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课件范文

时间:2023-10-06 17:15:42

电动机课件

电动机课件篇1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1]。目前本课程面向本校材料、机械、冶金与生态、土环4个学院开设,每学期约有近50个班,学生的覆盖面非常广。电子信息技术的复杂多样化,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一、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现有问题

1.学生积极性不高。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对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2,3],认为这门课程是“副课”,是和本专业无关的知识,或者课程“用处”不大。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不如去花时间考计算机等级,考驾照,去广泛社交等等。为此,他们上课时精力不集中,睡觉或者看其他书籍,甚至干脆不来上课。

2.课程内容和专业结合不密切。尽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非电类专业与电子技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但是目前的电子课程内容并没有充分反映出电工电子技术在非电类专业中的应用,现有课程只重视内容的系统化完整化忽视课程中实际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

3.网络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虽然从网络公开课到慕课都在致力于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网络公开课或慕课也存在一些问题:相类似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很多,学生不知道想学习哪个学校的课程,老师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不能起到以学生为中心,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电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资源,转做其他的事情,浪费大量时间。

4.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丰富。教师只是使用PPT和板书教学,学生提早打印课件内容,其中的讲解习题的分析和解题过程都一览无余,既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又不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按照传统的方法上课,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如何采用兴趣驱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4]。以机械类专业学生为对象,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的兴趣驱动的教学模式。

二、兴趣驱动的电工电子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提炼教学内容中的兴趣点。(1)从“绪论”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绪论中介绍电工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完成电子技术课程整个知识体系的综述。在这个过程中加入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专业带来的革命性的转变,促进了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的内容。介绍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使学生感到学习电工电子技术非常有用。介绍机械类专业中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后续课程,后续课程中用到这门课程的哪些知识,引起学生对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和重视。例如后续“电子技术实习”2周,培养学生电工电子方面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这就是建立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的。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等课程的学习,也是建立在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的基础上。(2)机械相关电路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将功能背景和在机械中的应用相结合,从系统高度介绍电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实用电路的系统介绍电路各部分功能分解电路内部结构分析各个器件的功能,增强对学生从系统到个体,从应用到理论的思考方式的培养。例如介绍电动机正反转电路的控制电路,就可以从工厂的实际机械设备引入,如机床作台的往返、刀升降的控制等都是由电动机的正反转买现的,那么通过实用系统的介绍就可以引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结构就可以分解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然后主电路由刀闸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等等到电动机,控制电路由停止,启动,自锁触点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等等组成,然后根据每个器件的位置引入器件的功能,再到每个器件的结构的介绍,这样从实际出发到抽象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教学的质量大大地提高。

2.细化机械类专业,找准与电工电子的结合点。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四个专业,对机械类专业的再细化有利于找准各个专业和电子技术课程的结合点,在课件中加入详细背景下的应用实例,更容易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需要掌握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在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时,以工厂车间的电动机控制为应用场景,学生的兴趣就会倍增。例如车辆工程可以介绍分析汽车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模拟电路部分的实例;数字电路部分的实例汽车电子遥控锁的电路设计[5]。

3.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1)视频资源的有效利用,引起学生兴趣。对应课程中的知识点,对网络精品课程和MOOCs视频进行精心筛选和剪辑,精选讲解电路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的FLASH或视频动画,采用录屏软件制作仿真小实验等等,使这些视频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行微课程的课件制作,合理地利用到课上课下的教学中。结合微课课件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例如继电器控制系统中,采用微课课件,由学生自主学习组合开关的工作原理,首先介绍组合开关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组合开关的内部结构的演示,再到组合开关的工作原理的分析,利用课下时间,学生对器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相应的内容上。如在讲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可将三相绕组中的电流变化,旋转磁场的产生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可通过模拟方法完成整个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教学和实际结合,提高学生兴趣。通过器件实物和教学教具的使用,提高学生对这些器件的内部结构、参数性能产生感性认识。增加课前市场调研、课后思考题、与机械相关扩展知识阅读部分,部分内容拟以课堂讨论形式开展。在学习电子技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市场上亲自购买面包板和芯片,学习实践中器件的分类和挑选。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器件的内部结构、参数性能产生感性认识,学习时就不会对抽象的参数感到枯燥。例如在书本学习电容时,学生只知道电容值是多少法拉,但是实际中购买使用电容时不单单要考虑电容的电容值,还要考虑有极性还是无极性,哪种材质构成,耐压值等实际的参数。不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会从实践中体会到器件各个参数真正的含义。(3)在教学中引入仿真软件,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电路的接触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有目标地引入各种电路的仿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电子线路的构成,各种测量仪表的使用,学习从电子仿真电路图转化成原理图,总结相关方法和原理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强学生自主总结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网络的无处不在和移动网络设备(智能手机/平板/便携本)等的出现和普及,学生们基本离不开这些设备。为了把学生从这些设备上做其他事情吸引到课程上,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把课程的相关内容先后放置到网络上。内容包括课程简介、与机械类相关的各种资料、精选视频、课件与教案、自学指导书、授课大纲及考核大纲、习题、讨论题、往届考题等。例如,有些学生在上课时使用iPad或者手机直接看动画版的教学课件,这样就把学生从移动网络设备上做其他事情直接拉回到课程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4.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1)自主式实验,提高学生兴趣。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个数和类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允许学生自由选组,2~4人一组,集体完成一个项目并撰写出总结报告。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查找感兴趣的选题,设计仿真实验,进行硬件连接调试,写实验报告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了解一个实用的工程应用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总结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学中得到了锻炼。通过完全开放和自主实验等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2)利用myDAQ,提高学生兴趣。myDAQ数据采集套件体积仅有巴掌大小,含有电源及各种测量仪表,通过与计算机连接即可实现对实际电路的测试,使用方便,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电路设计自主实践的得力工具,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由于myDAQ套件便于学生自主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动手设计,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可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验空间,对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5.改变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考虑学习过程。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学习态度,在期末考试的成绩中予以反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平时学习可以结合报告、答辩以及综合设计仿真等在多方面考核使学生充分发挥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仅仅靠最终突击最终考试和照抄固定答案而得到高成绩,打击平时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课程报告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包括应用仿真软件设计性或验证性电路仿真,课程相关哲学内涵的探讨,课程知识点归类总结,综述电工学在机械方面的最新应用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而不是仅仅靠最终试卷和平时固定答案的作业来定分数。

电工学是工科非电专业的重要课程,目前正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把兴趣驱动的电工电子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应用到机械类相关专业,从实践效果看,机械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习兴趣度比其他专业的学习要高。这些教学措施的应用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促进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电动机课件篇2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电子技术教学 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也就是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辅助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亦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现在学生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缺乏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差。为了让学生理解电子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可以制作电子专业课件,把抽象的概念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和仿真,用鲜活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例如,在介绍半导体PN结的形成时,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结合板书,口头描述载流子的扩散漂移运动,以及自由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这些微观运动现象自身非常抽象,通常学生都觉得难以理解。如何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呢?我们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描述自由电子和空穴在半导体中运动的课件,利用适当的声音和动画效果,来形象生动地描述出这些微观运动。这样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利用辅助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课件具有的教学信息媒体多维化、集成化、交互化的特征,能大大丰富表现力,有利于信息加工,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更容易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对于“三极管的放大原理”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感到理解起来很困难。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也是教师上课时不容易讲清楚的一个问题。如果采用课件讲解,就容易多了。我们可以把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模拟演示,用两个仿真万用表分别测量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用滑动电位器改变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对照电路图,学生还可以自己连接线路,拖动滑动电位器,改变三极管的基极电流,记录集电极的电流,从而由自己得出三极管放大原理的结论。这样就把一个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从感性上让学生认识并理解。

3.利用辅助课件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电子线路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经常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但有些电子实验的现象无法在传统的演示实验中予以解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直观的显示出信号的变化。

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电路、新器件不断涌现。Multisim是一种形象化的虚拟仪器电路仿真软件。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资料,不仅有利于提高电子专业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电子专业技能的掌握。充分利用Multisim等软件平台丰富的现有资源,直接在计算机上构建电路,是进行仿真实验最方便快捷和富有成效的路径,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将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变为师生互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而对于一些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实验,可用辅助课件予以模拟,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可以把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均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使学生看后印象深刻。

二、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辅助课件的制作质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好的课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彻底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成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设计制作电子技术课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课件导入部分的设计。

一堂课的导入部分做得好,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获取知识。对于不同的授课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1)单刀直入法:开始以几个关键字或短语鲜明地揭示主题,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对知识的探索;(2)温故知新导入法:以温习旧知识导入新课;(3)提问导入法:以问号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导入主题。我在设计制作课件时,综合运用多种导入方法,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课件内容的表现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课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进行结合。在内容的展开上,并不是直线型地罗列,而是根据大脑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课件设计成文字逐句展示、内容层层展开、电路拆分、图形分解,外加性能仿真演示等的表现形式。

3.注重课件中互动环节的设计。

课堂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所以要在课件中适当地加上一些互动环节。互动环节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句话或一个问题开始,引发师生一起开展课堂讨论。这样能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激发学生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还有利于调整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产生最佳的课堂效果。

4.课件制作小技巧的把握。

课件制作上的一些细节处理得当,会大大提高课件的演示效率。例如课件中要避免出现大段文字、公式堆积,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内容繁多而失去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一定量的例题有助于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掌握,可以在课件里以超链接的形式存放了较多的例题,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有选择地布置和讲解不同难度的例题。

另外,某些公式推导,电路工作原理分析,难免会略显枯燥。这时就要充分采用一些小技巧来打消学生的厌烦情绪,拉回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采用一些卡通图片,新奇的音频文件或动画短片,先抓住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再向他们强调教学内容,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电动机课件篇3

关键词:贵州民族大学 机电传动控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16-01

一、本院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背景简介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是本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机电传动控制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交直流电动机、步进电机、各种伺服电机及常用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应用场合和选用方法;利用继电器和PLC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机运行状态及运行速度的控制;掌握各种常用控制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了解最新控制技术在机电传动控制中的应用。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原理和应用并重,元件和系统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目的就是学习和掌握各类生产机械设备中的控制技术。

本院结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制定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选定了由冯清秀、邓星钟等编著的《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教材,开课时间定在大三的春学期。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不合理

本院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二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程,大三秋学期开设了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这为本门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导致了内容重叠现象的出现。如教材第七章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教材第八章电力电子学基础在大二及大三秋学期已经学习过,如果严格按照所选教材章节进行授课,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讲述的现象,导致出现学生不认真听课的状况。同时占用了宝贵的课时,教学中,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授课教师不得不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所有内容从头讲到尾,致使学生分不清重点,不能有效吸收,整体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形式单一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中涉及到的接线图、电路图、特性曲线图、程序图较多,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减少了课堂上板书画图的时间,而且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把书本上难以理解的图形直观动态地展现出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仍采用以教师讲授的单一灌输形式,这导致了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情况出现。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实验及实践创新不足

本院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只象征性地开设了三个观摩实验,而且由于新老校区交通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开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仅仅是按照实验大纲给定的电路图接线,观测实验现象。不能激发学生思考能力,不能锻炼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的调整

针对电子电力学基础和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两个章节,采取带领学生快速复习的方法,压缩授课时间,教学重点放在应用PLC技术对电机的控制上,并增加工程实例的讲解。结合工程实例,给学生布置调研报告或者实例课题设计,锻炼学生解决简单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考核方式改革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考核环节决定着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表现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这通常是学生们最为关切的。本院现有的考核模式是平时考勤10分、课下作业10分、实验10分以及期末试卷70分。在该模式下学生只需到课,按时完成作业,参加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参加期末考试即可,不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不能评估学生平时对于理论力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对考核方式进行渐进性改革,针对14级学生采用期末成绩70分,实验10分,平时考勤5分,课堂表现5分,实例设计报告5分,作业5分的模式,强化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讨论、实践操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改革,学生课堂活跃度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针对15级学生,将采用期末成绩60分,实验10分,平时考勤5分,课堂表现10分,实例设计报告10分,作业5分的考核模式,进一步强化学习课堂表现和实践应用环节,调动学习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应用创新能力。

3.授课方式方法的改革

3.1 课堂授课方式的改革

改变由教师单一灌输的形式,采用师生互动-角色转换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知识回顾和总结环节课时比例。以直流电机基本结构为例。首先,授课教师先通过PPT课件结合一张直流电机简图A向学生讲授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组成;接下来换另外一张简图B让学生分组讨论,指派一名同学上台讲解;台下同学就简图的每个部件进行提问,并对部件结构质疑,如极靴电枢铁心表面为什么冲槽?极靴做成这样的形状有什么作用?试讲同学针对问题一一解答,授课教师最最后点评并进行知识总结。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加深了知识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应变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2 采用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生活中很少能接触到机械零件和电器元件,导致对电机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实际应用及控制方面知识匮乏,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本院下一步将计划采取设备器械进教室,学生进平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器件、设备带进课堂;在机电传动实验室基础上建立如“全方位移动机器人”“无人机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挖掘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到机电项目中来,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勾连起来,使机电设备深入学生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四、结语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机电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让学生明确其学习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c积极性,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冯清秀, 邓星钟. 机电传动控制[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6.

[2]王才东,杨文建,王 辉.《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73-74.

[3]滕加庄,于东林,姜峰.机电传动控制教学改革初探[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02):64-66.

电动机课件篇4

(安徽省宣城市教师进修学校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形式有了丰富多彩的变革,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学科整合,让我们在各种形式的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中,把“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好课”的评价依据之一,以至于“电灌”成了“作秀”课的主角,而传统的优秀的教育教学技能渐渐“淡出”了学生们的视听,是不是值得我们教师反思?引起警觉呢?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课件制作与使用;电灌角色;冷思考

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给教育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教育要肩负社会的使命,课堂教学就要响应时代的诉求,教育技术从传统的“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发展到现代的“三机一画”(投影机、电视机、计算机和简笔画或电脑动画),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变革,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重负低效、物理式灌输、教师主宰、主体缺失、知能脱节、发展畸形”之类的缺陷,但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在公开课、评优课的评价或评比标准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这一环节加大了“是否使用了计算机”的得分,导致了老师在需要“作秀”的授课中不管是否需要,都用计算机来辅助,甚至过于注重课件制作的技术,在界面的画质、配音、动画等效果上强调“华丽的外在美”,用声、光、电全方位演示教学内容,满堂“电灌”,教师只不过是站在电脑边的课件操作员、解说员,而在平常的随堂教学中却由于课件制作困难一类的原因无人来使用多媒体教室……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观念上的问题,也有课件制作与应用方面的问题,更有多媒体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问题。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冲击和压力,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挑战和困惑,我们的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笔者也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培训活动中与一线的学科教师们就多媒体课件在辅助教学的现象及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以思想碰撞的方式,聚焦热点的学科整合事件,解析共同关注的课件“热”现象,探讨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捕捉鲜活教学实例或体验,演绎现代技术课堂应用得失故事,解读“好课”评比策略……大家都有所感悟、心得: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但要清醒分析其利与弊,多媒体课件是辅助而不是主宰教学,需要我们走出误区,适合、适当、适时、适度地发挥其巨大的优势,使其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推动素质教育服务。

一、适合

辅助教学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计算机能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特别是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功能,为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创设了理想的环境。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最大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仅为教学改革装门面、制造表面的效果,看上去有重视技术形式的界面表现和观赏性,实际上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关注,同时也偏离了先进技术应用的目的,甚至于用计算机代替板书,电教课就是教案搬家,流于形式,既浪费了电教资源浪费了教师制作的时间精力,又抹杀了教师的个性特长,没有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课件因内容和流程固定而缺乏交互性,更不能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例如,小学语文古诗《梅花》的教学中,老师使用了一个FLASH课件(如图一),整个画面丰富多彩的动漫效果、教学重点教学建议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配乐朗诵甚至梅花三弄或一剪梅之类的歌曲都突出了这堂课的“作秀”技巧,而忽视了古诗词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读、诵、背的训练,只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并不集中“指向教学核心任务”,老师不板书、不与小孩子互动而只不过是个“放映员”,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独特韵味。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都得考虑“适合性”,一方面要适合教师的教学需要,在改变教师的“如何教”上下功夫,用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它教具所不能说清或演示的问题,为教师在课堂内外完成对学生的个性化个别化指导而起“减负”作用,并且当课堂上出现课件以外的事件时,授课教师能迅速地或是放弃或是回到其他手段的教学模式上去;另外一方面,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件应具有启发性,能适合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丰富和完善师生“教”与“学”的交流过程,拓展课堂教学的丰富生动性。

二、适当

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方面,如大到宏观世界的科学规簦小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学得朦胧迷茫;另外教学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关注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想方设法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速度。那么如何适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补充知识传播手段,减少被板书、演示过程等一些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事务所占用的课堂时间,预设性地做好充分准备,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呢?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能创设“声、色、光、电”俱全的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簦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间”,延长教学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职高电子技术专业《电子技术基础》的“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教学,这是一节枯燥、乏味的理论课,是电子技术课程当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历次的教学中,学生仅依靠教师的讲述和教材的阅读,对于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很难完全掌握,笔者和同事合作制作了一电路演示课件(如图二,该课件获安徽省一等奖),主要是向学习者说明半波整流电路和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在课件中通过动画演示,对半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作详细解剖,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整流电路”的工作情景,积极思考,主动探讨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捕捉、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适时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不少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俗话说“刀应用在刀刃上”,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妙地用好多媒体课件这一贴催化剂,真正为优化课堂教学来服务呢?教师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确定多媒体课件的最佳作用点,认真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地适时地运用课件。大量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点主要在新课导入处、在教学重难点处、在教学关键处、在学生思维转折处、在学生思维困惑处。如:椭圆的定义、作图及标准方程的推导,需要通过画图来演示椭圆的概念与特征。以前无论是运用椭圆规或绳子等教具教师演示,还是制作学具学生操作,都难以较好地完成“概念的形成过程”,引起很多学生对推导出的公式持怀疑态度。由于感知材料不充分,导致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影响圆锥曲线概念的形成。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如图三,笔者用FLASH制作)就可以将原来的教具或学具对“椭圆”画的过程变得更具体、形象、清晰。这样既较好地解决了“平面上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值的动点轨迹”的认知过程,又自然的引出椭圆的概念和方程,从而使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真正理解椭圆特征。

多媒体课件具有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广泛运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多媒体仅仅是工具和手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所选择、有所考虑,适时选取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最佳作用点,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绝不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让教师自己成为满堂操作的电灌角色。

四、适度

许多人制作与使用多媒体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的需要――课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就是许多人运用计算机上公开课的心态,甚至不惜花费数十倍的备课时间来制作“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不能用在别的老师的课上)一个课件,缺乏通用性考虑,而且制作课件时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黑板粉笔可以不要了,投影仪也可以不要了,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也都可以不要了,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

那么如何适度地制作与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呢?一是要考虑千差万别的教学情况,顾及本地或本校的多媒体制作与使用的客观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制约因素,摆脱“熟的不会,会的不熟”尴尬局面:学科教师很少有人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帮助其制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又大多对教学内容不熟悉――以至于教师在讲课中处理不好与多媒体的关系,要么先画面后讲解,要么只顾讲忘了换,造成讲解内容与多媒体画面的不同步,人机“两张皮”;二是注重发挥计算机课件的优势: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同时不忽视录音、录像、图板、投影等其它辅助手段,不忽视实物,不忽视课本,更不忽视师生互动、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例如:在引导小学生“认识角”介绍角的分类时,我先举生活实例,展示实物供学生观察,学生很感兴趣,然后应用课件、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如图四),测量角时的动态,角的分类、实物形象与抽象概念的比较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和脑中。这样学生就直观,在轻松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电动机课件篇5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单片机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单片机课程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等专业中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然而在单片机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难教、难学、难掌握的教学困惑。研究适合本门课实际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众多单片机教师的努力方向。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结合我校教学实际,以多媒体课件为突破口,进行了单片机教学改革的实践。

1.现有单片机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单片机教学课堂上,大多依靠教师的细致讲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为了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难懂的重点讲清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讲解、画示例图。但单片机课程中有许多硬件设计、系统开发内容,此时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费时费力地设计板书、讲解、画图,但简单的平面教学太抽象、直观性差,并不能使学生达到对单片机及相关硬件的清晰理解。

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新趋势。通常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扩音器等辅助教学设备进行的教学过程。而在现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采用电子课件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电子课件通常用PowerPoint开发,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电子课件有着内容简练、开放性好、生动活泼的特点。电子课件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板书,大大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而且教学内容展示内容丰富、动态性强,因而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引入电子课件教学后,单片机教学不再枯燥,尤其在单片机的体系结构演示、图例演示方面多媒体教学效果良好。但是简单地从电子课件上改进教学还远远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电子课件节省了板书时间,教学形式也变得活泼有趣,但对于单片机接口及应用系统等综合实践性知识的引入只能停留在图例展示、功能列举阶段。由于课件形式所限并不能对以上知识进行结构设计过程及功能上动态演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课件与电子课件对比

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中,多媒体课件与电子课件这两种教学工具的是有区别的。其中电子课件即通常的PowerPoint课件,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开放性好。教师拿到范本后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意修改,容易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而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的核心,一般是指单独运行的教学软件,由课件设计者根据教学要求用CAI写作工具或计算机语言编制而成,主要目的是用动画、仿真等技术讲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辅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与单片机教学

单片机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要想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需要综合很多硬件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机、实验电路、编程器,等等。一般理论课堂虽然可以引进电子课件,但PPT环境难以综合诸多辅助硬件。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只需课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进行课件设计,就可动态地实现实验仿真及相应的软件编程过程演示。不需另外添加硬件实验设备,更不需要耗时进行硬件连线测试等,而且排除了原材料消耗和仪器损坏等硬件因素的干扰。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课堂演示变得相对容易,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单片机教学中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的知识。而且通过实例仿真及相应的编程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总线、地址、寻址方式、指令等概念、原理的理解,弥补原有理论教学的不足。这种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人的认知方式, 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单片机教学后,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而且通过实验仿真可以熟悉单片机系统的开发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解中断处理程序时,介绍完中断处理理论后,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入LED展示,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如何改变LED灯的运行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中断控制的知识点解决此问题,并和学生一起进行LED灯的功能改进。学生通过知识回顾,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又能学以致用,提高创新能力。

4.设计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在多媒体课件为核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关键。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合适的CAI创作工具。现有的CAI创作工具主要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PowerPoint课件制作简单、设计灵活,适合多数课程课件的设计。但如前所述,PPT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单片机课程实用性、综合性的特点。Authorware课件基于流程图的设计思路适合展现课堂教学,而且Authorware能够实现声音、文本、图像等多媒体元素的有机结合。但Authorware在展现图文动画、影视频处理上不够流畅。Flash也能很好地实现多媒体元素的结合,而且动画表现细腻,但制作好课件需要一定的Flash学习基础。在单片机多媒体课件开发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用一种或多种CAI创作工具来开发课件。

(2)课件应突出课程重点,注重实践创新。单片机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基本理论的教学,其目的是为使学生建立单片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3)课件内容开发应与实验课程统一。多媒体课件是面向单片机理论课程的,而实验是保证和促进单片机教学效果重要环节。实现课件内容与实验内容的内容统一,可以通过在课件中引入实验教学思想,促进实验教学。同时也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单片机理论的提炼与引导,改进实验内容。两者相互促进,既可以降低单片机的理论教学难度,又可以促进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5.结语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单片机的教学,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软件(如基于Authorware、Flash等)开发技能,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而编制的,针对性强、实践性好。但在教学中相对使用普通电子课件而言,要体现多媒体课件的针对性,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对象进行课件编制及修改。

参考文献:

[1]许毅,刘国庆.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单片机教学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1,(7).

[2]刘珊.关于单片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电动机课件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22-02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既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又有独特的方法体系的交叉性学科,其发展有着较强的政策和技术因素,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课程已经成为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逐渐成为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选修课。

一、当前高校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是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体系设计根本上是围绕着教学培养目标进行的。从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实践主导型。实践主导型是很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的基本指导思想,旨在为企业财务核算培养动手性人才。这些高校通常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只开设一到二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以财务软件的操作为主线,通常在简要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之后,以会计实务为基础介绍财务核算软件的系统功能、操作步骤,以使学生迅速掌握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熟悉电算化会计的工作,使学生能较快胜任电算化会计工作。实践主导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财务软件的操作,不要求学生懂得过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2.理论主导型。理论主导型教学通常是高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计算机信息专业学生中采用的指导思想。理论主导型教学通常以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阐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标、特征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的方法。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就是理论主导型的典型教学课程。理论主导型教学要求学生不仅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更要求学生拥有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特别是编程能力。

3.交叉综合型。对电算化人才的综合性要求决定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交叉综合性。交叉综合型教学基本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掌握计算机会计应用各系统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的同时,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日常工作中信息处理的能力。如高校中开设的VBA技术在财务中的运用等相关课程就是典型的交叉综合型教学。

二、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相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言,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

2.教学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学科开设力度不足。在财经类专业中,会计专业和计算机学科的结合相对来说比较紧密,但安排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时数却是有限的,加上师资不够,因此,很多高校在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和电算化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教学内容还很薄弱,教学体系的设计保证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3.教学体系中层次不明确,教学内容重合现象多。以某高校《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内容为例,课程教学主要有下面五大部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与文字处理、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主要是一些政策性的内容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软件基本功能与操作。从这些内容来看,课程的内容与计算机一级内容有重合现象大。《中级会计电算化》教材内容中,仍有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与操作等,各层级教学内容重合明显,这种现象本质上讲是由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不清晰造成的。

三、如何建立规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

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思想与社会需要情况密切相关。从社会需要的情况来看,多数单位还是需要熟悉各种流行软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在深度和广度相矛盾的情况下,广度优先,在师资有保障的条件下,鼓励深度发展。结合高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人认为,电算化课程体系应明确规范为电算化基础,高级电算化和中级电算化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算化基础,定位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其中主要讲授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另外,未来财务工作的手段主要是财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因而在基础课程上应让学生掌握办公软件的操作;此外,财务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开发离不开数据库知识,为了将来培养综合交叉型人才,应该让学生在第一阶段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针对高校的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学时VisualFoxpro或Access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据库基本原理。由于这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与会计学科关联度不大,因此这些内容建议在低年级如一年级完成教学。第二个层次是中级电算化,定位为培养满足决大多数单位要求的实践型财务人才。该部分主要包括财务软件操作技术,通过学习满足企业财务核算需要,教学中通常采用的软件是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这两个软件设计成熟,市场占有率高;另外,Excel软件已经是财务工作的日常手段,在我国运用极为普遍,但存在的问题是运用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通过Vba技术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为培养电算化系统维护和软件开发的高级人才,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知识是有必要的。该部分内容中财务软件操作技术需要会计知识为基础,因此该部分内容建议在低年级如三年级完成教学。第三个层次是高级电算化,定位为培养分析综合交叉型人才,在各专业课中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引入教学。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中各层级教学方法的选择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一直在不断变化,早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编程语言的讲授上,教学方法基本是课堂讲授法,由教师利用板书给学生讲解课程理论知识点,对于实践性极强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基本不合适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财务软件的普遍推广,演示法成为近年来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该方法下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改进电算化课程教学通常全部安排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针对电算化基础中的内容,中级电算化中的办公自动化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均合适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电动机课件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效果;实践;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等课程进行整合,其涉及的知识较多、面较广。由于以往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主要以机械类专业课程为主,这些课程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关联度不大,故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普遍不高。

但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机电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学生能将机械和电子电气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实现机械自动化。为了使机电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机电类专业设置了相关课程,譬如: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PLC、单片机、数控机床维修等,而这些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这使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变得相当重要。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有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用语言也很难讲述,有的定律学生难以掌握,同时有许多电工电子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改变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情况加以阐述。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如何改变教学方法,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潜心研究的课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的知识和技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电工电子课堂结构中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的关系,把教学与实验、实训有机地融为一体。高职类学生的课堂教学强调的不仅仅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而更应该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检验;同样,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必须以理论为指导。

二、重视课堂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较难理解、不易掌握的内容展现出来,如:在“电气与控制”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电气控制线路的整个动作过程分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将难点拆分,同时将静态化为动态,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设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如果让他们一直面对枯燥的理论讲解的话,他们往往是毫无兴趣的。但是,这些学生往往对于一些小产品的制作却是很感兴趣的,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电工电子兴趣小组,可以将理论知识的教授渗透到各种兴趣性操作实践中进行。

2.由浅入深,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电工电子实训项目较多,各个项目之间又不是完全独立的。在实训中应注意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法,设定实验过程,分步骤、分阶段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各个击破。实训中可进行单项训练,在单项训练熟练掌握后再进行综合训练,由浅入深,这样有助于学生的不断反思和总结,技能不断得到强化。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正反转控制”实训中,将要用到两个接触器,可以首先让学生接一个,使电动机正转,当这种接法熟悉后,再接第二个,实现电动机的反转,最后进行整体装配,这样做学生记忆就更加深刻,教学效果就更为明显。

3.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电工电子教学效果

在电工电子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部分教学内容只能局限于课本,教学空间只能局限于教室,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和计算机仿真软件等手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定与教学相关联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使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有效地挖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能力。

4.运用各种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效果,突破条件限制

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引入各种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电工电子课程中采用EDA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整个过程方便、简便、快捷、灵活,且形象、直观、交互性好,它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加强了分析、综合能力,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创新。学习电工电子,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原理和相关的计算关系,还要求学生具备电路的分析、设计能力。

现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新电路、新元件不断出现,而实验室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各种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要求,通过采用软件仿真的方法,克服实验室的条件限制,避免使用中仪器损坏等不利因素,满足各种电路的设计要求。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进行电路的分析设计,可以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和熟练使用仪器的能力,电路的综合分析能力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调整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的课程内容多而广,但是,教学课时学校十分有限,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知识都面面俱到是十分困难的。针对职业学生的特点,我们将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主要体现在:

1.职业学校学生电工电子的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主

职中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差,理论知识的教授以能满足岗位和其他专业课需要为尺度。精简理论的推导,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较轻松、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要以实验实训为重点

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材。教学内容以够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应增加实例的讲解,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异地控制电路”时,可以结合“两地控制同一灯”这一实例,并配以实际操作,这样既能将课堂知识直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紧随时展,引入新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高速发展,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科技的发展,随时调整课堂内容,将新产品、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电工电子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操作环节,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多联想、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门课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科学,要上好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还需要教师不断钻研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葛金印,范次猛.电气控制技术:工业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玉建.高职电子技术基础初探[J].科学教育论坛,2005(14).

电动机课件篇8

(1)设计题目、内容不规范,要求不统一。

由于每届或每班的指导教师不同,设计题目、内容、要求、难易程度偏离太大。如有数控机床改造设计、伺服系统控制设计、交通灯控制设计等,要求、工作量也不相同。有的设计任务偏难,有的设计任务又太简单。

(2)设计资料缺乏。

由于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和专业,这方面的知识内容都在相关的杂志刊物登载,书籍相对少一些。要进行课程设计,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较困难。没有现成的资料汇编及设计手册,学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找资料,往往是教师帮助寻找资料。而且没有像机械零件设计那样的系统完整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在设计中盲目性较大。

(3)师资不足。

最早几年机电专业方向只有一个班或两个班,指导教师有2~4人即可。一般由主讲或熟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师指导。近几年随着学生的扩招,机电专业扩展到4~5个班,指导教师需要8~10人,明显不够,因此有必要进行培养。

2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改进措施

(1)编写合适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配齐设计资料。

到目前为止未见过公开出版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所以有必要编写合适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并收集较全的资料进行汇编,与指导书汇编成册。

(2)规范设计题目,统一要求。

规范设计题目不是整个设计都用同一个题目,而是在一个范围内选择题目,教师根据所选的题目按统一的要求下达任务书。设计题目一般以简易数控机床设计、数控机床改造设计、机器人及控制设计较为合适。在市场上可见的机电产品多得很,不是所有的机电产品都适合做题目,因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机床设计、机器人设计控制为典型产品的,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中要反映课程设置的内容。机电专业方向课程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器人导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在电的方面主要介绍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机械方面介绍了机械运动、机械传动、机械结构及相关的标准部件,如滚动导轨、滚珠丝杠等。在选题及设计中要反映上述的内容。因此规范化的题目主要为数控车床(或铣床、钻床等)设计、车床(或铣床、钻床等)数控化改造设计、或是工业机器人及控制设计。这些都具有一定的机械部分内容,如数控机床进给轴传动部件,机器人的腰身、手臂运动部件及滚珠丝杠、导轨的应用等。电的方面包含数控系统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对机械部分的控制;从而实现了机电结合。对规范化的题目、要求及上述设计内容都已编入指导书中。

(3)指导教师的培养。

首先被培训的教师可以跟班听课,熟悉掌握相关的课程内容,然后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中跟班辅导,以培养出合格的指导教师。

(4)加强督察。

当指导教师接到指导课程设计任务后,首先拿到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根据要求写出课程设计任务书;并由教研室主任或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合格才可向学生下达任务。指导中,教师要填写指导日志,随时记录指导中的难点、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小结,以便下一次指导时提高设计水平。

3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主要内容

3.1设计题目确定及要求

3.2总体方案确定

(1)总体方案设计;

(2)绘制总体方案图。

3.3伺服系统机械传动部件设计

(1)切削力计算;

(2)滚动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3)伺服系统传动设计;

(4)步进电机当量扭矩计算及选型;

(5)机械传动结构设计(绘制一个轴的机械装配图)。

3.4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确定控制系统方案及绘制系统框图;

(2)单片机的选用;

(3)存储器的选用与扩展;

(4)译码电路设计;

(5)接口电路设计;

(6)绘制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

3.5基本的参考图表汇编。

4近一届学生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情况

4.1教师配备

近一届机电专业学生,每届有四个班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共配备6名教师;其中有四名为独立指导教师,两名为辅导教师,为培养新的指导教师储备力量。

4.2指导书的使用及设计过程

设计学生和指导教师每人一份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教师按照要求写出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并经研究所长审查后发给学生。设计题目主要有CA6140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C6132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在同一个题目的学生中,要求设计进给轴部件时,一部分学生设计X轴进给部件,另一部分学生设计Z轴进给部件。整个过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题目、要求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给出的设计步骤、方法,先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再进行机械传动部件设计,最后进行CNC硬件电路设计。整个过程经过了机械、电子两方面的训练,实现了机电结合,达到预期效果。

4.3填写指导日志

教师在指导设计的过程中,及时填写指导日志,记录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并进行小结。

5本文总结

本项目对近几年进行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了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出不足;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改正措施和努力方向。本项目完成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结合学生知识现状及专业学科方向给出了规范的设计题目,统一的设计要求,机械、电控两方面的设计方法、步骤及相关的图表资料等。设计内容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及学科前沿,加强机电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近两届机电专业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提高了设计水平,达到了预期效果。

上一篇:阿昌族的风俗习惯范文 下一篇:写家乡特产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