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1 17:47:37

博物馆发展现状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 成都博物馆业 博物馆业现状与思考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经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暑期时间走访了成都 21 家博物馆,其中包括 17 家国有博物馆、4 家民办博物馆。本文试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博物馆业发展的前景。

一、成都博物馆业概况及现状

成都的博物馆事业起源较早。从 1914 年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 ( 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 成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到七八十年代,伴随着杜甫草堂、武侯祠、永陵 ( 时称 “王建墓”) 等几家专题性纪念馆的正式挂牌和成都市博物馆的恢复,成都的博物馆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成都兴建了一些企业办的博物馆和私人陈列馆、艺术馆,为成都博物馆文化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到目前为止,成都共有历史考古、地质、名人纪念、民风民俗、酒文化、医学、钟表等专题门类博物馆约 86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 50 家,民办博物馆 36 家。这 86 家基本涵盖了目前成都所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收藏馆、陈列馆、艺术馆。这些博物馆的分布除了成都市区,也有在周边的郫县、新津、彭州、大邑等地。基本上形成了门类丰富、国有馆与民办馆共同发展的博物馆体系。

成都博物馆业藏品丰富、种类齐全、且富有特色,如四川省博物馆和成都市博物馆是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是西南第一家医药卫生专业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川菜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等等。

成都博物馆业的发展是喜忧参半,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 总体发展较快。博物馆数量明显增加,博物馆藏品范围不断扩大,藏品量迅速提高,私人收藏家日渐崛起。2010 年安仁古镇 “中国博物馆小镇”挂牌,更是为成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 各博物馆发展不平衡。博物馆之间的生存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知名度有着天壤之别。有些被人津津乐道,有些则根本不为人所知。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武侯祠博物馆盈利一年比一年高,建川博物馆的经营状况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而馆藏丰富的高校博物馆却门庭冷落,锁在深闺人未识; 李?氯斯示拥挠慰鸵彩巧僦?稚? 民办博物馆王安廷徽章纪念馆更是独处一隅。

3. 博物馆自身普遍宣传不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博物馆都还是采用旧的管理体制,经费靠拨款,展览靠指示,顾客靠等待……长此以往,就渐变萧条了。如李?氯斯示樱??诟叩妊Ц?拇ㄊΨ洞笱В?乩碛攀品浅C飨裕??歉浇?木用窈脱??春苌儆腥酥?阑褂姓庋?桓黾湍罟荨?br> 4. 民众缺乏参观博物馆的意识。2010 年初,《成都商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川博物院自 2009年 5 月免费开放以来,平均日接待观众 2400 人次,仅相当于其接待能力的一半多一点,四川博物院出现免费后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据调查,绝大多数的成都市民只对几家大的博物馆有印象,如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等,表明公众对博物馆的参观意识还非常薄弱。

5. 其它问题: 如资金、人才、可持续发展等。

博物馆资金问题和人才问题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的问题,国有博物馆虽然有财政拨款,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藏品管理保护费用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二、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成都博物馆中发展比较好、发展模式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是古蜀文明博物馆。如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如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 民营博物馆如建川博物馆、川菜博物馆; 艺术类博物馆如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据 《成都商报》统计,2010 年国庆大假期间,成都市内各大博物院 ( 馆)共迎来 26. 8 万游客,四川博物院、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成为外地游客来蓉必去之处。

1. 古蜀文明博物馆稳步发展

古蜀文明博物馆中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目前都发展得比较好。

金沙遗址博物馆于 2007 年 4 月 16 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两年多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160 万余人次。可以说,金沙遗址博物馆是成都博物馆的新标杆,现代高科技手段处处相随,科学、通俗、生动而活泼,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呈现出金沙古蜀王国丰盈的面貌。金沙遗址及大量精美文物在全新而独到的展陈方式下尽态极妍,美不胜收。采用的原生态、场景式、戏剧化、空间化等展示手段,将二维 ( 平面) 与三维( 立面) 、静态与动态、光与影、型与色等陈列技法与高科技技术有机结合,令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博物馆的老印象被彻底刷新———原来老古董不是冷冰冰的、和我们有距离的,而是富有情趣的、让人开心而养眼的。

金沙遗址博物馆诸多的工作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创新的理念,是对目前国内博物馆工作创新内容的借鉴和总结,它代表了博物馆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借鉴意义。所以说,以金沙为例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门票制度、场馆设计、陈列艺术、文化品牌的打造等方面都体现了创新意识[1]。

2.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突飞猛进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中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博物馆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们创立的产业公司每年的盈利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 223 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 “三国圣地”之美誉。

武侯祠博物馆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 230 亩 ( 15 万平方米) 。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2006 年,武侯祠正式向媒体公布了其面向社会征集的博物馆标志。门票收入占武侯祠旅游收入的比例正在下降,也就是说,景区不再是依靠门票的单一收入,而是复合型收入。武侯祠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初步确定为实施品牌化、特色化、市场化三大战略。近年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促进了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增长。

3. 民办博物馆异军突起

民办博物馆中建川博物馆和川菜博物馆都各有特色,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 500 亩,坐落于部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 20 余个分馆。同时,在博物馆周边区域内,配套建设各种文化商业设施,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之一。

在博物馆聚落建设过程中,充分把博物馆藏品、文化资源优势、民营资本与当地资源相结合,并以此为依托,搞好安仁古镇保护与开发,将发展文化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在地协调起来,大力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热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4. 艺术类博物馆大放光彩

艺术类博物馆中发展最具特色的要数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了。该馆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红砂社区,由设计艺术馆、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交流中心、高级研修班工作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构成。博物馆展品分为四类: 酒瓶及包装艺术设计、不锈钢铸造艺术设计、红木制品艺术设计、陶艺作品。

许燎原创意设计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设计类博物馆及中国酒类包装设计基地,是个人出资筹建的全民营博物馆,是我国白酒包装设计、产品规划、形象策略、咨询服务的著名机构,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中国当代酒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馆从建筑到景观打造、从展品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创意设计的理念及价值,是中国创意设计的窗口。该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国内外设计界大师作品展览建立交流平台。目前,已经在此成功举办了许多国内外创意界颇具影响力的展出,如: 国际著名大师杉浦康平先生的 《半个世纪设计展》、 《设计师摄影展》、《香港新生代 7080 作品展》、《形上形下许燎原墨象展》、 《荷兰能量展》、 《隐藏的和谐》等项展出。

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以自己的创意设计为基础,发展创意产业,是典型的创意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博物馆的藏品基本来自自己设计,经济上自负盈亏,博物馆的经济状况在逐年好转。

三、发展成都博物馆业的一些思考

成都市的博物馆数量在增加,藏品在增加,但是它们的职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博物馆该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于 1979 年颁布的 《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中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博物馆是 “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搜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国家的财政支持、社会资助、自身管理运营,群众的积极参与,哪一样才是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传统的文博观念就是把博物馆当成庙子来守,只要看好不被破坏就行了。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物资源如果不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就必然会影响文博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文物资源的保护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 一) 博物馆社会效益———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是社会公益性组织,它的社会效益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先后被定名为部级或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的博物馆成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在此重任之下,博物馆将长期成为学校教育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最佳场所[2]。但是效果如何,还有待研究。在美国,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配合学校教育。该部门通过为学生在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教室、实验室,或者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方法,为来博物馆参观的青少年提供服务。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专门编制了讲座教材。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套为3 至9 年级学生准备的讲座,内容是 《我们居住的世界》,每次讲座大约一小时左右,另有一小时结合讲座安排参观,进行直观教育。我们许多博物馆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只是简单流于形式。如何真正落实这项工作同样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体系,还存在认识不够全面、措施不够得力的现象,因此其教育活动的内容有待完善、形式有待创新、效果有待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特点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终身教育,所面对的群体和对象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阅历的人参观博物馆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 二) 博物馆经济效益———博物馆产业化

1. 挖掘自身优势,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展览。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展陈中充分利用了多种展示手段,有原生态展示、场景化复原、实物、沙盘、模型、仿真雕塑、灯箱、声音、光影、电子设备等,将虚景与实景、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强调了展览的直观性和通俗性,增强了观赏性、趣味性,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需要。

2. 加强宣传,注重品牌创建,使博物馆更有吸引力。多做调查,知道观众的需求。建立自己的文化公司、产业公司。如武侯祠博物馆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公司,专门负责博物馆的宣传策划工作。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有专门的商品销售区,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金沙音乐剧”。在展览的宣传方面应该多向西方国家博物馆学习,重视展览的宣传。在美国,一个新的展览正在布置当中,便可以在车站、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有关该展览的宣传招贴画,有关展览的宣传资料可以免费索取,电视上也不断地播放着该展览的广告,甚至一切与展览有关的文字往来材料都印上了精美的与展览有关的文物图案。利用博物馆日、相关的节假日、特殊日子举办一些活动,吸引观众,扩大知名度。

3. 与其它机构展开合作。与其它博物馆合作办展览,与旅游部门合作,与其它文化产业部门合作。博物馆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 17 种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潜力的调查研究表明,其中人文考古旅游占据榜首,为 75%左右,因此,博物馆将成为 21 世纪游客关注的焦点[3]。

4. 动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人员参与。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为了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同时,它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来办,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才能办好[4]。这一点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博物馆志愿人员,这些组织的称谓有所不同,但其性质都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性事业的公众性团体。在这些国家,博物馆之友是博物馆群众的基础,也是经费来源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在这一点上已经走在了前面,2007 年开馆之际就开始组织金沙遗址的博物馆之友。

5. 拓展自身的功能,多一些体验互动。如川菜博物馆,模拟考古、讨论会、组织夏令营、开通网上展览等。开设一些茶吧、餐饮、娱乐设施等。如武侯祠博物馆的成功之处在于体制创新和对文化底蕴的挖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正是牢牢把握住 “三国文化”,积极探索文博单位产业发展道路,增强自身的 “造血”机能,形成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我国文博单位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提供了启示,走出了一条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路子[5]。

6. 政策支持。博物馆特别是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 2003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就指出,要加快建立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力争在我省形成以 “四川博物馆”为龙头,市、州博物馆为主体,其他形式博物馆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博物馆体系。此外,成都根据国家 2009 年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制定了成都四川文化产业规划,其中就包括文博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多项保障措施。

现代博物馆是一个 “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向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服务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服务手段,博物馆仅仅局限于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收藏是远远不够的。发挥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资源为依托的特点和优势,以多样的服务手段,不断拓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门路,是充分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6]。

博物馆从自身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手段,为社会服务,并大力强化自我形象的宣传,争取更多的人成为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成为博物馆的朋友,使进入博物馆的人们不仅仅是等来的观众,博物馆的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院墙之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从事博物馆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成都博物馆的发展有着非常有利的社会大环境,有些博物馆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走出了新的发展路子。有些博物馆则固守陈规,渐渐被人们淡忘,经营状况越来越差。博物馆应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做好藏品的保护管理、陈列展览、形象宣传、社会教育、营销策划等工作,敢于借鉴其它馆的发展经验,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充分发掘藏品内涵,发掘市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

附: 成都博物馆一览表 ( 此次调研的博物馆仅限前 21 家)参考文献:[1]詹挽强,史婷 . 浅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j]. 湘潮( 下半月) ,2008( 8) .

[2]陈媛媛 . 博物馆应怎样发挥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j]. 剧影月报,2009( 3) .

[3]于萍 . 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j]. 旅游科学,2005( 5) .

[4]王宏钧 .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吴晓昊 . 浅析博物馆旅游功能的开发———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展的启示[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5) .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西部;博物馆;现状

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文化场所,是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振奋民族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和阵地,其核心的价值体现在对这一窗口和阵地的充分利用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上

拓宽了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宣传展示渠道。长期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的博物馆办馆主体单一,多为国家兴办;涉及门类较少,大多属于历史文化类;数量不多,质量偏低,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博物馆国办、行业博物馆的建立,使博物馆举办运营模式多样;特别是行业博物馆的建立更加丰富了文化、自然、科技展示内容,具有较大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承载能力,扩大了民族区域特色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实用科学技术的传播途径。

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实物资料。收藏、保护文化遗产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在推进博物馆基础建设的同时,各博物馆重视各类文物和实物资料的收集、征集。目前各类博物馆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新增各类藏品万余件,使一些珍贵的和濒危的文物和实物资料得到妥善保护。

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博物馆是群众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休闲体验、愉悦身心的场所。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已建成的博物馆,不但数量增加为群众提供了更多求知、休闲的场所,而且坚持“三贴近”原则,在展陈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改进,部分博物馆以其浓郁的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为群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群众走进了博物馆。

促进了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本身就具有吸引群众、聚集人气的功能,可以带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着间接的经济效益。有部分展馆,博物馆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的名片,为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审视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的博物馆工作,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和条件制约,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和发展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部分行业专题博物馆由于受经费和人员条件的限制,在免费开放过程中出现诸如随意闭馆、缩短开放时间、不能按时开放,一些博物馆参观需要提前预约,影响到博物馆免费开放效果和服务质量。一是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资金有限,绝大多数博物馆没有正常运行经费,对外开放受到影响,部分博物馆只能实行预约参观制度。各行业博物馆运行经费由行业系统及博物馆建设方自行解决,实际也只解决了人员经费和少量的电费,文物修复和保护经费极为有限。部分博物馆为节省日常开支直接就缩短了正常开放的时间。

无专设机构和专职人员,专业人才匮乏。目前西部地区部分博物馆无专设机构,从业人员多从行业内部抽调人员兼职管理,各类博物馆专业人才匮乏,在博物馆藏品研究、文物修复和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十分紧缺。由于资金、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各博物馆引进专业人才重视不足。导致博物馆的展陈设计、藏品管理、文物保护、展览交流等各项业务工作不能有序开展,也影响博物馆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博物馆管理人员对博物馆管理、布展设计、藏品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专业素质不高,导致部分博物馆管理制度缺乏,藏品管理混乱。同时由于部分博物馆出于展示自己行业发展成就和收藏的目的,并不重视博物馆管理和运行的规范化水平,致使部分行业博物馆在展陈、管理和运行方面较为混乱,影响到博物馆规范化建设,也影响到博物馆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博物馆社会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管理和展陈手段不能满足现代博物馆发展需要。部分馆陈列布展方式整体上表现出手段单一、陈旧,部分博物馆在展陈手段方面出现重复,不能很好好的表现出自身特色;在布展内容方面,部分博物馆布展的实质性内容较少且较为老套,内容更换缓慢,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强,从而使得现有的部分博物馆参观者不多。

总体上讲,西部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运行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建设水平和层次不高,数量较多,质量比较低,远远落后于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规范管理,促进博物馆有序发展。为全面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巩固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成果,强化博物馆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博物馆管理办法》要求,对申请建立博物馆的各项指标严格审查,确保博物馆质量。加强博物馆监督检查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博物馆的年检工作。积极开展对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按照博物馆运行评估标准,逐步开展对行业和民办博物馆的运行评估,把开放时间和参观人数作为最重要的指标考核,探索建立全区行业民办博物馆评级制度。

加大投入,促进博物馆持续发展。各级财政对博物馆的投入是博物馆运行发展的基础,发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这些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博物馆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博物馆方面投入,切实帮助解决博物馆经费保障问题,建立政府对博物馆单位的资助机制。

加强指导,促进博物馆服务质量提升。在业务方面,沟通和协调文化、教育事业单位及旅游部门与行业博物馆携手合作,举办各项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增强公众的认知度,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开展组织培训和专业指导,通过文博专家学者办讲座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博物馆的办馆质量和办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博物馆办馆水平。

加强交流,促进博物馆办馆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国有一级博物馆专业人员优势和“龙头”作用,引导各国有博物馆结成帮扶对象,开展与各行业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和业务交流,帮助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博物馆帮扶规划,确定国家一级博物馆帮扶名单和计划,开展对行业博物馆藏品管理、展陈设计、布展提升和观众服务为内容的一对一帮扶,提升行业博物馆展览和服务水平。推动馆际交流活动,鼓励各类博物馆互派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前言

从某个角度来看,博物馆中的文物属于意义重大的历史遗留价值物品,不仅包含历朝历代的建筑,还包含了艺术品如名人字画等。这些博物馆文物通常都具有比较大的艺术性以及广阔的科学性和历史价值性。且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可以精确的反映出当时的各种社会现状,使得现代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对历史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我们必需对博物馆的相关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从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这两个方面着手,综合的进行考虑,探索出一条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光明大道。

1 当前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相关现状分析和思考

1.1 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博物馆的任务不仅要负责收纳,还有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工作内容,并且应该把这些作为主要依据来维系正常的系统化管理系统。基于人类的发展历史比较漫长,涉及的区域也比较广泛,所以遗留下来的文物也非常的复杂多样,但是,博物馆所能容纳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而这些馆藏文化当然也具有相当的自身复杂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博物馆建设的同时必需对文物管理这一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探讨,并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文物的管理难易程度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管理制度。实现博物馆文物系统化管理和实现博物馆文物精细化管理是我们在进行具体博物馆文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管理目,但因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作进程相对缓慢且起步较晚,之前偏重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并以提高人们整体生活水平为主要建设目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2 博物馆对于馆内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于博物馆的文化建设的投资建设力度明显不够,使得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制度出现了很多漏洞。博物馆中文物管理方面的专业工作人员短缺是影响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原因,博物馆馆内工作人员的责任不仅在于收纳,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博物馆管理人员自身应该具有一定事物判别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博物馆馆内文物不会受到破损和伤害。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在掌握预防技术的同时也应具备文物管理能力,负责博物馆管理的部应加大博馆内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和博物馆管理力度,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使得整个博物馆体系运营趋于科学、规范、全面。

1.3 我国博物馆中的相关文物管理方法的更新速度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

我国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方法更新速度比较缓慢,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国博物馆中的文物管理能力虽然雏形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这种文物管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依靠人工管理进行。需要强调的是,传统的博物馆文物管理不仅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比较高,文物管理的效率还很低,对于实质上属于非盈利机构的博物馆来讲,这只会让文物保护工作进程更加艰难。

2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国家应该在宏观上加大法律约束力度

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不完善是现阶段文物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弊病之一,针对这种现状,国家应该从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宏观角度考虑,抓好文物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文物管理法律的约束力度,与此同时,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尤其是让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加大普通民众对文物保护的了解程度。加大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法相关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对博物馆馆内工作人员和博物馆馆内管理人员进行适时文化管理培训,在对其进行知识宣导的前提下实施具体博物馆馆内文物保护和文物管理等行为,用法律法规去规范博物馆文物管理行为。

2.2 博物馆馆内文物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博物馆内部管理力度

博物馆馆内的管理人员应该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文物管理能力,负责管理博物馆文物的管理人员应该负责完善博物管理的基本制度,并根据相应的文物管理类型来进行较为详细具体的文物分类管理,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进行后续博物馆文物管理,使得整个博物馆体系运营趋于科学、规范,使其真正达到科学化文物管理。

结语:从宏观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的各种博物馆基本都属于保存人类文明历史相关的事物以及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场所和收集地。我国的博物馆从本质上来看属于非盈利性的单位,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为人类社会传播文明知识的重大责任和义务。笔者在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文物管理现状提出了部分改进措施,期待能够为我国博物馆科学规范的进行建设和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龙晓飞.论现代语境下民间博物馆之现状及发展路径--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2(12).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产品;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数量大幅增长,社会功能日益显著,成为公众文化休闲与假期旅游的主要去处之一。但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国内的博物馆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与世界发达国家博物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博物馆旅游的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功能演变与开发、博物馆游客心理与行为分析、博物馆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国内学者则主要集中在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博物馆功能及经营管理、博物馆游客行为及需求、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具体针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国内外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就当前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状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相应的发展策略。

“狭义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是指博物馆经营者依靠博物馆藏品、设施、服务等,为博物馆参观者提供的满足其参观活动的服务的总和。广义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是指博物馆通过各种展示方式和手段,使旅游者参观或接触博物馆藏品或其复制品,从而获得的博物馆文化的体验。”[1]

博物馆旅游产品主要由核心、外形及延伸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核心部分是能够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的所有馆内藏品。藏品文化价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高低。产品的外形部分,主要包括针对馆内各类藏品所进行的具体展览方式和展品解说,以及博物馆所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程序。而产品的延伸部分,则涵括了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当中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收益,例如博物馆向游客提供参观指导手册、馆内特色藏品介绍卡片以及精美纪念品等等。

二、相关研究综述

孔旭红,孙宏实(2003)分析了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创新举措。他们认为博物馆不仅要努力转变自身形象,广泛开展关系营销,还应努力完善旅游产品结构,重视核心产品及附加产品的开发,避免旅游产品层次不全、日趋老化的现象发生[2]。

李瑛(2004)分析了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状况,阐述了国外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她认为,不重视公众需求、产品宣传促销以及办展内容形式等是导致国内博物馆门庭冷落、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国内博物馆应转变经营理念,重视社会大众需求,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联合当地旅游业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各项功能[3]。

胡静锋(2007)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定位、开发以及SWOT进行了分析。他分别从博物馆的非赢利制度、开发商的角度和市场学的角度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特性进行了阐述,认为产品的开发应包括文物保护措施设计、展前市场调查、展览设计与信息反馈、试销、服务优化和商品化六个方面;只有以游客为中心,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博物馆才能得以发展[4]。

罗美娟、郑向敏(2008)阐述了澳门博物馆的数量、类型、展品内容与类型、展示手段,分析了澳门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认为“馆间亲密合作”、“全球化营销战略”、“政府与民间的支持”以及“传统与现代功能的结合”是影响澳门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四项关键因素[5]。

李雪峰(2010)以上海民间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开发现状。他将民间博物馆旅游产品划分为三种:博物馆内部集合型、文化内集合型和文化外集合型。认为民间博物馆的发展应该遵循“大视野、强互动、多形式和高品位”的理念,在注重游客需求的同时,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从而推进文化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变,形成多样化的民间博物馆旅游产品[6]。

段若鹏,李秋硕(2012)阐述了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理论及其设计方法,并以杭州运河博物馆群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以及ASEB栅格分析,总结出针对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并认为现代博物馆应及时了解游客需求,在展览陈列中采用高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型服务产品[7]。

三、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

近些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持续升温,公众休闲活动逐渐成为我国假日经济的主体。然而,国内的大部分博物馆并未结合自身特点去积极研发新的旅游产品,以致参观游客日益减少,未能体现其功能价值,究其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但办馆质量参差不齐

建国以来,博物馆建设发展迅速。1952年国内博物馆机构数仅为35个,而到2010年,博物馆机构数已增至2435个,见表1,从整体上看,自1952年以来,国内博物馆机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然而,国内博物馆的办馆质量却参差不齐。特别是那些类型单一、不注重旅游产品开发的地市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馆内展品不够丰富,珍品稀少,加之办展质量不高,缺乏自身特色,于是经营不善、门庭冷落。而那些展品丰富、颇具特色的综合型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等,参观人数居高不下。以历史悠久、文化浓厚的故宫博物院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恢弘大气的明清两代宫殿建筑,加之清代宫内旧藏的大量珍贵藏品,自然而然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参观。2012年故宫博物院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18万人次,这是国内大部分博物馆难以达到的。

(二)展品陈列方式单一且手段落后,缺少体验型旅游产品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比,国内的博物馆在办馆规模、经营管理、文物收藏、展览陈列和科研项目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称得上现代化博物馆的还不多,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综合型博物馆做到与时俱进,尝试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大部分博物馆仍然没有转变发展理念,“闭门造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一些博物馆,展示内容数年不变,与现实生活脱节,跟不上市场发展形势,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展室布局与观展路线设置不合理,展示手段依然沿袭传统的平面、静态式展览陈列,难以引起游客兴趣。而随着现代体验型声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往那种“隔着玻璃看、耳旁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愈来愈显得单调乏味,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如今,特别是年轻的游客,渴望博物馆采用参与体验型和交互作用型的展示方式,更多地提供具备参与性和自主性的体验型旅游产品。

(三)不注重开展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活动

大部分博物馆因受经营理念和运营经费的约束,忽视了对自身旅游产品的宣传。一些博物馆未能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工具,以至于异地游客甚至是当地居民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渐渐失去自身的社会价值。另外,大部分博物馆不注重开展产品促销活动,很多规模不大的博物馆甚至不能提供给游客馆内相关展品的介绍资料,更没有反映自身主题特色的精美纪念品。

(四)博物馆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专业型人才相对较少

2000年全国共有博物馆从业人员34199人,2011年升至62181人,见表2,尽管博物馆从业人数逐年递增,但领导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所占比例较多,专业型人才相对较少。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与维护,靠的是专业队伍的密切合作,但大部分博物馆在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队伍建设上还不够健全,缺少像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与修复这类对口专业的人才。人才缺失,不利于博物馆的长期运营,同时还使博物馆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维护上面临极大的挑战。

(五)经费支出限制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

经费,是现代博物馆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2000年国内博物馆经费支出总计144543万元,2007年经费支出总计472082万元,2011年则增至1171131万元,见表3,从整体上看,国内博物馆经费支出呈逐年递增趋势。

作为保护与宣传展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公立博物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由其所属的上级部门进行拨款,渠道单一、资金不多。而民办博物馆的经费则相对紧张,除了向当地政府申请财政补助,主要还是通过自筹资金来满足运营需要。目前已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四百多座,若将未正式注册的也统计在内,数量则达千余座,但能像建川博物馆那样稳定运营的实在不多。

当前,国内博物馆旅游业远不如世界发达国家那样发达,因此,旅游为博物馆带来的收入远远比不上运营经费。虽然国内部分博物馆设有专门的产品服务部门,通过向游客提供语音讲解、纪念品销售等服务来获得少量的经营收入,一些博物馆甚至还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实行会员制来解决日益增长的经费问题,但相对于高额的博物馆运营费用和修缮费用,见表4,这些收入所占的比例还很小。

四、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博物馆旅游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只有及时把握时代的发展机遇,适时转变发展理念,积极与旅游业联合,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各项功能,造福社会大众。

(一)树立正确的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理念

科学合理的开发博物馆旅游产品,首先要注重产品的文化理念。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旅游产品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品,而这种产品的价值就在于让游客体验文化享受。博物馆经营者应在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破单一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重视任何能够传播博物馆文化的产品开发理念。

其次,是休闲理念。休闲活动的知识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尝试开发体闲娱乐型文化产品,是博物馆文化走进大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文化氛围建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博物馆文化宣传教育,从而提升旅游产品的休闲层次,为公众的体闲活动提供更多具有“知识景观”。

第三,是体验理念。之所以出现各地博物馆人气冷热不均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博物馆的游客体验参与性不足。“博物馆旅游增加体验性项目,在藏品的呈现形式、游客感知环境以及服务设施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参与性设计,能够拓展经营渠道,增加营业收入;能够丰富旅游者旅游经历,提高对博物馆旅游过程的评价。”[8]

另外,打造品牌文化也是一项重要的经营理念。品牌作为博物馆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于引导博物馆走向市场、寻求市场发展有着相当重要途径。博物馆在经营过程中,应该适时打造出自己的精品项目,凸显自身的文化特色,以高质量、深内涵的文化产品以及贴心周到的各项服务来赢得观众。

(二)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接收信息反馈

制定科学实效的产品开发策略前,经营者必须进行客观严谨的调查研究,且调查研究要由始自终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通常我们采用的市场调查方法主要有:文案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确定待展藏品的特点以及所适合的目标市场后,博物馆经营者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形势和游客消费需求,对比自身与周边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与优劣,然后以馆内藏品为基础制定自己的产品开发战略,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旅游产品以同其他旅游产品竞争。

推陈出新是产品保持生命活力的根本。除了进行市场调查外,博物馆经营者还要及时收集、分析游客的反馈信息,以便适时做出相应的产品调整。

(三)转变博物馆经营者的观念,将现代企业营销学引入经营中

转变观念,即由传统的“等客上门”转变为“积极引导游客养成消费观展的习惯”,让更多的游客认识到“观展本应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处理好有两项前提工作:一是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二是要研究目标顾客的需求。结合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提前规划好展览事项与活动,通过大量的前期宣传并结合特色的促销活动,来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力。既要跟上现代科技展的步伐,满足游客视觉、听觉上的各种体验需求,还要积极引导与协助游客边观展、边动手,让游客充分参与进展览的活动当中。

(四)改进展览形式,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博物馆综合效益

许多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其馆内展品内容及陈列形式、解说内容及方式就很少有变化,有的博物馆甚至一处展览几年不变。游客参观博物馆是基于自身对知识的一种需求,单调乏味的展览很难吸引到大量游客,不能与时俱进的博物馆更是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被淘汰。因此,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当考虑到游客的诉求,积极改进展览形式,既要依靠讲解员科学有趣的解说维持生动的展览形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进现代体验型声光设备,加强高科技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使展览形式得以创新。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在其两大主体建筑之一的陈列馆内建立了定时播放4D电影《梦回金沙》的四维特效影院,通过借助最新的高科技新视听技术,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到金沙文化、古蜀文明的风采。

与此同时,博物馆还应注重观众的休闲体验,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适当的服务项目。博物馆可以尝试为游客提供富有文化特色的娱乐表演,既增强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趣味性,还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加深了游客的体验印象。以四川省博物院为例,馆内除了根据展品内容和类型分别设置主题展区外,在游客视角的明显区域还设置有商品区、休息区、咖啡厅、表演厅、书店、蜀绣工艺品区、饮水处以及洗手间等,并且白天定时向游客提供娱乐表演节目,通过提供这些服务项目延长观众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博物馆的综合效益。

(五)积极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

人才,是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势资源。近几年,开设考古学专业的院校相对较少,但开设博物馆学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博物馆应充分利用高校这一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择优招录高校毕业生,或与高校联合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充实馆内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另外,博物馆旅游产品的服务队伍也离不开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博物馆招募的志愿者来源广泛,他们往往承担博物馆宣传、参观指导、馆内讲解以及后勤服务与维护等工作。国内的博物馆亦可效仿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与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或者直接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组织他们接受相关学习与培训后,鼓励他们参与进博物馆各个工作岗位,而不仅仅是馆内讲解的工作。这样,既可以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同时也可以节约经费。

(六)多方筹集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办馆

当前,国内博物馆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现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或个人资助社会公益活动所投入的资金是能够抵税的,因此通过企业或者私人资助建设和维护博物馆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同样,国内也可鉴此经验,政府通过减免税收的配套政策,鼓励企业或私人投入资金于博物馆事业中。博物馆运营资金充足,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博物馆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博物馆,从而真正实现博物馆非营利的社会化功用。

五、结语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浓缩体现,既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之其它旅游业的竞争与冲击,使得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前形势下,唯有及时转变发展理念,认真分析产品开发状况,正确认识博物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才能促进我国博物馆建设事业平稳较快发展,进而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达到传承历史、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爱霞.我国博物馆旅游创新开发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7-8.

[2]孔旭红,孙宏实.从封闭走向开放――博物馆业切入旅游市场的设想[J].经济论坛,2003 (21):30-32.

[3]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4):31.

[4]胡静锋.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4):153-164.

[5]罗美娟,郑向敏.澳门博物馆旅游发展评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1):49-52.

[6]李雪峰.上海民间博物馆旅游发展思路及产品设计构想[J].生态经济,2010(6):111-114.

[7]段若鹏,李秋硕.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杭州运河博物馆群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70-75.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博物馆;学科建设;建议

一、我国博物馆学科建设的现状

1.我国博物馆学科建设的现状是:我国博物馆的专业化品质、社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与时代赋予博物馆的使命尚有不小的距离。博物馆体系结构需要优化,品类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藏品保护基础工作仍较薄弱,研究能力、科技支撑和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博物馆教育尚未能制度化地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博物馆体制机制不完善,运行活力不足。

2.我国博物馆学科建设的现状是:多数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人员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所限,充其量只不过是馆藏文物的守护者和保管者,仅从事简单的文物摆放和文物查询工作,既谈不上文物文物的鉴定和鉴赏,更不具备研究文物和利用文物的技能与水平,严重制约着博物馆学科建设的科学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对外形象。

3.我国博物馆学科建设的现状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从步入职场开始,在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已经完全熟悉工作,了解规则,而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缺陷,考核、晋升、绩效、激励等因素的不完善,已不能引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消极怠工、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等退休的现象出现,从而使单位的实际绩效降低。

二、我国博物馆学科建设的建议

1.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进一步凝炼博物馆学科的研究方向,准确把握博物馆学科内涵和特点,抓住学科发展中带有基础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着力进行整体性研究,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的完善,构建严谨、规范的学科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世界博物馆发展历史上经典案例的启示意义和世界博物馆学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深入研究当代博物馆领域面临的前沿课题和关键问题。深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推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成果。

2.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理论武装。政府主管部门、博物馆行业组织和重点博物馆、专业研究机构应将博物馆学重大问题纳入行业科研规划,使博物馆学理论建设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应共同努力积极推动博物馆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促进优秀博物馆学著作的出版、发表,以及国外博物馆学经典著作的引进。强化博物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推动建立博物馆专业资质资格体系。各博物馆应坚持应用博物馆学理论作为博物馆建设和业务活动的指导。在博物馆工作中,遵循博物馆专业规律,遵守博物馆职业道德,尊重博物馆专业标准,以博物馆学理论指导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实践,不断提升博物馆建设的专业水平。

3.重视人才培育,培养学科队伍。设置博物馆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遵循博物馆学科的内在要求,合理设置教学方向,着力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各博物馆要重视整合资源,以实践为平台,以项目为纽带,积聚博物馆学专业力量。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通过若干年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博物馆学科高层次领军人物,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一大批高素质的中青年业务骨干。

4.博物馆管理者管理方式要着重向情感化的管理特色上靠近,管理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博物馆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管理者要尽可能的为博物馆人员创造轻松良好的氛围,而不是一昧的实行高压政策。在单位内部为工作人员提供轻松的人际交往的氛围,让人员在和谐的氛围中能将自己的压力、工作上的困难疑惑与同事交流,排解他们日常所面临的压力。同时,管理人员也要建立合理的目标激励和评价体系,让每个人能够结合自己的能力范围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让事业单位人员得到工作成就上的满足。

三、小结

当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博物馆事业如何顺应新经济的发展,改革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加强学术交流,搭建学术平台。加强博物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之间关于博物馆学专业理论的交流,加强博物馆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积极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专题研讨等形式推动理论研究和学科交流,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文物博物馆机构,建设一批部级博物馆行业继续教育基地。培养造就一批博物馆行业急需紧缺的高级专门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完善文物进出境展览管理办法,鼓励我国博物馆与境外博物馆直接合作,倡导交换展览、合作办展,建立中国特色文物对外展览品牌,并有计划地引进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展览,积极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满足公众多元文化需求。努力办好博物馆学专业刊物和专业网站,探索建立全国博物馆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博物馆学研究平台。拓展学术研究视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际博物馆协会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学术活动,不断提升中国博物馆学界的国际影响力。才能让博物馆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中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海:《博物馆的沉思》,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2]海:《博物馆的科学工作再思考》,《中国博物馆》1995年第1期,北京,中国博物馆学会.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数字化;藏品;管理

以前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只会存放在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很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管理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数字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一、常规博物馆藏品管理方式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是―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其内容可分为实物管理和资料管理两部分。实物管理是指每一件藏品经历的从征集入馆到鉴选、登记、分类、拍照、清洗、消毒、修复、保养、入库等一系列程序。藏品实物管理的主要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藏品的原状,尽可能地减少对藏品的自然或人为损坏,使其得以长久保存。藏品资料管理也是藏品全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资料的管理,包括所有馆藏文物的收入凭证、编目卡、文物总账、分类账、图像资料、鉴定资料、相关论著、调用记录等。许多博物馆的藏品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是分开管理的,给查找和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况且,手工妙写难免出现笔误疏漏.形成数据或信息的误差,一点误差更会增加查询、核实的难度。对于馆藏数量在万件以上的博物馆来说,要在成千上万的藏品中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难度是很大。所以,传统的藏品管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制约着博物馆业务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在―定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发展。

二、藏品数字化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展了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建立了自己的藏品检索系统。但由于我国博物馆属于文化教育、宣传、非赢利的事业单位,所以,其财力、人力上的不足.使各博物馆已有的藏品数据库大多规模小,建设速度缓慢,难以真正地形成博物馆发展之规模效应。同时,我国博物馆行业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藏品信息管理标准,各博物馆往往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藏品信息管理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各自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各博物馆藏品种类及管理状况不同;导致所建立的藏品数据库标准大都不统一。虽然各个系统的针对性较强,但适用范围有限,基本不具有通用性,从而造成博物馆存在着数据库影响力小、覆盖面小、藏品信息资源共享性差的现状。随着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增多,藏品信息化建设工作标准不一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文物藏品的利用与开发,成为藏品信息资源共享的重大障碍。所以,如何解决藏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问题成为藏品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数字化技术在藏品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施博物馆文物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文物宣传和利用、收藏和安全之间矛盾的必然手段,能有效地拓宽藏品资源信息的途径,是进一步提升文物库房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发挥文物其固有的、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的必由之路。一是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二是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三是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四是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放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系统。对文物库房、展厅进行实时监控,将人防和技防结合起来,对于保证文物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藏品数字化管理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到藏品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博物馆的实际,制定统一的数字化建设规划和框架。在有限的条件下,统筹利用单位已有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加大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的投入,以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促进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参与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步工作,使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在―个较高的起点上,充分发挥效能,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件: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年

[2]赵兆.浅谈基层博物馆发展[J];文物世界;2011年04期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遗址类博物馆;文物;管理与利用;功能与现状;管理措施

在文化保护领域内,遗址博物馆主要指以保护为目标发掘遗址,以及为展示文物发掘成果,而在建筑或其他遗址建设的博物馆。例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天津大沽炮台遗址博物馆、虢国博物馆等,都是我国著名的遗址博物馆。这类博物馆具有极大的文化保护价值与爱国主义教育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博物馆建设,以及社会受众对于文化教育需求的加强,如何在历史教育、爱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作用间找到平衡,利用新型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提高文物展示与保护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的文化与社会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 遗址类博物馆文物管理功能与现状

1.1 遗址类博物馆文物的主要功能

遗址类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学术、社会以及经济三项内容。学术功能主要指利用遗址文物展示,为考古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学术交流、考古研究等学术服务的功能。例如,虢国博物馆中展示了虢国古墓挖掘出的大量玉器文物,为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研究空间。社会功能主要指利用遗址文物展示,为社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提供基地与空间,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作用。例如,天津大沽炮台遗址博物馆在2005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利用展示大量文物的方式,起到了对抗侵略、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遗址类博物馆的经济功能,主要建立在地方政府博物馆旅游作用的基础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延伸。所以,其经济功能必须建立在不破坏博物馆学术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基础上。

1.2 当前遗址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

当前遗址类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社会受众重视程度的加强。随着我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社会群体对于遗址类博物馆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加强。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遗址类博物馆(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参观人数每年都有着较大提升。(2)教育作用的加强。在新型博物馆建设理念下,遗址类博物馆的教育性作用逐渐加强。在知识教育层面,新型展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文物展示质量,使参观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在精神教育层面,各类遗址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出现,充分挖掘了遗址博物馆对民众进行爱国、传统文化精神教育的作用。(3)经济价值多度开发问题。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遗址类博物馆作为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但是部分地区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造成了博物馆经济价值的多度开发问题,影响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后续挖掘工作的开展。

2 遗址博物馆文物管理与利用措施

应用新型文物管理理念,寻求遗址类博物馆学术、教育与经济功能的平衡,充分发挥遗址类博物馆的各项作用,是博物馆管理者在当今博物馆管理现状下的主要研究内容。

2.1 结合文物开放展示过程,提高保护管理技术

与普通博物馆相比,遗址类博物馆的展示过程具有实物实地展示、环境性强等特点。为此展示管理与技术人员结合新型展示技术发展,提高了博物馆保护管理技术水平。(1)自动化环境控制技术。遗址文物展示包括开放性室外展示与室内展示两个部分。室外展示过程物馆应采用新型技术,分别针对雨雪、高温以及特殊气候搭建自动伸展展示棚,减少风化腐蚀对文物的破坏作用。而室内展示中,技术人员针对不同文物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空调、排风、除湿等设备进行一体化控制,确保文物不受到环境影响加速老化。(2)多媒体展示技术的应用。利用声、光等多媒体技术再现遗址原生态环境,对于提高博物馆文物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如战场遗址文物展示厅,利用多媒体影视技术还原战场影像,很好的提高了文物展示的质量。(3)新型文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新型文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为此遗址类文物保护工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新型修复技术开展修复工作,如在对青铜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采用了超声波除锈法,提高了文物展示的质量。(4)新型安全技术的采用。遗址类博物馆参观人员较为密集,造成了较大的文物安全隐患。为此管理者应利用数字监控、消防一体化控制、露天安全保护罩等方式,综合提高文物展示区的安全性,可以起到良好的文物展示作用。

2.2 在保护的前提下,找到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平衡点

经济的发展可以为遗址类文物保护提供资金支持,所以将博物馆融入地区旅游经济,对于博物馆的保护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的工作是以确保文物保护质量为前提的,其所有工作必须围绕保护工作开展。首先应做好参观者数量控制工作,大量的游客参观不利于对遗址的保护。为此博物馆管理者应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在参观高峰期(如旅游旺季、节假日等),利用限流、控制售票等方式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其次,避免遗址的商业开发。文化遗址的商业开发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常见建设模式,但是这一行为会对博物馆整体与文物安全造成一定破坏。例如,部分建筑类遗址由于文物价值较低,经常处于闲置状态。部分博物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将其改建为餐厅、会所等设施向公众开放。这种方式会严重破坏建筑结构,影响遗址安全,必须严令禁止。最后是,开展文化共建开发。为了保护遗址文物,博物馆可以与地方政府开展文化共建,降低博物馆的压力,如在博物馆周边利用仿制品建设免费文化园区吸引游客参观,就可以降低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有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2.3 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文物教育的公益性

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与社会教育作用。首先,应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各类博物馆结合自身特点建设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当前遗址类博物馆建设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针对具有鲜明特点的遗址类博物馆,教育基地建设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保证了博物馆基础建设水平的提高。其次,与非遗保护工作同步开展。非遗文化保护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遗址类博物馆文物建设与非遗建设相结合,为博物馆保护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例如,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既是我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同时又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公益教育作用十分明显。最后,走出博物馆建立流动教育基地。博物馆在公益教育过程中,应采用走出博物馆进入学校、社区、企业的模式,开展文化流动教育模式。例如,深入社区开展流动文化宣讲教育,提高对社区居民遗址类文物的重视程度,这是提高博物馆文化教育公益性的重要措施。

3 结束语

遗址类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日常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管理者需要利用创新的眼光,开展具有实效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提高博物馆文物学术、社会教育以及经济性。在未来的博物馆文化发展中,遗址类博物馆必会为我国弘扬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雪梅.文化遗产旅游视角下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 王建德.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发策略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14.

博物馆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博物馆管理;现状;对策

0 引言

文物是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科学文化不断发展的见证,因此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就需要提升博物馆的管理质量,但是由于受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博物馆的文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和破坏,影响了其文化传承作用的发挥。这也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难度,提升博物馆管理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1 更新管理理念,深化体制改革

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再结合目前我国博物管理事业自身的特点和博物馆当地的情况,进行博物馆体制改革的深化,找准改革的突破点,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行体制的创新,建立一个开放、竞争的新机制,全面推动博物馆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博物馆自身的运行能力。此外,还要坚持从创新管理体制入手,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和博物馆自身规律,实现博物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原先封闭式的发展转变为开放型的发展,加快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化进程。

2 做好馆员素质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博队伍

由于博物馆本身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博物馆馆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博物馆管理工作充满热情,树立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我国博物馆馆员在藏品保管、陈列设计、观众接待以及社会教育等很多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博物馆建设成为现代化博物馆,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强化馆员的素质教育。

2.1 要提升博物馆馆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把握社会主义方向,进行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学习,是提升我国博物馆馆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必须学习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博物馆馆员的工作热情,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广大社会群众服务。

2.2 要提升博物馆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馆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于整个博物馆社会形象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博物馆馆员在工作坚守岗位,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在业务上敢于创新和钻研,和同事之间友好互助,才能全面提升博物馆社会形象。

2.3 做好博物馆馆员的培训工作,提升整个博物馆队伍的素质。针对目前我国博物馆员存在的重使用轻培养的现状,博物馆在人员选拔和任用上没有建立完善的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对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更是存在很多不足,造成了

博物馆中缺乏业务技能较高的专业人才和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做好博物馆人才培养工作非常重要。博物馆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馆员的培训工作,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让馆员得到全面的锻炼和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让博物馆馆员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完善自身技能。增强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全面提升博物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开展公益性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总和,在当地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博物馆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当地活动的影响。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某种知识的话,可以采用相关知识展览的方式,进行群众疑问的解答,这时博物馆就与当地民众利益尤为相关。此外,博物馆在进行公益性活动举办时,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网络技术和设备,进行展馆介绍和展览等教育的推广工作,还可以采用一些重要的媒体建立起博物馆文化论坛,进行博物馆馆藏资源的介绍和藏品的展示,同时要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发放博物馆宣传手册,提升博物馆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力。

4 注重展陈讲解,满足公众需求

博物馆作为一个用物品沟通的媒体的场所,更加直接的沟通方法就是通过展览的形式,但需要注意的两点是:

一是需要展陈和讲解结合观众的需求,而不应仅限于馆藏,博物馆在陈列上需要讲究展线,在展线设计上更是要寻求它的主题,满足观众的需求。如果展线设计的到位的话,能够充分用文物的形式进行思想的展现,在文物不够的基础上就需要用图片的形式,图片不够的情况下再用文字进行替代。

二是需要讲解更大众化,好的博物馆的展陈,需要配合好的讲解。通过有效的讲解能够进一步挖掘展品的内涵,向人们展示历史,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宣传效果,提升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博物馆工作的重心更是需要向观众转移,而观众更是需要更好的讲解工作。此外还要进行导览,就是让观众进行文物价值的全面了解,让观众更好的了解历史知识,达到博物馆宣传教育目的。

5 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时代的到来,做好博物馆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博物馆服务理念和方式以及策略的转变。而观众作为博物馆的市场,市场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博物馆的效益,为了更好的体现博物馆的价值,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博物馆需要将博物馆的管理事业作为发展的首要工作,提升博物馆工作的运行,全面的了解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改变原先过去那种严肃和直接灌输的情况。将公众参与作为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一种,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推动博物馆服务更好更快的发展,全面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6 小结

完善博物馆管理工作,开展博物馆科学化管理工作是目前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博物馆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更直接影响我国整个文物保护事业的巩固和完善问题,所以,做好任务的抓取,加强博物馆馆员工作的管理,完善博物馆的建设,让博物馆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单霁翔.进入服务时代的博物馆管理[J].敦煌研究,2013(3).

[2]关亮亮.分析激励理论在博物馆管理中的应用[J].赤子,2014(9).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范文 下一篇:诗歌的文学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