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1 09:15:06

跨境贸易论文

跨境贸易论文篇1

2010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区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一部分,自贸区的建成必将更进一步推动GMS经济合作机制的全面快速发展,次区域内的贸易往来将有一个爆发性增长,由此必然产生次区域内贸易结算与汇兑、投融资服务平台及次区域内金融政策协调等金融合作的需求,各成员国的合作也必将遵循区域经济由贸易一体化向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规律,以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因此,对云南与GMS国家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省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云南省是我国最早开始实行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地区之一,早在1993年中国与次区域内的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边境贸易就广泛使用人民币结算,2004年中央正式批准云南边贸企业可以用人民币结算,经过发展还成功探索出符合云南和周边国家特点的境内人民币转账和对开本币账户两种结算模式。至今为止,人民币跨境结算共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巩固三个阶段,在结算方式上也先后经历了人民币现钞结算、“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结算、商业银行结算以及电子化结算等多种形式。

第一阶段是1993年至2004年期间,以逐步推动商业银行与毗邻国家建立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关系为主,逐渐启动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到2008年期间,这段时间内云南省的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云南省被正式批准允许开展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同时还进行了以人民币结算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退税的试点,并采用了适合中缅和中越边境贸易的结算方式,大大增强了企业选择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积极性;2005年云南省的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金额实现27亿元,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贸易额占其边贸总额的比重高达85%;2006年,泰国北部与云南省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开始试验;2006年、2007年两年,云南省的人民币结算贸易额占其边境贸易总额的比重都达到了90%以上,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成功经验为云南顺利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从2008年至今。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云南和广西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与缅甸经济银行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允许缅甸经济银行在云南边境地区的农行和建行开立用于中缅边贸结算人民币往来账户;2010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与老挝发展银行签署边境贸易结算合作协议;2010年7月27日,云南省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云南省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7341笔,结算金额达83.12亿元;2011年云南省全省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50.3亿元,比2010年增长201.1%。其中,资本项下结算结算额达78.7亿元,实现了零的突破;贸易项下结算额占同期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5.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8.5个百分点,结算的地域范围也从2010年的8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包括欧美在内的26个国家和地区③。此外,还在昆明挂牌实现了全国首次人民币与老挝基普的区域性柜台交易,并成功推出了全国首例人民币对泰铢的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和云南省桥头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建成和“十二五”期间云南“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全面合作的启动,云南省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概况

GMS国家是云南省的主要对外贸易伙伴,自2002年11月GMS领导人会议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框架报告以来,次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是被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亚洲第一大市场。012年第9期中旬刊(总第492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9,2012(CumulativetyNO.492)

(一)云南对GMS五国的边贸总量分析

首先,从云南省与GMS国家的进出口总额来看(表1),2002~2010年期间,云南对GMS五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235亿美元逐年增加到33.8亿美元,增长了近7倍,年均增速高达31.36%。云南对GMS五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额所占当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19.02%上升到2009年的30.08%,2010年这一比例有所减少,但仍高达25.28%。也就是说,在云南省的对外贸易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部分是与GMS五国发生的;其次,从出口额的角度来看,云南对GMS五国的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2.93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3.385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33.475%;再从进口额的角度来看,2002年云南从GMS五国的进口总额为1.307亿美元,2010年则增加到10.42亿美元,增长了7倍左右,年均增长速度达30.197%。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云南省全省的进出口总额双双下降,出口总额相比2008年下降了9.48%,进口总额下降了24.01%,外贸总量也因此比2008年缩减16.46%。但对GMS五国的进出口总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都实现了增长,其中出口增长了3.19%,进口增长了5.6%,进出口总额达24.12亿美元,占该年对东盟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6.54%,占云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0.08%,大大缓解了云南省外贸出口下降的压力。云南与GMS国家经贸合作关系的日益紧密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省经济发展影响的基本途径为:首先,通过合作项目来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如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减少贸易合作的运输成本,促进各方贸易的便利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其次,通过双边合作机制的建立来有效的消除合作摩擦,增进合作,从而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再者,通过参与合作决策的途径影响云南经济的发展,云南省作为中国参与大嵋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通过参与国内决策过程,不仅可以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还能够将自身的利益诉求直接导入决策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得合作机制更加符合云南当前的发展需要。具体而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进出口贸易拉动云南经济增长。首先,从进出口总额对GDP贡献度④来看(表2),2002年云南与GMS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对GDP的贡献度为1.516%,到了2010年则上升到3.169%,年均增速达11.3%。其次,若以拉动度来表示GMS五国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则可以以云南与GMS五国的进出口额来表示经济交往情况,从而计算出云南与GMS五国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其中:外贸对GDP增长的拉动度=(净出口增量/GDP增量)×GDP增长速度计算结果可知,2002~2010年期间,云南与GMS国家的贸易对其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平均为0.12%,对于云南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而言,这一拉动作用不可小视。

GMS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一)人民币结算体系障碍

首先,结算渠道不畅通。现行支付体系仅限于境内的支付系统和进行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国际结算,而不能满足人民币对GMS国家的国际结算,加之汇率风险的不可预测性,给银行和边境贸易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同时,现金结算还引发大量边贸交易资金脱离监管和无序流动的问题,为各类非法交易和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更加隐蔽的生存空间,从而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其次“,地摊银行”问题。“地摊银行”的大量存在为跨国洗钱犯罪和民间非法融资等提供了生存空间,加大了人民币反洗钱的难度。由于“地摊银行”的交易方式以现金为主,催生了巨额人民币跨境流动,加之其参与人员身份的复杂性和交易币种的多样性,极易为各类非法交易活动提供有效掩护,给我国构建边境和谐的市场交易秩序和交易关系带来了较大障碍,不利于监管。同时,由于大多数的“地摊银行”兑换点都可凭信用或房产证、实物资产等进行抵押,若代替商户垫付货款或前往银行办理汇款业务,在两日内不收利息,三日以上就要计收利息,“地摊银行”兑换点的流动性和民间化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二)银行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大湄公河次区域商业银行间的合作缺少完善有效的信息交流制度。GMS国家的商业银行对各国的经济金融、税收、外贸、外汇等相关政策情况的了解不够及时和充分,且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商业银行的信用状况不透明、业务处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等,这些都影响了次区域的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的合作发展。其次,我国银行业普遍缺乏全球布局的战略眼光,跨国经营的意识较为薄弱。目前,我国与GMS国家的金融合作层次较低,业务合作多限于银行汇票、边境结算凭证、委托汇款的边贸结算方式。云南省的商业银行除了在越南、缅甸、老挝设立了少数几个结算代办点外,目前几乎还未设立分行等高层次的金融机构,只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而能真正经营的国际业务很少,这反映了我国银行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营实力目前依旧十分薄弱的现实,也造成了云南省金融与经济—体化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脱节。

(三)政治因素的制约

虽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近些年来政治经济关系发展较为迅速,但国家间的合作意识不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GMS国家货币合作的进程,也影响了人民币跨境结算和流通的节奏。以中国和越南的合作为例,目前中越两国官方至今未达成有效的合作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人民币计价结算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第一,中越两国的支付结算协议范围有限,目前中越银行间本币结算的范围仅限于边境贸易结算,但实际上中越两国居民的服务往来甚多,且对人民币跨境投资也有一定需求;第二,中越双方对边贸的政策态度不一,如越南边境贸易采用美元结算的出口退税率高于人民币结算约2个百分点,且越南政府承认部分“地摊银行”的合法地位并颁发营业执照等;第三,有关现行支付与结算的协议在具体执行中不顺畅,造成了边境地区的汇率汇兑业务和结算业务均由地下经济掌控,使得银行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等。

解决GMS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的对策建议

影响和制约云南与GMS国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因素较多,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让人民币获得市场的认可。因此,在现有条件下要继续加强同GMS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构建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控制人民币与泰、越、缅、老、柬的黑市交易,从而解决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障碍问题。

(一)继续加强同GMS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应大力促进我国与GMS国家银行间的业务往来和信息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双方银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边境口岸建立两国的金融机构间人民币账户相互往来结算关系,大力开展人民币与外币的银行兑换业务,加速推进双边金融机构行试点及推广进程,尽快开通银行卡远程POS服务等,以解决两国之间的边贸发展与边贸往来需求。国有商业银行可在边贸口岸开关之际成立临时的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点,从而满足口岸贸易发展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自身金融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支付结算体系,并加大对员工业务素质的培训及教育力度,促进其适应现代化结算工作的需要。

(二)构建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

2010年7月27日,国内首个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在昆明正式挂牌成立,该服务中心被定位为云南省金融商贸的聚集地,欲将其打造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和人民币跨境资金融通中心等。昆明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促使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顺利建成,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人民币结算问题,同时还能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顺利开展。首先,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可促进区域内边贸往来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人民币结算,改变目前依靠“地摊银行”来实现货币兑换的现象,进而减少双方企业及边贸结算银行的汇率风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平台。可以尝试在云南省局部放松资本账户管制,实现区域内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即使尝试失败,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产生的不利影响也较为有限,如果试验成功则可进行推广应用。

(三)加强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合作

云南的银行业应当首先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全面贯彻、支持企业走出去及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外贸出口的合理资金需求应当给以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不断加大对有出口前景及替代进口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建设,理顺投融资渠道。同时,国际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变化都为金融机构的同业合作提供了创新空间,省内各银行、联社之间已在资产重组、委托贷款、联合贷款、银团贷款、信息交流、结算等方面开展了多方位的往来与合作。云南银行业需要继续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在票据业务、融资、信息共享及防范支付风险等货币市场领域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四)创建健康有序金融环境

跨境贸易论文篇2

关键词:传统国际贸易;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传统外贸竞争优势弱化。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经济结构仍然有待完善、外贸质量有待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相比于传统外贸,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为保持经济外贸增长、促进创新创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事实上,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业态、改革开放的新窗口,并在塑造互联网时代的国际经贸新规则。

一、内蒙古地区外贸的特点及问题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统计,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进出口总额达994.2亿元人民币,同期GDP总额为17770.19亿元人民币,外贸总额占GDP比重为5.59%,与全国相比,所占份额严重偏低。同时,内蒙古的外贸企业也面临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出口市场萎缩不利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外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口大于出口,这样的差额还在不断地扩大。从外贸对象和对外贸易地区来看,都呈现出高度集中的趋势,内蒙古对外贸易地区主要集中在边境口岸地区和主要城市,尤其是内蒙古满洲里及二连浩特两地近年陆续被“升格”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后,其对内蒙古外贸进出口的“贡献”更是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

二、传统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设

1.专业简介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高职高专开设的财经类专业,主要面向外贸公司、工贸公司、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外国公司驻我国办事处、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涉外物流公司、银行国际结算部等外经贸单位,能够胜任外贸跟单员工作,从事外贸业务、单证制作与审单、业务助理、国际采购、进出口货物报检、海关报关、国际结算、商务秘书等多项业务工作和中层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升读本科。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是能依据国际贸易惯例,按国际贸易工作流程及各岗位要求,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沟通,用电子商务这个工具处理各类国际商务信息,正确办理外贸业务、单证、跟单、外销、货代、报关等综合业务,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较强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专门人才。

3.主干课程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岗位需求,将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货运、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法、国际商务谈判等9门核心课程。

三、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需要的能力分析

1.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

受世界经济影响,而我国新劳动法实施以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进入平缓期。

截至2012年,全球贸易的平均关税已降至约2%,新兴市场也降至10%以下,约75%的国际贸易自由进行;WTO记录的贸易政策中,51%是促进贸易的,而且新增的贸易限制措施呈减少趋势。所以,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是大势所趋,贸易壁垒继续下降。跨境电子商务就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新模式。

2.跨境电商岗位划分

跨境电商产业链主要有三类玩家:生产商/制造商、跨境电商企业(含配套服务企业)、消费者/批发商/零售商(用户)。内蒙古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较晚,具有自身独特的方式。内蒙古幅员辽阔,北面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有大面积的接壤,二连浩特、满洲里在以上两国均有口岸。我区现有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传统的外贸企业转型,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扩大销售渠道;另一种是电子商务企业转型,自己建立平台吸引国内的工厂企业进驻到自己的平台,此类企业主要针对的目标顾客90%以上均为蒙古和俄罗斯的消费者。

内蒙古为全世界羊绒围巾的出口基地,呼和浩特和周边城市做羊绒围巾及制品的中小型企业百余家,它们大多数都从事着传统的OEM订单加工的工厂。从目前每年的广交会的交易量和往来国外客商,可以看出。这两年的OEM订单工厂,日子也大多不好过。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外的经济形式和跨境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跨境电商的出口,可能很多OEM工厂,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莫名的订单和客户少了那么多。他们的目标客户还放眼于大国外的超市商场、贸易公司、实体采购商。

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主要包括国际物流管理、跨境支付、跨国商务管理、网站建设、seo、网络营销、店铺运营、信息技术应用(包括网络及数据库管理)等,而同时兼具技术、贸易专业知识、经济常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最受企业欢迎的。

四、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建立

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主要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国际贸易理论观察分析能力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能在外贸部门、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的培养,就要在原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基础上,对人才的培养要进行改革,现有的课程也要进行相应的融合。

跨境电子商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是国际贸易,而电子商务只是工具。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课程实施要注意分析职业的各种能力。按照学生学习的需求,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一下几个方面的课程。国际贸易类: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国际礼仪、跨境电子商务英语、国际物流、跨境支付等;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基础、网络客服与管理、网站美工、网络营销等;市场营销类:国际市场营销、视觉营销;综合实训课: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跨境电子商务实务等。

以“政、行、企、校”的合作模式,打造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国际贸易概论、外贸会计、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基础、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实务、外贸沟通技巧(含商务函电)、进出口单证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与支付、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服务与管理等。

参考文献:

[1]院校商贸流通行业相关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改建方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2015.

[2]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报告.阿里巴巴研究院,2015.

[3]遇冰琪.大数据对企业决策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4.

[4]孙艳艳.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

[5]钟玲玲.基于跨境电商产业链的外贸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5.

跨境贸易论文篇3

关键词:跨境电商;全球普惠贸易;低值货物免税制;个人物品;一般贸易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6-019

跨境电子商务时代,全球市场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释中国跨境电商为什么走在世界前列?理论界最近一两年一直在跨境电商的问题上寻找突破点,这些变化和中国跨境电商走在前面,对国际贸易理论创新意味着什么?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e国际贸易的趋势意味着政府监管方式发生什么变化?笔者提出了“普惠贸易”的概念。下文将分四个方面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全球市场来讲发生了什么变化?互联网时代,整个商业或者市场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或者说剧烈振动。由于互联网这项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生态环境急剧发生变化,生态发生变化之后可能就会有一些物种被自然所淘汰,有些物种需要改进。这个过程当中生态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物种,这些新的物种就是现在大家讨论的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是新的业态。这个业态实际上类似于生物世界生态世界当中的物种,只不过是商业物种。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的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是一个第三方市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新物种、新商业形态,这个商业形态实际上存在于市场当中,在经济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也就是我们讲的所谓生态的变化。生态的变化带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未来市场规则的重塑,意味着规则的变化。把精力放在互联网所带来的市场的模式创新和未来市场规则变化这方面的研究上,是我们的基本逻辑。

二、中国跨境电商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的跨境电商走在世界前列?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中国跨境电商是否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数据表明,传统贸易总体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甚至于个别月份已经出现负增长。但是,就笔者一直负责国家商务部跨境电商的报告,一直密切注意这个行业的发展的相关数据表明,跨境电商的年增长率基本上保持在30%左右。当然,对于“跨境电商”这个概念,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理解为跨境的网络零售。在跨境电商年30%的增长率中,跨境网络零售增长至少应该是30%,B2B这部分,实际上仍然是传统贸易占主导。而互联网或者是电子商务对传统贸易的影响,实际上也在逐渐使得传统B2B贸易发生变化。前文提到的“新业态”或者“新平台”出现了,比如,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集中为中小企业提供通关、收汇、结汇、退税甚至提供金融服务等,这些综合业态已经不是传统的外贸公司,业态已经在新技术和网络作用下产生新的运作模式,新的机制已经形成了,变成了商业上的一种新物种。在前几年中央国务院文件当中已经提出来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

不管是在B2B还是B2C,实际上大家都关注互联网电子商务或者跨境电子商务到底给国际贸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跨境电商实际上是指由于互联网技术,由于这些跨境电商的平台给整个国际贸易带来实质性变化的那一部分,既反映在B2C也反映在B2B,B2C这一端,在以前国际贸易当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比如说很多小企业,甚至于个人,把“碎片化”的货物,或者有时候定义为“个人物品”卖到全世界,这在以前的国际贸易当中是不存在的。通过快递和邮政进入国际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一种纯粹的创新。前文提到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综合服务的挑战,实际上,跨境电商对传统贸易的监管也提出挑战。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这些新业态已经走在前面了。笔者在参加的很多国际会议上,各国主管国家电商与国际贸易的政府官员,对于笔者介绍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都希望借鉴中国发展的经验。甚至于很多国家提出来,要想办法参加到跨境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中去。中国跨境电商的平台的确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制造大国。英国很多学校都在研究,中国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将小商品卖到全世界的?研究表明,更多的是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小批量、多频次的这种贸易形态已经非常普遍。中国作为这样一个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理所当然可以产生比较重要的带有世界性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研究期货市场、期货贸易、期货交易,观察商业模式、贸易形态的创新的过程中发现,商业模式实际上从100多年前就在创新。期货市场是一个集中化的交易市场,已经带有金融性质,期货市场就是出现在整个产品交易和流通的集散地。中国新型、小批量、低质货物的交易看起来很难在传统贸易中突破,但是传统贸易也在往这个方向突破。这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如果出现所谓跨境电商平台,那其他国家,比如蒙古、越南等,自然而然就会上中国的平台。因为这些国家经济体量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发展,对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某种程度上说,其他国家也希望中国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毕竟跨境电商的发展不仅仅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来讲,也很重要。而这样的平台,只有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才能够支撑,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一个世界的、普惠贸易的、新的规则体系。

三、全球普惠贸易时代:跨境电商引领e国际贸易

我们把跨境电商引领e国际贸易,理论上总结为:全球普惠贸易时代到来。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或者说,由于这种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来不太容易能够参与国际贸易的弱小主体,如中小企业,甚至个人、自然人都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而以往的国际贸易都是由跨国公司主导。因为贸易的流程非常复杂,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做到合规。中国大型的贸易公司在利润高的时候,可以养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等,这些人员做的大部分工作是类似于政府要做的合规工作,怎样满足海关、商检、外汇,甚至于其他的银行各个所谓的国际贸易规则。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的平台把整个贸易流程变得简单明了,易于操作。这些平台帮中小企业,甚至个人进行通关,进行政府合规的流程。从这方面说,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贸易监管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当然也催生了包括外贸综合服务在内的很多外贸跨境电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国大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国,而很可能正在发生的是全世界中小企业也期望未来能够在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上从事国际贸易。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中国当然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意义很大。从国际社会看,如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各种会议上,大家在讨论现在的国际组织时,都不再提跨国公司了,而在关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大的跨国公司都在拆分,都在变小。由于技术创新太快,企业因太大而很难调头。全球贸易正在朝普惠贸易的趋势发展,要研究如何建立新的贸易体系,让更多中小企业甚至于个人参与进来。中国外贸法在修订的时候最早提出来,外贸的主体里应该包括自然人。目前,我国在进行贸易时,在监管过程中提出,个人物品才能作为个人、自然人,才能报关和通关。如果买的东西介于个人物品和货物之间,尺度则不好把握。如笔者的朋友买了一个德国的放大机,海关认为这不是个人物品,需要找一家公司制作外贸合同,满足政府监管的需要。个人成为报关主体,个人参与国际贸易,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普惠贸易使中小企业,甚至于个人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应该不难实现。因为有平台,而且这些平台还可以逐渐积累,让企业积累信用。如外贸综合服务公司提供外贸的融资,这种融资实际上是解决了很多银行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监督中小企业的信用,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额度?通过平台逐渐积累的数据就可以看到这些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信用度好的中小企业,同样可以获得贷款和帮助。这样就解决了全世界很多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参与到“买全球”和“卖全球”的活动当中。普惠贸易因为有了平台和平台所建立的信用的生态系统,使得它能够在全球很容易实现。当然,我们更期待的是,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实现这样一个由技术和跨境电商所带来的国际贸易新趋势,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整个监管当中如何适应这样的趋势。

四、发展方向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个人物品”与“一般贸易”的区别

“四八”新政在跨境电商企业中引起很大反响。政府和企业都在反思,新形势下,外贸监管是否能够走出一条新的突破口,新的道路。比如说,以前的外贸监管要不就认定为“个人物品”,要么就认定为“一般贸易”。财政部税收的调整,则归成“一般贸易”,“一般贸易”显然走了一个很复杂的贸易监管流程,所碰到的可能并不一定是税本身的问题,而是流程过于复杂的问题。通过对企业、各个机构进行研究和调查之后,希望能够在“四八”新政颁布后的一年中,当中让跨境电子商务探索出一条新道路。目前大家都在纠结的跨境电子商务的新政所带来的影响,原来保税的备货模式,实际上是针对市场当中老百姓关注的进口产品(这部分进口产品范围也不是太大)。主流进口产品不外乎食品、化妆品、母婴产品和保健品。这些产品统一称为“个人物品”。除此之外,大量进货集装箱则称为“一般贸易”,“一般贸易”要经历复杂的流程。“个人物品”相当于原来的跨境电子商务走了便捷、简化和保税流程,来满足国内真实的需要。作为“个人物品”来讲,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要回到过去的说法,强调个人的行邮,是直邮。这意味着把所有保税仓库都建到国外,所有交易流到国外,然后寄到国内。这相对于我国“消费回流,把保税建在中国境内,让更多的交易能够在中国发生”的政策导向来说,无疑是走了回头路。这次“四八”新政可能给我们企业和政府提供一个反思的机会。

(二)欧美国家对低值货物的免税政策及启示

中国的跨境电商为什么能够发展?在欧盟国家,150欧元以下货物过境,一律是免增值税,或者是免全部的税。美国800美元以下免一切税。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推行低值货物免税的政策。在进出口方面,为什么推出这种政策?一是,碎片化的货物当然是个人消费的产品,实际上海关的监管越来越难,财政部、海关要征所有货物的税,成本非常大。监管也十分困难。即便管了,用行邮的方式照样进来,这是全球的趋势。二是,这是全球消费者的需要。对这些物品设置复杂的业务流程,实际上等于给消费者增加很多额外交易成本和负担。普惠对中小企业、甚至对消费者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对于跨境电商交易的货物,如果采取保税进口,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这一点,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列,让低值的货物通过。这实际上给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带来很多机遇,我国很多小商品,甚至于手机、平板、电脑,可以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卖到欧洲、美国,以及更多的国家,实际上都是因为发达国家这样的政策与监管方式。目前,我国海关监管中,是否有必要再区分个人物品和货物?“个人物品”和“货物”,或者是B2B、B2C,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个人物品和企业交易都碎片化之后已经无法区分。严格地讲,彻底的改革就是不区分“个人物品”和“一般贸易货物”,设置统一税,对低值货物进行免税。这既满足了消费的需要,也解决了海关要征所有的税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在进口方面把很多跨境电商归结为“一般贸易”,很可能造成其他国家也依法仿效。如俄罗斯、巴西或者其他国家也有可能将跨境电商归结为“一般贸易”,这意味着我们向对方出口的时候也会困难。俄罗斯需要中国大量家庭用品和小商品,如果归结为“一般贸易”,也会使得我国产品在对方市场受阻。从全球发展趋势,特别是普惠贸易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跟不同国家进行谈判的时候,应该站在这个角度去考虑,既考虑进口也考虑出口。怎么样能够为跨境电商建立一个创新的监管模式?有些企业、学者们提出,跨境电商既不属于“一般贸易”,也不属于“个人物品”,应该走中间“第三条道路”。当然,笔者更希望能够真正探索出这样一条新的监管道路。能够建立一些可以和其他国家一起推动的新的基于普惠贸易的一些规则体系。普惠贸易使这些商品在全球流动。小单化、多频次,确实也会给海关的监管、商检带来一些问题,也会涉及一些消费者保护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肯定能找到解决方案。而实际上,现在的跨境电子商务在过去一两年进行实验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应该好好总结。

(三)建议

最后提出一些建议:一是税制与国际接轨。设定免税额度,推单一税制,税制简化透明,符合跨境电商的特征。二是监管的问题。现在很多监管问题不是某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监管方面要统一,避免多部门不协调的情况。三是吸收跨境电商一些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数据,建立跨境电商围绕普惠贸易这样的发展趋势来创建新的贸易监管的方式。在这些问题当中,笔者认为可能花更多力气的是部门协调问题,甚至于跨境电商的平台还要跟政府合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这样才能获得大数据,才会有数据交换,做好更多监管,未来的监管思路和以往一般贸易的监管思路都不一样。或许这也是为以后一般贸易的监管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可以将所有的监管都并轨。但至少目前来说,在现有贸易监管体系下,对于“个人物品”和“一般贸易”,要探索创造一条新的思路。

注释:

①跨境电商新政又被业内人士简称为“四八新政”,主要指在2016年4月8日开始实施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以及在之后公布的两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税收新政规定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不再按“个人物品”征收行邮税,而是按“货物”征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正面清单”则规定了可以进口的品类要求,以及最为引发争议的一点,两批正面清单都规定“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

参考文献:

[1]王健-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1)-

[2]王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与政府对策[J] .办公自动化,2000(5)-

[3]王健-电子商务导论-商务角度[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

跨境贸易论文篇4

关键词:跨境贸易;外汇管理;跨境人民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5)-0070-04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跨境贸易项下资金流动影响着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均衡和金融市场稳定。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可兑换、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境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金融机构跨境业务创新和非金融主体财务运作手段翻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一些不法主体甚至通过虚构贸易背景、虚假贸易融资等手段进行非法套汇、套利、套补贴及避税活动。这种追逐短期收益的国际资本大规模频繁的进出某个国家的境内市场,会对该国的汇率、金融市场和经济造成冲击,客观要求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管理政策不断完善。我国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当前仍缺乏统一规范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全流程的基础性法规,实施全口径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审慎管理政策是加强跨境金融监管、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重要举措。

目前,跨境贸易本外币结算和融资管理政策研究文献有限。蒋先进(2011)、冷静(2012)、谢媛(2014)等学者对跨境人民币结算及融资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秦绪红(2012)对银行新型贸易融资产品组合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类创新产品在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套利成本收益等方面对外汇管理政策和跨境资本流动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倪素芬和高鹏(2012)研究认为跨境人民币结算对国际收支统计、结售汇制度、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管理的有效性产生较大影响。常博(2015)对货物贸易项下企业登记、单证审核、事后监管的本外币政策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本币跨境贸易结算中的监管套利现象。综合来看,多数研究将外汇管理与跨境人民币政策割裂开来,缺乏对全口径跨境贸易结算审慎监管方向、政策框架和操作实务的深入探讨。本文在梳理现行跨境贸易结算及融资管理政策基础上,分析跨境贸易外汇管理与跨境人民币政策的差异性和契合点,探讨实施全口径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审慎管理的政策措施。

二、现行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管理政策梳理

(一)跨境贸易收支统计管理

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及其交易分类标准,跨境贸易货款收支属于经常项目交易,贸易融资款收付属于资本项目其他投资。但在实务操作中,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的交易属性比较模糊,无论是管理口径还是统计口径,都难以对个体交易属性进行清晰界定。在跨境贸易管理口径中,贸易融资不仅指银行直接为贸易双方提供的信贷资金支持,还包括银行间接提供信用支持的贸易结算,比如议付、代付、远期信用证等。在国际收支统计口径,一般将货物流与资金流一一对应的贸易融资款涉外收支申报在货物贸易项下,比如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等,仅将超出货物流的贸易融资款收支申报在其他投资,比如出口贸易境外融资、协议融资等。

(二)跨境贸易外汇管理

按照《外汇管理条例》,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结算银行应当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综合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来看,外币贸易融资管理分为三种情形:(1)境内企业向境内银行融资,按照2017年1月最新调整的国内外汇贷款管理规定,具有货物贸易出口背景的境内外汇贷款允许结汇,但境内机构应以货物贸易出口收汇资金偿还,原则上不允许购汇偿还;(2)境内企业向境外银行融资,适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但不纳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按照外汇局2016年6月的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境内机构借用的外债资金可根据实际经营需要结汇使用;(3)境内银行对境外企业提供融资,可以在经营范围内直接办理,需申报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存量和交易流量信息。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政策

2009年,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随后,人民银行具体实施细则,上线运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构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制度框架,并以国内现有的人民币清算系统为基础,构建了跨境人民币清算框架,包括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央行跨行支付、银行行内支付、票据交换、银行卡支付等清算系统。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制度,人民币贸易融资也分为三种情形:(1)境内企业向境内银行融资,属于国内本币贷款范畴;(2)境内企业向境外银行融资,同样适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不纳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3)境内银行对境外企业提供融资,融资金额以贸易合同金额为限。

(四)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

自2016年5月起,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建立了宏观审慎规则下基于微观主体资本或净资产的跨境融资约束机制,允许境内机构在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人民银行可根据宏观经济热度、国际收支状况和宏观金融调控需要对参数进行调整。按照2017年1月最新政策口径,企业在真实跨境贸易中产生的贸易信贷(包括应付和预收)和从境外金融机构获取的贸易融资,金融机构因办理基于真实跨境贸易结算产生的各类贸易融资,均不纳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计算。

三、本外币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管理政策比较研究

(一)本外币结算管理方式相似

跨境贸易外汇管理和人民币结算管理都是依托信息系统,办理外贸企业登记,收集海关采集的企业进出口通关货物流信息,采集银行办理支付汇兑业务的资金流信息,实施统计、分析、监测、预警及分类等非现场监管,并依法开展现场检查,督促银行履行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责任。具体管理方式相似:(1)企业登记环节,外汇管理规定企业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名录登记,人民币结算制度要求企业在银行登记;(2)分类管理中,外汇管理将企业分为A、B、C类,人民币结算管理实行“关注企业名录”;(3)信息采集方面,外汇局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直接向企业采集预收、预付、延收、延付等贸易信贷信息,并共享使用金融机构外汇业务数据采集平台的贸易结算和融资数据,人民银行通过RCPMIS系统的银行端间接采集企业贸易信贷和贸易融资信息。

(二)本外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不同

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推出之前,我国对清算和结算的定义更多地来源于约定俗成,将结算定义为贸易主体与银行之间的货币资金清偿或转移行为及过程,用清算专指银行同业之间的资金收付或债权债务的清偿。境内银行主要通过境外的联行、行和账户行,利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美元CHIPS、英镑CHAPS等国际通讯和清算系统完成外币资金跨境清算。外汇管理不可能对外币国际清算系统实施管理,因此主要依托境内机构汇兑支付管理、境内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NRA)监测等措施来维护跨境支付市场秩序。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我国开始接受国际支付领域的专用标准,即贸易、清算和结算共同构成一笔支付业务的全过程。按照国际标准,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可划分为CIPS参与行、境外清算行(清算账户)、境内行(同业往来账户)、非居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NRA)四种模式。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极大地丰富了跨境清算管理工具,弥补了我国跨境支付制度体系中缺少清算系统的短板。

(三)本外币政策口径存在重叠、互补和币种错配风险敞口

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的逐步扩大,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比重也在上升。外贸企业向海关申报实际成交币种,但海关并未公布相关数据。据人民银行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人民币收付金额6.39万亿元,占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重为22.6%。目前,跨境贸易中报关、结算和融资币种错配现象十分普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贸易主体利用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内购外结”、“外购内结”套利套汇交易。由于我国跨境贸易结算及融资管理职能也是主要按币种划分,因此可以将监管政策口径与市场交易行为进行匹配(详见表1)。从表1不难看出,本外币政策口径既具有重叠现象,比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融资数据重复采集,又具有互补之处,比如人民币跨境购售业务拓展了银行结售汇及综合头寸统计的对象范围,即将境内银行的境外客户纳入统计范畴,还存在币种错配风险敞口,比如跨境贸易计价、结算币种错配行为微观审慎监管职责不够明确。

(四)本外币政策对微观主体跨境结售汇缺乏监管约束力

自2005年7月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人民币单边升值、本外币利差等因素影响下,外汇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即结售汇呈现顺差),而且受经济结构性失衡因素约束,外汇市场难以通过出清达到供求均衡。为维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人民银行通过买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干预汇市,同时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对冲人民币流动性增量。在外汇市场封闭运行的情况下,市场主体通过选择结售汇交易时点的方式来影响外汇市场供求,但这种影响会被外汇干预措施冲销。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市场主体通过灵活选择跨境支付结算币种和结售汇交易地点,也能对境内外汇市场供求产生作用,甚至带来顺周期性影响,比如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市场主体通过“境外结汇”或“内购外结”可以扩大Y售汇逆差。对此,人民银行2015年8月优化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随后采取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逆周期调节,比如征收远期购汇外汇风险准备和非居民人民币存款准备金,以及提高境外人民币业务参与行境内平盘交易手续费率等。目前,跨境人民币政策仅对境内银行向境外客户购售人民币业务进行管理,缺少对微观主体跨境结售汇的审慎管理。外汇管理扩大了银行结售汇头寸下限,并对企业离岸转手买卖业务进行了规范,规定同一笔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应在同一家银行网点采用同一币种(外币或人民币)办理收支结算,但未对一般贸易项下跨境结售汇交易进行规范。

通过比较研究得知:本外币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管理措施相似,但存在部分监管重复、币种错配风险敞口、跨境结售汇监管薄弱等问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运行以来,银行跨境支付清算的渠道已发生变化,但现行的分币种跨境结算管理政策框架并未随之调整,制度建设不及人民币可兑换和国际化发展步伐。

四、建议推行全口径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审慎管理政策

(一)实施全口径跨境贸易结算审慎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币值稳定包括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两个方面,保持对外币值稳定就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按照国际收支学说,汇率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国际收支是外汇供求的源头和主要影响因素。实施全口径跨境贸易结算审慎管理有助于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也就是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外部均衡。目前,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已迈出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的第一步,在跨境贸易金融监管中,还应尽快实施全口径跨境贸易结算审慎管理,加强对货物贸易合规性与真实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尤其是加强对计价、结算和融资币种错配行为的审慎监管。

(二)建立全口径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监测体系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已明确由外汇局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统计监测,当前应在国际收支统计、外债统计监测、跨境人民币结算和清算框架基础上,建立全口径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监测体系。一是加强对银行本外币跨境结算工具和融资产品的调查研究,完善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数据采集渠道。二是整合外汇业务监测数据与CIPS、RCPMIS、央行跨行支付、银行行内支付、票据交换、银行卡支付等跨境人民币业务数据,构建账户、收支、汇兑、融资及结算(清算)等信息数据加工和综合利用机制。三是建立全口径跨境结算和融资统计监测的规范性标准体系。

(三)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调控

近年来,我国通过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提高汇率浮动的弹性,压缩人民币在离岸市场间的汇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短期资本持续大规模流动。在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远期和期权波动率不断上升,2016年末已接近5%,但仍低于其他主要货币平均10%的水平。当前,应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防范短期资金异常跨境流动风险。同时,针对当前外汇占款投放缩减态势,继续创新运用SLO、SLF、MLF等货币政策工具,实施逆周期调控,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评估,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常博.货贸项下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研究[J].中国外汇,2015,(21):34-35。

[2]胡晓炼.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马骏,徐剑刚.人民币走出国门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4]明明.流动性理论与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5]倪素芳,高鹏.跨境人民币结算背景下构建本外币一体化跨境监管的思考[J].金融发展评论,2012,(7):154-158。

The Discussion on Full-caliber Cross-border Trade Settlement and

Financing Prudent Management Policy

SONG Xugang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The paper reviews China’s current management policies of cross-border trade settlement and financing, and finds that there exist problems in currency management such as partial repeated supervision, currency mismatch risk exposure, weak regulation on cross-border RMB-FX trading etc. The paper suggests implementing prudent management policy of both RMB and FX settlement and financing in cross-border trade in order to prevent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 risk and liquidity risk of financial system.

跨境贸易论文篇5

[关键词]跨境电商;技能;教学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6121

1跨境电子商务的内涵与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环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子商务,突破了展览、展销、现场对口洽谈等传统外贸营销模式所受的制约,依靠互联网和国际物流,使对外贸易的交易渠道更加快捷有效。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国际贸易的经营方式。有關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增长率不足10%,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却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增长。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7%。2016年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高达6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增长235%。预计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仍以较高增速发展,有望增至75万亿元。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给中国传统外贸企业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必然出现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

2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岗位技能需求

21国际贸易技能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所以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必须具备从事国际贸易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客户,与客户进行谈判和沟通;签订合同并能独立跟进合同,完成海外运输、购买国际保险、进行国际结算;了解国际物流,除了传统的海运集装箱装运,还应掌握国际快递的邮寄方法和规则;了解国际商法,能正确处理与海外客户之间发生的纠纷等。

22商务英语技能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面对的客户是全球化的,所以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具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国际商务应用能力;具备用英语和专业知识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包括客户的沟通、产品的介绍、价格的谈判、售后的处理等。

23电子商务平台操作技能

处在“互联网+”的时代,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Office软件的运用能力,还需要掌握图片美化处理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能力是业务人才最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包括店铺的装修、图片的上传、图片的描述与展示、物流的设置。

24综合职业技能

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人员,每天面对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而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社会习俗、处事风格都有所不同,并且由于时差的原因,很可能使得从业人员工作时间昼夜颠倒。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对跨境电商的业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思维灵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踏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并有上进心、团队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

3国贸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课程设置的现状

本专业人才应该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贸易磋商能力,独立撰写函电的能力,缮制单证、办理运输以及进行报关报检的能力,并应熟练掌握跨境电子商务技巧和平台实操等能力。主要就业面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线业务岗位,初始主要岗位包括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岗位,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可获得的发展岗位群主要包括外贸业务经理和外贸业务主管等岗位。专业核心课科目按照开课顺序,主要有以下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视听说、报关报检实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等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贸专业基础课,也是核心课,包含从事国际贸易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是学好其他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外贸单证课程、国际结算课程、报关报检课程是三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因为制单、支付、报关报检都是外贸的不可缺少的几个重要环节。通过这几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参加省市级、部级举办的各种国贸类的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更有利于学生外贸技能的提升;通过外贸单证课的学生,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取得外贸单证员资格的职业资格证书。

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视听说是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两门核心课,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国际交往中能够与外商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与贸易谈判;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是系统化的实操训练课,学生能够以进出口商的角色,完整地进行国际贸易的综合练习,对从事国际贸易实操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跨境电商平台操作是近年来开设的一门新课程,面对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学生需要掌握跨境电商平台的知识和具备实操能力。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掌握B2B、B2C等跨境电商平台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训模拟软件的训练,从而具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能力。

32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短缺。跨境电子商务的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知识、国际贸易知识和电商知识,并具备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经验。三位一体的专业知识要求和平台实操技能要求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缺乏这样的师资力量。老师没有经商经验,更无电商经营的经历,从而使得跨境电商教学都是纸上谈兵。

第二,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不完善。现阶段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主要是针对传统外贸企业进出口国际贸易所需具备的能力而设置的,而跨境电商需要综合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虽然广东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已经开设了一门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但是仅通过一个学期一门课程的学习,无法深入认知跨境电商,熟练掌握其技能。

第三,实践教学模式落后。目前绝大多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基于各種实训软件的外贸实训平台,即通过模拟贸易情景,使学生扮演国际贸易环节中的各种角色,完成贸易流程,从中掌握专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在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中,大部分高校教学模式都是先了解电商基本知识,然后操作跨境电商软件,实践教学也只是停留在机房电脑的软件上,不能真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

41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巨大需求量,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尽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能从事传统外贸工作又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活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即培养“会英语、懂国贸、精电商”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42改革课程体系

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兼具外贸人才、电商人才和商务英语人才的综合能力,国际贸易专业需要调整课程设置,首先需要保留国际贸易专业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报关报检实务、进出口贸易全程实训等核心课程,还需要建设与跨境电商相关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如电子商务理论、网络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以及Photoshop基础操作等。另外,也应加强对商务英语类课程的重视,跨境电商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比如对于上传产品的英文描述能力、阅读英文网站资讯能力及与买家在线沟通的能力。课程设置需把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衔接,促进课程改革创新。

4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的模式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内实操软件的层面,真正有效的实践教学应该是基于真实工作项目,即将企业的真实工作内容引入课堂,并能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聘请行业外贸专家到学校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行业背景知识和最新行业动态;同时,多派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实习,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完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实现真实平台、真实流程、真实产品、真实项目,最终使学生掌握真实本领,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44大力推行校企合作

国际贸易专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应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要与当地的进出口公司、外贸公司、货运公司等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单位,而且要加强跨境电商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利用校内实训室的电脑和场地,由企业向学校提供B2B与B2C的操作平台及账号、样品及有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校企双方共同授课,通过真实平台使学生练习报价磋商、产品、支付结算、下单发货等操作,提升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店,在实战中培养岗位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全真实践教学,目前广东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对大三的国贸学生,正是采取这样的实习方式。签订4~6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协议,由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亦工亦学地进行业务训练。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由模拟实训变为真实顶岗,能够保证人才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4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要有商务英语、外贸知识和电商知识,三位一体的要求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缺乏这些师资力量。因此,高职学校要重视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外部聘任主要是指引进一些来自于企业的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人员作为校内兼职教师,通过引入大量有实际经验的“社会”教师,向学生传授如何与外贸客户交流、如何进行产品描述和上传产品、如何操作电商平台等实际操作经验,使学生掌握行业最新动向,具备真实本领。内部培训则要对原有的师资力量进行有明确方向性的培训学习,通过参加各种专业能力培训以及下企业实践等方式,使教师尽快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曼丽周铁,跨境电商外贸人才需求分析——以江门市中小微企业为例[J].特区经济,2017(4) 

[2] 陈浩丁红朝,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跨境贸易论文篇6

 

虽然我国近年来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的高等学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与对策进行简要地探讨。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

 

跨文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也有几十年,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也就仅仅二三十年,对于文化教育来说,这些时间还是比较短的,研究还是不充分的。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虽然经历了几十年,也有很多理论家都对其有自己的深入研究,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还是不够系统、不够成熟。

 

我国的跨文化教育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中国教育现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还缺乏相应系统成熟的理论对我国的教育进行指引与统帅。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是一个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专业,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各国的经济贸易实际情况,也需要过硬的实践能力,要把握全球的经济脉搏,了解各种经济政策法律,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没有建立起系统化专业化的成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这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的现状,也是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2 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缺位

 

在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培养中,仍然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比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仍然是明显不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将学生的专业素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趋向于越来越全面化,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重视。

 

但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中仍然缺乏跨文化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缺乏跨文化教育课程,很多跨文化教育的课程都是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择,而且师生对选修课的学习都不如必修课那么重视。这样缺乏跨文化教育课程设置,对跨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的教育环境中,势必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战略视野和跨文化教育意识的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

 

3 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

 

在高等院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近乎没有,师生对跨文化的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很多学生也是只求修满必要的学分,不挂科就好。也不会自主地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地理历史,以及外国现在的经济环境经济政策与法律,缺乏跨文化教育意识,不能认识到专业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缺乏国际视野、缺乏对多元化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适应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压力,无法准确把握全球化经济中的商机。

 

4 跨文化教育的师资不足

 

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我国文化教育水平,这些势必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培养出具有跨文化教育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就需要有一支具有跨国教育意识,具有跨国教育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不够发达的原因中,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就是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他们的跨文化理论素养、知识积累也是比较缺乏的。不能很好地将国外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以及现有的经济贸易政策法律法规贯彻到课堂中,不能将国外的多元化文化很好地融合在课程中,不能够将中外、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无法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需要。

 

二 实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

 

理论是指导实践前行的纲领性标杆,只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才能指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实践更好地开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就。我国虽然对跨文化教育研究已经几十年了,也有很多学者投身其中对其有大量的研究和贡献,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理论太过繁多琐碎,无法很好地融通整合成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系统。这是我国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理论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引实践,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多元化的竞争环境,能够具有国际视野与达到战略高度。因此,首先要在跨文化教育中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取过去研究成果的精华,弃其糟粕,并且适当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进行发展改进,将所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融合,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要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力度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要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力度,增加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既要增加跨文化教育的学科安排,多设置一些学分比重较大的跨文化教育课程。比如关于国外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政策法规与现在的经济贸易现状的一些课程,让跨文化教育贯穿在平时的课程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交流中适应生存,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信仰与习惯,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现状与贸易政策法规。为了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学校也可以多与国外高校展开合作与交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国外交流交换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亲身融入到国外的文化氛围与经济氛围之中,更好地感受不同的文化,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够在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环境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让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

 

意识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有了正确的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指导行动。要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让学生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很多学生还是比较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对跨文化教育知之甚少,甚至觉得跨文化教育无足轻重。他们只觉得只要完成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表上必须修满的学分就好了,选修课也是只挑容易过不容易挂科的课程去学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自身专业的需要。对于跨文化教育,很多学生只学习了一些国外的基本的历史,还有就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比较少深入地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现有的经济贸易政策法规,不能很好地将国外的文化与国内的文化很好地融合消化,不能在以后多元化文化碰撞中很好地适应。因此,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微信、微博上加大对跨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比重、学分比重,请国外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国外的文化、经济,让学生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认识,提高跨文化教育意识。

 

4 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一所学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能否培养出能够支撑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硬件,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师资力量。如果一所学校各种硬件设施都是先进豪华的,但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却是非常低,那么学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还有很大欠缺,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的老师现在很多都是以教学为副业,以科研和外接项目为主业,将很多的精力都用在发表文章与承接外面的项目上,在教学上的精力就减少了。老师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也不够,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的知识面与跨文化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即使老师有这个为同学提供更好的跨文化教育的心,也没有这个时间与能力。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授课老师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增加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只有有了跨文化教育意识与教学能力的老师,才能带领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增加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水平。

 

总之,跨文化教育在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缺位、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以及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的跨文化教育力度,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跨境贸易论文篇7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发展与困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19

1 前言

电子商务是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全球性、动态关联性、层次性和实时性。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电子资金转移(EFT)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出现便是最初电子商务的雏形。后期,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Internet环境的最优化,另一方面近十年来其“井喷式”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更迭的交互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的脚步,商品的各大生产要素供需速度日益加快,尤以资金的流速最甚,贸易市场瞬息万变。在这样的贸易大环境下,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关系愈加密切,以往传统的商务活动经营模式囿于其交易过程繁琐、交易速度缓慢等原因已不能满足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而与之相对的新兴电子商务则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交易活动已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是21世纪世界经济活动的中心。1998年11月18日,同志在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经济模式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将把世界推向一个整合经济模式的新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要首先实现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共融,从而将电子商务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继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6号年《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后,我国在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要求、注册及备案管理、进出境货物通关管理、物流监控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规范,进一步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在梳理以往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模式变更、发展趋势等相关研究的文献后,根据最新统计反馈的数据对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发展前景和所囿困境做出简要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后续研究有所助益。

2 我国国贸电商经营模式现状

在电子商务中,电子仅是媒介,商务才是主体。因而我国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在保留有传统商务活动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又逐渐融入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力量,因为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对传统商务经营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对我国的商业主体运营模式引发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21世纪初,利用电商经营模式来开展商业活动的先驱者是我国国际贸易行业。通过李家在2000年发表的《论我国外贸公司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持续发展》中对200家外贸公司的调查,其中有73家,即36.5%的外贸公司建立公司网站,并最先利用互联网开展贸易活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国内外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直营、代营等多样化的模式涌现,电子商务这块膏腴之地不再仅供于大、中型企业,近年来有大批小、微型企业,甚至个体户都纷纷投身电子商务之海,从而使得电子商务领域的新生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以出口为主,进口仍处发展中状态,其中2013年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占比为88.2%,跨境进口以个人零散“海淘”商品为主,从交易模式来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以B2B交易模式占比达90%,其余10%为B2C交易模式,但随着贸易的碎片化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纷纷涌现,B2C交易份额将会有大幅的提升。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6万亿元,2012年约为2万亿元,2013年突破3.1万亿元,到2016年将增至6.5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

此外,跨境电子商务的高热也助燃了外贸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成为外贸市场新的驱动力。国家决策部门也关注到这一领域,并颁布相关意见政策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保驾护航。2013年7月,商务部、财政部、国税总局先后外贸“国六条”;8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正式提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据统计,我国已有80%以上的外贸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这一比例相较于2000年时的36.5%来说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3 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优势

3.1 交易成本优势

跨境电子商务通过直接搭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桥梁,从而打破渠道垄断,缩短供应链,减少中间商利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如图2显示,传统跨境交易过程相对繁琐,而跨境电子商务则最大化的精简了交易环节。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将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的交易成本降低,且提高了生产商所获利润,降低了消费者支付费用,进而促进了双方交易愿望,激发了各类型企业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动力。

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不仅简化了交易过程,降低了中间额外费用,也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表1的例子不难看出,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在人力资源、宣传营销等方面的成本都显著低于传统商务模式。

据美国《福布斯》的统计表明,利用电子商务经营可以节省企业交易成本的5%―10%但是,然而电子商务较传统的交易成本之外又在信息技术、网络安全、计税、法律等方面新增了交易成本,但就整体而言,交易成本仍是大幅下降了。

3.2 交易主体多元化,产品资源丰富,贸易机会增加

传统的跨境商务的参与主体为大、中型生产制造商、外贸企业、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和国外消费者,而跨境电子商务的主体则在上述主体之外还包括小、微型企业、个体商户、网络公司等,其组成更为多元化。网络交易平台的打开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交易过程的网状化,从传统的A到B国的双方交易衍生成了A国生产,B国运输,C国宣传,D国提供交易平台,E过承包结算方式,最后消费者遍及多国,这样使得贸易形成网状综合系统,大大增加了贸易机会,更使其本身更具备商业价值,有利于促进各个交易主体致力于发展其具备相对优势的产品,丰富产品资源供给,将共同利益最大化。

3.3 打破地域限制,刺激商业竞争

我国传统外贸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据统计,我国对外贸易80%集中于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山东、江苏等发达地区,天然的地域优势以及经济环境优势使得对外贸易发展快于内陆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出现打开了无数“快、直、多”的交易渠道,从而减弱了地域差异所带来的限制,为内陆地区的商品打开了销售渠道,刺激了内陆地区的外贸经济发展,更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产品更加多样化,为诸多产品和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夯实了前行之路。另一方面,原本独享外贸资源的沿海商家不得不面临内陆商家“分一杯羹”的问题,因此不得不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提高售前售后服务质量和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多方对外贸资源的竞争过程中将总体收益最大化。

4 跨境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虽然我国目前跨境电子商务正处于蓬勃的良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之所以能短期内迅速崛起不是凭空所成,较传统商务经营模式来看其优势非常显著。但就我国的历史渊源较浅、普及时间较晚的网络和电子商务基础而言,由传统跨境商务模式转型而生的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

4.1 通关商检的监管问题

就我国传统的跨境商务模式来看,一次交易需经历报关、报检、结汇、退税、监管等环节,整个过程都在监管部门的把控之中,商品信息核对、交易数额核算以及关税扣报等都有记录可循,从而保障了交易的安全、顺利进行。而跨境电子商务作为近十余年来新兴的交易模式,相关部门在对交易的监管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纰漏,诸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商品往往存在数量少、金额小、频次多的特征,因此交易平台每日所录入的交易数据相当庞大,一一监管审查较为不易。

加强我国海关网络技术力量并明确网络交易的监管标准是缓解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另外,当前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是高度重视的,2014年6月20日,国务院对外《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支持国内企业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优化配套的海关监管措施;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措施;明确规范进出口税收政策;完善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管理;提供积极财政金融支持等。同年7月23日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6号(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也明确提出了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的监管要求。

4.2 物流保障问题

不论是传统的国际贸易,还是电子商务,整个交易过程可以归纳为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种流动的组合。而两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流动的方式和速度不同。电子商务相较于传统的跨境商务模式而言,其三种流态的速度更快且均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处理,无需像传统商务模式中利用电话、传真来交换信息,利用汇款来支付费用,从而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传统的物流已难以保障交易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在跨境交易中,消费者在支付商品费用后,往往需等待1周-1月的时间才能收到商品,先不论时间周期太长,商品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还易受损,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另一方面,现有的物流监管制度也存在问题,物流公司在送货时往往只利用电话通知消费者,或直接将商品寄存在物业处或保安处,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出现商品的遗失和错拿,而物业和保安处并不能承担全部责任,物流公司也常常被消费者投诉所困扰。

因此,提高跨境物流的安全保障,加强送货渠道的监管力度,将送货过程规范化、安全化是保证消费者利益的首要工作。我国较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逐渐意识到物流安全的重要性,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致力于操作大型跨境网购项目,随着邮政和阿里巴巴开启合作,这一领域前景更加明朗。据了解,目前,中国邮政已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通邮关系,其国际业务在海关、航空等部门均享有优先处理权,可帮助消费者和商家更快地实现包裹通关。

4.3 消费者缺乏网购安全知识

网络交易的大环境是建立在诚信和安全的基础上的,但是仍有许多不法分子在利用网络法律和网络技术的漏洞从事着欺骗消费者的网络交易。且跨境电子商务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为低端无品牌类产品,这些产品价格低廉,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这使得企业在价格战中花费大量资源,而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埋下了隐患,这既导致了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又使得企业始终处于无品牌、无信誉的低价竞争阶段,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消费者由于缺乏对网络购物的安全知识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事可避免的,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对网络诈骗、虚假交易等不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并扼制企业间的低价竞争,鼓励并促进企业通过加强自身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水平来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多媒体平台进行网购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消费者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从多方面来判断并选择所需商品,从而将网购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4.4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

跨境电子商务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后继无力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缺乏综合型外贸人才缺乏。第一缺乏语言人才,既有国际贸易经验又能熟练掌握英语的人才本就较为稀缺,且当今多主体参与的国际贸易活动中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要掌握英语,更需要能够开拓新市场,掌握诸如巴西语、阿拉伯语、印度语等小语种的人才,而现阶段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主要来自于外贸行业,其中英语专业居多。第二缺乏综合素质人才,除开语言限制,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还需要具备洞悉国际市场发展,了解国外交易方式、民众喜好、消费习惯等,并熟悉目标市场交易规则甚至交易纠纷处理。能够具备上述能力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势必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

面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稀缺的问题,开展职前及职中培训、提高职位待遇、谨慎选拔人才都是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途径。一方面依托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围绕跨境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交易技巧等内容进行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迅速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弥补人才缺口。另一方面,从新生力量抓起,鼓励高校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或开设相关专业。学校需从社会需求出发尽快调整并完善培养计划和模式,加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战操作能力,缩短其在岗时的适应期,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效率。

得益于时代的进步,跨境电子商务的衍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了更广阔的平台,但在这块广袤的新土地上,我们仍旧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把握机遇战胜挑战,我们需要政府不断完善制度以及政策措施,需要各级企业、商家的同心协力,以确保跨境电子商务的平稳顺利发展,使得中国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获得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家.论我国外贸公司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可持续发展[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11).

[2]张燕平,覃聪.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及发展对策-基于和传统国际贸易的比较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3]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2,(2).

[4]陈旭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格月刊,2014,(3).

跨境贸易论文篇8

Abstract: Cross-border electric business enterprises need the cooper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ollection, warehousing, transportation, customs clearance, distribution and many other aspects, and logistics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 the efficienc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business, logistics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gap has given birth to the relevant specialties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Business Logistics course came into be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course nature, main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and achievement evaluation of this course.

P键词:跨境电商物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

Key words: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business logistics;course objectives;course content;course resources;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238-02

1 课程开发背景

互联网时空的“零距离”要求加快跨境贸易的运输速度,现代消费者奉行个性化消费的理念又加大了跨境贸易的运输任务,网络时代要求跨境贸易运输发生变革。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保持一致,由此开发了一门新课程《跨境电商物流》。

2 课程性质

《跨境电商物流》课程设计内容为跨境电商B2C模式下的主要物流方式和操作实训,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技能课、必修课,需要校企联合开发基于跨境电商B2C模式下物流工作过程的学习项目:邮政物流、国际商业快递、国内快递的跨国业务、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等跨境电商物流方式及实际操作。

3 课程主要内容

《跨境电商物流》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议开设64课时,32课时教师进行引导性讲解,32课时学生进行技能实践,以期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兴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进出口物流操作。课程内容设计如下:

3.1 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

与传统国际贸易主要采用海洋运输不同,跨境电商主要采用的物流运输方式有:

①邮政物流,包括了各国邮政局的邮政航空小包、大包以及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的E邮宝、EMS、E特快等。据不完全统计,70%的中国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包裹都是邮政系统负责投递的,其中约50%的份额都是中国邮政的,除此之外中国跨境电商常用的物流方式还有新加坡邮政、香港邮政等。优势:1)邮政网络基本覆盖全球,只要有邮局的地方包裹都能抵达。一般来说,全球各地在15-30天都能到达目标客户的手中;2)因为通常各国邮政都是国家经营的,有了税收支持使其价格较为便宜;在海关、航空等部门享有优先处理权,因此清关便捷,劣势:丢包率高,速度慢。

②商业快递,主要包括TNT、DHL、FEDEX、UPS四大商业快递公司,其支撑是全球自建网络和国家化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信息提供、收集和管理能力。优势:丢包率低、服务好、速度快,特别是发往欧美发达国家的包裹更是便利。例如,从中国寄包裹到美国,若使用UPS最快四十八个小时即可到达,中国发往欧洲,若使用TNT通常三个工作日即可到达。劣势:价格昂贵,且价格存在较大浮动性。通常只有在客户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此类传递,且还会向客户收取运费。

③专线物流,跨境专线物流一般是通过国内快递集货、航空干线直飞、在目的国家通过邮政或当地“落地配”进行快速配送的物流方式。现价段业内使用最普遍的物流专线是中东专线、俄罗斯专线、澳洲专线、欧洲专线、美国专线等。优势:丢包率低,由于其是将货物集中大批量的发往目的地,利用规模化效应有效降低了成本,所以其速度快于邮政小包,价格比商业快递低。劣势:国内目前的揽件范围有限,覆盖面不广,且相比邮政小包来说运费成本还是较高。

④海外仓储服务,是指网络外贸交易平台、物流服务商独立或共同为卖家在销售目标地提供的货品仓储、分拣、包装、派送的一站式控制与管理服务。卖家把货物存储在当地仓库,一旦买家有需求,就能够及时作出反应,进行货物的分拣、包装以及递送。整个流程包括三个部分,即头程运输、仓储管理和本地配送。优势:发货周期缩短,加快了发货速度,使跨境物流缺陷交易率降低了;提升了海外客户的购买信心,由于相当于在本土发生的销售,能够提供灵活可靠的退换方案;物流成本因此大大降低。劣势:要求卖家具有较高的进销管理、库存管控、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且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海外仓储,适合的产品主要是库存周转快的热销单品,否则容易出现压货问题。

国内快递的跨国业务,跨境电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国内快递也纷纷采取措施进入国际市场,加快了国际业务布局,以顺丰为例,其快递服务已覆盖美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并启动了中国到俄罗斯的跨境B2C服务。优势:费用低于四大商业快递巨头,且速度较快。劣势:由于跨境业务不是其主要业务,覆盖海外市场有限,市场掌控力也不高,且存在经验不足问题。

由于物流运输方式不仅直接关系到B2C外贸企业的交易成本,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重点讲解上述跨境电商各种物流运输方式的运费计算。跨境电商物流还关系到海外买家对外贸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关系到客户的购物体验,进而关系到卖家的销售表现和最后收益,因此,课堂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产品性质选择最合适的物流方式的能力。

3.2 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保险险种

传统的国际贸易,海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教学中会重点介绍ICC和CIC保险条款。跨境电商物流的运输方式不同,ICC和CIC保险条款不再适用。针对跨境电商贸易,保险公司有的放矢的推出了险种,比如当出口货物出现异常情况,比如“物损”、 “丢失”、 “迟延”、 “描述不符”等,若卖家因此受到了损失,卖家可向保险公司提出保险赔偿要求,课程中因体现出这些内容。

3.3 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H贸易的监管方式

由于海关对不同监管方式下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征税、统计作业的要求不尽相同,为满足海关管理的要求,通关管理系统的监管方式代码采用四位数字结构,传统的一般贸易为0110。为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发展,方便企业通关,规范海关管理,实现贸易统计,海关总署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全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电子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除外)。以“9610”海关监管方式开展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监管场所经营企业、支付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备案,并通过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实时向电子商务通关管理平台传送交易、支付、仓储和物流等数据。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由跨境电商企业向相关的报关电子平台填写申报单,货物出口后由运输物流企业进行确认,海关系统定期(一般是每月)集成一份报关单,签发并打印报关单证明联和退税联等文件。这种方式和传统一般贸易每票出口需要一张报关单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相当于每隔一段时间才汇总一份报关单,大大提高了跨境电商的效率。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海关总署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全称“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保税电商”,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海关认可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交易,并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境商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境内区外(场所外)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零售进出口商品不适用该监管方式)。“1210”监管方式用于进口时仅限经批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1210”海关监管方式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经营企业、支付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备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时传送交易、支付、仓储和物流等数据。对于“9610”、“1210”这些新增的海关监管方式,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

4 教学方式和方法

《跨境电商物流》是顺应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想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理论和实践教学交替或并行。理论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将设计开发的知识内容系统而全面地传授,实践教学则由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完成。因为目前跨境电商B2C主流平台如亚马逊、全球速卖通都需要企业身份注册店铺,经营有品牌的商品,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实践部分就只能依托企业进行。学生分小组进入到企业师傅的跨境电商店铺中,在学习商品运营过程中必然学会物流模板的设置、运费计算与总成本控制、发货、配送和解决物流纠纷。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实践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知识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知识,最终使学生获得跨境电商物流运作的能力。

5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跨境电商物流》以考查学生掌握物流模板的设置、运费计算与总成本控制、发货、配送和解决物流纠纷的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期中期末成绩、实践总结等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课程综合评价成绩=平时成绩(50%)+技能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出勤、发言、讨论、作业、报告的评价占50%;期中技能测试占20%;期末技能测试占30%。

6 结语

跨境电子商务时代大潮袭来,汹涌澎湃,是变革,更是机遇。《跨境电商物流》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动态;实施开放式教学,学校专任教师在课堂中介绍理论前沿,分享最新知识,企业兼职教师传授物流实操技能,交流跨境电商运营经验,课程开发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相互协调与补充。

参考文献:

[1]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12号(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时间:2014-02-07.

[2]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7号(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时间:2014-07-30.

[3]贾妍.跨境电商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1).

上一篇:公平贸易论文范文 下一篇:全球贸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