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办学范文

时间:2023-12-02 09:35:15

合作办学

合作办学篇1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类型

中外合作办学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机构,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这类“机构”具有独立法人和自己的校舍,以“院校”形式进行招生。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只有这三家。其他都属于“项目”,所谓“项目”,可以用“专业”代替,因为他们在招生时,大多数以某个专业来进行招生。项目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高校的二级学院,此种形式较为正规,有的参与计划内招生,同时也自主招生,如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等;有的只是自主招生,以这种形式招生的“专业”很多,大多数的国内高校都或多或少的有中外合作办学的自主招生“专业”。第二种是某个专业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这种形式中有的参与计划内招生,如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有的只是自主招生,以自主招生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还分为学历教育和学位教育两种。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程度

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或者项目,多是打着“国际化”办学的宗旨来进行招生。但是其国际化的程度,就如同中国的高校一样,千差万别。之前所说的具有独立法人的三所“机构”,其国际化程度是办学伊始就确定下来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是第一所在国内办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是国内和香港高校合作办学的第一所合作办学机构;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第一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三所院校或有国家的重视,或合作双方都是国内外知名院校,他们的国际化程度自然不必多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国际化程度与国内、国外高校自身的知名度成正比。国内院校的名气大,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也就强。

三、出国留学机会较大

人们对中外合作办学关注度的持续上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国内就读时期能成为出国留学前的过渡期和适应期,同时花费较少;另一个原因则是报考的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出国留学。上述三所机构的学生出国留学的机会都很大,而且进入到国外名校深造的可能性也不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3+1”“2+2”“1+3”等形式,前一个数字是指在国内学习的时间,后一个是指在国外留学的时间。而国内大学的本科生要出国留学,一个渠道是考研;另一个是所就读的大学与国外大学有联合培养的协议。

四、毕业时的学历证书值得重视

由于办学机构的知名度不同,使得各院校所招收的学生也各有差距,也让学历、学位证书的社会认可度有所差别。三所机构的学历文凭是最毋庸置疑的,不但国内承认其学历,国外也得到认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办学性质不一样,国内外对其学历的认可度,差距较大。参与国内普通高校招生的项目,学历的认可度较高,本科完成学业后颁发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双文凭,含金量更高;而参与自主招生的项目一般只颁发国外高校的文凭。有些项目甚至没有颁发文凭的资格,只能提供一个学历证明,证明考生参加过这个专业或者院校的培训,这类证明的认可度是比较低的。对于这类中外合作办学,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警惕了。

五、就读中外合作办学需要注意的方面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选择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是计划内招生还是计划外招生

中外合作办学的三所机构和少数的“项目”属于计划内招生,也就是参与每一年的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和录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都属于计划外招生,各个院校都自主招生,自主确定招生科目、试题等。

2.收费标准

对于三所参与普通高校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少数“项目”,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放心报考,报考时和报考国内其他院校一样,填报高考志愿即可,三所机构的学费标准,截止2012年,每学年学费为60000元,项目的收费标准每学年为15000-25000元不等。而报考自主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同的院校收费标准不同,在报考时要咨询所要报考的院校。

3.办学资质

考生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尤其是自主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需要了解清楚所要报考的中外合作办项目的办学资质,是否是教育部授权,是否具备颁发学位证书的资格,合作双方院校的实力水平如何。具体情况考生可以登录教育部网站进行查询。

4.查看师资

第一是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材、教师是否正宗。教材和教师是教学中两个关键的环节,他们的“纯正”,才能保证学生接受到原汁原味的国外大学的教育。第二是教学质量有无保证。在国外,大学教学的质量是有标准可循的。例如,工商管理类课程,美国商学院学会(AACSB)就有一套权威的标准。由美国大学派出的专家组成的学术监管会,他们将会监督国内的教师、教材、教学等各环节,使其不低于AACSB的标准。

5.录取分数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参与普通高校统一招生。三所“独立”的院校在大多数省的录取分数在一本中低分数段。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录取分数受到国内院校的录取分数的影响,一般也不低。项目中,一部分是以国内高校其他专业一起参与招生,这类招生“项目”多以“专业名称+中外合作办学” 的形式出现,因此考生的分数至少要达到院校的投档线,这部分“项目”的录取分数自然也不会低,如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中外合作办学)、上海理工大学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等。另一种“项目”是单独招生,如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学院与东北财经大学是分开招生的,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学院的录取分数比东北财经大学的录取分数低得多。考生在报考时,要参考往年的录取分数填报志愿。参与自主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是自主命题、考试和录取,不同的“项目”对考生的分数要求不同,但是,大多数还是要参考考生当年的高考成绩作为“门槛线”。

6.是否是全英文授课

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有些是全英文教学,而有些是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无疑会更加“正统”,同时也能够为今后的出国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双语教学就值得商榷。考生在选择时,要慎重对待。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否是全英文教学,也是衡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标识码。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招生时,都说明是全英文教学,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合作办学篇2

教育部表示,今后审批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将以外国教育机构及其学科专业和师资的知名度作为主要依据;2008年年底以前,暂时停止高等职业教育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审批。

这意味着,作为我国教育市场对外开放的产物,中外合作办学开始进入整顿期。

中外合作办学走过12年历程

12年前,天津财经学院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合办MBA班之举,成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第一例。

12年时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可以用“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来形容。迄今,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已超过1100个,覆盖了全国除西藏宁夏以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其中,上海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最多,已有254个,在读学生达8万余人,办学层次涉及学前教育、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成人教育及高等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北京发展也比较快。自上世纪90年代北京诞生第一家合作办学机构起,到现在已达71家,其中非学历教育机构50家,学历教育机构21家。学历教育机构中,高等学历机构10家,中等学历机构11家,在校学生超过2万人。

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另一类是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形成独立的法人财产,具备法定的办学条件,享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内部管理则实行董事会制。

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两种:一种是学校领导下的二级学院制,由学校与外方合作者共同创办,不具有法人资格,具体由二级学院运作。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多数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另一种是一般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双方根据契约中确定的权利义务共同完成合作办学任务。

两年前,教育部在总结中外合作办学10周年成果的时候,曾做过这样的表述:“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实践证明,中外合作办学在创新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和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日益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很“乱”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外合作办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有些地方和学校不考虑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运作能力,不仔细核查外方的资质和办学能力,偏重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商科、管理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低水平重复办学。有些学校未能悉心谋划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安排,引进外国优质资源特别是引进外方核心专业课程以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授课的比例很低,难以保证办学质量。

―一些地方和学校背离中外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原则,追逐经济利益。个别地区和学校缺乏依法办学和维护教育主权的意识,损害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引发了群体性事件。一些机构和项目存在招生宣传不实、招生不规范问题。有些纳入国家高等教育学校招生计划的项目,存在违反政策直接降低批次录取的问题。

――收费行为尚需进一步规范。一些高校特别是某些重点高校举办国外大学预科教育性质的课程班,有意混淆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界限。一些高校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办学论证不严,合作协议不规范、不严谨,财务管理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甚至比较混乱的情况。

――有些实施外国教育机构学历、学位教育的项目,存在学生不能如期取得国外学历、学位或出国留学不能取得签证等问题。有些实施高等专科教育(高职)的项目,以可转入外国大学继续攻读学士甚至硕士学位课程来招揽学生,而学生难以获得外国学历学位证书。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谈到,有的办学机构打着与国外某大学合作的旗帜,实际上学校没有聘请到一名外籍教师,也没有引进一本国外教材。还有的中外合作项目,外方派出的教师数量极少,或者从国外请来一个教师,就在全国到处演讲,说他们是中外合作办学,可实际上99%的课程都是中国教师担任。而按照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条例规定,担任主要课程教学的外籍教师所占比例不应低于25%,引进国外教材不应低于教材总数的30%。

建立合作办学发展新格局

随着问题的逐渐显现,对中外合作办学加强监管和规范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决定从今年起,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行严格整顿,以建立合作办学发展的新格局。

教育部强调,中外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原则必须坚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学校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将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抵制和纠正将中外合作办学当作学校创收手段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严禁高校乱攀“洋亲戚”。教育部提出,今后教育部审批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将以外国教育机构是否为知名机构或知名学科专业及是否拥有著名教授等作为主要依据,对于外国教育机构在国内已举办同类合作办学项目或拟办项目申报的收费标准明显高于办学成本的,原则上不予批准。

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也在重点整顿之列,教育部将加强这方面的政策研究和发展规划。2008年年底以前,原则上暂缓受理此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备案编号申请。教育部要求各地方政府要从学科专业、国别选择、数量布局等方面精心筹划本地区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规划,指导学校加大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借鉴外方在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等方面的经验,增强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是能源、矿产、环保及金融领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教育部将对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简章、广告和学历文凭颁发进行重点监督,并开展排查,对存在问题者将予以坚决处理。此外,还将在部分省市按学科大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机制。这种评估充分重视自评,兼顾专家抽样评估,同时公布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执法和处罚机制也将建立。

这次整顿已在全国展开,各地出台了很多办法和措施,其中,上海市走在了整顿工作的前列。目前,上海市已有6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被终止活动。这些机构由于办学质量低下、经营不善或合同到期不再续约等原因,被清退出中国教育领域。此外,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组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认证已经开始,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成为首家通过合作办学认证的学校。这次认证对建立健全我国的合作办学认证体系,将起到示范和积累经验的作用。

合作办学篇3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模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008-02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2号)》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以来在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和兴起。从1995年~2003年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发展阶段,在此阶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基本找到了合作办学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使合作办学能在中国发展起来,成为除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以外的一种独立教学模式和机构。2003年至今是中外办学健康发展的阶段,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法制逐步完善和中外办学理念逐渐为大众接受,中外办学的机构日益增加,涉及的省份也在扩大,引进的师资力量以及申请就读的学生人数也大幅上升。据有关部门的最新信息,目前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超过1100多个,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年1月河南省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3个。2007年9月广东省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个。2008年3月5日上海市第一批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123个等等。悉尼工商学院2006年在校生2700人(2010年达到4000人)。

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在于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缓解教育社会需求,减轻政府办学经费的压力,有利于减少人才外流,带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在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利用国外先进教育资源推动教学改革,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必将成为中国教育长足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我国合作办学的模式

在当今千姿百态的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多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和多种不同的办学模式的存在,就组合成了多种多样的不同办学实践。每一个合作项目,既有不同合作模式的特点,又受不同办学模式的制约。各种合作办学的模式既存在自身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这就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成效显得良莠不齐。

(一)合作模式分析

合作办学的总体原则是合作双方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合作,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合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因时、因地、因项目层次而异,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常见的合作模式。

1.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基本上是校校合作的模式,即中国的教育机构与国外的教育机构就某些专业、课程、项目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办学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中采用的较多,适应面广,合作方式多样。

2.单方投资与双方投资。举办中外合作项目,需要有相应配套的硬件设施。多数项目是利用中方现有的校舍,或在校外租用房子进行装修后投入使用,外加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的添置,这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通常做法有单方投入和双方共同投入两种。

3.局部合作与整体合作。局部合作一般是指中方教育机构以其中一个系或者一个专业进行合作,引进外方课程,由外籍教师担任部分课程。

4.外方教师为主与中方教师为主。中外合作办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外籍教师在全部课程结构中所承担教学任务的比例。一般来说,外教比例越大,实质性的引进越多,但成本也越高。

(二)办学模式分析

一般而言,办学模式是指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模式。从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看,除了遵循办学的一般准则外,它具有明显的创新特点,常见的有以下四个办学模式。

1.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从总体上划分,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类。非学历教育的合作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扣紧市场和就业技能要求。不足之处是,这类国外合作机构往往背景较复杂,有的是带有商业运作性质的营利性机构。由于国内没有类似项目,存在着不可比性,有时对质量进行监控较难。

2.单校园与双校园。中外合作办学中最常见的模式是单校园和双校园模式。单校园模式指的是,不把到国外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在中国境内完成预定的学业,即可获得相应的文凭和证书。双校园模式指的是,学生必须分两部分完成学业,一部分在中国境内的合作校内完成,另一部分在国外的合作校内完成。通常有2+2、3+1和1+2+1(数字代表年数)等模式。

3.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绝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都是以全日制模式运行,但也有部分项目是以非全日制的形式进行合作。非全日制合作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带有创新特点的合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所产生的新的合作方式。

4.单文凭与双文凭。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教育中,有两种常见的文凭发放办法,一种是单文凭,一种是双文凭。单文凭教育是指学生完成学业后,只获得中方院校或外方院校的文凭。双文凭项目属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较正规的一种,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通过高考等)方能被录取。这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模式,但由于受条件限制,生源不是很充足,目前办得很成功的仍然不多。

三、中外合作办学中我们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如何搞好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诞生后,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但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

(一)对开展合作办学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一些政府部门、中方学者以及社会大众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从政府层面来说,因为担心教育主导、教育公益性等问题,因此对中外合作办学更重视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但却支持不足,大都缺乏具体的鼓励性措施,也没有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进行大力宣传,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没有很好地对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外方优质资源进行研究,影响了办学质量,从而让大家误解中外合作办学有钱就行,认为中外合作办学不正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1.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深刻认识中外合作办学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教育进一步发展与世界接轨的需求,于是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成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条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所以中外合作办学对我们来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真正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这对于指导办学是必要的。其次,还必须明确我们的办学思路,尽快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也应尽快制定。必须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不是延续我们原有的做法,而是应当以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观念对待这项工作。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交流是必需的。

2.正确处理办学公益性和合理回报之间的关系。我们把中外合作办学和国内高校一样定位为公益事业,而国外一些合作学校或机构把谋求丰厚的经济利益作为其目标。为了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这两者间找到平衡点,使双方取得某种共识。国外合作方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国内合作方则应重视社会效益而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二)学科专业的设置偏重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科目,限制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全面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的投入成本高,而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力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生源来解决高投入的问题,也就是开办中外合作办学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很多合作学校的专业设置偏重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科目如商科、管理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导致低水平重复办学。应当避免重复性,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树立正确的合作办学的目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市场或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社会有用而相对开设较少的科目,不要一味以眼前利益为目的。合作办学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质量不能保证,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声誉和招生

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与学生质量即生源、师资力量特别是外方师资有很大关系,当然办学机构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原则、以及具体的项目规划与管理与办学质量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学质量是影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高低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引进外国教育优质资源特别是引进外方核心专业课程以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授课的比例很低,则难以保证办学质量。关于引进外方课程的比例,我国教育部的规定是“不低于三分之一”,实际操作中,虽然许多项目从形式上达到了这一要求,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做到。某些合作项目虽然课程是外方学校的,但是聘任的教师并非合作学校对方原有的,教师更谈不上是资深教授,而是外方从社会上招聘的教师,派到中方来授课往往都是短期的。更有一些合作项目虽然名义上是引进外方课程,可实际上外籍教师都是中方院校自己从社会上聘任的,这就更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应当采取措施:

1.引入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合作办学机构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是否有违合作办学的原则,一旦发现及时处理,引入监督检查机制对合作办学双方也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使合作的情况更加透明。

2.把学生质量作为检验合作办学质量的一个标准。衡量学生质量的高低,有两个方面,第一,非常直观的表现,就是学生出国进一步学习的数量。第二,应当看毕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这个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包括哪些内容,目前虽然不很一致,但基本上应当包括这么几点:外语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汲取国外尊重个体差异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引进多元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并借鉴外方严格教育质量监控的经验,使我们在探索现代教育的新路时少绕弯。当然,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不能背离我们的具体环境和实际需求。

[本文由宁波大学刘孔爱菊基金资助完成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蕾,杨艳:.中外合作办学法律特征及法律形式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

2.董泽芳.现代高校办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2(3)

3.周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辽宁教育研究,2002(5)

4.王剑波,康健.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

5.王敏丽.浅论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J].江苏高教,2003(2)

合作办学篇4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趋势,是不容回避和必须思考的问题[1,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中外合作办学被视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3,4]。与国外合作办学,不仅能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能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与教学管理经验、方法,以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5]。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江苏科技大学(JUST)自2003年起,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与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展开合作。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SUPINFO)是法国为数不多的专门培养信息系统工程师的“大学校”之一,获世界计算机行业巨头认可。微软、思科、甲骨文、SUN和苹果等公司都在学校建立有实验室。其专业课程教材每年更新,始终跟踪计算机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可以得到国际范围的技术资格认证,就业优势明显。

江苏科技大学十分重视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在分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国际交流中心、国际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务处、财务处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分别负责合作办学的项目洽谈、政策制定、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学校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合作模式、培养方案、评价体系、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对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已初显成效。本文介绍了我校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并对该思想在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的运用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剖析

办学模式是一所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及其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办学思路和措施的总和[6]。每一个合作项目,既有不同合作模式的特点,又受不同办学模式的制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中外双方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合作,从中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合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因时、因地、因项目层次而异,从不同的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划分[7]。从合作方的角度,可分为:(1)融合型模式,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我方的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2)嫁接型模式,就是是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3)松散型,就是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我方讲学,我方教师去国外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手段,实现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方法。

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就属于嫁接型模式。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中法双方共同制订,大部分课程的授课采用英文教材和双语教学,由中外教师联合执教。专业课以外方课程为主干,中方课程作为补充衔接,目标明确,体系合理。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从第四学年开始,根据出国深造、国内读研、就业三个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组合,为学生提供宽口径的升学与就业渠道。

具体而言,学生经全国高考统考后,成绩达到本科省控线才能进入中法合作项目班级,同时我们采用的是4+0的模式,即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国内完成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若通过中法双方各自的评价体系,则可获得双方的学历、学位证书;若学生进一步提出申请且通过外语相关认证考试,如:雅思、托福、托业或法语,且通过签证则可直接赴法继续在SUPINFO攻读欧洲科学硕士,获得相应文凭。此外,在教学安排上实现中法双方课程的有效叠加,综合整体,合理设置,既考虑到课程学习的前驱后继关系,又考虑到课程体系实际需求;既保证学生基础学科的学习,又兼顾工程技术能力的训练;既注重理工科科目的教学,又辅以经管人文类课程的补充。是纵观全局、科学合理的有效叠加,而非生搬硬套。总之,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的各项环节凝聚了中法双方,特别是项目主管部门和教学实施部门的大量心血。走出了一条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再不断探索总结的螺旋式发展道路。

三.中法合作办学的特色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教育规律与办学实践在一定时代的最佳结合和体现,是办学主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到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风格,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个性化方式与思路。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有特色,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高等教育和人才竞争中,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进程中,才有区别于他校的鲜明特点和亮点,才有自己的生机活力和生存空间。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8]。江苏科技大学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历经六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明显的办学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资源优势

江苏科技大学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从SUPINFO引入了优秀的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资源,开设了Microsoft、Cisco、Oracle、Linux、InternetTechnologies、.Net、Java、IBM等课程。这些课程均采用原版教材,由SUPINFO专门派外籍教师来我校进行教学。SUPINFO与全球计算机行业巨头,如:微软、思科、甲骨文、SUN和苹果公司进行紧密的合作,原版教材随着技术的更新每年不断修订、更新,具有知识版权仅供教学使用。由于原版教材的许多内容都与国际接轨,内容新颖、实用,时代性强,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直接从中学习、了解到国际最新的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开办至今引进的各专业原版教材,也为其它系部相关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此外,中方还开设了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等。

(二)师资优势

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所有法方专业技术类课程均由法方派外籍教师来我校进行教学,这些教师均已获得相关技术认证,每次来华前均需向我校国际合作交流中心递交个人简历,并附以相关证明。这些外籍教师大多有在全球计算机行业巨头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相关工程实际经验。因此他们对技术的理解能力、把握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我校还专门为中法班专业技术类课程配备了相应的中方助教老师,协助法方教师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辅导,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公共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则由我校的中方教师负责,中方教师的学历结构主要由博士硕士组成,职称以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年龄分布较合理。

(三)学生综合能力优势

1.外语能力优势

我校从大一开始就开设了法方专业技术类课程,为了让能学生更好的适应全英文授课方式,学校在学期开始特别为新生开设了连续五周的英语强化训练,通过短期高强度的全英文环境,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合作办学的教学环境。在以后的法方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外籍老师均为全英文授课。这种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外语实践机会,也为外语交流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学生外语水平稳步提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普通班。另有多名学生通过了GRE、雅思、托业、法语四级、TEF、TCF等各类外语水平测试。实践证明,这种外语交流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兼备的学生,在出国深造或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2.工程实践能力优势

中法班学生的另一明显优势就是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我们引进的法方专业技术课程,不仅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资源,更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法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学年均安排小组项目(Groupproject),个人项目(IndividualProject),企业实习(Internshipinenterprise),兼职实习(Parternshipinenterprise)等实践项目。具体来说,每次的课程均为前一半教学,后一半实验,现学现练现指导,让学生对刚教授的理论知识有个直观切身的感受。同时,法方非常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每次课程教学结束后,法方老师大多为给学生布置一个与教学课程相关的project项目任务,学生随机分为若干group,每个group由4~5名学生组成,每个group做不同的project,做完后以group为单位进行英文答辩,法方老师打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且比重较大。此外,法方还要求学生每个暑假,各自联系单位进行实习,要求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研发,开学后以做的工作为内容写份报告,加盖单位公章后寄往SUPINFO北京办事处,北京办事处会随机抽取学生的报告,致电单位核实学生暑期实习情况。符合要求,SUPINFO则给予学生相应实习学分。本科期间陆续有学生通过专业技术认证,如CCNA、JAVA,CISCO等。

3.管理能力优势

SUPINFO在与我校的合作过程中,除专业技术类课程外,还特别提出要求开设一些经管类课程,如:企业管理、经济法、电子商务、会计学、市场营销、沟通技术等。旨在加强理工科学生经管类知识储备,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使我们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能很快适应技术岗位的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能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更加适应公司对人才多方面知识的需要。通过本科阶段相关经管类课程的学习,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较普通理工科学生而言,不仅具有明显的工程实践能力优势,还具有一定的经管能力,更适合就业后实际工作环境的知识结构需要。为学生今后向管理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4.深造及就业优势

在先进教学理念和科学稳妥的办学模式下,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已初显成效,截止目前也顺利培养了三届毕业生。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所具备的独特的语言、专业技能、工程实践及管理等方面的特长,使他们在深造及就业方面更具竞争优势。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以出国继续深造、考研、就业这三方面为主。法方最近一次关于SUPINFO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近几年来计算机工程师在企业中的发展和晋升很快。SUPINFO的毕业生可以从初级工程师开始,经过项目经理、生产经理、培训和通信负责人或人力资源经理各个等级,一直晋升到总经理。以04级中法班为例,全班共54人,毕业后17人赴法国SUPINFO继续攻读欧洲科学硕士、1人赴法国其他学校攻读工商管理硕士、1人赴美国硕博连读、1人赴澳大利亚攻读硕士、1人保送研究生、1人考取国内研究生、2人考取公务员,其余学生大多在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知名IT公司工作,如:阿里巴巴,朗坤等。在法国攻读欧洲科学硕士的学生,在SUPINFO安排的实习期内也能找到较好的单位实习,如法国兴业银行,实习结束后截止目前已有8名学生获得CDI协议,可长期留在法国工作。

四.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涉及政策、体制、机制方面的不少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解决。

(一)合作办学尚未形成相对高效的管理模式

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到学校外事、教务、财务、教学等多个部门,目前管理主体主要依托于国际学院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教学主体则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由于存在多部门联合管理,难免会出现沟通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各部门职责,逐渐把国际学院做大做实,形成规模,配备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做好中方多部门内部以及与法方管理层的沟通与协调。

(二)合作办学尚未形成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质量保障是项目管理的中心问题[9,10]。要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我们就必须制定长效机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跟踪反馈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合作办学项目规范化、科学化运作。目前,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障体系在监督机制方面尚存漏洞,很多细节亟待完善。

(三)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还需不断提升水平

合作办学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证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实践水平跟上工程的实际需要,对教师来说都至关重要。学校应形成长效机制,定期送教师去国外进修,拓展他们的外语及实践能力,保持前沿的知识技能储备,以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五.结束语

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历经6年的不断实践与发展,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实践证明,本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掌握行业内的最新方法与技术,在创新意识、组织协调、知识运用和外语水平等方面显示了较强的优势。我们应牢牢抓住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互惠互利,不断完善合作办学的各个环节。在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凤兰.中外合作办学的动因及发展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蔡永莲.全球化趋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关于国际合作办学的一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6)

[3].樊明武.纵谈国际化办学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4].蒋福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5)

[5].肖合全,卢玉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

[6].周文婕.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发展对策[J]..教育探索,2005,(5)

[7].赵卿敏.国际化: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8].胡洁,赵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理念的若干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9].阳金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3)

合作办学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在2009-2010学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迎来了学校发展史上值得庆贺的日子。濮阳市华龙区综合高中与全国九大美院美术培训基地,经过友好洽谈,实现强强联手,合作办学!在此,我代表学校董事会、校委会向两校合作办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合作办学仪式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华龙区综合高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精良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以科学的管理为依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水平逐年提高,高考升学率年年攀升,今年高考成绩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九大美院美术培训基地创办于2000年,师资力量雄厚,美术培训经验丰富,每年都有一批同学考入全国著名的美术学院,是濮阳顶尖的美术培训基地。

两校通过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独特而鲜明的美术教育特色。美术教育将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新亮点,也是我们学校的一张新名片。

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只有合作,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两个学校的合作既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又是学校发展的新起点。为此,我提三点要求。

一、 整合资源,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共建。两校应以诚信互惠为基础,依托两校原由的办学环境,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借助科学的管理模式,实现优势资源共建共享,跨越发展。

二、加强校风建设,提升软环境。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好不好,家长学生满意不满意,关键在校风。两校要进一步强化、细化学生常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突出“细、实、爱、严”,倾听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声音,切实加强校风建设,共同打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充满爱的校园。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将积极吸纳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师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为人师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立足濮阳,面向河南,走向全国,将濮阳市华龙综合高级中学打造为全国一流的特色学校。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大于努力。一个人选择做建筑工人,他非常努力,每天起早贪黑,汗流浃背;另一个人选择做建筑设计师,他工作环境好,不必汗流浃背,可他的收入远远比建筑工人高呀,这就是选择的力量。

我支持更多的同学选择美术方向。为什么鼓励大家学习美术呢?美术好学,只有不傻,都可以学会;美术专业就业面宽。一个是可以当画家或者美术教师;一个是做设计师,我们举目所见,无不与设计有关系,如服装设计,食品设计,房屋设计,汽车设计,广告设计,道路设计等等。

我们要以这次合作为契机,同舟共济,奋力拼搏,致力于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全体老师要兢兢业业,全体同学要刻苦学习,全面开创我校发展的新局面!

祝大家:身体健康、暑假愉快!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九日

合作办学篇6

关键词: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提倡高职院校应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改革模式。顾名思义,“工学结合”是指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半工半读”是一部分时间做工,一部分时间读书。应该说,当今时代赋予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新的内涵。它鼓励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校企联合、学生工学结合的模式,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此,我院与省内外企业建立了形式多样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订与修改、教育技术与教育手段更新、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入学与就业等方面尽可能吸纳聚集企业资源,形成一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学校。

一、“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带动学生大规模进入企业学习、实训

丽水市是浙江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每年有上千名家庭贫困的毕业生因无钱交学费上不了高等职业学校。与此同时,毗邻的温州企业在每年产品订单高峰期又需要招用大量的季节性员工。在高等职业教育扩大招生的进程中,为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和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省市政府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校企课堂分设、分段教学的工学结合探索。

2006年7月,省教育厅专门召开了“全省高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经验交流座谈会”,总结交流一批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先进经验,提出加强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工学结合的政策和措施。截至2007年6月,我院已与34家企业进行了“工学结合”的合作,有序地组织800名报读职业高校的贫困生到企业实习并用企业给予的必要补助缴纳学杂费。

我们学校因此走出了一条贫困家庭学生、企业、职业学校三方受益共赢的办学新路子,深受学生、企业、社会的欢迎和肯定。此外,我们学院为了扩大影响,在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等地区进行高职招生,还同时帮助3所兄弟学校签订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协议,涉及专业6个、学生300人。

(一)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具体办法

我们学院早在2005年就开展了“工学结合”路子探索,受到贫困生家庭的肯定和欢迎,不过,起初,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反对,但由于几年坚持下来,实践证明这种路子是很值得高职院校与学生家长及社会各届的信赖,大量贫困生涌入了高职学校。今年我们职业学校在扩大招生时,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式定单式培养。具体办法是:学校在当地或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的帮助下,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选择农林类,机械类,电子类,财经类等工种,考察企业具有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后,以校为单位与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协议规定企业提供劳动岗位、劳动管理和一定

的劳动报酬,学校派出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配合实习和常规管理。学校不收学杂费,录取学生后,学生及学生家长在了解相关企业情况的基础上,自愿向学校申请参加“工学结合”模式学习,与学校签订涉及各自权利、义务、企业补助经费使用办法的合同。

学生进入企业前,学校按家长、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一到两周时间的业务培训,然后送往企业开展为期3~5个月左右的实践性学习。校企合作办学以学校一方管理为主,学生到企业后学生身份保持不变,学校派出教师进行管理和服务,学生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月由企业免费提供食宿后还可获平均800元的补助,学生在企业实践期满回校后,用获得的企业补助经费交纳学杂费,实现了不花父母钱上学的愿望。如2007年暑期将50名学生送到温州市几家大企业实训,一个多月后学生们获得企业补助4 万多元。实行“工学结合”模式,学校纷纷调整了学习制度,普遍采取学年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实行不放暑假、每周休息一日、实训环节计学分等。

1.是依托“假日经济”

在旅游旺季,企业的业务量激增,用工的缺口大,学生的注入使企业获得大量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力;职业院校则可以使用企业的实训设备,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2.是组织“课余劳务”

主要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务工。它可以使企业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满足企业弹性用人要求,也可以使一批贫困家庭的子女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享受优质的职业教育,使职业学院生源扩充。

3.是完善“校企契约型”半工半读

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同,由企业安排学生实习、实训,使企业有较稳定的劳动力资源和稳定的实训基地。

a.开展“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创收,也有力拉动了职业学院扩招 。“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形成和推广,在给农村贫困家庭子弟铺就求学之路,创收之路,成才之路的同时,也增强了高职院校的招生吸引力,拉动招生扩大。

b.“工学结合”模式深受企业拥护。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工学结合,能为企业用工增加力量,特别是季节性企业,更受益,同时也给企业降低了人工成本。

(二)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深受企业欢迎

几年来,我们在职业教育发展受财力制约的情况下,采取多种办法,多层次努力引导职业教育摆脱以学校为中心的办学模式,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资源、按照企业的用人要求扩大技能型劳动者的培养规模,实现高职教育实践化,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这一努力由于本地工业化不充分而难以实现。近年来毗邻的温州和杭州等地出现技能型工人短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推动当地各企业主动与具有优质生源的高等职业学校加强合作,以解决技工短缺的问题。当机遇来临时,我们紧抓机遇,与50多家实力较强、信誉较好、待遇较高的企业建立了长期“订单培养”合作关系,并以就业带动招生,实现快速发展。

由于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能按照企业用人规格改革课程、突出技能特色培养,毕业生到企业后很快成为技术骨干。今年我省部分职业学校大规模启动“工学结合”模式后,帮助企业解决了产品订单高峰期劳动密集型岗位人力不足的大难题,立即受到了杭州、温州等地用工企业的欢迎,多家大型企业争相与职业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主动派出人员、车辆到我们学校接收学生到企业实习。我院在与企业密切的往来互动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企业纷纷主动帮助学校办学。如中国石化、温州的奥康、红蜻蜓等主动与我院校企合作,以扶贫方式帮助学校3年免费培养450名贫困学生,丽水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了我院师资、教学设施短缺后,立即主动与学校商量利用企业场所设备长期合作办学。互助共赢的“工学结合”使我院高职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三)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拉动了我院扩招

大量贫困生上不起高等职业学校,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形成和推广,在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弟铺就求学之路,成才之路,创收之路的同时,也增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吸引力,拉动招生规模扩大。家庭贫困的高中毕业生纷纷踊跃报考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的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出现了招生火爆局面。如我们学院今年招收“工学结合”学生2 000多人,比去年增长3倍多;许多专业都是第一自愿额满,今年比去年招生增长了1倍多。

(四)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以工助学”办学模式的通知》,对这一办学模式涉及学生到企业实习的身份、工种和工作时间、劳动合同和保险、安全防护教育与管理、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等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1.规定学校组织开展“工学结合”活动的对象,必须是在校的高职学籍的学生。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期间,学生身份保持不变。

2.规定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考察和选择学生将进入的劳动场所和生活环境,与企业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和办理劳动保险。确保学生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两日。

3.规定学校组织开展“工学结合”活动,到每个务工场所的学生数不少于5人,并经常与专业教师保持联系,并接受专职老师检查。

4.规定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在学生未进入工作岗位前安排课时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工作防护设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规定学校在实施产学教结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和公休日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专题教育并安排适当的文体活动,帮助学生缩短适应期,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6.规定学校组织开展“工学结合”活动,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并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以确保必需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依靠现代企业推进专业教师资队伍建设

在组织贫困学生以工学结合模式大规模进入学校,找到一条学习技术、顺利就业、脱贫致富通途的同时,依靠企业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一个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好坏,绝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强,要求高,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就必须要求具有实战性,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企业引进高职称、高技术应用性的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

在企业工作过多年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高职称专门人才,从中选择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担任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这样职业院校就能掌握最新企业需要的人才方向和最新的技术水平,对学生成才具有指导性意义。

(二)让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战锻炼,掌握最新的企业用人动态和最新的最前沿的技术水平

教师一直处在学校教学中,虽然从理论上讲,功底扎实,但缺少专业技术,没有企业实战经验,不能指导学生进行技术方面的教学。为此,要派出教师到企业从事具体的技能性工作,掌握相关实践技能,然后再回到院校把实践当中学到的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学到企业的专业技术,提升毕业的就业适应能力。

工学结合要求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少实践。国家教委要求我们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从企业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对此,我们学院深有体会:“每次带队到企业,我们做老师的都会有新认识,只有到了市场、现场、职场,才知道什么是真功夫”。

三、职业教育的教材选用应有自己的特点

工学结合的特点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也要有所体现。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适用的教材。但现实并非如此,大多数职业院校仍然只能采用与全日制班级相同的课程和教材,对教材的处理只能作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没有针对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我们学院院长认为,教材的编写者不仅要有来自学校的教师,还要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教材内容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应取自于工作中,用之于学习中。要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

纵观世界上成功的工学结合模式都有政策法规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我国相关的制度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德国《职业教育法》和《青少年劳动保护法》中就培训者和受训者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相应的规范。而在我国职业教育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企业持久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保障学校教学组织实施有章可循?学生的双重角色如何得到保障?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我国的相关法规体系制订中给出明确的回答并给予积极的解决。如果能作好这一点,我相信,通过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职教事业,将会有一个质的变化,将会成为我国职业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部2006年的第16号文件精神,职业院校应加大引导力度,改革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教学内容要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和更新。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真才实学的专业技能,我们职业院校就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探索有利于训练学生技能、工艺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今后考评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即首先要看学生在解决技术问题和工艺难点上的能力,看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绩效,看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职业学院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改革招生、学籍、教学及有关的职业院校管理制度等等。

实践证明,密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确保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职业院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我们将在不断总结、完善这一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6,(10).

[2] 职业教育.省略 2001.

合作办学篇7

近几年来,高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毕业生就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特别是工科专业更应大力推进以社会需求为向导、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始终坚持就业导向,校企合作是学校就业工作的抓手,也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校企合作的深度决定了学校就业质量的高低和面对就业市场风云变幻的应变能力。但同时高校应该认识到:一个学生从学习到实习再到正式上岗,适应周期比较长,上手也比较慢,融入企业尚需一定的时间。如何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时将理论与实践最大限度的结合,提高其专业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在企业迅速独挡一面,成为业务骨干;这是研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重中之重。

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

1.1 工科人才培养场地严重不足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买地新建新校区,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学楼等拔地而起。但供学生实践用的教学实践基地的数量和面积却严重不足。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虽然有的企业愿意支持高校购买实训设备,但学校内却无场地摆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多数高校只重视学生公寓、教学楼、学生食堂等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不重视教学实训等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认为教学实训基地只需利用校外企业的生产场地即可。工科人才培养场地的严重不足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的教学实践机会大大减少,开设的实训课程也不能顺利完成,部分实训课程直接变成了案例分析课程,工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在学校校区范围内整合校内资源,新建教学实训中心。以西昌学院为例,从2010年开始,先后在学校北校区新建建筑面积为650 m2的“土木工程教学实训中心”、380 m2的“汽车与电子工程实训中心”,2013年又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建筑面积达12000 m2的“综合实训楼”;着力培养土木工程类和汽车电子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该校并准备在成都附近新建200多亩教学实践中心,以满足学生课外实践的需要。

1.2 缺乏优秀的工科教师

高校工科专业优秀教师较为匮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数优秀工科毕业生主要在工程的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高校的门槛较高,鲜有工科毕业生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这样就造成了高校工科类教师数量的缺乏和专业技能的不足。因此,高校工科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也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校应在企业里选聘一批具有教学能力并且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教学,特别是具有很强工科背景的师资和实验技术人员。建议高校:一要不拘一格地引进优秀的工科师资队伍;二要出台更好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切实扎根于企业,增强自身工科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先后到凉山州水电勘测设计院、西昌市建筑勘测设计院、西昌市建筑公司等单位外聘高职称专家来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取得了较好的实训效果。同时,学院也计划把青年教师派到企业一线去挂职锻炼,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

1.3 运行机制不完善

由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开始实施的时间并不长,高校与企业的磨合也有待提高,很多高校并未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长效运行机制。但近年来,随着参加高考学生的数量逐渐减少、职业技术类学生的就业不断攀升、高校的招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让高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认可、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成了目前高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生的就业率、顺利地将学生向企业输送,是高校急需解决的几大问题。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已被高校普遍采用,在这种运行模式下,高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团体协作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相对于高校,企业的积极性却并不高,大多数企业都是被动地参与校企合作,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深刻,认为校企合作就是“走过场”“搞联谊”、帮高校解决就业等。企业应改变传统的运行机制,积极主动地和高校联系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应认识到: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优选到优秀的人才,充实企业的管理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品牌效应,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的地位。由此可见,只有将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和企业的互助作用。西昌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先后创建了“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还被评为省级实验中心。

1.4 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目前,多数高校并未将学生的实践成绩和奖学金评定、学期评优相挂钩,也未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立单项奖励,这样就使学生不重视实践课程的学习,而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逐渐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模式。因此,高校要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就得把学生送到企业去,鼓励学生在企业实习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高校和企业应联合对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设立“最佳准员工奖”“最佳实习奖”“最佳实习道德风尚奖”等奖项,实习结束时,由企业和学校联合为学生颁发证书并计入学生档案,以此来激励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积极主动性。西昌学院从2003年以来,累计有300多名学生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居四川省高校前茅,这和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机制是分不开的。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建议

2.1 开设与市场需求接轨的新专业

高校设置的某些专业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与市场需求完全脱轨,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低、不被市场接受的现象十分突出。因此,高校应对校内所设置的专业进行全面评估,逐步取消市场需求较少、就业面较窄的专业,增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践性较强、就业面较广的专业。西昌学院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情况,于2013年新增市场需求大、就业面较广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3个本科专业。

2.2 调整课程教学计划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要在高校得到推广,则必须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实践工作中往往需要考取执业资格证书,以此来丰富理论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高校应把与执业资格证书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针对性地开设考取执业资格证书要求的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执业要点,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建立稳定可靠的实训基地

要想培养高技能的人才,高校就应和技术先进、行业认可度高、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合作并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先进的企业中实训,既可以了解企业的文化背景,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还能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危机意识,可谓一举多得,实训基地的建立可大大提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含金量。2012年6月,西昌学院与通威集团首届“通威班”正式开班。双方就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及人才培养、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按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邀请通威集团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班授课、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班大多数课程将深入企业实地开展等。由此可见,“通威班”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了“预就业”的状态,实现了高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工科专业也应尝试与先进的建筑企业共同开设形式多样的实践实训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又有利于企业减少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加速学生和企业的磨合。

2.4 建立实训评估体系

高校应成立实训评估小组,由高校就业部门、教学系部、合作企业、行业协会等抽调人员组成。评估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对高校的实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同时实训评估小组应组建组织机构,制定评估细则,按学期对各系部的学生实训情况进行督导、评分,评估结果和系部领导的绩效挂钩,从而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目的。

2.5 重视学生顶岗实习

高校要想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采取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顶岗实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目的。我国高等职业技能教育要求实行“2+1”或“3+1”教育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或3年,最后1年到本专业对口的企业去实习。由于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完全履行其岗位职责,承担岗位责任,因此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更清晰地认知到本专业的特点,能更好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将课堂理论与专业实训相结合,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顶岗实习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有利于企业遴选到优秀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3 结语

合作办学篇8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民办高校;党建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作为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新生事物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其快速发展时期,为确保高校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其党建工作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充分认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确保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教育对象相同,都是中国学生,做好党建工作有助于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开展针对学生的关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民族文化、爱国主义和法律道德教育,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二是有助于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发挥应有的政治核心作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都必须承认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政治核心地位,这不仅仅是宪法、等赋予党组织的神圣职责,也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障学校能够健康、和谐、长远发展的需要。

三是要发挥好党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的监督保证作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的党组织仅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不够的、不全面的,发挥党组织在高校中的监督保证作用党组织实现其自身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必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与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二者都是非公组织,党组织在高校中的监督保证作用主要是针对高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实施,维护高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等。

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问题分析

对比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办学性质、办学特点等方面的同异,可以发现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共性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差异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使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面临着新挑战。目前,我国合作办学的伙伴多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自身的办学过程中必然受到一些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中西交融和碰撞。一些西方文化产生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等都会通过高效在办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到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党建工作缺乏相应的规范。至今尚未出台指导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全国性文件,对高校党组织中许多需要明确和规定的问题有所欠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第一,党组织地位不牢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和制约,往往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学、科研和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高校自身的党建工作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往往还滞留在一些党的基础性工作上,即便如此,也只有部分党务工作者参与其中,党务工作者在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更有一些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不强,领导、指导和工作措施不到位。

第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薄弱,影响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配备不齐全,开展工作较为被动,专职的思想政治课老师较少,多数为兼职老师。部分兼职教师较普遍的临时观念和雇佣思想,往往只教书,不育人,导致管教分离,教而不育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主要职责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日常性的事务过于繁重,除了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承担教学工作方面的行政性工作,以致于不能集中精力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

第三,工作人员流动性过大,党建工作困难突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在用人制度上自由度较高,基本采用的都为类似于企业性质的合同聘任制,这种用人制度在灵活机动的优点下,有着人员流动性过强的短板。较强的人员流动性给高校的党员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多困难。一方面教工党员流动性强导致党务工作者很难全面掌握高校党员的整体情况,档案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党务工作者队伍自身流动性大,也给工作的交接增加了工作难度。

三、坚持六个“注重”,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

第一,注重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和改进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围绕国际国内时政热点,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等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政治学习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提高师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第二,注重党建制度化建设,为高校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及时调整健全各系党总支、直属支部委员会,为基层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规范党总支会议制度、支部会议制度,建立完善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为党建工作有序规范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探索创新党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民办高校中关于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保证质量、发挥作用的新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程序,保证党员的发展质量,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制,为党员发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注重安全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构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时刻保持对安全稳定工作的高度政治敏感性,不断提高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自觉性,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安全稳定工作贯穿于学院一切工作的始终,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预防为主、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了不稳定因素全面、持续、深入排查的长效机制,增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力度,为高校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五,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要积极探索党团工作人员考核晋升、职称评定工作机制,鼓励党团干部学历教育,提升党团干部工作水平。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了以高职称教师为主导,老中青结合,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上一篇:中外合作大学范文 下一篇:中外合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