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0 22:00:46

博物馆展示设计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1

1.1什么是博物馆?

199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永久机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前任馆长托马斯.P.E.霍文曾表明,博物馆拥有“巨大潜力,不仅能够促进现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其质量,并实现社会卓越发展”。①在博物馆里,观众可以享尽自由时光——他们可以自由地在展厅里漫步或驻足,对某些展品一开始可能心不在焉,而后却猛地恍然大悟,可以自由顺原路折回、也可以自由放空、任意遐想,这一系列过程,就是与博物馆交流的过程。吉尔曼曾提出“当一个博物馆能够提供丰富知识让观众好奇时,才算真正发挥出了其全部作用。”

1.2博物馆的功能与发展

早在古代与中世纪时期,博物馆的雏形就已显现,那时期的博物馆可以称其为藏品储藏室和学习、研究之地;到了16世纪出现了两个新的词汇来表达“博物馆”:画廊、储藏室。然而这两类博物馆内的藏品几乎很少对公众开放,他们主要是王宫贵族、教皇和富豪的;17世纪末,博物馆开始步入公众生活;18世纪,人们还是热衷科学与自然法则,当时的知识分子希望在博物馆内收藏人类的艺术品、科学产物以及自然标本等。到了20世纪,博物馆不再局限于藏品,渐渐偏向参观者,衍生出了博物馆实践的研究以及针对博物馆参观者的研究。到了21世纪,博物馆观众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超越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性,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沟通”也已被重视。现如今随着科技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参观者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了知识传播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这种变化不仅使观众获得了全新的参观体验,也增进了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沟通与交流。而物联网在其中的作用也逐渐显著。②

2物联网

2.1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缩写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索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图1)。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连上网络,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到他们的具置和相关信息。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③,“物联网”的概念正式问世。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

2.1物联网的作用

在未来,物联网将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及生活,包括改变我们自身。回顾历史,当我们看到互联网是如何影响现代教育、通讯、商业、科研、国家管理和整个人类社会后就会知道,物联网的发展将会超越互联网。而且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成为人类进步上的重要探索及阶段。物联网,可以称其为互联网发展的全新阶段,人类可以把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分配转换成各种信息、知识,甚至是智慧。从这一角度来看,物联网的发明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物联网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缩小贫富差距的能力,它们可以将世界资源提供给更需要的人们,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星球并学会预见问题。物联网的作用可以说是无限的,在物联网时代,也许你的电冰箱不仅仅只有电冰箱的功能,首先它可以采集你的数据,根据你所储藏的食物,监测你的身体健康,并根据你的身体状态,给你提供合适的膳食菜单。我们可以理解物联网将“数据”传变为“智慧”。在下图中的金字塔中由4个层面: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有用信息的收集是建立在数据上。大量的数据收集会有助于揭示规律性和发展趋势。而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化成知识。而最顶层的智慧便是知识加经验。知识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但智慧却不会改变。而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源于最底层数据的收集。而物联网就是利用这种扩展数据的方式。数据容量的增长加之互联网传递数据技术的发展将帮助人类更快地向前发展。

2.2物联网与博物馆

曾几何时对于博物馆领域而言,物联网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运用了物联网技术。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中主要是运用在参观者获取展品信息及博物馆位置信息等相关信息。自从博物馆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后,参观者就可以根据自身定制属于自己的导览服务,这样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的参观服务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和吸引更多的人流。对于博物馆来说,物联网的教育价值与商业价值在于它可以允许参观者通过其选择的智能设备直接与藏品交换信息。藏品中的对象作为藏品数据的保存者,并且也能与其他物件交流。不难想象,未来的某天,当一个参观者来到某个艺术馆时,便收到艺术家的做平展览位置的提醒,只因为参观者在其他博物馆曾经看过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一旦站在这幅画作前,一个微型传感器便会提供给参观者丰富、多层面的信息,提供购买该画作的复制品或3D模型的机会并送货上门,或者预定免费讲座的座位。所有这些只需拿起手中的移动设备一扫便可。

3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方面应用

时至今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基本可以在博物馆领域应用,国外的博物馆领域已经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国内的博物馆物联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与借鉴。

3.1馆藏管理

物联网中首当其冲的一个特点就是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所以博物馆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来进行馆藏品的智能化管理、运输、库存等。工作人员可以熟练地了解每个藏品的具置、收藏状态等。物联网的智能管理与传统藏品的管理相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时间以及人力。可以实时对藏品进行监控,遇到相应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

3.2观众参观服务应用

(1)电子门票

随着社会人文的发展,部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观众人数会大幅增长,博物馆都将面临人流浪超负荷,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但是随着物联网与可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电子票的出现可以为博物馆带来诸多方便,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站或发送二维码等方式,给观众提供购票凭证。通过将物联网的RFID技术与电子票及观众的移动手持设备相结合,即可实现博物馆内的观众定位。系统通过阅读器采集观众的数据,分析相应的人流量及位置数据,可以及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信息作出相应的调整。

(2)指示系统

观众在参观博物馆中看得最多的毋庸置疑是展品,而其次就是博物馆的指示系统。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指示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环节,如何通过良好的指示系统来带领观众进行博物馆的参观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内置RFID电子标签的门票或观众的移动设备,可以全面感知用户的存在与位置信息,然后快速准确地对观众的位置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给观众制订一个准确,有效,亲切的参观路线,减少观众的观展障碍。

(3)多媒体导览系统

导览系统可以说是博物馆展示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单项传播展示已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口味了,他们所期待的是博物馆传播的多样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性与自主性的加强。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全面感知观众存在。通过RFID等物联网技术增强展览与观众的互动,并应用观众的移动终端将预先设定的服务推送到观众手中。美国技术创新博物馆是第一家使用RFID技术腕圈的博物馆,该博物馆认为这是参观了解博物馆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参观者能够实现与展览之间的互动。观众还可实时查询自己的位置,回顾参观路线,获取最优路线导引服务,调整参观行程并选择需要的服务。同时当持有电子门票或手持设备的观众靠近展品,系统根据观众所在位置情况,触发功能模块,显示该展品详细的文字、语音、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介绍资料,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其背景资料,使得科普、人文宣传更生动、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全面。观众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更轻松地查看展品名称、内容等信息。同时根据观众在博物馆内的当前位置分析,结合以往的参观数据及用户信息数据,给出观众独特的个性定制路线,自由参观展品,引导观众参观整个博物馆。

3.2展厅环境控制应用:

物联网的相应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和检测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通过物联网红外传感器技术的使用,得到当前文物所储存的湿度、温度等多项环境因素,以及参观过程中人流量及动向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针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调整措施,使得文物储存的温度以及湿度等环境得到恢复,使得文物的保存有一定的保障,同时告诫工作人员展厅的人流情况等,对博物馆的人流进行相应引导。案例1:伦敦历史博物馆引进NFCRFID标签伦敦博物馆与诺基亚公司开始合作测试一套系统,通过该系统,NFC手机用户可以从馆内两处NFC标签处得到优惠券、展品信息、预约等信息。伦敦博物馆于1976年建成,里面珍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当观众将手机贴近某些标签的时候,游客的手机可以自动连接到博物馆的Facebook主页或者是Twitter主页,在那里他们可以炫一下展品。观众还可以通过一些标签,浏览存储在博物馆文献中的艺术品照片,下载博物馆的乐曲等多项创新应用服务,这些服务功能的增加都促进了观众在参观中的体验感及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4展望

现代的技术已经使物联网得以实现,但是基础设施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虽然目前国内物联网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较少,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在博物馆展示方面也正逐步得到重视。将博物馆与参观者的实际需求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才能推动博物馆在信息科技时代中的发展,才能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与信息化管理,为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播,有效地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博物馆前进的科学化、智能化道路。同时物联网的大范围推广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力,推进社会进步的脚步。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2

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设计 色彩情感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19-02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所肩负的功能性与一般盈利性质的文化机构不同,它具有知识传播、学术研究、国际文化交流、景观展示、庆典纪念等性质。[1]因此,博物馆展示应突出其公共场所的特殊性质,对于设计风格的选择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博物馆需要沉浸式参观,静下心来才能欣赏展示物的内涵之美,所以在展示设计方面既要出新,要激发好奇心,又不能引起参观者思路过度跳跃,避免其思想游离于参观环境之外。因而,博物馆展示设计需要在色彩情感方面深入钻研,通过视觉达到吸引、激发参观者好奇心的效果。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认识

展示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有目的地传达或呈现主题包含的信息,而这个信息覆盖面宽泛,一件物体、一座城市、一个国家,都可以作为展示物进行展示。而展示设计则是专指借助展品、展具、影像、图文等媒介在特定区域为参观者创造参观环境,以实现心理创设,从而实现调动参观者情绪,使之沉浸于参观环境的目的。[2]展示设计的宗旨是通过信息向受众人群传播知识,其目的在于通过平面或结构设计、空间规划或色彩搭配在有效空间内实现视觉场景的切换,便于受众接受信息。[3]

而绝大多数博物馆作为非盈利性机构,旨在进行社会文化传播与服务,以教育、欣赏和文化交流为目的,收集、传播、保护、研究人类环境中出现的见证物与虚拟物。[4]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这一点来说,中、外博物馆在展示设计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外国博物馆(主要以西方博物馆为主)根据展示内容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四大类型,每种类型博物馆的展示风格与其展示内容一致,即历史博物馆展示设计以突出考古价值和历史知识为主。而中国博物馆展示风格几经变化,早期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到了近代受西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影响,也分为艺术、历史、科学和综合几大类,除历史博物馆外,其他博物馆展示设计思路基本模仿国外博物馆风格。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历史博物馆较多,陵墓类物品展示较多,风格偏于庄重、典雅,具有一定的特色。

二、色彩情感相关理论

情感作为人类的主观感性体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或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状态,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的价值观。[5]情感的生成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情感可谓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心理活动,它既影响人类的生理活动,反过来也受生理活动的影响,因此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交织进行的思想形态。情感受到外界环境和主观体验的影响,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如喜爱、厌恶、冷漠,喜、怒、哀、乐,等等。这些情感会影响人类的精神世界。

而色彩是由色相、明度和纯度三大要素组成的。[6]色相是指色彩本身所呈现的样貌,如红、黄、黑、蓝作为四种基本色,可调制出粉、紫、绿等明暗不同的斑斓色彩,通过视觉影响人的情感。如青绿使人沉静、橙色使人兴奋。可见,轻快的颜色给人明快之感,重色给人稳重之感,而朴素之色往往给人以朴素之感,鲜艳颜色给人以靓丽之感。色彩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寓意,比如红色、黄色、黑色都在历史长河中担任过重要角色。红色往往作为庆典颜色,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经常被用到,主要是展示传统文化。再如黄色作为皇帝的专用色,在故宫等历史博物馆中较为常见,而秦代尚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则以黑色布局为主色调。通过色彩的区分,可以看出色彩在文化展示,特别是具有历史、民族特色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博物馆多采取开放的内部空间设计,因此其环境展示设计对空间切换要求较高,而色彩恰恰很好地起到了空间切换的作用,同时色彩能够迅速激发参观者的情感,使之沉浸于博物馆环境中。

三、色彩情感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从上述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认知、分析中可以看出,博物馆设计在灯光照明、空间切换、展品组合和材料应用四个方面都离不开色彩情感的应用。

(一)灯光照明与色彩情感的关系

灯光能够给参观者最直接的体验与感受。在参观过程中,光的作用不仅仅是提升室内亮度,更重要的是通过明暗和不同颜色灯光的运用,形成斑痰目占渖彩,以激发参观者的参观兴趣,营造更符合展示物的参观环境,使参观者在欣赏展示物的同时,被博物馆的环境氛围所感染。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3

1 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的价值

在社会发展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国家对素质教育和科教文化教育也更为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场所,其所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在传统博物馆中,展示设计主要是通过展品实物结合文字、图片等方式,比较被动,缺乏互动性①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可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历史文化,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对于观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总体策略

2.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置于历史文化中心

虚拟现实技术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在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形式,从而将观众置于历史文化中心,亲身感受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如博物馆在对历代服饰艺术的展示设计中,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具体的虚拟场景,让观众使用VR设备进入虚拟场景,在游览中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各种古代服饰。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点击服饰获得解释说明。运用这种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置身于历史文化场景当中,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② ,能够极大地吸引观众,激发好奇心,并将展品更加直观、近距离地展示给观众,让观众更好地感悟历史文化。

2.2 利用互动操作对参观路线进行自定义

以往的博物馆通常都会为观众设置固定的游览路线,但是不同的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参观倾向。基于此,可以利用互动操作的方式,实现对参观路线的自定义,节省参观时间,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如可以制作相应的App,让观众对博物馆的展品及项目事先进行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设定,由系统推荐相应的游览路线,并提醒观众重点关注的展品和项目。在博物馆中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引导交互系统,观众在利用互动操作规划游览路线之后,可以在App中存储,并随时调出查看。这种博物馆互动设计,充分体现了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大大增强观众的兴趣和代入感,进而使博物馆对观众的科学文化感染熏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 通过不同层面开展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

3.1 通过观众行为方式层面开展互动展示设计

① 触碰类互动展示设计。触碰类互动展示设计主要侧重于观众和展品之间的肢体互动,以获得更好的反馈。因此,在此类互动展示设计中,需要应用大量多媒体设备,利用装置和多媒体开展综合性互动设计,能够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创造更加新奇、独特的环境,吸引观众,激发继续深入探索的欲望。利用场景道具构建,引导观众和环境道具之间的互动,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加新奇、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触碰类互动设计将传统陈列展示的单一信息传递模式加以改变,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实现与展品之间主观的交流互动,使观众新鲜感得到满足① 。观众对自己的感受做出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反馈。此类互动设计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接收观众反馈信息,并进一步完善设计,让观众获得更加独特、生动、全面的体验,这样的设计过程是不断完善的。② 感官体验类互动展示设计。感官体验类互动展示设计更加重视观众个体性特点,能让观众获得更高的体验经历。利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感官进行互动,让展品展示更加活跃生动,从而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具体设计中,要结合展品的历史背景、文化主题等,对展示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展品包含的信息进行全方位诠释,进而对观众个性化互动体验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刺激。

3.2 通过观众思维模式层面开展互动展示设计

① 路线转换型互动展示设计。路线转换型互动展示设计中,通常采用文字、图片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引起观众的感悟、理解、记忆。在原有平面基础上,对设计范畴加以扩展,使观众以往经历、经验等通过记忆的形式出现。观众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解,在互动过程中得到更强的感受和体验。基于展品空间、时间、排序等陈列发展改变,找到最理想的互动展示设计方法。基于不同的历史线索、历史主题,为观众设计不同的参观路线,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自由选择路线,从而满足观众对历史信息的获取需求。② 环境渗透型互动展示设计。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通过环境因素对观众产生影响,进而得到相应的反馈互动,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信息模式,实现了展示的形象化、生活化、生动化,观众能从中有选择性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观众通过探索新奇的环境,获取相应的知识信息内容。对于单一展品采用不同的造型化处理,运用虚拟现实、电子媒介、背景音乐、文字、色彩、灯光等多种手段,实现良好的交互,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传统展示的内涵,让观众能在观展中“穿越”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实现思绪的转变与融合。通过观众反馈的体验和思考,能极大地提升展品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真实性,体验到不同时空的魅力。③ 情景综合型互动展示设计。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利用情景综合型互动展示设计,让观众“看见”和“听见”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博物馆,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独特的记忆。因此,情景综合型互动展示设计的重要核心内容是通过营造展品氛围,使观众真正融入其中。观众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进入到设计者设计的特殊综合型情景中,参观博物馆,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接受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在具体设计当中,应当考虑如何使观众能真正融入情景氛围,通过设计让场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充分引发观众兴趣。基于此,要以展品为基础,充分挖掘每件展品蕴含的独特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在互动展示设计中表达出来,在相关情节上添加一定的娱乐成分,在形成良好互动的同时,避免增加观众的压力。

4 结论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4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主题演绎;情节叙事;空间逻辑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1-0051-03

Discussion on Logic of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HU Jie-ming(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 China )

Abstract :Display and communication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core functions of museums, in which display is th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is the goal.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useum display design cases, it is found that logic has inherent restraints on the theme design, content structure and plot as well as spatial narration and emotion, and the logical design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process of the audience. Logic refers to the thinking of people, from some known conditions, the law of reasonable conclus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display desig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museu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Key words :museum; display design; theme deduction; plot narrative; spatial logic

Internet :.cn

现代博物馆有四个重要的功能,馆藏维护、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教育传播,其中展示和传播逐渐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博物馆展示设计作为展示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综合了心理学、人类学、艺术学、传播学、信息学、人机工程学、社会经济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交叉。通过展示空间的规划、展品或藏品的陈列、展示环境的营造,将展示内容呈现给观众,达到传递知识、宣传教育等目的。

逻辑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结论的规律。从逻辑的定义我们认识到其两个基本特征:规律和推理,逻辑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提供一般性方法供遵循。本文将从案例入手研究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发掘其中的逻辑特征。

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包括概念设计、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三个阶段。

一、主题演绎与理性思维

概念设计是指从宏观角度对展示进行总体设计,主要是根据展示素材、展示目的、目标观众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对展览的主题做出明确的定位。如何定位这个展示主题,除了需要发散的艺术思维,更需要有符合逻辑的理性思维。设计师需要在充分理解展示目标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展示主题分析。通过对设计素材的归纳、分析、演绎,确定展示的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而引出展示概念设计。在这个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设计师对能触及的抽象符号进行分析、演绎、归纳、总结,并从语义上、形象上或者逻辑上升华展示目标,产生更加广泛的联想。基于逻辑的分析形成的主题,才不会让观众觉得“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是展示设计师发挥想象的坚实的基础。

比如行业博物馆的设计,其内容常涉及某领域或某学科的专业知识普及,通过将这些展示主题或领域专业知识演绎成日常可见的事物,既达到了知识普及的目的,还能增加更多互动性的体验内容。以一个通讯行业博物馆设计的主题演绎过程为例,设计师将通讯演绎为沟通,进而与古代中国的“文房四宝”建立关联,通过“e时代的文房四宝”这种共通的内涵,将展示定位在以“笔、墨、纸、砚”为表现形式的主题演绎。博物馆的设计同时贯穿现代水墨的艺术形式,将文房四宝的概念化符号和抽象意象融合在一起,强化了观者的认知和联想。(图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其演绎过程历时两年。这个主题的选择并不是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而是一个不断推敲的漫长思考过程。首先从“文化”“城市”“探索”和“信息”等关键词出发,遴选出64个备选主题;然后结合世博会主题演绎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趋势,选择其中的“城市”“城市与环境”“探索与创新”“文明与文化”“信息”和“大都市圈”等六个待定主题;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以及主题的接受度和可参与性,主题被再次缩小为“人―城市与环境”“信息时代的大都市圈”“沟通与跨越”;最后经过反复的比较,可以说是精雕细琢,得出了一个与北京奥运会“新北京、新奥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主题词“新城市、新生活”;并演绎出以“人”“城市”“地球”为横轴,以城市和“过去”“现在”“未来”为纵轴的主题框架。(图2)

演绎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得出对某思维对象的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结论是对个别具体事物的判断。演绎是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是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人也正是怀着对心中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城市。上海世博主题的演绎过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二、内容组织与情节叙事

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跟写故事的原理类似,平铺直叙只会把观众拒之门外。在一个故事叙述之前,作者一般先会构思一个大致的提纲框架,然后再根据这个框架去寻找和整理素材,最后在素材的基础上发展出情节。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组织过程始终以高效的信息传播为目的。为了让博物馆的参观者能得到更好的信息认知,好的叙事逻辑是博物馆展示设计内容框架的最有力支撑。

(一) 内容结构关系

在进行内容设计时,首先要根据需要对展示素材(博物馆藏品)进行分类和重组(图3)。素材的分类是以科学的逻辑体系为基础的,或者说,分类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所反映的一类事物分成若干个小类的方法。素材的分类遵循一定的逻辑,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在具体分类处理中,往往采用以藏品的一个主要特性为分类依据,兼顾保管和使用方面要求的方法。例如服装实物的展示素材根据需要可以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龄和性别、服饰产生的年代、服饰的用途等进行分类。在上海京昆戏服馆展示设计中,作者采用京剧的生、旦、净、丑戏剧角色对京昆戏服进行整体介绍; 然后逐层划分到京昆的形成、戏服的制作、戏服的实物展示等主题和展项。在戏服实物展出部分,作者采用京昆常用的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等对戏服实物进行分类展出,既可以满足专业的分类要求,又直观和易于理解。

新加坡某水厂的水博物馆,作者采用信息逻辑重组的方法,将水的几种特性通过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了一个很容易被人接受的内容组织框架。作者通过“水是有限的>水是珍贵的水是可循环利用的水是多功能的水是能带来快乐的”这样的逻辑关联,将关于水的各类素材形成一个逻辑循环。观众对水资源的理解跟着设计师设定的逻辑逐步演进,自然对水的理解也被深深的影响。(图4)

在展示素材不同的分类之间建立逻辑层次关系,是展示内容结构设计的重要工作。这方面也有许多方法可以遵循。比如“从多到一”的抽象归纳法、“从一到多”的逻辑推理法、“自上而下”的层层递进法、“由下而上”的螺旋迭代法等等。台北火车站对面的台湾博物馆有一个关于碳的主题,设计师通过利用“由一推到更多”的逻辑,将科学上单一元素“碳”导出科学的、生活的、工业的等方面的知识,让观众能够从单一的化学元素串联起庞大的相关科学知识,然后将大量展示素材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整理,有效地引导观众对展示主题和内容进行联想,强化展示内容的传达和观众对知识的吸收。

(二) 内容情节叙事

不同类别的展示素材之间的有效联结形成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叙事逻辑。同样以“讲故事”来类比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容设计,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主线,可以将故事素材按照“叙事逻辑线”安排在不同篇章或不同场景。从人的认知角度来看,这个“叙事逻辑线”非常重要,他使故事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看似无关联的展示内容素材也可以有一条“内在”的逻辑线,而这个逻辑线,我们称之为“情节叙事”。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节是观众由一个展示主题到另一个展示主题的线索。

故事的讲述依赖于情节的推动,而情节本身,亦由其内在逻辑所驱动。时间是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由时间线而发展出的“前因后果”常用来当作展示的逻辑主线。以上海纺织博物馆历程馆为例,作为一个表现上海纺织工业历程的历史性、陈列性和讲述性的展示设计,设计师对展示的演绎依照上海纺织工业发展的“勃兴、崛起和兴旺”这个逻辑主线来进行。所有的展示内容都被合理的“串”在这样一条主线上,让观众随着时间的发展顺序了解纺织工业的发展,很容易让观众走进设计师的叙事逻辑,按照设计师所安排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而接受这些知识。有故事的顺序展示方式比单纯“年谱式”的展示方式更加人性化,通过有目的的展品关联和观众路线设定,让观众乐于体验参观的过程。特别针对历史类博物馆,有什么比叙述一段历史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时间,更能吸引观众,让观众了解历史的真相?

当然情节关系除了因果关系以外,还可以有时空关系、人物关系等自然逻辑;或者根据表达需要设定情节分叉、情节穿插甚至情节错乱等人为逻辑。缜密的逻辑不可攻破,好的“故事”能够俘获人心。有情节的展示内容更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入下去的好奇心。情节的节奏感、悬念感和惊喜感是不断产生注意力的源泉。儿童博物馆的观众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儿童,所以,更需要情节的支撑。不时的制造有趣的情节,让儿童参与互动,进而了解博物馆展示方希望他们看到的。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有很多丰富有趣的情节展示,内容包括:蝙蝠的世界、儿童电视台、时光机、探究多媒体、施工现场、货币旅行等,这些情节看似并无关联,但却不断给儿童观众制造兴奋和惊喜,就如同故事里不断起伏跌宕的叙事场景。

三、空间的形式与结构

展示空间是展示活动发生的场所,有了内容和主线,就需要适当的空间来展示。空间的产生,不在于它“有”什么,而在于它是否有特定的“无”。展示空间的形成是由空间中“有”的部分通过围合、阻断、穿插等逻辑关系而形成的“无”的部分。墙体切割了空间,却形成了展示的“空间”。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解决的是参观者、展示内容、展示空间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让参观者在设定好的展示空间中开展展示活动,设计者需要按照叙事逻辑主线上的各个情节需要,合理配置各个功能区域,让观众沿着既定的路线行进。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需要很强的空间逻辑抽象,常常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将自己对空间逻辑的设置进行可视化。

遵循逻辑规律的展示空间设计更加动态化、序列化和有节奏感。不同展示空间的合理分布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维的逻辑组合关系,通过强调场景的对比,或突出场景与非场景的空间反差,使展示空间富有跳跃性。通过对比,空间各场景的特点一览无余,观众会更享受这个参观的过程,带着兴奋和期待,也避免了无趣的参观所带来的视觉上的疲劳感。在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设计中,设计师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的空间逻辑关系。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沿既定的路线不断前进,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加强了空间的流畅感和节奏感,有利于观众对整个展示空间的理解和信息获取。

空间,或者说叙事空间的概念为展示空间赋予更多情感色彩。叙事空间是一种有故事、有情节、有场景、缘于生活体验的情感空间,一种基于生活体验的空间排列艺术,它体现的是一种空间设计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展示空间结构关系不仅影响人流与交互效果,也影响人的情感。合理的空间结构关系,如同运用空间来讲述故事,这是一种全新模式的“情节”关系。(情感的线索,联想的逻辑)

美国华盛顿的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设计师以不同特色空间来营造一幕幕场景,生动展示整个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历史。这个空间是用玻璃砖制成的长长的吊桥,七八米高的密闭高墙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家庭照片。这里的空调很冷,人们走过这里马上会感到寒冷、脆弱和凄惨,记住那些曾经活生生的人突然在一天内都消失的事实。(图6)

要达到博物馆展示的目的,需要观众与展示内容的大量交互。采用什么样的展示空间布局,形成怎样的参观人流,进而产生怎样的观众与展示内容的交互,此时空间的逻辑性一览无余。如德国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入口是在地下室。进入博物馆,观众马上面临着三个不同的选择,即三条长廊,这正是设计师安排的三个不同的空间主线。观众经过这三个长廊,可以深入体会当年犹太人的三种不同的结局:死难,逃亡和艰难生存。

四、结语及展望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信息的传递必须直接和有效。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对信息的接受有一个逻辑递进过程,如果大量无关联的零散信息扑面而来,很难给观众留下有意义的记忆。就叙事价值观与人类心理对叙事的理解来看,它所隐含的价值观和听者的心理机制是相通的。故事讲述者与聆听者建立起一种沟通的基础之后才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牵引着聆听者的情绪与思想。逻辑就像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天地里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楠.艺术设计中的四个逻辑缺陷[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18.

[2] 郭鑫,邓丽娜.归纳演绎在管理学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22~23.

[3]祝敬国.博物馆藏品分类标准化研究[J].中国博物馆,1991(4):30~35.

[4]徐颖.儿童博物馆的趣味性展示设计要素[J].艺术市场,2011(9):180~181.

[5]童小明.叙事空间―构建展示空间的情感体验[J].装饰,2012(10):87~88.

[6]付蓉,林洋.展示内容是博物馆的核心[J].城市环境设计,2011(2):104~105.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5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博物馆作为一种成熟的传播媒介,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与历史象征,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无疑是新观念、新技术生长的温床。基于增项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络的数字博物馆也初露端倪。如何提高人与博物馆的互动性成为当今博物馆界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博物馆现状

现今大多数博物馆依然采用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将展品放在玻璃展柜里面,全部陈列出来,旁边放上图片文字解说。这种呆板的展陈方式,游客根本不知道这些展品有什么历史故事和寓意,很多游客也懒得去看大段的文字,通常都是走马观花,随便看看。这样根本就没有体现出博物馆教育的意义来,游客参观完了博物馆,一点知识都没有获取到。而且让整个游览的过程少了很多乐趣,少了很多互动。因此,如何使游客在同一博物馆空间里,看懂展品,增强互动,获得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的不用体验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本质。

博物馆设计趋势

1.实体博物馆

现在比较流行的展示方法就是深度研究展品背后的故事,研究如何将这些故事呈现在游客的面前。例如采用1:1的模型真实的还原当时的情景,中国茶叶博物馆就有1:1比例的茶馆模型,这样不仅能吸引游客观看,而且将展品真实的还原在游客的面前,让游客如同身临其境,简单易懂。

当然,除此之外,近年来一些先进技术在博物馆设计上也渐渐运用起来。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360度全景展示等。大英博物馆推出数字展馆,游客只需戴上虚拟现实装备,就能回到青铜时代,体验到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身在其中,这给游客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让参观博物馆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有趣和难忘。这比呆板的展示和填鸭式的解说要方便和实用很多。

有些博物馆也利用终端设备,让用户更多的参与其中。例如浙江省博物馆,游客可以在终端设备上,对瓷器的颜色进行改变,可以自己“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瓷器。这样增强了互动和乐趣,让整个参观过程不再枯燥。

2.互联网博物馆

互联网博物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实体博物馆的互联网博物馆;一类是没有实体博物馆作为依托的虚拟博物馆。两者都基于现今非常流行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博物馆app很常见,全国各大博物馆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app,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每日故宫》、《紫禁城十二祥瑞》、《皇帝的一天》、《故宫展览》等,苏州博物馆出品的苏州博物馆app,国外的还有大英博物馆等等等等。主要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将实体博物馆搬上互联网,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但大多数博物馆app依然是图片文字语音解说,这样丝毫没有新意,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互联网博物馆很重要的一点是交互体验,所谓的交互就是人与机器、软件、界面等等之间的互动,需要用户尽可能的参与,这样才能提起用户的兴趣。

交互上比较好的有,故宫博物院出品的app《故宫展览》,如图1,就利用了导览、二维码、360度全景展示等技术,让用户可自由切换于各场馆之间,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故宫博物院的《皇帝的一天》,通过卡通人物加上游戏故事讲述皇帝一天的生活,同时将博物馆展品、历史文物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让孩子觉得有趣,也能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还有《紫禁城十二祥瑞》,不只是简单的呈现十二祥瑞的图样,而是利用有趣的展现方式,更多的让用户参与,用户可以自己拼凑自己心目中的祥瑞图。

除此外,在实体博物馆中运用的一些技术,也正在移动端得到运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为平板电脑开发了一款基于手势操作好增强现实技术的恐龙互动电影,将已经灭绝的生物展现在公众面前。

现在也有虚拟的全景博物馆app,只需要借助VR设备和手机,就能随心所欲的参观虚拟博物馆。

博物馆设计的创新基础

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肯定会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博物馆设计中,但这些都是手段,都是为提高博物馆体验而服务的。博物馆的交互体验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博物馆创新设计的出发点。

另一个就是文物背后的故事,游客在观看展品的过程中,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不能只有展品而没有故事,只有将故事融入其中,再借助技术等其它手段才能提高用户体验,才能让游客真正看懂展品,真正能够从中学到知识,了解到中华文明。

在文物和背后的故事之间建立一条被观众感知的线索,沿着这条线索穿越时空的体验,有针对性的深度挖掘文物的文化背景以及观众的文化背景,交互设计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效果。

结论

未来的博物馆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继承者,人们参观博物馆就像是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学习、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科学与文化二者缺一不可,而交互正是将这二者更好的结合,让其得到平衡发展,这也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之间的“交互”。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6

【关键词】主题博物馆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大庆铁人精神 主题文化 展示设计

国际博览协会(ICOM)在其章程中指出:“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管具有文化或科学价值的藏品并进行展出的一切常设机构,均应视为博物馆。”博物馆的主要功能特点是再现历史文化,突出教育功能,使文化保护与教育研究融为一体。

从某种角度来讲,如果想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应该去当地著名的博物馆。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能够感受到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最核心的精神理念及文化内涵。

一、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价值及意义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记录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展现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主题文化博物馆。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价值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文化标签,成为联系大众的文化解码器。每一个走进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参观者,在参观的同时,也在融入历史;当年铁人王进喜的奋斗精神、忘我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参观者,影响着每一个现代大庆人的价值观、生活观、工作观,从而再创历史,使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延续到现在的大庆、未来的大庆。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意义是作为大庆宝贵的“油田文化”遗产、大庆珍贵的“油田记忆”符号和大庆经典的“油田元素”标本,其将以“主题文化博物馆”的形式永久保存。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二、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主题定位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展现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苦难也不怕”的精神,以及为我国石油甩掉落后帽子所做的巨大贡献。

三、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主题文化设计

(一)主题文化创意

大庆是因石油而生的城市,大庆也是由像铁人王进喜这样的英雄而组成的城市,他们的诞生和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针对这样的展陈思路及内容,确定“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博物馆的主题。这个主题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铁人王进喜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大庆石油发展历史为副线。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展示内容分序厅“石油魂”“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和尾厅“永远的铁人”九部分,集中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及其用终生实践所体现出的大庆铁人精神。

(二)主题文化展示设计

在整体布局上,如果展陈条理清晰、结构有序,就好似一个连续和谐的整体,能够引导参观者自然而然地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引领参观者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并且,甚至可能拨动参观者的心弦:有时令人震撼,有时令人轻松愉悦,有时令人感到庄严肃穆。反之,一个逻辑混杂、杂乱无章的空间布局,不但不能指示参观者前进的方向和给人以空间美的体验,而且可能导致参观者陷入“迷宫”,将会令人迷惑不解。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空间布局上,将博物馆的风格定位于现代设计语言的本土化叙事,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具有地域特征和大庆铁人精神文化特征的形象表达。例如,走进纪念馆序厅,无人不被迎面的铸铜雕像《石油魂》所震撼,它气势磅礴,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形象。为配合主题文化创意要求,按照不同历史时期主题文化特点,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题材与故事线索。展馆展出展品1780件,展厅采用大开间,展柜根据每个展厅及展品的特点量身定做。

在展品陈列设计上,按照展览主题文化的要求,对实物展品及辅助展品进行分类、组合、装饰和布置。在《艰苦创业》主题馆中,运用场景的艺术创造,营造出铁人当年的奋斗景象,让参观者驻足留步,使大庆铁人精神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记。陈列的基本形式是文物+说明+场景;有静态陈列、动态陈列和封闭型陈列、开放型陈列等多种陈列方式,目的是更好地突出主题文化,更好地让观众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得到满足和升华。展馆除了采用照片、文字、电动图表等传统的展示手段外,还采用了硅胶像、沙盘、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展示手段。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方式进行全景式展示,再现实物和场景。“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跳进泥浆池搅拌泥浆压井”……一个个鲜活经典的场景让人仿佛回到当年。尤其是铁人王进喜生平常用的文物——标志性的“铁人帽”“铁人盆”以及“铁人摩托”等是那样真实地呈现在参观者面前。再加以具有石油元素的雕塑、绘画,处处显示出石油人的豪迈与大气,例如休息大厅的那犹如顶天立地般的红色雕塑。(转第页)

(接第页)这一切拉近了每一个参观者与英雄的距离,让人感受到眼前美好的大庆曾经是多么的艰苦,它是如何从无到有的,更好地突出表现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这一主题。

在展示版面设计上,不仅仅考虑将展示中的文字、图片、标题、图标等组合作为整个展示的背景,而且还有重要的传递信息和艺术审美作用。“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铿锵豪迈,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对于这样一个大型的传记形式的英雄纪念馆,有很多信息和图片是需要参观者驻足认真阅读和观察,从而达到满足参观者内心的求知渴望以及展馆文化教育作用的重要体现。

在展区色彩设计上,根据展示的主题文化要求确定展场的色彩基调。对于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这样一个纪念性主题文化的展示来讲,色彩设计上应以厚重、沉稳的低调暖色调为主,以反映出一种沧桑的历史变迁、主题文化的凝重感。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关系既统一又求变化,各展区色调彼此之间是一种顺承、渐变的关系。展区中的展板不仅起到协调场内色调的作用同时还有传递展示信息的作用,因而展板的色彩设计是不容忽视的。展板的设计原则是:版面的色彩不宜过多,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体系。

在展示照明设计上,不仅满足展馆的基本照明需要和作为标志的引导作用,而且还渲染着每个主题馆的文化艺术氛围,从而使每个主题馆给予参观者不同的内在感受和视觉效果。尤其是展品的配光采用了顶光、底光、顺光、侧光和逆光等多种方式。正如德国巴斯鲁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思·露面雅谈到照明时所说:“与其利用色彩来创造气氛,不如利用不同程度的照明,效果会更理想。”

结语

在日益发展的历史文化浪潮的推动下,社会需要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属性的新型主题文化博物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博物馆的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具有文化教育性质以及收集、学术研究、陈列和解释、教育的四大职能。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并非遗物的简单堆积,而是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孕育场所,为大庆石油文化城市的建设增添了新的篇章,也是大庆城市发展的象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展示设计与大庆城市形象塑造关系的研究》的相关论文,项目编号:12514008)

参考文献:

[1]葛鸿雁. 展示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101,149.

[2]尚慧芳,陈新业,周东海. 展示空间设计[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80,101—102.

[3]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为中国而设计:第三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优秀论文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97—198.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7

本文对青少年受众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年少年群体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特殊需求,结合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博物馆展示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部分解决方法。

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机构是文物藏品的收藏所,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此外,它也为公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文物藏品的机会,是青少年的校外课堂,是他们的良师益友。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博物馆如何开展校外教育,如何吸引青少年,都值得当代博物馆人深思。根据江西省博物馆近期参观观众的统计数字来看,30%~50%的观众来自中小学学生,青少年已然成了博物馆的基本观众,博物馆成为了他们的第二课堂。

当代博物馆都在探求新思维和展示设计方式以谋求与青少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吸引他们走进博物馆。因此,就急需改善处理好博物馆展示设计与青少年需求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存在的问题

观众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来到博物馆了解历史、充实知识,各类博物馆也变得越来越有人气,青少年也已成为参观博物馆的主要群体。但青少年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却不太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展示缺乏新意,与现实生活脱节

许多青少年参观博物馆后,反馈回来的信息主要显示:陈列设计离我们遥远,产生不了必须去看的欲望。究其原因是展示设计的方式远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不够接“地气”。

(二)平铺直叙的方式,缺乏时代感

当代科学技术已融入到社会各领域中,世界各国博物馆都在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材料,希望让观众耳目一新。但某些博物馆的展示“平铺直叙主题,方式方法上缺乏时代感”的现象,依然缺乏对青少年受众的吸引力。

(三)展示设计方法单一

我国的大多数博物馆依旧采用传统的单一静态展示,实物、图片、说明牌的组合,让观者觉得老气横秋,无法深刻地感受藏品的价值和艺术感。这种粗狂的展示方式造成了藏品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休闲娱乐性不足

当代博物馆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应满足观众的兴趣爱好,为观众提供游览休闲的场所,丰富其业余生活。然而在现实中,博物馆、纪念馆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远远比不过大商场等娱乐场所,这要求我们在实现展示目的同时,关注设计的休闲娱乐性,满足青年观众“娱乐消遣”的需求。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将藏品收藏研究放在首位

博物馆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机构,但在现实中,一些博物馆仍然强调文物研究收藏,强调展示学术性、专业性,忽略趣味性、观赏性,这势必会影响到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对青少年群体特性研究不足

据统计,青少年受众人群约占博物馆观众的30%~50%,是博物馆的主要观众,更是未来参观博物馆的生力军,研究关于青少年受众对展示设计的需求是不可忽视的工作。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该是通俗生动、接地气的展示,走入博物馆大门是休闲体验的开始,如果参观变成了对身心的束缚,走出展厅后令观众疲倦不堪,那这个展览无疑就是失败的。我们应该从青少年受众的立场出发,将形式设计与展览主题结合,统筹考虑青少年的心理、兴趣爱好,将陈列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三)展示手段单调

我们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满足青少年参观心理与兴趣的需求。比如,展示中的互动参与体验方式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特别适合低龄化群体。但我们大部分博物馆仅仅通过播放几个多媒体视频做法缺乏互动和参与性,无法与观众产生交集。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一)统筹青少年受众需求进行主题展示设计

博物馆展示设计体现的是对设计元素的选择,是为表达展览中心思想服务的,要始终保持热忱为观众服务的心态、服务观众、服务青少年。

从这个基础出发,根据观众需求进行主题展示设计是博物馆良性发展的关键。当今青少年群体在博物馆观众中占据较大比例,他们将是博物馆未来参观的主要人群,所以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展开需统筹青少年受众心理特征。

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应把博物馆作为教育基地,有机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传承本国历史文化,加强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综合性的博物馆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提供了包括天文、地理、艺术自然等在内的多方面的知识内容,真正发挥了博物馆教育的生动形象性。

(二)情景设计要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受众的参观兴趣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意境’。”宗先生认为情和景的交融使审美主体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从而与环境进行心的交流,在环境中体验到舒适,感受到快乐。

逼真的情境展示设计将会使展览信息的传达更真实、更自然,这也会让博物馆更加大众化,让艺术与生活更贴近,这样能激发青少年群体参观的积极性,悄然无声中传递出展览的主题思想和展品的内涵信息。

从我们对青少年群体的分析不难看出,由于年龄与知识结构等原因,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希望在参与和亲身体验中参观并感知博物馆,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因此情景设计能更好地让青少年感知蕴藏在文物展品中的历史内涵。

但是情景设计并不能过多地使用在整个展览中,一旦超过了运用的度就会使展览主次不分,让观者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就会打破动静结合的分割线,造成视觉疲劳,使渲染主题的效果适得其反。在展示过程中情景设计应是一种符合主题的意境设计,通过营造“意境”来烘托展品,熏染观众,传达思想与情感。

(三)展示中采用互动设计提高青少年的参与性

伦敦杰弗里博物馆馆长莫利・哈里森认为,“博物馆是聚会的地方,不仅是阴雨的星期天下午约会的地方,而且是更微妙的聚会的地方。”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来看,冰冷单一的展柜、实物、标签全静态展示形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数字互动展示形式引领传统静态展示方式转变为动静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展示空间,解决了博物馆因为场地不够带来的短板现象,使观众在互动空间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参观的对象,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青少年受众参与进互动空间,使自身获得了交流的机会,不仅实现了人机交流,还增强了F实观众之间的交流,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展示氛围。这不仅让青少年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还为青少年受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结语

博物馆展示设计篇8

我们将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看作为一个符号系统的话,其实它是通过设计师对生活和文化的理解而创造的,对于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而言,蒙古族文化是符号化设计语言产生的前提。另外,符号化设计语言的应用还存在选择性,在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中作为设计师应该做到准确选择能够展现蒙古族文化的典型符号化设计语言。随意运用和改动符号,都会影响到蒙古族文化内涵和特点的正确表达。例如,在内蒙古地区有些小型的博物馆,在展示空间设计上不假思索的对蒙古族的传统视觉形象符号重新进行设计表现或不进行准确的选择应用,这就导致了蒙古族文化表现浅薄、精神内涵缺乏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符号化设计语言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

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的符号化表达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文化设计,实质上是通过各种符号化的设计语言综合表达的,它可以反映某种文化、某种含义或某个事物,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文化设计亦是如此,它需要运用各类符号化的设计语言来参与蒙古族文化的展示和构建。符号化设计语言表达意义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推论性的符号化设计语言系统,如语言符号、数字符号等;二是表象性的符号化设计语言,它对事物的表现是一种意象性地,如灯光、色彩、肌理、点、线、面、体块等所形成的视觉形式。我们所讲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形态不像语言符号那样,具有逻辑性、连续性、一致性,而是与所有的艺术符号一样,在其所能表达的意义范围,用各种设计语言,通过平面的、立体的形态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因此,在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选择形态化符号,也可以选择装饰性符号,有时还可以发挥创新意识,运用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等手段来创造具有蒙古族文化韵味的展示空间环境气氛。另外作为设计师应该认识到民族文化元素在展示空间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采取系统性、整体性的认识态度,将其放在同一语境中来分析,这样才是合理的、准确的。

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环境的营造方法

从人的社会文化属性上看,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参观过程总是与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经验相关联。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稳定性,总是按生活的经验来审视、判断相应的空间气氛,这为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心理依据。在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中,设计师常采用一些符号化的设计语言来营造空间的文化氛围,其可以表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还可以是某种文化的情感体验,具有典型性、概括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1.原形化符号设计语言的运用

原形符号化设计语言的运用是较为直接、简单的表达方式,就观众而言原形符号化设计语言可读性强,具有直观性、典型性。蒙古族传统视觉形象符号中有许多这样的形态,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有时直接,有时隐喻地表达着蒙古族的灿烂文化。

2.装饰化符号设计语言的运用

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中装饰化符号设计语言的运用对民族文化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艺术化的反映博物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和个性,并有效的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因此,它是可以在同样形态的空间中表达出完全不一样的空间氛围,它是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3.情景化符号设计语言的应用

情景化符号设计语言的运用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博物馆主题文化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使观众触景生情从而产生联想,并加深对主题文化的认识和情感认同。在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应重视情景化符号设计语言的应用,人为的在展示空间中营造出内蒙古地区不同地域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景象,让观众行走于景象之中,真实的感受蒙古族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和情趣。

4.情感化视觉符号语言的应用

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材质、肌理、光影等元素都具有情感性,运用的得体、恰当就能准确的表达不同的情感。所以,设计师在展示空间的文化设计上可以运用色彩来体现丰富的心理感受;材料和肌理来反映不同的“表情”;光影的层次、色彩、造型来渲染空间的气氛,从而引起参观者对蒙古族文化的联想或回忆,达到满足观众内心需求,唤起观众内心情感的目的。

5.动态化视觉符号语言的应用

文艺表演、参与式活动及多媒体影像等产品服务设计都属于动态化视觉符号语言,它们的运用可以提高参观者的兴趣,促进参观者对主题文化的全面理解,丰富空间环境的视觉形象。

符号学为揭示室内设计中视觉形态符号及其形态创造的规律提供了研究依据,也为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提供了设计方法,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运用本文所总结的设计方法来指导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对于我们设计师和博物馆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度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基金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文化设计研究,批准号:2013RWYB20

上一篇:电子工程设计范文 下一篇:展示设计探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