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1 16:43:06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1

关键词: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产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24-0071-03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 年7 月1 日正式实行以来,北京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北京市农业经济发展中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北京市密云县专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在合作社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近几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者通过分析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创建全国百家无公害蔬菜示范县之一。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密云县积极发展以“企业+基地+公司”为产销模式的蔬菜经济合作社组织,全县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得到蓬勃发展。密云县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到2012年为止,全县共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25个,占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11.94%,参与农民达到5 957人。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其他专业合作社同步发展(表1),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2012年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员户均纯收入达到2.54万元,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资产规模看,2012年密云县12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3.498亿元,占全县23类行业合作社总资产的25.93%,居行业领先地位。其中资产总额超过1 000万元的蔬菜合作社有11家,占全县所有资产超过1 000万元的合作社的47.83%,资产总额在500万~999万元的有8家,占全县同类合作社的20%。

2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布局

2.1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各乡镇的区域分布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及人口分布等存在差异,密云县17个乡镇合作社数量分布情况不尽相同。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最多的乡镇是西田各庄镇,有24家;除此以外,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超过10家的乡镇有河南寨镇(19家)、十里堡镇(18家)和太师屯镇(12家),其他乡镇(密云镇、穆家峪镇、溪翁庄镇、北庄镇3家,东邵渠镇、高岭镇7家,新城子镇、古北口镇4家,不老屯镇9家,巨各庄镇6家,石城镇1家)蔬菜合作社数量都在10家以下,其中大城子镇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从各镇合作社数量分布情况来看,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区域分布不均衡。

2.2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分布

从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规模看,资产总额在1 000万元及以上的合作社数量比重最小,仅占9%;比重最大的是资产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合作社,达到了50%;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仅占40%,其中资产总额100万~499万元的占24%,500万~999万元的占6%。总的来看,合作社资产规模的分布也不均衡,近3/5的合作社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下。

2.3 密云县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参与成员数

合作社参与成员数是合作社发展规模的重要衡量指标。从密云县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量看,溪翁庄镇与密云镇各合作社平均成员人数超过150人,其他各镇合作社平均成员人数都在100人以下,有6个镇合作社平均成员数在20人以下,其中大城子镇没有蔬菜专业合作社(表2)。从各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均成员数与各镇蔬菜合作社数量对比可以看出,西田各庄镇、河南寨镇、十里堡镇虽然蔬菜合作社总数居于密云县各镇前列,但这几个镇各个合作社平均参与成员数较少,每个合作社带动菜农户数较少,各镇蔬菜合作社菜农参与规模大小存在差异。

3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除了存在区域分布、资产规模分布、参与成员数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外,以下问题也比较突出。

3.1 品牌意识不强,阻碍蔬菜合作社发展

密云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多为产销大户或“本地能人”,他们多数为初、高中毕业,种植经验丰富,但缺乏先进产品营销意识。从调查数据看,只有河南寨镇下屯种植专业合作社、古北口镇龙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7个合作社拥有注册品牌或进行过产品认证,仅占所有合作社数量的5.6%。其他蔬菜专业合作社均未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大多数合作社未能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因此,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3.2 产后加工严重滞后,影响蔬菜合作社产品高位发展

密云县蔬菜合作社缺乏蔬菜加工能力,蔬菜冷藏成本较高,合作社生产的蔬菜以直接销售为主,销售利润较低。密云县只有12个乡镇(穆家峪镇、十里堡镇、西田各庄镇、东邵渠镇、新城子镇、冯家峪镇、古北口镇各1家,河南寨镇、太师屯镇、高岭镇、石城镇各3家,北庄镇2家)共有21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与蔬菜相关的加工企业更少,其中12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中只有3家拥有自己的加工企业,不能满足密云县现有蔬菜加工能力的需求。

3.3 资金缺乏,限制合作社科技化、信息化步伐

科技化、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3]。密云县蔬菜合作社也开展了多种方式培养农民的科技化、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能力。通过农民田间学校、与涉农高校合作培训等方式,蔬菜种植户的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对市场供求信息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但由于资金缺乏,大部分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信息来源和传递主要依靠密云县政府和农业部门,没有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市场信息交流存在滞后性,影响农产品交易的时效性。从调研数据看,蔬菜合作社都没有自己的专门网站,都依靠农业部门、合作社服务中心网站进行信息交流,不能体现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特色。

4 促进密云县蔬菜合作社合理发展的建议

4.1 发挥蔬菜合作社组织功能,培养内部人才,吸引外部优秀人才

积极发挥合作社的组织领导功能,结合蔬菜产业的特点,对菜农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合作社为纽带,广泛联系涉农院校、科研部门,建立长久的培训交流机制。提高合作社理事长的领导能力,使“带头能人”的能力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大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注重引进大学生村官,为合作社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合作社,服务合作社。

4.2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促进蔬菜加工产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密云县政府加强了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密云县蔬菜合作社得到了迅猛发展。但蔬菜加工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影响了蔬菜产业的效益提高。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蔬菜加工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蔬菜合作社建立自己的加工企业,使蔬菜加工企业享有合作社所拥有的政策优惠,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合理引导蔬菜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的发展,建立大型冷库,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使合作社、加工企业以较低价格使用。同时要加强对“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的监管,严防公司侵害合作社与农户利益的事件发生。

4.3 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蔬菜合作社的市场信息传递能力

合作社要加强内部融资能力。由于蔬菜种植户自有资金有限,再加上金融机构对所贷出款项无法跟踪监督以及蔬菜生产的不确定性,造成农民贷款的难度很大。首先,在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实行联保贷款,可以分散贷款风险,解决小农户燃眉之急。其次,由密云县政府作为强大的后盾,建立专门针对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农民联保贷款的“担保法规”,也可以出资成立专门为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还可以允许合作社之间互相担保,以此为合作社融资提供渠道保证,促进合作社发展。

同时,蔬菜生产易受到供求关系、运输及劳动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上蔬菜生鲜的特性,决定了市场因素是影响蔬菜种植户收入的重要因素。蔬菜合作社要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市场信息的及时传达,为蔬菜销售畅通及价格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家林.石林禾谕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253-254.

[2] 郑丹,王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2):138-140.

[3] 区海杰.从化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选择[D].兰州:兰州大学,2011.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getable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n County

CAO Meng1, LIU Ruihan1, WANG Liangzhong2

(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102206;

2.Specialized Farmers Cooperatives Center of Miyun County in Beijing )

Abstract: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125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n country, w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Miyuan county, such as the

imbalance in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assets scale distribution, shortage of talents, lack of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mperfec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lso presented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increasing policy support and broaden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so on.

Key words: Vegetable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Vegetable industr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叶类蔬菜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blvt-21)” 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0-009)”和“北京农业产业安全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项目

曹萌(1988-),男,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电话:18811511662,E-mail:

刘瑞涵,通信作者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室内设计 教育现状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出现各种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也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是高职教育中新型的专业,室内设计专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要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并分析室内专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对于本专业的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家各项教育事业开始获得重大的发展。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室内设计人才,这样在高校开始创办室内设计的专业。室内设计专业是在与工业设计相互分离以后才正式形成的,此后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促使室内设计这一新型的产业成为了热门专业。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室内设计专业便在各个高校创办开来。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开始创设室内设计专业。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学生素质、师资力量以及办学背景与条件都是不相同的,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也存在区别。一般的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偏重艺术,但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特点偏重施工技术。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体制与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计划不够科学合理,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造性,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内容缺乏实用性,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设计的艺术表现能力,但是设计缺乏实用性,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其次,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死板,不能达到融会贯通,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最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形成完备的专业知识的结构体系,不能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不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难以实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在教育实践中,重新思考与定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高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当前,高职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教育要在综合考虑自身发展需要与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自身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特色,促进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应用人才。

根据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要培养具有“一高多能”的专业人才。“一高”是指学生在全面了解与掌握计算机基本设计软件的操作、设计的组织与管理以及设计工艺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其中的某项技能;“多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有审美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要培养这样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就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要注重实践,寻求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可以是师傅与学徒的关系,要实现校企合一、教师与工作车间的统一,教学质量与设计产品的统一等,能够促使学生全面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这样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走入社会就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其次,要完善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教学设备。基本的教学设备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要加强资金支持,配备足够数量的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的设计实践的需要;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的配备与相关的配套设施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仪器设备的选用要符合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要求,是设计行业的前沿的仪器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与条件,促进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再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最后,要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坚持实践、实用的原则,将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决定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设计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与发展过程中,要全面认识与分析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提供教育教学必须的基本设施条件,改革课程结构,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娜.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华章,2011(6)

[2]潘春亮.浅谈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3

【关键词】动画专业 高等教育 新兴产业

新世纪以来,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扶持。原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动画的创作、传播、市场、教育、资金、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大力推动本土动画产业的发展。

动画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动画产业而言,优秀人才的培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数量和总体招生规模的不断攀升,也正好迎合了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的学生,笔者跟随老师对全国范围内本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本专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相对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为动画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动画专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国家对动画行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一形势下,艺术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甚至理工类院校纷纷开设了动画、游戏、数字媒体等实用性较强的艺术类专业。

按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性质划分,可分为美术类院校、综合艺术院校和其他综合院校。其中,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清华美院、西安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等属传统的美术类院校,均开设了本科动画专业;综合艺术院校则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吉林动画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国家及地方艺术类院校;同时,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综合类大学也开设了动画相关专业。①

由于这些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在动画专业建设上也各具特色。美术类院校更多地倾向于基于美术创作的动画教学;综合艺术院校则注重依托其原有强势学科,比如北京电影学院依托原有电影创作的雄厚的实力、中国传媒大学依托原有电视创作的深厚的基础;理工类院校诸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则依托其原有的计算机和图形图像学的实力,推动电脑艺术创作的专业建设。诸如此类,这些院校都是基于其原有的专业特色来推动新增动画专业的建设。

二、 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

迄今为止,我国动画类专业主要分布在四类学科目录下:艺术设计类、美术类、影视传媒类、计算机类,其中艺术设计类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些动画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大多是依据所在院校原有的学科优势来设置的,这就使得我国动画专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特征。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具有独立动画学院的院校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一些开设此专业较早的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几家动画教学与科研基地。这些学校同时也都有各自的办学优势,如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综合学科优势、北京电影学院的传统电影美学教学基础、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基础教育优势以及吉林动画学院的产业化办学思路等。这些院校原先具有的不同优势条件,使得在各校就读的动画专业学生有着各种不同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的动画学子深得该校传媒优势氛围的熏陶,对影视语言、视觉传达以及电视类型片的理解和感悟更为准确;在中国美术学院就读的动画学子的美术功底了得,对国画中写意、情境的挖掘就更加深入;在北京电影学院和吉林动画学院学习过的学生对其校园内浓郁的实践创作氛围深有体会。这些学科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为各高校刚刚起步的动画教育打下了一定基础,使特色办学、多元化动画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

2012年,教育部、文化部启动了“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实验班”,旨在探索动漫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由此改变专业人才不足对行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组建成的跨校联合体,将每年选拔20名左右的本科生进入实验班,采用名师指导、小班教学、工作室制和参与影视制作,以及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计划从2012年开始招生,共招收4届②。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底蕴深厚、基础厚实,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新媒体动漫技术全国领先,北京电影学院动漫教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此次试行的联合培养动漫高端人才跨校联合体,是校校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有益尝试。这样的跨校联合体,可以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有助于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动漫高端人才。

三、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师资学科背景单一,亟待补充复合型师资

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某几类课程上,典型的是美术造型类课程、动画原理与设计类课程、影视视听语言课程及计算机动画类课程。总体来看,美术造型基础、动画原理与设计、计算机动画这三大类课程的教师人数大致相当,而教授其他类课程的人数则较少。从学生角度来看,普遍对影视视听语言类课程、设计和设计思维类课程的需求较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授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诉求还存在较大差距。③

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半数以上的院校表示有想开设但无法开设的课程,特别是实践应用类的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复合型师资缺乏。动画专业的复合型教师是把艺术和技术有机结合的创新型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知识,能把工作中的直接经验、最新技术和成果用于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此,笔者认为,大学多引进吸收一些复合型教师或者多学科背景的教师,是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专业创作平台缺乏,专业实验室和教授团队有待搭建

作为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在动画的专业建设中,自然不能缺少专业的创作平台。不同于一些传统学科,动画专业对计算机及相关创作设备的依赖性强,而这些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是非常迅速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时刻关注此领域的动态,为教学提供行业内较为尖端的专业创作平台。

总体来看,虽然不同院校之间的专业设施差距较大,但大多数本科院校均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专业创作平台,如普通的PC机房、手绘教室、多媒体实验室等。可以说,这些基础设施保障了学生最基本的创作需求。如果想要建设一流的动画类专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创作平台也必须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创作支持。

但是,绝大多数院校在专业创作平台的建设中都未做到这一点。有些院校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机房,但除了机房外,再无其他设备,而且机器全部都是基于PC创作平台的。也有些一些院校因为条件所限,只为学生购置了极为简易的创作设备,学生利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如何能创作出专业级的优质作品?甚至有些院校还使用着那些早已淘汰了几代的产品,于是,学生也只能在教学中学习那些早已在市面上淘汰的知识和技术,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创作平台建设不好,如何要求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呢?

(三)毕业生普遍就业于媒体行业,创作作品的应用领域需要拓宽

动画创作的应用领域在媒体行业内较为普遍。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是依托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打造国际影视传媒行业领先的聚集地,与北京CBD商圈连为一线。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或者仍在读的学生,都可以在西校区的产业园申请成立工作室,利用学校的传媒产业优势来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众所周知的网络经典短片剧《功夫兔与菜包狗》的工作室和手机APP《声声》的创作团队就坐落在这里,这是动画专业优秀教师和创业学生率领的实训团队,为专业学生的实操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而大多数院校很难提供这样的媒体创作环境,造成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脱节。院校依托的整体行业环境可以不同,但无论何种背景都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媒体行业倾斜。对于媒体行业平台的打造,也是动画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除了在媒体行业中有动画创作作品的身影,近年来在房地产行业营销、网络产品营销等领域,也逐渐显现了动画创作作品的优势。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动画专业的教学应当逐步与这些领域衔接起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走“学、研、产”一体化之路,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为动画专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结语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动画教育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促进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该进一步对动画专业进行剖析和探索,进一步明确教育方向,强化基础教育,突出特色教育,重视实践能力,打造高端、复合型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要重视与业界的对接。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动画专业高等教育得到有序、规范、持续的发展。

注释:

①数据主要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统计数据.

②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新闻http:///article/20607.

③数据参考中国动画年鉴,2011.

参考文献:

[1]覃平,庞松鹤. 通过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J]. 高教论坛,2012(12).

[2]赵鹏. 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实践的对接[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韩明勇. 浅议中国动画产业人才培养[J]. 中国轻工教育,2011(2).

[4]牛冬冬. 学步中的困惑[D]. 陕西师范大学,2011.

[5]冯毓嵩. 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6]赵艳妮. 动画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时代人物,2008(6).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4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110―03

1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背景与培养目标分析

1.1 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优化,参与健身逐渐成为一种人们较为普遍的行为,人们对社会体育人才开始关注并提出要求。国内一些高校注意到这一变化,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开始调整专业设置、探索创办社会体育专业和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路子。

天津体育学院于1993年成立社会体育专业并招收该专业专科生,1994年升为本科学制。继天津体育学院之后,国内其他一些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系)和一些综合大学都及理工类院校、农业类院校、财经类院校都相继筹办社会体育专业。1998年教育部将社会体育作为新增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社会体育专业成为体育学的5个基本专业之一。社会体育专业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社会体育专业在招生范围和招生人数上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第二大专业。

1.2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人才的规格,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是源于社会对群众体育人才的需求,这就决定了社会体育专业是面向群众体育的应用型人才。不少学者认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不够明确,并且成为制约该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学者认为:我们很难界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是社会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经营者、教学者还是科研者?似乎都不是,而是要培养组织、管理、教学、科研的全才。社会体育专业负责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化,代表当前一种潮流,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超过16个。方向过多不利于专业核心目标的形成,无所不包会导致专业“空心化”。

1998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规定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由此不难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就是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综合型专门人才,“群众性体育活动”明确了专业的培养方向,“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说的就是人才培养的类型与规格,因此笔者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领域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对于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人才的培养方式却是灵活多样的。

2 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并且有一定规模,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人才支持,但社会体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亦暴露出一些问题。

2.1 专业需求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实存在巨大差异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全面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竞技体育的中心地位正逐渐让渡于群众体育,而在社会体育内部,体育运动参与正由社会精英向更大范围的大众化体育发展。根据《全民健身纲要》第二期工程的要求,到2005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要达到35万人,到2010年要达到65万人,而根据我国学者李树怡等人的调查,目前我国每20398人中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7000多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只能得到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这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计划的“全国城市平均每千名参加锻炼者有1名体育指导员,农村平均每个乡(镇)有1名社会体育员”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刚要》中规定、“10年内,大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体育人口达总人口40%左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体育指导员从2001年8月开始进入中国职业分类体系,说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已不是业余和兼职,而是一份职业。但是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2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过快且招生规模过大

社会体育作为一个专业仅有十几年的时间,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成熟都离不开历史的积淀,然而社会体育专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108所高等院校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社会体育本科专业。

虽然我国群众性社会体育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人才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毕竟我们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不同于工业产品,简单的大规模生产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我国国情的制约,社会的接受能力难以承受过多的专门设立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即使在群众体育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是由兼职或业余志愿者队伍组成。

2.3 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的、地域的差异,城乡的、社区的差异,活动人群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服务对象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他们的服务对象差异很大。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规定,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围绕教育部规定的“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以“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念、中华养身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五门主要课程为基础,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任意必修课四大类来设置的,因此,课程设置还是比较单一,特别是在技术技能培养的课程上,难以培养一专多能技能型的体育人才。

2.4 社会体育专业的实习实践

社会体育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这要求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重视与企业、社会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多参与一些社会调查、组办赛事社区指导等体育活动,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的所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接受社会的检验。但是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普遍存在实习时间太短,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

3 “技能指导应用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1 体育专业技能能力的培养

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技能能力主要是指体育健身咨询指导能力。体育健身咨询指导能力包括:咨询,即介绍与解答常用健身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讲解,即讲解专项动作、方法、作用、特点与原理、动作方法与要领注意事项。组织联系与观察指导、保护帮助与调整。要培养以上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健身概论、田径、球类、武术、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身气功、运动处方、保健学、运动医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来进行。这些课程本身就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是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开设中,师资力量、场地器械、实验设备方面,完全可以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资源共享。这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有利于两个专业学生的相互沟通,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知识面的扩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3.2 竞赛组织能力的培养

竞赛组织是各术科的教学内容。体育系术科教学的教师大都是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对本学科的竞赛组织是非常专业的,因为竞赛组织是教学的一部分,同时教学之余,他们要参与竞技体育的组织和裁判工作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编排,他们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对学生竞赛组织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在另一个方面,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编排、裁判工作都是由体育系承担,这就给学生很好的实习机会。除校内的活动以外,校外也有很多竞技体育比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如市区级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篮球赛、市直机关及各系统的田径运动会、篮球赛,以及各部门、企业的小型赛事,这些都需要组织者。

3.3 健身指导能力的培养

通过运动解剖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体结构,以及运动系统的机械运动规律,可以结合体育锻炼,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结构和形态的影响。如关节运动幅度和肌肉发力的关系;机械力对骨组织的影响;运动训练对肌肉血管形态变化的影响;运动对肌原纤维增生的影响;以及旋转和直线加速运动对平衡器官的影响等。通过运动生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了解运动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身体状况的生理特点,从而科学地组织、指导体育锻炼,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加上专业素质课的练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锻炼身体的运动动作,同时还掌握了体育科学知识,懂得体育过程中的健身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健身指导能力。

3.4 运动损伤处理能力

在运动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医学的学习,以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因为运动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性疾病、运动卫生、运动按摩和医疗体育几个部分。运动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运动参与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比赛的组织和方法是否符合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特点进行医学指导;研究影响体育参加者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3.5 其他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就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在具有以上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是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必备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基础课的教学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多方位地接触社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方向定位要准确。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位于“技能指导应用型”,既节约了学校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社会急需人才。

4.2 建议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初中毕业生人数下滑,中职学校招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计算机专业的招生更是差强人意。

面对现代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非常有必要把握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保证。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计算机专业出现招生难,就业难,就业率偏低。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际动手能力不够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很“清楚”,但却不认识计算机硬件等实物。

2.专业知识不够深入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想从事办公自动化的相关工作,或者从事图片处理相关工作,或者从事网络维护相关工作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这些内容在学校里都已学过。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中职的毕业生是无法从事这些工作的。

二、造成现状的原因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我认为造成该专业毕业学生存在上述问题并最终导致招生难、就业率低下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课程设置欠佳

师资力量和培养方向决定了课程设置。

2.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者掌握的应用技能越强,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这种应用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践训练的基础之上。

三、对策分析

要克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所面临的困难,解决计算机专业所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症下药:

第一,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第二,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

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让我们计算机职教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促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走向进一步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郑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178-179.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6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35

Abstrac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key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quality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The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around Xinjia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in distance educa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Radio & TV University.

Key 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 问题的提出

(1)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是促进新疆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全民教育思潮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新命题,尤其是在教师的职后培训中。当前,远程教育正成为一种新的职后教育途径,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12)提到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可见,终身教育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提升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2)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教师和学生的自身需求。一方面,随着开放大学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要求远程教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素养以及专业情感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开放大学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根据成人自主学习的特点和学习方式,要求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师必须成为专业化的教师。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网上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知识的简洁精炼性、学习时间的灵活自主性以及学习方式的便捷性。知识的简洁精炼要求我们远程教育教师对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凝练核心知识;学习时间的灵活自主和学习方式的便携性要求远程教育教师将博大的知识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整合,以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以供学生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无论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推进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2 新疆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新疆电大”)系统的远程教育教师。共有来自8个地州的50名教师参与此次调查,其中,校本部教师27人,地州教师23人。汉族教师44人,占调查人数的88%,少数民族教师6人,占调查人数的12%;在所从事的专业类别中,文科教师35人,占70%,理科和工科教师共计15人,占35%。

2.2 调查结果

通过编制问卷,设计以下四个维度为影响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即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教师的支持性素养和专业情意。

2.2.1 调查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均为有效问卷。①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讲师占48.28%,副教授占27.59%,硕士学历的副教授仅占11.11%,教授为0.00%(见表1)。

2.2.2 专业知识结构方面

专业知识结构是成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它包含学科知识、教育理论观念等各个方面,其中,作为一名远程教育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还要有远程教育的理念和远程教育教学论知识。由表2调查可知,绝大多数的远程教育教师都认为学科知识、远程教学理论、成人学习理论等在远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地位,认同率高达97%。

2.2.3 在专业技能方面

现代远程教育教师所具备专业技能包括很多方面,即开发网络课程的能力、远程教学设计能力、网络课程资源统整能力、师生交互性等方面。由表3调查可知,绝大多数的远程教育教师都认为教师专业技能在远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达90%左右,其中,在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网路课程开发能力方面重要率高达95%。

2.2.4 教师支持素养方面

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支持素养有以下几方面:(1)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知识;(2)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和学科理论体系和知识技能;(3)了解学科前沿和最新的学科成果,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调查,我们不难看出,教育科研能力在远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占92%,沟通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占92%,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占90%(见表4)。

2.2.5 教师专业情意方面

由表5调查可知,在教师的专业情意方面,绝大多数远程教育教师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认同自己的身份,对自己所从事的远程教育工作持接纳态度,肯定自己的教学意义,这一比例占85%。此外,根据表6调查可知,作为一名远程教育教师,其责任心以及对教学的关注和投入高达90%。

从上述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新疆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即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具备现代远程教育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的理论素养和远程教育教学论知识,但仍需进一步更新远程教育观念。在专业技能方面,现代远程教师在对开发网络课程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网络课程资源统整能力、师生交互性等方面的重要性认识方面较强,但仍需加强实践能力操作,提高网上教学技能;在教师支持性素养方面,现代远程教师对教师应有的支持性素养重要性认同很强,但仍需要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理论框架,了解学科前沿和最新的学科成果,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自我反思评价能力;在教师专业情意方面,现代远程教育教师接纳和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能在网络教学中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责任性较强,但仍需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

3 促进新疆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加强主体定位,促进自主发展

从上述现状来看,新疆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观念较为先进,但仍需进一步更新。这是因为观念的更新直接影响到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作为一名远程教育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充实远程教育基本理论,要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水平。②因此,作为远程教育教师要正确认识远程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要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正确把握时空分离下的教与学,促进自我发展。

3.2 建立网络资源平台,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殊性,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支持服务水平等都影响着师生交互的教学效果。远程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地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远程教育的特点结合,提升远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网络学习资源是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使学习者、管理者、远程教育教师以及专家共同建立沟通的纽带。他们既可以是知识的给予者也可以是知识的接受者。通过共同体,加强系统内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团队建设以及导学团队建设等,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3 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开展远程教育学术研究,提高远程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③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鼓励教师主动参与科研,并尽可能地在政策上和制度上予以倾斜,要为其创造科研机会,多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理论与实践转化为科研成果能力。另外,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增强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

3.4 加强教学反思,促进自我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

远程教育教师不仅是一个研究者,还应该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远程教育教师在网络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撰写教学日志、随笔以及教学小结对自身等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与修正,从而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发展空间,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此外,要多给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机会,搭建青年教师平台,以老带新,在实践中提升青年教师的网上教学能力,使其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网上教学。

注释

① 因本次调查取样较少,故以下问卷结果不做推广,仅做参考。

②③严菊婷.浅谈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参考文献

[1] 康小江,王红革.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2] 公艳艳.国内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3).

[3] 刘启龙,赵春艳.浅谈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管理学家,2012(2).

[4] 罗发奋,刘丙利.基于知识管理的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5] 张西宁.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8).

[6] 顾小清,祝智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7] 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7

关键词 少数民族教师 专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Xinjiang Minori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Maliyamu·Yusufujiang

(The Branch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n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Urumqi,Xinjiang 830043)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Xinjiang, Xinjiang national minor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nters into a key period. Minor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as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of Xinjiang minority nationality policy.

Key words minor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在新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部分地区中小学,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严重滞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涉及到教师专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和促进教师自专业发展的手段与途径等几大问题。为了准确把握新疆地区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现状,加快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课题组在2012年底对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维吾尔族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制定更为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师资培训模式。

1 调查概况

数据来源:调查数据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11BJYX140)。课题组针对新疆喀什地区174名中小学维吾尔族教师进行了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任教学课覆盖中小学开设的各门学科。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教师总计174名,其中男性教师35名,女性教师139名。从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中,大体可以看出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维吾尔族教师师资队伍的构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从年龄而言,师资队伍接轨基本合理,老、中、青年教师的梯队建设合理。30岁以下人数占25.86%,31~40岁人数占42.53% ,41~50岁人数占27.01% ,50岁以上人数占4.60% ,也就是说,师资队伍中68.39%以上的教师是年轻人。

(2)学历而言,教师学历明显提高,大学本科学历是当前教师学历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教师的学历来看,中专以下学历占11.49%,大专学历占34.48%,本科学历占50.57% 。可以看出来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占85.05% 。

(3)从性别来讲,女性教师多,男性教师少。男性教师占20.11% , 女性教师占79.89% ,男女比例大约1:3.9 。

(4)从教龄来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规律可循,1~5年教龄的教师占20.69%,6~10年教龄的教师占11.49%,11~15年教龄的教师占22.41%,1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43.68%。

2.2 少数民族教师当前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1)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接受专业教育以师范类大专学历为主。从学历层次来看,虽然本科学历教师占50.57%,但是大部分教师原学历还是专科,绝大多数教师经过读函授本科、电大等获得本科学历。目前本科学历虽然占的比例比较高,但是远远低于全国水平。这里最主要的问题还有有的教师现在任职的专业和上学时的专业不同,还承担两个以上的学科的教学任务。

造成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不太理想的原因是:由于待遇偏低、学校条件差、专业发展机会非常少等原因,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不愿意到这些学校任教,有些有经验的教师流动性比较大等情况较为普遍。

(2)被调查的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很高。调查显示,有98.28%的教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很重要。同时调查还显示,教师们的进修精神和学习欲望很高。比如,关于“在每进行3~5年的教学实践后,教师就应该脱产进高校学习1~2年,这样才能更新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这个问题, 40.23%的教师表示十分赞同, 45.89%教师表示比较赞同。虽然绝大部分教师很赞成通过进修,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但是各种客观原因他们无法达到自己的愿望。原因之一,由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女教师占的比例比较高,这些女教师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外还在家庭方面需要她们付出许多精力,压力很大,因此她们无法脱产进高校学习1~2年,达不到通过进修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目的。

(3)调查显示,十分赞同和比较赞同“总结个人教学经验比继续教育或培训更有助于自身专业的成长”的教师占25.29%和55.75%。同时调查还显示,48.28%的教师十分赞同“讲自己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经验与同事相互讨论、共同分享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虽然绝大多数教师赞同个人经验教学反思及与同事相互讨论经验等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但由于学校不重视不督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经验讨论,或者没有给教师创造交流经验的条件环境。因此教师们无法和同事交流经验、无法总结个人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导致没有很好地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

(4)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教师不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汉语水平比较差,无法很好地利用网上资源,总觉得教学资源欠缺。语言的关系,教师们无法与其它地区的教师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共享经验与心得,也无法像其它地区的教师一样,接受教学名师以及教研专家的指导。

3 建议与对策

(1)由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女教师占的比例比较高,这些女教师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外还有照顾家庭,因此她们无法脱产进高校学习1~2年,达不到通过进修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目的。因此建议请专家到学校,定期地开展讲座、座谈等各种手段对这些老师创造学习条件。或者选派几位老师出去参加培训(培训者的培训),等他们结束培训回到学校后,他们以专家的身份再给其他老师进行培训,这样既可以省钱,又可以为因有些实际困难无法出去参加培训进修的老师创造很好的学习条件。

(2)调研发现有些老师教学任务重(授课的班级多、课时多、批改的作业多)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建议学校减轻教师的负担,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学习的时间、改善老师们的工作环境,并给教师的学习明确要求,并搭建平台,开展优质课、说课、论文、教学案例评比等活动。强调让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同事们多交流。

(3)大部分老师们虽然hsk已过关,不过看汉语资料等方面还是有困难。教育观念滞后,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组织力量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翻译、宣传,增强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要进一步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提供交流平台。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给予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共同提高的机会。要加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扩大教师交流空间,把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放在平台给老师们使用,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途径。

(4)要进一步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学科性与差异性,比如实行分层培训,对于教龄段、教学经验贫乏的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提供更多观察名师、听取专家报告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经验和风格的教师则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等校本培训方式。

4 结束语

总之,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内涵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掌握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创新必须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进,才能不断发现并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只有学校及有关部门很好地支持教师、减轻教师的负担、给教师提供发展自身专业的条件及机会,才能真正推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全面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师的整体水平。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编号:11BJYX14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教育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孙钰华.民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07(4):18-20.

[4] 卢广辉,刘喜兰.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66-68.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篇8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14-02

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大环境下和中国外语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展的本土背景下,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逐渐成为第二语言教育研究领域热议的焦点。同其他学科相比,外语教学更多地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理应具有“社会人”和“文化人”的双重身份,跨越“文化距离”将更丰沛的情感投入到指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中来,真正体现出教育的生命价值。

第一,外部环境优化,教育形成规模。国家和政府先后通过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等措施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高校外语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形式不再单一枯燥,多层次交流平台的构建激发了外语教师的工作热情,“一个构造得宜的头体脑胜过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教育的个性职能日益凸显。

第二,内部动力强劲,教学科研双丰收。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和基本理念已被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接受并熟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己经融入教师的教育生活和工作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建设借改革开放之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高校外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意识淡薄,目标定位偏差,规划缺乏长远性

作为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最佳策略,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实践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专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多样化、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目前,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继续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师在理解和参与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笔者以问卷调查为研究途径,对高校外语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结果表明,有近43%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本质、内涵、指导思想、培训内容等问题有粗略的了解,认为非常有必要参加,但对如何体现“发展”,教学与科研能力如何培养强化等问题解释不清,处于似是而非的混沌状态。对于“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70%的教师从主观因素出发,选择“大多时间乐意参加”,主要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或出于“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而在回答“参加继续教育的原由”时,个别教师表现一定的功利色彩,或“遵照上级的统一安排”或为“满足职称评定条件及要求”。其中近14%的教师认为自己是被教育的,对于学术上的探究和取得更高层次的学术理论的职业发展意识比较淡薄,并将其归结为自身因素,抱怨教学任务繁重的同时又对科研理论、方法的学习信心不足。

社会上的“外语辅导”、“外语培训”的大热冲淡了很多外语教师扎根教育事业,不断更新发展的初衷。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因起步较晚,先天不足,难与社会需求同步而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的研究应着力于如何使得外语教学更好地满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消除因长期从事一项工作而带来的职业倦怠。可见,目前的外语教师教育在为广大教师教学科研保驾护航方面没有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没有真正体现教师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内涵,规划的长远性、全面性、整体性不够。

二、组织形式单一,内容与需求脱节,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职前职后紧密联系、长期的、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外语教师教育在充分体现语言学术前沿动态和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外,往往忽视了教师作为高层次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入职后都参加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继续教育。“参加过一种以上培训”的教师比例高达47.6%;“总学时超过国家规定48学时”者达到了66.7%,继续教育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形式日趋多样,这种快速的变化发展的数字背后是对经济转型升级、人才优胜劣汰的预判和警醒。从整体来看,高校外语教师对专业能力提升的热情较高。在问及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时,76.2%的教师评价“效果不错”和“有一些效果”,23.8%的教师觉得“效果不大”。对于参加过的专业课课程培训,78.6%的教师选择“满意”和“较满意”,21.4%的教师选择“较不满意”;而对公共课满意度的调查中满意率仅为42.9%,明显低于专业课。

外语教师科研成果难以发表、立项、评职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外语教师都出身于师范专业,多年的学习工作单一强化了“师德师风”的建设,而对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摄取能力先天不足,甚至缺乏危机感,创新意识薄弱。组织形式的单一化使得外语教师的教育与培养在泛泛的高校师资培训上很难有针对性的体现。一些理工院校的外语教学院(部)虽在有限的科研经费中努力加大学科建设、引进学术人才,但基于对“大环境”(如学校整体定位或受主干专业发展影响)的无奈,外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周燕针对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需求研究指出“高校目前缺乏促进教师发展的积极环境,尚不具备一套完整的促进教师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教学、科研压力,经费、学习机会的局限使很大一部分教师不能妥善处理好工学关系,继续教育变成了一种额外的“甜蜜负担”。继续教育实效性的欠缺让一些外语教师开始怀疑自身的职业价值,教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进程。

三、课程设置差异大,专业特色不凸显,组织缺乏科学性

优秀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决定了外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历补偿教育基本满足了广大高校外语教学的师资需求,外语教师的观念、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相比,原有的课程设置差异大,教师成为知识的“受体”,没有自主选择和参与的权利与余地。一些具备在职研究生研修条件的重点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英美文学、语言学或翻译研究为主,虽然也增开一些应用语言学课程,但是教师教育专业的特色不凸显,与普通的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区别不大,在职学习的教师大都为一纸文凭,真正希冀从学习中明确或规划自己发展方向的教师并不多见,或保留初衷,珍惜在此学习深造的机会,但都因工学矛盾而流于形式。第三次教育浪潮为外语教师提供了充分的学习发展机会,扎根于中国传统语言教学文化中的外语教师应在汲取西方优秀语言发展理论的同时,关注带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外语教师教育应充分考虑全球化、本地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真正对教师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教师与环境的互动和博弈。

与日本Faculty Development(简称“FD”,促进教师发展的机构)的外语教师资源分享、参与型“学习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国内比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行政机构自上而下的改革组建,以此促进外语教育的发展。这种“金字塔”结构固然能唤起教学组织的活力,通过持续性的有效个人学习、团队学习与整体组织的学习,进而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升组织创新与应变的能力,以促进组织成员与整体组织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教育主管部门过度地把教师的培养全部倾注于显性知识的提高,忽视了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内在自我”的发展。部分高校管理者对教师继续教育认识不足,缺乏长期性整体规划,教师生涯发展和学校岗位需要相结合的教育目标不明确,从管理模式到培训实施过程、机构和场所的专门化设置配置都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由此可见,教育组织方式缺乏科学性,这既影响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又阻碍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计划保障有局限,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性

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教育的负向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教育后果并不总与教育者的目的预设相一致。高云峰,李小光通过对国外TESOL语言教师教育发展的比对,从整个外语界的大环境出发回顾并分析了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认为在职教师进修虽作为一项教育制度在我国一系列法律上得到了明确的表述,但依据外语教育与外语教师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鲜见,“有关教师的在职进修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管理的职能在继续教育中还没有充分显露和开发出来,对外语教师们普遍关注的诸如教师资格标准、课程标准、以及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等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相关系统的、科学的教师继续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形成对教师动态专业发展阶段的评估与指导。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观成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主流取向,由此带来的浮躁学风和学术腐败严重冲击着教师的个体价值观,不利于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更不利于高校师资建设的整体发展。

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需要教师继续教育保持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和连续性,形成无缝衔接,方能使整个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成熟、提升和完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专业院校除外)的外语教师师资培训都是由二级学院自行制定完成的,并未完全纳入学校人事管理层面的统一规划,管理网络松散,缺乏规范性,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训方面,很难因科制宜,外语教师的语言学科特色自然无法得以凸显,教师的培养路径在缩紧,外语教师边缘化、工具化、核心化的矛盾日益加剧。

参考文献:

[1]郑百伟.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8.

上一篇:绿化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下一篇:高校年终述职报告范文