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范文

时间:2023-11-17 06:26:15

跨境贸易

跨境贸易篇1

关键词:“一带一路”;东盟贸易便利化;跨境电商贸易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1-0035-02

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子商务正对国际贸易带动深刻变革,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向为依托载体,借助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多方面的整合优势,国际间出现了愈来愈多的中小型企业为主进入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中,精准满足了市场化发展需求。[1]诸多发展中国家企业本身就处于产业链发展最低端。但是在跨境电商的推动下,摆脱了原本传统化的经营模式,提供了具备较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逐步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了积极意义。贸易畅通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核心内容之一,[2]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及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是构造畅通型贸易的关键。本文研究通过探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跨境电商贸易的影响,以期为推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起到可参考借鉴作用。

一、借力《贸易便利化协定》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程度

国际贸易作为维系国际间不同国家及地区关系的关键枢纽,在贸易领域WTO作为极为珍贵的全人类公共产品,代表了多边贸易机制,对国际间的经济金融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绝大多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及地区均作为WTO的成员方,对此我国推行“一带一路”这一政策时,通过充分借助WTO对国际公共产品,减少沿线国家制度成本。在实现贸易便利化方面制定《贸易便利化协定》。[2]该协定于2017年2月生效,对于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发展,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便利化程度,创设良好的跨境电商发展起到了尤为深远的作用。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概述

WTO作为推进国际贸易的国际组织,在现有的WTO贸易组织协定中也存在诸多涉及贸易便利化问题的组织条款,这些规定分散于不同协定中缺乏协调性。为了能够克服协定中存在的诸多局限问题,WTO实现贸易便利化谈判,推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注意改进。[3]于2017年2月22日,国际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包括三大部分内容,[4]24项条款。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4个WTO成员方,都受该协定的约束作用,且均有义务依据该协定履行相应承诺即贸易便利化义务。

(二)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主要规定

在《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有关条例规定中,其中对贸易不便利情况加以消除,做出构造“貿易畅通”“一带一路”的关键环节,通过实现《贸易便利化协定》[5]及“贸易畅通”建设方向的逐步融合。该协定很大程度推进了沿线国家及海关之间的信息交流互换,同时也通过制定“单一窗口”等内容,有效减少了沿线国家的通关成本,提高了贸易通关能力,为跨境电商贸易起到积极推进意义。

1.各国应简化贸易程序。在该《协定》中对各国的贸易程序有所规定,主要包括了简化手续及单证要求,针对每一成员国酌情规定以电子格式提交单证。建设“单一窗口”,实现了对通关手续的有效简化,跨境电商企业只需完成一次申报,即可在“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完成所有跨境电商申报的全部流程,有效降低报关的成本费用。鼓励成员国确定、公布具体放行日期,通过借助《世界海关组织放行时间研究》等工具,完成对不同国家的平均放行日期完成定期测算及公布,针对其中的瓶颈问题加以公开探讨。空运货物及容易腐烂损坏货物实施快速通关政策,保证货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期限内放行。除此之外还对相关通关程序规定逐步简化,享受更加快捷便利化的通关待遇。

2.各国有义务做出预裁定。预裁定主要指的是企业针对可进出口产品的分类,以及原产地等认定事项,向进出口国家提交书面申请,不同成员国实现对提交具体事项的事先裁定。

3.各国增强透明度。通过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化,对所需要的相关单证、表格、税务信息、海关产品估价及归类等有关规定,罚则、申诉、管税管理等程序规定,协同不同成员国之间共同酌情商议,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相应的出入境说明单证及联络方式等信息。为外国政府及贸易商提供规则评论机会,在相关信息公布至生效期间,保留时间合理性,成员方通过提供相关商品货物的流动、放行、结关法规评论。

二、东盟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影响实证研究

(一)选取指标及构建模型

本次研究主要借助引力模型对贸易便利化相关问题加以研究,通过将其他控制变量引入该模型,以不同研究方法达到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了两种引入变量方向:其一为政治、经济、贸易政策有关规定、汇率、加入经济组织等影响因素。其二为语言、历史、边界等人文历史因素。具体的控制变量选取包括:进口国t年GDP、进口国t年人口、两国地理距离、贸易政策、两国是否拥有共同边界、国际组织、t年国家j的贸易便利化指标及贸易便利化等级效应。

(二)数据选取来源说明

通过依据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大小及数据可获得性,主要选取了东盟为主的韩国、蒙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于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分析。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通过主要选取的有关变量,可以得出(如表1所示)不同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经由该表可以发现,“一带一路”东盟国家在经济实力及人口规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我国的跨境电商贸易金额也同样存在较大差异。

本次研究整体回归结果分析,在本次实证研究中通过借助2010-2017年间,对东盟其中七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分析,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展开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

(四)结论

由本次研究发现国家之间贸易势必需要以运输工具来逐步完成,通过逐步完善基础社会上,能够很大程度带动我国的经济贸易增长及跨境电商发展。综合来讲我国的贸易便利性建设仍然隶属国际间的一般水平,东盟贸易便利性水平相对优良,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跨境电商合作贸易发展空间,能够很大程度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在下一阶段积极重视贸易时间成本、贸易便利性相关问题研究,同时基于政策层逐步增强整体的关注度。在一定层面上通过逐步加大我国的财政投入,提高贸易港口的基础化设施建设,提升贸易通关效率。同时还以“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战略化发展方针为主,从而有效降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时间发展成本,以东盟的贸易便利化带动我国的跨境电商贸易良好发展。

跨境贸易篇2

电子商务应用于跨境贸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跨境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然后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各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旨在为解决现行电子商务应用于跨境贸易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市场监管

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强大的助推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覆盖以及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外贸的一匹“黑马”,处速的发展中。电子商务应用到跨境贸易的商业行为中,并已经初具规模,该贸易方式为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市场监管体系、结汇关税和物流企业的建设工作等方面不太完善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发展跨境电商的同时尽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跨境电商是不同国境内的交易双方基于网络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信息或者商品的交易活动,并在支付结算后通过跨境物流派送商品、完成交易,跨境电商属于一种国际性的商业活动。

(一)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多样。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虚拟主体,作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代表,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模式,按进出境货物流向划分,分为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和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其中,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模式还可细化为外贸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即B2B。外贸企业对个人零售电子商务,即B2C;以及外贸个人对个人网络零售业务,即C2C。B2B和B2C在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总额中占主要地位;进口模式主要有外贸B2C和海外代购模式这两种。按运营模式划分,可分为跨境B2B贸易服务和跨境网络零售两种类型。

(二)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占进出口贸易额比例不断提高。因为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下降,但是跨境贸易额却在逐年提高,且占比越来越重。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89%。2015年跨境交易额为5.2万亿元,占比提升至21%,预计2016年将增长到6.5万亿元,占比将达到23.1%。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就整体而言,由于大多数的外贸B2B企业的订单金额都比较大,所以外贸B2B企业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格局中还是占主导地位的。虽然目前这些B2B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活动还没有完全实现在线交易,但是随着我国对外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以及管理服务方面的不断完善,完全在线进行进出口贸易活动指日可待。

(三)跨境贸易商品丰富多彩,且呈现进出口差异较大的特点。在我国的跨境电商贸易当中,涉及产品丰富多彩,进出易商品的类别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在跨国贸易电商中进口产品多数为食品和化妆品,食品中以奶制品居多,化妆品从欧美和日韩采进的居多;在跨国贸易电商中出口产品多数为服装、电器和电子数码产品,服装和电器的出口贸易交易呈现持续上升状态。中国大中型跨境电商贸易较为成熟,但是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已基本形成“跨国零售贸易新业态”。

二、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滞后。相比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相关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甚至呈现空白状态。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跨境电商贸易活动进行约束,市场监管体系的过于薄弱,造成某些产品夸大宣传甚至恶意引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权益遭受侵害。而且缺乏相应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来约束的环境下,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更是得不到遏制,海外消费者投诉率也越来越高。部分国外电子商务平台为维护交易秩序不得不针对中国卖家制定一些严格的规定:更高的佣金或者更严厉的处罚措施。这严重影响到我国外贸电商的集体形象,不利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活动的国际环境。

(二)结汇和退税相关问题难以解决。在我国的跨国电商外贸当中,退税问题是影响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的结汇问题和退税问题的解决途径不完善,同时对国外商品的关税标价等问题也困扰电商经营者。结汇和退税难问题阻碍了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方面的经营,如果能够解决此类问题,并且对跨境电商进行优惠,能够降低小规模企业的经营成本,推进传统外贸向电商外贸转型,从而让我国跨境电商为经济建设创造更多的收益。

(三)跨境物流发展滞后。在电商交易活动中,物流是链接整个产业链中的上下两环即买卖双方的重要纽带,物流运输使整个跨境电商贸易活动的价值得以实现。但是当前形势下,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跨境物流发展却显得准备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需求。比如传统的集装箱整箱的运输方式,用时较长,运输过程中需要多次转运,明显不能达到跨境电商在配送速度方面的要求。相比而言,航空快递在这个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这种物流方式运费偏高,使用这种运送方式虽然可以达到及时配送的目的,却也使运送成本增加了不少。另外,当前的跨境物流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比如物流体系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缺乏高效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等,收货、包装、仓储、国内外运输配送以及分拨几个环节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

三、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提升策略

(一)完善市场监督体系。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贸易方式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就需要我们的市场监管体系也要不断完善来适应这一形势。当前我们国家也在不断推出新的管理办法。一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引入国际贸易法律框架,明确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为跨境电子贸易活动的进行营造一个透明的法制环境。二是规范管理跨境电商经营主体,鼓励推行跨境个人网店实名制,依法打击网络虚假宣传或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径,对涉事的相关电商企业从严处置。三是建立国际协调协商机制。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建立国家间消费维权谈判和协调机制,探索建立跨境消费在线争端解决机制。对于海外代购活动,制定相应的法规规范流程和渠道。通过采取这些综合措施,当前几乎呈现空白的跨境电商市场监管体系将会很快建立起来,并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管作用。

(二)加强协调,建立健全跨境电商发展机制。跨境电商是当下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建立健全跨境电商发展机制有利于跨国外贸电商市场的繁荣,因此,一是要加强海关、商检、外管和国税之间的联系,为从事跨境贸易的电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提供方便,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快通关通检速度,解决结汇、退税等企业利益切实相关等问题。二是要加强国际间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在跨境贸易中,海外客户占据一大部分比例,电商企业在跨境贸易活动中也遭遇到一些涉及产品质量监管机制、邮件快件检验检疫模式以及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相关配套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协调国际间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促进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的顺利发展。

(三)加快物流发展。为使跨境物流满足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发展的需求,就要下大力气解决影响物流发展的时效性、安全性以及高成本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从而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一是可以在国内口岸城市建立专门的跨境物流园区,选择优质的跨境物流公司入驻,推出专门针对跨境物流园区的优惠政策,从而有效降低内陆物流成本。二是建设海外仓储,以此来提高产品的派送速度,提升消费者的重复购买率,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节省了运送成本,同时拓宽了海外销售渠道。三是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协助解决报关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帮助物流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四是建立专线物流模式。这种运送模式可以一次性集中运输大批量产品到某一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输成本。总而言之,为适应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要进一步促进国内物流和快递企业向国际化方向靠拢,继续发展国际网络商务平台,改善物流配送方式,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加强对跨境物流配送企业服务质量方面的监督,督促此类企业提质增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跨境电子商务伴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入接轨而发展愈来愈快,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已经是大势所趋。虽然在电商的跨境经营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比较突出的市场监管、物流配套等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营。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促进配套物流发展是当务之急,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助于跨境贸易发展的良好市场体系与产业配套,相信在这些有利措施的保驾护航下,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必然会有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外连,王明宇,刘淑贞.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9:23~24

[2]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3(2):22~31

[3]陈云波.在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下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讨[J].商,2013,13

[4]贾丽飞.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4

[5]金虹,林晓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与策略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5,9

跨境贸易篇3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宏观管理创新

一、引言

目前中国的跨境电商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其不仅促进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也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因此需要从跨境电商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继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国际贸易发展方案。通过对目前国际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物流成本过高、国际贸易成功率不高、互联网的利用程度不足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从跨境电商的角度出发,研究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策略,满足中国进行国际贸易的需求。

二、跨境电商视角下国际贸易的不足之处

第一,互联网的利用程度不足。电子商务是新型交易平台,特别是具有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跨境电商,其发展更加需要网络作为基础。虽然目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加快,但是随着国际间的贸易交往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情况无法满足其需求,尤其是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中国的互联网在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未来如果互联网仍然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则将导致国际贸易的网络安全难以得到保证,继而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1]第二,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促使下,国际贸易的畅通程度随之提升,但是物流还是制约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的物流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物流企业过多,但彼此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合作,尤其是国际间的物流配送没有形成规模,严重影响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其次由于国际物流的不完善,各个物流企业各自为营,使得物流成本明显过大,导致国际贸易企业的经济利润无法得到提升。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完善物流体系的重要性,也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许多的资金,但因为没有得到系统化的管理,从而使得物流的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2]

三、跨境电商视角下国际贸易创新的策略

第一,加强创新贸易形式,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国际贸易企业需要及时摒弃以往落后的经营思维,使用创新的贸易方式,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的作用,促进自身的发展[1]。第一需要仔细了解跨境电商的特点,根据自身的力量对贸易流程进行改造,尽量减少重复或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第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贸易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使彼此均可以加快国际物流的速度。第三需要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多和国内外的贸易企业进行交流,扩展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第二,实现宏观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开展国际贸易常常会受到多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的制约,这就需要贸易管理者的合理调控[2]。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推进,以往的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进行宏观管理创新。首先需要合理发挥跨境电商的优胜之处,提高国际贸易管理的有效性。其次需要注意公开管理信息,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再者需要注意改革招标工作,如可以通过电子招标等方法,尽量降低国际外交的影响,使国际贸易得以顺利进行。最后需要遵守国际贸易秩序,使国际贸易的纠纷明显降低,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加强营销方式创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跨境电商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营销上,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贸易方式的不足,提高国际贸易的营销量[3]。因此需要提高对创新营销方式的重视度,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一需要创新营销理念,在开展国际贸易的时候,可以通过定制营销、整合营销等方式,使贸易工作的范围明显扩大,提高贸易工作的效率。第二需要创新营销方式,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同时,国际贸易营销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即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媒体等宣传产品,提高产品的宣传范围,并且在网络当中加强和客户的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第三需要注意提高客户的购物体验,使客户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第四,完成运输方式创新,提高物流的速度。在跨境电商发展推动下的国际贸易对运输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运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所以需要对于物流方式进行创新,提高物流的速度。首先需要改革物流体系,重点抓仓库、运输、物流等环节,使每个环节均可以得到完善,提高物流整体的效率。其次需要建设网络物流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使物流的各个环节均可以得到有效管理,从而减少物流的成本,提高国际贸易企业的经济利润。最后需要对运输方式进行改革,注意提高物流各个环节的速度,使物流的速度得到提升,使产品可以更快送达客户的手中。

四、结束语

通过跨境电商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有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国际贸易企业需要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的作用,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物流方式、营销方式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同时需要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变化当中,把握发展的机遇,使国际贸易企业可以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最终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双.基于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2):152-153.

[2]乔阳,沈孟,刘杰,杨光,岳强.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对外经贸,2015(03):785-786.

[3]鞠佳,赵瑾璐,秦彬煊.跨境电商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6(19):96-97.

跨境贸易篇4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一)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渐进过程

目前,虽然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可接受程度较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由于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在国际上可接受度仍较低。从全国范围来看,截止到2010年6月底,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境外地区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瑞士、澳门、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其他地区仅占1%。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尚处于起步阶段,离国际上普遍接受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缺乏主导权

目前,对外贸易的话语权一般都掌握在外商手中,国内企业基本没有自主定价权,在进行商业谈判或签订合同时,受外商的制约较多,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进口产品多为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方企业地位比较被动,谈判过程中很难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二是部分中方企业缺乏精通国际贸易的专家,不能将对自己有利的国际惯例和规则灵活地应用到谈判当中,贸易主导权掌握在外方手中。三是外需仍然较弱。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美国家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储蓄率开始上升,境外借债消费的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市场需求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在需求主导的市场中,中方企业很难在谈判中取得有利条件。

(三)调整结算币种需要较长时间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第二批试点启动以来时间比较短,而企业与客户协商调整结算币种需要一定时间。一方面有的贸易合同周期较长,从合同签订到履行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短期内很难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对正在执行的合同调整结算货币,需要双方重新谈判和修订合同,短期内很难完成。如:山东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0年1-6月份已经进口达2588万美元,全部用信用证方式,合同的金额大、笔数少且周期较长,如用人民币结算,需几个月后同客户协商谈判才能办理。

(四)部分企业对采用人民币结算尚存顾虑

一是多年来涉外企业已经习惯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同时企业对用国际货币结算及报关、退税等业务流程较熟悉,如果改用人民币结算,报关、退税等业务是否受影响,企业存在顾虑。二是部分企业自身出口收汇量可满足对外付汇需求,不需要承担汇兑成本,同时企业可根据收付汇情况对自身财务情况进行管理,如果采用人民币结算,将对企业财务管理情况产生影响,所以其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结算方式。三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业务开展。虽然企业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企业成本,由于合同从签订到对外收(付)款时间较长,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外付汇不愿意用人民币支付,影响跨境支出人民币结算;另一方面境外企业付汇不愿意支付人民币,影响跨境收入人民币结算。

二、相关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

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要形成合力,共同采取措施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行广泛的宣传培训,引导涉外企业充分认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对推动企业贸易便利化,降低企业成本,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让涉外企业切实体会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环节、降低汇兑成本等方面的好处,从而自觉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

(二)商业银行应积极引导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

各商业银行应尽快推出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配套的贸易融资、保值避险、资金理财等金融产品,进一步引导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满足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需求。同时,针对业务量较大的企业,银行应深入实际考察,加大需求分析和营销力度,争取这些企业率先办理该业务,再通过示范效应,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增长。

(三)企业应加强主动性和积极性

企业应该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各项优势,主动与外商沟通,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结合我国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让外商普遍接受该结算方式。

(四)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跨境贸易篇5

关键词:跨境电商 国际贸易 人才培养

跨境电商是指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近年来,我国传统外贸发展速度放缓,跨境电子商务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跨境电商进出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1.3%;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进出口额已突破30亿元。根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跨境电商已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现了新特征,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现有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最多的倾向还是集中在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上;在复合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选择上,跨境电商企业更倾向于前者,那么高职院校在现有专业基础上仅仅增加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与技能的要求,跨境电商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指精通外语、熟知各大平台操作运营规则,掌握对外贸易政策动态、了解知识产权与区域习惯等这类人才,绝大多数企业更青睐于有一定技巧和实战训练、能够解决问题的业务岗位人才,并非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人才。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目前在实施跨境电商学习中存在困难及建议:

一、教材内容不全面,未及时更新,没有与时俱进的跨境电商教材出现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基本围绕外贸业务流程及外贸业务中的主要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以业务流程为框架,以工作任务、工作实例为导向实行教学任务驱动,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强调帮助实现学生的未来发展。虽然符合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但是由于教材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出现相关内容不够全面。

二、重新整合课程体系,使课程与岗位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学生零距离上岗,其课程设置与外贸企业岗位紧密结合。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营者除了具备国际贸易的知识外,还需要更多地掌握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技能,具体到国际物流的比较选用、海外仓储、交易风险控制与纠纷处理、产品照片的拍摄与处理、网页的编辑与美化、网络营销与推广,网络营销与管理、国际电子支付、电子通关、跨境物流等多项技术、技能和知识。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增加相应的课程。

三、加强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中引入外贸电商平台,实际操作

学校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应该改进,在教学中,利用平台开展实操教学,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的方法。通过实践,从过去教师让学生学的形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的模式。

企业更多的是通过注册B2B平台或者是通过各国网站搜索获取客户信息,如国内的付费平台: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国外的免费平台Tradekey、.EC21、等,在教学中应该重点介绍相应平台信息和国外的知名网站,同时介绍这些平台的特点,目前贸易发展的趋势。新的B2C跨境网络零售模,如电商企业建立独立的外贸B2C网站,如兰亭集势、易宝(DX)、唯品会等;还有电商企业入驻第三方外贸交易服务平台,如阿里速卖通、敦煌网、eBay、亚马逊(Amazon)等平台。

让学生在集体创业和个人创业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在提高创业能力的同时,掌握出口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进口业务中让学生了解国外购物网站一些操作程序,掌握进口环节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代购创业及掌握进口操作知识和技能

2.第三方支付

外贸业务中很多企业更偏向于T/T,而在跨境电商的B2B和B2C中还有更多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所以应该适当增加IPayment?MobilePay、Payoneer、Square、PayPal?Here、西联汇款、Google?Wallet、Money?gram等支付方式的介绍,这些支付方式都与传统国际贸易付款方式有所区别。切实掌握跨境电商支付的现状和特点。

四、改革实践环节

1.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现阶段的跨境电商,用户群体由创业向工厂、外贸公司转变,平台销售的产品由网商、二手货源向一手货源转变。主要卖家群体正处于从传统外贸向跨境电商业务艰难转型期,生产模式由“B to C”“C to C”向“B to B”“M to B”模式转变,批发商买家的中大额交易成为平台主要订单。所以跨境电商的实践教学应与企业联手,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院校可以采用结合当地的产业经济特色,引入中小企业货源,以学生自主开店或网上销售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解决了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的困境;高职院校应与当地有代表性的特色行业和龙头企业联手打造实训基地,在该基地,企业派驻员工与在校教师进行联合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使用企业账号登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进行线上销售和线下报关出货工作,既开拓了企业的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销售量,又能提高学生线上线下的实操能力。

2.成立跨境电商工作室,带领学生共同创业

引入大量有外贸电商实操经验的兼职教师,他们主要向学生传授如何开发海外顾客、如何促成交易、如何建设网络平台以及各种电商平台应用中实际操作的经验。

在前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可以尝试成立跨境电商工作室,由专业教师牵头,带领学生共同创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积累跨境电商的工作经验。

通过从理论到实训再到实战的层层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高职院校可以打造出符合外贸行业企业需求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兼备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玮玮.教改下的高职高专跨境电商人才培养[J].人才,2015(2).

[2]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商贸人才,2015(1).

[3]楼淑娟.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11).

跨境贸易篇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 跨国公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载者和受益者。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正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受益人, 也必须承担起全球化的责任。

一、贸易、环境与跨国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

1.贸易与跨国公司的关系

首先,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不仅带动各国企业不断加入全球经济当中,也促成了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总之,跨国公司的形成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进程,而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又反过来促进了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成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跨国公司和没有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在当代两者都得到迅猛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2.跨国公司与环境的关系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最显著的主体,它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一些跨国公司在拓展新产品的同时,积极倡导安全、健康、环保的理念,生产具有环保性能的产品。这些产品既为企业创造了高效益,也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定力量。但是,跨国公司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跨国公司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半以上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作为最主要的经济主体的跨国公司对全球的生态与环境的不断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环境与贸易的关系

近几年来,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二者既相辅相成又互相矛盾,贸易对环境有影响,环境对贸易亦有反作用。贸易是导致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不加限制的贸易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环境对贸易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环境既能够促进贸易的增长,也能够阻碍贸易的正常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环境是贸易正常进行的基础,为贸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能源;(2)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的障碍;(3)环保时代的到来,也给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出现了“绿色壁垒”、环境认证、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等新现象,有利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贸易、环境与跨国公司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呈环状链接。无论哪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各方;反之,如果好的影响也会促进其他各方的发展。

二、在贸易与环境中跨国公司应该起到的作用

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在自由贸易中逐渐发展壮大,因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跨国公司关注其对环境贸易的影响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在促进各国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与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模范榜样作用

跨国公司在履行全球公司的责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给其他企业带来了全球性的崭新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性作用。一方面,跨国公司大多是全球性的企业,具有表率作用,更应该履行环保节能的责任,站在全人类持续发展的高度为公众树立诚信守责、高效低耗、开拓创新的形象,为社会和人类发展贡献物质财富的同时,树立道德的楷模,为人类贡献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以自己的行动向其他企业提供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多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借鉴跨国公司的环保经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才会少走弯路。

2.竞争淘汰作用

跨国公司带来了竞争的同时也带来淘汰机制,把资源高消耗和环境高污染企业淘汰出局。作为世界上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跨国公司,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同时也带来了现代企业管理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先进理念,而这些先进的理念恰恰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产品性能、价格的竞争,上升到产品中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层面的竞争。很多跨国公司对在东道国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对所投资项目,从高消耗、高污染转型为低消耗、低污染,甚至于零排放。而那些不能意识到以致于没有采取行动的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3.吸引外资作用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投资对其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其中就包括环保项目。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当前正面临着环保的困境,解决的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跨国公司的资金正好可以改善环保投资资金不足的状况。不过,这还需要对外资进行调整和合理引导。调整外资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外资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的外资应当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仅能够自身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有利于当地企业在开放的条件下自主创新、有利于节省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减少排放和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当地社会和谐发展。

建立起“用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换来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的理念,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才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最终出路。如何进一步促进跨国公司为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需要发挥跨国公司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几个作用。

转贴于

三、当前现状分析

1.跨国公司开始重视环境和贸易以及两者随之产生的问题

通过kpmg(毕马威)在2008年的全球社会责任调查报告可以显示出来。kpmg的调查表明,在过去的三年中,跨国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报告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kpmg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调研含盖了全球2200多家企业,这其中还包括全球财富250强,和销售收入最大的100家企业。

从微观上看,跨国公司的利益实现机制正在发生改变。跨国公司利益实现已从原来依靠单纯的市场竞争,改变为要加上考虑社会公众利益。甚至可以说,企业利益的实现要以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为前提,企业如果不顾社会公众利益,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参与竞争的资格。从宏观上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如跨国公司在促进世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2.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随着跨国公司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1)对环境的破坏。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投资设厂,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进行生产,对某些资源几乎垄断性的占有和掠夺式的开采,使资源的总量锐减,在给东道国的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造成污染转移。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严格限(下转129页)(上接131页)制企业在国内从事易造成污染的产品生产,从而促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污染产业向国外转移。由此就导致发达国家在廉价使用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同时,也节省了大笔昂贵的环境治理费用,而发展中国家资源日渐枯竭,并不得不为环境恶化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和健康代价。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跨国公司缺乏应有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些企业在其国内或许做得很好,可到了他国却将环保抛在一边,甚至肆无忌惮地排污,这是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其次,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放松和推卸社会责任,与部分地方政府的“纵容”分不开。此外,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降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漠视企业社会责任,之所以旁若无人,是因为这些国家法律不完备、法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到位,这既有政府的不作为,也有法律的难以实施及执行,更有媒体和社会公众难以获得某方面信息的原因。

四、强调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促进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和谐发展

作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角——跨国公司,无论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还是社会学角度,都必须承担必要的环境责任。由于环境保护驱动力量的加强,对于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而言,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必要的业务。

1.提倡联合国制定新的经济规则

支持联合国主导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现行的国际经济和贸易规则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制定的,主要反映了它们的利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应当由联合国主导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消除贸易保护主义,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加重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像联合国这样的全球性组织才具有制定使所有人受惠于全球化所必须的原则、标准和规则的能力和合法性。” 同时发展中国家应该更积极的参与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和贸易组织的活动和谈判,了解世界环境保护发展的新动态,争取公平合理的谈判地位。

2.强化跨国公司的自律约束

强化企业自律约束就是企业从内部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对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进行自我规范、约束和控制。来自外部的压力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促使一些跨国公司开始重新审视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公司的领导者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毕竟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公司使命、对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取向等直接由领导者的决策所决定。而且,领导者对企业责任问题的认识及其自身行为的表现直接向员工传递了明确的信息。公司的员工在这方面也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企业责任的规定和公司制度的执行最终是由员工来完成的,员工对于社会普遍价值和道德规范的尊重和具体行动反映了公司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

3.建立“政府——ngo——社会”多元互动机制

能够对跨国公司构成强大外部压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母国和东道国政府、各种非政府组织(ngo)、媒体和消费者。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以立法或通过参加一些国际性协定、缔结国际性公约等方式实现对跨国公司的监管。除了政府以外,非政府组织在监督跨国公司违反企业道德的行为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些组织的关注点涉及到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环境、劳工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社会的作用更不必提,三者互动,意味着社会责任立体、多维、有效,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的意识变革运动。所以,只有“政府—一ngo一一社会”三者互动,才能最终把社会责任意识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之中。

跨境贸易篇7

5月23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八十三期“经济每月谈”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仲泽宇,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忠榜,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就跨境电商的发展与监管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跨境电商为什么是未来国际贸易趋势?

陈文玲:从最初的C2C,到现在跨境电商把国际上零散的个人购物,通过平台的管理、积聚和政府管理流程的再造,变成一种客户的市场集成,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窗口和快速通关体系,日益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国际贸易流。

这种变化意义重大,或影响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实际上,e国际贸易,不是单纯的电子商务,也不是电子商务跨境变成了新的形态,而是通过“互联网+”,通过政府的改革和流程再造,以及政府和企业采取PPP模式建立的跨境电子商务的新平台和平台上流程的再造,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贸易形式。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当超过95%的潜在客户生活在美国的国境之外,不能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规则,可以看到美国已直接将矛头对准中国。他认为不能让中国掌握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贸易体,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些潜在客户不容小觑,中国现在已在五个地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

相比于美国的TPP、TTIP战略,跨境电商则是运用集体智慧和企业的创造,用“互联网+”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手段做支撑,打开了国际贸易的另一扇窗户。美国可以把不同的国家纳入到TPP、TTIP,但是不能把全世界消费者纳入其中,全世界消费者的选择是市场的选择,是出自于个人需求偏好的选择,而不是哪个国家可以改变的。因此新一轮跨境电子商务B2C,目标就是若干个消费者的市场结合,变成一种贸易的流量,不会受到TPP、TTIP等标准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跨境电子商务新平台,能够把若干个消费者集成为一种贸易流量就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当前来看,全球经济已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特别是贸易的增长速度更低、降的速度更快。谁能率先走出来,不受各种“T”的影响,不受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关键就在于,能否抓住未来世界市场中的潜在的客户,把全球分散的消费需求变成一种市场集成。

李忠榜:当前,世界主要贸易国家都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本国的发展战略。跨境电子商务涉及到国家的竞争力、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正在逐步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业态。世界各大贸易大国和强国都是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家战略,出台各样的政策予以扶持。美国在去年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十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在2025年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达到整个国际贸易的70%。欧盟、日本也都相继作出了这样的规划。而按照惯例,崇尚自由经济的国家很少对经济业态作出规划。

中国也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去年专门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也明确了后面的五年时间,2016-2020年每年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要在30%以上。按照这样的速度推算,2025年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也应该是70%以上。

国际机构2015年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显示,当前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已经在电子商务的竞争力当中排前五名。这家机构同时预测,在2015-2018年,全球的跨境电子商务将会按照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并专门指出中国所制定的30%的计划是能够实现的。

更重要的是,跨境电子商务跨越了时间的局限性,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提供了机会。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特征体现在跨境电子商务上,会使得跨境电子商务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使得像河南这样的内陆地区和沿海的发达地区在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同时,这种去中心化的特征在跨境电子商务当中又体现为贸易主体多样性,以前做国际贸易的大多是高大上的进出口企业,现在可以想象一下,即使是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都可以从事国际贸易,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有这个意愿都可以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所体现出来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便捷化揭开了国际贸易神秘的面纱。

王健:互联网时代,整个商业或者市场都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或者剧烈振动,由于互联网这种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变化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急剧发生变化,生态发生变化之后可能就会有一些物种被自然淘汰,有些物种就要去改进,这个过程当中生态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物种。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是一个第三方的市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新物种、新商业形态,这个商业形态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当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我们讲的所谓生态的变化。生态的变化带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未来市场的规则肯定要进行重塑,意味着规则的变化。

理论上来讲,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普惠贸易时代的到来。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或者说由于这种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带来了很多原来世界上在国际贸易当中不太容易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弱小的主体比如中小企业,甚至于个人也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而以往国际贸易都是跨国公司主导,因为贸易的流程非常复杂,只有那些大公司才能做到合规。现在有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有了跨境电商的平台,实际上就把整个贸易的流程变得很简单、明了,也很容易操作。

中国如何应对贸易变革?

陈文玲:新一轮国际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集中在了贸易规则的制定和现代流通能力上,我们的短板在哪?

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也是全球第一大贸易体,但是我们最大的短板是流通能力薄弱,比如物流的成本,在开始推动物流的时候是23%,现在下降到18%。美国和日本都是8%左右,欧洲一些先进国家的物流成本也在6%-7%。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一个核心部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以及人的流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信息的快速传输降低成本,但唯有物在物理意义上的移动是不能被消灭的,只能被合理的设计,包括流程的设计和合理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放眼国际,美国已经形成了以大的跨国集团为代表的内生化的现代市场物流体系,日本和欧洲的社会化物流体系也非常发达,可以使若干企业达到零库存。

全球已进入了一个大流通时代,美元占全球贸易结算比重62%,占全球货币贮备86%,占大宗商品结算的66%,资本流通方面占据先机。

面对这样的时代,流通能力薄弱的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即通过信息革命,通过像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百度这样一大批走在前列的依靠信息技术支撑的新业态,建立起包括跨境电子商务的若干电子商务的平台,或称之为平台经济。

目前平台经济的发展已经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这个平台上,若干分散的个人和小企业,可以通过平台生成一个巨大的物流、贸易和信息的流量,能够极大地提升和重塑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人的流动等各方面的流通能力,提高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多式连业、无缝链接、一单到底的现代流通体系。

这是企业的创造,也是政府政策支持的结果。流通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尽快把流通能力薄弱短板补起来,而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将来要形成e国际贸易这种贸易方式,是现代流通创新发展的一种产物,因此更应该倾尽全力去支持和发展。

除了补短板,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形成的e国际贸易,还可以有效地吸引外溢的消费回流。好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做到秒通关――一秒钟可以通过检验检疫完税100单,将零散的个人消费需求变成巨大的流量。如果我们国内具备这样的条件,一万多亿,在国外去购买的这种外溢的消费能力,能不回流吗?而且在这个回流过程中,由于把市场集成变成一种贸易的流量,征税达到了12.8%,这也是给国家增加税收。

仲泽宇:跨境电商已经开启了全球经济活动生产的一个新模式、新时代。这样的大趋势下,实业、制造业正面临着“两面夹击”(一方面是东南亚地区的下游低成本挑战;另一方面是欧美等科技实力强的国家的上游高科技的压力)的中国有优势也应该主导这一轮的变革,我们要在规则、投资、改变经济活动这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跨境电商为什么成为中国的机会。从零售业的演变看,最早生产产品还不丰富的时候,是柜台经济、柜台交易、柜台零售,一个柜台只卖一种产品。后来生产的产品多了,就出现了超市。现在产品丰富的时代,则发展到了线上线下跨境电商的一种模式。

我们要挖掘潜在95%的市场,只有依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要逐步把以生产为重心为起源的经济活动,逐渐移向以交易为客户、消费为中心的模式,这是一种划时代的分割点,跨境电商正成为我们实现由生产转向以交易、消费为主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方式,也将必然成为未来贸易趋势。

王健: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理所当然的可以产生比较重要的带有世界性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因为巨大的经济体量足以支撑一个大平台。

对中国来讲,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因为这样的平台,只有中国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才能够支撑,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一个普惠贸易的世界,建立新的规则体系。

高红冰:阿里今年3月份完成新财年,零售交易体系完成3万亿交易规模。作为一个新的互联网经济体或者电商经济体,阿里用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从0到3万亿的发展。而全球零售贸易巨头――沃尔玛达到这样的交易规模则用了54年的时间,还加上237万名员工、几万个线下零售网点以及卫星等各种网络供应链组织。

为什么会有13年对54年的超越?一是得益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二是得益于新一代政府不断推动创新驱动的战略,使得各种各样分散的草根的创新经济高效发展起来,带来了技术和商业的创新以及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平台经济得到极大地推动。互联网在高速发展过程当中,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生产要素、市场主体、消费诉求聚合起来形成新的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将主导未来经济发展。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全球上市的互联网企业里排前15位(中国已经有4个)的全部都是平台经济企业。这也表明,有大平台就有大市场,平台经济未来一定会是全球经济继跨国公司之后的新趋势。

中国跨境电商如何转型升级?

仲泽宇:中国在跨境电商发展方面有机遇也有优势,但从目前的运行机制看,新事物新业态跟现有机制还不太适应,存在很多缺位的地方,因此政府和市场应共同推动跨境电商机制体制的完善。

一是建议在G20峰会上达成一致的发展意见。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政府能够援建“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的技术平台、人员平台, Facobook这样的公司都能宣布免费全球上网,中国那么多对外援助,援助这样的平台成本小,但能够抓住核心的东西,有利于输出我们的标准和规则,培育我们的市场。

二是探索监管模式,从以前传统的管路到现在管企业、管人这种新的监管模式。

三是总结我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经验和商业模式,并对发展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跨境电商牵扯到的国家海关问题、监管问题等。

四是跨境电商现在多集中在日用品方式等方面的销售,未来应该向重型集中式模式探讨,这两年重型产品的交易正在迅猛增长。

五是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模式。介入一种以消费为主导的生产模式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未来应尝试收集分析集中消费这样的数据,然后集中起来进行有特色、有计划的生产。

六是要培训外贸和高效的学科建设,实际上我们现在大量的原来传统的外贸公司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国际经验,但不懂电商这方面的技术,要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使他们成为跨境电商业务中的主要骨干力量。

七是政府要协助市场开拓,特别是帮助大的机构和大的平台进行市场开拓。

八是探索跨境电商结算中心阳光化模式。

九是成立产业基金,比如牵头组建一个“跨境电商50人”这样的机制,50家重点企业能够通过产业基金模式整合资源支持发展。

十是通过新政出台,有力促进政府与市场的有效沟通。

李忠榜:对大数据的应用、新规则的研究应用,是今后在跨境电子商务竞争中赢得先机的关键。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制定了规则,谁就是这次竞争当中的赢家,考虑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各地的发展还不够协调,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建议跨境电子商务设立一些类似的行业协会,进而形成由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为主体,龙头企业、主力专家学者支撑的工作体系。

跨境电商应如何有效监管?

李忠榜:中国政府此次出台新政,实际上也是国家对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思考,第一是扩大出口,第二是优化进口,第三就是公平竞争环境的维护。大家知道,政府公共管理首要职能就是建立市场规则,完善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为各类市场活动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国家一项政策的出台,一定是要服从于国家最高的全局的战略的利益,而不是迁就一个局部部门的、暂时的利益。从这个角度去看4月8日出台的新政出发点就是对的,扩大出口、优化进口,维护公平。分析来看,新政很显然是针对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又是针对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当中的进口保税模式,受到冲击最大的又是其中进口商品结构问题,有前置审批的老三样――食品、化妆品、保健品。

通过过去两年的试点尝试,郑州做出了一些探索,也就是因为这样一些探索,给郑州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间,同时也确确实实在这样的监管模式和通关流程当中有优于一般贸易的思考和操作。

有人认为目前这样探索和创新的安排是不是会导致跟一般贸易之间不公平的竞争,也因此,跨境电子商务新政出台后一直伴随争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争议?针对的无非就是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和进口的保税模式,以及一些前置的商品。事实上,要先理解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政府跟市场主体当中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互动的关系。大家感觉这次新政出台比较突然,从事物发展一般规律来讲,一个政策的出台应该具有预见性,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对规律的认识应该具有抑制型,如果一件政策出台让市场各方感到突兀,作为监管者要去检讨,这样的政策是不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科学性,是不是体现了政府出台这个政策的初衷,是不是有有效性,是不是符合发展规律。事物发展趋势是对的,初衷也是对的,采取这个政策的阶段,发力的时间点尤其重要,这就是合理性的问题。

第二,这样的治理是不是一种合理的监管,监管是不是越严越好,或者是越松越好,从监管部门来讲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实行精准的政策。1997年,美国政府了一个全球电子商务纲领,这个纲领要求美国各个州政府都不应出台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同时实行的电子商务州政府销售税的免征,免征时间延长16年时间,一直到2013年取消了这样的免征政策。

我们今天跨境电子商务就是进口保税模式下的跨境电子商务,2015年全年的规模也不到150亿元人民币,大概占去年全年外贸进口的10.4万亿的千分之一点四。很显然,这样的一个业态现在恰恰是在生长发展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恐怕要有一些支持的政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去实现这样的公平,最终回归商业本质。因此建议对这样的模式再宽容一下,可以让跨境电子商务保税模式进口再多走几步。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监管,也必须适应互联网的要求。就跨境电子商务而言,税收框架、监管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的设计都应该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要基于互联网的思维。

王健:“四八”新政在企业引起很大反响,这是好事,说明政府和企业都在反思:在新的形势下,外贸监管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一条新的道路。比如说以前外贸监管的时候,要不就认定为是个人物品,要么就认定为是一般贸易。财政部税收的调整,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把它归成一般贸易,一般贸易就像我们讲的,显然走了一个很复杂的贸易监管流程,所碰到的可能并不一定是税本身的问题,而是流程过于复杂。

而欧盟规定,150欧元以下产品过境,一律是免增值税,或者是免全部的税。美国800美元以下的产品也是免一切税。也就是说,现在在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推行低值货物免税的政策。为什么推出这种政策,有两个原因:一是海关监管越来越难,财政部、海关要想把每一个税都收了成本非常大;二是全球的消费者需要,设置所谓更复杂的业务流程,实际上等于给消费者增加很多额外交易成本和负担。

海关监管当中有没有必要区分个人物品和货物,现在看来,这个界线其实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个人物品和企业交易都碎片化之后事实上没法区分。严格来讲,彻底的改革就是不区分个人物品和一般货物,搞统一税,低值货物就应该免税。既满足了消费的需要,也解决了海关所有税都征带来的各种问题。

而且,如果我们在进口方面把很多跨境电商归结为一般贸易,很可能造成其他国家也这样做。现在我们进口和出口是连着的,在进口方面采取的措施,意味着俄罗斯、巴西或者其他国家是不是也应该归为一般贸易,如果归为一般贸易,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向对方出口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因为俄罗斯需要中国大量家庭用品和小商品,如果走一般贸易,那岂不是我们的产品在对方市场也会受阻?从全球发展趋势特别是普惠贸易发展趋势看,未来跟不同国家进行谈判的时候,既要考虑进口也应考虑出口,真正为跨境电商探索建立一种创新的监管模式。

因此建议:一是税制与国际接轨,设定免税额度,推单一税制,税制简化透明,符合跨境电商的特征;二是监管方面要统一,避免多部门不协调情况的出现;三是吸收跨境电商一些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数据,围绕普惠贸易的发展趋势来创建跨境电商新的贸易监管的方式。

高红冰:很显然,平台经济带来了一个全新业态的发展。对于一个新业态的监管,应该有一定的包容度。比如对于淘宝的假货问题,是出现了问题就一棒打死,还是给予适度宽容以让其迈过初期发展难关再逐步解决问题?淘宝现在每天产生4000万只包裹的交易量,巨大的交易规模背后包含了信用评价体系、第三方支付等复杂的交易体系,传统的交易监管体制显然很难套用到这个全新的业态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跨境电商、跨境贸易发展应先让其往前冲,经过市场博弈和竞争后会磨合出一种新的市场规则和新的监管规则,以及新的相互之间制衡的新的经济制度,技术、商业和规则体系的建立其实是三位一体的。

“四八”新政为什么会引起很大争议,分歧点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市场。新政要保证一般贸易公平性的问题实际上是个假问题,因为并没有冲击一般贸易,中国消费者以后更多地通过网上购买进口的商品,准确的讲属于跨境电商进口零售贸易,并没有去替换一般贸易国内市场,冲击的其实是国外的消费市场。

然而,新政基本的跨境制定政策时是立足于税收有保证,但税收保证时采用了一般贸易的底层框架来制定税收政策。在具体执行当中从税收政策到商检、海关、质监,一律采用一般贸易监管,这就把个人物品为中心的消费升级的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打死了”。

事实上,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中国在跨境电商方面最大的创新。对这个领域采取宽容、保护、放松、管制是主要指导原则,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摸到一条发展的道路。

通过杭州综试区的先行先试可以看到,在商业企业平台上,消费者和服务商聚合在试验区做了大量创新,包括服务的创新,各种商品模式的创新等;监管部门也在保税区里做了大量创新,比如三单合一、底线监管、大数据监管等。通过这些创新已经摸到很多经验,实现了秒通关。

跨境贸易篇8

深圳

珠海和东莞这五个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境外地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地区2010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中国银监会又联合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天津、内蒙古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且不再限制境外地域。

可以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它对中外各方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关系发展,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境内进出口企业,在汇率波动频繁的国际市场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可以锁定进口成本和出口收入,进而避免了汇率风险,其次,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不仅便利了境内企业,境内进出口企业也不需要到银行进行结售汇,规避了汇兑损失,降低了成本:同时,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行,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大大增加其业务范围,如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等结算业务。人民币汇兑业务,提供贸易融资及出口买方信贷产品以及未来很大可能的提供人民币衍生产品等,中资银行的业务空、司会得到大幅度拓宽,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也将得到相应的改善,再者,中国是贸易大国,外资银行因其服务能力强、境内外分支机构多等优势更受境外企业青睐,人民币结算有利于外资银行进步扩大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外企业业务量,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最后,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减少银行的头寸储备,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因人民币升值而导致的美元外汇贬值损失,也减轻了国际外汇储备分配失衡的程度。

五方面仍需完善

虽然经过年多的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企业和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也更加强烈,然而毕竟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资本账户管制严格,人民币并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 的可自由兑换

与其他国家相比,虽然我国资本账户的开放步伐有所加快,但管制仍然较多,如在货币市场工具,资本市场证券交易,商业信贷

金融信贷以及个人资本流动等多方面。即使开放的部分也主要是针对直接投资等实体经济,对非居民的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等主要投资渠道依然管制严格,限制了非居民将境外人民币调入境内投资的意愿。这些都对境外人民币的回流通道形成阻碍。

另外,境外企业通过人民币结算得到的人民币收入,若是不兑换成外汇,其性质就转换为资本和金融账户,此时的境外人民币是否还能够自由兑换成外币以及境外人民币回流于境内用于直接投资时,能否享受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等,还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解决。挑战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在货币政策方面,人民币通过跨境贸易结算会形成境外人民币债权,当这种债权达到定规模时,在我国获得铸币税好处的同时,也会形成一些问题。除了这种海外持有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中央银行在国际上的地位信誉、宏观调控能力以及金融监管的效力等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会进一步刺激国际热钱涌入境内,而这对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巨大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货膨胀的问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并且,此时货币供给量也难以继续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因为境外人民币资金会随着境内外两个市场利率变化而流动。

而在金融监管问题上,境外人民币的大量流通为国际游资提供了新的投机机会,投机的外资“逢高退出,获利回吐”,会对尚未发展成熟、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的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给金融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对外汇的监管和政策也有待改进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是以外汇收付和结售汇为基础的。当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时,企业收汇出汇都使用人民币,这就造成人民币来源上出现混淆,尤其是在多次转汇后的支付渠道容易与国内支付发生混淆,因而,如何界定境外企业持有的是人民币而非其他来源成为问题。

其次,我国现行的本外币账户实行分别管理,通过贸易结算形成的人民币究竟应该归为一般人民币账户还是等同于外汇结算账户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另外,随着企业收付汇都是人民币,出口收汇核销的操作需要重新调整,关于出口退税操作依据和凭证以及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等方面也需要重新制定规则。而实行人民币结算也加大了政府对跨境资金管理的难度。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高

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出口产品大都为低附加值产品,处于国际市场产业链中下游。在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中,我国企业并不具备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选择权。而对于境外企业来说,货币历史惯性的存在使其更倾向于使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另外重要的是。由于境外企业对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缺乏了解、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的存在,人民币结算对于境外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目前离岸市场人民币贸易信贷余额规模大约只有几十亿元,也很难与存在于离岸市场的相应的庞大美元存量相匹敌。

国内外清算结算渠道尚未通畅

当人民币作为可自由兑换货币通过国际结算的主渠道(信用证,托收和汇款方式)进行结算时,对银行的国际结算以及国内清算渠道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我国现有的银行结算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统一的支付清算网络系统,各银行的电子汇兑系统自成一个体系,跨行结算清算不能解决;现有的人民币清算系统和制度安排缺乏灵活性:人民币清算系统和清算制度未达到国际要求,同时在清算规则清算行准入清算账户开立、清算时间和清算效率等方面,也不能满足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清算要求。

企业态度和离岸市场决定发展前景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态度以及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状况。

(一)企业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需求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业务5063亿元。今年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603亿元。可以看出,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需求旺盛并且日趋高涨。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来,这其中涵盖了中央企业、大型跨国集团公司以及民营企业等。商业银行的所有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对于跨境人民币结算均能适用。同时,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境外机构银行结算账户配套的产品陆续登陆,人民币投融资,担保、清算现钞配送、人民币衍生产品也都在快速发展。这些金融产品为非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币

提供了宽泛的投资渠道。

(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初步形成

随着各种政策的颁布与推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已初具雏形。2010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签署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业务的清算协议》

(以下简称《清算协议》),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补充合作备忘录》扫除了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主要政策障碍。根据《清算协议》,允许证券和基金公司开设人民币账户,这为香港的金融机构开发人民币产品,募集人民币资金奠定了基础。境外企业在开户、转账和兑换等业务的放开,有利于人民币在境外沉淀下来,促进香港人民币’资金池”的形成。至2011年3月底,香港大约已有4000亿的人民币存款规模,800亿的人民币债券规模,虽然仅占在岸市场的0.5%和0.4%不到,但其增长势头猛烈,发展潜力巨大,预计两年内人民币存款规模将发展到27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4月29日,香港首只人民币PO汇贤产业信托在港交所上市,虽然出现破发,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不看好人民币,因为严格的房产调控政策、较低的预测股息率,近期走势疲软的香港股市以及投资者所持观望的谨慎态度等都是导致其破发的重要原因。

另方面,为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在迅速增长的人民币存款基础上,大力发展人民币资金交易。贷款业务和证券市场,并积极开发各种具有避险功能和保值增值功能的金融衍生品,如人民币期货、期权、远期互换以及其他更加复杂的交易品种。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人民币境外融资等。通过扩大货币互换规模满足境外企业的部分人民币需求,打通离岸与在岸两个市场的人民币资金流通,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如鼓励开放小QF¨项目、人民币FD等),形成人民币结算资金在境内外市场间的循环流通机制。

总之,数量可观的人民币资金存量为各种人民币产品的组合和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来源,同时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利率和汇率也初步形成,接下来,人民币IPO将陆续上市。可以看出,未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将步入蓬勃发展时代。

上一篇:贸易保护范文 下一篇:国际服务贸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