重劳动者,培养爱劳动的意识。

2、参加人员

三四年级师生及家长

3、活动方式及时间

(1)5月13日,三四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企业

(2)5月14日,劳动者讲坛

4、具体要求

(1)参观企业当天,要做好学生的防暑工作,班主任带队(课程有冲突的,提前调好课),加强纪律、安全教育。

(2)5月8日前,各班选出一名家长参加“劳动者讲坛”, 为增强可听性,请讲述者以讲述个人经历的方式,激励教育学生,班主任事先帮助准备讲稿,讲稿时间为10至15分钟左右。家长不用脱稿,如果愿意,可以使用PPT。

(3)5月14日,在四楼大报告厅举行“劳动者讲坛”,上午为三年级,下午为四年级。学生在听完后提问、谈感受(请班主任针对本班家长的发言稿事先准备好一两个问题,安排给学生干部),班级赠送鲜花及自行制作的“感动我心的劳动者”卡片(各班事先安排好献花、献贺卡学生);会后倪妙香整理好相关资料,交到德育处。

(4)张园、徐凡负责“劳动者讲坛”现场的主持,陶勤、刘杰负责音响、摄像,陈霞、倪妙香负责拍照、报道,顾勇孟、姚锋分别负责活动前后四楼大报告厅的卫生、桌椅安排。

(5)5月12日前,冯丽娜拟写、印发家长邀请函(注意:三四年级的时间不同)。各班事先统计好来校的家长数,根据家长数带椅子到四楼。

(6)张园、倪妙香分别负责三四年级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活动结束后写好总结,字数随意,交给德育处。各班在活动结束后望能布置相应的周记作业,有好的文章交给德育处。

(七)五年级“祖国发展我成长”调查活动总结汇报会方案

(详见五年级另发的相关通知)

(八)“感恩母校”主题活动暨感恩月总结表彰大会方案

1、活动目的

(1)通过六年级学生的汇报演出,激发热爱母校、热爱师长的情感,学会用实际行动感恩母校。

(2)总结感恩月活动,深化感恩教育。

(3)表彰 “感动校园十佳学生”,树立榜样。

2、活动时间

6月1日

3、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六年级家长

4、准备工作

(1)5月15日前,各班申报候选人,德育处公示候选人事迹

(2)邀请嘉宾

(3)邀请六年级家长:陈海港

(4)准备感恩展板、感恩勋章、主持、报道:德育处

(5)体育馆卫生工作、桌椅摆放,购买获奖证书、悬挂横幅“感恩母校主题活动暨感动校园十佳学生颁奖典礼”“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让童心爱心荡漾在六一”:总务处

(6)评选“感动校园十佳学生”、书写颁奖词:评选委员会

(7)六年级节目统筹:陈海港

(8)礼仪队:盛红芳

(9)舞台布置:金瑜、吴锡耿

(10)多媒体:陶勤

(11)摄像、拍照:刘杰、梁晓娣

(12)5月27日左右进行彩排

5、活动过程

(1)开幕演出

(2)开幕词(包括简单总结感恩月活动)

(3)颁奖与六年级汇报演出穿插进行

(4)宣布活动结束

(九)“建党建队六十周年”明信片设计大赛方案

有关感恩的文章篇5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1. 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育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的心灵小憩。

2. 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来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有《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爱的伟大等。

3. 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雄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有几十首诗歌,《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新、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我的战友》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1. 感恩――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的犯罪。

2. 感恩――承担责任。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祖国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 信息筛选――知恩。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物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2. 情感体验――感恩。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

有关感恩的文章篇6

关键词:感恩;理解;传统美德;精神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25-01

感恩是一种交往的哲学。英国作家拉伯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那么你的天空永远是阴霾。因此,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包含浓浓的人情味和人生哲理,适合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验。在学生理解文本,知道感谁的恩,感什么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1)重点朗读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在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在反复朗读中,营造一种深厚的亲情磁场,在这种磁场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主人公浓浓的报国之心和强烈的爱国之情的感染和熏陶。(2)重点朗读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语段,可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他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在教学《忆铁人》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铁人王进喜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语言,在朗读中感悟铁人王进喜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在学习《我是您的儿子》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描写主人公焦裕禄的语段,深刻体会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儿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3)重点朗读描写景物的语言句子。在朗读中会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渐入佳境,体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迹,激发小学生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小学生对自然的感恩。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文章的时候,让学生重点品读描写“大拐弯”的精彩语段,在一唱三叹的朗读中,体验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观,进一步愉悦自己的情感。这些美丽的语段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刻上印记,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在想象中体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给学生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一个人的想象力,是一个人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时候,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我们可以利用文章的情节补白、标点符号的巧妙设置、课文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巧妙构思,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感恩教育的终极目标。如在学习北师大五年级上册课文《我喜欢》的时候,第十一自然段作者巧妙设置了一个省略号单独成段的特殊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精彩补白,让学生自由发言,补充省略的语句。学生会依据前后的内容,运用自己的想象思维写出丰富的有关自然、社会中的事物,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使小学生的感恩品质得以升华。

三、在思维中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辩论机制,能使感恩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体验得到加深和升华。感受师恩系列篇章中,运用思维辩论,能把师恩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震撼人心。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圆明园的毁灭》通过理解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祖国对人民的意义。《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

四、在写作中体验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1)保持角色本色。如《可贵的沉默》一课,可以设计一个“爱心小手计划”,让学生制订一个回报父母关爱的计划。(2)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永生的眼睛》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琳达的女儿,你会怎么做?”《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拓展教学:“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一直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孜孜不倦地奉献着,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爷爷九十高龄时,还时刻关注祖国科技的发展,关注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总之,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 “知恩、感恩、报恩、施恩”,进行感恩教育是适时的,是必要的。有效的感恩体验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人,离不开群体,唯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能收获和平与快乐。学生自发地将自己的爱心传递出去,会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孙岩.让青少年从小学会感恩[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田玉贞.让爱传承[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3]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腾刚.感恩父母[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

[5]李俊杰.读懂人生[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

有关感恩的文章篇7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八年级xx班的xx,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感恩就是回报》。

有人说,感恩是为了回报他人付出的点滴行动;有人说,感恩是为了幸福于他人,快乐于自己;也有人说,感恩是用道德滋润干渴的心灵。

然而,郁郁葱葱的绿叶,它谱写着飞扬的乐章,这是树木对大地滋养的感恩。丝缕飘荡的晴空,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感恩。欢快歌唱的小溪,是水涧对大山依靠的感恩。

许多东西可以再寻找,但父母一生却只有一个。珍重!珍重!不曾忘,当这篇文章从我口中读出时,敬老院孤苦老人呈现满眼的辛酸与孤寂。同学们,听了这篇文章,大家内心世界的一隅是否有些触动呢?如果你曾经没有好好珍惜,那么就请珍惜吧!当你因为错过太阳的普照而后悔时,你也定会错过那闪烁的群星。

感恩父母吧!你就会承欢膝下,让他们安享晚年。感恩伴侣吧!你才会“执子这手,与子携老”。感恩朋友吧!你就会祸福与共,肝胆相照。感恩自然吧!你才会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感恩社会吧!你就会热爱社会,回报于社会。

同学们,明白感恩吗?感恩也需要付诸行动的。当你吃着可口的饮菜,你难道不会感激父母的无私关爱吗?当你在舞台上取得成功时,你难道不会感激朋友们的鼓励吗?

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恩之情,当你得到他人关心时,诚挚地说声“谢谢”,并报以真诚的微笑。当别人需要帮助和支持时,伸出你热情的手,抱以宽容的心态。因为心存感激,才会珍惜拥有,珍惜幸福,奉献自我。

一粒沙可以含射一束阳光,一个行动可以见证一个品德,一方土地可以养育一种人品,一个社会可以造就你的感恩之心。

同学们,请你们赶快行动吧!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回报自然,当你们在心中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会得到什么呢?请想一想。

这一切一切的感恩回报,明天,它就会结出许多优良的硕果,让我们拥有巨大的财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有关感恩的文章篇8

学生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明白了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父母、老师、朋友的努力和关爱,懂得了感恩父母、老师、朋友的恩惠,并且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

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感恩教育需要学生的参与,我们一方面通过国旗下讲话宣传《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感恩”主题宣传栏、条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另一方面通过评比感恩教育专题板报,播放感恩歌曲营造校园感恩氛围。

二、开展活动,积蓄感情

我们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通过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学生从点滴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树立了关爱父母之心;通过《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演讲比赛,学生深刻理解老师的谆谆教诲、进而感恩老师;通过“同学如手足”作文比赛,学生回忆了同窗好友对自己的爱,进而萌发感恩朋友之情。

通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逐渐明白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使学生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地感恩情结。这些活动释放了学生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三、关注细节,践行感恩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几项感恩作业:写写家书、“六个一”真情活动、“我为同学做一事”。学生通过这几个作业表达了自己对父母、老师、朋友的感谢,做到了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力争成为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青少年。

四、构建网络,文化熏陶

南宫二中顶岗实习小组认真准备活动方案,加强活动的指导和活动过程的管理,多方征求意见,不断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现代大学生的优越性,积极走进学生、走进教师、走进家长。

在构建网络的同时,我们还大力营造感恩文化。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感恩电影,并作观后交流,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们还组织学生学唱感恩歌曲、诵读感恩文章、讲述感恩故事等等。感恩文化成为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校园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一批批有感恩心的青少年茁壮成长起来。

五、扎实活动,效果显着

上一篇:带人名的成语范文 下一篇:清明手抄报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