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成本范文

时间:2023-10-01 06:43:59

养猪成本

养猪成本篇1

为进一步发挥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的服务职能,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分析农业经济效益、掌握市场信息、合理制定农产品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为了及时准确的反映我县生猪饲养成本及收益情况,我所成本调查人员对三个小规模生猪调查户的生猪生产、销售等情况 通过查看养殖成本登记本与养殖户交谈、市场调查等方式,对今年上半我县生猪养殖成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户的生猪饲养成本及收益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生猪饲养价格变动情况

根据调查户生猪成本调查登记本、生猪价格监测点监测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近期市场猪肉价格为28元/公斤,生猪收购价格为17.4元/公斤,今年元月份生猪收购价格为15元/公斤,2月份13.40元/公斤,3-4月14.50元/公斤,5月份迅速上升,上升为17元/公斤,目前已上升为17.40元/公斤,市场猪肉价格、生猪收购价格波动变动较大。受市场生猪收购价格、市场猪肉价格上升的影响,仔猪价格也随着上涨,12公斤左右的仔猪,元月份为400元/头,3月份为500元/头,目前13公斤左右的仔猪为750元/头。

我县三个小规模生猪饲养户的生猪平均饲养天数为163.37天,较上年的166.43天,减少了3.06天,减幅为1.84%。主产品产量为116.60公斤,较上年的119.10公斤,减少2.50公斤,减幅为2.10%。养殖天数减少,主产品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生猪收购价格逐月上升,涨到了历史最高点,到了出栏期的生猪,养殖户预计后期生猪收购价格会下降,提前对育肥猪进行出售,使生猪主产品产量减少,养殖天数减少。

2019年上半年生猪调查点平均每头生猪主产品产值为1891.07元,较上年的1536.65元增加354.42元,增幅为23.06%。主产品产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出栏价格较上年大幅上涨。

二、生猪养殖成本减少

2019年上半年生猪调查点平均每头生猪总饲养成本为1551.92元,比上年饲养成本1793.19元减少241.27元,减幅为13.45%;每头生猪物质与服务费用1545.83元,比上年的1787.41元减少249.09元,减幅为16.73%。饲养成本减少的主要原因:物质与服务费用减少;生猪养殖天数减少,精饲料费下降。

物质与服务费减少。根据调查结果,2019年上半年小规模生猪养殖物质与服务费用1239.78元;比上年1488.87元减少249.09元,减幅为16.73%;物质与服务费用减少的主要原因:1、仔猪价格下降 ;上半年小规模生猪仔猪价格为288.73元,较上年的505.27元,减少216.54元,减幅为42.86%。2、精饲料费下降,上半年小规模生猪调查户平均每头生猪精饲料费869.75元/头,较上年的898.35元/头,减少28.60元,减幅3.18%。精饲料费下降主要是主产品产量下降,饲养天数减少。上半年生猪平均饲养天数为163.37天,较上年的166.43天,减少了3.06天,减幅为1.84%。主产品产量为116.60公斤,较上年的119.10公斤,减少2.50公斤,减幅为2.10%。

(二)人工成本增加;经调查,2019年上半年小规模生猪家庭用工天数减少,家庭用工折价增加;2019年上半年小规模生猪家庭用工天数为2.96天,较上年的3.11天,减少0.15天,减幅为4.82%;每头生猪家庭用工折价306.05元;较上的298.54元,增加7.51元,增幅为2.52%。养殖天数减少,用工数量减少,家庭用工折价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加,劳动日工价上涨。2019年我县劳动日工价为103.50元/个,较上年的95.90元/个,增加7.60元/个,增幅为7.92%。

三、生猪养殖收益明显增加 

2019年上半年小规模生猪饲养每头平均产值为1908.64元;比上年1553.73元增加354.91元,增幅为22.84%;每头生猪净利润为356.72元;比上年-239.46元增加596.18元,增幅为-248.97%。产值及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出栏价格较上年大幅上涨;上半年生猪调查户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为810.92元/公斤,上年为645.11元/公斤,增加165.81元/公斤,增幅为25.7%。生猪收购价格大幅度上涨,养殖户利润明显增加,养殖户养殖生猪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四、生猪养殖存在的问题

生猪养殖存在的问题:一是生猪养殖成本减少,利润增加。目前,生猪收购价格上涨,养殖利润增加,进一步增加生猪养殖风险,一旦生猪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养殖户亏损情况在所难免;二是防疫工作有待加强,疫情的防疫工作对养殖业十分重要,疫情的突发和多样性,使农村的防疫工作和技术水平难以遏制疫情的发生;三是融资难题较为突出。金融部门对生猪养殖户的放贷十分谨慎。随着成本价格不断走高,养猪经营设施等成本投入不断加大,养殖户对生产资金的需求也随之增大,缺乏稳定的筹资渠道,导致市场疲软时难以抵御风险,市场活跃时却又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建议

一是落实国家生猪饲养扶持政策;要加大生猪养殖补贴政策。

二是创新生猪养殖扶持方式。建议开展生猪养殖保险业务,政府对规模生猪养殖保险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增强广大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

三是加强生猪疫情的防控和技术指导。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检疫监督执法,加强对生猪生产防疾的技术指导,特别是对生猪规模户进行指导,防止养殖规模发展上的盲目性。另外要加强生猪生产成本调查,做好生猪、猪肉价格监测工作,要密切关注生猪及猪肉价格的变化,及时相关价格信息,以引导市场预期。

养猪成本篇2

2 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一般猪舍都是用黏土砖垒砌,屋顶一般用土瓦或者是石棉瓦,起不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农村养猪大多是开放式猪舍,舍内温度难以控制。高温到来前,可通过在猪舍顶部加铺一层厚稻草、麦秸等隔热物,在圈舍露天空间上方搭好凉棚,在圈舍旁预先种植藤蔓植物(丝瓜、葫芦、葡萄等),提高猪舍的保温隔热性能,在猪含周围栽植阔叶树木等以改善圈舍周围小气候。另外。还可在猪舍内外墙壁涂刷一层鲜石灰乳,利用白色反光的作用减少阳光的热辐射,并兼有良好的消毒作用。猪场选址一定要选在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猪舍的高度应保持在3米以上。前后栋应左右错开,以利于通风,猪舍的朝向应尽量减少阳光的直射时间。当高温季节到来时,应打开猪舍所有通风孔。及时清除舍内粪尿,并用凉水喷洒和冲洗圈舍,最大限度地减少圈舍内的污浊气体,战少粪便的生物热效应,给猪只创造一个凉爽舒适的生长环境。有条件的养猪场,可在圈舍壁上安装换气扇或电风扇,以加速空气流通,达到降温效果。

3 采用生料喂猪。采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精饲料在煮熟后要损失5%~10%的营养成分,采用生料喂猪时,猪的平均日增重比喂熟料的会提高10%左右,即猪每增加1公斤毛重可节省精料0.2~0.3公斤。

4 科学制定配方。根据气候和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猪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但现在不论是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在一年四季都适用。如果我们能适时调整配方,使全群料肉比从3.2:1降到3.1:1的话,对一个万头猪场来说,一年就可节省饲料10000×90×0.1=90000公斤,折合人民币12万元以上。

5 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在用全价料养猪的同时,小型的酿酒坊可以广泛利用酒糟来养猪,方法是:全价料为日粮的1/3,酒糟为日粮的2/3,青绿饲料实行适量补充,值得提醒的是:酒糟呈微酸性,所以需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去酸,每100公斤酒糟需碳酸氢钠100~150克或碳酸钠50~100克。

6 做好消毒防疫和驱虫工作。根据猪群健康状况和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消毒程序、免疫程序和驱虫程序,

7 供给足够的水。目前。农户养猪大多采用圈养的方式,每天只饲喂2∞次水拌料,水分供应极为不足。特别是育肥猪,饲养户对育肥猪每天补饲大量的热能饲料,而这些热能饲料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后才能被猪体消化吸收和输送,代谢物排除体外等一系列生理活动也需要充足的水,饲养户每天只饲喂2~3次水拌料后就把猪圈在狭小的圈舍内,使猪形成肠燥热,肠蠕动减弱,营养吸收不全,采食量逐渐减少,消化率降低,生长发育受到阻碍等,故必须加强猪的饮水管理:①设置饮水槽。为了满足猪的饮水需要,避免猪饮水不足所带采的一切弊端,养猪户每天至少要给猪饮水4~5次:最好在猪舍或活动场设置专用饮水槽,让猪自由饮水,满足猪生长发育对水的需求,⑦最好能在饲喂精饲料的同时搭配一些青绿的青饲料,

8 自繁自养。即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自己饲养优良种公猪、种母猪,自己培育杂交仔猪,自己育肥商品猪出售,这样有利于降低引种成本、降低疫病风险,从而降低养猪成本。

9 适时出栏和屠宰,育肥猪超过90公斤以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越多,越不好销售。不足90公斤屠宰虽然饲料利用率高,但固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划算,所以一般育肥猪在90~120公斤出栏屠宰最合适。

养猪成本篇3

一、母、仔猪投入、产出概算

1. 母猪饲料成本。①产前饲料成本。母猪妊娠期约120天,每头每天投饲2.5千克,共需投饲300千克;以每千克饲料成本2.6元计,共计成本780元。②哺乳期饲料成本。母猪哺乳期约30天,每天每头需投饲5千克,共需投饲150千克;以每千克饲料成本3.6元计,共计成本540元。

2. 疫病防控成本。平均每头母猪每窝需50元。

3. 饲养管理人工成本。平均每头母猪每窝饲养管理人工成本为100元。

4. 仔猪断奶至散窝前饲料成本。通常仔猪平均体重8.5千克断奶、平均体重15千克散窝,一般每增重1千克需投饲2千克,仔猪散窝前需投饲13千克(共增重6.5千克);以每千克饲料成本4元计,共计成本52元。

5. 分析。以每窝成活8头仔猪计,每头断奶仔猪成本为183.75元,每头体重15千克仔猪成本价为235.75元。以2012年仔猪外购价30.6元/千克计算,1头体重15千克的仔猪成本是459元,比自繁自养仔猪每头多支出223.25元。2012年饲养1头母猪,以2窝成活16头仔猪计,猪场可盈利3572元。

二、育肥猪投入、产出概算

1. 饲料成本。饲养育肥猪最大的支出是饲料成本。将1头体重15千克的仔猪饲养成体重100千克的育肥猪,需增重85千克。该场饲料原料全部自己采购,2012年每千克饲料成本为3.4元,以增重1千克需投饲2千克计,增重85千克需饲料170千克,共计投饲成本578元。

2. 饲养管理人工成本。该场饲养管理人员都是聘用的,每人管理250头育肥猪,每人每月工资2500元,育肥猪整个饲养期为4个月左右,平均每头猪饲养管理人工成本是40元。

3. 疫病防控成本。平均每头育肥猪为50元。

4. 其他费用。猪栏折旧和贷款利息等平均每头猪20元。

5. 育肥猪投入成本。综合以上各项支出,2012年每头育肥猪成本为923.75元。

6. 育成猪产出情况。2012年生猪出栏价平均为14元/千克,1头体重100千克的猪销售收入是1400元,除去总成本923.75元,每头猪可获纯利476.25元。

三、综合分析

1. 规模养猪赚钱的主要原因有(以邹阳颂中型规模养猪场为例):①自繁自养仔猪疫病风险比外购猪小得多,成活率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②自行采购饲料原料,可根据市场行情调整饲料配方,这样每千克饲料比市售成品饲料低0.6~0.7元,每头育肥猪仅饲料成本就可节约102~119元。③制度健全,奖罚分明,能调动饲养员积极性。以邹阳颂中型规模养猪场为例,规定平均每窝仔猪成活数不得低于8头,如成活仔猪超过8头,饲养员可获得每头30元的奖励,相反,成活仔猪低于8头,每头罚款20元。④严格、细致的疫病防控管理,大大降低了猪的疫病风险,明显提高了猪的成活率与经济效益。邹阳颂中型规模养猪场非常重视疫病的预防、治疗和消毒工作,有计划地对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进行免疫;平时做到全场内、外每周消毒灭源1次;进出车辆、人员、物资等实行严格消毒准入制。

养猪成本篇4

【关键词】生猪养殖;价格波动;防范机制

0.引言

我国居民以猪肉消费为主的肉类消费结构决定了生猪养殖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生猪价格暴涨暴跌现象屡见不鲜。2005至2007年生猪价格低迷、导致生猪供给不足,2008第1季度生猪价格回升。此后,政府政策支持与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使得价格又有所回落。从2010年6月年至2011年10月,生猪价格一路高涨,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10月至今,又大幅回落。生猪价格波动不定,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造成了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和农民的利益受损,同时也影响了整体物价水平的稳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立健全的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势在必行。

1.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原因

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周期性供需矛盾起决定性作用。从图1中我们可知,一方面,随着养猪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疫情频发(如2007-2008年的 “5号病”,2009-2010年的“猪流感(H1N1)”)所带来的养殖风险增大,使得许多农村养猪散户退出了生猪养殖领域,规模养殖户也缩减规模。这直接的后果是生猪产量下降,价格攀升。另一方面,随着生猪市场高价的刺激以及政府的补助,养殖农户跟风盲目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再加上猪肉季节性需求减少,使得生猪需求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严重。供需矛盾的长期存在,使得生猪价格波动不定。

生猪疫情和政府补贴两个因素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归根结底也就是供需矛盾对生猪价格的影响,所以把握生猪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从供需矛盾入手,探寻建立高效的防范机制,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实际意义。

图1 生猪养殖价格周期性波动示意图

2.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

图2 生猪养殖价格波动防范机制示意图

现有的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主要是以政府对养殖户进行养殖补贴机制为主,不同地区标准不同。单一的防范机制无法有效应对价格波动剧烈的生猪养殖市场,建立以支持性的经济政策、科学的成本核算、高效的风险管理为一体的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将有效抑制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猪养殖价格的稳定,从而保障养殖户的利益,稳定整体物价,保障人们的消费水平。

2.1支持性的经济政策。

生猪养殖事关民生大计,这就注定着政府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扶持生猪养殖产业。其中产业政策的倾斜是一个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卓有成效的手段。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矩阵对于防范生猪养殖价格波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层次、多方位的政策矩阵应当包括应对市场需求波动的补贴政策,与防疫体系相结合的保险政策,多渠道的融资贷款政策,三大政策相互补充,共同作用。

2.1.1 补贴政策

近几年来,生猪养殖日益突出的供求矛盾,引起了政府的广泛关注。为了调动生猪养殖户养殖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缓解生猪供应市场长期存在的供给不平衡的矛盾,稳定猪肉价格,国家在2007年至2008年陆续出台了六项补贴政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生猪良种与猪种引进补贴,禽畜防疫检疫补贴及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补贴。国家补贴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属历史罕见。但即使在这种全面的补贴政策下,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补贴措施过分倾向规模养殖户。

政府对生猪养殖的补贴主要集中在规模养殖户,农村散养户获益甚微。这必然严重挫伤农村养殖散户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不利于养殖散户积累资本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导致大量有潜力扩大规模的养殖散户遇难而退。

(2)补贴政策缺乏可调控性。

补贴政策没有与生猪市场经济波动很好的相结合,养殖行情好坏时的补贴政策都是一个样。市场行情好时,猪肉价格一直上涨,再加上优厚的补贴政策,引起起大量养殖户进入生猪养殖行业,从而很快使得供应过度,导致价格下跌,大量养殖户损失惨重。

(3)补贴政策缺乏创新性。

全国一盘棋式的补贴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不利于因地制宜采取对策。

鉴于此,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加大对农村散户的补贴力度,鼓励有条件的散户扩大养殖规模,扶助更多的散户成为规模养殖户。二是补贴政策与生猪市场经济波动相结合,建立宏观调控机制。行情好时适当减轻补贴力度,抑制过度供给;行情差时适度加强补贴力度,增加有效供给。三是立足各地方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况,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创新补贴方式,真正使得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2.1.2 保险政策

猪周期性疫情、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加大了生猪养殖的风险,每次疫情、自然灾害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有的甚至血本无归,经济状况一蹶不振。建立健全政府、保险公司、养殖户三方共同合作的高效保险机制,有利于降低生猪养殖风险,保障养殖户利益。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并联合养殖户共同按比例出资,对符合条件的繁种母猪、养肥猪、小猪崽进行参保。保险公司应制定详细完备的索赔方案,及时处理养殖户生猪伤亡事件,并进行合理理赔。在建立完备的保险政策的同时,政府也应设立健全的监控站点,一方面对符合入保条件的生猪进行登记入册。当生猪发生伤亡事件时,监控站应及时派工作人员估算养殖户损失,并和保险公司、养殖户一起商定索赔方案。另一方面个监测点定期开展疫情检查和防疫工作,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2.1.3融资贷款政策

(1)金融机构贷款。

一方面,为满足规模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需求以及生猪市场价格低迷时资金周转的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应实施积极的贷款政策,简化贷款程序,尽量为养殖户创造一个较为便捷实惠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应联合农牧担保公司为贷款养殖户进行贷款担保。养殖户以房产、机器、交通工具、活体生猪提供反担保,保险公司对借款人财产进行保险,为偿还贷款提供保障。

(2)肉类加工企业贷款。

规模养殖大户与大型的肉类加工企业建立长效稳定的生猪肉类供应机制。在养殖户与加工企业签订生猪供应合同的前提下,加工企业可视养殖户资金运转情况给养殖户提供一定的低息资金贷款,以确保养殖户生猪的正常供应。这种双赢的企业贷款模式将有效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民间贷款。

政府应加强对民间贷款的规范和引导。在允许正当的民间贷款自由发展的情况下,政府应加强对民间贷款的监控,坚决打击高利贷款等严重损害贷款人利益的不合法贷款行为。民间贷款方便快捷,能及时解决养殖户的资金需求,也不失是一种好的融资方式。

2.2 科学的成本核算

生猪养殖的收益由两个基本要素决定:价格和成本。而生猪养殖非垄断行业,养殖户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所以养殖企业要想挤兑更多的利润空间的话,只有有效地控制成本。

近年来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人工成本、防疫成本、仔猪成本、水电和猪舍建设等其他成本都大幅增长。以饲料成本变动为例,从2000年来,生猪主要饲料价格上涨了将近1倍,生猪养殖其他成本也大多持续上涨。已经严重影响生猪养殖收益,也导致生猪价格上涨。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不断规范生猪养殖成本,有利于推进生猪养殖户不断改进养殖技术,寻找更为科学的养殖途径,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能使得养殖户明确养殖的利润空间,提高养殖收益。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生猪养殖企业要高度重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将企业的核算工作进行合理划分,责任到人,以保证全面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其次,要根据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选用准确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程序方面,因为生猪养殖企业的猪场大多分为三栏,仔猪栏、保育栏、育肥栏。这三栏是生猪养殖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成本费用,而不同的阶段的成本构成是不同的,所以核算的程序也有差别。企业应当明确不同养殖阶段的成本核算程序,并且保证企业核算政策的连续性、规范性;成本核算方法方面,因为生猪养殖可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且类似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的企业,所以适合于采用分步法核算成本。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凡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中,间接费用则应先行归集,然后在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记入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中。

2.3 高效的风险管理

养殖价格风险一直是生猪养殖户面临的最大的风险。生猪价格频繁大幅度的波动,使得生猪养殖户面临着巨大的养殖风险。生猪从存栏到出栏需要一段时期,这往往使得养殖户无法以最优价格将生猪出售。在实行定点屠宰、生猪流通受限的条件下,养殖户议价能力大打折扣。加之生猪养殖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这使得生猪养殖价格抗风险能力差。探寻建立以生猪期货交易为主的风险管理体制,将有利于生猪养殖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

我国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是生猪现货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生猪期货市场则有利于弥补现货市场这一局限性,对价格、生产和供求关系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引进国外生猪期货交易的成功经验,建立生猪期货交易制度,实现生猪交易数量标准化、质量标准化,时间标准化,交易地址定点化,并真正实现生猪公开竞价交易。从而完善生猪养殖产业避险投资工具,能够使得广大养殖户在价格大幅波动中提前锁定利润,防范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为我国生猪行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结论

生猪养殖产业的重要性决定着生猪养殖价格波动防范机制的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从经济政策、成本核算、风险管理三方面探寻建立高效的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将有望对生猪养殖价格的稳定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保障养殖户的利益,稳定整体物价,保障人们的消费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谭莹,李大胜.美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对生猪产业的影响及其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晓.万州区生猪养殖业政府补贴绩效审计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5.

[3]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徐忠.试论生猪养殖成本核算―基于上海农场畜牧业成本核算的思考.中国农业会计[J].2011,(11).

[5]周爱民,梅传伟,赵广山.我国生猪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物价[J]2010,(10).

[6]罗巧玲,邓恩.关于对我国生猪期货产品开发的市场性分析.企业家天地[J].2009.

[7]USDA/ERS.Historic and Recent Costs and Returns[R].Washington:USDA,2005.

养猪成本篇5

引言

我国居民以猪肉消费为主的肉类消费结构决定了生猪养殖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生猪价格暴涨暴跌现象屡见不鲜。2005至2007年生猪价格低迷、导致生猪供给不足,2008第1季度生猪价格回升。此后,政府政策支持与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使得价格又有所回落。从2010年6月年至2011年10月,生猪价格一路高涨,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10月至今,又大幅回落。生猪价格波动不定,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造成了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和农民的利益受损,同时也影响了整体物价水平的稳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立健全的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势在必行。

1.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原因

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周期性供需矛盾起决定性作用。从图1中我们可知,一方面,随着养猪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疫情频发(如2007-2008年的 “5号病”,2009-2010年的“猪流感(h1n1)”)所带来的养殖风险增大,使得许多农村养猪散户退出了生猪养殖领域,规模养殖户也缩减规模。这直接的后果是生猪产量下降,价格攀升。另一方面,随着生猪市场高价的刺激以及政府的补助,养殖农户跟风盲目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再加上猪肉季节性需求减少,使得生猪需求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严重。供需矛盾的长期存在,使得生猪价格波动不定。

生猪疫情和政府补贴两个因素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归根结底也就是供需矛盾对生猪价格的影响,所以把握生猪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从供需矛盾入手,探寻建立高效的防范机制,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实际意义。

图1 生猪养殖价格周期性波动示意图

2.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

图2 生猪养殖价格波动防范机制示意图

现有的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主要是以政府对养殖户进行养殖补贴机制为主,不同地区标准不同。单一的防范机制无法有效应对价格波动剧烈的生猪养殖市场,建立以支持性的经济政策、科学的成本核算、高效的风险管理为一体的生猪养殖价格波动的防范机制,将有效抑制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猪养殖价格的稳定,从而保障养殖户的利益,稳定整体物价,保障人们的消费水平。

2.1支持性的经济政策。

生猪养殖事关民生大计,这就注定着政府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扶持生猪养殖产业。其中产业政策的倾斜是一个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卓有成效的手段。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矩阵对于防范生猪养殖价格波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层次、多方位的政策矩阵应当包括应对市场需求波动的补贴政策,与防疫体系相结合的保险政策,多渠道的融资贷款政策,三大政策相互补充,共同作用。

2.1.1 补贴政策

近几年来,生猪养殖日益突出的供求矛盾,引起了政府的广泛关注。为了调动生猪养殖户养殖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缓解生猪供应市场长期存在的供给不平衡的矛盾,稳定猪肉价格,国家在2007年至2008年陆续出台了六项补贴政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生猪良种与猪种引进补贴,禽畜防疫检疫补贴及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补贴。国家补贴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属历史罕见。但即使在这种全面的补贴政策下,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补贴措施过分倾向规模养殖户。

政府对生猪养殖的补贴主要集中在规模养殖户,农村散养户获益甚微。这必然严重挫伤农村养殖散户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不利于养殖散户积累资本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导致大量有潜力扩大规模的养殖散户遇难而退。

(2)补贴政策缺乏可调控性。

补贴政策没有与生猪市场经济波动很好的相结合,养殖行情好坏时的补贴政策都是一个样。市场行情好时,猪肉价格一直上涨,再加上优厚的补贴政策,引起起大量养殖户进入生猪养殖行业,从而很快使得供应过度,导致价格下跌,大量养殖户损失惨重。

(3)补贴政策缺乏创新性。

全国一盘棋式的补贴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不利于因地制宜采取对策。

鉴于此,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加大对农村散户的补贴力度,鼓励有条件的散户扩大养殖规模,扶助更多的散户成为规模养殖户。二是补贴政策与生猪市场经济波动相结合,建立宏观调控机制。行情好时适当减轻补贴力度,抑制过度供给;行情差时适度加强补贴力度,增加有效供给。三是立足各地方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况,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创新补贴方式,真正使得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2.1.2 保险政策

猪周期性疫情、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加大了生猪养殖的风险,每次疫情、自然灾害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有的甚至血本无归,经济状况一蹶不振。建立健全政府、保险公司、养殖户三方共同合作的高效保险机制,有利于降低生猪养殖风险,保障养殖户利益。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并联合养殖户共同按比例出资,对符合条件的繁种母猪、养肥猪、小猪崽进行参保。保险公司应制定详细完备的索赔方案,及时处理养殖户生猪伤亡事件,并进行合理理赔。在建立完备的保险政策的同时,政府也应设立健全的监控站点,一方面对符合入保条件的生猪进行登记入册。当生猪发生伤亡事件时,监控站应及时派工作人员估算养殖户损失,并和保险公司、养殖户一起商定索赔方案。另一方面个监测点定期开展疫情检查和防疫工作,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2.1.3融资贷款政策

(1)金融机构贷款。

一方面,为满足规模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需求以及生猪市场价格低迷时资金周转的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应实施积极的贷款政策,简化贷款程序,尽量为养殖户创造一个较为便捷实惠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应联合农牧担保公司为贷款养殖户进行贷款担保。养殖户以房产、机器、交通工具、活体生猪提供反担保,保险公司对借款人财产进行保险,为偿还贷款提供保障。

转贴于

(2)肉类加工企业贷款。

规模养殖大户与大型的肉类加工企业建立长效稳定的生猪肉类供应机制。在养殖户与加工企业签订生猪供应合同的前提下,加工企业可视养殖户资金运转情况给养殖户提供一定的低息资金贷款,以确保养殖户生猪的正常供应。这种双赢的企业贷款模式将有效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民间贷款。

政府应加强对民间贷款的规范和引导。在允许正当的民间贷款自由发展的情况下,政府应加强对民间贷款的监控,坚决打击高利贷款等严重损害贷款人利益的不合法贷款行为。民间贷款方便快捷,能及时解决养殖户的资金需求,也不失是一种好的融资方式。

2.2 科学的成本核算

生猪养殖的收益由两个基本要素决定:价格和成本。而生猪养殖非垄断行业,养殖户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所以养殖企业要想挤兑更多的利润空间的话,只有有效地控制成本。

近年来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人工成本、防疫成本、仔猪成本、水电和猪舍建设等其他成本都大幅增长。以饲料成本变动为例,从2000年来,生猪主要饲料价格上涨了将近1倍,生猪养殖其他成本也大多持续上涨。已经严重影响生猪养殖收益,也导致生猪价格上涨。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不断规范生猪养殖成本,有利于推进生猪养殖户不断改进养殖技术,寻找更为科学的养殖途径,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能使得养殖户明确养殖的利润空间,提高养殖收益。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生猪养殖企业要高度重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将企业的核算工作进行合理划分,责任到人,以保证全面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其次,要根据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选用准确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程序方面,因为生猪养殖企业的猪场大多分为三栏,仔猪栏、保育栏、育肥栏。这三栏是生猪养殖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成本费用,而不同的阶段的成本构成是不同的,所以核算的程序也有差别。企业应当明确不同养殖阶段的成本核算程序,并且保证企业核算政策的连续性、规范性;成本核算方法方面,因为生猪养殖可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且类似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的企业,所以适合于采用分步法核算成本。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凡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中,间接费用则应先行归集,然后在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记入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中。

2.3 高效的风险管理

养殖价格风险一直是生猪养殖户面临的最大的风险。生猪价格频繁大幅度的波动,使得生猪养殖户面临着巨大的养殖风险。生猪从存栏到出栏需要一段时期,这往往使得养殖户无法以最优价格将生猪出售。在实行定点屠宰、生猪流通受限的条件下,养殖户议价能力大打折扣。加之生猪养殖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这使得生猪养殖价格抗风险能力差。探寻建立以生猪期货交易为主的风险管理体制,将有利于生猪养殖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

我国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是生猪现货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生猪期货市场则有利于弥补现货市场这一局限性,对价格、生产和供求关系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引进国外生猪期货交易的成功经验,建立生猪期货交易制度,实现生猪交易数量标准化、质量标准化,时间标准化,交易地址定点化,并真正实现生猪公开竞价交易。从而完善生猪养殖产业避险投资工具,能够使得广大养殖户在价格大幅波动中提前锁定利润,防范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为我国生猪行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结论

养猪成本篇6

关键词:发酵床技术;养猪模式;技术推广;宁安市

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5-0088-03

1 引 言

近年来,宁安市生猪养殖业发展迅猛,随着该市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产业竞争力逐步提高,市周边建设了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畜禽专业养殖区、专业村和专业户,到2008年末生猪出栏量27.9万头,存栏量是22.1万头。

然而,由于养猪所产生的粪便、污水及恶臭不能有效处理,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公众反应强烈。探索和推广一种适应自然规律、避免污染环境的生态养猪技术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之一。

2 宁安养猪业污染环境的现状

根据2008年的数据,宁安市养猪业粪尿产生量46.41万t,污水产生量232.05万t。试验证明,猪场粪尿污水中含有的大量的氮、磷、微生物、药物和超量使用饲料添加剂残留的微量元素及其他有害物质,是污染周围水源和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按每头育肥猪每天排泄粪尿污水5~6kg计算,1年排泄的氮、磷总量分别可达9~10kg和6~7kg。1个千头猪场1年排放的氮、磷总量分别可达10~15t和2~3t;并且每克猪粪尿污水中还含有70~80万个大肠杆菌、60~70万个肠球菌以及数量不等的寄生虫卵、活性较强的沙门氏杆菌。

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猪场粪尿污水中的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值高度上升,一些猪场的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值每升甚至分别高达1000~3000mg和2000~3000mg,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BOD 60~80mg/L,COD150~200mg/L)。

同时,养猪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微量元素添加剂超量部分也随猪粪尿排出体外,用于猪场清洗消毒的化学制剂也直接进入污水,猪场还自身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酚、吲哚、甲烷、粪臭素和硫醇类有害气体,不仅污染水源,还污染空气。

目前该市所有猪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尚不健全,污水排放根本不达标,猪场自身环境和周围空气、土壤、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其它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破坏附近居民的健康生活环境。

3 推广生物发酵零排放养猪技术

3.1 几种养猪模式的短板

目前我国的养猪模式主要有养猪达标排放模式、种养平衡模式、沼气生态模式等,这几种饲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产生的污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度大,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高,需要配套大面积的土地以消纳猪粪水。但是粪肥施用受农时、作物品种、粪肥用量限制,效果有限。即使采用“猪-沼-果”等生态模式的治理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北方受季节性气候的影响,难以全部消纳污物,而且恶臭污染更是难以解决。

3.2 生态养猪模式

新型的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它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它是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是传统养猪模式的一场革命。

3.3 发酵床养猪技术

发酵床养猪技术最先起源于日本民间,经日本学者明上教雄先生等人研究及日本自然农业协会、山岸协会、鹿儿岛大学等单位的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传到韩国,经改进后成为“韩国自然养猪法”,经韩国自然农业协会推广,在韩国、朝鲜开始普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非常可观。

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我国有不同的称呼,如:“韩国自然养猪法”、“日本洛东酵素发酵床养猪法”、“后垫料养猪技术”、“生态养猪法”等,该类技术实质都是一种发酵床养猪方法。本文通称为发酵床养猪方法。

4 发酵床养猪法的技术原理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将菌种(桔草菌和酵母菌)锯木屑、谷壳、米糠、生猪粪等按一定比例掺拌均匀,并调整水分堆积发酵,形成以有益菌为强势的生物发酵垫料,铺垫猪舍60~100cm,抑制猪舍中病原菌,保证了生猪的健康生长。此法养猪也称生态养猪法、自然养猪法、懒汉养猪法、快乐养猪法。

发酵垫料中的有益菌以生猪粪尿为营养保持运行,通过调节养殖密度,使生猪粪尿得到充分解,并转化为水分挥发掉,达到猪舍无臭、无排放的环保要求,猪舍垫料一次投入,可连续使用3年。在猪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由谷壳、锯末和微生物发酵剂等混合成的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内被微生物完全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猪栏免冲洗、无臭味、零排放,从源头上实现了环保、无公害的养殖目的。

同时,两种好氧菌(枯草菌和酵母菌)进入猪的肠道后,相互作用而产生代谢物质,耗去肠道内的氧气,给乳酸菌(厌氧菌)大量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其代谢物质本身不但具有抗生物质功能,还是乳酸菌繁殖时的很好饵料,促成生猪肠道的乳酸菌大量繁殖,从而改善了生猪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猪对饲料的吸收率,减少了生猪粪尿的臭味。

5 发酵床技术与传统养猪技术的对比

5.1 传统养猪与发酵床养猪初期投资比较

以存栏1000头以例,猪舍的投资费用是相同的,传统猪舍污水管线、污水处理设施、水泥地面、砖混结构隔栏建设等总投资15万元,按6年折旧计,每年均摊2.5万,每头猪均摊25元。发酵床垫料(谷壳、米糠、锯末、猪粪、微生物发酵剂)总投资5万元,可使用3年,每年1.67万元,每头猪均摊16.7元。

养殖成本分析(以出栏1000头为例)每出栏一头猪所需成本见表1。

5.2 垫料转化为有机肥的收益

扣除相同的猪肉收益后发酵床养猪技术新增垫料收益:养猪3年后垫料可直接作为优质有机肥使用,据市场调查,每吨有机肥价格为630元以上,按600元计算,垫料收益为:1200m3×0.45t/m3×600元/t=32.4万元,每头猪增加效益为:32.4万元÷3年÷1000=108元。

5.3 经济效益分析

与传统相比,每头猪的经济总增益为(25-16.7)+(1035-892.4)+108=257.9元。以上数据由于各地区垫料、饲料成本不同,所以养猪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改变。[1]

5.4 环境效益分析

根据实践的结果,发酵床养猪技术可达到的环境效果:节能减排效果好,由于养殖过程不冲洗圈舍,从而节约水资源,污水实现零排放。硫化氢和氨气的排放远低于规定标准无臭味。该技术抗生素使用量低,猪肉品质好。

6 发酵床养猪技术应用优势

2005年,福建省环保局从日本引进洛东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并进行较大规模的测试,获取了大量试验数据:猪的疾病减少、死亡率降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提高10%左右、猪肉品质改善并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猪舍建设成本下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猪零排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此技术在福建、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方也在试验推广。目前,宁安市正在积极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主要试点地区:江南乡一户出栏1000头/年;三陵乡两户分别为出栏2000头/年、5000头/年;宁安市渤海镇绥芬河建新牧业有限公司6万头种猪生产基地项目,均采用洛东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此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 6.1 实现养猪场粪尿污水零排放

猪饲养在洛东生物发酵舍垫料上,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内经洛东酵素微生物完全发酵并被迅速降解、消化,从而实现猪粪尿的零排放。用洛东生物发酵舍养猪不需要冲洗猪舍,没有冲洗水排出。洛东生物发酵舍使用的垫料一般可连续使用3年,垫料有较好的散落性,又是十分优质的有机肥,对土壤改造有良好的作用,3年后可直接装包出售。所以,采用洛东生物发酵舍养猪能实现猪场真正意义上的污染零排放。

6.2 全面提高猪场清洁卫生水平

由于洛东生物发酵舍的猪粪尿在短时间内被迅速降解、消化,猪舍内没有臭味,苍蝇没有产卵孵化的地方;洛东生物发酵舍不需要冲洗栏舍,没有排污水沟,蚊虫也没有产卵孵化的条件。因此,全面采用洛东生物发酵舍技术的猪场几乎没有臭味、苍蝇和蚊虫,猪场及其周边的水土不会被污染发臭,猪场的整体清洁卫生水平全面提高。

6.3 提高饲料利用率

由于饲料中加入了洛东酵素,其机理作用将降低猪肠道内的pH值,加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益生菌群在肠道内的生长繁殖,会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和消化酶,这些代谢产物将分解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从而提高猪对饲料的转化,促进猪的生长,可节约饲料8%~12%。

6.4 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洛东酵素不能治病,但洛东生物发酵舍已经形成了以有益菌为强势菌的生物圈。猪舍中的病原菌得以有效抑制,通过蚊蝇传播的疾病相对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将降低,猪运动量增加,猪肉质量明显提高,有效地保证了生猪的健康生长。一般情况下,一头育肥猪节约药物成本在6.00元~8.00元左右。

6.5 提高劳动生产率

洛东生物发酵舍养猪技术采用自由采食、自动饮水,不需要清除猪粪和圈内清扫,将节省大量用工。降低工资、水、电等成本消耗。如在育肥阶段,一般一个工人可饲养1000头猪左右,可减少人工成本40%~50%。由于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猪场用水将下降70%~90%。在产房和保育舍内使用洛东生物发酵舍养猪技术,垫料的保温效果十分明显,基本可不用其它采暖设备,与长期使用保温灯相比,可节电70%左右。

6.6 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

使用洛东生物发酵舍养猪技术,要求猪舍四面通透,安装卷帘,平时能良好换气通风,夏季能强行负压通风换气,垫料、猪群能方便进出。相对传统标准化猪场建设,它不需要猪舍四面建墙、安装窗户,也不需要建漏缝地板、圈舍冲洗设施、场内排污管线、化粪池或沼气池、污水爆氧、厌氧池等。新建一个自繁自养,年产1万头生猪的猪场,可节约固定资产投资20%以上。

7 推广发酵床技术的措施

发酵床养猪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占地面积少,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意义。

在推广中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要用行政的手段促一轰而起;不要推行单一的技术,先进技术要同步推广;要谨慎操作,不要因放松管理而遭失败。在饲养小区内,要统一规则设计,统一调剂健康的猪苗,统一防疫驱虫、统一饲料供应和统一销售。现在有许多使用发酵床养猪的猪场,没体现出独特的优点,主要是因为没有选择好菌种和过关的技术,没能按照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各项操作规程来操作。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不同于沼气处理粪便和污水达标排放的一种新兴养猪技术。该技术进入我国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试验表明,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但不是十全十美。在推广中要因地制宜,南方、北方气温不同,垫料配方、猪舍样式也有不同。养猪业者要不断实践,将国外先进技术与我国当地实际相结合,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发酵床养猪技术,共同促进养殖、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和谐。

参考文献:

养猪成本篇7

近年来,虽然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发展迅速,但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的散养生猪,还是占全国重要地位。

我国经过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的猪价低谷,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的蓝耳病,2007年下半年的原料暴涨,2008年春的低温天气、雪灾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使得我国的养猪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重点扶持规模场、龙头企业的同时,不能轻视广大农村生猪散养户,在养殖数量上,散养户减少1%,万头猪场就要增加10%。散养户减少1%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万头猪场要增加10%这是不容易的事情。猪场的规模上了,成为万头猪场不一定能创造出比千家万户散养出栏1万头商品猪所创造的利润高和对农村经济的贡献大。

1农村生猪散养户的优势

(1)散养户与散养户间消息传递快,一些好的方法能够很快学习和落实。规模场能够起到示范性作用,但对于广大农村的散养户来说,因各方面的因素制约,难于普遍实行规模养殖。

(2)散养户养猪不是专业的,是附带养殖的,所以能很好的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养猪。规模猪场提供了就业的岗位,但毕竟有限。

(3)散养户能够很好利用猪粪,生产有机肥,循环利用,进行生态养殖。

(4)散养户出栏1头商品猪的成本比工厂化生产要低的多,毕竟因地制宜,利用一些当地资源对于散养户来说可以不计算在成本之内。而规模场出栏1头商品猪,每一个环节都要纳入成本核算之中,如果管理不当或不到位,成本投入会更高。

2农村散养户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由散养户养殖逐渐转变到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做好散养户养猪的指导工作是必需的,只有让散养户在散养中学到新知识,得到实惠,他们中的一部份人才有可能逐渐扩大规模,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否则在规模化高成本的条件下,一旦市场猪价下降,就会出现大亏本。如果防疫工作做不好,暴发疫情,那就损失巨大,所以,国家除了给龙头企业支持和帮助外,建议出台一些大力支持广大农村散养户的优惠政策。

笔者认为散养户资金上的支持不是主要的,如1头母猪补助50元,对于散养户来说,他们只有一两头母猪,或者十头八头,总共补不了多少钱。目前散养户最需要的支持是技术上的支持。只有科技下乡,使散养户学到新技术、新经验,他们才能赚钱。

3农村生猪散养户养猪主抓措施

(1)防疫工作。现在不是看养殖户养多少猪,而是看养殖户能出栏多少头猪。因为现在整个养猪环境都不太好,防疫工作可以说是养好猪的首要任务。防疫工作做不好,一旦出现疫情,就血本无归。散养户防疫意识差,一般不会为几头猪去买疫苗,没有打防疫针的散养户的猪,特别母猪,一旦疫情一来,就很难幸免。所以,如果疫苗问题不能解决,其他什么管理、猪种、饲料就更不用谈了。建议疫苗生产厂家生产小瓶疫苗,让散养户少花钱,不浪费。最好乡镇实行免费强制免疫,这样比直接发钱给散养户好。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是有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但由于强制免疫成本缺乏分担机制,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匮乏,把防疫服务费转嫁给养殖户;而不少养殖户为降低养殖成本,也不愿意自费免疫,导致免疫密度下降。

(2)猪种选择。不能老是建议养外三元的品种,散养户养猪出栏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猪耐粗,好管理,健康好养。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如果在搞好防疫的情况下,本地散养户所饲养的土种猪或者是土杂猪的抗病力是比较强的,耐粗性也强。用养殖户的话说:土杂猪比瘦肉猪好养,越纯种的猪越难养。除了上述的优点外,散养户养土杂猪,购猪苗的成本比瘦肉型猪苗要便宜得多,虽然饲料用量比瘦肉型猪饲料用量多一些,但土杂猪耐粗,抗病力强,成本低,效益比瘦肉型猪效益高。

(3)管理工作。养猪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很多散养户,甚至是规模场没有把管理放在首位,而将疾病的治疗放在第一位,这是错误的,毕竟治病不会产生效益,只有管理好了,养猪疾病少了,才会产生好的效益。管理工作是一些平常的工作,如饮水、温度、通风管理等,这些管理不用花太多的钱,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增加经济效益。所以,养殖户应多花些时间作好管理工作,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也得思考能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让养殖户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养猪成本篇8

[关键词] 垫料床 养猪 效果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09-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餐桌上的猪肉占有率也日益提升。而随着人民对于饮食与健康追求的迅速增加,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也从以往的以量取胜逐步转变为既重质又重量,对于肉类安全、瘦肉率、味道、营养价值等的要求一再升高。据2005年的不完全统计,仅我国南方地区每个人每年对于猪肉的需求就达到20.04kg[1],而一个时代过去后的今天,这一数据必定只会升高而不会降低。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我国养猪行业迫切需要转变技术,提升产品数量和品质,迎合市场需要。发酵床养猪模式由于其具有的低环境污染、低成本需求、高猪肉品质等优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本文从发酵床在养猪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出发,讨论其对养猪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未来养猪技术有所帮助。

一、垫料床在猪饲养中的重要性

传统养猪方式一般为猪舍养猪,这种养猪方式存在有较多问题:首先传统猪舍需要经常清洗,冲刷所产生大量的污水排放对于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且每天所消耗的水资源较大;其次,即使每天清洗猪舍,由于粪便污水等混合其中,猪舍气味较大,并且极易滋生细菌和蚊虫,不仅影响周围环境,而且使猪的染病几率增大,增加了养猪的成本也影响了猪肉的品质;另外,在冬天时,由于气温低,猪舍中需要提供供暖设备,而这项支出又造成养猪成本的进一步提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民间出现的一种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以其众多的优点而迅速风靡日本、韩国地区,在我国也大量引进这一新型技术。这一技术被号称“自然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法”等,其主要是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或酵母菌的自然生物发酵原理,将这些有益微生物添加到猪舍垫料中,使整个猪舍环境更加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直接对于猪的排泄物进行分解,从而达到猪舍的环境友好目的。这一技术具有传统猪舍不可具备的特点:1)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压力较小,由于垫料床中存在大量发酵微生物,可以将猪的排泄物通过发酵过程进行分解,因此不再需要每天冲洗猪舍,从而降低了猪舍废弃物、排泄物和污水的产生;2)生产成本的降低。由于不再需要每天冲洗猪舍,首先节省了大量水资源,也节省了大量人工冲刷猪舍的成本;同时由于发酵床具有发热的功效,冬天较冷地区利用垫料发酵床进行养猪则节省了供暖的成本;3)由于猪日常生活在垫料上,食用大量有益微生物,肠道细菌建立良好,加之由于猪舍干净清爽,使蚊虫细菌无法滋生,所以猪只的生长发育健康,发病几率下降,肉质品质也就有所提高。由于垫料发酵床的众多优点,其迅速在我国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起来。

二、不同垫料对养猪的影响

由于垫料发酵床的养猪效果较好、生产成本较低,在我国一经推广,就被广泛利用起来。各地区均在大力开发猪舍内的垫料发酵床。以我国南方为例,全国猪肉生产产量较高的主产省市中,我国南方占75%以上,而同样的在猪肉消费方面,我国南方人民对于猪肉的消费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这就要求我国南方地区的养猪产业更要坚定不移的走科技创新,用科学技术指导养猪的道路。

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以垫料发酵床为主进行猪只饲养,本身南方省区气候湿润,十分适宜动植物生长。以锯木屑和谷壳为主,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垫料发酵床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也更有益于发酵,对于猪只饲养十分有利,同时大量降低了饲养成本,节省了人力和水资源,也减少了环境压力。但同时,对于我国亚热带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湿热的环境对于垫料发酵床则又出现了负面影响。由于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时间长,可达一年中4个月以上的时间,且空气湿度大,即使在垫料发酵床的条件下也容易生虫、吸引蚊蝇,造成猪只出现病害等,影响猪只生长和猪肉品质。

三、垫料床成分对养猪的影响和建议

上文已经对垫料发酵床的优点和特征进行一些讨论。针对其特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出发,对于垫料发酵床生产技术有所关注,使其为猪只饲养提供最大帮助:

1.猪舍设计问题

一般来说,养殖技术是以满足养殖的动物正常生理需要为基础进行设计。但在垫料发酵床饲养技术中,除了需要满足猪只的生长需求外,垫料床中的微生物也是需要考虑的。因此在猪舍设计中,要注意通风条件:空气畅通除了为猪只提供新鲜空气外,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氧气来源;其次需要良好的光照和温度: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张,在猪舍设计中需要注意使阳光在日间能够照射至猪床的全部面积,从而有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另外,不同猪只的猪床大小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垫料条件摸索

垫料在发酵过程中,其温度、水分、pH值、总氮含量和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等均在发生一定的变化,经研究发现,垫床温度在发酵初期会显著上升,后期则维持在50℃左右,可以为猪舍提供良好的温度条件,尤其在北方的冬天,这一优势更加明显;其余条件如水分、pH值均出现随发酵而上升后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适宜的范围内;另外,总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出现损失,主要发生在发酵前期;而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则由于有益微生物发酵过程产生的高温而产生抑制,从而有效降低了有害细菌的滋生,为猪只生长提供了帮助。同时,对比垫料床与普通猪舍饲养猪只后发现,当投放相同重量的饲料时,垫料床饲养猪只的日增重数显著高于普通猪舍猪只。这是垫料发酵床对于猪只饲养的一大优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垫料发酵床虽然出现了一些弊端,如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夏天时间长,高温湿热导致垫床微生物生长问题以及滋生蚊虫问题,但毕竟利大于弊。发酵床养猪在环境友好、成本降低等方面具有传统猪舍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需要更多的同仁共同努力,使养猪产业真正变成环境友好型产业,使生态环境、人、养殖行业共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沉淀成本范文 下一篇:初始投资成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