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初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23 11:40:58

成人初中教育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期表现成因对策一、初中关键期及其表现

(一)初中成为关键期的原因

我们常常将个体的初中阶段称为其发展的关键期,从年龄上看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一时期。何以说初中阶段是个关键期,可以从以下方面找到原因:首先,关键期是一个成长的高峰期。“在生理上,在初中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其外形的变化尤为明显,如身高、体形和面部等都发生了变化,使得他们在外形上更接近于成人,同时性的发育与成熟标志着其生理发育的完成”;在心理上逐渐产生成人感,在个体的态度、情绪表达和行为方式上发生明显变化,推动着初中生的心理的逐渐走向成熟;在智力上,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其次,关键期是一个矛盾的高发期,这一时期学生将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矛盾状态和矛盾心理,如学生与自我的矛盾、学生与家长的矛盾、学生与教师的矛盾等;再次,关键期是一个过渡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对他人、社会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判断,他们开始由孩子向成人过渡,同时初中结束后,部分学生就会被中考制度所淘汰,使他们被迫走向社会,这就使学生向社会成员过渡;最后,关键期是一个转折期,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世界观开始萌芽的时期,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学业的结束意味着继续求学或踏入社会工作,选择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其人生方向和人生态度的一个转折点。

(二)初中关键期的主要表现

1.心理上

在心理上,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生命全程中较为特殊的阶段,生理上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其心理发展却相对的比较缓慢,因此生理上的逐步成熟不断冲击着初中生的心理,对进入成人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然而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思想方式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以及社会阅历欠缺等问题,其期望难以实现,这就造成了“其心理上反抗性以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心理”。

2.情绪上

“初中生在情绪上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和两极性:热情、强烈性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情绪的内向性表现性共存”。如在情绪体验上对同一事物往往表现出两种对立的内心体验,在情绪效能上对同一种情绪可能会出现两种对立的效能,出现增加斗志或者丧失斗志的现象。初中生情绪上的两面性和两极性,往往会使其情绪波动较大,当外界刺激不利时,极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降低理智的调节作用,出现不顾后果的轻率行为。

3.行为上

初中生学习的内容、深度不断加大,学习方法上也要更加多样,使学习可能发生一些困难。初中生对新的学习缺乏准备就会出现厌学、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现象;在人际交往上,初中生克服了以往团伙的交往方式,交友范围逐渐缩小,喜欢同志趣和爱好相投的人交朋友,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日益融洽,而与父母却相脱离,也不在盲目的接受任何老师;同时在道德培养上,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知识、道德信念、道德理想教育,就会出现打架斗殴、吸烟吸毒、等问题。

二、关键期表现的成因探讨

1.初中生的反抗心理

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初中生对自我的要求提高,他们总是极力想维护好自己的形象,迫切地想拥有独立的权利,从而让成人意识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成人又总是以孩子的眼光对待他们,尽一切力量来保护他们,但这却使他们内心充满挫败感,于是他们便把一切的不顺心和不如意,偏激地认为是由成人造成的,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心理、态度和行为上对成人进行反抗。

2.教育方式上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或者长辈用成人的标准、规范来要求初中生,面对矛盾时不能以平等、温和的方式解决,成人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粗暴的教育方式,会使初中生以冷漠行为或过激的行为反抗。

其次,在学校教育中,初中生所学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增大、作业的负担加重都会使学生的压力加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当学习目标难以到达时,他们就会失去信心,而教师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只能对差生进行放弃,教师的不管教态度,使后进生自暴自弃,难免造成心理伤害和行为叛逆。

3.教育评价上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分数为依据的,许多教师将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忽视了德育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对差生的自尊心打击很大,容易使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在学习上长期的失败必然会导致学生心理和行为上产生逆反现象,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度过关键期。

三、应对关键期的对策分析

1.树立关键期意识,充分抓住关键期开展德育工作

首先,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关键期意识,提高教育水平的能力,将关键期的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次,要提前进入预防阶段,在初中生一入学就进行入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对关键期的不良行为进行有效预防和遏制;再次,在其他各科教学中也要开展对关键期的教育,将关键期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2.调试学生的反抗心理

这就需要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卫生教育,使初中生能够正确意识青春期反抗心理和行为的表现特征以及反抗心理的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后果,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尽量调试和化解反抗心理,消除反抗心理引起的各种不良行为,使他们安全、顺利的渡过反抗期。

3.改革教育方式

作为教育者,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主动了解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其思想状况,当出现问题时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要以疏导为主、潜移默化的方式感化他们,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给与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克服教育者高高在上的情况;课程内容要合理安排,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个别差生可以进行个别的辅导,以保证学生学习信心和动力的持久性,保障大部分学生课程知识的学习跟得上。

4.改变教育的评价方式

一是变革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制度,采用“达标考试”和“选拔考试”这两种形式。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考试分数未必就能真实地反应出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因此可以采用“达标考试”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是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要更加重视人本因素、德育因素,对于学习差但是其他方面好的学生也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145.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74.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2篇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在心理学上又把这个时期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反抗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致使他们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厌学、失足等。

1.情绪不稳定导致行为失控

青少年的情绪特点表现为敏感而相对脆弱,强烈而不稳定,变化迅速而不持久,容易冲动而缺乏理智控制,因此也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疾风暴雨期”。随着生理加速发展心理也迅速发展,由此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使初中生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尤其是初中生叛逆心理日趋严重,老师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往往变成了对他们的束缚加之由于第二性征与的发展,青少年出现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又由于环境与舆论的限制,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感不得不被压抑,使之往往处于莫名的烦躁与不安中。在这种情绪背景下遇到小小的不顺心之事,容易情绪失控,从而导致行为失控,如顶撞父母、老师或打架等。

2.自我意识增强导致观念“碰撞”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时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缓和稳定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生理迅速成熟,使初中生产生了“我”已经长大了的自我意识,他们要求具有和成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因而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的想法与他们总是格格不入,更反对父母强加给他们的观念,出现了观念上的碰撞,导致了行为上的反叛,成人要求他向东,他却偏要向西行,以显示自己的长大。

3.意志薄弱导致行为反复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都比较差但是他们的自尊要需与独立倾向相对表现强烈。这就出现了初中生的内心需要与意志控制力之间的失调,导致他们在具体事情的处理上经常表现出决心很大,信誓旦旦,行动上迟疑不决,摇摆不定。例如:不少老师和家长经常反映某学生贪玩,不够自觉,总要大人的监督等。原因就是初中生主观认识不够全面,缺乏意志调节能力,明知某种行为不好,但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去做好。

二、初中生品德教育的途径

任何教育若能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则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德教育也不例外。鉴于上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会学生调节情绪

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情绪情感的特点,帮组学生找出情绪波动的原因,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例如:认知调节、合理宣泄、行为调节、心理放松、理性升华等。一个情绪稳定,心境平和的学生,是较少出现反叛等失常行为的。同时在学生心境平和下进行品德教育比情绪波动下的教育收效更大。

2.给予学生理解与尊重

初中生与成年人间矛盾的焦点在于:初中生对自己的发展认识超前,成人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成人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待初中生,粗暴地对待学生的反抗与情绪波动。因此,要教育好他们,成人应该理解他们的成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态度。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以父母、老师为模范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之为看到成人也有很多缺点。但由于他们认知的片面性,不能对成人的优缺点进行全面评价,从而认为成人无资格教育自己。因此,成人应真诚地与初中生进行情感沟通,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消除他们的敌视,从而使他们接受教育,争取上进。

3.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3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

权威访谈:服务“三农”引领致富———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助理巡视员张昭文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一些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实践基地,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玉米抽穗,谷子飘香,花果满园,鸡鸭成群,一群学生“点缀”其间,和学习文化课知识一样,学习打理这些瓜菜庄稼。作为农村学生的“必修课”,中学生们已不局限于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将农业生产技术、职业技能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学习,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而教学实践基地办得好坏,也成为评判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山西、安徽等一些省的农村中小学,业余时间成了农民学习的课堂,农民在这里学习农业科技的新知识,请教致富的新途径。而在江苏、浙江、湖北、广西等地,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办得很红火,教学、科技人员,还把最新科技知识和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民传授发家致富的秘诀和方法。

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诸方面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加强农村各类教育,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这些都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之后出现的新气象。

改革成效显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助理巡视员张昭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当时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农村学校基本上照搬城市模式,教学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大多数不能升入大中专学校的中小学毕业生,既缺乏回乡务农的思想准备,又缺乏基本的劳动生产技能,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尽快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寻找致富之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教育就开始了“突围”行动,明确提出农村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展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尝试着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既提高在校学生的素质,又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尝试着促进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力量结合起来,实施“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后来,“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创举。

1989年,原国家教委在全国建立116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1994年又确定30个地市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通过点上深化、面上扩展的办法,不断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和“两基”目标的实现;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沟通衔接的农村教育体系和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与培训网络;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各地通过开展农科教结合,大量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使科技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得到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教育为农服务的好典型。如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黑龙江省呼兰县大用中学、重庆市石柱县一职高、江苏省江阴市申港镇成人教育中心、湖北省蕲春县张榜镇成人学校等一大批为农服务的先进学校;如湖北省开展的教育为农服务系列活动、江苏省实施的“5112教育富民工程”、浙江省“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广西“金色农业示范工程”等,有效地发挥了农村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张昭文指出,实践证明,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措施。

困难仍然不少

张昭文认为,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农村教育主动为农服务的自觉性不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改革相对滞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一些地方对农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明显减少;农村政府机构调整以及中小学教师核编,使负责农民教育的专职人员也明显减少,一些地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缓慢,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农、科、教结合工作力度减弱。

加强改革力度

张昭文强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必须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农村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为了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当前,各地要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政府统筹领导,建立农科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

———抓紧确定改革试验县、乡和试验学校,制定试验方案。

———改善农村各类教育的办学条件,多渠道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

———围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等方面,共同抓好几个项目以及一批为“三农”服务的先进单位。

张昭文指出,要继续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着重抓好五项统筹、深化三项改革、加强三项工作:

五项统筹:一是统筹农村教育事业规划,合理确定农村教育结构。二是统筹教育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三是统筹信息化建设,扩大服务范围。四是统筹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服务能力。五是统筹经费投入,保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深化三项改革:深化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教学、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三项工作:第一加强城市对农村、东部对西部的对口支援工作。第二加强高等教育为农服务工作。第三加强农、科、教部门在为“三农”服务中的协作和配合。

张昭文最后说,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迎接新挑战,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培育新典型,开创农村教育工作新局面,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我们在探索:英山县教育兴农“四大工程”

成校“双百千万”工程

化技术学校是教育兴农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湖北省英山县教育局把加强县、乡、村三级化技术学校建设作为教育兴农的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创建省市示范样板,使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现在,全县每个乡镇都建有这样的成校,有2所达到省级示范标准,2所达到市级标准。

在办好乡镇成校的同时,加快实施村小学、村成校“两校一体”、“一校两牌”工作的步伐,使其成为教育兴农的前沿阵地。围绕高新技术向农业延伸、向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向市场农业延伸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实用科技转化工作,实施“双百千万”工程,达到了选准一个项目、开发一项技术、培训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

职校“五联服务”工程

全县各职业中学本着“广泛性、典型性、辐射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教育兴农联系村、联系校、联系场(厂)、联系组、联系户,坚持开展扎实有效的“五联服务”活动。优先为联系村、组、户、场(厂)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放映科学技术录像资料,免费提供科普小册子,适时指导生产,适度给予资金和物资扶持。定时为联系中小学培训教师,使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懂得1至2门实用技术,家在农村的半边户教师掌握2至3门农村致富技能,达到培训一个致富一片的目的。

初中职业培训工程

从1992年起,在全县初中开展“三分三实”的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三分”就是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各有千秋的教育对象,在初中实用技术培训方法上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技术、分段安排。“三实”就是狠抓初中实用技术培训的实际效果,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实用、讲求实效的原则。明确分类指导目标,落实分层教学任务,作好分段培训安排,传授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让学生走出校门,上茶场,到药园,进林场,边学边干,提高动手能力。

小学职教渗透工程

为了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学习最基本的劳动本领,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抓好“二课二能”的职业技术教育渗透工作。“二课”就是上好劳动课、职业技术课,“二能”就是使学生能掌握劳动基本技能,能帮助家庭致富。学校除安排国家规定的劳动课时外,还利用地方课程开设职业技术课,统一使用经省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县教育局组编的乡土教材《农村种养技术》,组织实用技术教学。每学期,乡镇、学校都要组织开展评选“十佳”采茶等劳动技能小能手和“十佳”帮助家庭致富小能手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农本领。

“绿证”培训:撑起一片蓝天

“普九”之后,农村教育如何才能适应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一课题,广西荔浦县大胆创新,积极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创出了一条发展农村教育的新路子。

荔浦县是桂林市管辖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山区县,1994年9月,在广西农村率行实现了“两基”。然而,“普九”后学生文化基础和能力、智力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因学习困难、成绩跟不上而导致退学;另一方面,该县每年5000多名初中毕业生,只有40%继续升学,其余大多数人将直接回乡参加农业生产。而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毕业生回到农村无法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探索一条让全体初中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毕业后用得上”的办学新路子,成为摆在面前的新课题。

面对新形势,荔浦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实施国家农业部绿色证书工程为契机,走“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发展农村教育之路,在全县普通初中大力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生实行“绿色证书”培训。

为防止因“绿证”培训而忽视学科教学质量的问题出现,该县教育局始终把学科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主渠道,严格要求各初中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各类课,在全面完成学科课程教学计划的同时开展“绿证”培训。并建立起“绿证”培训的基本模式和管理机制,实现了如下五个统一:

———在教学安排上,统一规定全县初中在前5个学期开设“绿证”课程,并纳入课程表,由学校职教教师和乡镇兼职“绿证”教师传授“绿证”专业基础知识;并安排农业科技部门的专职“绿证”教师到校分专业集中指导学习、组织实践、复习考证和跟踪服务。

———在课程设置上,由各校结合本校师资条件及当地农村实际,增加一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劳技小组活动,以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多种劳动技能素质。

———在使用教材上,统一使用由县“绿证办”根据有关要求和本县实际编印的《科学种养技术》一书作为初中“绿证”培训专用教材,其他职教内容由各校根据实际自编和自选教材。

————在管理上,县教育局统一将各乡镇、初中完成“绿证”培训任务的情况列为教育目标量化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在各初中增设职教主任和职教老师,切实做好“绿证班”的教学行政管理。

———在考核上,统一由县“绿证办”安排各“绿证”专业的主管部门按农业部制定的标准,具体组织专业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

截至目前,该县初中“绿证”已开设了农学、园艺(果树)、畜牧兽医、水产、农机、水稻栽培等专业共20多个培训项目,9年来共有1万多名初中生获得了“绿色证书”,占全县“绿色证书”持有者的70%以上。全县农村在1999年就达到平均每7户有一名“绿证”持有者。

在初中开展“绿证”培训,使回乡的大批初中生获得了一技之长,提高了农村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发挥了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双汇中学学生钟征尧毕业回乡后,运用所学实用技术办起菌种场,半年就获利近万元。杜莫中学毕业生梁武军回乡后,运用所学技术养鸡和母猪、办果园,大搞立体种养,成了该乡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他不但义务帮山区群众医治禽畜疾病,还将技术传给山民,成了山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在众多持有“绿证”的初中回乡毕业生的带领下,荔浦县农村劳动者素质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使大宗农产品由粗放零散生产迅速向集约基地发展,形成了六大生产基地:即成为广西水稻制种基地、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国夏橙基地、全国全区马蹄生产基地、荔浦芋生产基地和蔗糖生产基地。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成长;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个体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在生理成熟的过程中其心理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甚至个体心理的发展比生理的成熟更加重要。中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个体的生理逐渐趋于成熟,但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却刚刚步入正轨,滞后发展的心理与发展成熟的生理产生了很大的冲突,从而影响到个体的成长。另外,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也在影响着个体的成长。

一、中学生成长现状

中学生的成长分为生理成长与心理成长两部分,而且这两方面的成长速度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因此我们分别对两者的成长现状进行研究。

(一)中学生的生理成长

第一,个体在儿童阶段,其大脑的发展已经十分接近成人的水平,因此个体在步入中学后其大脑基本上发育成熟,这为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第二,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个体的生长发育进入高峰期。首先,初中生的身高迅速增长;其次,初中生的体重也会明显增加;再次,第二特征开始出现,例如:男生嗓音变粗、喉结突出,女生嗓音变细等;最后,初中生的身体机能开始接近成人的正常水平。

生理发育对初中生的心理活动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会造成了初中生内心的多种冲突。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其心理发展极为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认知思维继续发展。个体的认知思维在幼年就开始出现并发展,到了中学阶段由于大脑发育基本完成,中学生的认知思维获得了巨大发展。其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抽象思维,并且其思维的组织性、灵活性、敏捷性等都获得较大的发展。这阶段,中学生会独立思考,对于问题、事物和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

第二,情感发展趋于稳定。随着神经系统逐渐的发展完善,中学生的情感也逐渐的趋于稳定。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学生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且对于友谊、爱情等感情有了更加强烈的体验。

第三,意志逐渐提高。中学生的意志开始有了明显的提高,其行为的目的性更强、行为更加果断,同时个人的自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因此中学生能够克服小学阶段的任性以及行为的随意,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更加有效率。

第四,个性心理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初中阶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的发展成熟,中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其行为的自信与独立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并且中学生开始重视自尊的需要。但是,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避免中学生发展步入歧途,学校与教师有必要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引导,这正是我们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初衷所在。那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中学生成长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各中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最主要的是因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品德教育对初中生观念形成十分重要

我们都知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中学阶段又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一度甚嚣尘上,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中,国外的资本主义腐朽观念开始传入国内,这些都影响了中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学生虽然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不强,在错综复杂的各色信息中,中学生会将错误的观点当成正确的观点,如果中学生依照错误的观点行事,很容易铸成大错。

目前来说,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灌输爱国、爱社会、爱人民的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认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水平逐渐接近成人,这促使学生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待遇,但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习惯于将初中生当做孩子对待,这会严重的损害初中生的自我实现愿望,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使中学生人格得不到健康发展。

在初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理解自我、认识自我,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个体真正成熟的标志,中学生虽然有想做成人的意识但是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却远逊于成人。一旦人际交往受挫,初中生很可能产生消极、自闭的心理问题,这十分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同时帮助学生处理人际之间矛盾,从而使学生和他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具体要求,它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中,我们对中学生成长发展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价值观念和人格方面入手,分析了思想品德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为中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玉红.初中思想品德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8)

[2]王永胜.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8)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5篇

学前教育

全国共有幼儿园18.13万所,比上年增加1.45万所,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3 685.76万人,比上年增加261.32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67.75万人,比上年增加18.15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4.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

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8.2万所,比上年减少1.36万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招生3 285.43万人;在校生14 458.96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1.8%;专任教师908.98万人。

1.小学

全国共有小学22.86万所,比上年减少1.27万所;招生1 714.66万人,比上年减少22.13万人;在校生9 695.90万人,比上年减少230.47万人;毕业生1 641.56万人,比上年减少21.2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85%;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84%和99.86%,女童高于男童0.02个百分点。

小学教职工553.85万人,比上年减少4.64万人;专任教师558.55万人,比上年减少1.94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81%,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小学生师比17.361,与上年的17.711有所改善。

普通小学校舍建筑面积59 061.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 148.8万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47.2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48.1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44.7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46.2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50.7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初中

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32万所(其中职业初中49所),比上年减少901所。招生1 570.77万人,比上年减少63.96万人;在校生4 763.06万人,比上年减少303.74万人;毕业生1 660.78万人,比上年减少75.90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1%,比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4%,与上年基本持平。

初中教职工393.91万人,比上年减少0.51万人;专任教师350.44万人,比上年减少2.02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12%,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生师比13.591,比上年的14.381有所降低。

初中校舍建筑面积47 582.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 035.8万平方米。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67.4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69.0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64.56%,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65.79%,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75.0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 393.8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 035.54万人,在初中就读358.33万人。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 271.0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 517.88万人,在初中就读753.19万人。

特殊教育

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 853所,比上年增加86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37万人。全国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6.57万人,比上年增加1 613人;在校生37.88万人,比上年减少2.00 万人。其中,视力残疾学生4.09万人,听力残疾学生10.11万人,智力残疾学生18.67万人,其他残疾学生5.01万人。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3.50万人,在校生19.98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3.30%和52.74%。特殊教育毕业生4.86万人,比上年增加0.44万人。

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26 868所,比上年减少770所;招生1 598.74万人,比上年减少65.90万人;在校学生4 595.28万人,比上年减少91.3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1.普通高中

全国普通高中13 509所,比上年减少179所;招生844.61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降低0.73%;在校生2 467.17万人,比上年增加12.35万人,增长0.50%;毕业生791.50万人,比上年增加3.76万人,增长0.48%。

普通高中教职工246.26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专任教师159.50万人,比上年增加3.82万人,生师比15.471,比上年的15.771有所改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44%,比上年提高0.71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共有校舍建筑面积42 246.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 419.36万平方米。普通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83.01%,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3.3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0.6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1.8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85.81%,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建立校园网学校比例80.2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成人高中

全国成人高中696所,比上年减少161所;在校生14.42万人,比上年增加12.03万人;毕业生11.63万人,比上年减少10.57万人。成人高中教职工0.73万人,比上年增加201人;专任教师0.58万人,比上年增加20人。

3.中等职业教育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2 663所,比上年减少430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 681所,比上年减少72所;职业高中4 517所,比上年减少285所;技工学校2 901所,比上年减少23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 564所,比上年减少50所。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54.13万人,比上年减少59.73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7.17%。其中,普通中专招生277.36万人,比上年减少22.21万人;职业高中招生213.90万人,比上年减少32.52万人;技工学校招生213.90万人,比上年减少32.52万人;成人中专招生105.81万人,比上年增加1.85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 113.69万人,比上年减少91.6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6.00%。其中,普通中专在校生812.56万人,比上年减少42.65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623.05万人,比上年减少57.93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423.81万人,比上年减少6.62万人;成人中专在校生254.27万人,比上年增加15.55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674.89万人,比上年增加14.55万人。其中,普通中专毕业生265.31万人,比上年减少4.92万人;职业高中毕业生217.44万人,比上年减少3 610人;技工学校毕业生120.51万人,比上年增加1.29万人;成人中专毕业生7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8.54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18.94万人,比上年减少2.18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43.06万人,比上年减少4 394人;职业高中教职工39.43万人,比上年减少1.24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6.81万人,比上年减少0.20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7.75万人,比上年减少0.38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8.10万人,比上年减少976人,生师比24.191,比上年的25.011有所改善。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30.56万人,比上年增加1 700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31.17万人,比上年减少3 729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9.69万人,比上年增加0.43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5.42万人,比上年减少985人。

高等教育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 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 790所,比上年增加28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 442所(含独立学院303所),比上年增加33所;成人高等学校348所,比上年减少5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 145所,比上年增加16所;高职(专科)院校1 297所,比上年增加1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811个,其中高等学校534个,科研机构277个。

研究生招生58.97万人,比上年增加2.95万人,增长5.27%,其中,博士生招生6.84万人,硕士生招生52.13万人。在学研究生171.98万人,比上年增加7.40万人,增长4.50%,其中,在学博士生28.38万人,在学硕士生143.60万人。毕业研究生48.65万人,比上年增加5.65万人,增长13.13%,其中,毕业博士生5.17万人,毕业硕士生43.4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8.83万人,比上年增加7.33万人,增长1.08%;在校生2 391.32万人,比上年增加82.81万人,增长3.59%;毕业生624.73万人,比上年增加16.58万人,增长2.73%。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43.96万人,比上年增加25.44万人;在校生583.11万人,比上年增加35.62万人;毕业生195.44万人,比上年增加4.77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853.90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73.1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 871.1万人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9 675人,其中,本科学校13 999人,高职(专科)学校5 858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25.44万人,比上年增加4.96万人;专任教师144.03万人,比上年增加4.76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52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6.56万人,比上年减少0.34万人;专任教师3.94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81 060.42万平方米(含非产权独立使用),比上年增加2 984.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 935.37亿元(含非产权独立使用),比上年增加380.68亿元。

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

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394.84万人次,当年已结业778.53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 969.81万人次,当年已结业5 537.04万人次。

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2.38万所,比上年减少0.58万所;教职工50.66万人;专任教师28.22万人。

全国有学2.7万所,在校生164.3万人,教职工5.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0万人;成人初中1 578所,在校生63.1万人,教职工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8万人。

全国共扫除文盲58.57万人,比上年减少23.24万人;另有68.90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比上年减少5.98万人。扫盲教育教职工3.83万人,比上年减少1.13万人;专任教师1.78万人,比上年减少0.54万人。

民办教育

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3.99万所,比上年增加0.91万所;招生1 454.03万人,比上年增加53.16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3 911.02万人,比上年增加197.12万人。其中:

民办幼儿园12.46万所,比上年增加9 234所;入园儿童865.62万人,比上年增加52.23万人;在园儿童1 852.74万人,比上年增加158.54万人。

民办普通小学5 213所,比上年减少27所;招生104.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1万人;在校生597.85 万人,比上年增加30.03万人。

民办普通初中4 333所,比上年增加51所;招生157.81万人,比上年增加4.16万人;在校生451.41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

民办普通高中2 371所,比上年减少23所;招生82.13万人,比上年减少1.41万人;在校生234.96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 649所,比上年减少207所;招生83.75万人。比上年减少11.99万人;在校生240.88万人,比上年减少28.37万人。另有非学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34.82万人。

民办高校707所(含独立学院303所),比上年增加9所;招生160.28万人,比上年增加6.55万人;在校生533.18万人,比上年增加28.11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55人,本科在校生341.23万人,专科在校生191.94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22.04万人。民办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23所,各类注册学生82.82万人。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6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拉大,使得内地农村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受到了很大冲击。现在农村的形势是什么?年轻人外出务工或经商,农村人口逐渐向中小城市集中。用什么方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成人教育,我们只有系统地、辩证地分析新情况、新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才能深刻认识问题、正视困难,才能坚定信心、开拓进取,这是农村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思想基础。

1.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成人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成人教育的对象是15-45周岁的人群。然而, 农村的现实人口状况是什么呢?基本上是两头多,中间少,有个别地方甚至是除了老头老太太,还有在家的上学娃。成人教育的法定对象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外出经商,即使有青壮年也是种植或养殖专业户。成人教育的对象不存在,你还怎么搞农村成人教育?这是现实,也是实情。还有一种现象也同样让人担忧。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企业是粗放型,而大量企业也是来料加工,要求员工的技术水平不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要求员工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农民工找不到工作,为了找到一份工作,不得不再进技工学校学习,掌握一两门技术后,再步入劳务市场。但是现在步入劳动市场前的务工人员有一种普遍的心理误区:进城务工只为挣钱,不需学习。这一现象具体表现是“上完初中,外出务工”。

1.2 招生困难大。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许多中学生早已被外面的花花绿绿的世界充满幻想与憧憬,一旦时机成熟,就急不可待地飞向梦想的世界,希望淘得大把大把的“金子”回来;加上农村各种大大小小的劳务输出机构和中介人员的鼓励,加速了这部分人员的外出流量。对所剩无几的中学毕业生,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尽管加大了招生力度,能真正走进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寥寥无几。

1.3 教育难度大。由于自身经历的差异,家庭的不同,加上各种媒体撞击着孩子的心灵,生理上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想摆脱依赖,要求在家庭中获得平等、独立的地位等,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所带来的矛盾,学习成绩的差异及其矛盾,单从制度上严格要求是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

1.4 就业难。因为学生学业有所成就之后,不一定都能进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但能够就业也是很好的发展。可是农村缺少对口企业及相关的部门安置,很多学生毕业后,大多自谋生路。这些因素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对成人教育的发展。

2.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策略

2.1 把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引入初中九年级课堂。作为农村成人教育,要调整工作对象,适应农村就业市场,重新认识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重点放入初中九年级课堂,既满足提高初中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承担了农村成人教育的任务。把职业教育设在初中九年级课堂应含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价值观的教育、为人处世行为标准的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维法维权教育等。

2.2 搞好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

2.2.1 教学模式要由理论主导向能力主导转变。知识经济要求的人才必须有创新性,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这就必须转变教学模式,由理论主导向能力主导转变,要求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2.2.2 教学内容要根据需要进行精选和增减。成人教育,一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科学地论证并设置自己的教学计划;二要组织编写自己有特色的教材和指导书;三要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删减过时的和不必要的知识,以确保教学内容跟上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2.2.3 教学方法要由接受式学习向学会学习转变。知识经济的创新性要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中心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妙在点拨、开窍,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掌握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于终生受用无穷。”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还要按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实施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秉赋的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2.2.4 教学手段要尽快实现现代化。知识经济时代又是信息时代,它要求教学手段必须现代化,尤其是成人教育,更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创新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

3.1 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尽可能的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实行个性化指导,尽可能多地利用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成立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免费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邀请已毕业、有成功创业经历的校友给在校生指导和创业历程介绍,与学生代表开座谈会,面对面地交流。

3.2 及时就业信息。利用人才招聘会、互联网等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及时向毕业生发送本地和异地的劳动力需求信息。

3.3 拓宽就业推荐途径。推动与行业、企业和职业介绍机构的紧密结合,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办学途径,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推进学校招生、学生就业、企业招工的一体化建设。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7篇

21世纪是一个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加速转变的世纪,是一个终身教育学习规模、范围不断扩大的世纪。高等院校成人教育要抓住这一发展的有利时机,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模式。

(一)校校联合办学模式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而在中西部地区仅为45%左右,其中农村的升学率更低,半数以上的合格初中毕业生因难以继续深造,返回农村,成为后继农民,这些无技能、无学历的初中毕业生都希望通过专业学习获一技之长,为就业铺平道路。同时,县、乡、镇的在职人员,由于工作及个人发展的需要,都迫切希望就近就地通过业余学习提高其学历层次,更新其专业知识。面对这一市场需求,就要实行校校联合办学模式。

(二)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化培养模式

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人职业教育,而成人职业教育要为行业企业提供真正有用的人力资源,也需要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新形势下建立校企合作的基础。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

(三)“以人为本”构建多样化办学模式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和重组,这一方面带来了全社会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的加快,同时也带来了全社会人员流动和在岗职工岗位转换的频繁。面对经济社会的这种变化,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把社会高层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定位成自己办学的主要任务,要构建多种办学模式实现多元办学,为社会在岗位职工、转岗职工和下岗再就业职工提供各种必要的提高和培训机会。

二、建立竞争型的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管理体制

中国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发展起来的,面对市场经济,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只有建立竞争型的管理体制,才能把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市场做大、做活、做好。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引入竞争型的人事管理体制

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的竞争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它的人力资源因素。作为一个专业领域的专门管理人才,应当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其次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高层次的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实行严格的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管理干部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知识补偿教育,开展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管理干部的专业继续教育。

(二)强化经营理念,加强制度管理

科学的、高质量的管理是依靠制度的管理,要发展完善成人教育体系,应该先建全成人教育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完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下功夫。来自社会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的成教学员,有着他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复杂的思想认识,这些都会增加成教工作中的管理难度。所以,我们应该针对成教教育教学的特点,开展管理工作。

(三)探索服务型的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成人教育作为一种服务类产品,它和受教育对象的关系成为一种服务与消费的关系,它必须通过消费者接受提供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型的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要做到:注重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的质量指标,把保证和提高质量作为首要追求目标;研究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适应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的个性化和自由化发展趋势,根据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象的兴趣、爱好、要求和能力因材施教;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手段,提高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拓展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的服务领域;提供多种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的咨询和指导,满足成人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8篇

行为上的自治、自理――表现为儿童或少年开始要求愿意独立行事或独立活动,如空闲时间自己想干啥就干啥。

情感上的自治、自理――表现为儿童或少年不依赖父母、教师,自己独立选择所依恋的人或事,并有自己一定的情感体验,如看完一场电影或电视剧,对其中某一故事情节,总有自己独立的情感体验。

自我意识上的自治、自理――表现为少年“成人感”的突出,自我意识的增强,如要求与成人平起平坐,愿意参与成人的谈话或活动等。

自我教育,广义是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狭义是指自我批评,又称自我修养。对学生而言,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进取心,自己确定目标或将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驱力或行为的控制能力。上述原则是班主任必须坚守和坚持的,其原因如下:

一、这条原则是依据中小学生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发展特点提出的

1. 小学和初中生的情感特点。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不稳定。喜、怒、哀、乐明显表现于面部。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碰到困难就垂头丧气;而初中生心理的奥秘则不愿表露于外,具有一定的内倾性。

小学生的情感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初中生的社会情感更深刻且稳定。如“愉快”,小学生常常因为偶尔得了好分数受到老师口头表扬而高兴;初中生则因为独自解答出某一疑难问题或受到老师暗地鼓励而感到欣慰。但初中生的情感富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小学生的情感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高也在不断发展。

2. 小学和初中生的意志特点。小学生的自制力差,容易受暗示,喜欢模仿他人,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而初中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行动(如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等)都有明显地提高。但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也表现出意志薄弱,缺乏毅力,有时还表现蛮干。而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神经系统抑制过程的发展,他们的意志品质和行动也在逐步发展。

3. 小学和初中生自我意识特点。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现在小学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就有要求自主、独立的愿望。到了初中阶段,更意识到自己的形象,并产生了“成人感”。对家长、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不愿盲目听从别人的摆布,反对家长、教师的包办代替。

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日益增长,初中生自我评价能力有明显提高。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以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为标准。中年级开始逐渐学会从评价别人过渡到评价自己,但评价的水平不高。刚上初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重复别人对他的评价。到了初三开始,对自己才有比较客观、独立和正确的评价。但评价常常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小学高年级开始逐渐学会从评价外部活动到评价内心世界。到了初中以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从小学和初中生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发展特点来看,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代前进了,学生心理发展也超前了。小学三四年级以上学生就要求自主、独立,初中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学生自治、自理与自我教育。并要按其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去培养积极情感、良好意志品质和行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这是班主任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依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教育过程是学生的认识和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就学生接受教育而言,他们处于主体地位。这就是说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有其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施加的一切影响都是外部影响,必须通过学生内部活动,才能被他所接受。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一经形成,就可以将社会和学校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和目标,从而做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己教育自己。可见,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指导学生自治、自理与自我教育是班主任应该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依据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强制戒毒人员; 成人依恋; 人格特征

分类号 B848.1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6.07.005

1 问题提出

依恋(attachment)是指婴儿和照顾者(通常指母亲)之间存在的特殊感情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于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社会性的感情联接和纽带(Hazan & Shaver, 1987)。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其童年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以及当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评价(吴薇莉, 方莉, 2004)。国外对于成人依恋的研究起步较早,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涉猎的领域也相对比较广泛,其中主要涉及对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等)(Burge, Hammen, Davila, Daley, Paley, Lindberg, et al., 1997; Cooper, Shaver, & Collins, 1998)、人格特质(Carver, 1997; Crawford, Shaver, Cohen, Pilkonis, Gillath, & Kasen, 2006)、自尊(Man & Hamid, 1998)以及主观幸福感(Moore & Leung, 2002)等的研究。相比国外的研究,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吴薇莉是国内最早进行成人依恋的研究者(吴薇莉, 简渝嘉, 方莉, 2004)。

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彭聃龄, 2001)。人格与犯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都高的人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适应社会,会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宫火良(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罪犯具有高精神质和高神经质的人格。马海鹰和张小远(2005)研究发现罪犯普遍存在偏离正常人格的倾向。罗艳红等人研究结果表明罪犯群体的人格特质与成人依恋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罗艳红, 蔡太生, 唐鑫, 陈贵, 2013)。不过罗艳红等学者的研究中采用的是成年所有类型的罪犯,并没有区分罪犯的类型。其他的学者大部分都是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和成人依恋的关系(郭庆童, 2007; 曲晓艳, 甘怡群, 2012; 杨冬, 2009)。杨红君,谭鑫, 楚艳民, 刘琴, 刘利和周世杰(2008)

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障碍与依恋显著相关,不良依恋经验对人格障碍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国外的学者主要采用人格障碍量表来研究人格特质与成人依恋的关系(Timmerman & Emmelkamp, 2006)。

然而,关于强制戒毒人员的人格特质与成人依恋的相关研究在国内比较少见。已有研究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大学生,而且采用的基本是人格障碍量表或者五型人格量表来测量被试的人格特征。因此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和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对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调查,以期从不同的方面探讨强制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对吸毒人员预防、干预积累经验。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对象选自四川省某牢强制戒毒所因吸毒而被劳动教养的男性吸毒人员,发放24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4份。其中汉族141人,彝族53人;已婚55人,离婚54人,未婚85人;文盲17人,小学68人,初中90人,高中17人,大学2人;农村84人,城镇68人,城市42人。

2.2 研究工具

2.2.1 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

本研究采用龚耀先(1986)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该问卷共有88个项目,包括四个分量表:内外向(E),用于说明个性的内外倾向性“记分越高”则外向倾向越明显,反之则内向倾向越明显;神经质(N),主要表明情绪的稳定与否,高分者趋向于不稳定,反之则趋向于稳定;精神质(P),高分者精神偏移倾向明显,得分低者精神偏移倾向不明显;掩饰性(L),高分者说谎倾向明显,反之则说谎倾向不明显。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2.2 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

《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李同归,加藤和生, 2006)包括36个项目,采用7级记分制(从非常不赞成到非常赞成),包含两个维度,“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分别由18个项目组成。该量表回避维度的α系数为0.94,奇数项和总量表的相关在0.6~0.73之间,焦虑维度的α系数为0.91,偶数项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5~0.67之间,是公认的设计较合理,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问卷。

2.3 施测程序

在戒毒所干警的统一组织下,由专业人士担任主试,测验环境是进行心理健康课的教室。每人发放一份问卷和一支铅笔,严格按照测验手册的规定和说明进行,但是由于有些学员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由班组长(来自学员)念题目,被试听懂题目并理解意思的情况下自行作答。施测时间为30分钟,所有问卷当场回收。

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样本t检验进行强制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强制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和成人依恋进行民族上的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生源地、婚姻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强制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和成人依恋风格;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考察强制戒毒人员成人依恋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3 结 果

3.1 强制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强制戒毒人员的EPQ各因子粗分与常模(瞿雪峰, 余林, 吴明霞,2009)比较,强制戒毒人员的神经质、精神质得分高于常模,而掩饰性得分低于常模,内倾性得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见表1。

3.2 内倾性、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

对强制戒毒人员人格特征的内倾性、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在人口学变量上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汉族强制戒毒人员的精神质得分低于彝族。强制戒毒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在精神质上差异显著,婚姻状况在内倾性和掩饰性上差异显著。进一步对强制戒毒人员的精神质在受教育程度上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文盲强制戒毒人员的精神质得分均大于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教育程度的强制戒毒人员,小学受教育程度的强制戒毒人员的精神质得分大于初中受教育程度的强制戒毒人员的对应得分,其他受教育程度间均无显著差异。对强制戒毒人员的内倾性和掩饰性在婚姻状况上也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已婚的强制戒毒人员的内倾性得分高于未婚的强制戒毒人员的内倾性得分,已婚被试的掩饰性得分高于离婚被试的掩饰性得分。见表2。

3.3 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

对强制戒毒人员的依恋回避以及依恋焦虑在人口学变量上进行差异性检验。在依恋回避上,强制戒毒人员在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显著。进一步对强制戒毒人员的依恋回避在受教育程度上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强制戒毒人员中的文盲和初中、小学和初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盲受教育程度的依恋回避大于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依恋回避,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依恋回避大于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依恋回避。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4 讨论

4.1 强制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与成人依恋情况

本研究发现,强制戒毒人员的EPQ各因子粗分与常模比较,强制戒毒人员的神经质、精神质得分高于常模,而掩饰性低于常模,内倾性与常模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说明强制戒毒人员的情绪比较不稳定,易冲动,喜欢对别人抱有敌意。总的说来是情绪容易失控的人。这与瞿雪峰,余林和吴明霞(2009)以及邓文,徐彩霞, 容倩华, 郭锦涛, 吴穗玲, 沈文元等人(2006)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在精神质上,彝族强制戒毒人员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汉族的精神质得分。这可能与彝族的人们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彝族学员大部分生活在凉山、阿坝等偏远山区,挨打,挨饿以及亲人离别等创伤性事件经常出现,这可能使得他们更加自我中心、冷漠、固执、冲动、敌意、攻击性、怀疑以及精神病态。在内倾性上,研究结果表明已婚的强制戒毒人员的内倾性得分高于未婚的强制戒毒人员的内倾性得分,已婚被试的掩饰性得分高于离婚被试的掩饰性得分。可能已婚的强制戒毒人员更为外向,也更为掩饰自己。文盲强制戒毒人员的精神质得分均大于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教育程度的强制戒毒人员,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精神质得分大于初中受教育程度。这个结果可能与受教育程度较低人员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可能父母从小对他们关心程度很低或者他们生活在残缺的家庭里,长期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爱,因而在长大后很容易缺乏同情心,对别人的态度很冷淡,不喜欢帮助别人。加之彝族学员大部分生活在偏远山区,受教育的机会更少,往往因为不怎么识字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歧视,因而可能慢慢地养成他们孤独的习惯,同时可能也比较冷漠,缺乏同情心。

在成人依恋回避维度上,文盲强制戒毒人员的依恋回避大于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依恋回避,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依恋回避大于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依恋回避。这个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可能对依恋的回避越严重。俞晓歆和姜永(2013)的研究表明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温暖理解”与依恋回避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严厉、偏爱被试与依恋回避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个结果说明依恋回避可能也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系。

4.2 成人依恋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与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的依恋焦虑成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了强制戒毒人员往往对自己与爱人或恋人之间的关系很焦虑,而这种焦虑往往通过情绪的不稳定表现出来。研究结果还表明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与亲密关系量表中的依恋回避呈显著正相关,这与杨冬(2009)对大学生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成人依恋回避维度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这也说明在强制吸毒人员中,依恋回避的程度越高,精神质得分可能也越高。精神质得分高的人往往比较冷漠,缺乏同情心,不喜欢与人沟通,即使是自己最亲的人也会抱有敌意。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依恋回避能显著正向预测强制戒毒人员精神质的8%。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成人依恋回避维度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对成人依恋回避维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杨冬, 2009)。他的结果还发现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神经质是预测成人依恋焦虑维度的重要指标。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依恋焦虑能显著正向预测强制戒毒人员神经质的11%。出现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杨冬的施测对象是普通高校大学生,而本研究的对象是强制戒毒人员。

5 结论

(1)强制戒毒人员神经质得分与成人依恋焦虑得分呈正相关(r=0.34,p

(2)强制戒毒人员的依恋回避能显著正向预测强制戒毒人员精神质的8%,依恋焦虑能显著正向预测强制戒毒人员神经质的11%。

参考文献

邓文, 徐彩霞, 容倩华, 郭锦涛, 吴穗玲, 沈文元, 马棠玉 (2006). 劳教人员的人格特征及其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4(2), 180-182.

宫火良 (2006). 对国内罪犯人格特征研究的元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7), 465-467.

龚耀先 (1986). 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 长沙: 湖南医学院, 2.

郭庆童 (2007).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李同归, 加藤和生 (2006).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 心理学报, 38(3), 399-406.

罗艳红, 蔡太生, 唐鑫, 陈贵 (2013). 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依恋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1(6), 953-955.

马海鹰, 张小远 (2005). 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3(3), 227-229.

彭聃龄 (2001). 普通心理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瞿雪峰, 余林, 吴明霞 (2009). 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点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7(2), 211-213.

曲晓艳, 甘怡群 (2012).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 89-92.

吴薇莉, 方莉 (2004). 成人依恋测量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2(2), 217-220.

吴薇莉, 简渝嘉, 方莉 (2004). 成人依恋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 131-134.

杨冬(2009). 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家庭环境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

杨红君, 谭鑫, 楚艳民, 刘琴, 刘利, 周世杰 (2008). 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6), 649-651.

俞晓歆, 姜永 (2013). 男性戒毒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2(4), 311-314.

Burge, D., Hammen, C., Davila, J., Daley, S. E., Paley, B., Lindberg, N.,... Rudolph, K. D. (199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cognitions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late adolescent women.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9(1), 151-167.

Carver, C. S. (1997). Adult attachment and personality: Converging evidence and a new measur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3(8), 865-883.

Cooper, M. L., Shaver, P. R., & Collins, N. L. (1998). Attachment styles, emotion regulation, and adjustment in adolesc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5), 1380-1397.

Crawford, T. N., Shaver, P. R., Cohen, P., Pilkonis, P. A., Gillath, O., & Kasen, S. (2006). Self-reported attachment, interpersonal aggression,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a prospective community sample of adolescents and adul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20(4), 331-351.

Hazan, C., & Shaver, P. (1987). 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3), 511-524.

Man, K.O., & Hamid, P. N.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prototypes, self-esteem, loneliness and causal attributions in Chinese trainee teacher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4(3), 357-371.

Moore, S., & Leung, C. (2002). Young peoples romantic attachment style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well-being.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5(2), 243-255.

Timmerman, I. G. H., & Emmelkamp, P. M. G. (20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s and 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prisoners and forensic inpati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 29(1), 48-56.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attachment in 230 compulsory drug abstainers by using 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 (ECR) and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attachment avoidance dimens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sychoticism of personality traits(r=0.28,p

成人初中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16-01

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校集体活动要求他们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家庭生活中也开始要求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身体正处在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身体外形迅速发展,身体机能日趋增强,性器官不断成熟。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初中学生感觉到自己开始成熟,已不再是“小孩子”。但同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他们还有很多儿童期的特点。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正确地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成人感”开始形成

初中学生在身体迅速发育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子”。随着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生理、心理机能的迅速发展,他们的“成人感”越来越强烈,独立、自尊和参与意识也日益增强。“成人感”首先表现在他们在衣着打扮、言语、风度等各方面都喜欢模仿成人,希望挤到成人的行列里去,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成人,并愿意承担一些成年人的任务。“成人感”其次表现在学生独立性和自尊心的明显增强。在初中学生的需要结构中,独立的需要列于第一位,理解尊重位于第二,而关怀的需要则退到了第三位。他们对那种“婆婆妈妈”的唠叨、像照顾儿童那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父母没完没了的不断询问会感到反感,甚至认为这是老师或家长对自己行为的限制和干涉。因此,他们已从完全听从老师和父母意见、遵照老师和父母意志行动的儿童时代,进入了遇事自己拿主意、以自己为主体行动的青年时代。初中学生具有的“成人感”和独立意向,是他们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老师和家长要很好地保护和扶持。为此,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调整与他们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施展才能的余地,老师和家长不能以权威自居,一切包办代替。当然,初中学生毕竟不是成人,实际上还很不成熟。所以,老师和家长还要做好孩子的参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照顾。

二、自我意识大大发展

随着“成人感”的形成和独立性的加强,初中学生既愿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又唯恐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自尊心、荣誉感和好胜心也随之加快发展,进而也就打开了观察自身世界的大门。他们从评价别人开始评价自己,并且在评价时,他们不是仅仅看外表,而且能够依照一定的内在标准。他们的评价,一般比较尖锐,有时也比较深刻,基本上能抓住一些本质特征,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但他们毕竟还有些幼稚气,还受到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限制,所以,在评价别人和评价自己时,常常带有主观片面性和绝对化等缺点。如认为某人有某些优点,就认为此人十全十美,而一旦发现某人的某些缺点,就认定此人一无是处。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恰当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三、情感鲜明多变,意志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

初中学生的情感是热情而奔放的,常常表现得鲜明、生动,喜怒哀乐都从脸上直接表露出来,极少隐避。但是,初中学生情感的变化较快,不稳定、易冲动,有时还会发脾气。因此,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多表扬和鼓励,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初中学生已经开始想交朋友,但有选择性,且选择范围也较小。由于初中学生是非观念不强,鉴别真伪的能力较差,且易义气行事,所以可能会交坏朋友,或相互包庇朋友的错误。此时,老师和家长要指导孩子交友,对孩子错误的选择要耐心地进行说教,分析其利弊,而不能强行拆散,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初中学生的意志常常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他们意志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与情感相联系。例如,对自己喜欢的教师所指定的任务就乐意执行;对不喜欢的教师所指定的,即使是同样的任务,也不愿意执行。另外,初中学生还往往分不清正直与鲁莽等品质的界限,以致在行动上会出现偏差。比如,有些学生把敢于顶撞师长视为“勇敢”;为了表示“顽强”,就故意拒绝承认自己的过失。对此,家长应协助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四、认识过程发展到新水平

初中学生注意能力显著增强,他们连续集中注意的时间至少可达到40分钟。另外,初中学生注意的分配能力和转移能力也有了加强,表现在每天能学习几门课程;而在学习中遇有偶发事件打断注意后,也能较迅速地回到原学习内容上来。但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并未完全成熟,特别是注意力的分配、转移还需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进一步培养与完善。初中学生能使自己的记忆服从于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记忆抽象材料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已开始能够运用抽象原理、公式来理解具体事物。另外,初中学生的意义识记的能力迅速发展。学习的要求,迫使初中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进行记忆。教师在这方面也要多加指导,尽量提高学生意义识记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其学习的进步、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红杰.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J].大众心理学,2015(02).

[2]程铷,吴灿龙.新时期青少年挫折心理及教育对策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上一篇:商品贸易范文 下一篇:贸易数字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