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21 17:20:13

数字化教学

数字化教学篇1

关键词:数字化;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进入物理课堂。各种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得出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快速得出实验结论,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发挥数字化技术在物理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呢?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说:“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即硬件建设,还需要软件建设,更要有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一、数字化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1.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是必然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2.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手段必然会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物理课堂。数字化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些抽象的东西更形象、更逼真、更生动、更容易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3.数字化手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数字化的运用可以节省实验时间,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快速准确地得出实验数据;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逼真,效果更佳;数字化仪器的使用可以使一些传统方式无法解决的实验轻松地解决,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数字化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亟须更新

数字化设备刚兴起时,大多数教师都和我一样,会有这样的认识:能用最简单的仪器和最普通的方法将实验做成功,效果就最好,它更加直观,更容易让学生信服。只有当遇到一些常规方法不易测量和不易处理的数据时,我们才想到借用数字化手段来解决。其实不然,我想,如果总是抱着这样一种态度的话,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墨守成规,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想想数字化手段的优势,总是按照固有的思想进行教学,就不会有很好的创新。

2.数字化技术与先进教学思想的有机融合

数字化实验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手段,但它并不代表先进的教学思想。只有将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与先进的教学思想有机地融合,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充分整合。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更要重视教学思想的转变,重视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基于数字化实验技术体现着先进的教学思想,这更有待于更多的教师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研究它,去适应它。

3.数字化技术培训至关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我发现,许多学校花巨资引进了数字化实验室,但利用率却非常低,有的教师不敢用,有的教师不会用,还有的教师懒得用,数字化仪器几乎成为摆设。大多数情况下,数字化实验室犹如出嫁时才能穿出去的嫁衣。所以说,进行数字化技术方面的培训至关重要,迫在眉睫!

追求时尚本没有错,错在没有把时尚当作平常。也许,只有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对数字化技术这一新生事物多看几眼,多用心去想想,而不是用那么守旧,甚至是排斥的眼光去看待它的话,你才会发现它是那么的美,用起来是那么的顺手,它将会成为你的好帮手、好朋友。我坚信,广大一线教师将会越来越喜欢数字化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效率也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

[2]蔡铁权.物理教学论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12.

[3]吴立岗.信息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数字化教学篇2

关键词:美术教学数字信息策略

20世纪末,随着网络技术、光电技术、通讯技术的全面开发与广泛应用,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化的大融合,“网络化的生产关系、数字化的生产力”的出现,使全世界的科研与教育正经历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变革。教育的“信息化”,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兴起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石。①高校的美术教育在现代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教育的方式与手段已产生了质的飞跃与变化。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是一种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可视性、审美性、前卫性与文化性。高等学校的美术教学,以往总是采用理论讲述、图示、演示、观摩、欣赏等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知识面窄、信息量少、教学方式单一,已经远远不适合时展的要求。现代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学的信息化与集约化,运用现代媒体、以数位集成的形式传授知识。它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个体重复性劳动。研究与策划如何使高校美术教学信息化,对于信息时代美术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设立专门的美术教育数字信息中心

美术教育数字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美术信息源的采集、整理、分类、存档、以及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信息交流及美术教育网络的建立与管理。配置人员主要有美术信息采集人员、信息中心管理员、打字员、影像师、课件开发与制作人员、网络技术员等;基本设施有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打印机、影像编辑系统及相关软件;专用办公室、设计室、录音室、美术资料室、档案室以及网页、课件制作室、数码影视演播室等。信息中心的规模与技术人员的配置应根据本校的经济条件、办学规模与专业特点、岗位需要来确定。

美术教育信息中心的采编人员根据该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与方向在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下精心选取与采集,经过技术人员的加工与整理,制作成相关教学资料,为师生提供教学与管理信息,提供师资交流、学术交流、实习考察、远程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与服务。

二、建立美术教育网络,整合美术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主要表现形态为资源全球化、教材多媒体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集约化、办公自动化、环境虚拟化。早在2001年4月,MIT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历时十年,在国际互联网上两千多门网络数字课件。这一创举,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舞台,使大学教学从教师的个体行为转变为真正的群体合作,并同技术、艺术、网络教学设计专家共同组成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团队,不仅减轻了教师的个体性劳动,而且向全世界的同类课堂宣战!②在我国,2002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王斌泰同志在全国教育厅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③研究加入WTO后教育新的运作方式与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扩大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构想。2003年,教育部开始设立部级精品网络课程,计划在五年的时间建设1500门部级精品网络课程。它向全世界的人民免费开放,节约了数万计的教师数千万课时的个体性、重复性的劳动,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网络数字教育对于高校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一个无限的虚拟空间、学习空间,使教师从传统的教案、教参、资料室、图书馆的小圈子里走出来,走进一个全球化的大美术教育背景下的大教室。因此,建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美术信息网络与数据库,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信息化美术教学模式是高校美术教学信息化的一项实际性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建美术教育信息库,开设数字图书馆。打破教材只限于书本的传统,为学生个体学习提供专业化的信息网络资源。书籍是不说话的教师,多媒体信息是会说话、会表演的教师。与媒介中心结合的现代化图书馆,它的电子检索系统,使学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得最需要的资料。④

(二)建立跨校跨国美术教育同盟,互通有无,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譬如:教学课题的研究,专业课件的共同开发,数字教育信息的交互使用等。有条件学校的师生还可以跨校讲课、听课、评课。教育同盟包括了同级兄弟学校、不同级别的上下级学校及相关单位。近十年来,中国的高校之间或联合或合并成综合性大学,或开发为大学城,这都是一种资源共享、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一种做法。

(三)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覆盖率。在师生宿舍、教室及公共教学场合安装网络设施。文化教室要有智能寻址调频广播系统、VOD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监控教学评估系统、电脑、电视、音响、投影仪、网络、操作系统教学软件等电子教学设施,画室要有电子演示板、便携式投影仪等,电脑设计室应有标准配置的PC机(最好是苹果机)、交换机、双向互动DVB-C系统等,以及相关软件。

(四)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与办公系统的智能化。教育行政系统日常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基本数据,如学校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教学安排信息、课堂教学信息、教学评估信息、学籍信息、成绩统计信息等等。这些数据经常需要进行整理、保存、统计、上报等处理。真正的教育管理现代化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备和稳定、面向管理的基本数据库。智能化的管理与办公系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实现教材的电子集成化。教师的大部分讲义可采用“电子课件+讲义提纲”的形式,取消传统手写教案的备课方式。要求图文、音像、形色、版式、直观性、交互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及操作性的高度统一。以网盘、电子邮箱、移动硬盘、光盘等形式存储或在互联网上直接,这种方式空间小、容量大,下载、携带都很方便,经济实惠。对于部分课程,完全可以取消传统教材(以课件代替教材)。但任课教师对此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实施建议、考试范围应做出相应的界定与说明,并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对于学生,可以普及掌上多媒体学习机、MP4数字播放器等教学辅助工具。新开发的掌上多媒体学习机、MP4数字播放器可以上网下载,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材、课件、名师课堂等数码视屏,不愧为美术教学的好帮手。这些工具均由校方购置,学生可以低价租用。

(六)普及“移动教育”(MobileEducation,也有人称为MobileLearning)。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个性化等特性。移动互联带来“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交流和服务手段,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信息传达的梦想。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学习者不仅可以依靠掌上电脑上网,还可以用手机、PDA和智能电话等小巧、便于携带的移动终端上网,尤其是3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实现瞬间上网和永远在线,使信息获取也更加便捷,信息处理更加实时高效。“移动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不断提高美术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信息时代的教学重点已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传授方法与发展能力为主,从发展标准化的共性为主转向发展多样化的个性为主,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可见,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已对高校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美术教师除了常规的职业技能素养以外,还应该具备与信息教育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如多媒体教学、影像技术,以及外语能力、创作能力、公关能力等。其中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管理存储信息,分析和使用信息,信息的再创造能力。⑤普通美术教师应该掌握这些常规软件操作与应用。对于设计专业的教师还要精通相应的专业软件。外语,特别是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通用的一种文字语言,作为高校的美术教师,应该掌握其读、写、听、说的基本技能。

新一代的美术教师应具备现代教学的组织与策划能力,应是教学的策划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伯尔曾创造一种“AdvanceOrganizersInstructionModel”(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他认为,获得信息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的组织与策略是决定能否很好地获取并得以保存知识的最重要因素。教师不仅仅是把本人的一点可怜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将人类优秀的教学成果加以组织与整合,使之符合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并应用于美术教学实践。

当代美术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与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主张用自学辅导等多种新的自主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式来取代班级授课制。

美术教师还应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教学课件的共同开发、科研课题的共同研究,需要集体的智慧,从而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益。

四、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代学生除了要有较高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自学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信息时代所特有的信息素养。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⑥培养学生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为适应在信息社会生存、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能力。⑦最近,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从三个层次、五个方面归纳了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第一层次:①高效获取信息和批判地评价、选择信息的能力;②有序地归纳、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③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新的写作能力;第二层次:④将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包括跨时空、跨文化的学习与交流能力;第三层次:⑤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身处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特别要注重网络学习。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的创始人BernieDodge教授,他的WebQuest理论十分重视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发展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美国教育带来了重大革命。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芳乐在WebQuest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提出的资讯素养对如何培养信息素养问题极有借鉴意义。

五、不断完善与更新教学设施

数字信息教育离不开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数字信息化教学的设备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智能监控教学评估系统、VOD多媒体教学系统、双向互动DVB-C系统的设施,国际互联网、校园局域网以及其他辅助设备(AccessoryEquipment),如学生掌上多媒体学习机等。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教学设施需要与日俱进。培养一流的美术人才,相应配置一流的、前沿的教学设施。

六、做好美术教育信息化服务工作

采用网上互动教学系统,构建教师、学生、专家、家长为主体的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使Internet成为整个信息教育服务的核心。电子信箱、QQ语音和视频聊天、网络信息传输服务的廉价优势,使得现代教育能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进入到全新的境界。增强网上的交互性,学校的业务数据能够在Internet上被家长、学生或其他访问者受权访问,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美术教学的视频点播与课件下载技术,实现内外统一,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学校并网,畅通无阻地通讯、交流。

美术教育的数字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一项崭新的课题,我们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探索信息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美术教育事业,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注释:

①叶平.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湖北教育信息网

②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学出版社,2005(6)P38

③/gov

④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P70

⑤/school

数字化教学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数字化理念,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有利于高中实验教学的现代化。

一、整合多种教学媒体,应用数字化实验教学法

数字化实验,是一个新的教学概念。所谓数字化实验,在广义上来讲,就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完善实验过程,像仿真实验、传感器帮助下完成的化学实验,都属于数字实验的范畴。数字化化学实验的实施,离不开计算机设备、传感器、数据处理软件以及投影仪等教学媒体设备的支持。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数字化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完善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条件。整合多媒体教学媒体去落实数字化实验教学法,教师要优化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技术。

仿真化学实验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完成,教师要学会利用模仿真实实验室环境的软件,将软件的应用与学校内真实的实验室环境结合在一起。借助数字化的化学实验操作平台,让学生以操作计算机的方式来完成化学实验。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的难度,还能快速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像“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可以以仿真实验的形式落实。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的变化情况,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并确定滴定终点,计算未知浓度酸或碱溶液的浓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即在酸碱中和滴定等当点(即滴定终点)时,pH值为7。通过测定加入不同量滴定液后的pH值,可以准确地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并确定滴定终点。在实验中,让学生尝试全新的实验方法,体验数字化实验模式的优势。像“安装滴定台,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及pH传感器”实验的第一步,就与传统实验不同。学生需要借助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及pH传感器现代化的设备做实验准备。用仿真实验,让高中化学课堂不同以往,有利于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应用数字化实验教学法

教学资源,对于数字化化学实验的开展十分重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设备、化学数据处理软件以及实验资源,才能让数字化化学实验得以落实。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才能让数字化化学实验的效果更好。作为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去开发教学资源,创新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现代化资源。一般来讲,数字化化学实验的教学资源包括软件设施与硬件设施两个方面。硬件设施主要涉及计算机、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实物投影仪、视频展示屏、电视机、摄像机以及影碟机等。而软件设施主要包括化学药品分析软件、数字处理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化学分子立体结构绘制软件等。而数字化化学实验开展所涉及到的实验资源,主要包括与实验相关的图片与视频,教师教学所用的课件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在网络平台上自主收集与整合其他资源。

要促进数字化实验的有效完成,整合这些可用的现代化教学资源,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类数字化实验设备。像手持设备,是最为常见的数字化实验设备,是被称为掌上技术的传感器技术。手持设备的使用需求多种软件的支持,像数据采集器、相关配套软件等。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手持设备的原理,即利用传感器从外部感应到的化学量通过电信号的方式传输到数据采集器中,数据采集器会将信号加以规范整理,最终传送到数据分析系统实时分析,统计出实验结果与规律。像在数字化实验中测量PH值,温度与电流、电压时,都会用到这一原理。比如在实验中,学生将温度传感器放到有少量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热水,传感器通过收集水温数据上传到数据分析系统,计算机的实验数据分析系统就会显示出现一条实验曲线。

三、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应用数字化实验教学法

利用数字化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促进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得以应用,有利于高中学生化学学习视野的拓展,更有利于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化学教学,离不开理论教学,也离不开实验教学。除了这两种基本的教学形式,新课程改革还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形式。鼓励学生借助数字化实验教学活动自主探究,体会化学知识获取的过程与情感,有利于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将多种教学方式整合在高中数字化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的形成以及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小结

综上所述,利用多元化的方法实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给学生先进的化学实验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化学实验学习兴趣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是高中化学数学化教学的目标,用数字化实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全化学实验思维,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潜能的激发以及目标的确立。

【参考文献】

[1] 张萌萌. 我的高中化学实验学习体会[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4(05).

数字化教学篇4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数字化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实验工具,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准确性、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会对科学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帮助。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依托新的教育技术来进行教育改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数字化传感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技术手段,而应该成为教学创新的支点。基于数字化传感实验的探究学习过程可以增加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利用传感实验得到的定量数据,可以自我建构对化学理论的理解。

二、研究意义

数字化传感技术作为一种利用现代电子数码科技进行实验的方法,使用方便快捷,且准确度较高,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将数字化传感实验与化学探究学习相结合,可以为探究学习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供新思路。

新的探究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改变学生静坐听讲、一味枯燥地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感受高新科技时代的气息,增强他们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过程,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

三、数字化传感实验的特点

与动画模拟和教学课件这类信息技术相比,数字化传感技术能够深入化学知识内部,更加直观、定量和全面地辅助化学教学。目前,在化学上使用较多的传感器有pH值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等。

pH值传感器是测量酸碱度的,可以表征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一般可以用来测量反应过程中的pH值变化。常见的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也可测量某种溶液的pH值,某种溶液不仅指化学药品,也可是天然的蔬菜和水果,还可指示不同pH值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或水解情况,如,硫酸铅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溶解。

温度传感器是用来测定温度的。一般可以用来测反应热,如,酸碱中和反应,也可用来测定某一物质的温度,如,酒精灯火焰;还可指示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如,温度对醋酸的电离度的影响。

电导率传感器用来测量溶液的电导率,可以表征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变化。一般可以测定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如,酸碱滴定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也可测量某一溶液的电导率,如,果蔬原电池电解液的电导率;还可通过换算得到化学反应速率,如,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除了上述几种传感器,离子传感器、光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电压传感器、色度计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等在化学中也有应用。

化学数字化传感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1)实验测量手段多样化。利用传感技术,可以同时测量同一实验过程中的pH值、温度、电导率等,可以做传统实验手段做不好和做不出的实验,丰富实验测量的手段。

(2)实验过程可视化。可以将反应的过程以数据和曲线图的形式展现,特别是对那些肉眼无法观察到反应是否发生的化学反应,如,无色的离子反应、气体反应等。

(3)化学实验过程化。化学传感技术是将化学信号转化为可检测的物理信号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实验系统可以自动、连续收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数据表格等形式动态实时地显示化学实验的变化过程。

(4)实验测量结果数字化。通过应用实验中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数据统计、数据公式计算、曲线拟合等数据处理,得出定量的数据表示实验测量的结果。

数字化教学篇5

关键词:数字化/直观化/运用/拓展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那么在声乐教学中能否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呢?可以。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声乐教学要能够象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直观化就好了,很多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负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的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身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这在下面的文章中将分制阐述。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实施环境

声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EdiePro、Mw3、Cake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房间,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我们可选择地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未进入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进入状态后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还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2)咬字、吐字的纠正歌曲《松花江上》的开头处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区(1=bE),“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归韵时间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铅笔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把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说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矿”一句中的“那”字,声母发音是“L”还是“N”,通过录音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高潮“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较强烈的音头来表达,但学生在演唱时常会顾忌音高、情绪等多种因素,把强调“爹”字的归韵形成很慢,教师此时会常停下来讲情绪,“爹”字要一气呵成,可往往是说了半天,学生仍然找不准点,收效不明显。如果教师面对屏幕,用铅笔工具先做出一个音头,标出时间点供学生参考使用,这会使学生一下就找出问题所在,从而省时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准的纠正:这里所说的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的学生而言,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出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如“爹娘啊”这一句,“爹”字是乐曲的最高音,又是闭口音,很不好唱,音准容易偏低,此时,教师可将音高不准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问题,然后修正音高,树立听觉上的准确,再告诉学生应将歌唱状态做细微的调整,如气息不够,咽腔打开不够,声音位置偏低等,这样可使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达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够音高”。

(4)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到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共有两句,分别位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有着不同的区别,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铅笔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现丰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一段中,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铅笔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气口,以帮助学生找出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声乐教学的拓展

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对声乐教学进行拓展。

1.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这就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晰,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2.把风格音乐教学引入声乐教学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二是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训练。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但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训练。

3.把舞台表演引入声乐教学在有条件的单位,可在计算机上加载数码摄像头,即可将学生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播放,培养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

4.为声乐大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各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开始实行2~3人同时上课的办法授课,以缓解师资压力,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对于个体来说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难免压缩,从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由为重要,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数字化教学篇6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声乐教学要如何才能够像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直观化呢?很多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比如,老师要求学生在某字或某段时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实施环境。

声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得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一台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一对监听音箱和相应的软件即可;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教室,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

2.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如何让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就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教师可选择性地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对声音的振动、力度的强弱进行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的变化,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还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

(2)咬字、吐字的纠正。歌曲《松花江上》的开头处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区(1=bE),“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归韵时间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铅笔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把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做多遍示范要便捷得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矿”一句中的“那”字,声母发音是“L”还是“N”,通过录音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高潮“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较强烈的音头来表达,但学生在演唱时常会因音高、情绪等多种因素,把强调“爹”字的归韵形成很慢,教师此时会常停下来讲情绪,“爹”字要一气呵成,可往往说了半天,学生仍然找不准点,收效不明显。如果教师面对屏幕,用铅笔工具先做出一个音头,标出时间点供学生参考使用,这会使学生一下就找出问题所在,从而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准的纠正。这里所说的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的学生而言,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出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能发现。如“爹娘啊”这一句,“爹”字是乐曲的最高音,又是闭口音,很不好唱,音准容易偏低,此时,教师可将音高不准的波形“裁剪”下来,先指出问题,然后修正音高,树立听觉上的准确感,再告诉学生应将歌唱状态做细微的调整,如气息不够,咽腔打开不够,声音位置偏低等,这样可使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达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够音高”。

(4)音乐感觉的培养。部分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不够成熟的学生来说,一次合成难免有不到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声乐教学的拓展

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对声乐教学进行拓展。

1.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

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晰,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2.把风格音乐教学引入声乐教学中。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可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手段,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

3.把舞台表演引入声乐教学。

有条件的单位可在计算机上加载数码摄像头,这样教师能将学生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播放,培养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

4.为声乐大课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数字化教学篇7

一、教学管理现代化

教学管理现代化是通过使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来实现的。如我校使用的是window2000 server系统为服务平台,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rowse/Server)新型的软件架构,来构成教学系统管理平台。通过使用教学管理平台,高校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向网络化、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以教与学为核心,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是由各个资源模块和管理模块所构成。主要有教学资源模块,教师或教学管理工作者可以方便及时地查看和利用教学资源,如专业信息、分校信息、教室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班级信息等,更好地通知,管理、组织教学。学籍成绩管理模块,详细地记录在校期间或部分毕业学生基本信息、注册信息、异动信息、课程成绩、毕业信息等。开课管理和教学计划模块,是整个系统运转的基本依据,计划审定、计划审核、生成任务书、教学安排表、开课通知单等。教材管理模块,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材选用、教材计划管理等。选课和排课模块,学生可以人性化、灵活性地进行课程选修,根据教学资源合理地进行教师上课安排等。考务管理模块,以开课数据为基础,利用教学资源,完成课程、班级、地点、监考教师的安排等。以上不同模块的有机结合和运行,构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都是教学档案最基本的数据、信息和资料。由此可见现代化教学管理中各类电子文件和数据有着与教学档案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学管理现代化带动着教学档案数化的发展,教学档案就要以新的思维和理念来管理,构建新的档案管理观。

二、教学档案的数字化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的环境

教学档案是档案的一个分支,他归属于档案但他又有别于其他类别的档案。教学档案是反映学校职能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评估一个学校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水平的历史凭证。现代化教学管理为我们教学档案的数字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软件平台和管理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参照了国家对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设计,对教学流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进行归档管理,对内部和各种资料档案进行管理,提供各种方便的查询功能,并对档案借阅进行严格审核。

(二)数字化教学档案的特征

(1)形式的虚拟化、电子化 传统的教学档案都是以纸质为介质来进行档案的存档。在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下,档案的信息、内容、结构都是以电子化、虚拟实在的形式存于人们可以感触不同的物理空间中。文档以虚拟化的形式存在和运转流程中,呈现出有如树状的集散性特征。

(2)档案信息化管理 教学管理现代化为教学档案提供了数字化的软件环境和平台,大大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一次性输入,多样化输出,多角度检索与查询,使基于网络的档案可以从内部子系统中直接采集大量数据,并可通过公共接口,外部有关系统相链接,学生可以用来查找资料、成绩、选课、查课表、评教等,各教学单位可以通知,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实施测验、在线答疑等等。

(3)信息利用空间的多元化 网络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以网络化方式,把分散于不同教学单位内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加以相连接,及时为教学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式人机互动对话,报道性快速浏览和搜索,分布式齐头并用,每位教师和教务人员可以互不干扰,在各自终端上同时查找并利用同一份教学档案,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地为教学管理提供更远更准确的教学数据依据。

(三)数字化教学档案的作用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是整个教与学历史的真实记录,是文字材料、声像、计算机软件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和,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的总结。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促进学校交流、提供信息资源的保障。是查证、研究和处理日常问题的凭证,也是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这一。教学档案数字化后,加速了档案的查询过程,通过高速的宽带通过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教学管理平台的提供,就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可以适当的减少个别类别纸质档案的保存,节约了纸质空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其次,数字化档案和传统档案相结合,以防范失真、失密、失控、流失、分散、不可读等风险的发生,确保教学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可读性。

数字化教学篇8

(长春市四十五中学,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数字化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研究课题。在我国,普及数字化教学的难度大,但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 :教育发展;资源;数字化;多媒体;高科技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99—02

收稿日期:2013—12—28

作者简介:牟秀梅(1972—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四十五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如今网络、多媒体盛行的高科技时代,巨大的信息量扑面而来,网络和计算机带来的便利随处可见。一个学校建立起一个完备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完善一套健康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顺应时代、面向世界、符合教育理念、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举措。

一、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什么是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各学科的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施教手段等等,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与传统人力教育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就是将广阔的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环境下运行,通过高科技手段呈现给学生们,从而达到节约人力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的目的。

二、建设数字化教学体系的途径和策略

本着“开发资源、抓好试点、注重应用、滚动发展”的指导方针,时刻关注最前沿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信息和发展,并且应该避免开发别人已开发的资源,以减少资金的浪费。本着“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应该用的地方上”的原则,围绕教育发展的核心,将高科技手段合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体系中,致力于建设完备的数字化教学体系,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这就是我们建设数字化教学体系的主体思路。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原则,我们就要坚持信念,坚守原则,共同努力,开拓创新,将人力资源教育和数字化教育巧妙结合,构建复合型的教育体系,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数字化教育的优势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知识框架以课件形式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给学生,将与课程相关的历史来源、运作原理、现实应用等通过网络的搜索和提取发送到每个学生的“客户端”。学校也可以建设电子图书、网上阅览室,将分类明确的各类知识汇编集成“主页”,这样,学生也可以快捷方便地自主利用。在网络上,灵活生动的网络交流便于学生畅所欲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效果会比课堂讨论更好。

数字化教育的确是大势所趋, 但也并不意味着数字化教育就可以包打天下,代替其他一切形式的教育。要知道,人力教育资源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替代的,如果我们的纯学历教育都采用数字化教育的形式来进行,那对我们下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够纯粹依靠知识教育、技术教育,更需要人文环境的熏陶,靠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等这样一些聚集人文气息的场所的感染来共同协作完成。因此,数字化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将数字化教育的优势和好处发挥到极致。

在现今数字化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教职工的人力教育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无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如何完善,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力教育资源。校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对人力教育资源的极大补充,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完全依赖数字化教学,因为教育不仅是传知识、授技能、解疑问,更要用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去引领学生。

校园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果应用得好,对学生的帮助也是巨大的。目前,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家家几乎都有电脑,但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将之当成娱乐、游戏的工具,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开发它们更多的功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多了解一些有意义的、趣味性的知识,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拉近课上与课下的距离,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们更有学习兴趣,更有自主能力,能了解科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前沿动态、国际新闻等,让学生们知道学有所用,才会知道学习的意义,看到未来的前景。

目前,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学校的数量以及学生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要想十分广泛地普及学校数字化教育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况且,筹备数字化教育资源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勇于探索,先以少量学校作为试点,了解并统计出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有了试点的经验,其他的学校再模拟仿办,就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之,推广并建设数字化教学,任重而道远,而且,数字化程度越是普及,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而如何解决财务问题亦是时下之难。所以,让社会了解数字化教学的意义也就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帮助,积少成多,汇流成河。大家共同出力,携手创造数字化教育的未来,给学生们打造另一片学习的天地。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超越昨天的自己,踏上自己人生的顶峰。让我们共同打造数字化教育的美好未来,一起建设校园数字化资源应用模式的完备体系,任花枝在花园里招展,任骏马在大地上奔腾,任雄鹰在天空中翱翔,让孩子在校园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段天虹.创新校园数字化管理模式 加快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7(9).

[2]杨成.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

[3]郭清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门户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2(5).

[4]李星,段渭军,王丹.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3).

上一篇:机器人设计范文 下一篇:一件令我感动的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