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合作 感悟合作 学会合作

时间:2022-09-18 12:00:29

体验合作 感悟合作 学会合作

摘 要:现代教育不仅担负着知识的传授,做人的指引,还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基本技能。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个舞台,通过激发合作—体验合作—学会合作—自主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将知识教育与能力提升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合作能力;培养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懂得合作意义的人;一个优秀的员工,必然是一个具有合作能力的人。21世纪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无处不在。然而这个时代又是要求广泛合作的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人们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完成。合作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者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基本技能。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中的独特作用

合作能力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门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这门课程本身具有的亲历性、跨越学科的综合性以及突破教材课堂的开放性,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学生经过互助合作达到学习目标,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自我融入集体当中,树立起合作精神。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中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论点,它充分说明了在学习中合作互动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是每位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因此,教师应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合作,体验合作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与人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合作的兴趣。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和营造一种活动情境,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我展示了本地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和照片,这些情境就在我们学生身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资源环境状况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于是学生就提出了一个探究课题——“XX县资源调查及经济前景展望”,由于这个课题涉及的面较广,必须要分组合作才能完成。在我的指导下,把这个课题划分为土地资源及使用开况、水利资源及开发前景、山林资源及发展远景、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旅游业现状及远景规划、人才状况及发展前景等六个子课题,全班学生分六个小组来完成。这些课题涉及各学科的相关知识,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独立地完成。在活动中,学生自觉地开始合作,最后每组推荐一人来组成成果汇报小组。从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既能减轻任务又可以共享不同信息,只有与别人团结合作才能够成功。

2.指导分工——优化组合,学会合作

教师必要的引导与组织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但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弱化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转变单纯的知识教授为多方面的技能引导。

在活动中,分工的科学、优化状况直接关系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活动的结果,不合理的分工往往会使合作出现以下几种状况:(1)组与组间相比能力差距大,容易挫伤成员的积极性;(2)组内成员间沟通有障碍,使活动中断;(3)成员不明确自己的目标与任务。基于这些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

①优化组间与组内的组合。分组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特长、爱好、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家庭情况等因素,可以通过填写相关的调查表格来完成。在综合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均衡组间的实力。在组内,尽可能使成员的能力、爱好、特长等多样化,为合作提供有效条件。比如,了解有多少学生会电脑,有多少学生写作能力强,多少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等,分别均衡到各组。既能避免组间差距,又能促进组内合作。

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与具体要求。小组在开展活动时,如果学生不知道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那么合作往往会流于形式。因此,作为教师应在分工意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每项任务都具体到每位成员。我在指导“客家文化宣传”课题时,每位小组10位成员,根据学生能力等状况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网络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收集、图片收集、制作展板、资料的整合等。这样既让每个人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又有效地将个人与集体的工作结合了起来。既展示了分工的价值,又体现了合作的意义,增强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③实行组长负责制。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是一个中长期的活动过程,老师不能始终在场。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小组长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选好小组长、培养小组长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常常给组长们“开小灶”,指导他们按活动主题的要求,制订小组的活动方案;要求组长起带头表率作用,积极带领大家开展活动;指导组长检查组员们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与指导老师联系;在活动总结交流阶段,让组长集思广益,发挥组内成员的特长,选择小组的汇报内容和形式。有了这些得力的助手,将会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自主合作

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他的《珍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曾参与指导我校知行学社的一个名为“身边的传统文化”的活动,刚开始,我们的几位指导老师很是费心,越俎代庖地策划了几个方案,但都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时间、经费、场所等。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方案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学生最了解自己的生活和学生群体的需要,他们的构思往往最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老师学会放手,经过社团学生的努力与合作,他们发动社员,带来家乡的特长作为小奖品,解决了经费问题;聘请了老年大学的热心老人,这些老人既有艺术特长,又想发挥余热,学生的想法正符合了他们的需要,这些老人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掌声久久未息;还设计小现场客家文化抢答、客家方言小品、客家名人展播、客家山歌连唱等,丰富和创新的活动形式让这次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得好评!教师要把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设计、活动等各个过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合作能力。

4.多元评价——促进发展,激励合作

恰当、及时、准确的评价是激励学生参与合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学生在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每个小组从活动设计、活动过程到活动成果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必须实现多元化评价模式,既要讲究组与组之间的集体竞争,又要注重小组内个人的成长,让个人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资源状况调查”这一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纵横比较评价和分阶段评价。从纵向上来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定,注重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进步,这种评价一直从活动开始贯穿到活动结束。横向上来说,主要是以集体为单位,评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组织小组、最团结小组、成果最多小组等优秀成果。从而增强每个小组成员的集体责任能力和荣誉能力,让每个成员都体会到自己的每一份努力与集体荣誉有关。只有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得到鼓励和肯定,才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对下一个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产生兴趣,促使下一阶段的合作学习更加主动有效。

我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间的合作显然要胜于个人的努力。”因此,希望每位教师都努力积极探索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如何让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中发挥独特作用。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2]杨宁.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中学)

上一篇:享用终生的财富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