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怎么写范文

时间:2023-09-21 17:41:11

征文怎么写篇1

传承20xx清明祭英烈活动网上征文怎么写

革命烈士永世长存

作者:C236 陈钰莹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我国人民又迎来了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悼念的日子。往年的清明雨纷纷,淅沥不停,那是天在哭,那是每个人怀念的眼泪,今年的清明缠绵的春雨销声匿迹,跑得无影无踪,大概是天公怀念某些人,才情不自禁地哭在前几天,用灿烂的阳光照亮烈士英勇的灵魂。

为纪念这个有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上让我们战胜困难;在赛场上让我们更加团结。先烈们英勇悲壮的事迹,教育我们怎么做一个诚实的人,勇敢的人。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先烈们昌着生与死的考验,不顾个人安危,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欣欣向荣的今天,他们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可歌可泣,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烈士的灵魂目光,注视着我们。我们也都用感激的目光,投递在他们身上。严肃的神情,唤起了内心的悲愤,无限的悲愤,转化为无穷的力量,向着敌方前进,他们的灵魂,仿佛贯穿了我们的全身,使我们身体各处,都充满了烈士的强劲力量。眼前的一切,不再是风花雪月,不再是大楼栋栋,只见沙尘滚滚,浓烟弥漫。他们催使我们不断奋斗,要顽强拼搏,不要向恶势力低头。烈士们给予了我们坚定力量,要向前进发,为他们打好祖国基础,我们更应努力作出回报。我们不能白白浪费他们肩负在我们身上重任,他们的牺牲,为广大众人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献上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这种高尚的品格,化染了共同的高尚中华人

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看到了,听到了,感到了,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此时此刻,我心潮涌起,我能否踏着先烈足迹?!我能否把红旗扛起?一种激昂,一种振奋,一种思索,一个问题。烈士们正在呼唤我们,为他们奋斗,做一位永不言败,积极奋斗的人。

烈士们,我们会无时无刻想今着你们,是你们,使我们变得高尚,变得积极。我们会坚守你们的信念。你们的风范,我们刻骨铭心!

国土埋忠骨,苍生勉英灵!先烈们永垂不朽!青春的绽放,热烈,与飞扬。忘不了,你们烈士。

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方案资料有哪些

学英烈颂英烈朵朵白花寄哀思

五(1)班 周欢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学英烈 颂英烈 朵朵白花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本周六就是清明节了,明天我们全体少先队员将手捧亲手制作的白花,前往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我们的国旗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染红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在祖国危难之时,在那艰苦峥嵘的岁月里,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延续的生命!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安宁!

如何不让先烈的热血白淌?如何不让祖先的汗水白流?

我们唯有实现先烈的遗愿,让爱国的乐章在我们身上延续。对我们小学生来说,爱国就是爱家庭、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就是我们校园里同学们的文明行为,文明学习,文明成长。

爱国就必须要有爱的能力,能力来自今天的自觉规范行为,来自刻苦努力地学习。有的同学不能好好地吃饭,挑食现象严重,这样就不能长成强壮的身体;有的同学一有空就打电脑、看电视,玩坏了自己的眼睛;有的同学今天不爱学习,不好好学习,这样下去,当我们长大以后,就是有爱父母、爱国家的心情,还有没有爱的能力啊!只有今天好好规范自己的行为,刻苦地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孝敬父母、报孝祖国。

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快乐健康地成长,用行动来向英烈学习。

征文怎么写篇2

一、要勤于观察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观察是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章的桥梁。写文章就是写生活;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只要我们对周围的人和事认真观察,什么时候桃花开了,什么时候树叶落,蚂蚁怎样搬运食物,小蝌蚪又是怎样丢了尾巴,晚餐上你听到了什么议论,你住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这些看起来极平常的小事,到写作文的时候都是极其有用的材料。实践证明,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以观察为前提的,观察会使人们眼界开阔,增长见识,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感知活动。所谓观察目的,就是我们要取得的观察结果,达到的观察意境。我们在观察一具体事物之前,可以先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列举一个详细提纲,对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一个物的构造用途,一个人的经历特征,一处景物的位置、形态等方面,设计一些需要了解清楚的问题:在观察中哪些需要动口问,哪些需要仔细看,哪些需要动手摸,哪些需要亲自尝,都要有具体的设想。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我们再迈开双脚走到现实生活中去,做一番严肃认真的观察,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可喜的。

三、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事物的性质、存在状态和活动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而在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作文时才能具体、真切地把所描写的事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才能感染读者。如春天来了,大地上到处鲜花盛开,呈现一派绚丽的景象,但只是笼统的概括。可具体为:公园里春暖花开是什么景象?街头、小巷春花盛开是怎样别有情趣?庭院、校园春花开放又是怎样生机盎然?每一个景、每一处的春意有什么浓淡之分?只有亲临不同的场所,做认真、细致的观察,才会得到具体的印象,产生不同的感受。再如,在同学、伙伴中总有一些人爱读课外书,这些人的知识是较丰富的,但只是总体的印象。具体每个人爱读哪些书,用什么方式读,在什么时间读,取得了哪些读书的经验,积累了哪个方面的知识,有什么新的读书计划等,只有对这些做具体、深入的了解,才能具体地掌握情况,从而人物的形象描写才会鲜明、有特色。

只有深入、细致地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在写作文时才能准确、形象地描写人物的外貌。如课文《金色的鱼钩》在描写老班长外貌时,不但注意抓住了他的特征,而且注意了在不同的时候,老班长外貌特征的变化。在刚进入草地时,老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指导员就把三个有病的小战士托付给了这位饱经风霜的老班长,他为了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一路上历尽艰辛,为了找吃的,想尽办法,为了节省吃的,他吃三个小战士吃剩下的鱼骨头,三个小战士感动得吃不下东西,老班长焦急了,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在接近草地边缘的时候,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他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文中这几处对老班长不同的外貌特征的描写,表现出这位老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三位小战士能活着走出草地,献出了全部的身心,这说明老班长有着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舍己为人的精神。由此看来,对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描写,不但可以把人物形象逼真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可以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以多种方法进行习作练习

1.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布置的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进行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可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写景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遍,从中找出写景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任何体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从而使容易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3.提纲训练法

此法的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在训练记叙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上学路上的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在雨中》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一个,然后要求学生只拟题纲,不求成文。此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角度地进行立意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快速思维,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征文怎么写篇3

先看这样一则小故事:齐王想找人替自己画一张像,先后找了很多人都不如意。于是找来齐国最有名的画工来为自己画像,画工说他画不好人,只会画别人没有见过的鬼怪。齐王说:“你就画个鬼怪来瞧瞧。”于是画工只用了一小会儿的时间,就在绸帛上画了一个面目狰狞、张牙舞爪的鬼怪。齐王看了,不禁毛骨悚然,退后说:“真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画人”真的就那么难吗?未必!古今中外,有无数个鲜活的面孔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如贾宝玉、阿Q、猪八戒、济公、奥特曼……这就是我们文学创作中肖像描写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技法指导】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描写时要注意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产生如见其人、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仔细观察――把握其形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人物的肖像描写我们不能仅凭主观想象,而应对人物的外貌进行细致的观察,把握其外貌特征。如《孔子己》一文: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这寥寥几笔,充分地抓住了孔乙己的外貌特征,既揭示了孔乙己虚荣心十足、四体不勤的个性特征,又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可谓恰到好处。

二、用心体悟――感知其神

“画龙画虎难画骨”,要画出“龙虎”的“骨”来确实很难。文学意义上的肖像描写不仅是照相机式的静态描写,更应使读者能透过人物的外部形态看到其内在的性格、品质、经历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如《一面》一文中是这样描写鲁迅的外貌特征的:脸“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是鲁迅最富有特征的外貌,也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写照。

三、运用修辞――生动再现

要想生动、传神地再现人物的外貌,必须贴切地运用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人物肖像,会更加鲜明,生动,传神。如《藤野先生》一文中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对清国留学生的外貌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讽刺了他们的奇特打扮。

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只要平时仔细观察,深入分析,精雕细琢,就能不断提高肖像描写的能力,使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

【范文示例】

孔乙己

陈纬奇

孔乙己是唯一上学不带书包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眼睛里时常夹些血丝,一副似醒未醒的样子。虽然有时也带书,可全是武侠小说之类。他对人说话总是用火星语,教人半懂不懂。

一天,孔乙己一进教室,所有的人都盯着他笑,有的喊道:“孔乙己,你又熬夜了吧!”他不回答,对身前一个同学说:“让开让开,让我进去吧。”又有一拨人故意大声嚷道:“你一定又抄别人的作业了!”孔乙己瞪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昨天还看见你抄小A的作业,被老师逮着,站着挨训的。”孔乙己立即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抄作业不能算抄……抄作业……借鉴一下,怎么能算抄?”

……

孔乙己睡了一节课之后,疲惫的脸色渐渐复了原。同学又问:“孔乙己,你真的参加过物理竞赛还拿过奖?”孔乙己斜眼瞥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又有同学接着说:“那你现在怎么老挂红灯呢?”孔乙己立即现出“你怎么拿别人痛处说笑”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暗紫色,嘴里咒骂着,这回可全是些“把你爆头”(反恐游戏里最经典的动词)这类听不懂的话了。这时同学们都哄笑起来,教室里充满活跃的气氛。

孔乙己自知与他们没什么共同语言,便只好找我说话。他对我说道:“知道CS(Counter-Strike,一种以团队合作为主的射击类网络游戏)吗?”我略略一点头。他说:“知道……我便考一考你。CS的全拼怎样写?”我想,老挂红灯的人也配考我吗?我便回过脸去,不再理睬他。孔乙己等了许久,轻蔑地说:“还说知道CS?连这都不知道……我教你,以后碰着菜鸟可以炫耀。”我愈发不耐烦了,匆忙摆摆手离去。孔乙己刚拿起笔想写给我看,见我毫不热心,便长叹了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

快要到期末考试了,数学老师指着孔乙己说道:“孔乙己,你还欠十九张试卷呢!”到期末考试结束,又说:“孔乙己,你还欠十九张试卷呢!”到放暑假没再说,因为他转学走了。

点评

征文怎么写篇4

《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战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课文既没有波澜壮阔的长征场面,也没有刻画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只是通过小红军“骗”陈赓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长征的艰险,以及上下两代人对革命的忠贞不渝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找出“骗”的原因1.从全文入手,让学生细读全文后思考:课文写谁“骗”谁?一共“骗”了几次?

2.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呢?(先因为陈赓两次要他骑马;接着是因为陈赓要与他同行;然后是因为陈赓要给他“一小包青稞面。”)

3.文中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以及对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分析中了解到:小红军“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十分瘦弱,“一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小红军十分机灵,所以他才能想出方法来“骗”陈赓,“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写出了小红军不但忍饥挨饿,而且受到深秋寒冷的威胁。而“太阳偏西”、“荒无人烟”等环境描写则交代了时近傍晚,小红军在这样寒冷的、没有人烟的草地上行走很危险。)从以上分析中,学生会深深感到长征的艰险和小红军这时正需要陈赓的帮助。

二、分析“骗”的方法小红军用神态来骗陈赓。当时陈赓让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吧”时,小红军表现出怎样的神态?为什么要表现出这样的神态呢?(小红军用“满不在乎”、“微微一笑”的神态来表明自己并不疲劳,很有体力,不需要骑马。)

小红军用语言骗陈赓。陈赓两次让小红军骑马,小红军说了哪些话?这些话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红军要让陈赓相信他身体很强壮,很有体力),当陈赓要求与他一块儿走时,小红军又说了什么话?是真的有同伴吗?(没有,小红军只不过让陈赓不必为他担心而已,为的是不拖累陈赓。)当陈赓要给他青稞面时,他又怎么说的?为什么要这么说?

小红军还用动作“骗”陈赓。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标出有关动词,思考每一动作写出了小红军什么心理。例如“把腰一挺”(小红军想以此表明他很有体力。)他“把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为什么他不重重地拍了拍?(这样陈赓就会发现里面不是干粮了)

三、抓装骗”的破绽细读课文最后几节,问:从哪句话看出陈赓知道自己受骗了?

如果你是陈赓,你从小红军的言行中会发现什么破绽?(引导学生从小红军的言行之中分析:草地荒无人烟,艰险难走,连骑马的陈赓都十分疲惫,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脸黄黄的,身体又很虚弱,一双小脚冻得“又青又红”,怎么受得了?进入草地走了很长路程,战士们都“忍饥挨饿”,小红军的干粮袋怎么会“鼓鼓”的呢?)

陈赓发现自己受骗之后,他是怎么做的?他找到小红军之后,他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呢?(明白了小红军既没有同伴,也没有干粮;已经疲惫不堪了,为了不拖累别人,才编出种种理由来“骗”他。)

指导学生朗读陈赓最后说的那句话,要读出陈赓的悔恨与自责之情。

征文怎么写篇5

七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写出人物个性 写人的记叙文,最为关键的,就是对自己所写的人物进行细致观察,充分把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特点。1.巧妙描写人物的外貌,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最能反映人物个性和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外貌特征进行描摹。描写时,要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2.巧妙描写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最能反映其内心世界,最能表现其性格特征。性格不同的人,其语言、动作也各有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特征,最能突出人物的性格。3.巧妙描写人物的动作与神态等。刻画人物时,我们可根据人物的性格,来描写其动作和神态。如写性格豪爽的人,他的神态和动作行为一定要与“豪爽”的特点相吻合。 你是不知道我的邻居张奶奶是怎样一个人,别看她年近花甲,可说起话来嗓门可大了,几里外都能听见她的说话声。最要命的是她那张嘴,总是快言快语,说话从不给人留情面。人们说“最难斗的是仰面老婆低头汉”,可即使是“低头汉”也怕张奶奶三分。 这不,大老远就能听到张奶奶的声音了。 “好啊!”只见张奶奶横眉立目,声如高音喇叭,“你们这些调皮鬼,竟敢祸害我的葡萄,看我不打你们!” 一打听,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张奶奶的院子里种有几棵葡萄树,坠满了一串串还未成熟的嫩葡萄。星期天,几个小调皮鬼翻过墙偷摘葡萄,被张奶奶逮个正着。于是,她把那几个调皮鬼堵在了院子里。 “国庆他妈,在家吗?出来!小勇他妈,你也出来!小刚他爸,你也出来!我问你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张奶奶说着从小勇手里夺过一串碧绿晶莹的葡萄,“看,你们是怎么管教孩子的?告诉你们,你们再不好好管教这几个调皮鬼,我就替你们管教管教他们了!”说完,张奶奶扭头就往家走。 嘿,没想到一个月后,张奶奶又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天傍晚,张奶奶扯开嗓门又喊了起来:“国庆他妈、小刚他爸、小勇他妈、燕林、方方、小雪,都出来!”哎哟,谁这么大胆,又“捅马蜂窝”了?人们放下手里的活儿,都奔了出来。一看,张奶奶面前摆着两大篓子的玛瑙似的葡萄。“小勇、国庆、小刚、方方,你们这些小馋鬼,快拿筐子来,一人只许装一筐!”张奶奶一边说着,一边转向小勇,“你怎么还不动手?客气什么?”小勇亮亮的眼珠转了转,跑过去,“啪”一个立正,敬了个礼,响响亮亮地喊了一声:“谢谢张奶奶!”“哈哈……有出息了,来!奶奶再给你添一嘟噜儿。”说罢,张奶奶又转身对正在嬉笑著朝嘴里塞葡萄的几个小调皮鬼说:“今后都要学着懂――什么?噢,文明和礼貌,看,奶奶的枣也快熟了,谁最讲文明、最懂礼貌,到时我就多奖给谁。”“奶奶好!”“奶奶真好!”顿时,一群小调皮鬼有敬礼的,有鞠躬的,把张奶奶逗得合不拢嘴。 写到这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位邻居了。你说,她到底是个值得亲近的人,还是个让人害怕的人呢? 本文围绕张奶奶处理葡萄之事来写,写出张奶奶严厉批评偷葡萄的孩子到慷慨送葡萄的故事。文章欲扬先抑,在事件的前后对比中,彰显了张奶奶既严厉又慷慨大方的形象。作者借助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张奶奶“嗓门大”“快言快语”和“慷慨大方”等特点,把一个农村老妇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在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上,作文用语尤为讲究,使人物形象传神、生动,使文章引人入胜。

征文怎么写篇6

从原则上来讲,相关命题始终被严格限定在《考试大纲》规定的三条具体要求范围之内,即:

一、理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的重要句子。

二、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三、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三条九点”就是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的依据。千变万化的题目经过分析整理,无非就是三大类的问题:

1、问“是什么”

(1)某某词语是什么意思或怎样理解?(2)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3)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4)某某段的段意是什么?或文章的主旨(中心、主题、观点)是什么?

这类题目,可分为三小类,一是词语含义“辨别”类。这类答案一般就包含在文本当中,只要根据题干的指示,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参考上下文简要概括即可;二是情感、主旨“概括”类。这类题作答一般需要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从关键词句切入;三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指认”类。回答这类题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名词术语,否则就无法下笔,如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双关等;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举例、白描、抑扬、渲染等。

2、问“为什么”

(1)某某句子(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好处)?(2)某某句子好在哪里?(3)某某手法有什么作用(好处)?

3、问“怎么做”

(1)是怎样表达某种情感的?(2)是怎样表现文章主旨的?(3)是怎样谋篇布局的?(4)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同一类题目,答题思路大致相同。有了这样的意识,就可以在纷繁的提问中保持清醒,迅速找到答题的路径,以求事半功倍。

这类题目的答案,一般有“点”和“面”两部分组成。一是“点”,指的是具体文本内容的确认;二是“面”,指的是包含文学创作共同规律的术语。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法”。

如2007年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是: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总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待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答案中“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是“面”,其他则是“点”。

为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一些“面”的知识归纳如下:

修辞手法的作用

修辞手法往往被涵盖在表达技巧当中,对其鉴赏一直倍受命题者的青睐,所以在此单列出来。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表达方式的作用

从表达方式来说,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方式。

1、叙述方式

顺叙:指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其作用是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指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精彩的片断,然后回过头来再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其作用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2、描写方式

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表现手法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艺术表现)来说,有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赋比兴、卒章言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渲染:对其他事物进行细致描写,以突出主要表达对象。

2007高考山东卷14题(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12)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汇集在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2)“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感情。

人称的运用

从人称来说,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运用第一人称,显得自然亲切,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运用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有时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运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行文结构的作用

结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对文章结构的鉴赏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热点。

行文结构方式主要有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言志、过渡、伏笔、承上启下、衔接、照应等。

其常测试的要点及规律是:

1、开头的作用

如果所问句段位于文章之首,那一般要回答: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④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⑤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⑥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

2、结尾的作用

如果问文章结尾的作用,那一般要回答: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言志,点明主题;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段中语句的作用

如果所问句段在文章的中间,那就要回答: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了表达效果。

文章题目

如果问文章题目好在哪里,一般有这样的回答: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脉络清晰。语意双关,含义深刻。

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征文怎么写篇7

一、根据段落结构特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段的训练要因材施教,围绕段的构成特征,有针对性加强训练,提高实效性。

1、总分式段落。

即由总叙和分叙的句子组成的形式。这样的段落叫总分段,这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课文中常见的段式。教学这类段落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出哪一句话是总起句,主要讲什么;接着启发他们弄明白哪几句话是分述,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总起句作具体说明的;最后总结出构段方式――总起分述。如教学课文《太阳》第四自然段,要让学生明白第一句话是总起句,先总写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一是有了太阳,动植物才能生存、成长;二是人类吃的、穿的都和太阳有关系;三是煤炭的形成也跟太阳有关系。最后让学生懂得,这三个方面都是围绕第一句话说的,这样的关系,我们把它称作“总分式”。

2、并列式段落。

即段落的句子之间或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教这类段落,要让学生明白段中的各句子之间或层次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它们一般围绕某一个中心意思写的。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中分别写了树木、雪水和小鹿三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春天美景”图。全段分三句讲述,这三个句子的关系是并列的。这个自然段可这样来教学:(1)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主要围绕哪一个中心意思写的?(2)这段描写景物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为什么?(3)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4)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春天的画面。感受大自然复苏后的活力。(5)体验“抽出”的过程。体会“抽出”这个词用得好。(6)引导诵读品味:“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是春季景色的特征,十分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抽出”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要以活泼、愉快的语气读小鹿的动作神态。(7)边读边想春天的画面,读出自己喜爱的感情。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不但理解段的内容及构成方式,还懂得了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巧妙。

3、因果式段落。

即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形式。由这样的形式构成的段落叫因果段。教此类段落,要让学生明白哪一句是“因”,哪一句是“果”,它们是怎么连接起来的。如课文《花钟》第二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首句用“为什么”提出问题(即结果),第二句用“原来……”进行解说。教学时,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1)这段话开头提了什么问题?(2)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课文是怎么说的?(2)开头一句和后面几句话是什么关系?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前因后果,还懂得了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这类段落在其它课文中也常见,如《蝙蝠与雷达》中的第二自然段、《金色的草地》中的第三自然段、《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二自然段等都是因果段。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段的训练中,注意句子间的联系,根据段落的结构特征对句子进行分析和理解,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根据段落结构特征,提高学生的从读学写能力

笔者认为,根据段落结构特征,指导学生仿照类似的结构进行写段的训练,不但可以把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而且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从读学写能力的提高。

1、总分式段落训练。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这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可引导学生在理解段的内容和构成方式的基础上,用“总起分述”的形式进行写段训练:

(1)、写一件玩具。先用一句话总写这件玩具的特点(如精致、可爱、有趣等),再从玩具的颜色、形状、玩法等方面把特点写具体。

(2)、写有关课外活动的一段话。出示总起句“体育活动的内容真丰富”或“XX游戏真好玩”,请学生选其中一句作开头,然后围绕这个句子写一段话。

(3)、写一个人物。先总写人物的特点(如粗心、胆小、勤奋好学、天真活泼等),再通过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通过类似段的训练,学生就不难掌握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

2、并列式段落训练。

如《翠鸟》第一自然段中共有6句话,是并列的关系。先写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然后写它的颜色鲜艳,最后写翠鸟的小巧玲珑。合起来写翠鸟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学了这段话,可让学生课后观察某种动植物,了解其特性后,用三个不同的方面对这种动植物进行描述,要求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顺序可调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地了解这种并列式段落的特点。

3、因果式段落训练。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二自然段,前面写“果”: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后面写“因”: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这样一果一因,就构成了因果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这段话后,可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平时班上同学迟到的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班上同学因病(或因事)上学迟到的情景及原因的片断。

根据段落结构特征进行从读到写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述几方面,只不过“冰山一角”,虽难免挂一漏万,但我觉得只要教师有读写结合意识,精心设计训练程序,定能很快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切实提高学生的从读学写能力。

征文怎么写篇8

我不高兴地写着测试卷……这时,右边的邓淑馨又开始向我求助:“李胤征,什么叫做”禽兽“啊?”我气得给了他个白眼,不高兴地告诉她:“测验你问嘛?这个是”禽兽“好不好?”

又过了不久,同桌覃颖也放来了SOS求救信号。“征征,《登飞来峰》这首诗开头是什么来着?现在我还真想谁再说话我就冲上去一拳把他打倒了!要知道这几周我们不急老师倒怕我们考试考得不理想,我们悠哉悠哉地复习,老班和各科教师又死命给我们测验!这还不够气,现在又有这么多”蚊子“叫,我不火我行吗我!”你昨晚不是默写过了OK吗?我瞪了她一眼,气冲冲地说。同桌却还用自己很无奈的口气说:“睡了那么一大觉,谁还见得啊!”

后来,我的左边、右边,后边这个三角开始“切磋”答案了。“喂,杨家威,第一大题第2小问你怎么写?”“怎么写”我也不知道!覃颖,这里怎么写?……“……这次我简直要抓狂了,忍无可忍地对3位老兄吼:“别吵了!你们烦不烦啊?现在在测验,又不是讨论问题!”3位活宝你瞧瞧我,我瞧瞧佻,很识像地不说话了!

正当我清静地时候,覃颖又轻轻推了我一下胳bo,说:“那你帮我把这张纸条传给老邓。”她递过了一张纸条。

上一篇:征文比赛范文 下一篇:李娜获奖感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