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反思范文

时间:2023-12-07 07:25:49

语文考试反思

语文考试反思篇1

一、 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试题是由我校语文教师高华芝老师负责的。试题结构与2004年高考全国卷结构基本相同,由1卷客观题和2卷主观题构成。1卷一共15道题,共45分,2卷包括60分作文在内总分105分。

虽然试题的结构与高考基本一致,但是试题难度与高考有所下降。主要是考虑我校学生入学基础较差的原因。

二、 成绩分析

虽然试题难度针对高考难度有所下降,但是本次考试中我所教的2个班级的学生成绩还是反映出一定问题。现分析如下:

    1.1卷选择题中,基础知识学生错误率较高。特别是病句辨析题。归其原因,主要是平时词语积累不够多,字音相近的字容易混淆,少数学生写好没有认真检查的情况,学生对句式的掌握也不够规范。

针对这些不尽人意的情况,在下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适当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准字音、写规范字、积累词语、句子的意识,从口语入手,逐步规范学生的完整表达。

2.2卷阅读理解题中,学生对于课外阅读解答不好,特别是课外的文言文阅读。而其主要原因是面对现在很多学生阅读范围的狭隘,而这样对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在练习中,描写的词汇相对贫乏,有的只会用例子中的一、两个词语,腹中没有墨水,另外形容词和动词搭配中出现搭配不当的情况。

语文考试反思篇2

等了好几天,我的英语在班级中的排名总算是出来了。但比起上一个单元来,我是退步了一些。虽然,还是排列在前十名的队伍的行列里。但也很有可能下次,就会出列。因此,我得好好反思一下。

我想,在这次的考试中我的单元测验是没有问题的。主要的问题是我在听写上,还有课堂作业本,还有背诵上面出了一些问题。听写是因为我没有满分,作业本也出现了失误,而在背诵上则是没有拿到五角星。因为这些原因而导致积分不够多。

我得好好努力,争取再下个单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来。

语文考试反思篇3

关键词:英语高考;反拨作用;新课程

新课程在实施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课程的观念也被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实施。教师更娇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虽然意识到要倡导新课程的标准来指导教学。但在课程管理上,高考的压力增加了课时,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被忽视,没用得到相应的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仍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被大量的辅导和练习占有,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一、反拨作用的概述

反拨作用是指测试对教与学产生的影响。测试会影响教学中的教的内容,学的内容,怎样教和学,还会影响教学评价等。Baliye曾经说,反拨作用可以根据宏观和微观角度来解释,宏观是指对教育体制的影响,微观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近几年,国内外教育家对反拨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测试反拨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新课程的改革。英语测试的反拨作用是指考卷对英语教学的作用,积极的反拨作用能极大的推动教学的发展,对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英语高考是全国范围内最高级别的考试,设计很多方面,比如教学材料,教学方式等,反拨作用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语言能力的运用和语言技能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

二、新课改下实施的高考改革

通常认为,如果遵循测试规律和测试方法,语言测试就可能产生正面的反拨作用;相反,如果过分注重语言测试可能引起测试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反的效果,使教与学过程仅仅是为了测试做准备,这就产生负面的反拨作用。我国教育部对高考提出了要求:第一,高考的实施要有益于选拔优秀的学生;第二,高考的实施要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总而言之,高考除了具有反拨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反拨的正面作用。然而,现在英语考高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还是很明显,包含三个方面。首先,英语高考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但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根据调查显示,认为64%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就是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上好大学;50%的学生认为高考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是高中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对高中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动力变成了精神压力,让人产生恐惧的压力,那效果就会相反。其次,高考影响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的内容。一是英语高考的内容决定了教师授课的内容,一是英语高考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的内容。学生语言知识时,学习练得最多的就是词汇选择题和语法,花费大量时间背单词或者做模拟试卷,忽视了听,说,读,写的相结合的重要性。最后,英语高考对英语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方法有影响。虽然英语教材的改革一直在进行,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引进国内,但是只有少部分教师真正贯彻了教材的编写思想,大多数教师仍然以传统的说课为主,扩大了应试教学的活动;有些教师甚至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钻研高考题型和应试技巧,却很少探究教学方法。在学生学的方面,认为不练口语是因为口语不考,练听力是因为考听力。由于高考题型的设置,学生满足对客观题的答题,导致了“猜题”的反面倾向。

三、高考对能力培养的反拨作用

根据高中生能力培养,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如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学习脱离了背景是学不好的,学好一门语言,高中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充分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充分意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高中英语教学非常重要。只有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文化背景的积累,才能更好的理解外国科技文化的历史文化。此外,高中生可以通过参加英语角的活动提高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与国外的文化想融合,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完型填空题最重视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单纯根据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做题,往往出现错误,因此,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注意文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所以,学生不能仅仅重视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阅读教学中,要从段落结构和中心思想分析问题。教师可以将逻辑学只是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

(3)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新课标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对学生英语表达欲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益于学生自由的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对英语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提供交流机会促使他们运用英语交流。以提高他们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四、发挥高考的正面反拨作用,促进新课改的实施

根据探究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关系,张连仲指出,英语课程的标准应以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为主。高考在新课改背景下除了发挥原有功能外,还要积极发挥正面作用,扭转现阶段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我们认为,英语学科处于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考与课程并非势不两立,二是新课改和高考是良性互动。首先,加强对考试题型和内容的改革创新。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课程标准理念和导向作用在高考中已取得较好的成果。然而,客观性试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导向,即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做客观题题型。其次,改革考试的制度要进一步深化。考试制度制约着课程的实施。我们是否能参考大虚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想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等级考试,这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环境高三学生的压力,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此外,改善应试教育现状的重要举措就是高考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高考社会化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唐艳萍.论语言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考试周刊,2008

[2]黄大勇,杨炳钧.语言测试对反拨小勇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语文考试反思篇4

一、由传统到时尚:考查对新词的掌握

考查常用词语是高考一贯遵循的原则,考查的对象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但是网络的普及,催生出一些网络新词;社会不断发展,新生事物也层出不穷,同样造就了一大批新词。这些新词一经出现便迅速传播开来,被广泛使用,于是部分新词也开始出现在试题当中。

[考题展示](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从“酷”“粉丝”“小众化”“媒体”等1O个流行名词中选择5个,来解释其含义。

[试题解析]此题针对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对流行文化的关注。当下媒体流行的很多新词没被汉爵词典收录,评卷时只有参考答案,不设惟一答案。解答时既要语言表达规范,又要联系报刊上的相关内容,概括出词语的真正含义。

[参考答案]“酷”是英文“cool”的汉语译音,指可以赞美的一切人和物 “粉丝”是英语“fans”的谐音,可以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一类意思。“小众化”是相对于“大众化”这个概念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阶层内部的一些人群源于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品性而聚合成一个小圈子的趋势。“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地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

[应试策略]新词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新词带有鲜明的叫代特色和丰富的社会内涵,这要求考生平时关注媒体,把握文化新现象,如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关键词、十大新词等的评选结果,并做好积累,以备应考。

二、由“正解”到“曲解”:考查发散思维能力

过去高考主要是考查考生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现存则由“正解”转向“曲解”,要求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曲解”词语的意思。

[考题展示](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题)写出两个成语,要求曲解它的意思。

[示例]度日如年:日子过得很好,每天都像在过年。

[试题解析]曲解本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对某些词语的意思有意地进行歪曲解释,以满足一定的需要。运用曲解,或造成幽默诙谐的语言效果,或达到辛辣嘲讽的目的。

[参考答案]语重心长:别人话讲得重了,心里怀恨很长时间。不学无术:不要白费功夫学那些无用的技术。

[应试策略]很显然,这里的“曲解”并不是胡乱歪曲解释,而是考查考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是一种辐射性的思维方式,考生在学习中要学会多角度、多起点、多层词、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发散性思维一般训练方法:①材料发散法――思考多个物品可能用作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②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③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脂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⑧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⑤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组合成新事物;⑥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⑦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三、由正向到反向: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借助语境写出反义成语,考查考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考题展示](2008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与句中“乐不思蜀”构成反向意义的是。

A,流连忘返 B,饮水思源

c,乐面忘返 D,乐不可支

[试题解析]表面上看,此题考查反义词,实际上,此题也是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看是否能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然后从相反的方向给出答案。“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同,后形弈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近义词为“乐不可支”“乐而忘返”“流连忘返”。“饮水思源”的意思是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参考答案]B。

[应试策略]同学们平时既要做好词语的积累工作,又要训练自己的逆向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进行逆向思维呢?①就事物依存的条件逆向思考,如司马光救人是打破缸,使水脱离人,这就是逆向思维;②就事物发展的过程逆向思考,如人上楼梯是人走路,而电梯是路走,人不动;③就事物的位置逆向思考,如开展假如“我是某某”活动;④就事物的结果逆向思考,如表说他们的表不够准,每天会有1秒的误差,不但没有失去顾客,大家反而非常认可,并踊跃购买。

四、由直观到语境:考查词语的语境义

大部分高考试题对词语的考查,命题形式以客观选择题为主,目前这种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词语考查开始由客观判断转到主观表述,出现了回归语境的新趋向。2009年上海市语文科高考《考试手册》中就出现了“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这一“变点”。

[考题展示](2008年天津卷)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①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制球能力再强,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也会____。

②联合国安理会有明确的职权范围,不应____,介入其他机构处理的事情,特别应尊重联合国大会的权威,

③为迎接奥运,出租车司机学普通话、说普通话已____,令来津的游客刮目相看。

④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普通百姓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用自己最朴素无华的行动,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诠释得――。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在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②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③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④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应试策略]词语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某一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是确定的,要想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必须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这种考查是对过去直观思维的一种逆转,要求考生在平时积累词语尤其是成语的时候,不能光死记硬背,还要理解词语的用法。有效的策略为:一是关注词典中典范的词语例句;二是使用该词语造句。

五、由判断到释义:考查词语的定向运用

高考试题对成语的考查一直是选择题的形式,要求选出成语使用正确或错误的项。近年来有所变化,出现了成语释义题。

[考题展示](2008年福建卷)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然后加以解释。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如①____。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责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②____。

[试题解析]此题规定了方向,让学生在规定的情景下寻求意义相近或同一范畴的成语。

[参考答案]①“明人不做暗事”,赞扬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②“明哲保身”,多指为了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性问题的处世态度。

语文考试反思篇5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中学

华 清

语文阅读怎么考?这是考改中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

1996年,宜昌市以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蕾提出“三个淡化”为标志,拉开了考试改革的序幕。

“三个淡化”即:“淡化语法,淡化课文,淡化文体”。

“淡化语法”是针对教学中纠缠于繁复的语法概念而忽视语言的生动运用提出来的。考试中不考语法概念的辨析、不考静态的语法分析,而是在读写中渗透语法的真实运用。例如:2002年中考试题《优点零》第4题仿写句子,不谈句子的因果关系,而是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和真实表达。“淡化语法”的提出,将语文教学从机械繁复地肢解语言的训练中解放出来,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运用。余老师《语法啊,语法……》一文正是陈述了这一观点。

“淡化课文”更是一个大胆的思路,意在让考试与课文脱钩。它的提出则引起了我市语文界的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课文不考了,那还上什么课。也有人说淡化课文就是忽视教材。对此,余蕾老师撰写了《重提与〈课文脱钩〉》《谁说课文可以不教了》等文章阐述了考试不考课文的实质正是为了激活教学,为了有效地用好课文、用活课文、用足课文。“课文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考试淡化课文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运用课文这个“例子”联系生活来“反三”,促使学生学好“例子”,运用“例子”。以2001年中考《说到音乐》第1题为例:文中加横线的“江南丝竹”中“丝竹”作“音乐”解,在你读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任举一例。试想,如果学生在学习《陋室铭》《醉翁亭记》时对文中出现的“丝竹”一词的意思含混不清,即使是开卷,他又能到哪里去查找原文,又能怎样完成答题?考试“淡化课文”改变了“抱着课文打滚”的封闭的教学格局,使语文教学得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也使课文得以发挥出最本质的作用。

“淡化文体”所倡导的是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束地、尽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发挥写作优势,写出得意之作。而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已在2000年教育部就中考问题提出的改进意见中得以证实。

从“三个淡化”开始的宜昌市中考语文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最终形成了“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16字命题方针。随后,又迈出了实质性的几步:2000年试题以减少标准化,增加主观性试题为基本特色,奏响开卷的序曲。2001年提出废止标准化试题,语文实行开卷考试!2002年继续实行开卷考试,突出开放性评价特色,大步走向新课程标准。

阅读考试的走向正是如此。

从近三年的中考试卷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考试的几大特点:

1. 取材课外,文质兼美。

多年来的“课内外衔接”实验极大地改变了宜昌市语文教学的格局。师生已形成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教学理念。热烈蓬勃的课外阅读是我市衔接实验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实验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课外阅读有效地开辟了语文学习的畅通渠道,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为四个‘四大限度’(即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的落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余蕾语)新课标提出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果加上小学应读的145万字,初中毕业生应有4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总量。我市取材课外的命题思想正是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所以在中考的阅读考试中,我们可以大胆地与课文脱钩,以大纲和教材所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训练项目为命题依据,取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向课外延伸。

首先,取材课外有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支持。余蕾老师撰写的《八小时以内学不好语文》《400万,你拥有吗?》《谈谈课外阅读》等文对课外阅读的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命题中对阅读质量的考查主要表现在:A.考查阅读习惯。书写习惯、积累习惯、归纳习惯等等都是最基本的。如2000年第1题考纠正常用语中的错别字,第8题给长篇名著做一张阅读卡片,2002年《三层结构》第1题做读书卡片等。B.考查阅读积累。没有积累,便没有质量。如2000年第9题的第4小题,2001年《萤火虫的“小灯”》第3题,2002年《熟读精思》第5题、《优点零》第5题等都是考查学生的积累量。C.考查阅读策略。2001年、2002年在阅读题目中出现的“速读、略读、精读、品读”的字眼,并非简单的标签,它所倡导的是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速读,重在抓住中心,贯通文意,2001年《萤火虫的“小灯”》第1题即为实例;略读,要求抓住要点,理清脉络,2002年,《三层结构》第1题填表便最能体现;精读,要求熟读精思、深入理解,2001年《说到音乐》第6题、2002年《优点零》第2题就作者的说法谈自己的观点正是代表;品读,要求反复揣摩、用心玩味,2001年《雨的随想》第1、2题,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一题反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感情与意境。D.考查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的阅读积累、正确的阅读策略和扎实的基础训练的综合体现。重在整体感知,理解运用。对此,余老师的《阅读贵在整体感知》一文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在中考试题中,如2000年第11题《雪白》的第4小题,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第3、5题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阅读选文的标准是文质兼美。内容广泛,近三年的选文、选段可以说涉及了自然科学、思想政治、艺术文化、文学修养、现状反思、文化继承等等,丰富多彩;在形式上,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涵盖了说明、议论、散文、寓言、科学小品等多种文体;在语言风格上,有的科学严谨,有的生动简明,有的含蓄隽永,有的富有哲理;在可读性上,生动灵活、耳熟能详。以2000年的中考试题为例,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材料俯拾即是:“圆你一个出国梦”“享誉神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鲜活的材料,既体现了“降低难度,不设审题障碍”的命题原则,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走向生活的语文观。

我们的选文以美文、时文为主,意在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注重在内容上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与滋养。以2002年中考试题为例,爱读书者可以在此获取更好的读书方法;爱科学者可以更全面认识科学知识体系的构成;爱思辩者还可以更深入反思教育现状;而在托尔斯泰墓前,每个人都将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意在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精华,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加学生人文底蕴。

2. 读写结合,注重运用。

试题不追求知识复现式考查,不以单纯的字词名篇知识概念列项,堆砌名词术语,而是突出读写,考查迁移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读写结合是我市阅读考查的又一鲜明特色。语文学习既重吸收,又重表达。而取材于生活的时文、美文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感”“悟”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真实表达的热切愿望。所以,我市中考命题从1999年减少标准化试题,到2001年废止标准化试题,到2002年不提供“标准答案”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注重读写结合,注重能力运用的结果。客观题越来越少,主观性越来越强。使学生不再满足于记住老师给予的结论,而是用心揣摩,独立思考,如实陈述,表现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实际运用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不是要追求语言知识的系统的完整,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只能是大量的语文实践。”余老师撰写的《基础知识怎能忽视》《基础知识重在运用》等文中对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作了明确的表述,并在中考命题中得以具体体现。

比如,近三年中考试题中都有仿写题。(2000年第7题、第9题的第4小题,2001年《河水与大堤》第1题、《雨的随想》第5题,2002年《优点零》第4题、《世间最美的坟幕》第3题等)这类题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它以读懂原文为基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情感态度来完成,要求读得深入;写好一个句子,必然涉及句法、句式、修辞、连贯等问题,但若只记住这些概念、规律是远远不够的,会用是关键,要求写得贴切。读写结合,极富创造。

再如,近三年中考试题中都有概述题。(2000年第8题,2001年《河水与大堤》第3、4题,2001年《说到音乐》第4题,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第3题等)这类题型是以阅读理解为核心。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具体情感,获得独特感受,然后调动语言积累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准确、精当地表达出来。读与写融会贯通,全面展现语文素养。

此外,近三年中考试题中还有语言揣摩题。(2000年第9题的第1小题,第10题的第2小题,第11题的第1、2小题;2001年《河水与大堤》第2题、《雨的随想》第5题,2002年《优点零》第3题等)这类题型重在考查语感。语言的运用,词语也好,句子也好,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文章的上下文,结合自己对词语或语句的深入理解,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必然是熟读精思的结果,是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

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第6题完成“阅读提示”应该是最典型的读写结合、注重运用的题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命题者在每则阅读材料之前都添加了“阅读提示”,特别又在此段阅读中明确鼓励学生借助注释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来完成。这种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必须在阅读感知内容、参阅提示、研读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造才能写出精彩的“阅读提示”来。

3. 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开放评价。

新课标大力提倡的学生“独立阅读,自由阅读”的品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一思想在我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得以充分体现。我们将“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考查,部分试题力求做到开放,以便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充分表现”写进了《中考说明》。

首先,还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学生是拥有独立人格与思想的精神个体,如果考试变成了对他们的约束与禁锢,考试就只能是命题者操纵的游戏。所以我市的中考在命题上十分注重提倡学生的独立思维,致力于挖掘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主观感受。比如,2000年第10题的第4小题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还有2001年《说到音乐》第5题简评歌词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而《说到音乐》第6题、2002年《优点零》第2题,针对文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认同也罢,反对也罢,个人的生活体验、真实的主观感受,都将给他们以心灵的触动,激发出各具个性的表达。

其次,给学生创设自由想像的空间。想像是创新的基础,阅读离不开想像,只能驱遣着想像来读,才能真正品味出语言之美,思想之美。我市中考命题对学生想像力的关注力度很大。2001年《萤火虫的“小灯”》第2题的设想、2002年《三层结构》第4题的创造性比喻、《雨的随想》第5题和《世间最美的坟墓》第2题的想像描写,都是在集中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合理想像。好的想像并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以《世间最美坟墓》的第5题为例,其想像的基础来源于文中夏天、冬天的描述内容引发的情感体验,而学生对春天、秋天的实际认识以及对墓地氛围的体察则成为想像的合理要素。

另外,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评价环境。我市于2001年开始实行开卷考试,在探索开放式评价体系的改革之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卷只是一种形式,但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开放的观念。它所要突破的是封闭的教学格局和封闭的评价方式。这种思想反映在试卷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答案惟一”的题目大大减少,(2001年2002年都只有11分,占全卷总分的9.2%)而“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明显增多。最典型的要数2002年,试卷开宗明义,在《给考生的话》中,明明白白告诉学生:“许多题没有设计‘标准答案’,你不必有顾虑。……答案就在你的笔下”;在《评分说明》中,同样写给阅卷老师一段话,希望老师们“不要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个人好恶评价学生,要饱含爱生之情,细心琢磨学生的答题思路,认真揣摩学生的答题结论,善于发现学生答题思维过程中的亮点”,力求为学生的个性思维提供宽容、认同的氛围。对此余老师撰写了《为不给“正确答案”叫好》《语文不是1+1》等文加以阐述。

4. 古为今用,重视积累。

古典文化的熏陶,文学常识的积累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不可或缺的方面。在实施开卷考试的今天,文言文怎么考?识记怎么考?都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对此余老师撰写了《文言文的读和考》等文进行了解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学和文化的载体,不少文言词汇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浩如烟海的文言诗文,我们还读得太少太少……一句话,要增强文言文的积累和修养。”“把文言文教学定格在考试上,尤其是定格在古汉语知识的考查上,恐怕难入佳境。”

因此,在中考试题中,文言文的考查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分散在各阅读篇目中,重在考查学习文言文古为今用的能力(如2001年《说到音乐》第3题根据阅读理解,解释“使贪夫廉,懦夫立”一句,还有《雨的随想》第3题解释带文言色彩的“独”字的意思,并列举两个同例、第4题读文联想诗句等题);一是集中选读浅显的文言篇章,重在考查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能力(如2002年《熟读精思》一文的阅读理解);一是在阅读联想中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能力(每年均有)。

多年来,我市的语文教学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探索改革的成功之路,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2001年教育部门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准确地说新课标的思想并没有让宜昌人有“恍然大悟”的感受,而是更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因为我们明白了:我们多年来的改革之路是正确的,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对我市的教改和考改,刘国正先生作了高度评价:“搞这项衔接实验,要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考试改革,否则就会……绊手绊脚。宜昌的同志看准了这一点,大胆地改革考试……由于指挥棒指得对头,考试促进了实验,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2001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以《语文的正途》为题对我市实行中考开卷考试进行了相关报道。

语文考试反思篇6

雅思全称是国际英语考试系统,是由英国文化委员会、澳大利亚高校国际开发署和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根据语言测试理论共同开发和制定的。它主要针对需要到英联邦国家求学深造或者移民工作的人群。自1989年雅思问世以来,不断发展和修订,在考评方法、测试内容和评分细则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力求科学地考评出应试者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下面从雅思口语的这三个方面探讨其对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方法的启示。

二、对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方法的启示

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重视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口语和听力能力的培养。放眼大学英语的各类考试,不难发现:英语听、读、写的考评在考试中都有体现,唯独缺了对英语口语能力的考评。尽管很多考试也在推出相应的口语考试,但其在各个方面都远远不及雅思口语测试科学和实用。下面我从考评方法、测试内容和评分方式方面分析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方法的改进方向。

1.在考评方法上,雅思口语考试使用交际测试法,采用人对人、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考官与考生素不相识,对学生不会有主观上的判断和偏见,因此在打分时比较客观和公正。而且雅思口语考试的考官有标准的考官规范,确保考生口语测评的公平性。相反,大学英语口语测试虽然采用的是人对人的方式,但是往往由任课老师出题和打分,存在很大的主观偏见,在评分时很难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考生。人对人的口语考核方法远远优于人机的考核方法,因为人机的考核方式脱离现实生活,完全背离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缺乏真正语言环境的随机性和突变性,人对人的口语考核方法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考官和考生在简单的寒暄交流中彼此熟悉,进而谈论更深入的话题,将语言的交际功能发挥到极致,考生和考官都可以随着交谈的发展,变换语言交流的内容、方式和细节等。因此,对于同类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口语情况、课程和专业的培训目标,制定统一的口语测试标准,考官要接受标准化的培训,在测试时采取随机抽取考官的方法,实行人对人的口语考核方法,这样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才能实现公平、公正、客观和科学。

2.在测试内容上,雅思口语考试分三个部分,涉及日常生活的普通话题、特殊话题和深层次的社会现象。考试内容由易到难,逐层递增。这样可以减轻考生考试初期的紧张感,给予考生充足的热身时间,全面展示考生的实际口语水平。雅思口语考试考查全面,贴近生活,不考查过难点、生僻点,突出口语考试的目标――对英语生存能力的考查。这正是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欠缺之处,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往往过于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考查,考题的选定有时脱离生活,缺乏生活化和实用性,是为了考试生硬地制定的。因此,我们应当学习雅思口语考试,重视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热门的话题和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作为口语考题。

3.在评分方式上,雅思口语考试的评分方式十分细致,一共有九个评分级别,从流利、语法、词汇、发音四个方面给考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定级别。而且每一个级别都有对该级别详细的界定和表述。这种评分的方式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反观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评分方式,虽然它也是从流利度、语法的准确性、词汇的高低级和发音的准确性考查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但是它的打分方式和读写考试的打分方式差别不大,实施的是百分制评分方式,根本无法清晰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各种分数的差别不明确,也没有对不同分值做出详细的描述。因此,在评分方式上,大学英语的口语评分方式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级别,对不同级别做出具体的定义,对学生的口语水平做出准确和清晰的界定,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口语学习确定方向。

三、结语

雅思口语考试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并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应当学习雅思口语考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准确科学的测评方法。

参考文献:

[1]IELTS评分标准、分数报告和解释.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考试部.

[2]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语文考试反思篇7

月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高一月考总结与反思文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月考总结与反思文科范文一时间如流水般淌过,转眼间,第二次月考席卷而来。我满怀憧憬的走进考场,但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面对这一张张虽优,却不突出的试卷,我不禁陷入沉思;看着一道道不该错的题目,被印上红色地伤疤时,我心里感到无比地自责,与自卑。

哎!语文91.5分,差点就跌破九十分,要是一不小心再错一道题,那可能就是八十多分咯!哎,这次考这么低的分数,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漏字、错字多,在我的试卷里,漏字和错字,至少占了两分,其中,漏字占了0.5分。

错的字呢,更是不应该,前面写错了,后面写的却是对的。

2、基础没掌握好,有一道两分题,是这么问的:这句话用了作文的描写方法,我二话不说,就写上了夸张二字,结果被老师,批评得很惨,哎,动作、语言、神态,才是描写方法啊!夸张分明是修辞手法嘛!

哎!数学98分。有人说,这么高的分数,你都不高兴啊,呼,高兴个啥啊,我们班里有五个一百,年级里有二十七个一百啊!竟然都没有我!我实在无语了……根据错的题目,我分析出以下一点:计算不认真。哎,错的两分啊,都丢在我的计算上,算错一个得数吧,那还说的过去,错两个,那就不对劲了,更何况,我的算式都写对了!哎,看来以后,真得算的仔细点了!虽然这次考了3A,却拿了个班级第11名,这要是在年级排名,那可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我之所以考得这么差,可能是因为对学习的疏忽。这学期每到周末,我几乎是全天玩着电脑,课外练习题什么的,根本不做,至于看书复习什么的,那更不可能了。临近期末了,我要调整心态,调整学习态度,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我理想的成绩:语文九十五以上,数学、英语100分!

我一直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虽然也偶尔被失败绊倒……

高一月考总结与反思文科范文二成绩单在今天发了下了,我总以为会考得很好,可是,你看,数字得了83分。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回到家里,我连自己的成绩都不敢告诉家长,我只好在房间里反思自己。难道是我自己认为每一次考试都很出色,所以骄傲吗?难道是我在考试前没有人在复习吗?难道是我对学习的态度不好吗?

不,不是的。经过我的反思,我知道:在考试前,应该养精蓄锐,沉着冷静地深呼吸练习。考试中,应该稳定情绪,去审清题意,要学会避重就轻。遇到难题先不写,先写自己会写的,这样省时间。要学会巧用推理,用公式推理方法去做,就不会容易出错。考试后,绝不跟别人对答案,应该运用定位加联想的记忆方法去做,你考试的最高分就可能达到98分,最低分就80多分。

是啊,如果我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的话,我不就能考得好了吗?如果我在努力去学习,难道将来还会伤心吗?

不,不能这样,我决定一切重新开始。我不会知难而退的。经过这次的反思,我明白:最好的荣誉是靠自己刻苦努力换取的。

高一月考总结与反思文科范文三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我知道父母、老师对我还有着很大的期望。这次考试我却又考砸了,而且考得特别糟(数学倒数第二),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仔细地浏览了一遍,考砸的主要原因是:粗心、马虎。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这次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端正我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要改掉做题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就看题目的前半段,就开始解答题目了,结果是答非所问。这也许和其他一些学习技巧有关系。总之,以后一定会在做题的过程中认真审题,细心读题,把题目看准、看清楚。做完题目后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相似的错误。其次,我最主要的是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的学习。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同样的题目,我都觉得会做。可是一旦题目稍作变动,我就不会做了。我终于明白:其实,平时我没有真真正正地去理解它,也许有时是碰巧做对的。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赶上其他同学。吸取教训,为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在下次考试中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学习的技巧在于不断的练习,生活中,我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我要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一定不使老师失望。

高一月考总结与反思文科

语文考试反思篇8

【关键词】问题与误区 教学策略 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5-01

高三英语教学少不了考试这一环节,尤其是高考复习后期,考试的次数会更多。每次考试后教师都应将考试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反馈的基本形式是试卷批语和试卷分析等,试卷分析则是考试反馈最主要的形式。一堂高质量的试卷分析课,不仅讲清试题的答案,而且能借机点拨、延伸和扩展,并总结出解题的思路与技巧,使学生做一题,明一类;做一份试卷,巩固一个单元的内容,掌握一片的知识。然而,很多老师上英语试卷分析课重视与研究不够,教学目标单一,讲评方式单调,以讲代评。如何提高高三英语讲评课的有效性,必须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

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教学流程(结构)一般是:1.讲评前(准备);2.讲评中(导入,释疑,拓展,巩固);3.讲评后(反思)。

一、讲评前分析数据,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

(1)分析学生需求,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

(2)试卷的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平均分、各题得分率、分数段、最高/底分等)

(3)学生的需求分析(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知识、能力、方法、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4)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代词one的用法,学会使用短语other than, turn out等;

2. 通过归纳复习,学生能掌握含有it的句型结构;

3. 通过补偿练习,学生能掌握虚拟条件句的用法。

能力目标

1. 掌握归纳文章中心大意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2. 通过对书面表达的讲评,学生能提高“一句多译”的能力, 提高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情感态度目标

1. 学生能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克服“考试焦虑”;

2. 通过考试,树立自信,培养“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的积极学习态度。

策略目标

1. 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评价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

2. 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提高应试技巧。

二、讲评中优化讲评过程,提高讲评效率。

一般讲评课先导入,评价试卷,分析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忌: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讲评试卷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问答式讲评(师——生 生——师 生——生)

(2)讨论式讲评(展示思维过程、暴露思维误区)

(3)文章标题(title)的讲评((生)说明答案,陈述理由),暴露思维误区(如:过渡概括、以偏概全等)

(4)(师/生)分析语篇,分段概括(分清facts/details; general/specific等)(师/生)组织讨论。比如:英文标题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样的标题是最佳标题?(师/生)归纳总结:

特点:概括性、针对性、醒目性。

(5)拓展式讲评(分类、对比、归纳、联想 )形成知识网络、总结语言规律。例如:

——How long will it be ____ he makes another visit to that country?

——It all depends.

A. before B. when C. that D. until

It will be five years ____ he returns from abroad.

It is/has been five years ____ he returned from abroad.

It was in the morning ____ he arrived at the village.

It was morning ____ he arrived at the village.

It was not ____ he came back that I began to leave.

翻译:1.过不了多久他就会返回学校。2.他离开家已经整整一年了。

(6)自主探究式讲评有以下几种类型:学生讲评 、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原则:适时、适度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强调和归纳。

三、讲评后及时巩固消化,注重总结反思。

1.精心设计补偿练习(主要是语言知识题和微技能训练题)——变式训练(变换语境、变换结构、变换练习形式)。例如:

——What did the old woman come to your school for?

——She looked for a student, ____ she has never met before.

A. that B. the one C. what D. one ①____ Mother?蒺s Day is just round the corner. I want to buy a present for my mother, ______ that is useful but not expensive.

A. The; the one B. /; one

C. A; one D. /; the one

②Meeting my uncle after all these years was an unforgettable moment, ______ I will always treasure.

A. that B. one C. it D. what 2.整理消化讲评内容:⑴归类整理错题;⑵积累语言知识(课外词汇、重要短语、精彩句子等);⑶重温经典语篇(完形、阅读等)。

3.总结反思考试得失(阶段性大型考试)学习目标是否实现?学习过程(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环节)是否存在问题?学习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今后如何改进?

四、语篇类语言能力题讲评策略。

原则:大处着手,把握整体;小处着眼,注重细节。

1.完形填空“三步讲评法”

(学生)简述大意(中英文皆可)

(师/生)点拨讲评(侧重:语境理解,词义辨析)

(生)(还原答案)自读语篇(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2.阅读理解题的讲评策略

【目的】①诊断问题;②矫正思路;③点拨方法;④培养习惯(阅读习惯、解题习惯、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策略:整体入手分析语篇(体裁、题材)。其次,我们还要善于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Do your own way; let others talk. ”

“Nothing is impossible.”

“Just be confident and keep going. ”

“Never give up and you?蒺ll make it sooner and later.”

3.书面表达评讲策略

审题 (题目要求、内容要点、段落安排)。

扩句(一句多译,头脑风暴)。

评析(自改互批为纠错,范文赏析找亮点)。

再写(二次写作)。

总之,上好试卷讲评课,我们要处理好三对关系:试题与学生的关系(教学对象),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教学评价),少数与多数的关系 (教学定位),我们命题者要站得高, 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使教学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讲评形式由教师讲评转向教师讲评与学生讲评相结合、集体讲评与个别答疑相结合;讲评内容由单纯知识讲评转向知识讲解、技巧点拨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讲、练、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上一篇:优秀员工评语范文 下一篇:员工转正申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