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8 17:35:13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税收筹划 问题 对策

一、税收筹划的含义及国内外税收筹划的现状

1.税收筹划的含义

我国学术界对税收筹划的定义普遍认为:税收筹划也称节税,是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优惠和差别待遇,通过对公司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事先谋划和安排以减轻税负,实现整体税后收益最大化的活动①。

2.国外税收筹划发展现状

国外税务筹划几乎家喻晓,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已形成了财务决策活动中税务筹划先行的习惯性做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税务筹划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 许多企业,公司都聘用税务顾问、税务律师、审计师、会计师、国际金融顾问等高级专门人才,或设置了专门的税务会计从事税务筹划活动,以节约税金支出。另外,国外较重视对经济类人才的税务筹划知识教育和培训。

3.国内税收筹划的现状

在我国,近年来,税收筹划不仅开始悄悄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税收筹划主动性也在不断增强,税收筹划意识不断提高, 不少机构已开始介入企业税务筹划活动。但是由于税收筹划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逐渐被企业所理解和接受,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与国外相比,税收筹划的意识、税收筹划能力及专业化方面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现阶段,我国税收筹划主要表现为:

(1)单位纳税筹划态度”冷热不均”,事业单位纳税筹划意识低。税收筹划在国内尚未被普遍认知和接受的同时,也存在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不同性质的单位对税收筹划的态度不一样,外企和民企追捧,国企冷落,事业单位纳税筹划更是少之又少。有调查显示,在重庆,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要是民营企业,国企、事业单位很少。事业单位税收筹划意识较弱,尤其是事业单位,他们认为自已不以营利为目的,税多税少都是国家的,与自身关系不大,用不着进行税收筹划。

(2)我国纳税筹划主要是会计人员。据调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进行税收筹划基本上是会计人员,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很少参与税收筹划,聘请专业化队伍进行税收筹划更是少见。

(3)我国会计人员的现状。据财政部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近千万人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其中有初级会计技术资格为268万人、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为131万人,有5.9万人通过国家合格标准取得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评审资格④,初、中、高级职称分别占全国总会计从业人员的26.8%,13.1%,0.59%,初、中、高级人才共占会计从业人员的39.69%,其余60.31%的会计从业人员没有取得会计技术职称。而初、中、高级的比例为:0.66:0.32:0.0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初级人才相对充足,中级人才相对不足,高级人才严重缺乏。

二、事业单位纳税筹划存在现状探究

1.事业单位收支体制的原因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可见在传统计划体制下,事业单位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完成了国家赋予的某方面事业任务即可,不存在经费紧张,资金出现缺口的问题。

正是因为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传统计划体制,造成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税收筹划内在动力不足,大部分人观念陈旧,认识模糊,认为“吃皇粮”的,没有必要纳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征税、公平税负的原则理解不充分,对依法纳税感到不适应,纳税意识淡薄,消极待税思想严重,税收筹划能力较弱。

2.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后造成纳税筹划意识更加弱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为了探索公共财政资金管理和监控的有效形式,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成了财务核算中心,将下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纳入财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各单位撤消了计财处,基本保留1名会计人员负责原单位的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但是,财务集中核算后使得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对分离,导致一方面由于原单位财务人员的大大减少,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原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而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主要工作职责是进行财务核算,节约税金支出与他们自身利益和所在单位利益没有关系,因此从主观上缺乏纳税筹划意识。

3.会计人才缺乏,税收筹划能力相对较弱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由于体制不同,竞争激烈程度不同,薪酬待遇的差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税收知识相对匮乏,税收筹划能力相对较弱,中高级人才更加缺乏。经分析,事业单位会计人才缺乏主要原因如下:

(1)会计职称制度起步晚及存在不完善之处。我国的会计职称制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83年,主要进行评定技术职称,第二阶段,1986年至1989年,实行会计专业职务聘任制度,第三阶段,1990年至今,主要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实行评聘分离的“双轨制”。 会计人员技术等级仍为1986年4月《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确定的职务等级,即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由于高级会计师在评审条件上只相当于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副高级,因而高级会计师实质上仍是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享受副高级职称的待遇,客观上限制了人才的发展。

(2)部分会计人员缺乏理论背景和业务实际操作背景。由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缺乏,加之事业单位编制的问题,一方面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转岗从事财务工作,一般年龄偏大,无会计专业方面学历。而另一方面有些单位会计人员虽有专业背景知识,但由于体制的原因直接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会计主管岗位,没有按正常出纳岗、会计岗、主管会计岗等程序进行煅练和培养,由于这部分人员缺发对业务流程、业务处理及有关税收政策的了解和把握,纳税意识低,缺乏纳税筹划经验,导致事业单位纳税筹划意识低。

(3)事业单位会计队伍不稳定。纳税筹划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主管会计人员相对于一般会计人员不仅需要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而且工作任务繁重,但工资待遇却和普通会计人员无差异,有的会计人员干到主管会计后重新去干出纳却仍然享受主管会计的待遇,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主管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会计部门相对于业务单位,会计人员职务升迁较慢、培训少、知识更新较慢,导致很多中、高级会计人员急于调离岗位另寻它路,不利于事业单位会计队伍的稳定,也就更谈不上对事业单位的纳税进行筹划。

4.部分税务机关税收管理滞后,宣传和征管措施不到位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随着相关税收法规的颁布实施,行政事业单位成为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纳税人或代扣代缴义务人,均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依法纳税。

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两种情况:(1)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准确,有的根本就不知道行政事业单位要缴纳所得税,总强调自己是事业单位,有财政拨款,不必纳税也没有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涉税问题。(2)对税政策了解不够,如我国对事业单位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是有期限的,由于财务人员了不够,导致单位在优惠期限过了以后仍按优惠政策申报纳税。这说明我们税务机关税收管理滞后,宣传和征管措施不到位。

三、事业单位提高纳税筹划能力对策和建议

1.事业单位要转变纳税观念,提高依法纳税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也日益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完善事业单位的税收政策。同时随着事业单位体制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在经费上出现缺口。因此,作为事业单位应当主动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转变“事业单位不必纳税筹划”观念,提高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收筹划能力。

2.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育才、用才、聚才机制

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作,纳税筹划需要纳税人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及对业务的了解和掌握。在没有条件聘请专业化队伍进行税收筹划的情况下,一个单位税收筹划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中高级会计人才。为此,事业单位应加强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建立科学的育才、用才机制,并营造一种的良好聚才环境。

(1)事业单位应建立正常有序的会计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各会计岗位的职责权限及任职条件、专业胜任能力及程序来聘用各级会计人员,制定与业绩、岗位挂钩的新酬制度,切实做到薪酬安排与员工贡献相协调,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确保各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能胜任相关会计岗位工作,并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

(2)事业单位要完善会计岗位培训和考核。事业单位要建立上岗培训和定期各会计岗位培训,并通过考核来检验培训效果,将培训合格作为上岗或继续留用原岗们的前提条件,使岗位培训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落到实处。也为会计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

(3)事业单位要重视优秀会计人才的储备。事业单位要注重优秀人才,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完善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使其在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在薪酬上、职务上或在业务上等有上升的空间,以尽可能确保优秀人不流失。

3.事业单位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纳税筹划理念

税收筹划是进行经营管理的事前策划和安排,而经营管理主要涉及业务部门和管理门,因此一个单位的税收筹划涉及管理者、会计人员,及业务部门。事业单位尤其是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事业单位,只有形成税收筹划“三位一体”理念,加强管理者同会计人员、业务部门的沟通、配合及协调工作,加强合同的签订管理工作,才能从源头、事前做好税收筹划。

4.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税收宣传和财会人员的培训

税务机关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税收政策的宣传,并组织力量对事业单位进行纳税辅导,使其领导和财会人员扭转纳税观念,重点使其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毫无例外地履行税法所规定的纳税义务,牢固树立税法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切实提高其依法纳税的意识。同时,为需要税收筹划的单位提供政策支持。

四、结论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普遍征税、公平税负的原则下,事业单位纳税不可避免,事业单位只有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在符合税法的要求下,税收筹划才能成功,才能较好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宋霞.税收筹划[M].上海: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1-3页.

[2]李定安,武智秀.浅谈税收筹划风险[J].上海会计,2008年3期49-50页.

[3]吴静斌.论现代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及可行性[J].总裁, 2009年第9期.

[4]财政部会计司编.深化会计职称改革,完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创新;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主要是审计人员依据相关法律对单位内部的财务预算、计划等进行监督和审核。财务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缺少独立性,审计部门职能无法完全发挥;审计工作流程不规范,无法有效监督单位的财务活动;审计人员工作意识不强,对自身所在岗位没有足够重视。新形势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内涵和意义

1.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内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就是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国家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核、管理,包括年度财务计划审核、财务活动预算、财务活动收支审计、资产资金投资审计等[1]。1.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意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制度,合理界定经济活动范围。通过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遏制徇私舞弊现象,消除经济活动的负面因素,有利于行政单位中经济责任的履行和落实,为国家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保护国家资产和资金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面临的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呈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2]。外部化特征明显。内部审计部门是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能够规范经济活动,为纪检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法制化要求明显。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缺乏法律的强制约束。近几年,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明确了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强化了内部审计工作法制管理。独立性要求日趋明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在行政工作中流于形式,无法在单位各项事务开展时发挥客观的、独立的评价和建议作用。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提高。能否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审计部门工作能否高效开展。内审工作有复杂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验[3]。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创新策略

3.1明确内部职责划分,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具体审计工作,在单位各项事务开展时发挥客观的、独立的评价和建议作用。第一,内部审计应以管理目标为导向,在明确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扩展审计的范围,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其它部门,规范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并向管理层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领导层的相关财务决策提供参考建议。第二,审计部门应发挥联动效应。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工作的范围已经从单一的财务活动审计扩大到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向深层次进行延伸,在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反馈、审计计划制定等方面与国家审计工作保持同步,最大化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第三,应进一步强化审计结果在工作中的应用。内审部门应定期对财务活动和财政制度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上报相关问题。3.2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综合素质。一项制度的落地、一个部门的运转最终都是由人来贯彻执行的。在财政审计工作改革升级的新形势下,应提高内审人员的全局观和大局观,提高职业道德,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内审工作的内容和面向的群体有复杂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法律、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因此,应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内审工作培训课程,通过网络教学、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指定工作技能较强的内审人员定期向其他行业人员支援本单位的行业知识,丰富整个审计行业的工作知识储备,提高审计部门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应对本单位审计工作从业人员进行选拔,扩展内部晋升渠道,将适合审计工作的优秀人员编入审计工作队伍,通过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审计人员对现有工作进行创新,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应将优秀资源对其予以倾斜,提高进修和深造学习机会。3.3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审计部门职责。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中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现有的审计法律规定由于法律层级较低,无法控制审计工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应积极推进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级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明确领导部门对下级机构的责任,对无法履行审计义务的、审计效率不高的部门进行取缔或合并。另外,应将内审工作并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日程中,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审计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为领导干部的考核、聘用提供参考依据。3.4丰富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科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实现财务审计信息的内部沟通交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规避潜在的审计风险,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以互联网为依托,还可以建立全国性审计系统,促进各行业审计专业知识的传递,促进各领域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除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应调整审计工作的整体思路,从注重事后处理转向注重事前预防,将审计工作贯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领域,强制审计人员参与单位的决策过程,从根本上杜绝行政资源的浪费,避免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保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安全。

4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审计工作质量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新形势下,应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策略,明确内部职责划分,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晨妍,丁欢新.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制体制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9,651(03):35-37.

[2]宋桂平.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探析[J].交通财会,2018,377(12):31-34.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篇3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支付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规定审核机构(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同级人民银行设立的国库单一帐户和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财政专户和特设专户。财政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变革是预算资金的拨付方式和程序的改变,即财政性资金由过去的层层分拨、分散支付的方式改变为通过国库集中拨付的方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和银行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对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国库集中支付方式通过从预算编制、资金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账户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一)资金划拨方面

这种预算资金拨付方式有效避免了财政资金拨付过程中被挪用、占用、减免等诸多弊端,由预算单位单一账户统一存放,不但可以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还可以降低资金拨付流程和成本,有助于增强我国政府对财政资金的宏观控制力度,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规范和改进财政拨付支出程序,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促进预算编制和财政支付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了财务管理的计划性。

(二)资金监管方面

由于过去账户设立的分散性以及重复性导致资金运转透明度不高,导致大量的预算外资金脱离了预算管理,不利于预算单位账务管理。建立单一的国库账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促进事业单位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财政资金拨付及使用过程的全面监督和控制。这种集中拨付方式规范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行为,加强了事前监督和预算审核力度,与事中实时监督、事后绩效考核共同组成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同时,有效降低了财政资金的拨付成本。

(三)资金预算方面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由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审核通过的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可直接报由财政部门批复。部门预算编制时用款计划预算批复的核心依据,这种预算编制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上深化。不仅有效防止了资金的滞留挪用情况,还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向,加强了资金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资金预算执行和使用效率。

三、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有利于预算单位改善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协调财务管理的内容,调整账务管理制度和模式,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强化资金预算编制和管理,加强资金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减少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提高资金审批效率,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预算单位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依据财政制度要求,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和选择适应的核算方式,有效地提高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二)提高账务管理的科学性

通过财政集中支付提高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和收入的透明度,避免不合理支出现象的发生,有利于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和规范性,使得预算单位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控能力。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不断提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同时编制好用款计划,改善用款审批流程,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职责,加重财务管理任务,提高财务管理成本。

(三)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建立在预算单位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基础上,实行对预算编制的审批和监控。合理的预算编制,对预算单位能否实行单位预期目标和资金使用分配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事业单位根据预算编制进行拨款或进行批复,科学审核项目资金用款计划,全面考虑资金的使用用途,做到统筹安排资金的支出与用款计划。预算单位应结合单位预算管理制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财务资金监控等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活动,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职责。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预算单位应逐步建立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项预算编制进行严格执行和控制,认真审核报批手续和凭证,保证财政业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财政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改变管理理念,逐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对会计核算以及账务管理的影响。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会计核算方式和账务处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事业单位财政业务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动灵活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将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动灵活性,在这种模式下国库集中支付以及财政资金的分配将完全由批复的预付额度所控制,而这种预付额度又将会由月度用款计划分配和确定。因此,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之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自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限制。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拨款次数较多,因此在部门审核、存款以及操作上必然会既费时又费力,突况的应对也必然会丧失灵活性与动机性。

(二)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将不会改变单位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权限,同时,还规定了在财政集中支付中,基层单位所应该承担的主要职责。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按照预算使用财政资金,另外还应负责组织本单位的投标招标工作,以及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进度质量、技能标准等等。这些新赋予的职能和责任显然加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从而使得一部分单位不得不进一步重新划分和设置工作岗位以及增加相关人员才完成相应的工作,这无疑加重了工作量并且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成本。

(三)难以进行有效财务分析并作出合理安排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使得财政事业单位难以进行有效财务分析并作出合理安排。财政资金被纳入国库之后不能进行有效地分析,单位也就很难对这些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然而,要利用好这一部分财政资金就不得不做好财政资金的配置计划以及资金用途的安排等等,这些都需要做出比较详尽的分析,同时针对这些分析做出相应的正确抉择。然而,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这发面还比较薄弱。

(四)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实现。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支付情况可以通过财政部的专网来查询。由于财政、预算单位、国库、银行间的业务流程不同步,导致专网的数据显示不及时,网络化管理不能很好的实现。

五、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进一步细化明确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

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的实行要求进一步细化以及明确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除了项目经费以外,一般也只对单位公用支出做出比较大的分类。但是,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应当首先明了国库财(下转第204页)(上接第201页)政资金集中支付范围在事业性上的支出,因为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往往是公共产品性质,而非行政特性。只有这样进一步细化以及明确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才能更进一步体现财政的真正用途。

(二) 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的实行对信息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只有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之上才能得以正常运行,才能真正给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的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付过程以及各项支付活动均是由信息网络系统自动完成,从而使得财务活动一直处于信息网络的监控之下。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完善网络环境,以及计算机的硬件设施,来进一步提高单位内财务的电算化水平,提高效率、解放人力,来不断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所提出的高水平要求。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的内部控制

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的实行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所要求的工作和职责,就应该把制度建设作为__根本,并且将此纳入各个单位的制度建设之中,从而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控制度。要做到这些就并必须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就必须要制定以及完善适合各个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应管理办法。注重责任的牵制,在单位内部进行机构设置以及岗位分工时,对各个部门以及具体个人的责任进行明确,而且对于经历以及惩处措施也应该做详细的说明。

(四)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

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实行前,只是在银行账户之中有相对足够的资金存款。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实行之后,所有的财政资金便归国库所有,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使用计划以及使用指标,对于财政资金的拨款便不再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又取决于用款计划以及年度预算,只有符合年度预算的那部分用款计划才能够办理财政资金的支付或者财政授权支付。因此,这就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单位的财务管理应该由以前的资金管理转向全面的预算管理。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全面、细致、准确、完整,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也必须进一步规范、细化、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篇4

摘 要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新形势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首先概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总结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力措施,可以为相关人员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正常的运转。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了事业单位其他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概述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职能机构,其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编制预算计划,对本单位的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对事业单位的收支进行会计核算,控制各项不必要的支出项目,节约办公经费。

(2)开展资金管理。通过强化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国有资产出现闲置或者是流失现象的发生。

(3)通过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以及控制监督,及时反映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运行状况。

(4)按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预约束,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国家法律以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正常开展。

(5)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保障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为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提供基础保障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够标准规范。由于对于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不完善、不标准以及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上,由于未能结合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也未能与事业单位本年度的工作计划、财务收支情况相结合,进而导致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出现了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其次,由于预算审批过于简单,因而也难以及时的总结、分析以及调整预算计划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预算计划难以真正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指导作用。此外,在预算计划的执行上,因为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因而导致违反预算计划,扩大支出范围以及支出标准的财务现象经常出现,这不仅增加了财务支出控制的难度,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管理也带来了困难。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控制力度薄弱。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主要靠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来执行,而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薄弱,势必会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效果较差,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足够的管理权限,甚至是属于与财务管理机构属于平行部门,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来开展,因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约束、规范以及核查义务,也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

(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由于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未能结合自身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因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混乱。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由于未能制定完善的盘点以及清查管理制度,因而造成了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账目与实物不相符合、缺乏有效的监督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资产浪费损失严重。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素质不高,而且也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凭证管理、审核等方面经常出现工作漏洞,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完善措施研究

(1)强化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阶段有秩序的开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阶段,应该综合收集事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料数据,并借鉴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而根据事业单位本年度的工作计划以及财务收支计划,合理的编制各项收入支出控制预算。在预算编制结束后,应该及时送报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机构职能部门进行审批,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对预算计划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实现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的相适应。在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阶段,则应该遵循内外统筹、严格执行的原则,避免随意修改事业单位资金支出计划的现象发生,同时严禁随意更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计划,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确保预算计划得到切实的落实。

(2)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构建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事业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重视财务监督工作,并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等措施,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效果。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在单位内部开展全面内部审计,及时总结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整改措施,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监督效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3)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改进提升的方面。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按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可以按照盘点以及清查制度,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分类并进一步的核实,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以及处理进行制度约束,确保各项管理程序符合单位规章以及国家法规定,避免固定资产流失以及浪费现象的发生,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可靠。

(4)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操作者,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与教育培训。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除了需要重视其专业技术以及工作能力外,还应该强化对于其职业道德的考察,选择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此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方面,应该不断完善,重点在财务理论知识、财务法律知识以及财务政策等方面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教育,通过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来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以及业务开展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国家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总结当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管理以及完善财务监督等一系列的措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控制,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最优化,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辉.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财经界.2011.

[2]周晓燕.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加强问题的探讨.特区经济.2012(10).

[3]李卫民.新时期对做好水利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财政监督.2011(20).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篇5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预算执行和对财务预算的评价这三种财务工作的内部管理、资产控制以及财务监督三个方向的主要工作。所以行政财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最重要部门之一,还是最具有争论性且问题频发的部门,如果财务部门的工作做不到积极高效的管理,就会造成财务与事实偏离、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会给国家的财政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损失行政事业单位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所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不适应性渐渐展现出来,新的行政事业体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仍然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不符合性,若行政事业单位不对财务工作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则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影响。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接连推出了一系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财政财务管理和各行政事?I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都引起了重大影响,也一定会对会计核算工作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但是反观现在的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未及时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目前已然是不适应当代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会计核算制度的停滞不前现象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越发严重。

(二)财务管理职能意识薄弱,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通常来源于国家的财务资金补贴,则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自负盈亏的现象,自然也不会有盈利的计算,正因如此不止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资金使用过程制度不够完善,仅仅满足事后核算,并没有进行有效的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行政事业财务单位对经费的进出仅停留在会计核算和账面盈亏的考虑,却对资金运用效能和用途没有进行必要性的考核,并未在资金的使用方面进行使用预算和成本控制,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继而资金的使用率也非常低下。以致行政事业单位经常因为经费使用不合理出现财务紧张,导致许多项目不能按时开展,项目在进展过程中也可能被终止,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和使用经费紧张。

(三)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执行不规范,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

财务的预算编制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联系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项目的合理运作、活动的开展以及经费的利用。可是现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善全的财务预算制度,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预算的编制偏差,不少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缺乏正确性,而且不是根据正确的数据进行高效的财务预算编制,或者财务信息不精确以至于财务预算编制缺乏行动力,导致在现实的财务项目中没有办法实现财务预算。二是缺乏财务预算的行动力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根据预算举行,以至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具体实施到现实中。缺乏完美的预算制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运用不当,经常出现财政贫乏,以至于单位项目不能顺利举行,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却并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法。

(四)大力巩固财务监督

各个级别的政府有关部门均应巩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检查督导工作,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做出对应的财务检查督导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检查督导工作有法律作为依据。树立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核审批,充分展现内部审计在财务检查督导中的有效成绩。更应带领内部审核单位对本部门的财务工作进行积极有效的审计,以此来监督内部财务工作者根据法律履行职务和责任,在审计的时候如果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履行情况和内部调控的不当地方,应当立刻解决问题,编制并执行高效的改进方法。

(五)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相当水平上关系着单位财务管理程度的强弱,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培训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选用财务管理人员时,把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严格把关财务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快速培养更新财务管理人员思想水平,大力巩固对新会计要求的知识掌握水准,增强会计核准水平。强化在金融、法律、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累积,培养积极的理财理念,着重注意资金应用效益。培训财务财务工作者的交流技巧,积极处理财务管理,使会计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管理能力和技巧。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依然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仍然不够完善,存有许多缺陷环节。财务项目的应用还没有具有足够的行动性和科学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遵守章程,我行我素和任意违反、肆意践踏单位制度以至于会计信息失真。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单凭证不够规范,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标准,没办法精确的反映此行政单位的财务往来记录,对财务的管理也缺乏时效性,更甚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账单结算时,将某一特定时间段内举行的不一样的财务(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账簿使用不够规范,违反了相关规定。

(二)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缺乏时效性

主要表现的方面就是对纳税筹划工作的认知不全面。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纳税筹划仅仅包含税款计算和纳税过程的准备,仅仅只是财务部门应当做的工作,与自己无关,以此来撇清了自己的关系,认为自己作为其他部门的工作者就可以任意列费用,做活动等只做自以为的本职工作。等到业务做完,财务费用列支后,相关财务部门再对此进行统筹规划、核算应当缴纳的税款。因为相当多的纳税计划均是在纳税行为所产生的工作时间所做的准备计划,所以会耽误了最合适的筹划时间,继而导致了收纳税款工作时所不应当出现的被动纳税的局面。

(三)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不够完善

首先,部门预算编制在各活动费用支出的记录不够详细、基本的财务费用支出数额编制的规范性等方面不够完善,为很多单位的资金挪动、不节约留下祸患。

其次,部门预算编制的细致性不够,很多地方的细节部分不够完整,在举行活动费用支出预算的时候人为因素无法消除,随意性和盲目性缺陷尤为明显。某些不应当被大肆举行的项目人为安排过多的资金支出,所以导致本应重视的项目费用预算匮乏,严重关系着预算编报的精确性,以至于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多次追加预算资金的项目更加普遍,严重关系着预算的严肃性,同时也?o活动的绩效考核增加了相当程度的难度。

最后,在实际管理操作中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专项费用收入以及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所造成资金数目不对等的问题。首先是无论活动是否可以被批准,在此之前的经费支出均在习惯性经费中支出,占用了习惯性经费支出的额度。其次是因为费用的来源不能做到及时到位,这样的话,活动经费中只有输出项,以至于活动经费匮乏,导致不能正常结转。最后是活动审批合格后,即使相应款项已经到位,但是因为一些项目完全是为了得到上级部门资金才立项的,然后实际活动一旦发生更改,缺乏现实支出,导致只能将这些多余的资金移用到其他活动中去。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大力加强资产和资金管理

有关于对资产的管理同样是关系到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的管理和固定资产的管理。在货币资金的管理当中,要求必须进行非常严谨的账单处理,会计部门必须提供完善,精确的费用账目,这样的话,进行的每一笔收支都要求财务部门对其进行严格的把关,还要常常对账目进行核对,必须要做到保证费用和账单具有百分百的正确性。除此以外财务的监管部门还要对每一笔收支的账目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精确性。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必须严谨符合单位的要求不得有丝毫的差错,以此来进行标准化的采购,必须确保资产可以被合理应用,要注意由于采购不标准而出现的资产没有得到合理应用这一浪费现象。资产的使用应当实现合理化利用,不应出现恶意损坏,或者四其他任何方式造成的资产损害现象。资产的管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对每一个资产都要进行仔细的账表登记,等级使用人员和责任人,还要经常对所有资产进行清单管理,避免出现丢失、损坏、被盗等情况的发生。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只有编制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才可以进行积极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科学化合理化地内部调控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机构的设定要形成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的局面。财务部门员工的安排要符合职位安排的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岗位和岗位之间的相互约束和相互监督,只有如此才可以确保岗位之间不贪污受贿,不出现侵吞单位财产的现象。第二,想要完善单位内部的审计制度,要对单位内部的岗位进行定期的项目核查,确保账目与实际相符合,防止单位出现财政匮乏。第三,想要健全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章程,必须对财务进行严谨的检查监督,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进步,才能有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赶上时代的潮流,实现长远发展。

五、结语

大力巩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单位的内部管理有规范作用,控制资产成本肆意支出,避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量无节制流失,同样还能提高单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国家财政资产的使用率。继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的正常举办、活动的正式运营,有利于提升组织单位的效益,适应于单位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篇6

一、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市规划局是主管全市规划和测绘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目前,重庆市规划局下属事业单位共有9个,具体为: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规划院、重庆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规划监察执法大队、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规划和测绘档案馆、规划展览馆、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近几年来,重庆市规划局对其下属事业单位均进行了内部审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反映了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按照规定,重庆市规划局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近年来规划局一直是外聘审计人员对其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也没有设置单独的领导职位和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本来由外聘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很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但规划局有关内部审计的领导工作却是由负责财务的领导兼管,有关具体工作也是由计财处有关财务人员兼职,而财务审计是行政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也是审计的重点,这样,尽管是外聘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也难以充分发挥其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行政单位在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才能有据可依。但规划局由于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自然也就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

(三)审计的内部环境较差 内部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部审计活动的基础。不同的内部审计环境将对审计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近年来,尽管规划局领导内部审计的意识较强,也非常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但其内部审计的内部环境仍然较差,主要表现为:一是独立单位之间核算不独立。通过调查了解,近几年规划局在对其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是把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和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放在一起进行审计的,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和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本是独立的两个单位,但由于同为一套班子,两单位间的核算未完全独立,因此,对其没有独立审计,从而影响对独立单位的审计效果。二是内部审计法规宣传不够,管理层内部审计意识不强。通过对规划局及下属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查,了解到规划局很少进行有关内部审计法规的宣传,并且绝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和设置相应的领导。可见,当前规划局对有关审计法规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管理层内部审计意识还不强,这将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是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的依据。但目前规划局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包括人员控制制度、组织控制制度、财务控制制度以及实物控制制度等都不健全,仅有一些零散的规定,这就直接影响着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审计范围和内容不全面 从审计范围看,规划局现在并没有对所有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只审计了九个单位中的五个,即,规划设计研究院、地理信息中心、勘测院、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并且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和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是放在一起审计的;从审计内容看,目前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仅进行了财务收支及经营状况审计,而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应该包括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对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对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或本单位负责人要求的审计事项等,因此,当前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审计的范围和内容都不全面,也就难以全面把握其下属单位的真实情况并进行充分有效的审计监督。

(五)审计重点不突出 一般来说,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应该把未完全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以及与上级行政单位往来密切的下属单位作为审计的重点单位;把专项资金、预算外资金、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作为对下属事业单位的重点审计内容。目前规划局的审计恰恰是把完全独立核算的单位作为审计的重点单位,而未完全独立核算的单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与行政单位往来密切的单位不进行审计或不独立审计,并且从审计内容看,专项资金是规划局下属事业单位的重要资金来源,本应作为审计的重点,而规划局在对下属事业单位审计时却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不全面甚至不进行审计,同时,在预算外资金和对外投资方面,只进行部分审计,可见其审计重点不太突出。

(六)审计方法简单、落后 审计方法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简单、落后的审计方法将会导致审计质量不高。近几年来,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主要采用的审计方法有检查、询证、询问、分析性复核等,并且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有关凭证进行检查、询问或者复核,属于事后审计。随着现代信息和技术的发展,各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普遍信息化的条件下,各种伪造技术也不断发展变化,其伪造技术水平高、形式多样,仅依靠检查、询问、复核等方法难以达到审计目标,因此,这些审计方法相对来说就显得简单、落后,也将直接影响着审计的质量。

二、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根据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解决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要做好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而要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内部审计法规的宣传学习,不断提高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意识。提高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意识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保障,也是重要的内部审计环境。行政单位要有计划地向下属事业单位有关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宣传有关内部审计法规或者组织集中学习,以不断提高下属事业单位有关管理人员的内部审计意识。二是独立单位要严格进行独立核算。行政单位的下属事业单位,只要是独立单位,必须严格进行独立核算,这样才能进行独立审计,也才能更好地进行审计监督。三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作为行政单位必须要求下属事业单位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人员控制制度、组织控制制度、财务控制制度、实物控制制度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二)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独立于其他部门。与之相对应,还应设置独立的领导岗位,改变由财务负责人兼管内部审计工作的局面,同时,在确定领导岗位时,要在符合《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情况下,明确规定审计领导岗位的职责权限,领导人员必须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审计领导工作。

(三)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人员是行政单位实施内部审计的主体,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状况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从业务素质看,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财会知识、审计知识、法律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财会工作、审计工作的操作能力,并且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从思想素质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思想觉悟、道德水平高,责任感、事业心强的人。行政单位要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要严把内部审计人员进入的质量关。行政单位在招聘、引进或调入内部其他部门人员时,要录用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为人正直的人。二是加强对在岗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近年来,财会制度、审计制度、财经政策等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四)扩大审计范围,明确审计重点 从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看,审计范围窄,审计重点不突出。作为行政单位要做好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应该扩大审计范围、明确审计重点。从审计单位范围看,其审计范围应该包括行政单位的所有下属事业单位,并把全额拨款单位和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以及与行政单位往来密切的事业单位作为内部审计重点单位;从审计工作范围看,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应包括所有应该审计事项,并且把财政和财务收支审计、领导任期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预算外资金审计以及对外投资等作为审计重点。随着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还应把经济管理和效益审计作为审计重点。

(五)完善并创新审计方法 完善合理的审计方法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途径,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手段。我国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常用的审计技术方法主要有审阅法、盘点法、核对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鉴定法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法等,从审计工作的时间看,有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目前,从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看,使用的审计方法简单、落后,直接影响着其内部审计质量。不同的审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审计事项,因此,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应该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审计事项采用不同审计方法,并且多种审计方法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随着会计、管理等信息化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法的应用,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各种审计方法,尤其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六)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自《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实施后,内部审计得到了各个单位广泛重视,行政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同样也得到了各行政单位的重视,但通过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状况可知,一些行政单位由于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就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行政单位要做好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行政单位制定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即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要以行政单位管理的需要为出发点;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要以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位为理论基础;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要以审计规范为法律依据;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要以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和核心。作为行政单位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必须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审计权限、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内审工作的程序等方面内容,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赵建华:《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4]李世谦:《借鉴IMF内审经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中国内部审计》2005年第4期。

[5]熊志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政监督》2008年第5期。

[6]计镇海:《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刍议》,《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8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篇7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为资金拨款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简称。在这一制度下,国库将直接控制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账户的全过程。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单一账户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国库单一账户和各部门账户两大部分,前者由财政部进行国库财政资金管理,后者是由国库为政府的各个支出部门设立的,一方面直接划款,一方面便于反映不同部门的预算情况。

2、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

(1)支出方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体可以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是通过开具支付命令的方式,将指令下达到国库单一账户系统,把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的账户。其中职工薪金支出,购买性支出以及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拨付企业大型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采购资金等是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转移支出,包括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出中的税收返还、原体制补助、过渡期转移支付、结算补助等支出,对企业的补贴和未指明购买内容的某些专项支出,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用款单位的银行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包括未实行财政直接支出的购买性支出和零星支出。授权支付是预算单位事先取得财政部门的授权,再自行开具授权支付令,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

(2)支付具体流程。通过图1和图2可以直观地看到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流程,这两种支付都是建立在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和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的国库管理操作系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已经日趋深入,改革过程中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也日趋完善,这些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上的进步也对我国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的行政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方式和服务理念上进行转变。具体来说,国库改革对单位财务管理所带来的挑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的挑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财政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集中管理,各个单位不再拥有资金分散保管的权力,所获资金的数量需要由单位的预算报告和资金使用情况来共同决定,这种严格的拨付制度给之前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浪费等现象敲响了警钟。可以说,国库支付制度的改革规范了财政管理,强化了各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时所受到的约束,维护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些管理上的规范化无疑要求各单位转变先前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

2、资金支付方式的挑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财政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统一管理,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必须通过申报用款计划、各单位账户管理、支付中心管理、银行资金清算等环节,把财政资金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给收款人,有效地避免了中间环节中发生的资金流失,而且剩余的财政资金也将重新回归到国库的单一账户之中,可以说国库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预算单位原有的资金支付方式,也要求单位在申请资金时转变观念。

3、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挑战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以后,单位会计人员也应与时俱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自己在学识水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基于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长期没有明确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对从业人员的水平要求很高,不仅需要熟知《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内容,还要有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然而这是我国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所不具备的,他们缺乏基本的理财观念,整体财务知识的素质偏低,还有些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一人身兼数职,没有良好的工作团体,也没有专门的知识教育和业务培训,即使有新的制度和规定推出,也难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实施和推行。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水平上的问题导致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仅仅是针对账表进行处理,没有形成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和资金流问题进行监管的职责习惯,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有的行政单位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了单位内部不同科室之间财务状况十分的混乱,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让一些单位内部存在着有账不报,公款开销以及私设小金库等财务问题。

2、预算管理不够细化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收支,轻预算的现象,有些单位甚至严重忽视预算编制和财务评价等内容,造成单位许多资金在使用时发挥不畅。在财务收支情况中,有的工作人员单纯的认为就是向财政部门“拿钱,用钱”的过程,因此对资金的具体预算上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许多单位在工作中形成了跑财政的不良作风,在预算上的缺失也让单位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性和科学性,常常是脑袋一拍作出决定,随意性大,管理上不仅松散,而且混乱,这都大大降低了具体的财政资金的执行效率。

3、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没有明确好自身的职能所在,导致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偏低,流失情况严重。由于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没有形成很好的合作关系,导致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上发生脱节。具体而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财务监管制度,加上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缺失,造成其只负责日常账目上的收支,而对单位未来资金发展和资金使用的效率不予考虑;资金使用部门在资金使用后也对资金使用的情况没有很好的认识,这种财务管理上的混乱和失职,让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存在责任不清和账目不明的情况。另外,有的单位讲究面子效应,在行政办公条件上讲究豪华,铺张浪费现象严重,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没有运用到能真实改进国家经济的地方,有的单位在处理单位资产的时候没有委托专业的资产价值评估机构,而是擅自定价处理,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还有些单位的负责人通过贱卖国有资产来收取回扣,这些都是由于财务管理上的缺失以及在管理内容上没有做出合理的判断所造成的,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大量浪费财政资金,还会造成行政单位声誉的败坏。

4、内部控制不健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缺乏效率。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造成的,外加职责不明确,一人身兼数职等现象的存在,让财务管理中的审核监督问题浮于表面,有的单位干脆没有建立内部控制机构,有的虽然建立了却没能够有效的发挥其控制功能,导致在出现具体问题时没有一个完整严格的控制系统来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单纯的讲究灵活处理更多的是让管理人员搞一言堂,缺乏基本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1、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自主管理能力,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因国库集中支付体制改革而减少了可自由支配的资金量,这一方面削弱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自身管理的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自有资金的减少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自身管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当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辅助措施,严格地控制资金和管理,从基层自身管理开始,加快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自我管理的能力,将约束转化为动力,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2、严格划分国库收支范围和支付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积极做好国库支付管理,设置专人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进行管理,并按照资金的性质进行分配,可以纳入国库支付的资金只有财政性资金支付的业务,其它业务必须通过其他类资金中进行支付。从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来看,主要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模式,对于单位具体采用哪种模式进行支付,相关部门在资金使用范围以及财政科目上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相关部门下发的各类、款、项的财政拨款的支付范围和支付方式来对各类资金的支付范围和支付方式进行划分,并以此制定年度国库集中支付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类型财政预算拨款的用途和功能对资金管理权限和支出渠道进行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在确定了支付范围后,应根据自身项目体系的具体请款,构建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项目体系,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的正常进行。

3、编制完善的内部用款计划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更加注重内部资金的管理,并建立完备的资金使用申请和批复体系。根据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国库资金支付范围内逐月上报该月的用款计划,另外为了适应实行财政国库支付的实际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应以细化预算编制为基础,以季度为限编制用款计划。为了配合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以及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能正常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对内部各部门下达预算通知,还应要求各部门依照年度事业计划和任务,以行政事业单位下发的预算数为基础来编制季度用款计划。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应该遵循均衡性原则,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应该遵循进度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则应该按照各部门的季度用款计划,以季度为单位为各部门划拨资金,且应该与财政下拨的国库零余额计划相符。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篇8

一、根据国家发展事业的方针,及时合理的供应资金,正确地执行单位预算计划。贯彻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方针,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促进事业计划和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积极培养财源,组织收入,努力提高事业经费的自给能力。

三、根据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认真做好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专用基金的记帐、算帐、对帐、报帐等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做到凭证合法、真实完备、帐目健全、数字正确、经常分析,如实反映情况,并及时记帐,按时结帐,如期报帐。

四、按照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

会计档案资料,遵守国家保密制度。

五、熟悉本单位的业务情况,参与拟定本单位的事业行政业务计划和单位预算计划,定期检查分析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六、根据国家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认真进行会计监督。坚持依法照章办事,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护各项国家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完整;监督本单位各职能部分的各种财物管理。

七、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有关财务会计工作的具体规定办法,不断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管理水平。

八、根据有关规定,对全额预算收支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和费用开支标准,按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进行正确、及时的核算和管理,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开支不得报销支付。

九、单位行政领导人对预算会计工作负总的责任。经常督促检查、指导、帮助,保障会计人员依法正确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权限;会计主管人员根据政策、制度规定,负具体组织领导;会计人员在会计主管人员的直接领导下,根据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制度规定办理会计工作。

十、会计员和出纳员的分工,应当贯彻“钱帐分管”的原则,各负其责;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密切配合,加强协作。

十一、单位行政领导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员、出纳员,在执行财政、财务制度方面,都应对国家负责,严格履行法律,法规。对于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予以制止,并检举揭发。

十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每项业务切实做到严格按财务规章制度执行。如当事人未按规章制度执行,于当事人奖惩挂钩。

重庆艺术学校

上一篇:督导室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小企业年度财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