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管理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3 17:24:43

储备管理培养方案

储备管理培养方案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案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一线操作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为目标,非常强调能力培养,实践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这也决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笔者拟从仓储配送方向教学方案的角度展开分析。

仓储配送人才的需求分析

仓储配送作为现代物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原因是现代化大生产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差异需要流通环节尤其是仓储配送的衔接。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商业形态,如各类连锁超市、便利店,而且布点越来越密集,配送中心的经营是这种商业形态获得成功的关键,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每10家连锁门店或每20家便利店需要设立一个配送中心,因此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相当大。

附属于大型市场的配送中心规模大,行业要求高,比如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不仅做全国的生意,而且做全世界的生意,跨国企业多在那里设立专门的采购店,除了成本与质量外,配送中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需要仰仗全国配送网络的建设,这方面相关人才的培养将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当今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产成品的分销都要借助于强大的仓储配送能力,这为仓储配送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上述几个方面为未来仓储配送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前景,因此,区域性中心城市与产业聚集地域的高职院校,可将仓储配送专业作为主攻方向,同时传统的物资、交通院校凭借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经验与优势,同样可以面向行业培养仓储配送人才。

高职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定位

根据仓储配送中心的任务组成与岗位设置,从大的分类看需要三种人员,一是战略及规划人员,二是管理人员,三是一线操作人员。第一类人员需要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相当的研究能力,属于研究生培养范围。第二类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与系统思考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属于本科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范围。那么高职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应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仓储配送各业务环节的操作人员,然后要提升到基层管理人员这一层面,应充分体现出高职培养技能型、综合型人才的特点。

高职仓储配送人才的能力构成

高职人才培养不同于本科教育之处,就在于前者非常注重以职业为导向,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并上升到初级管理的水平。而后者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更注重学生系统思考力的培养。前者培养操作型、实用型人才,而后者培养研究型与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应具备高职人才培养的一般特点。具体而言,应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现代仓储配送是物流的综合表现形式,商流、信息流都要依靠信息系统,因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要具备与人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这决定了你能否与单位同事合作,做好工作,获得效益;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主动性决定了你的发展潜力。

仓储配送专项能力以仓储配送的基本流程为依据,熟练掌握存货、补货、理货、输配送等各环节的业务操作能力,并且应体现出应有的规范性与专业化水准。

初步的管理能力与方案设计能力最主要的是计划能力,销售计划、仓储计划、供应计划;要有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能看懂报表,了解各环节的成本;要能设计车辆调度、配装方案、线路优化方案、配送时间方案,并能进行成本测算,这是一项综合能力。

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共识,然而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大家还在探索,成效还未显现。在此,笔者拟对仓储配送人才的培养过程进行探讨,并将论述的重点放在实践教育环节上。

以职业为导向,就是要以企业实际运行要求指导教学,因此必然要密切与企业的联系,特别是与行业标杆企业以及在相关区域有影响的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如何合作,以什么为纽带,本文不展开讨论。仓储配送教学一定要结合领先的仓储配送企业的实际运作。

(一)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教师、教材与教法,将仓储配送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方向,一定要有具备行业经验的教师,可以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道路。领导层的指导思想、政策的一贯性与相应的人事配套措施是关键,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另外,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如外校资深教师、企业高管等。

应尝试由出版社、龙头院校牵头,委托标杆企业、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仓储配送研究专家编写教材,要强调教材的实用性、领先性与职业导向性。在企业界,往往为标杆企业所认可的,其他企业也多能认可,如供应商认证,ERP、SCM培训结业证书等。

应尝试灵活多样的教法,仓储配送的实践性很强,可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讲座,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系统思考。

(二)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的优势所在。物流行业本身是一个发展很快的行业,提高学生实训、实习的水平,能够保持与企业需求同步,并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应将实践环节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要勇于探索。

实践环节的课时安排应逐步加大,直至与理论教学课时相当,并且应与理论教学对应起来,比如在仓储配送课程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应及时安排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要详细安排实习、实训计划,细化考核标准,岗位实习计划最好由企业或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并应安排好专职实习教师与企业方实习教师。要争取与权威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相关课程实行教学互认,这样在学完校内课程后,加修几门认证课程,就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降低教学成本,一定会获得学生与企业的欢迎。

具体实践环节可分为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单项实训有仓储配送方面信息技术的实训,主要包括POS系统、条码系统、电子标签及RFID系统、GPS系统,这方面比较简单,学校实训室购买相关设备即可开展,价格较高的设备可以租用合作单位的。关键是要求学生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并通过考核。

单项实训还包括仓储配送信息系统及单证的实训,学校可以仓储配送相关软件为主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室,编制实训指导书,结合单证,让学生学会从接受订单开始到储存、补货、拣货、输配送整个过程的信息处理。

可借助实训基地设施设备进行叉车、自动分拣设施、AGV自动导引小车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操作,并实施考核,使学生获得上岗证。

单项实训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仓储配送作业各环节的操作技能,做到熟练而规范。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体现在综合实训中,可以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企业岗位实习两部分。校内一定要建立仓储配送实验室,引进物流沙盘模拟课程,模拟仓储配送企业各环节的操作与决策过程,或者直接建立仓储配送企业,开展文化产品如书籍、杂志、IT产品等的配送,服务于学生、教师及周围社区,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经营管理。这样的实训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除了熟练地操作外,更多地需要系统思考如计划、成本、营销、客服等问题,能够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业精神。

校外企业实习的作用更为关键,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学校应与协作单位(区域内有影响的仓储配送企业)制定高质量的实习计划,由企业与学校教师指导监督,严格考核,保证学生实习的效果。在实习中,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听教师讲解,可以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过渡”,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储备管理培养方案篇2

1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

“应用型”主要指人才培养单位培养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迅速适应社会需要。毕业生重点是而向生产一线,对应用知识要求较高的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具休培养目标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和落脚点是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休系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而,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应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

其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突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要从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片而追求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次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课程休系建设方而应与行业、用人单位合作,共同设置课程休系,根据行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上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把以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牛的知识转化能力、专业设计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保证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水_平,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分三步走:基本原理的课内讲授,校内实验、训练及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习三位一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选择上应突出学牛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牛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研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或分组操作)、启发引导、模拟训练、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休,特别是要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和产品作为载休的教学方法,提卨教学效果,强化学牛能力培养。

     2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休系建设应强调课程休系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整休优化,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及第二课堂通盘考虑,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培养人的全而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提高学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模块,培养方案要课堂、课外统筹兼顾,更好地发挥学牛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真正实现以学牛学习为主休,在保障基础的前提下压缩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时数;将实验、实践教学单独组成一个模块,分解到各年级,强化实践,使学牛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提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抓起,以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为核心和落脚点,以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顾学牛长远的发展和就业的现实需要。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休系建设应以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而向基层、而向牛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充分调研行业发展情况、行业岗位及岗位成长目标的基础上,对岗位工作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岗位能力需求,进而理顺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的关联,最后形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休系。

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3.1物流专业初次就业岗位及成长岗位定位物流专业就业行业及岗位主要包括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仓储业务为主)、制造企业物流部门、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及其他企业及岗位。

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中:

初级岗位:物流市场开发、仓库管理、车辆调度、物流信息处理、客户关系管理、行政管理等;

成长岗位(2〜3年):市场部主管、仓储主管(经理)、运输主管、分公司(办事处)经理等。

制造企业中:

物流部门初级岗位:物流计划员、统计员、仓库管理员、物资采购、运力采购、供应链专员等;

成长岗位:物流部主管、仓库主管、物流外协业务主管、供应链主管等。

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中:

初级岗位: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信息员、客户管理员、供应链专员等;

成长岗位:物流中心仓库主管、运输主管、配送部主管、供应链主管等。其他企业岗位有货代业务员、货代公司操作员、快递业务员、快递公司仓储员、客服人员、信息处理员等。

3.2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析通过对典型物流企业、物流岗位的调研,可以得出下列物流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

业务开发的工作过程:寻找、筛选目标客户一客户及业务评估一递交物流方案书一客户确认一会同运作部门进行实施确认一签定物流服务合同一资源准备(计划履行合同)。

运力采购的工作过程:明确需求一分析需求和供应市场一编制采购计划一询价和报价分析一认证确定供应商一谈判一签订合同一关系维护一评价采购工作。

仓储的工作过程:接收入库(出库)指令一货物接运前的准备一货物接运一审核订单与进货单一货物或商品检验一接运信息的处理一储位的规划管理一货物或商品上架储存一储存环境条件的管理控制一盘点一盘点结果的处理一系统确认。

分拣的工作过程:接受订单一商品订单资料分析一确定拣货作业方式一制作拣货作业单据一安排拣货作业路径一拣货作业人员安排货物拣取一分货一系统确认。

配送的工作过程:领取装车单与配送单据一点验单据一按单清点货物一装车作业一按路线进行配送一配送异常信息反馈一领取并审理验收单据一返回验收单据。

运输的工作过程:接收指令一调度车辆一提货一在途跟踪一收货安排一费用审核。

合同维护与修改的工作过程:新客户合同登记一合同归档一按月对登记文件进行查询,看是否有需要续签合同一通知客户续签一如果客户提出新的需求,对需求进行处理一完成续签或终止合同工作。

关务工作的工作过程:接到报关资料及报关指令一根据运作的具体产品情况配合海关完成产品的清关流程一反馈清关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海关临时要求一协调海关处理相关问题。

商务工作的工作过程:接到客户业务信息一录入订单一根据业务需要牛成不同合同一根据合同拟制打印相关单据一传递相关单据到关务部和物流配送部并发出相应操作指令一搜集运作中的相关信息并反馈客户一协调客户及公司处理异常问题一配合财务完成与客户的对帐工作一跟催账款的回收。

客户服务的工作过程:①接受客户需求订单一录入信息系统一订单实施的组织和监督一对配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一协调客户关系,进行投诉处理一对问题处理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②客户服务指令确认(仓储、运输、配送、综合)一录入信息系统一分单一应收费用审核一回单确认一电iS回访。

3.3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不同的岗位工作分工,物流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差别主要休现在岗位工作内容上。物流岗位工作能力需求主要休现在以下几个方而:岗位工作知识储备、信息的搜集及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具休能力要求如下: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设计物流项目方案能力。

3.4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方案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调研物流工作岗位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任务及能力要求为基础设计物流专业课程休系,得出如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专业课程休系方案设计。

工作岗位属于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物流部fJ、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

工作任务包括物流市场营销、项目客户开发、仓储作业管理、库存管理、商品养护管理、公路运输组织、运输调度、运输业务管理、运输流程优化、运输场站规划与布置、电子商务运作、物流信息处理、国际、国内货物运输及进出口业务报关、物流项目方案设计、物流业务流程优化。

职业能力涵盖岗位工作知识储备、信息搜集及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设计物流项目方案能力。

课程体系中基础能力培养学习性任务包括物流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训、国际物流、生产运营管理、物流调查与统计课程;核心能力培养学习、模拟性任务包括电子商务、物流营销与物流法律、仓储与配送管理、仓储与配送实训、国际货运、国际货运实训、运输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训课程;拓展能力培养学习、模拟性任务包括物流函电写作、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英语、物流综合模拟实训、采购实务与实训、客户关系管理、生产性实训、定岗实训课程。

储备管理培养方案篇3

【关键词】物流仓储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只能有效解决一些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针对物流仓储管理这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采用以案例教学为先导,工作任务为驱动,结合学习竞赛的综合教学方法。

1CTC教学模式内涵

CTC教学模式(CTC:CASE-TASK-CONTEST,即案例一任务一竞赛),是在研究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全新的特别适合高职物流专业课程的比赛式教学模式。CTC教学模式主要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考核等方面开展。

2基于CTC教学模式设计课程

2.1课程设计指导理念

2.1.1以物流仓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课程模块

以物流仓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分析仓储各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物流仓储管理的主要课程模块,有效保证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针对性。根据物流仓储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9个课程模块:仓储系统规划与设计、设施设备管理、业务流程、台同管理、仓储安全管理、经营管理、库存控制、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技术应用。

2.1.2以物流仓储的岗位要求培养学生能力

基于仓储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并不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恰恰是将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因为课程设计是基于实际的工作过程,分析具体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物流仓储管理》课程开发、设计的双重目标。

2.2教学项目及工作任务设计

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物流仓储管理》课程设计为9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达成又通过学生完成多个具体任务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物流仓储的职业技能,而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参考、查阅的资料。

9个项目有完整、系统的工作任务,任务设置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既能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项目及任务将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结合。实训任务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完成一个新的任务。针对性强;通过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3教学过程设计

2.3.1导人案例,布置任务,以“学习竞赛”驱动教学过程

每次课先以案例导入,学生能很快被生动的案例吸引进入学习状态。仔细研读案例,然后教师给予归纳总结引出新课。接下来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三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1)以教师为主导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以课程模块为核心设置项目及任务,提出学习竞赛内容,告知学生竞赛的组织方式及竞赛的评价指标。之后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引及充足的时间去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否则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和资料准备,对学习任务根本无从下手。从而无法开展教学任务,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2)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和工作的机会。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们通过之前学习的相关理论、案例等知识,在充分的资料准备前提下,围绕学习任务,分组讨论并提出任务的解决方案;然后围绕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全面性等标准,每个小组推选代表陈述各组方案,开展“方案竞赛”。

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促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有了竞争意识,学生会自主进行学习,使学生有动力去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学习竞赛”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赛式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变,提高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教师、学生互动交流

在第三个环节,教师由事先确定的竞赛评价指标进行方案评分,每堂课每组的评分都将作为期末课程考核的依据,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评分后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点评以及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先评优,再补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积极性;最后师生互动交流,同学之间分享方案。

2.3.2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学始终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于高职物流专业的学生,面向未来的就业,教师应当积极将物流工作岗位对职业的素养要求。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进行教育。在CTC教学模式中,竞赛式学习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时,围绕个体表现、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2.3.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扩充学生资料获取渠道

教师将收集到的所有教学资源如优秀企业案例、多媒体课件等分类整理后,通过校园网或班级QQ群共享给学生,在课下通过QQ或电子邮件进行答疑,随时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好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师生共同努力,把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有价值的资讯资料以及每堂课的任务解决方案,及时丰富补充到教学资源库。

2.4建立目标多样化的评价考核机制

根据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物流仓储管理课程考核采用个体与团队考核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由学生平时的个体表现、课堂的项目评分、实训考核、期末考核四部分组成,分数比例分别为10%、40%、20%、30%,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与督促,也改变了以往一卷定成绩的弊端,科学、有效、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水平。

3.基于CTC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笔者自2009年以来,在教授物流专业《物流仓储管理》、《物流配送与运输》等课程中采用了CTC教学模式,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竞赛式教学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沟通与表达能力。经过教学实践。CTC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结语

储备管理培养方案篇4

如何制定人才招聘计划?

人才招聘要内部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这是HR在确定招聘计划时需要首先考虑的原则。

内部培养和人才引进在确定用人标准上是存在差异的,对着重内部培养的人才招聘标准上,可以考虑招聘对象在实际工作经验上不做苛刻要求,但是要要求所招聘的对象必须具备培养的潜质,而这类人才的招聘可以采取从学校招聘和人才市场招聘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引进的人才,则要在工作经验和工作的适应性上提高招聘标准,要确保引起的人才马上都能进入工作角色,这些人才的招聘要采取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和社会招聘相结合的原则,在“挖人”上,HR平常就要注意竞争对手那里的优秀人才,并建立他们的档案和保持联系和沟通,以便在用人之际,能够有合适的“挖人”对象。

人才招聘要考虑现有人力配置和必要人力储备相结合的原则。

人才规划要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经营规划,HR要确保人才规划不但确保企业现阶段的人力需求和配置要求,也要考虑为将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储备相应的人力,避免企业在急需用人之际出现人才的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

因此这就需要HR在制定招聘计划时,一方面要考虑现在企业急需的人才招聘计划,另外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考虑适当的人才储备计划。对于需要储备的人才,HR可以考虑招聘一些成本比较低的学生,然后让他们在老员工实施传帮带计划,等企业需要人力时,让这些储备人才相应的补充到岗位上去。

储备管理培养方案篇5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主流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以仓储配送中心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现代化的物流理念,实行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突出,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和咨询者,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重视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实用能力,以个人学习和小组工作为核心,参与"案例"教学项目任务中,从而促进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诸如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是师生教学角色转换的创新形式;从引入课题到评估的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完整性;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评价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自省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教学中示范性应用

物流行业是现今较为流行的新兴产业,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上的教学方法要不断的创新,增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本文主要以《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教学为例,系统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职业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源地,主要根据人才市场目前及未来对应用型仓储与配送实务人才的要求,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确立正确的《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意图在与通过对《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仓储与配送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并能通过掌握现代仓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够顺利完成配送中心的基础工作,如组织货物的装卸,制定搬运路线,合理控制库存和有效管理库位,组织仓储的盘点工作,根据相关部门的指令合理安排货物拣选和出库工作,完成相关工作的单据处理等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二)根据《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任务

《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到仓储及仓储经营方面、仓库和仓库设备方面、仓库保管作业过程、配送工作等等,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根据《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内容,分别进行理论讲授,同时进行案例导入或者看有关的视频,比如第一节课主要选择"新玛特物流配送体系"案例,这时候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案例制作出沃尔玛的配送中心主要作业流程图。进货作业搬运作业存储作业盘点作业订单处理拣选作业补货作业发货作业配送作业,这样得出配送中心的各个任务。然后每个任务进行分解。通过案例分析熟知整个物流仓储配送过程,然后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同学一起讨论,最终学生自行确定或师生共同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三)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完成项目任务

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的不再是主导角色和传授的角色,而是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根据教师设定的项目任务,以小组形式分配具体的项目任务,如设计"规划合理的配送路线"的项目任务,假设有一辆20T车装载着不同包装的货物,有书本、手机、U盘、电脑、饼干等等,这些物品的包装不尽相同,有纸盒、有木箱、有袋装,货物总重量为20吨,汽车卸货月台到仓库的货架有50-120m,有5或者3个入口门有A、B的站台形式。首先由学生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如何规划搬运路线和安排好搬运设备,各个小组根据给出的信息制定一份搬运路线图和搬运计划安排方案,最后得到教师的认可。然后由小组长分配组员从书本上、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并整理、加工、筛选信息,提出设想或探索的路径或方向。最后,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计和演练。从合作完成任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创新评估体制,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传统的课程评估方法只是通过课程的卷面成绩为主要的考评手段,这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的方法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在《物流仓储配送实务》课程考核和评价方面,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这种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语: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以仓储与配送活动为研究对象,学生以个人学习和小组工作形式通过相关的媒体进行学习,并独立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当今物流行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廖日卿;孙浩;;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探究--以上海海关学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储运》;2011;(07):13-14

储备管理培养方案篇6

Abstract: Based on the oil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oil-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experiment system turn the research projects into the content of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 system composed by the design and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projects. We focused on the cultivation philosoph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order to examine experimental effect, a new evaluation system of experiment was constructed.

关键词: 油气储运;实验教学;考评体系

Key words: oil-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experimental teaching;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46-02

0 引言

高等学校实验室主要有三个方面作用:培育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培育人才方面,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为有效的场所,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实验室具有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功能。在服务社会方面,实验室推动了当地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是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顺应高等学校发展的要求,突出学校发展的特点和专业特色,构建以实验教学为主,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补充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结合学校“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在制订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与实验教学工作中,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融入工程教育中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2][3]。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地考评,实验教学考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考核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4]。

1 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方法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学校确立发展具有“鲜明石油特色”方针下建成的新专业,具有贴近生产实际教学的要求,在实验室建设上引进仿真实验装置,激发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新装置建成后,针对实验室的综合性和开放式,规划实验教学内容、开展科学实验研究和制订规范的实验室管理规定。

1.1 综合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开展贴近生产实践的实验项目,建立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如在培养方案中开设油气储运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实践实验课,综合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使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系统化。

1.2 在传统实验教学当中,学生按教材上要求的具体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实验验证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新的专业教学实验体系中,增加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具体开展实验。这样的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1.3 对油气储运专业实验室大型设备进行教学拓展,利用等温输油管道实验设备开展负压波泄漏检测技术研究,分析其检测定位原理以及影响准确定位的关键因素。通过两相流实验设备开展对气液两相流在各种不同倾斜角度、管径中进行实验研究,得出其发生段塞流的条件及产生段塞流时的压降、持液率等流动参数,对其进行分析,详尽的揭示其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建立起预测不同倾斜角度和管径下压降的计算公式,为今后在段塞流的计算和控制上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小呼吸损耗实验设备进行油库仓储过程油品损耗的实际操作,将油气储运本科教学实验设备扩展到学生的毕业设计及专业实践领域,使毕业生可以更贴近工程实际操作。

1.4 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文件,确保实验教学高质量。实验教学文件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根据专业发展和实际的需要,修订实验大纲和实验项目, 编写专业实验指导书,建立实验要求和步骤指导图板,对实验室文件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

2 建立科学的实验效果考评体系

全面考虑实验效果考评的各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 可以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指标相结合,确定了实验效果考评体系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较好地保证了权重系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使实验效果考评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将实验效果考评因素总排序,便于实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考评,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考评水平[5]。

合理确定和适当调整实验效果考评体系指标的权重,即体现实验教学体系中各要素的轻重程度,更体现考评要素的科学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有五个主要方面,即:预习报告、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结果讨论、实验报告。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实验效果考评要素体系如图2。

根据实验教学经验按将实验效果考评相关要素确定相应的量化系数,从而五个要素:预习报告P1、实验方案P2、实验操作P3、结果讨论P4、实验报告P5构成判断矩阵U,计算出各要素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将向量(W1,W2,W3,W4,W5)归一化得:W■■=(0.0870, 0.2935,0.1630,0.2935,0.1630),

即为所求特征向量的近似值,也是各要素的相对权重。根据矩阵的乘法可知:(MW)1=0.4457,(MW)2=1.499,(MW)3=0.7935,(MW)4=1.499,(MW)5=0.7935。由于考评人在进行比较时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评价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因此必须对矩阵U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判断矩阵U的最大特征值?姿max得:

?姿max=5.0148 CI=(?姿max-n)/(n-1)=0.0037

本文中RI=1.12,可求得:CN=CI/RI=0.0037/1.12=0.0033

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向量,可知对于实验效果评价各因素分析,权重最大,最重要的因素是实验方案和结果讨论,其次是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权重最小的是预习报告。

3 结论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室通过建立理论联系实践的实验项目,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自主设计性实验,拓展实验设备功能到教师科学研究、学生毕业设计和社会服务,形成“坚持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实践、加强社会服务”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已就业的07、08届学生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工程素质得到多数企业的认可。采用科学的实验学习效果考评体系,分析实验学习当中各个环节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实验环节因素的权重向量,使实验效果考核由原来的简单打印象分转变为给出具有完整性和客观性的量化指标, 使实验效果考评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完整地和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的效果。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集思广益,锐意进取,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璐.高校实验室社会服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胡小波.本科实验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120-125.

[3]刘一飞,张景华,俞海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21-23.

[4]程金林,吴斌,靳晓枝,黄铮.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76-78.

储备管理培养方案篇7

论文摘要:主要介绍了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后新组建的久隆电力集团,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针对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状况,推进建立以人才“蓄水池”工程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的内容、方法和过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有效改善了人力资源结构,缓解了关键岗位人才短缺的局面,为电力集体企业员工的培养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储备系统;人才培训

2010年以来,上海市电力公司率先在国家电网系统试点推行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来,新组建的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隆电力)整合了原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4大集体企业,成立了新的久隆电力,其业务范围也由过去的以电力工程总承包为核心,转变成为以电力工程总承包和电力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发展模式。随着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做好人才储备,适应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已经受到公司上下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久隆电力对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重要手段,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输送了各类人才累计超过320名,有效保障了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也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实施的经验,以期为类似的电力集体企业解决人才结构性缺员问题提供借鉴。

一、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问题梳理

新组建的久隆电力整合了原上海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各类控股多种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全口径员工人数达1630人,多种经营从业人员中全支集(即主业支援集体,编制属主业)人数为1126人,集体编制人数504人。尽管人员数量众多,但由集体企业性质所决定,一部分人员为主业安置型人员,导致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关键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久隆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结构亟需优化

从年龄结构上看,工程类分(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超过47岁,年龄结构明显老化,青年员工只占20%,而科技类分(子)公司又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员工只占14%,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从学历上看,员工总体上学历层次偏低,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36%,具有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员工更少,从整体上影响久隆电力未来的竞争力和成长性。

从工程类分(子)公司职称结构看,员工职称等级比较低,中高级职称仅占职工总人数的5.57%和0.98%。工程类分(子)公司与市场上的标杆企业差距非常明显。

2.关键岗位人才储备不足

久隆电力及其所属电缆工程公司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其“名义上”已经具备一级项目经理40人,但是专职的项目经理中4/5并不具备一级资质项目经理证书,造成证书与岗位分离。公司非常缺少既具有证书又胜任项目经理岗位的人才。另外,公司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数量也有一定不足。久隆电力人力资源实际现状与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缺乏人才成长竞争机制

受体制影响,久隆电力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无法引进企业需要的关键人才;晋升机会不太多,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不强;KPI考核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考核结果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偏于形式化;没有一套科学的人员测评系统,人才也不能合理流动。

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储备与评价机制,以致于人才不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脱节。基于这种考虑和认识,久隆电力借助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之机启动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工程。

二、发挥人才“蓄水池”效用,构建人才储备系统平台

1.人才“蓄水池”的概念

人才“蓄水池”工程是久隆电力启动的在企业内部培训、培养、储备优秀管理人员的一项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是面向企业内外遴选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一线岗位开始实习,通过在项目部、基层单位和本部职能部门岗位培养,使其熟悉公司业务模式与运作,从而将其逐步培养成为公司业务或管理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专家人才队伍,企业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跟踪机制,让这些专家人才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形成潜在的专家人才库。它是通过这两方面“储备”,使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久隆电力发展要求的一项系统工程。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要以获取人才信息为核心,借助内外部人才市场,在内外部人才信息与内部人才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存”。其好处是:一方面,延长了企业对于人才的考察期,可以提高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储备了足够的人才信息,可以提高公司人才招聘的及时性。

2.人才储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是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以人才(人才信息)的输入、输出为要件,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存储、更新、甄选等功能。

(1)系统输入。系统输入端明确了输入对象、输入标准及信息获取通道等问题。在获取大量基础人才信息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进一步的评价,然后才能进入战略性人才储备系统的人才蓄水池。人才储备的实施步骤是:

1)人才需求预测。根据久隆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公司人才需求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围绕企业愿景组建的电力科技研发人员、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工程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战略性人才,以及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产业拓展急需的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综合服务以及采购、法务、工程预算等相关人才。

2)人才信息收集。人才信息的收集是人才储备系统建设的基础,采取内外部两种方式相结合搜寻相关人才信息。研究表明,各个公司60%至90%的领导岗位都是由通过内部晋升的人员担任的。这些人才的专业经历和受过的专业培训是晋升的台阶。因此,久隆电力非常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并尝试采用人才派遣的方式挖掘外部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专业人员负责填制《人才储备信息表》。

3)人才入池评价。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前期收集的人才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哪些人才可以进入公司的人才蓄水池。评价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前期填制的《人才储备信息表》。人才信息入池评价只是初步评价。久隆电力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还需要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手段,最终做出较为科学全面的测评。

久隆电力人才入池评价除了重点关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等共性标准外,还重点关注岗位任职标准和个人成长性、适用性及职业性等的个性标准。对于同一职位,原则上都要有3-4份人才资料的储备。人才的匹配度根据初步评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经过专家评价认定通过的人才信息,即可进入久隆人才蓄水池,人力资源部负责录入相关人才储备管理信息系统。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入池人才管理。对于进入人才蓄水池的外部人才,久隆电力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交流会、项目短期合作等方式进行联络,以体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增强企业以人为本的用人形象。对于内部人才,久隆电力则以培训成长为主。一方面,公司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及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则引入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各类人才的智慧和潜能。

5)人才考核评价。根据企业每年制定的培养计划,久隆电力人力资源部组织定期进行考核。对于确实取得实际效果并在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入池人才,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并记录进入人才储备信息管理系统,还对整个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6)系统信息更新。对已进入人才蓄水池的人员涉及主要职务变更、工作调动、职务调整、重大奖励、调离本企业或离职(含退休、死亡等)以及新增的符合条件的新入池人选等重要变动信息随时更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系统输出。系统的输出是对人才蓄水池人才信息的综合运用,即根据公司人才需求,对人才蓄水池的人才做进一步的面试、测评,以招聘其进入久隆电力相关岗位。

1)输出方向。人才信息输出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招聘程序进入久隆电力对应岗位,二是由于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人才个人意愿等原因,将该人才信息清除出人才蓄水池。

2)输出程序。从人才储备系统输出人才,原则上依然需要通过公司《员工管理办法》规定的招聘流程,即要通过面试、体检、品德鉴定等步骤,然后签订劳动合同。

人才输出后,人才信息依然保留在久隆人才储备系统,并对该人才日后的工作情况继续跟踪评价,并记录在人才储备信息系统存档。

三、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分准备、实施、阶段性评估三个阶段开展实施。

1.准备阶段

2010年1月起,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久隆电力结合人力资源子规划的制定过程,全面分析、审视人力资源现状,对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涉及管辖范围内的全部64家公司(含原4家集团公司本部)的电业编制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人员结构统计、分析,针对公司实体化运作和工程总承包要求,对工程类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具体措施,为人员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还建立和完善未来人才需求岗位的《岗位描述》、《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招聘管理流程》、《录用管理流程》、《合同(协议)续签流程》、《离职管理流程》、《工资结算流程》等配套制度和措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领导层和人力资源专家根据近期发展规划和岗位设置原则,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确定部门、机构的定岗定编(其中公司本部定编105个,15家基层单位专职及以上岗位定编455个)。

根据电力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企业发展要求,久隆电力将近期人才目标分为四类,由电力科技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电力工程专业技能、综合服务等人才组成,初步预测目标需求人数分别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才50人左右;电力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150人左右;电力科技专业技术人才100人左右;综合服务专业人才50人左右。这些人才缺口按计划逐步实施,每年需引进或培育70人左右。

公司还研究确定了人才储备系统管理办法,做好相关组织、人员保障工作。至2010年6月,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实施阶段

久隆电力实施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以来,2010年上半年,久隆电力在企业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根据企业对“蓄水池”储备人才统计分析功能的需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进行完善和升级,全面实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设定的全部功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全面开展内外部人才信息搜寻和培育工作。公司建立的人才“蓄水池”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工作。

(1)敞开视角,建立人才“蓄水池”。公司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专家在人才选拔和梯队建设上承担更大的责任,用心研究目标人选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及心理状态,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挖掘培养后备人才。久隆电力结合年度人才招聘工作,每年都有选择、有目标地招聘“蓄水池”人才。对入池人才管理,公司借助系统管理平台,根据民主推荐得票率、个别访谈记录、年龄、学历职称条件等,形成入池人才考察报告,经报党委会讨论同意后,初步建立公司入池人才人事信息档案,为后备干部考评提供依据。

(2)循序渐进,全力培养梯队人才。久隆电力根据入库人员的核心优势安排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并根据核心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一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共50余项,参加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有9人获得一、二级建造师、经济师、监理工程师等证书,组织92人参加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复证等培训,150余人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造价员、合同员等复证及培训,280余人次参加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继续教育、安全干部、消防安全等培训课程,并对取得企业急需的各类资格证书的员工进行了奖励,对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学习培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鞭打快牛”,让储备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久隆电力给予梯队人才能力发挥的空间和绩效目标的压力。为了加速其成长,公司实行“鞭打快牛”,将纳入“蓄水池”储备系统管理的人才全部安排在生产和服务一线,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接受一个又一个高目标的压力,督促其全身心应对挑战,在学习中提高,激发潜能,提升素质,良性竞争,让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一年来,在久隆工程分公司、电缆工程公司工程一线的储备人才有1人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人获得上海市文明服务标兵,5人被评为闸北区青年岗位能手。

(4)竞争考察,大胆使用梯队人才。久隆电力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有德有才者,大胆任用;有德小才者,量才录用;无德有才者,坚决不用。领导干部首先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确实是基础好、作风正、有朝气、能力强、有潜力、能服众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看准就用,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年轻人才的特长和才能,还能防止埋没优秀人才,使其职业生涯更加明确。经过努力,一年来,久隆电力共提任中层干部46名,调整中层干部岗位10余名,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保证了公司改革的平稳过渡。

(5)关心爱护,鼓励储备人才健康成长。久隆电力各级领导干部非常重视“蓄水池”中的人才管理,经常通过座谈会、一线慰问、集中培训、讲座等形式,在思想上关注,在工作上帮助,在生活上关心,做青年人才的知心朋友,让其时刻感觉被重视,令其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对单位的培养感怀在心,自觉做到司其职、尽其责、使其智、成其事。公司还进一步严格监督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并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促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3.阶段性效果评估

储备管理培养方案篇8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1 引言

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与认可。现代物流的渗透性、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极强,涉及范围广,业务环节多,可以说是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连接各行各业的纽带而存在。现代物流是传统仓储与运输业务无法取代的,它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流通加工、电子商务、营销策划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管理科学。而且,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己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供应链条与链条之间整体实力的竞争。社会需要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业务环节,深谙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

然而,在我国从事物流各环节业务的工作人员中,真正接受过物流专业教育的很少,懂得物流技术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人非常少,能够从战略高度对物流业的发展做整体规划及资源整合的人少之又少。也就是说,在物流人才培养这个梯度上,进行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和本科以及研究生物流人才培养的数量,并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物流人才的紧缺已成为限制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另外,在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院校中,同时存在着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有些在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之前,并没有进行严谨的市场调研及岗位群分析,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脱离市场岗位需求,培养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并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鉴于以上种种问题,这里仅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办5年以来人才培养及教学方面的经验,谈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一点想法。

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2.1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将与物流相关的职

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与分解,得出物流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职业素养三方面的要求;在能力、知识、素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以及培养规格,从而进行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进度以及课程教学计划,并且进一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以及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

2.2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掌握运输、仓储、配送、采购、信息、营销以及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熟悉管理职能、经济分析、基础会计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外语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技术以及物流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物流作业控制及相关物流作业设备操作与使用的能力;具备分析并解决采购、运输、配送和仓储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以及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具备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的能力,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各流程控制与优化能力;拥有较扎实的物流及其管理方面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等。

(3)从业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物流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能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

2.3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分析,最后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根据专业特点培养“懂技术、知管理、善分析、精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四证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

3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及完善

3.1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明确本专业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由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并打造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使得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相对接,突显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及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走访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需求、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设计课程体系,最后请行业专家审核课程体系,提出修改建议,形成循环修改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3.3 确定及完善课程体系

(1)确定课程体系(见表1)。

(2)完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思路的指导下,对于已形成的课程体系经过反复论证,不断修正并调整课程体系。以召开师生座谈会,校企专家座谈会等形式,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授课老师的意见以及学生的意见,反复修改课程体系,具体如下表2所示。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教程范文 下一篇:财务会计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