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范文

时间:2023-11-16 08:43:54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篇1

今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同学们带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日思夜想的地方—陵口少阳中学,百花齐放,鸟语花香,还有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和一群勤劳的蜜蜂在花园里采蜜呢!

令我满意的是豆腐制作这堂课,这堂课让我们知道了豆腐制作这堂课,这堂课让我们知道了豆腐的来源和怎样做豆浆,我们组的组员是:束文泽,杨倚天,董佳玮和我,束文泽是负责推磨豆浆,杨倚天负责放水,我负责放黄豆,而董佳玮是负责倒水,第一步:首先放一点黄豆和一点水,然后推磨几下,一点豆浆便出来了,我们兴奋极了,然后做了几次,就已经有不少豆浆磨出来了,老师看到了说:“你们组的水放得少了。”我们听到后便放点水和黄豆,不过一会,豆浆便涌入了桶里,不过一会儿黄豆便磨完了。大家把大桶里的豆浆到入过滤袋中,把豆浆和豆渣分开来,然后把豆浆倒入锅内,老师说让我们品尝品尝自己做的豆浆,就在这时,老师问我们,豆渣可以用来做什么,有的同学说可以做豆渣饼,有的同学说可以当肥料,有的同学说可以当饲料,老师说:“不错,豆渣含有蛋白质,当肥料可以让植物长得快些,吸收得好。”不过一会儿豆浆煮好了,大家每人拿一杯,在树阴下喝,豆浆甜甜的,真好喝。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学会了洗衣服,洗碗等家务活,我真开心!

丹阳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宦艺舒

综合实践篇2

一、真实的课题,让研究主题从随意走向规范

不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的课题随意性很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性,有的研究主题是信手拈来,有的是直接拿来,有的是迎合时尚。二是缺乏序列性,内容单一,同一主题多次反复。三是缺乏自主性,表现在研究问题全是老师预设,距学生生活遥远,学生不感兴趣。

要改变以上现象,必须规范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课题。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统筹规划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

各年级既相互独立又形成序列,做到全校一盘棋。学期初,学校教导处要召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拿出学校的整体活动方案,避免各自为政。如运城市人民路小学围绕主题“家乡文化知多少”建构的主题框架就是很好的范例:

(二)学校要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注重开发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尽管各校也编制了一些活动资料包,但是由于理念上的差异,水平参差不一,难以统一实施。各校在实践过程中可探索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浙江余姚实验小学将学校的传统活动进行提炼,形成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二、真实的活动,让活动过程从盲目走向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在于实践。但是由于课程自身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完整的活动过程在教学研究中难以展示,造成一些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上好开题课。

误区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上好课表中安排的每一节课。

要走出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加强课程研究的系统性。

目前各地的教学研讨多集中于开题指导课,因为这是“展示教师”的最有利的课型,却不是这门学科最核心的展示,所以造成一些教师认识上的不足,过程性的指导肤浅,或者随意盲目。所以在开展教学研究时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进行“长线”的全程展示,让教师们对课程的完整实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真实的成果,让实践成果从虚假走向真实

有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准备了“丰硕”的活动成果,但成果形式单一,主要是手抄报、资料集;内容单一,主要是网络下载的文本;来源不清,有些是老师和家长代劳。其实,只要真实的开展活动,就一定会留下精彩的活动成果。这里的成果可以是有形的,如文章资料、图片资料、调查问卷等;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活动的感受体验、观念的改变、勇气的增加等情感方面的收获。教师在结题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认真梳理,对于有形的资料要做归档整理,以资料汇编、图片展览、结题报告等形式展示;对于无形的收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以“我是打假小卫士”为题,让学生走进商场调查走访,识别假货。既提高了认识,提升了能力,又为后续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贵在实践,重在活动,让我们摒弃世俗的功利,还综合实践活动真实。

综合实践篇3

>>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 浅析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浅析 浅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原则 浅析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与音乐教学的整合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本取向 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 浅析课堂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与对策 浅析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现状 浅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 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辨析 综合实践活动微观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综合实践活动浅析 综合实践活动浅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综合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其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亲身的经历,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综合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其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亲身的经历,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转变观念,尝试创新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教师的指导要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要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历亲为,强调通过经历来获得体验,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社会责任等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学科课程,其明显的特点就是开放型教学,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极大地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以扩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进而开发他们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

(一)交流表达能力

综合活动要体现多样性,要及时地把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学生。例如,教学《语文天地》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冠军”这个名词,然后选定挑战的对象、项目,准备所需的材料然后向冠军进行挑战。同学们挑战的项目,有书法、绘画、朗读、演唱、讲故事、舞蹈表演等,充分的表现了同学们的特长。我给予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有成功感,体会到冠军并不神秘,因为任何冠军都只是在某一项或几项能力上领先于别人,而且这种领先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你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你也能当冠军。此次活动使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得到提升。

(二)动手操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例如,在教学《神奇的气压》一课时,我演示后让学生亲手做实验,用漏斗吹乒乓球、让大于长颈烧瓶口的鹌鹑蛋从长颈烧瓶口中进入,然后再给长颈烧瓶加热,让鹌鹑蛋从长颈烧瓶口中在慢慢的出来,这样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时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观众,而是活动的主人。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学懂了书本知识,又了解了空气的神奇力量。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

(三)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设计活动过程,准备活动所需器材,实践、操作过程,并记录观察现象、数据,完成实践成果报告,得出活动结论。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先提出问题:“圆周率3.14”是怎样得来的?然后我组织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际操作,在校园找“圆”,如自行车轮、摩托车轮、井盖等,学生用圆周长除以圆直径都得出了3.14、3.12、3.13……等数字。学生经过亲手实践后争相竞答。我此时不作任何表态,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创造性思维十分活跃,探索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四)创造能力

实践是创造发明成功的重要条件。创造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所在,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例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利用图画展现家乡未来的变化时,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简洁、鲜明、生动的图案形象地表达主题,反映新农村建设及时代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要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四、综合实践课应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教师要关心爱护和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并发现学生的潜能。因此,作为教师一进课堂,就必须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综合实践篇4

一、 成立了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基本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

二、 开发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式

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阶段,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

三、开辟研究渠道,营造研究氛围

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正确把握角色,转变学习方式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配合全市课改样本校的调研工作,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生综合实践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通过使用手册与未使用手册两种班级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手册非常适用于中年级,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高年级同学用评价手册已显示不出太大的激励作用,对高年级同学的活动评价是否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脑进行,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在这方面还有待研究。

五、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综合实践篇5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综合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为直接体验的,以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1]

“综合活动是一种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及教学组织模式”。[2]

以上是学者、专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界定。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规定的一门必需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学习方式为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探索,以及和学生、教师、社区的互动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目的的,全面发展的一门新型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及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因地方、学校的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而不同。《综合实践指导纲要》中国家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这四大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不是相互并列的关系。在这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贯穿于各种活动中。在内容这方面,注重的是四大领域的有机整合及与各大领域与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特性如下。

1.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该课程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立足于人的个性整体性,使之每个学生都健康全面发展。课程的内容不拘泥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而是各种知识得到整合。课程的内容是依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实施的,体现了个人、社会、自我的内在整合。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活动课的延伸和升华,都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元认识得到提高,获得真实的体验,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这里所说的开放性,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具有开放性,内容和活动过程及结果具有开放性。目标的开放性是指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尊重每个学生的需求。内容的开放性是指注重四个领域的融合,以及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评价标准多元化,促使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课程实施之前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是不能缺少的。但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目标不断完成和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不断增强,这是生成性的表现。

二、关于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

(二)多元智能理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工具

工具是工作的一种手段,教育工作中同样存在工具,如黑板和计算机、粉笔等。这些存在的三维的东西是工具,多元智能作为一种观念性思想性的工具被利用,可用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也就是说多元智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目标一致

多元智能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多元智能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智能的个体,如果想使每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智能,就必须在课程中并通过课程整合各种能够系统发展学生各种智能的实践活动,即综合实践活动课。

2.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教育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施教,施教的内容应该适合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充分发展其智能。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不拘于某一学科,各学科的知识在课程中得到整合的特点适应了学生的差异性,并可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互相配合,解决问题。

三、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

以上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论述。把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种观念,运用该理论设计课程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下面是一个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健康饮食的报告

确定主题

健康的饮食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非常重要,运用自己已有知识为自己制定一个健康、平衡的饮食表。不仅仅局限于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身体的作用,还要让学生认真、严肃地评价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收集资料,活动准备

1.让学生做一个计划,与当地的有关健康师联系,争得他们对这次活动的支持和协助,请一位健康师和烹饪师给同学们做一次报告。

2.从以往的活动中,分析学生的智能组合,并根据此进行分组,收集以下资料,可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请教专家等多种方式。

(1)了解主要的食物种类,每种食物种类都包含哪些食物,食物的最佳摄取量,以及如何计算摄取量。

(2)了解人为什么每天都需要吃一定的食物。

(3)了解不健康饮食带来的危害。

3.在烹饪师的指导下,学习在烹制事物时如何保持其营养价值。

4.同学在指定的地方进行烹饪。

活动预演

学生讨论烹饪活动进行的步骤、方法,以及在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

学生按预定计划,分析目前的饮食习惯,制定健康的食谱。教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可请学生家长配合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协助。

评价

每个小组把健康食谱和烹饪的食物对全班汇报,然后大家讨论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收获。然后确定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每个人对制定的健康食谱进行分析,并以小组的形式准备一个关于健康饮食的汇报,可以是演讲、报告,也可以是一张图,或是唱歌、表演等,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以做一次健康饮食宣传活动,呼吁市民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这个宣传活动也可以以相声、演讲等形式进行。学生可以做一份海报,制订一个健康饮食月计划,包括对各个组成部分的解释,以展示对健康饮食各个概念的理解。

活动延伸

学生可以查阅更多的资料或在实践中总结出并提出更健康的饮食。(比如,尝试用健康的方法调味,使用香料,含铅的调味品,以及低热量和低脂肪的调料)

课后思考提示

从此次活动中,我学到了什么?我喜欢这个活动,因为什么?我以前没有注意这些,今后我要怎么做?对于这些问题,要认真思考,加以解答。

参考文献:

[1]文走创新之路(下).北京出版社,1999:850.

[2]李金初,曲艳霞.育人模式的新探索.北京文津出版社,2000:2.

综合实践篇6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重要性;策略

作为一门新兴的开放式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新时期充分认识到开展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合理开展综合实践课,成为小学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街一。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综合实践课是以活动为主的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究对象,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发展与进步。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综合实践课比较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时,很多教师通常会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一起研究课题、实施计划,促使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沟通技巧,拥有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或者上网等方式,获取信息,并且根据信息的种类,进行整理和处理,以完成自己的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会逐渐提高。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制定活动目标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动手能力不强,在以往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通常对活动过程都是一手包办,没有充分给予小学生挑战问题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一科目开设的意义。为了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等合理制定活动目标,指导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尝试着分析、处理、解决难度较小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抗挫折意识,提高抗压能力。在实践中,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促使学生能够遵守组织纪律,完成活动任务,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提升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市场上各类铅笔盒的材料、价格、图案以及使用时间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丰富生活经验,进而提高认知水平。

2.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但自控意识薄弱,集体意识不强,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程度。可以带领学生在放学后、双休日或者课余时间等在区域较大且安全的地方活动,引导他们运用计算、写作、摄影等方式收集、处理信息。

3.科学评价实践成果,增强学生的信心

小学生有一定的好胜心,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进行鼓励和奖赏,正确引导他们积极向上,适当进行评价,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设立“最大进步奖”“最佳设计奖”“资料搜集王”等奖项,鼓励小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实践热情,鼓励学生遇事多动脑、勤动手,提高综合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方法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4.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

综合性、实践性是综合实践课的主要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多样化地选择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家乡土特产”“我喜欢的家乡歌曲”等活动,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收集、整理,以全面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

总之,综合实践课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途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重视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开展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科学选择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梦园.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3:19.

[2]张瑞凤.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J].时代教育,2016,20:227.

综合实践篇7

摘要:科技教育中心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被重视。科技教育中心将担负起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啊哟任务和责任,综合实践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本文就科技教育中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做以简略阐述,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新课改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科教中心;综合实践;教学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已被高度重视,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活动,实现课本上得不到的教育。

1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1.1请进来走出去: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1.2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中,依托当地的“山”“水”、“洞”、“厂”、“场”等,开发研究、调查了解当地移民生产生活情况,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更认识深刻,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学习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变化

1.3通过课题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当地的“山”、“水”、“洞”、“厂”、“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资源的开发,调查了解当地人们生产生活情况,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信息资源、师生经验和人文资源。以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注意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指定领域的利用,又注意在班队活动、节日系列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利用。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建立了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同时,在课程实施的形态上,从学校扩展到广泛的家庭和社区社会,使学校教育的课程组织形态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广泛地发挥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注意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2.1加强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综合实践过程的管理,建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导小组,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活动。一是通过走出去,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二是组织教师学习《活动课程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理论书籍和文件资料,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三是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请专家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2.2做好每项活动前的预设:确定开展活动的主题、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时,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研究主题和方案的可行性,是否切合实际、反映时代特征、主题是否鲜明等,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等,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教师对开展活动的内容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要熟悉,要首先去进行研究。在学生活动前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技能学习和研究。这是开展好活动的前提。

2.3不断完善活动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活动方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处于起步阶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开始设计的方案在实施中会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实践中加强改进完善。在活动中我们要多给学生独立或合作开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但由于我们现在的学生已习惯给予的教学模式,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过程,设计问题时不要太大、太繁、太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活动过程、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教师在活动中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2.4要体现在“做中学”:“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在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在实践中点燃了学生的“联想”风暴,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多多,只要我们多动脑,以教育为己任,科教中心将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M],北京.人名教育出版社,2010

[2]文可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

综合实践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以生活为源泉、实践为根基、综合为特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它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去展现客体情境。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要立足于综合,着眼于实践,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组织的形式要多样化。

一、立足于综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这里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基本特征,一是课上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二是伴随着思维活动。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培训学生语文素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力发展的重任,必须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三是伴随着肢体活动,特别是对小学低中段的学生。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四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学习了《鲸》、《蟋蟀的住宅》、《雪猴》等课文后,就可以以“人与动物”为主题设计活动课题:1.蚂蚁(或其他小动物)生活习性探秘(实地观察、交流介绍)。2.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搜集材料、汇报成果)。3.动物知多少(知识竞赛)。4.编一个童话故事,想象人与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写作)。这一活动设计,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综合性原则得以落实。

二、着眼于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了解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综合实践中的“实践”应理解为:教师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我母亲河――磨滩河”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有以下几项内容:1.观察磨滩河的野鸭,进行描述(写作)。2.为磨滩河的鸭蛋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3.采访养鸭户,了解环保情况(口语交际,写采访稿)。4.实地查看磨滩河的水面,了解环保情况(调查访问,小组汇报)。5.为了整个子孙后代――致家乡人的一封公开信(调查访问,小组汇报)。整个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将语文实践活动与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活动中的“文化蕴育点”,在生活中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教科书、教学挂图,各类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各种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还有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等,教师要具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关注差异,追求新奇。引导学生要有自己的观察,要有自己的感受,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还要有自己的语言,不人云亦云。

例如:“如何把课本编得更好?”这一问题的设计,自然就会使学生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乐,得体的动作,使语言更具有魅力。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既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又有实践能力的锻炼。再如:让学生品评广告,“搜集广告,评出优劣,把劣质广告重新设计一下。”学生搜集广告的途径是多样的,评比的形式是多样的,重新设计的广告更是百花齐放。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五、活动组织形式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组织活动可以不拘形式。一方面,活动地点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进行。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电教、多媒体手段或实物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走出去进行实地考察。另一方面,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如:调查学校家庭周围的环境情况,如有破坏,请设计改善方案。可以先个人活动进行调查,设计方案时又需小组合作进行,班级汇报交流又是班级活动。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活动。再一方面,活动组织体现民主,尊重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实践活动时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时,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最好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范文 下一篇:智能化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