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研范文

时间:2023-11-27 20:51:25

问卷调研

问卷调研篇1

关键词:调查法;敏感性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

一、设计与研究敏感性问题的必要性

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经常用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及总结经验。其中的调查问卷基本上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因此,调查研究的适用范围更广、收集资料更快,技术手段相对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则完全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程度,即调查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被调查对象的回答必须是真实的。当调查内容涉及到个人(或单位)隐私、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等敏感性问题时,往往会拒绝回答或故意“假答”。要解决由于调查内容具有敏感性而导致的调查结果的“失真”现象,获得尽可能可靠的调查数据,就必须对敏感性问题进行“去敏感化”操作。

二、敏感性问题的成因分析

敏感性问题之所以具有敏感性,主要是由于这类问题涉及到个人(或单位)隐私、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等,一方面人们有对个人(或单位)隐私权保护的本能;另外,由于不遵守法律或道德规范,轻者会招来闲言非议或社会的不认可,重者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如果回答者感到对这类问题的回答不能得到保密,就会失去了安全感,从而使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变得“敏感”起来。

三、敏感性问题的措辞

仔细的措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减少敏感问题的影响。有以下一些方法:

1、释疑法。即在问题的前面写一段消除顾虑的功能性文字,或在问卷引言中写明严格替调查者保密,以及采取保密的措施。

2、假定法。用一个假定条件句作为前提,然后再询问被调查者的看法。例如:有的人不愿意暴露自己想调动工作,在问卷中可以设置“假如允许各类人员自由调动工作的话,您会调动工作吗?”

3、转移法。即把本应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答的问题,转移由被调查者根据他人的情况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例如,调查工人的劳动定额是否合理,如果直接向每个工人提问,则可能得不到真实的信息。但如果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你觉得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劳动定额制定的是否合理?”这样提问的则可能会得到较为客观的资料。

四、传统的“去敏感化”技术及评价

对敏感性问题的“去敏感化”首先的思路是降低问题本身的敏感度。如在对敏感性问题的表述上,采取下列措施:

1、指出该行为不是异常行为而是普遍现象。如大多数教育管理部门都有挪用教育经费现象,本单位上年度挪用教育经费金额为:a. 40万 b. 30万 c. 100万 d. 60万 e. 80万 。

2、增加敏感性问题的句长。研究表明,敏感性问题的句长影响其敏感性程度。由10个字以下组成的短问题比由33个字以上组成的长问题的敏感性更大。

上述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问题的敏感度,并且降低的程度是有限的。从前文的敏感性问题的成因分析可知,“去敏感化”的技术关键应该是通过科学的技术设计使得回答者对这类问题的回答结果得到保密,提升其安全感。但是,这种安全感的获得,仅仅通过研究者对回答者的“回答将得到保密”事前承诺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通过事前承诺获得的安全感是被动的,不真实的,而真实的安全感应该是被回答者主动体验到的,只有主动体验到的安全感才是被回答者认可的“真实的”安全感。回答者一旦获得这种真实的安全感,敏感性问题才会对他失去敏感性,从而达到“去敏感化”的目的。基于这一思路的“去敏感化”手段是匿名法,它是指在调查研究中不对回答者的姓名等真实身份作出回答要求,即此使得回答者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法。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但它不适用于个别调查。

五、随机化选答技术(RRT)及评价

目前,一种更为科学和成熟的“去敏感化”技术是随机化选答技术(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简称RRT)。它通过在调查中事先设置一个特定的随机化装置,使得被调查者以预定的概率来回答敏感性问题。由于这一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所以,相对于直接回答调查,它更易于获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和合作。

随机化选答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两个模型:沃纳模型(Warner Model)和西蒙斯模型(Simmons Model)。

1、基于沃纳模型(Warner Model)的相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

沃纳模型是1965年由沃纳(Warner)提出的,随机化选答技术也是在沃纳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设计原则是根据敏感性特征设计两个相互对立的问题,让被调查者按预订的概率从中选答一个,调查者无权过问被调查者究竟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从而起到了为调查者保密的效果。

2、基于西蒙斯模型(Simmons Model)的无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

西蒙斯模型是1967年由西蒙斯(Simmons)提出的。其设计思想仍是基于沃纳的随机化选答的思想,只是在设计中,改用无关的问题代替了沃纳模型中的敏感性问题的对立问题。通常选用与敏感性问题无关且容易获得的样本特点作为无关问题进行提问,如,生日、性别等。

随机化选答技术比传统的“去敏感化”技术更加具有保密性,因此也更容易获得被调查者的配合。因此适宜于调查敏感性程序很高的问题。但两种技术模型各有优缺点,也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模型中,由于对每一个敏感性问题都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陈述,故不论回答者回答“是”或“否”,其他人均无法知晓他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而无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模型中,则可以根据回答者是否具备无关问题的特征而推知其回答的是敏感性问题还是无关问题。如,若是已知被调查者不具备无关问题特征,则若其回答“是”,则可断定其回答的是敏感性问题;若是已知被调查者具备无关问题特征,则若其回答“否”,则同样可断定其回答的是敏感性问题。此时,如果肯定回答敏感性问题不符合社会规范,则前者会对被调查者构成威胁;与之相反,如果否定回答敏感性问题不符合社会规范,则后者会对被调查者构成威胁。可见,相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模型具有更强的保密性。(作者单位:日照市东港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倪加勋.调查概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7月.64-68

[2]杜子芳.市场调查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7月.106-113

[3]饶贤清.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方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9周.77

[4]王晓红.敏感性问题基本模型的探讨[D].延边大学,2006年

问卷调研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财政学》教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7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教改立项资助项目“PBL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3XN11)的研究成果之一。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的经济学分支,财政学从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以及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济类课程相比,《财政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其中,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文献综述与假说提出

《财政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联系紧密的综合性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及与相关学科渗透的多重特征。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本科阶段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具有以下特点:传授财政学中关于财政的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财政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李新、焦耘、莫亚琳、兰相洁等人的研究,都强调了《财政学》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递与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性。

由于财政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和抽象性,其知识框架所包含的内容覆盖面广且层次错,因而对于本科生而言,如果对课程内容没有学习兴趣和主动需求,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研究认为,如果在课堂原理讲授的基础上运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讨论案例的疑难细节,将原理进一步具体化,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所帮助。至于案例教学法如何具体运用到《财政学》教学中,李新、兰相洁提出的具体应用方法仅针对教师的课堂授课,提出应包括案例设计、导入案例、分析和讨论案例和总结案例四个阶段的观点。魏松认为,除了讲授式案例教学外,财政学案例教学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分组辩论式案例教学、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等,但并未进一步说明各种案例教学方式的具体运用方法。至于案例教学法如何具体运用到非财政专业《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中,以往文献并未展开太多讨论,绝大多数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研究的阶段,没有提供更加详细的经验证据。但是,无论是考察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还是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均需要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方式和实际效果展开经验研究,获取经验证据以得到有益结论,本文的研究目的正在于此。

本研究是在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改革实践主要通过三种具体形式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本科《财政学》教学:第一步,将案例分析引入课堂教学(以下简称“课堂案例教学”),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实社会经济中的热点财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加深学生对财政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第二步,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案例搜集和分析工作(以下简称“个人案例分析”),这一阶段以学生的自发、独立探索为主,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财政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去分析现实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到结论;第三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由笔者提供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源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财政学案例,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完成自我学习,最后由教师对案例分析进行点评和总结,促使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更好地结合,实现掌握知识点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教学目的(以下简称“小组案例分析”)。

根据以往的文献结论,本研究希望检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观效果之间的路径关系,即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是否能够提高学习该课程的主观效果,是否会通过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由此,研究提出的待检验假说为: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包括课堂案例教学方法、个人案例分析方法和小组案例分析方法的引入,能够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检验上述假说所需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是已学完《财政学》的本科生,采用电子邮件发放、回收问卷。据统计,共发放问卷309份,收回270份,回收率87%。其中,有效问卷220份,对回收较早的20份问卷与回收较晚的20份问卷中认知型变量进行无回复偏差检验,结果表明回收时间不同的问卷没有显著差异。

二、变量测量和描述性统计

1.变量测量。研究中包括三个主要变量:第一个变量为案例教学法引入变量,具体包括课堂案例教学引入程度、个人案例分析引入程度、小组案例分析引入程度,变量测量主要通过度量调查对象对三种教学法引入程度的主观感知水平来进行;第二个变量为学习兴趣变量,兴趣的两分法,即个人兴趣、情境兴趣在学习兴趣的经验研究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本研究对学习兴趣变量的度量包括四项测量题项,兼顾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第三个变量为学习效果变量,本研究对学习效果变量的度量主要通过度量调查对象整体上和分项目对学习收获的主观感知来进行。

2.描述性统计。表1显示,调查对象的学习兴趣和主观学习效果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见表2),主观学习效果与三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和学习兴趣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学习兴趣与三类案例教学法形式的引入也呈正相关关系,这为假说提供了初步证据,也为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提供基础。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由于涉及中间变量的影响和潜变量的测量,本研究的经验检验主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展开,模型拟合情况和结构模型系数见表3和表4。从表3可看出,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各拟合指数均表现良好(RMSEA

2.建议。上述研究结论对于《财政学》课程及类似财经类课程的教学设计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对于特定教学对象开展财经课程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对象的特定需求来设计教学方法与具体方式。从结论来看,非财政专业本科生在学习《财政学》课程时,对于以各种形式引入案例教学法是具有现实需求的,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显著提高学习效果,其中,特定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方式,不仅通过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还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直接作用,在这种发现的支持下,可以考虑在《财政学》课程中引入如“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等以小组讨论为重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预计会起到显著作用,但具体效果需要进行教学实践和相应的研究才能证实。

本研究以《财政学》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案例教学法引入、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有意义的经验结论。但本研究的假说提出和测量工具设计以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者的教学经验为主要依据,且研究者来自经济学领域,对教育学尤其是学习兴趣理论的研究经验有限,虽然经验结果通过了信效度检验,但理论支撑仍尚显薄弱,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新,等.浅论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1).

[2]焦耘.认知过程的特征及财政学教学改革浅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兰相洁.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运用之探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2).

[4]倪秋菊.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心得与改进设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

[5]魏松.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5).

问卷调研篇3

〔内容提要〕我国目前普遍实行直接选举的范围限于县乡两级,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单独进行以来,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人民代表大会的机制不到位;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如何增强选民的参与意识;如何大力增强代表“工作”和“活动”的意识等。只有通过县乡直接选举,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选举素质和民主意识,才能为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

〔关键词〕选举制度;选民;选举;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选举制度是人大制度的基础。由广大选民直接选举代表的县(区)、乡(镇)两级人大既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基石,也是县乡政权机关良性运行的保证。县乡选举制度的实施相关的行动者包括选民、候选人以及主持和监督选举工作的区乡镇领导小组和区乡选举指导组,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促成了选举制度的实施。现就兰州市安宁区2002年换届选举情况分析问卷调查及对策作以下探讨。

一、全区人大代表选举结果统计分析

2002年安宁区人大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在换届选举前,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时报请区委批转下发了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换届选举工作的安排意见,区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区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的决定。为了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安宁区人大常委会及早组织人员认真学习研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代表的代表性、广泛性、先进性以及参政议政的素质和能力等进行了认真研究。选委会按照选举工作安排,精心组织,及时召开全区换届选举动员大会,举办换届选举骨干培训班,认真依法研究解决换届选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选举代表的全进程严格依照法规规定的程序运行。此外,本次换届选举,选委会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上街巡讲、散发宣传材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全区换届选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这次换届选举的结果看,146名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的总体结构比较合理,自身素质普遍有所提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以下根据2002年兰州市安宁区人大换届情况分析:

从表一、表二看本届选举的基本代表了各个阶层的选民,代表结构基本合理,从年龄上也符合本区人口的比例。文化程度逐渐有所提高,这反映了本区选民整体素质逐年提高。但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比例过高,这是我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的普遍现象。

二、问卷调查情况

选举、它的主要行为主体是选民,如果没有选民参与,选举就无法进行,但这并不能说明,有了选民的参与,选举就会是真正民主的选举。因此要想了解选举的质量,应当深入了解选民在选举中的心态和参与程度。这次对县乡人大代表选举情况问卷调查是在换届选举后进行的,以无记名填写方式,发出100份问卷”收回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选民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进行填写,使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较高的可信度。回收的问卷中情况是:

本次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比较客观、全面地了解目前人大代表的总体情况,并做出分析,可作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起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这一调查结果提示我们,人大代表选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影响了选民选举的情绪和人大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此,我们将这项调查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论述如下。

三、调查的主要问题

1、你对选区所选的候选人了解吗?调查的结果是非常了解19.6%,基本了解76.6%,不了解3.8%。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尽管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本届候选人的组织和工作情况占多数,但仍有大约3.8%的选民对此不了解。基本了解的选民对候选人也只是了解有关简单情况,内容肤浅。

2、你选人大代表的标准是有共7个答案,①能带领群众致富;②能代表选民的意愿;③是劳模或先进工作者;④有知识、有知名度、能说会道;⑤是自己的家族成员;⑥能听上级的话的人;⑦是懂政策、懂法规、参政议政的人。问卷结果是显示,92%的选民认为选人大代表是不是劳模或先进工作者和是不是家族的成员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能否替选民说话为选民办事。

3、你赞成用国外的竞选方式选举吗?调查结果显示:选民赞成占40.2%,非常赞成占52.1%,对目前这种选举方式认可的仅占7.7%。而且认可非常赞成一栏中青壮年占大多数,文化程度高的占大多数。

4、你投票的方式是固定票箱还是流动票箱。调查结果是:固定票箱占79.1%,流动票箱占20.9%。流动票箱中20.9%主要是出外打工、其他原因委托投票的选民。所以流动票箱这一块能切实代表选民个人意愿就很难保证。

5、人大代表经过述职评定决定是否继续工作你会赞同吗?调查结果:选民赞同的占98.5%,这一结果显示选民很希望人大代表是代表选民的意志去行使代表的权利,应具有较强社会活动能力和参政议政的水平。

6、你所选举的人大代表作用发挥的如何?问卷显示:发挥的一般占56.4%,发挥了作用占41.5%,没有作用占2.1%。这表明选民对人民代表应当发挥的作用有着更高的期望值,因而对代表工作的现状评价偏低一些。

四、问卷问题分析认识

针对以上7个问题我们根据问卷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

1、完善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介绍程序,提名推荐人大代表候选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是直接选举中三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现阶段选举工作中最薄弱、出问题较多的地方。受调查者认为,健全候选人提名机制,改进代表候选人介绍办法是今后选举中的关键。选举法对介绍候选人只作了简单的规定,并且限制了提名者对候选人的介绍范围。从实践看,对候选人也只是介绍有关简历,内容简单肤浅,问卷中基本了解所占比例较大,但只能说明选民对候选人只是简单的了解。因此,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人大代表工作实际,对候选人的宣传介绍方式始终都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介绍候选人的方式既不利于候选人展示自己的才能,也使选民难以决定对候选人的投票意向:是赞成、反对、弃权、还是另选他人。

2、选民对心目中的人大代表的标准在问卷中很理性。大多数的选民他们并不会因某个候选人与自己同宗同姓就投他一票,选民考虑更多的是与自己社区的效益结构相联系。候选人是不是劳模或先进工作者,不是选人大代表的重要条件,因为有的劳模或先进工作者只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可以说只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除此之外,他参政议政的能力,他的其他素质不一定符合人大代表的标准。选民比较重视候选人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能力及品德。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言善辩,但更看重的是候选人能为选民办实事的能力。此外,候选人为人处事方式,办事是否公正,从事政治活动和利益表达的能力,民主和法制意识等,也是选民所要考虑的。尤其是作为选民权力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表达者的人大代表,具备精通专业知识、敢于维护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能够提出独立见解的政治素质,就显得尤其重要。

3、选民对竞选方式表示赞同,且占比例较大。竞选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社会主义同样也可以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通过引进竞争方式,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同样,在政治领域我们也可以引进竞选这种竞争机制。引入竞选这种竞争机制,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正确应用革除资产阶级那种依靠金钱进行竞选、操纵选举的做法,对竞选可能出现的弊端,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长期不懈的民主法制教育加以革除。根据中国的国情,把现有的候选人提名和国外的竞选结合起来,就是在谁提名谁介绍的原则下,组织代表候选人同选民见面,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介绍,演说,使投票者对候选人有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再结合选举组织发给选民的介绍材料,对各方面的候选人斟酌、比较,在全面、细致了解的基础上,选出德才兼备、选民信得过的代表。另外介绍形式应该作为法定程序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便排除外来的干扰,利用法的强制力,减少随意性,改革的目的在于扩大提名人的介绍范围,增加介绍方式,增加选举的透明度,为被选举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和主动参与途径。

4、对流动票箱、委托投票的认识。流动票箱原来是为了方便“老、弱、病、残和其他原因不便到选举大会会场或投票站投票的选民”,由三名以上选举工作人员随带流动票箱,登门接受投票。但实际上,许多“行动不便”的选民也是在家里等流动票箱上门后再投票。这里的“行动不便”就包括一些“嫌麻烦”、认为是“形式主义”、“谁当代表都一样”的无所谓态度,对民主政治冷漠等。我国选举制度规定委托投票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委托人确实不具备填写选票的能力;二是接受委托的人必须是委托人本人委托,任何组织或个人不能指定。在实践中,有的每户的选票只有一个人填写,有的选民弃权委托他人投票的原因:一是外出打工通常住址变动性大,联系困难;二是外出打工回原地投票觉得投票的成本太大,当投票的成本大于投票的酬赏时,弃权就成了选民的一种理性选择。由此可见,流动票箱给工作人员做手脚提供了方便,有许多漏洞。委托投票更有不少问题,它为候选人登门强行拉票提供了便利。

5、选民认为人大代表述职是当好人大代表的先决条件。代表述职是多样化的,在地方人大的协助下做一些探索、创新,如召开选民座谈会,向选民公布自己的家庭电话和经济来源以及身体状况,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建立人大代表公示栏。述职人员的材料不能写成工作汇报,要细致认真地讲述自己的工作实绩、行政能力、领导艺术、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情况,选民才能对述职者的德、能、勤、绩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如果述职的初衷与当选后的效果有分离现象,那就是即对选民不负责,也损害了人大代表形象,削弱了人大的权威。

6、在人大代表发挥作用问题上选民认可程度一般。代表作用的发挥程度,是代表工作成效的直接反映,与代表的自身素质和具体环境相关,也与代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制度、方法相关。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代表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法律保障不够明确有力,作用难以发挥;被监督的对象和单位支持度不够。自身因素有:没有时间深入了解情况,有力使不上;因时间、精力有限;不愿得罪人;代表职责意识不强。由此可见,在影响代表作用发挥的诸多因素中,居主导地位并不直接影响的:一是对代表执行职务的工作与活动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代表对是否要积极、认真地参加显得无所谓;二是相当数量的代表受时间、精力、能力和所处环境的限制,缺乏充分了解政情民意的畅通渠道,使得在分析问题、研究方案、提出建议方面缺少充分的准备,一定程度上处于茫然的状态,很难进行实际有效的审议,也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还有体制方面的问题:党委对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应该是政治上思想上的领导,不应是行政上的领导、组织上的领导。因为地方人大要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人大常委会的报告、提议就要经过党委的讨论,这样人大常委会的有些提案就受地方党委会的制约,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主体地位体现就不够。还有其地方干部的提拔问题人大代表在某种程度上只走过程,有时对提拔的干部表现问题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再人大和“一府两院”等国家机关应尽量扩大政务公开度,有些方面代表不十分了解政情政务。

五、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选举和监督机制,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受调查者认为,要发挥出人民代表应有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人民代表的素质。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代表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能否实现,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能否充分体现,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如何完善选举和监督机制,提高人大代表素质。首先,明确代表当选条件,从政治思想、文化知识、道德品质、参政能力等方面明确规定代表的条件。二是优化代表结构,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转变陈旧观念,克服平衡照顾思想,大量减少党政领导干部,让能充分代表人民意愿的各方有识之士进入代表行列,使人大代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依法建立和完善代表候选人推荐制度,引进竞选机制。四是完善代表监督机制,依法加强对代表的监督。

2、以专职代表制取代兼职代表制。在我国,人大代表队伍相当庞大,各级人

大代表总数共有300多万。兼职代表有很多弊端:没有时间、精力、财力全面履行代表职责,从而在行使人大代表职责过程中缺乏真实、可靠的信息,无法进行高质量的立法,不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化,代表们每年有大量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与选民联系,了解民情,表达民意;同时,在社会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代表们的视野被拓宽,思维富于活力,更加接近生动的社会实践,也更富于创造性;还有代表经过深入调查提出的议案就会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也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对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预算、社会发展计划等进行审议时就会胸有成竹。

3、建立择优竞选机制,改革现有选举中存在的被动当选状况。引入竞选这种竞争机制,关键在于正确运用,革除资产阶级那种依靠金钱进行竞选、操作选举的做法。有组织的实施,改革的着眼点在于扩大提名人的介绍范围,增加介绍方式,为被选举人提供平等竞争机会和主动参与途径。同时,竞争本身也是代表候选人能力的表现,对候选人也是个考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举的盲目性,增强了直接选举的透明度。

问卷调研篇4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1〕32号)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津教督导室〔2021〕42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确保市教委、教育局、小学科相关政策规定落实落地,学校通过两次问卷进行专题调研,结合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对比,现梳理学校在五项管理方面的亮点和下学期工作的计划现汇报如下:

一、手机管理

(一)工作亮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对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相关规定。我校出台了《万全第二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制度》并同时制定了《万全第二小学学生手机进校申请制度》学校召开主题升旗仪式和班队会宣读《万全第二小学禁止手机进课堂倡议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不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学生因特殊原因,需要每天携带手机上学。由家长填写《万全第二小学学生手机进校申请》交给班主任老师,由班主任审核后交到学校教导处审批,方可将手机带入校园,进到班级后第一时间学生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班主任将学生手机放到手机管理装置妥善保管,放学后交还给学生。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使用手机,如需联系家长,可以寻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帮助联系,或者使用传达室公用电话。

(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1、今后学校将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完善学生手机管理制度,广泛向学生宣传合理使用手机,不沉迷于手机游戏,保护视力。

2、教导处加强对教师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孩子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的检查力度。加强与家长沟通与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二、睡眠管理

(一)工作亮点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三条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我校合理确定学生作息时间。上午上课时间8:20。学校严格禁止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对全校一至六年级同学进行了有关睡眠问卷调查。在睡眠管理工作上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学校公众号、微信班级群等渠道,大力宣传充足的睡眠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积极提倡家长配合学校保证孩子在家就寝时间,取得家长的认同和大力支持,以确保学生充足睡觉时间达到10小时。利用广播,对学生睡眠管理进行动员,让学生懂得睡眠不足的危害性。

(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1、加强午休管理。为了加强学生的午休管理及安全意识,对在校用餐的学生进行午休和安全统一管理,防止午休时间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学生下午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强午休睡眠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新学期各班增加午休时间。12:10——13:10(午餐+午睡)。午休铃响后,当天值班老师维持本班午间休息纪律,认真做好午休记录。当天护导长加强执勤巡视并进行各班午休情况检查。

2、加大问卷调查力度。每月通过问卷星对学生在家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随时掌握学生睡眠情况。

3、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公众号对家长宣讲睡眠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让家长配合学校在家保证孩子每日就寝时间。抓住各种契机如:红领巾广播,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形式给学生培训小技巧,以保证他们充足的睡眠。

4、在日常睡眠管理工作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跟踪督导。

三、读物管理

(一)工作亮点:

1、图书审查清理工作。深入学习领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依据市教委装备中心《关于开展天津市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津教装字〔2019〕15号)的要求,以及和平区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来落实我校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工作。

2、2020年图书馆新增更新图书工作。落实《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馆配图书的主要参考依据,按照“凡进必审”“谁推荐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原则,建立选书机制、责任机制,把好新增图书入口关;严格按照图书采购流程操作,确保图书质量;定期开展图书剔旧更新,确保图书馆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纸质图书不少于一本,提高馆藏质量。

3、2021年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校园内课外读物质量,提升学校“励耘书苑”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质量,推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工作。依据《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12条负面清单与《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标准》,对校园内课外读物,图书馆图书、期刊、电子读物等进行全面清理审查,并整理汇总出我校流通的课外读物进校园清单,且及时做好上报工作。

(二)下学期计划

1、2021年度图书馆新增(更新)图书工作。

1、落实《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馆配图书的参考依据,按照“凡进必审”“谁推荐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原则,建立选书机制、责任机制,把好新增图书入口关;严格按照图书采购流程操作,确保图书质量;定期开展图书剔旧更新,确保图书馆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纸质图书不少于一本,提高馆藏质量。在具体实施中,严格落实“五位一体”的选书机制,不断创新选书形式,更好的采集师生的阅读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补充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以开阔的师生、家长的阅读视野,提高广大师生的阅读兴趣,读好书,多读书,充分发挥图书馆新购图书的推荐阅读作用,进一步规范我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更新工作。

2、继续加强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工作。

严格按照《万全第二小学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推荐报备管理细则》进行日常管理,依据《万全第二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监督检查制度》进行落实,以更好的提升学校“励耘书苑”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质量,净化校园课外读物,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工作。

3、做好图书馆新书推送工作。

开学初,图书室及时为班级推送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校图书馆全天开放,随时为各班更换图书,根据班级图书管理员反馈同学阅读需求,及时调整班级图书角的图书,保障学生能读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提高阅读量。

三、作业管理

(一)工作亮点

1、学校制定《万全第二小学作业管理细则》、《万全第二小学学生作业监控制度》、《万全第二小学作业质量定期评价制度》等规章制度,严格进行作业管理。同时进行作业量家长问卷,掌握学生在家中的作业完成时间,认真梳理问卷结果,对于学生含混不清的问题,多次进行培训。

2、1-2年级学生在校内托管课上,老师指导孩子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严格做到没有家庭作业。3-6年级,绝大多数学生在托管课上完成家庭作业,少数学生剩下的回家作业很少了,都能在1个小时内完成。同时学校有《班级作业监控记录表》进行作业量“四级管理”班主任每天协调三科教师的作业量,年级组长进行监控,教导处进行不定期抽查、教学校长每周进行监督。

3、教师在托管课上针对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书面作业,高年级也尽量不将作业留到家里,给学生们造成学习负担。

4、所有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都能做到全批全改,同时教导处不定期对学生作业批阅及复批复改情况进行检查。不存在自批自改情况,更不会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批改作业。

(二)下学期计划

1、丰富作业类型方式。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同时每学期开展特色作业展示活动。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学校严格执行“五项管理”的文件精神,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利用托管课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周末、节假日也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教师不断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超大纲。学校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科学、系统、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倡导“基础作业+拓展作业”模式,适应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分层布置作业。学校明确规定,教师杜绝不加选择地以翻印配套练习布置作业的现象,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强化作业管理。严格执行作业“四级管理”制度,班主任每天协调三科教师的作业量,年级组长进行监控,教导处进行不定期抽查、教学校长每周进行监督。同时分学科主任,每周抽查不同班级学生的作业,认真记录《主管主任检查作业情况反馈表》,抽查老师作业是否“全批全改”,是否“复批复改”,同时监测作业布置是否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学校明确要求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

五、体质管理

(一)工作亮点

结合学校“志比精金 成于笃行”的办学核心理念,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夯实体育技能,形成校园体育文化。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根本;切实提升学校体育整体工作的影响力与作用力,创新阳光体育活动方式,不断丰富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内涵,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健全学生人格,打造具有万全第二小学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1、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我校领导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紧密联系起来,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常抓不懈。为了落实到位,学校成立了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体育组与各年级组阶段联动,确保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

2、四个坚持,以生为本。学校高度重视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文化。我校坚持将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保障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保证了此项活动的常规性、制度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了全员性、普及性、特色性,课间操时间也成为一日常规中最为突显特色的时段。学校每年坚持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和添购体育器材,为学生活动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大大减少了学生活动时的磕碰伤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体育教师他们能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段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案,教学过程规范,教师教学严谨,面对高难动作,他们依旧克服一切困难,为学生做好示范,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使我们的体育课充满生机。坚持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体验身体健康的幸福,是我们的体育工作目标。

3.体质监测,真实准确。我校每年坚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项目展开测试,并将达标锻炼项目始终贯穿于每节课的练习中,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和水平,用实际行动做到了早筹划,细实施,全检测。对测试结果及时分析,全面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做到准时上报数据,确保数据属实。

(二)下学期计划

1、课程计划有序开展,落实教学常规。提高体育课堂实效和体育课堂质量。注重体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按时参加市区教研与工作会议,定期开展本校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使我们的体育课充满生机,并时刻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引导,形成校园体育思政文化。

2、坚守一日常规,提高学生体质。坚持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让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针对我校校园面积不大,活动场地较小等客观因素,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项目展开测试,并将达标锻炼项目始终贯穿于每节课的练习中。在对测试结果及时分析,全面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做到准时上报数据,确保数据属实。

3、多种活动齐开设,个性共性同发展 。有条不紊的开展学校体育课、大课间、小课间、课间操、眼保健操等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开展素质拓展课程,组织学生进行趣味体育竞赛等多种体育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序开展训练活动,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和朝气。有序开展小课间系列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做到课间十五分钟“站起来、走出来、跑起来”。充分利用课间15分钟休息时间分年级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进行体育游戏与锻炼,由班主任老师组织管理,体育教师辅助指导,老师们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特长,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共同做出努力。开展大课间活动,上午、下午各三十分钟,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确保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组织学生进行国家规定的广播操练习,体育教师还自行创编了符合学校特色以及学生特点的校操,包含绳操和基本素质操。各套体操的推行,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使学生精神饱满,朝气蓬勃,丰富了体育活动项目,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4、定制监督机制,提高学生视力防控。制定视力防控监督机制,做好对班主任、家长、学生的培训工作,了解爱眼护眼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定期定时的眼操检查以及评比活动。确保学生眼睛保健操的规范性,同时利用让学生们有一定时间的远眺,调节眼肌疲劳,注意视力的防控。

5、坚守体育传统,开创教学特色。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提前做好体育教学展示工作,初步拟定:《垫上操》,并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训练,用实际行动做到了早筹划,细实施,创特色。

问卷调研篇5

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作为高学历群体和新媒体主要受众及应用者的高校生更是如此。CNNIC第21次抽样调查报告(**年)显示,在网民年龄结构方面,18至24岁年龄段网民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1.8%,;在职业结构分布方面,学生占总数的28.8%,在各职业群当中排第一。②可以说,高校生是网络人口群体中的主流,是“对网络应用最充分最成熟的群体”。③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高校生获取并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互联网络对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交流以及过程的参与等多方面还缺乏严格的规范化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高校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网络成瘾、网上犯罪、、公德缺失等等。高校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依然是高校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④

担负年轻一代社会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当今高校生是怎样面对着互联网络这一新媒体,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他们又面临着哪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以及如何解决,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界和高校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根据笔者**年5月在大连L高校所做的网络使用现状问卷调查资料,做一简要分析。

二、高校生与互联网

对于当代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一项由重庆沙区检察院、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所做的随机调查资料显示,“如果没有互联网,你的生活会怎样?”的问项调查中,占89.7%的学生选择了“如果没有了互联网,生活会很无聊”一项。⑤

作为求知群体,高校生具有思维灵活、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他们追求现代科技知识并善于应用科技知识融入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正是体现了高校生群体的这一特点。为了了解当代高校生互联网使用现状,本项调查设计了有关高校生网龄、互联网使用频度、使用目的和对互联网络的认知状况等关键问题,现统计如下。

第一、本次问卷调查高校生的网龄分布情况。

图一显示,高校生的网龄为“4年以上”的比例最高,达32.5%,如果将本次调查对象是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近一半(45.7%)的高校生是大学入学之前开始接触并使用互联网络,具有较长的互联网使用经历。从网龄与原籍之间的交叉分析中还发现,这一现象在城镇籍学生当中比较突出,具有4年以上网龄群体中,城镇籍学生比例为85.1%,而农村籍学生比例为14.9%。

第二、高校生每周上网平均日数以及每次上网平均时间状况。

每周上网的平均日数方面,分布比较分散,每周“1-2天”、“3-4天”、“5-6天”、“每天”的比例分别为,23.5%、27.8%、20.6%、27.8%(见图二)。另外,平均日数与上述学生网龄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卡方值为0.00005,小于<α值0.05);经过Eta系数检验,Eta值为0.238,数据显示,网龄与平均日数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

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方面,上网平均时间为“1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0%、47.0%、13.9%、5.6%,其中,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1-3小时”(见图三)。另外,上网平均时间与网龄之间的交叉分析中,以Eta系数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同样存在弱相关关系,Eta值为0.269。

上网平均日数与平均时间的双变量相关分析中,Eta值为0.588,两者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即每周上网日数越多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也越多。其它变量——年级与平均时间、平均日数之间的相关系数G值分别为0.508、0.555,呈现出强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即越是高年级学生越经常使用互联网,而且每次所用时间也越多。

第三、有关高校生上网目的的统计结果。

表一显示,在各选项当中,“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41.0%的学生选择了该项,人次比例为22.1%;和前一项比例较为接近的是“影音下载”,人数比和人次比分别为35.2%和19.0%;其它各项人数比例依次为,“聊天”26.9%、“阅览新闻”22.2%、“网络游戏”21.5%、“收发电子邮件”14.1%、“查找信息”10.3%、“结交朋友”5.2%。数据显示,各项分布比较均匀,显示了高校生使用互联网的多目的性和互联网络媒体的多功能性。

第四、对互联网络的认知方面。

本次调查为了了解高校生的互联网认识,设计了“你认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的问项。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肯定了互联网的积极一面,如“学习和生活变得很方便”、“拓宽视野”、“解消压力、放松自己”、“与人交流的范围变广了”等等,所占人数比例分别为58.3%、30.3%、28.4%、25.1%,排前四位;而选择负面意义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变少”、“信息泛滥”、“犯罪行为有所增加”、“善恶的标准、社会的常识受到很大的冲击”的比例分别为8.8%、17.9%、1.3%、7.2%,相对来说比例较少,其中学生选择“信息泛滥”一项的比例较大(见表二)。

从以上有关高校生的网龄分布、使用频度和时间、使用网络目的以及对网络媒体的认知情况来看,对于当今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经常接触的媒体,而且高校生对这一新媒体的认知状况也比较客观;相反,使用目的方面,从高校生的职业特征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偏向,这也是当前高校生使用互联网时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的偏向现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互联网学习功能的定位出现偏向。对互联网络的功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有抽象划分法和具体划分法之分:A、划分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抽象划分方法;⑥B、划分为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档案搜寻、电子邮件、网络新闻、资料查询、实时交谈、数据库查询、网络游戏、信息查询、电子布告栏等具体划分方法。⑦互联网络的功能基本上可以分为,收集信息、沟通协调、社会化以及广义的娱乐(包括网上自娱、消遣、聊天、交友等)。对于高校生来说,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专业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查询、学习和娱乐、交友两个方面。其中,互联网学习功能方面,本次调查显示,高校生认为互联网对学习“利大于弊”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41.1%,但比例不到总体的一半;其它各选项当中,认为“上网对学习影响不大”的学生比例为22.2%,强调互联网对学习“弊大于利”的比例为14.8%,选择“说不清”一项的比例为21.9%。从整体来说,对网络的学习功能并没有形成强势主流意见。

而且,高校生滥用、歪用互联网的学习功能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对网上下载论文的行为是否可取”的问项调查中,认为是“正常行为”的占总数的30.3%,“说不清”为53.3%;而认为“不可取”的仅占总体的13.6%,即使是互联网对学习的影响“利大于弊”的群体中,网上下载论文不可取的比例也仅占19.4%(见表三)。

调查显示,高校生对互联网功能的定位并非是以学习为主,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在高校生群体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出现了集中于娱乐、交友的现象。前述“上网主要目的”一项的统计资料中显示,“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人次比例为22.1%,与此相近的是“影音下载”占总次数的19.0%,如果加上“聊天”14.5%、“网络游戏”11.6%、“结交朋友”2.8%,娱乐、交友所占的比例为47.9%,远远超过“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22.1%。这一现象与中国互联网中心所做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结论——中国互联网市场娱乐功能占主体地位⑧——极其相似。

另外,因娱乐上网而影响学业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近1/3的学生有“通宵上网以致影响第二天学习的经历”,其中男生占72.2%,女生占27.8%,而通宵上网主要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观看影视剧。

第三,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络以致沉迷于互联网络所造

成的心理困扰。它不包括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主体不能控制自己,无过度上网的目的却长时间滞留在互联网络的行为。高校内网络成瘾主要体现在网络游戏方面,本次调查显示,表示经常玩网络游戏的群体占样本总体的13.1%,说明网络游戏在高校校园里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且,网络游戏群体中65.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这种网络游戏现象在男生当中更为普遍,经常玩网络游戏群体中,男生占90.1%,而且占总人数的40.5%的男生表示“偶尔或经常玩网络游戏”。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高校生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了偏向这一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便利性等特性给当代高校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平台,而本次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生互联网的使用过多地集中在娱乐、交友等层面,信息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互联网络的资源优势并没有体现在高校生这一高知群体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中。

不可否认,互联网给高校生带来了充实的校园生活,使其生活、娱乐更加丰富多彩,但不能忽视其价值观、行为模式的偏向,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积极寻求娱乐与求知的平衡点,做到趋利避害,这不仅仅是小学、中学所面临的问题,高校也同样应予以重视。

高校生媒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⑨但同样不能忽视互联网的工具性一面,它存在着如何合理、有效使用互联网的问题;如果对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的甄别是对受众知性的考验的话,那么如何合理的使用互联网则是对行为主体的理性的考验。

正确的引导高校生,使其提升使用能力,不仅要依靠高校生本人的不懈努力,还需要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它既需要加强高校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完善,又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使高校生认识到互联网并不完善的一面,而且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当然,这些观点的具体操作尚待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问卷调研篇6

为了有效推动《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制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特进行本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达到100%.现将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反映的问题以及以后改进的方向简单加以说明,形成调查报告,为以后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

二、调查内容:教师问卷调查

尊敬的老师:

非常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们有关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调查。这是一份无记名调查问卷,本问卷存属调研性质,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麻烦你配合我们完成本问卷

1.在编写与使用导学案过称中,你的观念是(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师生双中心 D其它

2.请问统一的导学案对你有束缚吗?( )

A完全没有 B有一点 C有

3.年级统一导学案对你有影响,你在二次备课时会如何处理?( )

A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本节内容,不会有任何删减

B偶尔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或删减

C经常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4课堂上你是如何使用导学案的( )

A按照导学案模板的设计顺序教学

B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但很少生成新的问题

C根据学情重组导学案内容,会生成新的问题

5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学生是咋完成的( )

A会先独立思考,不会的会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在答题

B会粗略的思考,答题时一般看参看资料或同学的答案

C很少思考,资料有的照抄,资料上没有的就不做

6你的学生能否按照导学案设计的程序和步骤不用你教也能学习( )

A能 B不能 C困难

7你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导学案使用频率( )

A经常 B偶尔 C不用

8你认为什么时候使用导学案的效果最佳( )

A课前预习时 B课后作业时 C考前或课后复习

9在既想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你认为学生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应该是( )

三、调查的对象及设计意图

对象:我校十名骨干教师。他们长期在一线任教并且都是我校的课改先锋,

在编写导学案上有一定的宝贵经验。

设计意图:我试图从教师这一特定角度,主要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等不同的调研方法从教师的角度,力图揭示根源,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 调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

(1)100%老师们在编写导学案时都以学生为中心。

(2)100%老师没有被导学案束缚,在二次备课时根据学生的水平增加或删减。

(3)90%的老师对于导学案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不会的查资料或和同学讨论后再答题。

(4)100%的老师认为学生能按时完成导学案。

(5)80%的老师认为完成一份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30分钟。

五、今后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对如何编写、运用导学案,让导学案更适应教师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有这样一些启发和问题:

1、 作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应以学科特点,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

2、导学案重在导学,不管是提前预习,还是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以及探究活动,都应重视新颖和质量。尤其是探究活动应体现、适合小组合作探究。

3、导学案的设计还应有相应的层次性、指导性,是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4、导学案的运用必须与学生实际结合,不应加重学生负担,不能在原有教学作业上再加上导学案。明确导学案的使用是要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加大作业量。

问卷调研篇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开展中,一系列与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相应的教材也应运而生。教材作为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重要地位,是师生活动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工具。笔者针对以新大纲和现行的课程标准为准绳的不同阶段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教师问卷调查研究。该问卷从教材的知识、认知与心理、教材的编制水平、教学的可行性和综合项目这几个纬度,进行了问题的研究,同时探讨新课标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这对于处于一线的教师,在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新的课改教材,如何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新的课程教学意义都十分深远。

二、调查问卷的方法

1.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江苏省区域的教师,主要是2005届苏州大学的在读在职物理教育学硕士,他们来自江苏省各个县市的不同学校。另外一部分是吴江市高级中学的部分教师。

2.问卷的编制和处理。问卷的编制主要是苏州大学刘电芝教授编制的《教科书评价教师问卷》的基础上,参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孔潇潇的硕士论文中的《实验区高中物理新教材调查问卷》,针对新旧教材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制定的。本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主要针对教材分纬度进行调查,使教材的调查研究更为具体、深入;第二部分是问答题形式,需要了解教师对教材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使调查问卷的结果更加客观。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5份(其中苏大的在读教育硕士约45人,吴江市高级中学的教师约10人),回收42份,有效问卷32份。

三、实际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问卷具体项目的调查

(1)教材知识纬度的调查结果。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材作为学生的知识资源和学习工具,教材能否基本覆盖《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内容的组织是否为实施科学探究提供了便利以及教材是否重视知识发展过程中物理实验的作用等方面,这些是分析研究教材知识纬度的重要内容。(表1)

可见,新课标版教材在知识纬度的各个项目中大多数都优于新大纲版教材,但是在“知识体系编排的合理性”“覆盖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科学内容的全面性”这两个方面仍有欠缺。

(2)教材认知与心理纬度的调查结果。教材不但包括了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包括学科内学生的认知与心理活动方式等内容。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材在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必须遵从学生的认识事物和学习发展的规律。教材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要处理好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这些是分析研究教材的认知与心理纬度的重要内容。(表2)

新课标版教材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使选修部分的内容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个方面较新大纲版教材要好得多。在“构建新知识”“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和“内容的深度广度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方面也得到了较多教师的支持。但是“必修部分的知识是最必需的、关键的和典型的”“教材提供的练习和各种活动的数量更恰当”这两方面教师仍有较大的异议。

(3)教材编制工艺纬度的调查结果。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在图文、文字、习题等方面的编制情况也是影响教材整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表3)

新课标版教材在图文的更改上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赞同,但习题的选择与编制上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4)对教材的教学可行性纬度的调查结果。教材的主要用途是用于教学使用,则在使用过程中实施的可行性如何?(表4)

可见,除了“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使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这两方面是受到多数教师赞同以外,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教材符合本校的师资、实验设置符合本校教学条件等问题上绝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版教材仍持怀疑态度。

(5)对教材综合项目的调查结果。

表明,教师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偏向于新大纲版教材。

2.调查结果的分析

(1)肯定性意见。大多数教师对新教材给予肯定,对新课标版教材的突出优点赞誉不绝,现把实验区的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版教材特别欣赏的几点做一个简单的罗列:①教材内容有弹性、有取舍符合时代要求。特别是通过实验探究的设计,在实验中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出一些原本单纯灌输的知识,并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各种能力得以提高。②新教材重视科学方法的介绍,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教材通过介绍知识背景和来源,再现了物理科学规律获得的过程。③新教材能更好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特点,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新科技领域。④新教材更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教授时也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教材的变化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提供了变化的空间,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机会,质疑和相互探讨的机会增多。

(2)否定性意见。在调查过程中,也收到了不少老师的负面意见,他们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映了新课标版教材在实际使用中的一些困惑。他们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内容安排顺序与学生理解力的矛盾。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有些知识的安排顺序欠妥,比如,选修3-5的教材中涉及了一些概念是3-4或3-3的,所以如果没有学3-4或3-3,而直接学3-5的话,实施起来有困难。有些知识分布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比如,哪些知识是最基础,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可以归在共同必修这两本强制全体高中生都必须学习的教材,似乎仍需推敲。还有些内容重点不够突出,脉络不够清晰,新教材中某些版本的知识介绍有些随意,逻辑性和条理性有些欠缺,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②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新教材内容简单了,但作业仍然很难,教师要花更多精力去补充知识,其实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学课时过于紧张,课时减少内容却增加,教师只能匆忙应付教学内容,使得不少有益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③新教材理念与现有的教学资源的矛盾。新教材需要有较完整、强大的资源后备系统。新教材每个版本的教材都设有应用信息技术相关的栏目。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情况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编写教材时应注意内容可操作性,一些实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进行和完成的。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施的矛盾。新教材希望各个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课本。但非常可能而且不可避免的是,选修教材的选择权,依然会从学生手里转移到校方,因此,一些新教材的推广过程势必要遇到这些难以操作的实际问题。⑤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矛盾。对新课标版教材,大多数教师肯定的是理念层面,否定的是操作――教学实施。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实验区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教师们不敢轻装上阵实施新课程,在思想的深处总有一种深深的忧虑,怕学生在将来的高考中失败,他们将无法承担责任。

在调查过程中,教师普遍的观点是: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很好,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应该是这样的,但是考试的考向却与教材的取向有矛盾,间接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新课标注重的是过程,而考试主要是结果的体现,以一考定终生的评价手段难以达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由此可见,教材的改革应该与考试评估制度的改革同步而行,考试评估制度的改革应该服从于课程教材的改革,否则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中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就难以全面贯彻和落实。■

问卷调研篇8

为推动高速公路信息通信资源整合,交通部决定进一步深入开展高速公路信息通信资源整合的调研工作,以期全面掌握高速公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需求。为了配合调研工作,特准备此调查问卷,请各省交通厅组织相关单位按要求认真填写,力求数据真实可信,为今后的资源整合提供坚实依据。

一、高速公路建设基本情况

1、全省高速公路法人单位主要有_____家,属国资委的有______家,属交通厅的有______家。隶属交通厅的业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里程________公里。

2、省内是否设有全省统一的高速公路通信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机构(是 ,否)

若选择“是”,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于_______年,所属上级主管部门____ _______________。

3、若未设立全省统一的管理机构,省内高速公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等工作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

a.路段管理公司 b.委托外包 c.其它__________

4、交通厅内是否设有负责高速公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联网的部门?(是,否)

若选择“是”,部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截至XX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__________;规划3年内(2018年底)通车里程_____________,主要规划路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高速公路通信资源现状及联网预留情况

请填写附表1、附表2。

三、省内及省际间联网现状及规划情况

1、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情况:是否实现全省联网收费?(是,否)

若选择“是”,则联网中心位于_____________。

若未实现全省联网,是否实现分片区联网收费?(是,否)

若选择“是”,则全省有____个联网中心,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联网中心的上级主管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年实施的《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XX)对省际联网光纤资源预留做出了明确规定,目前省内对新建高速公路实现省际联网的光纤资源实际预留_____芯。

3、目前完成的全省联网建设资金来源为:

a.财政拨款 b.按路段分摊费用 c.其它______________

4、目前阶段实现省际光纤通信互联存在的具体困难有哪些:(可多选)

a.资源预留不够 b.资金筹集有困难 d.缺乏政策指导 e.部门协调困难 f.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省内高速公路光纤通信系统联网规划情况:

a.已联网 b.正在联网建设 c.有规划未实施 d.暂无联网规划

6、联网规划对今后全省光通信主干网络承载业务提出何种需求:(可多选)

a.联网收费 b.监控信息 c.视频会议 d.语音通信 e.公众服务类应用 f.其它应用___________

7、是否有省际间联网需求(是,否),具体省际联网的业务需求有:(可多选)

a.收费 b.监控 c.稽查 d.应急救援 e.信息f.其它______

四、资料提供

1、请提供省区市“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及落实情况。

2、请提供全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含现状图和规划图)。

3、请提供全省高速公路通信网规划(含现状图和规划图)。

上一篇:市场调研方法范文 下一篇:效益审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