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2 17:48:50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篇1

关键词:网络教育;终身教育;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

一、网络教育的优势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是一种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进行的教育方式。远程教育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函授阶段;以广播电视为主要媒介的广电阶段;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媒介的网络教育阶段。

网络教育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伴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将最终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内容、手段和方法,并将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计算机网络教育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大的影响,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具有的对教育、教学过程来讲特别的特征与功能。具体来讲:

1.网络教育强调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一直处于被灌输的状态。网络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学生可以实现在任何地点、时间,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按自己可能的进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这种学生地位的改变使得学生站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学生成了信息加工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如此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发挥自己最大潜能。

2.网络教育信息表现丰富,信息容量大。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采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将多媒体信息表现和处理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一点是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这种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信息传输可使学生受到听觉、视觉多方面刺激,大大提高获取信息的机会。同时,网络教育资源真正丰富,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库和所链接的海量资源库,方便地提取相关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网络教育教学信息交互性强。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与学信息的实时、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有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网络的这一重要特性,使网络教育成为惟一的、真正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

4.网络教育时间机动灵活,受众面广泛。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条件。网上教育是没有边界的教育,不分性别、年龄,不管职业、职务,无论时间、地点,只要具备上网学习条件,都可以主动地学习来发展自我,打破了学习空间的封闭性,有利于教育的终身化与社会化。参加网络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为在职人员,他们不愿意放弃现有工作,再回到大学进行全脱产式的传统教育,但是又想继续“充电”,学习新知识,以避免不被社会所淘汰。网络教育以其灵活性的特点,可以满足社会上大量的在职求学人员的需求。那些受到各种因素限制的人,如:老人、残疾人、家庭妇女,偏远地区的学生等,也可以接受再教育。网上教育提供的不仅是课程和分数,还提供和其他人交流,共享资源和共同建构知识的机会,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二、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使“终生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一生中的必要活动。但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长期脱产到学校去参加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由自己决定学习内容、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网络教育正好能满足这种需求。

早在1998年初,我国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

1.扩大高等教育。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利用互联网来开辟和扩大高等教育的渠道,我国也不例外。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4所普通高校开办试点高校网络学院,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目前我国开办网络教育试点高校逐步增多,网络远程教育配套设施逐步健全,网络教育在线学生数逐年增加。网络教育为失去接受学校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同年龄的人带来了希望。网络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在职人员提供跨越时空、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成人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历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

2.完善基础教育。我国于2000年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教育部投入7000万元实施“西部教育科研网拓展工程”,为西部地区所有的高校、主要的中专和中小学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扶持的学校联网创造条件,建设西部地区远程教育体系。同年4月中国基础教育网正式开通,10月国家教育部宣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中小学网校主要工作是利用网络辅助完成课堂教学,注重课外辅导,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信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基础教育将成为网络高等教育的奠基石。

三、发展我国网络教育的对策

1.扩大网络教育的开放程度,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所谓开放,是指目标开放即学校向学习的对象开放;教育资源即教学课程开放;教育方式即管理的方式开放;教育场所和时间开放。开放性是网络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提高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充分吸取国外开放大学先进经验,实行“宽进严出”,实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机制,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从学历层次、专业范围和规模上,扩大办学程度,同时积极推动网络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形成以现代教育为手段、社会教育为载体的全方位开放的教育网络体系。信息时代的教育将突破时间限制――教育终身化、突破空间限制――教育社会化、突破对象限制――教育全民化、突破模式限制――教育个性化,这个突破的过

程也是学习化社会不断形成的过程。

2.加强教师技术培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新技术培训及技术应用是网络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正象亚里亚那州立大学教授吉姆・M所说:“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教师为将来做好一切准备,而不仅仅是为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将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和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进行科研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地获取信息,正确地处理和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到高素质学生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3.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实现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教育按其性质可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目前我国已经开设的学历学位教育分为4个层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科起点攻读本科,高中起点攻读本科,普通专科。但网络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历教育,以在职人员培训为主要目的的非学历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将网络教育的优势与传统教育的优势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教育相结合,网络教育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网络教育的非学历培训必须面向社会需求、就业需求,如果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不能面向需求去设计课程和内容,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4.依托高校优秀的软硬件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普通高校是我国科技信息密集的中心,有着独特的优秀教师资源和国家扶持下的网络硬件设施优势。但培养人数却十分有限,高智商的教育力量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依托高校优秀的软硬件资源办网络教育,把普通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现两种教育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将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扩大教育的规模与范围,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使更多的人接受素质教育。依托高校开展网络教育有两种办学模式,一是以学校为主体,二是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开办。

5.加速网络教育体系建设,使其发展壮大。首先信息产业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高速、优质的网络服务。第二应加强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开发,加大投入建设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要突出重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必须注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灵活运用。第三应重视教学软件的开发。开发素材库与素材库管理软件,简化教师开发网络课件时的素材制作负担;开发针对具体学科的网络课件模板和向导工具,并提供一些模板化的网络课件,使网上课件的制作更加方便快捷;开发一系列的课件制作辅助工具;开发针对网络教学目的的网页和网站开发工具。

6.推进网络立法进程,规范网络教育环境。加大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实施,建立较完备的质量监控体系。制作相关网络教育的法令法规,提供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制。跟踪国际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工作引进相关国际标准。推广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完善一致性测试体系。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健康、规范的网络教育环境下,网络教育才有可能得以顺利进行。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但是网络教育立法还是空白。因此,应对网络建设投资主体,网络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和课件的开发研制、评审等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才能促进我国网络教育的顺利展开。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教育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整个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网络教育,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使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做到合理配置。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使终身教育成为现实和可能,网络教育必将成为构造社会化终身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国宏,朱新梅.论网络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5).

[2]鲍志莹.论网络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经济研究,2005,(8).

[3]汪湘.网络远程教育的现状分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

[4]宗春梅.关于网络教育发展前景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6,(3)。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篇2

关键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存在问题 提高实效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全国共有网民约4.5亿,其中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1/3以上,大学生是学生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应对网络时代冲击,结合网络特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与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的紧密结合,运用合理的策略及方法,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格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于虚拟社会的认知特点,应用网络传播和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进行同化的信息化教育形式。”

1999年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0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推动了网络思想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高校BBS、学生网站为主要形式的校园网络建设发展较快,各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网站纷纷建立,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设立标志着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实践的展开。互联网所具有的互动性、开放性,以及多媒体数字化、高速便捷的信息传输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开放的网络环境和巨大的信息量极大地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契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宽度与广度,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宣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缩短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网络的交互性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方式,让教育者更容易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真实思想动态,进而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但也应注意到,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与学生实际需要向脱离、专业知识与网络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直接导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具体表现在:首先,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不高。在我对在校大学生随机访谈中,绝大多数被访谈者均表示认同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结合,但同时表示自己很少访问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或是论坛。受访者认为此类网站缺乏吸引力、更新速度慢、内容空洞是大学生不愿意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校的教学管理者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传统观念没有更新,认为只要建设一个网站、使用网络聊天工具进行交流、上传宣教图片文章便等同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后,网络技术的发展本身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网络上充斥着良莠混杂的信息,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网络上不负责任的信息和议论很容易给大学生造成思想混乱。境内外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政治煽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式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教育论坛多是尚处于单向的信息的阶段,网站内容虽丰富,却多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讲义、图片、PPT放置于网络之上,大学生参与度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需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但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学生自由选择度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简单移植到网络上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或屏蔽,忽视了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大学生日渐强烈的主体意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之访问率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无从谈起。

(二)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现象。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者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网络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教学。同时,高校管理者网络知识普遍较差,缺乏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新。不能够较好地运用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流畅地与学生进行网络沟通与交流,降低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缺乏对网络时代学生特点的认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虽然都是大学生,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教学途径的差异,造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匿名且不受限制地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强烈的自我意识,出现诸如偏执心理、逆反心理等网络情绪。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成型阶段,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导向,出现网络依赖或网络从众现象,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对网络时代大学生特点的认识,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仍采取旧模式、传统手段,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很难为大学生所接受,进而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进行。

三、高校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重视校园网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政策与资金上予以支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建设。同时,要积极采纳学生对校园网合理意见,以此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

依托校园网,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政府与高校应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通过在高校校园网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栏目,让学生能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充分与老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1998年11月中清华大学建立了首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红色网站,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大学校园网站。网站主要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资料,学生能在网站上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大学生首个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立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学期间是年轻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科学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充分运用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尝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给大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资料,及时更新内容。方便学生自主且选择性地学习,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

(二)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开展科学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具备灵活运用网络能力。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这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不断丰富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其次,必须具备网络信息素质,拥有一定的网络操作能力,能够不断获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开拓自身视野,从而在网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所收获,在网络上也能起到育人作用。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网络环境下,在个人智力因素基本相同时,教育者的教学效果、科研能力取决于他所具备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1]因此,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三)强化网络道德建设,优化网络管理体制。

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网络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这使网络道德问题成为网络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网络匿名性和随意性给许多不具备道德素质的人虚假信息、未授权信息等违法行为提供广阔平台。在网络缺乏有力监督和健全的法律体系的情况下,网民的网络道德素质已成为网络首要的“防火墙”。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纳入到高校网络建设中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不管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虚空的网络空间中都应该拥有起码的道德自律能力。其次,优化网络管理体制。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互联网管理规章制度,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加强对校园网、局域网的管理,设立网路“海关”,以此监控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并及时对网站上不良信息进行清除,确保营生健康向上的良好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R].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陈坤,曹良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探析与界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途径;创新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央16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了当前搞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思想教育优势,创新网络思想教育途径,预测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况、新特点、新创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现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范围和效果的全新变化。纵观近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历程,从启动―普及―推广,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与发展。许多高校在实践中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初,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型主题网站超过了700个,形成了“阵地牢固、人员稳定”的良好态势,基本上完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构建工作。但其工作成效离党中央提出的“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思政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宣传、引导的力度不够

2007年,我们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上网只是为了聊天、收发E-mail和在线游戏,分别占上网学生的75%,12%,72%,而聊天的内容为感情交流的占47%,人生价值讨论的占14%,疑难问题咨询的占l2%,无主题闲聊的占36%。从中可以看出,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进行学习,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比例很低。部分学生对网络的功能利用不够,使用网络存在盲目性,少数学生在网上缺乏自律性。而高校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中,缺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手段单一,引导力度明显不足。

2、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网络建设丞待加强

目前,各高校相继建成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而校园网络建设参差不齐,学生访问率低,存在着内容贫乏、更新缓慢、形式呆板、语言枯燥,互动性不强,制作上不精等不足。根据最新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为校园网“个太少”;885%的学生认为“网页不生动”;829%的学生认为“内容更新太慢”;748%的学生一看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名字就不愿意上;722%的学生认为与课堂教育脱节。这些数据说明,要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必须深人挖掘网络内涵,紧密结合网络特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网络功能的整合,加大对校园网的投人和建设。

3、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有待完善

当前,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主要由党务干部、团干部、学生教育管理干部等组成。而我校正在构建一支以学工部管理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为主体,关工委老同志共同参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方面,这支队伍,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培训,对网络技术掌握还非常有限,对网络的特点也难以准确把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教育,吸引广大学生参与网上思想教育活动是有一定难度的。另一方面,其组织设置偏重于行政管理部门,缺少教学一线教师的参与。如果缺少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一定网络技术的教师参与,势必就缺少了网络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各高校学生参与的程度还很有限,有待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育人意识

其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把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让网站在贴近学生中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网上的虚拟平台转化为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在解决学习、生活具体问题的同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在服务中激发大学生关心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增强认同感。

其二、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打破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固定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重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在网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诚恳地进行交流,建立起信任、平等的朋友关系,大学生才易于敞开心扉,教育者才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其三、增强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我们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同时外化为积极的自觉的行为。

2、强化队伍建设,造就三支高素质、技术过硬的网络思政队伍

首先建立一支专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方面要强化这支队伍理论建设,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强化网络技术培训,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既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其次建立一支以“两课”教师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任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他们的信赖,使他们的教育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激发大学生政治信息的需求。因此,选择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网络技术水平较高的一线教师组成网络思政队伍,深人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吸引力。

再次建立一支由大学生骨干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流动队伍。在大学生中选择一批思想素质高、综合素质全面、网络技术熟练的学生骨干,让他们参与创建、维护、改版、升级等工作。通过他们的活动,在网上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教育的氛围,以便增强网络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总之,建立好这三支队伍,是有效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3、加大力度,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1)、整合网络资源,形成规模优势。

高校的网站建设要紧紧抓住网络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根据目前高校主题教育网站各自为政,缺少沟通,内容单一的实际,整合网络资源,加强合作,扩大规模,形成面向全校师生的信息含量高,网络功能全的综合性网站,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开发和运用其他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态势。

(2)、创新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吸引力。

从目前校园网建设看,形式过于呆板,网络思想教育还没有与学生上网的规律结合起来。因而,必须在充实内容和创新形式上进行全面改善。其一、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实际,网络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其需求实际开设。除提供大量信息资料外,要积极开展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二、形式上结合网络互动性特点,加强BBS、书记、校长信箱的管理和维护,加快网络信息更新速度。这样,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澄清和解决思想问题,满足思想需求。

(3)、完善网络立法,加强对网络的监督。

加强规范化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健全网络规章制度,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点。一方面,追本溯源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从消息源头上对网络进行整顿。堵塞互联网不道德的源流,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本校实际,出台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网上秩序。此外,加强对网络的监控,阻止有害数据的侵入,决不允许有害信息在网上流传、泛滥;对于问题严重、危害较大的网站,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关闭。

4、改进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领域,实现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融合统一

第一、与计算机及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计算机及网络公共课程要及早安排,使学生在触网前就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用水平和信息素质,为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技术伦理、信息文明和网络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在网络领域开辟教书育人的新途径。

第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借助网络技术支持,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质量和育人效益的同时,丰富网络内容,扩展思想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服务、引导、教育功能和渗透、辐射效应。

第三、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配合。进网络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矛盾。网上与网下互动配合,网上了解动态,敏感、热点和难点问题,网下耐心细致的深入工作, 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促进,产生共振和谐的规律和机制,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贡献率得到显著提高。

第四、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是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网上与网下互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

综上所述,在新的网络时代,我校新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汲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传统,与之不断融合统一,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41

[2]杨克平试论互联网的挑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3(5):122-123

[3]刘洪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版,2000(4):55-56

[4]胡聚华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J]社会科学论坛,2005(8):74 76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B/OL]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6/01/17/3508htm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篇4

在这个呼风唤雨的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纷纷采纳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技术,从而加快自身现代化发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电视网络的基础上,在中国现代化高校网络教育迅速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校网络教育;迅速发展

现代化高校网络教育提倡的理念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毕生学习。在网络教育发展的历史中虽然日益进步,但是网络教育进程仍出现了许多问题令国内外学者无从解决。在现代社会,教育愈来愈趋势于国际化,在此大形势下,自主学习的理念愈发突显,高校的网络教育需求大大增加,大学的国际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我国教育资源欠缺的基本国情,加快教育发展,最有效的捷径便是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同时网络教育也是知识经济时期人们达成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的工具。本文就高校网络教育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意义及问题

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人们已不再只关心饱暖问题,更高层次的重视精神文明。而基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高校教育虽已向大众普及,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接受高等教育。高校网络教育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为那些想要学习的人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对无法在校园内完成学业的成人学习者而言,网络教育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同时贯彻落实了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施行现代网络教育工程,是在我国欠缺教育资源的条件下开阔国民文化视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最有效的手段。然而,任何东西都是利弊结合的,网络教育也不例外。伴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许许多多的问题层见叠出。首先,国民的观念无法响应现代网络教育的号召。现代社会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都在飞速发展,人们不想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而建立时代需求的现代学习型社会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提升现代网络教育质量。国民只有更新观念才能把终生学习变成现实而不再只是虚无缥缈的概念,从而顺应现代新时期的要求。第二,网络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发展。自从出现网络教育之后,它的发展便一直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社会经历了信息革命后,人们的生活迅速改变,网络教育在各国的许多所高校蓬勃发展,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的高校。但是,中国的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需要提高现代教育质量。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的试点院校的发展并不是很好,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教育,怎样借鉴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怎样去发展网络教育,使它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取得最大的利益,是学习型社会建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网络教育理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的薄弱环节。理论研究的开放式网络教育和网络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开放网络教育的理论建设。网络化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重要的转型,它就像灯盏一般为我国的教育现状指明方向;以国内外的实际经验教训为借鉴,得出质量贯穿网络教育,是网络教育的生命,并通过对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深入研究,使用一些基本理论,开辟出一条与我国国情相辅相成的现代化网络教育之路。

二、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史

网络教育以前又叫做远程教育,它在中国已经有了三展史。它的第一代是函授教育,函授教育虽然存在着大量的局限性,但是它的发展还是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的人才,为网络教育打下了基础;第二代是在80年代广播电视教育的兴起,中国的远程教育在世界的中央电视大学享有盛誉;第三代网络教育是基于90年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现代网络教育。在国家教委的主持下,1994年底“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联合建立。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率先提议发展现代网络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与湖南电信共建第一所网络大学。清华大学在1998开设了在线研究生课程。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准许为国家现代网络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邮电大学、浙江大雪和湖南大学。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九月,CERNET高速骨干网络建设项目;200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上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试点高校继续扩大办学规模。2012年,试点院校已有68所。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标准研究

每个国家都存在自己的评价主题和质量观,因此不同的国家对网络教育的质量标准的界定也存在着异同。评判网络教育的质量高低包含多重标准:(1)传统教育的资格标准一样,即以得到社会的肯定、成功申请到政府支持资金为其评判质量标准;(2)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要求,即在识别和量化教学绩效指标的基础上衡量网络教育的优劣;(3)以能够成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作为他们的质量标准。我国和外国相比较,我国对高校网络教育现代化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对来说还比较稚嫩,不像外国,有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资料对网络教育现代化进行研究。在翻译过程中,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网络教育质量标准。在学术界,大家普遍认为网络教育质量标准有两种取向:一是体现在人才职业分类的市场取向的标准;二是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学术定位标准。但不管是什么取向,都存在很多形式。

四、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对策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有以下几种对策:

(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加大考试管理力度,严抓考风考纪,积极上进,勤奋务实。

(二)提高中国网络教育质量的对策,首先要明确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而完善管理模式,强化学习支持服务,精品课程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根据中英网络教育的现状比较,它的结论是,在中国的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可用于构建基于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框架。

(四)通过现代网络教育理论、实际实践的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得出“以学习者为本”的核心思想,充分激发网络教育学习者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

(五)要规范招生入学制度,确保生源质量,加大高校网络教育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和采用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管理。

(六)从教师的自我突破和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进步,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来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综合以上论述,当前人们对高校网络教育十分关注,颇有许多研究与见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自然就会发现网络教育大多问题集中于教育质量标准与教育评估。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网络教育还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研究缺乏系统性,相对比较松散,没有整合;二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研究没有针对性,不能一刀见血的指出我国网络教育的问题所在,对我国网络教育的质量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本文在结合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网络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质量,分析了各个时期远程教育的主要质量问题,为了衡量网络教育的质量,有必要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对远程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我国的一些教育者通过对高校网络教育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把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归结于五个方面:教育系统的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审核;课程的学习率;网络教育院校的招生率以及学习使用者的支持率和评价。网络教育要学会自身持续发展,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大家的支持,若要如此,便就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行不断的实践检验。

五、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研究

说到教育质量的保证,首先,什么是教育质量。有些文件是这样进行诠释的,教育质量即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果的好坏,最后的成效自然是体现在接受教育的人身上。根据国内外对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把网络教育质量归纳为以下几点:质量即是评论;质量即是效果;质量即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质量即是提升;质量即是自我发展;质量是一种复合的概念。只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校网络教育进行监控才能保证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由此便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教育监控体系。按照教育的目标和质量标准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从而达到不断完善网络教育的效果。教育监控体系可以使教育的每个过程都得到监控,从而使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有效缓解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六、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及质量观研究

学术界对于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及质量观研究提出了几种看法。首先是教育质量观要科学。在“远程教育”一书,远程教育机构的质量的教育服务输出,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训需求和能力。我们必须坚持以质量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渗透,树立质量科学的质量观念,作为高校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第一前提;坚持以学生为本,支持服务,促进质量改进;坚持质量全球意识,使系统的运作沿着内涵的发展道路。其次,是网络教育质量要满足观念多元化、多样化。如在《论高校远程教育的定位》中认为网络教育与传统的高校教育应有明显的质量区分,即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喜爱程度影视评判高校网络教育定位的标准。陈乃琳在“远程教育”思想素质作为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应坚持教育质量多元化和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认为像黄蓉怀、曹苑一样。除此之外,网络教育的质量观还必须具有特色性。随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育院校开始广招学生,竞争日益激烈。若想在如此多的院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网络教育能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网络教育是人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实行者,所以高校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来因材施教,从而培养不同的人才,充分展现网络教育的优点。“张俊在建立质量远程教育新概念”的文章还谈到了看法。

七、关于网络远程开放教育的现状研究

当前国内的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趋势较为平稳,大体局面已基本形成。国外的高校网络教育已发展较为成熟,国内的还比较稚嫩,并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但这并不影响网络教育的发展,现在已有好多所院校用实际效果向人们展示了网络教育的优点。网络教育当今已成为一种潮流,正在以破竹之势的劲头向前发展。当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情况是不足以保证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而网络教育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使每个人都成为有知识的文明人。

八、高校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

我国的高校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因为高校网络教育开启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使师生面对面互动的时间减少了,但它可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意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高校网络教育的兴起使得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活到老,学到老”已不再只是空话。网络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响应时代的号召,因此我坚信我国的高校网络教育会发展的愈来愈好。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篇5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高校

当代大学生作为“网上的一代”,网络将在他们的生活中占重要位置。据CNNIC统计的一个数字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2亿,仍保持全球第一地位。将来网络是造福于人还是祸害于人,取决于他们如何利用这一工具。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结构,它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起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并且蕴藏着无尽的潜能。但网络作用不是单一的,在它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也有使人堕落的陷阱,这些陷阱产生着巨大的反作用。

对于网络建设与应用走在社会前列的高校,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虚拟社会化进程中所凸现的网络道德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网络道德教育的涵义

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各高校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向大学生传授网络道德规范,并使其逐渐将规范内化为自身网络道德需求,从而自觉指导和约束自己网络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水平,防止网络行为失范,规范网络行为,最终促使大学生形成高尚完美的网络道德品质。

2、网络道德教育的特征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无形、无界线。以计算机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家庭、社会各个角落。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专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加大对德育信息的开发力度。加强对德育信息的理论研究。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精品课程,建立学校、社会网上德育信息资料库,方便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德育信息选择和学习。

网络道德教育具有互动性。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可以通过E—MAIL、电子公告板、QQ等来相互传递信息,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更容易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真正的思想观点。教育工作者可以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辟网上聊天室或者组织大学生开展网上辩论,增强大学生交流意识。提高大学生对非主流意识的免疫力。

网络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它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学生可通过德育课件来感受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网络德育也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学校活动中变得轻松自如。

2.2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多面性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者既可以借鉴传统教育途径,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引导,抢占教育先机。在课堂教育外,利用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网络道德教育: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应用网络传播及时性、交互性特点,开设网络伦理网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动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博克、BBS、QQ等网络载体,加强与大学生网上的沟通和交流。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传统教育相比较,具有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点。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多面性,是当代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又一特点。

2.3网络道德教育文化的多元性

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同传统的传媒舆论场相比,网络舆论场实际上已具备了与之相抗衡的实力,在某个时段、某些场合甚至还有压倒性优势。拥有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粉丝”的网上领袖,有能力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一个主观故意的群发胜短信,也可以挑起小小的是非波澜。网络越是发展,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就越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也越大。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十分关注、又十分棘手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参与到网络多元文化中,倡导一元性文化。包容多元性,唱响主旋律。

2.4网络道德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自主性

从理论上讲,网络文化基本上是一种没有门槛、没有限制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可以而且能够实现全民参与。在网络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互动的参与者,没有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之分。在中国文化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规模庞大的网络文化大军。这支网络文化大军的参与者每年保持10%一20%的增长速度。在此,我们可以说,网络文化第一次实现了文化的人人参与,全民参与。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

由于网络道德教育对象在网络空间中身份的隐匿性。成员的数字化,而导致教育工作者无法真实有效的监控教育对象网络活动和道德表现。因此,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就难以量化,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大学生如何将外化的教育内化为网络道德信念。大学生处于成年而未成人的特殊年龄阶段。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自控力又较弱。在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世界时,要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需要强烈的自控力。事实上他们难以做到。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对象自主内化的能力较弱。受环境的制约很大,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又一突出特点。

2.5网络道德教育结果的预见性

网络仿真实验可以预报其结果,德育仿真实验可以根据某一德育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而设计的模拟现实的一种德育活动。由德育管理者和教育者针对某一主题设计虚拟社区,让受教育者进人社区活动,根据活动者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导出最终结果,这样受教育者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2.6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动性

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受什么教育。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的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3、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网络时代擞师已由过去的施教者转变为教育和学习的参与者,其作用更多地应侧重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创新、去发展。新时期的高校管理教育工作要扩大网络的积极影响,减小网络的消极作用,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3.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影响。

大学生既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和使用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者。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打牢思想根基,提高自制力,就显得异常重要。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网络法制观念,遵守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形成高尚鲜明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意识,善于用人文思想去影响和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

3.2运用校园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

大学生对一些校园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这给管理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好机会。要在校园网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论坛、个人博客、学术网站等,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文化传播、生活现象、等进行交流和讨论,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

3_3更新管理道德理念,做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网络益友。

网络时代,师生互为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主动贴近学生,积极寻求与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心理上的贴近和心灵上的沟通。要与学生平等、民主地共同讨论,帮助学生提高对各种网络信包的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做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网络益友。

3.4健全相应机构,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力度。

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网络信息管理机构’通过安装信息过滤软件,设置网络黑名单等手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在学生社团中设立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宣传监督部门,及时清除网上垃圾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觉抵制网络垃圾。要完善规茕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限制对某些网络信息的调阅,实现对特定信息的监控,规范网络行为,打击网络犯罪,实现网络管理制度化与规范化。

3.5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来说既有网上学习、网上交流、信息资料搜索等功能,也有垃圾信息、网络陷阱等影响。要针对学生渴望思想交流的特点,开设网上论谈、网络心理诊所、网上班会等,有意识地让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参与进去,做虚拟网络导师,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交流功能、网络游戏休闲等。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篇6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其实效性评价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有其不同的评价内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可选取指导思想及管理机制、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情境创设和教育对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内容的选定要结合网络特性和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评价的规律性和操作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互联网实施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发展和延伸,其功能和要素,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都具有新的内涵和新的变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以网络为教育传播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有效结果。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动占领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评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要结合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内容.也要依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素的新内涵和新变化而选择不同的内容。

一、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及管理机制的运作状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它决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保障,它决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的形式和效率。

指导思想的评价要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主要考察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及重视程度.包括分管领导与职能部门的配置、发展的规划与措施、工作计划、上级相关文件的落实:考察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导性的体现,看是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管理机制运作状态的评价既要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实施,又要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机构的设置、学校各职能部门(包括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思政部、学工部、保卫处、团委和网络管理中心等)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与配合。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计算机和办公场地等硬件配置、软件开发和利用、人员的培训与使用等诸多方面,评价时还要考察工作力量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保障措施的落实,即网络硬件配置与管理、专项经费的投入、经费的管理等。此外。还要考察教育者在具体工作中组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交往.在利用网络扩大社会交往的时候,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国家对网络管理已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就高校方面的情况而言,还应针对各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规定,包括网络安全制度、网络保密制度、网络具体使用制度等,以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评价时要具体考察学校网络制度的建设、完善情况及对学生进行的网络制度教育的情况。最后还要观察校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资源是否通过科学管理得于有效整合、优化配置。

二、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整体素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学校直接参与、组织和设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教师、管理干部和网络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其素质及工作状态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的评价,要考察是否具备一支学历与思想觉悟较高、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懂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要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情况,考察高校是否建设一支政治强且业务精的较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管理干部队伍(包括学生骨干)。分析他们是否能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组织基础,是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看他们能否做到“一岗两职”.即既能做好网下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考察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使用情况,考察学校是否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并将制度落实情况列为相关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和晋级提职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他们是否对那些涉及社会稳定、公共道德、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较为敏感的领域的信息有能力把好关,是否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有效地阻止和清除不良信息,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他们是否善于通过网络信息把握大学生网民的思想动态,及时、有效地提供思想性、教育性、针埘性强的信息,因势利导,形成信息交流、行为干预的格局。

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也离不开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性和规律性研究。所以.评价还应该涉及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同、成果层次的考察。

三、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政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它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核心部分。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规律和特点为原则。

“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随意性和多媒体联用性等基本特征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相关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生动性和艺术性、交互性和服务性、层次性和时效性、一致性和连贯性。”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主要的是看其内容是否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网上实现,即内容是否有利于引起教育对象形成教育者预期的思想和行为。为此,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具有真理性、先进性、针对性、吸引性、感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要始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内容,使之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充实。当前,尤其要认真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内容加大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内容的优化力度,增加科技观、成才观、就业观教育的内容。

具体来说,评价要看是否以制度化的形式在网上将“思想理论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内容纳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之中,并以具体的形式和行动予以体现、落实。通过教育者在网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细致工作.积极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培养自律精神,规范网上行为,形成健全人格

四、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适用

“目前,国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两种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作为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注重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局部体系的构建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思想问题,如何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以适应时代要求,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体系的构建问题。”综合上述两种观点,我们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自觉运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评价,就是评价如何更好地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判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科学状态及有效性。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就是要评价该方法的现实适用性.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有效促进作用及其与上网学生个性、心理的适应性。

就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状况看来,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适用性要看学校是否适应网络信息传播的架构特征,利用网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组织有针对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教育活动;看是否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影响力.考察构建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如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览、学科知识资料查询、专家学者释疑、热点问题互动讨论、网上心理咨询、网上情景教育及模拟测试等学生喜爱的、能够满足其个人成才成长需要的项目,拉近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增强学生对其中所包含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和认同;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并主动点击这些网页,观察这些网页的点击量。以此衡量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避免出现“叫好不叫坐”的现象:此外,还要看网下开展的针对性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与隐性课程的开发、网络行为失范以及出现网络心理疾患学生的救助。

总之,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适用,根本上要看学校是否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灵活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网络使用监管与网络行为引导相结合、网络管理与网络服务相统一、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相联动的运作机制,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及其作用的发挥

情境即人们创设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渗合人的主观因素的特殊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指教育者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创设的特定的网络场景,它体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在完成教育任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网络中匿名表达、参与平等、情景虚拟、复杂互动、瞬间扩散等信息交往的特点,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人类思想交流方式和文化环境.衍生出许多传统交往中没有或较少有的心理问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不仅要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而“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征注定是一种自由平等状态,因为它完全是一种思想自然流露、观念平等交流、情感交互作用的过程”。为此,创设特定的网络情境并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对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者可以利用情境把教育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在情境中,受教育者之问互相影响可以共同内化教育内容。”

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主要是考察该情境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程度,重点关注的是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关联性和聚合性。所渭关联性,就是创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大学生成才成长的环境要求紧密相关.体现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需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谓聚合性。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教育目的、内容和任务高度聚合,对大学生的成才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帮助作用。

具体而言.主要看针对特定网络舆情创设情境的效果。包括危机事件后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帖的数量和质量、网络舆情的转变情况;看校园网站整体育人氛围的营造,包括学校网站建设、院系及其他学校下设机构网站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网络论坛、教师搏客等都要通过引导与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看网络监控机制的实施,包括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校园论坛管理的制度与实施效果等。

六、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素质的提高及对教育的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在于能否满足受教育者个体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既是教育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客体.同时,他又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不能离开教育对象素质提高的考察.因为教育对象是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评判者。任何外在的教育、引导如果没有教育对象本身的“接受”都不会真正起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对教育对象的要求.归根结底,集中表现为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要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而言,其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其明确的接受主体意识与接受意愿,以及接受的相应知识准备和相应的接受力。”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既要看其接受教育后自身素质的提高,又要看其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配合。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素质的提高.不仅要看其网下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表现,也要看其网上的表现,通过观察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在网上的发展变化考察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法纪素质的提高。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篇7

关键词:成人教育;网络平台;远程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6102

1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有别于普通全日制教学形式的教育形式,且不限制年龄和性别。成人教育作为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有着自己的宗旨、内涵、特点及规律。

当我们所说的一个人进入了成人期,就代表着其认知和学习能力达到了较成熟的水平。基本能够运用个人经验对于周围新事物进行认知,也能够自主学习。

我国的成人教育主要分为三种教育方式,即开放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成人高考(夜大、函授)和远程教育。前两种教育方式大体是较为传统和常规的,它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教育,书本和实践相结合。全国各地都有电大和成人高考的培训学习中心,学生的学习资源开放,具有灵活性的特点。相对于前两种成人教育方式而言,远程教育的学习选择较多,大多为211重点大学。网络教学是这一教育方式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有网络的地方便可以进行远程教学。

2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又称为遥距教育,是使用电视盒互联网等传媒进行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突破时空的界限、有别于传统需坐在教室授课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业余的进修者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随时随地上课。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透过电视广播、网络、辅导专线、科研社、面授等多种渠道互助学习。

在所有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保持永久性分离的状态,且是以教育的组织机构或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建立双向、多向的机制保持即时会话。现代远程教育也称为网络教育,多数是从事高等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机构或者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广义地来说,远程教育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育组织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将授课通过网络传送给校园外多出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更加地体现并发展了这种教育模式,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了多种网络媒体手段进行教育,为优化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变更,即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中国培养了多种人才,但还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这一方式在当时世界上享有一定的盛名),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90年代后,着重退出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当今的状况主要在于实施建设的教学点设备配置安装的问题,今后将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这一政策,使广大基层学校及师生实在地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3现代网络教育平台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无时无刻不运用这网络。在网络环境中,现代教育以现代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渴望学习的人们提供一种网络教与学的环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非面授的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的起源是由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所发起的。他创办了“可汗学院”,并且开设了五百多门课程,向全球提供高品质教育。之后再斯坦福大学有两名教授也成立了名为Coursera的教育机构,联合了普林斯顿大小、霍普金斯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等12所大学真开大规模新型的网络教育试验。他们所提出的是: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得到时间一流的教育。这不仅利用了网络平台在全球建立了在线学习社群,也将教学方法与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现代网络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对于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共享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现代网络教育作为了战略决策的重点,并制定了专门的计划去实施。例如在一些企业还出现了虚拟大学,这将会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标志。英国开放大学就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的典范,有数据显示,有这项教育措施的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习人群与需求成都的增长,对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的理解不断深入,现代网络家迫于平台可分为以下三代:

第一代:点播式教学平台。网络教育发展的初期,点播式的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快递传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查阅电子教案等教学内容,在线完成作业等等。主要特点是以课件为中心,并强调管理。

第二代:交互式教学平台。广泛地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服务,这个平台集成会议系统、聊天工具、讨论社区、内部电邮等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和离线课程、答疑辅导等网上服务,提高师生的互动以及学习效率。主要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平台有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第三代:社会化教学平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学习者更多的利用社会化教学平台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通过一些智能化搜索引擎,如RRS聚合、Blog留言评论形式、Wiki以及其他社会软件等,这样的运用将会促进教学不断发展。主要特点是社会化集体智慧的共享与创造学习社会化。

现代网络教育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对于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提供针对性的学历与非学历的教育,并以在线培训系统实施在线培训,灵活运用网络技术与软件技术,并通过简易的课件、试题导入和制作功能帮助成人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网上考核以及设定学习目标、时长,总结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也可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建立精品课程、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实力。

4网络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网络教育与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总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名牌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颁发的文凭是属于普通高校文凭,而成人教育直接颁发的是成人教育文凭,学位是成人系列的。

从入学门槛对比。成人高考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招考,由学校依据考试结果择优录取。成教自考无入学考试,考试参加单科考试,合格哪门,发哪门的合格证书,若所有科目合格,即办学历证书。高校网络教育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组织考试。而网络大学自主考试,入学难度跟学校知名度有关。

从学习方式对比。成人教育主要有脱产和业余、函授等学习方式。自学考试以自学为主,也可以参加由其他社会培训力或学校举办的自考班。网络教育分两种授课方式,即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授课,二是集中面授。

从招生对象对比。成人教育一般要求高中起点报考专、本科,必须是获得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者。专科起点报考本科的,应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或专科以上的毕业证书。成人高考主要以招收本地户籍生为主、外地学生也可以参与函授学习。

网络教育旨在优化成人教育,自身拥有很大的优势。网络教育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各种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跨越了空间的距离,使得学校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范围,更加广泛的辐射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把优秀的师资力量更好地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网络教育的学习行为自主化:网络技术由远程教育体现,灵活的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在学习模式上也直接反映了主观能动性的特点;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师与学生、学生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方便、快捷地进行答疑解惑等学习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网络教育的教学形式个性化:利用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互交功能系统地记录和跟踪每位网络学员的学习过程,并及时有效地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更彻底地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自动化:教学管理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这样对于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选课等都可以轻松地完成,也大大降低地差错的发生概率。

5网络教学实施与运用

网络教育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为教育事业添加了新的重要动力。主要是以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的基础领域,一般以“网校”的形式出现,而高等教育的领域是和“网络教育学院”挂钩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e-Learning”。

随着国家对各个事业的宏观调控,我国的教育事业积极推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逐步增多,在读学生也成倍翻番,大量原来没有机会接受高层次教育的人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接受高等教育。与此同时,许多著名高校也将一些学习中心建在我国西部,力求向更偏远地区输送教育资源,尽可能地普及开来。

在当今社会下,网络教育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技术当中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网络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网络教学作为网络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如何实施并更好地运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5.1网络课程制作

网络课程制作是网络教学的预备阶段,一般由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及教学资源准备等组成。

教师准备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了解相关的网络课件、补充相应的教学材料,并计划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状态,并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通常网络教学工作是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教学小组共同完成,小组一般由专业人员组成,在安排任务和分工时须意见一致,以助于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

学生准备应当对网络教育形式充分理解,掌握必要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需通过网络获取有效的信息,并合理分析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要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便于有效地管理个人的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准备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和内容的筛选与比对,教学小组应当考虑课程教学内容是否合理,以及之后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尤其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更新与替换。

5.2组织网络学习

一般来说,组织网络学习分为以集体、小组及个人三种方式进行学习。这里着重讨论以小组形势学习。小组学多运用远程的教学模式。常见的形式以在线讨论进行交流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接收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和疑问进行分析并予以反馈。教学也可以通过网络对于争议难题与学生探讨,使得双方都能获得进一步的学习。

5.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组织网络学习的评价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很容易理解,也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对组织网络学习的评价是由师生交互程度、网上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资源共享情况等体现的。交互是对学生的关注度和由网络当作基础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能力及相应的经验总结状况进行适当地评价;网上答疑是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反映后,教师做出相应地解答;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利用网上在线时长和活动状况体现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学习资源共享是根据网络上传和下载的数据库进行筛选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最大限度的满足学习人群需要的信息。

6总结

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育作为当今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时刻提醒我们要加快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脚步。网络教学平台将会成为成人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主流,学校大力开展网络教育的同时,也应有选择地继承传统课堂的优长,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特有的人文氛围,优质高效地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增力。

参考文献

[1]董艳,黄荣怀.浅析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鈡志贤.远程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余胜泉,林均芬,刘宝艳,等.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J].教育技术通讯.

[4]左红武.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网上学习平台的功能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的新模式[C],2006.

[5]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赵俊杰.关于高校网络化教学系统构建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6).

基金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3年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ZHJY13-50;2011年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12400450302。

成人大学与网络教育篇8

关键词:网络教育;误区;角色定位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方式.人们面临终身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学习的迫切需求也与日俱增,但传统的教育并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满足这一需要。网络教育正是在这种困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1971年英国开放大学成立揭开了网络教育的历史帷幕.并以相当迅猛的速度发展,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的网络学校已超过500多所。在我国网络教育也正蓬勃兴起,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把发展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作为解决我国教育资源短缺,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作为构筑21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家已经投人25亿巨资启动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预计投资总额将会达到180亿元.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已开设了网上教育.在校生已达100多万。

但是,网络教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的成绩却远不如他自身规模上的发展那么引人注目,人们开始怀疑,网络教育真有人家说的那么有效吗,到底网络教育应该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网络教育迫切需要人们给他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

一、网络教育存在与发展的价值体现

网络教育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种新兴教育形式的存在和发展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弥补了社会教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如今社会正处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不发达国家步入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明显增大.而且在类型上也有所改变,现存的教育体系不可能及时适应这样的变化。由于网络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敏锐性.不仅能够缓解“人口爆炸”对教育迫切要求的压力,而且能够适应由于“知识爆炸”引起的社会对人才类型的多样化需要,很好地弥补了教育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

2.改善了社会需要的教育资源与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之间的不平衡

网络教育在教育资源的处理上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由于世界网络资源的互联以及组织规模的扩大.必然要求全世界尽可能的资源共享和人力合作,然而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教育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门户的偏见使它们无法达到尽可能的资源共享和人力合作,而网络教育不失时机地满足了新型社会的这一需要.它与生俱来的开放性能很好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并能跨越时空地实现更广泛的交互协作。

3.调和了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

教育的效率与公平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在现有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要实现教育公平困难重重,但是人们还是在不断地寻求能够缓解二者关系的方法。网络教育由于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时、空的跨越。降低了教育成本,而且它的开放性能更广泛的吸纳受教育者,为后进地区以及弱势群体提供了更为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无法做到的。

二、现今网络教育存在的误区

网络教育拥有自己的优势,而且能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是,如果不正视自身的缺陷,盲

目地发展,失去方向性,就会步入误区。

1.网络教育企图取代传统教育

就目前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看,数量、规模的扩大是非常惊人的,而且从目前一些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来看,大有取代传统教育之势,他们猛烈抨击传统教育的弊端,认为传统教育模式应该是新时代的淘汰品,网络教育才是真正的并且唯一适应新环境的教育形式。然而,他们忽视了网络教育自身的一些缺陷,并且有些可以说是致命的弱点。网络教育是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模式,并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学习理论.始终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我学习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理智的和成熟的人是适宜的,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者的潜能,但对缺乏理智的、可塑性很强的儿童和青少年(这里所指的这类儿童和青少年可以依据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的人生阶段来划分)是不利的,环境因素和人际交往是塑造儿童人格的关键因素,虽然网络教育也可能实现传统教育对儿童智力培养的目标,但由于它与生俱来的缺陷——虚拟的环境以及受教人群的隔离,是不可能实现塑造儿童伟大人格的目的的。在这一点上国内外曾有过争论,德国远程技术学院规划主任霍姆伯格(Bode Holmbeng)在1983年提出的开放教学过程中的“非接触性传播”概念,强调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非接触性的人际交流,但遭到许多学者的反对,批判他所提出的“非接触性交流”只能导致虚幻的、缺失本性的畸形交流。因此,网络教育不可能取代传统教育,而只能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教育社会化中的一份子。

2.网络教育成为虚拟空间的传统教育

一方面,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正处于发展过程的初期阶段.其相关的各种理论不够成熟,发展缺乏坚实的理论指导,于是形成了将书本搬上网络、将课件取代教师,并将传统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搬上网络学校的网络教育现象,这必然导致网络教育成为一种虚拟空间的传统教育,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网络教育应该遵循自身的发展逻辑,依照其自身的特点,成为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并体现出其他形式的教育无法实现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将它的施教对象直接指向可塑性很强的儿童及青少年,并且企图获得与传统教育同样的生源来培养与传统教育同样规格的人才,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一定要谨慎行事.这不仅会因为两种形式的教育争夺生源而造成形势上的混乱,而且对广大儿童和青少年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这一点在上面的论述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总体来说,现今的网络教育不论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形式上都在走传统教育的老路.只是将网络作为一种简单的工具,这必然会将网络教育带入歧途,而这并不是广大网络教育学者们所希望看见的。

三、认识网络教育的本质,正确定位网络教育

新事物的发展是有过程的,尽管它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体现的,并且它自身也会存在固有的一些缺陷。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它应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给该事物以准确的定位,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在这一时期它所具有的优势,使网络教育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1.思想定位——现阶段应形成以传统教育为主、网络教育为辅的教育局面

朗格朗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人们也正试图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来实现这一理念。但是仅仅依靠传统教育或网络教育都是不理智的,传统教育由于办学资源的限制无法实现.而企图放弃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资源而依靠网络教育更是不妥。教育社会化的实现要求有更多的办学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联合所有的力量,而不是搞非此及彼的分化。并且现阶段由于传统教育更为成熟和系统化.决定了必须以传统教育为主,网络教育为辅的方式办学.充分发挥传统教育的主力作用,并借助网络教育的优势,共同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2.对象定位——网络教育应该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谁受益谁受教”

网络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自己特定的服务对象,“谁能从中受益谁就可以接受网络教育”应该作为进行网络教育活动的原则.那么到底哪类群体是网络教育的受益群体呢?由于传统教育能够给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力资源,因此它更适合于可塑性强的学生群体,它不仅能提供学生智力上的帮助.而且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净化灵魂,塑造完美人格。网络教育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增加阅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但它能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如果按朗格朗的划分将人的一生以20年分为两个阶段,那么网络教育应把服务对象定位在人生的后20年,这是因为,处于人生前20年的群体对教育的要求相对比较固定,适合全日制的、长时间的学习,并且由于处于这一阶段的群体可塑性相当强,更需要教育机构提供一个有利于塑造个体的环境,这正是传统教育不可取代的原因;而处于人生后20年的人群其生活方式比较多样化,由于工作以及时空的限制使得他们对学习的要求不够稳定和不具备持续性,因此需要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并且这类人群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这样正好能够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为这类群体提供灵活实用的教育。所以,我们应该将网络教育的服务对象重点定位在非学龄期群体上。

3.形式定位——网络教育应该不拘一格,办出特色,构建多样化的服务体系

①网络教育应该渗透于社会各个部门以及各部门的各个层面。网络教育所服务的对象分散于不同的部门,这决定了网络教育应该为社会各部门以及各个层面提供尽可能广泛的服务:网络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首先应该渗透于传统教育。由于网络教育的优势.能够为传统教育内部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支持,诸如通过网络教育的形式建设学生的选修课程系统,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重难点答疑,为研究生教育搭建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网络教育还应该为各个企业提供规范化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那些跨国跨地域的大型企业更需要通过网络教育的形式为全公司提供统一标准的教育服务,并利用网络教育对世界形势的敏锐性来保持企业的先进性和竞争优势;网络教育同样可以为个人提供个别化的服务。可以对全社会所有人开放,没有时空的限制,而且学习方式灵活多样,针对性强.使每个人享受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实现终身教育的理想。

②网络教育应该具有更为灵活的文凭发放标准。由于网络教育自身多样化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教育的文凭标准是多样化的。鉴于现在呼声日高的成功教育理念,网络教育更能通过多形式的文凭标准来体现,实行文凭分类制和文凭等级制度,推行课程证书制度等都能够有效地推动成功教育的发展,既能满足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又能防止文凭贬值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实现教育公平和高效率的同步发展。

4.关系定位——网络教育应与普通教育、民办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并存,形成教育界“四足鼎立”、相互扶持、互为补充的良好局面

①网络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普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它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责任,其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广大学龄期群体。但是,由于这类教育的机械性和滞后性,无法满足社会其他群体的学习需要,尤其是在如今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下人们需要的是终身教育,普通教育更显得有心无力,这就需要有别的形式的教育对其进行有益的补充。网络教育不仅可以填补普通教育遗留下来的空缺,而且还能渗透普通教育内部.对普通教育提供技术支撑和缓解社会对普通教育施加的压力.还能缓解普通教育的内部矛盾(如资金短缺、师资匮乏等)。当然.普通教育也能为网络教育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技术咨询、宣传服务、资源互补等等。因此,如果网络教育能和普通教育联合,不仅能够使自己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对普通教育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网络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现代社会要求的不仅是终身教育,它还要实现大众化教育的理想,大众化教育思想最重要的表现是实现教育公平,尽可能多的为各类群体提供受教育机会。在各种不同群体中,弱势群体——一直是教育界的“老大难”,这类群体包括贫穷后进地区的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有身体缺陷的残疾儿童以及有心理障碍或超智商的儿童。传统教育由于自身规模、资源以及体制上的限制力不从心,而网络教育又由于先天性的不足不适合对这类学龄期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那么要实现教育大众化就必定需要其他形式的教育来弥补这一空缺,民办教育能够在这一方面独挡一面。由于民办教育拥有固定的学习环境,能够像传统教育那样提供教育适龄儿童必需的成长环境,并且拥有网络教育开放的教育方式,能够广纳受教群体,因此非常适合这类群体的教育需要,因此网络教育与民办教育是应该并存的,二者服务于不同的群体,互为补充,共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⑧网络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由于职业的分化和新型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社会上出现了针对某些特定行业的教育培训机构,这些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教育事业注人了新鲜的血液,应该很好地扶持而不应企图用网络教育来取而代之。他们主要为达到两种目的:一是为人们获得某类证书提供备考帮助;二是为某些企业的新员工提供职前岗位培训。不管是为哪种目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短、频、快的现场性或面对面的教育服务,网络教育虽然能够满足“短、频、快”的要求,但对那些需要现场指导和面对面传授的受教育者来说是满足不了的(当然,民办以及普通教育更不适合这一类的学习者)。因此,不能企图用网络教育来取代这些教育机构,或许两者可以相互渗透,进行横向联合,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为网络教育进行正确的思想定位、服务对象定位、形式定位以及关系定位,明确网络教育“谁能受益谁受教”的原则,促进网络教育与普通教育、民办教育、其他形式的教育的共同发展,四方共建“教育航母”,各自独挡一面,又能相互交叉,互为补充,实现“终身教育”与教育大众化的理想,推动教育社会化,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这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给网络教育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不仅有助于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更能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尔.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

[2]胡泳.网络教育的新时代闭.网上生活.1997

上一篇:人事行政计划范文 下一篇:小学德育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