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流程范文

时间:2023-10-25 22:25:00

投标流程篇1

关键词:物流工程;招投标;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实行建设工程招投标是改革建设管理体制,促进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惯例。实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既为建筑企业平等竞争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建设单位择优选择承包商,提高其投资效益,节约社会成本,保证物流工程质量创造了条件。

1. 进一步规范物流工程招投标的意义

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投标,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是保证物流工程质量、降低物流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鼓励竞争,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部门、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和组合,为招投标人选择符合要求的供货商、承包商和服务商提供机会。

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促进企业增强市场意识,改善经营管理,这对于保障国有资金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现行物流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2.1实现“最低价中标”

实现“最低价中标”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配套的制度措施,规范的操作程序,科学的评判手段,因现在我国的物流工程市场还不规范,还难以实现。

2.2投标活动透明度不高

依法招投标是保证招投标公平、公正、公开的有效措施之一,针对目前招投标过程的违法、违纪现象,查处力度不够,这对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不利。按现行的职责分工,对于招投标过程中出现违法活动的监督执法,分别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受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这样行业主管部门同下属企业、有形市场和具体的招标管理机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于实施有效监督。

2.3部门和地方保护

不少招投标活动中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难以公平竞标。一些地区或部门抬高进入门槛,采取歧视性资质审查、限制信息地点和范围、制定不公平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等措施,排斥外地或外系统的投标人。而改制又需要一个过程。这些行业主管部门的原下属施工企业,也不愿失去原来的“保护”,在这样的保护下很难实现最低价中标。

2.4陪标、围圈投标、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由于现今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为中心转移到以“项目”为中心,一些部门滥用权利,将建设工程内定给某些施工单位中标,其他单位只是陪衬或者是投标人之间进行串标,使招投标成为徒具形式的空壳,无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5承包单位转包和直接发包

“转包”现象的存在是现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个根源。有的企业中标后,直接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他单位,从中收取管理费,以包代管,而对工程质量、安全不从事管理、不负责任。这种转包的现象,使得一些资质不够,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进入施工现场,为质量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2.6场外交易现象同时导致查处、收费无依据

目前应进场交易的工程项目未完全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进场交易的多数是房屋建筑工程,而一些重点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及开发区管理区的工程,以种种理由不进入有形建筑市场,既不利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的统一监管,也不利于有形建筑市场充分发挥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重要作用。一些重点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不进入有形建筑市场招标发包,搞场外交易的行为缺乏相应的查处依据,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场外交易、“暗箱”操作行为的蔓延,导致招投标监管存在“盲区”。

2.7规避招标

在工程项目实行招投标,规范建筑市场,必然会影响某些人的利益,减少这些人的收入,受到他们的抵制,因此,某些物流工程项目的业主和主管部门或者施工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采取多种方式逃避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常见的方式有:一是肢解工程,化整为零,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化整为零或分阶段实施,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二是部分招标,只对项目的部分工程招标,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三是一些业主单位为了私利,直接交给自己所属的单位内部瓜分,既不顾质量,也不讲效率、效益;四是排斥潜在招标人,将依法必须公开招投标的工程,想方设法找借口邀请招标,缩小招标范围以达到排斥潜在招标人;五是在信息上做文章,要么限制信息范围,要么不公开信息;六是利用外资,有些业主利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工程项目没有要求必须进入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的规定,以假合同、假合作、假合股等形式,由外资私营企业出面办理有规划、报建等手续,规避招投标。

3. 物流工程招投标实施的管理措施

3.1改革现行工程计价体系,大力推行实物工程量招标投标,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定额标准体系。

3.2树立大市场观念,顺应建筑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步伐。加大对招投标活动的延伸开发力度,逐步将工程总包、专业分包、劳务承包、材料设备供应及施工机具租赁纳入有形建筑市场体系,使有形建筑市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于建筑业的改革开放。

3.3实行公告制度,提高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加快招投标信息公开的步伐,提高政府监督和公共服务能力。及时公告对违规招投标行为的处理结果、招投标活动当事人不良行为记录等相关信息,以利于社会监督。

3.4完善专家评审制度,提高评标活动的公正性:加强对评标专家和评标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招投标活动的客观公正性。

3.5建立和完善招投标行业自律机制,推动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招标投标协会。由协会制定行业技术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行业自律,维护招投标活动的秩序。

3.6依法实施管理,完善招投标行政监督机制。《招标投标法》中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正当竞争,加强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3.7加强立法,完善招投标法律体系。从制度约束层面来看,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但在非正式约束方面,如传统文化、价值观等,还很不到位,便利招标投标制度的效用大打折扣。正式约束的建立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和一些国际惯例。但非正式约束却难以从国外借鉴,需要一个建立过程,只有非正式约束与正式约束相容,制度才能发挥作用。

4.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势头迅猛,这对建筑市场的规范与完善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作为建筑市场管理的重要环节”历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招投标工作的工作人员应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进一步认真做好物流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文耀;招标投标制要在完善和配套上下功夫[J];建筑经济;1988年10期

[2]刘永寿;搞好招标投标深化建筑业改革[J];基建优化;1988年06期

投标流程篇2

【关键词】投标利润率、投标技巧

随着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加大,建筑业日渐繁荣,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原有的工程承包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工程建设领域渐渐成为腐败的高发区和重灾区。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决定推行投标制度,特别是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后,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工程承发包模式,有效地遏制了该领域腐败的势头,使市场秩序大为改观,各地有关招投标工作的成绩不断涌现。

投标单位根据招标文件及有关计算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计算出投标报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投标策略,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这项工作对投标单位投标的成败和将来实施工程的盈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个项目的投标报价都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具体程序见图1所示。

1合理选择投标项目

建设工程招标制度是我国工程项目现行采购的最主要方式,是施工企业获得工程项目的主要途径。面对招标公告的投标信息,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项目和市场的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参加的项目投标。

如何从众多的招标项目信息中选取合适的项目进行投标,是大多数施工单位的关注的重点问题。投标项目不适宜,不但影响中标,还影响到中标后单位的利益、生存和发展等诸多问题,因此投标项目的选择是投标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应予以重视。

投标项目选择一般应满足以下几点原则:①有利润②建设环境良好③符合企业经营目标和自身条件④项目可靠⑤有参与竞争的实力。

2施工投标文件的编制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1],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投标文件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2.1投标函。

2.2投标报价。

2.3施工组织设计。

2.4商务和技术偏差表。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投标书分成三大部分,分别由相应部门的投标人员完成编制。

2.4.1技术标书,即施工组织设计。

2.4.2商务标书,即投标报价。

2.4.3投标函部分,包括招标文件中要求的各种格式文件。

投标单位在购买标书后要抓紧时间认真阅读、反复研究招标文件,列出需要招标单位解答的问题清单和需要在工地现场调查了解的项目清单,之后立即制定编标计划,明确人员分工,使整个编标过程按计划进行,以免造成前松后紧,粗制滥造。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项目经理部人员机构组成、工程施工方案、工地平面布置、工期进度安排、劳力和设备调配、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措施、后勤供应措施等等。其中,工程施工方案是关键内容,直接影响到预算标价及投标的成败。

3投标报价的确定

投标的核心问题就是报价[2],而报价的合理与否是决定能否中标的关键。一般来说,业主在综合考虑工程质量、报价、工期和企业社会信誉的条件下,选择中标单位,其中商务标的权重约占60%。

报价的费用一般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和不可预见费等组成。投标报价方式可分为工料单价方式和综合单价方式两种,投标人可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种。报价是投标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以概(预)算等价格为基础浮动的价格,它反映了投标人的管理水平、技术力量、装备能力、劳动效率等。

所有单位都是以获得最大利益为目标,利润率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相关的办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程投标中,特别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对于想要中标的单位,确认利润率相当重要,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3.1分析本单位目前状况及市场开拓情况,如果目前任务充足或者本单位具有其他投标单位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技术专长、专业优势和特殊机械设备等,利润率可定的高一些相反,如果想开拓市场,面对地区区域保护比较严重,要想提高竞争力和中标率,利润率可取低一些。

3.2根据工程特点,对施工条件好、工作简单、工程量大的项目,可降低利润率对于施工难度大,专业要求高的技术密集型工程可提高利润率。

3.3分析竞争对手,如果对手任务不足时,可能会低报价投标,这时利润率可取低一些,反之则要提高利润率。

3.4要结合本单位已完成或在建同类工程的情况,确定利润率。

报价过高会失去承包机会,而报价过低,虽然可能中标,但会给工程承包带来亏损的风险。以合理的低价中标,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发展,有利于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改革、更新观念,才不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4投标的技巧

投标过程中的适时决策和技巧运用对于能否中标,能否取得更多利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投标单位常应用以下投标技巧:

4.1以快取胜法。

通过采取有效地缩短施工工期,并能保证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从而使招标工程早投产,早收益,以吸引业主。

4.2多方案报价法。

此法是利用说明书或合同条款中不公正或不明确之处,争取达到修改说明书或合同条款为目的的一种报价方法。在工程报价中为了减少风险就必须扩大工程单价,增加“不可预见费”,但报价过高导致被淘汰的可能性增大。这时可采用多方案报价,一方面是按原工程说明书或合同条款报价,同时加以注释:“如工程说明书或合同条款作某些修改,可降低多少工程费用或可减少预付款百分之几”等,吸引业主主动修改工程说明书或合同条款,达到降低投标价的目的。

4.3增加建议方案法。

在编制投标文件的过程中,如发现改进某些不合理的设计或利用某项新技术可以降低造价时,投标人除按原设计提出报价外,还可以增加建议的方法另附一个修改设计的比较方案及相应的低报价。这往往能得到业主的赏识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4.4突然降价法。

工程投标的全过程,也是单位相互竞争的全过程,竞争者之间总是随时随地互相侦察对方的报价动态,要做到报价绝对保密有时很难,这就要求参加投标报价的人员能随机应变,当了解到第一报价不能保证中标时,可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采用突然降价法制胜。

4.5不平衡报价法。

这是一种在国际投标报价中常见的方法,即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对不同分部分项工程可采用不平衡报价法,既不影响中标,结算时又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那些必定发生的工作项目的内容填报较高的价格,而将那些发生可能性不大的工作项目填报较低的价格以增加承包商的收益水平另一种方式是将那些前期发生的预备性的项目填报以较低的价格,以利于承包商资金周转。

4.6附带优惠条件法。

按相关法规,在招标文件中缺乏具体规定,对超过最低标准的参数缺乏评标权重的情况下,满足和超过最低标准的投标人应受到同等对待,超过招标文件要求的最低标准而带给业主的额外利益而评标时不予考虑。但在实践中,不排除业主在不影响按政党程序选择承包商的情况下顺手推舟,接受投标人承诺的优惠条件,并将其纳入合同,从而演变成为承包商的一种额外合同义务的做法。只要此类做法不违背招标文件确定的基本原则,对合同当事方的义务不产生实质性影响,也是可以的。所以在投标文件中,给业主提供一些优惠条件,比如贷款、提供材料设备等,替业主解决困难,也是中标的关键。

另外,依靠企业长期形成的良好社会信誉,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优良的工程质量和服务措施,合理的价格和工期等因素争取中标。

5结束语

投标流程篇3

摘 要: 电子招投标工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之下产物,作为一种先进招投标模式,能够对招投标流程进行简化公开,同时也能够有效对腐败行为进行遏制。电子招投标作为原有招投标模式和电子技术之下的产品,同时也是招投标模式发展必然方向。电子招投标在推广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交易效率及质量,在公共采购行业内应用,对招投标市场结构进行调整,具有推动性作用。促进电子招投标在公共采购中应用,能够帮助政府转变自身职责,对社会监督体制进行完善,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发展建设。

关键词: 电子招投标;公共采购;发展前景;应用

前言:电子招投标实际上就是按照招投标有关规定制度,以数据电文作为工作开展媒介,利用信息技术,完整招投标整个流程公共采购,同时中标人与发标方之间签署专门合同。公共采购主要表示政府部门或者是事业单位,通过法定方式,采购自身所需要的货物或服务。

一、电子招投标现状

电子招投标在我国推广过程中,电子招投标体系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同时也包含企业自行研发平台。电子招投标体系在2008年在我国正式应用,同时在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不同省份都利用自身公共资源,以信息公布作为媒介,构建针对性电子招投标体系。

不同地区在构建电子招投标体系过程中,政府部门在对电子招投体系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完善,为电子招投标体系开展提供法律层面保护,构建全程式电子招投标体系,已经成为电子招投标工作开展必然方向。

二、电子招投标工作推广必然性

(一)规范公共招投标行为

电子招投标工作在开展落实过程中,必须对电子招投标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其中最为有效手段对对电子招投标有关法律进行完善。电子招投标流程在开展过程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相关规定制度作为依据,对电子招投标流程进行规划,对部门及机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最大程度提升电子招投标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对电子招投标程序进行完善,对我国电子招投标工作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行业信息化建设需求

电子招投标在招投标行业内落实过程中,有关机构和工作人员都需要现代化发展,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保证电子招投标工作顺利落实,提升电子招投标工作效率,同时降低电子招投标工作开展效益。与此同时,有关机构及工作人员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电子招投标工作水平能够显著提升。

(三)国际发展需求

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在建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有效降低公共采购成本,同时也可以对国际公共采购流程及准则进行了解,与国际惯例相连接,进而提高我国招投标在国际市场内竞争力。

三、电子招投标在公共采购中应用

(一)公共采购开拓者

近几年,工业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越加严重,人们对于绿色环保及节能减排也开始越加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及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首先解决的问题。公共采购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用电子招投标绿色采购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能够推动节能减排落实。

在原有招投标流程过程中,基本上采取纸张作为媒介,招投标流程十分繁琐,虽然具有一定科学性,但是需要较多人力资源及交通资源作为保证,间接增加了公共采购成本,公共资源消耗较高。公共采购效率大幅度下降,进而造成招投标工作繁琐、添加较多不必要工作,导致招投标工作时间延长[2]。

公共采购采取电子招投标工作开展,可以在公共采购流程内与低碳减排理念相结合,有效降低公共采购所需要的经济成本,保证公共采购质量。公共采购招投标工作在顺利过程中,能够对招投标市场环境进行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招投标服务。

(二)调整招投标行业结构

电子招投标作为招投标工作发展必然趋势,对于我国招投标工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对我国招投标行业结构进行调整,对招投标行业进行创新。

我国在招投标市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招投标市场虽然整体统一,但是细节却较为混乱,全国范围尚未构建完善投招标体系,不同地区所准守的标准标准不同。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差别,为了能够推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发展,招投标在落实过程中制定了较多特殊政策,但是基本上较为统一。电子招投标在招投标市场内落实,正好能够推动我国招投标改革落实,起到引导性作用,作为切入点对我国招投标市场结构进行调整。

正是由于电子招投标属于一种新型招投标模式,所以在统一上更加方便,而且不涉及到历史因素,不同省市之间可以一起发展,相互协调,推动招投标结构升级,让不同省市之间相互对接,推动招投标工作信息化建设,统一对招投标市场进行管理。

(三)实现公共采购市场信心公开化

电子招投标实际上就是一个网络体系,有效推动公共采购市场信息化发展建设。原有招投标在二十多年发展历程内,虽然政府部门制定了较多法律规定对其进行限制,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还是存在弊端,这样就造成招投标法律规定无法真正落实,信用原则成为了控温。但是电子招投标在公共采购内应用,正好能够解决公共采购存在的问题,借助电子网络平台,为有关机构提供招投标信息,保证潜在的投标人全部参与到招投标内,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

结论:电子招投标在公共采购内落实,需要不同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协调,一同推动电子招投标工作落实,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电子招投标工作内,在政府部门支持之下,推动电子招投标快速发展建设。正是由于电子招投标工作重要性,因此对其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莫字瑛,蒋欣,黄桂明.浅析电子招投标在高校采购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03:285-286.

[2]丁伟,边漫远,陈超.浅议Web数据挖掘技术在政府采购中的应用[J].中国政府采购,2015,04:70-71.

[3]胡晓涵,胡海燕.浅谈药品集中采购的电子招投标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155.

投标流程篇4

【关键词】电子化招投标;交通工程;应用分析

电子化招投标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是交通工程招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方便、快捷、高效、节约、公开、公正、客观”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新型招投标方式,是传统招投标方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也是招投标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招投标的重点是从目前的信息模式向流程管理和服务模式转移,由关注“首尾”转变为项目招标全过程各节点无缝隙流程管理。电子化招投标运营模式和监管方式,电子招标信息化建设将交通工程招投标推向一个更加规范、科学的平台。

1. 电子化招投标在交通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电子化招投标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是交通工程中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的招标方式,可以实现交通工程招标信息、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直至合同签订、付款等全过程电子化、无纸化流程作业。招标电子化可以规范招标的流程,形成标准的数据格式,数据由统一入口录入,方便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可以建立标准的文件体系及后评价系统,有利于系统化分析和流程再造。

1.1在交通工程中电子化招投标有利于增强透明性和公开性。在交通工程中电子化招标平台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可以有效地避免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腐败等行为。采用电子化招标的项目,其公告、公示、答疑、补遗、评标结果等都要在交通工程电子招标系统上公开,招标行为受到主管单位、招标人、投标人和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避免暗箱操作、腐败等行为的发生。

1.2在交通工程中电子化招标有利于节约费用成本和时间。在交通工程中电子化招标可实现无纸化作业,大量资料和数据可以通过系统相关界面录入和扫描上传,从而节约招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纸张和装订费用,真正做到绿色、低碳、环保。电子化招标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招标过程中,需要招标机构向招标委托人报送和审批的文件,可以通过电子招标平成,招标机构只须将报送和审批的文件上传至平台,招标人及业务主管部门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及时的审批和意见反馈,节省项目作业时间,缩短项目作业周期,降低招标运作成本。

1.3在交通工程中电子化招标有利于过程监督。在交通工程中电子化招标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平台化的业务操作,活动中各角色以统一的招标平台为业务入口,其全过程都在公开的环境下进行。同时,对于评标这一关键环节,监管部门通过计算机审查评标全过程,对各种数据参数直接对比审查,既方便又快捷准确,避免了人为干预因素,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方式,有效防止了不正当竞争,保障招标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在交通工程中电子化招标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交易形式,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招标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招标行业的内涵价值,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2. 电子化招投标在交通工程中应用中的优势分析

在交通工程中电子化招投标实现招标组织程序网络化、工程信息高效化、政策法规宣传多样化、服务手段方式系统化。所有招投标单位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上网选择合适的项目、挑选合适的项目经理,快速完成投标报名。在交通工程中电子化招投标是指依托网上招投标交易平台,以全程电子化、文件标准化、评标远程化、信用信息化和监管网络化为主要特征,融交易、信用、管理、监察于一体。这种招投标方式,采用系统上报名、资格预审、答疑、评标,使各方对中标结果的人为干扰因素大大降低,减少投标企业人为操作的机会,避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同时,电子招标投标可以实现无纸化操作,节约投标成本。招投标全过程电子化网上留痕,相关监督管理等部门可直接对所有项目招标活动进行实时监督、后续检查和系统数据分析。电子化招投标是指依托网上招投标交易平台,以全程电子化文件标准化评标远程化信用信息化和监管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由网上招投标交易平台共享诚信信息数据库、CA身份安全认证系统和标准招投标文件制作工具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活动。

2.1电子化招投标在交通工程应用中的特点。

电子化招投标在交通工程应用中最大特点是在开标前,任何人都不知道投标单位是谁,有多少家,避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同时,电子化招投标将实现招投标全程无纸化,以往厚度惊人的标书将由一个小小的光盘或U盘来代替,提升了存档和传输的便捷性。由此也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干预,提高招标效率,增强招投标透明度,预防源头腐败。

招标电子化、计算机化在交通工程应用中是更好实现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网上投标和网上开标评标则是招标电子化将来发展的趋势,投标人可以不用亲临开标现场,只须将投标文件加密并加入电子签名后,通过标准化的招标平台上传至电子开标大厅。开标评标在电子开标大厅中实时进行,投标人和所有参与招标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互相交流,评标专家在电子化招标平台中阅读投标文件,对投标人进行交流、评标。

2.2电子化招投标在交通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1)在交通工程电子招标系统上投标信息保密,增加违规难度。通过网上下载招标公告、网上投标报名、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网上答疑、网上支付等功能的应用,各节点办理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实现快速反馈。这样,投标人信息在投标截止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使意图围标串标者,因难以掌握彼此相关信息,而无从串通投标。

投标流程篇5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通过指标计算过程和运用层面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改进当前项目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投资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复杂,对项目投资决策体系的分析和改进也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研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投标流程篇6

[关键词]电子招标 建筑工程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61-01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招投标管理体制己相对成熟,但是在招投标中仍存在比较严重的不正当交易和腐败现象:①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地区或部门为确保本地、本系统建筑企业中标,采取歧视性资质审查、限制信息地点和范围、制定不公平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等措施,排斥外地或外系统的投标人。②缺乏完整的招投标监督管理体制。当前的招投标活动,省、市、县项目按行政隶属分别由各省、市、县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管理、监督,而各地、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彼此没有联系,没有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强有力的、比较“超脱”的管理监督机构对各类招投标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③评标专家监督机制欠缺。评标是招标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目前缺少对专家评标的公正性监督,缺少对专家专业技术水平的审核、评定和管理。评标专家库是按行业、按地区建立,专业分类太窄,专业人数太少,导致评标专家都是“熟人”,很难保障公正、科学评标。④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不足。中介机构准入标准不统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中介机构数量多,招标项目少,争夺客户竞争激烈,中介机构按照招标人的意思办事,在操作程序上钻空子,明招暗定,成为招标人达到个人目的的“助手”。为了增加收入,用招标书赚钱,用保证金谋息,押巨额保证金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电子化招投标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电子化招投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建筑工程中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的招标方式,可以实现建筑工程招标信息、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直至合同签订、付款等全过程电子化、无纸化流程作业。招标电子化可以规范招标的流程,形成标准的数据格式,数据由统一入口录入,方便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可以建立标准的文件体系及后评价系统,有利于系统化分析和流程再造。

1、在建筑工程中电子化招投标有利于增强透明性和公开性。在建筑工程中电子化招标平台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可以有效地避免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腐败等行为。采用电子化招标的项目,其公告、公示、答疑、补遗、评标结果等都要在建筑工程电子招标系统上公开,招标行为受到主管单位、招标人、投标人和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避免暗箱操作、腐败等行为的发生。

2、在建筑工程中电子化招标有利于节约费用成本和时间。在建筑工程中电子化招标可实现无纸化作业,大量资料和数据可以通过系统相关界面录入和扫描上传,从而节约招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纸张和装订费用,真正做到绿色、低碳、环保。电子化招标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招标过程中,需要招标机构向招标委托人报送和审批的文件,可以通过电子招标平成,招标机构只须将报送和审批的文件上传至平台,招标人及业务主管部门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及时的审批和意见反馈,节省项目作业时间,缩短项目作业周期,降低招标运作成本。

3、在建筑工程中电子化招标有利于过程监督。在建筑工程中电子化招标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平台化的业务操作,活动中各角色以统一的招标平台为业务入口,其全过程都在公开的环境下进行。同时,对于评标这一关键环节,监管部门通过计算机审查评标全过程,对各种数据参数直接对比审查,既方便又快捷准确,避免了人为干预因素,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方式,有效防止了不正当竞争,保障招标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在建筑工程中电子化招标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交易形式,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招标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招标行业的内涵价值,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电子化招投标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中的优势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电子化招投标实现招标组织程序网络化、工程信息高效化、政策法规宣传多样化、服务手段方式系统化。所有招投标单位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上网选择合适的项目、挑选合适的项目经理,快速完成投标报名。在建筑工程中电子化招投标是指依托网上招投标交易平台,以全程电子化、文件标准化、评标远程化、信用信息化和监管网络化为主要特征,融交易、信用、管理、监察于一体。这种招投标方式,采用系统上报名、资格预审、答疑、评标,使各方对中标结果的人为干扰因素大大降低,减少投标企业人为操作的机会,避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同时,电子招标投标可以实现无纸化操作,节约投标成本。招投标全过程电子化网上留痕,相关监督管理等部门可直接对所有项目招标活动进行实时监督、后续检查和系统数据分析。电子化招投标是指依托网上招投标交易平台,以全程电子化文件标准化评标远程化信用信息化和监管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由网上招投标交易平台共享诚信信息数据库、CA身份安全认证系统和标准招投标文件制作工具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活动。

1、电子化招投标在建筑工程应用中的特点。

电子化招投标在建筑工程应用中最大特点是在开标前,任何人都不知道投标单位是谁,有多少家,避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同时,电子化招投标将实现招投标全程无纸化,以往厚度惊人的标书将由一个小小的光盘或U盘来代替,提升了存档和传输的便捷性。由此也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干预,提高招标效率,增强招投标透明度,预防源头腐败。

招标电子化、计算机化在建筑工程应用中是更好实现招标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网上投标和网上开标评标则是招标电子化将来发展的趋势,投标人可以不用亲临开标现场,只须将投标文件加密并加入电子签名后,通过标准化的招标平台上传至电子开标大厅。开标评标在电子开标大厅中实时进行,投标人和所有参与招标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互相交流,评标专家在电子化招标平台中阅读投标文件,对投标人进行交流、评标。

2、电子化招投标在建筑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1)在建筑工程电子招标系统上投标信息保密,增加违规难度。通过网上下载招标公告、网上投标报名、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网上答疑、网上支付等功能的应用,各节点办理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实现快速反馈。这样,投标人信息在投标截止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使意图围标串标者,因难以掌握彼此相关信息,而无从串通投标。

投标流程篇7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二、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投标流程篇8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public management functions, which carries out government investment supervision by lean production theory,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to avoid and prevent disloc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responsibilities, and discover a problem in tim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department of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关键词: 精益生产;政府投资;全过程监管;研究

Key words: lean production;government investment;the whole process of supervision;study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171-03

0 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是为了推动郭明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此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1],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投资项目;国家外债资金项目;使用各类专项建设资金项目以及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政府的投资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的新型项目投资管理体系,以此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益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重要基础[2]。近些年,各级政府投资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避免国有资金损失浪费,就要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显得十分重要。

1 构建政府投资全过程监管体系的意义和作用[3]

1.1 完善市场机制缺陷 政府投资是市场失灵的产物,也是市场机制在微观领域中更好地发挥资源基础性配置功能,对于公共产品供给失灵则要求政府进行投资,这样才能建立健全政府投资监督体系等。

1.2 转变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维持稳定物价和保持社会公平等功能。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的政府管理体系正处于改革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就要我们以公平为前提。

1.3 遵循基本建设客观规律 投资项目的管理本质是为了把管理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每一个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主体就需要对每个阶段的活动都进行相关的管理,这主要是由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因此,我们针对不同阶段项目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实施不同的项目管理。

1.4 贯彻建设项目管理法规和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建立政府投资监管联动机制,就要我们全面了解各个阶段的问题,然后便于正确判断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从整个法律法规体系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对于项目建设,要想强化项目投资意识责任,就需要加强对项目的了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建设工程中一些盲目的决策、随意指挥和胡乱变更等现象,以此促进建设单位制度健全,能够运作规范、科学管理。

1.5 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于投资活动本身的复杂性所造成的监管困难,以及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时期,使得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就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和投资领域的违法违纪的腐败现象容易滋生。为此,就需要我国政府的投资监管联动机制加以完善,强化投资管理,约束权力的滥用,有效防止经济犯罪,提高反腐倡廉制度。

2 精益生产理论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应用

2.1 精益生产理论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项目组的研究者John Krafoik给日本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起的名称,其基本思想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它是继大批量生产方式后,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巨大的一种生产方式。其中Womack和Jones提出的精益生产的五个基本原则是:价值(value)、价值流(value stream)、流程(flow)、拉式(pull)和完美(perfection)。

2.2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的特点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本质上就是一个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一个活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政府在投资的时候,对每个阶段的活动进行相关的管理完善,这主要根据政府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政府在项目周期的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投产运营阶段的要求和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

2.3 精益生产理论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中的具体应用 精益生产理论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中的应用主要以生产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精益思想原则为指导,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全面涵盖全过程包括: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行性、合理性、完整性;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概算调整的必要性;项目招标标底和工程预算控制价编制的合理性、完整性;项目预算和竣工决(结)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项目建设实施情况;设备、材料和其他物资采购情况;建设项目竣工交付情况;项目后评价以及需要监管的其他情况。在保证质量以及最短的评审周期和消耗最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条件下,可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项目质量为目标的新型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模式――精益监管。精益监管由精益生产延伸而来,精益生产是流动的产品和固定的人来生产;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是固定的项目,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要根据精益生产的思想,发挥其管理思想特点的优势,改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4]。

3 基于精益生产理论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精益监管

3.1 精益监管与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方法的区别 ①精益监管有完整的传送目的体系,可以更好地达到项目监管的目标。②精益监管以政府投资效率的最大化为项目的最大目标,使政府投资的价值得到更好地认定、创造和传递。③同步项目监管过程与管理程序,减少评审时间,提高监管效率。④精益监管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监管进行了动态的控制,更好地保证项目监管完成预定的目标。整个精益监管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建设项目实现政府投资价值的转移。通过精益监管使得政府投资项目的目标更明确,监管结果更符合政府投资主体和项目使用单位的要求。

3.2 运用精益生产理论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精益监管的主要内容

3.2.1 价值管理 精益生产理论应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主要手段是采用价值管理,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为中心开展精益监管,最大限度地满足政府各类投资项目的管理需要为宗旨,追求零浪费(时间、资源)、零失败、零缺陷,通过与政府部门和项目最终用户保持密切联系,最大化地满足项目建设单位的功能需要和政府投资效率目标,最大程度地提高政府投资项目质量。

3.2.2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最终质量的好坏。而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分别归属为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投产运营阶段。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随项目周期的各个阶段逐渐展开并贯彻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分别针对不同阶段项目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实行不同的监管[5]。

3.2.3 零缺陷,追求完美 精益监管主要以“零缺陷”为工作目标,然后不断追求完美的监管质量。而精益监管主要是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为前提,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政府投资项目质量的“零缺陷”,在进行监管流程中,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就立刻停止,进行问题的分析,然后直到问题解决,从而尽可能实现“零缺陷”监管目标。但是“零缺陷”只是我们一种理想的状态,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才能使得政府投资的项目监管工作保持永久的进步。只有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不断地追求完美,才能使政府投资主体以达到完美价值为目的。

3.2.4 拉式JIT(准时化) 采用拉动式监管质量控制系统就是以政府投资主体的多样性需求为起点,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保证监管工作的准时完成。其中精益监管主要为了促进监管质量的提高。在规定的时间内来完成必要的监管工作,最终实现间隔时间为零的状态,尽可能地杜绝失误发生。

3.2.5 团队工作 大力弘扬团队的核心价值,使团队成员始终保持坚忍不拔、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服务决策、服务项目、服务基层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加强对年轻干部和新入行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廉洁从业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尽快成长,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整合团队的专业技术资源,形成监管合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原则,推动各项监管工作任务的强力落实。

3.2.6 并行工程 并列工程主要是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及其相关过程包括监管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的集成化处理的系统方法和综合技术。它要求项目监管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因素,并强调各部门的工作要相互配合好,通过建立各决策者之间的有效信息的交流与管理机制,根据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被发现,并得到解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政府投资评审,整个评审过程变得可以预测,从而增加了监管流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从而使政府投资项目在设计阶段便具有良好的可实现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反复、工程变更、建设周期拖延和投资浪费。

3.2.7 标准化评审 所谓标准化评审是指工程项目实施中,对提出评审标准化要求、贯彻实施标准化要求的总任务方面进行的综合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标准化评审工作按下列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贯穿于项目监管的全过程。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标准化工作应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各级标准化评审大纲中明确规定,并完成其规定的各项工作。

3.2.8 流程管理 精益监管用流程的思想管理评审过程,将评审过程视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活动组成的链。而监管流程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从计划设想到最终建成有形的项目,都需要向政府投资主体和使用单位输送价值的持续流动的过程。我们从流程的角度管理评审行为的时候不同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强调政府投资项目的一体化概念,注重项目中每个环节的信息流动,以此提高整个监管流程的可靠性[6]。流程管理是以规范化、标准化构造卓越项目监管流程为中心,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投资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流动管理的核心就是流程,本质是构造持续、完美的监管流程。而精益监管体系下所进行的流程管理主要目标就是获得一套高效的可预测的监管流程,以此最好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及项目评审人员的相互协调工作,最终实现持续流的创建。

3.3 政府投资项目精益监管体系基本框架

3.3.1 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制 为解决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管中“政出多门”的问题,消除政府投资监管领域众多规定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应规范政府部门职能,明确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切实解决职责交叉和权责脱节问题。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健全部门协调制度,涉及多个部门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明确主办部门,并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完成任务;各协作部门要主动配合,按照任务分工积极履行职责。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中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沟通,避免和防止重复检查,实行监督成果共享,提高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保障政府投资监管体制形成一个完整的联动系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全过程的政府投资监管格局。

3.3.2 利用信息平台构建有关职能部门协同监管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监管部门之间应建立联网的政府投资计划安排、投资评审、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的信息跟踪系统。大力推进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加快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步伐,实现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实现行政审批和监察方式的公开化、信息化、规范化、流程化。利用大型数据库、分布式处理技术、构筑跨平台的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环境,提供信息传递、事务处理等多项服务,实现项目征集、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核准、项目备案、资金安排、投资评审、项目监测、项目稽察的信息化。规范项目建设的业务流程,提高政府投资监管的工作效率和协同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政府投资监管水平。

3.3.3 建立政府投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 实行政府组织、审计机关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参加的政府投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工作联系制度,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政府投资监管工作专题会议,并形成政府会议纪要下发到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建设单位在政府投资监管过程中的职责,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通报项目建设情况和信息,协调政府投资监管有关事项,解决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互通情况、研究问题,做好个案的指导协调和对共性问题的制度规范。

3.3.4 开展政府投资监管联动绩效评价 政府投资监管联动绩效评价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促进项目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②促进项目的后续经营达到预期效果;③促进项目达到公共服务目标;④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府投资监管联动绩效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全周期,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项目竣工运营期。要结合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项目进行政府投资监管联动绩效评价,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府投资监管联动绩效评价工作体系。

4 结论

精益生产是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基于精益生产理论构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新模式――精益监管,是对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模式的反思和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精益监管应从项目监管全过程本身出发,将项目建设程序、合同签订、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材料采购、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结算和决算、资金支出等环节作为基础和重点,运用精益生产的概念,从产生监管质量问题的源头抓起,重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质量管理,研究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探索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最适宜的质量水平和最佳的质量控制方法,最终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勇强,张浩然.精益建造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07,8:74-76.

[2]熊光楞.并行工程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军,于国伟.政府投资监管联动机制的构建.建筑经济,2012,3:5-7.

[4]闵永慧,苏振民.精益建造的优越性分析.经济师,2006,10:56-57.

[5]董际颖.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推行精益生产的若干思考[J].科技资讯,2006,26:29-32.

上一篇:成人高等教育范文 下一篇:招投标信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