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05 15:39:21

储备企业发展

储备企业发展篇1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区也同样如此。××县粮食储备企业承担着各级储备粮的管理和粮食流通主渠道的职能,对稳定地区粮食市场价格,确保粮食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和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化,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给粮食储备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县改革后的国有粮食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管理,进一步增强实力,进而更好地承担起粮食流通主渠道和确保粮食市场稳定职责,将成为我县粮食储备企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的基础上,对我县粮食储备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就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状况

2008年,按照国务院、省州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相关文件要求,在县委、政府领导下完成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任务,实现了职工身份全员置换,妥善解决(移交)企业退休及供养人员,并在改革原粮食收储企业的基础上,剥离部分资产,重新组建×××个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使长期以来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所背负的“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企业按公司法的要求,轻装上阵,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7年11末,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总额从改革前的×××万元增为改革后的×××万元,企业负债从改革前的×××万元减为改革后的×××万元,所有者权益从-×××万元增为×××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从×××万元降为×××万元,在改革过程中处置了部分资产,筹集了×××万元的改革成本。在改革中,在职人员从×××人降为×××人,退休及供养人员按时移交社保,极大地减轻了新企业的负担。

2008年末,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效果明显,从改革前亏损×××万元变为盈利×××万元,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但是,改革并不意味着“一改就灵”,也不可能一改革就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改革后新公司的组建,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国际国内的粮食形势和国有粮食企业所肩负的责任来看,还需要深入调研、分析,找准制约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障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的规范运行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才能真正使国有粮食企业实现良好发展,才能真正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和更好地完成相关职能任务,实现改革发展的目标。

(二)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按照国务院〔2006〕6号文件及粮食安全现实需要,每个县市必须保留一户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要求,由于我县属于粮食产销平衡区,国有粮食企业长期以来都处于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如此带来了新的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弱的问题,在主导粮食市场和发挥主渠道作用上显得十分乏力。

××随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有粮食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到2008年,全县粮食经营、加工企业达×××户(已办证户数),全社会购进原粮11584吨,其中,非国有粮食企业购进7123吨,占××5%;全社会销售粮食10644吨,其中,非国有粮食企业销售7204吨占×××。可以看出,非国有粮食企业在全县粮食经营上,其购销量已接近全县粮食购销总量的×××,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果在改革的基础上不认真谋划发展,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企业经营将会重新走上亏损的道路,形成对粮食安全工作的重大影响。

××由于受长期粮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县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及其管理者在认识上、管理上、观念上还有较大差距。首先,在认识方面存在认识滞后的问题,即还未认识到粮食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2007年以来,由于诸多因素(世界粮食总库存下降;消费量增加,产需缺口增大;生物燃料替代品大量消耗玉米等)的影响,导致国际粮价大幅攀升,×××个国家出现粮食危机。从国内情况看,由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逐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和补贴,形成了我国连续多年粮食丰收,在国际粮食危机发生后,中国粮食处于价格稳定,市场平稳的良好情况,但是,随着农民种粮成本上升,粮食消费量日愈增长,我国的粮食产销将长时期处于紧平衡的状况,粮食部门肩负着的责任将日愈增大。其次,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管理企业,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发挥企业主动性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认识和观念上,通过改革,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观念得到了较大转变(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员工的企业意识得到了较大转变)。但还有一部分职工还是墨守陈规,存在职工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经营管理目标不明确,经营效果较差的问题,新的国有粮食储备企业之间存在着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效益差,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2008年我县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革、实现了盈利,扭转了严重亏损的局面,但由于受体制、政策、认识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难于大幅提升的情况,企业满足于搞好储备,增加储备量,在商品粮经营上表现出怕担风险、缩手缩脚的状况,企业经营始终未能得到突破;也表现出企业管理者对市场认识不清、判断不准、措施不力,抓不住机遇的弱点,甚至在一年当中几乎没有开展商品粮经营活动,导致企业生存发展十分艰难。

××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创新能力弱。新企业组建后,其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与改革前的国有粮食企业运作方式不同,许多管理运作方式都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就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的问题,如在激励政策上,存在考核指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影响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一方面存在公司领导班子怕承担经营风险,缩手缩脚的问题,影响了企业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又存在公司市场调查研究和管理企业不足的问题,造成企业在经营中出现风险。同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表现在对粮食工作形势认识不高,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预测不准,抓市场机遇的能力弱,导致企业在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中的优势无法发挥,主导当地粮食市场能力弱。

××发挥行业优势,抓政策性业务的能力还不强,办法不多。国有粮食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政策性业务和服务粮农、服务消费者的责任,但由于重视不够,在全力做好民政救灾、农村低保、军供粮等方面的工作上还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认真汇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度还不够,与部门协商、沟通不足,军供粮供应点工作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

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差距;在履行国有粮食企业的社会职责上有差距;在服务粮农、服务消费者、服务部队的工作上有差距;在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上有差距。

二、搞好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对策

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县必须保留一户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为巩固粮食安全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也就使得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其它国企改革有所不同,赋予了国有粮食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粮食产销平衡区,做好国有粮食企业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千方百计抓好,确保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更好地发挥,为粮食安全工作打好基础。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定做好粮食企业工作的信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加强领导,为搞好粮食工作创造了条件,所以,我县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充分认识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搞好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定搞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三牢记,五争先”和“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为主题,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调研、分析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工作,找准切入点,找准阻碍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问题和症结,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全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发展,逐步改变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状况,真正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

(二)明确任务,转变观念,履行职能。国有粮食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各级储备粮管理,按地方政府要求进行救灾、低保、军供等粮食供应,以及开展自主经营业务,并通过经营活动主导粮食市场,稳定市场粮价等,具有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任务和职能,所以,董事会和企业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认识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认清肩负的责任,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和守摊子的思想,以粮食事业长期以来的典型实例教育干部职工,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树立与企业发展共命运的思想,爱岗敬业,不断创造企业辉煌。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多数企业干部职工在企业改革后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有了很大变化,如上班时间延长了没有怨言,主动加班加点,过去小工做的工作,现在干部职工主动承担。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在粮食收购、调入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例。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职工认识和观念还未得到根本转变,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主动性没有发挥。针对这种情况,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董事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观念,审视度势,因地制宜,强化管理,创新管理,真正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处理好“两个关系”,创新管理。由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特殊性,按公司法要求,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和新的国有粮食储备有限公司。

董事会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这就决定了在企业管理中可能出现较多的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董事会、监事会、企业之间,董事长、监事、经理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办事,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避免“董事长大包大揽,公司经理成为打工人员”的问题,避免“董事会放任不管,公司经营风险以日剧增”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维护良好的管理、监督、经营的关系,加强纪律监督,避免董事长、经理少犯或不犯错误,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在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企业管理,不断探索国有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新的管理和营运方式,使企业真正获得发展。

(四)以经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抢机遇,抓重点,增效益。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在不断增长的效益和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之上,新的国有粮食企业要在管好各级储备粮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经营业务,不断增加经营量,不断创造更高的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一要树立发展的理念,要把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作为己任,千方百计拓展业务,创新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二要依托市场,搜集大量信息,紧紧围绕市场的价格变化趋势,认真分析、预测,作出准确判断,提出经营的目标,同时,要加强与州内外,省内外粮食行业的交往与联系,增加经营合作业务。三要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粮食部门的经营季节性强,粮食交易分散零星。要针对市场的变化,抢抓市场信息,抢抓市场价格波动中粮食收购和销售的最佳时机,不失时机地做好粮食经营;要针对粮食交易季节性强,最佳时机较短暂的特点,集中力量抢抓粮源,只有真正掌握了粮源才能真正掌握市场的主动权,特别是在近年来,粮源十分紧张和周边地州都往楚雄州抢粮源的情况下,抢抓粮源显得特别重要。同时,要针对农民卖粮分散的特点,及时布点,并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加快粮食收购进度,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收购任务。要认真把握粮食销售的最佳时机,及时组织粮食销售,实现粮食经营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制度创新。要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激励机制,不断探索,创新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真正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体现制度下的公平正义,使企业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要克服人为因素破坏制度的弊端或有制度不执行,朝令夕改的做法,真正体现企业规范运行。要不断探索干部职工激励机制,把企业效益和职工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体现多劳者多得,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要改变目前企业制定制度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真正使激励机制成为调动积极性的动力,成为激励创业、激励发展的动力。

(六)牢记宗旨,搞好服务。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着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的职责,要牢记宗旨,竭心尽力搞好服务。一要牢记发展要务,牢记民生根本,千方百计发展和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主导当地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服务广大消费者,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要积极做好粮食收购,切实保护粮农的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积极做好政策性业务,千方百计服务好农村低保对象、服务好部队、服务机关团体,用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服务社会,不断拓展政策性业务。三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及时认真做好救灾粮食供应工作,确保第一时间把粮食送到灾民手中,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吃饭问题,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灾民的关爱。

储备企业发展篇2

关键词:人才储备;储备种类;员工培训

永续经营,即持续经营。在会计学中,出现了“永续经营”的概念, 而在知名企业明基(BenQ)的网站上,对“永续经营”是这样阐述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以一种可持续性的价值,为人类社会贡献心力,发挥正面的影响。所谓永续经营,追求的就是这种可长可久的价值……”。永续经营对企业的要求较高,笔者在这里论述的,是企业永续经营过程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或者说一个基础-人才储备。

人力资源储备是现代企业追求永续经营与发展而必须长期研究的课题。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若从微观意义即从企业的角度上来说,人力资源是指能推动企业全面发展的员工的能力。从笔者自身的经历来看,在国内,规模越大、管理体系较为完备的企业,其人才储备就越完善,而在多数中小企业中,人才储备则远远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究其原因,一、认识不够,规模决定思维。二、需要成本。在第一种原因的企业中,或者根本没有考虑过人才的储备,或者不知道该储备什么样的人才。第二种原因的企业中,认为储备对象招聘起点较高,磨合期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付出相对较高的成本。

(1)让我们再来看来自北京现代商报人才周刊的一则报道,题目为《西门子高层谈人事管理》,文章开篇是这样写的:“90%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储备去年年底,北大国际MBA项目和世界最大的猎头公司光辉国际一起做了一个中国企业管理人才的调查。得出的关于企业人才方面的结论是,90%被调查的企业在今后三年不具备足够的管理人才储备来应付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在调查当中,有54%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今后两年有可能或者很有可能会离开公司,其中有90%是属于部门经理和地区经理,实际是中层管理人员。这个发现是非常有趣的……”。

而来自专业人员的说法是:职业经理人黎风光说,“人才储备主要是预防人才流失以及补充企业发展所需人才。企业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引进新思想、新方法,人员流动就变得很正常了。这也是自然规律”。

(2)由此来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人才储备已经面临威胁,要想让企业长期存在下去,人才的储备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人才储备有利于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就人才本身而言,进企业后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适应,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以及企业文化,熟悉生产运作流程,了解职权范围之后才能走上管理岗位,那种招聘后立即委以重任的做法是企业人力资源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也存在用人风险。从其他方面说,人才储备是人力消费市场规律的需要。高级人才作为社会稀缺资源,具有明显的商品属性,其价值本身很高。而企业则可以就低吸纳人才,对其投资培养,逐渐形成人力资源更替的良性循环。这也是一种理性的人力消费行为。这是企业必须付出的成本。

(3)在确立了上述思想后,我们再来讨论企业人才储备中的措施。

①我们必须明确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技术型还是管理型),什么时候需要人才。由此决定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计划的架构,企业该储备什么类型的人才,什么阶段开始储备,采取什么方式储备。综合各类说法,现行的做法大致如下:

储备人才的时机:企业初创时期不必储备人才,因为现在企业最需要的是站稳脚跟,招聘来的人才也是想立即可以委以重任,并希望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和稳定发展期后,为了适应企业人才的更新换代和正常的人员流失,就应该考虑人才储备了。

储备人才的种类:应当根据企业核心工作而定,比如笔者从事的机械加工企业,就将储备的重心放在金属加工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上,其他的销售等人才则由一线选拔或招聘产生。而一家以贸易为主的机械类企业,就应该加强营销质检方面的干部储备。而其他工作岗位的人才则可以在社会上招聘。

储备人才的数量:除了企业的规模要求外,要注意储备人才对调动新老骨干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人才储备的鲶鱼效应。首先老骨干认为企业已经找好了替班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而且当“鲶鱼”过多的时候,还会导致“沙丁鱼”死亡。但是,这种现象是好的,建议企业在必要的时候牺牲几条“沙丁鱼”也无妨。

人才储备的期限:一般情况下,中低层管理人员培养半年,高级管理技术人员一年以上,但这没有一个衡定的标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而定。培养时间长了,人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导致储备人才的流失。培养时间短了又根本不能胜任管理岗位工作,也只能淘汰,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②在人才储备的渠道和来源上,一是招聘,二是现有员工的升级转化。招聘是一个招贤纳才的过程,是选择优秀人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构造一流人力资源储备的基础。招聘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全面

、择优、量才录用的原则。现有员工的升级转化则是启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挖掘员工潜力、进行人力资源储备的另一有效途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有头脑、精业务、懂管理、有升值潜力的基层员工则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储备的来源。当然,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在通过招聘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人才,为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逐步优化人力资源储备结构。

③人才储备的关键,“培训”与“上升空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都不是天生的,都需要精心地教育、培训、训练。因此,培训是人力资源储备环节最关键的一环,必须将企业的长期系统的再培训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以育才为导向,通过培训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使每个人不断在工作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使培训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储备人才的上升空间,企业在引进储备人才之前,应该制定一个储备计划,把人才的目标岗位定好,根据岗位进行招聘。储备人才进厂后先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他们的工资待遇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在全方位培训的基础上,针对储备人才的特长,调整疏通他们发展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 来自欧洲的欧莱雅是经营化妆品的一流企业,他们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一、创造一些与人才接触的机会;二、提供一整套培训计划,使储备对象充分了解企业文化与理念,在思想上与公司保持高度一致;三、完善的实践机会与过程。“我有一个信念,不要总是抱怨没有人才,问题是我们有没有不断去挖掘与人才接触的机会。在中国,中国区总裁盖保罗就与复旦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大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主管人力资源的资深副总裁FrancoisVachey这样说。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着.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储备企业发展篇3

关键词:连锁企业;人才储备;人力资源

连锁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其规模越来越大,对人员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如果连锁企业的空缺职位缺乏合适人选,或是企业准备开新店时才急于人才招聘,那么,人力资源不仅不够不稳定,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难以顺利的有效运营,而且还会带来大额的成本支出,包括人员的离职成本、重置成本、招聘以及培训与开发成本等。因此,连锁企业必须对人力资源储备进行战略性思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并应对可能随时出现的人才危机。

战略性人才储备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连锁企业要从本质上对人才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人才的层次、数量、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建立企业人才库,使人才不断推动企业发展,以获得竞争优势。任何一家企业,只有建立了战略人才库,营造出“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用良好的机制保证良好的发展通道,才能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

1 连锁企业人才储备管理现状

作者对浙江5家大型连锁企业,110家门店的调研显示,2011年企业整体招聘储备人员共1,058人,其中各个区域招聘人数为563人,企业校招储备495人,全年共离职279人,离职率为26%。其中男性553人,占比52%,目前在职387人,离职率30%;女性505人,占比48%,目前在职408人,离职率24%。离职的主要原因有考公务员、考研、找到更好的工作、不认可工作时间、内容、环境、地域调配问题、发展前景问题及家庭因素等。

1.1 培训中心——储备人员的理论培训及考核力度有待加强

1.1.1 理论培训待遇不均

很多连锁企业都下设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开班培训针对企业校招储备、企业社招储备和区域储备人员。而培训中心的开班培训主要是针对企业校招储备人员,对于企业社招和区域储备人员的理论培训基本上以储备人员自学或是门店自主培训为主。这就导致这部分储备人员无法在实训过程中及时跟进理论培训,容易导致实践与理论的脱离,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社招和区域储备人员,培训中心没有统一的储备培养方案,导致门店对储备人员的实训培养方式和进度安排各不相同,也加大了门店对储备人员实训安排的随意性。

1.1.2 理论培训内容有待考究

对于培训中心的理论培训,部分课件缺乏时效性,很多课件版本过旧,无法跟上现代培训的要求。另外,培训中心常以试卷的方式对储备人员进行考核,但对于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却没有人能给出正确的答案。针对此部分问题,更多地是希望培训中心能够加强与培训讲师的沟通与联系,跟进培训课件的时效性与正确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培训讲师的培养与沟通,明确讲师的授课职责,做好一系列的后续工作。

1.2 人力资源部——储备人员培养标准、培养流程有待建立

人力资源部作为储备人员储备培养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承担着储备人员储备培养工作的首要责任,如何指导和服务于门店顺利开展储备培养工作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明确各相关部门储备培养工作的职责、标准和制度建设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1.2.1 缺乏带训辅导员队伍的搭建。

储备培养工作的最终实施者就是门店的带训辅导员,如何提升储备人员培养质量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提升带训辅导员带训质量的问题。企业15家区域储备店虽然在销售、规模、人员结构和硬件设施上基本上都优于其他门店,但这15家区域储备店之间存在带训条件、带训力量的良莠不齐。特别是对于门店因缺失带训辅导员而导致该带训条件缺失的情况,仍值得我们深思。对于门店带训辅导员队伍的搭建和带训辅导员素质提升将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2.2 跟踪力度不强,缺乏日常指导。

目前,企业推行区域储备店项目,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结合培训中心的支持,组织15家区域储备店开展储备人员的储备培养工作,从而建立由“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区域储备店-带训辅导员”三级组织梯队。另外在具体工作开展落实上,组建了“储备培养专员-人事课长-人事管理员”三级工作小团队。随着2011年储备培养工作的推进与深入,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企业-门店的储备培养工作组织体系,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真正发挥这个组织体系的作用,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与沉淀。

1.3 门店——储备培养工作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门店作为储备培养工作的二级执行部门,也是储备培养工作具体实施的执行部门,门店对于储备培养工作的重视度和执行力度也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储备培养工作的开展。

1.3.1 责任人和工作职责不明确。

凡事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明确责任人,只有做到专人负责,才能落实后续的跟踪与反馈工作。储备培养工作上至门店店长,下至门店人事管理员、处长和课长,其每一层级都应承担起储备培养工作,也只有每一层级都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后才能保障门店储备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行。但往往在储备培养工作的推行过程中,还缺乏工作职责的明确。

1.3.2 缺少门店带训条件。

门店带训条件的缺失,是储备培养工作中的一大困难。据了解,很多门店的储备人员都没有带训能力的师傅,这就导致这部分储备人员无法获得该有的带训。

2 提高企业储备人才培养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综合企业管理岗位储备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现从培训中心、人力资源部、区域储备门店三方面着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进一步提高企业人才储备培养工作的有效性。

2.1 培训中心方面

2.1.1 完善培训中心理论培训待遇。

培训中心开班培训的局限性,使得对于社招储备和区域储备理论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所以需加强企业对社招储备人员和区域储备人员的重视度,合理安排这部分储备人员到培训中心进行系统的学习。加强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及时跟进理论培训。另外,培训中心也可以出具同一的储备培养方案,减少门店对储备人员的随意性安排。

2.1.2 做好理论培训内容的更新工作。

由于培训中心的理论培训内容存在或多或少的过时性,在给储备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课件与实际操作存在出入的情况。这就需要培训中心及时吸收有效的课件,加强跟培训讲师的沟通,及时更新课件,做好培训的一系列工作。

2.2 人力资源部方面

2.2.1 搭建有效的带训辅导员队伍,提升带训辅导员素质。

门店作为重要的带训地点,储备人员的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此。鉴于有些门店缺乏带训条件,导致储备人才流失这一现象,人力资源部在带训条件上应做好完善工作,搭建有效的带训条件势在必行。

2.2.2 加强跟踪力度,提高日常指导能力。

对于储备人员的培训管理采取实时跟进,全方位跟踪的方式,通过对区域储备店走访,及时了解储备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带训辅导员的带训情况和门店储备培养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提高区域储备店的储备培养能力。

2.3 门店方面

门店作为储备培养的实操执行部门,一个门店对于储备的重视程度往往影响着储备工作的开展。

2.3.1 明确工作职责和带训意识。

针对部门门店尚未明确工作职责,导致一部分储备存在迷茫的状态,所以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十分必要。门店的每一层都要明确其工作职责,为储备培养献出一份力,以支持储备培养工作的开展。

2.3.2 完善门店带训条件。

尽门店的力量完善门店带训条件。通过带训条件的完善,让储备人员有相应的有能力的带训辅导员,以保证储备人员的质量。

3 结论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的第一资源,连锁企业人才储备是人力资源规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连锁行业的市场竞争中,得人才者得天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没有一个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就没有办法实现其战略目标。所以,发掘、培育人才是连锁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泉.建立与企业战略并行的人才储备战略[J].人才资源开发,2005,2.

[2] 吴建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3] 王笑天,温继东.企业实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J].经济师,2002(5):259-284.

[4] 常风波,柴中畅.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企业活力,2004(12):60-61.

[5] 陈谷平,袁蕾磊.我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

(2):74-75.

[6] 袁玉玲.连锁企业快速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29):249-250.

[7] 逸马.零售连锁企业如何走出人才之困[J].现代商业,2006(5):16-17.

[8] 郭红芳.建立与企业战略并行的人才储备战略[J].人才开发,2006,4.

[9] 李薇.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战略性思考[J].辽宁经济,2007,10.

储备企业发展篇4

第一条市级储备粮油规模,由市政府根据《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结合全市城市和农村应急的需要确定。主要用于调节全市粮油供求总量,稳定粮油市场,以及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需要。粮权属市政府,收购、轮换计划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农发行联合下达。

第二条市级储备粮油实行政府委托、部门监管、企业运作的办法,实现“管理科学、调控有力、高效灵活、节约费用”。

第三条市级储备粮油应储存在保管技术强、管理水平高、交通方便、吞吐灵活的粮食企业。

第四条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市级储备粮油的综合协调工作,规划市级储备粮油总体布局;审核认定市级储备粮油承储企业的资格;制定市级储备粮油轮换方案并监督实施;监督和检查市级储备粮油的库存数量、质量、统计和安全工作;协助市财政局管理市级储备粮油的费用、利息。

第五条市财政局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市级储备粮油规模,负责将市级储备粮油费用、利息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按照省级储备粮油费用标准,按时将储备粮油费用、利息直接拨付给承储企业在农发行开户的存款帐户,并监督财务执行情况。

第六条市农发行根据市级储备粮油收购、调运、轮换计划和每一批次入库成本,及时、足额发放信贷资金,负责贷款的信贷监管,配合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搞好储备粮油监管。

第七条具备粮油质量监督检验资质的单位,负责市级储备粮油质量检验及监督,检验费用由承储企业承担;承储企业是市级储备粮油管理的责任主体,按规定做好储备粮油购进、存储、轮换、动用等环节的工作,确保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和储存安全。

第二章储备粮油的购入

第八条购入市级储备粮油,由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发行组织、监督承储企业按市场价格公开采购。

第九条收购市级储备粮油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中等以上的新粮。储备粮油入库后,须经市发展和改革局指定有资质的质量监测单位检验,出具合格证明后,方可确认为市级储备粮油。承储企业必须健全统计、财务会计、保管和分仓帐务。

第十条市级储备粮油入库成本,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纪委(监察局)、市财政局、农发行、承储企业等根据市场采购价格和有关费用按批次核定。

第十一条市级储备粮油的贷款,由承储企业,按批次入库成本向农发行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内的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市级储备粮油利息由市财政承担。

第三章储备粮油的储存

第十二条市级储备粮油的储存遵循“合理布局、规模存放、产销统筹”的原则,原则上存储到储藏能力强、管理规范、交通便利、吞吐灵活的常规储备库点集中管理。

第十三条承储企业必须具备安全储粮条件、具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粮情检测设施,原则上为取得省级储备粮油存储资格(含中央储备粮油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

第十四条承储企业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负责执行市级储备粮油收购、储存、轮换、销售等业务规范和政策;

(二)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储备粮油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及业务管理规定,执行市级储备粮油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仓房常年达到“四无粮仓”标准,保管期间采用科学储粮方法,市级储备粮油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粮油卫生标准;定期检查粮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三)对市级储备粮油实行分品种、分年限、分地点、分货位储存和管理,做到“一符”(账实、账账相符)、“三专”(专人、专账、专仓)、“四落实”(数量、品种、质量、地点);

(四)定期向市发展和改革局报告粮油库存情况,按轮换办法规定及时申请轮换;

(五)执行国家有关统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保证报送的市级储备粮油相关资料数据真实、准确;

(六)建立健全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七)未经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发行同意,不得变动市级储备粮油储存地点和仓房;未经市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市级储备粮油。

第十五条存储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虚报、瞒报市级储备粮油的数量;

(二)在市级储备粮油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三)擅自串换品种、变更储存地点和仓间;

(四)延误轮换或者管理不善等造成市级储备粮油严重不宜存或变质;

(五)以市级储备粮油对外担保或者清偿债务。

第四章储备粮油轮换

第十六条市级储备粮油轮换按《市市级储备粮油轮换实施细则》执行。市发展和改革局每年应按照市级储备粮油入库时间、批次、品种及时安排轮换。储存年限指标以粮油生产收获年份计算,稻谷2—3年、小麦3—4年,对储存条件差的取低值,储存条件好的取高值,轮空期不得超过3个月。

第十七条储备粮油轮换,以粮油理化品质监测指标为依据,以储存年限为参考标准。根据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对不宜存粮油,必须进行轮换,对宜存粮油,品质控制指标已接近不宜存标准并已达到储存规定年限的,也要进行积极轮换;对虽已达到储存规定年限但理化品质指标符合储存标准,仍可继续储存的,可适当延长储存时间。

第十八条市级储备粮油轮换前必须经具备粮油质量监督检验资质的单位检测。如果检测品质符合轮换的要求,由承储企业向市发展和改革局提出轮换申请,并附上品质检测结果。经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发行联合下达方可轮换。

第十九条市级储备粮油的轮换,由承储企业提出轮换申请,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发行按照所储存粮油的入库时间下达轮换计划和轮换方式,承储企业按照计划组织实施。轮换后由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发行负责验收。

第二十条市级储备粮油轮换实行品种、数量不变,以实际入库成本(含收购费用、正常损耗)入账,以当年相同品种新粮与库存旧粮等量兑换的实物方式进行,市财政负责轮换发生的价差损益。轮换费用按省级储备粮油费用标准包干补贴,超支不补。轮换期间的利费照常拨付。

第二十一条市级储备粮油轮入所需资金,由承储企业向市农发行申请;农发行根据轮换计划及时安排资金,贷款规模按政府审定的当批次入库成本确定,实行购贷销还、全程监控、封闭管理,保证新粮及时入库;利息随当批次贷款规模调整,由市财政局负责。

第二十二条每一批次市级储备粮油轮出产生的盈余,充实粮食风险基金。产生的亏损,由粮食风险基金支付,不足时由市财政全额弥补。

第五章储备粮油的动用

第二十三条动用市级储备粮油,由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提出计划,报请市政府批准后,联合下达出库计划,由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监督承储企业实施。

第二十四条除特殊用途安排外,销售市级储备粮油,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原则上采取公开竞卖。

第二十五条本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经市政府批准可以动用市级储备粮油:

(一)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突发公共事件;

(二)市场粮油价格异常波动、粮油供应紧张,需动用市级储备粮油进行高抛低吸、平抑粮价,稳定市场;

(三)市政府认为需要动用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六条经批准动用市级储备粮油发生的价差亏损由市财政全额弥补;发生的价差收益充实粮食风险基金。

第六章损耗与损失

第二十七条承储企业要及时核实、上报市级储备粮油储存中的正常损耗、损失。

第二十八条市级储备粮油损耗分定额内损耗和超定额损耗。定额内损耗的处理参照中央储备粮油核定。超定额损耗由企业自行承担。市级储备粮油产生人力不可抗拒损失由承储企业及时报告发改、财政、监察、审计及农发行等部门,经上述部门核实后,由财政局将其粮油净损失部分据实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粮食风险基金不足时,由市财政全额弥补。

第七章储备粮油的费用

第二十九条市级储备粮油保管费补贴,按同期省级储备粮油保管费用标准执行,由市财政局每季末月20日前向承储企业在农发行存款账户预拨,年终结算。

第三十条市级储备粮油发生的贷款利息、费用补贴,由市财政局每季末20日前直接拨付给承储企业,年终结算。

第八章储备粮油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发行择优选定承储单位并签订委托承储合同,承储企业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承储企业要按规定编制并及时向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农发行报送市级储备业务的财务报表。

第三十三条承储企业要建立市级储备粮油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准确反映承储企业储备的储备粮油品种、库点,确保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定期检查粮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承储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进仓普查1次,企业分管领导每月进仓普查2次,并在粮情检查登记表上做好检查记录备查。市发展和改革局每季度至少普查1次粮油库存,并将库存数量、质量、钱粮对应、财务管理等情况报市政府和抄送市财政局、市农发行。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农发行联合每月普查1次粮油库存。财政、工商、卫生、质监、物价等部门按《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赋予的职责履职到位。

第三十四条要依法加强市级储备粮油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农发行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行使下列职权:

进入承储企业对市级储备粮油的数量、质量、储存安全及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对市级储备粮油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及动用命令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调阅市级储备粮油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凭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相关情况;

对粮油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查;

依法处理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发行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市级储备粮油油数量、质量、储存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应由市发展和改革局责成承储企业立即纠正或处理。发现市级储备粮油承储企业不再具备承储条件,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取消承储资格、调整储备计划。

第三十六条承储企业对各级粮食、财政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扰、干涉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第三十七条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发行要建立健全市级储备粮油的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核实库存;承储企业要加强对储粮库点的日常管理,完善业务手续,规范操作程序。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农发行及相关部门要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严格监管,确保数量、质量和收购资金的安全,以及各种补贴费用到位。

第九章奖惩制度

第三十八条经检查,承储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对有关责任人提出警告,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或拒不整改的,给予承储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直至撤销承储资格。

(一)未做到专仓储存或储粮仓房质量不符合要求;

(二)未按规定程序报批,擅自改变储存库点和仓房;

(三)出入库手续不全;

(四)未按要求建立专账、专卡、专牌、和库存实物台帐,或实物台帐未按规定时间传送;

(五)入库粮油质量不符合市级储备粮油规定的质量标准;

(六)正常储存未采取科学保粮措施;

(七)未按要求检查粮情或粮情检查记录不全及伪造纪录;

(八)检测设备、仪器不齐备或发生故障不及时修理而影响粮情检查;

(九)未按规定时间和指标检测粮油品质;

(十)仓储管理达不到“四无粮仓”标准;

(十一)未按规定定期向市发展和改革局报告粮油储存、质量情况或出现重大问题不及时报告;

(十二)库存管理责任人未按规定办理离任交接手续。

第三十九条经检查,承储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对有关责任人追究经济责任,直至取消承储资格。对其中造成损失粮食数量在5000公斤以上或损失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事故、情节较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经济或法律责任。

(一)因管理不善,发生坏粮,造成损失;

(二)未按规定及时推陈储新,造成储备粮油品质劣变;

(三)发生自然灾害时抢救不力造成损失扩大。

第四十条凡违反本办法,由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发展和改革局令其改正,有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套取的财政补贴全额退还;给银行贷款造成损失的由财政偿还后,再由财政向承储企业追索,并给予其承储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处分。

(一)擅自动用、挪用市级储备粮油;

(二)虚报、瞒报、拒报库存数量和质量;

(三)擅自改换储备粮油品种、质量等级;

(四)隐瞒有关事实、拒绝检查或对检举人打击报复。

第四十一条各管理机构未按本办法规定行使监督检查职责,或监督检查不力,知情未报告、未处理或处理不及时,而造成库存管理发生上述问题的,要给予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经考核,对于认真执行本办法、库存管理规范的储粮单位和个人,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和财政局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级储备粮油的管理、监督及相关工作,由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发行负责解释。

储备企业发展篇5

关键词:仓储;资源配置;管理

一、仓储的基本概念

自人类社会存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开始,就出现了物品和商品的流通和交换,简单的物流产生,随之应运而生的就是商品的存储,而商品的存储需要相应的固定存放场所,因此,仓库也由此产生。仓储就是利用仓库及其设备进行作业的一种工作环节,它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是物流系统的一个中心环节,是物流网络的节点。在物流系统中,仓储系统又是许多货运枢纽、配送中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仓储技术与设备,合理配置仓库的资源、优化仓库布局和提高仓库的作业水平,实现现代物流的五个服务标准,即以合理的价格,在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和规定的时间(right time),以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把正确的商品(right goods)送到顾客(right customer)手中,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仓储业发展现状解析

目前,仓储和运输是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最为重视的两个环节。根据调查,我国的工商企业今后所需的物流服务中,仓储保管仍是需求最多的服务之一。于是许多物流公司都在仓储环节上加大力度,致力于发展仓储业。但是,目前我国仓储业的情况是:行业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相比,与社会需求相比,具有不小的距离,仓库发展明显滞后,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仓储设施分布不合理,资源大量闲置。近年来,我国仓储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储系统,形成了相应的体系,企业在仓储行业中的投资据逐年加大,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仓库和仓储设备。在仓储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仓库和仓储设备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的手中,资源相对集中。而拥有仓储条件的企业由于仓库的过度建设导致仓库规模过大,一部分库房无商品存储,仓储设施大量闲置,许多储运企业的库房均出租作它用。但这并不代表我国仓储设施供大于求。还有很大一部分仓储企业资源短缺、设备落后、机械化水平低,仅仅是简单的工人操作,经常造成商品不合理的存储导致商品变质或损坏。

(2)库存周期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的仓储作业中,许多商品尤其是原材料存储时间较长,有些原材料要在库房停滞13个月甚至更长的周期。原材料的大量积压和长时间要占用企业的设备进行存储,导致企业的仓储设备不合理的过多应用,同时企业的仓储管理人员、理货人员、库管人员等多方面的人力资源被大量浪费,大大提高了库存的物流成本,成为了企业经营获利的一个阻碍。

(3)仓储业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的仓储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形成了以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而各个仓储部门相互之间缺乏练习与沟通,不能将所有的仓储设备进行联合应用,而是各自有自己的仓储体系,不与其他部门关联。一些部门的仓储资源紧张,在无法满足存储的情况下会进行扩建,而另一些部门仓库闲置,无商品存储,。根据了解,全国仓库面积利用率平均不到40%。有的仓库长期闲置,但有的还在继续投资建新库,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三、我国仓储业发展的整改建议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仓储业必然会着眼于供应链管理,向满足供应链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供应链构筑过程中,必然对仓储环节进行重组,由此导致仓储业的激烈竞争。那么,处于这种环境下的物流仓储业应如何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物流仓储活动应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仓储是服务性质的行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满足客户需求,按照客户的要求,运用手中的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设备,以吸引客户将货物存储在本企业的仓库或是利用本企业的仓储设备。因此,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所带来的变化,及时捕捉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合理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2)改革管理体制,研究经营管理方法变化的新动向。日本丰田公司在国外进行调查时,在美国的超级市场上注意到,店员向货架上补充的商品不是来自于商场的后仓。回国后,该企业消除了过去生产中中间仓库大量储存半成品的现象,确立了“必要时提供必要零部件”的看板方式。这就是仓储方式采用“即时”(Just In Tiam)思想的先导。类似这些新的经营管理方法是仓储企业的经营者应该认真研究和及时吸取,并且中却运用在本企业相应的仓储作业环节当中。

在吸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应当规范仓储管理,形成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合,让商品可以合理的存储可调配,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应用。

(3)掌握仓储外部环境的变化,合理规划。交通线路的变化,土地价格的上涨,人们消费热点的迁移,生产力布局的改变等,都将引起仓储业未来发展的变化。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万达广场、沃尔玛等大型商圈的建设规划将直接导致商圈附近的物流仓储需求量增大,带动行业的发展,但同时商圈内的土地价格也将上涨,如在商圈内部发展仓储企业将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可选择抵达商圈交通便利但地价不高的其他地点进行仓储企业的规划。

(4)仓储货物可向多品种、小批量的趋向发展。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都在向着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很多企业的销售部门相应采取更为“个性”的进货方式,这就致使很多企业大批量,统一制式的商品数量减少,相应的,仓储中大量货物的存储也将被取代,随之应运而生的是企业“即时”性的供货方式和存储方式。因此,仓储活动面临这种变化,应该更多的去发展目前流行的“配送中心”的经营模式。同时由于多品种、小批量货物的堆存面积利用率较低,因此,在仓储作业中更多的运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及相应的设备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储备企业发展篇6

【关键词】SAN技术;企业存储管理;应用

随着大规模服务器的逐步增多及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于数据库、多媒体及在线交易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要想确保每个用户均能够轻松、有效地对每个存储设备进行访问是很难实现的。最近,不少供应商纷纷推出了“存储局域网络(SAN)”的概念,其较“网络连接存储(NAS)”而言,不仅拥有更快的存储速度,还可以对分离网络进行创建,因而大大提高了进行大量数据处理的灵活度。

1.其他存储技术分析

通常而言,在网络上获取存储设备的基本方法如下:将服务器外进行存储设备的设置,并通过“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实现接口设备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SCSI是一种相对速度较高的接口设备,其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成熟,所支持的接口速度也获得了逐步的提升。但是,即使SCSI此高速设备接口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是,有关距离方面的局限性限制了其的进一步发展。由此网络连接存储NAS应运而生。NAS可以直接相连,这是由于其磁盘阵列是通过传统局域网接口实现网络连接的,而存储设备同网络HUB的连接同服务器以及其他网络设备和HUB之间的连接是一样的。在网络连接存储系统中,存储设备同磁带驱动器均属于局域网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其可对其他网络资源进行任意访问,但是会受到带宽的限制。NAS可使存储资源访问过程变得更加快捷,减轻了存储设备访问所遭遇的瓶颈。但是NAS的缺点在于网络带宽对存储设备的吞吐量造成了限制。多数NAS服务器均处于10-100Mbit/s的以太网中,这很难实现。此外,其存储设备间缺乏关联性。要想拥有更高性能的存储管理,可以采用SAN技术。

2.SAN技术分析

对于SAN技术而言,相关存储设备可以通过诸如光纤等速率较高的连接设备同各种类型的服务器进行连接,此配置对于所有设备而言均可任意进行连接,也为服务器同存储设备之间的连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就是说,若某特定服务器的速度较慢,或者无法进行访问,通过SAN技术对于访问此存储设备提供了途径。此外,SAN技术使得多拷贝的制作及数据镜像成为了可能,服务器同存储设备间的高速互联实现了同局域网相连的外部网络,但表现出来的就像一个独立的网络一样。SAN技术实现了所有设备之间的集中化管理,取代了以每个设备为基础的网络管理方式,将整个存储作为一整体进行管理,因而大大提高了存储管理的效率。

3.SAN技术在企业存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SAN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整合手段,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有关市场的需求,但是如何采用此技术使得企业的存储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关注重点。目前多数用户通常都拥有很多台服务器,而其存储系统多为直连模式,且多数系统均为低档产品,此现状同基于主机的IT架构的时代相适应,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此构架相关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对于现行存储系统而言,是无法对信息网络进行低档产品的存储的,这样会导致各业务系统信息之间无法进行共享。此种情况下,若A业务系统的存储容量不足时,B业务系统就算可用剩余空间还有很多,也无法将B系统容量为A系统所共享,因此,必须对A系统的存储进行扩容。此架构为存储系统实现多机共享方面的主要障碍,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整合。

(2)由于各业务系统存储方面为分散的独立存储,即独立进行各自存储,因此,要想对其进行管理只能通过主机系统,因而导致存储管理方面的复杂性大幅度增大,且若用户需同时借助于不同的主机平台对其存储设备进行管理时,人为失误的情况就特别容易发生了。若采用SAN技术实现网络存储即可实现存储系统管理的大幅度简化,并实现相关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3)如此分散、独立的存储系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过程的有效性,因此,在对各自的直连系统进行最初配置时,应在系统投资与系统扩展性间进行利弊的权衡,无法兼顾二者。且日后使用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造成日后某些业务系统存储容量扩展能力不足等情况的发生,为了解决此问题,必须实现网络存储,借助于SAN技术的应用,以节约投资。

(4)导致独立存储系统的分散性主要是由于传统技术的限制,企业在对未来存储系统进行建设时必须注意面向未来,因此,应采用SAN技术,实现信息之间的共享的有效性,同时为企业的存储、管理、扩展等提供方便,为高性能、高兼容、高扩展的企业信息存储提供基础架构。

(5)再对信息系统的基础构架进行规划时,多数用户均认识到了网络存储技术的重要性,即通过SAN技术实现网络存储。但SAN仅仅提供了技术手段,这并非最终的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对数据进行整合,若缺乏数据整合方面的意识,仅仅采用分散的SAN来解决方案,结果同传统的直连模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进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SAN作为存储域网络,其为网络存储技术的核心技术,企业在业务系统方面的核心部分需要借助于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的数据访问方式,而这正是SAN技术的优势。在SAN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借助于SAN交换机将企业关键业务系统中的主机同存储设备间进行连接,以实现网络的存储,并为核心业务系统中对于高可靠性及高性能的数据访问方面的需求及其未来扩展过程的灵活性提供保证。多数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属于分布式网络系统,并经由不同地域同企业下级生产部门直接相连,这也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的基础网络平台。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对信息网络系统进行选择时必须考虑到开放性这一方面,所采用的网络系统必须遵循国际标准,以便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互操作性、可用性、可扩充性及其可管理性提供保障。因此,为尽可能对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投资进行保护,网络系统应具有足够好的兼容性及其可扩展性,且其扩展性应足够全面和立体,进行企业系统的扩展过程中,有关UO、内存、处理器、图形能力以及网络带宽等方面并非系统扩展过程的制约因素。

为了确保应用能够得到科学的运行,应当采用高品质产品将故障率降至最低程度。此外,在设备选型时还应对系统的冗余技术及容错技术进行充分的考虑,以便使企业的存储管理形成一个高可用性的可靠系统,最终保证SAN技术在企业存储管理中的应用成为企业的重要信息化业务系统中心。

参考文献

[1]周晓丽,蒋兆远.网络存储新方向——NAS与SAN的集成[J].信息技术,2010(9):39-42.

[2]John Chirillo,Scott Blaul.存储安全技术——SAN、NAS和DAS的安全保护[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王冉,陶秋红.用IP-SAN技术构建集中存储备份系统[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8):68-69.

储备企业发展篇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确保省级储备粮安全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管理水平为抓手,加强省级储备粮管理,发展壮大企业实力,为全省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服务。

二、公司发展的宗旨理念

依照粮农集团的战略定位和企业理念,牢记确保储备粮安全、服务宏观调控、发挥主渠道作用、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企业宗旨,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依法管粮、科学保粮,确保省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确保省级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并降低成本、节约费用。不断创新、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优秀企业形象,努力实现创一流管理体系、建一流储备体系、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的奋斗目标。

三、公司发展目标

依照粮农集团发展目标和产业构架,以省级储备粮布局及品种结构合理、管理规范、储存安全为总体发展目标,坚持“三个严格、两个确保”,切实管好省级储备粮。整合储备资源,全新经营方式,做优做强做大,把公司系统建成以省级储备粮油管理为主,兼顾粮油购销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粮油企业。

四、新的管理体制中的财务管理手段

按照“严格制度、集中管理、服务发展、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管好省级储备粮专项资金,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引导企业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年初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考察、分析和财务数据的测算,制定本单位的行业对标企业及对标建议指标,从企业规模上、经济效益上、经营机制上、治理结构上、节能环保上、科技创新上、安全生产上对标。鼓励企业向国内一流水平看齐,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改进自身短板,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做优做强目标。(1)研究财务管理体系和机制,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关系,整合财务资源布局,统一财务管理制度。(2)实施预算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企业应在上年度末期,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综合平衡的程序,在上一年度的购销业务经营量、收入、成本、费用等实际发生额的基础上,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并严格执行经核定的年度财务预算,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定期考核和调整,及时分析预算执行差异原因,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定期进行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财务数据。企业应定期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财务状况变动、资产质量状况进行过程控制、事中分析,剖析实际与预算偏差的原因,揭示存在的问题,寻找努力方向,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促进公司利润指标按进度、按时完成。

3.建立轮换风险基金,提高企业资金运营能力。依照推陈储新、常储常新的目标,指导承储单位采取先销后购、边购边销、厂库结合等多种途径,抢抓机遇,适时轮换,提高效益。探索省级储备粮轮换运作新机制,建立粮食轮换风险基金和承储企业轮换风险准备金,将承储企业分散自行组织轮换向全省集中竞价轮换转变,由省储备粮管理公司统一竞价购销,盈亏通过建立轮换风险基金统一调剂。

4.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控和风险防范。企业要建立一套细致、周详、合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预警指标,定期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及时干预。

5.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对外投资行为。应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决算情况、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确保企业在规范的制度约束下良性发展。

6.抓费用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在费用管理上,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一是要按“严、准、细、实”要求,抓好企业制度的细化和落实工作;二是要在成本费用上继续加大控制力度,精打细算,合理支出,减少浪费,尤其是要继续加强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等消费性支出的管理,在费用控制上要效益;三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继续发挥内部稽核在“查隐患、防风险、强管理、增效益、促发展”方面的作用,确保上半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储备企业发展篇8

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保证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地方储备粮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并参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和参与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地方储备粮,是指省、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县(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所辖行政区域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

第四条地方储备粮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

省人民政府负责全省地方储备粮工作,确定全省地方储备粮的规模总量,制定下达省、市、县地方储备粮储备计划,督促储备计划的落实。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级地方储备粮工作;落实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地方储备粮计划,根据当地粮食消费量及时增加相应的储备规模,合理确定储备品种结构;落实储备粮所需的资金和仓储等设施;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粮食部门)负责本级地方储备粮的行政管理,指导和协调下级粮食部门的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对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实施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地方储备粮的贷款利息、管理费用和轮换补贴(含轮换费用和轮换差价补贴)等财政补贴,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并负责对地方储备粮财政补贴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安排地方储备粮所需贷款,并对发放的地方储备粮贷款实施信贷监督。

第六条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条件确定,具体承担地方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并对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与储存安全负责。承储企业不得从事与地方储备粮无关的其他粮食经营业务。

承储企业应当接受粮食、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应当按照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的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并节约成本和费用。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骗取、挤占、截留、挪用地方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轮换补贴等财政补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地方储备粮的仓储设施,不得偷盗、哄抢或者损毁地方储备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破坏地方储备粮仓储设施,偷盗、哄抢或者损毁地方储备粮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查处。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地方储备粮以及地方储备粮仓储设施对外进行担保或者对外清偿债务。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各级粮食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受举报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查处;举报事项不属本行政机关处理的,接受举报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处理;接受移送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移送的行政机关。

第二章 地方储备粮计划和轮换

第十条全省地方储备粮的规模总量和省、市、县计划储备数量,由省粮食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省粮食生产和需求状况、政府调控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

第十一条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在确保完成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地方储备粮储备计划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储备数量,并报省粮食、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各级粮食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地方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经批准的地方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由粮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下达给承储企业,由承储企业具体组织实施。粮食、财政部门应当监督轮换计划的执行。

第十四条承储企业应当根据粮食不同品种的安全库存期限,对地方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保证储备粮质量;因气候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储存粮食品质下降,不宜再储存时,应当及时安排轮换。

第十五条除特殊情形外,地方储备粮的轮换补库应当在储备粮出库后5个月内完成。承储企业应当向粮食生产者直接订购补库粮源;如订购的补库粮源不足时,应当在粮食批发市场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或者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补库。

轮换补库结束后,承储企业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对入库粮食质量进行鉴定。

第十六条轮换出库的地方储备粮,应当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公开竞价销售,或者通过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销售。

出库的地方储备粮储存时间超过国家规定年限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承储企业委托具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经鉴定确定为已陈化变质、不符合食用卫生标准的地方储备粮,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得流入口粮市场。

第十七条承储企业应当在轮换补库结束后15日内,将地方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报本级粮食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并抄送当地农业发展银行。

第十八条地方储备粮的储备所需资金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承储企业应当在农业发展银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

第三章 地方储备粮的储存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相对集中、调度便利、储存安全的原则对地方储备粮储存地点进行布局。省级储备粮主要由省属储备粮库存放,市、县级储备粮应当逐步集中由市、县中心粮库存放。

第二十条承储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仓库容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仓库条件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二)具有与粮食储存要求、粮食仓型、粮食进出库方式、粮食种类、粮食储存周期等相适应的仓储设备;

(三)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备粮质量检测仪器和场所,具备检测储备库温度、水分、害虫密度的条件;

(四)具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粮食保管、检验、防治等管理和技术人员;

(五)经营管理状况和信誉良好,并无严重违法经营记录。

第二十一条承储企业在收购地方储备粮时,应当严格执行地方储备粮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入库粮油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承储企业应当严格执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保证地方储备粮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鼓励承储企业应用先进储粮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粮油储存水平。

第二十二条承储企业应当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档案,严格执行地方储备粮储存情况定期检查和品质检测制度;发现地方储备粮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上报本级粮食部门。

第二十三条承储企业应当对地方储备粮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使用统一的账、表、卡及仓牌,及时、准确、完整地填报各种储备粮统计报表,不得虚报、瞒报、漏报、拒报。

承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地方储备粮库存实物台账,做到地方储备粮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第二十四条承储企业应当对地方储备粮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建立地方储备粮的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

承储企业应当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在发生各种灾害危及地方储备粮安全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第二十五条承储企业不得在地方储备粮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不得擅自串换品种、变更储存库点。

第二十六条承储企业依法被撤销、解散或者破产,以及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等原因已不具备地方储备粮存储条件时,其储存的地方储备粮由本级粮食部门负责另行安排储存库点。

第二十七条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造成地方储备粮损失的,由本级粮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及时予以审核、核销。因管理不善造成地方储备粮缺少、霉变等损失的,由承储企业自行承担。

第二十八条承储企业仓容不足时,可以委托具备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粮食企业代储。承储企业应当与代储企业签订代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事项,并对代储企业的代储业务进行严格监管。

承储企业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代储合同报同级粮食和财政部门备案。

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适用于代储企业。

第四章 地方储备粮的动用

第二十九条各级粮食部门应当完善地方储备粮的动用预警机制,加强对需要动用地方储备粮情况的监测,适时提出动用地方储备粮的建议。

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地方储备粮。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省级储备粮:

(一)全省或者部分地区的粮食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或者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需要动用省级储备粮;

(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动用省级储备粮;

(三)省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动用省级储备粮的其他情形。

省级储备粮动用方案,由省粮食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动用方案应当包括所动用粮油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使用安排、运输保障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省粮食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储备粮动用方案下达动用命令,由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和市粮食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省级有关部门和储备粮所在地人民政府对省级储备粮动用命令的执行,应当给予协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执行或者擅自改变省级储备粮动用命令。

第三十二条市、县级储备粮的动用,参照省级储备粮动用规定执行,并报省粮食、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因启动各级粮食应急预案需要动用地方储备粮的,按照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各级粮食部门和财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品种及储存安全情况和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二)对地方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对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查;

(四)调阅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凭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相关情况。

监督检查人员在从事相关执法活动中,应当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廉洁自律。

第三十五条各级粮食部门、财政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品种、储存安全以及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违法情形的,应当责令承储(代储)企业立即予以纠正或者处理;对承储(代储)企业存在的不适合储存地方储备粮情况的,粮食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危及储存安全的重大问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第三十六条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作书面记录,并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第三十七条审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对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实施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十八条承储(代储)企业对粮食、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予以配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挠、干涉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第三十九条农业发展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地方储备粮贷款的信贷监管。承储企业对农业发展银行依法进行的信贷监管,应当予以配合,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违反本办法规定,致使地方储备粮储备计划不落实,或者发生重大粮食质量责任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各级粮食、财政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及时报批和下达地方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的;

(二)拒不组织实施或者擅自改变地方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拨付地方储备粮相关费用,造成地方储备粮不能落实或者影响地方储备粮安全的;

(四)挤占、截留、挪用地方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轮换补贴等财政补贴的;

(五)因监督管理不力,造成地方储备粮被擅自动用或者发生重大坏粮事故的;

(六)发现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存在问题不及时责令承储(代储)企业改正,或者发现危及地方储备粮储存安全的重大问题,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并按照规定报告的;

(七)接到举报、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第四十二条承储(代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部门责令其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虚报、瞒报地方储备粮数量的;

(二)在地方储备粮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

(三)挪用和擅自动用、轮换地方储备粮的;

(四)擅自串换地方储备粮品种和质量等级的;

(五)骗取、挪用地方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轮换补贴等财政补贴的;

(六)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地方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的;

(七)以地方储备粮或者地方储备粮仓储设施对外进行担保或者清偿债务的;

(八)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已不具备地方储备粮存储条件,不及时上报有关情况造成地方储备粮损失的;

(九)因管理不善或者应急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坏粮事故或者粮食重大损失的。

第四十三条承储(代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入库的地方储备粮不符合质量等级和国家标准要求,或者不建立质量档案,或者出入库粮食未按照规定进行质量鉴定的;

(二)对地方储备粮未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或者不按规定及时、准确报送储备粮统计报表和实物台账,或者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

(三)发现问题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重大问题不及时报告或者隐瞒事实的。

第四十四条代储企业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造成储备粮损失的,由委托储存的承储企业承担赔偿责任。承储企业可以按照代储合同的约定向代储企业追偿。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破坏地方储备粮仓储设施,偷盗、哄抢、损毁地方储备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造成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对本级储备粮管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地方储备粮的管理省发展改革部门、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省财政部门拟订全省地方储备粮规模、总体布局和动用的宏观调控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进行指导和协调。

设区的市及以下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拟订当地地方储备粮规模、总体布局和动用的调控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进行指导和协调。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级储备粮的管理工作。

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区的市及以下地方储备粮进行监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同级地方储备粮的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并负责地方储备粮财务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农业发展银行负责安排地方储备粮的贷款及相应的信贷监管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违法行为的,均有权向粮食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举报。

上一篇: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下一篇:煤炭企业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