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生活范文

时间:2023-12-03 15:04:47

作文生活

作文生活篇1

对生活的感受是作文的基础。为什么同样是写一个题目,有的人可以写得很充实,有的人却感叹生活单调,缺少色彩,认为没啥可写?笔者认为区别就在于对生活感受能力的高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要以开放的思想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与生活亲密接触,捕捉写作材料,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创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使作文变得新鲜、有趣,学生想写、乐写,并逐步成为精彩生活的一部分。

一、热爱生活――作文的前提

社会是个大课堂,是个取之不竭的写作题材库。孩子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个体,理应让他们融入社会――你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人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接触、感受、领悟、认识社会。学生的作文直接地反映着他们对社会的这种感悟与认识。作文要能充分表达孩子对生活的理解,表白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求得孩子们纯真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样的作文教学理念终将使孩子们的作文变得富有童趣而真实,充满生气而富有活力,因此要让学生对生活有热情。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艺术家用大理石雕刻仙女的像。这位艺术家一凿一凿地精心雕刻,将全部的感情倾注于这位仙女的身上。当凿完最后一凿时,雕像竟然活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一个作品要获得成功,就要求作者对于所表现的对象,充满热情。文章是生活的反映,要写好文章,就必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如何去投身生活、拥抱生活呢?

1.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

活动是多方面的,植树、打扫卫生、给邻居做好事、加入兴趣小组、参与文体竞赛等。可是有不少学生不注意这一点,总是把自己关在教室或家里,除了做功课,还是做功课,使自己失去了生活的广阔天地。其结果,作文的源头活水给堵住了。打开学生优秀作文选,那些生动的新鲜的独特的故事,大多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得来的。最近读到一组热爱艺术的学生谈音乐的文章,这几篇文章,情文并茂,十分成功。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呢?原因就是: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有益的艺术活动,所以他们对艺术有着特别强的感受力,也就为写出好文章打下了基础。

2.走出校门、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参观访问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只有走出校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参观访问,广听博闻,增长见识,在头脑里留下许多难以望怀的小故事。有了这些,作文就有了素材。一位作家这样说过:“人的生活就像条河,没有经历就像干涸的河床没有水的流动。”同学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机会,满怀热情地到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去经风雨、见世面,去采掘生活的矿藏。

二、留心生活――作文的基础

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就是生活,关键是要用你的慧眼对生活进行零距离观察,从生活中留心素材,积累素材。每天上学,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道路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已变成平坦的水泥路;路边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已经渐渐变绿,充满生机;马路上的交警不论严寒酷暑,为我们指挥交通……还可以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可是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表象,所以习作无从下笔。

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小题材,让留心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在留心生活的同时,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自己的情去感受,用自己的爱去认识生活。只要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了,也就会有写作的“泉源”,那写作的“溪水”还能不欢快地流淌吗?

三、思考生活――作文的升华

学生留心了生活、也观察了生活,但却写不出很精彩的文章,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去思考生活,没有去感悟生活。有些学生通过留心观察,认识、了解了一些事物,但是没有思考、没有真情实感,思想贫乏、空洞。而《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在讲解完课文后,让学生就教材的某个或几个问题再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思考。学生凭借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再根据自己及周围的生活情境,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感受和思考社会、人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合理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富有创新的佳作来。比如可以让学生改编课本剧、排演课本剧、改写故事结局、续写新的故事、创造新的寓言童话等。

比如一个学生的日记:“今天我放学回家,在路上看到许多人围在一起,我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婴儿被遗弃在地上。这个婴儿被花布包包着,很可怜,而周围的人都说这小孩父母狠心。”这只能算是留心或观察了生活,但没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后来我让他对观察到的进行思考,加入自己的感想。后来他接着写道:“这是一个多么无辜而可怜的小家伙,她是那么的天真无邪,可是命运却将她丢弃在路旁,她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呢?回想起来,我要比她幸运多了,我的爸妈是那么疼爱我,关心我,我真该好好学习,将来……”这样一来既有感知又有感悟,思维得到了锻炼,认识也有了提高。

总之,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如果你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就积累不起写作所应有的生活素材,也熔铸不出写作必备的充实的感情,你的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作文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生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应该遵循“让作文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的作文教学理念。

作文生活篇2

一、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我意识到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贫血”情况越来越严重,于是要求学生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从自己的衣食住行为留意生活,通过自己的眼睛,或电视广播等媒体,逐渐扩展到周围的任何事,做生活的主人,即以有心者投入貌似平凡的生活。最后以周记的形式,或以课前五分钟的口头作文形式,或者讲成语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让学生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注意生活的“背阴面”,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能够从单纯的知识中超越出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视觉,通过笔写或口述,表现父母亲情,师生感情,同学情谊;表现家乡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家乡特产;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创造。引导学生把两者结合起来,使他们觉得不但有东西可写,而且写起来得心应手,具有真情实感。

二、大量绿色阅读,摄取生活养料,为写作积累素材

我提倡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包括诗歌、散文、名著、游记等题材的书。了解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甚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历史、文化、军事等。因为作家写作的源泉是生活,要求学生阅读他们的作品,其实就是拓宽了学生的生活面。同时,让学生对作家的生活感受、哲理产生认同感,获得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更准确更深入地去品味、领悟、揣摩原作,久而久之,自己骨子里满是名篇大家的风骨,加上自己生活的感悟,信手写来必是上品。这在他们的周记中得到反映:在课前五分钟口头表述中,他们讲的内容由开始的自我介绍,同学轶事,慢慢发展到了地球环境保护,动、植物生态情况以及高科技发展状况,并初步有了一种环保意识,高科技发展的现代化意识等。

三、生活化的要求,生活化的训练,写生活的文章

要求学生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以及通过大量阅读去感受自己生活圈之外的生活,其实就是对写作的一种积累,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写作自然就会有话可讲,于是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具体措施:

1.立足单元作文训练,力求找出与之相似的生活中常见或熟悉的事物为对象,要求学生练笔。

2.追踪生活,及时指导写些反映生活的作文。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这个“时”指的就是即时、现实的生活。因此,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追踪社会热点,不失时机地各抒己见。

3.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开放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富有创造精神是青年学生最优越的财富,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心地体味生活,深刻地反思生活的基础上,应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

作文生活篇3

一、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因此我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写―个熟悉的人,在确定观察对象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并揣测人物内心活动,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在课堂上也可以指导学生随机观察。即时作文,“现买现卖”,可让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快速鲜明地记录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写起生活来就得心应手。课堂生活中即时训练的机会不少,大自然中的风啸雷鸣、雾起雾散、雨落雪飘,我都会停止课堂,带学生去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当时的心理活动记录下来,再让学生马上写下来。另外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也很有必要。

二、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

每年的春夏秋冬,我都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会对那些平时不怎么留心的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创造性活动也有助于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作文。那些看似平常的活动,使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得到许多写作素材,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感受成功与失败,体味其中的焦虑与困惑,有了真情实感,再写作文时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培养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能力

我要求学生每天写话,写下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利用这种接近于日记的手段,让学生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积累出很多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将来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随时提取材料,再加以构思写成文章。另外我还让学生学会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享受生活,加深文化积淀,积累鲜活语言,学生的作文才会因生活而美丽,因生活而富有灵性,因生活而魅力无穷!

作文生活篇4

其实,不需要把生活与作文分开,生活中处处是作文,而作文也处处反映生活。想教学生作文,首先自己得热情地享受生活点滴。

有时,一个人,喜欢找个小小的可以观察的角落,手心传递着热咖啡的温暖,让热气妖娆地上升,攀爬到我的下巴上,变成温湿的小水滴,平和的内心也因此变得多情起来。这样,我就开始尽情地、肆意地动用我的眼睛了!各式各样的脸庞,胖瘦不一的身材,偶然的回眸,不经意的一瞥,微微的相视一笑,小孩的哭声与老人的哄声,甚至脱口而出的漫骂,毫无防备的被撞,都成了我眼中美丽的风景,也成了我写作的素材。如此心平气和地、细致地窥探生活,平常的瞬间也能成为经典的细节。

自己如此,对于更加憧憬生活的孩子,就更是如此。时常把这种良好的观察习惯教给孩子,每个孩子都可能被塑造成作家。孩子们眼睛看出的东西有很多是我们所不能感知到的,所以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用心贴近生活,抓住细节,放大,再放大、扩充,那么孩子空洞的思想会一点点地被填充、丰富、丰满;孩子平常的笔触也会一点点地细腻、感性、鲜活。记得我班一位学生这样写她太公的小拇指:“太公其余的四根手指在一次事故中被机器吞掉了,只剩下了一根小拇指一直陪伴着他。”取材很小,也很独特。无法消泯和掩饰小拇指所带来的风尘岁月,因为历史就写在它的样子上。可是即便是如此重要的小拇指,孩子在写的时候却忽略了对小拇指的描写。我们说,孩子的思想需要教师的指引与启迪。“太公的小拇指这么重要,那么你观察过这根小拇指吗?”“恩,看过。”“怎么样的?还记得起来吗?”“好象很老的样子,很干,有些丑,都裂了,还很粗糙。”“认真地观察过了!如此重要的小拇指,写作时要把它描述一下才对呀,应该和太公的年龄、样子一样老了吧!你能把语句组织得更好一些,加上些感受吗?”孩子经过思考,组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太公已是八十几岁的高龄了。他看上去非常瘦,头上的头发也渐渐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白了,脸上也长出了老年斑,爬满了皱纹。然而最特殊的还是他右手上那唯一的小拇指,她也随着太公的头发一样,渐渐地老了。皱皱的皮肤,黑黑的肤色,加上由于岁月的沧桑而显得格外干燥与孤独!我似乎从那根手指中看到了太公对我家的操劳以及太公一生的劳累!”无疑,孩子们的语言是多么的令人惊叹呀!只需教师稍作引导,流淌于笔尖的就不单单是平常的汉字了。加上了内心的感悟,细节的描写,丑的小拇指经过美的感化,在孩子的心里烙下了永久的烙印。

仅仅观察生活还不够,还要在观察的同时抓住生活瞬间。曾经年少时,我时常捧着日记本记录心情,记录着自己走过的岁月。而今,换个方式,在自己的网上空间,快速地敲击着键盘,敲出洋洋洒洒的文字。生活太快,想要记录的太多,想要抓住的太多,但还是喜欢这样赶鸭子似的先记录,宁可之后再慢慢回味、修改。“赶鸭子”别误解为“流水账”,而是将最最重要的那一片段先记下,之后再整理,免得被忙碌的生活遗忘。孩子们自由的时间应该比我们富裕吧!所以,我是赞成孩子们不管碰到什么就好好地观察、记录吧!因为不管怎么样,记录下后就不会再也记不起了。要用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在自己的“百宝箱”中寻觅,而不需为没有素材而绞尽脑汁,挖空肚肠了。

作文生活篇5

2、环保,从一张纸做起。一张纸,如果乱写乱画,也只是一张废纸,但如果双面使用,认真合理地利用,那么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节约用纸,不仅能节约资源,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肺”——森林,还能减少污染和生活垃圾。合理利用每一张纸,也能改善生活……

3、环保,从一片垃圾做起。任何人都不喜欢酸臭的垃圾气味,因此,少制造一份垃圾,你就会给他人和自己的空气创造一份清新;漫步在路上时,多拾起一份垃圾,让它回归家园——垃圾桶,就为环境的洁净美观作出了一份贡献,学会处理每一份垃圾,也能改善生活……

4、环保,从一节废弃电池做起。一节废弃的旧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失去利用价值,然而在生活中,我们所用完的废弃电池该有多少呢?因此,对于废弃电池,我们不应随意丢弃,污染环境,而应分类回收,使它们重回加工,继续作贡献,分类回收每一节废旧电池,也能改善生活和家园……

5、提倡环保,不应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随手关灯是环保,节约用水是环保,少用塑料制品也是环保……环保离我们很近,顺手便可以做到,然而一个细小的保护环境的举动,却能够让我们离回归自然更进一步。倘若你想重游儿时玩耍的清澈的小溪,重见儿时绿树成荫的林海,重温儿时青草白云的梦乡,那么,请用你的微薄之力,为环保作出贡献。

6、环保,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尽其所能,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空气更加清新,不让蓝天碧波,绿荫花海成为永远不可挽回的历史!

作文生活篇6

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写作仍然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屡见不鲜。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更多关注写作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写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何引导小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心里话,笔者尝试进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写作欲望

在平日的作文课上,时常会看到学生眉头紧锁,搜肠刮肚,不知如何下笔。为了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这一难题,笔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亲身的感受与体验。由于情景的设计来自于生活,学生观察目的及观察对象十分明确,捕捉的是即时体验,培养的是有意注意,这对提高学生写即时活动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丰富生活情境的创设,从某种角度上解决了学生被动作文的局面。学生不仅参与活动的热情高,还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其有话可说,写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仅仅依靠创设生活情境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过什么生活便是什么教育。过健康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高尚的生活便是受高尚的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季节的变化观察校园中、院落里各种树木、花草的特点,让学生从自然界中寻找四季的特征,可以把观察到的写成一首小诗,或者是一首童谣。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着对不同季节的喜爱之情。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迎春花第一个向我们报告春天来了,第一片落叶让我知道了秋天的脚步近了……写小动物时,让学生用一个周的时间对自己饲养的小动物进行观察,每天将自己新奇的发现记录下来。小鱼追逐嬉戏,乌龟伸懒腰,小猫洗脸,狗啃骨头……一个个活龙活现的情景跃然纸上。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丰富的想象、恰当的表达、细腻的情感,无不流露出小作者独特的经历与感受。

2.利用各种机会丰富写作素材

在教学中,抓住适当的时机,如校园文体活动、外出观光旅游、社会实践以及家庭聚会等,对学生进行恰当地引导,努力让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只有这样,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学生写出的作文才能鲜活生动、血肉丰满。

三、关注习作过程评价,树立写作信心

写作的信心影响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有人曾抽取某校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小学生写作兴趣”的调查。调查中发现,90%以上学生都觉得写作实在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由此不难看出,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没有信心,更何谈兴趣呢?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采取以下方法:

1.分层评价,努力挖掘每个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

事实上,学生之间的写作能力存在差异,这是无可非议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前期的阅读与积累造成的,也可能与生活的环境或遗传因素有关。教学中,为了帮助每个同学树立写作的信心,尽可能弱化差异,力争使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写作的独到之处。对于写作水平高一点的学生,在评价时会让学生将整篇文章读给大家听;对于写作水平中等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作文中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对于写作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好题目或一个好的选材,都要大加表扬。长此以往,积极的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培养写作兴趣起到促进作用。

2.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

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周围事物,并通过每周写周记的形式将自己观察的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每周,笔者都会拿出专门的时间对周记进行评价,或上传到校园网上,或收集到班级作文集中,或投递给报社,或给家长发一份喜报。只要学生细致观察,用心思考,认真写作,均可以获得奖励。这种奖励机制不仅将被动作写作变为主动写作,渐渐地帮助学生养成了乐于写作、勤于写作的好习惯。

作文生活篇7

——题记

文字是有”文”和”字”两部分组成的。文字,文字,是由字组成的文吧。

有时感觉文字是部电影,写字的人就是这场电影里的导演。文字所描述的人物就是一个个主角,配角,路人甲或是路人乙。导演让他哭,他不敢笑,导演要他死,他不感苟活着。好的戏剧需要一个优秀的导演。导演要具备各方面的才能,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要有真切善良的美好心灵。最主要的是得热爱生活,生活是一切戏剧的基点。不热爱生活的导演拍不出好的电影,不热爱生活的作者,同样亦写不出美丽朴实的文字。

文字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啊。这既是普通的道理,也是所谓的真理。

文字有时还会让人感觉得到十分讽刺。不知道“讽刺”用在这里是否合适,我曾用它形容过生活。文字的讽刺处在于其多变性。有些作家可以将文字装扮的华丽唯美,有些作家则让它们变得清新亮丽,更有些作家干脆让文字走朴素路线,一身素气,倒显得大方利落。无论什么样子的文字,都是作家们辛勤过后的结晶,我们应该珍惜应该尊重。

做文其实就是做人,两者无太大区别的。只有心地纯洁,品格大气的人,才会做出精彩绝伦的文章。

文字还会像是一盘家常菜,酸甜苦辣咸。样样具全,应有尽有。阅读各类文字,仿佛能够尝尽人生百味。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经历,因而做出的菜味道迥异。作为品菜的顾客,要带着不同的感觉去品尝不同的菜。从而才可以品出菜中的真正美味。

文字有时就是生活的缩影,我们在文字中往往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文生活篇8

因为有了文字,我们学会了关心他人,我们懂得了“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因为有了文字,我们学会了记叙文章,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了“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花》”这样的一段历史;因为有了文字,我们找到了它的悲伤,也慢慢地学会了“文章曾命达,魑魅喜人过”这样命途多舛的人生。

拥有文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拥有文字,我们写下了“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文章;拥有文字,我们从原始走向了文明的今天。

文字的出现,使莘莘学子有了成千上万的书可以去读,也使人们写下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佳话。文字是书的奠基石,书是我们肚中的墨水,使我们大开眼界,知道了这花天酒地的世界,读懂了这喧嚣的城市。

王安石的“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不是被苏轼的“春花不比秋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而反吗?但是,在黄冈,是的确落地的。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作者不正是因为这句诗而被杀头的吗?“焚书坑儒”、“文字狱”、“大萧反”这些不又都是君王怕百姓造反而做的吗?文字的出现又使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的冤假错案。

但是,总的来说,文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比坏处要多得多的,另类的词语使我们的生活处处添彩,玩弄文字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文字,没有了文字,我们也只有退化,相目而视,比手画脚。世界也将变的黑暗。

上一篇:认识自我作文范文 下一篇:慢羊羊教数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