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5 14:32:48

专业技能培训

专业技能培训篇1

为贯彻落实国家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政策,提高我县农村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能力,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文件的精神,按照县

委、县政府、人社局及相关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群众团体的积极性,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全面提高我县农民的技能和整体素质,以便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地方经济服务。 

本年度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坚持按需培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与配套服务及转移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利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使参训人员增强纪律观念和公民道德意识,掌握一技之长,树立新的观念和艰苦创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意识,力求进步和发展;通过就业转移,使家庭增收,摆脱贫困,实现致富。 

三、培训实施 

(一)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准备育婴工作的中国公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热爱小孩,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二)培训要求 

通过育婴员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了解营养素的基本知识,婴幼儿母乳喂养、补充食物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了解不同年龄婴幼儿的基本生活规律生活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记录婴幼儿生长监测图,对预防接种反应及时处理,还可以对常见疾病处理,预防意外伤害,并对婴幼儿进行动作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三)培训时间及课时 

每期培训22天,总课时为176课时。

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40%,实操为60%。

(四)培训课时分配表

序 号

模  块

课  时

合计

理论

实操

1

育婴师的职业道德

7

7

2

育婴师基础知识

9

3

6

3

饮食

9

3

6

4

饮水

9

3

6

5

睡眠、二便与三浴

9

3

6

6

卫生(居室、个人、四具)

9

3

6

7

生长监测

9

3

6

8

预防接种

9

3

6

9

常见疾病护理

17

7

10

10

预防铅中毒

6

3

3

11

预防意外伤害

9

3

6

12

动作技能训练

28

6

22

13

智力开发

28

6

22

14

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9

3

6

15

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9

3

6

总课时

176

59

117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  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  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六)课程开设与考核方式

1、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40%,实操为60%。

2、参与培训的学员,如无其他特殊原因,都应参与对每一项目的学习与考试考核,对学习合格的学员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及对口安排就业。

3、在培训的最后一日,对学员实行育婴员理论测试与实操职业技能测试。

4、通过考试的学员,将会由培训学校颁发结业证,如通过国家育婴员职业技能测试,则可领取育婴员资格证。

四、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白光军 白成林

副组长:岳国良 刘继文 刘宗国

下设办公室

主  任:刘宗国 刘继文

成 员:许福军 刘彦丰 吴雪峰 郭雅婧  张立红 曹永军 高向光      

(二)宣传发动 

抓好培训学员的组织,通过传单、广告、宣传媒体等形式,大力宣传培训政策,并通过乡镇、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协助组织学员。 

(三)制定方案 

制定相应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案,做到先组织发动,然后根据报名资料编班、拟定授课计划、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和内容,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才申请开班授课。

五、有关要求

1、加强对培训政策的组织学习,要求每位实施人员都要认真领会,吃透文件精神。 

2、抓好对培训教师和学员的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组织教学,上好每一堂课,要求学员必须按时上课,不准随便缺勤,确保培训质量。  

3、学员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按要求提供相关证件复印件。

六、育婴师培训课程表

时间

上午(8:30-12:00)

下午(2:00-5:30)

第一天

育婴师的职业介绍

育婴师的职业道德道德规范和工作常规

第二天

指导母乳喂养及包裹、穿脱衣服和抱孩子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

第三天

添加泥状食品

泥糊状食物的制作

第四天

喂水的原则

喂水的方法

第五天

睡眠、尿布的使用和控制婴幼儿二便

婴幼儿的三浴训练

第六天

居室卫生、个人卫生

四具消毒

第七天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为婴幼儿测量体温、数脉搏

第八天

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及程序

第九天

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

带婴幼儿就医

第十天

患病婴幼儿的基本照料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

第十一天

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基本原因

铅进入体内的途径

第十二天

意外伤害概述

婴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

第十三天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指标

第十四天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精细运动发育评定指标

第十五天

主动操训练

被动操训练

第十六天

感觉统合

运动综合训练游戏

第十七天

婴幼儿语言能力概述

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十八天

婴幼儿感知能力概述

婴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十九天

婴幼儿认知能力概述

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二十天

婴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情绪行为的培养

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规律、特点与培养方法

第二十一天

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类型、原则与方法

正确使用测评结果的要求

第二十二天

考试

考试

丰宁满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专业技能培训篇2

一个专业是否受学生和家长青睐关键在于其就业的好与坏。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招聘我们高职学生不但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与理论教学关系密切,又相对独立。如何正确看待技能训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

我们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校内技能训练主要和装配钳工职业资格能力相结合。是让学生通过钳工实践活动,掌握钳工操作技能,解决一定实践问题的动手能力,并达到装配钳工技术等级所要求的操作水平。通过西安市人事劳动部门考取装配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获得“双证书”。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熟练程度训练、强度训练、心理训练、综合训练等。

一、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在校内进行,是指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它应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课题紧扣装配钳工国家职业标准。我们有专门的实训教室为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服务,配备2名教师进行指导。钳工基本技能训练可分为单项基本训练、复合基本训练。单项基本训练主要有钳工操作技术基本功、基本技术及分解后的单项操作为主。这些内容,一般来说与专业知识联系并不十分密切,操作较为简单。学生入学即开始训练,一般不会产生单调、求多、求全心理,学习兴趣较大,经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能够掌握。在训练方法上,可以组织老生带新生,也可以先培训骨干,再由骨干带学生,以分散、分组、分时的方式进行。教师督促指导,检查完成情况。在单项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复合基本训练。复合基本训练在内容与进度上应与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操作实践,掌握理论教学对技术原理的要求。在操作技术水准与工艺要求上应逐步提高。

复合基本训练一般需要较多的工具、材料和时间,随着训练内容的增加和深入,课时量应逐渐加大。复合基本训练主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采取全面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三、四人为宜,优劣搭配,以起到学生间相互交流,促进的目的。训练完成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成绩评定。相关工种(例如电工技能)基本技能训练在“一体化”课程中进行。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

二、熟练程度训练

在进行钳工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钳工操作技术。接着就要进行熟练程度训练。熟练程度训练是对已掌握的钳工技能反复地进行操作训练,是对操作内容进一步认识,理解、提高的过程。熟练程度训练时间较长。在训练中,教师要注意解决和纠正学生在操作中不符合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等问题,以操作速度作为衡量熟练程度指标的重要内容。熟练程度训练不是简单的再重复,而是在提高基础上的重复,教师要因人而宜,指导学生解决熟练程度训练中的多种障碍。教师对学生的反复训练,要及时进行成绩统计,不断总结分析,找出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以指导训练和掌握训练进度。通过训练,学生应当熟练掌握所学的钳工操作技能。

三、强度训练

强度训练以贴近实际生产的操作方式,我们有自己的校办工厂,强度训练主要在校办工厂进行。内容上以量的增加及各项指标的提高为主,以综合指标考查学生的训练,综合指标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例如,技术指标、工艺指标、速度指标、安全指标、工作量指标、精神指标、心理指标、文明指标、体能指标等。通过强度训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顽强的工作作风,以及相互协作精神,在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克服精神上,心理上的各种困难,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要指导学生克服在强度训练中出现的各种失误现象。通过加强训练,使学生具备初步上岗的能力。

四、心理训练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影响钳工技能训练的重要因素。心理训练始终伴随着技能训练的全过程。首先,消除学生对技能训练的误区,多数学生认为,技能训练就是当工人、干活、没前途等误解。通过就业率的比较,现在高职生的就业率远高于本科生,企业看中的就是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级“蓝领”的收入远高于白领。让学生意识到不但有高知识,而且有高技能才能立于经济大潮中。在技能训练中,掌握学生心理状态,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心理。在各个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训练阶段,学生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不同。如在高强度训练中,多表现为心理持久能力、心理平衡能力不足,担心出现不合格产品而影响训练成绩。这时教师要指出心理因素对训练的影响,指导学生在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训练。可以定期举行校内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举行的技能大赛。

五、综合训练(顶岗实习)

综合训练主要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定岗实习。采用校企合作,例如我们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联班”。是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培养的学生一毕业直接进入工作。锻炼学生运用所学技能知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容上以企业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售后为主。在训练方法上,以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内容为主,车间师傅为辅。在符合技术要求、工艺要求、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允许学生发挥其创造性的训练。在训练中,可以提出增效、降耗、技术革新等指标,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综合训练,在具体训练中,根据训练内容不同,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或几个人共同完成训练科目。在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识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分析方法和所采取的手段中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在科目内容完成之后,学生应当写出“训练实施及分析”报告,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依据,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熟练程度训练,强度训练,心理训练和综合训练相互之间是一个有机完整的统一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时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反复训练的循环过程。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把握住训练要求和内涵,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实施指导。在训练中,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使专业技能训练更具规范化,以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的需求。

我们西职院为了让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获得装配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采取以下措施:校内技能训练安排24周,每个班级配备2名专职实训教师进行指导。这也是我院实训教学的一个亮点。我们培养出来的高职生和技校生的本质区别是:我们的学生是高知识给高技能插上了翅膀,更具有创造性。

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也面临一些问题:没有统一的正规教材,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理工专业,投入大产出少,一些学校缺乏积极性。师资队伍动手能力不强等。这些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专业技能培训篇3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审视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特殊意义。现阶段音乐教师的能力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既有认识层面的问题,也有培养策略层面的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丰富培养内容,转变培养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评价机制,保证培养质量。

随着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音乐教师的能力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音乐教师迫切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课改理念。作为新时期基础教育的音乐师资,仅仅了解和掌握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以及音乐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应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武装自己,大力提高音乐教师职业技能,以适应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音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重视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音乐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体现。1994年,国家教委师范司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明确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对于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专业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适应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巫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适应间题,教师的适应间题又与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息息相关。对于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大力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为将来从事音乐教师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受高校扩招和就业政策的影响,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教师”,要想在就业市场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就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

(二)培养新型的音乐教育师资的需要

培养大批新型的合格教师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新型的合格教师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能手,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武装自己。对于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也同样如此,新型的合格音乐教师同样需要本科阶段系统的音乐教育,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技能培养等各种手段与途径才能得以实现。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新型的音乐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适应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我国教师教育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数量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新课程背景下加强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正是迎接这一转变,提高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根本性举措。

(四)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的需要

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教育师资和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为中心任务,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为这个中心任务服务。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音乐教育的任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而音乐教师的职业技能又是衡量音乐教师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音乐教育办学特色和和促进音乐教育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策略

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了“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音乐教师职业是一个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音乐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推进音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进程,正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音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认识

自师范教育产生以来,人们对如何培养音乐教师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念,不同的理念反应出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观。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现在我们强调音乐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符合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代表着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水平,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要符合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律,要在教师专业化理论指导下,加速推进音乐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二)明确培养目标,构建音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宽厚平台

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相应课程体系的支持,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音乐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局面,没有体现教师教育的专业特点。音乐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性课程是音乐教师培养中的关键一环。以音乐教师需要为本,强调可操作性;以音乐教育发展为导向,强调实用性;以培养音乐教师创新能力为主,强调实践性。由于学科发展的高度综合,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高师音乐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呈现综合化,科学整合音乐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打破学科界限,注重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加强理论研究,增强音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水平

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理论研究,在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先导的作用。音乐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音乐教育机构要保持多年来在音乐教师培养和培训方面形成的传统优势,大力加强音乐教育的科学研究;结合当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音乐教师成长的客观规律;注重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的紧密结合,切实提高音乐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音乐教育机构的教师或专家,特别是音乐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音乐教育科研人员深人中小学,了解中小学,研究中小学,服务中小学,以科研成果推进音乐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和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评价机制,保证音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

在音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指标、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以及评价制度等等,都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从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是音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基本保障。为适应评价工作的需要,必须成立教育评价机构,制定一套科学、完整、可行的评价方案。在评价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原因,从而有利于改进。这样才能确保评价工作的正常开展,使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收到良好的效果。

专业技能培训篇4

关键词:钻探专业;技能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81-02

近几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指示要求,把中心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分析我部在遂行以地质找矿为主的多项任务中急缺钻探工程施工实战型技能人才现状,在培训教学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提出了“三个紧贴”、“六个优化”的目标要求,以任务为牵引,以岗位需求为目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更加注重学员实战技能的锻炼与培养,强化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始终坚持学员主体地位,不断尝试新的授课方式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经验,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紧贴岗位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不同的施工单位,他们的文化基础、学历层次、工作经历千差万别,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速度。文化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接受知识快慢就不一样。同时,学员对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最后再上升为理性思考的过程,需要学员具有制图、机械制造、机械传动、流体力学、电工学、几何学、物理学等学科基础,具备空间想象能力,他们的工作经历不同,接受知识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就必须增强教学针对性,不能平行推进,使文化基础差、工作阅历浅的学员能从零起好步,通过教学补上短板,就要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和进度快慢。为此,我们都于开课前通过摸底考试和谈话的形式,对学员的基础作全面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使所教内容与学员接受情况合拍,教学中不急于求成,从最基本入手,把握好难易程度,同时,以动手操作练习为主,并不失时机地进行理论讲解。

在教学内容选定上,我们始终把握两点:一是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实践技能培训。我们通过多次到施工单位调研,结合毕业学员反馈的意见、建议,经科学论证,将《岩心钻探》、《钻探设备》和《钻孔冲洗液》中部分理论性强、可操作性较差的内容进行删减,增加了泥浆试验仪器使用与常用泥浆配置方法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员设备维修能力,使学员具备基本的识图功底,增设了《机械制图》课程。二是“以岗位需求为目的”,根据我部钻探技术发展方向,将最新的钻进技术知识和行业规范引入教学。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基层钻探骨干普遍缺乏施工管理知识,对复杂地层治理办法少,新型钻机推广使用难,急需小工种技术人员等,我们增加了班组施工组织管理、柴油机修理、电工和电焊工技能实战训练、复杂地层综合治理等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同时将全液压钻机编入新《钻探设备》教材中,把刚颁布实施的钻探规程引入课堂。我们紧跟我部钻探技术发展需求和行业动态,建立了教材定期编写和常态修改相结合的教材编修机制,不断更新优化教学内容。

连续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学员的基础不能忽视,必须紧贴岗位实际,否则,教学效果将不如人意。这些措施行之有效,能尽快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员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教员讲,学员听,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之间间隔跨度大。这种截然分开的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员学习兴趣,学员普遍感到课堂学习空洞、枯燥、乏味,厌学现象严重,教学效果较差。为此,我们对钻探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新改革,一是采取先实习后理论、边实践边理论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交叉同步进行、有机结合。二是合理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加强随课实习,将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由原来的3∶1调整到1∶1,从而延长了实践教学时间。调整后,给学员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和理性思考,这样的调整使理论和实战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把学员学习激情调动起来了,通过实践能极大增强学员对钻探施工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教员为学员设计一些思考辨析题,引导学员从教材中找答案,让学员带着问题去听课,调动他们主动学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热情,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员在授课时,学员听课的主动性增强了,课堂的提问增多了,教学的效果明显了。课程结束前,再利用一定时间对学员进行综合强化训练,使理论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员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很受施工单位欢迎。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学员学习兴趣,提升培训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及难易程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学员单纯听、看、模仿为主动思考和积极研究分析,变被动学为主动干,在学中干、干中学,学干轮回中提高技能。理论教学上,积极开展案例式、研讨式、专题式等多形式教学方法,从而填补了过去单一呆板教学的缺陷,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学中我们还尽量避免凭空说教的抽象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趣味性强的动画、视频等方式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XY系列钻机教学仿真软件》逼真地模仿钻机结构构造、工作原理、各部件的运动方式等。授课中还结合挂图、模型、实物、投影等方式进行辅助,尤其注重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上,积极采用多形式演示法进行针对性训练。实际上演示是实践训练的关键环节。根据训练内容和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可以是教员示范,学员观察,然后由学员说出教员示范的动作要领,教员再对学员叙述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也可以是学员示范,教员与学员共同观察,然后再学员发表看法,教员最后对学员示范进行纠错点评。

理论指导实践是钻探岗位的需要,每完成一个阶段学习都应让学员进行这样的思考,如:今天我学会了什么?塔图如何编号?有什么规律?机场布局尺寸丈量了没有?钻孔设计得合理不合理,能不能改进?根据所学知识,能否对钻进中某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使学员由实践到理论,边实践边学理论,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员经过一系列规范化的技能训练,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培训结束后能很快胜任钻探工作岗位。

四、加强实习设施建设,提高培训教学保障能力

我们始终坚持大事大抓,把教学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心一意全力谋中心、保中心,不断加强教学设施投入力度,先后投资数十万元修建金电工实训室、钻探大厅、设备实训室、泥浆实验室等,制作各类教学模具,不断添置新设备、新设施和新仪器。这些教学设备器材极大地保障了培训教学顺利开展。学员可以在设备实训室进行钻机、柴油机、泥浆泵、水泵等设备的拆装实习,教员可以进行实物教学,使学员了解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日常维修等基本常识;在泥浆实验室,学员可以了解泥浆性能,掌握各种泥浆配置方法、仪器的使用和泥浆性能测试方法等;在钻探大厅,学员可以全面掌握钻探工作流程、工艺选择、操作规程等。目前,培训学员可以全面开展钻机、泥浆泵、柴油机操作实习和岩心钻探工艺、泥浆研究等实验,同时,可以进行电焊工和电工技能训练。这些教学设施投入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战能力和岗位技能,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殿琦,李云飞.固体矿产钻探工[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2]王世光.钻探工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专业技能培训篇5

【关键词】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培训内容;课程改革

我校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以来,在基本技能培训方面,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训练、考核实施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学员专业技能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装备保障模式的不断改进,对军械士官的技能水平又有新的要求,如何完善和拓展士官学员基础技能培训内容,使技能培训更有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

一、目前士官学员基本技能培训内容存在问题

(一)培训科目的实用性不足

在电路形式上,现行的课程教学多基于分离元器件的电路,进行培训考核电路同样也是分离元器件的。这与装备上越来越多的使用集成电路的情形不相适应。在电路结构和装配工艺上,现在进行操作培训考核的方式,是在网孔板上用导线连接元器件进行电路装配,与实际设备上全部采用PCB板电路为基础有较大差异。在焊接和拆卸时绝大多数是一些常用的小器件,而一些散热较快的材料(铝材和较大部件)很少涉及。电工技术技能培训的操作多在实验试验台上进行,真实感不强,实训的氛围和效果不好。

(二)培训科目的针对性不强

学生装配训练电路大多是理论课相应的实验电路,这些电路与装备上的结构电路有许多区别,没有考虑干扰信号、电路稳定性与级联效应等,没有涉及补偿、隔离电路。不选择综合性实用性电路与各电路相近与装备电路相价相近进行培训,学员进入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时,又要花费功夫去补课。培训科目缺乏针对性。

(三)培训内容不够丰富

在内容、方法和配套设备上显得不够充实。对机类和机电类专业学员进行电工技能培训时,开设的直流电路参数测量培训项目和三相交流用电较多,安装电路较多,对一些电工器件的拆装及维护较少,一些新型器件如传感器、微处理器等的测试与装配较少。装配电路的项目较多,整机调试与故障排除练习项目较少。培训内容不够全面。

二、完善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完善培训考核标准

1.广泛调研收集资料收集最新的国家技能鉴定与考核标准和军队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明确培训考核的工种划分、等级差别、军地行业差别与军地行业与工种对应关系,找出适合军械装备保障专业工作的技能点、知识点、考核点。深入到各种装备保障专业,研究军械保障岗位工作的工种分布情况、操作的工艺流程、对岗位人员技能的要求、及岗位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调查相关专业岗位技能的分布及技能的共性、个性情况,为完善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内容定好方向和标杆。使军械装备保障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与鉴定规范更符合工作实际,结合形式发展与要求。2.重视军械装备保障工作特点在制定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规范时注意专业的交叉与综合。一方面由于装备技术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士官具备多方面的技能解决某一模块或系统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战时的特殊性,装备保障岗位工作中要求士官必须是有一专多能的技术来应对各种突况。因此在指定专业基本技能考核的标准时对装备上相近相关的岗位需要在某一专业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可能需要的技能。3.制定阶段性培训考核目标军队职业技能鉴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同类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水平,在专业基本技能培训阶段,学员水平已经达到了地方职业鉴定中对一些工种初级工或中级工的要求,如电焊工、集成电路测试工、无线电调试工、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等。在这一阶段让学员参加地方组织的技能鉴定与考核,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员学习训练的兴趣,促进技能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学员在退役后寻找合适的工作也有帮助。

(二)完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内容

1.针对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来完善内容在对相关专业技能调研时,明确以往技能培训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取专业技能要求中所包含的基本技能,适合战场抢修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的技能,如仪器的使用技巧、工具的应急使用等。在实训项目与任务中对装备上的电路模块或组件进行简化处理,作为基本技能培训,实训的参考。把运用信息化手段也纳入基本技能训练的范围。2.结合相关经验和现有条件编制培训与考核项目任务找一些专业的理论形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模块,按岗位和专业划分、设计分块、分阶段、分层次的要求设计培训任务。结合专业岗位工作的实际和设置培训和考核题目。在理论知识试题练习中多结合装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特别是故障排查中见到的原因,多与装备维修中发现的原因相似。一些维修手段和维修工艺也是维修中常用的。维修职业技能标准指导的项目在符合技能培养的要求与技能标准为靶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才是形成岗位职业技能的根本。3.注意维修方法的训练要克服技能培训时只装配少维修的现象,大量增加电路故障排除的训练,学思路、学方法。特别注意在装备保障工作中常出现的、典型的故障类型要多训练。除了元器件类故障外,注意加强模块化修理的训练在维修思路与理念为专业学习打基础。

(三)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与要求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技能充实加强的原则,对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按装备维修需要进行反推,取舍和添加教学内容。力争管用、精炼。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和教材的编写时,一定要请精通装备维修的教员和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员一起,从架构、内容到深度广度的讨论,在维修的思路、方法到项目与案例的设计以及作风养成各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提高教员的专业技能

要搞好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教员要主动去学习专业与装备知识。到装备上去观看操作或维修过程,通过学习可以发现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找到技能培训与专业更多的联系,获得制作案例的素材和维修操作的实践经验。教员要注意参加地方的相关培训,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形势与最新要求,学习地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经验,取长补短。及时组织学员参观地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学习活动。注意请地方的老师到学校讨论研究,为搞好军械士官学员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提供帮助。

三、结语

士官学员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是士官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础,只要我们明确军队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方向,了解专业基本技能鉴定的标准和尺度,盯着专业学习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内容,改进培训考核方法,就一定能搞好基础课阶段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过硬、作风优良的学员。

【参考文献】

[1]刘高山.职业技能标准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及项目的系统设置《.科教导刊》2015.4:9-11.

[2]王玉芝、孟令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职教论坛》2015.7:59.

[3]李福利、朱志勇.坚持实训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职业技术教育》2014.8:88-90.

专业技能培训篇6

【关键词】实训课程;基础技能,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都证明此为分层次的组成部分,如英国学者PeterTKnight&MantzYorke提出了著名的的USEM理论,认为大学生的可雇佣性由学科理解力(SubjectUnderstanding,专业知识的掌握度)、技能(Skills,专业技能与基础技能)、自我效能感(Efficacy,自信心)以及元认知(Meta-cognition,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组成;国内学者谢志远也将就业能力分为基础性能力、专业能力、差异性能力三个一级维度[1]。

由此可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但要看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但现在高等学校都过于偏重学生专业能力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基础就业能力的培养普遍关注不足,使得学生情商不足,人际交往能力不强,明显削弱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基础技能包括基础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两大部分,这一点中文专业学生也不例外。基础能力包括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则包括汉语言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尽力保障中文专业大学生就业后的基本工作能力、基本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情商培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调动诸多教学手段进行全面教学改革,通过开设适当的实验课程来有效提高学生基础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关于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现行教学状况的不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的忽视。这种忽视具体体现有三:一是对中文专业学生基本技能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研究。什么才是中文专业学生应该培养而且迫切需要的基础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又应该设置怎样的课程加以锻炼?这些都没有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规划,因而在大学一二年级没有针对性地开设有效的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程。二是在课程设置中没有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基础技能进行有效安排。基础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专业能力之前,因为它是专业技能的坚实基础。但因为没有对基础能力引起高度重视,认识也较模糊,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了随意安排的现象。三是由于对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基础技能缺乏细致研究,因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课程也极少,学生基础技能培养明显缺乏课程教学的保障。

二、基础技能培养缺乏实训环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文专业学生的就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方面传统的就业渠道面临巨大挑战,另一个方面新的就业渠道又纷纷涌现,如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宣传、策划、营销、秘书等岗位有需要大量中文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但我们还是主要依靠传统的专业实习手段来进行实训,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而没有针对基础技能培养的手段丰富的实训环节。譬如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时,主要依赖语言类和文学类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基本都是理论课;即便是写作和普通话课程,也缺乏系统的学生实训,学生的能力培养夹杂在老师的理论教学当中。当然这种情况除了思想认识和教学研究不力之外,也和实训手段、实训经费、实训室建设滞后密切相关。

三、缺乏有意识的情商培养。情商,是情感智商的简称,它“是一个人掌控自己的情绪、情感,理解控制他人情绪、情感,以及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驾驭情绪情感水平高低的标尺”[2]。良好的情商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随着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移情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自我发展能力的凝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同时因其就业面宽的特点,需要就业后进行再次择业的能力培养,因此更应注重情商培育。但由于我们对教育成效、人才培养认识偏颇,明显缺失学生情商培养的目标性和计划性,也没有对此有日常性的教育和培养,往往是将这一重要课题简单地归结为心理健康问题,一般交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一个单位来解决。

针对当前的现状,为使中文专业大学生基础技能得到稳固和提高,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实训类课程建设。技能的培育和锻炼,离不开实践,只有动手,才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总体来说,加强实训类课程建设的作用有三:

一、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型特征。人才培养方案集中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思路、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它的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定位的根本指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升格的本科院校一般将自己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学校,这也意味着学校的各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以汉语言文学为主的中文专业作为老牌专业,人才培养往往重在理论型、研究型。即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学校也重在师范技能培养。这种培养目标无疑不适合当前社会对中文专业人才就业面宽、岗位变化大的要求。

二、强化非结构化环节设计,有效弥补课程体系的不足。胡有林老师在《基于系统思维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一文中指出: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对于非结构化的环节缺乏充分考虑,也就是说对于课堂以外的课余时间的总体设计和要求重视不够。这一点,在一贯重视统一范式学习过程的中文专业来说,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课程设置优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关注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安排。但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力不强以及大学以后很难迅速适应大学学习新特点的不足,通过实训课程安排延伸到课外是是一个极好的解决方式,它既能和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呼应,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课余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这种课后的师生互动,也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反哺课堂教学。

三、有利于学生的情商培育。中文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写作、演讲、辩论以及经典名篇的背诵与理解。这些实训项目大多与陶冶学生情操、满足学生正当情感需求有密切关系,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美学倾向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譬如当我们在阅读优秀作品、吟诵经典篇章的时候,就在锻炼我们感知自身与他人的情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联、从而达到更好地辨识和理解他人情感来调控自身情绪的效用。像演讲、辩论以及写作实训的开设,更能够不断地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因此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情商水平。而且这些实训进入课程建设体系,通过具体的实训大纲和工作室项目教学的特点来加以实施和保障,使得这些实训项目既能人人参与,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效果。

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基础技能培养,因而在进入大学以后普遍体现出自我调控与人际交往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偏弱的不足。同时,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也使得当代青年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中文专业学生对此的要求又比其他专业更为突出,因此在大学低年级时,通过实训课程的强势介入来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培养是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一个值得重视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01):90-92

专业技能培训篇7

关键词: 体育教师 职业资格 能力本位

一、引言

为了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通知》(〔2010〕48号),该文件的颁发,使得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区域。为了使得教师向着专业化发展,我国在2010年又提出了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建立,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导向,这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师范生及其他专业毕业生职前的培养也成为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结构

基础教育中的体育教师承担着传授体育基本知识、体育基本技术,培养学生体育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社会劳动者从事职业制度化的发展,体育教师的发展也慢慢形成一个要求具有专业化素质的职业,这个职业使得从业者不仅要满足教师岗位的工作要求,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从国内外的学者研究来看,体育教师应具备从事该职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个能力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三力”成为综合技能的基本要素和构成(见图1)。

三、体育专业学生的职前综合技能培训流程

目前,我国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师范院校或者综合性的大学,一般为四年学制的综合封闭式培养,体育教师所承受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采用混合排列方式分学年进行学习,中间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体育专业学生经过四年封闭式的专业学习能够获取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自2012年起,我国部分省市入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虽然还是进行封闭的职前培养,但是毕业后需参加国家组织的教师资格认证考试,通过了资格考试,才能获得教师从业资格,否则就不能从事体育教师职业,并且社会上其他专业的群体、学生也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体育教师职业。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推行,使得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须进行调整,不仅要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还要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不仅需要重视学科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需要重视第4学年到入职前最后阶段的综合技能培训。

根据教育部2011年10月颁发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国家对体育教师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2.掌握教育教学、学生指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正确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掌握拟任教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这些要求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准入的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教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基本要求与考试模式,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还须在第四年离校前进行集中的职前综合技能培训,否则就不能适应国家教师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构建适应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突出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学习—诊断—完善—诊断—提高—诊断”三段循环式职前培养过程结构与模式,是体育专业学生职前综合技能培养的客观要求(见图2)。

四、体育专业学生的职前综合技能评价

评价是对教学的一种反馈,评价方式和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讲,能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体育专业学生职前综合技能的评价设计,应结合、适应国家教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模式,应有利于体育专业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形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和专业综合职业技能。

从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来看,体育教师职业资格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重视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对体育基本技术的讲解、示范,以及对体育教学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尤其重视体育运动技术中有关问题的原理,对运动技术教学中的方法运用,有效教学能力的评估。

体育专业学生职前综合技能评价内容上应考核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正确理解和分析问题,抓住要点,并做出及时反应的能力。在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独到之处,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处理教学材料,确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的能力;学生活动设计有效,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能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能力;能够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反馈,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做出客观评价的能力。

体育专业学生职前综合技能评价方式,采用试讲、答辩、口试的方式进行。采用上述三种方式进行评价的基础是开发相关的试题包,根据学科知识点、不同运动项目教学特点、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设计好试题包,让学生随机抽取。学生职前综合技能的评价还须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辅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微格化录像视频培训,让学生自己通过视频了解优秀的体育教师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了解自己讲解、示范、教学组织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效进行反馈,进行自主评价,自主修正。

参考文献:

[1]马海涛.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05):23-29.

[2]张波.中学体育教师能力需求现状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对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6号)[EB/OL]..

专业技能培训篇8

医学专业英语属应用性科技文体,其基本词汇(Basic medical English terminology)约5万个。医学专业英语术语词源较广,源自十多种语言,主要来自古希腊语(Greek)和拉丁语(Latin),特别是希腊语和拉丁语词根、前缀、后缀等,约占75%[1]。

医学专业术语大多是多音节词,由多个词素组成,构词方式与普通英语大体相似,通过前缀、后缀、派生、合成等手段构成。具有相同涵义的普通英语词汇在医学专业中有特定的表达式,一般以同义的词根、前缀、后缀等形式表达出来。医科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有普通英语的基础,进入医科院校后,学习专业英语要充分利用普通英语知识。专业英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医学术语扩展技能的培训,进行普通词汇与专业用语、词根、词汇的对照训练。通过对照、比较训练,看到普通词汇就联想到具有相同涵义的专业术语的构词要素。这种联想记忆和比较法会使学生医学词汇量迅速增涨,为学好专业英语打好词汇基础。

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普通词汇及医学专业词根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会较快掌握医学术语及其释义。

1.表示身体各部位的普通词与同义医学词根的比较

2.表示方位的普通词与同义医学词根的比较

3.表示形状、大小的普通词与同义医学词根的比较

4.表示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的普通词与医学词根的比较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专业英语新词新语不断涌现,英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施泰图(L.Wittgenstein)说:“词的意义取决于它在语言中的运用,每个词用于新的语境即是一个生词。”[3]但是,相当数量的新词、新语还是由合成、混合、加词缀等方式构成。医学英语是获取国外最新医疗信息的强有力工具之一,英语老师要督促医学生多阅读医学专业最近英文文献,扩大医学专业词汇量的同时,了解世界最新医学科技前沿知识和信息。

参考文献:

[1]林生趣、张书旭、阮玉连,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英语翻译技能的培训[J].医学教育探索,2009,8(4):424-428。

[2]新编全医药学大词典,北京金叶天盛科技有限公司,2011版。

上一篇:实践技能范文 下一篇:金属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