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蛋白过敏范文

时间:2023-10-26 08:24:39

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篇1

关键词:部分水解蛋白 乳粉 研究进展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是指将牛奶蛋白经过加热和(或)酶水解为小分子乳蛋白、肽段和氨基酸,以降低大分子牛奶蛋白的致敏性,其产品应符合规定的能量和各营养素指标要求。根据不同配方,此类产品的碳水化合物既可以完全使用乳糖,也可以使用其他碳水化合物部分或全部替代乳糖。其他碳水化合物指葡萄糖聚合物或经过预糊化的淀粉,但不能使用果糖。适度水解蛋白的水解程度比完全水解蛋白略低,但可以减少水解后的苦味,同时又保留了蛋白易消化吸收、不过敏等优点。

1部分水解蛋白

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品,除母乳外,牛乳似乎成为了婴儿首选的乳代品。牛乳虽然营养丰富,但和母乳相比其在蛋白质组成上存在很大差异,容易导致婴儿消化不良,部分婴儿会产生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家族史中婴儿是发生牛奶过敏的高风险群体,应积极地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坚持母乳喂养,并对哺乳母亲进行有针对性的高风险食物回避可以起到预防过敏性疾病的作用。但是,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或进入转奶期的婴儿必须根据婴儿过敏性疾病风险程度选择适当的低敏配方产品。

水解蛋白是指将大分子蛋白经加热或酶解成为小分子蛋白、肽或氨基酸,根据蛋白质水解程度可将其分为深度水解蛋白(extensively hydrolysed formula,eHF)和部分水解蛋白(partially hydrolysed formula,pHF)两种。部分水解蛋白也称适度水解蛋白,即通过一定的生物技术将其分解为较小片段的蛋白或小分子多肽,从而减少具有抗原活性物质的量,减少或消除牛奶蛋白的变应原性,以减少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问题,是机体对一种或多种牛奶蛋白的免疫反应所致。母乳中的牛奶蛋白水平比牛奶中的低,母乳中的酪蛋白主要为β-酪蛋白,牛乳中的主要为αS-酪蛋白(见表1),由于αS-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这两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且母乳中不含这两种蛋白,对于婴幼儿其消化系统等器官尚在发育中,且处于敏感阶段,最易出现过敏反应,如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1岁以内婴儿约有2.5%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牛奶过敏反应,一般在食物干预方面通常采取母乳喂养、延迟添加固体食物等,但其效果甚微。适度水解蛋白配方曾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具有过敏预防效果,被推荐作为婴幼儿过敏预防的早期膳食干预,欧洲儿科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及美国儿科营养学会对低敏配方的要求是以牛奶蛋白为基础的水解物。

最早,婴幼儿配方奶粉都是通过添加乳清蛋白量来降低B一乳球蛋白的比例,从而减少奶粉的过敏机率,但由于乳清蛋白量的增多,又会加重婴幼儿的肾脏负担,因此这种方法已不提倡。牛奶蛋白水解配方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其首先是将蛋白进行酶解,随后对酶解的组分进行加热处理和(或)超滤,得到水解配方。目前,适度水解配方配方粉的品牌主要有雀巢能恩AL 110系列、美赞臣安婴儿亲舒系列、圣元优博系列以及雅培亲护系列等。2部分水解t白配方粉在临床中的研究

普通婴儿牛奶奶粉中含有大分子的牛奶蛋白,婴儿由于消化道每天暴露于大量的外源性蛋白质中,加上婴幼儿肠道屏障发育不成熟以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过敏原易通过黏膜细胞进入血液引起过敏。为减少过敏风险,国际权威组织建议:婴儿应使用HA(低过敏性的缩写)婴儿配方奶粉。

2.1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初发于1~6个月婴儿,婴儿期特应性皮炎又名婴儿湿疹,据相关文献报道,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比喂养普通婴儿奶粉的概率要低,出现湿疹相对较少。因此,婴儿出生后在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尽早使用HA低敏婴儿奶粉是预防过敏的有效措施。适度水解配方可降低婴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并且这种预防效果可持续到3岁以后。德国的Berg等人在1995年选取了2252名有过敏症状的新生儿,给予4种配方奶粉喂养(普通牛奶配方、部分水解蛋白、深度水解蛋白以及深度水解酪蛋白),3年后普通牛奶配方发生过敏的概率为16%,而水解蛋白的概率只有9%。Kuo等人679名6个月大的婴儿进行水解蛋白配方乳粉喂养,在之后的6、18、36个月后观察其过敏的患病率,比起牛乳喂养的概率明显降低。Iskedjian等人通过喂养水解蛋白配方乳粉来预防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生,结果表明,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使用了某品牌的部分或深度水解配方乳粉后,不仅过敏反应有了明显改善,而且也节约了成本。

在国内,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研究报道起步较晚,直到21世纪初才纷纷踊跃出大量的研究,如梁芙蓉等选择临床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37例,用乳清蛋白水解配方奶粉替代普通配方奶粉对患者进行膳食治疗1~12个月,其中22例特效,15例有效,说明这种配方用于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效果好,对皮肤过敏症状的改善较为突出,患儿的营养状况好转。王敏等人对96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先通过纯牛奶奶粉喂养,同时在患处涂抹药膏3周后,发现无明显好转,服用适度水解蛋白配方的低敏婴儿牛奶奶粉1个月,并继续坚持低敏奶粉喂养,结果发现无显著疗效,但长期应用有预防特应性皮炎复发的作用。黎小秀等人以过敏疾病高危因素600例胎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一出生便给予适度水解乳清蛋白以及益生菌配方喂养,对照组采用母乳喂养或非适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观察时间为6个月,期间不添加固体食物,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发生率为10.67%,对照组为35%,适度水解蛋白和益生菌配方奶粉搭配喂养可降低具有过敏高危因素的婴儿过敏的发生率,并且其营养学价值与普通配方奶相当,可用于婴儿过敏的预防。

2.2其他过敏症状

牛奶蛋白过敏篇2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有牛奶过敏症,在婴幼儿中尤为普遍(大概是2%到3%的比例),这也是市场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婴儿配方奶粉的原因,不过大多数婴幼儿牛奶过敏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治而愈。

牛奶过敏知多少

牛奶过敏症的产生是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错将牛乳蛋白质当成了身体需要对抗的物质,于是身体就会产生一个过敏反应,这会引起婴儿挑食和急躁,并且引起肚子痛和其他的症状。大多数对牛奶过敏的孩子也会对羊奶过敏,其中的一部分孩子还会对豆奶过敏。

母乳喂养的孩子患牛奶过敏症的几率要小得多,但研究人员至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为什么一些人对牛奶过敏而另一些人不会,不过在很多病例中,牛奶过敏症都被认为是遗传的。

还有一种典型的情况是,有的孩子到了三至五岁的时候牛奶过敏症状会自动消失,而另一些则永远都不会。

不过要注意,牛奶过敏症与乳糖不耐(不能消化乳糖)可不是一回事,千万不要混淆。乳糖不耐在婴幼儿中很少见,在大一些的孩子和成年人中更常见。

如果宝宝这样……

如果你的宝宝对牛奶过敏,症状通常会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就表现出来。牛奶过敏分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急性发作通常会在喂奶后立刻有症状表现出来,慢性发作则在七到十天会才会有症状。

相对于急性发作,慢性发作更为常见,其症状包括大便稀薄(有的还可能带血),呕吐,呼吸困难,拒绝进食,疝气和皮疹。这些反应通常使得诊断牛奶过敏症变得很困难,因为其它的健康原因也可能引发这样的症状,所以新妈妈们要格外当心。如果宝宝有了这些症状,一定要考虑一下有可能是牛奶过敏在做怪。

急性发作的症状则包括兴奋,呕吐,呼吸困难,腹涨,麻疹,其它使得皮肤发痒的肿块和带血的腹泻。在一些少见的病例中,还出现过一些可能危害到婴儿的皮肤、胃、呼吸和血压的严重过敏性反应。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在就诊前一定要停止喂食牛奶,以免症状加剧。

如果怀疑宝宝牛奶过敏……

如果你怀疑你的宝宝对牛奶过敏,需要赶快联系医生。他会询问你们的家族过敏史或者食物不耐性,然后再为宝宝做一个身体测试。没有单一的专门针对牛奶过敏的测试,所以医生可能会给你的宝宝做几项测试,通过排除其它的健康问题来确诊是否是牛奶过敏症。

除了需要做血检便检,医生可能还会要求给你的宝宝做一个皮肤测试,就是将少量的牛乳蛋白质用针头置入皮肤表层下面,如果有突起则表明你的宝宝有可能有牛奶过敏症。

如果宝宝牛奶过敏,你可以……

如果你的宝宝对牛奶过敏,而你又是母乳喂养,要谨记:限制每日摄入的奶制品数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能够引发过敏反应的牛乳蛋白会通过你的母乳进入到宝宝的体内。你可以咨询一下营养专家,看看如何从其它的食物中得到原本从奶制品中摄取到的钙和其它营养元素。

如果你是配方乳喂养,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转为大豆蛋白配方奶粉。如果你的宝宝适应不了大豆蛋白,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尝试一下低敏度配方奶粉,低敏度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是被分解为微粒存在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引起过敏反应的几率。现在市场上有两种低敏度配方奶粉:1.完全水解配方奶粉:含有被分解为微小粒子的牛乳蛋白,所以它们比起普通的配方奶粉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就小很多,大多数对牛奶过敏的婴儿都能够接受这种配方奶粉,但是在有些病例中,仍然会引发婴儿过敏反应。2.完全氨基酸配方奶粉:其中包含的蛋白质构成非常简单(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如果你的宝宝在使用了完全水解配方奶粉之后,状况还没有改善,医生可能会推荐你使用这种奶粉。

需要提醒的是:市场上还有一种“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但是它不是真正的低敏度配方奶粉,有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篇3

国内儿科/儿保专家在2011年发表了《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建议》,提出“90%的食物过敏与鲜牛奶及奶制品、鸡蛋、大豆及豆制品、小麦、鱼、虾、贝类等带壳海鲜、花生等坚果8种食物有关。80~85%的牛奶、鸡蛋过敏儿童可在3岁时获得免疫耐受”。因此,一般建议对健康宝宝:1岁内不要给鲜牛奶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鸡蛋白(蛋黄建议8个月后可以加),以及带壳的海鲜。其他可能引发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的情况,要个体化对待。

鲜牛奶

建议宝宝食用时间:2~3岁以后

牛奶中所含蛋白质不同于母乳或配方粉,所以宝宝很难吸收,且还有可能导致腹泻或发疹等过敏或食物不耐受的症状。宝宝1岁后可以添加一些奶制品,如奶酪、酸奶等,鲜牛奶最好2~3岁后食用。如果宝宝确诊为牛奶过敏的,要用水解蛋白、深度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奶,不能轻易喂鲜牛奶。

初次喂时要少量且要与母乳或配方粉一起喂,若无异常再逐渐增量。

鸡蛋

建议宝宝食用时间:鸡蛋黄6~8个月,鸡蛋白1岁以后

未满1周岁的宝宝因肠胃功能不全,不能分解鸡蛋蛋白质,因此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鸡蛋白,比鸡蛋黄产生过敏的危险更高,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最好在2岁后喂更安全。

将鸡蛋煮熟或蒸熟后喂才容易消化。一般来说,蛋黄从1/4开始,蛋白则少量尝试即可。

大豆

建议宝宝食用时间:1岁以后

大豆等豆类食物纤维素偏多且不易消化,所以容易对宝宝的肠胃产生刺激而引起过敏。平时因胃肠功能欠佳而常常拉肚子,过敏体质的宝宝应从1岁半之后添加。并且,豆类属于杂粮,杂粮纤维素多、相同体积营养成分低,国外也有建议2岁后再给宝宝适量食用。

1周岁后混入饭内一起喂,若无异常可以增量。

小麦

建议宝宝食用时间:10个月以后

小麦是易过敏食物之一,麦粉里不溶性蛋白质成分面筋可引起过敏。宝宝可以从10个月开始少量添加,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可以满1岁或2岁后开始尝试添加。如果宝宝麦粉过敏,需要经过检测或激发试验确诊,并且需要一段时间的食物回避,在1岁或2岁后评估再尝试添加。

牛奶蛋白过敏篇4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牛乳过敏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挂号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在60例患儿中, 男37例, 女23例, 年龄6个月~11岁, 平均年龄为(5.3±2.7)岁, 过敏程度评分SCORAD17~81分, 平均(47.25±15.30)分。入选标准为:患儿无其他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疾病以及急性感染性疾病, 均无使用免疫制剂以及抗组胺药物等;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形式的护理。观察组:对牛乳过敏患儿的疾病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全方位、人性化的护理工作, 随时跟进牛乳过敏患儿的护理体会及康复情况, 使患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

1. 2. 1牛乳过敏的诊断由于食物的过敏机制较为复杂, 为了便于临床鉴别, 食物回避法已经成为牛奶以及食物过敏的吃不筛查法。在临床中, 假如发现疑似牛奶过敏, 就应当立即撤除婴幼儿事物中的牛奶以及制品, 假如是母乳喂养, 应当戒除母亲饮食中的奶制品。对人工喂养儿应采用氨基酸配方进行牛奶蛋白的回避;对以血管神经性水肿呕吐, 2 h内出现大范围湿疹等为表现的速发病例回避时间应为3~5 d;对于大范围湿疹, 肛门出血等为表现的迟发病例。回避时间为1~2周。对于慢性腹泻, 生长缓慢等胃肠道表现的病例, 回避时间应在2~4周, 回避牛奶后症状明显好转, 甚至消失, 即为回避试验阳性, 可初步诊断牛奶过敏[3]。

1. 2. 2阻断过敏源对于牛奶过敏的治疗通常是在一定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避免奶制品的摄入, 等待患儿的过敏免疫反应减弱或者消失 。由于婴幼儿主要还是以奶为主食, 去除牛奶以及奶制品时, 保证婴幼儿的营养摄入成为治疗牛奶过敏的关键。因此大多数医院停止使用普通的奶粉改用雀巢公司生产的超级能恩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在患儿出生到生后6个月内诊断为牛乳过敏的, 指导家属逐渐由普通奶粉逐渐转为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开始转换时可以每天用超级能恩1段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替换1次, 逐渐增加, 需1周时间替换。患儿出生6个月后诊断为牛乳过敏的, 指导患儿家属像上述方法转换奶粉;每周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 不易过敏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椰菜、西葫芦、南瓜、香蕉、苹果、梨、火鸡、牛肉等。由于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禁止给予豆奶或未经改良处理的山羊奶或绵羊奶调配的转奶食物。

1. 2. 3药物阻断症状对于初步诊断为牛乳过敏的患儿呈现过敏性胃肠道症状的, 除了去除奶制品及其他易过敏的食物的摄入外, 还应当给予双歧杆菌口服进行治疗;每日观察患儿腹泻或便血次数、大便性状以及呕吐情况等。对于初步诊断为牛乳过敏的患儿呈现湿疹即皮肤变态反应, 应当使用外用药物, 假如患儿有糜烂、渗出部位, 可使用氧化锌软膏涂抹表皮2次/d;假如患儿出现红斑、丘疹等情况, 可选择炉甘石洗剂3~4次/d。每天观察记录皮肤情况, 直至湿疹消失。

1. 2. 4实施心理护理由于一些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的口感较差, 患儿不易接受, 家属也容易放弃治疗。还有一些家属认为患儿出现的皮肤以及消化道等症状非常严重, 不相信治疗效果。针对此种情况, 护理人员除了帮助患儿尽早接受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外, 还需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可面对面的与家属进行沟通, 了解家属的疑虑, 对家属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帮助家属建立信心。

1. 3疗效判定所有患儿经过护理3个月后进行观察, 显效的标准为:患儿的过敏症状已经得到缓解;有效的标准为: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无效的标准为:患儿的过敏症状未得到改善。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数据均使用( x-±s)的形式表示, 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分别使用t和χ2检验, 显著学水准为α=0.05, 当P

2结果

观察组患儿通过全面的、人性化的护理, 牛乳过敏患儿的病情得到极大改善, 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 病情改善不明显, 两组患儿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儿疗效对比(n, %)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20 6 4 93.57

对照组 30 15 13 7 81.69

注:两组患儿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MA是婴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 婴儿容易食物过敏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婴幼儿肠道屏障发育的不成熟和免疫系统发育的不完全而引起。婴儿的肠道黏膜细胞排列稀疏, 肠道渗透压升高, 过敏原易通过黏膜细胞进入血液引起过敏[4]。牛乳和人乳在蛋白质类型和同源性上的较大差异造成人体免疫系统将牛乳蛋白判为外来蛋白, 正常人的免疫系统将乳蛋白视为无害并耐受, 过敏人群的免疫系统对乳蛋白极敏感, 达到一定数量即对人体造成有害的炎症反应[5]。CMA 的临床表现可以涉及多器官和系统。表现为皮肤搔痒、湿疹、荨麻疹、嘴唇、舌、面部、咽部水肿等。消化系统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肠胀气、肠痉挛等呼吸系统可以表现为流涕、喷嚏、鼻塞、咳嗽、喘息, 甚至过敏性休克。还可以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闹、烦躁等[5]。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经过人性化的护理后, 过敏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对照组患儿采用一般的护理形式, 患儿的过敏情况改善不明显, 两组患儿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牛奶蛋白过敏篇5

全脂鲜奶约含3%的动物脂肪,低脂牛奶也有1~2%的动物脂肪。只要不是一天喝上很多杯,摄入的动物脂肪量不会相差很大。但每天喝5杯以上牛奶时,就应计算其动物脂肪的含量了。每杯牛奶约有250毫升,约等于250克,1%的动物脂肪含量即是2.5克,每天5杯牛奶的动物脂肪含量约有13克。按此计算,每天喝低脂牛奶要比喝全脂牛奶少吃13~26克动物脂肪。

牛奶的动物脂肪含五成饱和脂肪酸。中老年人较多摄入这类脂肪酸,易引起动脉硬化,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液容易凝结成血栓,引起中风。动物脂肪又会增加血液里胆固醇的含量,喝多了全脂牛奶,势必大量增加胆酸的分泌,增加了患肠癌的危险。

学者认为,小孩发育需要脂肪酸和胆固醇,孩子的代谢率快,细胞活力大,修补受损细胞的能力强,喝全脂牛奶利大于弊。中老年人代谢率转缓,细胞活力减弱,喝全脂牛奶弊大于利,故以喝低脂牛奶为宜。

奶粉和牛奶有很大的差异。用奶粉代替牛奶喝的人应特别留意。奶粉是干货,全脂即溶奶粉的脂肪含量特别高,有28%是动物脂肪,数量相当惊人;低脂即溶奶粉的脂肪含量也高达11%,脱脂奶粉的脂肪含量还不到1%,是目前乳制品中脂肪含量最低的。可见,脱脂奶粉是中老年人的较佳选择。

牛奶和奶粉还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有些人喝奶后会出现乳糖不耐症。牛奶和奶粉里的糖分称为乳糖。乳糖不耐症就是小肠黏膜细胞不能产生足量的酶来分解乳糖,结果大量乳糖把肠壁血管里的水分吸到肠道里,同时乳糖又促使肠道蠕动加快,结果水样的肠道内容物直奔,出现腹泻症状;肠道蠕动得厉害时,还可出现腹痛症状。脱脂奶粉的动物脂肪大部分已被除去,乳糖含量相对增加,若把脱脂牛奶冲得浓些,喝后腹泻的机会更大。喝牛奶最重要的目的是摄取钙、蛋白质和水分,脱脂牛奶早晚各一杯足矣。若一天喝二杯会引起腹泻,可改成每天喝一杯,过些日子再加量,就不会腹泻了。

有些人喝牛奶过敏,也有腹泻和腹痛症状,不属于乳糖不耐症。这样的人不能喝牛奶。对牛奶过敏的人以婴儿为多,有些幼童也对牛奶过敏。

通常过敏反应只在少数人身上发生,成年人对牛奶过敏的不多。会不会对牛奶过敏?喝了才知道。牛奶和乳制品里的蛋白质是过敏原,可引起身体的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症状。通常蛋白质会被胃肠里的酶消化成氨基酸后再吸收,但仍有一些蛋白质未经分解即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过敏原。乳制品的过敏反应还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哮喘的复发。显然,这样的病人应忌食乳制品。

乳酪是牛奶发酸后集结在一起的蛋白质。在其制作过程中,乳糖已自动分离,故不会引起腹泻。用全脂牛奶制成的乳酪是全脂乳酪;用低脂牛奶制成的乳酪是低脂乳酪,小孩可吃全脂乳酪,成人宜吃低脂乳酪。

牛奶蛋白过敏篇6

关键词:牛奶 营养价值 利弊

一、牛奶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牛奶是母牛产犊后从乳腺分泌出来的一种白色或稍带微黄色的不透明的胶体性液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食品。长久以来人们就很关心牛奶的营养价值问题,所以关于牛奶的研究非常多,绝大多数人认为牛奶营养丰富、经济实惠、食用方便,是接近完美的、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是前一段时间,社会上有人大肆宣传提出的“牛奶有害论”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引发了人们关于牛奶营养价值的争议。饮用牛奶能否预防骨质疏松?牛奶是否为导致我国居民慢性病增加的主要膳食因素?牛奶及乳制品是不是食物过敏的元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阅读了相关文献,正确认识牛奶的营养价值,分析牛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便指导大众科学饮用牛奶。

牛奶的化学成分很复杂,有100多种,其主要成分由水、蛋白质、脂肪、乳糖、磷脂、无机盐等组成。牛奶营养成分的组成并不固定,会随着奶牛的品种、饲养方法、泌乳期、年龄、季节、挤奶因素、加工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变化。普通牛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水分87.5%,脂肪3.5%,蛋白质3.4%,乳糖4.6%,无机盐0.7%。

牛奶中的蛋白质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全部的必需氨基酸,是对人体有益的全蛋白。乳蛋白质是牛奶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约为3.0%~3.5%。乳蛋白质为非单一的蛋白质,其种类很多,主要的是酪蛋白(约占乳蛋白质总量的80%)、乳清蛋白(包括乳白蛋白及乳球蛋白及其他酶和免疫球蛋白,约占20%)。半公升牛奶,即可供应人体每日全蛋白质需要量的20%~25%或动物性蛋白质需要量的40%~45%,且乳蛋白消化率高,可被人体很好的吸收,保证了人体生长的正常需要,可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还是能量的来源。每100g牛奶(平均组成)可提供288KJ能量,其中来自乳蛋白质约占19%。酪蛋白及乳清蛋白,比其他动植物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生物价,其中乳清蛋白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效价,被营养学界誉为“蛋白质之王”。因此,牛奶常用作肝病、胆囊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也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理想蛋白质来源,更是老年人良好的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

牛奶中的糖类99.8%为乳糖,其含量占牛奶成分的4.6%~4.8%,还有极微量的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牛奶中的乳糖几乎全部呈溶解状态。乳糖具有调节胃酸的作用,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还可促进钙的吸收,在肠道中能助长某些乳酸菌的繁殖和抑制肠腐败菌的生长,有助于肠道菌群调节,可促进肠中双歧杆菌自行合成维生素B1、B2、B6、烟酸等,还有整肠、通便等作用。

普通牛奶中的脂肪含量约占2.8%~4.0%,主要为甘油三酯,包括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这些脂肪以较小的微粒分散在乳浆中,故其消化率在95%以上,易于消化吸收,同时还含有大量脂溶性的维生素。牛奶中脂肪的含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奶牛的品种、不同的泌乳期、不同年龄及不同的饲料、气候、挤奶方式等均会影响牛奶的脂肪含量。此外,不同的处理工艺使牛奶因脂肪含量分为普通牛奶、低脂牛奶和脱脂牛奶。

牛奶中的矿物质种类和数量比较丰富,主要为钙、磷、镁、钾、钠、硫及锌、锰等。其中钙最重要,牛奶含钙量达120mg/100ml,是钙的良好来源。牛奶中的钙多以酪蛋白钙的形式存在,钙磷比为1.4∶1,且牛奶中的维生素D和乳糖均有助于钙的吸收,使钙的吸收率较高。人体足够的钙摄入可以预防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和儿童的佝偻病。铁的含量较低,为0.2mg/100ml,且吸收率也较低,应注意从其他食物中进行补充。

那么牛奶真的是如此完美的食物吗?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喝牛奶。有些人,特别是有些婴幼儿,由于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喝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还有些人因为过敏体质,不能消化牛奶中的α-S1酪蛋白,常出现皮疹、湿疹及腹痛、腹泻等过敏症状,也不宜饮用牛奶,可用酸奶或其他奶制品来代替牛奶。

二、牛奶与骨质疏松和某些癌症的关系

目前关于“牛奶有害论”主要集中于牛奶对骨质疏松和某些癌症(如前列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的关系,分析如下。

钙摄入不足或流失过多可导致骨质疏松,而过量摄入蛋白质确实可能影响钙在体内的保留从而引发骨质疏松。据报道,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的正是那些牛奶和奶制品消费高的国家如美国、瑞典、芬兰等,而饮食中乳制品很少的亚洲国家,骨折发生率最低,这可能与牛奶及奶制品过量的蛋白质有关。但是我国居民膳食中的蛋白质水平并未达到西方居民那种过量的程度。人体每天需要75~85克的蛋白质,我国居民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性蛋白质,一杯200ml牛奶含蛋白质只不过7g,仅占一个轻体力活动男人一日推荐量的10%,所以每日饮用一杯牛奶并不会使人体摄入蛋白质过量,也不会导致钙的流失。恰恰相反,我国居民骨质疏松主要是由膳食中钙含量较低引起,每日钙摄入量不到400mg,通过每日适量饮用牛奶可补钙,预防老年骨质疏松。

有报道认为牛奶可致乳腺癌,这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牛奶中含有过量抗生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人怀疑牛奶与乳腺癌有关,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只要做好牛奶的生产管理监督,严格控制牛奶中添加剂、抗生素等残留的浓度,牛奶对人体来说还是安全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3年,世界年人均牛奶消费量为94kg,美国是268kg,欧盟是320kg,日本是65kg,而中国只有13.4kg,这些数字说明中国内地居民的牛奶消费还处于很低的水平。《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建议9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天食用700ml脱脂或低脂牛奶或者乳制品。中国内地居民的牛奶消费量平均每人每天只有26g(不足30ml),与美国的推荐量相差20多倍,在这么低的摄入量下我们是没有必要担心因饮用牛奶过量而引发某些癌症的。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邻国日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1947年起日本的中小学每天为学生免费提供一杯牛奶,结果日本人的体质改善情况令世人瞩目,平均身高明显增加,且成为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许多国家也都认识到牛奶对健康的积极作用,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积极推广牛奶计划增强国民体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三条中明确提出“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建议平均每人每日摄入奶类及奶制品100g。2000年11月,我国的“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开始实行。这些足以说明只要我们学会科学、适量的饮用牛奶,牛奶依旧是一种理想的营养食物。

牛奶蛋白过敏篇7

一、喝牛奶补钙,也排钙

有人说:“牛奶中的钙非常容易吸收”。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说法意味着什么。

如果牛奶中的钙真的容易被人体吸收,那么喝了牛奶后,血液中的钙浓度应该升高,但人体血液中的钙含量是恒定的,一般为一毫升9~10毫克,如果血液中的钙浓度突然上升,大量的钙就被排出体外。“牛奶中的钙非常容易吸收”的说法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美国的营养学家在专著中谈到,牛奶和乳制品中的钙只有30%左右能够被吸收。

喝过一杯牛奶之后,体内钙含量一下子升高,虽然这对人体也许无害处,但是血液中的钙含量达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对此产生排斥反应。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体内平衡,即使是血液中的营养成分也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钙浓度达到一定水平,身体就会通过肾脏迅速排出多余的钙。而且在排泄的过程中,排出的不只是钙,同时还会损失镁、锌和铁等其他矿物质,部分氨基酸和维生素也会一同随尿液流失。

喝牛奶补钙没有错,牛奶中的钙含量高也没有错,但是“牛奶中的钙非常容易吸收”这种说法需要商榷。

二、过敏体质的人增多,与喝牛奶有关系

很多人喝牛奶时容易出现过敏现象,这是牛奶中的蛋白质所致。牛奶中的蛋白质进入肠胃后,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多肽,最后转化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而有些人在蛋白质未转化成氨基酸之前就吸收了,并通过肠道进入到血液中。这些进入血液的蛋白质被机体视为异种蛋白,并能引起机体的排斥反应,这就是牛奶过敏现象。

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所以,大量饮用牛奶会使体内产生“组织胺”等多种毒素,而这些毒素被血液吸收后,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很多学者建议,不要过多地饮用牛奶和食用乳制品,尽量减少牛奶对身体的伤害。

三、喝牛奶容易导致疑难杂症

在上世纪20或30年代时期,临床上很少见到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不明原因的疑难杂症。现在这些病明显高于过去。究其原因与喝牛奶有关。理由是在发现这些疾病的时候,让患者全面停止摄入牛奶和乳制品,并平衡地摄入自然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而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疾病也会奇迹般地有所好转,甚至痊愈。当然精神方面的影响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临床上,通过胃镜观察发现,大多数人在饮用牛奶后胃相和肠相都会被破坏,并且,容易引起大肠炎等疑难杂症。所以,我建议,喜欢喝牛奶的人可以适当地喝,讨厌喝牛奶的人最好不要喝。

牛奶蛋白过敏篇8

吉林长春殷诚答: 有的婴儿喂了一段时间牛奶后,会突然发生腹痛、呕吐、腹泻,有时大便里还带点血丝。这通常是牛奶蛋白过敏。这些婴儿还常伴有夜寐不安,出现湿疹和荨麻疹,有的甚至还发生哮喘。据专家统诜,在每10 个牛奶喂养的婴儿中,大约有5个不同程度地出现上述症状。

造成牛奶过敏的原因:由于婴儿肠壁的“屏障”功能不够完善,牛奶中的蛋白质未经分解就透进了肠粘膜内,使粘膜内的一些免疫活性细胞受到刺激而处于敏感状态。这些处于敏感状态的细胞再次遇上牛奶蛋白以后,就会向蛋白分子发生攻击,其结果是肠粘膜遭到破坏,于是出现了腹泻等反应。

对过敏的婴儿可以使用脱敏的方法。其简要步骤是:发现过敏后先停奶2周,改用其它代乳品,如豆浆、奶糕等。2周后,用鲜牛奶lO毫升喂一次,如还有一些过敏反应,只要不严重影响婴儿健康,隔三天再喂鲜牛奶15毫升。依此类推,每隔三天递增l5毫升到10毫升。如果随着牛奶量的增加,过敏症状并不加重或反而减轻,则在增加奶量的同时,可考虑缩短进食的间隔时间,直到恢复完全正常喂牛奶的状态。尽管比较麻烦,但由于牛乳有着其他代乳品所不具备的优点,所以这方法还是值得一试的

江苏如皋郜家巷卫生所 沙陈

血压

控制在多高为宜?问:我今年64岁,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经过几次治疗,虽然症状有所好转,可血庄依然偏高。不知医生为何不把我的血压降至正常人的水平?

宁夏银川

李庚模答: 您治病心切,希望药到病除,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是否每个人都要降到正常水平;应视其年龄、病情而定,不可强求一律。一般来说,对于年轻而又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是可以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的;但对一些老年患者,特别是比较严重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把血压维持在比正常水平略高一些的幅度,是比较理想的。

反之,如果硬行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则会使机体各重要脏器缺血,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已有脑动脉硬化和狭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他们平时需要较高的血压才能保证脑的局部血流灌注,维持正常的血液供应。即使把血压降至正常人的水平,也会导致其脑的血流量降低,甚则产生缺血性中风。血压明显下降后,还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和肾脏等重要脏器血流量减少,出现相应的供血不足的症状。对于伴有冠心病的患者,就可能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对于肾性高血压患者,则会降低肾脏的滤过压,加速尿毒症的出现和发展。

上一篇:蛋白酶抑制剂范文 下一篇:热休克蛋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