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范文

时间:2023-11-20 19:54:38

智能网

智能网篇1

在工业领域,以油田开采为例,通过在井场、站库等现场安装数据自动采集、监控装置及自动化控制设备,实时采集各项生产数据和工业视频信号,通过网络将这些数据、信号传输到后方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或中央控制室进行集中管控,应用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综合处理与分析,提供生产指挥决策支持,达到生产操作自动化、生产运行可视化、管理决策系统化的目的。

在民用领域,以智能家居为例,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进行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在商用领域,以未来商店为例,采用RFID技术,在智能化管理商品的入库、上架、支付、防盗等环节,实时感知商品的位置与状态,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商品管理的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

国产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也逐渐在各个领域内迈开步伐。浙江网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新智能)通过提供以高性能智能传感器、传感网络为核心和以标签数据服务为核心的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已取得在高速列车智能化产业的突破性进展,并向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航运船舶、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科技地产等方向稳步拓展。

乘产业激流勇进

在今年召开的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网新智能的身影也活跃于其中,与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行业问题,向业界展示了其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型产品,为物联网行业提供设备、系统集成、维护服务等全方位综合解决方案,借此契机努力推动公司发展以及国内物联网行业的进步。

网新智能技术总监金静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物联网受政府主导的情况居多,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的创新与成熟,物联网已逐渐渗透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

据介绍,网新智能是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与网新中央创新研究院共同投资下创建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引擎和产业化阵地。基于传感器技术、传感网络技术、控制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网新智能致力于成为优秀的行业高端设备供应商和行业核心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多元化经营格局形成

在进一步的了解中,金静阳透露,公司在工业应用方面,希望走较高端路线,主要以大型企业以及政府客户为主要渠道进行开拓;在民用物联网领域,则是以大规模可复制化的系统模式来推广解决方案。物联网涉及面较广,虽然业务范围可以做面上的分拆,但是其中也是点面结合,环环相扣。紧抓物联网这条主线,公司现已形成了包括IT服务、机电总包、城市建设服务等三大业务单元的多元化经营格局。金静阳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网新智能的优势专长以及代表性解决方案。

智能列车解决方案

浙大网新集团与浙江大学联合筹建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并主体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智能高速列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样车研制》,以新一代CRH380AL,CRH380BL,CRH380CL三列样车为载体,构建了以高速列车为核心,以全息化列车状态感知和动态数字化运行环境为基础,以信息智能处理与交互为支撑,具有自检测、自诊断、自决策能力的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并提供数据通信、服务资讯、电子票务等个性化服务。

作为国家提升中国高速列车安全、品质、效率一大创举,智能列车系统在整合列车现有数字化资源基础上,构建了适应列车动态信息获取的传感、物联、车载传输网“三网融合”的车载感知网络,并通过自主开发的铁路专用标签及适宜于列车特有工况(震动、电磁干扰、电源波动、高温差、高湿度等)温度、压力、应力、电流、电压、加速度等新型智能传感器,对列车走行系统、动力系统、承载系统进行动态监测控制(见图1)。

截止2013年3月,智能列车系统各类设备已通过铁路系统各类产品认证,在京沪线初步完成了30万公里(10万公里空载,20万公里载客)正线试验,三列样车的列装和运行评估预期将在年底完成。

智慧油田

网新智能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实现“三优一减”,即:优化工艺流程,强化过程监控,降低安全风险;优化管理方式,简化组织层级,实现扁平管理;优化组织结构,控制用工总量,提高劳动效率减少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金静阳介绍,该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是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紧紧围绕生产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操作每个单元的自动化程度,保证生产持续、稳定、高效运行;同时为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并能根据生产管理特点,按流程建立劳动组织架构,优化一线员工布局,从而把人和机器的效率发挥到最佳水平(见图2)。

物联网实验室

在取得了高铁和油田两大工业行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网新智能又专注于高校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室配套教育建设。

面对物联网人才培养“三无”的尴尬困境,金静阳进一步说到:“以前的物联网实验室建设,一般是以推广物联网实验箱为主,但是我们意识到,这样的系统解决方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我们现在在基础试验箱的基础上,去推广应用系统的教学性试验设计。”

正是看到了专业人才培养在公司建设及产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网新智能提出了深化基础、结合实践、把握趋势、创新应用四大物联网实验室特色,通过各种基础实验课程,使学生深入掌握包括RFID、Zigbee、传感器、软件中间件等等在内的各种物联网基础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物联网技术的最新应用的模式时,参与到系统开发设计的互动过程中;并通过电子竞赛、论坛交流、参观产业化基地、公司实习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把握(见图3)。网新智能希望通过为新兴的物联网相关专业提供专业、可靠、紧跟趋势的实验室系统和配套教材,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此外,在智慧化的交通、家居、出行、图书馆、商店、楼宇等领域,网新智能均已收获不少的成功经验,稳抓战略主线,多元化齐头并进,遍地开花。

战略与愿景

智能网篇2

一、引 言

当前的通信网正向着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其本的电信服务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种用户对电信业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电信网能迅速而灵活地向用户提供种种电信业务。传统的新业务提供方法是每提供一种新业务,网上的所有交换机增加一块软件,成本很高,可靠性差,维护困难,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智能网技术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这些缺点,采用交换与业务分开的思想,对业务的适应性强,生成业务的周期短,同时其规范性又使各厂商更容易互通,这一切使得其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智能网及业务在全球的发展状况

随着itu-t对智能网各个阶段的标准制定,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实施和建设智能网,并积极投入商业服务。据统计现在全世界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智能网,并在此基础上开放了一系列智能网业务,这些智能网业务由于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及可以快捷、灵活,有效地满足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以一经推出,便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

如果说全球市场1984年以前智能网一直处于实验测试和开发阶段,那么1985年就可以说是从实验室走向现场配置的一年,而1986年后则是全世界全面走向商用的阶段。现在欧、美的许多电信运营公司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足够多的in业务并开始从这些业务提供中获益,以美国为例,in业务的收入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其它国家开办的in业务也都为电信运营公司带来了巨额收益。据国外一项市场调查表明,vpn和电话卡业务在过去的两年里发展最快,而被叫集中付费仍是最广泛配置的业务。

从已经提供智能网业务的国家来看,各国的业务发展状况也不相同。例如美国目前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善的智能网,所提供的in业务种类繁多,远不止cs-1中规定的25种,其中主要有:800业务,900业务,电话卡业务等。而欧洲国家主要开展vpn业务,附加费率业务等。

中国自1995年开始智能网建设,各运营商已建成自己的全国骨干有线智能网,天津、山东、郑州等已建成本地智能网,开放的业务主要有:300业务、800业务、校园卡业务、广告业务、代付费业务等。目前随着gsm网络的迅猛发展,移动智能网的建设也已经在99年初步展开。

三、移动智能网

1、移动智能网标准

目前涉及移动智能网标准的规范主要有两个:一是由etsi组织在gsm phaseⅱ+制定的camel标准;另一个是由美国tia(通讯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的is-41d,is-771标准,我国移动网上绝大部分产品都遵从gsm标准,因而采纳camel标准建设中国的移动智能网体系。

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ustomiz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camel)是对智能网呼叫模型和信令协议的调整,它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助网络运营商在gsm移动网上为漫游用户提供增值业务。camel的特征是为用户提供一种与服务网络无关的业务一致性。它是一种网络特征而不是补充业务。即使用户不在归属公共陆地移动网络(hplmn)中,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帮助网络运营者向用户提供特定的业务。

camel是在cs-1和cs-2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标准的实施分为阶段1(phasei)、阶段2(phaseⅱ)和阶段3(phaseⅲ)。1985年5月基本结束了阶段2的标准化工作,camel标准的进展工作如表3.1所示。

表3.1 camel标准的工作进展

最终完成 时间 在市场上形成产品 1997、2完成第一阶段工作(camel phaseⅰ) 1998.1 1998年中期 1998、5完成第二阶段工作(camel phaseⅱ) 1998.11 1999年中期 1999、12完成第三阶段工作(camel phaseⅲ)

cap(camel application part)基本etsi的coreinap,是gsmssf与gsmscf之间的接口协议,另外还规定了gsmsrf与gsmscf之间的接口。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是gsm系统的移动应用部分,它为gsm系统提供必要的信令功能,在gsmphase2+,为了满足camel网络的需要,特地增加了一组map操作,并对已有的若干个map操作作了修改。

2、camel的特殊性

camel业务与传统智能网的业务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智能网业务通常是在发端分析信息点触发的,对智能业务的设定可在被叫分析处。而camel业务的触发机制是依据移动用户的签约触发数据(scp地址、业务键和触发检测点)进行的,无需对此进行被叫分析,其所触发的业务由业务键业标识,再根据scp地址寻址到特定的scp。如果用户签约多种业务,则要按签约的多个触发标准的排列顺序逐个匹配来确定业务。如果需要支持混合业务,就目前标准的状况来看,有一定的制约性。由于一个用户在一个时间仅能够从一个业务键来激活业务,因而需要在scp中考虑协调多种in业务、即通过嵌套的方式来实现多种业务。这种触发机制有可能在以后的标准化工作中再进一步地改进。

另外,gsmscf中运行的业务逻辑是一个嵌套的业务逻辑,由一个入口业务逻辑来触发其它的业务逻辑,或者第二次触发。这种机制有可能增加camel业务设计的难度。

3、国内移动智能网建设思路

在国内,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用户的迅猛增加,移动用户对各级移动业务的需求直来越高,这不仅反映在用户要求提供多种多样优质、方便、灵活的业务,而且也反映在电信营运者满足用户需求的速度、电信资费以及用户自己控制所需业务的满意程度上。能否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已经成为电信营运者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电信运营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当今电信业务的重点已从商品化业务移向具有创意识的客

户化新业务。移动智能网结合了一系列先进客户化业务,能够提供快速的业务生成,业务引入和业务的客户化,因而成为网络和业务运营商争取更多的客户,增加回报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有利工具。

在建设移动智能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实现全网的漫游的前提下,可考虑遵循以下建设思路:

■遵循统一的标准,所提出的智能网解决方案以etsi相关技术体制、规范和应用规程为依据,并参考itu-t的标准;为保证全网无缝业务的覆盖和漫游,智能网业务应基于统一标准的camel解决方案。

■网络建设应以业务快速提供为原则。

■尽量实现漫游时的无缝业务覆盖。

■能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

■移动智能网的结构应从全程全网出发,既要满足现阶段移动智能业务的要求,又要满足将来移动智能业务拓展的需求。

■面向目标网络来建设。

为了网络资源的共享,保持msc/ssp的相对稳定,初期在网内建设独立的ip将是大势所趋。这符合camel的原则,也符合网络安全的需要。

综上所述,从长远看,解决移动新业务应基于camel智能网实现并应采用camel phaseⅱ标准来实现业务的全国漫游。

4、业务建设

移动智能网是一个迭加在现有gsm移动网的业务网络,网络建设是基础,它要服从于业务建设,业务建设是成功的关键。在业务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业务的合理选择和业务的运营管理与拓展的方便性。

目前,移动智能网可提供的业务主要有预付费(prepaid)业务,移动虚拟专用网(mobi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业务,无线800(wireless800)业务等。

每一种新业务的主要使用对象和用途即为该项目业务的目标市场。不同类型的业务,其目标市场存在巨大差异,占有目标市场就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移动智能网的业务很多,这就需要不仅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还要对这些业务的市场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从方便性,经济性,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业务对客户的功效,进而制订相应的策略,以引导业务的发展。尤其在开始阶段,这种市场分析和策略的作用值得关注。

在中国,用户对移动智能业务还不熟悉和了解,各地区的经济存在差异,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对引入的移动智能网业务理应选择有限、成熟并易于开展的几种业务,如移动智能网所提供的预付费业务,在中国可用于消除处理拖欠或不付电话费的困难,对移动预付电话用户有固定的话费限制,不能超支或预支,而这是电信部门最关注的方面之一。考虑到预付费业务具有的这些优点及国外开通的良好情况,可以该业务为突破口,以普通手机用户和新增用户为对象,策略定位于扩大移动网的用户数量和业务量,提高移动网资源利用率。并有选择地在有条件的地区开放,以保证移动智能网业务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和投资收益率,待取得一定的经验并对移动智能网业务的潜在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了争之后,再扩大业务的种类和覆盖区域,并向可以接入现有移动网的所有用户提供更多的移动智能网业务。

在业务的运营管理上,对于运营在全网的业务(如预付费业务),要统一标准,以便于业务在全网的开通运行。而对于本地业务,可借鉴有线智能网在某些地区的一些成功经验,如天津和山东的广告业务及其它智能网业务运营经验,除标准智能网业务外,根据本地用户的电信消费观念习惯和文化背景,不断开发出具有本国或本地特色的业务,并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灵活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资费政策,完成对标准智能网业务的补充,吸引更多的客户,动态地适应本地区用户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业务受理点要多点分布,提供全中文化的简单直观的业务受理窗口,以接近客户,方便客户申请业务。

四、智能网标准的发展

1997年1月itu-t11组召开的会议,明确了智能网cs-3的研究内容和实现目标。智能网cs-3是cs-2的进一步发展,对其研究可分为cs-3,1近期目标(1997~1998年)和cs3.2中长期目标(1999~2000年)两个阶段。itu-t的11组于1998年5月召开的会议,决定将智能网cs-3.1定义为智能网cs-3,智能网cs-3.2定义为智能网cs-4。智能网cs-3标准于1999年初推出,它基本上沿用智能网cs-2的体系结构,对智能网cs-2的体系结构和呼叫处理模型未做大的改动。智能网cs-3的研究内容包括对智能网cs-2能力的加强,智能网与因特网的综合以及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一期目标等。智能网cs-4的研究内容包括智能网b-isdn综合、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二期目标[加强宽带移动网上的基本业务及通用个人通信、虚拟专用网、被叫集中付费等业务;实现虚拟归属环境(vhe)的所有功能;全面支持imt-2000等]。智能网cs-3和智能网cs-4的其它研究内容:智能网的互连问题、多点控制、流量控制、安全问题。

目前,imt-2000体系结构的规范仍处于研究之中,其中增加了新的功能实体,如认证管理功能(amf)或位置管理功能(lmf)。它们是否能触发智能业务、新增功能实体的模型以及所需的智能网业务属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imt-2000中智能网部分将在智能网cs-4中研究。

除itu-t制定的智能网标准q.12xx外,bellcore也制定了智能网标准(in-1,in-2),该标准已逐步演化成为ain(advanced intelligent network)。ain从1995年的第二个版本ain release0.2开始已与cs-1r几乎完全保持一致。etsi中的na6(network aspect)也是在itu-t基础上制定了智能网标准core inap,它规定了智能网功能实体之间在信息交流时所使用的信令协议。

itu-t的cs-x标准,为以电话为基础的智能网提供了国际标准,它在各国实施的智能网中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北美的ain及欧洲的etsi标准正在向itu-t的cs-x标准靠扰(图2)。

中国于1995年颁布了以itu-t cs-1智能网标准为基础的中国智能网标准,该标准删除了cs-1某些不实用的部分,细化了一些参数(如计费部分),使其具有实际可操作和实现性。它是cs-1的子集合。自此以后,国内智能网建设及业务开展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内智能网虽是分块建设的,但中国的智能网是一个统一的网络,应能实现互连和互通。因此,为了实现智能网业务在全网的快速覆盖,顺应智能网标准的长远发展趋势,进入中国gsm网络上的设备应符合中国智能网标准规范。

五、智能网的目标体系

从智能网的标准演化发展来看,各种智能网标准最终将统一在itu-t之下,业务的需求推动着智能网标准的发展,为适应业务的要求,移动网将逐步扩展到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和宽带通信领域,且与电信管理网(tmn)、电信信息网络体系结构(tina)相融合,以形成一种更灵活、更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通信系统。因此,智能网的建设和发展要以业务的快速提供和全网络的覆盖为前提。

智能网篇3

【关键词】智能家居物联网家庭网关

近年来物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为智能家居引入了新的概念及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从物联网的角度对智能家居提出要求,希望智能家居是无线的、安全的、并且能够用手机感知、控制的。另外,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日益流行,本文将其与智能家居联系起来,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家居系统。

一、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较为普遍认同的定义是: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线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智能家居系统的定义

智能家居系统是集远程控制,能耗管理,智能用电于一身的综合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表现为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将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与互联网连接,进行监控、管理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家居智能化。

三、智能家庭网关系统的定义与功能需求

家庭智能网关是整个智能家庭网络的核心,通过家庭网关才能实现家庭内部多种智能设备之间的联网,以及从家庭内部到外部网络的互联,因此设计性价比高的家庭网关是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关键。

一个智能家庭网关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其软件部分为家庭网关应用平台,辅助不具备信息化条件的设备实现信息化,即提供信息处理的能力;硬件部分即家庭网关,为与其相连的各家庭设备提供统一的信息交换接口及控制规则。总体而言,网关要起到三个功能:(1)Internet接入功能,包括路由、NAT(地址转换)等等;(2)家庭网络中各种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以及家庭网络系统与TCP/IP协议之间的转换;(3)运行家电管理软件,将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家用电器接入到家庭网络中,并统一管理起来。

四、系统体系结构流程

整个智能家居系统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需要有统一的数据采集方法。统一数据采集方法来有效管理和利用各家庭设备。(2)数据传送:形成有效的公共数据传送基础传输网络,让应用提供者以可控、安全、高效的方式获取数据并发送反馈。(3)应用扩展:需要有多个层面的应用提供与扩展能力,即随着家庭传感网络的扩展,实现在家庭内部、运营商公共服务和第三方等方面进行应用功能的有效、方便灵活、低成本的扩充。

因此,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可以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1)第一层是传感网络,包括智能家电、生活用品、家居设备、家用健康设备、RF读写器等,这些设备或带有RF读写器,或带有RFID、传感器,可实现对家庭用品、家居设备的状态监控以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数据采集等;(2)第二层是传输网络,由家庭网关的物联网传送功能、宽带网络和家庭网关应用平台的传送功能组成,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3)第三层是应用网络,主要包括家庭网关的物联网应用功能、家庭网关应用平台的应用功能和由媒体内容提供商、应用提供商和用户终端组成的第三方应用功能。

系统工作流程:

用户在手机终端中输入控制命令,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应用平台系统。家庭网关应用平台的中央控制器接收到信息后,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分析。而后通过家庭网关接口控制与其相连的相应家庭设备,从而达到对智能家居的控制与操作。完成相应操作后,设备返回一条完成指令,由中央控制器反馈给使用者。用户不操作的情况下,中央控制器会自动接受、监控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控各类环境数据。一旦变化超出设定范围,自动产生指令,发送告警信息给终端用户,并调节相应的智能设备,从而营造安全舒适的家居条件。

五、结束语

物联网已经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家庭应用是其成熟与成功的标志。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规模应用,核心器件的成本会极大地下降,建立起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将是物联网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永初.最佳控制系统设计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韩江洪,张建军.智能家居系统与技术[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1]版社,2005

[3]赵继春.基于GPRS无线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07

智能网篇4

关键词:智能电网;现状;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气候日趋变暖, 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劣 ,不可再生能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的压力下,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绿色发电、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社会,形成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能源技术研究、发展的核心战略。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清洁能源、降低电力消耗,实现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的目标,成为公认的下一代电网发展趋势。

由于各国国情及资源分布不同,智能电网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当前,国际上对智能电网尚未达成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核心内容和目标是一致的: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信息、数字等技术,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与现有的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现代化电网。普遍的认识是:智能电网不仅服务于大电网,而且服务于电力终端用户,其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节能减排、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大大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

1、国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

1. 1 美国智能电网研发现状

2008年4月,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得(Boulder)建成全美第一个完整的智能电网系统。波尔得市的用电家庭可通过智能电表了解即时电价,据此及个人生活习惯

安排日常用电,并能优先选择使用个人安装的风电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电力供应商则可通过系统收集并统计城市家庭的用电情况和需求,实现电力供应的统一安排。2009 年1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TheAmericanReinvestmentandRecoveryPlan》,计划改造超过3000英里电网线路,为4000万户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同时启动清洁能源融资计划,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发展提供资金。

1.2 日本智能电网研发现状

日本的电网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自动化水平较高,但能源资源短缺,故其智能电网发展核心在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电网联动研究。在“智能电网是国家战略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耗中的10%需来自可再生能源。

1.3 澳大利亚建造智能电网

澳大利亚的智能电网主要由政府主导,发展重点在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及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2009年8月,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案,规定到2020年,全国20%的电力消耗需来自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超过其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2倍。2010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选择EnergyAustralia公司在新南威尔士州开始“智能电网,智能城市”的验证试点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家庭、配网传感器、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等,并投入了1亿澳元的扶持资金。

2010年,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北海国家正式拟定了联手打造可再生能源超级电网计划: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一套横贯欧洲大陆的高压直流电网,将苏格兰、比利时和丹麦的风力发电、德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与挪威的水电站连成一片,以充分发挥不同特性电源间的互补优势;还可接入北非的太阳能电场,加强欧洲大陆的电力供给,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国内智能电网研发和建设现状

我国虽然尚未出台智能电网的研发具体实施规划, 但国内两大电网公司已大力推行智能电网研发和建设工作。

2.1 智能电网也是中国电网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和发展核心。与欧美等国家“分散开发、就地消纳”的发展模式不同,由于我国地区能源分布和使用情况极不平衡,在进行大规模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依托高电压等级输电网,实行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将多种清洁能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因此,除了发展城市区域型智能电网外,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大规模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和建设,以实现全国范围的能源配置。在2009年5月召开的“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并计划于2020年基本建成,正式拉开了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序幕。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在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基础建设的同时,绿色电力、清洁能源的并网工作也在不断前进中。根据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展指标,到2015年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kW 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kW·h。

3 智能电网发展中的环境管理

智能电网虽已成为公认的下一代电网的发展趋势,但其利用新能源环节可能存在和发生的环境问题却不容忽视。

3.1水电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应用最广的可再生能源,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且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水电站建成后,对当地其周围区域的气候、水文、水体、地质、土壤以及鱼类生物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需在规划和建设水电项目前,进行长期的生态调查、地质调查以及相关的环境影响分析,综合水利、地质、环保、生态、卫生、经济等学科的技术人员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优化设计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或减轻水电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实现环境友好发展。

3.2 风电是目前除水电外,最成熟、最经济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风电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利用风力进行发电的过程中,其可能造成的噪声污染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在上海等人口密集地区建设风电场项目时,应尽可能将风机布置在远离居民住宅的地方,通过距离衰减,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对于生态影响方面,虽然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风机的架设和运行对其临近区域栖息、觅食的鸟类影响不大,但仍建议加强风电类项目的设计管理,防止风电场项目中建(构)筑物对鸟类的栖息地造成侵占;通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合理开发,确保风电场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并坚持开展长期的生态影响观察和研究。

3.3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电过程不消耗资源,不排放温室气体,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绿色能源。但是,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重要原料多晶硅的生产过程中,却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多晶硅生产的主要副产物四氯化硅不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高毒物质,而且由于四氯化硅不能自然降解,如果随意倾倒或掩埋,周围一定区域的水土及生态环境将会受到严重污染。对此,应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并要求多晶硅生产企业必须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仅如此,企业所在地的环境主管部门还应

在其生产期间坚持监督性的日常检查,确保其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结语

当前,智能电网的概念已逐渐扩展到智能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层面上。值得重视的是,在发展智能电网过程中,必需对其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关注,完善项目规划和设计前期的调查与评价工作、加强项目运行期的监督管理,真正实现智能电网技术的绿色节能减排特点。

参考文献

[1] 刘俊勇,沈晓东,田立峰,等.智能电网下可视化技术的展望[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1)

智能网篇5

物联网的出现为电网工作人员免去了高海拨缺氧和暴风雪侵袭之苦。

不仅在电力行业,在更多的能源行业中,物联网已经悄然实现。过去,一提到能源行业,大家就会联想到危险的工作性质、灰头土脸的作业环境和老旧不堪的机械设备。然而,物联网正在改变这种局面。从温湿度复杂多变的矿井环境监测到遥远的海上石油开采平台,从智能抄表这样无微不至的便民应用到覆盖全国的智能电力云,物联网技术正闪烁在能源行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十大领域重点部署。智能电网被排在十大重点领域的首位,显示出能源行业,包括电力、石油石化、煤炭三大基础能源行业,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先驱作用及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物联网进入能源行业,智慧能源所带来的便利,正在不知不觉中优化着普通人的生活。

原来,物联网与我们距离如此之近。

电力系统学“聪明”

每一个智能家居专家,都会描绘如此的未来:不论你在家里的哪个房间,用一个遥控器便可控制家中所有的照明、空调、音响等电器。例如,看电视时,不用因开关灯和拉窗帘而错过关键的剧情;卫生间的换气扇没关,按一下遥控器就可跟换。遥控灯光时可以调亮度,遥控音响时可以调音量,遥控拉帘或卷帘时,可以调行程,遥控百页帘时可以调角度.....

在这种美好的前景背后,应用的就是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只是物联网应用在电网行业中的一个典型。而电力行业中,有许许多多不为消费者所知的物联网应用正在改变着行业,从而让电网成为智能电网,让城市成为“智慧的城市”。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设备会产生震动,温度较高,我们通过闸刀触点实时监测,可将温度控制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信通”)物联网小组成员、博士曾令康介绍,在一些闸刀、线缆接头、开关柜上安装传感器对限制电流参数进行监测,确保电压安全可靠,这就是物联网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大家可能见的比较少,变电站是电力系统很重要的设备,主要负责一定区域内居民用电。变电站涉及很多大设备,需要做温度、湿度、延误等监测来避免大范围停电。”

目前,物联网已经在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智能小区、智能家居、无线抄表、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智能巡检、智能用电等。

过去,电力检测主要是靠人工巡视,只能在问题发生之后进行检修和处理。通过安装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三维加速器传感器等诸多传感器监测和保障电力正常生产和传输。同时远距离传输网络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传递,以便电力系统人员及时监控。

在人迹罕至、气候条件较为特殊的青藏高原,物联网巡检的优势更为突出。工作人员只需在无人直升机上装一个高倍摄象头,就可以对输电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了。

电力行业实现物联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节能环保。在空调、照明灯、风口、发电机组等一些节能设备上,泄露电传感器、无线湿度传感器、智能插座可以实时监测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发回主站,确保设备运行在可靠稳定状态,同时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智能电网研究报告,该报告中对智能电网概念以及具体研究内容给出了详细说明。智能电网即以特高压骨干网架和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一体化融合的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

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电网逐步融合的大背景下,国网信通于2010年成立物联网技术研究小组,由两院院士陈俊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带领团队,围绕智能电网输、变、配、用环节,攻克传感网络关键技术。据曾令康透露,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涉及物联网的相关投资预计约为700亿元。

更加智能、人性化的电网指日可待。

越物联 越安全

当物联网应用到煤矿行业又能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的重中之重是安全。为了强调安全,有部委三令五申并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没有一个即安全又提高效率的技术手段?

“煤矿最核心的是安全。为此,我们不仅建立了‘数字煤炭安全’动态实时多级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高瓦斯矿井的多级安全监管,还利用无线信道资源技术实现了瓦斯无线接入。”山西阳泉煤矿集团(以下简称“阳煤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韩立武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在能源行业中,煤炭行业的环境最为艰苦也最高危。在开采过程中,易受到岩层变化、潮湿、震动等环境影响,现场数据采集条件非常复杂。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对于改变煤炭行业现状可谓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无人采矿等方面。

通过网络远程监视技术和射频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可以有效提高生产安全。“登录人员定位系统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井下有多少人,还可以查询人员的下井轨迹和指定区域的人员信息。”韩立武举了个例子,根据国家安全总局要求,矿工下井必须有一个副矿长跟着下去,“那我们可以查看干部跟班下井的情况,对他们进行综合打分”。

经过60年发展,阳煤集团总部资产910亿元,旗下拥有三个上市公司。阳煤集团具备煤炭生产规模6千万吨,煤炭基建技改规模7千万吨,化工实物产能1047万吨,铝土矿产能80万吨,氧化铝产能40万吨。由于起步较早,该集团现已初步完成了管理应用系统向工业监控系统、地面信息的延伸,业务系统向企业综合应用门户的延伸。之后,物联网应用逐渐成为阳煤集团信息化发展的新重点。

基于物联网,工作人员可以对井下瓦斯浓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雷达捕车器、红外线生命探测仪等等都进行监测并在显示屏上进行提示。

井下往往横道复杂、车也很多。这时,井下运输集团系统的计轴器传感器,就能对各轨道路段通过的车辆型号、速度、车厢数、载重量等参数进行判断,从而自动将路段附近的信号集中闭锁,保证整个车辆运行。

“我们十二五信息化的工作重点,一个是结合集团发展建立信息化管控体系;另一个就是研发物联网。物联网弥补了很多管理漏洞、大大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我们希望在这上面有所创新。”韩立武说。

石化行业的中级目标

与其他能源行业不同,石油化学产品具有液体物品或散货的特性,更由于其大部份属于危险化学品,对生产、仓储与出入库计量,特别是对生产线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中看来,物联网将在石化行业发挥最重要的是安全效能功能。危险化学品生产、仓储管理是化工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环节。除了传统意义上通过ERP、MES实现进、销、存和物料配方与传输管理外,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高效反映设备与物料的各种现场物态,再通过实施信息化实现化学品生产早期预警,产成品的安全储运和事故应急救援响应也给企业和化学工业园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在节能效能上,物联网也同样表现出色。上海焦化有限公司通过采用MES系统实现了:信息集成平台的正常运行,将装置优化、实时监控、生产管理、优化调度、软测量、能源管理的应用软件集成在统一信息平台。这些应用帮助焦化实现年节能3000万元以上的效益。

管理效能上,在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物料传递与储运是精益制造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一体化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中,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流程运转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外包方式,利用专业化、高水平的物流公司解决其产品的储运任务。这就要求承包方具备优异的整合、协同能力。不但能随时了解生产动向、物料输出量,还要配合生产企业,及时反馈产品数量、质量信息,实现生产的全面自动化。协同能力,也是物联网除安全、节能、管理效能之外的第四大功用。

过去,中国石化生产营运指挥系统多采用三级原油管理体系,手工上报数据,总部不能及时掌握原油管网、油轮运行情况;同时,还存在难以统筹安排码头接卸,导致油轮滞期费的产生。

自从中石化将传统沟通方式改为网上全程实时监控,原油资源调运终于得到优化。这套系统支持新管理模式,实现了原油运输的实时监控,全面支撑了重构的二级管理体系。在邮轮滞期费的问题上更是成效卓著,仅2009年一季度同比减少邮轮港口滞期210小时,节约滞期费1630万元。

“我们石油化工行业的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中级阶段,在推动两化融合这个时期,物联网是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角度,应当作为一个重点。”李中认为,我国绝大部分化工企业正处在由初始、扩展阶段向控制、集成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总体上已从起步阶段进入中级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大量信息化项目开始启动,企业信息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这一时期,石油化工行业需要继续以应用为主导,进一步按照规划组织实施信息化项目,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视点:应用驱动物联网发展

日前,在《计算机世界》报举办的第四届能源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指出:“物联网市场是一个高度细分的市场,是一个长尾市场。我们要寻找能形成规模应用的行业作为重点去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煤炭行业,物联网在该行业有非常好的应用。所以,按照细分市场来推进物联网,以应用驱动带动物联网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符合中国现实情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两化融合提出了新的目标,提出全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那么深度融合究竟深在什么地方?

董宝青认为,当下要将企业信息化延伸到产品级的信息化,也就是做信息化的企业要生产信息化的产品,从信息化的产品中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在他眼中,物联网本质是推进物的信息化。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正在从组织、流程的信息化过渡到物件的信息化。“所以,我觉得物联网可以作为物信息化的代名词。物联网跟互联网确实不是对应对比的概念。我们现在还看不到把所有物体互联互通起来的经济必要性、社会的必要性。我们现在做的物联网都是以某一同类,有必要相连在一起项目,所以物以类聚是现在物联网推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事实上,在过去任何一个企业信息系统中,或多或少都包含对物进行感知、管理、控制的内容,能源行业在这方面拥有良好的产业技术基础。

但眼下,物联网知识产权、核心技术都很缺乏;龙头企业的大规模物联网应用也尚未形成。董宝青建议:“应该采取审慎态度,根据物联网把技术、产业和应用三者之间关系联动起来,不能再像前几拨赶技术浪潮的时候,单纯走技术驱动、产业驱动路线。应用驱动,比技术驱动更重要,而且在应用驱动的时候要拉动本国物联网技术产业发展,更应该鼓励使用自主创新的一些成果。”

会议链接:

能源行业的信息化应用一直是《计算机世界》报社重点关注的领域。在今年9月举办的能源行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家电网、五大发电集团、中海油、中石化、煤炭行业等30多位能源行业的信息化主管参加了会议,并就“能源行业物联网应用的机遇和挑战”展开了深入热烈地讨论。

智能网篇6

他以广汽为例,探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内涵、相关技术探索与缺失,以及实践状况和其中面对的挑战。同时,还回答了相关提问。以下内容由ABR记者杨与肖根据录音整理,此处有删节。

为什么我们总是谈智联智驾,谈新能源汽车,因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交通拥堵、行车安全、污染问题(严峻),今天的问题到明天会不会突然消失?不会,只是问题的开始。因为我们作为GDP第二大国,虽然年产销是2000万多辆,但汽车保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怎样的解决方式,才能对症下药?那就是新能源、网联化、智能化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核心DNA

车企、高校等基本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无人驾驶(研究)。呼声很高,但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实际上,它的产业化、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当前还是在导入期,没有进入发展期,处于巩固期。(图1、2)

我们把智能网联核心技术归结为三类:车联网、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这些加上基础平台建设,作为技术支撑,最终达到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涵盖的技术有系统集成、大数据处理、车联网云数据处理、传感器技术等等。

智能控制技术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系统,从信息服务原始定位到主动安全智能驾驶阶段,最后希望能够达到高级阶段包括V-X、安全控制等的整合系统。

在这方面广汽做了什么?T-BOX一体机、终端的一些应用等。主机厂对汽车总线、每个执行器的控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有自己特点的尝试。

我们也感谢互联网公司,这几年在不断地推动行业进步。十几年前我在通用做第一款自动巡航汽车的时候,一个雷达就要3000美元,今天一个雷达加控制和执行器,只要700到800(元)人民币。

所以才有智能车概念的普及和应用,才有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谈无人驾驶和智能控制。

我们必须建立跨平台电子电器架构技术、嵌入式平台技术、新能源动力总成技术、充放电技术等基础技术,但同时我们需要网络,需要大数据处理、车联网云数据处理。

没有网络,没有本身的配置去实现无人驾驶,靠什么执行?靠什么控制?靠什么综合?不现实。基础技术形成综合交叉技术,交叉跨行业,然后还有后面的数据,大家集成,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缺一不可。

基础技术、网络架构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DNA。2008年我回国的时候,主机厂大部分都没有电子电器部,都挂在车身、底盘部,就几个人,哪有什么车联网,还实行什么智能呢?!这两年欣慰地看到,车厂基本都有网络了,有控制了。

潮未落人已牺牲

还有,你必须要有三电核心系统技术,因为现在是智能车基于新能源。在座诸位都是企业家、投资人,这方面是非常值得挖掘的。我非常同意上汽朱军总的讲法(参见p190朱军演讲《上汽绿方向》),现在新能源汽车爆发性的增长,一些企业无论懂车、还是不懂车都一窝蜂地上,但一旦落潮了,谁没穿裤子,就会很明显。

我的观点是,潮还没落下来,很多人就肯定牺牲了,因为在新能源供应链上,很多人是有激情和热情的,但对车未必懂,比如一些软件控制的成熟度,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相关概念,更不要说应对处理机制。

当你的车掉电了,电池坏了,发动机要死的时候,作为供应商,你的技术还在保护你的电机,但对整车的影响是什么?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吗?!

行业里是没有的。因为很多做新能源的人就是大学毕业的“新兵”,不是抗美援朝时打过解放战争的人,不是先做过车,再转去做新能源。

这是我对行业的担忧,因为我现在也负责新能源车的开发,也是对行业的呼吁,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智联网车,都还是一个车,还是要保持自己的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一种方式。

哪一种商业模式都不能立即颠覆人的习惯,包括驾驶习惯、对车的理解习惯,法规、标准、立法全世界都没有跟上,所以自动驾驶的路还是很漫长,慎行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针对新能源汽车,我们要把常规车、常规元件引入新能源汽车开发;我们不仅要走好,还要走远;不仅有量,还要有质。整个产业链是共同的,没有一家能够独善其身,沉船上面无英雄,只有整个业界健康发展,才能共赢。互联网思维配合常规车成熟的经验,安全地介入,才能构成正常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

新能源车区别于常规车,有网络的应用,还有充电以及大数据等具体问题。你卖了1万、10万,我恭喜你是全世界领先的,可是比起常规车,不就是人家一个月、一天的产量?

所以在数据、经验积累方面,我们并不多,成熟度更是缺乏,在这个时候,物联网、大数据随时的监测等可以帮助我们完善。因此,大数据、物联网(的作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作为与挑战

我们在智联车上可以有什么样的作为呢?

车碰撞前、碰撞后,通过网络应用,比如道路偏移、盲区监测、前方预警,危险出现时你会被告知,并通过ESP等作用,在预警过程中把损伤降到最低。

如果碰撞不可避免了,那么车怎么预警,加速度是多少,碰撞损失有多大,决定叫不叫呼叫中心,叫不叫医院,是否给你最亲爱的人打电话,包括预警的最后一分钟,如何交给保险公司、交警、公安判断,这一系列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一个产业链。

它们的实现要基于北斗和网络,因为车联网和新能源涉及到的是自己的技术,而那些技术则需要得到政府的资助、支撑,这是必须的。

现在说互联网+、大数据,我们可以将大数据用于安全出行,改善出行效率、便捷娱乐,以及个性化服务等,构成一个基于大数据支撑的汽车发展生态系统。

我们基于这个大数据可以开发出金融、保险、售后服务、个性化设计――根据你的(想法)选择匹配发动机、选择内饰,透明化的销售和采购,全系列的数据管理。

现在智能汽车的挑战是什么?有人说我们技术成熟了,可以做无人驾驶,其实就是做个demo(样车),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两个手机,一个联通、一个移动,你看信号一样吗?让你的生命依赖于这样的通信全球覆盖,你敢吗?

目前说得比较多的,主动安全的对应距离是300米,控制在毫秒级,你有什么样的数据传输保证?目前是没有的。你要有车对车的本地通信,覆盖网络在哪里?

以广汽为例

我们的探索分三个阶段:自动驾驶关键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平台和示范运营及产业化。(图3)广汽也做了无人车,跟谷歌的差不多。

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车的科技配置,让驾驶的舒适性、控制性不亚于任何一个科研机构(的成果)。我们的自动驾驶路试实验,在广汽研究院附近的金山大道。(图4)

我们量产的数据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比如对新能源的跟踪,形成电动车真正的综合油耗数据统计。我们集成了很多功能,构成了第一阶段无人驾驶。

第二阶段的路该怎么走?涉及无人驾驶的路面识别,包括辅路面和坑洼路面;传感器工业化,几万元的成本肯定是无法批量生产的;进行车队的尝试;然后引入V2X,真正实现三网合一的控制。(图5)

第三阶段,根据这样的控制,构成以新能源为核心的自动驾驶系统,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区域把能量云、信息云集成,综合构成一个生态圈。

智能网篇7

21世纪是属于智能电网的世纪,在刚刚于拉斯维加斯结束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美国一家公司展示了一个样板工程,通过智能电网的技术,无论是多么“古老”的家用电器,比如旧式的冰箱、洗衣机等,都能够实现移动互联网(W-Lan)的功能。而通过这个功能,用户可以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轻而易举地控制家里的电器。有什么好处呢?最直接的,就是能给你省电了。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以及“2012”还没来临之前,节能将成为我们未来走向的关键词之一。

节能便捷的皮瓦

说得这么神秘,其实能实现上面种种功能的仪器,看起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匣子,它黑黑的,有点呆板,就像上世纪90年代常用的手机变压器。不过,这个或将影响21世纪能源前途的小玩意,可是囊括了多个功能。它不仅是一个电器插头,有W-Lan的功能,同时还可充当电器开关,用途多样。

这款产品的名字叫皮瓦(Picowatt),意思就是“百亿分之一瓦”,也就是代表了用电量很少。据生产商腾雷特公司(Tenrehte)介绍,皮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只要把它安装在插座和电器之间就可以。像我们平常使用的空调、热水器等等都可利用皮瓦来连接无线网络。而用户只要下载一个监控软件,或者直接利用像“脸谱(Facebook)”这样的网站,就能控制电器何时开启及关闭。

同时,很多科幻小说里面提到的“未来生活”也能够通过皮瓦来实现。例如,将程序设定为早晨7点钟热水器自动烧水,7点30分煮蛋器煮蛋,7点50分电水壶煮水,等主人8点钟起床后,便能享受方便的早餐。而到了下午,正在公司上班的主人突然觉得天气变冷,想在回家前就打开电热装置,于是通过远程网络轻松开启了电热装置,省去了回家还要等待1小时的房间变热时间。如此便捷的生活已不再是梦想,此款产品将于今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正式开始销售。

智能播座更具优势

除了方便生活,皮瓦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在节能方面的设计。目前,这一类小工具正在多个国家进行研发,有些公司称它们为“智能插头”,如加拿大正在研发的“零足迹(Zerofootprint)”就提供了类似的节能方案。而在英国的艾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的研究方案中,不必给每一个电器都配备智能插头,用户只要把电器通过智能插座来连接,就能最大限度节能,此方案更加环保、便捷。

不过,人们真的会受到这些新发明的鼓舞,从而在自家展开一次小规模的“能源革命”吗?皮瓦上市后的销售情况也许能说明一切。据生产商介绍,皮瓦每个售价80美元,如果有人特别在意节能,肯定要购买多个回家安装,但很可能需要等很长时间之后,节省的电费才能抵销购买皮瓦的成本。而生产商也没有公布,制造一个皮瓦,需要消耗多少能量,而这些能量能够通过节电省回来吗?

所以,相比较智能插头,智能插座的前途更令人期待。智能插座直接就能实现家庭用电量的下降。德国立法规定,到2016年,所有的电表都要换成智能型电表,用以鼓励波谷用电(即在夜晚等用电低谷期,利用电费打折等方式鼓励用电)并监测用电情况。而皮瓦的出现,也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过渡期的节能需要。

智能电网潜力无穷

长期看来,智能插座和家庭整体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具有更大的价值。和德国一样,世界很多其它国家也将整体实施波峰波谷电价差异化的政策,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居民和企业节能。例如,用户可以设定程序,在夜间的波谷用电电费打折期启动烘干机烘干衣服,以此节省更多费用。而智能插座通过更高一级的智能电网的监测,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哪个电器耗电量大,哪个电器可在夜间运行,主人的生活喜好是怎样,从而给出一个更加省钱的用电方案。

智能电网的升级除了带来巨大的市场外,也将带来足够大的就业市场。据预测,在未来4年,美国政府将投资16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改造,此计划作为催化剂势必推动全社会相关的智能电网项目,总计市场规模将达到640亿美元。同时,项目将造就大约28万个涉及不同类别的工作岗位,近14万个高薪岗位会因智能电网的永久性部署而出现。

智能网篇8

关键词:智能网;网络优化;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保障企业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行和稳定运转,传输网络平台通常选取组建智能网络组网结构。本文从ASON智能网络结构出发,主要介绍了智能网优化特性配置过程和智能网日常运维中常用的几种故障处理分析方法。

1.智能网络结构

智能网络基本组成包括:智能网元、TE链路(一根站间光纤只包含一条)、ASON域和SPC软永久连接。域由多个智能网元和多条TE链路组成。可以理解为整个网络都属于一个智能域。软永久连接指智能电路或者智能业务。

2.智能网的优越性

(1)每个网元能够自动搜索相邻网元,自动知晓网络拓扑。

(2)能为数据业务带宽提供承诺,进行全方位保护和数据业务的无中断保证,快速提供端到端业务。

(3)实时恢复机制带来了带宽利用率的极大提高,减少了环和环间转接对带宽的消耗,可以承载更多数据业务。

3.智能网络优化

3.1 智能特性设置

网络中心环采用智能光网络设备,后期根据光缆情况,组建MESH网络,无需更换设备,即可开通智能特性,实现最高级别的网格保护,提升带宽利用率。

第一步:设置DCC通道

通过网元管理器中的通信接口进行DCC资源分配,选择相应模式,每个站点均需设置。

第二步:设置节点ID

通过网元管理器进行节点ID管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个网元都需要在推荐网段里选一个,需要在同一网段,但是相互之间不能冲突。

第三步:开启智能特性

首先手动软复位主控,然后打开智能特性管理功能,当智能运行状态显示为已启动时,表示运行状态正常。

第四步:上载网元

(1)通^配置管理中的智能拓扑管理,打开智能特性的网元列表,确认网管能正常检测到已打开智能特性的网元,按实际业务情况修改或者创建智能域。

(2)关闭不提供智能特性的光口的LMP协议,将协议状态设为禁止。设置主备网元,然后对相关网元进行数据配置。配置完成后选择上载。

第五步:设置LMP协议

通过查询LMP控制通道状态,确认LMP控制通道处于正常状态。再通过DCC管理中的速率配置,检查智能光口是否为使能状态。

第六步:关闭OSPF协议

将智能网元与非智能网元光纤连接的接口OSPF关闭。

第七步:TE链路搜索

光网元将自己的带宽等信息通过TE链路出去,如果TE链路不通,那么所有的智能特性都将受影响。可以通过查询控制通道状态,观察控制通道的状态,通过配置和SDH智能业务管理中的TE链路管理选取可用链路进行全网同步。

第八步:创建智能业务

进行路径搜索,完成后将主站点所有路径升级为智能电路。将站点链路通过全量过滤进行SDH智能路径管理,设置路由属性。

3.2 智能特性故障定位方法

(1)告警指示灯

通过设备告警指示灯(机柜顶部的告警指示灯和单板告警指示灯)获取告警信息,机柜顶部红色代表紧急告警、橙色代表重要告警、黄色代表次要告警、蓝色代表提示告警。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设备指示灯仅反映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只能反映设备告警级别,不能准确告知具体告警。适用于设备维护人员配合处理故障时使用。

(2)网管告警

通过网管获取告警信息(例如设备当前存在哪些告警、告警发生时间、设备历史告警等)。这里需要注意,在查看前,先同步告警――故障同步全网告警,刷新主拓扑。这种方法能够获取设备性能事件的具体数值,反映全网设备的故障信息,较为全面,适用于网管维护人员处理故障使用。

(3)环回法

有内环回与外环回、软件环回与硬件环回等方法。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定位故障站点,初步定位单板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环回会导致业务中断。如果需要频繁环回,最好将电路优化到其他路径上或者锁定电路的重路由功能,再进行此操作。频繁环回和去环回也会导致告警的不停变化,会触发业务重路由,并可能使可恢复式重路由业务错误地恢复,因此建议将电路优化到其他路径上或者锁定电路的重路由功能。

(4)替换法

用一个工作正常的部件去替换一个被怀疑工作不正常的物件如线缆、光纤、法兰盘、电源、单板、设备等。这种情况适用于排除传输外部设备的问题,且故障定位到单站后,排除单站单板问题或者换插光纤,这种方法通常情况下禁止。如果的确需要进行此操作,需要先把相关光口上电路优化开,然后禁止此光纤的LMP校验功能(控制通道和TE链路),并手工设置此TE链路远端信息为0。在操作结束后,再恢复原有配置。

(5)更改配置法

更改时钟配置可解决时钟告警,进行指针调整;更改板位配置;更改时隙配置;更改单板参数配置。适用于有空余时隙、通道或槽位,一个VC4中部分时隙业务中断的情况。

(6)仪表测试法

使用光功率计和OTDR。适用于处理设备对接问题和设备性能指标问题。

(7)其他

仅作为应急处理,临时恢复业务。常用方法有:复位单板,单站重启、重新下发配置、将业务倒到备用通道。需要注意最好不要在建立/删除业务、重路由的过程中复位主控板,在网络没有其他故障的情况下进行此操作较好。复位后,最好巡检系统状况。智能业务的建立、删除、优化、重路由等处理过程都需要主控板的参与,如果正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复位主控板,可能会造成业务的丢失或数据的不一致,等主控板重启后,就可能会产生残留交叉,或者一些业务被错误地删除。因此最好在网络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复位操作,重启后巡检系统看有无异常发生。

结语

通过搭建多业务传送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构建建完善、可靠的承载网络,解决企业急剧增长的业务需求和数据大容量、高可靠的接入,保障企业各业务的正常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骆礼斌.智能网系统的配置计算模型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2,96-97.

上一篇:预算定额范文 下一篇:智能交通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