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05 01:59:41

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篇1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管理体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36-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成人教育的需求日益扩张,成人学习者也成为现代社会学习队伍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向社会,立足行业,贴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认真分析成人学习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成人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成人高等教育继续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源所在。但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问题

1.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办学体制不合理两个方面。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归属管理单一。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只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管理渠道不畅。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弱化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学校在办学体制上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2.教育模式陈旧。从普通高等教育脱胎而来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过于强调学术性和系统性,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多数仍是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较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重传授而轻创造,重统一而轻个性,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基本上保持普通高等教育的思维定式和框框,一定程度上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

3.成人高等教育定位不够明晰。成人高等教育的科学定位是搞好成人教育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对成人教育的定位认识不清,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认为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是学历教育。没有在终身教育的框架内去认识成人教育,没有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概念中构建成人教育的新理念。二是对成人教育的类别划分认识模糊。在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时,没有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应是职业教育或是高等职业教育范畴,所以在培养模式设计、教育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等过程中均按普通高等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不具备科学性和针对性。三是培养目标不明确。

二、改革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学校布局、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教学内容、收费标准等,都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统一计划,学校只能按计划执行。由于办学单位没有自,因而很难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办学。关键是要运用市场法则,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国家主要抓立法。地方政府主要抓执法,制定地方法规、督导和决定成人高校的设立或撤销。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办学实体,应享有面向社会办学的自,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做到三个适应:一是在办学规模、结构、层次、专业设置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二是在教育思想、培养模式、人才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要与市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相适应;三是在人才培养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方面与市场“适销对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三、实施成人高等教育模式创新

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新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结构弹性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如对高中学历、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同是就读同一本科专业的学员,就不应该使用同一个教学模式。要突出能力培养和因材施教,依据岗位工作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所设课程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和先进性,使有限的学习时间发挥出最佳效能。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应以函授和学生自学为主。自学、函授和面授相结合。以半脱产、不脱产学习为主,半脱产、不脱产、脱产学习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废除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教学手段上,要尽可能借助现代通信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成人教育。可以给学生四个方面的自: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教师。而这些自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深层次上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进一步明晰办学定位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办人民需要的成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一切为了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市场经济,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确立经营学校的理念,根据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设计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门类和教学形式。成人教育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转变成人教育的工作重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将使我国现行就业制度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以重资历和学历、分配就业的计划机制,向以能力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机制转变。要适应就业机制的转变,成人教育的工作重点必须适时作出调整,从现在的以学历补偿为主的教育逐步向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满足广大劳动者不断高涨的学习要求服务,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成人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我国的成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现行成人高校教育教学思想与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提出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成人教育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成人教育现状的深入分析与思考,加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自身规律和发展方向的研究,从成人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当前生源自身的学习与需求特点,提出改革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推动成人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坤.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8-9.

成人高等教育篇2

我国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起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最早出现的是电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部门的省地两级教育学院,再后来各类普通大专院校也先后办起了成人教育学院,纷纷涉足成人高等教育,此外职工大学、函授大学也应运而生。

成人高等教育的兴起有其社会原因。我国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整整10年,社会上积压了大量人才,他们渴望知识,渴望受更多的教育,而一两年的高考,不可能容纳那么多人对高等教育的渴求(1977年高校招生不足30万人),各类成人高校的兴办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对知识和学历的需求,也为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培养了人才。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成人高考,一种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是组织成人高考,相对正式高考适当降低要求。根据考试的成绩,由各类成人高校,比如电大、职大、函大或正规高校的成教学院录取,经过几年的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毕业的一种教育方式,整个流程与正规的高考和高等学历教育相似,相对正规一些,一般只要能考上,大多数能毕业,人称进去难,出来容易。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由考生直接自行报名,然后自学,每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结业一门,所报考专业的全部课程结业,就由自考管理机构发给文凭。由于全靠考生自学,所以较难通过,自考开始初期,大多数课程的合格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加上一些人在自学期间结婚、生子,家务和工作两忙,纷纷放弃学业,所以毕业率很低,人称进去容易,出来难。

成人高等教育的产生,极大的弥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力量的不足,为广大求学者在高考独木桥之外,另辟了一条接受高等教育的图径,为文革后急需人才,又极度缺乏人才的社会提供了大批人才。改革开放后的20年中,成人高等教育共毕业本、专科生924.21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报考人数累计已达到XX多万人。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泛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逐步形成。但是,重学历、轻能力,唯学历论,把学历与就业、工资、职称、提升挂钩的现象也随之产生。这些现象就使得人们被迫要想方设法给自己搞一个高学历,高考的独木桥过不去,只好到成教这边想办法。

巨大的需求,必然带来巨大的利益,于是各种力量一齐上,群起大办成人高等教育。各企事业单位办各种管理干部学院、进修学院、职工大学,各人民团体、个人办各种自修大学、教学点。这些学校没有场地,就租用中小学教室甚至仓库,没有师资就外聘大学离退休教师,没有办学资格就找一个地方的挂靠。这些社会办学校,有的充当成人学院的教学点,招收成人高考学生,更多的则是瞄准了自考生,从事自考助学,即组织自考生上课,后来发展到代为报考,购买教材,几乎就成了一种学校教育。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一些大学及其所属的系,也纷纷开始开办自考助学,并利用本身的场地、师资优资,后来居上。高校附属的成教学院和自修学院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力,而传统的电大、职大等退居次要地位。

高校自高助学的花样很多,分所谓的长线、短线,短线毕业比长线容易,当然,价格也高得多。但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贵一点没关系,只要能拿到文凭就行了。甚至有些人就是因为要拿个大专、本科文凭,好进某某单位,或是评职称、涨工资、升职务才来的,学不学得到知识无所谓,形成为文凭而学的局面。

由于社会对文凭的畸形需要,也导致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学制越来越短,价格越来越高,反正是你出钱,我帮你拿文凭就是了。各教学机构之间为了争取生源,也就是为了钱,不择手段,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背离当初兴办的初衷。

三、成人高等教育已经失去了社会信用

教育产业化在今天是一个很热门的词,但其实在成教方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产业化了。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就如工厂一样,一批批的把学生招进来,走过场一样的让他们上上课,然后毕业发文凭。

成人高考再一次成为香饽饽,因为只要考进去,一般出来不成问题,与自考的门门难过,年年着急相比,成人高考可谓一劳永逸,成人高考参加人数逐年猛增。但成人高考必境要先考,虽然其标准已经不高了,可还是有很多人考不上,于是又有人办成教预科,据说,只要上过预科,一般都能成过,其实就是花钱买一个成人高考通过。有的成教生考试前凑份子给老师送礼,老师也就顺水推舟,透透题,放松监考,评卷抬抬手,反正是你拿文凭我得好处,皆大欢喜。

相对于自考,成教还算是比较规范的,因为成教院校还要对自己发出的文凭负一点责。自考这边就更混乱了,因为自修学院是不发文凭的,只管上课,没有任何责任。为了争生源,很多自修学院纷纷向学生承诺包毕业、我们这里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毕业。那怎么包呢?

1、争考点。有的大学系里办了短线班,而大学本是考点,本校短线班的学生安排到高楼层或偏僻的考场,外来的巡视员,在本校人员陪同引导下,根本不到这些考场去,考场老师都是本校的,事先打好招呼,睁一眼闭一眼,香港喜剧里的作弊招术,这里全有。

2、有的大学本身就是自考出题学校。大办什么卖票串讲,不论本校、外校,只要你买100元一张的高价票,我就给透点题,考试时说法变一变,换汤不换药。

3、有的学校是争到了本校阅卷。事先通知学生用什么牌子,什么颜色的笔。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人答不出来的,自然有人用同样的笔帮他们答,你说这能有不过关的吗?

学校有招,学生也有招,自考期间,考点附近的复印点异常火爆,都是复印作弊条子的。高科技手段纷纷应用,各种专业排版软件大显身手,七号字分栏排的小条子成了考生必备。很多考生买两本教材,考试时交上一本,身上还有一本。手机、呼机、快译通齐上阵。有的考生戏称,抄的是好汉,不抄的是傻蛋,自考不是考学习,是考抄的手段,一些诚实的考生感叹道天天上课的,不如从不上课的,半夜起来背书的,不如考场上会抄的。

就是这样的考试,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目中还是有人过不了,有的人抄都不知到抄那里了!没办法,请,一到考试,找代考的广告遍布大学和网上,更有人组织代考公司,笔者在考场外等人,一个人塞给笔者一张宣传单,居然是提供代考的广告。

近年来,一再强调考场纪律,可是集体作弊,代考有增无减,不论是考生自己还是社会,对自考、成教其实是怎么一会事,心里都有数,真正凭本事考出来的,没几个。

与自考、成教真实性下降的同时,社会对成教、自考的认同度也大大下降。报纸广告招聘在学历要求中往往明确表示,只要全日制学生或五大生除外。国家承认的文凭,已经渐渐得不到社会承认了。

四、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逐渐蜕变为金钱和学历的交换。而且随着大学的扩招,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发展。成教、自修已经从专科发展到本科,现在已经向研究生教育进军,从自发文凭向文凭、学位双发转变。向这样下去,名不符实的研究生、学士、硕士将越来越多,谁能保证有一天不会出现自修的水货博士呢?

现在的社会情况与七、八十年代已经大不一样了。那时的中国是急缺高学历,现在本科生都找不到工作。现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已经大大增加,加上近年兴起的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供需缺口减小。大规模的成人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必要的。

成人高等教育篇3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工作的对象是机械设备,现代机械设备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产品,而是机电液一体化的集成产品,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制造模式及机械产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5]。因此,在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满足机械需求的高等机械工程类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基本内容。第一步,广泛调研,了解社会对机械工程人才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能力的需求;第二步,确定机械类专业人才在机电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架构机械类专业学生机电液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

(一)教学改革方法及创新点

专业建设包括课程整合、实验、实习、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等内容。教学改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图1所示。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机械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沿用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其特点是:分学科设置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一般五年一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重点是整合并建设课程群,使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①夯实基础,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零件、计算机绘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②反映专业特色,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液压与气动、微机原理、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③宽口径,如机制方向选修课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编程与Mas-terCAM、精密制造和特种加工;机电方向、数控方向选修课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特种加工、数控编程与MasterCAM。这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④实践性环节,基本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有机械制图测绘、C语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电工电子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⑤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有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科技小组、社会实践等。这充分考虑了课程的实用性。

二、探究式教学法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探究式教学法(Inquiry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6]。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目前,我校成人教育机械专业有本科及专升本。为了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大工程背景的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三、机电液课程设计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

我们把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即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两周)、液压传动课程设计(一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三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它是机电液课程的综合复习,三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的限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探究内容与探究难度,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进行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能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机电液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布置任务:设计一小型混泥土输送泵车或混泥土搅拌机;具体要求:根据功率大小,设计机电液传动系统;同学们确定设计方案。课题小组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决定学习的重点内容,老师起指导作用,直到完成课题,解决问题。重点是强化实践环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一步,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讨论,查资料,确定设计方案,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传感器的应用、电路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智能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第二步,学生分析项目任务后,开始查阅资料并复印部分论文,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原理、传感器、产品样本等。引用别人的成果、学习别人所做的选择,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第三步,确定方案。方案确定需要教师和全课题组同学的参与、讨论、定夺。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谈谈对该任务的理解、已做的准备工作和将要实施的设计方案,如采用机电传动系统或液压传动系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确定设计方案并说明采用方案的理由,并将此方案展现给大家进行评判。这是同学们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意见的过程,这个过程确实使学生感到收获很大。

四、结论

1.机械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是实践性环节的主干课程;课程设计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都与工作知识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2.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使教学具有时效性。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也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共同体。

成人高等教育篇4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人才观和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教育活动,它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下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的一个过程。它是基于社会外部需求和自身教育资源配置而形成的教育过程,它体现着办学者的价值判断和自我选择,它是人才成长和培养的一个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质量,它的内涵和本质是人才培养质量。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依据,是培养什么人的价值主张和具体要求,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满足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需要为总体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过程

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过程包括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组织实施等。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注经济转型形势和国家地方产业结构升级态势,适应社会需求,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办学条件适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它的科学制订和有效实施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培养制度

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制度包括国家相关的规定、管理政策及学校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各类管理制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制度保障,应有利于学生发展和适合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管理既要保证基本内容和共性方面的规范化、科学化,又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

4.培养质量

衡量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满足于受教育者学习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生通过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特别是提高社会适应性、职业应变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成人学习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者学习对象多为在职从业人员,在学习动机上,既有为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而学习的,也有学成之后谋求就业的,还有单纯为改善自身知识结构而学习的。成教学习者参与学习以为个人职业发展考虑最为普遍,包括提高学历,取得文凭,获得晋升加薪机会,以提高个人社会地位。成人学习者与非成人学习者相比,具有较为独立的自我概念和学习意识,具有更多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他们更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希望所学知识能很快并且很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

成人学习特点第一体现为学习的社会性。正如美国成人教育大师诺乐斯所说:“成人教育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实用为中心,问题为中心,生活为中心。”成人教育所依持的是社会目标取向。成人教育学员不但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业角色,而且也承担了需要为之负责的家庭角色。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才是维持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由此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决定了成人的学习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有极为复杂的社会因素。

第二体现为成人学习的实用和功利性。成人学习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学习的实用和功利性。作为社会成员的成人学习者,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眼前急需,为用而学,希望所学知识实用,以专业技能为主,同时希望获得文凭,促使社会地位的提升。

第三体现为成人学习的经验性。成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社会经验、生活阅历和独立的社会意识基础上的再学习。这些特点也容易成为群体共享的资源。

第四体现为成人学习的自主性。成人的学习相对普通教育而言更具有学习自主性。成人在所学专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安排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担任着一种引导者、解惑者、组织者的角色。因此,成人教育更具有学习自主性特点。

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成人教育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和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存在较大不同,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

三、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与普通高等教育趋同的现象。不管是师资的聘任,还是培养方案的制订、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模式都具有浓厚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色彩。成人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灌输,轻技能传授;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重单一的学历补偿,轻教育供给的适应性、职业的应变性。成人高等教育缺失成人教育的特质,这些弊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

2.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难以适应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要

成人高等教育要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今后我国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必然会繁衍出一些新职业、新岗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但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仍局限于专业、职业性补偿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综合学历教育,不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办学模式忽视成人教育对象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接受对象一般是具有一定职业经历和社会阅历的成年人,强调智能更新与素质提高,这决定了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学中一定要探索自身独特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但是多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一直难以突破传统教学论的影响,因而形成了培养规格整齐划一、课程体系注重完整、教学内容忽视职业导向、实践环节薄弱、教学方法单调、考试考核方式死板的特点,缺少成人教育办学特色。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教学为主,使学习与实际应用、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成人教育对象特点,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认识到创新教育模式是成人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成人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成人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

1.合理定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遵循“发展需要驱动的原则”,重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相关行业需要服务,为行业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要针对成人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和塑造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要体现职业性和社会适应性,要朝着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为主的方向发展,不但使其具有特定职业的知识和能力,而且也具有职业应变和转换知识的能力,要以职业性较强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设置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

教学是受制于课程的,如果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成人学员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或调整,仅仅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改革是很难从教学效果上获得根本性提高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是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起动态的、发展的现代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遵循成人特点,按照实用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原则,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成人学习者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学术性;重视应用性而非理论性;重视技能学习而非仅仅获得文凭。成人教育课程往往必须更直接、更动态地反映社会、生活、工作、岗位等的某种变化和实际需要。因此成教课程的设置要紧密联系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对成人的学习需求作系统分析,多设置具有开放性、探究性、针对性的课程,同时要把握好课程的难度与深度,便于学员自学。

(2)成教课程体系结构应重视以应用性的知识为导向,而不是按照学科理论知识的整体系统来安排。通过设置更多的专题课、实验课、综合设计课等来完成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将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融为一体,冲破传统课程体系框架,建立一种知识与能力兼顾的新的学科体系。

(3)成教课程设置要突出开放性原则。成人高等教育是面向社会在职工作人员的教育,是针对成人各个时期需要的岗位教育以及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知识充电教育。这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相应的课程体系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课程的设置应从强调教育的统一性转变到强调创新能力和革新精神,既有反映专业主干知识的必修课,也有灵活、动态的选修课。要将科技与生产中的前沿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本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反映到课程设置中去,使人才充分适应多样化世界的需要。

(4)注重开设综合课程。课程体系要做到整体优化,要摈弃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主的教育内容设置。以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原则来设置所需课程,强调科学思维方式、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学习。基础课程应选择适应面广、概括性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力争相近学科课程交叉融合;专业课程中体现职业性课程与非职业性课程并举、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如某些课程及其课程设计的开设,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达到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目的。

3.积极探索学分制教学管理,设置弹性学习年限

所谓学分制,主要是指以选课制为基础,将学分作为学习的计量单位,将取得必要的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现代教学管理模式。与学年制相比,这是一种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学分制的突出特征是学生自由选课和弹性学制。实施学分制让学习者不再受固定学年的限制,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申请毕业。这样可以解决成人学习者学习与工作时间冲突的问题,学习者可根据工作、家庭、生活实际情况,自主统筹安排学习时间,以较大的灵活性选择何时学习以及学习何项内容。对于基础一般的学员可以少选学分,推迟毕业时间;同样,学有余力的学员也可以多选一些学分,从而提前毕业,真正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员不但可以在大学中攻读必修课程,也可以选一些和学位学习无直接联系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只要是学分课,所得的学分仍可计算在内。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形式的开展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形式,另一方面也为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以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对成人高等教育而言,这不仅仅是技术和手段的变革,也必将促进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教育信息化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让人们平等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短地域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技术手段对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函授模式进行改造,是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利用学校网络化教学环境,建设成人教育课程网站,实施在线网络教学。将教学、学习、互动、作业、批阅、测试、评价及成绩、学生管理等主要教学环节纳入教学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的强大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也相应从教学转为“导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设计教学为主。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集中面授、群体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主。学生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自行选择学习的课程并调节教学进度,自行下载讲课笔记、上交作业和进行小组讨论,能够更好地安排学习、工作和其他社会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在时空上的强大功能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为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为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提供了机会。

此外,各类网上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对成教学学生的学习也起到助推作用。高校部级、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全部面向社会开放,展示着各个学校的实力和特色。网易视频公开课频道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国内外名校课程视频。这些公共优质资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体系的促进剂。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领略名校风采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全面、和谐发展。

五、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篇5

【摘 要 题】终身教育

自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提案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倡导和不遗余力地推动,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并以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如何真正做到将成人高等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如何在概念和内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认识,如何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彰显终身教育的活力和精髓,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思潮散点透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社会交往的扩大,正在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们必然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这些变化对人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方面的限定,使教育在任何时间、空间上面向任何人,使教育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上贯穿人的一生,即逐步确定终身教育的形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界的共识,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可以终身受用,因而把人的一生划分接受教育期和职业活动期的想法和做法,已远远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和未来社会的需要。人类知识增长速度之快,更新周期之短,与人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更加激烈,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心灵之窗、富裕之门的钥匙。从某种意义上,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而言,终身学习都是一种回报无限的必不可少的投资。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选择,并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直接推动下,以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观为基础的终身教育思潮迅速扩展开来。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第一次果敢地提出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思潮体现了一种与传统教育(传统认为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念,表现出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征。所谓终身教育,简言之,就是指能满足个人在一生中多个阶段生存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于完善自我,构建学习化社会。综观终身教育的著作理论,其基本内涵可概括如下:

1.时空的整体性。即教育与学习“时时都有,处处皆在”。传统教育往往将人的一生分割为三个时期: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终身教育则冲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认为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完结永不休止的活动,即人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教育与学习,不可分割。教育是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互为衔接、彼此制约、相互整合的终身过程,它能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组织结构和最适当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智能。主张冲出教育学习只有在学校才是正规式的狭隘局限,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密切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各种教育体系都是人终生教育和学习的机构和场所。它十分强调教育资源的整合性和开放性,旨在实现人、教育、生活的整合。使人们充分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独特性、创造性,获得时空上的保证。

2.对象的全体性。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员,不论其性别、年龄、职业如何,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受教育、人人皆学习的学习化社会,以期给每一个人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因此,它也是实现人人平等的一个重要手段。

3.人格的主体性。从本质上讲,终身教育是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个性完善发展的人,教育过程“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每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终身教育应当是培养每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教育应当给予学习者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因为其学习动机有别于传统教育下的外部强制性,它完全出自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所以终身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培养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以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中心,允许并提倡人们的多次、多样选择,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切机会、一切便利,以实现人终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诚如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3年的专家会议报告指出的那样,“终身教育是解放自我实现及其自我完成的教育”。终身教育不仅仅是获得新的社会技能和技术工具以面对现实生活,还和内省的个人发展密切相关。

4.形式的多样性。由于终身教育具有整体性、全体性、主体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具有多样性。具体而言,终身教育在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场所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技术、组织形式等方面均有灵活多样性。它将克服传统教育单调、刻板、划一的弊端,使教育、学习更加切合实际,如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的,有校内、校外、远距离的,有长期、中期、短期的,有学历、学位、非学历、进修的等等。简言之,教育实现形式上多样化是终身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时空局限的具体表现,它主要包括: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教育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在此,我们还有必要弄清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与区别。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是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的: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系统,终身学习又是终身教育的延续,它维持终身教育体系的运作,并成为终身教育的目标指向。终身教育可被看作一套指导教育实践的组织和程序方针,旨在养成贯穿终生的学习。终身学习提倡培养公民个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那么终身学习的目的何在?正确全面的予以审视与回答,将有助于我们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如何积极应答终身教育的挑战问题的认识。中央教科所王松涛副研究员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对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其观点概述如下:终身学习应当超越社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基本的目标,其终极目的应当致力于通过贯穿一生的学习来获取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由,包括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在学得自由的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把学习作为生存的方式贯穿一生,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自由。我们认为上述学习目的论较之传统的学习目的论,固然是一种突破,较之“四会”(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习目的论,更是一种丰富和深化,它昭示的是现代教育本质的核心要义,是终身教育之于终身学习的灵魂所在。从某种意义讲,明乎此,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从80年代初传入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成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体系”;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江泽民主席讲话中更加明确提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应该说正在以积极的态势向前发展。诚如,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在我国要真正使“成人教育变得更具力量,成为一种欢迎、一种工具、一种权力、一种共享的责任”,它是打开迈向新世纪大门的钥匙,确是有待时日,任重而道远。

二、成人高教的价值定位

近代现代成人教育发展至今,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都无疑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终身教育无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是一种教育制度,自问世后,迅速风靡全球,显见二者之所以受到世人青睐与关注,是有其必然关联性的。

成人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成人为对象,它的广泛性、全球性、终身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同终身教育是相吻合和一致的,也是别的类型教育所无法替代和比拟的。事实上,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提出决非偶然,它固然有着极其深刻的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但从近代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直接的理论与实践的源头,具有近现代意义的成人教育始于产业革命,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成人教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到了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许多从事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专家,已经开始逐渐地从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萌发、酝酿着终身教育的思想。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49年至1997年近半个世纪间所召开的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更是直接从成人教育的角度,一步步朝着终身教育理念迈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理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大量的、富于开拓性的终身教育实践,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实践终身教育理念最活跃、最富于成效的还是成人教育领域,成人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终身教育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实践基础。正如《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所指出的,正是由于成人教育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才提出和制定了终身教育的理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发展了终身教育的实践。”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届总会通过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劝告书》也指出,由于科学、技术及经济的急速变化,为了人格的完善,教育必须贯穿人的终身。而实行终身教育,首先就要实现成人教育的发展,作为终身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人教育,它对经济及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和平等都有不可估量的贡献。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主题确定为“成人学习是21世纪的关键”。大会发表的《汉堡宣言》称:“一个温和的建设性的以成人教育为主体的全民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学会生存》一书在论及此时指出:“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特别重要,因为成人教育对非成人教育的教育活动是否成功,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上述思想理应成为成人教育的逻辑起点。

另外,终身教育的主体性,也确证了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的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成人在整个人口构成中,是一个最为庞大的人群,尽管各国的具体比例也许不尽相同,但大体占人口的70%左右,可见,由于成人教育对象人数巨大,天然地构成了终身教育实施对象的主体。可以说成人教育履盖了每个人的多半生,是没有终期的教育,具有对象的广泛性,领域的开放性,过程的终身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从时间上看,每个人的一生中,在校外的成人期时间最长,成人教育占终身教育的大部分。从对职业(生存)的帮助看,成人的教育和学习对知识选择、掌握富有针对性,能力的培养扎实、有效,对职业乃至生存的帮助最直接、最有力。所以,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核心、标志,是形成学习化社会的主要渠道。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源头,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实践基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决定因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又会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二者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互动作用。

三、成人高等教育现状剖析

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与世界的平均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据1998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在6岁及以上的人口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仍占总人口的13.7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9.7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3.0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6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7%。到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的在校生为413万人,成人高校在校生为306万人,总量达到719万人,比1952年的普通高校在校生的19.1万人增加了21.6倍,高校在校生的增加总数为37.6倍,发展速度是可喜的。但以每10万人口在校生计算,到1999年我国的普通高校生为328人,若加上成教生,则每10万人口高校生为571人,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8%,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1995年全球成人识字率为77.6%,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综合入学率为62%,其中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16.2%,显见其差距的明显。因此,要整体提高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科学素质,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地开展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并倡导终身教育,可使得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按自己的发展要求不断地自我提高完善,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如果仅就成人高等教育领域而言,与欧洲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相比,我们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表现得明显滞后和脆弱。云南大学成教院张宝昆先生,以高级访问者身份出访归来后,撰文指出,总体看,欧盟15国在最近15年内,尤其是在最近5年内不仅立足于本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而且均加大了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的力度,并获得了相当大的收益。以英国为例,成人教育每年从欧盟国家获利5000万英磅,从非欧盟国家获利13500万英磅,成人教育培训与咨询每年获利更高,达27500万英磅,仅次于全日制高校。教育产业化已结出丰硕之果。令人感到憾缺的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至今对这个教育市场仍是淡然视之。殊不知,当我们还在为教育市场、教育产业的提法和概念争论不休的时候,别人已在悄悄干了十多年并获得了相当多的收益。当我们仅只盯着国内教育规模及收费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别人已悄悄地不仅挖走我们的人才,而且如鱼得水般地获得了巨额外汇,使大笔本来可以投到国内的个人教育资金流向了国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关于中国如何争取占领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尤其是如何扶持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因为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纪,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因特网时代,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和良性的循环,使其真正能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首要问题还是要坚持“三个面向”方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诚然,各国的教育发展受制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反过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受制于教育的发展,这就是人力资本作用的结果。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中级发展阶段,并要同时面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经济建设的双重挑战,国民素质的整体改善和提高,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前途。对此,成人高等教育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无疑是十分重大而艰巨的。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层次单一,成高普教化现象严重,成人高等教育中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的大学后继续教育为辅,在学历教育中又以专科层次为主,兼有少量专升本和高起本。1999年全国各类成人高校录取新生106.9万人,其中专科86.5万人,占录取总数的80.92%,专升本16.6万人,占寻取总数的15.53%,高起本3.8万人,占取录取总数的3.55%。成人高等教育层次单一,不仅是个历史原因,而且与认识上的误区也不无关系。从历史原因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人高等教育被定位为学历补课教育,也就有了成人高等教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完成历史使命而终结的观点,从而导致成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以专科学历层次为主,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发展缓慢。事实上,成人高等教育,是社会和个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和必然的需求,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在职从业人员在生活中的竞争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而在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中不断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因而,发展多层次的成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层次(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历教育,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健康有序的发展,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多层次、多规格、有个性特点人才的需求。综观世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令人注目。值得指出的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遗憾的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现象至今还未能充分引起人们的警示并得到有效扼制。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就培养目标而言,普通高校着重培养理论基础深厚、知识广博、系统性强的专业人才,它是一种研究性、理论性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有较大的适应范围;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各种实用型或继续教育提高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适应范围相对较小。除此之外,两者在接受对象,基本性质上也不同(成教强调智能更新与素质提高,而传统普教强调知识传递、文化继承)。因此,成人高校不仅应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在培养目标上着重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而且这种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要按市场的实际需要设计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开设的专业,基本上是全日制现有专业的“改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几乎是全日制的“翻版”,连教学方法、形式及管理亦如出一辙,当然教学评价也就理所当然的是以“普教化”为标准了。问题的严重性正是源此而起,这种“普教化”的评价忽视了成人高等教育独特性质,隔断了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限制了成教科技、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此,有专家认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应以“提高三率”为中心(即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率、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扎实提高人才培养成功率)。与此相关的还有人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内适性、个适性、外适性质量整合统一的质量观。据此,有人提出应构建以“问题中心”为教学主体,以“经验中心”为教学主线的讨论,参与、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具有成人显著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并认为在教育内容上应突出四个结合,即基础性与前沿性的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现实性与超前性的结合。我们认为上述观点符合终身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必将在实践中充盈鲜活的生命力。

另外,成人高等教育合作性竞争意识相对淡薄,在毕业生整体素质和社会影响力上,还未达到社会普遍承认的优质名牌工程。前文涉及的国际化教育市场问题,从一个侧面给我们以借鉴,西方学者在研究知识经济时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时,提出了“合作性竞争”这一新的概念。合作性竞争是一种创新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强调运用合作的思想和观点指导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实践,竞争对手之间不断密切合作,共同开拓和培育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及资源共享。进入21世纪,随着“大科学”、“大技术”、“大管理”的出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合作与交流必然成为一个人、一个组织成功的必要条件。未来的学校管理是开放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将进入开放化的更高层次和更新境界,因而21世纪的成人高等教育应拓宽思路,扩展视野走集成化之路,使组织的功能聚变放大。美国新区学院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成功的范例。他们的管理和教学是开放性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以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为了使学校的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学院从各部门、各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作专题或兼职教师,还邀请当地有关知名人士担任各系科和专业的顾问。他们对有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招生数等能提出具体意见,他们经常与教师商议教学计划的改进、发展和变动等问题,并及时反映社会的需要,提供有关就业情况和新的就业机会等信息,成为学院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由此形成了一种非常广泛的社会依托和支持合作系统,在资源配置和经费来源上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结构特征。在这种开放合作的动态运作中,双方都深得实惠。而我国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单打独斗”式的状况仍不鲜见,固守一隅,苦苦支撑,实力不足,生源锐减,资金匮乏,信誉贬值,看来造成如此恶性循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合作关系更容易表现出“利他”的精神,而竞争关系则更容易表现出“利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合作中包含着竞争,竞争中包含着合作。成人高等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优势、长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成人高等教育必须突破分工负责的严格界线,为实现特定目标和任务,集诸校之长,建立跨职能的网络化“联合体”,借以增强办学活力、效能和系统的整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人高等教育在知识社会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不取决于它居于何处,它的规模大小,它的培养对象的属性,而取决于它能否具有战略上的先知先觉,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能否在不同的环境中互通有无、互相协作,能否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埃兹科维茨和荷兰学者劳埃特·雷德斯多夫共同主编的《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一书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的命题:“三重螺旋模式”,即指以知识为基础所建立的社会经济体制中的大学、政府和产业界应该在知识生产的共同目标下冲破各自界限而协同发展。否则,它的运行便会产生严重阻滞而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言以蔽之,冲破固守的“象牙塔”,努力提高自身与他校、社会的合作潜力,理应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另外,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看,强调合作性竞争也有其重要意义。信息化、网络化大大地扩展了教育的时空,使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形式、手段、方法都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将成为成人学习的基本条件,学习网络将与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信息网络成为学习者重要的知识来源,这样全新的远程教育方式,是以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为基点,因此强化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组织和个体主动获取信息,及时加工信息,有效利用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出版社,1999.

[3] 王北生.当代终身教育和学习思潮与新教育理念的确立[J].中国成人教育,2001,(6).

成人高等教育篇6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角度来看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作为实践主体的学校集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其一,实践主体的组织性,是指学校需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去开展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二,实践主体的传递性;是指要将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传递下去,营造相应的政治思想氛围;其三,实践主体的规范性,是指学校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国家的各项政策保持一致;其四,实践主体的常规性,指的是学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是长期需要进行的工作;其五,实践主体的前瞻性,简单来讲,就是需要以当前学校学生情况为基础,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预见性的角度去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六,实践主体的选择性和引导性,是指学校为了达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多样化的方式去进行引导。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各负责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人力资源,是代表着国家去行使其实践主体权利和义务。从这个角度来讲,上述行为主体的地位有着其主动性的一面,也有着其被动的一面,是社会分工背景下赋予其对应的职权,是构架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上述行为主体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组织行为,其有着比较强的主导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具体来讲,主导性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对于教育实践起着主导和支配性的作用;创造性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的方式去开展,以保证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发挥。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主体的角度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自我主体的角度来看,其能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去实现对于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在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其不断进取,并且去接触正确思想政治理念,并且在长时间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实现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具体来讲,这种主体性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其一,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动作执行是由教育对象自己发起的,以各种自我调整的方式去进行;其二,“前理解”性,是指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品德成型的过程中,教育对象是以主体身份出现的,有着先验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环境是在个人生活经历,意识形态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我们将这样的状态界定为“前理解”状态;其三,建构性,是指在教育对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到践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在慢慢理解和认识相关理论正确性的基础上,慢慢开始以此为引导去指导自己的行动,由此就实现了正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其实践生活中的融合,由此就进入到了本体认知的阶段,并且慢慢的融入到意识领域中去,成为行为主体思想意识固有的内容,由此就标志着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的完成。

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这是因为成人学生是教育特殊群体,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因此为了保证实际思想引导工作的质量,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于成人思想教育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找到其做得不够理想的地方,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针对性;其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集合成人群体学生的特点,从其工作和生活实际入手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其三,尊重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在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效能,引导学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实现自身思想政治教育。

(二)强化组织建设,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在国家教育部门不断扩招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断降低,成人教育学生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于当前成人教育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刚分析,以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已然成为当前是很重要的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不断做好管理体制的建设,改变以往传统的组织建设模式,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开展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从而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注重主体意识,展现人文关怀

从理论上来讲,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开展成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引导工作的开展,以体现出人文关怀。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如下的工作:其一,高度重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本着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基本理念,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便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课程方案制定,都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由此使得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去实现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其三,高度重视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充分展现出人文关怀,由此营造良好的师生教学环境,保证将各项工作做好。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机制的不断发展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研究探讨,采取新手段、新措施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管理效率,为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成人高等教育篇7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收稿日期:2007―02― 28

作者简介:莫善球(1964―),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大学本科,广东 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一、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

人才培养,系于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教育模式,不同的 教育模式会产生不同的人才培养效果。

教育模式,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极为丰富的,可以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范围、教育技术以及 认识事物的角度作各种各样的解释。教育实质是教学双方行为沟通并为学习提供方便的社会 现象,其中,实现教学双方行为沟通的形式就构成了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教学双方行为沟 通的形式包含着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两个基本的内涵,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的有机 结合形成相应的教育模式。根据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形式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为实现培养目 标所设计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作为一种过程范畴,它具体体现在对人才培养过 程的 设计、结构、措施和管理等环节上,并且具有某种程度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人才 培养模式的构成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质量等四个方面。

二、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成人高等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大学本科教育是基础,研 究生教育反映水平,成人高等教育则反映高等教育的活力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成人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集中反映在高等教育的“活力”和“能力”上。具体地说, 成人高等教育要全面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培养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 展需要相适应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就我国成人高等 教育目前的状况,迫切需要改变“传承型”、“顺从型”、“守成型”、“标准型”等旧的 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构筑并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成人高等教育才能反映 高等教育的活力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整体化趋势反映在经济领域越来越呈现出多结构性和综合性。面对市 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特别是大专层次的成人教育主要应体现职 业性、生产性,主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职业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这种本 质属性,从微观、静态角度来看,反映为职业针对性的特点,它是职业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 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要从职业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特点出发,挣脱传统学 校教育观念的束缚,走出“普教化”的阴影,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质量 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使之培养的毕业生,既具有特定职业劳动的知识和能力 ,又具有职业应变和转换的知识和能力。

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问题。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总目标,力 求突出其直接有效的特点。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现代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 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各种应用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也就是培养适用于地方生产、流通、管 理、服务等职业岗位第一线直接上岗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职业道德良好的应用技术人才和 管理人才。

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实质就是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过程包括专业设置、师资队 伍建设、培养方案的制订及组织实施等。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 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 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等进行设置和调整。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包括专升本和高起 本),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考虑,一般都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已开设的本科专业来设置的, 也就是说,普通高等教育有什么本科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就办什么本科专业。成人高等教育 应当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开设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本专科专业。成人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 ,应该是一支来源多元、相对稳定、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方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育形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学手 段等是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一个总体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学校实现教 学目标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组 织实施包括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因此要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制度包括国家相关的政策、管理规定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一系列管理 规章制度。这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度保障。

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实质就是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它直 接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声望及其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衡量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 量主要看是否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否有利于满足成人学习的需要;是否 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方面应是开放性的,而不是 单纯的、封闭式的自我评价系统;另一方面应是实践性的,注重学校、学生和社会三者的结 合,尤其是用人单位的评价。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应以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 求”、能否“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要符合相应层次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就应当说质量是合格的。此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工作如 何,会直接影响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三、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状况引起人们的普遍忧虑。随着高等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改 革的不断深入,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焦点和 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人高 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发展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按需 施教、开发技能、掌握技能、注重实效、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结构框架。成人高 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要包括教学模式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创新、课程建设创新以及实 践教学创新等。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包括教学基本文件的创新、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管理的创新 、教学手段设计的创新、教学组织的创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创新等。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创新,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恰当安排面授时间;二要建立 严格的面授考勤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全面评定成绩;三要制定教师备课制度,确保教学质 量;四要建立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学员学习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学服 务管理系统等。在教师质量保障上,对成人高等教育主讲教师实行“评聘结合”,建立一支 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质量保障上,实施“学授结合, 教考分离”的教学全程管理程式,同时要设立和健全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完善教学质量管 理监控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力度,对成人高等教育实行教学全过程 的检查和指导;在管理体制的质量保障上,要建立“院系一体、校地结合”的成人高等教育 管理机制。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创新,关键是搞好课程开发,在现阶段应包括对原有课程内容、课程 体系的改革。因此,要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做好教学分析设计工作,重视课程的相对独 立性、实行开放式课程教学,把好教学组织实施关,制定和进一步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 价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创新,包括实践教学的建设、改革与管理。首先是课程设计的创新, 包括实践教学计划、课程门类的整合、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等;其次是实践教学环节的 创新,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以及毕业设计 等。要完善有关实践教学的文件,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推进实验课程内容整 合,构筑基础、综合、设计三个平台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一定规模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 基地,制定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有关管理规定,明确指导思想、过程要求、格式要求、 评分要求、组织管理等,促使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劲松,李岚论我国成人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5,(5)

成人高等教育篇8

[关键词]:成人教育;德育内容;优化;探索

德育内容是指借以形成和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的总和,是实施德育的基本内涵,其丰富、科学、系统与否,都直接影响着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的应有效果。德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德育内容的确定和调整,首先受国家教育目的与德育目标的制约,同时也受教育者自身的身心发展水平、思想实际状况以及主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所制约。

一、成人教育德育现状与反思

从高校的成人教育现状来看,成教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基本形成,对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一般都有比较稳定的认识倾向,不易盲从与听信;自我意识、自主性、自我教育的能力相对较强,能够较好自我调控个人行为。因此,成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德育文化背景是复杂性、道德行为选择的价值的冲突性、道德认知呈现一定的摇摆性等。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人高校的德育工作在探索中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德育对培养和提高成人学员优良综合素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勿庸讳言,当前成人高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德育始终是成人高校薄弱的环节。

由于急功近利的原因,社会在大力举办成人教育事业的同时,一方面,忽视成人德育的重要性。成人高校本身对要不要实施德育,如何实施德育,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德育工作未摆上议事日程。德育工作经常在宏观上是首位,微观上又给予否定,言论上要把德育放在核心地位,行动上是没有位置。在成人高校的教育领域中,往往只重视科技和职业培训,而忽视了对成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成人学员德育处于被轻视或无足轻重的地位。

另一方面,忽视成人德育的时代性。成人教育的在职、业余特性让成人教育的德育课堂更是有名无实,缺乏实践性,社会、交际圈、学校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而学员受流行的与学校德育要求相悖的价值观念影响较大,成人教育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学员的心理主体地位,未能从学员生活实际出发,既不尊重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也不尊重学员的自主、自觉选择,同时忽视情感教育,德育缺失或师生之间德育过程中情感缺失,造成成人教育德育实效性低下。这种只重视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而忽视了成人德育的时代要求,从而使成人德育失去针对性。终会使德育流于形式。

成人教育德育工作中的“两张皮”现象,源于管理者对的德育功能认识不到位,客观上削弱了成人高校德育功能的完善和充分发挥,已经成为制约成人高校德育教育的“瓶颈”。

二、成人教育德育内容局限性

德育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高校德育的内容则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个性品质教育五个要素构成,五个要素之间的合理搭配、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功能互补构成完整的运作系统。

但长期以来,成人教育德育内容的范围过于狭窄和陈旧,忽视了成人学员的心理发展事实,沿袭职前培养教材,德育过程重规范,轻知识,轻情感,忽视对教育对象的道德批判能力和省思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在成人高校德育中出现的教育效果不佳,而且不断造就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甚至相反的“双重人格”和“两面人”,德育内容呈现政治化、空乏化、理想化应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德育内容政治化

当前高校的德育教育仍然保持着伦理道德的泛政治化倾向,即把德育完全或近似等同于政治教育,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从整体上看,德育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大德育的思想,尚未从根本上打破把德育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体系,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等内容不甚突出。

高校的培养对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承接者,其道德确实与政治有着于分密切的联系,政治思想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这种传统德育模式的局限性日见明显。首先,它缩小了成人高校德育的内涵,挤占了成人学员品德教育和心理品质培养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政治过分地向道德渗透,容易导致学员一味追求外在的政治思想表现而忽视内在道德品质的养成。如果把一些本属道德范围的问题政治化,那么德育就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无法实现真正的道德育人的功能。

(二)德育内容空乏化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强调的是教育要关注现实生活的变迁,贴近实际生活。然而,现实中的成人高校德育内容脱离生活,人格教育不突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时代和成人现实生活相脱离的情况:一是对成人学员的思想特点把握不准,抽象要求多,具体个性的要求少,可操作性差;二是注重理想型教育,强调正面教育有余,对负面现象分析不足,结果形成了学生的课堂内外两套伦理原则;三是一些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同时,德育即“育德”,其根本目的是塑造完整的人格,培养学员的基本素质,使之成为一个全人,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品德、心理教育等最终都要落到做人教育上。但现实生活中不少成人高校未能把做人教育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到各种教育中,甚至将做人教育与其他教育割裂开来。

(三)德育内容理想化

中国传统的德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方面超乎现实的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这种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高校德育,呈现理想化、甚至空想化倾向,这种过度的理想化德育,不仅排斥德育的现实取向,而且导致德育走向脱离社会实际的极端。

成人教育在德育目标上存在着理想化倾向,往往把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作为成人学员的一般道德目标,忽视了现实最低理想的目标教育。由于客观现实和社会经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员的思想状况是立体的、多层次,这必然要求德育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性、针对性,必然要求在德育目标上体现最高理想和最低理想的联结,强调理想和现实的有机结合,过分地用理想来代替现实德育。这种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的德育不仅是空洞的、低效率的,而且极可能走向反面,导致成人学员或是道德热情与道德行为相背;或是道德言行分离;道德人格异化;或对德育有抗拒心理,不愿接受正统教育而沦为道德的“叛逆者”。

三、成人教育德育内容的优化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优化和更新成人教育的德育内容,加强经济观念、市场观念,法制观念、竞争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一)优化的基本理念

1.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虽然德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因此,德育内容构建的出发点理应转向“人的全面发展”,即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以培养良好个性和品德为终极目标。这体现了新时期德育主体的价值取向和现代社会所持有的民主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追求,赋予德育一种更本质、更深层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教育的经济价值高度扩张,德育内容应“回归生活”,引导学员“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生活”成为主题,强调德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关心人的价值,突出“人的发展”。因此,成人高校德育的使命就在于通过塑造伦理精神,既实现其政治功能,又促进人的德性发展,完善人格,改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引导和调节。

2.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德育的主体是人,人之为人是因为有其精神层面的存在,即既具有现实存在,还具有对未知未来的追求,因而人除生存于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于一个理想世界之中,人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因此,理想性和现实性均是学校德育活动的根据,二者不可偏废。

德育内容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就德育目的而言,德育内容是指向未来的,它关注个体的道德生活,要求个体在道德实践中实现预期的道德目标。德育内容因其未来指向性而具有理想性,它牵引着人类道德精神不断完善。但德育内容必须与现实性相统一,现实生活是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道德的唯一基础。德育内容若不以现实为依托,其理想性必然走向虚无。成人高校德育只有更多地体现现实性特征,才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因此,德育内容优化应回归现实,实现德育的生活化、现实化,这既是德育内容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又是道德这一实践精神的客观要求。

3.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性相结合

我国高校德育内容整合在价值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本位目的观,这种以社会为中心的德育价值观强调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其实,对成人教育促进个体道德发展的功能一般可以理解为个体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方面,即通过促进成人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或更多地说是职业的需要。实际上当成人教育逐渐突破学校教育范畴,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道德发展成为成人个体一生发展的需求、成人自我发展的愿望时,他们的潜能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特别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高科技发展影响着社会变迁,职业生活所需要的适应性、个人生活质量所需要的发展性,更多强调了对人的道德潜能开发,这都表现出社会发展对成人个体的发展性与个性完善的要求,即德育的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的结合。

(二)德育内容结构体系的优化选择

优化成人教育德育内容的结构和体系,主要是对现有内容做必要的调整和充实:保留现有德育内容中的基本部分,剔除与社会进步相背离的内容和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尽可能地压缩超越学员接受能力的内容,增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新事实、新内容。如针对社会生活和学员实际的经济知识、协作意识、网络道德等德育新内容,就应该添加到原有的内容结构中去。

按照《汉堡成人学习宣言》中所说,“成人教育应被视为一种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共处、宽容和公民自觉地和创造性地参与社区生活,简前言之,使个人和群体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和社会,以迎接未来的挑战。”,成人教育是一种拓展性教育,成人教育德育内容显然应根据学员思想品德结构的发展规律来选择,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德育内容的优化选择上,一样也存在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问题。

1.以公民意识教育为重点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基石的公民意识起源于古希腊,随着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加强。我国是一个公民意识缺乏的国家,无论是“家大下”的传统,还是在十年“”期间的泛政治化,包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治淡漠化,都表现出公民意识的极端缺乏。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目的就是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重要转型,在这一转型期,培养国人的公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公民意识的培养,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阶段的普通教育,更重要的是在终身学习的框架下实现全过程公民意识培养。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在普通教育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并不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应当也必须把公民意识的培养作为成人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2.强化职业道德,加强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

在新旧道德历史嬗变的社会转型期,道德评价失衡,价值取向紊乱,社会价值系统标准不一,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使成人在社会行为、职业行为上的道德控制十分困难,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

成人高校的德育内容,必须以“职业伦理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指导成人学员怎样才能认同职业角色,增强对角色的向往感和归属感,体验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带来的愉悦感;在道德行为受挫时,如何克服实施道德行为的困难,把职业理想变为职业信念,从而形成职业信仰,在职业信仰指导下,获得职业价值选择的立场,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幸福感、职业良心等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在校的成人大学生都是社会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共同构成社会工作,他们只有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才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3.突出现代德育内容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加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

1994年国际教育大会第79号建议中提出“成人教育计划应该使每个人都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生存条件与世界问题之间的联系”,成人教育德育内容也是随时展而不断变化,要扩大德育信息量,增加科技含量,紧跟时代步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华传统美德基础上,系统地调整、改革德育内容,比如经济伦理、科技道德、合作精神等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知识经济时代潮流的到来,成人教育德育内容也应实现现代化,努力帮助成人学员形成适应时展需要的良好道德。因此,必须把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素质等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成人教育担负的任务主要是知识和技能更新以更加适应未来工作需要,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凸显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对于促进成人在岗位工作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4.强调道德实践,重视生活意义教育

对于成人来说,一般道德认知己经完成,而道德实践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对道德文化的判断、选择、批判的能力,如在正确的道德规则指引下,采取合理行为的能力,平等正确地对待利益,对行为的正确性做出判断,把道德原则内化的能力等。成人教育的德育除了从理论上提供思考依据和方法途径外,还应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提供工具意义的给予,对成人学员进行道德思想力和道德行动力的训练是成人德育的重要内容,使学员在道德实践中自觉地在无法回避的道德冲突中考验和修炼自己,获得道德思想力和行动力以及进行道德倾向和道德规范的合理判断和选择。

生活意义教育,其关键的内容就是塑造和谐人生的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个人,就是和谐人生、和谐生活,落实到组织,就是和谐团队、和谐组织,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社会发展导入了另外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上,这对己经基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人来说,尤其需要加强生活意义教育,以促使他们更加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昌勋.构建新时期德育内容体系的依据及其原则[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0-62.

[2] 吕静波.试论当前成教德育内容及方法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6,(8)63-64.

[3] 段茹宏.新时期德育内容的重新构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5-57.

[4] 方茁.论成人高校德育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1,(2)4-7.

[5] 童庆华等.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德育内容的优化与创新[J]. 中国成人教育,2000,(11)27-28.

作者简介:

上一篇:电源检测范文 下一篇:投标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