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4 02:38:05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篇1

一、小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整合,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

校本层面的信息技术整合推进模式。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是学校层面落实“整合”实效性的能力保障,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和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整合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校本层面推进“整合”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1.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整合素养的静态结构分析。小学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整合时,是以其教育基本理论修养、教学理念和教师角色的改进等其它一般性能力和素养为基础的,但除此之外,“整合”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系统的要求。信息技术整合素养主要由以下6个方面构成: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

2.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理论建构和实践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其自我职业发展的研究普遍发现,影响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职前教育;教师的校本实践;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总结;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的同行交流、合作;专业引领。除了职前教育外,其余因素均属于教师培训和自我职业发展的范畴。“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为下述前后相继的行为链:“教师在专业引领下进行系统教学设计——在系统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校本实践——在校本实践过程中开展教学反思并与同行进行交流研讨——新一轮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校本实践”。

3.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模式。实施流程:(1)专家报告,专家——教师研讨。(2)以教师为主体,合作教学设计。(3)展示、交流、评价教学设计方案。

二、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学科教学或者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原来可能比较狭隘,过多的使用讲授式,今后我们在一定的情况下使用讲授式,因为讲授式不可能完成新的课堂所赋予的任务,提倡要增加探究、体验、实践、包括一定的研究学习,最终形成小学课堂教学的多样的这样一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共同探讨。

1.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先从对整合的理解和推进整合的意义、目标谈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性质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落脚点是学科教育改革,实现什么目标呢,在各科教学中,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是一个核心的内容,通过这种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同时还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解决问题的工具。除了这个以外,培养学生的兴趣素养。

2.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但是不是说用了信息技术,学生学习方式就一定能拓展,关键是用的是不是科学恰当,用的好可能能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用的不好可能还促进不了。用的好的话,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学生的自主探究,分层教学、个别化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的思路来设计的话,它比没有信息技术变革还快的多。

3.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如果学习方式发生变革,就必然引起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如果分层教学,个别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教师的身份必然会从一个简单的讲解者要转向教学过程中设计者,转向教学过程实施中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疑问的解答者。

4.信息技术与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如果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变革,就必然会引起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客观上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平等。学生提出问题你要和他共同探究,学生活动起来你要帮助他。我们要追求师生之间和谐、平等这样一种关系。在传统方式下,我们是有意无意的在隔断学生之间的那种友谊。

小学信息技术篇2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74-01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很关键。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我们现在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呈现多样性,且没有教参,而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我们的学生,由于家庭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备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也能“临危不乱”,圆满地完成教学。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

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计算机的认识、开机与关机、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自学。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未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不可忽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总会有个别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碰到这样的学生,可以抓住时机请这些“高手”上来给大家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这些“高手”悟性高、学习快的特点让他们去帮助教师指导哪些悟性差的同学进行学习。可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对学生分组,每一组中安排一、二名“高手”做老师的小助手,指导小组同学学习,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协作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品质。如:在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关机总是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关而往往直接去按开机的按钮。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高手”的作用,让这些“高手”去一对一或者一对二、三地帮助这部分同学,这样几次下来所有的同学都学会了。

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

问题学习,就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问题是很多的,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知识一课中,就可以采用问题学习来解决。教师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一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 计算机病毒会伤害人吗?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产生的?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呢……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后,归纳出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上网,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让学生大胆尝试

尝试学习,就是突出让学生自己尝试,在训练中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课有个突出的现象,学生都特别想自己动手,有的学生一进电脑室就打开电脑自己开始弄起来了。甚至会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偷偷做的现象。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当学生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篇3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内容更新慢。目前,小学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小学生特色,与初中生、高中生的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内容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节奏。另外,教材的选择过于随便,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简单的教材学生学不到东西,过难的教材学生又接受不了;教材和软件系统不能及时更新,常常出现教材与上机试验不配套的现象。

2、条件改善难。一边是信息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一边是信息技术教学设施如实验机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由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及时配备, 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再加上客观条件限制,如机房网络经常瘫痪无法实现系统教学、电脑配置太低、键盘鼠标不灵等等,无法进行深入的教学工作。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且最方便的手段,会不会使用计算机,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常规学习,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风向标。学校应该在硬件设施方面给学校以财力、物力的支持,迅速改变目前各校硬件设备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学落后的被动局面。

3、理实常脱节。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实践操作性又很强的基础课。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信息技术课程经常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整合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课中掌握的技能,达到充分学习,扩展学习的目的。目前,部分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计算机配置低,保养不到位,实训开课率有限,学生上机得不到保障,操作技能得不到强化。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进策略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以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日常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还需做如下改进:

1、注重启发,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快乐。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创造性特点,我们教师应注重方法的研究、模式的创新,要创造性地“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讲解时,应重在点拨,启发诱导。发现学生出现操作失误时,教师最好不要直接点出与纠正,先要提示,然后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这样,学生对错误的印象才会深刻,记忆才会牢固,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改进教法,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是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以此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硬记命令并不是我们教学的初衷,要求学生学会操作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支点。二是实施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课堂教学越来越活。多媒体技术以数字通信技术、传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能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统一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又能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三是规划合理的教学目标。上机操作时,学生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多,教师不可能百分之百控制,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与操作,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每节课都要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任务的鞭策下获取知识。

3、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很差,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更新的速度如何加快,都能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单纯随着教师的讲、演示而进行操作,课堂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练――教师再讲――学生再练……”如此的循环往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而且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减淡,他们常会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学就会,没有新鲜感,但过后就忘,离开老师就无所适从。因此,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所在。

4、设置任务,提高其主动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现实的、针对性强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习、思考、探究。譬如在教文字处理时,可事先发给学生一份教学样稿,首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整理样稿,再有针对性地讲授样稿的处理方法与步骤,并强调实效的重要性。一般地,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讲解Excel表格制作时,可先将座次表、课表以及成绩统计表等样本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效果会更好。这种方法要求教师细研教材,精心设置任务情境,要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

5、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采取考试、提问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温习、牢固所学知识;同时完善奖励机制,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不断向其学习和靠拢,从而达到带动整班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则采取帮助和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督促,重点对其进行兴趣点的激发,因为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师精心的教育培养,使其最终跟上教学的进度和进程。

6、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感情。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中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小学信息技术篇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1前言

随着新课改逐渐深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方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下,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且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是通过PPT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局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使课堂学习变得十分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激发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热情起到关键性作用。

2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2.1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合理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需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这是因为一个优秀的课堂设计,能够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及吸收所学的知识,对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指导小学生在学习如何应用画图程序来画圆和椭圆时,学生使用电脑画圆相对简单,则会感觉课堂学习较乏味、枯燥,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以“达芬奇画鸡蛋”这一故事当做绘画背景,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如让小学生独自绘画出一个简易的房子,房子中要求有阳台、窗户,且于墙上贴上瓷砖,小学生于画画期间,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这一画图。老师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绘画教学中,让学生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布置的绘画任务,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2在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前,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操作技能,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而在实际教学期间,大部分老师常常会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鉴于此,老师在教学期间,需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其学习差异所在,以便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分层式教学,这样可使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整个学习过程,最终培养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老师在指导学生使用电脑画图程序时,可以把画图部分的评价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评价画图基础、评价技巧以及评价创作。首先,评价学生的画图基础,能促使小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画图的工具及颜料盒的使用等,初步地了解菜单功能的使用,为小学生的画图技巧奠定基础;其次,评价学生的画图技巧,可使小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复制粘贴、剪粘贴、自定义颜色与透明、不透明等画图技巧,使得学生可以巧妙地应用画图工具,为接下来的画图创造条件;最后,评价画图创作,可提升小学生的画图水平与技巧,也可将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其他的学科相互结合,可将语文、美术及物理学科联系起来,充分展示出小学生的画图水平,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意识。

2.3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编排及设计发生了很多改变,且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布不一,因此,老师在讲解信息技术课程时可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于课前制作成相应的PPT课件,同时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等,将其融入至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例如,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向学生讲授“魔棒工具”这一内容时,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分解成几个部分,让一些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慢慢学习,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直接指导学生观看操作难度相对大的视频来学习信息技术。经过长时间开展此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大大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很多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分析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在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合理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等。经对本文进行阐述,重点凸显出转变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优势,这对于之后进一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玲玲.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做合一”模式的探讨[J].关爱明天,2015,14(10):48.

[2]包杨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组织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探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25(2):90

小学信息技术篇5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如在教学第九课《认识“画图”》,运用电脑展示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配上音乐。使学生感觉到电脑绘画真漂亮,电脑真神奇,产生一种强烈想了解、学习电脑画画的愿望。而后,我层层构建任务。“画图”的启动,我要求学生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去试,“画图”的工具的初识,我也是要学生先去试。“铅笔”工具的使用,如何使用?让学生去探索铅笔的使用方法。自己心中一幅漂亮的图画,有兴趣,你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工具画一画……学生围绕着自己的任务去学习,去探索。教师在学生中只是给以引导和帮助。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搜索有关信息、并有选择地利用这些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组织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多学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基于这种考虑,我将学生分成协作小组,由他们自由结合,并适时加以引导,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没有我不行。让孩子们多看其他同学的优势,只有把全组同学的优势集中起来,才能使全组同学取得成功。

在“创作图画”的教学中,有一个小组的同学以有关“美丽的家乡”为主题创作图画。他们确定主题后,就进行了分工。由知识比较丰富且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收集方法的同学负责收集资料,由美术细胞浓厚的同学进行美术设计,最后由信息技术技能较高,操作速度快的同学负责操作。由于大家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了效率。最后,在本节课的评价中,这个组的同学作品并获得了全班同学的最高评价。在总结本课时,我请这个小组同学发表成功感言,他们4人一起走上前来,告诉大家,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我们的目标是尽自己的努力争取最快完成任务。因为全组的成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我相信,在他们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会有自信、欣赏、愉快、陶醉的情感体验,因为他们成功了。

3.鼓励学生自我展示,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

作品创作成功了,那是他们的学习成果,要让他们尽情的展示。在教学评价阶段,我鼓励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作品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思路,让大家了解作品的产生过程。由于学生们的积极评价给作者带来愉快的感受,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例如:在教学“幻灯片切换”后,我设计一堂实践活动课,有一组同学创作了《我的相册》,这一小组在课前去搜集了与我们学校有关的大量信息。在课上他们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处理,一件内容充实,设计精美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全组的每位同学都非常高兴,因为那是他们的成果,他们感到非常得意、非常自豪。在全班展示时,同学们给创作《我的相册》的小组热烈的掌声,同时对作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篇6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篇7

Abstract: I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gradually develops, which requires us to unify own actual situation, consider and interpret the teaching wa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life-oriented and practicality.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实践化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life-oriented; practicalit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237-01

0引言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必须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我们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知识的传授给予了过多的关注,但很少关注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当下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已经刻不容缓。信息技术生活化,实践化就是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来源于生活,并能指导和改善生活。让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借助生活经验学习,并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尽量采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例,以增强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和动手解决实践问题的冲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实践化就是让学生要能运用所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感受信息技术的无所不在。综合以上,结合平时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生活化,实践化之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是“花架子”,没有目的性,时效性。一个实效的情境创设要对学生起着诱导激励的作用。情境的创设要能将学生鲜活的实践生活与信息技术课程链接起来。因此,恰当、生动的情境创设,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将信息带入熟悉的生活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Flash―移动的小球》这一动作补间动画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演示小球在地板上跳动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小球跳动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学生思考在Flash时间轴上怎么样创建关键帧?应该创建几个关键帧?小球的位置怎么摆放?学生联想到课前的实验,马上可以意识到教师提出的问题怎么样来解决。这样通过实例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一步步引导,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在学习《贺卡制作》一课时,我采取让学生观看已经制作完成好的各种主题的贺卡,比如:母亲节,父亲节贺卡;新年贺卡;圣诞节贺卡……再引导学生回想近期的节日,这样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模仿,而在回想的过程中,又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涌现,自然兴趣大增,学习利用PowerPoint制作贺卡就容易多啦!

2生活化,实践化之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教学如果仅停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时远远不够的,我们承担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生活化,实践化。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任务的设置方面,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时时在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Acdsee图片处理》时,我在课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所播放的各式各样的瑕疵照片。学生看到被拍摄的效果极差的照片,自然有想将其纠正过来的想法。然后我在课堂上将这些照片分发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从调整图片的曝光开始,然后想办法将照片中的红眼病去除,最后到几张图片的合成,这样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图片处理教学,因为有了生活化的操作任务而变得生动活泼,真切有效起来了。

3生活化,实践化之课堂例举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它有很多专业术语。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有时会很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课堂的观察,发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专业术语可以转化为我们生活的用语,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例举生活中案例的方式将难讲的问题简单化。这样通过转化的形式,让学生形象透彻地理解术语的真实意义和操作效果。

例如在学习《信息的特点》这一课时,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实属不易。如果想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生硬地熟记知识,肯定是不切实际,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将信息与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似乎这也不算什么难题。比照起来,对于信息的传递性与共享性特点来说,我们举出奥运会主题曲为世界各国人所传唱例子,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中去感受信息的传递性与共享性,而对于传递性的特点更是可以从“copy不走样的游戏”中去深切体会。这样将实例运用于课堂,肯定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就能使学生轻松、直观地接受比较抽象的概念。

4生活化,实践化之实践操作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已从应试考试转变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良好的教学评价生活化已日趋成为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我们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1]在学习完《WORD编辑制作》后,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利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电子小报参加评比的任务,作品要图文并排,最后作品要以打印好的方式,交由评审小组进行打分。学生通过先自评打分,然后互评给分,最后评审小组综合评分。评价也成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客观反馈,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是很有意义的。又比如在学习IE上网知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浏览网页并下载任务要求中所需的素材,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检验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随处不在的信息技术。因此,生活化的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必然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反对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疏离,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让知识的种子深埋在学生的心灵中茁壮成长,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篇8

一、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正处在萌芽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根据笔者调查,富林镇小学90%以上的学生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应当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的教学方案,用启发的语言引导。如设问:你能把一首古诗,一幅图画写入电脑吗?你知不知道电脑是怎样歌唱的,你会让电脑唱歌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强烈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从一开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并喜欢学,从而缩短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活动的催化剂,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勤动手多操作。

二、学玩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类发展认知能力的动力,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是图文并茂、视听合一的人机交互方式。在教学中用形象生动的图画、逼真的情景、妙趣益智的游戏,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一二年级学生键盘指法时,将英文字母以欢快的节奏编成汉语拼音字母歌,并让学生在练习时边唱边输入,学生容易记住每一个字母在键盘上所处的位置。在初步掌握键盘指法以后,利用一些游戏来提高学生击键的准确性和速度。“指法训练”中的打字游戏,集游戏性、娱乐性、训练性为一体的软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程度,由易到难,这样学生在练习指法时,边练边乐,在玩中练,练中学,学中玩,学玩结合,很快就掌握了键盘指法,从而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生之间开展指法竞赛活动,学校每期举行一次计算机键盘指法比赛,以此推动学校现代化进程,为掌握信息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反过来成功会带来喜悦,带来更大的兴趣。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学生通过亲身感情体验,在愉快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交流合作给学生创造欲望和成就感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一条,学生是学习主体,是主体主导地位,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学是内因,教师的教学是指路、引路,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作用,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是辅导者。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多给学生相互交流的经验体会和空间,既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也给他们创造一种创造感、成就感的情景。在教Windows画笔时,经常让学生上课或课余交流他们的绘画心得,请美术教师进行点评。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方法,差的学生可以向画得好的同学求教解决的方法和技巧。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兴趣,我们使用《金山画王笔》这套软件,在学生上机操作又提供了大量的儿童喜欢的素材,即使绘画基础不好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心愿拼画出优美的图案。绘画时,组与组之间、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共同完成作业题。在每个小组中训练出一个组长,负责帮助和指导全组同学,小问题由组长回答,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再来指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下一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