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硕士范文

时间:2023-11-10 05:00:18

行政管理硕士

行政管理硕士篇1

 

1 引言

 

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程度反映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主要借助互联网络检索收集 31所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长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行政管理学硕士点课程设置情况,按照一定类别进行汇总分析,得到研究生教育的初步结论。

 

2 课程设置

 

本文收集到31所高校的406门课程,其中包括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包括公共基础课),将406门课程分成10大类进行统计,见表1。

 

排前10位的课程小类依次是:公共经济、公共管理、公共行政、行政法学、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政府治理与改革、比较行政、非政府组织管理。

 

3 结语

 

从以上对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统计中,得出如下结论:

 

3.1 课程设置体现出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从总体上说,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开设的课程门类多、范围广,与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领域广泛、内容丰富有关,且不同高校设置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同时还开设若干选修课程以供选择,有利于理论体系的保存和学科的完整发展。

 

3.2 行政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逐步重视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设置定量分析课程

 

行政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逐步重视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设置定量分析课程,表明研究从定性研究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3 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研究,实用性不强

 

相当课程主要是理论研究,具体联系本国本地实际情况的实践性课程不多。实践出真知,行政管理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只面向行政管理机构,还面向第三部门甚至企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纯粹理论性课程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行政管理学科的长久发展,推进课程改革、加大实践课程是大势所趋,需共同努力。

 

行政管理硕士篇2

初试科目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一般为四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初试科目设三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初试科目设两个单元,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初试增设经济类综合能力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复试科目

行政管理硕士篇3

双导师制实施“不力”的原因分析

1.“双导师制”的推行缺乏政府相关机构的监管和社会力量的监督。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步较晚,1997年开始试点招生,2004年才扩大规模。面对这一新兴的培养模式,政府给予了各培养高校在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方面极大的自。国务院学位办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了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度,但由于缺少政府相关机构的监管和社会力量的监督,使得这一制度的推行缺乏有力的机制保障。尽管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成立了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全国的工程硕士教育工作进行指导,但这种指导在工程硕士评估体系尚未形成,各培养高校自主办学意识不足及外部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显得杯水车薪,双导师制度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未见得能落到实处。2.高校未充分重视工程硕士的培养,管理制度不健全,“双导师”未着力推进。高校大力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是把它作为学校创收的一种途径和方式。鉴于这种目的,就没有多少高校真正的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不出大问题,过得去就行了”是部分被访者的回答。目前,很多工科院校还是以工学硕士的培养为重中之重,工程硕士只是工学硕士培养的附属。由于培养未得到重视,各种管理制度和规定也不太健全和规范,“双导师”制在培养过程中很难按理想状态着力落实实施。3.企业作为“产品”的需求方未参与到培养中,“双导师”不能真正落实。工程硕士是为各工矿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类技术人才,根据培养原则,国家是希望企业作为“产品”的需求方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但从目前调查的现状来看,企业缺乏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甚少的企业愿意参与到院校工程硕士的培养中来,顶多给予单位员工课程学习和考试时予以通融或同意本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学员的“挂名”企业导师。由于缺乏企业的参与,学生得不到企业方对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的有效指导,“双导师”的落实成为一纸空文。4.校企联合机制尚未形成,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责、权、利不明确,“双导师”难以推行。国家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初衷是“鼓励企业和高等学校作为人才需求主体和人才培养主体。在保证培养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前提下,自主建立培养工程硕士的协作关系”。但从目前的培养情况来看,高校只看重目前工程硕士带来的丰厚创收利益,而企业把精力放在短期利润和效益的追逐上,双方都忽略了能带来双赢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目前,校企联合机制尚未形成,高校与企业间缺乏人才培养的协调与沟通,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到底如何划分,都没有清晰的思路,“双导师”难以推行[3]。

有效推进双导师制的对策及举措

1.加大政府相关机构及社会力量对工程硕士教育的监管力度,使“双导师制”得到有力的外部保障。政府应建立完善、全面的工程硕士教育评估体系,成立专门的工程硕士评估专家组,对各培养高校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办学条件和培养过程定期评估或跟踪评估,对办学质量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办学过程进行规范。此外,依靠社会力量对工程硕士教育进行监督,引入激励与竞争制度,充分接受企业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评价和意见,对高校工程硕士办学招生资格实行动态调控,对违规办学或评估不合格、社会声誉差的培养单位给予警告或取消其办学资格。政府采取“硬性”监管,为双导师制度的落实和顺利推行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也为工程硕士教育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高校自身转变思想观念,健全管理制度,“自律”地推进双导师制。各高校应尽快转变办学理念,认识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和工学硕士教育同属于一个培养层次,都属于研究生教育,应不被眼前既得利益所蒙蔽,自觉重视高层次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性培养,处理好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端正办学思想,加强自律,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双导师”制度,并构建一套独立的、完善的、科学规范的工程硕士管理体系,明确管理人员、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校、企业等的职责划分。双导师制原则上应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企业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的指导,实现分工负责、共同把关、联合指导。还应建立双导师制的考核体系,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为“双导师”的落实及有效推进提供制度保障。3.建立校企联合机制,为“双导师制”的落实提供有利平台。高校应主动“走出去”,实行开放式办学,对相关企业进行办学宣传,加强沟通,主动听取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意见,积极开展合作,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工程硕士的办学过程,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联合机制;企业也应该认识到工程硕士的培养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提高人才培养意识,主动参与培养环节,与高校合作实现双赢。高校应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加强工程硕士师资队伍建设。各高校应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长期从事工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企业专家参与到工程硕士教育中来,让他们到校做专题讲座,与校内导师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弥补学校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这一劣势,有效地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方优势,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工程硕士真正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做到为企业服务。高校也应该鼓励校内导师参与企业工程实践及科技创新项目。一般来说,校内导师理论和学术水平较高,但工程实践能力较为缺乏。学校应利用与企业搭建的优势平台,鼓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让校内导师参与到企业之中,丰富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使工程硕士的“双导师”制度发挥充分的作用[4]。

行政管理硕士篇4

(一)研究生培养基础条件。首先,从师资队伍方面来看(如表1),内蒙古大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奋斗,造就了一支治学严谨、品德高尚、专业水平较高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523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导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50岁以下的导师占导师总数的55%,有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548人。内蒙古工业大学加强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人才高地,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485人(含外聘导师80人),其士生导师38人、硕士生导师480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大力引进人才,鼓励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2012年学校共有研究生导师402人,其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402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及兼职导师389人(其中兼职导师135人)。内蒙古医科大学随着学科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2005年开始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七个学科专业合作,先后有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421人。内蒙古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其师资队伍中研究生导师101人。其次,从专业学位学科建设上分析(如表1),内蒙古大学拥有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翻译硕士等在内的9个专业学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招录有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等在内的8个专业学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主要有工程硕士,其中包含15个领域,此外还有工商管理硕士等在内的4个专业学位;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以农业推广硕士所占比例最大,还包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内蒙古科技大学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包含9个学位授权领域;内蒙古医科大学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硕士和公共卫生硕士;内蒙古财经大学拥有1个工商管理硕士的专业学位。

(二)研究生生源状况。生源状况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发展和提高的前提条件,选拔合格的生源是教育过程的第一关口。内蒙古作为欠发达民族自治地区,地处边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对落后,因此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先天不足。内蒙古大学作为1978年确定的88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区内唯一的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地吸纳方面在区内是最广泛的院校,包含北京、天津、安徽、海南、河北、山西、山东等众多省市的学生,在区内是学生报考最受欢迎的院校,在校研究生近6000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生源中,2012年来自“985”、“211”院校学生62人,约占录取总数的6%,其他高校学生982人,约占录取总人数的94%;录取考生中应届生比重超过一半,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和非第一志愿人数基本持平。内蒙古工业大学在2012年研究生招录中,全日制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373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39人,两者基本平衡;内蒙古工业大学在硕士招生中本校学生录取人数占到一半以上,“近亲繁殖”现象十分严重。内蒙古农业大学在2012年招收全日制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495人,其中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54人,招收的学生中全日制本科学历占99.8%,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来自“211”以上重点院校学生比例为4.7%,招收人数较多的是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生源中,第一志愿录取率14.7%,调剂录取生占总数的83.5%,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较少,绝大多数生源需要调剂,来自重点院校的调剂生更是少之又少。内蒙古医科大学2012年研究生来源层次主要来自全日制本科院校,共计417人,来源地区涉及国内24个省市自治区。内蒙古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包括工商管理硕士,2012年报考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人数比2011年增加了87%,生源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主要来自全日制本科学生。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近年来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呈现越发繁荣的景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相对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由于本地区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导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受到很大的影响和限制。

二、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的战略和安全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对边疆地区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以及教育部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做出的战略调整,区内高等教育特别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区内的经济、教育基础相对其他省市比较薄弱,造成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地区竞争优势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教育部近年来鼓励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适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结构,内蒙古自治区在大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但由于地区优势不明显,造成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生源受到局限,内蒙古自治区总体研究生教育在全国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相对其他发达省市,如江苏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招收各类专业学位硕士生约1.16万人,在校生数约2.51万人[2]。由此可见,从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内蒙古自治区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地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二)学科建设不完善,研究经费投入少。由表1可以看出,区内的专业学位学科建设数量少,从已有的学科结构可以看出,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能源行业优势,理学、工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学科,然而其他学科的建设还不完善,如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专业学位学科建设的压力仍然很大。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和经费是研究生培养的保障和依托,研究经费方面,国家虽然对边疆地区的教育投入在逐年加大,但研究生经费的投入要考虑多方面的指标,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在全国评价中整体上相对落后、科研项目权威性带头人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经费投入力度明显比较低。

(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权责划分不合理。目前评价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高校、社会中介机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是政府直接领导、控制的从上至下直接建立起来的单一的政府行政型评价模式[3]。在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中,政府通常扮演的是组织者和主导者的角色,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位类别,政府在教育质量评价中的过度干预,势必造成评价的不合理。高校为了追求评价结果,只是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来被动地应付政府评价,有的甚至存在造假等不良行为,评价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政府强制导向。社会中介机构在目前的评价中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缺乏合法化的地位、评价权威性和认同感的质疑,造成其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疲软无力。目前评价主体一般都包括以上三个评价主体,但从“学生中心论”角度出发,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主体中缺少了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参与,其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缺少了学生的评价力量。

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

主体研究引入博弈论的必要性博弈论(GameTheory),又称策论学、对策学,是专门研究解决各决策主体相互冲突与合作问题的决策或策略,而且各主体都能取得满意结果的一门学科。更简单地说,博弈论是专门研究在某种规则下,各决策主体相互冲突与合作,使得各主体利益达到均衡的决策问题。博弈论认为各博弈者在决定采取行动时,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最终选择最佳行动计划,寻求收益的最大化。博弈论将重点放在博弈的均衡上,可以使博弈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4]1-6。博弈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演变的过程,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博弈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图1),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博弈类型。以参与人之间是否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来划分,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关注效率、公平、公正的集体主义,即收益分配问题;非合作博弈,不存在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或规定,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强调个人主义追求个人最优,是策略选择的问题。根据事前不确定性(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充分了解和掌握称为完全信息博弈;反之,则称为不完全信息博弈。依据参与决策时序差异,可以分为动态博弈和静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或尽管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者不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动态博弈指双方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行动者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根据全体参与人的支付总和是否为零,可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如政治选举、等;非零和博弈十分复杂,目前还未形成适合于此类博弈的公认理论。在现实的应用中,经济学家们所谈的博弈论一般是指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的核心问题是策略选择,研究参与者如何在利益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做出最有利的选择,由于合作博弈论比非合作博弈论复杂,在理论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如非合作博弈论。非合作博弈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一般认为,博弈论属于数学领域,但同时它也属于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用数学语言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目前,博弈论被广泛应用到了科学领域,并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博弈论是经济学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一个新视角引入到区内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研究中,体现了教育质量评价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博弈涉及至少两个独立的局中人,每个局中人通过采取行动,努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从实践上看,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不应单单是一个主体实施或主导的单向活动,而应在各个评价主体之间通过博弈达到互动合作共赢。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之间应是融合、互动的关系。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历史来看,教育质量评价中由于各评价主体掌握的权力强弱不同、占有信息资源的不同等,导致权力强大的主体在博弈中通过制定有利于自身竞争的博弈规则,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获得有利于自身的博弈结果,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权力弱小的主体只能处于被支配的位置。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政府凭借垄断占有的权力制高点,在博弈中通过控制信息或制定有利于政府自身的博弈规则(如评价标准的制定),采取自上而下的、压制的教育质量评价方式,从而政府在评价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高校在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博弈中受政府政策指引进行评价,处于被支配地位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和应付;社会中介机构在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博弈过程中跟高校的地位类似,更多的是提供参考性意见;学生在评价主体博弈中权力受到忽视,力量弱小只能听从安排,实际作用不明显。随着教育质量评价的不断发展,各方评价主体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在博弈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教育质量评价中不断地角逐。政府希望在规划内的教育经费投入下,高校培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型的人才,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高校则借助教育质量评价,以提高本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办学口碑,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得到政府教育投入拨款,以及学生学费的利益及社会目标;社会中介机构具有半官方的性质,接受政府的委托对高校进行评价,其目标更多的是为政府利益服务;学生在现今的教育质量评价中实质作用几乎为零,学生在评价中的目标则是在缴纳学费以后,通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收获相应的知识、锻炼自身的能力,使获得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符合,在社会工作竞争中获得优势。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博弈中,各博弈主体按一定的“游戏规则”进行博弈,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着斗争和冲突,权力被重新分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某个时期评价主体之间达到了权力均衡,又为下一次彼此之间的博弈提供了前提。可见,在区内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体系中引入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形成一个政府、高校、社会中介机构、学生四元主体的评价模型,构建适合区内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情况的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博弈策略十分必要。

四、构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博弈的策略探析

构建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权力博弈的均衡策略,需要根据博弈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的责任,重新分配各利益主体的权力,实现各评价主体权力的相互制约与互动[5]2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是复杂多变量的系统,由于区内各评价主体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尽相同以及各自利益诉求的不同,导致各评价主体在现实中处于博弈的失衡状态。尝试从政府、高校、社会中介机构、学生四个主体出发构建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四方评价主体必须调整各自的权责,在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中权力相互制约、协调,形成权力均衡的博弈状态。

(一)政府评价转型。实现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之间的合理化博弈,需要各相关评价主体不断调整博弈策略。政府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中的作用应该做出调整,在原有的主导强制地位上让权。政府让权有三种形式:权力下放、权力分散、权力委托。具体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中央政府教育部门向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合理下放权力;政府与高校合理分权,让高校拥有一定的办学自和管理自由权;政府要向体制外放权,即要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社会中介组织真正地加入到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政府根据区内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地域情况和办学特点,适度放权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政府,防止出现过度干预、强制行为的出现,在职能上更多的是宏观层面的指导,评价结果影响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投入,高校应在评价中积极主动,展现出可以使政府强制力弱化的能力,从而政府既能节省人力财力在评价中的消耗,更能在财政上加大对高校的投入。政府方面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从“直接控制”转为“宏观指导”,变“直接评价”为“间接参与”,从而完成由“管制型政府评价”到“服务型政府评价”的蜕变。

(二)高校自我主体评价建设。高校这一主体的自我评价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外部评价的基础,而且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评估主体的培养单位,其主要评估职能应该是对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和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益进行评估[6],防止高校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单纯的利益驱使。区内高校要积极建立内部质量评价体系,从单纯为政府评价提供材料者,转化为各授权点、专业、学科的自我评价者,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质量评价提出的要求,并自愿接受政府、社会中介机构和学生的有效监督。按照发展特点和培养目标认真自评,自主选择评价机构参与评价,并在合理的条件下,成立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组织,积极与政府、社会中介机构合作,认真听取学生意见,掌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真实教育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参与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打破政府在评价标准方面具有隐性博弈优势的局面。同时鉴于目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来临的启示,以及各评价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和评价时间不及时等因素的考量,高校可以尝试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信息库,定期更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情况,形成各评价主体在信息方面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沟通。高校在评价过程中应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校内师生共同参与,针对不同类型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自下而上部署评价策略,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和公正。只有给自我评价以足够的重视,才会使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实现评价的目的[7]28。

(三)社会中介机构评价专业性提高。社会中介机构的评价在教育质量评价中主要起到监督评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作用。社会中介机构要走专业化之路,形成评价口碑得到其他三方评价主体的认可,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博弈中明确评价权力与社会责任对等。高校评价既要接受政府的引导、调节,又要在评价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自主性,因此,沟通政府与高校、高校与学生的社会中介组织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社会中介机构主要面临合法地位得不到承认、评价结果的权威性遭受质疑,针对这样的情况,社会中介机构的评价首先要具有专业性的价值,在内蒙古自治区内的教育质量评价中形成品牌,树立良好的口碑效应,弱化其半政府行政色彩,客观公正,达到真正科学、可靠、权威,在与其他三方评价主体博弈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对象来制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评价结果具有实效性。

(四)学生评价加入。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甚至没有被纳入到评价主体中,但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考虑,把学生加入到评价主体博弈中是理所当然的。学生加入到评价主体博弈中,关注自身支付的教育费用与高校提供的教育承诺是否契合,监督政府、高校、社会中介机构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各方面的评价是否合理,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是否符合学生现实需要。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在评价体系中要体现其独特性和自主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了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中,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自治区提供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基础。因此,厘清区内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在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中引入博弈理论,构建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博弈的策略,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缩小与其他省市的差距,促进区内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行政管理硕士篇5

(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不能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一份对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所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及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明63%的人认为实践课程缺乏,88%的人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满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遇到的障碍主要体现在校企联合方面:首先实践企业数量不足,没有足够多的企业供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其次实践企业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虽然对新技术和高科技人才十分渴求,但却缺乏人才培养的动力和实力;再次企业对专业实践的学生培养过程简单,形式单一,双方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并未将合作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在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对学员选拔、教学与实践活动、论文考核等环节缺乏客观的考核评价制度及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出现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差,导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欠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无法满足与企业生产实践的需求,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和学生深入技术研发不匹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培养的效果,学生培养质量受到多方质疑,从而影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与发展,也导致社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评价偏低。

2校地合作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针对目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均作出了一些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表1是目前比较三种主要培养模式的特征表。结合上述培养模式的特征及优缺点,探索一种兼顾其优点,改进其缺点的培养模式——校地合作培养的模式。校地合作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在地方设立教学基地,依据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和人才需求情况设置专业和制定培养计划,由高校研究生院负责统一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地方政府负责组织推进企业协同,并提供资金、政策等保障措施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该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2.1以地方政府为主导

人才资源是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各地各级政府都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重点来抓。因此,地方政府是高校和企业有效地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推动力,负有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行政功能和作用。为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环境差,企业缺乏人才培养动力和实力等诸多问题,政府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共建教学基地,利用企业搭建工程硕士实践平台,并对高校和企业在财政资金和设施配套予以保障和政策优惠;在培养过程中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其协调、促进职能,确保高校、企业之间在知识产权、技术秘密、培养定位等方面矛盾的顺利化解,使得双方利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的共赢发展局面。

2.2以产业需求为方向

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产业均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企业必须加强核心基础和技术团队建设,才能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新时代对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产业结构对人才有着不同要的求。同时,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挑战下,产业急需一批能够站在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前瞻产业发展趋势及掌握产业前沿关键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依托校地合作教学基地,实施校地合作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校地合作教学基地地处地方,全面深入了解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制定适合产业需求的培养计划,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产业创新型人才。

2.3以高校基础为支撑

校地合作教学基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接受培养过程中充分接触区域产业工程技术前沿,侧重应用技术技能培养,但是同时也容易造成理论基础不扎实、知识面较窄等问题。企业技术研发过程时间短、压力大,企业导师缺乏一定的教学技巧,容易造成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入角色困难等问题。因此,在培养计划制定时,要充分利用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在课程设置上既关注专业技术深度,又注意知识面的普及,最主要能将工程实际需要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针对性授课,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内部有充分的资源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配备一批学术水平、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导师队伍和较为完备的考核评价制度及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来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定期安排基地学生到学校本部学习交流,充分感受学校本部的思想文化和学术氛围,并将学校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图书馆等设备、信息资源对基地学生开放。

2.4以基地合作为载体

地方企业作为应用技术和市场的前沿、高校作为理论研究的先驱和人才集聚高地,双方的合作可以大力推进产业技术的创新和提升,从而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校地教学基地作为校地合作的桥梁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推动建立以地方产业需求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实践技能的快速提升和工程化经验的积累,将各方教育资源利用到极致。同时,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发挥了高校服务社会职能。

3案例分析及对策建议

200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后,南京理工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常熟市政府、部级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在地方设立了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熟分院,开办了“中德联合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班”。该班依据地方装备制造、化工、电子芯片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集聚情况,设立了机械工程、化工工程、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专业。利用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优势,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引入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和视野;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政策优势,调动地方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该班通过最新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区域内重点企业一年时间的项目参与和国外知名企业的短期实习、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符合区域战略发展的高端人才需求。目前,该班已经累计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共计150余人,取得了较好效果。

校地合作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中: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能,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选择具有该领域办学特色的高校,合作建立地方教学基地,结合地方产业技术人才需求计划,与学校统一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实现订单式培养;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为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配备一批学术水平、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导师,通过与企业搭建的实践平台,确保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和政府要充分利用地方教学基地管理部门职能,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确保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行政管理硕士篇6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 2名、岩土工程 2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2名、矿产普查与勘探 2名、建筑与土木工程 2名。

3S与数字矿山研究所 :部分专业

理学院:有机化学 1名、系统理论 1名、系统分析与集成 2名、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 8名、化学工程 5名(专业型)。

体育部:体育人文社会学2名、体育教学2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外国哲学3名、伦理学 3名、政治经济学2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名、科学技术史1名。

中南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报考专业为工学门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含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隆平分院:作物学杂交水稻方向 2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型)。

深圳研究院:MBA。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中国海洋大学

学术型:

海洋环境学院: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物理海洋学、应用海洋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光学、自然地理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摄影测量与遥感、软件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测绘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工、化学工程。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水产学院:动物学、增殖养殖工程、渔业。

海洋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

医药学院:制药工程。

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热物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环境工程。

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财政学。

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

法政学院: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材料工程。

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专业学位: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

旅游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旅游管理硕士。

金融硕士教育中心:金融硕士。

保险硕士教育中心:保险硕士。

国际商务硕士教育中心:国际商务硕士。

湖南大学

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数学。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均为专业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岳麓书院: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医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光学,14名。

化学系:无机化学 7名。

深圳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硕士 4名。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4名(工学、理学各2名) 、生物学11名(含威海校区4名)。

食品学院:食品科学 2名。

威海校区:船舶与海洋工程 4名、海洋科学 3名、微生物学 2名、车辆工程3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世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史1名。

航天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

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 3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23名(专业学位)、 北京教学中心管理软件应用顾问方向(单证)。

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不少于11名。

物理学院: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光学工程。

航空系: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系统、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

知识产权研究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能源研究院:共9人 ,核科学与工程、光伏工程、能源化学。

药学院: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材料学院:固体力学专业 2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8名。

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共8名、移动云计算。

中山大学

深圳研究院:计算机技术专业 32名。

重庆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专业型。

数学统计学院:学术型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

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光电工程学院:各专业。

通信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含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兰州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3名、卫生毒理学2名、公共卫生 2名(专业型)。

生命学院: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动物学、生物物理、生态学。

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工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机械工程类硕士。

应用力学系:力学。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设计艺术学。

环境学院:学术型3名。

药学院:部分专业。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医学院:临床医学。

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

西北工业大学

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7名、细胞生物学 4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软件学院:移动云计算、RIA交互设计、互联网营销与管理。

四川大学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MTA)。

电子信息学院: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型)。

数学学院:部分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吉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学术型), 水利工程(专业型)。

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名)、外国哲学(6名)、宗教学(2名)、伦理学(3名)、名类学(3名)、应用心理硕士(1名专硕)、 社会保障(4名)。

东南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术型

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6名、作物遗传育种8名、植物资源学5名、种子工程5名。

植保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2名、农药学2名、植保资源利用2名、有害生物治理生态工程2名。

资环学院:环境科学4名、土壤学15名、植物营养学2名、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11名、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7名、肥料学4名、资源环境生物学5名。

园艺学院:果树学2名、设施园艺工程2名、茶学3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14名。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学4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5名、水产养殖1名、渔业资源2名、草学11名。

经管学院:区域经济学5名、会计学4名、企业管理7名、农业经济管理1名、林业经济管理4名、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4名、农村金融2名、土地资源管理4名。

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哲学4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5名、社会学18名、职业技术教育学 2名、中国史5名、科学技术史4名。

机电学院:机械工程3名、农业机械化工程10名、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2名、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10名、木材科学与技术4名。

水建学院:岩土工程7名、结构工程3名、水文学及水资源19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7名、水工结构工程7名、水利水电工程9名、农业水土工程3名。

生命学院:植物学16名、遗传学15名、微生物学2名、生物信息学2名、细胞生物学1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名、药用植物学2名、中药学3名。

林学院:生态学10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4名、林木遗传育种7名、森林培育5名、森林保护学17名、森林经理学5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8名。

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3名、计算机应用技术9名。

理学院:应用数学13名、生物物理学6名、化学生物学13名、应用化学26名。

外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名。

动物医学学院:生理学5名、神经生物学3名、发育生物学7名、基础兽医学6名、预防兽医学2名、临床兽医学2名、动物生物技术2名。

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名、思想政治教育5名。

专业学位

农学院:作物9名。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13名。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15名。

园艺学院:园艺16名。

动物科技学院:养殖 18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21名。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19名、工商管理硕士83名。

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硕士19名、公共管理硕士 94名。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13名、农业工程12名。

生命学院:生物工程19名、中药学19名。

林学院:林学硕士14名。

信息工程学院:农业信息化23名。

动物医学学院:兽医硕士18名。

北京师范大学

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珠海分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

历史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

信息科学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术型)、软件工程(专业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管理硕士 (只接收报考清华北大MPA生源)。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MBA。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MPA。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神经信息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数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化学系:部分专业。

信息学院:工程硕士软件工程专业。

物理系:17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浙江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单证,专业学位)。

北京理工大学

行政管理硕士篇7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对产学研结合培养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和实践分析,对存在的一些不具体、不完善的现状进行优化,提出几点看法和改进意见,以期达到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35-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急需既精通专业技能又能紧密结合企业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生力军,是时展的需要。工程硕士教育侧重务实与应用,其目标是本着为企业培养人才,提升企业人力素质的原则,以企业的需要为准绳,为企业培养特定的人才。200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大力开展,在改变专业学位原有生源结构的同时,也更鲜明地提出了致力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产学研联合培养是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阵地,这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发动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投入到专业硕士培养事业中,协同育人,共生共赢。

本文着重针对材料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结合《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对产学研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和实践分析,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具体、不完善的现状进行优化,提出几点看法和改进意见。

二、国内外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我国各地高校在教育部大纲的指导下,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展专业硕士的培养,并根据专业性质的差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培养模式[1]。但同时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区别不大、实践能力训练比较少而散、没有实现和企业培养的互动等[2]。除了培养规模小、学位点少、起步晚之外,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如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硕士的授课形式差别不大、独立的实践环节实施效果不佳、双导师负责制有名无实、实践基地建设不足、产学研联合培养不深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材料类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分析与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研究,提出了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实践中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等措施,确保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4]。

与国内情况相比,美国在产学研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在产学研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大学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提出科研课题,其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业生产中,真正做到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走进企业,切实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和产品开发,培养模式完全不同于纯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界与产业界的联合,高校与企业在专业硕士培养上达成了深层次的合作。

三、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桂电―电科院联培基地)的2013―2016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调研和分析,探讨了政府部门角色、校企合作建设联培基地、培养过程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材料工程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一)政府部门要提供有效的激励政策

对于我国的专业硕士培养,政府在培养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政策法令对高校和企业的行为有较大的导向作用,政府理应发挥主导功能,宏观上协调产学研各方的工作。桂电―电科院联培基地自成立到现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建设经费,还从根本上明确了专业硕士培养的要求和目标,规范了专业硕士培养中高校、企业及学生本身的权利、义务与职责,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从宏观上把控专业硕士培养系统,为联培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外部环境。因此,我校与电科院建立了定期互访机制,合作紧密,\行5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校企加强合作,强化联培基地建设

高校作为专业硕士培养的第一责任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从招生、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开展、联培基地建设和考核等方面实施有效控制,以避免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管理混在一起,也为与企业交流合作提供便利的外在条件。企业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自觉参与到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体系中。在桂电―电科院联培基地运行过程中,双方签订了有效的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双方共享联培基地的资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桂电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原有的实践基地上将经费投入到硬件设施中,企业从一线工作人员中组建了一支导师队伍,主动承担实践课程、实践环节、实践能力考核等培养环节,并且双方共同设立了专门部门统一管理联合培养的相关事宜,定期交流。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双方都主动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真正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联合培养的过程管理

管理是品质的保障,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体制。目前,就大部分工程硕士培养来讲,质量管理体系上仍然有待完善。在课程管理方面,未体现专业学位课程特别是工程硕士的职业性与实践性,更未体现联合培养的特色,授课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与工学硕士有很大的相似度。在实践教学的质量上,企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未充分展示,目前实行的双导师制模式没有真正实现对研究生的协同培养。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征求了企业导师的意见,重点打造了《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科学实验》两门课程,主要以实验为主,侧重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专业硕士进入企业解决课题技术难关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另外,实行双导师制,在明确双方责任的前提下,校内导师在理论上给予指导,校外导师发挥技术特长,优势互补,通过沟通与协调,在互动过程中满足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

(四)多元化评价专硕培养目标体系

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个性质决定了必须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方式。高校承担培养专业硕士的基本事宜,全程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企业作为应用型人才的最终归属地,在实践方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材料工程类的专业硕士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各类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单位也必须成为专业硕士培养的另一主体。这样,三主体培养的形式就形成了,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另外,国内外的交流越来越多,就我校的联培基地来说,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等的交流已经常态化,专业硕士的培养也可以借助于这个平台走向国际化,从世界前沿的科技和生产、管理经验等各方面提高专业硕士的水平,培养国际性的高层次人才。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现状,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并对比了国内外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分析,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具体、不完善的现状进行了优化,也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改进意见,以期望达到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艳,吴蒙.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联合培养质量保障制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134-136.

[2]王姝B.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专业硕士育人机制研究[J].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何木芬,马垒,陈国华.西部院校材料类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分析与优化[J].科技信息,2014,(5):27-28.

[4]陈国华,何木芬,马传国.西部院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育论坛,2015,(1):274-275.

收稿日期:2016-11-25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JGY201507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课题(2016XWYJ07);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项经费资助(20141103-26-Z)

行政管理硕士篇8

一、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廉洁履行职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我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学院领导班子的团结。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培训班学习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促进xx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谱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解读”、“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促进xx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参加了“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结合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和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切实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善于学习,把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科学有效地工作,提高履职能力,适应新形势,迎接新任务。

在工作中坚决服从党委的领导,协助院长完成分管工作任务。平时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倾听和接受我院教职工的意见,遇到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设法及时解决。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与院党政班子成员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积极维护院领导班子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能够认真履行《廉政准则》,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做到廉洁履行职责、三严三实。

2016年度我完成了科研管理和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现将2016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希望对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2016年度工作情况

1.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按照学校研究生院的任务要求,组织完成了春季和秋季两学期研究生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工作。组织完成了2016年研究生招生动员工作,赴晋中、吕梁、运城等地组织发动生源;组织完成了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及考生诚信考试动员工作;组织完成了2016级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面试管理工作(硕士生春季全日制5人、冬季非全日制7人;博士生春季8人),招收硕士生12人、博士生8人;组织完成了2015级博士、硕士秋季读书报告、开题报告等管理工作;组织完成了春季、冬季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答辩工作,毕业硕士生43人、博士生3人。按照学校招生办公室要求,组织完成了2013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推荐和选拔工作5人、优秀硕士生硕博连读的推荐与遴选工作1人。按照研究生院的安排,组织完成2016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工作(博士1人,硕士1人)。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二级管理规章制度。按照学校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组织完成了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织申报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8项。

2.科研管理工作

(1)组织教师积极申报部级、省级等各类科研项目。组织教师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项,申报省基金项目16项、省科技攻关项目5项;“三区”科技人才选派计划项目17项。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专项“特色杂粮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的申报工作,并成功获批和主持“杂粮作物机械收获力学特性研究”、“自走式荞麦联合收获机研发”两个课题,项目经费达500多万元。

2016年度,全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10篇,1B级论文6篇,二级论文20篇。申请和获批专利5项,参加学术会议23人次,科技服务培训1600度人次,举办学术报告会5场。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1.在科研管理上,一是要对获批的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要积极组织协调,搞好服务,顺利实施。二是要着力于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的建设,特别是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研究方向的选择和培育,积极稳步推进。三是要结合学院科研团队的建设,凝练研究方向,注重申报科研项目的基础积累,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上一篇:博士硕士范文 下一篇:会计学硕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